青年创业论坛十篇

时间:2023-04-07 22:14:50

青年创业论坛

青年创业论坛篇1

非常高兴在莺飞草长,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参加由中国科技大学、共青团安徽省委和*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与青年发展”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关心支持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安徽省各级党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论坛主题鲜明,既紧密围绕党政工作大局,又充分考虑青年发展需求;论坛内容丰富,既有知名经济学家、政策专家解读创新精神、创业政策,又有成功人士传授创业经验、分享创业感受,还有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此外,*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技大学还签署了科技合作的协议。论坛的成功举办对于深入实施安徽省青年创业行动,推进安徽省建设创新型社会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宏伟的发展目标呼唤着新一轮的创业热潮。在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安徽省的区位优势明显,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丰富,人民富于创造力,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蕴藏的潜力在更快释放,全省上下正呈现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良好态势。*市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也是安徽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的“东大门”和“桥头堡”,在安徽加速发展、奋力崛起的过程中承担着先遣队和排头兵的重要任务。*发展、安徽崛起为包括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建功创业提供了广阔天地和良好平台。

青年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蕴涵着巨大的创造热情和创业潜能。创业是青年的本质特征,是成就事业,实现人生理想的根本途径。今天,生逢中国和平发展的伟大时代,肩负建设安徽、振兴*的历史重任,广大青年更应该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抓住机遇,在安徽新一轮的发展中争取新的更大的作为。青年一代要积极投身创业大潮,把个人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安徽崛起”的具体实践中,把青春和智慧融汇到创造美好未来的不懈奋斗中,把激情创业和理性创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业的行动中改变生存的状态,实现自身的价值,在事业的发展中寻找事业的依托,营造人生的舞台。

创业是时代的主题,创业是青年的根本利益,服务青年创业是共青团和青年组织的重要任务,安徽省各级共青团、青年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针对青年创业和青年企业家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服务工作力度。要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强化技能培训和创业扶持,推动他们学习、交流与合作,提高创业本领,增强发展动力;要大力宣传青年创业典型,为更多青年企业家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青年创业树立榜样;要面向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青年创业的特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构筑服务青年创业和促进青年企业家发展的开放式服务体系。

发展需要创业、创业促进发展。青年创新创业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关心和支持,要根据青年的特点,把鼓励支持青年创业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措施,旗帜鲜明地鼓励青年创业探索,给想创业的以机会,给敢创业的以舞台,给创成业的以待遇,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创业、勇于创业、乐于创业的风气,把蕴藏在青年中的巨大创业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出来,把青年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青年创业致富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

青年创业论坛篇2

                             

2020年4月25日

上海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龚正

四月的上海,春草芳菲,生机盎然。很高兴与大家相聚上海中心,共话创新创业。首先我谨代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对2020年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青年创新创业,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活力,也昭示着城市发展的后劲。上海的发展史,就是千千万万人创新创业的奋斗史,创新创业铸就了这座伟大的城市。今天的上海,正在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迈进,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更加需要创新创业。

50人论坛,是李强书记去年10月在创新创业青年人才座谈会上倡议创办的。首届论坛以“信心·机遇—全球疫情背景下的创新创业”为主题,很有现实意义。希望50人论坛集众智、汇群力、促合作,成为助力广大青年投身创新、成功创业的重要平台。

各位嘉宾,青年朋友们!

实现创新创业的梦想,信心不可或缺,机遇至关重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大家的创新创业也或多或少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

我们要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努力把握好创新创业的各种机遇。

上海历来是投资的热土、创新的高地、创业的乐园。这次疫情并没有改变我们既有的优势,而且催生出许多新的机遇。

第一,我们拥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根本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这次我们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根本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再次彰显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世界卫生组织评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的制度优势。”许多外国政要也表示:中国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调动全国力量,有效控制疫情,这种能力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充分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的优势所在。所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我们战胜重大风险挑战,干好一切事业的重要保障和法宝,同样也是创新创业的最大倚仗。

第二,我们拥有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开放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优越条件。开放是上海的最大优势,上海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从浦东开发开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全国第一家保税区到第一家自贸试验区,再到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上海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正在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之一。上海口岸贸易总额占全球3.4%,位居世界城市之首。在沪就业外籍人士超过20万人,数量全国第一。我们将继续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好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创业,推动更多创新创业的“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

第三,我们拥有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发展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坚实基础。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上海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下降6.7%,财政收入、工业、投资、消费等主要指标都出现明显下降。但是上海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困难中有亮点,危机中有先机,部分经济指标逆势而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2.1%,连续九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利用外资增长4.5%,也是逆势上扬;新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线上购物交易额增长16.4%,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1%。更加重要的是我们“1+3+1”的“五张王牌”“五个中心”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有力推进,成为稳定上海经济基本盘、推动上海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强支撑。一季度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3%,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加到730家,外资研发中心增加到466家,上海正成为跨国公司产业链布局的首选地、国际资本的避风港之一。最近,我们也得到很多方面的信息,不少的国外企业提出要把生产经营的业务搬到上海来。全球资金、信息、技术、人才、商品、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上海集聚的趋势没有变,仍将为创新创业重要高地带来源源不断的充沛养分。

第四,我们拥有实体经济能级不断提升、新经济先局的产业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对上海产业发展提出一系列指示,要求我们坚持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战略定位,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要求,加大产业转型升级力度,先后出台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个“上海方案”,推出在线新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涌现一批具有技术市场竞争力、行业影响力的产业链集群。“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证券资管业务规模、保险资管公司受托资产规模分别占全国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以上,互联网产业规模全国第二,增速全国第一。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新经济的加速培育,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将给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广阔、持续不断的发展空间。

第五,我们拥有亲商惠商安商稳商的环境优势,这也是创新创业的强劲助力。连续两年元旦后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大会,我们的目标就是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前两年,我们陆续制定实施了营商环境改革方案1.0版、2.0版,助力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从78位提升到46位,再提升到31位,还出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特斯拉模式”等经典案例。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今年,我们已经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营商环境改革方案3.0版,不久还将推出“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的深化措施与举措,并在全市推广“特斯拉模式”,营造办事更快、成本更低、服务更周到的营商环境。我们要不断倾力打造更优更好的营商环境,打造世界上社会治安最安全、公共卫生最完善的城市之一。使上海始终成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追梦圆梦的热土,始终保持澎湃不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第六,我们拥有崇尚创造、追求卓越的人文优势,这是创新创业的丰厚滋养。2007年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凝练了上海城市精神,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在前年的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总书记又提出了上海最鲜明的品格,就是开放、创新、包容。创新基因、创业精神已深深融入上海这座城市的肌体和血脉。现在许许多多的创新创业活动遍布上海的产业园、老工厂、商务楼、大会堂,其中有高层次的浦江创新论坛、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也有大众广泛参与的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各类众创空间汇聚的创新创业者已超过38万人,全市每年新注册企业达到30万户左右。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一个重要标识,成为上海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上海创新创业的明天会更好。

各位嘉宾,青年朋友们,机遇总是垂青奋斗者,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广大青年朋友们要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勇于在挫折中奋起、在困难中前进,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要磨砺锲而不舍的精神,脚踏实地搞创新、办企业,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要练就扎实过硬的本领,增强全球视野、创新思维、专业素养、实践能力,更好地闯新路、创新业,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个人价值。

根据我生活、学习40多年的经历,送给广大青年朋友们五句话,也许在创新创业的奋斗当中能用得上:

第一句话,每个阶段要努力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有得卖,有得买,但是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

第二句话,要做一件想做的事,就要做若干件自己不想做但是必须要做的事。

第三句话,我们往往不能改变客观,不能改变别人,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自己。改变自己工作学习的方式和角度。调整自己就等于改变了客观,改变了别人。

第四句话,始终要处理好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关系,实现综合效益最佳。

第五句话,要朝着最优方案去设想、去努力,但是我们很多情况下要实施的是次优方案甚至是第三方案。这件事情要不要做并不是说这个方案是不是最优,而是说只要朝着最优方案前进。要只争朝夕,抓住机遇,转危为机。

有志者事竟成。我记得杭州有一个创新创业小镇,叫“四无仓库”,一个老房子改造的仓库。为什么叫“四无仓库”?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主席老人家做出一个重要批示,全国仓库要学习杭州余杭这个仓库,为什么呢?它做得好,它是无老鼠、无蟑螂、无苍蝇、无蚊子,四无,所以大家要学习。现在这个地方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四无仓库展览馆。但是有很多仓库不用了,所以我们把仓库改成年轻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搞了十七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几个月就改造完毕了。我们当时就想,广大创新创业的青年也是“四无”:无资金、无经验、无地位、无环境。但是我们广大创新创业者是有理想、有知识、有思路、有激情。从“四无”到“四有”,一定能够梦想成真。所以我们最后把这个小镇定为“梦想小镇”,现在已经第三期了。

青年创业论坛篇3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受姜平部长的委托,下面,我代表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总结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工作情况,部署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主要工作任务。

一、关于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工作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年1月至7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举办了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活动。论坛以“统筹城乡发展,扩大改革开放”为主题,广聚英才,荟萃智慧,研讨发展,取得了圆满成功。与前两届论坛相比,参与范围更广,活动形式更新,活动成果更丰,社会影响更大,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主要呈现出以下6个特点:

一是组织领导坚强有力。市领导高度重视论坛工作,熙来书记亲自出席主论坛,会见优秀论文作者,并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鸿举市长、光国主任、元席,事忠部长、敬业书记、存根部长、慕冰副市长、小军副市长、月明副市长等市领导出席了主论坛或分论坛活动,指导论坛活动的开展。存根部长作为论坛组委会主任,亲自审定论坛方案,组织研究论坛工作,多次对论坛活动作出重要指示,为论坛的健康发展把关定向。根据论坛工作的需要,为了充分发挥论坛组委会的统筹协调职能,使论坛活动更好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增加市发改委、市科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为成员单位,充实了论坛组委会力量。57个分论坛也都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机构,市纪检监察系统、市工商系统、市金融系统分论坛和团市委海外分论坛的组委会主任均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二是参与范围大幅拓展。本届论坛共吸引市内外6.3万名青年人才报名参加,收到论文2.63万篇,合理化建议意见3.7万条,活动受众达401万人次。增设了纪检、工商、统计及海外分论坛,报名参加论坛人数、提交论文数和活动受众人数,较前两届有明显增加。特别是海外分论坛,吸引了2174名外籍青年和海外留学生报名参加,收到118篇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27个国家的外籍青年和海外留学生提交的论文,成为本届论坛的一大亮点,较好地实现了青年人才论坛依托*、面向全国、跨出国门的目标,为促进*大开放大发展凝聚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和旺盛人气。

三是舆论宣传广泛深入。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编印了3期中英文版《青年人才论坛》,开通了中英文版的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官方网站,更新了青年人才论坛专题网页,登陆网站和网页的人数达10万余人次;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新闻媒体,定期推出深度宣传报道;在*日报、*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了论坛活动宣传专栏;在主城区车站、码头,制作了65块户外宣传广告;在解放碑、观音桥、三峡广场等商业步行街,滚动播放论坛活动宣传片。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论坛、支持论坛、参与论坛的浓烈氛围。

四是组织形式丰富多彩。主论坛组织了现场演讲、交流互动、专家点评等活动,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和实效性。各分论坛结合本地区和本行业实际,因地制宜举办了网上论坛、征文比赛、现场演讲、人才交流、现场招聘、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江北区把选手现场演讲与观众民主测评相结合,提高了论坛选拔优秀人才的公信度;沙坪坝区开设了“海外人员”子论坛,使青年人才论坛活动实现跨领域、跨系统、跨国界;北碚区开设了“干部大讲坛”、“经济发展论坛”;市工商局开设了局机关、“一圈”、“两翼”3个子论坛等,丰富了论坛活动形式。

五是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各分论坛根据《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的规定,积极探索论坛成果转化途径。比如,璧山县制定四个“一定”办法,即人才论坛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在干部选拔任用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列入后备干部或者重点培养对象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组织培训或外出考察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在社会团体等组织优先推荐对象人员中要占一定比例;丰都县提出“四个一批”的思路,即利用届中调整推荐提拔一批,利用“三峡之光”和“西部之光”计划选送进修一批,对表现突出的在聘用职称时推荐一批,利用公开选拔、公开招录、公开招聘等机会录(聘)用一批;江津区推出了“四个联动”的举措,即与“51115”人才工程联动,与建立人才工作联系点联动,与优秀人才培训基地联动,与发挥高级专家人才作用联动等。在人才成果转化方面,本届论坛遴选出的优秀人才,被列为结对联系培养对象的867人,被纳入人才库管理的3275人,列为后备干部或重点培养对象的962人,被提拔任用、工作调动和晋级晋职的418人,以其它形式转化的573人。在智力成果转化方面,57个分论坛组委会将收到论文的建议意见进行了梳理,并向本地区的党政领导或本行业相关单位作了反馈;主论坛将分论坛推荐的275篇优秀论文汇编成册,并将优秀论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参阅,推荐有关部门负责人阅研,扩大了论坛智力成果共享范围。本届论坛征集的37630条意见和建议,到目前,得到各级领导批示的247条,报送主管部门获得反馈意见或得到采纳的524条,被有关单位组织论证或立项的491条,通过其它途径转化的4624条,这些建议和意见有效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六是论坛机制逐步完善。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出台了《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明确提出在公开招录、公开招聘、公开选拔和机关中层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对论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人才予以政策倾斜,为论坛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了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定期议事制度,坚持每月召开1次办公室主任(扩大)会议,推动论坛日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了重要建议意见办理回复制度,将论文中提出的重要观点、创新思路和工作建议,通过人大议案、政府建议、政协提案等形式,送交相关单位,推动工作,促进发展。开展了分论坛督导工作,由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分管领导带队,深入各分论坛,就机构设置、工作力量、活动方案、经费保障、成果转化等内容,实地开展督导,确保各分论坛活动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圆满成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密切配合,得益于各分论坛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广大青年人才的积极参与。借此机会,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对给予论坛活动大力支持的各有关单位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主要工作

按照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组委会的统一安排,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于20*年11月至20*年6月间举行。为谋划好新一届青年人才论坛,今年8月以来,在存根部长的领导下,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青年人才论坛品牌化问题研究,向全社会广泛征集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主题和论题,召开了一系列调研座谈会,听取了有关专家和各分论坛组委会负责同志对举办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建议意见。在此基础上,论坛组委会办公室研究起草了《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方案》,印发了《关于举办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的通知》。各分论坛组委会要按照《通知》要求,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抓好落实。

(一)突出论坛主题。20*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要认真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围绕“科学发展与内陆开放”这一主题,组织各区县(自治县)、各行业、各单位的优秀青年人才,市外、海外的高层次青年专家,从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等方面,着重研讨在大开放大发展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完善城市功能,加快统筹发展,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问题;以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问题;完善“两翼”共同发展体制机制问题;打造服务外包软环境,加快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区问题;统筹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推进农村新一轮改革与发展问题等等,为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明确重点环节。要严格按照论坛活动的时限要求进行精心安排,做到任务明确、进度明确、责任明确,重点抓好组织发动、论文评审、成果转化、舆论宣传等环节的工作。在组织发动阶段,要广泛调研、精心策划活动方案,全面推进筹备工作。同时,广泛宣传,动员广大青年人才积极参与论坛活动。在分论坛举办阶段,要提前向组委会办公室报送举办时间,精心组织实施分论坛活动,以科学有效的方法推荐优秀青年人才参加主论坛活动。在成果转化阶段,要认真总结分论坛工作,切实做好成果统计。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便于组委会全面了解论坛活动进展情况,要坚持定期情况报送制度。论坛启动时,要及时将活动方案报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分论坛举办期间,随时报送活动开展情况;分论坛结束后,及时上报总结报告及成果转化情况。

(三)创新活动形式。各分论坛要不断创新论坛举办形式,突出论坛活动特色。在组织方式上,坚持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层层遴选的原则,继续采取“1+X”的形式有序推进。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团市委负责举办主论坛活动。分论坛包括区域性分论坛和行业性分论坛。分论坛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若干子论坛。40个区域性分论坛由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团委负责举办。行业性分论坛共设18个,分系统举办,分别由市纪委、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直机关党工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交委、市农委、市商委、市卫生局、市国资委、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林业局、市金融办、市工商联、市青联负责组织实施。在活动形式上,在保证庄重、严肃的前提下,提倡丰富多彩,充分展示青年人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四)促进成果转化。全面贯彻落实《中国*•青年人才论坛评选表彰试行办法》,积极探索青年人才资源开发新机制,不断拓展青年人才工作新空间,大胆开辟青年人才队伍建设新途径。对论坛中涌现出来的青年才俊,要分层次培养和使用,让青年人才展示才华有机会、发展创业有舞台,最终把举办论坛的过程,变成发现、培养、使用优秀人才的过程。要加大论坛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青年人才论坛优秀人才结对联系培养制度,对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青年人才,按照分级管理原则,由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党政领导进行结对联系;要成立获奖人员联谊会,组织优秀人才赴市外开展国情考察或赴国(境)外研修学习。要完善重要政策建议办理回复制度,坚持智力成果和人才成果并重并用,切实将论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青年创业论坛篇4

一、典型带动,项目攻关,营造创新创效良好氛围

**团委将创新创效活动作为**团组织的核心工作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组织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开展项目攻关为切入点,树立创新创效的青年典型,确立建功成才的正确导向,营造被企业认可、受青年欢迎的创新创效活动氛围。

1、寻题攻关,个人建功

在**青年中流行这样一句话,“项目不是‘等’来的,是‘找’来的”。**青年就是在一次一次寻找中,与课题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把握好了三点:一是青年骨干提出的课题必须符合生产实际,同时还要具可操作性。我们要求基层团组织在立项时要从解决企业急需、最紧迫的现实问题出发,课题的选择定位为“小、实、新”,使攻关的课题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解决生产的“瓶颈”问题,为企业创造新的效益。二是在各二级单位团委成立青年科技者协会,对立项的课题定期进行跟踪、指导和考核。这样,不仅使课题的参与者有了压力,而且有了动力,进而保证了课题的有效运行。三是公司团委每两年组织评审一次,并在召开的“青年创新创效表彰会”上,并奖励优秀青年创新成果,评出青年科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和创新论文优秀奖,并按有关规定给予重奖,极大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课题攻关已成为青年技术人员发挥作用,建功成才的有效途径。如热电厂电气车间验电发生器的使用情况不是很理想,团组织在开展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中经过实施立项后,重点锁定验电发生器的试验,一举攻克了这一“瓶颈”难题,填补了该厂工艺的空白,使之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培训交流,推动转化

我们作为“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全国百家试点单位之一,把单一的技术比武的模式改为技术培训与技术比武相结合的模式。以往开展技术比武轰轰烈烈,各单位往往派某个专业的技术尖子参赛,虽然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往往成了精英赛,大部分青年游离于活动之外。而开展青年职工技术培训则着眼于青年人力资源开发,更加切合青年成长成才的普遍需求。近年来,**团委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联合组织部等部门举办了多形式、多主题的培训活动。一是针对新入厂的“新手”开展导师带徒帮教培训。二是针对提高企业的技术骨干的岗位技术,举行各种专业擂台赛,如2009年开展了化工分析、钳工、铆工、电工等四个工种的青工技能擂台赛。三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开展的系统技术培训,如热电厂开办的“大专班”,电化厂开办的“周末课堂”。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比武,进一步开发了企业的青年人力资源,增强了青工学习科学技术的动力,一大批青工在学习实践中锻炼成长为技术尖子、行家里手。2009年6月份,公司团委组队参加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首届“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团体第十名的好成绩。

3、论坛,成果共享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青年人越来越表现出对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的强烈需求。为了迎合青年的这种需求,我们把以往开展的一般的知识讲座改为了“青年创新论坛”活动,并且在资源配置上从以往的仅局限于公司内部变为放眼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大大提高了论坛活动的科技含量。多年来,我们根据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需求将论坛对应分三级,一级论坛是公司级的论坛主要外请与行业相关或者对青年的创造性思维有帮助的教授、行业相关的专家授课,近年来先后请了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晓波教授、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陈劲教授、省经贸委基地办主任凌云等为青年上课、交流,主要以引导青年的创新意识为主。二级论坛是各单位的论坛主要针对本单位的行业特点,请本单位技术总工等讲课。三级论坛是车间的小论坛以攻关研讨为主,主要针对具体项目。各级论坛为青工们介绍企业技术、科研等各方面的前沿动态,使青年了解行业技术未来发展的脉搏和方向,有利于青工对成功的创新成果的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创新中少走弯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创新论坛上的交流,促进了成果共享,产生了“11>2”的最佳效应。

二、全员参与,岗位创造,掀起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的热潮

创新创效活动是一种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活动的主体是所有的青工,活动的着眼点在于推动青工立足本职岗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是成才的途径,创效是建功的核心,**青年建功成才必须在创新创效的实践中才能实现。

1、“用心干好”,开展岗位创新立功竞赛活动

“用心干好”是**青年的基本工作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青年立足岗位精心操作,大胆创新,追求完美。合成氨厂团委通过开展“青工创记录”竞赛活动,热电厂团委开展了“万步操作无差错”竞赛活动,切实加强了青工业务知识和劳动技能培训。在**青年中形成了人人用心干好岗位工作的良好局面,奠定了创新创效的群众基础。

2、“以软补硬”,开展总结操作法活动

**团委把引导生产一线有志向、有头脑、技术精、善思考的优秀青年总结创新操作法,作为在一线青工中开展创新创效活动的突破口。在各级团组织带领下,青工针对本岗位设备和工艺的具体情况,反复研究,不断实践,总结出了一批成形的青年操作法,如电化厂团委总结出了“孔冬梅操作法”,优化了岗位操作。操作法的摸索有效弥补了工艺等方面的不足,创新了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过程控制水平,保证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3、“积少成多”,全面开展青年改进活动

**团委积极引导一线青年从小改小革做起,开动脑筋,大胆创新,以小的积累来孕育大的创造,做到“西瓜”要抱,“芝麻”更要捡。电化厂离子膜烧碱团总支的青年改进活动,从车间管理人员到刚进厂的青工全部参与,形成了一支名副其实的改进大军。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改进。他们敢于对美国进口设备挑毛病、动手术,在小改小革上下功夫,通过月月考、天天跟踪的办法,对改进活动进行全过程跟踪记录。青年改进活动为青工立足岗位成才搭建了舞台,铺设了道路,使一大批青工在小改小革中积累了经验,增长了才干,业务上得到了提高和锻炼,成为了技术和管理上的能工巧匠。几年来,全公司共完成群众性技术创新项目千余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三点体会

1、观念是创新的动力。观念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我们团委充分利用青年工作简报、创新创效大会、青年创新论坛等各种阵地,深入浅出地宣讲创新创效的意义,大张旗鼓地表彰创新创效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在青工中树立了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意识。

青年创业论坛篇5

经过严格选拔,2015年4月28日至30日,我(作者许艺嘉)以华东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的身份成为中国代表之一,有幸参加了于中国上海举办的第十七次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Tripartite EnvironmentMinisters Meeting)青年论坛(YouthForum)。回想起来,从提笔申请参加活动时一字一句的仔细斟酌、第一次与其他四位代表在上海见面时的欣喜、鼓起勇气走进会场时的惴惴不安,到演讲的前一夜反复对着镜子排练的紧张、演讲结束后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和老师对我肯定时的感动,每一幕,都历历在目。这些努力与付出,都是为了能在日韩两国青年面前展现出中国青年的昂首姿态,为了号召大家主动为三国的绿色环境行动起来,不论多累,我感觉都是值得的。

回到学校之后,我最想做的,就是用文字把这次论坛的点点滴滴全部记录下来,和更多与我们一样热爱环境的青年分享,用我们的热情打动大家,一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三国的青年们为环境做过什么?

4月29日,青年论坛在上海市召开。本次青年论坛的主题是“青年与自然的相处之道(Building Connectionswith Nature)”,与往届一样,各国代表们首先利用上午的时间进行15分钟的PPT展示。

日本为第一个展示国,来自不同地区的三位代表向我们介绍了日本出色的环境教育。不论是城市或乡村,日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环境启蒙教育。在展示前,日本代表还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他们从日本带来的介绍资料,包括日本目前的环境状况、不同青年环境组织的详细介绍、专为小孩子设计的卡通读物等。这样细心的准备,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严谨与细致。接下来,韩国代表向我们展示了韩国的杰出青年行动。在他们之中,有自己创建环境组织的,也有走出国门、去周边国家参与志愿活动的。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汇报者攻读博士期间在校园里养蜜蜂,她向我们介绍了这个项目的有趣之处。

中国作为东道国,在展示环节最后一个出场,由我和来自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赵政共同完成。通过介绍我国目前的环境资源状况、在环境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新举措,以及搜集到的青年对保护环境的创新作为,向大家展示了我国青年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Child-Youth-Adult)”的作用。

各国代表的ppt展示都很精彩,向我们传递了三国青年环保行动的正能量。展示结束后,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International Union forConservation of Nature)宣传教育委员会执委李翰颖老师为大家作了点评。

她提到人们的“意识”很重要,只有让公众有了保护环境的心理与意识,环保人所作出的努力才算是真的有了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大国,应当在卯足劲发展经济与工业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而日本与韩国作为发达国家,目前在环境保护方面趋于成熟。三国各有优势,应当截长补短、共同发展,为构建绿色东北亚地区不懈奋斗。

在头脑风暴中找准努力方向

下午的论坛,氛围更加轻松。在李翰颖老师的组织下,各国代表进行了破冰游戏和分组讨论。各国代表、工作人员通过轻松有趣的破冰游戏更加熟悉彼此,为后面的讨论奠定了基础。会场里不断传出爽朗的欢笑声,无处不洋溢着青年的蓬勃朝气。

游戏结束后, 我们开始了分组讨论,这一部分分为InternationalDiscussion和National Discussion。在International Part中,除了各国五位代表,今年还从三个国家中各选出了一位老师参与到讨论中。大家随机组合成三个组,每组6人,每两人来自同一国家,开始了为时一小时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包括:对上午各国展示内容的感想分享、怎样的生活方式才算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影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因素。大家都充分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头脑风暴、手绘简笔画、便利贴等形式,表达了我们对三国能更好地共同维护自然环境的期许,展现着青年一代思维的活跃与创新,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的成果展示更是获得了在场参会人员的赞扬。接下来,各国代表回到各自国家的小组,进行NationalPart。通过刚刚激烈的有关三国共同发展的讨论,我们将问题细化:如何激励本国青年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中去。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包括鼓励学校制定环境相关的必修课程、设立与环保活动相关联的奖学金制度,鼓励校园媒体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期望政府能定期设立开放日、公开环境信息、吸引市民关注等等。复旦大学的孙琳在白纸的下端画出了简易的世界地图,并标出了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在地图旁,她写上了“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放眼全球,立足本地)。这也正是我们此次论坛想要达成的共识:三国齐心协力,一同创造有利于环保共赢的机会、提供三国青年进一步交流的平台,一定可以为整个世界的环保愿景做出巨大的贡献。

与部长见面 展现青年的无限潜能

30日上午,第十七次中日韩部长会议召开,三国青年代表与企业家代表一起参与了本次会议。在大会上,来自日本的服部拓也(Hattori Takuya)代表所有青年在三位部长面前做了青年论坛的成果展示,并分享了我们论坛的视频。青年人独有的朝气与活力,在视频中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这种活力不断打动着在座的各位,令大家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那一刻,我凝望着会场,心想:不论他们心中想的是什么,也许是赞许我们能争取到这样好的机会来展示自己,亦或许是怀念自己的青葱岁月,不论怎样,我们都让大家看到了我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让大家肯定了我们的观点,让大家和我们一样,怀揣起了对和谐自然的强烈渴望。

在代表汇报结束后,我们有幸受到了我国环保部陈吉宁部长的接见。陈部长十分亲切,在得知我们中的大部分都是环境专业的学生之后,更是肯定了我们的选择,并鼓励我们好好学习、为国出力。那一瞬间,我的心情是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骄傲。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 2.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

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TEMM)

与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青年论坛

(TEMM Youth Forum)

青年创业论坛篇6

由河南省政府主办的此次活动,在台北、苗栗、南投、台南、屏东、高雄等地展开,由经济合作、文化展示、教育交流、旅游推介、乡情联谊5个部分组成,包括经贸交流、农业合作、汉字图片展、豫台高校校长论坛、第四届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穿越台湾――走进台湾休闲农庄”等活动,并赴南投、屏东进行农产品采购和乡镇联谊活动。

此外,代表团在台期间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拜会活动,会见了台湾政界、工商、文化、旅游、教育界知名人士,并看望了在台豫籍新娘等。

“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台中举办

6月17日,由中华海峡两岸妇女经贸文化交流协会与福建省妇女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两岸家庭教育研讨会”在台中热烈举行,台中市长胡志强与夫人邵晓玲、福建省妇联访问团、邵武市妇联访问团、福建省幼儿教育访问团、台中市妇联会、台中市妇女会等相关团体代表共约500人出席。

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梅州落幕

6月24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在梅州降下帷幕。此次论坛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成效显著,共有1500多人出席,其湾方面嘉宾960多人,举行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幸福客家”等6场专题学术论坛,签订“两岸客家青年交流合作协定”,开展招商推介活动,签订经贸等项目74个,投资总额达1002亿元。

“海峡两岸法律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今年正值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6月25日,由中国法律史学会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共同举办的“海峡两岸法律文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台湾大学、高雄大学等台湾地区教学科研院所的法学研究人员,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大陆近20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的近70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

“纪念辛亥百年两岸四地青年音乐之旅”巡演将举行

6月21日,“爱乐传习之复兴之光――纪念辛亥百年两岸四地青年音乐之旅”巡演在京举行新闻会。主办方宣布,音乐之旅巡演将于2011年8月7日至19日在澳门、台北、上海、南京、武汉及北京六地举行。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将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合唱团联袂演出,青年指挥家林大叶、廖国敏分别担任巡演指挥。

海峡青年论坛首次在台举办

6月13日下午,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青年交流协会、中国青年创业协会总会在台北共同启动了第九届海峡青年论坛,这是青年论坛首次入岛举办。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王晓、中华青年交流协会创办人李钟桂、中国青年创业协会总会总会长陈世铭出席论坛并致辞。来自两岸和港澳地区的二百多名青年代表与会。

海峡两岸近现代书画作品展在辽宁大连举办

6月6日,海峡两岸近现代书画作品展暨中华书法家协会、中华美术家协会、《人民日报・海外版》书画创作基地挂牌仪式在大连市民族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秘书长崔国潮、大连市政协副主席王艺波,以及台湾艺术家、大陆艺术家等二百余人参加了开幕式。本次作品展共展出两岸著名书画家作品一百五十多幅。

青年创业论坛篇7

当下,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Alliance for Global Youth Leadership,GYL)这个NGO组织是让她倾注最多时间和热情的事业。

华尔街英语创始人李文昊博士(Dr. Luigi T Peccenini)是张萌在运营GYL时结识的一位企业家,他后来成为了GYL全球青年导师。他对张萌和GYL的寄语 “在寻求成功道路前先寻找幸福!做你所爱,爱你所做!关爱他人!”既是张萌多年学习工作经历的写照,也是鼓励她一直做自己热爱的这份NGO事业的动力。

在张萌看来,人能“做你所爱,爱你所做”就是幸福,况且这还是一份助力更多青年人的公益事业。而实现它的路径和能力则需要培养:先实现自我认知、再确定人生目标,之后通过自控力的锻炼去为这个目标坚持和努力。

为青年成长搭建平台

如果不是创办这样一个青年公益组织,张萌可能已经进入外交部,实现了“外交官”梦想,抑或可以全情投入在高校的教育工作中。但通过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的创立和运营,张萌发现当“外交官”不一定只能通过在外交部,教书育人也未必只有在三尺讲台才能实现。

“青年是世界的未来!全球杰出人物均以关心和支持青年成长为己任。”张萌说,“多年前,我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会主席,我们负责17000多名研究生的能力发展与提升工作。但我们发现,青年成长的状况不容乐观:非健康的生活方式、贫困、失业、逆反心理、盲目崇拜、自满或者自负情绪,缺乏开放意识与全球意识以及极端主义的存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青年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于是,张萌看到了青年工作的必要性和意义,希望通过搭建一个平台,为尚未走出校园的青年们提供成长实践的机会,让他们与世界青年的榜样、学术专家、著名商业领袖实现交流学习。经过两年的筹备,张萌首倡发起成立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创立全球青年领导力工作室,致力于服务全球青年,提升青年领导力。

在走访了一些世界知名商学院后,张萌发现鲜有研究领导力方向的学者对青年领导力有明确定义,它可以是自我认知的能力、可以是对目标坚持的能力、可以是对他人影响的能力……最终张萌结合自己这份公益事业的目标,将青年领导力总结提炼成“青年领导力是能构建青年未来愿景并引领青年实现愿景的能力。”

其实,如何定义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为青年人的成长与改变搭建平台。一如李文昊博士当年创办华尔街英语,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学习语言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而改变自己。李文昊的创业故事和经历其实给了张萌很多启发和感悟,这其中不仅有老人家的创业精神,更有他愿意助力青年改变的愿望与行动。

构建青年领导力的基础

在张萌看来,无论青年领导力如何被定义,要实现人生的改变、突破,并引领他人,首先要做的便是有效的自我管理。“领导人需要在做好自我管理的基础上,统筹协调,整合优化团队的资源配置,引领大家实现共同价值最大化,使一加一效能大于二。”张萌说,“领导力的关键条件之一是榜样引领,即拥有典范型的举止,成为他人的榜样。领导力源自于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与生俱来的;正相反,领导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和坚持学习来培养。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领导者,所有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完善自我的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领导者。”

张萌很喜欢用《道德经》中的两句话“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来鼓励自己和更多年轻人。对《道德经》的喜爱也是她跟李文昊与华尔街英语的缘分,《道德经》曾经是李文昊创业、经营华尔街英语时的“心经”之一。

自知者明。张萌将其解读为自我认知,与常说的情商一致。著名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一书的作者)之于情商理论的核心内涵,便是自我认知。人只有先认知自我,才能控制自我,排除干扰,建立良好的自制力和自信心。此外,自我认知关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通过自我认知推己及人,才能正确认识他人,形成与他人的共感能力,建立和开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自我认知完成之后,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实现自我管理:发挥自己的优势;补足自己的短板;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发挥优势的同时补足短板。

《国王的演讲》中的Albert克服困难、强化锻炼、突破心理障碍改变口吃“短板”的故事来源我们真实的生活。这类故事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并不鲜见。但挑战在于当它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你会如何面对和坚持。

自胜者强。张萌将其解读为自控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性情中人从不是放弃自控的理由。”张萌说,“控制力并非是要你把自己的一切非理性情绪与欲望都关进笼子,只要反复练习,使自控成为如一日三餐的习惯就好。”

张萌从小就有一个做外交官的梦想,这也是为什么她本科时会选择学习外语专业。张萌深知,外语是实现她梦想、改变人生的基础。张萌认为“英语,是行走世界的力量。”大学期间,为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她与校园的小树林做了一个“1000天的约定”:每天早上五点来这里读外语至少3小时,严寒酷暑从未间断。以至于路过小树林的人只要看到张萌就知道几点了。北京冬天的早上,时常让张萌冻成了“冰棍儿”,但这也没阻挡她1000天的约定。

2008年她参加了“APEC未来之声选拔赛”,这是一个英语演讲比赛,一路披荆斩棘,张萌获得了全国的第一名,也获得了赴秘鲁参加APEC会议的机会。此后,她又赴新加坡、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参加APEC会议。在参加完四次APEC会议以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后,张萌整合了积累的资源,包括她所有的想法,特别是她对教育的热爱与对青年外交工作的钟情。当把这些元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全球青年领导力联盟正式成立。

影响更多年轻人

张萌用自己的认知和价值观影响着联盟的小伙伴,也影响着每个到GYL的青年人。在张萌看来,更重要的是如何整合资源,让它们形成合力切实帮到更多年轻人。

青年创业论坛篇8

突出提高党员群众致富能力的重点。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多种形式开展培训,确保每人掌握一到两门农业实用技术。2007年共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450余人次。

增设流动课堂。邀请相关专家就远程教育网站上的科普知识、农作物栽培等技术进行讲解。2007年共举办技术讲座8场(次),培训550余人次。

(北碚区委组织部)

江津:干部交流促进干事创业

挂职交流。对区管后备干部实施双向交叉挂职交流和到村(居)挂职交流,选择部分优秀后备干部到对口支持县、友好联系县县级部门异地挂职交流。

轮岗交流。对表现突出但工作经历相对单一的,实施从山区镇到平坝镇、从镇街到区级部门、从一般岗位到重要岗位的轮岗交流。

提拔交流。对具备提拔条件,经民主推荐、差额考察优秀的后备干部实施提拔交流。

目前全区实施挂职交流70人、轮岗交流57人、提拔交流42人,所有人在去年年度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

(江津区委组织部张福炼)

涪陵: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坚持两级会议制度,推进共驻共建。建立完善社区党组织工作会议和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每年召开2次以上联系会议,加强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的沟通联系。

突出服务,提升社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构建群众服务网络,为给辖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条件。组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111支,志愿者4151人,推进文明社区建设。

实施万名党员进社区活动。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根据本人意愿、职业特点、爱好特长加入志愿者队伍,共建和谐社区。目前已有近6000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

(涪陵区委组织部)

沙坪坝:打造“青年人才论坛”三亮点

质量高。十几家媒体滚动论坛动态,1500份宣传海报和2块大型室外广告牌大力宣传,开通论坛短信平台和5部24小时咨询热线,深入驻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宣传并重点约稿近40篇,全区论文数量较2007年增加近20%。聘请政府领导、高校教授、专家学者成立评审委员会,择优推选5名同志参加重庆主论坛。

方式新。设立多个子论坛,邀请区域内的科研院校、国有企业以及“两新”组织的青年人才参加论坛活动。目前,已举办5个特色子论坛,涵盖多领域优秀青年人才。

成果实。把获奖青年人才纳入区人才库。编辑青年人才论文集、召开表彰会、设立创新示范点。安排青年人才到重大工程、项目、岗位挂职锻炼,为“一区三高地”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沙坪坝区委组织部)

双桥:健全选人用人工作机制

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对贡献突出的19名干部进行通报表彰,提拔36名想干事、肯干事、老实干事的干部,对个别跟风行事、投机钻营的干部进行谈话教育。

注重完善制度。研究制定干部初始提名、差额考察等配套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合适岗位上。

实施回访鉴评制度。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对新提拔的9名干部试用期满后进行回访鉴评,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干部的真实情况。

青年创业论坛篇9

今天这个会议应该说开得非常好,主题鲜明,既是“师带徒”经验总结交流深入推进的大会,也是员工技术讲坛正式揭牌启动大会。参加今天的会议,我倍感欣慰,欣慰于你们对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高度重视和培养有方,欣慰于公司青年技术员工队伍的不断成长与壮大。

利用这个机会,我对“师带徒”及员工讲坛活动的几点意见:

第一点,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深入推进“师带徒”和“员工讲坛”工作

开展“师带徒”、“员工讲坛”活动是提高企业员工整体素质,挖掘员工潜能的重要载体,是公司长期以来实施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是实现人才兴企战略的具体实践,对提高员工现场工作能力,强化岗位培训,培养与公司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队伍,促进公司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员工素质、企业文化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年,公司提出了加强员工培训和实训建设,强化“学、传、帮、带”,全面启动“全员素质达标年”活动,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师带徒”工作和员工技术讲坛活动,积极创造条件,将这一工作引向深入。要大胆探索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培训载体,超越传统模式,加强管理考核,确保“师带徒”、员工技术讲坛活动取得切实有效的效果;

要把建设和谐企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变电中心担负的安全责任更加重大,要通过员工技术讲坛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意识、安全技能、业务技能,确保企业安全、电网安全、员工安全的大安全目标实现。

第二点,充分利用好活动平台,不断提升整体业务技能

今天参会的师傅都是技术骨干,思想品德优良,专业知识过硬,如何带好徒弟,就需要你们多思考、多实践,刚才几位师傅介绍的经验都很好。年轻人初出茅庐,都有极大的学习热情,都渴望在实际工作中获得锻炼,变电中心作为技术密集型单位,是市公司后备人才的储备库,青年员工担负着技术传承的重要使命,因此,把每位年轻人培养成才,是单位和每个师傅义不容辞的职责,不可推卸的义务,希望每位师傅进一步牢记责任和使命,进一步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切实传真经,拨真招,毫无保留地传授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为徒弟做好表率,让徒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跟踪考察制度,师傅要根据徒弟实际工作情况,拿出具体学习计划,督促检查落实,鼓励徒弟多参加实训、技术比武和技术创新活动,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徒弟要自我加压,勤学善问。有了师傅的严格要求这个外因,还要有徒弟自我加压、勤学善问的内因才起作用。希望徒弟要进一步端正态度,珍惜机会,虚心向师傅学习,争取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期望的能力和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徒弟要尊重师傅,不折不扣地完成师傅交给你们的学习、工作任务,勤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刻苦钻研实际操作技能,早日出师,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

员工技术讲坛是“师带徒”活动的另一形式和载体,这种活动很好,各专业青年员工要能结合工作中的难点热点,轮流开展技术讲课活动,讲经验,做示范,展示学习成果,为培养青年技术人才和骨干打下基础,希望不断坚持下去,提升活动效果。

第三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推进活动纵深发展

“师带徒”活动、员工技术讲坛,是实施人才战略,提高全员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要在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推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向前发展。

一是结合岗位特点,围绕安全生产活动,团结协作、多攻克难关。师傅要为徒弟的学习提供平台,带领徒弟在工作发挥模范作用;

要建立交流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师带徒”培训室,每周固定时间开展理论学习、专业技术和业务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好“一个工具、一个方法”,及时查找问题,反思得失,整改提高,不断提高学习工作质效。

二是注意将活动与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员工岗位成才相结合。通过生产技能普考、员工岗位晋级考试等手段,激发员工学习热情,建立人才成长的“第二通道”,鼓励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在一线建成功立业。

青年创业论坛篇10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团建;大学生

一、互联网对高校团建工作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发展、网络科学技术的兴起,以及我国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对高校团建工作提出了的新要求和新任务。

据调查,截止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到7.10亿,其中18-35岁之间的互联网网络用户超过了半数,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是互联网用户的主力军。大学生网民接触的各种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这对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从积极的影响看:第一,团建工作建设者能够通过互联网迅速了解、及时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动态;第二,网络互联网的消息,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有利于提高消息的时效性;第三,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特别是图文、声像并茂的新媒体应用,提高了青年学生的关注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也有其存在的问题:第一,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混杂着许多不良信息,青年学生无法准确判断;第二,各类思想在网络上的传播,不利于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主要互联网平台的基本情况

目前,大学生使用的互联网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QQ(即时通讯软件)、网络论坛,它们的主要特点分别是:

(一)微博。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目前,基本所有的高校共青团组织都开通了官方微博,实时与本地青年、本校大学生相关的消息,开放的传播机制使微博成为大学生的“公共议事厅”。

(二)微信。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2012年,微信推出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主要是为了通过渠道将品牌推广给线上平台,平台主要有实时交流、消息发送和素材管理。目前,大多数的高校共青团组织都开通了官方微信订阅号,定期为用户推送相关图文消息,与用户产生互动。

(三)QQ(即时通讯软件)。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IM)软件,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QQ即时通讯软件十分受广大大学生的喜爱,普及率较高,受众面广。

(四)网络论坛。网络论坛即为发帖、回帖讨论的平台,是互联网上的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提供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书写,可信息或提出看法。如今,许多社会热点的出现,都会引起网民、特别是青年学生在网络论坛上的激烈讨论,各种评论、留言层出不穷,需要极高的监管力度。目前,百度贴吧、天涯论坛、豆瓣社区等网络论坛的使用率较高。

根据数据调查,某高校大学生互联网平台的使用率分别是:微博85.3%、微信76.9%、QQ(即时通讯软件)94.7%、BBS(网络论坛)73.5%。

结合现实情况,目前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BBS(网络论坛)互联网平台对于加强团建的探索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利用互联网加强团建的对策

利用高校现有资源,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学校官网、论坛等互联网平台,打造有高校共青团特色的网络体系,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一)加强高校团组织网络建设

如今,网络上各种思想良莠不齐,有积极的,有消极的,还有低级趣味的,作为青年学生,有时还缺乏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这就需要共青团工作者在工作中加以引导,进一步加强高校团组织网络建设。

在加强高校团组织网络建设中,首先要注重引导,充分发挥网络活泼性、思想性的特点,从而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其次,要抓住层次性,根据不同团组织的级别,设置不同的网络阵地,层次分明,大致可以分为两级建设:第一级是校团委,面向全校青年学生,主要开展网上党团知识学习,中央、省市有关通知、政策,促进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建设;第二级是院系团总支,根据院系青年学生的职业发展,结合本专业特色,举办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调动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最后,要体现时效性。互联网的一大特色就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共青团网络阵地要及时、有效地更新相关消息,定期做好线上平台的维护工作。利用高教思想教育资源,建立网上党校、团校,积极引导青年学生讨论,通过思想交流,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形成高校团属新媒体矩阵,加强统筹联动

在校一级的平台带动下,各院系、组织要积极响应,有条件的可以联合开展活动,增加关注度,调动平台运行的活跃度。另外,一支高素质的网络新媒体工作队伍是利用互联网加强团建工作的前提条件,要合理组织,注重对专职人员的培养,各级网络平台建立起有专业素养、贴近学生的团队。

(三)开展相关团组织活动

以人为本,构建网络服务体系。开拓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团组织网络的社会化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提高服务能力,实现团组织工作网络化,积极便捷为青年学生服务。

利用互联网络,开展线上线下团组织活动,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后,将实践成果公布在网上,相互探讨;展示优秀共青团员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对接“青年之声”平台,倾听来自青年学生的声音,加强与青年学生间的互动和沟通。

四、网络建团的探索与实践

共青团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推进团建的创新,探索出联合建团,依托建团,社区建团,公寓建团等灵活多样的团组织设置方式。”

以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例,建立了E-I(Eclass-Internet,易班网络)团支部,是借助新兴的易班网络平台,发展团建工作。

易班是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网站融合了论坛、社交、博客、微博等主流的Web2.0应用,加入了为在校师生定制的教育信息化一站式服务功能。

西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I团支部,通过在易班网络平台建立团支部,创新团建模式,将团建工作和易班网络发展结合在一起,实现科学管理各支部,紧密团结各支部的目标。

利用团支部特色,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相关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的参与性和创造力,积极在易班上进行展示,并依托校内各支部、班级的易班机构群,一方面就有关内容进行转发、评论,另一方面设立相应的专区专栏,共同打造原文学习、资料查询、心得分享的交流共享平台。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如“恩在点滴,用心分享”学生实践活动、易班微访谈、“我是学霸”等,让易班动起来,成为同学们课外生活的新阵地。(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