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就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51

通信工程就业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1

南昌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在201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排名全省第四。在开展本科专业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时,发现撰写《通信工程专业特色、实施过程和培养效果》报告特别困难,特色难以凝练。这就促使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定位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目前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的研究主要分为对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如长沙大学的刘光灿[1,2]团队、深圳大学的吴小虹[3,4]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他们认为“不断创新和改革培养模式及方法”是解决矛盾的唯一良方;中南林科大的徐卓农[5]团队、广东工大的韩一石团队[6,7]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创新改革,认为汇聚通信企业专家成立“通信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性。以上国内各高校都没结合行业背景而开展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南昌工程学院强校之本是为水利水电行业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面向水利信息化应用需求开展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是我院通信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二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南昌工程学院坚持“围绕水科学、打造应用型”的办学理念,弘扬“开拓、勤奋、求实、文明”的校风,为地方和水利行业培养了数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院通信工程专业以“应用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培养目标,实施“两平台+N模块+一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随才成就”分类培养的思路,促进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协调发展。具体目标如下:(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为水利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优化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造新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达到突出水利水电行业特色、注重人才分类培养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2)改革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建设。根据学校学科专业的布局,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精品(重点)课程。推进通识平台课、学科基础平台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等模块课程的立体式建设。“十三五”期间,逐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群,形成稳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3)有序开展教材建设,规范教材选用程序。以学校“赣禹”书系为契机,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教材;选用优秀规划类教材和近三年出版的教材。(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有活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学生满意的教师队伍是为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最有效的保障。(5)结合学院的特色,制定切实可行、时效性强的实践培养体系。

三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为水利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结合通信工程领域发展需要,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培养过程形成了“一突出一注重一拓展”的专业特色,即突出水利水电行业特色、注重人才分类培养和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应用型。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如图1所示。(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以质量为生命,建立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水利水电行业特色依托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智能信息处理)、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水信息协同感知与智能处理)、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遥感图像智能处理与应用方向)和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突出水利水电行业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制定和完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能力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针对当前水利行业发展的现状,面向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应用需求,通过理论课程设置,培养学生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的意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系统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系统中通信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在专业课中的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设计上要适应当前水利行业向“数字水利”、“智慧水利”发展的新特点。(二)提倡教学相长,主张循序渐进,倡导案例教学,加强师生交流,深入贯彻“因材施教、随才成就”的培养思路,注重人才分类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有其多样性、层次性,所以我们重视学生个性差异注重人才分类培养。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因材施教、随才成就”的培养思路,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学业规划,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毕业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应重视夯实基础,保证理论;对毕业就能想工作的学生应重视对接企业,课程互换;对创新欲望强烈的学生应重视参与竞赛,自我培养;对按部就班学习的学生应重视课堂教学,校内实践;对“困而不学”的学生应加强监管督促,“强迫”学习;不同类型的学生配备不同类型的指导教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分类培养,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兴趣需求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实施“2+N+1”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学分制,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在我院通信工程专业“2+N+1”(两平台:通识课程平台和学科基础课程平台+N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一拓展:综合素质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拓展”,设计了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素养、学业规划发展、文体身心素质、社会实践与社会工作以及院(部)特色等六大模块100多个项目、8个必修学分的素质拓展方案。开发了素质拓展学分管理系统,在省内率先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现了素质拓展与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学分与第一课堂学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链接和融合,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亮点。“2+N+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四应用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具体方案

(一)实施“2+N+1”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前2年学习期间,通信工程专业遵循统一的教学计划,完成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习。在第三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可在“无线通信”、“通信网络与交换”、“无线传感”三个方向选择一个方向,在后2年学习期间,包含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组合,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兴趣方向的学习需求。(二)课程体系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突出特色课程。在构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考虑到当前水利行业向“数字水利”、“智慧水利”发展的新特点,通信方式主要有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微波通信、3G\4G移动通信等,将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充分融合到课程体系当中,例如开设《水文化概论》和《水利概论》,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系统的能力,使学生认识系统中通信的地位和作用。(三)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课内三实验、课外三实践”(课内三实验指通识教育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实验,课外三实践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根据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特点,在水利相关单位进行《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课题多来自水利水电行业信息化系统,实践教学环节配备具有水利水电行业背景的指导教师。使学生掌握了当前水利水电行业的水利信息化发展现状,培养有针对性的面向新型水利水电信息化方向的人才。(四)素质拓展。学校出台了《南昌工程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每个学生在校四年内必需完成8个素质拓展学分,且必需有2个学分是属于科学素养学分。(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与中兴软件技术(南昌)职业培训中心、中国铁通工程公司江西分公司和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本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研究生录取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学生在省内外各类科技竞赛和素质拓展活动中成绩斐然。培养方案由2007年初定,经过2010年、2014年两次修订,综合毕业生调查、企业反馈、生源情况反馈、教师情况反馈以及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我们认为培养方案符合应用型水利高校人才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但还需积极努力探索具有鲜明特色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水利特色鲜明、省内有优势、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这一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光灿,张刚林,黄飞江.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9,(03):107-109.

[2]单树民,龙鹏飞.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10):34-36.

[3]吴小虹.创新型通信工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高等教育),2011,(06):60-65.

[4]刘丰年,果鑫,杨伟丰.面向“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3):93-95.

[5]徐卓农,张凌涛.建设特色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4,(19):111-113.

[6]韩一石等.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7):159-161.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2

一、存在问题及根源分析目前,国内各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均很健全,但实际教学效果大多不

明显,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社会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其根本原因在于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模式存在问题。(一)实验教学负担重实验项目繁多,教师及学生负担过重,难以调动实验兴趣;实验内容以验证性为主,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比率较低,难以实现工程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实验内容之间关联度不高,学生不能有效认知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关联,难以建立系统的专业观。

(二)课程设计内容单一课程设计内容单一,设计题目采用随机分配形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参与设计的兴趣不浓。

(三)毕业设计不合理毕业设计题目来源比较单一,以教师立题为主,学生自主选题余地小。现在高校的毕业设计时间一般是在第8学期,而这段时间恰恰是学生就业实习的时间,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校作毕业设计,这就使学生就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之间产生时间上的冲突。迫于就业压力,学生一般都是以工作为重,而不重视毕业设计过程,这就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改革措施

(一)实验教学改革

1.压缩验证性实验学时,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出比率。实验教学要改变以往大而全的实验开出模式,精简合并实验项目,并在教学计划允许的范围内,减少验证性实验数量,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比率。对专业基础实验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实验项目设置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认识基本电子元器件及集成芯片,会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基本仪器的基础上,掌握电路原理分析的基本方法;通过设置基础电路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掌握基本电路设计与测试方法,为专业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学时应占到实验总学时的1/2以上。

2.建立专业课程群专题实验教学模式[2]。对专业课实验如“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数据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原理与应用”等,实验项目应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并结合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容联系,建立课程群专题实验[3]。专题实验指一种多学时、高难度、独立完成系统设计及测试的实验方式[4],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5]。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群专题实验的题目应该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目标,实验题目应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采取学生自主选题,以两人或三人为一个实验小组。课程群专题实验的时间不低于6学时,其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及团队合作精神。陕西理工学院在通信工程专业试点开设“局域网规划与设计”专题实验,该实验以“通信原理”、“数据交换原理”“、计算机通信网原理与应用”等课程内容为基础,要求学生在8小时内,以三人为一组,完成一个小型局域网的规划设计与性能仿真、网络构建、性能测试等实验内容。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这种实验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学生明白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1.精简课程设计项目数量,设置综合课程设计环节。精简针对单一课程内容的课程设计数量,将内容之间存在关联的课程设计进行整合,针对不同专业层次设置综合课程设计,在保证课程设计总学时不变的条件下减少课程设计开出数量,提高课程设计的内容含量,确保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及效果。陕西理工学院在修订新版教学计划时把原来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等单一的课程设计内容进行整合,形成针对不同年级的综合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二年级设置“电子技术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涵盖“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内容,设计时间为2周;通信工程专业三年级学生设置“计算机系列综合课程设计”,涵盖“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内容,设计时间为3周;通信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设置“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设计内容涵盖通信专业所有专业方向课程,“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课程设计,把它作为毕业设计前的一次综合练兵,为毕业设计的正常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时间为4周。

2.鼓励学生自主立题,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改变传统课程设计采用的教师立题、学生选题的模式,积极鼓励学生自主立题,指导教师对学生立题进行严格把关,确保题目质量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由于近几年学生参与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大学生课外科技立项任务,学院积极鼓励这一部分学生以科技立项作为课程设计题目,指导教师审核把关。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同感,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在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精神培养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这种方式已获得指导教师及广大学生的充分认可,自主立题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表1为陕西理工学院近三年“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学生自主立题情况统计。表1近三年“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学生自主立题情况统计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3

一、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其他同类型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情况的调研和对本校几届毕业生对毕业设计过程的反馈,笔者总结出当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毕业设计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毕业生的调查反馈表明,在毕业设计前,大部分学生从文献的搜索、筛选与有效阅读、设计文档、论文的有效写作、设计方案的把控、系统调试与修正等方面都没有系统的学习与培训,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需花费大量精力在这些方面,导致学生制作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得不到有效保证,由此说明毕业设计课程体系设计不够合理。(二)毕业设计实施的环节有待改善。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主要分为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修改、定稿、答辩等环节。选题方面,主要是通过专任教师根据研究专长,拟定题目,学生再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在教师提供的题目中选择。此方式,由调查反馈可知,对于超过一半以上的题目,学生基本不够了解,学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开题、中期检查环节,存在形式主义方面的问题。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本科教学第七学期进行,为期一年。受社会因素的影响,企事业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也在第七学期启动,迫于就业压力,学生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找工作上,对毕业设计投入的精力和关注度不够,导致开题环节,不少学生都不清楚自己的毕业设计任务,让开题只能沦为形式化的过程。(三)毕业设计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形式化。我校的毕业设计过程监督,基本上以填写相关表格为佐证,教师对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与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造成每年的毕业设计都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导致问题不断叠加,解决问题的困难程度也在增加。我校毕业论文的结果评价,分为不合格(60分以下)、合格(60~70分)、中等(70~80分)、良好(80~90分)、优秀(90~100)这几个等级,结果等级量化比较详细,但是过程评价没有得到体现,导致学生认为,只要论文能通过率的检测,毕业论文就能顺利通过,而整个毕业设计过程没有得到重视,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也会越来越形式化。这些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了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落后、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不够清晰准确。这些问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通信行业对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将会越来越突出。为了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实践锻炼作用,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及边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我校提出了构建通信工程专业三维协同、共促毕业设计改革的创新模式,如图1所示。我校通过对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毕业设计实施过程、毕业设计的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3]这三方面的修正改革,更好地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协同融汇,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毕业设计实施完整过程,实现全面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

二、通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一)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改革。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过程历时一年,从本科教学的第七学期开始,到第八学期结束。然而,受现实就业大环境的影响[4],学生在毕业设计方面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为此,我校提出本科四年制一体化训练,鼓励从本科一年级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四年制一体化能力训练,建立起学生的个人兴趣点和发展特长,在毕业设计前,逐步建立起学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撰写报告等能力,为毕业设计教学的开设奠定基础。首先,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方面,如文献的检索、论文、设计报告的写作等课程的开设;其次,专业课程的学习方面,我校针对通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专业核心课程应设定课程设计项目,课程设计的大项目,经过进一步改进,可以将课程设计的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为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先决条件。最后,在实践能力锻炼课程方面,我校提出利用开放性实验教学,组织学生从大一开始,加入相关实验室进行团队实践训练,并通过组队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进行能力训练的验收。通过团队训练、项目训练,系统培养学生的团队、设计等实践能力。毕业论文最后作为一个验收和验证的过程,体现出学生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过程,真正体现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先进性。(二)毕业设计实施过程改革。在毕业设计的内容方面,我校提出,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师命题、学生选题模式,充分利用教学体系的改革及企业协同育人环境,构造毕业设计题目的多样性,一方面,想方设法将学生实习中涉及的专业设计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解决学生的就业需求与毕业设计开展的矛盾关系;另一方面,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成果、参与教师科研的成果、前期专业课程的大项目成果进一步转化为毕业论文,充分肯定学生前三年努力学习成果的同时,大大释放了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时间压力和就业大环境带来的就业压力,为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最后要将学生参与企业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践培训项目转化为毕业论文。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有着非常好的企业协同育人基础,在本科教学第七学期,学院与签约企业合作,一起招募相关专业的学生进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能力的培训,并将企业项目培训课程与校内理论学习课程进行学分置换。学生培训结束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参与不同企业的应聘。因为企业的培训,是基于企业项目开发来开展的,那么参与培训的学生,可以将自己参与培训项目获得的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在培训过程中,既可以掌握项目开发能力,也可以完成毕业设计的综合能力训练要求。多方面的改革操作,在满足毕业论文题目多样性的同时,也照顾了学生的不同方向、不同兴趣、不同专长的各种需求,也可以从根本上释放教师的指导方式,保障指导效果,在兼顾学生就业需求的同时,充分保障了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切实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专业锻炼基础。(三)毕业设计过程评价与监督改革。目前,我校毕业设计教学成绩的构成主要分为三大模块:指导教师评阅成绩、交叉评阅成绩、答辩成绩。一百分制中,指导教师评阅占比为40%,交叉评阅成绩占比为25%,答辩成绩占比为35%,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成绩,能否顺利获得并通过,更侧重的是相关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结果评价,而对于毕业设计开展的过程,如开题、中期检查、指导过程等并没有进行相关过程的针对性评价。这种过程针对性评价的缺失,直接导致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没有针对性评价的环节,外加师生的重视度比较缺乏,甚至忽略,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严谨度不足,以至于影响毕业设计教学效果。为切实保障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评价与监督进行改革,将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进行详细分化,分化细节如表1所示,将学生的选题、开题、文献检索及综述能力、毕业设计过程的态度及纪律、论文指导学习过程表现等重要环节进行分化,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对应评分,最后汇总成为指导教师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通过成绩的细化评定,加强过程的监督,增强过程的严谨度,使师生重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良好实施,最终达到提升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达到全面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我校改革、创新毕业设计模式,并随之坚决贯彻并实施到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是提升毕业设计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只有适应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要求,明确毕业设计的改革目标与指导原则,最终才能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实践锻炼作用。文中提出的构建通信工程专业三维协同、共促毕业设计改革的创新模式,通过对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毕业设计实施过程、毕业设计的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这三方面的修正改革,三者之间共同改革、相互促进、共同作用,协同融汇,才能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毕业设计实施完整过程,实现全面提升毕业设计质量的目标,为培养应用型工程实践人才画下完整的句号。

参考文献:

[1]高彦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之思与行[J].教育教学论坛,2019(9):219-220.

[2]张静晓,赵陈影,李慧,等.工程管理专业BIM毕业设计学习效果测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171-176.

[3]陈杰,周红志.“双创”背景下独立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9(4):46-48.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4

关键词:虚拟仿真;通信工程;应用型人才

随着“新工科”专业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众多传统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在不断进行改革。通信工程专业作为众多高校的传统优势专业,近年来在招生及就业方面受到新兴“新工科”专业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改革,尤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革新,以满足社会和通信行业对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2]。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的在于培养掌握通信理论知识,具备通信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而受到学校实践场地和实训设备等因素的影响,仅仅依靠学校现有条件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生产技能培养无法满足培养目标的要求。目前的主要解决办法是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或者通过修订培养方案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但是以上解决方案存在校外实践基地不稳定、学生受益面窄、学生培养成本增加等问题。如何找到更加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目前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该文以现有人才培养方法为基础,结合虚拟仿真技术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的融合应用,探索行之有效、便于实施的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

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在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主要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工程教育认证”的具体要求,结合“新工科”建设指导建议进行。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中包括的实践课程普遍包含信号处理实验、通信原理实验、交换原理实验、综合实践等具体实验实践内容。其中,实验内容以验证型实验为主,重复理论课讲述的基本原理和参数分析等;综合实践主要是在通信相关课程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一种通信系统或进行通信相关的系统设计。因为大部分高校的校内实验场地和实验条件受限,因此实验主要采用各类实验箱或试验台进行;而综合实践也是在校内现有的条件下进行简单系统设计与实现。综合来说,校内实验和实践的内容与通信领域的实际工程项目明显脱节,学生的收获十分有限。弥补校内实验条件受限这一缺陷的主要办法是通过生产实习等方式到校外的相关企业进行现场实习。表面上看,企业现场实习可以使学生亲身接触工作现场,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积累工程实践经验。然而,生产实习的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一门工程技术;此外,因为企业有生产任务,工作现场有严格的安全要求和规定,因此生产实多以参观为主,学生的动手实践机会很少。

2虚拟仿真技术在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虚拟仿真技术应用计算机实现虚拟现实场景再现,模仿真实的现场环境,在通信工程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中已经获得了初步应用。最近几年,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仿真软件获得的明显进步,在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受到更多关注[3,4]。2.1虚拟仿真技术在通信原理类课程中的应用。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通信原理、交换原理等相关课程,此类课程主要应用MatlabSimulink软件和Multisim软件[5]。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和Mul-tisim软件结合对应的工具箱可以快速构建通信体系,建立通信系统仿真模块。应用虚拟仿真软件在相应的库中可以直接选择虚拟设备和虚拟器件,快速搭建通信系统并进行系统仿真。学生在库中选择虚拟设备和虚拟器件过程中可以学习并了解相应设备的原理和特性,对通信系统的细节和整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2.2虚拟仿真技术在信号处理类课程中的应用。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相关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此类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主要应用Matlab和SystemView等软件[6]。MATLAB是进行信号处理类相关研究和分析的主要仿真软件,应用MATLAB学生可以进行系统建模,系统输入、输出分析,滤波器设计等一系列仿真分析。SystemView是一个Windows环境下的可视化软件,可以构造模拟、数字系统,可以快速建立各种复杂的线性或非线性系统,进行信号的时、频域分析。2.3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信息类课程中的应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等相关课程也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此类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主要应用Proteus和Multisim等软件。Proteus软件是一款著名的电路仿真软件,其带有丰富的器件库可以进行大规模电路的设计和仿真。此外,Proteus带有丰富的虚拟仪器,可以快速进行逻辑分析、信号跟踪、总线调试等,在模拟电子实验和数字电子实验中被大量应用。Multisim软件在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被广泛应用,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器件库丰富、仿真功能强大,深受被电子工程师和学生的青睐。2.4虚拟仿真技术在综合实践中的应用。综合实践是通信工程专业进行工程实践训练的主要实训课程,综合实践除了可以采用MatlabSimulink、Multisim、Proteus等软件以外,还可以采用eNSP和HFSS软件进行专项工程实训。eNSP软件是一款图形化网络仿真工具,可以虚拟实现网络配置,其操作方便、库内设备丰富,可以模拟大型网络,便于学生模拟演练网络配置技术。HFSS软件主要用于三维电磁仿真,其界面简洁、仿真精确、功能强大。其借助有限元算法与积分方程理论进行电磁场的数值分析,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建立适当的几何模型,选择实验材料,进行准确的电磁分析。

3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讨论

虚拟仿真技术具有成本低、自由度高、交互性强、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在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推广。3.1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及优势。虚拟仿真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受到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学生的认可。首先,虚拟仿真技术交互性强,应用不同的虚拟仿真软件可以模拟不同的显示环境。尤其对于复杂、高危、条件苛刻的特殊工程环境,学生无法到现场进行工程训练。例如,在强辐射环境下的通信设备维护工作,虽然学生无法亲临现场,但是学生可以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真实环境和真实通信设备,进行交互式操作。其次,虚拟仿真技术自由度高,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可以仿真各种不同环境,修改各种参数,甚至是临界或超限参数,有很大的灵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最后,虚拟仿真技术可以循环利用,维护成本低,便于在人才培养中进行推广。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实验、实践教学方面资金投入较大,但是效果却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效益不高,学生收获不大。虚拟仿真技术不仅见效快,而且维护、升级改造成本低,人才培养效益高。3.2虚拟仿真技术在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推广的可行性。通信网络搭建和维护技术的培训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才培养成本高,而且运行中通信网络不能为了教学而随意中止。因此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大力发展虚拟仿真教学。2013年教育部提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以来,建立了300余个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部级实验室10余个,各省建立了多个省级通信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条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解决实验场地不足、实验经费有限的问题,可以解决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且实践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虚拟仿真技术的推广可以实现以“虚”代“实”,“虚、实”结合,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4结语

虚拟仿真技术的推广可以在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通过虚实结合的实验手段提升通信领域工程人才培养水平,利用其自由度高、交互性强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为通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慧,白红英,马丽.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7):216-218.

[2]李婷婷,代健民,潘洪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探究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8):53-55.

[3]李顺,王震,温柳,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发展现状探析[J].科教文汇,2019(5):77-78.

[4]王培丞.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拓展与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8(25):265-266.

[5]孙如英,韩荣苍.基于虚拟仿真的“通信原理”实验体系构建[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4):96-98,113.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5

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势不可挡,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导致了激烈的人才竞争,更加加大了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渴求,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创新人才。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方面普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念和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模式落后,教育方法呆板,理论脱离实际,缺乏社会实践.由此造成的后果是,虽然近几年,培养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在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社会急需的能胜任研究、开发、设计、策划等工作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员,仍然是目前非常紧缺的专门人才。针对目前国内的这种现象,结合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就如何打造本专业特色,创新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现状

江西理工大学(原南方冶金学院)建校50多年来,为冶金、矿业等行业培育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冶金、矿业等行业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强度越来越大,特别是通信人才在冶金、矿业等行业尤为紧缺。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是在原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基础上发展而成。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近年来,本专业大力加强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结合国家、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专业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整个专业的教学过程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一方面,课本偏重基础理论,缺乏当今电子通信新理论、新技术、新领域应用和创新,教学比较死板枯燥;另一方面,教学课程内容与当今电子通信实际应用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电子通信类课程理解能力受限,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因此,本专业要想从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脱颖而出,必须结合江西理工大学的优势王牌专业(如冶金、采矿等专业)走出一条具有冶金特色的通信发展道路。

三、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多年建设,江西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已具备了较好的办学条件,为打造本专业特色,形成自身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培育更多具有自身特色竞争力强的创新性通信人才,本专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凝练专业特色,充分发挥学校王牌专业优势

特色是专业发展的灵魂,特色的定位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在专业建设中,如何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是本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目前只是秉承传统电子通信类的教学,要想从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脱颖而出,一定要有自己的专业培养特色。在专业培养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学校在冶金、矿业等行业的优势,凝练出具有冶金特色的通信发展之路,并且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始终围绕这一特色来进行。

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加强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逐步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实践性环节选题方面有所侧重,应该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可侧重于通信技术在冶金、矿业等行业的应用,比如,矿井地下通信系统设计、矿山无线通信网络设计等,确保学生在学好通信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结合特定行业加以应用。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与框架,为体现专业特色,还需在课程体系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所凸现。要按照“知识结构合理”“内容精练”的原则设置必修课;按照“跟踪学科前沿”“掌握先进技术”“体现专业特色”的原则设置选修课。教材则和特色相适应,根据特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选用或自编高水平有特色教材。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

教学条件改善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数量和质量也是完成培养方案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本专业要依托“中央与地方共建”财政资金以及学校重点建设资金,购置一批高档仪器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同时继续加大实验教学软件、硬件实验平台的建设,达到验证、综合、创新试验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设计型与创新型实验相结合,保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需要,进一步改善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环境。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建设需要校企共同努力,学校应当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特色鲜明、适应现场、功能齐全、适度超前、辐射周边的实习基地,使在校学生能得到高水平的实训,走出学校就能上岗。而通信工程专业除了现有的电信等实习企业,还可以借助学校与冶金、矿业等相关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将通信工程专业的实习部分融入其中,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对冶金、矿业等行业的认知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障专业发展的根本,没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有竞争力的专业。采取引进、外聘、兼职和自主培养相结合,进一步壮大学术团队。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学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思想稳定、甘于奉献的教师队伍,构建“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师资队伍体系。强调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研究的同时,注意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相关企业学习交流。科研项目上加强与材化、资环等学院的联系,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体现冶金特色。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6

1现代通信工程的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现代通信行业在国家经济潮流的的趋势中正在崛起,随着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在人们生活中体现,人们貌似离不开现代通信工程了,具体根据现实通信状况分析,现代通信工程的现状具有以下几点:(1)现代通信工程主要是不断研究与更新新的信息传输设备,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下实现网络技术运营。(2)电力工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在迅速发展,电力普遍被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为现代网络通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随着4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现代5G技术的试点实施,其导致通信工程的技术开发渠道也在有所增加,通信工程行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着现代信息工业的发展。(4)对于通信设备的制造而言,我国通讯设备制造业还没有完全成熟,许多先进设备的制造方案没有具体的技术支持,导致很多设备需要从其他发达国家进口,使经济成本增加。(5)现代通讯工程中具有复杂的技术内容,这些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试与实际操作,但是对于现阶段我国通信行业的整体水平看,十分缺乏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为通信行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使很多通信企业急缺该技术方面的精英。(6)该行业的骗子企业较多,给很多人留下的不好的印象,所以很多人就业都不会选择该行业进行发展,导致通信行业发展缓慢。

2光纤有线通讯技术所存在的优势及特点

2.1材料耐久性较强。光纤有线通讯技术的传输媒介是石英,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氧化物矿物。石英是由二氧化硅组成的矿物,化学式SiO2。硅酸盐类材料质地坚硬,可以抵御绝大部分的腐蚀。在一般光纤在信息传输过程中,由于吸收与散射等相关原因会减少光的功率,造成光纤损耗,但是由于石英材料的特性,导致由石英材料制成的光纤损耗相对较低,因为在资源上可以减少很多的浪费。2.2通信频带较宽,传输信息容量较大。在传统通信工程中,人们一般都用电缆或者铜线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但是这两种媒介的缺点就是通信频带较窄,所能存储传输的信息量很小,这样在信息传输中的损耗与时间浪费会大大增加。而现代光纤有线通讯技术在实际中克服了传统介质的缺点。光纤有线传输技术的原理是以光的形式进行信息传输,频带宽,极大的增加了信息传输的速率与信息容量,使有效信息更快、更多的传输给用户。2.3抗干扰能力比传统技术强。在传统通信工程传输信息时,利用的媒介很容易收到电磁信号的干扰,导致传输信息的质量下降。由于光纤有线通讯技术中所使用的媒介材料是石英,石英具有抗腐蚀与抗干扰的稳定特性,即使在极端的天气下,该介质也能保证光纤通信的正常运行。这样既能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又能保证材料的损耗减少,为通信工程部门减少经济损耗。2.4敷设过程简单。对于光纤材料而言,一般的光纤都设计的比较娇小轻便,运输过程比较容易,相比于传统媒介金属来讲,在敷设过程中由于其本身材料原因,导致敷设过程十分简便,这样更加有利于通信工程网路的快速建设,减少时间成本。

3光纤有限通讯技术在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全光网络在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全光网络的发展是引领通信行业发展的主要潮流,在通信工程建设初期,设计人员想要通过光纤网络节点进行信息传输,需要采取电力手段来维持这一技术,但是此种方法的传输效率低、传输速度慢的缺点被现代科技逐步淘汰。全光网络的优点在于在光纤信息传输时系统运用的都是光信号,这样在光信号与电信号之间可以形成自由的转换,由此形成全光网络。在现代通信工程作业是利用全光网络可以改善现实网络运行的效率问题,同时其保证了传输信号的稳定性,使信号具有强大的兼容性,使很多复杂的信号可以被快速的处理,保证传输的效率。同时在通信工程运用光纤有线通讯技术时可以扩大全光网络宽带,借助相应的设备,降低信息传输中的损耗,进而提升通信工程网络的工作效率。3.2光节点在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在现代光纤有线通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光节点。光节点的材料制作简单,其自身也具有很多无法替代的特性与优点,例如可以有效的防止信号传输的延迟或者减少信号乱码等问题,这些特性加强了网络通信的传输信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可以精准且快速的传输出去,为光纤有线通讯带来许多技术上的帮助。同时由于光节点的组成材料较为简单,这样在通信工程网络建设过程中使其更加的简单明了。在进行通信信息处理时,光节点的一些特别的指令可以与通信系统更好的融合,这样使系统中各个层面都可以进行很好的协调。但是由于现代通信工程的现状,我们对于光节点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所以要想保证其能在通信工程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必须在光节点的研发上多加努力,实现这一项在通信工程行业被广泛应用。3.3光纤网络技术入户在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人们对于新技术的兴起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关于自身的科技技术。光纤有线网络通讯技术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新兴技术,自然会受到群众的关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样直接促进了光纤网络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快速发展,使其在生活中被运用广泛。光纤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通讯信息的传输速度,缩短了宽带网络与用户之间的差距。在传统通信中,通过传统介质传输的信号在传输中会产生较大的损耗,严重的影响了信息传输的质量,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苦不堪言。但是在中国目前的科技经济发展形式下,很多发达地区对光线的使用已经落实到每个社区之中,由于光纤网络的优点,可以为住户提供更好质量的信息传输服务。例如在某个区域中心会建立中心机房,在各小区建设分机房,利用低纤芯数的光缆将主机房与分机房连接在一起,然后通过分机房将信息传输至各个住宅区,及小区机房中配备光纤路终端与无源光分配器,真正的实现光纤入户,使居民享受高质量、高速率的信息传输服务。3.4市话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传统的市通话通信需要借助微波、电缆及卫星通信等技术,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提供通话信息传递,但是在各个国家以及不同地区都存在这很多限制,因此会产生昂贵的漫游费用。而将光纤有线通讯技术应用到市话通信中,利用光纤作为介质进行信息传输,可以实现在全球范围内都适用的比特传输,且同样适用于不同地区的公共电信网,减少市话通信的阻碍,实现市话通讯的高质量与高速率性。3.5光纤有线通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具体应用。在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中,光纤有线通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互联网领域中,互联网中需要传输的信息量大,准确性高,由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信息传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现在人们不仅需要信息的传输,更需要其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快速性,所以光纤通信具有的特点正好符合于互联网的要求,能做到信息准确且快速的传播,对于人们对互联网的满意度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同时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4结束语

光纤有线通信技术作为新兴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完全符合与现代通信工程的技术要求,对于人们的信息要求也提供了相应的满足。在通信工程中,光纤有线通讯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其频带更宽,通信信息容量更大,并且其材料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和抗干扰能力,在传输过程中材料损耗较低,外形轻巧,敷设过程简单,正正是由于这些优点,光纤有线通信技术才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行业,在使用光节点与全光网络同时,可以提升信息的传输速度,保证信息高质量的进行传输,在此基础上促进通信行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序良.光纤有线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9(09):208.

[2]李新春.光纤有线通讯技术在现代通信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06):28.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7

一、实训课的设计思路

通过企业调研,结合企业的需求与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能够达到准员工的能力素质,我们设计了基于工作任务的移动通信综合实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思路为:确定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进行综合实训单元设计———构建基于工作任务的实训课程体系[1]。按以上思路对综合实训课程进行开发,过程如下:

1.通过职业岗位分析,确定通信专业培养目标调研广东电信工程公司、广东通信建设公司、公诚监理、怡创通信、宜通世纪通信有限公司、等各种性质的通信服务企业,确定高职移动通信企业核心工作岗位和相关工作岗位。综合其知识能力、技能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要求,确定实训的培养目标

2.典型工作任务归纳

归纳同类工作任务:根据移动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对职业工作中同类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归纳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各工作岗位能力素质的详细描述,总结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3.确定学习领域课程[2]其大致可分为以下3步:(1)确定行动领域。在分析通信行业职业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提炼,结合相应中、高级职业资格标准在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能力整合产生行动领域。(2)确定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化处理产生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3)确定公共基础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系统分析以核心学习领域课程前期所需的基础知识,结合学生适应通信行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公共基础和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表3为部分核心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和前期所需的基础知识示例

二、实训课程设计与组织

我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设计各工作任务模块实训,同时各模块可以按工作内容来进行灵活组合,完成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能力要求。首先我们将通信工程服务商在3G领域按岗位系列对各类岗位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进行提炼,根据各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设计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模块,最后设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综合实训内容及过程。设计组织过程如下图所示: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8

1培养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研究

1.1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特色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吉林省和社会人才市场对通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根据学院的定位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并基于培养目标确定如何以专业培养方案拉动相关课程体系设置,达到使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突出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培养方面做研究,使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掌握足够的现代科技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设备调试、装配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及基本的生产组织与一定的管理能力,乃至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培养基本的研发素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方的要求。课题研究特色是通信工程专业如何选择所开课程及相关专业实验课内容的配置,如何开展相关电子专业相关实践环节的基础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等活动、建设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专业。如何在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问题。如何依托专业特色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以及专业相关的部级、部委级权威资质认证的相关培训从根本上达到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社会、学校与学生利益的双赢。如何加强具有特色较强的符合现代通信行业需求的从通信基础实验室,到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专业实验室建设,并建立具有实战性质的现代通信实验室,从而建立“实践-理论-实践”新模式的实验室体系。

1.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和实践探索问题。(2)建立健全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关专业素质教育体系问题。(3)组建适合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问题。(4)如何确立行之有效的理论课程体系,增设社会需求、紧缺的专业课问题。(5)配合理论教学的相关实验教学体系的更新调整问题。(6)结合独立学院生源的特色选择特色教材,在教学和实践基础上自编教材。(7)如何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联结能力问题。(8)如何基于创新实验室开设本专业的相关课程问题。(9)特色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问题。(10)如何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含金量问题。(11)如何基于专业实验室开展专业认证及技能培训问题。

1.3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1)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桥梁构建问题。(3)专业特色实验室的建立及实践教学模式的确立问题;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问题,及创新实验内容设置问题。(4)如何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含金量问题。

2培养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践

(1)研究人才需方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确定新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在2007版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了2009版培养方案。(2)建立健全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关专业素质教育体系问题。(3)组建了适合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在年龄结构上老、中、青相结合、并实行导师制,对年轻教师配备导师,指导其成长;在职称结构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比例适中。在学历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历教师比例控制在50%以上。(4)在确立的行之有效的理论课程体系之上,增设社会需求的、紧缺的专业课。如SDH技术、CDMA网络及网络优化、多媒体通信技术等社会需求的课程。(5)配合理论教学更新调整相关实验教学体系。(6)选定适合的专业教材,在教学和事件基础上自编教材。(7)落实实验室建设资金,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通信实验室。加强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8)实验室定位: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特色实验室+创新实践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室。(9)明确建设目的: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选拔参加电子竞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提高电子信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确保毕业生学有所成,适应社会的需求。(10)针对创新实验室增设了《电子创新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11)研究和确立了特色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12)在课程设置方面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开设较高层次的理论课程;而对其他同学则更注重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13)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教师多年在科研开发一线的经验,渗透产品运行维护、产品研发的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教学实践落实措施(1)专业师资力量:培养自我学科带头人,专职负责人+邀请导师+以老带新。(2)特色实验室运行模式:日常授课+图书馆式开放模式。(3)创新实验室日常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老师宏观引导。(4)横向联合:与各类教育推广中心、通信企业联系,加强职业技能认识。(5)基于专业特色实验室,开展行业权威专业技能资质认证培训和考核工作。

2.2课题研究实践成果经过三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有明显的成绩,2010年119名毕业生中有15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中有2人考取了211院校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5%,达到了学校、学生和社会三赢。2008年及2009年在学院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基础上,探讨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培养教学模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从过去的单一论文式的形式,发展到2009年后实际设计并制作实物的学生从2007年的“无”到2008年“有”,到2010年逐渐增多,其中2010年通信工程专业119名毕业生中,有30多人实际设计并制作了设计实物;在院级优秀毕业设计2009届和2010年毕业生中,分别有5人获得了院级优秀毕业设计。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9

1通信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但还不能完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对IT业的影响,今天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说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暴露出大量问题,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7]。

(1)由于通信专业技术发展迅速,而学校当前的培养方案和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具特色,学生学不到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通信专业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完全掌握吸收,成材率较低;

(2)在教学和考核上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也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但是学生只是机械的操作,不能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推理能力,从而造成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

(3)在校学生大多为90后,个性较强,与人沟通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工作经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面向IT业国际化的需要,又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要创造性地、长远地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要根据时代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继续学习能力以及敏锐洞察力的人才,国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基于CDIO的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借鉴国外CDIO的教学理念,将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和CDIO结合,改革创新,形成适合通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如何解决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矛盾?需进行更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2.1培养计划的改革

通过向企业调研,制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架构;分析通信专业原有的培养计划的不足之处,剔出已经落后于时展的内容,由联通、移动企业代表、高校教师与理论专家等共同制定通信人才培养方案。利用CDIO来完善学生培养计划,合理安排涵盖本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高级工程基础知识,除此以外还要精心规划和设置独具特色的CDIO项目。各门专业课大纲对CDIO能力应有明确的接触、训练和应用要求并反映在课程考核中。

2.2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基于CDIO的课程群,完善教学方法

实施CDIO必须理解其精髓,围绕通信专业学科组织新型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本专业自身的特色,尝试借鉴CDIO理念来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进行重新修订[8-10]。将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为主线,形成基于CDIO的内容模块化的一、二、三级课程群和易实施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及综合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项目为专业学习过程中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要求的项目;三级项目为加强核心课程、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通信工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新的课程体系抛开以往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目的,采取课程设计项目带动一些核心课程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更主动地、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通信工程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以6个设计项目为主导方向,每个设计项目都带动某些专业课程,以这样的形式来学习同时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如下。

(1)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把工程实践问题和学科问题相结合,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从而得以学以致用。

(2)课程设计项目都是以团体合作的方式展开,学生可以通过做各类项目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交流能力及系统调控能力。

(3)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有效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以问题研究作为手段,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生成新知识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3建设一体化的实验与实践环节

通信专业已建立了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引入CDIO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原有体系,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平台。在已有课程的课内设计项目基础上增加2个或2个以上基于CDIO的综合设计项目,重点训练学生的工程推理能力,加强思维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构思—设计—实现能力。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提出按“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3个层次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点增设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同时,将相关课程的实验打通,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11]。根据通信专业要求和认识规律设置实验课的系列模块,构成数10个独立实验。在所开设的课程实验中,新增20余个创新性实验项目,使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数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行启发式、自主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如基于DSP和EDA的创新组合实验,学生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采用自己设计开发的模块在实验台上搭接自己构思的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的开放式研究性创业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创造精神、增强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专业型向素质型、从适应型向创造型以及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的转变,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4提高教师实践综合能力,因材施教

实施CDIO教学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产品设计、过程和系统的工程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改革,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指导学生的任务。实施CDIO一级项目,有较长的时间跨度,需要组建稳定的学生团队,指导的教师也需要在相应的时间内稳定。在改革培养方案后,压缩出来的时间,应投入到CDIO项目中去,导师按照课程体系的二级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爱好兴趣的学生情况组织不同的学生团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每月进行信息反馈与沟通,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提高学生的CDIO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2.5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为更好地实行CDIO工程教育理念,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导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爱好兴趣的学生情况制定指导计划,每月进行2~5次的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思想现状,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辅导员组织学生团队,每月了解学生团队情况,并进行信息反馈与沟通。导师制的推进,可以让老师真正了解学生、在研究教育教学对象,在教书的同时全程、全员、全面的育人。通过导师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风气,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

通信工程就业范文篇10

目前,随着高校学生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待就业人数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上金融危机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用工日趋减少。2006~2009年,普通高校通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低于35%,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模式必须要随之改革,培养学生的CDIO能力,以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1-3]。

1通信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地改革发展,但还不能完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对IT业的影响,今天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这说明通信工程专业的教育培养模式暴露出大量问题,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4-7]。(1)由于通信专业技术发展迅速,而学校当前的培养方案和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具特色,学生学不到最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通信专业理论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完全掌握吸收,成材率较低;(2)在教学和考核上往往重理论轻实践,虽然实验开出率达到了100%,也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内容,但是学生只是机械的操作,不能提高学生自己动手、推理能力,从而造成了学生创新能力不足;(3)在校学生大多为90后,个性较强,与人沟通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工作经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面向IT业国际化的需要,又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要创造性地、长远地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要根据时代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继续学习能力以及敏锐洞察力的人才,国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基于CDIO的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如何借鉴国外CDIO的教学理念,将已有的教育教学经验和CDIO结合,改革创新,形成适合通信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如何解决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矛盾?需进行更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2.1培养计划的改革通过向企业调研,制定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本架构;分析通信专业原有的培养计划的不足之处,剔出已经落后于时展的内容,由联通、移动企业代表、高校教师与理论专家等共同制定通信人才培养方案。利用CDIO来完善学生培养计划,合理安排涵盖本专业的基本科学知识,高级工程基础知识,除此以外还要精心规划和设置独具特色的CDIO项目。各门专业课大纲对CDIO能力应有明确的接触、训练和应用要求并反映在课程考核中。

2.2改革课程体系,建立基于CDIO的课程群,完善教学方法实施CDIO必须理解其精髓,围绕通信专业学科组织新型的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结合本专业自身的特色,尝试借鉴CDIO理念来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进行重新修订[8-10]。将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基本单元”为主线,形成基于CDIO的内容模块化的一、二、三级课程群和易实施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一级项目为包含本专业主要基础课程及综合能力要求的项目;二级项目为专业学习过程中实践、创新、综合能力培养要求的项目;三级项目为加强核心课程、二级项目而设立的相应课程群。通信工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新的课程体系抛开以往重理论知识而轻实践的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为目的,采取课程设计项目带动一些核心课程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更主动地、带着问题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及有效性。通信工程的核心课程培养结构以6个设计项目为主导方向,每个设计项目都带动某些专业课程,以这样的形式来学习同时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如下。(1)课程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把工程实践问题和学科问题相结合,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从而得以学以致用。(2)课程设计项目都是以团体合作的方式展开,学生可以通过做各类项目从而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交流能力及系统调控能力。(3)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有效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以问题研究作为手段,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习惯,生成新知识的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3建设一体化的实验与实践环节通信专业已建立了完善的校内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引入CDIO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原有体系,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平台。在已有课程的课内设计项目基础上增加2个或2个以上基于CDIO的综合设计项目,重点训练学生的工程推理能力,加强思维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构思—设计—实现能力。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提出按“基础型、综合设计型、创新型”3个层次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重点增设综合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同时,将相关课程的实验打通,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11]。根据通信专业要求和认识规律设置实验课的系列模块,构成数10个独立实验。在所开设的课程实验中,新增20余个创新性实验项目,使综合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项目数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方面,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行启发式、自主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如基于DSP和EDA的创新组合实验,学生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采用自己设计开发的模块在实验台上搭接自己构思的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的开放式研究性创业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创造精神、增强工程实践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专业型向素质型、从适应型向创造型以及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的转变,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通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4提高教师实践综合能力,因材施教实施CDIO教学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产品设计、过程和系统的工程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激发教师主动参与改革,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指导学生的任务。实施CDIO一级项目,有较长的时间跨度,需要组建稳定的学生团队,指导的教师也需要在相应的时间内稳定。在改革培养方案后,压缩出来的时间,应投入到CDIO项目中去,导师按照课程体系的二级项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爱好兴趣的学生情况组织不同的学生团队,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每月进行信息反馈与沟通,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提高学生的CDIO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2.5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更好地实行CDIO工程教育理念,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导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爱好兴趣的学生情况制定指导计划,每月进行2~5次的面对面交流,进一步明确学生的思想现状,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学生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辅导员组织学生团队,每月了解学生团队情况,并进行信息反馈与沟通。导师制的推进,可以让老师真正了解学生、在研究教育教学对象,在教书的同时全程、全员、全面的育人。通过导师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风气,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