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十篇

时间:2023-03-26 13:50:36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1

1.小学教育中的表扬和鼓励,是增加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很有限,所以在迈向学习历程的初级阶段,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这是可以理解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为了追求学生提高成绩,就忽略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当孩子知识点掌握达到不我们要求的时候,其实孩子内心就会有愧疚感,一旦教师再对孩子进行批评,那么极有可能造成孩子产生,自信心缺乏,甚至厌学心理。如果我们,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通过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哪怕仅仅是对孩子说一句:“其实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就是还应该再努力些”这样的话,都能对孩子在学习上建立自信心很有帮助。

2.小学教育中的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孩子学习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的小学教育中,我们对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予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学生内心会产生一种认同感,这会给孩子的未来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一个权威的象征,当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进行摸索的过程中,如果能得到权威的认同,孩子当然会更加有继续前行的动力。所以我们可以说小学教育中的表扬和鼓励,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只有孩子的学习兴趣真正被激发,才能从根本上建立起孩子对学科学习良好习惯,也是促进教师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

3.小学教育中的表扬和鼓励,要注意对孩子个性的培养。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在小学教育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也不可能彼此之间都具备同样的个性。在日常的小学教育过程中,表扬和鼓励要注意对孩子的个性培养。教育的过程中,有可能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会给出不一样的答案,我们不能盲目的对答案给予简单的对错评判,我们应该对每一个孩子的答案给予肯定和表扬,尊重孩子们个性的发挥。

然后,我们对学生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疏通,将问题的原理和答案依据进行标准化的统一。这种方式不但能让学生从内心理解问题,还能有效彰显学生的个性。面对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的新要求,我们一线教师的执教思想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将表扬和鼓励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自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采用表扬和鼓励教学手段的时候,我们还是要注意对程度的拿捏,不能盲目的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因为这也可能造成学生盲目自信的情况出现。要实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我们每一一线教师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以表扬和鼓励为主,批评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落实素质教育要求,是给我国未来建设培养人才的关键步骤。

结语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2

关键词:爱心;激励;心灵世界;健康向上

初为人师,初任班主任,一路在摸索中走来,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惑与不解,但从没有想过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走近学生。在我眼中,孩子们稚嫩的心灵正如初露尖尖角的小荷,我所做的,就是用爱心去呵护,尽管只是只字片语的交流,却让我在班级管理中受益匪浅。

事情起源于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前一个月,经过一学期的熟悉,学生们逐渐互相了解,也摸透了各个老师的脾气,再加之考前浮躁情绪的蔓延,整个班级都比较混乱,我心里沉不住气,经常大声呵斥学生,收效甚微,反而使学生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生性好强的我也曾失意、彷徨,甚至想到过撂摊子不干了,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师傅的介绍下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使我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书中说到:“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我不断地反思这句话,是不是一时的表象蒙蔽了我的双眼?学生的强项并没有真正被激励,唤醒和鼓舞。而又如何做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乘风破浪呢?我想,应该站在理解的角度,平等的,真诚的与之交流,把老师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他们感觉、评价、意见、感情等开诚布公地告诉他们,才能真正的唤醒他们的良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而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交流呢?我选择了“写”,于是就有了每天学生记事本中几行短短的“班主任寄语”。

每天,我都会把一些想对同学说的话工整地写在他们每日上交的记事本上,里面的内容或是表扬,或是鼓励,或警示,或批评。这样每天放学之前他们拿到记事本时就会第一时间看到。发完本子后,我总会注意观察他们的表情。他们有时是静静地看,有时是读给别人听,甚至会激烈地议论一番。总之,每天的内容或许令他们默默感动,或许令他们心潮澎湃,或许使他们暗下决心,或许让他们脸颊绯红……我也不与他们交流里面的内容,但从他们深情的眼神中,从渐渐浓厚的学风中,从日益增强的集体凝聚力中,我体会到了“班主任寄语”正在发挥它不可小看的力量……

事例一:针对考前的浮躁,我第一次的寄语是写给全体班委的,因为他们是这个班级的核心,可以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我写道:“今天有很多令我开心的事,——纪律很好,听课认真,一点不浮躁,受到英语老师,政治老师的一致好评,数学老师还表扬了今天做出难题的同学。我相信是我们全体的班干部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这多么令我欣慰,老师是多么需要你们的帮助啊,——记住,我们是一个大家庭,你们是我最信赖的孩子。加油啊,一·五!”这第一次寄语发挥了我都意想不到的效果,好几个班干部都在第二天早自习时与我有了眼神的交流,好像在说:老师,相信我吧!从他们极为端正的坐姿中,我看到了爱与信赖的力量。在他们的带动下,班级一天天稳定起来。但仍然有个别自律意识较差的学生在副科和自习课上扰乱纪律,且不服从班干部的管理。于是我在他们当中表现最突出的马某的记事本上写道:“今天自习课我有事出去,回来后听班长说你表现特别好,说明你今天懂事了,但还有一些时候,你没进入好的学习状态,记住,要抓紧,别输在起跑线上,否则我会一直担心下去。”他看了以后,好长时间都没有吭声,但之后也一直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即时再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当我与他对视时,他眼神里也写着愧疚,而不再是以前的无谓。我明白,在我的期待与肯定中,他会努力做的更好。

    事例二:第二学期,随着夏天的逐渐到来,天气渐渐炎热,学生的校服穿着比较混乱,这样显得班里秩序较乱,学生们的紧迫感也不强。所以我在学校作出统一要求之前做出决定:全班从第二天开始全部着夏季校服来上课,在布置时我还很严厉地强调,不按要求做者第二天要回家换校服。不料效果并不理想,第二天仍旧有六七个学生没有按照要求着装。我想发作让他们都回家,但转念一想又强忍住了,回到办公室,我在这几个人的记事本里写道:“我知道这么做对你们是道难题,如果谁真的觉得克服不了这个困难,老师也不勉强你们。”第二天,这几个孩子无一例外都换了校服,于是我在当天的寄语中留下了这样的话:“看到你们按老师的要求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这里,我真的想向你们说:你们是老师的骄傲!这显示出你们高度的自觉性和严明的纪律意识。今后,你们是否会依然如此地让我放心和满意?”自此以后,这几个学生再也没有因为着装问题让我提出过要求。

事例三:开学近一个月,发现有个别的同学有点松懈,似乎坚持不住了,于是我在寄语中写了有关“坚持”的警示:“瞬间的美丽源于长期的酝酿,喜悦的收获源于长期的积累,永恒的成功源于长期的不懈,成功需要的不是秘诀,只是——坚持。学习如挖井,再坚持一会儿,也许便可以喝到甘泉!”班里的第一名因成绩好而对自己有所放松时,我对他写道:“上学期取得的成绩纵然可以令你骄傲一阵子,但成绩永远只代表过去,今天中午当我看到你茫然坐在桌前无所事事的样子,心中顿时感到惶恐。你懈怠了吗?记住:人生最可怕的事莫过于无所事事,学生最可怕的事莫过于丧失斗志!相信今天我的话一定会让老师看到一个全新的你。”

事例四:一段时间以来同学们在学习态度上没的说,非常积极,可在一些班级事务上,似乎怕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出现了个别自私的想法,对待班级的事务不太热心,尤其是班里的英语科代表,在绘画上有一定天分,但当文艺委员请求她出版报时,她却以作业多而推辞。我得知这件事后,没有直接找她谈,而是在她的本子上留下了这样两句话:“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中午当我们大多数同学在午休时,有四位女同学正忙碌在黑板报前,我默默的关注这她们的背影,突然感觉,是那么的美丽动人。埋在地下的树根,使树产生绿叶和果实,却总是那么默默无闻,不求报酬,却赢来落叶归根的深厚 情谊!我相信你有很大的热情,你愿意加入她们的行列,也在板报中留下你的作品吗?”后来,她主动提出要加入板报小组,她画的卡通画也得到了同学的一致赞扬。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3

一、用微笑的眼神,拉近距离

一位教育家曾提出:“用爱的眼神去征服学生的心灵。”老师关爱的眼神,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态势,营造出和谐的交流氛围。例如,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性格内向、自卑,面对老师往往产生紧张、焦虑、畏惧等心理。每天,我都毫无保留地用微笑的眼神和他们交流,然后把一天的有趣见闻或在读书中见到的故事与他们分享,久而久之,这些孩子愿意亲近我了,课堂上,他们也会把自己的小手高高举起。课余时间,他们同样抱以信任的目光,向我倾诉自己的烦恼。

二、用鼓励的眼神,增强信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眼神影响着学生的心境和态度,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暗示和感染。峰峰是班级中的单亲家庭孩子,他的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分数线上下,我曾想方设法让他树立自信心。可是,一个又一个“红灯”让峰峰望而却步,他感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就连平时说话也是轻声细语,为了让峰峰走出困境,我寻找契机,一次教室的门锁坏了,大家正无奈,峰峰自告奋勇,不到十分钟,他把门锁卸下,修好,又装上了,大家纷纷向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也趁机表扬了他,峰峰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以后,教室里坏了东西,同学们都请他来修,他在一次又一次赞许的眼神中,扬起了自信的风帆,这自信又作用于他的生活,渐渐的,他的脸上时常洋溢着可爱的笑容,他的学科成绩好几次达到了优良水平。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只有双方互相尊敬,建立合作的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对学生投以鼓励的眼神,有时比口头的表扬更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情感。比如,课堂提问中被叫起来回答的学生,老师带着亲切的笑容报以信任的目光,可减轻学生的紧张,使其大胆回答;当孩子读书结结巴巴时,老师以鼓励的眼神投向他,他会消除紧张心理;当孩子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给予一个友好的眼神安慰,师生关系就不会僵硬;对回答声音洪亮,表达准确、流畅的学生给予赞许的眼神,学生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三、用平静的眼神,开启模式

在教育教学中,眼神的交流胜过任何肢体语言,有时,一个微不足道的眼神,却可成为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比如上课伊始,孩子们一般都还沉浸在课间无拘无束的快乐氛围中,此时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而自控能力差一点的孩子,情绪还不稳定,面对不安静的场面,老师如果点名批评“××同学,已经上课了,请安静!”这样,不仅会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同学身上,也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更挫伤个别同学的自尊心,结果适得其反。遇到此事,如果老师用平静的眼神环顾整个教室,用关切的目光去关注那个躁动的学生,让他知道上课了,老师已经来了,而没有做好的学生会知趣地坐好,孩子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投向老师,学生很快进入听课模式,一节好课就从此开始。

四、用“犀利”的眼神,制止劣习

当你声情并茂地讲课时,个别学生走神或骚动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时老师可以停止讲课,用你严厉的目光给予暗示,当对方听到一直持续的声音突然中断时,他会抬头观望,而老师正用“严厉”的眼神和他对视,让他知道教师是用眼神来提醒他要专心听讲,无需语言,彼此心领神会,这既给学生面子,又不影响整节课的效率,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五、用期待的眼神,寄予厚望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4

 

作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小学教育中表扬与鼓励的正确使用问题,从心理学角度介绍表扬和鼓励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及时表扬和鼓励”、“表扬和鼓励并不是越多越好”。

 

新课标提出,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3]。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尤其在小学教育中,作为一名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能否对学生的细小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怎样进行表扬和鼓励,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艺术问题。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小学教育中表扬与鼓励的正确运用。

 

一、从心理学中来看表扬和鼓励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人们:热切的期待和赞美能够产生奇迹,积极的心理暗示能达到预期要求;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正能量,它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了他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觉得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

 

把这种赞美和积极的心理暗示应用到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便是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正确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正能量,增强自我价值,变得自信。当然,对小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应讲究方法和技巧。

 

二、要及时表扬和鼓励

 

事物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4]。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对学生的细小进步,我们要做到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笔者记得教二年级语文一首诗歌的时候,请班上几位学生站起来开火车朗读诗歌,其他同学都能顺利完成。轮到黄岚同学时,只见她红着小脸蛋,战战兢兢地小声说道:“我不会。”笔者微笑地看着她说:“你能行,老师相信你!”在笔者的鼓励下,她小声地朗读起来,越往后读声音越大。

 

当她读完之后,笔者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次你读得很认真,声音很大很响亮,表现真不错,只要你继续努力,下次一定会更棒的!”说完这些,笔者观察到她脸上露出了自信的微笑。在后来的课文朗读中,她都会主动把小手举得高高的。

 

笔者班上还有一位女孩,她是个很文静、懂事的孩子,她在学习上很认真,但学习成绩很难提高,每次单元测验,分数都很靠后,有时甚至不及格。笔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她是缺乏自信。因此,在以后学习中,笔者只要发现她有闪光点或进步,哪怕是细微的,都会及时给予她表扬和掌声;当她不自信时,给予她鼓励。

 

这样坚持了几个月,笔者看到了效果,她的测试成绩突飞猛进,分数进入了班机前几名。可见,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当他们遇到学习上难以克服的困难时,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态度和采取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识和肯定自我的方式之一,也是老师在表达对学生的关爱。

 

三、表扬和鼓励并不是越多越好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多老师一节课40分钟下来,说得最多的话是:“你真棒!”“你真行!”“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加油,继续努力!”学生表现好或回答问题正确是“你真棒!”学生没回答正确或者根本就没开口说话,还是“你真棒!”久而久之,学生一个个变得很浮躁,还会在乎表扬吗?他们甚至变得麻木[5]。表扬和鼓励不要泛滥,要有度。过多的表扬和鼓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笔者学校有位老师跟笔者讲过这样一件事情:他班有位学生,平时各方面表现优秀,总是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长此以往,笔者的同事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些很少受表扬,但只要老师稍加表扬和鼓励,都有或多或少的进步。只有这位学生各方面还是老样子,不思进取。

 

笔者这位同事便慢慢减少了对他的表扬和鼓励。同事发现这位学生反而有进步了。可见,当一个学生习惯了表扬,习惯了鼓励,就跟平日里的家常话一样习以为常,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事实上,老师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次小小的表扬和鼓励能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过多的表扬和鼓励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表扬和鼓励是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让学生更快进步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寄予厚望,不断表扬和鼓励,给予学生勇气和信心,是值得推崇的。

 

但运用表扬和鼓励要讲究方法,教师只要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善于运用表扬和鼓励;恰当、适度地运用表扬和鼓励,就必定能开发学生积极进取、刻苦求学的潜能。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5

过度表扬会明显降低表扬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儿童会产生习以为常的心态,对表扬不在乎、不珍视,既没有初历表扬的激动与兴奋,也没有相应的心理满足感。此时,表扬的激励作用体现不出来。另一方面,如同吃够了某种食物,过多的表扬也可能引起儿童的排斥。此时,若不能体察儿童的心理感受,仍习惯性地施以表扬,孩子有可能走向逆反,从排斥表扬,发展到排斥师长。比如:不要对孩子很容易就能完成的事进行表扬,而要对他们经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或鼓励,让他们知道表扬是经过努力才能得到的,从而提高表扬的效用。

过度表扬会妨碍儿童独立个性的形成。经常吃一种东西,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吃够,另一种是依赖上瘾。表扬也是这样,过度表扬会使儿童产生心理依赖。有表扬依赖心理的儿童,其行为往往被表扬所左右,得到表扬就满足、高兴;得不到表扬就失落、沮丧。为了获得表扬以满足心理需求,他们不敢率性而为,总是小心翼翼地察师长之颜色、忖师长之心理,然后投师长之所好,在家长和教师面前只讲好话,不说实话,甚至有时会说谎话。长此以往,对其个性的发展必然产生消极的影响。

过度表扬会影响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自我认知的发展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由他评到自评,并且以他评为主。也就是说在自我评价能力发展起来之前,儿童主要借助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师长是儿童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他们的表扬作为一种肯定性评价,在儿童心目中是颇具权威的。所以,家长和教师过度地表扬儿童会使其缺乏分析辨别问题的能力,很自然地形成“自己能力很高,头脑很聪明,比别人强”的错误认知,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还会导致儿童虚荣心和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在表扬声中成长的儿童只爱听动听的语言,听不进不同意见,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不容易合作,影响将来准确的人生定位。

过度表扬会增大儿童的心理压力。在表扬声中成长的儿童,通常拥有较多的荣誉,被师长寄予较高的期望。为维护荣誉、达成期望,他们只能在表扬的激励下,不停地向前走,时刻提醒自己不断地刻苦努力,不能有任何马虎、懈怠或差错。此时的表扬,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鼓励和嘉奖,而是像鞭子一样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负担,表扬愈多,强度愈大,压力和负担就越重。许多平时成绩优秀的孩子,在正式的大型比赛或考试中,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承受了太大的压力。而一旦失败,这些孩子会因平时很少或根本没有经历过挫折而不愿或不敢正视现实、接受现实,轻则彷徨逃避、意志消沉,重则可能走向轻生的绝路。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6

一、消除自卑

笔者曾经教过一名学生,在一至四年级的时候,不少老师甚至家长都认为她的智力发展有一定的障碍。这名学生对五年级新开设的英语课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属于“前讲后忘”的类型,但笔者并没有放弃她。第一周教了15个字母,默写时她只默对五个,不少同学都嘲笑她。我打断了学生们的笑声,用中文、英文先后说了一句:She’s great!她真了不起!带头给她鼓起了掌,并当场奖励她一本英语练习本。学生们都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当时,那个女生竟流下了眼泪。

一句话、一阵掌声、一本英语练习本,这是笔者当时给这个女生的最简单的评价,也正是当时那个女生最需要的评价。这种评价因此激发了她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消除了她的自卑,鼓起了她英语学习之舟的风帆,使她有了学习英语的勇气。六年级毕业考试时,她英语考了94分,这让大家兴奋了很久。

这种评价方法也称作情境性评价,是质性评价方法的一种。在英语课堂中,经常运用这种评价,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心理,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团结协作

英语训练常常是枯燥无味的。笔者常用的方法是将全班分为四队,分别给他们取上英文名字:Red car、 Blue car、 Yellow car、 Green car,写在黑板的固定位置,并贴上四种颜色的小汽车。如复习:

When’s your birthday?

It’s on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教师先讲清要求,再让学生同桌互练。待学生练熟后,击鼓传花确定参赛学生。每队的参赛学生表演完,全班评议,评议标准为发音准确、语调流畅、表情自然等。表演基本符合要求的,“小汽车”就往前“开”一截;表演不符合要求的,“小汽车”就在原地不动。一段时间下来,开得远的车队为胜利者。当车队成员面临任务时,每个“车队”中总有不能顺利完成任务的人。孩子的好胜心是极强的,集体荣誉感也特别强。不用老师叮咛嘱咐,他们中成绩好的总要想方设法帮助那些英语成绩不太好的同学,以便让他们团队的“车”开得远些。

这种评价方法改变了评价的对象:由个体变成了团体;还改变了确定参赛选手的方法:由教师指定变成了随机选定。这种评价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了语言训练的枯燥无味,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随机指定参赛学生让其他学生觉得教师非常公正。教师由居高临下的管理者变为热心肠的组织者。教学中,我一直将这一评价方法持续使用,效果很好。

三、榜上有名

英语教学过程中,背诵A部分(苏教版牛津小学英语)的对话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项比较烦、难的作业。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将会背的学生名字写在一张纸上,画上一颗星,不会背的就不写名字,更不给星,把榜张贴在教室内,那是English corner(英语角)。一单元上完了,班上集体评一次:谁榜上有名?谁榜上无名?榜上有名的我奖给他们一张漂亮的贴画,让他们贴在该单元的对话处,这是孩子勤奋的见证。贴画的图案大多是孩子们喜欢的类型。榜上无名没有贴画的孩子便坐不住了,他们会问:“老师,我明天背会了,给不给贴画?”我故作思索状,说:“那老师就吃点亏吧。如果你明天真的会背了,老师就奖你一张漂亮的贴画。” 第二天,真的会有许多孩子会背了,我当然也履行诺言,给贴画。

这种评价方法采用评比奖励机制,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意识和奋斗精神,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背诵英语的热情;同时,教师由严厉的督促者变为公证的评判者、颁奖者。

四、重新再来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每次单元练习,笔者都多印十几份习题。第一次做完,教师批阅后,发给学生,教师作必要的讲评,同时告诉学生如果对本次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到老师这儿领试题重做,必须独立(下转第19页)(上接第12页)完成。做完后老师再批,以最高成绩记入记分册。每次练习评讲过后,都有十多个学生乐意进行二次练习,而且成绩都比第一次有所提高。第一次在练习中犯过的错误明显减少了。这种二次练习,重新来过,既巩固了学习内容,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五、评语激励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7

    开朗乐观既是一种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性格品质。调查显示,开朗乐观的人不仅较为健康(如癌症罹患率明显低于悲观抑郁者),而且婚姻生活较为幸福,事业上也较易获得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正面性格呢?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塔尼可博士提出如下建议: 

    1、勿对孩子控制过严 

    作为家长,当然不能对孩子不加管教、听之任之,但是控制过严又可能压制儿童天真烂漫的童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不妨让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拥有不同的选择权。只有从小能享受选择权的孩子,才能感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和自在。 

    2、鼓励孩子多交朋友

    不善交际的孩子大多性格抑郁,因为时时可能遭受孤独的煎熬,享受不到友情的温暖。不妨鼓励孩子多交朋友,特别是同龄朋友。本身性格内向、抑郁的孩子更适宜多交一些开朗乐观的朋友。

    3、教会孩子与人融洽相处

    和他人融洽相处者的内心世界较为光明美好。父母不妨带孩子接触不同年龄、性别、性格、职业和社会地位的人,让他们学会和不同类型的人融洽相处。当然,孩子首先得学会跟父母和兄弟姐妹以及亲戚融洽相处。此外,家长自己应与他人相处融洽,做到热情、真诚待人,不势利卑下,不在背后随意议论别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物质生活避免奢华

    物质生活的奢华会使得孩子产生一种贪得无厌心理,而对物质的追求往往又难以获得自我满足,这就是为何贪婪者大多并不快乐的根本原因。相反,那些过着简单生活的孩子,往往只要得到一件玩具,就会玩得十分高兴。

    5、让孩子爱好广泛

    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感觉。试想:只爱看电视的孩子一旦晚上没有合适的节目时,心头必然会郁郁寡欢。相反,如果孩子看不成电视时爱读书、看报或做游戏,同样可乐在其中。

    6、引导孩子学会摆脱困境

    即便是天性乐观的人也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也不可能“永远快乐”。父母最好在孩子很小时就注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境的能力。要是孩子一时还无法摆脱困境,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忍耐,或在逆境降临之时寻求另外的精神寄托,如参加运动、游戏、聊天等等。

    7、拥有适度的自信

    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对一个因智力或能力有限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发现其长处发扬光大,并审时度势地多作表扬和鼓励。来自家长和亲友的正面肯定无疑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8

下午好!很高兴你们能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看得出你们 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对我们学校教育工作也很支持。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和全体任课教师向各位家长说一声感谢!

一、今天我想把孩子的学习表现向大家做个汇报:

二年级学生成熟了许多,无论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发展还是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下面是根据这两年来孩子们的总体表现进行总结。

1、大胆发言,思维活跃: 王语菲 陈正垚 郭爱珍 宋梦阳 王婕璇 刘佳音 周睦翔 王蕾 宿新娜

2、 书写习惯好,字迹工整:王语菲 郭爱珍 王子钰 李明扬 宋梦阳 陈正垚 王蕾 宿新娜

3、朗读水平好:王婕璇 王语菲 郭爱珍 周睦翔 宋梦阳 郭兰轩

4、写话水平较好: 李明扬 郭爱珍 郭兰轩 王语菲 陈正垚

5、上课专心但是不爱发言:郭欣怡 单文轩 陈思宇 王子钰 崔浩楠 李可心 肖博文 李明扬 赵淑欣

7、上课不太专心,静不下心的:郎佳睿 王雨蘅 郭丰源 吴浩成

8、书写比较马虎,尤其是家庭作业:陈思宇 郭兰轩 赵涵菲 郎佳睿 吴浩成 宿新娜 赵淑欣

9.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需家长高度关注的:陈思宇 王雨蘅

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1、学生丢分较多的原因有:

(1)错别字多。

(2)词汇的积累与合理搭配有所欠缺。

(3)阅读能力较差,答题无技巧。

(4) 写话水平不高,审题不清,题目要求是节约用水,好几个同学根本没写把水龙头关上。

2、今后教学的措施

(1)继续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字、词、句)。

(2)加强阅读理解的方法指导。

(3)加强学困生的课后辅导。

(4)与口语交际和日记相结合,加强说话、写话训练。

三、家校共同培养孩子

1、多与孩子交流,经常询问孩子的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同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特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

2、在家认真督促和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要耐心的指导,并一一签好字。

3、家长也要重视安全教育,发现孩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在外过久的玩耍,应及时批评教育。

4、多支持学校、老师的工作,多与老师联系,到校或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

5、家长也是老师,是孩子的榜样,所以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宽以待人的家长会培养出知书达理的孩子;简单粗暴、斤斤计较的家长会培养出自私、冷漠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家长的影子。

6、请家长了解学校的作息时间并作出配合。早上:8:00进校,中午:11:35放学;下午1:50进校,下午一节课(二、四)3:00放学,下午两节课(一、三、五)3:55放学。学生来早了,在路上玩或是围在校门口都不安全,家长也要按时来接。

7、家长在家尽量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家长老师共勉

1、在每一个家庭中你们的孩子都是被寄予最大希望的人,我们绝对有必要注意从小对他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要对他们负责。并经常提醒和关心他的点滴进步,长此以往,必将受益无穷。

2、在现实情况下,我们可以考虑到只给他一点适当的压力,切记"循序渐进".我觉得从我们的家长角度来说,家长要定位你的期望,你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目前的水平。作为家长主要的工作应该是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提醒。有时侯这些孩子欲言又止,是害怕做错和说错,而实际上鼓励的确能给孩子提供自信,这才是家长和老师们都应该做好的事。

3、一些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的成绩是否优秀,对习惯不够重视,对此,市教科院专家也指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尽量避免一边作业,一边进食或玩耍,久而久之养成孩子思想不能集中的习惯。好习惯,将受益一生,而习惯的培养,则要从小做起。

4、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师表; 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不认真填反馈表和签字,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

5、家长可以看的书: 《哈佛女孩刘亦婷》、《我的事业是父亲》、《家教神话——库金会平民教子实录》等。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成材!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9

论文关键词:孩子教育,边际效用递减,教育内容,教育方式

 

绪论

面对21世纪开启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下个世纪,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1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及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1.1 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用来解释需求规律的一种理论观点,也是关于消费者行为的一条基本规律。其含义是随着一个人所“消费”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数量增加教育内容,其总效用虽然相应增加,但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并存在边际效用等于零或变为负数的可能.此时意指对于某种物品(服务、信息)的“消费”超过一定量以后.不但不能增加消费者的满足和享受,反而会引起讨厌和损害。究其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即消费一种物品(服务)的数量越多,接受同类信息的次数越多,生理上得到的满足或心理上对重复刺激的反应就递减了。

1.2边际效用递减在孩子教育中的导人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分为物质上的消费和精神上的消费。父母教育自己孩子过程中既有有家长在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的各种物质保障和奖励;又有传授知识和能力,提供精神领域的服务。孩子在享受物质条件,接受信息,接受知识,获得能力的成长过程中,就是在不断地“消费”父母所提供的各种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因此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引入孩子教育行为中,让父母知道对孩子提供精神服务和物质服务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物质保障或精神教育,最好能两者结合,使孩子在物质中生存,在精神中上进;同时在教育方式上不能过度的片面的强调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2 孩子教育行为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根据现在一部分孩子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孩子教育中两个方面存在着边际效用递减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2.1 教育内容“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一是缺失精神教育下的物质教育“消费” 的边际效用递减论文格式范文。有的孩子家庭情况宽裕,要什么给什么,要什么有什么;父母亲给孩子摘星星,捞月亮,孩子从小不知道苦是啥滋味;父母亲交给他们的是金钱,教育他们的是赚钱。父母亲从来就把心思放在生意或者事业上,没有花时间好好的教育过孩子,很少陪自己的孩子吃晚餐、逛公园,他们认为只要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就行,并且在提供物质上认为是越多越好,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空间约束。一开始孩子可以从物质消费中觉得有满足感,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觉得自己对物质可能达到了消费效用的最大,这个时候父母亲提供的物质再多,孩子认为都只是一种摆设或累赘,物质教育就会出现负效应;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味的满足是不现实的,这个时候父母亲还不及时的纠正孩子的消费观念,还是不断的满足孩子的需求,这样教育的效果也会使得其反,可能会让孩子养成奢侈奢骄淫的习惯。

二是缺乏物质基础的精神教育“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有的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父母亲教育孩子要艰苦朴素。可能一开始孩子能够非常乐意的接受,觉得自己应该理解父母,应该学习老前辈们的艰苦朴素精神。但当自己的一些基本生活条件不能很好的解决,自己想要的父母亲给不了,而自己应该有的也没有;相反看到别的孩子穿得好、吃得好,长期下去,可能就不能接受了教育内容,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向父母提出更高的要求或采取其他的方式去达到这些目标,这个时候父母亲还在过度强调艰苦朴素,让小孩觉得有点“抠门”的感觉,教育的效果可能就会大打折扣,就会出现负的效益。有的孩子可能就会因为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可能就开始自我压抑,自暴自弃,不和其他人交流,也不愿和其他人交流,怎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产生自卑心理。

2.2教育方式“消费”的边际效用递减

父母亲在教育孩子中,总会或多或少地采取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的教育方式。批评责骂的信息给孩子带来的满足感是负的或者说是负效用,受到批评责骂的孩子心理上将产生一种痛苦感。父母亲的第一次批评责骂,给孩子的印象最深,痛苦感最大,孩子也许会因此下决心改变原来不合乎要求的行为,产生升华理念;也许会因此产生消极或破坏性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对过去的痛苦感开始淡忘,再次批评责骂的效果将会变小,孩子的心理承受力也会变大,痛苦程度越来越轻,最后孩子对批评责骂几乎毫无感觉,有违父母亲“恨铁不成钢”的初衷。另一方面,当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屡次无效时,会有碍于家庭良好心理气氛的形成,也有碍于父母亲人格威望的保持。

接受鼓励表扬信息的孩子,能从心理上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其效用是正的,而且鼓励表扬的首次获得,其边际效用值都比较高,动力比较大。但是,如果其连续或多次地受到同类鼓励表扬,他所产生增加的满足感将呈现递减现象,这种鼓励表扬对其刺激或激发效果将会下降。

3 追求教育效果,缓解边际效用递减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中,到处充满了陷阱和诱惑,孩子的家庭教育已日益重要,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也没有统一的概论,本人针对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提几点拙见,以期抛砖引玉。

3.1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单一地过度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不能做到因时制宜、因人制宜,都会出现教育

效果的边际效用递减。父母亲在提供优裕的物质时,千万不要让孩子养成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习惯,适可而止。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教育内容,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学会理财,养成记录收支的习惯;也要让孩子参加一些劳动,尝试去赚钱,了解金钱来之不易,而且必须通过劳动获得。这样有利于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有一颗感恩的心,是家庭教育取得理想效果的有力保证。相反,我们父母亲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也应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而不能一味的节省,只用精神的力量去教育、去要求,基本的物质需求和适度、适机的物质鼓励也是必要的。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父母亲的教育内容并不能一味的强调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要注意提供的数量的适度,提供时机的适中,实现物质教育和精神教育的有机结合。

3.2 树立“父母亲榜样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亲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亲必须以身作则,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特别是家庭的“战争”,这都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父母亲应当深入了解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时了解孩子认识的偏差及教育的失效。要取得较佳的教育效果,父母亲本身必须不断学习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论文格式范文。

3.3 正确运用批评责骂和鼓励表扬

3.3.1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

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孩子,当孩子孩子不听话或犯错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父母亲的批评责骂和责骂。由于孩子对第一次批评责骂的负效用大,应该谨慎使用第一次批评责骂,以免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

3.3.2 对于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每次批评责骂的力度应强化

每次同样的批评责骂方式,等量的批评责骂力度,对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孩子会产生痛苦感递减,影响力不大,甚至无动于衷。对此,必须强化每次批评责骂力度,改变批评责骂方式.这样会使孩子对批评责骂的“觉悟”深刻,痛苦感不会递减,能有效地抑制错误的再生。

3.3.3 重视批评责骂后的鼓励表扬

批评责骂会使孩子产生痛苦是一种负效用。作为孩子,当他接受批评责骂的信息时,对鼓励表扬的效用评价相对较高,渴望鼓励表扬的心理较为强烈。如果该孩子“迷途知返”教育内容,哪怕是很小的进步,父母亲适时地给予鼓励表扬,会令孩子“受宠若惊”,激发好学上进的热情。

3.3.4 鼓励表扬应该强度递增

单一地采用某种鼓励表扬形式与鼓励表扬力度.终会导致孩子对鼓励表扬 “消费”的边际效用的递减,削弱了鼓励表扬的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的存在,若要对孩子单一采取鼓励表扬以保持其长久的积极性,必须增强鼓励表扬力度.才会使孩子觉得边际效用不变乃至递增。

3.3.5 鼓励表扬应多样化,适时适度

对于同一种鼓励表扬,不同心理期望的孩子,其效用往往也不相同,有的可能会受到极大的鼓舞,有的可能会不以为然。要提高鼓励表扬的效用,使它对孩子具有吸引力和鞭策力。鼓励表扬须因时制宜,因人而异,掌握时机及角度。

4 结束语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生活在社会的大群体中,社会与家庭的整体风气,对孩子的影响极大,父母亲对家庭的整体氛围的创造和对社会的整体风气的把握所起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父母亲应充分分析教育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追求教育艺术,扬所长,避所短,不断提高教育中的边际效用值,教育好孩子,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树元.边际效应与班主任工作度的把握[J]. 班主任,2006(3)

[2]江昌勇.课堂教学中的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分析及对策[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

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寄语篇10

一、爱生如爱子:润物细无声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我国教育家夏沔尊在教育中也始终如一地推行着‘爱的教育’的思想。他在课堂里,从不发火,更没有训斥、体罚,但学生都很尊敬他;他讲课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他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子女,充满情感和挚爱,有人称之为‘妈妈的教育’。正是因为有了教育前辈们的熏陶和感染,多年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当起了妈妈般的老师。每当看到有孩子红领巾没戴好,扣子没系好,我便会轻轻地走过去给他们重新戴一戴,帮他们重新整理整理。冬天出操或课间回来,我常常会产生母亲般的疼爱,不由得捧起那冻得发紫的小脸捂起来,捉起冻得又红又拙的小手搓起来。看到学生身体不舒服,我常常会走上前,摸摸额头看烧不烧或柔柔学生的腹部,以此来安慰学生,减轻痛苦。尤其遇到学生因病呕吐时,即便是正在上课,我也会立即停下来,一边鼓励孩子要坚强,一边帮助孩子擦洗并清理吐下的脏物。就因为自己付出了一点真爱,做到了爱生如爱子,润物细无声,因而,一下课,孩子们总爱围在我的身边,喜欢跟我说掏心窝的话。尤其是到了元旦和教师节,学生们更是送来一份份贺卡、一束束鲜花表达着他们对老师的一片爱心、感激与祝福,每当这时,我就知道师生情感的种子已经深深地埋在了他们的心里,终将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信心如风帆:鼓励是良药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更是教师倾注期待的成功范例。事实即如此,生活中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大人们的赞扬与鼓励,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需要得到来自老师的赞扬,更需要得到老师的认可。因为,老师对他们的信任是其树立自信心的前提,多表扬、多鼓励是每个学生进步的动力和风帆。因此,当学生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时,当学生作业写得漂亮时,当学生的课堂发言精彩时,当学生讨论问题热烈时,我都会真诚地向他们表示祝贺,恰如其分地给他们以鼓励。尤其是对于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学习上较差的孩子或是调皮好动的孩子,我更是通过“关心与暖心,启发与诱导动心,信任与表扬激心;微笑与掌声鼓励,优加与红花奖励,比赛与寄语激励”等“三心,三励”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就因为我信奉教育前辈们的这些至理名言,因此,对于那些生性胆怯,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我便有意多和他们一起聊天、谈心、交朋友,多和他们一起参加一些体育游戏活动,特意让他们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于生性活泼、聪明,但比较调皮的学生,我则采取“用放大镜看他们的优点”,尤其是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哪怕一丁点儿,我也要为他竖起大拇指,要在班上大力表扬,并及时奖励小红花或小红旗,以此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设法扬起每个学生进步的风帆。

三、课堂如阵地:教育是艺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当老师把学生当成教育的主体时,就会用理解、信任、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因为,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更是一种爱,爱的真谛就是理解和宽容。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就有典型的案例:课堂上曾有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手要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可是当霍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霍老师由此感到了每个学生都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她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如果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霍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回答,举右手时则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霍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发现整个班都变了。霍老师高超的艺术教育手段深深地感染了我,于是,我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作了类似的尝试,果真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由于智力的问题导致学习比较差,再加上说话结巴,每次叫该生回答问题时,总有一些同学忍不住会笑出声,课堂上也因此会出现一阵阵骚动。后来,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在上新课的前一天,我悄悄告诉他第二天课堂上要让他回答的问题,并让他在家里多给爸爸妈妈说几遍,直到自己不结巴为止。第二天上课,当我如约叫他回答问题时,他果真没有以往那么胆怯了,不但回答对了,而且语言也较以往流利多了。在老师的带头鼓掌下,全班同学都为他送去了热烈的掌声。这样的方法采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又试着增加了另一种方法,即每当要叫他回答提前没有告诉他的问题时,我就有意提一些简单的问题给他,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顺利地过关。一段时间后,他变了,变得自信了,变得说话不太结巴了,变得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同学们也为他的进步感到高兴,慢慢地,同学们谁也不笑话他了。

实例说明,教育的前提是尊重。教师要从心理上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爱的教育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老师真正地关心他,帮助他,他们就会从内心深处“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只有这样,也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人民教师优秀的师德,那么,教育的效果也就会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