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的对联十篇

时间:2023-04-02 09:00:37

风景名胜的对联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1

安庆徐锡麟烈士纪念楼:

登百尺楼看大好江山天若有情应识四方思猛士

留一杯土以争光日月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先生

安庆大观亭:

天开图画美尽东南落日咽孤忠战血醒余千载后

鲁酒不温高丘返顾歌风思猛士江流倒卷万年来

安庆大观亭: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俏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安徽采石矶太白楼:

上联: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下联: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安徽凤阳谯楼:

上联:王孙不归,芳草何曾歇

下联:城廓犹是,白云无尽时

安徽安庆大观亭:

上联:倚槛苍茫千古事

下联:过江多少六朝山

北京韩愈祠:

上联:金石文章空八代

下联:江山姓氏着千秋

北京陶然亭:

上联:烟笼古寺无人到

下联:树倚深堂有月来

上联: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下联: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色上衣来

北京颐和园涵虚堂:

上联:碧通一径晴烟润

下联:翠涌千峰宿雨收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

上联:西岭烟霞生袖底

下联:东洲云海落樽前

北京颐和园养云轩

上联:天外是银河,烟波宛转

下联:云中开翠幕,山雨霏微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碧云寺:

上联:恐坏云根嫌地窄

下联:喜看山色放墙低

长沙岳麓三闾大夫祠对联:

上联: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下联: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长沙城心阁:

上联:四面云山都到眼

下联:万家灯火最关心

长沙屈原贾谊二公祠:

上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

下联:骚可为经,策可为史,以天行地大文章

峨眉圣积寺:

上联:半天开佛阁

下联:平地风人家

峨眉洪椿寺:

上联:意静不随流水转

下联:心闲还笑白云飞

福建惠安崇武古城

上联:嘘吸沧溟涵地脉

下联:吐吞日月镇天池

福州鼓山:

上联:地出灵泉润海表 净地何须扫

下联:天生石鼓镇闽中 空门不用关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宽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用何物供养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请问这头陀得意处,是甚私来由

福州西湖李钢祠:

上联:进退一身关社稷

下联:英灵千古镇湖山

福州西湖开化寺:

上联:桑柘几家湖上社

下联: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乌山琵琶亭:

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联:半入江风半入云

福州林则徐墓:

上联:风清华表翔无鹤

下联:云护佳城关玉鱼

上联:百丈松楸驯鹿土

下联:千秋佳节卧牛眠

福州洪塘金山寺:

上联:日夜长浮,不用千篙争上水

下联:乾坤屹立,独能一柱砥中流

福建连江百洞山:

上联:初地引人徐入胜

下联:好山一望始开怀

上联: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

下联:虎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

福建永泰方广岩:

上联:石室云开,风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下联: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福建郑成功祠:

上联:由秀才封王,主持半壁旧江山,为天下读书人顿增颜色

下联:驱外夷出境,自壁千秋新事业,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

凤阳谯楼:

上联:相阴阳度原隰想前朝创业艰难只赢得灵寝盘空江淮带郭黍离离满目旧山河伊何人斯顿伤心于青袍白马

下联:省刑罚薄税敛沐当代深仁浩泽试看那闾阎扑地舸舰迷津瑞霭霭一天新雨露登斯楼也岂独观乎绿树红云

凤阳龙兴寺:

上联:庙内无僧风扫地

下联:寺中少灯月照明

福建晋江县草庵:

上联: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下联: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福建漳浦县海月岩石佛:

上联:海气凝云,云气结成罗汉泪

下联:月光映水,水光返照菩提心

福建龙海木棉庵:

上联:明千秋大义

下联:为国家除奸

广东罗浮山酥醪观:

上联:小楼容我静

下联:大地任人忙

上联:万壑烟云留槛外

下联:半天风竹拂窗来

上联: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

下联: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广西桂林桂山书院:

上联:桂林无杂木

下联:山水有清音

广西桂林独秀峰五咏堂

上联:户外一峰秀

下联:窗前万木低

上联:异代景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

下联: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广州白云山:

上联:海上生明月

下联:山中有白云

广州云泉山馆:

上联:见山风山水乐水

下联:似隐非隐仙非仙()

郭沫若书杜甫草堂:

上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下联: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贵阳城北关头桥:

上联: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下联: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人

杭州西湖岳飞庙:

上联: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下联: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上联: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下联: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西湖秋瑾墓: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2

庙内无僧风扫地,寺中少灯月照明 。

2、黄山玉屏楼。

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 。

3、马鞍山采石矶太白楼。

千古诗才莲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

4、合肥包公祠。

一水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人得立姓名尊 。

5、成都杜甫草堂。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3

2008年4月22日,《风景名胜》杂志编辑理事会在杭州举行了成立大会,并召开了一届一次工作会议。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赵宝江,协会副会长、秘书长林家宁,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赵晴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作为风景名胜杂志编辑理事会首批成员单位,来自全国各地11家深受游客喜爱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包括黄山、泰山、杭州西湖、武汉东湖、普陀山、雁荡山、河南云台山、青城山一都江堰、辽宁千山、福建武夷山等景区代表,就如何进一步提高行业和各大景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好地为读者和旅游爱好者服务,实现行业管理者、景区、《风景名胜》以及读者多方共赢等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理事会成立之后,《风景名胜》杂志将在以往的办刊基础上着重突出五个办刊特点:一是彰显权威性,围绕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这一重大主题,在理事会的支持指导下,努力打造行业舆论宣传的重要媒体平台;二是体现综合性,改变以往的单项宣传模式,组建综合平台,实现立体宣传效果;三是强化互动性,通过策划和活动,将景区、市场、读者和旅游紧密地联系起来;四是运作专业化,发挥杂志的媒体专业优势和理事会的行业专业优势,打造“走读大地、丰富人生”的品牌概念,张扬杂志的媒体影响力;五是目标市场化,锁定目标读者,以实行精准定位为宗旨,进一步强化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杂志阅读人群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近几年来,随着公众旅游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我国旅游事业发展重要基础的各级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放松身心、锻炼体魄、访胜猎奇、增长学识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风景名胜》致力于风景名胜区行业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等内容的宣传,得到了广大读者和旅游爱好者的认同。《风景名胜》编辑理事会的成立,为杂志近距离、多角度接触风景名胜行业创造了条件,同时还能更好地发挥媒体专业优势和风景名胜行业优势,给读者呈现“全景式”风景名胜区的报道信息,张扬媒体的独特影响力。

办成“景区叫好,市场叫座”的优秀期刊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风景名胜》编辑理事会理事长赵宝江访谈

四月的杭州,草长莺飞,春意盎然;瑰丽的西湖,波光潋滟,画意正浓。值此春暖花开之际,《风景名胜》杂志迎来编辑理事会成立暨一届一次工作会议地召开。会议间隙,本刊记者专题采访了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会长赵宝江。

问:(以下简称记):大家对我国风景名胜事业十分关心,能否向广大读者介绍一下国家风景名胜区行业的情况?

答:赵宝江(以下简称赵):自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六批部级风景名胜区。目前,我国共有187处部级风景名胜区和30个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还有约480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13%。虽然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很小,却是国土最精华的部分,集中了大量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地域平衡性、发展旅游经济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十多年来,风景名胜区行业认真遵循“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方针,在风景资源和遗产原貌的保护,旅游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风景名胜区条例》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风景名胜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但是,我国风景名胜资源还极其脆弱,对此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为子孙后代长远利益考量的高度,提高行业保护和科学管理的水平。我相信,在十七大倡导“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形势下,中国风景名胜区行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更为广阔。

记: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与杭报集团联办((风景名胜》杂志,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赵:协会与杭报集团合作,既是作为社会专业媒体《风景名胜》杂志的发展需要,更是我们风景名胜区行业的发展需要。

一直以来,风景名胜行业对外宣传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文化高度,迫切需要专业媒体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来集中策划、包装和宣传。事实上风景名胜区的宣传涉及领域是非常广阔的,无论从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立法工作等方面,还是从文化、美学、历史、地理等角度,都大有文章可做,而且这些内容都与公众目前的求知、探秘、寻美和休闲等生活追求密切相关,有着很强的信息接收需求。因此,随着我国风景名胜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确实需要一份能够真正代表行业、面向社会的公开刊物,来集中展示和宣传风景名胜区,提升行业的整体知名度和美誉度。杭报集团在长三角地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媒体运作和产业发展方面实力雄厚,旗下的《风景名胜》杂志在我国风景名胜区行业和期刊界有着较好口碑,多次荣获“中国优秀旅游期刊”、“中国旅游促进奖”的荣誉称号。近年来,杂志一直坚持面向市场,精致大气的办刊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认可。因此我们与杭报集团的合作,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正逢其时。

赵:组建杂志的编辑理事会,由主办方和部分有代表性的景区一起,共同商议、研究杂志的办刊理念、出版思路等重大的方向性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建立杂志编辑理事会,可以实现专业媒体与行业及景区实体的紧密结合,对行业来说,拥有了自己的权威媒体,有了目标清晰的受众对象;对景区来说,有了专业的宣传平台,可以获得行业之间便捷的交流沟通,对客源可以实现更为有效的市场推广,由此可以形成行业管理者、景区、《风景名胜》和读者的互动效应,最终实现多方共赢。我觉得只要有利于行业发展,有利于开拓市场,有利于读者大开眼界,都是可以采纳和试行的。

记: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包括您本人一直关注着《风景名胜》杂志的成长和进步,请您谈谈这本杂志的发展前景。

赵:理事会成立后,《风景名胜》杂志将更加积极地发挥在风景名胜区领域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整合专业媒体舆论宣传优势,打造行业重大信息的首发平台和权威平台,使之真正成为公众心目中行业和景区的代言人。我相信,有杭报集团强大的媒体资源做呼应,有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的行业资源做基础,有广大读者的青睐,加上《风景名胜》杂志社同志的努力,一定能够把这份杂志办成“景区叫好、市场叫座”,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旗帜性期刊”。我真诚地期望《风景名胜》成为让读者赏心悦目的品牌杂志。

打造展示风景名胜区美好形象的宣传窗口――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风景名胜》编辑理事会副理事长赵晴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拥有七报三刊一网站共11家媒体,日均发行量已达180万份,2D07年总收入10.52亿元,利润1.22亿元,在全国报业集团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风景名胜》杂志作为集团的一员,为集团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与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各个风景名胜区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2007年9月,杭州日报报业集

团与协会决定联合打造《风景名胜》杂志,协会成为了杂志的共同主办方,开始了专业媒体与行业紧密合作的全新模式。自双方合作以来,杂志在打造风景名胜领域主流媒体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在短短的7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有4期杂志获得了浙江省、杭州市新闻出版主管机关的表扬。杂志理事会的成立,又为杂志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理事会,杂志能够与各景区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能够提供给市场更多丰富和鲜活的信息资源,在景区和旅游爱好者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成为风景名胜事业通往社会的宣传窗口。透过这扇窗口,广大读者和旅游爱好者能够认识欣赏这道风景;透过这扇窗口,景区将进一步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真正成为行业和景区的代言人――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风景名胜》杂志编辑理事会副理事长林家宁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杭报集团联手主办杂志,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在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25周年之际,杂志于去年9月适时推出《中国风景名胜区25周年精华版》,受到了读者的热捧;今年3月又推出“30年风景记忆”专题,系统地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巨大变迁,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事实证明,《风景名胜》杂志已经成为我国风景名胜区行业不可缺少的对外宣传的载体。

此次杂志编辑理事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风景名胜》杂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它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景区和读者面前,我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能够达到行业、景区和主办方“三赢”和行业、景区、主办方和读者“四满意”的目标。理事会成立后,杂志要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扩大行业领域报道的深度和广度,并从期刊内容、文字质量、封面设计等方面与市场接轨,增加趣味点和信息源,赢得更多读者的青,这也正是行业、景区和杂志本身共同的利益诉求点。

作为行业对外宣传唯一的平面媒体,要更加积极地发挥协会、理事会在风景名胜区领域的权威性和指导性,整合专业媒体舆论宣传优势,打造行业重大信息的首发平台和权威平台,使之真正成为公众心目中行业和景区的代言人。我们相信,在协会和杂志理事会的支持指导下,通过与行业、景区的紧密合作,《风景名胜》一定可以打造成行业对外展示美好形象的窗口,它也必将随着中国风景名胜区行业的飞跃更上一层楼。

理事会成员单位感言

黄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胡黎明:杂志成立2o多年来,在宣传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希望通过杂志理事会,进一步密切杂志和各个风景名胜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泰山风景名胜区泰山研究院主任萧成:《风景名胜》可读性、知识性很强,在推动旅游,宣传景区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希望今后所做的更加出彩。

千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赵萍:期望杂志今后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风景名胜区,使其更有品位和宣传效果,实现互动,达到双赢的目的。

青城山一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营销宣传处副处长姬艳丽:从景区宣传的角度我们认可这本杂志,也认可这种合作方式。《风景名胜》杂志2008年第四期宣传青城山,都江堰的专辑,从多个角度表现了景区的风采。希望今后合作的力度更大些。

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局党委委员万帮乐:订阅量大于零售量,销售量稳定,说明这本杂志是成熟期刊的一种标志。我们认为对重点宣传区域地开拓非常重要,另外,杂志要多给理事单位做主题报道,力求形式新颖,不拘一格。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宣传工作站副站长衷楷夷:建议杂志开辟景区与市场互动的平台,让更多的客源市场和景区衔接,通过杂志的宣传要尽可能多地把信息反馈给游客。

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高晓辉:《风景名胜》杂志是行业的骄傲,可看性、办刊质量以及收藏价值都比较高。西湖景区和杂志的互动是很多的,比如,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西湖申遗等等,通过媒体宣传,大家关心支持西湖景区的热情特别高涨,对此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工委副书记刘亚玲:作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刊物,这是风景名胜行业内不可缺少的宣传载体。希望拓宽行业领域报道面,扩大信息包含量,积极拓展市场空间,进一步做好与市场接轨的大文章。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4

    (1)目前,我国已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或支柱产业。旅游事业的繁荣促进了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长,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关注。在一些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人工景点和各种旅游服务设施明显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破坏了风景名胜资源的整体性和真实性。在我国旅游发展迅猛时期,更要注重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面对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在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包括黄山、桂林山水等10余处着名风景名胜区部分景点的30a或50a经营权已经由当地政府转移给企业。其出发点很可能是寄希望于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目前对于这种做法存在相当大的争论。支持景区经营权转移给企业的一方认为这样可以解决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资金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过程,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持反对意见者认为,风景名胜资源不具有再生性,一旦破坏,无法挽回。如果把风景名胜资源,尤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资源的经营权交给企业,企业在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会加快风景名胜资源的“折旧”速度,从而使风景名胜资源成为少数人发家致富的工具。

    (2)我国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管理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体制问题。长期以来,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监管不力。风景名胜区主要由地方政府管理和经营,由于管理者的任期和政绩受地方政府政策目标的影响,缺乏长期保护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机制。同时,国家对风景名胜资源合理利用的监督手段和方法不到位,管理信息不对称也较为严重。在传统体制下用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资金是国家出的,而收益归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投入不负有责任。可以测量的经济产出和就业是政绩,不可测量的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成绩缺乏有形展示,不到一定程度,不会对管理者有负面影响。何况,在他们看来,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不好主要是国家资金投入不够。体制问题加大了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即使国家投入再多的保护资金也很可能起不到保护资源的作用。甚至目前十分有限的国家资源保护投入也未必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更多的可能是用于商业性开发。

    到目前为止,在政府直接经营的景区,保护资金由谁来投入,还是一个“真空”问题。国家财政拨款对于众多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再者,有国家投入保护所有风景名胜资源的法律规定吗?地方政府应该投入吗?投入多少资金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保护?哪级地方政府应该投入?如果地方财政紧张怎么办?景区的门票收入用来进行保护投入吗?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和美国州公园管理者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民众能够接受的门票价格带来的门票收入,只能用来作为维持景区运营费用的一部分,没有能力进行资本项目的投入,我国情况也大致如此。如果门票价格过高,是不是剥夺了低收入人群使用景区的权利?究竟应该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体制,保证资金的投入和使用?

    目前,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条块分割、管理多层化,资源保护的问题经常转化为部门之间的利益纷争问题。正是由于多头管理者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权力与义务契约来规范责任、权力和利益,旅游资源成为“公用地”,利用者可以从中获益,这种获利动机和减少资源投入的激励便产生了个体理性与团体理性的矛盾——“囚徒困境”,到头来“坐吃山空”,留“秃山黑水”给子孙后代。

    (3)我国风景名胜资源分层分块管理,管理职能交叉,责任不明确。地方对风景名胜资源的管理没有明确的使命,尽管《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对地方政府管理作出授权,但是授权模糊,没有直接负责人,地方政府对具体风景名胜资源的管理没有完善的立法依据。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主要靠行政命令,往往存在“政绩工程”的影子。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兴起,风景名胜资源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管理陷入了严重的混乱状态。因此,我国要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为当代和后代提供游憩机会,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机制,包括立法、资金来源保证和组织机构的建立。因此,对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出具有可行性的保护与利用的协同战略。

    (4)通过与美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来探讨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的创新。当然,美国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价值观、历史观与我国有较大差异,需以“扬弃”的态度来考察美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研究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

    尽管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关于我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研究方面具有独立观点的专业文献并不多。钟勉[1]认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旅游资源管理形式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解决了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资金不足问题。刘旺[2]认为,我国旅游资源所有权应多样化,并建立旅游资源所有权市场交易制度。谢凝高[3]认为,当务之急是改革世界遗产管理体制,尽快建立国家遗产管理局。尚未发现国内关于美国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体制的研究文献。

    2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

    1872年,美国总统格兰特签署法案设立黄石国家公园,从此开始了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历史。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国家公园形式来保护大面积未被破坏的自然区域。1916年,威尔逊总统签署法案,在内务部创建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保护当时已经存在的14个国家公园和21个国家历史名胜,并负责将来确立的国家公园和国家历史名胜的保护与管理(注:Harlan D Unrau, G Frank Williss.Expansion of the National Park Service in the 1930s.National Park Service,Denver Service Center,1983.)。

    2002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负责管理388个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包括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计接待游客2.77亿人次(注:National Park Service Statistical Abstract 2002.National Park Service,Public Use Office,2003.),美国国会对国家公园管理局的预算拨款为26.8亿美元(注:The Department of Interior.Budget Justification and Annual Performance Plan Fiscal Year 2003 National Park Service.)。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国家历史名胜(National Monument)等20多个不同类型的区域。美国法典16U.S.C.1a-5规定了加入国家公园体系时将考虑的因素和程序,加入国家公园体系的区域都要经国家公园管理局研究确定,由内务部部长在向国会提交年度预算申请的同时,向众议院自然资源委员会和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提交清单,经国会讨论后,以法案的形式确立新的区域。

    2.1 组织管理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是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统一管理机构。内务部部长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指导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工作,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由参议院建议,总统任命(16U.S.C.1),负责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事务。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必须在土地管理、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方面表现出丰富的经验和才能。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制定关于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历史资源保护以及土地使用特许权转让等明确的管理方针,包括有关国家公园体系管理的立法和行政规定。管理方针对388个国家公园单位强制执行,局长指令对管理方针手册进行不断更新。由于国家公园管理体系隶属关系明确,信息传递链缩短,管理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管理方针通过四个层次的管理计划来保证实现,分别是一般管理计划、战略计划、实施计划、公园年度绩效计划与公园年度绩效报告。16U.S.C.1a-7立法确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总的管理计划由局长准备,内务部部长每年1月1日向国会提交。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要求国家公园管理局作为整体要制定战略计划,每个公园、项目和中心办公室也要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此外,每个公园都要准备年度绩效计划与年度绩效报告。年度绩效计划列出每个财政年度的绩效目标。年度绩效报告包括完成上一年度绩效计划要求所取得进步的报告和上一年度绩效计划的分析。各个公园的年度绩效报告与国家公园管理局总体的年度绩效报告密切相关,年度绩效报告被限时提供给国会作为过去绩效的信息。国会用以考虑机构预算请求和年度绩效计划。

    2.2 资金来源

    为了完成法律赋予国家公园管理局的使命——保护自然和历史资源,为当代和后代提供感受、教育和激发灵感的价值,国会拨款和自谋收入共同用来支持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运作和资源保护。2002年国会拨款26.8亿美元给国家公园管理局,而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自谋收入只有2.44亿美元。1994-2002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每年的自谋收入不及当年国会拨款的1/10。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如果没有国会的拨款,而要维持现有的保护和运营水平不变,国家公园体系的门票至少要涨10倍。2002年,用于保护用途的拨款为4.47亿美元,占国会拨款总数的18.74%。保护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收购和对州的援助、历史保护和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2.3 依法治理

    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受许多法律约束,例如信息自由法案、联邦咨询委员会法案、国家环境政策法案、联邦濒危物种法案、空气清洁法案、联邦水污染控制法案、国家历史保护法案、原始区域法案等。同时,美国有大量专门针对国家公园体系的国会立法。例如,1916年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法定义了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宗旨,并对内务部部长授权;1965年土地与水保护资金法案确立了土地收购资金;1967年国家公园基金会法案确立国家公园基金会,并授权其管理和处置捐赠,捐赠禁止用于商业用途;1970年国家公园一般授权法案明确了国家公园体系各种组成类型的平等地位;1998年国家公园管理局特许权管理改进法案取代了1965年特许权政策法案,规定土地使用特许权转让的原则、方针、程序;1998年国家公园综合管理法案对管理方针、预算、科学研究、研究成果整合到管理、需要保密的信息、公园使用费、国家公园通行证项目、金鹰通行证项目、通行证收入的使用方法等详细立法;2000年国家公园空中观光管理法案要求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与国家公园管理局合作,为没有制定有效管理计划的国家公园和部落土地制定空中观光管理计划。此外,国会每年还通过大量的法律,这些法律可能影响国家公园总体和个体的管理,且被众议院法典编纂办公室拆解后编入美国法典第16卷。

    除立法全面以外,美国国家公园管理立法层次较高。国会不仅有针对国家公园体系整体的立法,还分别针对各个国家公园的保护和管理进行立法。对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去除了一般性法律规定的模糊、不同个体对同一法律规定理解不同而曲解的情况。国会还根据国家公园体系出现的新情况不断通过议案进行立法,联邦机构也不断对国家公园体系总体和个体制定新的规定,并及时通过联邦公报公布。

    3 管理体制比较

    借鉴美国对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的管理经验,加快理顺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建议加强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的立法,以立法的方式保证资金来源,并在合适的时机建立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这些重要的资源。

    (1)立法。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的有效性来自于国家对公园体系详细保护与利用的立法和行政规定。立法的详细程度已经到了操作层次,使有效保护和利用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有了“物质基础”。这在我国是当务之急,关系到我国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他一切制度建设、宣传教育都应建立在完备、可行的法律基础之上。

    我国在许多方面的立法还未建立起来,或者已经建立起来,但是立法不够详细。有些立法没有明确授权和责任归属,对可行性考虑不够,例如我国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资金来源未作明确的立法规定,也未立法确立排他性的管理授权,没有立法规定特许权的出让原则,也没有立法确立管理绩效评定和管理信息的公布。缺乏这些应该立法确立的重大原则,使我国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的管理呈现政府管变成官员管,管委会管变成几个人甚至一个人管,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监督成本极高。由于立法不完善,造成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现象普遍,不利于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

    尽管这些风景名胜资源具有国家意义上的重要性,但是我国仍停留在地方立法阶段,如《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注:1980年4月13日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经1997年11月2日安徽省第八届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修正案。)是由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其立法权威性、法律效力大打折扣。地方立法能力有限,立法经验不足,尤其是新问题往往争议较大而立法停滞不前。地方政策指派一旦发生错误,其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对这些重点风景名胜区要针对个体进行详细的国家立法。

    (2)资金来源。对于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应以国家保护投入为主,如果其他资金占主体地位,很可能带有附加条件,使保护的目的难以实现。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没有用于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资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确立了国家公园国家公营制度,以利于保护和利用。我国完全有能力拨出资金来保护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供当代和后代永续保护性利用,问题的关键在于立法确立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管理资金的来源,美国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的管理拨款就是由多个不同的法案确立。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实践证明,靠国家公园自谋收入来解决保护和开发的投入可能性较小。如果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按所谓市场需求确定门票价格,则有违其为国民服务的宗旨,排除了低收入人群对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的使用。因此,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必须坚持立法确定用于保护和运营的国家拨款,同时也必须立法确立资金使用程序和绩效评定方法,没有有效的资金使用规定和绩效评定方法,用于保护用途的拨款同样难以实现保护的目的。

    (3)管理机构。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是世界各国管理国家重要自然与历史性旅游资源普遍使用的方式。例如澳大利亚的6个国家公园由环境与遗产部管理,新西兰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自然与历史遗产由保护部负责管理,韩国的国家公园由国家公园管理局负责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隶属韩国环境部。

    目前,我国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没有统一的具有排他性管理权的管理机构,15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由建设部城建司下属一个风景处共3个人管,而且只管“业务”,管理权力主要在地方政府[4]。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经常由多个机构管理,而且职能有重叠区域,政出多门。比如,九寨沟既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受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法律规定约束和建设部的行政领导,又是部级自然保护区,受部级自然保护区的有关法律规定约束和国家林业部的行政领导,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寨沟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为州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统一管理,管理局又要接受州政府的领导,同时,由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和当地众多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股份公司。景区的管理又要与股份公司的利益协调。其实一个景区有多个头衔的情况在美国也很多,例如冰河国家公园(Glacier National Park)既是国家公园,又是国际和平公园,生物圈保护区和世界遗产地。尽管如此,国家公园管理局对它仍具有排他性的管理权。

    4 建议

    建议我国设立管理机构,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立法给予排他性的管理权。在立法上确立管理机构的同时,必须明确规定管理机构的管理使命以及对其管理的责任人。建议由最高立法机关立法确立管理使命,管理机构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符合其使命。立法机构本着监督有效的原则确立管理机构的授权和责任归属,建议授权给予管理机构负责人的上级领导。例如美国是授权内务部部长承担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的管理责任。保护我国国家重要风景名胜资源任重道远,可能真正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但结果是明确的:保护这些国家重要的风景名胜资源,为全体公民永续提供游憩场所。

    【参考文献】

    [1] 钟勉.试论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J].旅游学刊,2002(4):23-26.

    [2] 刘旺,张文忠.对构建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2(4):27-29.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5

为您提供论文: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容如下: 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主体是具有自然科学或自然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②与自然有精神理念联系的文化或人文景观融于自然景观之中,不是相加,更不是强加于自然之上的人为物体。 ③风景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即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④范围较大,资源丰富而集中,是包括地上——水圈、生物圈和气圈、地下——岩石圈、洞穴和日、月、星空等各种景观要素有机结合的地域空间综合体。 1、风景区的价值、性质与定位 风景区的价值,主要指有关自然科学、自然美学和历史文化等价值。三者,前两者必居其一,后者不一定都具备。 自然科学价值,主要指从地质、地理、水文、生物、生态等科学的角度,或从生物多样性、特殊生态系统及濒危物种栖息地等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其价值如是部级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或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如果是世界级的,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文化遗产。同理,从自然美学的角度看,亦作类似的评价。我国传统的名山大川,其美学价值较重视如形式美——雄、奇、险、秀、幽、奥、旷等形象,还有色彩美、动态美、音响美等等。历史文化价值,则包括从历史、考古、民族、宗教、建筑、艺术等角度评价其历史文化价值的级别。传统的名山风景建筑、构筑物,均以尊重自然、天人合一、“与天地精神往来”等理念而融于自然。如帝王之封禅、道家之“道法自然”、儒家之“乐山”“乐水”,佛教之深山净土和不杀生等教义以及普遍崇信的风水观念和神秘观念等,形成中国农业文明时代朴素的生态环境观,在此理念指导下,又形成以自然为主,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名山文化。这是极具中国特色的非常珍贵的有着自然文化双重价值的遗产。 自然科学价值是客观规律的反映,没有国界,全世界有统一的标准。自然美也是客观存在,而审美主体却有主观性和民族性,但总地看来也是大同小异。把传统的山水审美与现代的科学美、生态美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亦是必然趋势。文化是主观创造的,必然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尤其是环境文化、山水文化,应该继承和发展,保存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和地方性,这正是《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所要求的,而不是去抄袭外地、外国的文化景观,改造、取代风景区的地方、民族文化原作。对自然文化遗产来说,照抄外来文化景观不仅没有什么新的价值,而且是破坏遗产证据。 为您提供论文: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容如下: 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我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风景(名胜)区的基础、主体是具有自然科学或自然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 ②与自然有精神理念联系的文化或人文景观融于自然景观之中,不是相加,更不是强加于自然之上的人为物体。 ③风景区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人与大自然精神文化与科教活动需求,即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 ④范围较大,资源丰富而集中,是包括地上——水圈、生物圈和气圈、地下——岩石圈、洞穴和日、月、星空等各种景观要素有机结合的地域空间综合体。 1、风景区的价值、性质与定位 风景区的价值,主要指有关自然科学、自然美学和历史文化等价值。三者,前两者必居其一,后者不一定都具备。 自然科学价值,主要指从地质、地理、水文、生物、生态等科学的角度,或从生物多样性、特殊生态系统及濒危物种栖息地等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其价值如是部级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或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如果是世界级的,为世界自然遗产或自然文化遗产。同理,从自然美学的角度看,亦作类似的评价。我国传统的名山大川,其美学价值较重视如形式美——雄、奇、险、秀、幽、奥、旷等形象,还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6

面对种种的旅游乱象,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规范和整治,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透过表面找到问题的根源。要真正解决游客和景区之前的矛盾,唯有依靠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云南的旅游行业更规范和健康地发展。

云南旅游又现暴力事件

因为不愿骑马和交100元“人头费”,在丽江市拉市海景区马场,新疆游客陈女士被马场10余名工作人员围殴3分钟,导致她手掌骨折、脑震荡。2014年12月11日,陈女士乘飞机到昆明,向有关部门和媒体进行投诉。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委外宣办通报,经初步调查,2014年12月1日4名游客到玉龙县拉市镇美泉村茶马缘马场游玩时,因购买门票问题与马场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引发肢体冲突,造成马场一人肋骨骨折、多人被抓伤,一名游客手掌掌骨骨折。目前玉龙县已成立核查协调工作组展开进一步调查。

陈女士介绍,他们一家4人从新疆到云南旅游,2014年11月30日晚上住进丽江陈香小榭客栈。12月1日上午,客栈的秦某和她谈妥,以一天100元车费的价格拉全家去景点。当天上午,来到第一个景点――拉市海景区一马场,考虑到父亲76岁,身体不好,不能骑马,他们准备离开。没想到司机秦某说,不消费不能走,他回扣都没拿上。马场工作人员也不准他们离开马场,“还说不消费也行,但每人必须交纳100元人头费。”随后,准备论理的陈女士和丈夫却被马场10多名男子暴打,来自芜湖的赵先生目击了陈女士被打的过程,“10多个人打一个女人,足足打了3分钟。”

当天下午,陈女士被送到丽江市人民医院,该院诊断结果为:掌骨第四骨骨折,疑似脑震荡。丽江市人民医院证实陈女士受伤住院治疗了10多天。

住建部通报云南3景区被责令整改

从2013年10月,香格里拉爆出“导游欲刀架游客脖子”事件,到2014年1月,网上流传出一段“石林景区内导游骂游客”的视频,到当年11月,西双版纳发生“游客遭围堵”一事,再到丽江暴力伤客事件……近年来,游客在谈到云南时,多惊恐色变,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云南不再是游客眼中的“香饽饽”。

住建部近日通报2014年部级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结果。此次通报名单涉及云南省的4个景区。其中,普者黑风景名胜区被评为“优秀”等级,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建水风景名胜区虽然“达标”,但仍被要求限期整改。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被点名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通报强调,有关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及直辖市建委(园林局)要高度重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大督察力度,指导有关单位做好整改工作,并于2015年3月底前将整改结果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

违规开工建设直升机场、瑞丽江生态休闲运动中心等项目,未依法报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并履行报批手续;详细规划编制严重滞后,瑞丽江生态休闲运动中心内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存在开山采石现象,严重破坏山体植被、生态环境和景观风貌。

整改意见:强化管理机构职能,依法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统一有效管理;立即停止并查处直升机场、瑞丽江生态休闲运动中心等各类违规建设活动;加快编制详细规划,风景名胜区内建设项目应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要求;清查高尔夫球场和开矿采石活动,做好生态和景观修复;整改验收达标前暂停风景名胜区内所有建设活动及审批。

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

违规开发建设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园流动公寓项目,不履行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报批手续;违规开发建设勐仑农工商联合公司住宅项目,砍伐橡胶林约2.66万平方米;傣族园景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部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界碑界桩设立不规范,安全警示标志设置不完善、数量不足。

整改意见:理顺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机构职能,实现依法统一有效管理;立即清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园流动公寓和勐仑农工商联合公司住宅项目的违规建设活动,已造成破坏的,要进行生态环境和景观修复;强化傣族园景区环境整治和服务管理;规范设立部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界碑界桩,完善标志标牌。

建水风景名胜区:

违规开发建设西门古镇、水厂等项目,无风景名胜区规划依据且不履行有关报批手续;风景名胜区内村镇建设活动脱离监管,无序混乱,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存在采砂等破坏环境行为。

整改意见:立即停止并查处西门古镇、水厂等涉嫌违规建设项目活动;强化风景名胜区内村镇建设管理,杜绝私搭乱建和无序发展;规范设立部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界碑界桩,完善标志标牌;加强对采砂等破坏环境行为的查处力度,做好生态环境修复;总体规划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前,暂停风景名胜区内所有建设活动及项目审批。

云南旅游乱象需重拳整治

“我怀着美好的心情,来到丽江游玩,没有想到,飞来一场横祸。”这不是小说的开头,而是现实中游客的哭述。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既有让人流连忘返的自然胜景,也有让众生神往的休闲古城。遗憾的是,这个“旅游天堂”近年来屡遭诟病,从掺杂暴力的吃住行“一路宰客”,到集垄断、绑架、地方保护主义、黑车等因素于一体的旅游乱象,让许多游客对云南美景心向往之,又对“挨宰”心生恐惧。可以说,以“宰客”为代表的负面因素,已成为云南旅游及整个旅游业发展的“毒瘤”。

旅游在国人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旅游业也日渐成为我国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从短期来看,这些“毒瘤”长期存在乃至不断蔓延,损害了游客的经济利益,让“放松之旅”成为“噩梦之旅”长期来看,它将对景区乃至所在地区的形象都会有负面影响,甚至将极大地损害整个行业的发展。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7

我们今天召开的大会是个四合一的会议。一是庆祝中国风景名胜区设立和发展25周年,二是总结五年来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的成果和经验,三是纪念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四是表彰行业的先进典型先进个人,大力宣传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促进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协调发展。刚才,建设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姜伟新同志做了重要讲话。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二十五年来风景名胜区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就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与正确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依靠相关行业部门的紧密协作和地方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中国风景名胜区的机构与法规建设、资源调查与评估、规划编制与管理、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大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在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进入了国家保护和管理的轨道,开创了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崭新局面。简要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

1982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审定公布了六批部级风景名胜区。目前,全国部级风景名胜区已达到187个,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约480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13%(虽然占的面积很小,但它们是国土上最精华的部分),基本形成了部级、省级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系。在部级风景名胜区中,泰山、黄山、武陵源、九寨沟等16处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或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类共同遗产。建设部还公布了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等30个单位为首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预备名录。

(二)有效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

风景名胜区集中了大量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的体系建立之后,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地域的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地采取措施封闭风景名胜区内开山采石场,清理墓葬,拆除违章建筑,退田还湖,退耕还林,抢救和恢复了一批濒于毁灭、湮没的名胜古迹,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为中国乃至全人类保存了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本底和文化遗产。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三)大力推动了旅游事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187家部级风景名胜区和400多家省级风景名胜区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国内外游客纷纷将风景名胜区作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风景名胜区在带动国家和地方旅游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地区风景旅游小城镇的建设,促进了当地农民致富,增加了社会就业岗位。一些风景名胜区所在的市(县、区)或乡镇,原来曾经是经济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或者西部山区,但是自设立风景名胜区之后,通过科学有效利用风景名胜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经济,短短的几年时间,在风景名胜区周边形成了一个个繁华的城镇,建成了国际机场、火车站和现代化的通讯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和巩固了民族团结和对外开放。

二十五年来,全国风景名胜区累计接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4.8亿人次,增进了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对祖国深厚文化、秀美山川和综合国力的了解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大成就的了解,提升了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风景名胜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二十五年来共接待境外游人15亿人次,通过风景名胜区这一对外窗口,既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的壮丽河山和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政府保护风景名胜和世界遗产这一特殊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的决心和成就。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通过在风景名胜区的游览活动,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并进而喜爱中国。

二十五年的历史和实践证明,通过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系,国家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国土风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了维护和改善;通过开展风景名胜区的游览、科普、教育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推动了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风景名胜区在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传播华夏文明和民族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五年来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的基本经验

风景名胜区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一段时期以来,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管理也出现了许多严重问题。1999年,总理在全国城乡规划工作会议上指出:“近年来许多地方片面追求经济收益,对风景名胜资源过度开发,使许多重要的风景名胜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一些风景名胜区自然与文化景观正在迅速退化和消失。这种‘自杀’行为必须立即制止。加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保护和管理工作刻不容缓。”家宝同志当时是做了这么一段非常严肃的阐述。

为此,200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具体要求。据此,建设部决定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级风景名胜区中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各地风景名胜区通过综合整治,规划监督管理力度明显加大,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保护监管手段得到增强,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主要经验有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部门协调,体制机制明显理顺。

国务院专门设立了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部际联席审查会议,由建设部牵头,发改委、国土、水利、环保、林业、旅游、文物、宗教等九个部门组成,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审查后上报国务院审批的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集中的审查,并提出审批意见报国务院审定。为促进风景名胜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在2004—2005年期间,先后组织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及“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活动,制定活动开展的规范性文件,先后推选公布了50个“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和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等10个单位为首批“全国十佳文明风景旅游区”。各地风景名胜区以文明创建活动为契机,对照标准找差距,加大力气搞整改,使风景名胜区综合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通过综合整治,地方主管部门和许多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逐步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一些风景名胜区推行了综合执法,有效地提高了执法效率,推进了风景名胜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

(二)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许多省市和风景名胜区都制定了相应的地方性的法规和规章,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法规体系。河北、辽宁、黑龙江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了省级的地方法规;江西、新疆、湖北、福建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政府令的形式了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办法;泰山、衡山、黄山、武陵源等47家风景名胜区制定了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60个部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制定了专项保护管理的规定。贵州省还探索制定了风景名胜区特许经营管理试行办法,对加强风景名胜区经营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这些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保护、规划建设、行政管理和旅游服务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规范和指导作用。

(三)严格规划建设管理,规划监督管理力度明显加大。

各地主管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据国家和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不断加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目前,已有144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完成了总体规划编制并已上报国务院审批,占部级风景名胜区总数的77%;其中96处总体规划已经批准实施,占部级风景名胜区总数的51.3%。已有183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划定了核心景区,划定率达98%。五年来,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稳步推进,130多个部级风景名胜区编制各类详细规划300多项,指导和保障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实施。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加大,开发建设行为逐步得到规范。各地共否决了1000多项违反规划、破坏景区环境的建设项目,纠正查处了80多处未经批准、擅自建设的重大建设项目,有效地杜绝了违法违规建设的行为。

(四)大力整治违法违规建设,风景名胜区的环境明显改善。

五年来,各地普遍加强了对各类破坏风景名胜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违规事件的查处。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350亿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0752起;拆除违规违章建筑面积140多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9万户7.8万人;拆除违规宾馆、酒店、度假村等楼堂馆所2000多家,拆除面积达到189.7万平方米;取缔违规商业摊点2.4万处;关闭非法的采石场10618处;净化水面、美化水景700平方公里;退田还湖、退地还海1000平方公里;恢复林草植被面积54.5亿平方米。这些有力的整治举措,改善了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了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五)建设监管信息系统,资源保护手段明显增强。

五年中,全国已有27个省级主管部门和148个部级风景名胜区的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全面完成。采购遥感数据8.5万平方公里,对15个省的21个部级风景名胜区进行了遥感监测抽查,监测面积达到3.5万平方公里,共采集变化的图斑1000多处,并对其中500多处有疑问的变化图斑进行了现场核查和处理。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提高了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强化了各级管理部门对风景名胜区保护的监管力度。同时,风景名胜区还通过试点工作,逐步推进以“资源保护数字化、经营管理智能化、产业整合网络化”为目标的数字化景区建设,不断提高保护管理的科学水平,并使数字化景区管理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建立风景名胜区尽管只有25年时间,但是我们抓住了数字化管理这个现代的技术,使我们的管理水平超过了一些设立一百多年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国家的管理水平。所以,我们应用技术创新的手段来管理,可以做到后来居上。

(六)规范设置标志标牌,风景名胜区的整体形象明显提升。

通过综合整治,风景名胜区共撤消不规范标牌2.5万块,更换和添置新标牌4万块。现在,绝大多数部级风景名胜区规范设立了部级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景区标识标牌新颖美观、富有地方特色,基本形成了部级风景名胜区标志、景点景观介绍牌、古树古木保护牌、公益事业宣传牌、公共设施标志牌、交通导引牌、森林防火警示牌,游览安全提示牌等功能齐全、美观大方的标志标牌引导体系,既强化了管理,又方便了游客。

总之,通过五年的综合整治工作,我国的风景名胜区面貌焕然一新,形象全面提升,管理显著改善,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明显增强,风景名胜区走上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五年来,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的精神,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绩,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今天的会议上,我们为获得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代表进行了颁奖。我们要向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全国风景名胜区系统的干部职工,要以先进单位和个人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创新精神,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促进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也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谦虚谨慎,在今后工作中再创佳绩。

在肯定成绩、表彰先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看到,虽然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已取得明显的成果,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但各地风景名胜区发展还很不平衡。少数地方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不力,成效不明显,对照综合整治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一是受利益驱动,一些地方“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仍然突出,盲目开发、违规建设的势头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经营不规范,少数地方仍然存在非法随意出让转让风景名胜资源的经营权和管理权的情况,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遭到破坏;三是规划相对滞后,规划建设管理有待加强和提高;四是一些风景名胜区盲目追求经济收益,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社会反响强烈,有待进一步规范。

今年,按照综合整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建设部组织完成了部级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全面考核验收工作,除对整治工作中获得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以外,下一步,对综合整治工作没有达标的50个单位,也将专门提出限期整改要求,要求他们在明年的六月底之前要基本完成整改工作,同时要向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上报整改报告,我们要派专人进行检查,检查以后要在全国公开通报。对那些整改以后仍然达不到要求,或者违反《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管理混乱,造成破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具备有效管理的,我们将建议按规定程序撤销其部级风景名胜区的命名,并依据《条例》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三、进一步推进风景名胜区发展的若干工作

正如刚才姜伟新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这次会议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认真回顾二十五年来风景名胜区的辉煌成就,总结五年来综合整治的成功经验,继往开来,进一步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巩固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成果,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实现资源可持续的利用,全面推进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的发展,今后一个时期,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抓好《条例》贯彻落实,全面改善资源管理水平。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认真学习贯彻即将实施的《城乡规划法》,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把贯彻好“一法”、“一条例”,作为当前风景名胜区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抓实抓好,把《条例》规定的各项制度、措施和要求切实地落到实处。要努力抓好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抓紧建立和完善项目经营管理、监督检查评估等各项规章制度。依靠科技手段,进一步搞好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实现监管信息全覆盖,加强资源保护监管,积极推进数字化景区建设,全面提升风景名胜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要强化基础性研究,加强教育培训和国际合作,为我国的风景名胜区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二是规范风景名胜区建设行为,加强规划监督管理。

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规划是前提。我们要高度重视风景名胜区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条例》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风景名胜区各类建设行为,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管理活动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没有规划依据,或者规划未经审批的,应当禁止一切开发建设行为。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要满足资源承载能力和合理环境容量的要求,并要注意与景观环境相协调,不得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要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区规划监督管理,切实做到科学编制规划、认真实施规划,使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切实有章可循。要进一步规范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程序,确立规划的指导地位,强化其权威性和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规划编制、审批和修改的程序办事。部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要抓紧进行。尚未完成规划编制的43处部级风景名胜区,要在明年6月底之前完成总体规划编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必须编制保护规划,并按规定报批,同时要设立界牌,在这方面,已有97%的风景名胜区已经做到,还有少部分景区没有做到,应认真纠正。

三是强化保护意识,实现风景名胜资源永续利用。

搞好风景名胜区工作,保护是核心。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始终要坚持把资源保护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使风景名胜区的珍贵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不仅惠及当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改善当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风景名胜资源得以完好地保护和延续,造福子孙后代。各地在工作中要始终做到资源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要求。在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克服只顾短期和局部利益、忽视长远和全局利益的错误倾向,防止风景名胜区开发利用过程中急功近利、过度开发的错误行为,认真解决景区过度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的严重倾向,统筹兼顾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风景名胜区保护意识,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风景名胜资源的独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宣传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发展风景名胜区事业的重要性。在风景名胜区内,要采取多种形式向游客宣传自然和历史文化知识及保护的要求。风景名胜区内所有机关、单位、居民都要爱护风景名胜资源,遵守有关规定。要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和支持风景名胜区的事业,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使国家宝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实现永续利用的目标。

四是加强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落实管理责任。

做好风景名胜区工作,管理是关键。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是风景名胜区管理的主体,也是第一责任单位。要建立健全风景名胜资源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履行管理职能,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职能委托给企业,更不得从事以赢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风景名胜区是多种资源的有机的综合体,不可分割,为了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资源,充分发挥风景名胜资源的综合功能,避免资源的破坏,景区内的各类开发利用活动,必须符合规划,服从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统一管理。设在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单位,除各自业务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外,都必须服从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加强风景名胜区依法行政,首先在于落实管理责任。对保护和管理不力,造成资源破坏的,要限期整改,逾期仍无好转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对违法建筑应该坚决予以拆除。《城乡规划法》将在明年的1月1日开始生效实施,这个法作为《风景名胜区条例》的母法,规定了规划部门有权拆除违法建筑,把拆除违法建筑的权力直接赋予了地方政府。所以,各级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从明年1月1日起,就有了这样一项执法的权力。有了权力,就意味着有相等的责任。对继续出现违法违规建筑、破坏景区资源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部门和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给予处分,构成失职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一法”、“一条例”所规定的。

五是加强风景名胜区行风建设,促进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发展。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8

为了表达对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灾后重建的关注和支持,本刊与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联手向全国风景名胜区推出了“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 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参加活动的风景名胜区从6月12日这一天的每张门票收入中捐出1元钱,用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灾后重建。

6月12日,这一天是震灾发生1个月,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日”还有两天。 活动消息后,得到全国各地风景名胜区的积极支持和响应。许多景区在已经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的情况下,再度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这一天,从辽宁千山到福建武夷山,从普陀山到武汉东湖,在景区入口处的醒目位置都张贴着为本次活动专门设计和统一印制的海报,海报上那心手相连的图案代表了参与活动的每一处景区、每一位游客,他们的心与受灾景区紧紧相连。

这一天,从武汉东湖到杭州西湖,分发活动资料的景区工作人员和获知消息的海内外游客,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愿意为灾区分忧。

这一天,北京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办公室和杭州《风景名胜》编辑部的电话不断,景区来问,能不能多捐一些啊?读者来问,今天上班不能去景区,有没有其他办法参加活动?一位东北游客在报刊亭买了一本《风景名胜》,获悉这一活动后直奔西湖。他绕了大半个西湖后给编辑部打电话问:“他们西湖不卖门票啊,我怎么办?”

这一天,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工作人员在为14日举行的“关爱都江堰,感恩全社会”活动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们说,受灾后全国各地给了他们宝贵的物质援助和精神鼓励,而来自全国各地同行的这份情意更是暖人肺腑,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份大爱。

这一天,包括黄山、泰山、武汉东湖、武夷山、千山、杭州西湖、普陀山、雁荡山、云台山、千岛湖、宁波溪口、温岭长屿硐天在内的12家国家风景名胜区一共捐出爱心款项近16万元。

安徽黄山

爱心留言

在这次地震中,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受灾严重,作为兄弟景区,黄山积极响应“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当天在各游人集散的主要地段进行了公益活动宣传。活动不仅得到了游客们响应,更得到了很多旅行社的大力支持,一位导游甚至一口气买下了50张门票,他表示:“反正我经常要带游客来,不如今天一次性多买点,还可以为灾区人民献爱心。”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后,黄山管委会党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号召,两次专门召开党委会,迅速组织景区广大干部员工捐款赈灾,支援灾区的抗震救灾工作。5月16日,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捐款100万元,景区广大干部员工自发捐款5373余元。5月23日上午,黄山管委会、黄山旅游集团、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机关及相关处室局177名党员干部就以“特殊党费”的形式捐款10.9928万元,各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的“特殊党费”目前还在统计之中。这些救灾款,带着黄山风景区人民对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爱心汇往四川灾区。

黄山雄踞风景秀丽的安徽南部,是我国最著名的山岳风景区之一。黄山山体伟特,玲珑巧石,万姿千态。誉称“天开图画”,以伟奇幻险著称。风景区内重峦叠嶂、争奇献秀,有千米以上高峰77座。三十六大峰,巍峨峻峭;三十六小峰,峥嵘秀丽。“莲花”、“光明顶”、“天都”三大主峰,均海拔1800米以上,鼎足而三,高耸云外,称为“三天子都”。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这里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山中林木茂密,古树繁多,森林覆盖率达86.6%,有植物近1500种,动物500多种。黄山“集天下奇景于一体”。黄山以奇松、巧石、云海、温泉“四绝”名冠天下,遍布峰壑的黄山松尤其独领,百龄以上的古松数以万计,著名的有迎客松、送客松、卧龙松等31棵。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

山东泰山

爱心留言

地震无情,同胞有义。泰山与青城山都江堰管理局虽远隔千里,不能亲临灾区与你们并肩作战、抗震救灾,但我们和你们的心是紧紧贴在一起的!

汶川地震发生后,山东省泰山景区党工委、管委会广大干部职工心系灾区,踊跃捐款奉献爱心,短短几天内就募集善款近60万元。我们积极参加“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而且在6月12日当天,景区的干部职工再次进行捐助灾区活动,以实际行动支持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灾后重建。

情系灾区,四众善施泰山普照寺僧团秉承积善、济民之心,积极组织来自各地的信众以特有的方式支援灾区,举行祈福法会为灾区人民祈祷、祝福。同时,僧团及四众纷纷捐款表达爱心。参与捐款的既有70多岁的老人,也有2岁左右的幼重,先后有200余名信众为灾区捐款,共募集善款5.1万余元。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支持和风景名胜区同行的共同努力下,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一定能够渡过难关。

泰山,古称岱山、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海拔1532.7米。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犹如一座民族的丰碑屹立于中华大地,举世瞩目。几千年来,泰山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神山,随着帝王封禅,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岳独尊”的称号。

1982年,泰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近年来,连续荣获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世界地质公园、中华十大名山等称号。至今保护较好的古建筑群有22处,其中极负盛名的有岱宗坊、王母池、南天门、碧霞祠、普照寺等。泰山刻石有2200多处,有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北齐经石峪刻石等。泰山古树名木繁多,被誉为“活着的世界自然遗产”。泰山素以壮美著称,呈现出雄、奇、险、秀、幽、奥、旷等诸多美的形象。

湖北武汉东湖

爱心留言

“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湖北省武汉东湖与青城山 都江堰虽然远隔千山,但我们是中国风景名胜区大家庭中的亲兄热弟,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武汉东湖风景区管委会把“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宣传图片发至所属4个景区进行广泛宣传,赢得了广大游客的积极支持据了解,原打算到东湖湖边休闲的市民,看到宣传后纷纷主动购票,当天4个景区售票5000多张。在上次捐助5万元的基础上,又从每张门票中拿出一元资助青城山一都江堰风景区。

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在地震中遭受了重大损失,获

悉灾情后武汉东湖全体工作人员的心也揪紧了,不用宣传、号召,我们自发组织了对灾区的一系列捐助活动磨山景区退休的老职工张立均腿有残疾,他不顾自家生活困难,步行2公里,将省吃俭用存下的1000元钱交到捐助点,老人诚恳地说:“钱不多,为灾区重建买几块砖还是够的”。震后短短几天,东湖风景区干部职工捐出救灾款近80万元;风景区党员1220人缴纳特别党费24.7万余元;风景区女职I为灾区姐妹献爱心万元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支持下,灾区一定能很快渡过难关;在风景名胜大家庭兄弟姐妹的帮助下,青城山―都江堰一定会恢复昔日的美丽、

加油,四川!加油,青城山都江堰!

东湖风景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部,面积8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以“秀美的湖光山色、厚重的人文底蕴、别致的园中园、丰富的节庆活动”引誉海内外。

东湖山水秀美,风光怡人。水面浩淼宁静,115公里湖岸线岬湾交错,湖中20多个岛渚星罗,环湖34座山峰绵延起伏,10000余亩山林林木葱郁,湖水镜映,山体如屏,山色如画。春季山青水绿、鸟语花香;夏季水上泛舟,清爽宜人;秋季红叶漫山,丹桂飘香;冬季红梅傲雪,候鸟竞翔。东湖具有厚重的人文底蕴,是最大的楚文化游览中心,楚风浓郁,楚韵精妙,行吟阁名播遐迩,离骚碑誉为“三绝”,楚才园名人荟萃,楚天台气势磅礴。东湖浩淼的水域云蒸霞蔚、雾绕烟横,万顷波光浮天摇地;名花荟萃,万彩纷呈。围绕着水与花,东湖每年举办民俗文化艺术节、中国梅花节、樱花节、牡丹节、屈原暨端午文化节、夏日沙滩风情等活动,游客纷至沓来。

福建武夷山

爱心留言

武夷山自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名录后,与包括青城山 都江堰在内的各世界遗产地建立了长期友好关系 得知青城山 都江堰景区在这次震灾中受损严重,我们备感痛心,地震发生后,武夷山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捐款救灾活动,在街头、旅游码头、景区票口设立了捐款箱,景区系统的员工也积极为受灾地区出一份力、献一份爱5月21日下午,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将60万元捐款送到武夷山市民政局。

6月12日,在武夷山景区的南北主入口、荣区中心的大屏幕上,都打上了“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的介绍景区共青团、妇联会青年志愿者们一早来到景区南入口,带上活动海报,挂上宣传海报,向游客宣传开展这次公益活动的意义,并免费送给每位游客一份武夷山的导游图,感谢游客对这次活动的关心和支持。

武夷山部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总面积70平方公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武夷山风景区地质为红色沙砾岩构成的低山丘陵,山峰海拔般在400米左右,最高峰三仰峰海拔729.2米。自然风光独树一帜,“三三秀水清如玉”的九曲溪,与“六六奇峰翠插天”的三十六峰、九十九岩的绝妙结合,异于一般自然山水,是以奇秀深幽为特征的巧而精的天然山水园林。武夷山九曲溪景观形象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凭借张竹筏顺流而下,即可阅尽武夷秀色,此乃武夷山景观的精华,堪称世界一绝。

武夷山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存,武夷山“架壑船棺”、“虹桥板”及占地48万平方米的闽越王所居的汉城遗址,是消逝三千多年的古文明和古文化传统习俗的独特的实物见证;程朱理学,始于“二程”(程颐、程颢),集大成于朱熹,构成中国宋代至清代直处于统治地位的思想理论,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民族精神,影响远及东亚、东南亚、欧美诸国。

辽宁千山

爱心留言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对该地区包括世界遗产地“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在内的众多风景名胜区造成了严重破坏。在震后一个月之际,千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积极响应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风景名胜杂志社关于“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的倡议,在6月12日这一天从每张门票收入中捐出一元钱,用于支持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的灾后重建。许多党员、团员表示,支援灾区,支援景区建设,奉献爱心义不容辞。

当千山风景区管委会领导得知有9名小学生从四川重灾区来鞍投奔亲属,便立即做出决定,组织这些孩子开展“游千山、送温暖”活动,让他们走出灾后的阴影。6月21日一早,千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驱车赶往鞍山市铁东、铁西、海城接了由老师陪同的9名四川灾区小学生。千山百鸟园的工作人员特地为这9名孩子更改了以往的表演时间,精心准备了一场特殊的表演地震让孩子们孩子们感受到千山人的温暖另外,为了向灾区奉献一份爱心,千山风景区还针对四川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都江堰市、什邡市、理县、茂县、安县等重灾区的游客推出了一项优惠政策,从即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凡持有四川重灾区身份证的游客,可享受免费游千山活动、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体现全国风景名胜区行业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行业凝聚力,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千山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17公里处。总面积为125平方公里,自古就被誉为“东北明珠”。千山一年四季景色怡人,春天梨花飘雪,香气漫谷;夏天松涛阵阵,满山滴翠;秋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玉树琼枝。自古以来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无处不幽”之美誉。千山,正以绚丽的景色,神话般的风韵,雄伟的干山大佛,能够带来好运的吉祥民神迎接着海内外游客的光临。

千山佛道两教同居一山,为东北佛道两教圣地。最为著名的当数“千山弥勒大佛”,此佛是由一座山峰自然形成的,可谓是佛是座山,山为一尊佛,身高70米,臂宽46米,头高9.9米,耳长4.8米,大佛五官清晰,法相庄严,由山洞形成的佛脐可容两人,胸前形成的佛珠隐约可见,大佛呈坐姿,左手五指分开置于膝上,右手半握拳,肩负布袋,面西而坐。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欣然命笔提书“千山弥勒大佛”。千山还有洋溢乡土气息的家庭旅游度假村,有体现关东风情的山村野味饭店,有展示自然风光的观光果园,更有供都市游客随意选购的土、特产品。每年接待来宾200万人次。走进千山拥抱自然,走进千山风光无限。

浙江西湖

爱心留言

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西湖景区从上到下纷纷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截止到2008年6月4日,共计捐出爱心款项420多万元。这其中,既有年近七旬的离退休干部,也有刚刚跨出校门的年轻小伙,不少员工捐出了一个月的工资,他们说,我们无法亲赴灾区,就当作在本职岗位上为灾区人民做一个月的义工吧。

得知世界遗产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在这次地震中受损严重,同是作为景区的管理单位,我们感同身受震灾发生后,

我们在第一时间发函青城山 都江堰景区,对他们表示慰问和关切,并一直在关注着他们的救灾和重建进展情况在得知风景名胜发起了“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后,我们立即报名参加。

6月12日一早,我们在灵隐景区的主入口和售票点都张贴上了活动海报,向游客介绍我们的爱心行动。不一会儿,活动现场便聚集了大量的游客,不少游客听说景区将从当天的每张门票中拿出一元钱进行捐助时,纷纷表示支持,有些游客甚至还当场慷慨解囊。一对来自湖南的新婚恋人在看了我们的海报之后说:“我们是来蜜月旅行的,这个活动的创意非常好,本来还准备去上海购物,现在决定缩短行程,我们觉得拿这些钱来捐助灾区人民更有意义。”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重新焕发光彩。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西湖为中心,三面云山,中涵碧水,面积约60平方公里,其中湖面6.5平方公里。环湖四周,绿荫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100多处各具特色的公园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和“西湖新十景”以及近年来相继建成开放的多处各具特色的新景点,将西湖连缀成了色彩斑斓的大花环,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致,阴晴雨雪独有情韵。

西湖不仅独擅山水秀丽之美,林壑幽深之胜,而且更有丰富的文物古迹、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把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为体。西湖四周,古迹遍布,文物荟萃,60多处国家、省、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多座博物馆(纪念馆)熠熠生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游览胜地。年接待中外游客3000多万人次。

为使西湖这颗天堂明珠更加绚丽多姿、璀璨夺目,早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自2002年起,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开始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六年来先后建成西湖南线景区、杨公堤景区、湖滨新景区、梅家坞茶文化村、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两堤三岛景区、龙井茶文化景区、灵隐新景区、吴山新景区、高丽寺、八卦田遗址公园等项目,重建、修复历史文化景点140多个,环湖公园景点和博物馆全部免费开放,西湖“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全景重返人间,“东热南旺西幽北雅中靓”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西湖正向国际一流的风景旅游景区迈进。

浙江普陀山

爱心留言

由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风景名胜杂志发起的“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旨在为青城山―都江堰灾后重建进行专项捐助,突出体现了全国风景名胜行业团结互助的精神风貌对此,我山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管委会专门召开会议紧急部署活动,以自己的赤诚给受灾景区献出一片爱心 在赈灾活动中景区捐赠实现了对口帮扶,为灾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重建提供积极有效的动力。

积极参加“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捐款,这仅仅是普陀山0系灾区的一个花絮。在此之前,全山广大干部、群众、僧尼、游客踊跃捐款,纷纷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5月14日,管委会向全山发出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总动员当天下午,普陀山慈善分会就收到首笔个人捐款500D元。景区广大党员踊跃缴纳“特殊党费”,向灾区人民献爱心,截至5月底,全山600多名党员共缴纳11万余元。普陀山佛教协会也积极参与救灾活动,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个人捐款6万元,全山各寺庵僧尼也纷纷踊跃捐款据了解,目前佛教协会共捐款120万元。截止5月底,普陀山各界向四川灾区捐款达到290多万元。青城山-都江堰始终牵动着普陀山人民的心。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重情重义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浙江普陀山与受灾景区心手相连,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兄弟之情。

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与上海、宁波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山、卫生山,浙江省唯一的IS014000国家示范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山上寺院林立,佛教氛围浓郁,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佛国”。

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旖旎,幽幻独特,被誉为“第一人间清净地”。岛上树木丰茂,古樟遍野,鸟语花香,素有“海岛植物园”之称。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圣诞日、六月十九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和十一月份左右的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期间,海内外佛教信众纷纷从四面八方云集普陀山敬香朝拜和参加法会,四、五万僧众接踵摩肩,三步拜齐登佛顶山,场面蔚为壮观。2005年,普陀山在申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中又脱颖而出,成为甲国乃至亚洲第一个获得世界多边性佛教论坛举办权的名山佛国。

浙江雁荡山

爱心留言

6月12日,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在雁荡山灵峰景区举行。活动得到了广大游客的热烈支持,有游客甚至还当起了活动的义务讲解员。一位来自江苏的游客表示,在旅游的同时,还能为灾区人民献一份爱心,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自地震发生后,雁荡山景区就迅速行动了起来。5月15日,雁荡山风景管理局241名干部职工向灾区人民捐款3万多元。大家纷纷表示,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帮助灾区人民尽早战胜困难,重建家园。

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乐清市境内,背依峰峦绵绵的括苍山,面对波涛滚滚的乐清湾。是一个大型滨海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主峰雁湖岗上有着结满芦苇的湖荡,年年南飞的秋雁栖宿于此,因而得名“雁荡山”。

雁荡层峦叠嶂,起伏连绵,东起羊角洞,西至锯板岭,南起筋竹涧口,北至六坪山,方圆450平方公里,胜迹多达550多处。以风景分布,全山分为灵峰、三折瀑、灵岩、大龙湫、雁湖、显胜门、仙桥、羊角洞八个景区,其中东南部风景荟萃,“二灵一龙”(灵峰、灵岩、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

雁荡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我国“东南第一山”,以“山水奇秀”驰名中外,称著于我国名山之列。山中山水形胜,环境怡人,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泉水清澈,空气新鲜,山珍海味,誉满海内外,历来是游览、避暑和休养的胜地。

河南云台山

爱心留言

震灾无情,牵手同济。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整整一个月之际,在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风景名胜杂志的倡议下,河南云台山开展了“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的专项捐助,把当日门票收入作为善款,用于对青城山一都江堰的专项援助,为保护人类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为灾区兄弟单位尽一份微薄之力。

自四川地震灾情传来,云台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就展开了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他们说:“虽然我们无法奔赴第一线去帮助受灾的同胞,但我们会尽其所能帮助

他们,把对灾区的关爱化作无声行动和十足干劲”。6月初,云台山景区层层开会部署“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把会议精神传达到了每个职工。6月12日,我们把当天的门票收入专款用作援助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并发动职工进行专项捐助。

爱心还在延续。首先,在云台山门户网站上“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信息,利用网站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宣传;其次,在双方协商同意的前提下,对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灾后重建工作予以技术和人员支持。另外,如果受灾风景区的职工愿意,云台山还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数量的工作岗位给他们,这样既有助于促进双方的交流,又能与灾区携手共度难关。真诚祈愿所有受到地震影响的各个景区,做好震后规划,早日恢复旅游设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中外旅游爱好者的到来。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总面积190平方公里,是一处以太行山岳丰富的水景特色,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内涵,集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于一身的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云台山是河南省为一拥有一顶世界地质公园桂冠和部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部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遗产等七个国字号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

云台山景区以山称奇,以水叫绝,因峰冠雄,因峡显幽,景色荟萃各不同。景区内有单级落差314米的亚洲第一高瀑――云台天瀑;有被誉为华夏第一奇峡的红石峡;有华夏第一秀水之称的潭瀑峡;有唐代大诗人王维写下千古名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峰;有融山的隽秀、水的神韵为一体的云台天池一峰林峡;有生态旅游最佳去处“云台第一大峡谷”――青龙峡;还有“竹林七贤”隐居地――百家岩等精品景点。

浙江奉化溪口

爱心留言

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风景名胜杂志社联合发出倡议,开展“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浙江省奉化溪口风景名胜区上下非常重视,专门召集会议传达倡议精神,并在所属每个景区张贴活动海报。6月12日,尽管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但景区工作人员仍旧冒雨开展活动,看到这一幕的游客无不为之感动。

灾难无情人有情,溪口风景区于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次日,就开展了捐款救灾活动,同时在景区客流集中地段设置了红十字会募捐点。为把爱心赈灾活动延续下去,自5月29日起,溪口风景区特别推出3000张赈灾“爱心门票”,售完后全部捐献地震灾区。赈灾“爱心门票”通用范围为整个雪窦山景区、徐凫岩等5个景区,以雪窦山景区现行价半价发售,每张40元。这张特殊的“爱心门票”,对于宁波游客而言,意味着只要向灾区人民奉献了40元善款;对于溪口旅游集团来说,是向3000位宁波市民提供无偿服务。大灾面前,作为部级风景名胜区,溪口责无旁贷,我们与灾区人民同呼吸,我们与受灾的风景名胜区心连心。

溪口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端20公里处,风景区水绕山环景色秀丽,并以独特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景观、悠深的佛教文化完美结合而蜚声中外。

近代因这里是、蒋经国父子的故里而引世人注目。风景区集湖、溪、泉、瀑、山于一体,名胜众多,徐凫岩,千丈岩,三隐潭等5处瀑布景色各异,如诗如画。九曲剡溪,清澈澄清碧,潺潺而流,上游的亭下湖蜿蜒于崇山峻岭之中,形态各异的岛屿错落有致湖光山色,令人流连,溪口国家森林公园就坐落其中。位于雪窦山中心的雪窦寺,九峰环抱,双溪夹注,唐宋以来,声名远播,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曾为雪窦寺题有“四明第一山”的匾额。相传,奉化布袋和尚本是弥勒的化身,他乐善好施,笑口常开。因在雪窦寺挂单,因此雪窦寺又称弥勒道场,千百年来香火鼎盛。溪口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正以它崭新的面貌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游客。

淳安千岛湖、温岭长屿硐天

爱心留言

6月12日,时隔四川汶川大地震整整一个月。这一个月是我们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艰苦时刻,所有的中华儿女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与灾区一起紧张接力、共渡难关。

万水千山阻隔不了我们血浓于水的深情,6月12日,千岛湖风景旅游局响应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风景名胜》杂志社的倡议,在秀丽的千岛湖畔举行了“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援手青城山一都江堰景区”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受到所有人的热烈响应,很多游客看到我们前期的宣传,更是特地赶来参加这一次极富意义的旅行,为灾区出一份力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千岛湖是一个部级生态示范区,它位于浙江省杭州西郊的淳安县境内,距离杭州129公里,黄山150公里,毗邻黄山、三清山等多个风景名胜区。千岛湖湖区面积573平方公里,素有西子三千之称,因湖中1078个芊芊翠岛而得名,这里平均水深34米,能见度达9-12米,属国家一级水体,被誉为“天下第一秀水”。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3%,千岛湖镇就坐落在排岭半岛上,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它曾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中国最佳自然生态魅力名镇”,淳安县还跻身“中国旅游强县”首位。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温岭市旅游系统自发组织了募捐活动,部分酒店自发在餐饮、客房区域悬挂了横幅、摆放了募捐箱,员工及游客自愿进行了募捐。据统计,旅游系统员工共为灾区捐款11.6万多元。其中海天假日酒店捐了4.5万多元;鸣翔宾馆捐了3.2万元;新世界国际大酒店捐了近2万元。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9

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旅游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人们对旅游资源的认识和相关研究却滞后于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从旅游学术研究发展过程来看,早期阶段的旅游学术研究仅仅是关注旅游活动的经济影响,直到二战结束、世界旅游也经历近百年之久,旅游学术研究进入第二阶段,即“全面发展阶段”之后,学术研究领域才对旅游资源的相关问题展开了针对性的研究。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旅游学术研究开始向非经济领域倾斜,人们更加关心旅游和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人类关注的核心问题,关注重点的转移推动了旅游资源研究的深化和扩展,特别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的理念、方法和技术等领域,逐步成为旅游资源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使人类对旅游资源的研究由开发利用转向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使旅游资源的理论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

我国关于旅游资源学的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现代旅游业的起步开始,至今也仅有三十的时间,对旅游资源的概念、构成、分类、评价及开发的理论与方法等,也是引进、学习国外的学术成果开始到逐步走向创新研究。随着我国一个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即《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三个重要的国家标准,GB/T 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GB/T17775―2003《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实施,对一些在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一的概念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技术规范,统一了实践口径,对相关理论研究也起到了引导和推动作用[1]。

二、国外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在旅游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人们常常援引外国的管理模式。外国模式大致有两类。即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模式和前苏联模式[2]。

(一)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管理体制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最早以国家力量介入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和最早提出世界遗产地概念的国家。也是自然文化遗产保护较为成功的国家。目前,美国的自然文化遗产体系,主要由国家公园(由内务部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国家森林(由农业部林业局管理)、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由内务部鱼和野生动物管理局管理)国土资源保护区(由内务部土地管理局管理)、州立公园(一般由各州政府的自然资源部管理)和某些博物馆等组成。其中的国家公园体系规模最大、制度最先建立、最完善,且包括了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3]。其主要特点是:

1、行政上实行一元化垂直领导。美国的国家公园体系的管理者为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局。该局成立于1916年, 专门负责全国的国家公园事务。1935年通过的历史纪念地保护法规定将国家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统一交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管理。由于国家公园管理体系隶属关系明确,国家公园体系各组成单位所在地政府没有权利管理国家公园管理局所属区域,即使是治安也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独立执行。

2、规划管理高度集中。美国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全权负责,独家垄断操作。丹佛设计中心的职员有风景园林师, 生物、生态、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还有经济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专家。这一方面保证了规划设计的质量,另一方面又阻止了违反规划事情的发生[4]。

3、管理与经营分离。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特许经营法》,规定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不得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公园内商业经营项目通过特许经营的办法委托经营,管理机构从特许经营项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改善公园管理。国家公园机构是纯联邦政府的非赢利机构,专注于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日常开支由联邦政府拨款解决。特许经营制度的实施,形成了管理者和经营者角色的分离,避免了重经济效益、轻资源保护的弊端[5]。

4、公众参与与社会支持。美国全国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只有115万人, 旅游旺季时招聘1万人,参加服务的志愿者达8万多人。国家公园的大量接待服务和环保工作由志愿者协助完成。国家公园的经费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各界的捐赠。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内外都有大量的科学家,对国家公园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他们围绕着“为什么设立、设立范围”或“保护目标、范围、方法和措施”,行了大量的研究论证,为国家公园各层级决策者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来自政府和非政府的各类研究基金, 都能有效地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恢复、外来物质入侵、病虫害防治方法、火灾控制方法、资源利用方式、保护监测方法以及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的研究,使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二)前苏联自然与文化资源管理体制

一切自然与文化资源均归国家所有,完全由政府管理、政府接待、政府保护, 其管理经费与员工开支全部由国家包揽。这一模式排斥任何形式的市场经营。这是高度集权的行政指令式计划经济模式在遗产管理中的表现。实施政事合一,事企合一,表现在各资源行政部门即是资源的所有者、监护者,又是资源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这些部门既有资源保护的职能,又有服务接待和社区管理的职责。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经费与员工开支由国家包揽,由于财政拨款有限,所以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资金严重不足,这不利于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开发利用。自1999年起,俄罗斯对旅游业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普京就任后对政府机构进行大规模重组。机构改革后,俄政府成立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发展与贸易部,新建的旅游局成为该部的众多部门之一。此举表明,政府已经不再将旅游当做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事业,而是开始将旅游业看做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6]。

三、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旅游资源按照不同属性,分别由住建部、文物局、林业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等国务院主管部管理,并且按其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地域范围等划分为部级、省级、县级,分别由各级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同时为了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国家采取立法,设立了相应的行政管理机构,如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局)、文物管理委员会(或文管所)等,他们作为国家资源所有者代表,统一实施管理权。

(一)建设部门的三级管理体制

国务院公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规定,我国风景名胜区划分为三个等级,即县级、省级、部级,并相应实行三级管理,由各级人民政府的建设管理部门行使管理职权[7]。1982年,中国首次设立风景名胜区,30年间先后审定八批部级风景名胜区。截止2012年10月,全国已设立风景名胜区962处,总面积约19.7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2.06%。风景名胜区已经成为我国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和全国主体功能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风景名胜区已有32个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8]。

三级风景名胜区行政管理的职权划分分别为: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全国风景名胜区,地方各级城乡建设部门主管本地区的风景名胜区工作。

(二)旅游部门五级管理体制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的规定,旅游区划分为五级,以A字表示,从低到高一次为A、AA、AAA、AAAA、AAAAA级。等级划分的评价内容包括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资源吸引力、市场吸引力、接待游客规模、游客评价十二个方面[1]。

中美旅游资源管理体制的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中美旅游资源管理体制比较

中国 美国

名称 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水利景区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历史纪念地

所有权 单一国家所有制 大多为国有制,部分自然保护地和历史纪念地属自治团体、企业或个人所有

管理部门 由中央、省、市、县政府文化、文物、建设、林业、环保和国土资源部门管理,他们作为国家资源所有者代表,统一实施管理权 联邦政府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总局――7个地区管理局――国家公园

规划体系 各部门、各学科规划单位和教学研究单位分别编制规划,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区分别制定规划设计规范,由各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由联邦政府内政部国家公园管理总局下属丹佛规划中心统一编制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和单体规划

经费来源 管理人员基本工资和部分保护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职工福利和部分保护经费自筹 管理人员薪金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保护经费基本上由国家财政拨款, 有相当多的社会支助(企业和个人捐赠),少量收取门票补充环保和宣传经费

经营机制 由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管理机构直接经营接待、食宿、购物、娱乐等服务项目,政事合一、事企合一 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不经营食宿购娱等商业性业务,由政府特许商业处管理食宿购娱等商业服务民营企业

资料来源:《旅游资源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四、我国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混淆

“三权”混淆是造成我国国有旅游资源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实际经济活动中,由于管理体制使然,资源的产权是虚化模糊的。风景名胜区资源管理体制异常混乱,直接导致了风景区旅游资源的所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不分,彼此责权利不明。三权混淆,以行政权、经营权管理代替所有权管理,国家所有权受到条块的多元分割,管理部门被授权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此问题带来的结果是谁都可以行使所有权,特别是到了市县一级政府,实际的情况是风景资源的土地使用权可以随便出让。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在经济上得不到体现,其收益转化为一些地方、部门、集体或个人的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在这些开发中,有关部门和一些地方政府的职责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他们已经从公共资产的代表者、管理者、监督者,变成了投资者。也就是说,不仅其行为是企业行为,而且其本身也已经成了企业。这种政企不分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9]。

(二)产权流转性低,资金短缺,自收自支,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文化、自然遗产和风景资源历来被认为是公益物品或公共财产资源,应由国家直接管理,而不应参与市场流通。但现实是,由于国力所限国家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资源的维护和保护,所以各景区必须自己筹集保护资金。据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主管部级风景名胜区的建设部每年可支配的用于景区管理工作的经费是1000万元,平均每个景区8.4万元,但那些较大的景区,如黄山、庐山等仅职工工资一项每年就需要1000万元以上。在如此紧张的财政约束下,各景区早已涉足风景名胜资源的市场经营。风景、文物等属于国有资产,其所有权当然不能进入市场流通,但作为特殊形态的经营性资产,将其经营权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发挥市场配置效率,从而让其保值、增值应该是合理的。

(三)多重管理,资源权益归属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现行资源管理体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重委托。旅游资源的多重管理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由于旅游资源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资源范畴,作为某类旅游资源聚集区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分别受到建设、旅游、地质、林业、环保、文物、宗教等主管行政部门的控制,即所谓条条管理。另一方面,旅游资源还要受到地方行政部门的控制,即“块块管理”。这两类机构的管理目标往往不一致,每个管理机构只能在自己的职能范围内行事,势必导致管理过程的不协调或管理机构的不合作[10]。

五、对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与保护体制创新和改革探索

(一)实行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现行旅游资源管理体制

基于我国旅游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应该对现行的旅游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明晰旅游资源产权归属,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家对旅游资源所有权在经济上得到实现。对旅游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使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实现[10]。为防止条块分割等现象的出现,要在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组建新的风景名胜资源管理委员会,在管委会下面再成立各级分支机构,逐级分清责任,落实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责任。只有在解决了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所有权,实现风景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7]。

风景名胜的对联篇10

温岭,背倚名满天下的雁荡山,地质结构独特,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硐、海、阳光共同组成了温岭的旅游要素。

方山,是亚洲最大的中生代火山岩台地,气势磅礴雄伟;长屿硐天,被誉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人工开发石硐”,1300多个硐窟,鬼斧神工,石破天惊,堪称旷世奇景。石塘,作为中国大陆二十一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之地,碧海金沙,风光入画,古老的渔村民居和淳朴的渔村风俗,奏响着黄钟大吕般的东海遗韵。

温岭的风景名胜事业发展到今天只有十年的时间,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5年2月,方山―长屿硐天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一举成为浙江境内的世界级名山的组成部分;2005年12月,该景区又被国务院认定为部级风景名胜区。借着“新千年第一缕阳光”,温岭成功举办了中国千年曙光节、新世纪曙光节,同时推出石文化旅游节,举办“中国首届岩洞音乐会”,大做岩洞音乐文章,这一系列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温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对居于东南沿海一隅的温岭来说,是很不容易的。我想这是和温岭人“敢想敢闯,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千百年来温岭人凿洞掘石、开山辟地,在浩淼无际的大海上迎潮破浪,铸就了这种属于自己的文化精神。只要凭着这股精神,我坚信他们将开创出岭风景名胜事业更美好的未来。

目前,温岭的景区开发突出石文化特色,可在不断深化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上下工夫,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品牌。温岭在开发旅游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这是极其可贵的。和其它地方一样,温岭的自然与人文的生态环境也很脆弱,如果不保护好,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如何在“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大原则下进一步找到一种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风景名胜的发展模式,是包括温岭在内的所有风景旅游管理者所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