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的成语十篇

时间:2023-03-26 01:53:21

风景优美的成语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1

1、茂林修竹: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2、暗香疏影:暗香:清幽的香气;疏影:稀疏的枝影。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

3、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4、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5、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6、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7、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

8、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9、流水桃花: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10、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

11、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12、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13、诗情画意: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14、寻幽探胜: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

15、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

16、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17、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2

1、引人入胜: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2、旖旎风光: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3、山清水秀:形容风景优美。

4、别有天地: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5、作如是观: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

6、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

7、山明水秀: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8、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9、煮鹤焚琴: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10、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11、柳烟花雾:形容春*迷蒙的景象

12、千岩竞秀: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13、未能免俗:没能够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风俗习惯。

14、无边风月:无边:无限;岁月:风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死后影响深广。后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15、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16、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17、花下晒裈: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

18、醉翁之意不在酒: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19、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20、眼开眉展:形容极度高兴。

21、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22、福地洞天: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23、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24、寻幽探胜: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探幽选胜”。

25、浪蝶狂蜂:轻狂的蜂蝶。比喻轻狂的男子。

26、风景不殊:指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27、蔚为大观: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28、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29、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

30、烧琴煮鹤:拿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31、杀风景:损坏美好的景色。比喻在大家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使人扫兴的事物。

32、山阴道上,应接不暇:山阴道:在会稽城西南郊外,那里风景优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胜看。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应接不过来。

33、风月无边:极言风景之佳胜。

34、春和景明:春光和煦,风景鲜明艳丽。

35、大杀风景:破坏兴致的意思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3

一、地域特点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南北跨度大,气候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质地貌,自然也有了南北地域特征。南方降水较多,气候温暖,常年绿树成荫、水色涟漪,形成了南方风景的秀美景色;而北方雨少风大,地广人稀,形成了北方粗犷大气,磅礴厚重的地域风情。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滋养的艺术总会带有浓烈的地域风格特点。纵观历史,那些能开宗立派,成为时代巨擘的大家无一不是先从地域母土中吸取养分、健全肌体,进而破土而出,开天拓地,以赋其新、以广其大。

南方是一个大的概念,有相似的山川地貌、气候风物,有共同的艺术追求和相近的审美取向。南方的青山绿水、红土丘冈已经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油画风景画家。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福建等省份的画家面对大同小异的地貌人文特征将产生不尽的灵魂之约。共同的话题,都将是南方画家探讨的内容,大家联起手来必然形成一股强大气场,不断地推动油画向前发展。

北方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京津地区是个特区,是天南海北画家的聚集地,南北画风交融、东西性格共存,造就了京津艺术圈的特殊地位。现在所说的北方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以及东北之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域开阔,同时又有深厚的人文特色,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共同的地形地貌,吸引了众多风景画家来表现北方的优美风景。

二、性格比对

南北两方人在性格特征上有着鲜明的差异,北方人爽快,南方人细腻温和;北方人豪放乐观,南方人心思缜密;不同的性格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北方人的画风粗犷有力,表现力极强;南方人则细腻优美,画风温文尔雅极好的表现出了南方风景的恬静优美。

三、画风特点

世纪之交的中国油画,已开始从过去崇尚的“苏式风格”和“85 新潮”以来所追逐的西方图式中逐渐走出来,将眼光更多地投向民族艺术和地域文化的沃土,给中国油画自身的发展以更多的思考和选择。

特定的地域是能产生独特的艺术流派的,如西方的巴比松画派、巴黎画派,中国的岭南画派、黄土画派,等等。在南方各省油画界如此生机勃发的今天,如果以“南方”这一共同的大地特征为标杆,形成一个大的艺术流派也将是油画界众望所归的事情。近期,顺应艺术发展的潮流,湖南油画艺委会有意与南方几个省联合起来,打造“南方画派”。“南方画派”在组织形式上是以长江以南各省的优秀画家自愿加盟为基础,以南方风景特征为审美基本元素,探讨油画风景内涵与外缘,夯实南方风景大平台的学术根基,并包容“小语种”的个性发挥。广西的张冬峰,他作品中所表现出本土的那种温润繁茂、简雅诗意的亚热带风景样式,在油画语言上成功的地域样式创造,充分体现出艺术语言和人文理想和谐结合的境界。张冬峰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和实践,所达到艺术成就和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广西的油画艺术开始以“南方的风景”为组合符号,在苏旅等众多油画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的精心策划和运作下经过八、九年的时间,活动做得有声有色,让具有鲜明南方风景特征的油画作品在全国平台上一次次闪亮登场,并获得巨大成功。

油画创作本是非常个体的事情,一位艺术家一生的奋斗,仍感时间短促,藏在深阁人未知且潜质非常大的画家比比皆是,画家除了面对画布外还要面对许多,他们还是需要依赖社会完成个人对外交流的渠道疏通。所以说当下优势整合就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结伙”去完成那个共同的使命,其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所肩负的压力也将是不轻的。

北方风景画家近年来涌现出不少的代表人物,陕西以西安美院为中心的西北画派也叫黄土地画派,他们以描绘陕北黄土地貌为主题,已经造就了西北风景油画的特色。像崔国强等油画家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北方风景画风。内蒙、东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形特征,培养了一批风景油画家,包括朝戈、苗景昌、王治平和老一辈的妥木斯怀着像草原一样的博大情怀,绘制出内蒙古草原的精美景象。而东北人以更为豪爽的个性在不断地展现着东北风格的油画风景。以郑艺、吴冶、任传文等为代表的风景油画家,其作品已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山西的油画近年来有了明显的突破,以山西地方特色为主题,又分别形成了晋南、晋中和晋北等油画圈,晋南画家以太行山为主题进行写生、创作,完成了一系列有地方特色语言的风景作品,代表画家有金小民、沈康等;晋中画家以晋中民俗建筑为主题进行油画创作,形成了表现三晋民俗的特色风格,代表画家有杨京、牛富强、苗华、武宣等;晋北画家以塞北风情为主题,进行写生和创作,代表画家有白羽平、卢文勇、申永红、祁文峰、孙日华等。白羽平现为北京画院专职画家,生长在山西朔州右玉县,凭着他对家乡情景的眷恋,不断地进行晋北风景创作,在国内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晋北油画风景的特色,由于他的影响,吸引了很多北方画家前来右玉写生、创作,形成了油画界的右玉现象。而白羽平也成了北方油画风景的代表人物。近年来山西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师通过不断地努力探索逐渐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表现风格,卢文勇、申永红、祁文峰他们的油画风景作品在国内各级展览中凸显风格,并屡屡获奖。他们的创作风格已经在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的油画教学中得以应用,在油画专业的毕业创作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晋北地处晋、冀、蒙交界处,以黄土高原地貌为主,四季鲜明,风景优美。春天残雪存留,绿芽萌发;夏天绿树蓝天,晴空万里;秋天天高气爽,丰收景象;冬天白雪飘飘,天地一色。形成了晋北特有的美好风景,同时也吸引了众多的油画家前来写生、创作。当然这和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也有关系,晋北与北京相邻,优美的风景自然会成为北京众多画家的创作基地,也成了美院师生的写生基地,这也带动了当地油画的发展,这些油画家给晋北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新的技法、新的材料、娴熟的运笔、完整的画面给了我们直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成就了一批晋北的风景油画家。他们热爱这片土地,热爱油画艺术,通过勤奋努力,潜心创作,开创了晋北风情油画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常文学.论油画语言的中国本土化之体现[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06).

[2] 小文.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与深化——郭北平油画展学术探讨会提出得中国油画经典化问题[J].美术,2009(05).

[3] 李海旺.油画语言的物质媒介化倾向[J].美术观察,2002(04).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4

关键词 风景油画;本土化,民族化,图示性;艺术表现

风景是油画创作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在早期的油画中,风景的地位并不高,只是作为作品或肖像的背景出现。虽然在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已经独立存在,但一直到19世纪,风景油画才真正发展起来,开始在画坛确立了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开始,中国艺术家开始学习西方油画艺术,由于当时的国际艺术环境和国内的动荡局势,风景油画成为了大多数画家的主要题材。这些中国油画的先驱们在一开始就开始寻求油画艺术的民族化、本土化之路。

当代的风景油画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在当代的油画家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后的各种艺术思潮之后,更加明确了油画的民族化、本土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当代处于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社会稳定。给予中国油画发展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发展空间。当代风景油画画家在继承了前人的绘画传统的同时,冷静地对中国的风景油画的发展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寻。风景油画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艺术家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通过风景这一题材来反映自身对艺术、对社会、对历史、对当代生存状态的思索和表现。

与此同时,中国风景油画在发展上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时段,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国际艺术思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的绘画和五花八门的艺术形式。在这种国际艺术环境下,中国的风景油画家们通过手中的画笔,继承和总结前辈们的优良绘画传统,同时深入研究西方油画传统精神和材料技法,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为中国风景油画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明确了前进的方向,走中国油画的民族化、本土化之路。

一、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

中国的风景油画创作的体系、规模、教学、研究已经经过一个世纪的摸索。中国近代美术史上,涌现出大量的风景油画艺术家以及优秀的风景油画作品。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国风景油画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从上世纪开始,游学欧洲的留学生们带回了比较完整的油画技术,风景油画作为新生事物出现在中国。这些早期中国风景油画的先驱们系统学习和研究了西方写实风景、印象派风景、点彩派风景、野兽派风景的技法与特点,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风景油画艺术家,如徐悲鸿、刘海粟、颜文良、关良、潘玉良、李瑞年等。其中李瑞年先生以其质朴、严谨的手法与风格创作出《暴风雨》等一系列作品,在中国风景油画创作中独树一帜,被徐悲鸿称为“国内油画风景第一人”。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油画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风景油画作为油画的重要题材涌现出大量优秀的画家与作品。中国油画家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以拥抱新生活的豪情壮志投入到创作中去,描绘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激情四射的社会主义新气象。他们以写实手法为主,创作了许多表现祖国美好河山的风景油画作品,如艾中信的《过雪山》《雪里送炭》,董希文的《春到拉萨》,吴作人的《负水女》,等等。同时,新中国选派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人才赴苏联学习,这些人成为了当时中国油画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中罗工柳、全山石、林岗、郭绍刚、徐明华等人,运用现实主义油画语言,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风景油画作品。新中国还通过邀请专家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其中如徐君萱、金一德等人也对风景油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打开了国门,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艺术交流愈来愈多,中国油画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国的风景油画也随之得到极大的发展。西方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不断被引入中国,中国的风景油画的发展也开始走向多元化、民族化和国际化。中国风景油画不再是单一的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开始探讨与研究中国风景油画如何发展新的创作理念、新的理论基础、新的表现方式。这一时期,中国风景油画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从理论到艺术实践,中国艺术家们都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中国的风景油画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和新的发展,并且一直持续到今天。

二、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民族化、本土化特征

在油画作为中国当代美术的重要画种的今天,风景油画已经成为油画发展中重要的题材门类。在国际艺术思潮发展风起云涌的今天,中国艺术家们积极吸取西方风景油画的精髓,同时扎根于中国悠久的东方艺术,对中国风景油画的东西方绘画进行取法和融合,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在当代风景油画中,,既有围绕中西文化艺术的观念、精神以及哲学美学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又有围绕材料、技法而展开的表现手段上的具体分析和摸索,从而形成了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独特艺术特色和艺术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中国当代的风景油画艺术家们,认真学习和分析了西方风景油画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理论基础,理性地接受了西方当代的艺术新观念、新思潮的影响,并且已经参与到当代国际艺术的发展中,在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画家已经开始走出国门,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开始密切起来,在国际重要的展览中经常出现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在这种国际化、多元化的艺术发展背景下,中国的艺术家开始积极探索当代的中国艺术发展之路,如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出具有中国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提出了民族化即国际化。走中国油画的“东方之路”。中国的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这种艺术潮流的影响,在众多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初步形成了中国风景油画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风景油画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民族化之路,很多艺术家一直在探索风景油画如何来表现东方的审美意境。民国时期的刘海粟、关良、颜文良,解放初期的董希文、艾中兴,“”,后的吴冠中、苏天赐等,中国的艺术家们没有停止过对风景油画的民族化和本土化的探索和研究。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画家纷纷从中国传统的艺术中汲取营养,明确了中国风景油画的本土化的道路,并且不仅仅只在画面上采用一些民族符号和元素,而是开始讲究民族气质、情调和意境,深入发掘中国民族文化深处的艺术精神与意蕴,使中国的写意与西方油画的传统技法融合,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风景油画的“东方之路”逐步明确。在当代,除了一批像吴冠中、朱乃正、闻立鹏、钟涵、靳尚谊、李秀实、徐明华等老艺术家仍然在孜孜不倦地对风景油画投入着极大的热情,还有像朝戈、张冬峰、陈文骥、赵开坤、徐晓燕、任传文、丁方等一大 批画家在这一领域各领,将中国的风景油画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画家们不再用西方的绘画观念和艺术审美来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而是从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如儒家哲学、道家哲学、民间工艺、中国画的“天人合一”理论中汲取营养,用东方艺术的审美规律和审美情趣,通过油画的技法与艺术形式来创作出具有民族性、本土性的风景油画作品。如当代南方风景油画派的代表画家张冬峰,无论是写实的艺术形式、技法,还是艺术精神、情感,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和美学情趣,但在画面表达上又是纯粹的油画艺术表现语言,他所追求的这种中西融合的境界,也是中国风景画发展的一个目标。张冬峰风景油画作品中流露出轻松、自然、真诚的创作状态与中国画的某些创作规律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作品所呈现的清新、俊逸的艺术风貌也与中国传统绘画不谋而合。再看北方的画家王克举,通过表现主义的油画形式来表达自身对风景油画民族化、本土化的理解,在他的画面中,直接借鉴了中国画的许多形式和语言,在空间处理上,吸取中国画的透视法则,弱化空间的关系,在简练的平面上潜心经营构图位置。用笔不受物体形体的限制,而成为个人的表情符号,如中国书法般地任意挥洒,整个画面形与色都表现出特有的精致与厚重,刻画入微。虽然使用的是油画的颜料,但表现出了类似国画“墨分五色”微差,整个画面更有中国式的大写意之感。

三、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图示性特征

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已经不再是传统风景油画中的对客观风景的再现、叙事,以及注重作品的主题性,无论画家作品的风格流派如何,表现手段如何,风景只是艺术家们表达自身的艺术观念和艺术修养的“媒介”,风景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画家从风景的表现中传达画家本人的艺术观念和个人的世界观。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主题性已经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画家通过画面的形式语言来给予观者的心理上以及精神上的共鸣,画家传达的是个人的艺术观念、对社会深层次的思考、对人的心理的洞察,风景这一题材只是传达这些的一个载体、一个视觉符号。这也是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当代的中国风景油画家们通过风景来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自身东方情结的表述,中国美院的许江就是其中的代表画家。在他的笔下圆明园、柏林的布兰顿门楼、上海外滩等地标成了承载沉重历史记忆的场景,运用具象表现技法,画面气势恢弘、场面宏大,色彩和形体的表现深厚有力。然而,其画面不仅仅只是简单描绘场景,我们是被画面中扑面而来的沉重历史氛围所震撼和产生强烈的心理上的历史知觉。风景只是画家的载体,我们更多是以颤动疾飞的笔触和晦涩沉厚的色块,体会文明和精神历程中的兴衰,进入中国传统精神中“天人合一”的境界。许江的风景从题材上完全没有了中国早期风景的主题性和叙事性,我们对风景本身的关注已经弱化,而作品所传达的深厚人文情怀,历史和生命的情殇已经远远超过风景本身的意义。我们不再为壮丽的风景本身所感动,画面的形体色块、笔触也不再为风景本身服务,我们是被画面所传达的深厚文化积淀和画家的现代的“文人”意识所折服。中央美院画家陈文骥的作品则通过细腻冷静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的情绪与展现个人的艺术观念。虽然我们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十分写实细致的形象,但这种形象早已经被画家重组和提炼。陈文骥风景作品中往往将形象孤立存在于画面上,如一栋楼、一段高速公路的侧面,这些形象本身并不带有任何的意义和主题,而画家的画面形式与精细的制作,使画面产生一种强烈的人与社会的孤寂感,观者能感受到画家清逸、平静的心态,同时又带有一些哲人般的理性看人间的感觉。一栋楼、一段路带给我们的不是这些风景本身,而是透过他的作品中一种理性的严谨,去体会有关世界和存在的哲学阐释的话语,更体验到画家哲人般的艺术气质和审美精神。

四、中国当代风景油画艺术表现的多样性

中国当代的艺术处于走向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中国的画家们不再简单地使用一种或几种语言的形式来表现个人的情感,在当代绘画中,艺术家的语言形式已经完全突破了上个世纪80年代早期的单一局面,各种艺术形式与艺术风格开始并存,并且相互联系或相互独立发展。中国当代的风景油画画家们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东方的艺术精神时,也把油画这一外来画种的语言形式进行中国特色的发展和改造,中国的风景油画家们充分利用了油画的各种传统、非传统艺术形式和艺术样式,创作了大量的具有当代中国精神的风景油画作品。中国的风景油画出现语言风格发展的国际化、多元化的现象,从写实到具象,从单纯的色彩堆积到材料的综合表现,中国当代风景画家的艺术语言已经向纯粹性和独特性发展。中国风景画家们作品的形式语言的个体差异开始明显分化,画家们纷纷寻找属于自己个体的艺术表现语言,并且深入探索完全专属于自身的艺术形式与艺术语言,形成了具有很强的识别性的专属风景油画语言符号。在当代中国风景油画画坛上,形成了以张冬峰、任传文等知名画家为代表的意象风景风格;以许江、井士剑等为代表的具象表现主义画派,以朝戈、陈文骥、何大桥等为代表的写实风景画风格以丁方、徐晓燕为代表的表现主义风景油画风格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的发展形势。中国当代风景油画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时期,也是中国风景油画发展的关键阶段。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5

描写美丽风景的成语

1、钟灵毓秀:钟:凝聚,集中;毓:养育。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2、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3、崇山峻岭: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4、缩手缩脚:缩:收缩。由于寒冷而四肢不能舒展的样子。也形容做事胆小,顾虑多,不敢放手。

5、江山如故: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6、红瘦绿肥:绿叶茂盛,红花凋谢。形容暮春景色。出处:宋·吴礼文《桃源忆故人暮春》词:“画桥流水飞花舞,柳外斜风细雨。红瘦绿肥春暮,肠断桃源路。”

7、花枝招飐:飐:风吹物使之颤动;招飐:迎风摆动。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或景色优美。

8、一泻千里: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9、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10、争奇斗艳:互相争斗,以新奇艳丽来取悦于他人。亦作“争奇斗异”。

11、春暖花开:本指春天气候宜人,景物优美。现也比喻大好时机。

12、蛾眉皓齿:蛾眉: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修长的眉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14、风月无边:极言风景之佳胜。

15、银装素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16、吟风弄月: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出处: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17、奇峰罗列:形容山,奇形怪状,罗列在这。

18、天寒地冻: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19、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出处:曹靖华《点苍山下金花娇》:“中饭后,我们坐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听她谈起沙村公社来。”

20、奇形怪状:不同一般的,奇奇怪怪的形状。

21、李白桃红: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22、浩瀚如烟:浩:广大;烟海:茫茫大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23、风雨凄凄: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24、青山绿水:泛称美好山河。

25、叠翠流金:形容秋天美丽的景色,碧绿和金黄交相辉映。

26、青山绿水:青的山,绿的水,泛称美好山河。

27、沉李浮瓜: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28、风鬟雾鬓:形容女子头发美丽或头发蓬松散乱。

29、春风风人,夏雨雨人:春风:春天的和风;风:吹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夏天的雨水滋养人。比喻帮助了别人,人家也会给予回报。

30、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山有水,风景秀丽。

31、柳烟花雾:形容春*迷蒙的景象。

32、琼楼玉宇:琼:美玉;宇:房屋。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

33、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34、国泰民安:泰:平安,安定。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35、喷薄欲出:喷薄:涌起,上升的样子;欲:将要。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36、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

37、红装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妇女。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38、林寒洞肃:寒:寒冷;肃:肃杀。形容秋冬时林木萧疏,溪涧浅落的景象。

39、层林尽染:层林尽染,原意是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

40、大块文章:大块:大地。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41、良宵好景: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

42、银装素裹:银、素:白色。裹:包。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

43、时和年丰:和:和平;年:年成;丰:盛,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4、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45、千仓万箱:形容因年成好,储存的粮食非常多。

46、满目青山:形容景色美好或形势大好。

47、名山大川: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48、名胜古迹: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

49、林寒涧肃:指秋冬间林木凋零、涧水枯落的景象。

50、橙黄橘绿:指秋季景物。

51、春光漏泄:原指柳枝泛绿,透露了春天将至的信息。比喻秘密或男女的私情被泄漏出来。

52、号寒啼饥: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

53、如诗如画:好像诗和画一样美丽,形容风景美丽,生活丰富。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6

一、自然美的内涵及本质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人或社会关系的纯自然的事物。”(注:蔡仪:《美学原理提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2页。)如雄伟的峨嵋、妩媚的西湖、幽雅的雁荡、神奇的泰山等。它包括单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的美,也包括由多个自然物与自然现象所组成的大自然的风光美;它既包括春光明媚、色彩柔和、奇花异草组成的、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自然界的优美,也包括乌云翻滚、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奇山异水所组成的自然界的壮美。自然美是与社会美相对而言的,并与社会美共同组成现实美。

自然美的内涵的丰富性,决定自然美的本质的多元性。关于自然美的本质,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笔者根据自然美在语文课文中的表现,认为至少有如下特点。

第一,自然美具有物理属性。自然美与社会美不同,它是侧重于形式美的,由一定的自然物质属性构成的自然美的形式,它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而存在。也可以说,课文中美的自然景物是对社会现实中具体的自然景物的描绘,离开了社会现实中自然物的物质特性本身,就无法描绘出自然美。《天山景物记》中天山地区的灵山秀水、奇葩异卉、珍离异兽,都是不依附人类而独立存在,具有自然的特性,没有这些特性,碧野就无法描绘出天山自然美的奇特。既使像杨朔描绘的虚无缥渺、变幻无穷、气象万千、绚丽多姿的仙境——“海市蜃楼”,也是对自古以风景优美着称的蓬莱城和生活在当地渔民的欢乐劳动和幸福生活的描绘。

第二,自然美还具有社会属性。自然美虽以自然物的物质属性为基础,但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它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者对现实中自然美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对自然物的物理属性进行选择、想象、加工过的,这些自然物的物理属性必然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界对象化的自然,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人与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课文中的自然美不仅仅反映了现实自然景观的形态,而且反映了作者对现实自然景观的认识和评价,反映了作者组织语言艺术符号系统的方式特点,再现现实自然美的技巧,更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因而带有作者鲜明的情感性和创作性。同一自然景观,由于作者选择描写的角度不同,作者的经历、身份和当时的情感不同,描绘出来的美也会不同。如看荷花,由于作者心情不同,反映出来的美也会不同,杨万里看到的是荷花的色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反映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而周敦颐看重的是荷花的气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出作者在混浊的世界中不同流合污,孤芳自赏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文中的自然美是由语言艺术符号描绘的。它不像绘画、雕塑等那样直接展示出自然景物的形状、色彩、变化形态,缺乏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就必然产生把握自然美的间接性、模糊性,需要读者利用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见到自然景观,联系起来在脑海中浮现,才能达到理解,常常因读者的生活经历不同,见过相似的景观不同,重新组合的表象也不同。

二、自然美的审美教育

1.入景。自然美的审美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入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景始与亲。”(注: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入景”是欣赏自然美的第一步,只有入景,才能感受到课文中的自然美,才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如教学《天山景物记》,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入景,才能感受到课文中描绘的那如诗如画的美景。由于课文中自然美具有间接性、模糊性的特点,不一定每个学生都能够欣赏到它的美,有的学生领会语言文学能力差,有的学生在以往的现实生活体验中没有这样的经历,那么需要教师给予引志启发,并适当带学生到风景区去实地参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直观体验,真切地感受课文中的自然美。入景的具体方法有很多。

朗读法。一些优美的诗歌、散文,语言精炼,富有节奏感、音乐美,写景状物也出神入化,教师应指导学生加强朗读。有声有色的朗读,能渲染气氛,激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教学《,你在哪里》,这首诗选择巍峨高山、辽阔大地、幽深森林、浩瀚海洋等自然景观作为寻觅呼唤总理的处所,展现了一个博大、雄浑、壮阔的空间,朗读时,要把深沉的哀思、如潮的激情与博大、雄浑、壮阔的空间联系起来,读出亲切深情的呼唤,倾诉出强烈的思念之情,才能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

直观法。利用图片、科教片、风光片等直观教学材料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情认识,增强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如教《苏州园林》,学生没有目睹过“是各地园林的标本”的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美理解不深,教师可以利用彩色图片,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点缀、门窗的雕琢、颜色的调配等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直观。有位教师为了教学《苏州园林》,利用假日到苏州园林里摄了很多照片,给学生观看,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描绘法。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的美好自然风景,教学时,就靠我们教师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美景,让美景再现学生的眼前。如教《猎户》,教师根据课文的开头进行描绘:秋高气爽,太阳普照,照在人身上暖烘烘的,大好的丰收年成,村子里高梁秸竖得像高高耸立的尖塔,收割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田野里成群的鸽子,文静地来回走着,它们不怕行路人,在咕咕地叫着,好像在呼唤着同伴快来欣赏丰收的景象。教师的描绘,使学生眼前展现一幅和平宁静的丰收图,令人神往,令人心醉,似乎让学生闻到了庄稼的芬香,看到了农民丰收后喜悦的笑脸。

此外还有很多人景法。如类比法、带入法等,不一一赘述。

2.出景。除了把学生带进教材的美景中去,让此情此景变为学生的我情我景,提高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跳出教材,领会作者描绘自然美的目的和课文的内涵,培养自己描绘自然美的能力。如果说只有引导学生“入景”,才能让学生领略课文中的自然美,那么,也只有引导学生跳出教材——“出景”,才能让学生高屋建瓴地理解自然美的本质。

根据自然美的社会属性,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人们总是把自然美与人类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带上人类的主观色彩,作者写景的真正目的是写人,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写作目的。那么,我们在教学课文中的自然美时,要引导学生跳出自然景物,去发掘作者描绘自然的深层内涵。

由景理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注:王国维:《

人间词话》。)况周颐也说:“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注:况周颐:《蕙风词话》。)人们常说:“借景抒情。”可见景与情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情是景的基础,景是情的表现。在课文中,以美景抒乐情,以坏景抒哀情是极常见的,也有些课文用乐景写哀情,或用哀景写乐情。那么在分析课文中的自然美时,必须联系人物的心情,即由景理情。如《故乡》开头的景物描写,阴沉的冷色调正好贴切地表达了作者阴沉的心境、悲凉的情绪。荒凉的景物与悲凉的感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深化了文章的内涵。又如《春》作者热情洋溢地描绘春草、春花、春雨几幅春天的图景,喜悦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似乎可以感觉到作者沸腾的血,滚烫的心;再如《香山红叶》写香山风景的奇丽和红叶的色与味,抒发饱经风霜的老向导在新社会焕发出自豪奋进的激情,《果树园》开头从听觉、视觉、嗅觉等方面来描绘果树园迷人的景色,抒发翻身农民摘果子时的欣喜之情。总之,由景理情是欣赏自然美的基点。

由景想人。课文中的景物和人物密切相关,因为人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如北方人的粗犷、豪爽,南方人的细腻、敏捷,都与各自生活的自然环境有关。作为反映生活的作家,写景常常是为了写人,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性格。“自然环境描写常常起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作用。”(注:周庆元:《中学语文教学原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如《风景谈》,全篇由六幅风景图画组成: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这六幅风景图寄托着作者的情与思。作者表面上谈风景,实际上写主宰风景的人,赞美的辛勤劳动和崇高精神征服自然、改造环境、振兴民族的延安儿女。又如:《白杨礼赞》、《爱莲说》、《松树的风格》都是通过赞美自然物来赞美人的精神品格。那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美景时,不能离开课文中的人或作者,要由景想人。

由景想义。“义”是指文章的意义、主旨、中心思想。文章的意义常常体现在作者的描绘的生动的画面之中。“画中有诗”。生动的画面又常常由美丽的、多姿多彩的自然景物组成。如《荷花淀》的开头描绘了一幅美丽富饶的水乡图。在抗日战争时期,充满紧张的战斗气氛的课文中,为什么描绘这么一幅美丽富饶的水产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幅美丽富饶的水乡图,既展现了白洋淀优美的风光,衬托着生活在其中的人物水生嫂纯洁朴善良的美好心灵,景物衬托人物;更为重要的是为歌颂水乡人们拿起枪杆保卫家乡而参加战斗这一主题打下基础。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7

一、巧用修辞法

1.运用比喻拟人: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拟题,不仅可以使题目生动、形象、优美,而且可以化平淡为神奇,使题目表达的意思丰富而隽永。

①运用比喻:

《轻风,像旧梦的声音》——话题“风”

《航行在母爱的河流中》——话题“母爱”

《送你一棵忘忧草》——话题“好心情”

《心中的百合花》——话题“好心情”

《我是船,只属于远方》——话题“奋斗”

②运用拟人:

《母爱绽开泪花》——话题“母爱”

《牵着青春的手》——话题“青春”

《倾听落叶的诉说》——话题“风”

《心灵的呼唤》——话题“心声”

2.运用对偶、排比:题目的美也表现在形式上,我们可以运用对偶、排比的修辞手法,使题目表意凝练,节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①运用对偶:

《风也凄凄,路也漫漫》——话题“拼搏”

《春来花开,秋来叶落》——话题“改变”

《看秋风落叶,忆辗转人生》——话题“改变”

②运用排比:

《那山,那水,那船》——话题“家乡”

《数学·音乐·人生》——话题“生命”

《白云·夕阳·歌声》——话题“改变”

3.运用双关: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拟题,可以使题目意味深长,启人深思。例如:《不要在冬天砍倒一棵树》——话题“关爱”

《给心房点亮一盏灯》——话题“信心”

二、引用化用法

优秀的古诗文和现代诗文中有许多精彩的语句,巧妙地引用或化用可以变成优美的题目。此外,经典的格言警句、成语典故、广告语、歌词、影视剧名,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这样包装的结果,可以使文章的标题新颖别致,产生独特的魅力,从而深深地吸引读者。如:

《你是风儿,我是沙》——话题“风”

《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话题“拼搏”

《野百合也有春天》——话题“改变”

《绝知此事要躬行》——话题“实践”

《何处相思明月楼》——话题“思念”

《爱拼才会赢》——话题“拼搏”

《其实你该懂我的心》——话题“理解”

《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话题“理解”

三、创设意境法

诗歌之美在于意境。如果文章的标题也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同样能引人注目。拟题时,我们可以运用诗歌或散文的语言,营造出种种优美的意境,或景中寓情,或情中见景,或情景交融。这里既可以有风花雪月的空灵缥缈,也可以有惊涛艳阳的热烈奔放……使之既有美丽的画意,又有含蓄的诗情,从而拨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文章的艺术魅力。如:

《清风夏雨爽人心》——话题“好心情”

《守望桅子花开的季节》——话题“青春”

《童年,在太阳落山的时候》——话题“童年”

《别梦依依忆乡关》——话题“团圆”

《心弦上不逝的风景》——话题“风景”

《花染凉意水无声》——话题“反省”

《仰头依旧蔚蓝天》——话题“好心情”

《让心灵的窗子向北开》——话题“改变”

四、饱含哲理法

富有哲理,意蕴丰富的语言是能够启人心扉的,也是能打动读者的,在拟题时,我们可以尝试运用这样饱含哲理的语言。如:

《风永远吹不动母爱》——话题“母爱”

《再哭一次就长大》——话题“成长”

《生活没有失败》——话题“失败”

五、悬念激疑法

我们在拟题时或者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者摆出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抓住读者的心,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迫不及待地去阅读,去追寻。如:

《两只流泪的爱情鱼》——话题“人与自然”

《谁的眼泪在飞》——话题“网络与生活”

《沉醉不知归路》——话题“风”

《麦穗上的舞蹈》——话题“友谊”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8

要想把课上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语文教师的教学就必须具有一种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就是靠教师有趣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语言去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欢乐地引入语文这门艺术殿堂。

一利用语文的美

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到处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发现。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首先是善于鼓励学生做美的发现者。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审美的客体,它虽然没有跳动的音符,美丽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绚烂的雕塑材料,但是它有结构规范,音韵铿锵、错落有致的优美的文字,有众多栩栩如生的美好的文学形象,有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神思飞越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不少造福人类的科学知识,使人奋发的人生真理。在教学中去努力发掘,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美好的东西,使学生幡然领悟到教材处处皆有美,让学生在这美的世界里拾贝探宝,采矿炼丹,掇英咀华,寻美怡情。即使是识字、拼音都能体现一种语文美。因为在识字过程中,孩子联想丰富,在他们的脑海里会想像出很多东西。例如认字“秧”、“稻”、“塘”等,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这是一幅多美的海边景色,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岸边停靠着一条小帆船,海鸥在大海的上空自由飞翔,海滩上有许多美丽的贝壳。同学们,来到这里你最想干什么呀!经过老师的启发,同学们马上联想到农村的小村里有“一畦”、“一方”,最后学会了对“秧”、“稻”、“塘”的 认识。另外,教材中有很多描写自然景色的课文。教师可以随季节把学生引入到大自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去发现社会上见义勇为、助人为乐、高风亮节、勤勉奋斗的美好人物,从中受到美的陶冶,看到美的榜样。同时,还能积累写作时表现美,创造美的素材。

二感受语文的美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着力再现课文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美。例如教学《月光曲》,可以让优美的旋律淌进心田,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去想像。教师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播放音乐《月光曲》,闭目想像:大海、月亮,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 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很快就能进入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的境界。这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说听了乐曲后的体会,学生就会情趣高涨,畅所欲言。这样,学生感受欣赏了贝多芬的艺术美,月光的皎洁美,大海的怒吼美之后,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情操得到了陶冶。

三在语文中表现美、创造美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9

一、语言美。艾青曾说:“诗是艺术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偏重于韵味和灵性,是一种新奇的精美的变形语言。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感性的审美特征,尤其是一些诗中动词的运用,更能清楚的表现意象动态,要引导学生领会这种语言美。面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要咬文嚼字,对它们进行咀嚼,品味和感悟,深入到语境中去,感悟语言的蕴味,把握语脉,从而体验课文言语的美感所在。一个诗歌意象往往因一个优秀、确切的动词而曜曜生辉。如《泊船瓜洲》中“绿”字的运用,一个简简单单的“绿”字,一个简简单单的情景描写,本是一个平面化的汉字,在教师的的引导下,在学生多元的、个性化的,充满想像的感悟下,一下子“活”了起来,丰满了起来,绿是希望,绿是青春,绿是春天、绿是小树……这样的分析过程讨论,既是语言的感悟过程,也是享受语言美好无穷的过程,使得语句含蕴多情。

二、图画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古代诗词最大的特色,一幅画凝聚了孩子们对文学的情感,对诗歌的朦胧的意识。如《天净沙・秋思》,把古诗意境变成具体的图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使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进入到最佳状态,他的每一句都是一幅奇异的图画,枯萎瓜藤,一棵老树,立于树上的乌鸦,一位游子站于桥上……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内容,把握情感。

三、风景美。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同时,能够欣赏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秀美,让学生在感悟优美语言文学的同时,领略到仙境般的美景,也要让学生在领略美景的同时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对优美文字的深刻感悟中,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教师有很好的引导和处理方式,如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等,文字优美,给学生呈现的图画壮阔,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美丽的自然风光,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风景优美的成语篇10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西方风景油画;影响;融合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75-01

中国风景油画源自西方油画,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艺术家的思想,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使艺术家恢复了所谓的“自我意识”。现阶段,中国风景油画无论在制作范围的技术、手段方面,还是在精神内容方面,比起西方来说,都还有距离,因此,要发展中国风景油画就必须也只有在中国山水画丰富内涵的优势下,扬长避短,努力借鉴西方油画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在中国,青年艺术家用极短的时间演绎了西方现代艺术近百年来的历程,它而后又将矛头对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这些年来,一些当代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中国传统符号和现实社会的结合,就是符合当下社会的语境和现实意义的。

一、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风景油画绘画语言之比较

风景作为内容出现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存在事实,它实际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离而又神秘的关系,风景画的历史不过是人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历史。中国山水画萌芽于晋,真正起点在元朝时期,在隋唐发展,五代、宋代达到成熟,元明清至今为延续发展阶段。宋代以后,中国山水画这一艺术形式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形式,发展的脉络清晰可见;而“在西方艺术里,风景画只有一个短暂而间歇的历史”,西方风景油画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历史沿革,只是以画派形式出现短期高潮。在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风景画开始萌芽,但大部分风景画是作为人物的背景而起衬托作用的。十七世纪的荷兰小画派,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法国巴比松风景画派,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印象派,都是西方风景油画的闪亮点。除了印象主义,西方风景油画一直不是绘画领域的主角,而印象主义在当时也是非主流的,只是后来才被大家所认可。在新印象派、后期印象派,以及现代主义诸流派所表现的绘画内容―――风景,一直是他们表达绘画理念的实验场,“只有在十九世纪,风景画才成了占优势的艺术,并创造了它自己崭新的美学。”

二、中国山水画在油画中的影响

油画风景的技法、材料、形式语言都是西方传到中国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油画这种艺术形式进入中国之后,几代艺术家潜心研究油画的观念和技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关注如何使油画的艺术形式民族化,这也是油画民族化的发展符合文化发展的逻辑。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后,中国山水画中原本具有的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趣味上与美学观念上同西方的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但西方表现主义“自我表现”的极端个人主义倾向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相去甚远。不管是油画风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与写意精神,还是中国山水画吸收了油画技巧语言。独立于东西文化的第三种绘画形态,“油画山水”形成了。“油画山水”的概念是在1993年提出的。

三、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油画的融合创新

油画自从传入中国以来,中国的油画家一方面受西方油画的影响,在艺术语言上寻求与西方的对位;另一方面又受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维的影响,主观自觉地力图摆脱艺术殖民地痕迹,以本土观念来改造它,而在艺术语言上又呈现出与西方不对位的势态,构成了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复杂状况,从而表现出中西文化对中国油画风景发展的双重影响。

从艺术传统方面比较而言。西方风景油画更注重写实,用固定视点方法,选择某一景物的典型形态来表现,如霍贝玛的《林间小道》运用独特精到的透视方法,画面的视点处理得很低,两排树木和地平线构成十字形,构图十分稳定,小道消失处便是透视的灭点。西方早期风景油画虽然也有用线表达对象的微妙变化,尤其是人物画,但线的价值却体现在造型的表现上。不注重线自身的变化性,只是受到了东方艺术的全面影响后,西方油画线的作用才引起重视,出现了马蒂斯的线的简练,单纯的概括美:米罗的线的天真,纯朴美。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西方,写实的油画在十九世纪已经登峰造极,中国油画的写实能力与之相比望尘莫及。表现性的,抽象性的现代油画,西方在吸取东方艺术营养以后已风格流派纷呈,而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历来是不可低估的民族文化遗产,中国书法这种姐妹艺术的价值也还有待发掘和发扬光大,假如中国风景油画的美术教育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人手,再把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融会进去,进而学习西方油画技法,全面熟悉材料手段,相信我国的美术界会出现更多的世界级的油画家,同样也可以创作出世界上最美的风景画,中国的油画事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中国艺术家只要能吃透传统,真正认识、理解传统艺术,同时对西方油画语言作透彻的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国的风景油画一定会做出成绩,在世界艺术之林中长成参天的大树。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M].

[2]周林生.宋元绘画[M].河北教育出版社.

[3]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