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8 15:30:28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1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一)

期中考试对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是一次考查,对于我们这些新教师也是一次考验。就我所教的八九班来说,个别学生有些进步,但大部分仍存在不足。

首先,作为一名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知识的细节掌握不扎实。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背好每一节课,在教学与班级的管理方面多向老教师请教,勤于思考,总结并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与管理水平。

其次,从试卷上分析,次次试卷的个别题较难,从而,影响了个别学生的发挥。

从学生来看,平行班的特点是学生的层次不同,一部分学优生和中等生,一部分学困生。大多学生在初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目标不明确,志向不远大。表现在学习上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打瞌睡,课下惰性强,不及时 进行复习和预习。还有部分没有良好或是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英语的学习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1. 听说读写的能力较差,学习没有兴趣。

2. 掌握单词,语言信息量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1.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不要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对优等生多给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好机会。在开展英语交流中做示范组织与差生“接对帮困”。

2.激发学习的动机,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学习的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动机强,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就好。

3.注重学法指导,开发学生潜能,着眼于不同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自我激励,独立获取知识,自求发展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4.优化课堂教学,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5.培养学习英语的习惯,打好基础,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最后,作为教师,我会拿出百分百的热情与努力投入到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二)

三天的期中考试结束了,忙碌了半个学期,只为这一点点的数字收获。

看着自己学生的成绩,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这次学生考的还不错,基础题做得不错,高分段也是不错的。忧的是不少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还比较差,最基本的书本知识也是不知道,我的上课的效率对于有些学生而言等于是零。

对于初三的试卷而言,因为复习的时间的限制,到现在一轮还没有复习结束,勿勿地将后五课复习了一遍,还有前面的四课还没有复习,因而在考试前是提心掉胆。考试试卷拿到手后,看着试卷上的题目,除了有两条时政题学生不会外(还没有复习到),幸好,其他的题目都已经讲过,这时心里有一种安慰。但是试卷改下来才发现,自己的主观愿望已经变成了一些不及格的红灯。

初三的复习,现在还处于第一轮复习阶段,现在的复习也只是打牢基础,将书本的知识点让学生知道并且掌握,而一轮的复习则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具体运用,将书本知识与时事政治相结合。但是从现在的复习效果来看,不少学生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还很缺乏,他们对于学生没有什么兴趣,由于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还得多学生要经常检查他们的记忆情况,必要时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我想在中考时会取得令我满意的成绩的。

对于高二的考试而言,由于这次考试是他人出卷,其中试卷的论述题和辨析题全部出自《课课练》,而自己对于课课练是明显地忽视了,所以上面的三条大题目有39分之多,但我的学生没有做过,相比较而言,八班和九班的学生做过这样的练习,当时心里就没有了底,想这下均分要相差很大了,但考下来的结果还是令我满意的,均分几乎没有什么差距。这说明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虽然有些题目没有看过,没有做过,但掌握了书本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政治练习的思维方法,对于任何题目也是可以拿高考的。

但是,在高二成绩中,也反映出自己的教学的不足。主要是上课量只强调整体效益,而忽视了个别学生的教育,有时在四班上课,甚至还有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但自己疏于教育,因而,在四班坐在最后的学生的政治成绩普遍不好,低的只有六十多分,这不能不引起自己以后注意。

无论是初三的成绩还是高二的成绩,从学生的总体上来看,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少低分段的学生是女生。可能是女生在形象思维上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在抽象思维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书本的基础知识她们是能够记忆的,但是如果换一种问法,她们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多关注女生的学习,关注她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三)

20xx年x月x日晚自习时间,我们八年级组全体教师在政教处办公室召开了八年级组期中考试工作总结会,各科任教师、班主任对期中考试成绩做了认真分析,查找了差距及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了前半学期的工作得失,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整改措施,以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完善班级管理,查缺补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在我就八年级前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优势和特色

我们八年级全体教师工作态度端正,能做到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细心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注重分层教学,尝试运用新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新课改精神。

我们八年级的班主任老师能做到关爱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目标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感恩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富有特色,收效较好。例如班级成立纪律、学习、卫生等监督小组,随时监督,及时报告,多种方法予以教育,收效显著。

八年级的学生表现较好的是各班大多数同学都比较乖巧听话,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自习课等时间也能保持一个较好的秩序。同学之间和睦相处,互相关爱,晚上就寝按时安静。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比较积极,各项工作都能正常有序的开展。同学们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室、宿舍、环境卫生的打扫得都比较彻底。形成了的较好的班风和学风。分班后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学生能做到好的“吃饱”,中的“吃好”,差的“易于消化”。老师、学生的反应都比较积极,教师有抓好学生的信心和魄力,学生有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勇气和决心,这是一个好的兆头。

二、问题分析

1、期中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

本次检测七年级共进行了语、数、外、物、政、史、地、生八门学科的检测,总分为750分,参加检测的人数为186人,最高分706分,最低分260分。700分以上人数两人,杨淼706分,俞静茹702分,650—700分人数22人,而450分以下人数有43人,尖子生和中等学生人数较少;后进生人数较多,各班好中差学生分布不均匀,两极分化严重。拔尖转差教学工作任务较为艰巨。

从成绩上看,大部分学科的合格率偏低,优秀率低。反映出我们教学工作的不足,平时教学中,对全体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教学关注不够,学生掌握知识不够全面深刻。突出拔尖学生少,培优方面也显用力不足。此外,从学生的整体成绩上看,每个班都不同程度的分布着一大部分学困生,他们的表现是各科成绩均不理想,甚至不及格。差距较大,对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我们的班级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2、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习惯差。

我们八年级还存在着很大一部分基础薄弱。学习吃力的学生,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上课走神,下课嬉闹、作业靠抄,书写潦草、敷衍了事,致使一些常见的应该熟知的知识不能正确解答。如语文的生字识记,古诗词默写等,理科中的基本计算,文科历史政治地理学科知识的识记等。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探究勤奋钻研的求知精神。整天无所事事,考试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学生的书写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课前预习及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

3、部分学生不想也不会动脑经,不会思维,学习方法不当,成绩有待提高。

三、整改措施

(一)学科教学方面:

1、各科教师要查找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有针对性的改进。努力充实知识面、拓宽视野。给学生创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2、抓好分层教学。各任课教师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等,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对差班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降低难度,要以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训练为主。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四)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我带的两个班考得不是很理想。半学期来我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下面是我结合了我的日常教学,对这次考试进行的具体而深入的分析总结。

首先,从试卷来看,有很多学过的知识学生都已经忘记了。在听录音,一.请把听到的内容的代号填入括号内的第4题,好多同学都做错了,造成学生失分严重的现象 。平时能考90多分的同学,这次只考了80几分。优秀率也给拉下来了。

其次,通过这次期中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充分调动单词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明明那些单词学生都会说,听写很多次了,但遗忘率很高,第三题、完成下面单词中call错写成了coll,第五课还没有学,导致扣分比较多。

第三,注意细节,强化记忆。有些题学生明明是可以拿满分的,可因为一些细节的东西而丢了分,这是最冤的。例如:句子首字母要大写,出现2个或2个以上,名词的复数形式要加S ,这些你问起来学生都能回答,一回到试卷上,就全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四,培优辅差,关注学优生。这次考试,原本能考满分的学生却都有丢分的现象。很多同学都是在88—90分之间徘徊,95分的呢?又上不去,只有几个同学考满分。我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平时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后进生身上,但后进生的进步不明显,忽视了对其他人的严格要求。

第五,课堂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纪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本保障。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下半学期一定要加强课堂组织教学。

针对以上的问题,下半个学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努力。

(一)落实扎扎实的英语训练

1、在平时的复习上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连贯性,每节课都抽出几分钟的时间来把以前相关的知识点复习一遍,做到温故知新。

2、继续加强学生的认读能力。在平时的午读课以及课堂上,让人人张开嘴,人人伸出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认读能力的加强团结。

3、强化单词记忆,要求做到每个单元的单词学生都必需过关。有针对性的布置家庭作业。

4、对所有学生都要照顾到。采用“一帮一”培优辅差,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不要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不仅仅要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也要加强对其他学生的辅导,对他们提出更高要求。

5、狠抓课堂纪律。要积极和班主任联系,一起把课堂纪律整顿好,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期中考试顺利地结束了,期中考试对学生而言,是对学习态度、学习作风,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学习情况的检查和总结。通过这次考试,我也找到了学生学习上的薄弱之处,并找到了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保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适时地拿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所进步,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五)

人的一生中需要经历无数次考试,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每次考试都会让我们得到一个教训或一些经验,是我们发现、验证问题的好机会,一次成功或者失败证明不了什么,它终究要成为历史。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学会反思、改过。不要当我们失败了才知道没有好好的学习过,不要当我们错过了才觉得后悔!我们要从失败中找到自己的错误,从成功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坚持不懈的去努力!

这次考试尽管我们班的平均分又重新位居第一,但我们需要重视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和考试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如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卫生意识极差,随手乱扔,不能自觉维持自己周围的卫生;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没有数,盲目乐观;一部分同学晚上写作业的时间控制不好,拖拉、磨蹭,晚自习的时间没有或利用率不高等等。具体事宜我将在周一班会与同学们一起分析。

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结果分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过程中已经尽了全力,你已经发挥出你最好的水平,这就足够了!我认为考试不仅是在测试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在测试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是在测试同学们和老师之间是不是配合得很默契。考试就是平时学习水平的一个比较真实的再现。从每一科试卷来看,老师强调并反复练习的重点知识占99%之多,试问同学们你这99%的知识掌握了多少,你在课堂、课后的学习投入有多少?该会的是否会了?该得分的是不是没有失分?我们一起好好反思、总结吧。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战国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的句子。它充分的说明了在学习上,只有锲而不舍地学习,才能达到金石可镂的地步。同学们,让我们发扬这种精神,在学海上扬帆,在生活上自约,奋勇前进吧!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六)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仔细分析与对比,我发现我们班的的英语虽然平均分不比别人差,但是优生的成绩却比其他班级要差。为什么会这样?采取何种措施来补救?看了学生的答题情况,主要问题在于是词汇运用和完形填空。单词的拼写和适当形式的变化是大问题。而作文中的丢分就在于小语言点错误很多。其实,开学到现在,我感觉自己最辛苦的是词汇教学,因为两个班级里能正确拼读单词的学生非常少!学生无法读单词,如何要求能出单词?!单词不认识,怎么掌握单词的用法?!

今天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进行交流与分析,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就如何提高英语成绩畅所欲言。他们就我的英语教学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

我归纳如下几点:

1, 尽量用英语教学,并且语速要快。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感与听力。

2,布置的英语作业要及时完成,要落实到位.

3,平时考试要诚实,不能作弊,我应该时时到下面去转转,避免少数学生不独立思考。

给学生一点轻松的空间。不要把学生“抱”的太紧,我们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一步步地“扶”着学生,让他们慢慢地开始进入“自主学生”的状况。若我们总不放心,不敢放手,我们的学生永远也“走”不好!同时,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吧!不要把学生压制得死死的!不然,哪天,你的脸上多一点点笑容,他们的学习就失去了方向。很多时候,我觉得学生把我的“民主”,把我给他们“个性”的展示机会,当成了对他们可以不守纪律的“纵容”!面对我的可爱的学生,为了他们的英语期末考试我想我应该尽我最大的努力的。

期中考试工作总结(七)

时间的转轮又一次指向期中考试,每位教师对自己的学生都满怀期待,这也是对近一阶段自己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心中或多或少的有些忐忑。

随着评卷工作的结束,那颗悬着的心也随之落下,看着成绩单上那明晃晃的数字,我的内心里多了些许惆怅,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

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我对学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谁在哪个分数段上我都能猜得八九不离十。正是这种自以为是的“了如指掌”,才疏忽了很多细节的变化。

一年级做卷子时是由老师读题,领着大家一起做的。而升入二年级后,老师不再读题,一切都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领会。没有了老师的指引,学生就像破浪行驶的小船,要通过努力才能找到方向。在初步独立做卷的阶段,原来一些靠老师指引得高分的孩子可能就要滑落下来。还有那些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同学,丢一两道题也是有可能的。如果在平时的练习中,我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答题的能力,有重点地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我想会有一些孩子的成绩更理想。

看着卷面上简单的组词也被一个个大红叉所覆盖,心里一次又一次地问:“这都练过多少遍了,怎么还错呢?”可是细细想来,这样简单的练习我都是让学生自己写,同桌检查,真正过关测试的又有几回呢?是我对学生太过于信任,认为他们有能力学会这些简单的知识,认为只要我认真讲了,他们就应该会……太多的应该,到头来都变成了不应该。二年级的学生还小,自制力很差,学习的主动性低,有的孩子能偷懒就偷懒,有些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在老师讲到重点知识时也许溜号了,就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正确与否,于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强化知识,可能一错再错。学习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的检查和反馈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

平日里的听写每个孩子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为什么形近字组词、选字填空还错得一塌糊涂呢?每天的说话练习、写话练习都在继续,效果也较好,为什么写一句话这么费劲呢?究其原因,还是我在教学时教的太死板,指导不到位。听写时总是书中课后的“写一写”,内容单一,缺少变化。题型不够多样,除了读生字,就是读词语,课堂上还是要进行形近字组词、选字填空、一字组多词等多样的练习。在语言训练方面,不能放任自流,要进行细致的指导,将好的范例展示出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明白好在哪里,以后自己如何写得更好。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2

宪政是一种在宪法之下使政治运作法律化的理念或理想状态,它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被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宪政的实施首要是限制政府的权力,同时也要保障公民的权利。西方宪政思潮不断冲击着正由帝制向共和转变中的近代中国,逐渐为国人所接受,政治人物亦着手在中国构建宪政的尝试。任何国家的宪政体制建构,均有其立宪精神;而在所有的宪定事权中,均离不开“权力分立”(doctrine of separation of powers)的设计与安排,欧美先进国家有“三权分立”,晚近有美国联邦政府(或官僚体系)所形成的“第四权”(the fourth branch of government),而孙中山先生构想之“五权分立”的宪政体制是宪政体制探索中的一个独创。

孙中山等政治人物的考试思想是围绕五权宪法而形成的,其思想主导了文官考试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并在辛亥革命成功后的建国实践中被制度化与规范化。当时之国情,科举制度在对官僚体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本身逐渐走向僵化和停滞,尤其进入近代以后,西学东渐的影响,时势对人才需求的巨变,导致科举式微并最终归于废除。历史走向了交叉路口,选才应归于何途?以何种理论来承继选贤与能的功能?如何博采众长,自成一体,以适应中国之国情?难题摆在国人面前,这意味着国家必须另求养才取才之道,这道绝难之题最终由孙中山先生阐发的五权宪法之下的文官考试思想的提出而得以曙光初现,随着后继者如戴季陶等人将其充实,近代文官考试思想渐趋完善,社会舆论也逐步接受这样一种既有别于科举又不同于当时西方各国考试的新思想,而文官考试制度的前 途也随之逐渐明朗起来。当时中国的文官考试立法与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与西方先进国家仅仅将其作为考试选才的普通法律规范不同,中国是当时唯一将考试权及其相关规定写入宪法性文件的国家。将文官考试作为国家宪政实现所依托的基本制度之一,文官考试法律制度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社会治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民国以来,各种国会与政府形式层出不穷,各自进行了不同的政制尝试,宪法文本的变动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文官考试的走向。考察不同时期宪法文本中关于考试的规定,不失为厘清近代文官考试发展脉络的有效途径。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考试权首次入宪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时,孙中山曾试图让参议院根据五权宪法思想来制定宪法性文件,无奈在位时间仅有数月,五权宪法文本的制定又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加之各派政治势力的相互角力,所以未能实现[1]。孙中山主导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临时约法》)并非一部真正贯彻其五权宪法思想的宪法文本,文本并不成熟。它一方面通过宪法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权的组织形式与人民的民主权利;一方面在政体的设计上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以限制总统袁世凯的权力,使权力划分极为混乱,成为一种介于总统制和内阁制之间的特殊的三权分立体制,表现出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并非成熟的五权宪法实践。

即便如此,在《临时约法》的细节中仍不乏五权宪法思想的痕迹,突出表现为考试。当时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在宪法文本上明确赋予人民考试任官的权力,而该文本第2章“人民”第11条就明确规定:“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考试权利与自由权、请愿权、陈诉权与选举权等并列,成为人民的基本权之一,地位显要这里所指的“考试权利”,应包括应公职人员考试权利与应教育考试权利。

。当然《临时约法》的“考试权”主要指人民的“考试权利”,并不完全等同于治权中的“考试权力”,但是人民的“考试权利”是治权的“考试权力”的根本来源,正是由于人民天然具有参加任官考试的权利,国家体制层面的考试权力才有发挥的余地。穷源溯流,《临时约法》解决的是考试权的来源问题,是根子问题。

事实上,这可被视为近代文官考试入宪的开端,其重大意义在于国家根本大法确认了人民参加任官考试的权利,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说明《临时约法》时期的立法活动已经将文官考试作为国家一项根本政制予以考虑。要知道,宪法所赋予的人民的考试权利与中国古代所谓考试权利有根本之区别。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也有考试权利的说法,但在“家天下”的传统之下,民众的考试权利是君主赋予的,归根结底是君权的一部分,是人民“无权之权”;而宪法中的考试权利是真正属于人民之权利,在民主共和国家,宪法通过代议制由人民的代表们会商产生,宪法文本就是会商的产物,也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宪法文本中的权利是人民固有的权利并通过宪法文本予以确认与保障,是人民“有权之权”。所以,《临时约法》中考试权利的引入,是巨大的进步。随后的具体法律制定必然考虑如何不妨碍或者促进该权利的实现,其效用可指引未来考试法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这也说明,一些基本观念在上层已经渐成共识,即考试是社会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手段,亦是维护国家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形式;考试不但应该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而且具有均衡社会职业、协调社会角色之功效。

为配合考试权利入宪,孙中山在任内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主持颁布了几部关涉文官考试法律的单行法律文本,典型的如《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草案)》(1912年3月)与《文官考试令(草案)》(1912年3月)等。这些文本联同《临时约法》,初步构成一个由宪法、考试行政组织法与考试基本法组成的,效力层次区分清晰的考试法律体系。考试机关是考试权的组织载体,相关制度安排直接关系到考试权的实现。《临时约法》存续期间,涉及考试行政机关组织安排的主要法律文本是《文官考试委员会官职令(草案)》。作为一部行政组织法,文本中对考试行政机关的设置、编制、职权、职责、活动程序和方法予以规定,其中职权与组织构架是其核心。就某种程度而言,此时的考试行政组织尚未完全独立。文本显示考试委员会仅仅被作为考试事务办理机关,在这期间,无论是高等文官考试委员会,还是普通文官考试委员会,都是临时机关,直接隶属于总理,虽然人民的考试权利已经在宪法中提及,但制度安排上仍趋保守,具体制度并未完全按照考试权独立的方案来进行安排。

南京临时政府的考试立法活动因孙中山辞任而停滞,当时许多相关法律草案均未完成立法程序,更难以公布施行。由于制度初创,难以找寻借鉴经验,又要面临与现实的妥协,文本中出现多处创新的犹豫,如未设立独立的考试机关,考试权利并未独立于高等文官考试委员,而是隶属于内阁总理;普通文官考试委员,在中央举办者,属于内阁设置,在地方举办者,则属于各地方官厅设置。但是,对科举考试文化传统之精华,如统一考试的形式,公平竞争、择优选才的精神,以考促学的机制等的吸收,仍然引领未来公务员考试法律之发展。

二、《中华民国约法》与《曹记宪法》渐次取消考试规定

1914年,袁世凯主导了《中华民国约法》的起草与出台。作为近代宪法,《约法》虽然保留了“主权在民”等与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有关条款,并规定了与《临时约法》相同的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也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但它违背《临时约法》的精神,既推翻了内阁制,也弃用了总统制,袁世凯几乎被赋予了终身大总统的特殊地位,遭到舆论激烈的批评。标志着民主宪政的内涵已消失,并被独裁制所取代。

1922年恢复后的第一届国会召开第三期常会,以《天坛宪草》为蓝本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1923年正式公布与实施。这是北京政府正式颁布的唯一宪法。但由于在起草期间发生曹锟贿选丑闻,又被称为《贿选宪法》或《曹记宪法》,在宪政史上屡遭非议。通过文本对比可发现北京政府时期考试权逐渐从宪法文本中消逝的过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期赋予人民的考试权利是基本权利,不作任何限制。《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约法》分10章共68条。文本体例为“国家”、“人民”、“大总统”、“立法”、“行政”、“司法”、“参政院”、“会计”、“制定宪法程序”与“附则”。参见张耀曾, 岑德彰编《中华民国宪法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版,第8-16页。 已经有所变化,第2章“人民”第9条规定:“人民依法令所定有应任官考试及从事公务之权。”此时的考试权利被置于法令范围内,不属于基本权利的范畴,考试权利的品格已经下降。《曹记宪法》《曹记宪法》分13章141条。文本体例为“团体”、“主权”、“国土”、“国民”“国权”、“国会”、“大总统”、“国务院”、“法院”、“法律”、“会计”、“地方制度”、“宪法及修正解释及效力”。参见张耀曾, 岑德彰编《中华民国宪法史料》,台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版,第30-45页。 中已经完全不见考试的规定,删除了人民有“应任官考试”的权利,条文被其改为“中华民国人民依法律有从事公职之权”。这样一来,文本只是规定人民有任官权利,但至于采取何种方式任官已经不作限制,考试的宪政意义尽失。究其原因,除了与军阀征战与执政者过分执着于权力争斗有关外,还有最为重要的原因即宪政因素。这是源于北京政府的几个宪法文本均采用三权分立的模式,无论是总统制还是责任内阁制,由于缺乏五权宪法的视野,考试权始终难以脱颖而出。与此相适应,文官考试地位与作用式微,其他录用人才方式在北京政府时期如保举制等大行其道,任用私人成风,直接引发了官场贪腐与行政效率低下,是北京政府治理日益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也反证了当时的文官考试发展与宪政体制确有重要的关联。

与此关联,北京政府时期考试显著的改变就是不再由专门考试机构来统一执掌考试权,而是将其交予人事行政机关进行统一管理,可见考试权已经被融解于行政权之中。北京政府成立之初就颁布《国务院铨叙局官制》,在国务院之下设人事行政部门――铨叙局。铨叙局隶属于中央行政机关国务院,是典型的人事行政机关,负责文官、荐任官以上的任免及履历,负责文官考试、恩给及抚恤、荣典授予、外国勋章受领及佩戴等事项。1914年2月对文本进行修订,增加文官升转、勋绩考核两项。同年5月,又增加文官任免和资格审查职权两项。铨叙局依法设局长一人,主管全局事务;参事2人,协助局长审议全局事务;佥事6人,分管全局具体事务;主事12人,负责具体事务办理。另外可以根据情况酌定设置办事员若干。总数看仅21人,作为主管全国文官大小事务的核心机构,十分精简。由于铨叙局只是中央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其建制变动频繁历经多次改变,但隶属关系一直没变。1914年5月,铨叙局改设在总统府政事堂之下。1916年,政事堂改为国务院,铨叙局再次直属于国务院。1924年之后,北京政府取消国务院,铨叙局隶属于临时政府。1925年,铨叙局再次重新归于复设的国务院[2]。不管政局如何动荡,在北京政府存续的16年间,铨叙局一直作为全国文官管理机构,其机构一直延续,历任铨叙局长的任职从未断裂,未见化并或撤销,地位非常重要。

三、《五五宪草》关照考试权利与考试权力的共同实现

1928年,国民党治下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按照《训政时期约法》规定“宪法草案,当本于建国大纲及训政与宪政二时期之成绩,由立法院议定,随时宣传于民众,以备到时施行”。因此,宪法草案理应予以完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难日深,国内舆论纷纷要求“结束训政以实行宪政”。在国内各界的压力下,1933年4月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议决宪法,并决定颁布日期”。国民政府立法院于1933年1月开始讨论起草宪法的事宜,决定组织宪法起草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宪。委员长由孙科担任,吴经熊、张知本担任副委员长,立法委员陈肇英、林彬等40人担任立宪委员,戴季陶、伍朝枢、王世杰等人担任顾问,临时列席,陈述意见。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成立后,一面由立法院编译处翻译大量各国宪法的文本以作参考,一面登报征国人意见。经多次会商后,议决起草原则共25点[3]。当时的文本由张知本、吴经熊、傅秉常三人为初稿委员,后追加马寅初、焦易堂、陈肇英等为初稿委员,推定吴经熊依据委员会决定的起草原则担任初稿主持人。《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于1934年11月呈报国民政府转送国民党中央进行审核,审核意见反馈至立法院重加修正。当时国民党提出了几项意见,均与其党治政策有关:一是应以三民主义、建国大纲、训政时期约法之精神作为宪法的根本;二是政府之组织应考虑当时的实际政治运作状况,以实现集中全国力量之根本制度,不宜对行政权作刚性限制;三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之制度在宪法草案中应在职权上作大致规定,其组织以法律定之等[4]。1936年5月,第三次议定通过《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又被称为《五五宪草》。

《五五宪草》中有关考试的规定两处。其一,第2章“人民之权利义务”第20条规定:“人民有依法律应考试之权。”纠正了北京政府时期的规定,再度将人民的考试权利写入宪法。其二,第4章“中央政府”之第五节“考试院”中,共4条内容,设置了考试权实现的独立组织载体――考试院。第83条规定“考试院谓中央政府行使考试权之最高机关,掌理考选铨叙”。第84条规定“考试院设院长、副院长各一人,任期三年,由总统任命之”。第85条规定“左列资格应经考试院依法考选铨定之。公务人员任用资格;公职候选人资格;专门职业及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第86条规定“考试院之组织,以法律定之”。

《五五宪草》对考试的贡献在于承继了孙中山的权能区分与五权宪法理论,并以此来理顺了考试权与人民的关系、考试权与其他四权的关系。第一,从根本大法上再度明确了考试权利的宪法依据――人民的考试权利。第二,明确考试权是独立的治权之一,为此设置了独立考试机关――考试院来执掌考试权,五院以分工合作与制衡的形式进行运转。第三,设置了制度意义上的制衡机制。从制度设计上看,国民大会对政府有约束力,政府的五院要对国民大会负责,故考试院长要向国民大会负责,但却由总统任命。总体而言,《五五宪草》中关于考试的规定基本符合孙中山的设想,也参考了训政时期的一些实践经验。当时各界对其评价尚可,“第一合于国父权能区分造成万能政府的遗教;第二合于现行政治的趋势;第三合于中国内忧外患的环境”[5]。

四、《中华民国宪法》强化考试权的独立与公正指向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向制宪国大提交由《五五宪草》修订而成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大会审议修正草案后,于1947年元旦公布《中华民国宪法》,同年12月施行。考试权不仅要实现,还要被更好地实现,为此《中华民国宪法》除了沿用了《五五宪草》相关规定外,还增加了一些规定。

其一,分区考试入宪,标明考试的公平正义日益受到重视。制宪国大审议《宪法草案》时,有很多提案关注公务员考试的公平正义,分区考试是热点之一。当时实践中已经出现一些边远地区省份人才考试的变通规定,但是并未入宪。很多制宪议案均提及,国家幅员辽阔,各省交通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也相距悬殊,考试应该适当变通,使各省应考人员能在公平之前提下参与考试,参酌明清的考试分省定额制度与英国的分省制度,应在宪法中确立分区考试的原则以平衡各地文化上的差距,“历年高考普考,边区各省参加考试及格者为数寥寥,以致中央及内地各省市行政机关之公务员隶属边区者很少。公务员考试如能确定按省定额分区举行,不仅边区省份人才悉可罗致,并可加强边远省份人民之向心力,对于民族政策及开发边疆关系都很大”[6]。为此,《中华民国宪法》增设了一条,即“公务员选拔实行公开竞争之考试制度,并按照省区分别规定名额,分区举行考试。非经考试及格者,不得任用”。这说明考试的公平正义问题已经被提至宪法的高度,在制度构建中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其二,考试机关立法权入宪,这是保障考试权独立的一种新的制衡机制。之前的宪法性文件并未明确考试机关的立法权力,只是零散规定行政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可就其主管事项,向立法院提出议案。这项规定在《中华民国宪法》中被废除,但是独独保留了一点:“考试院关于所掌握事项,得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7]因提案权的授予,较之其他几院,考试院之超然独立之形象更是跃然纸上。如当时考试院之代表史尚宽等人即认为“考试院关于主管事项的法律案,可向立法院递送,如需出席立法院说明,应由负责之院长或其所派人员出席即可,不必如惯例一定要秘书长出席”[7]。这体现了考试院在考试事务上享有的较为广阔的权力空间。

尤需提出的是,孙中山持有一种集体主义的宪政观。他认为,个人的自由有害于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若要扭转中国衰弱不堪的殖民地的地位,必须要人民牺牲自由得以组成组织严密与号令统一的坚固团体。孙中山所主张的五权宪法建立在集体主义之上,它不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保障个人权利的宪法,而是更倾向限制个人自由,集合国民力量,形成严密健全的现代体制的宪法,强调的是政府组织与体制的重构[8]。引申至考试权,自然考试权实现的核心因素就是独立考试机关“考试院”的成立与运转。遵循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宪法文本所涉条文的相当部分均与考试院的构建有关。

国民政府设立的考试院是五权宪法的一大象征。南京国民政府考试制度是围绕以考试院机构组织建立为核心构建起来的。1928年10月20日,公布《考试院组织法》;同年12月17日,公布《铨叙部组织法》;1929年8月1日,公布《考选委员会组织法》,考试院的行政组织构架基本形成。1930年1月6日,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副院长哲生、考选委员会副委员长邵元冲及铨叙部部长张难先、副部长仇鳌,同时宣誓就职,旋即积极推行公务员考试制度。考试院下设有铨叙部和考选委员会两个机关。考选委员会负责考试管理;铨叙部主管全国文官任免、升调、叙级等事宜。至此,宪法文本中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走向成熟。

五、评析

任何法律制度的形成,均有其时代背景、历史因素及理论根源,其产生与流变,均非偶然之事;而这三者又往往互为因果,交错会留,互相融合形成制度特征[9]。就某种程度而言,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可以被浓缩为封建君主国家向民主共和政体的转变过程。转型过程中,文官考试可谓一个重要的联结点,它一方面传承封建君主国家中作为根本政制的古代科举考试传统,蕴含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又在共和政体中享有崇高的宪法地位,是宪政实践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文官考试成为沟通新旧社会的制度因素,是帝制中国与共和中国的结点,其宪政意义不言而喻。毋庸置疑,文官考试以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三民主义思想引发,被载入宪法,得以法律法规的创建而形成民国以来的根本之政制之一。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建设既是统治阶层维护统治秩序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接触并迈向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对文官考试进行的历史评价,需着眼于文官考试与其所依托的五权宪法框架之间互动之关系。

考试是座桥梁,以一种真正公平正义之方式成全了从民到官的身份转换诉求。但它又不仅仅是座桥梁,更不仅仅是考什么与如何考的问题,看似简单机械的考试与录取的流程性事务并不足以表达它的全貌。在中国,它的背后蕴含的是强大的国家力量,它关切的不仅是个人抱负与前途,更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的大命题:维系国家机器的运转,沟通人群阶层的合理流通,践行平等自由的主流价值观,进而成为民主宪政的重要支撑制度之一。而这样的命题,早在20世纪之初,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进行破题的尝试。

传统的封建官僚政治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腐败、专制与低效,但却能维持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的统治,科举制就是重要因素之一。科举考试好像是从外部为自成一体的官僚社会作支撑的大杠杆,虽然它同时又被当做一种配合物成为中国官僚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一个以专制君主为纲,还需要各种封建势力来支撑场面的古代官僚社会,也许确实需要考试制度来选贤与能,维持政权基本的运转。但是它又怎么可能允许全国的用人大权,都交给旁人去执行?笔者不否认科举制的进步意义,但在大量资料翻阅后,更愿意相信它的终极目的在于把人的思想拘囚于一定程式中;在于使人的意志集中到一定目标上;在于以形式平等的文化手段、模糊的知识水准逐渐提高一般人士的种族或阶级意识,进而自发地成为政权的维护者。清代中叶以后,官僚政治已经逐渐变得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适应。但同时国内外动摇传统官僚政治的社会因素虽在不断增长,而支持那种统治的内外力量也并不示弱。这是旧官僚统治其所以能一直维系到20世纪初清朝覆灭才归于颓败瓦解的关键原因。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反清、反专制、反封建官僚统治的革命。胜利后的建国实践中,封建官僚政治必定受到清算。仿效世界潮流,官僚政治由以议会政治为名的宪政来承续。官僚政治需要一个新的政治形态去取代,国人已经认识到宪政是可取之道。巧合的是,文官考试同科举考试一样,借助历史机缘,承担了激活宪政的角色。这与其他国家的经历十分不同,中国也许是唯一将文官考试提高到如此高位置的国家,借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及其建立的政府形式,借由五权宪法与考试权的阐发与实践,成为了宪政的启动机制。

文官考试能得到如此崇高之地位,甚至借由五权宪法的实践成为根本政制,依笔者之思考,盖有主观心理与客观现实两个原因。其一,人治思想的延续,或者说是科举思想的延续。与西方法治不同,中国素来信仰人治传统。与之相适应,社会处于官僚阶层的管理之下,官僚本身成为国家与社会核心,选拔官僚的制度也成为根本制度中的根本制度。这种传统是积淀了几千年的产物,任你用尽一切民主制度与法治手段,也无法在短时期消失殆尽,更何况是正处于社会变革当口的民国时期。很难说既是革命先行者,又是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多年的孙中山将考试权从行政权中抽离出来而成的五权宪法,是否也是受了人治思想的影响。将文官考试看得越高,越能证明人才的重要,却也能反证人治的重要。大量资料显示,按照执政者的设想,文官考试至少在地位上被定位为共和时期的“科举制”。其二,国家危亡的客观情况。国家危亡,官员无能,国家机器需要新血液,社会治理需要新气象。人的教育是漫长的过程,但是考试体制能够迅速转变,求富求强的功利心态也使得文官考试一经出现就被推至相当之高度。

但是,社会现实已然与古代封建社会迥异,科举制确实能够维系古代中国社会的稳定与政体的运转,但文官考试却无法独立承担官僚政治革新之重,更何况民主宪政的实现。一方面,宪政是中国从未经历的权力运作形态,其良好运行必有赖于民主、法治、控权与人权保护诸多因素的实现,岂能寄希望于文官考试一端?另一方面,近代以来断断续续进行的宪政实践,实施于内忧外患与连年征战的国土之上,频频遭遇各种势力的阻挠,宪法也因为陷于权力斗争与政治角力而成为具文;而作为宪政实践的一个环节,文官考试也难逃宿命。这就很容易解释文官考试所遇到的种种挫折,如旧官僚势力的排挤、及格人员的分发任用相当困难、文官考试成为派系斗争的主战场、及格人员本身品质的堕落、考试施行多年却无法改变旧官僚政治形态、文官考试被烙上政治人物个人色彩等。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3

关于优选诚信考试倡议书范文   各位同学:

  经过一学期紧张而充实的学习,期末考试即将开始。期末考试不是竞争性考试,而是水平能力测试,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更是对学生诚信品质的检验。为了营造良好学风考风,杜绝舞弊行为,净化考场环境,特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一、认真复习,积极准备

  充分利用复习时间,系统复习各门课程,坚决杜绝网络游戏,坚决杜绝松散慵懒,端正态度对待每一场考试,靠真实能力争取优异成绩,用诚信行为展现良好考风。

  二、科学复习,循序渐进

  自觉遵守作息制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科学设计复习计划,早睡早起,规律生活,稳扎稳打,循序渐进,以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做好期末考试准备。

  三、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发扬团结互助精神,在学习交流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帮助他人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调整心态,愉快迎考

  正确看待考试,自觉调整自我心态,重视而不紧张,轻松而不轻视,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复习,以愉快的心态迎接考试。

  五、严守考纪,诚信应考

  遵守校规校纪,遵守考试纪律,不夹带、不抄袭,不携带通讯工具进入考场,不协同他人作弊。诚信考试,杜绝舞弊,考出真实水平,考出真才实学,考出诚信风格。

  莘莘学子,诚信为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考纪,诚实应考,互相提醒,互相督促,营造文明、诚信、健康的考场考风。让我们守住内心的一份坚持,交出一份合格的诚信答卷,为学院的学风建设共同努力,为严肃考风考纪撑起一道“文明、诚信、自觉”的风景线!行胜于言,让我们努力复习,充分做好迎考准备,用行动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为广铁校园带来一股清新的诚信之风!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姓名: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优选诚信考试倡议书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一直以来,我校全体师生秉承“惟真惟实”的校训,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努力营造关爱学生、尊重学者、崇尚学术的浓厚氛围,积极创造良好条件,为师生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在本学期期末考试即将来临之际,为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立自律、刻苦学习的作风,校学生会向全体在校学生发出如下文明诚信考试倡议。

  一、知荣辱、扬美德,树立高远目标

  国家树诚信,社会讲诚信,个人也需要践行诚信。作为社会栋梁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树立高远的目标,不断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诚实守信的品德,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努力掌握广博的知识,为日后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积累能量。我们应该以诚信考试为荣,放宽视野,不局限于考试分数。

  二、端正考试态度,正确认识考试意义

  考试是检查教师教学水平、考查学生学习成果、督促学生学习总结的重要途径,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维护教学秩序的需要。考试有利于同学们对学习情况系统详细地分析总结,有助于督促大家积极学习。但考试也只是衡量一个同学综合能力的一个因素而已,考试成绩无法代表一个同学的全面能力。希望同学们将考试作为查漏补缺、寻找进步的重要机会,认真对待每一门考试,并以平和理性的心态对待考试成绩。

  三、认真复习,积极备考

  我们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认真总结每门功课的重点、难点,以及本学期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复习计划,把老师授课的内容和自己的复习计划结合起来,保证复习效果,争取取得优异成绩。遇到问题积极向老师、同学咨询解决。复习阶段更应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在交流中认识自己的不足,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加深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巩固,取得双丰收。

  四、从我做起,文明应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学风、文明的校风,应当从自己、从现在做起,努力打造诚信校园。考试过程中应尊重监考教师,严格遵守学校考试制度,服从管理;在不良念头面前严于自律,以免不诚信的行为给自己的尊严、形象和信誉带来污点。我们要自觉以诚信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考试,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以实力争取优异成绩,以诚信展现良好学风。

  五、学生干部、党员以身作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全校各级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要在学风、考风建设上以身作则,带头发扬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以实际行动维护考场秩序,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建立“自尊、公正、诚实、守信”的考风而共同努力。学生干部、党员应积极主动帮扶学习、生活困难同学,促进困难同学进步。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承载着祖国、社会和家人的殷切期望,让我们秉承石大“惟真惟实”的校训,继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从现在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做有理想、有道德的时代青年,刻苦学习,诚信做人,文明应考,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营造良好学习考试氛围。

  最后,衷心祝愿全校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关于优选诚信考试倡议书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

  孟子有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而不立。”诚信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树道德之新风,立诚信之根基,更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而诚信考试是大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更是大学生应具有的道德素质。

  在本学期期末考试来临之际,为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树立我院学生诚信意识,弘扬我院优良学风,培养刻苦学习、诚实守信的作风,树立人文学院学子自尊自律的良好形象,现号召我院全体同学在期末考试中自觉遵守考场纪律,坚决杜绝各种考试违纪舞弊行为,展现自我水平,用真实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4

一、编辑出版类CSSCI核心期刊微信消息推送情况调查

笔者选取了7种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并推送微信消息的编辑出版类期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编辑》《科技与出版》《中国出版》《编辑学刊》《出版科学》为研究对象,这7种期刊恰好属于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源期刊。笔者全面调查了这7种期刊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微信消息,包括开始发送微信消息的时间、微信消息推送频次、微信消息的阅读量等。查询方式为,关注这7种期刊的微信公众号,进入公众号界面,查看历史消息,获取所需数据。为了减少误差,调查截止时间控制在2016年7月24日至30日。调查数据显示,《科技与出版》最早开始推送微信消息(2013年12月19日),微信消息的推送数量最多(595条);《中国编辑》微信消息的推送次数最多(176次);微信消息的篇均阅读量排名由高到低为《编辑之友》《中国编辑》《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学刊》《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出版科学》。笔者调查发现,这类期刊微信消息内容主要包括母刊论文、最新目录、会议通知、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以及期刊和出版业相关新闻等。

二、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阅读量大的微信消息内容

1.与编辑出版相关的汉语基础知识汉语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字、词汇、语法、标点等,是编辑出版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在这7种期刊中,《编辑之友》向读者推送的基础知识受到读者广泛关注。从2015年3月20日至2016年7月23日,《编辑之友》共推送与基础知识相关的消息45条,篇均阅读量达到749次,远高于该刊消息篇均阅读量450次。如2016年5月6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标点符号难点整理》,阅读量高达1984次,12人点赞;2016年6月17日推送的《编辑之友:测测您的改错水平,这些成语,您能改对多少?》,阅读量1132次,7人点赞。从以上数据来看,汉语基础知识是编辑出版类期刊读者比较关注的一项内容,所以,编辑出版类期刊应该结合本刊情况,尽可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适时地推送相关消息。2.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内容2001年8月,人事处和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统一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出版职业资格考试相关信息是编辑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信息。编辑出版类期刊的读者主要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人员及从事编辑出版研究的研究人员,所以在的微信消息中,与出版考试内容相关的消息阅读量也比较大。出版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时间为每年的6—7月,考试时间为每年的10月。所以,在此时间段推送的考试相关消息容易受到读者关注。《科技与出版》在2014—2016年的6—7月向读者推送出版考试相关信息、订阅考试用书及考前辅导的信息,为备考的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受到读者的关注。如其在2015年5月29日备考季推送的《出版专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即将出新版》,阅读量达到723次。《中国编辑》在考试前夕向读者系统推送的考试备考指南、考试真题及答案,也吸引了大量出版资格考试备考者关注。如2015年9月7日至15日备考的攻坚阶段,《中国编辑》连续推出9期《考试备考指南》和《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2005—2014)历年真题及答案,持续产生很大的阅读量。由此可见,推送考试相关消息要准确把握时间。3.编辑出版大家风采展示近年来,编辑出版界涌现了一批后起之秀,这些编辑出版家在其岗位上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是众多编辑的楷模。编辑出版大家的先进理念、工作态度、编辑出版经验以及对编辑出版界最新理论导向的阐释都是读者关注的内容。《中国编辑》母刊设有“编辑风采”栏目,主要采用访谈、记叙以及回忆录的形式与读者分享编辑出版大家的风采,包括编辑经验、先进的理念及个人的生活、兴趣爱好等,篇幅一般较短,形式比较自由,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编辑》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了十几位编辑出版大家的消息,如宋文、汪忠、周慧琳、韦志榕、汪家明、张纪臣、王刘纯、李毅峰、林阳、黄书元、郜宗、郝振省、沈鹏、胡小罕等。这些活跃在编辑出版界第一线的大家,有的是新闻出版广电局及编辑学会的领导、有的是出版社的社长,有的是编辑家及艺术家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此类消息篇均阅读量高达910次,远远超过学术期刊消息的平均阅读量。如2015年8月5日推送的《在编辑出版与学术研究中寻觅书法情怀——记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阅读量高达2764次,40人点赞。因此,这类微信消息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出版者重点推介的内容之一。4.母刊论文对于大部分期刊而言,母刊论文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必推内容。在这7种核心期刊中,除了《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其余6种期刊推送了母刊论文。因此,笔者特意调查了这些学术期刊所推送的阅读量较大的母刊论文,根据阅读量、点赞数、信息来源、推送时间进行了综合排列,总结归纳出普遍规律——阅读量较大的文章最好经过专门的总结提炼,同时具有“实”“新”“全”的特点。“实”——实用性强,编辑出版工作者可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如阅读量排在第1位的《书稿质量检查与编辑加工要求》,该消息从书稿质量检查的文字和体例要求入手,详细阐释了编辑加工的原则、具体要求和灵活变通等相关经验,对新入职的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阅读量排在第2位的《编辑的责与守——以文学编辑为例》,该文作者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文学编辑工作30多年的编辑大家,她现身说法,以自己编辑出版的作品《历史的天空》《尘埃落定》为例,讲述了一个优秀的编辑应具有的几种能力,即与作家沟通的能力、强大的忍耐力及选题组稿策划的能力,让普通图书出版编辑受益匪浅。阅读量排在第3位的《论编辑的“编界”与质检的“罚点”——兼“华东师大版质检补充办法”解读》、排在第5位的《出版精品是这样打造的——基于编辑工作视角的思考》,以及排在第9位的《论编辑的学养》,其文章内容与编辑出版工作实际紧密关联,能给编辑出版工作者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新”——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新媒体是编辑出版类期刊关注的热点。如阅读量排在第4位的《媒介融合时代的电视活力何在?》和排在第8位的《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发表了与新媒体有关的内容。排在第6位的《关于“十三五”新闻出版科技体系建设思考》则阐述了编辑出版领域的新规划和导向,这些新媒体、新理论、新规划往往容易受到读者关注。“全”——编辑出版领域研究的全面总结。这一类信息相当于综述研究,读者可以从中获知编辑出版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如《2014年传播学十大热题》就是对2014年传播学的全面总结。因此,笔者建议编辑出版类期刊在母刊论文的微信消息推送上多考虑具有以上特征的论文。5.其他除了以上内容,编辑出版界的新政策、重大新闻及培训通知等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如2015年12月28日,《科技与出版》第一时间推送了《北京市数字编辑首评职称》的消息,由于这条消息关系编辑出版者的切身利益,受到大量读者的关注。因此,这条微信消息赢得了这7种核心期刊微信消息的最高阅读量——浏览2937次,16人点赞。另外,按照国家规定,已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人员还要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以提高工作能力。根据《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规定,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72小时,其中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可见,继续教育培训的信息也是读者关注的内容。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5

关于精选诚信考试倡议书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

  期末考试不仅是检验学员阶段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更是展现我校学风道德的重要窗口。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是我校一贯的优良传统和立学之本,也是广大学员诚实作风最直接的体现。然而,近年来,社会上弄虚作假的风气影响到了我们的校园,抄袭、夹带等一些不诚信行为也开始在学校考场中出现。舞弊不仅是对考生自己能力的否定和蔑视,更是对我校良好学风的亵渎,舞弊者不仅丢掉了诚信,更丢掉了尊严。作为电大的一份子,大家应当身体力行,从诚信作业,诚信考试做起,当诚信人,做诚信事!

  期末考试将至,我校特向全体学员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自身修养,争当诚信考生

  当诚信考生,做文明公民,既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准则。我们要认真复习,以诚信的态度对待每一场考试,考出真实水平,考出诚信风格。

  二、杜绝各种作弊行为

  展现过硬的学业水平和道德水平,用真实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还考场一片纯净的天空。

  如果无视考试纪律,又不服从监考考试的管理,我们将按照中央电大和省电大关于“考试违纪舞弊的规定”中的意见作出相应的处理。

  三、“文明考风、诚信考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良好的学风,文明的校风,应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才能努力打造诚信校园。

  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发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脚踏实地的学习作风,为提高文明素质,严肃考风考纪,杜绝考试作弊之风而共同努力!

  最后,衷心预祝全体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精选诚信考试倡议书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

  陶行知先生曾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永恒信念,也是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与人格追求。20xx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即将来临,这既是评价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对学生诚信品质、高尚人格的一次考验。诚信考试是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大道唯诚,无信不立”,为营造文明、诚信、健康的考风,树立严谨勤奋、乐观向上的优良学风,特此向全体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认真复习,积极备考。考试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希望全体同学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妥善安排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果。“行百里者半九十”,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积累,希望全体同学充分利用复习阶段查漏补缺,全面掌握知识点,凭借自身实力考出优异成绩。

  文明考风,诚信应考。诚信是道义,更是责任。遵守考纪、诚信应考、互相激励、互相督促,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考试作弊不仅是自我否定、缺乏自信的表现,更是对诚信品质的践踏,是道德信仰的缺失。

  自我约束,严于自律。“读书立品,诚信为本”,希望全体同学能够自立自律、自我约束,通过认真复习获取优异成绩,杜绝通过投机取巧,违反纪律,违背诚信原则等获取考试成绩的行为。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行动起来,响应学校的号召,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营造“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积极营造和谐学风、优良考风。让诚信常驻心中,让校园远离作弊!

  最后,衷心预祝所有同学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姓名:xx

  20xx年xx月xx日

关于精选诚信考试倡议书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

  当你们醉心库尔勒大街小巷竞相开放的各色鲜花时,当你们感叹那一株株青翠欲滴的绿树时,你们可否想过,这都是梨城可亲可敬的园林工人辛勤的结晶!同学们,一分耕耘,一份收获,这次期中考试就是检阅你们成功的时刻。这是一个收获喜悦的时刻,也是一个接受挑战的时刻。期中考试既是对我们半个学期以来的知识检测,同时也是检验我们育才学风和校风的考试。我们不但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给自己的老师、同学、父母,更要把道德与诚信的优秀答卷交给自己!

  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孔子曰“君子以诚为贵”,孟子亦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德国伟大诗人海涅也曾经说过:“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同学们,没有诚信的国家将不会安稳,没有诚信的校园将不可立足,没有诚信的个人将最终为社会所抛弃。国家倡导诚信,社会呼唤诚信,人人需要诚信。对待考试的态度和行为,其实是个做人问题。你们是当代中国的继承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要想当一个当代中国合格的接班人,你们首先应从杜绝考试作弊做起,自觉恪守诚信,用自己的点滴行为,共铸校园诚信,做一个新世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同学们,诚实守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之一,而从严求实的学习态度更是我们育才学校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学生诚实作风的最直接体现,作弊不仅是对自己实力的否定和轻视,更是对我们学校纯正学风的亵渎。同学们,面对考试,我们学过的知识或许可能遗忘,但我们诚信的美德却永远不能丢!因此,我在这里代表学校教务处,德育处,团委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一:在考试中沉着应考,认真答题,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达到考试检测的真正目的。

  二、充分利用一切时间,认真复习,不抱有侥幸心理,满怀信心地迎接考试。

  三、提高自身修养,端正考试态度,真诚地面对自己,用真实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还考场一片纯净的天空.

  四、在考试过程中尊重监考老师,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实事求是,杜绝任何形式的作弊行为。

  五、弘扬诚信品质,树立与不良风气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勇于检举和揭发考试作弊行为。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6

江苏苏州2018年7月自考时间安排在6月29日至7月1日期间。全省共有14.7万人报名参加本次考试,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万人,增长率为22%;报考课次数为29.5万课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2万课次,增长率为21%。全省13个市共设80个考点,近2千个考场,将有4千余名教师参加监考工作。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采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笔迹信息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自学考试必须采集考生参加每门自学考试课程的笔迹信息,并随合格课程成绩记入本人的考籍档案。未按要求填写笔迹采集卡的,单科考试成绩无效。

特别提醒:

1.自学考试每门课程笔试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上午为9:00—11:30,下午为2:30—5:00。考生在考前20分钟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和“考试通知书”进入考场,证件不符或不全者不得进入考场。

2.考生入场时,须在本考场“考生诚信考试承诺签名册”规定栏内签字,事先要认真阅读“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3.开考15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入场参加考试。考生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课程考试结束前30分钟。中途离场考生必须交卷,离场后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进场继续参加考试。

4.考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考试的有关规定,诚信参加自学考试。只准携带钢笔、圆珠笔、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橡皮等必需的文具(部分规定课程可带水彩笔、不带存贮功能的普通计算器)。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寻呼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进入考场。

5.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考试作.弊的罪名:“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考试期间,对于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报送诚信档案数据至教育部考试中心,这将与本人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电子注册档案中的诚信数据相挂钩。

6.考试期间,全省各考点将设立考风考纪举报箱,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7

江苏徐州2018年7月自考时间安排在6月29日至7月1日期间。全省共有14.7万人报名参加本次考试,比去年同期增加3.2万人,增长率为22%;报考课次数为29.5万课次,比去年同期增加6.2万课次,增长率为21%。全省13个市共设80个考点,近2千个考场,将有4千余名教师参加监考工作。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采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笔迹信息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自学考试必须采集考生参加每门自学考试课程的笔迹信息,并随合格课程成绩记入本人的考籍档案。未按要求填写笔迹采集卡的,单科考试成绩无效。

特别提醒:

1.自学考试每门课程笔试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上午为9:00—11:30,下午为2:30—5:00。考生在考前20分钟须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准考证”和“考试通知书”进入考场,证件不符或不全者不得进入考场。

2.考生入场时,须在本考场“考生诚信考试承诺签名册”规定栏内签字,事先要认真阅读“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3.开考15分钟后,禁止迟到考生入场参加考试。考生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课程考试结束前30分钟。中途离场考生必须交卷,离场后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进场继续参加考试。

4.考生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考试的有关规定,诚信参加自学考试。只准携带钢笔、圆珠笔、铅笔、圆规、直尺、三角板、橡皮等必需的文具(部分规定课程可带水彩笔、不带存贮功能的普通计算器)。严禁携带各种通讯工具(如手机、寻呼机及其他无线接收、传送设备等)进入考场。

5.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加了考试作.弊的罪名:“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考试期间,对于有违规行为的考生,一经查实,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33号《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并做好相应记录,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报送诚信档案数据至教育部考试中心,这将与本人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电子注册档案中的诚信数据相挂钩。

6.考试期间,全省各考点将设立考风考纪举报箱,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8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网络机考 题库 建设与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二十一世纪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考试也紧跟时代步伐,我国大学英语以往全部都是采用纸质考题考试。但是随着2008年我国教育部在部分高校采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机考试点以来,大学英语机考的考试形式就成了研究界议论的焦点。

海南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部教师于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就在2009级学生中就开始采用《大学英语口语》机考的形式,尝试新的口语机考模式,开始收集宝贵机考经验。在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我校对2010级学生和2011级学生采用了《大学英语期末口语机考》与《大学英语期末考试机考》,大范围内推广我们新颖的考试模式,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此形式的考试方法,对提高我们大学英语教学是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太快,我们大学英语考试现有的题库系统大都存在封闭建设,考试题目功能不全,没有和最新大学英语四六级机考题目挂钩,出现测试平台使用效率不高,题量较少等问题,都需要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二、网络环境下建立大学英语机考题库的必要性

我校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一直走在改革队伍的前列,大学英语部教师深刻体会到建立大学英语网络机考试题库对提高我校的英语教学管理有着必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我们采取大学英语网络机考的形式,那么建设试题库是比不可少的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到评测学生学习效果,关系到标准化考试客观公平性争议。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只有在标准化机考统一数据分析下,对教学做出全面分析,才能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根据不同试题分差和试题难度分析,编制有价值的试题库,才可以保证大学英语机考的客观和公平性。我校从2009年考试建立大学英语期末考试题库,满足现代教育考试的需要,对走出大学英语机考新考试形式作出大胆尝试。 2012年“基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评测体系的应用研究”获得海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课题。

三、基于网络平台下的大学英语机考题库的理论依据

我们对于题库的建设理论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其中理论依据比较成熟的是经典式测试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经典式测试理论是最早的试题库建设理论依据,通过相关的公式和数据分析检验测试的难度、效度、信度、区分度和可行性等。另外一种理论是项目反应理论,是研究者对于试题库试题内容进行正确修订、试题库合理性筛选和试题库内容选择使用的基础。该理论要求在不同的试题库测试时期,需要对一些子项目内容进行测试。

对于这两种理论研究,我国研究者陈祖芳等(1999)认为,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是有很大的权威性,其中不乏有很多从国外直接引进的原版英文教材。但是在实践教学与测试中,当学习者被问及教材相关内容和试题对提高英语水平的作用时。数据表明,对于教材自带的试题册测试内容,只有27%左右的学生认为试题对学生学习作用很大或有帮助,但近40%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另外,韩少杰 (2006:33)认为,我们大学英语考试的真实目的是向学生传达某个学习阶段,他们对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教师平时开展的大学英语期中测试和大学英语期末考试,实际就是检测学生对课文里面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通过实践教学与测试证明,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机考试题库的开发和应用对检测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对大学英语网络机考试题库持有肯定的态度,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网络知识,把握大学英语语言测试的特点和规律,争取开发出完善的英语试题库内容与水平测试题目内容,共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上新的台阶。

本文系海南师范大学2012年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基于大学英语网络平台评测体系的应用研究》系列论文,项目编号:QN1211。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9

关键词:大学语文;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12-0010-0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语文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面临极大的挑战,也给大学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课题。本文将从大学语文考试改革方面作些探讨。

大学语文课为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中文专业外其他本科专业学生。授课学生人数多,每年6000人左右。教师每年承担繁重的教学以及期末考试阅卷的任务。信息化时代到来以后,给考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传统纸介质考试的弊端也被凸显出来。传统纸介质考试的弊端是首先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阅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情分。基于此,我们在大学语文考试方面进行了如下改革,目的是达到教考分离。

一、变革考试内容

(一)加大考试知识面

大学语文课开设的目的是从文学情趣的培养、审美素质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情怀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较明晰的文体、语体知识,掌握基础性的古今文学常识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知识,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为学好各类专业课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首先我们在考试内容上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先后进行了课外读书工程、专家讲坛、研发多媒体课件等大胆改革尝试,并收到很好效果,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文理兼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考试内容方面,大学语文在全国率先改革,改变了一直以来讲什么就考什么的传统考试模式。为此,教研室首先进行了教改,要求学生除课堂学习的内容之外,还要学习以下内容:首先要课外必读四大类书籍:《古文观止》、唐诗、宋词、《红楼梦》,此外还要求学生课下学习从先秦开始一直到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整个中国文学史,还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的泛读课文。这样考试的内容既有课堂讲授的内容,又涵盖以上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这样使得学生对整个中国文学史有一个基本了解,扩大了文化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

(二)实施分层次考试

2013年结合新版教学计划修订,继续细化分层次教学,开设专题课以及通识选修课。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全校开设大学语文的院系及课程分为四个课型。

1.大学语文A

大学语文A主要面向全校文科类学生。大学语文A开设30课时,课程内容以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主要内容有诗歌、散文、小说的鉴赏,同时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专题及写作专题。

2.大学语文B

大学语文B主要面向全校理工类学生。大学语文B侧重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语言感受及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汉语应用能力。大学语文B开设30课时,除经典文选的赏析,同时开设演讲及科技写作专题(毕业论文的撰写)。

3.大学语文C

大学语文C主要面向全校外语类专业学生。大学语文C以开设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教学主要侧重文学艺术的审美素质培养。大学语文C开设两个学期60课时,第一学期大学语文C开设30课时,课程内容同大学语文A。第二学期大学语文C开设30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古今优秀篇章的鉴赏,同时开设外国文学专题及现代汉语知识专题。

4.大学语文D

大学语文D主要面向全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学语文D以开设古今优秀文学篇章赏析为主,教学主要侧重文学艺术的审美素质培养。大学语文D开设两个学期60课时,第一学期大学语文D的课程内容同大学语文A。第二学期大学语文D开设30课时,课程内容主要有古今优秀篇章的鉴赏,同时开设影视文学专题、文学艺术审美鉴赏专题。

大学语文课把授课对象分为文科、理工科、外语、艺术四个课型,并分别配以不同类型的专题课,而且在通识课平台开设通识选修课:“《红楼梦》鉴赏”、 “20世纪海外华人小说研究”、 “经典名著导读”、 “本科生应用写作能力培养”等。

针对四个课型,考试形式也各有不同。文科理科是作文笔试和上机考试,外语类专业第一学期是作文笔试和上机考试,第二学期则是纸介质考试,而艺术类专业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都是纸介质考试。通识课平台开设的通识选修课则是随堂开卷考试。

二、创新考试形式

(一)客观题机考与主观题考试并行

大学语文教研室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试行上机考试,文学基础知识部分客观题上机考试和纸介质主观题考试并行。2007年起,为使教考分离的教改思想贯彻实施更为彻底,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手段使考试内容设计更为科学、手段更为先进,剔除考试评卷中的人为因素,消灭人情分,使考试结果更趋公平合理。我们进行了上机考试的初步尝试,经过三年多的反复试验、整理,初步建立了机考单选题库,在测试本科生文学基础常识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为确保此项工作成功,黑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主研发了在国内具有领先意义的带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考试系统。我们在大学语文课上配合计算机考试中心采集了学生的指纹,上机考试时,考生在考场内进行指纹认定后,系统随机为学生分配考场和机位。计算机根据试题库中各部分试题的分值比例自动抽题组卷。考生在计算机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提交后,计算机完成成绩评定工作。

这种考试模式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他们认为相对于传统的考试模式,机考题库覆盖面虽然更大,考试时间更为紧张,但考试内容设计科学,考试手段先进,考试结果剔除人为因素,更为公平合理。

(二)除作文外,主客观题全部机考

与南开大学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先进院校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又在考试模式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实现全员上机考核的目标。相继进行如下改革。

1.研究、建设《黑龙江大学本科生语文素养测试机考题库》(电子文档)

通过研究、建设《黑龙江大学本科生语文素养测试机考试题库》(电子文档),以期末上机考试形式考核学生文学常识、文学鉴赏能力,测验学生课内外读书的深度和广度。

2.研究建设《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写作能力测试题

库》(电子文档)

通过研究、建设《黑龙江大学本科生写作能力测试题库》(电子文档),以期中或期末随堂作文形式考核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写作能力。

3.继续题库建设

研究探讨机考题库的题型、题量,考核范围,能力层次等问题。并拟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国内大学语文教改先进院校实地考察其机考题库设置、考核具体操作等技术性问题。相继完成《黑龙江大学本科生语文素养测试机考题库》(电子文档)一期内容,即:设计并制作出可供2500―3000人循环上机考试使用的一期题库(含两次考试使用的子题库)。

2012年全年,为机考题库二期工程实施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总结一期题库的使用效果基础上,对其进行二次调整。同时,开发并完成机考题库的二、三期工程。2012年下学期,二期题库投入使用。

2013―2014年。修改二、三期题库,完成四期题库建设。完成四期题库首轮运行。

(三)实现无纸化考试,教考分离

大学语文教研室教师多年的大学语文丰富教学经验和近十年成功的教改实践为考试改革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近些年来大学语文文学常识部分教学内容的机考改革实践经验和已经完成的初期题库建设工作为题库的进一步建设和拓展奠定的扎实基础。全部成员均参与完成黑龙江大学2009版及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修改,课题组已经获得和完成省级、校级新世纪教改项目多项,发表教改类论文多篇。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有关领导的鼎力支持大学语文上机考试,这些年来,负责机考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组织全校大学语文部分考试内容机考方面进行了成功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教研室全体教师正在完善题库建设,建设作文考试题库。作文实现上机考试,将会给教师阅卷带来便利,也能检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这样大学语文将达到全部无纸化考试,真正实现教考分离。

三、大学语文考试改革的意义

我们尝试探索的考试内容改革以及考试方式的改革,至少在国内大学语文教学领域处于前沿位置,意义重大。

(一)考试内容科学合理

大学语文考试主观试题和客观试题相结合,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准确性,又考查学生文学鉴赏和文字表达的能力,为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可信的参考和依据。一部分教学内容交由计算机考核,计算机随机出题,每位学生进入机房后遇到的题都是不一样的,互相抄袭作弊的可能几乎为零。计算机随机出题、评分,使考试内容更科学严谨,评分过程更少主观意识干扰。

(二)受益面大,影响力广

目前,黑龙江大学每年在校必修大学语文课程的本科生约为7000人,除去免修的文学院、新闻学院,加上艺术学院、外语类学生的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课,每年必修大学语文的本科生约有6000人。上机考试可以减轻学生两次考试的压力,而且受益面大。

(三)节省人力与物力

在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高等教育的教学设施与教学手段日益更新。充分发挥计算机在高校考试环节的作用,是一项潜力极大的研究工程。

据我们目前掌握的相关资料,就大学语文课程而言,国内除南开大学建立了大学语文阅读考试机考题库、个别院校在尝试大学语文课程考试全部实行机考或部分实行机考外,多数院校仍采用传统的纸介质考试方式。

将目前的大学语文同一学期两次期末考试(机考、纸考)合并为一次机考,可以节省大批监考花费的人力物力,减轻教学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压力。

(四)实现教考分离,考试更公平合理

传统的纸介质考试方式带来的一些人为弊端很难避免,全部实现计算机阅卷,剔除人为因素,没有了人情分、印象分,使考试更公平合理。

(五)分层次考试科学合理

关于期中考试的作文篇10

关键词:选人;铨选考试;人事档案;资格审查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各项典章制度都趋于完备。特别是唐代科举和铨选考试的制度化客观上要求人事档案文书更加完备和规范。因为中央级考试特别是铨选考试要在考试之前对考生进行资格审查,而审查的主要方法就是把考生报名时所持的各类证明身份的文书和保存在中央政府甲库中的人事档案材料对照勘核,以保证考生的质量。五代铨选基本沿袭唐制,但结合战乱频仍、文书失坠的时代特征也有所损益。据笔者初步考察,唐、五代时选人文书主要有解状、考状、保状、春关牒、告身、历子等。

1 解状

解状是唐代政府部门出具的参加铨选考试的选人个人信息的文件。由州司上报给中央政府的考生文解作为甲历保存备查,发给考生个人的作为应试时的准考报名材料。其作用是考试之前进行资格审查时把报名材料和档案材料以及个人体貌特征加以对照勘核,以保证考生符合应试要求。参加吏部(含兵部)铨选考试的选人要到所属官司或地方州县去“投状”报名,由官司和州府把相关报名信息形成文状申报尚书省。唐制,每年“五月颁格于州县,示人科限而集之。初,皆投状于本郡或故任所,述罢免之由,而上尚书省,限十月至省”。[1]选人解状的内容,有选人的姓名、籍贯、家庭出身、家庭主要成员及社会关系、本人体貌特征等项。比如,选人体貌特征记录的内容依宋人钱易所说:“吏部常式,举选人家状,须云:‘中形,黄白色,少有髭。’或武选人家状,须云:‘长形,紫黑,多有髭。’”[2]解状还要陈述参加考试的理由,如出身人则说明符合那种参选条件,前资官要说明何时因何故停替或罢免,等等。州司上报的选人文解,都作为甲历保存在吏部甲历库,武选人文解则保存在兵部甲历库。同时,还要复制若干副本保存在中书省、门下省甲历库中。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之后,选人文解等甲历还保存在南曹。[3]唐代选人解状主要用于每年冬集时对参加铨选考试的选人进行资格审查。所谓“资格审查”,就是把选人报名时州司发给的解状与州司上报给尚书省的、保存在诸司甲历库中的选人文解的内容互相勘核对照,把本人的体貌特征与文解中所记特征勘核对照,以防有罪犯子弟、工商业者子弟、冒名顶替和各种资历造假的和其他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参选,以保证铨选考试的质量。负责资格审查的官员主要是主持南曹工作的吏部员外郎和兵部员外郎。[4]唐后期至五代,由于战乱原因铨选舞弊情况严重,政府命南曹每年修订解状的版式、状样,悬挂在州司和南曹门前,供选人取解时参考。五代后晋时吏部铨选学习礼部贡举考试的办法,每年“委南曹详订解样,兼备录长定格取解条例,尽下诸州,如礼部贡院板样书写,立在州县门,每遇选人取解之时,各准条件遵行。仍依板样给解”。[5]版样同时也悬挂于选院,供在京选人参照。“选曹每年皆先立板榜,悬之南院,选人所通文书,皆依版样,一字有误,即被剥落。”[6]

2 考状

考状亦称“考牒”,是以人为单位按年度记录官员功过行能及考绩等第的文书。考状除了上报尚书省保存在吏部考功甲历库作为人事档案备查之外,也发给官员个人,作为考绩的证明材料。考课范围包括内外文武职事官、流外官、卫官,考课结果作为官员叙阶、升迁、奖惩和依法治罪的依据,同时也是铨选考试进行资格审查的重要材料。选人每年考课形成的材料称为考功簿书,发给选人个人的就是考状或考牒。当州、当司长官对下属官员进行考核并出具简单考状,考状装订成簿书呈报给吏部考功司,考功郎中判京官考,员外郎判外官考。皇帝任命吏部长官、刑部长官、御史台长官二人为校考使,一人校京官考,一人校外官考。另外,还有给事中和中书舍人担任监考使。考校完毕后考状发给所有应考者以为凭信。考状记录考课对象的功过行能、遣负刑犯和考课,等第,并显示本人是否守满了待选年限。不够年限也被视为不符合应选资格。唐代官员的资历是按散官官阶计算的,而官阶进叙的主要依据,就是考课。唐政府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就敕令说:“散位一切以门荫结品,然后由劳考进叙。凡入仕之后,迁代则以四考为限。四考中中,进年劳一阶,每一考上中,进一阶,一考上上,进两阶。”[7]流外官入流也要参加铨选考试,“每经三考,听转选;量其才能而进之,不则从旧任”。[8]流外官中的令史还有一定优待:“每府史三考,令史两考得转选,续前劳也。”唐制,令史为流外勋品。唐初,令史“限八考以上入流”。[9]五代时由于战乱兵霾,考绩废弛,官员和选人多无考牒,而把考绩等第和考数记录在解由和历子之上,政府也只好听之任之。后唐长兴二年(931年)五月规定,如再无考牒“便同有过停官”。[10]同时针对考牒等选人文书的混乱局面采取整顿措施。政府责成吏部南曹修订解由、考牒、解状等选人文书式样,并向州县颁布,要求而后的铨选考试,必须“文书备足”。[11]

3 保状

保状是唐代铨选考试的考生证明品行优良、出身清白,符合报考条件的文书,同时也是在考试之前进行资格审查的重要材料。保状有考生自相为保和以现任官员为保两种情况。担保人对被保人的应试资格和任官后的表现要负相关责任。通过铨选考试获得官职的选人要在告身上记录担保人的姓名和官衔,以示郑重。唐代参加铨选考试的选人“以同流者五五为联,以京官五人为保,一人为识,皆列名结款。不得有刑家之子、工贾殊类及假名承伪、隐冒升降之徒”。[12]选人保状实际上分两种,一种是合保,即选人自相为保,也称“五五联保”。5人的组成要以“同流”为原则。所谓“同流”,是指出身相同的选人。自相为保的目的是要互相保证品行优良和出身清白,符合应选条件。“如同保人知保内有冒名滥进之谋,亦许陈首,若递相盖藏,被别人论告,并当驳放。”[13]另一种是以现任官员为保。即京官5人为某一个选人担保。还要京官一人以熟人关系为选人担保。以现任官员为保识人者,据开元四年(716年)九月十二日敕:“诸色选人纳纸保后五日内,其保识官各于当司具名品,并所在人州贯头衔,都为一牒,送选司。”[14]唐代后期,李回任宰相时,为其故人王氏之子担保,由于没有保状而把自己的名字和官衔写在王氏子的告身上。[15]王氏子在保状缺失的情况下,只由保识官在告身上签字的办法在五代时形成定制。在战乱动荡的背景下,文书档案很难齐备。[16]铨试时常规性程序能省则省,只好由保识官在告身上签署名衔。长兴元年(930年)五月敕文说:“应除州县官,引见磨勘须召命官三员为保,然后奏拟,仍于告身之内书保官名衔。据本官所通三代并出身、无出身、历任告赤、诸任考数,若是本朝及伪朝所授者,祗于将来新告身内一一收竖。”[17]这段材料虽然很短,但传达的信息非常丰富。第一,保识官名额由唐代的5人减至3人,带有明显的资格审查从简的精神。第二,没有要求必须形成保状,只要保识官在告身上签署姓名、官衔就可以了。第三,包括三代名讳、本人出身等解状和春关牒上的内容和历任告敕上的内容、考牒上的内容都收录在新告身上。这种简化人事档案的办法带有明显的预防文书档案失坠的目的。但是,这样做的结果造成假名冒进等铨选舞弊情况愈发严重,同时也催生了后周时期选人文书审查制度的改革。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闰七月,吏部流内铨状申现行条件公事,南曹锁宿后“先榜示选人,预纳家状,其合保文状,使识官司使印,限开曹後两日内,赴铨送纳,须得齐足。如限内不纳到家状、保状、试纸人,便具姓名落下,不在续纳之限”。[18]保状与家状和试判纸都是引验阶段不可或缺的文件。

4 春关牒

春关牒出现在唐代中期以后,是贡举常科及第举子通过吏部关试以后由吏部发给的贡举常科及第证明。其作用是凭此证明可以参加吏部铨选考试,释褐为官。自唐后期至五代,春关牒是吏部铨选考试资格审查的重要材料之一。“关试,吏部试也。进士放榜敕下后,礼部始关吏部,吏部试判两节,谓之‘关试’,始属吏部焉。”[19]通过关试授予春关牒始于何时,史无明文。但据宋人钱易《南部新书》卷乙:“韦贯之及第年,建议曰:‘今岁有司放榜,春关以前,请以新及第为名’。至今不改。”[20]韦贯之进士及第之年,是在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可见,春关牒的出现不会晚于建中四年。春关牒的内容大致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及第举子个人信息,二是常科考试的信息和主考礼部侍郎或他官知贡举签署并加盖贡院印信的信息,三是关试主考判南曹的吏部员外郎签署并加盖南曹印章的信息。举子个人信息主要来自其报考时的解状中。礼部把贡举及第人移交给吏部要形成新的人事档案形式――春关状。春关状内容包括及第人姓名、籍贯、年龄、三代名讳等解状上已有信息,还要有及第年月、科名、等地、名次、知贡举人姓名、职务等新增信息。知贡举人签名并加盖贡院印信。礼部知贡举是春关牒生成的第一责任人。五代后唐明宗天成四年(929年),“中书舍人知贡举刘詹进纳春关状,内漏失五经四人姓名,罚一月俸”。[21]知贡举移交给吏部的所谓春关状只是个大名单,经南曹关试后,再由南曹令史、书令史修写春关牒。所谓修写,只是把大名单上每个举子信息单独抄写一份,由主考判南曹的吏部员外郎签署并加盖南曹印章,发给举子。春关牒的作用,主要是作为举子们贡举及第的证明,凭此证明可以参加吏部铨选考试。“籍而入选,谓之春关。” [22]意思是凭此文书可以登记报名参加铨选考试。五代时由于战乱原因导致春关牒等人事档案丢失,影响铨选考试的资格审查。政府一般会采取一定的办法补救。一种办法是找人担保,补发春关牒。后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戊午,礼部贡院以诸色及第人失坠出身,请同年一人充保,次年二人充保,即重给春关”。[23]另一种办法是负责资格审查的官员多做一些核实工作。后唐长兴二年(931年)四月敕文说:“举选人众,例是艰辛,曾因兵火之余,多无敕甲。不有特开之路,皆为永弃之人。其失坠春关冬集者,宜令所司取本人状,当及第之时,何人知举,同年及第人数几何。如实,即更勘本贯得同举否。”[24]如核实无误,即准参加冬集。

5 告身

告身是为官的凭证,铨选考试报名时,告身是符合报名条件的重要证明材料,经铨司注拟为官后还要发给新的告身,作为履任新职的凭证。唐代有出身的选人和三铨注拟的官员都给告身。“各给以符,而印其上,谓之‘告身’。其文曰:‘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自出身之人至于公卿,皆给之。武官则受于兵部,兵部武选亦然。”[25]出身人虽无职事官,但及第举子经吏部南曹关试发给春关牒后获得散官,各色门荫出身者经礼部相关审查后也授散官,散官和符合条件的流外入流者也给告身。门荫出身的选人告身由礼部授给,流外选人告身由吏部流外铨授给。书写和装裱所用朱、胶、纸、轴等费用要受官者自出,五代时常常有贫寒选人无法获得告身。“故事,吏部文武官告身,皆输朱、胶、纸、轴钱然后给。其品高者则赐之。贫者不能输钱,往往但得敕牒而无告身。”[26]五代时,因兵霾战乱选人失坠告身情况比较普遍,选司只好勘验甲库中的敕甲和和同敕甲人的告身,然后重新补发。[27]因为告身是吏部南曹对选人进行资格审查的最重要文书,也是造假情形最多的文书。如上文保状部分所言,告身上还要书写保识人姓名和官衔,有的甚至把解状、春关牒、考牒上的相关信息都写在告身上。后唐明宗长兴元年(930年)七月吏部南曹奏:“磨勘南郊行事官前守濮州范县主簿李范,是同光三年不纳告身人数,准式终身不齿。今又冒名于四方馆行事。前河南府长水县主簿赵知远,使兄为父荫行事者。”明宗闻奏下敕旨说:“赵知远以兄为父,未之前闻。” [28]告身造假的处分也最为严格,甚至“终身不齿”。

6 历子

唐代后期至五代,由于战乱的原因造成参加铨选考试的考生――选人文书丢失现象十分严重,所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文书档案形式作为补充。主要有解由、历子等,而以历子最为重要。历子是唐代后期至五代通过铨选考试获得官职的人员由吏部发给的赴任证明,类似于现代的派遣证。主要记录履任时间、履任期间的治绩、卸任后由上级签署的意见等信息,作为参加下一届铨选考试的资格证明。历子最早出现在唐开元时的南选中。[29]南选是唐代铨选考试的特殊形式,选人不必亲赴京城,经南曹审查、铨司试判注拟,一切程序都由地方政府、铨司和补选使完成。地方政府负责出具、审核、申报选人文书,补选使和铨司负责注拟官职,生成告身和历子,由补选使把告身和历子带到岭南及黔府诸州,分付得官选人。历子用作记录履任时间、履任期间治绩,并由地方长吏批署意见,以备考课之用。五代时,由于考绩废弛,多无考牒,地方长吏只好把考牒上的信息如考等、考数等批书在历子上。后唐长兴二年(931年)五月,制定的规则是:“此后选人如有解由及批得历子分明无考牒者,殿一选;有(批)得历子无解由、考牒殿两选;如只有解由、考牒不批得历子殿三选。如无三件文书便同有过停官。”[30]看来,在铨司审查的选人诸项文书中,历子最为重要,特别是经选人所在州司长官审批、签署过的历子。因为历子在一定程度上兼具考牒和解由的功能。

参考文献:

[1][12][25]杜佑.通典[M].长沙:岳麓书社,1995.185、185、185.

[2][20]钱易.南部新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2.24、18.

[3]张东光.唐代尚书省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南曹[J].档案学通讯,2012(5)

[4][8][9]李林甫等.大唐六典[M].[日]广池本.西安:三秦出版社,1992.38、38、21.

[5][10][11][13][16][21][23][24][27][28][30]王钦若,杨亿.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1982.7601、7589、7589~7560、7579、7580、7803、7692、7589、7582、7587、7589.

[6]封寅.封氏闻见记[M].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卷三・铨曹.

[7][14][29]王溥.唐会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1776、1611、1621.

[15]王谠.唐语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7.342.

[17] [18]王溥.五代会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38~339、347~348.

[19]胡震亨.唐音癸签[M].北京:中华书局,1959.162.

[22]李肇.唐国史补[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