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1:22:50

预防性

预防性范文篇1

一、预防性稽查工作中的几个关键点

(一)关键点之一——人

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涉及到稽查时,自然就出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一般来讲,管理者的行为主要指向规范化,让被管理者的行为更加趋于一致,更加合乎统一标准的要求;被管理者除了向统一的工作标准努力外,个人的行为在无约束或者约束弱化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有人进行负面诱导的情况下,又有背离核心标准的一面。因此,在预防性稽查工作中,防止个人行为背离核心标准就成为管理者和稽查人员工作的一个关键点。

(二)关键点之二——计重设备

在实行计重收费的条件下,高速公路运营者和车货主之间,计重收费设备往往就会成为交易双方关注的关键点,一方想方设法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而交易的另一方则往往向称重数量较小化的方向努力,尤其是经常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司机,他们对设备的弱点和软件的软肋越来越了解,为了达到少交通行费的目的,就利用设备的自然缺陷作弊偷逃通行费。因此,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逐步从技术上完善设备的功能,提高称重的准确性,也是预防性稽查所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关键点之三——人机结合部

在个别情况下,车货主和收费员之间达成默契,共同利用设备的缺陷和技术的不成熟,以增加个人收益为目的,损害高速公路的利益。这是严重影响公司形象并对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秩序破坏较严重的一个病害,也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破坏收费秩序收费员的稽查和严肃处理,利用相反事例的教育作用,也是预防性稽查的一个关键点。

二、实施预防性稽查的途径

(一)系统运行稽查中的关键环节

稽查员不定期对所属站区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现场稽查。稽查员要预防利用系统进行技术舞弊,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监控作用并确保收费系统的正常运行,各相关设备封闭上锁、车道PSAM卡和加密狗情况及车牌识别系统正常、数据图像信息正常上传、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录像资料相关信息无短缺。

监控员每天进行图像巡查,车道录像有字符叠加正常,监控镜头在指定位置;网络检测系统全天候进行检测,通信系统的干线传输系统正常,接入网系统正常,数字程控交换机工作正常,监控收费系统数据传输通路正常。

机电员加大计重收费系统维护和软件研究力度。严格执行维护程序,进一步优化软件,建立防逃费管理系统,提高软件的科技统计、分析、监督功能,减少人为因素影响。加大计重设备硬件的日常维护,进一步增强处理收费现场特殊情况的能力和设备的维护能力。

(二)票证报表稽查

票证报表稽查包括8个关键环节。(1)票据、IC卡领用手续的完善程度,特别是签字手续的完善程序;(2)作废票的保管、登记、作废章加盖以及丢失、短缺状况;(3)在卡盒管理中每班的非出口回收卡、非入口发出卡、无信息IC卡、坏卡等特殊IC卡的交回、登记和上报;(4)票据是否按照序号发放,有无跳号现象;(5)现金清点和及时上解;(6)班报表的审核、分析以及签字手续;(7)票据发出、使用、结存的汇总统计,帐本填写中是否做到了帐实相符、帐帐相符和帐表相符;(8)月末的票卡盘点和数据分析。

(三)结合录像对车道流程稽查

该项稽查方式是一种较原始但最具预防性和震慑力的稽查,在不间断的核查中可以发现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1、稽查员不定期对所属路段的车道流程进行抽查和有针对性的稽查,并通过各项数据统计筛选出操作差错率较高及具有严重违规操作的人员,结合录像资料对该收费员的车道操作流程按班进行连续性的重点稽查。如对修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稽查;对车辆长时间滞留车道、收费广场、司乘人员下车到收费窗口、车辆反复进退等异常情况进行重点稽查。

2、不定期抽查一个完整班次的录像,结合车道流水,核查收费作业程序。如果发现贪污作弊违纪行为,要找准特征,及时组织稽查力量对该时间段内该收费站其它班次的录像进行核查,防范集团作弊。

(四)大型车辆追踪

利用车牌号查询系统对近期三型以上的货车交易记录进行抽查,预防车辆换卡逃费行为。如经常对从邻近收费站进入、从近距离收费站驶出的大型载重车,从外路段远距离收费站进入的长途空车进行追踪,通过出入口图像对比、与入口超限检测点联系,取得入口称重数据后,对出入口称重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远程实车进入而空车驶出、而近距离空车进入实车驶出的现象确定为换卡逃费车辆。

针对计重收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出台统一规范的处置办法,收集、整理有关营运案例并汇编成册,加强对岗位工作方法的总结推广工作,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加强与路网单位的横向联系,加大纵向打击力度,丰富稽查方式,努力遏制偷逃缴通行费现象,最大限度杜绝通行费流失。

(五)现场稽查弥补系统不足

现场稽查主要解决监控设备无法掌握的数据或一些现场收费情况进行稽查。围绕“突出一个重点,狠抓两个现场”开展工作。“一个重点”是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如利用稽查抽验、黑名单信息等),锁定重点出口和车型,严厉打击车辆逃费行为。“两个现场”是收费站进出口和服务区。在服务区重点打击倒卡、换卡、转货等达到买短跑长偷逃通行费;在出口着力打击利用走S型通过秤台把轮胎向下的压力部分分解为横向扭矩、搭桥垫钢(木)板减轻轴重、在计重平台缝隙插螺丝钉造成称台称重下沉不灵敏、遮挡光栅分离器、安装液压磅车轴和非法增加车轴使核载变大等手段偷逃通行费行为。

(六)特殊事件处理核查

特殊事件核查员每班次分路段对所有特殊事件进行核查并提交。提交率达到100%,包括各种免费车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车型车牌不符、修改、丢卡、坏卡、车队、超时等特殊事件处理放行是否按有关规程操作,有无违规操作放行。另外,“非入口发出卡”、丢卡、坏卡、车牌完全不符等一些特殊车辆出口时,要通过中心监控员验证查看入口车道流程、电话联系入口等方式获得相关信息对发生原因进行路径分析判断确定后放行,有效控制了违规违纪和偷逃通行费事件的发生。

(七)对收费正常交易通行的车辆记录进行稽查

系统稽查员对当班期间的正常交易记录进行抽查,重点抽查计重货车出入口明细,包括通行车辆车型、轴组信息、计重信息、图像等。如果发现可疑车辆,可通过查看录像、车道流程与以往交易记录对比等手段,确认是否按实际轴组计重收费,称重数据有无明显差异、有无超限等情况,从中发现一些因违规操作、车辆违规行驶等造成胎型识别系统识别错误、缓存数据未删除作为当前车辆信息收费造成通行费流失的情况,这也是个别收费员与司乘人员利用系统作弊的一个重大隐患,这项预防性稽查内容的开展,提升了整个监控稽查工作的水平。

(八)治超系统三稽查:称重数据、入口通行记录、检测登记表和检测单

稽查人员通过系统对当日的计重货车称重数据进行地毯式排查,对称重数据超限的车辆开具稽查通知单,并对相关车辆进行倒查,通过查看入口通行记录、检测登记表、检测单,预防治超人员违规违纪行为。

三、预防性稽查工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预防性稽查工作是在长时间稽查工作的基础上,从稽查的手段、内容、对违纪行为进行处治,在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稽查工作水平的一个新的课题。要做好预防性稽查工作,就必须首先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在全体稽查工作人员中牢固树立“教育先行,预防为主,更加侧重于预防”的思想意识

治未病不治已病,不仅是中医学中一个古老的治疗思想,也是指导我们监控稽查工作的一个指导思想。以高科技的收费软件和监控设施为手段,加大对收费管理的稽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被动的对出现问题的稽查到对为防止出现问题的预防性稽查,是稽查工作迈上新台阶的一个标志,但同时对稽查人员的思想认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变被动稽查为主动稽查,变监视性稽查为管理性稽查,变堵漏性稽查为预防性稽查。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切实做到防范于未然,为基层一线员工负责。

(二)预防性稽查对稽查人员的要求

稽查工作要求稽查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稽查的方式和方法,熟悉收费管理工作、收费工作流程和收费工作的规范标准,并对照标准规范给管理人员和收费人员提出改进的要求和具体措施。预防性稽查对稽查人员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稽查人员不仅要熟悉稽查的基础性工作并深入钻研收费流程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还要学习掌握必要的机电知识,研究计重收费系统软件。将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列为监控稽查的重点,努力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稽查人员的预见性和敏锐的判断力

作为稽查人员,不仅要有坚定的工作原则性,更要有高超的稽查工作水平,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判断力,充分利用事物发展的苗头来判断事物发展的方向,通过对收费工作的深度钻研,预知收费工作发展的动态。

预防性范文篇2

1变压器(包括电抗器)和油浸互感器变压器油中总烃、氢和乙炔超标问题

由于变压器油只有在局部放电(温度可达3000℃以上)或局部过热(温度可达1000℃以上)时才能分解出氢、乙炔和其它碳氢化合物。所以通过定期预防性试验发现总烃、氢或乙炔超标,或未超标但有上升趋势时,说明设备内部可能已出现局部放电或过热故障了,应给予足够的注意。从安全性评价中可看出,一般单位对这项试验都能按原部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以下简称“预试规程”)执行,但对测试数值的分析和处理往往注意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为测试数值不超标就平安无事。

如有的单位在定期试验时突然出现乙炔,但不超过标准5ppm,就认为没有问题,让设备继续运行,实际上乙炔的出现即说明设备内部可能出现局部放电或局部高温过热。如某厂一台互感器在预试中出现乙炔,在安排吊芯检查前一天发生爆炸;某厂一台互感器出现微量乙炔,通过及时吊芯检查,发现了局部放电点。

(2)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氢气超标比较普遍。

在安全性评价中,有的供电局氢气超标的电流互感器多达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大都未采取措施及时处理。部分单位对氢气超标问题有不同看法。如某省电力试验研究所规定,若其它各项试验合格,仅单一的氢气超标可当成一级绝缘使用。但在国外制造厂中有的却把产生氢气作为掌握和控制设备内部故障的唯一指标。

因为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是目前掌握和控制变压器类设备内部故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既是定期试验,又是检查性试验。为此建议,在试验中若发现总烃、氢、乙炔超标,或虽未超标但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用“三比值”法分析故障类型;

(2)对已超标或虽未超标但情况比较严重的设备如产气速率较快等,应创造条件进行吊芯检查和对变压器油进行脱气处理。经上述处理后的设备还应缩短试验周期,加强跟踪、试验、分析,直到气体不再产生或产气平稳不再增加为止;

(3)电流互感器如产生氢气,若确认是因变压器油质量不合格,应及时更换,更换后仍应继续跟踪试验分析。若产氢的原因无法确定,应在跟踪试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脱气处理,然后再继续跟踪试验分析。情况严重的应创造条件吊芯检查。

2变压器绕组、套管和互感器tgδ试验问题

因变压器绕组、套管和互感器中使用了大量的绝缘纸,当绝缘纸的含水量超过其固有值时,设备会出现受潮现象。测量tgδ的目的就是对绝缘受潮作出准确的判断。预试规程中除了根据不同的设备规定了不同的tgδ允许值外,还规定了应将试验测得的tgδ与出厂值、历年值或上一次试验值进行比较,要求变压器绕组的增量限值一般不大于30%;而对油纸电容型套管和电流互感器的增量限值虽未作具体要求,但在说明中规定“有明显增长或接近允许限值时进行综合分析tgδ与温度电压的关系。当tgδ随温度增加明显增大,或试验电压由10kV升到Um/3,tgδ增量超过±0.3%时,不应继续运行”,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只规定tgδ不应大于表中的限值;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规定tgδ与初始值相比不应有显著变化。

在安全性评价中,各单位对tgδ试验和预试规程中规定的限值都很重视,但对将试验值与出厂值或历年值或上一次试验值对比则普遍注意不够。如某供电局对数十台主变压器和上百台互感器都按规定进行了定期试验,记录了大量数据,但没有一个按规定作对比,就下结论为合格。由于不进行对比,可能会有绝缘受潮未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大隐患。如某发电厂在一台110kV主变压器试验中tgδ虽然偏大,但未超过限值,就下结论为合格,在继续运行中套管发生爆炸,造成变压器严重损坏重大事故。由于电容型套管和油纸电容型电流互感器的主绝缘是由若干串联的电容链构成,外部充有绝缘油,当设备由于密封不良等原因受潮时,水份往往通过外层绝缘逐步浸入电容芯,因此在受潮初期测量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和tgδ更为灵敏,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主绝缘(导杆对末屏)和外层绝缘(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和tgδ来判断绝缘受潮程度。所以在预试规程中规定对电容型套管和油纸电容型电流互感器在定期预防性试验时,应测量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值,若小于1000M时,应测量末屏对地tgδ不得大于2%。此外预试规程中还规定应测量主绝缘的电容量与初始值或出厂值差别,若超出±5%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对这几项规定有的单位均未执行,有的单位仅做了绝缘电阻测定,但对低于1000M的设备没有进行tgδ检测,就下结论为合格,有可能留下事故隐患。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原部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是总结电力部门技术监督工作40多年经验和教训,吸取近年来国内外新出现的试验项目和诊断技术编写而成的,是法规性文件,对其中规定的试验项目、标准和要求,应认真执行,不得随意删减或将标准降低。

(2)为了便于将试验数值与初始值、出厂值、历年值进行对比和审查,可在现行的试验数据表格中,加入规定限值和初始值或出厂值,历年值和对比值三栏。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先从试验档案中查出初始值或出厂值、历年值,以便试验后立即在现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tgδ试验的准确性除了直接受试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影响外,还与采用的仪器有关。一般tgδ试验可以采用西令电桥,M型试验器或其它仪器,但每种仪器由于精密度和抗干扰能力不一致,测量误差不同,因此测出的数值都不相同,为了便于对比,建议将试验人员和使用的仪器固定下来。

(4)tgδ试验由于精密度较高,易受仪器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最大误差有可能接近0.3%,所以当试验数值很小,如在0.3%以下时,通过对比变化稍大于30%,一般可不算有明显变化。

3有载调压装置的试验问题

在安全性评价中,发现许多单位对有载调压装置的试验普遍重视不够。按预试规程规定,对这个装置应进行的试验项目共有6个大项和5个小项。在部颁《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和《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中,对检查、试验的规定和要求更为详尽和具体。共分为5个大项25个小项。如其中规定在检修时要用直流示波器测量触头的切换时间,弧触头的桥接时间和三相同期误差(限值标准分别为30~50ms,3~5ms,3ms),测量过渡电阻值误差不大于10%,测量各对触头接触电阻应小于500μ等。此外,对运行中的有载分接开关还增加了不少规定,如:对开关室内的绝缘油,每6个月至1年或分接变换2000~4000次至少采样试验一次;击穿电压低于25kV时,应开盖清洗换油或滤油一次。新投产设备1~2年或分接变换5000次应吊芯检查一次;每年结合小修,操作3个循环分接变换等。在安全性评价中我们查阅了有关单位的检修维护记录、运行记录和大修报告,仅有一个单位有比较详细的记录,但检查试验项目还是不够完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对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的检查和试验应按部颁《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和《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中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

(2)建议国家电力公司下属有关单位按上述两个部颁导则要求修改和补充预试规程中的有关检查试验项目。

4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问题

电力变压器在运行中发生低压侧出口短路或近区短路事故时,冲击电流很大(可能超过10倍额定电流),对变压器有较强的破坏力,尤其是国产变压器承受这种冲击的能力较弱,往往造成内部结构,特别是绕组严重变形。如某供电局一台220kV150MVA主变压器在低压侧出口短路后,做了各种绝缘试验和对变压器油进行了色谱分析均良好,但在做绕组变形试验时,内部绕组呈现严重变形,经吊罩检查,打开围屏后发现低压侧绕组已乱成一团,及时进行了处理,避免了一起变压器损坏的重大事故。由于预试规程中没有绕组变形试验的规定,致使一般单位对此项试验重视不够。我们还发现有的单位由于配电装置(包括线路)可靠性较差,有的变电站在一年中连续发生过100多次速断过流保护跳闸事故,有的事故发生在变压器出口,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事故后只要强送电成功就平安无事了。根据上述的经验,在变压器出口或近区短路事故后,不进行绕组变形试验很可能会留下十分严重的隐患。为此建议:

(1)在主变压器发生出口或近区短路事故后,除了进行各种绝缘试验和色谱分析外,还应及时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2)建议国家电力公司电科院等有关部门在预试规程中补充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的项目和要求;

(3)据了解,目前一般发供电企业大都没有测试绕组变形试验的仪器,只能请外单位协助进行,且每次试验费用较大。若供电局自己拥有较多的变压器(如50台以上),建议购置一台试验仪器,对故障后的变压器都进行试验,作为历史档案保存,便于日后对比,这对加强设备管理,防止重大设备事故发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避雷器试验问题

预试规程对避雷器试验规定得详尽具体,除绝缘电阻测定,检查放电记录的动作情况外,要求在雷雨季节前对阀式避雷器做电导电流和同一组内串联组合元件的非线性因素差值;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测量直流1mA电压(U1mA)及0.75U1mA以下的泄漏电流和运行电压下的有功交流泄漏电流。对这几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试验,不少单位虽然做了,但不够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主要项目,如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试验中只测定了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未测定阻性电流功率损耗,因而无法与初始值进行比较。预试规程规定,当阻性电流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2)测试数据未按预试规程进行对比分析,如阀式避雷器的电导电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U1mA下的泄漏电流值阻性电流损耗,虽然都测量了,但未按规定与初始值比较,就下结论为合格。

预防性范文篇3

1变压器(包括电抗器)和油浸互感器变压器油中总烃、氢和乙炔超标问题

由于变压器油只有在局部放电(温度可达3000℃以上)或局部过热(温度可达1000℃以上)时才能分解出氢、乙炔和其它碳氢化合物。所以通过定期预防性试验发现总烃、氢或乙炔超标,或未超标但有上升趋势时,说明设备内部可能已出现局部放电或过热故障了,应给予足够的注意。从安全性评价中可看出,一般单位对这项试验都能按原部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以下简称“预试规程”)执行,但对测试数值的分析和处理往往注意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认为测试数值不超标就平安无事。

如有的单位在定期试验时突然出现乙炔,但不超过标准5ppm,就认为没有问题,让设备继续运行,实际上乙炔的出现即说明设备内部可能出现局部放电或局部高温过热。如某厂一台互感器在预试中出现乙炔,在安排吊芯检查前一天发生爆炸;某厂一台互感器出现微量乙炔,通过及时吊芯检查,发现了局部放电点。

(2)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流互感器氢气超标比较普遍。

在安全性评价中,有的供电局氢气超标的电流互感器多达几十台,甚至上百台,大都未采取措施及时处理。部分单位对氢气超标问题有不同看法。如某省电力试验研究所规定,若其它各项试验合格,仅单一的氢气超标可当成一级绝缘使用。但在国外制造厂中有的却把产生氢气作为掌握和控制设备内部故障的唯一指标。

因为变压器油中的溶解气体色谱分析是目前掌握和控制变压器类设备内部故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措施,既是定期试验,又是检查性试验。为此建议,在试验中若发现总烃、氢、乙炔超标,或虽未超标但有不断增加的趋势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般可采取以下措施:

(1)用“三比值”法分析故障类型;

(2)对已超标或虽未超标但情况比较严重的设备如产气速率较快等,应创造条件进行吊芯检查和对变压器油进行脱气处理。经上述处理后的设备还应缩短试验周期,加强跟踪、试验、分析,直到气体不再产生或产气平稳不再增加为止;

(3)电流互感器如产生氢气,若确认是因变压器油质量不合格,应及时更换,更换后仍应继续跟踪试验分析。若产氢的原因无法确定,应在跟踪试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脱气处理,然后再继续跟踪试验分析。情况严重的应创造条件吊芯检查。

2变压器绕组、套管和互感器tgδ试验问题

因变压器绕组、套管和互感器中使用了大量的绝缘纸,当绝缘纸的含水量超过其固有值时,设备会出现受潮现象。测量tgδ的目的就是对绝缘受潮作出准确的判断。预试规程中除了根据不同的设备规定了不同的tgδ允许值外,还规定了应将试验测得的tgδ与出厂值、历年值或上一次试验值进行比较,要求变压器绕组的增量限值一般不大于30%;而对油纸电容型套管和电流互感器的增量限值虽未作具体要求,但在说明中规定“有明显增长或接近允许限值时进行综合分析tgδ与温度电压的关系。当tgδ随温度增加明显增大,或试验电压由10kV升到Um/3,tgδ增量超过±0.3%时,不应继续运行”,对电磁式电压互感器只规定tgδ不应大于表中的限值;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规定tgδ与初始值相比不应有显著变化。

在安全性评价中,各单位对tgδ试验和预试规程中规定的限值都很重视,但对将试验值与出厂值或历年值或上一次试验值对比则普遍注意不够。如某供电局对数十台主变压器和上百台互感器都按规定进行了定期试验,记录了大量数据,但没有一个按规定作对比,就下结论为合格。由于不进行对比,可能会有绝缘受潮未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大隐患。如某发电厂在一台110kV主变压器试验中tgδ虽然偏大,但未超过限值,就下结论为合格,在继续运行中套管发生爆炸,造成变压器严重损坏重大事故。由于电容型套管和油纸电容型电流互感器的主绝缘是由若干串联的电容链构成,外部充有绝缘油,当设备由于密封不良等原因受潮时,水份往往通过外层绝缘逐步浸入电容芯,因此在受潮初期测量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和tgδ更为灵敏,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主绝缘(导杆对末屏)和外层绝缘(末屏对地)的绝缘电阻和tgδ来判断绝缘受潮程度。所以在预试规程中规定对电容型套管和油纸电容型电流互感器在定期预防性试验时,应测量末屏对地绝缘电阻值,若小于1000M时,应测量末屏对地tgδ不得大于2%。此外预试规程中还规定应测量主绝缘的电容量与初始值或出厂值差别,若超出±5%范围时应查明原因。对这几项规定有的单位均未执行,有的单位仅做了绝缘电阻测定,但对低于1000M的设备没有进行tgδ检测,就下结论为合格,有可能留下事故隐患。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原部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是总结电力部门技术监督工作40多年经验和教训,吸取近年来国内外新出现的试验项目和诊断技术编写而成的,是法规性文件,对其中规定的试验项目、标准和要求,应认真执行,不得随意删减或将标准降低。

(2)为了便于将试验数值与初始值、出厂值、历年值进行对比和审查,可在现行的试验数据表格中,加入规定限值和初始值或出厂值,历年值和对比值三栏。试验人员在试验前先从试验档案中查出初始值或出厂值、历年值,以便试验后立即在现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tgδ试验的准确性除了直接受试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影响外,还与采用的仪器有关。一般tgδ试验可以采用西令电桥,M型试验器或其它仪器,但每种仪器由于精密度和抗干扰能力不一致,测量误差不同,因此测出的数值都不相同,为了便于对比,建议将试验人员和使用的仪器固定下来。

(4)tgδ试验由于精密度较高,易受仪器和外界因素的干扰,最大误差有可能接近0.3%,所以当试验数值很小,如在0.3%以下时,通过对比变化稍大于30%,一般可不算有明显变化。

3有载调压装置的试验问题

在安全性评价中,发现许多单位对有载调压装置的试验普遍重视不够。按预试规程规定,对这个装置应进行的试验项目共有6个大项和5个小项。在部颁《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和《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中,对检查、试验的规定和要求更为详尽和具体。共分为5个大项25个小项。如其中规定在检修时要用直流示波器测量触头的切换时间,弧触头的桥接时间和三相同期误差(限值标准分别为30~50ms,3~5ms,3ms),测量过渡电阻值误差不大于10%,测量各对触头接触电阻应小于500μ等。此外,对运行中的有载分接开关还增加了不少规定,如:对开关室内的绝缘油,每6个月至1年或分接变换2000~4000次至少采样试验一次;击穿电压低于25kV时,应开盖清洗换油或滤油一次。新投产设备1~2年或分接变换5000次应吊芯检查一次;每年结合小修,操作3个循环分接变换等。在安全性评价中我们查阅了有关单位的检修维护记录、运行记录和大修报告,仅有一个单位有比较详细的记录,但检查试验项目还是不够完整。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对变压器的有载分接开关的检查和试验应按部颁《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和《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中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

(2)建议国家电力公司下属有关单位按上述两个部颁导则要求修改和补充预试规程中的有关检查试验项目。

4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问题

电力变压器在运行中发生低压侧出口短路或近区短路事故时,冲击电流很大(可能超过10倍额定电流),对变压器有较强的破坏力,尤其是国产变压器承受这种冲击的能力较弱,往往造成内部结构,特别是绕组严重变形。如某供电局一台220kV150MVA主变压器在低压侧出口短路后,做了各种绝缘试验和对变压器油进行了色谱分析均良好,但在做绕组变形试验时,内部绕组呈现严重变形,经吊罩检查,打开围屏后发现低压侧绕组已乱成一团,及时进行了处理,避免了一起变压器损坏的重大事故。由于预试规程中没有绕组变形试验的规定,致使一般单位对此项试验重视不够。我们还发现有的单位由于配电装置(包括线路)可靠性较差,有的变电站在一年中连续发生过100多次速断过流保护跳闸事故,有的事故发生在变压器出口,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事故后只要强送电成功就平安无事了。根据上述的经验,在变压器出口或近区短路事故后,不进行绕组变形试验很可能会留下十分严重的隐患。为此建议:

(1)在主变压器发生出口或近区短路事故后,除了进行各种绝缘试验和色谱分析外,还应及时进行绕组变形试验;

(2)建议国家电力公司电科院等有关部门在预试规程中补充变压器绕组变形试验的项目和要求;

(3)据了解,目前一般发供电企业大都没有测试绕组变形试验的仪器,只能请外单位协助进行,且每次试验费用较大。若供电局自己拥有较多的变压器(如50台以上),建议购置一台试验仪器,对故障后的变压器都进行试验,作为历史档案保存,便于日后对比,这对加强设备管理,防止重大设备事故发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5避雷器试验问题

预试规程对避雷器试验规定得详尽具体,除绝缘电阻测定,检查放电记录的动作情况外,要求在雷雨季节前对阀式避雷器做电导电流和同一组内串联组合元件的非线性因素差值;对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测量直流1mA电压(U1mA)及0.75U1mA以下的泄漏电流和运行电压下的有功交流泄漏电流。对这几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试验,不少单位虽然做了,但不够完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些主要项目,如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试验中只测定了运行电压下的全电流,未测定阻性电流功率损耗,因而无法与初始值进行比较。预试规程规定,当阻性电流增加1倍时,应停电检查。

(2)测试数据未按预试规程进行对比分析,如阀式避雷器的电导电流,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U1mA下的泄漏电流值阻性电流损耗,虽然都测量了,但未按规定与初始值比较,就下结论为合格。

预防性范文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效果

医疗设备是指对患者进行临床诊疗时单独或联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是开展临床医疗、科研及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也是提高医疗质量的物质基础[1]。因此,做好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非常必要。医疗设备管理主要涉及正常维护、检修、安装及报废等,管理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及临床检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甚至影响整个医院的工作能否协调有序地进行[2]。当前,医院对医疗设备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设备的使用价值,而预防性维护管理以“预防性”为原则,对设备进行定期或定时维护,对降低医疗设备故障率及损坏率具有积极的意义[3]。本研究旨在分析预防性维护管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渭南市第二医院的160台设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台。对照组中监护仪16台,十二道自动分析心电图机14台,紫外线消毒车11台,特定电磁波治疗器10台,呼吸机9台,注射泵9台,透析机5台,彩超诊断仪3台,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2台,CS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观察组中监护仪15台,十二道自动分析心电图机13台,紫外线消毒车12台,特定电磁波治疗器11台,呼吸机8台,注射泵8台,透析机6台,彩超诊断仪4台,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2台,CS系统全自动生化分析仪1台。两组设备种类及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统计各科室的设备情况,记录设备数量、名称、编号等,建立设备档案;发放设备操作、维护手册,要求科室人员根据要求使用、维护设备;每月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不足之处予以改正。观察组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具体如下。(1)建立预防性管理计划:技术人员带领科室人员每月定时评估设备性能及功能,定期检测设备质量,了解设备型号、数量、名称、编号、厂家等档案信息,并将每台设备的回收、维护情况记录成表,确保设备维护的可查询性。(2)增强预防性管理意识:完善设备操作规程,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观察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并及时给予纠正及指导,同时将操作与业绩联系起来,调动其责任心,以降低设备故障率。(3)预防性维护管理具体措施:组建技术过硬的维修团队,要求人员持证上岗,并实施考核制度,只有充分掌握设备操作、故障检查、维修技术且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上岗工作;基础检查,在设备使用前后,检查设备表面是否残留血迹或样品试剂等,防止污染或损坏设备,并检查设备的开关及其他按键是否可正常启动、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防止后续使用中出现问题,此外,检查设备排热及管道连接是否正常;电器安全管理,定时检查电源插头、电路情况,及时报检;清洁管理,定期清洁设备表面及内部,清洗过滤网及管道,特别是接触样品的位置,应及时予以清洗或擦拭;维护及检修管理,预防性维护是减少设备故障发生的前提,应于设备投入使用1年内或运行2000h内对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保证设备正常工作,一旦有零部件出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或调整,并做好设备润滑工作;性能检测,设备性能检测应按照当前的检测标准执行,对于用途、结构不同的设备,应按照其特点和检测方法实施针对性管理。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设备漏检率、质量问题发生率及质量控制、状态标识悬挂、一级保养填写、二级保养填写的执行率。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设备漏检率、质量问题发生率比较

两组设备漏检率、质量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设备漏检率、质量问题发生率比较[台(%)]组别台数漏检质量问题对照组803(3.75)3(3.75)观察组800(0.00)0(0.00)χ23.0753.075P0.0800.080

2.2两组设备各项目执行率比较

观察组设备质量控制、状态标识悬挂、一级保养填写、二级保养填写的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医疗设备在临床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4]。然而,部分医院仍存在医疗设备闲置及设备故障频发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医疗设备的管理[5]。常规管理主要通过定期检查、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但由于医疗设备种类繁多,加之医疗人员对设备保养及维护的意识相对淡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设备的管理质量。预防性维护管理模式则通过对医疗设备进行周期性的保养及维护,可提前发现设备的问题并解决,使设备在工作中发挥正常的功能,避免某些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且保证医院的医疗工作可以正常运行,弥补了常规管理模式的不足[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设备质量控制、状态标识悬挂、一级保养填写、二级保养填写的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实施预防性维护管理能够确保以上项目的执行。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在预防性维护管理中,通过建立预防性管理计划可有效评估设备状态,熟知设备相关数据,主动把控设备运行情况,及时查找设备故障;通过增强人员的预防性维护意识,可提高科室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利于对设备的质量控制,确保设备维护的各个项目执行情况;通过创建维修团队,加强对设备的基础检查、电器安全管理、清洁管理、维护及检修管理等,可使设备的管理流程更加规范化,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本研究结果亦显示,两组设备漏检率、质量问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样本量较少,或者存在其他的随机误差而掩盖了差异,后续需要增加样本量进行长期的观察研究。综上所述,预防性维护管理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设备质量控制、状态标识悬挂及保养填写的执行率。

[参考文献]

[1]王肖静,王瑞青.医疗设备故障发生原因及处理对策[J].医疗装备,2019,32(20):153-154.

[2]李庆,李启兰.大型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与维修策略[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1):146-148.

[3]李爱军.预防性维护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6):145-147.

[4]王波.医院医疗器械中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5(17):302.

[5]张宇,张方荣.基于风险分析的预防性维护对医疗设备管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疗设备,2020,35(3):135-138.

预防性范文篇5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

近几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的道路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观。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巩固和提高城市道路的工程质量及交通服务功能,道路养护是关键。路面预防性养护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先进的道路养护技术。

一、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概念

市政道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指道路养护部门在城市道路路面结构良好或是路面病害发生初期,即对其进行养护,不让道路病害进一步向更深层次发展,从而达到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保持道路完好率和平整度、提高道路质量、降低道路寿命成本、延长中修或大修期限目的的作业方式和实用手法。它与传统的市政道路养护遵循的“坏了才修、不坏不修”的原则截然不同,强调预防性。

经验表明,预防性养护能延缓路面破坏,延迟昂贵的路面大、中修和重建;其最佳实施时机应该在路面尚处于良好状况,或者只有某些病害先兆时进行,这时,仅需要投入小额费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是一种效益费用比非常良好的养护措施。

二、市政道路预养护作业的必要性

对道路采取预防性养护,有利于降低道路的全寿命成本。道路全寿命成本,不仅考虑初期修建费和该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还应考虑预定分析期内可能采用的各种维修方案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方案包括各种养护和改建措施的不同组合。一条质量合格的道路在使用寿命前75%的时间内性能下降40%,这一阶段称之为预防性养护阶段,如未得到及时养护,在随后12%的使用寿命时间内,性能将再下降40%,从而造成养护成本大幅度的增加。通过对几十万公里不同等级公路的跟踪研究和大量的养护维修实践,调查统计得出,每投入1元钱预防性养护资金,可节约3~10元后期矫正性养护资金的结论。整个路面使用周期内进行3-4次的预防性养护,可节约养护费用45%-50%。

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出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当道路严重损坏时,再采取措施进行养护的“反应型养护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城市经济发展和道路交通的需求了。必须转变工作思路,防患于未然,在道路状况良好或是病害刚出现的早期就采取预防性养护的措施进行修复,以保证城市道路的完好和交通安全。

传统的道路养护理念、方式与城市交通拥挤的现状不相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的特点是车流量大,人均道路面积小。等到路面破坏后才考虑维修,此时的道路由于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损坏,需要对基层进行处理,维修时间长占用道路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在维修前,由于路况差、行车颠簸,车辆通行的速度受很大限制,道路原本提供的交通流量无法充分发挥而易造成拥堵。预防性养护大多通过对道路面层处理的方式来起到对道路补强的作用,施工方便快捷,对交通影响小;通过对路面预防性的养护,在道路行驶质量明显下降之前就采取措施恢复道路通行能力,就能给道路用户提供机动性大、拥挤少且更加安全、舒适和耐久的路面。

市政养护作业实行管养分开的改革。现在养护作业单位转制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效益替代社会利益成为它的第一追求。养护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对那些刚出现的道路早期病害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以降低养护支出,而仅仅修复那些已经发展为深层次的、不得不修的病害,养护资金效益费用比较低,政府投入养护经费追求的道路平整的养护目标越来越难实现。摈弃“坏了才修”的传统理念,实行预防性养护,在道路损坏的初期对病害进行修复,既保证了道路的完好平整,又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了养护维修成本,必将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常用的市政道路路面预养护手段

灌缝。由于不均匀沉降、施工搭接、过大荷载、温度变化及反射裂缝等原因,路面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容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裂缝;路面开裂后,路表积水在高速行车的作用下,顺着路面裂缝渗透反复侵蚀沥青和集料的界面直至击穿面层破坏路基。为了防止裂缝扩展引起基层的进一步损坏,应及时对裂缝进行灌缝处理。

就地热补。针对路面出现的局部破坏如裂缝、坑塘、松散、龟裂、拥包、沉塘等病害,可以采取就地热补的方法。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将破坏区域的旧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然后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填入压实,这种修补方法由于冷接缝,冷热相间的沥青边缘会留下缝隙的隐患,一旦碾压不到位会使路面在短时期内再次受损,且大量的旧沥青混合料被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可利用各类红外线养护修补设备,对损坏的沥青路面就地加热修补,不仅节省工时,实现快速修补,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旧沥青混合料,保护了环境。

稀浆封层。沥青稀浆封层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封层技术。它可以有效地治理路面的裂缝,提高路面的平整度和防水、防磨、抗滑的能力,具有施工快、造价低和节能等优点,主要起改善、恢复路面表面功能的作用,尤其适于用作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

路面再生密封。在频繁交通荷载和温度胀缩的反复作用下,沥青会发生老化,油份逐步向胶质、碳质转变,各项性能指标下降,可采用沥青路面再生密封剂对路面进行涂刷,补充沥青组从中的油份,恢复老化沥青的活性,恢复路面性能。

沥青混凝土罩面。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地下埋设了各类管线,管线沟槽由于压实度不足、新老基层不成板体等原因,往往会发生沉降不均匀等现象,造成各类路面病害。为了维持道路平整度及标高,可以根据需要对原路面进行铣刨加罩。

预防性范文篇6

一、要认清警示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

1、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两个《条例》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前提,是推进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去年年底,中央颁布的《党内监督条例》和《纪律处分条例》,对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提出了明确要求。认真贯彻执行两个《条例》,对于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干部自律教育,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

2、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加强干部教育的有效形式。警示教育具有生动、鲜活的特点,刚才我们观看了犯人的居住场所、工作场所,听了犯人的现身说法,我想大家一定感触很多,联想很多。这3名犯人过去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都有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环境,都有一个较能发挥作用的工作岗位,经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都成了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现在他们丢了工作,毁了家庭,失去了自由,成了阶下囚。这些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会给我们留下终身的印象,这种教育效果是一般的说教无法达到的。

3、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是保护干部、爱护干部的重要措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优秀干部,而培养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需要干部本人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各级组织的长期培养和教育。对干部进行警示教育,这是市委保护干部、爱护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目的是希望每个干部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因此,希望大家明白市委的良苦用心,备加珍惜各自的职务和岗位,明明白白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做出一流业绩,不辜负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

二、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

1、要从这3名职务犯罪的犯人身上吸取教训。这3名犯人同其它职务犯罪的犯人一样,都让我们感到无比惋惜。概括他们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都曾受到家庭、组织的良好教育,都曾是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二是都有辉煌的过去,曾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三是都曾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手中都或多或少掌握一定的权力;四是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成了人民的罪人都不是偶然的,都是因为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改造,而失去了拒腐防变能力。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组织惋惜,家人痛心,自己悔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以此为鉴。

2、要慎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在座的各位是全市各镇、各部门的主要领导,每个同志都负责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领导工作,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权力是一面双刃剑,用好权会给人民做更多的好事、实事,用不好权也有可能会毁了自己、毁了家庭。今天给大家现身说法的3名犯人在走上领导岗位之初,还是慎重掌权,慎重用权,但当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以后,就变得麻木不仁,把权力变成以权谋私的资本。我市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受党教育多年,有的工作能力较强,为人处世不错,可他们没有经得起金钱的诱惑,成了阶下囚,有的在金钱诱惑面前,也只是一念之差,放松了警惕,成了人民的罪人。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希望你们不管到什么时候,不管有多大的权力,一定要把权力用在为群众谋利益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

3、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你们是领导干部,又是各镇、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你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你分管的部门和地区,对基层干部群众的影响极大。如果你们忠于职守,勤政为民,廉洁从政,会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各项工作也会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希望你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身体力行、放好样子、做好表率。不该做的不做,不该拿的不拿,不该去的不去,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职责,不忘组织的培养和教诲,发挥好榜样作用。

三、希望干部家属当好贤内助,做个好管家俗话说,夫唱妇随

家庭对干部的影响是很大的。今天,我们邀请干部家属参加这一活动,目的是想通过活生生的教育形式,请干部家属,不仅在工作上支持干部、关心干部,而且在廉政方面也要及时提醒干部,帮助干部,使他们能在从政的生涯中不要留下终身的遗憾。

1、希望你们尊重爱人的职权。领导干部的职权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作为家属,不能要求、怂恿、逼迫爱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除了干部本人思想蜕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家属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公务员之家:

预防性范文篇7

【关键词】行政诉讼;不可弥补;预防性

引言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以事后的司法救济为中心,并辅之以执行停止制度,[1]虽然,这种立法例对控制行政权力、保障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均不乏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亡羊补牢"式的权利保障体系对于那些不可恢复的被侵害的权益的保护却显得苍白无力,与"有效、无漏洞"的权利保护之国际标准尚有一段距离,[2]因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性行政诉讼,对履践"依法治国"的目标,具有深远意义。

一、预防性行政诉讼的特征与意义

1.预防性行政诉讼的特征

预防性行政诉讼,顾名思义,是指为了避免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权益损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允许行政相对人在行政决定付诸实施之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审查行政决定的合法性,阻止违法行政行为实现的诉讼。与一般行政诉讼相比,这种诉讼具有如下特征:

(1)预防性。一般的行政诉讼属于事后救济,行政相对人只有在其权益受到侵害后,才能提起诉讼,而预防性行政诉讼则不同,其功能就是为了避免行政决定的实施给当事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权益损害,因此当事人可以在损害发生之前就提起行政诉讼,以阻止行政决定的执行。

(2)直诉性。预防性行政诉讼的直诉性是指预防性行政诉讼的提起无需遵循行政法上的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所谓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没有利用一切可能的行政救济以前,不能申请法院针对于他不利的行政决定作出裁判,亦即当事人在寻求救济时,首先必须利用行政内部存在的最近的和简便的救济手段,然后,才能请求司法救济,这也就是我国行政法学界所称的"行政救济前置原则"。[3]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既然只是原则,则必然存在若干例外情况。如果行政决定的执行会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仍坚守"事后救济"的方式,要求当事人先行行政救济,然后再进入司法审查程序,必将导致预防性行政诉讼的预防性功能的丧失,故预防性行政诉讼应具有直诉性质,不必受穷尽行政救济原则的约束。

(3)执行停止性。与民事行为不同,行政行为尽管具有瑕疵,但其仍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在其未被有权机关撤销以前,行政相对人仍有服从的义务。[4]预防性行政诉讼程序的启动,虽不能消灭行政行为的公定力、确定力和拘束力,但其却具有暂时性执行停止的效力。因为,建立预防性行政诉讼的目的在于避免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如果其不具有执行停止的功能,在诉讼程序中任凭行政行为付诸实施,则其预防性目的就根本无法实现。

2.预防性行政诉讼的意义

建立预防性行政诉讼机制的重要意义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使我国的行政诉讼与国际标准接轨

从世界范围而言,在行政诉讼立法中,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保护类型有三种:压制式的或事后的权利保护、暂时性的权利保护、预防性权利保护。[5]从理论上来讲,上述三种权利保护类型互相补充,组成一个有效且无漏洞的权利保护体系,缺乏其中之一就会出现法律漏洞,从而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造成不利。因此,国外立法对预防性权利保护早有规范。在英国,行政法有禁止令、执行令、阻止令、确认判决四种救济手段和程序,可供行政相对人在其权益受到行政损害之前,事先向有关法院请求司法救济。(注:参见王名扬著:《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第184-194页。)德国是行政诉讼中预防性权利保护理论构造及实务运作最成熟的国家。为了达到德国基本法第19条所要求的有效且无漏洞的权利保护标准,该国建立了预防性不作为诉讼与预防性确认诉讼。预防性不作为诉讼同英国的阻止令、禁止令的功能相似,是指为了防止有侵害当事人权益之虞的行政处分之作成,当事人请求法院预防性地加以制止的诉讼。预防性确认诉讼同英国的确认判决的功能相似,是指当事人有特别的确认利益时,请求法院确认有即将发生之虞的法律关系的存在与否或者在未来不得为某一行政行为的诉讼。该诉讼确认的法律关系、地位,再结合某些(如给付、不作为等)请求权,将对其它领域产生放射效力,起到抑制纷争产生的功能。(注:参见(台)朱健文:《论行政诉讼中之预防性权利保护》,载《月旦法学》1996年第3期,第93-95页。)我国乃人民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的权力高于一切,建立符合国际潮流的预防性行政诉讼既是形势所趋,亦是保障人权所需。

(2)填补我国现行行政诉讼的法律漏洞

法律漏洞是指依现行法之基本思想及内在目的对某项问题应当加以规定而没有规定的现象。[6]有学者认为:我国现行行政诉讼虽以事后的司法救济为重心,但在《行政复议条例》、《行政诉讼法》中均明文规定了执行停止制度,亦即行政程序的执行停止制度与司法程序的执行停止制度。这两种制度规定:在行政相对人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时,为了避免给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可以依行政相对人的申请或依职权决定停止行政决定的执行。因此,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救济体系是有效且无漏洞的,没有创立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必要。其实不然,在这个问题上,我国法律存在明显的原发型的法律漏洞,理由如下:

其一,行政程序的执行停止制度属于内部救济,其有效性值得怀疑。由于行政复议机关与作出行政决定的行政主体之间有隶属关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利害关系,即使不是如此,由于两者同属于行政体系,对同一问题的立场、观点容易趋向一致,故部门偏见、部门袒护等现象较为普遍。这点也可以从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空洞化现象中略知一斑。据某一中级人民法院的统计,该院受理的85起行政案件中有62件经过行政复议,占总数的72.94%,复议机关维持了62件,维持率为100%,而这62件案件经过行政诉讼,被撤销或部分撤销的有25件,占总数的40.32%。由此可见,行政复议形同虚设绝非危言耸听。[7]因此,行政程序的执行停止制度在保护当事人权利方面存在明确的法律漏洞。

其二,司法程序的执行停止制度虽属于外部救济而不存在部门偏见、部门袒护之弊病,但这种制度对当事人的保护往往缓不济急。因为,该制度需要遵守行政法上的穷尽行政救济原则。而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当事人穷尽行政救济无异于是从干枯的空洞中吸取石油。因为在实务中,行政决定的执行往往在行政救济程序进行中,甚至在进行前就已经终结,对该违法行政决定所产生的损害无法和难以排除,也就是说在获得判决之前,当事人就必须容忍该违法行政行为的侵害。由此可见,司法程序的执行停止制度的有效性也因穷尽行政救济原则所设置的程序壁垒而大打折扣。

预防性行政诉讼能弥补我国现行执行停止制度的缺陷,表现在:一方面其属于司法救济,故能克服行政程序的执行停止制度的部门偏见与部门袒护的弊病;另一方面其作为行政诉讼的特别程序,可以越过行政救济前置的壁垒,及时、有效地防止行政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害,因此,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创立实属必需。但我国创立的预防性行政诉讼与外国相关制度相比较应具有中国特色。

其一,在提起诉讼的时间层面上,英、美、德等国法律均规定为行政处分作成之前或执行完毕前。这就意味着允许当事人在合法权益有被公权力侵害之虞,于行政处分未作成之前,有权要求司法干预。这种作法,从"控权论"出发,加强了对行政权的监督,对保障人权很有好处,但也有疏忽行政公益之嫌。在行政处分尚未公布之前,就允许司法干预,也缺乏对行政权的尊重,而与三权分立原则相背。我国行政法应坚持"平衡论",兼顾个人权益与社会公益。因此,当事人只能在行政决定作出之后,于行政决定执行完毕以前提起预防性行政诉讼。

其二,英美国家在预防行政侵害方面,虽然救济手段丰富,有公法上的救济手段如禁止令、执行令;有私法上的救济手段如阻止令、确认判决。然而,在适用程序上,手续繁杂,各不相同,并且执行令、禁止令只适用具有"司法性"的行政决定,而何谓"司法性",普通法又不能提供一个明确的标准。当事人如选择救济方式有误,就会导致败诉。所以,英美国家预防性救济程序弊病丛生。我国创立的预防性行政诉讼应具有简便、统一的特点,有利于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

二、预防性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与受案范围

1.预防性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

预防性行政诉讼作为行政诉讼的特别类型,是不适用行政法的穷尽行政救济原则的例外,与一般行政诉讼相比,有其特殊的适用条件:

(1)损害的不可弥补性。对损害的不可弥补性不应囿于字面意义,而应作广义上的理解。通常而言,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无法或难以排除或难以弥补的损害,例如对法人名誉权的侵害;B.有造成既成事实之虞的,例如土地使用权的许可,当事人很可能立即在土地上进行开发利用,形成既成事实;C.仅能以金钱赔偿才能救济,例如人身自由的限制与剥夺;树木的砍伐。

(2)损害的具体性与受害者的特定性。损害的具体性是指当事人不能对违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等抽象性行政行为提起预防性行政诉讼。受害者的特定性是指预防性行政诉讼的起诉资格仅限于直接受到行政决定侵害的行政相对人。因为预防性行政诉讼不是民众诉讼,它要求当事人必须比一般公众有更多的利益。当然,受害者的特定性是指受害者是否确定,同受害者的多寡是有区别的。比如一份公告搬迁的行政行为虽然针对的是行政主体辖区的多数人,但受其影响的行政相对人是明确的,故公告搬迁的行政行为符合受害者特定的预防性行政诉讼的适用条件。

(3)执行的短暂性。预防性行政诉讼的目的在于防止行政决定的执行给当事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如果行政决定虽然违法,但不马上执行,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提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违法行政决定在执行前就可以被有权机关撤销、变更,所以预防性行政诉讼只适用于立即执行的行政决定。

2.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为了体现社会公益,根据上述适用条件,借鉴国外的立法例,再结合我国实务中的具体情况,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应界定在以下几种情况:

(1)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制裁手段,并且其涉及的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权--人身自由权。基于这种认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行政相对人在交纳一定数目的保证金后,行政拘留可以暂缓执行。"然而,该制度赋予了行政机关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同行政程序的执行停止制度一样,其不是一种有效的权利保障手段。另外,行政拘留一经执行完毕,行政相对人被剥夺的人身自由,就再也无法得到恢复,只能通过金钱赔偿来补偿。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我国的国家赔偿原则是慰抚性赔偿原则,当事人所得赔偿仅具有象征性意义,其数额低于所受损失。[8]按照《国家赔偿法》第26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所以,将行政拘留纳入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必要的。

(2)劳动教养。将劳动教养纳入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有以下理由:

其一,有关行政法规定: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主管劳动教养的审查批准,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由民政、公安、劳改部门的负责人组成。然而,在实务中劳动教养的审批权掌握在公安机关手中。这样公安机关既是追诉机关,又是裁决机关,不符合职能分离的原则。

其二,《行政处罚法》第42条规定:"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的罚款,当事人可以要求听证"。劳动教养作为一种类似刑罚的处罚却被排除于听证程序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立法缺陷。又因为人们长期将劳动教养定性为劳动强制教育措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也未将其列入治安处罚之列,故该法规定的保证金制度,也不适用于劳动教养。由此可见,有关劳动教养的立法缺乏对当事人程序保障的规定,不利于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容易侵害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并且现行劳动教养的收容期限为1-3年,必要时可以延长一年,其严厉程度要比管制、拘役等刑罚更高,一旦出现错误,就会给当事人人身自由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害,并且其损害还不能依法取得国家赔偿,因为,受传统的劳动教养不是行政处罚观念的影响,《国家赔偿法》将其排除于行政赔偿范围之外。那么将劳动教养纳入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否可行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理由如下:

其一,在行政诉讼实务中已将劳动教养作为行政处罚的一种。最高人民法院在对《行政诉讼法》第11条规定的受案范围所作的司法解释中规定:"公民对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劳动教养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其二,预防性行政诉讼作为行政诉讼的特别程序,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行政决定给当事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劳动教养涉及的是人身自由,一旦剥夺就难以恢复,故将其列入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是符合法理的。

(3)可能造成既成事实的行政行为。这主要是发生在行政许可的领域内。例如某有关土地使用权的行政许可行为侵犯了当事人的土地使用权,如果按通常的救济途径,获取土地使用权许可者,可能在违法行政许可被撤销前,就已经在土地上进行了建筑或开发。因此,对当事人的保护最多以赔偿的方式收场。特别是申请者所建的项目具有公共使用目的(如公共设施、垃圾场等),则此种倾向更为明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当事人提起预防性行政诉讼实属必要。

(4)迟延的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作出决定,法律没有规定期间的应在合理期间内作出决定,不能要求当事人在向法院提起诉讼之前,无止境地等候行政机关的决定,特别是在不必要的等待可能会使当事人遭受较大的经济损失或失去较好的赢利机会时更是如此。因此,为了避免给当事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应允许当事人在经过合理的等待后,提起预防性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强制行政机关及时履行行政义务。

(5)事实行为。行政机关的事实行为虽不能直接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发生影响,但有时其间接影响亦相当巨大且难以弥补。因此,将之纳入预防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对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很有必要。在实践中,行政机关的资讯行为常被忽视,故在此略作探讨:

资讯行为例如编制目录、检查结果、鉴定结果等,对当事人的利益有时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如检查结果的可能会对那些被认为有产品质量问题的厂家以致命打击。因此,为了制止不正确检查结果的,防止对当事人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应允许其在检查结果未前提起预防性行政诉讼。

[1]参见《行政诉讼法》第2条,第44条。

[2]参见[台]朱健文:《论行政诉讼中之预防性权利保护》,载《月旦法学》1996年第3期,第90页。

[3]参见王名扬著:《美国行政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642页。

[4]叶必丰:《论行政行为的公定力》,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5期,第86页。

[5]参见(台)朱健文:《论行政诉讼中之预防性权利保护》,载《月旦法学》1996年第3期,第93页。

[6]梁慧星著:《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1页。

预防性范文篇8

关键词:化工企业;机泵预防性维修;维修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提升,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大,化工企业的生产规模也在持续增长。机泵的安全运行是化工企业实现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对机泵设备进行预先维修与维护是十分重要的。常见的机泵设备修护项目包括日常维护、事后维修等。常规维护主要是按照设备生产手册为依据,对机泵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查和分析,并对零部件针对性地保养。事后维修则是设备发生故障停机后进行的恢复性维修。笔者主要讲述的预防性维修则是一种系统性的、预先排定的检查、测验及监控程序,通过定期巡检及有效利用先进的设备监测与预测技术对机泵设备早期故障进行预先的维护和修整,延缓设备磨损,将机泵设备的故障以及潜在的故障威胁隐患进行提前排除处理或有计划的停机维修,让机泵设备可以实现正常运转,为化工企业生产提供支持。

1化工企业机泵的预防性维修的理念

现代机械设备的结构大都比较精密和复杂,其运转需要依靠大量的机械部件共同运行来实现。就机泵设备的运行状态来讲,在发生故障之前都会存在一些异常的现象或预告信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机泵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周期性检查、润滑、清洁或更换零部件,避免突发性故障。同时对机泵设备在线监控,收集数据信息并分析,在机泵设备发生故障前就预先对设备进行维护与维修处理,防止设备发生故障而对企业的生产造成影响,重要机泵设备一旦发生故障造成生产的停滞,企业不但需要支出大量的维修成本,生产的停滞还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1]。因此,预防性维修策略的理念是对机泵设备的故障特点进行准确地掌握,通过对机泵设备的仔细观察和长期的监控,将一些故障的特性与规律进行总结,按照设备故障的发生频率以及设备的运行状态变化做出分析与记录,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设备的提前维修与维护。

2化工企业机泵的预防性维修策略

预防性维修的主体对象是机泵设备,并对设备的组成和关联部件进行维修。通常情况预防性维修包含:一、利用监测仪器及人工巡检进行设备运行信息的收集与判断,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二、通过对机泵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机泵的振动度、油样指数的标准进行分析并做好预防;三、按照机泵设备的日常保养记录和维护记录,定期对设备进行重要零件的检查和及时更换,并清理机泵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非油雾润滑油进行清理,降低故障发生率。预防性维修策略的要点及措施如下。2.1机泵分类。化工企业中机泵设备较多,但对生产的影响却不相同。企业只需要对影响较大的机泵设备采取重点关注,就能有效保证生产运行,降低维修成本,减少费用投入。一般按照机泵发生故障后停机检修对企业的生产运行、安全、质量、成本、交货期等的影响程度及损失的大小将机泵分为A类设备(关键性,重要性设备)、B类设备(主要设备)以及C类设备(一般设备)。不同机泵设备的关键性和重要性不同,采取的预防性维修策略也不同。对于A类及部分B类设备,企业通常使用较先进的故障监测系统,并增加巡检次数,进行在线监测和线下分析,随时关注。2.2计划和管理。预防性维修计划是决定与保证维护、保养、检修正确的程序,使人员、材料、工具、安全因素与其他工作能有效执行的过程。编制时需要根据设备、人员、备件、维修需求、工艺运行情况来制定时间进度表。而管理是维修负责人组织和利用本部门人力、财力、材料资源来提高维修质量、优化技术和经济性能,以最小的成本使设备维持所能达到的最佳状况。计划和管理是关系到预防性维修策略实施好坏的关键,可通过利用SAP或ERP系统,结合人力资源配置、以往机泵的维修数据及经验及生产运行情况,制定预防性保养及维修计划,设置合适的巡检时间及周期,通过系统定时、定期对维修人员进行巡检提醒及派工,使维修人员通过日常巡检、观察,能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对监测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上传系统,有利于分析、发现设备缺陷和安全隐患,保证设备的安全和稳定。2.3状态监测。对重要机泵状态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是对机泵设备预防、预测性维修措施的基础保障。主要原理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振动分析仪、红外热像仪、超声波仪等各种类型的仪器进行信息数据的采集,并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与设备的正常运行信息进行比对,判断机泵设备的故障情况和运行情况,并对技术人员发出警报,促使其进行设备的保养402维修,还能根据设备运行趋势对未来的故障时间进行预判。2.4维修人员的培训。先进的故障监测系统还需要配套的维修人员操作及分析才能达到预防性维修效果,这需要培训维修人员能熟练应用软件对设备运行进行监控及分析,包括振动参数的变化,润滑油温度变化,润滑油分析报告中各微量元素及黏度变化等,并对此分析,有利于快速的分析判断故障情况,预测故障周期。2.5执行与总结。对定期保养及分析出现故障或预测会故障的机泵,应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制定维护、维修计划,安排好人力资源与零备件库存,并上传管理系统按时执行,安全、高效地完成维护、维修工作,减少设备正常作业时的突然停车,减轻设备管理人员压力及维修人员劳动强度。维修工作完成后要形成技术报告,并及时上传系统归档。对重要机泵的故障可组成工艺、维修相关人员参与的故障分析小组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通过改进材料、工艺操作和维修方法等来改进设备的技术和经济性能。维修部门每季度要做出季度报告,内容包括机泵的可靠性系数、运转率、维修成本、人力资源配置、故障事件分析、关键设备维修事件分析、维修预算分析等。通过可靠性报告反馈本季度预防性维修工作情况,并通过系统性有组织的方法来改善设备可靠性,并制定行动方案,改进预防性维修策略。

3结语

化工企业的机泵预防性维修是化工企业正常生产中的重要保障,为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持。为了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需要对影响生产的关键机泵进行必要的预防性维修。通过合理的计划与管理,并应用先进的故障监测和处理技术,可以对机泵设备故障状态进行科学分析与预测;通过管理系统软件应用,增加人员对设备运行的了解和干预,能及时对存在故障隐患和容易发生磨损的设备部件进行修理与更换;通过及时反馈与改进预防性维修策略,能有效降低机泵故障发生概率,减少设备维护维修成本,为化工企业的安全稳定生产提供充足的保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蒲世权.提高化工机泵运行可靠性研究[J].石化技术,2018,25(10):251.

[2]方云.机泵的事故预防和安全技术运行[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6):195.

[3]李清林.炼化企业机泵预防性维修策略[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8(5):253-254.

预防性范文篇9

一、准备到位,切实保障竞赛的有序开展

一是第一时间成立预防性养护劳动竞赛领导小组,各部门、站所均以最快速度投入到竞赛活动的准备中。路政与征费人员克服了改革带来的困难,冷静应对各方面的压力,认真执勤,文明服务,“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有力保障了我段养护主业的有序开展。同时全面推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安全教育不放松,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从上到下做到应签不漏,配合“六月安全月”活动的开展,为预防性养护劳动竞赛打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实施环境。

二是坚持以桥梁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水毁防抢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月初,我段已对其管养的各类桥梁进行了经常性检查;五月上旬又组织各类技术人员对各竞赛路段进行了详细的路况调查,对各线较严重病害提前进行了处置。

三是根据“防水防裂”、“勤防早防”的要求,我段已经在雨季到来之前,认真做好了防路面渗水、麻面罩面、淋油灌缝、保持水沟通畅等各项工作,并对重点防护路段——腾瑞线k132至k157户撒山段进行了大规模的淋油灌缝,大大减轻了雨季水毁防抢和安全保通工作的强度。

四是重新制定并启动了《××公路管理段公路水毁抢修应急预案》,加大公路巡查和“雨季三查”的监督和贯彻力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合理处置相关隐患。

五是根据《芒市公路管理总段关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劳动竞赛资料有关事宜的通知》要求,我段竞赛活动资料的收集已按要求细化到人,一旦出现有碍于竞赛开展的事件,必将追究相关承办人的责任。同时《××路讯》为宣传阵地,加大了对竞赛活动的报道和介绍的力度,力争为竞赛创造一个广阔的舆论和展示的平台。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竞赛的竞争力

首先,在坚持段机关每周一学习、各站所每周两次学习、重点学习随时开展的基础上,着重组织了一系列旨在提高职工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与安全意识的会议和学习;二是在总段各级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开展了一期公路预防性养护暨职工技术技能培训,一期桥梁维修技术现场培训会。三是加大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学习和推广力度。现在科宁冷补料已拌合完毕,已在小面积的路面病害修补中推广使用。四是加大了对外学习交流的力度。针对“路基养护社会化”经验不足的问题,我段专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生产考核人员赴潞西段考察学习路基养护社会化管理、运作经验;同时,利用赴总段参加生产分析会的契机,再次观摩学习了潞西段开展预防性养护生产实践,并认真学习了各位总段领导的讲话精神,从其他段、队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

三、大胆改革,稳步提升竞赛的质量

一方面,根据“路基养护社会化,路面养护专业化”的改革要求,我段加大了探索“路基养护社会化”的力度,遵循经费包干管理,盈亏自负的原则,主要以有经济基础的承包商、公路沿线居民为对象,将路基养护承包到这些社会个体手中,迈出了“路基养护社会化”关键一步;另一方面,我段机化站于上月通过严格考评、挑选,已正式组建起一支专业化路面施工小组,依托机化站机械及技术优势,坚持按照定额单价进行计量考核,保证了路面维修的高质量。

四、早计划、早部署,全面推动各项竞赛工作落到实处

预防性范文篇10

1预防性护理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接诊的160例耳鼻喉疾病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性6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34.14±6.02)岁;采用传统的术后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中男性59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3.75±5.78)岁;采用术后预防性护理管理模式。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疾病类型、治疗方法及用药无差异,具有可比性,且患者知情同意。1.2纳入与排除标准。(1)纳入标准:①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耳鼻喉疾病的患者;②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③填写知情通知书的患者(2)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②临床诊断患有恶性肿瘤或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③术后护理中工作配合程度低的患者。1.3预防性护理方法。1.3.1感染因素的统计。医院从患者自身、防护管理和医务人员3个维度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统计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4-5]分析。①患者自身因素包括年龄结构(X1)、心理状态(X2)、和疾病认知(X3);②防护管理因素包括管理制度的规范性(X4)、考核制度的规范性(X5)和器材消毒的规范性(X6);③医务人员因素包括职称结构(X7)和诊疗行为的规范性(X8)。运用感染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式,计算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P)的计算为公式1:P=1+exp[-(β0+β1X1+…+β8X8)]1(1)式中P为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的概率,β1~β8为衡量影响因素危险程度的权重系数,β0为常数项,表示不同变量无差异时患者感染与未感染比例的自然对数。1.3.2预防性护理的实施。医院从患者自身、防护管理和医务人员3个维度实施预防性护理。(1)患者的预防性管理。①根据患者年龄结构,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强度和频次;②针对存在心理焦虑和恐惧的患者,改善沟通交流的方式和疏导次数;③个别存在疾病认知不足的患者,组织开展健康宣教活动[6-7]。(2)防护的预防性管理。完善术后护理中防护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建立护理管理和考核小组,定期进行护理防护工作的抽查和考核,纳入个人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诊疗器材的消毒管理,严格落实医院器材的无菌管理及使用标准,对检查中不合格器材进行认真登记和处理[8]。(3)医务人员的预防性管理。根据感染因素的分析结果,制定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医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和周期,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1.3.3感染控制的反馈根据预防性护理的实施效果,医院以半年为周期动态调整预防性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应对医院耳鼻喉患者诊疗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危险系数权重较高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管理和监控,提高预防性护理在控制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中的实践价值[9-10]。1.4观察指标。(1)患者感染率。指耳鼻喉疾病手术后发生感染例数占全部患者例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感染标准依据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防护失误率。指日常检查和抽查中存在防护措施不当的项目数占检查总项目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防护措施不当包括制度不规范、考核制度不科学、器械消毒不合格及隔离防护不到位等。(3)患者护理满意度。从治疗效果、人文关怀、自身认知和心理状态4个方面,对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前调研,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对各项指标满意的项目占所有项目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患者感染率和防护失误率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患者护理满意度为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预防性护理分析

2.1感染因素分析。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诊疗行为规范性、患者疾病认知、管理制度规范性、患者年龄结构及其他因素,多数感染患者受到复合因素影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权重系数下降明显,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降低,表明观察组的感染因素控制效果良好。2.2感染控制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率和防护失误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6,x2=4.658;P<0.05),见表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65±5.19)%,对照组满意度为(86.05±7.80)%,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2,P<0.05)。

3预防性护理讨论

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护理对疾病的治疗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若发生术后感染,不仅会延长住院治疗周期,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还会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11-12]。因此,科学分析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效进行术后感染的控制管理,成为耳鼻喉科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耳鼻喉疾病术后患者感染管理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患者、防护及医务人员3个维度制定预防性护理管理措施,并通过动态管理模式开展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权重系数下降明显,术后感染阳性结果发生概率降低,表明观察组的感染因素控制效果明显。应用SPSS22.0软件对两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感染率和防护失误率显著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表明预防性护理模式在耳鼻喉疾病患者术后感染控制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