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报十篇

时间:2023-03-26 18:47:26

中国教师报

中国教师报篇1

“与你同路的我就是幸运的,我幸福走过的是你搀扶的,你是快乐的我就是幸福的……”当耳边响起这首优美的歌谣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你——《中国教师报》,心中洋溢着五彩缤纷的幸福。

最初接触你是在我大学毕业刚从事教育事业,那时的我在教育事业上有着满腔的热忱,但实践中的受阻、教学经验的不足让我力不从心,于是我就在各种教育杂志中流连,也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教学理念。偶然的一次机会,同事向我推荐了《中国教师报》,说这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报纸,是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的报纸。从此我与《中国教师报》结下了不解之缘。

几年的教育教学,让我从原来的那个新手逐渐成长起来,其间这位老友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我迷茫的时候,是她为我指引前行的道路;在我困惑的时候,是她给我启迪;在我成功的时候,是她给我鞭策。

从《中国教师报》中我知道了前卫的教育理念,了解了教改动态,知道了班级工作的新方法,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创新课堂”这一版块,在“创新课堂”中我有了解到别的老师是怎样把新的理念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当我在教学中有疑难问题时,是那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分析,使我顿时豁然开朗起来。在读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个孩子,学会换位思考,知道了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多面镜子去看待学生。

不要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是的,我将风雨无阻的爱我的教育事业,用新知来解惑,也希望《中国教师报》能带给我更多的精神洗礼,以自身的魅力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这里切磋,交汇思想,共同提高。在教师生涯中我的路还很长很长,我将一路与《中国教师报》相伴,充实自我,培育新苗,一路高歌。

中国教师报篇2

本次会议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语文世界》杂志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语文学习》编辑部、《语文月刊》编辑部联合举办,《语文世界》杂志社和北京80中学具体承办。会议的目的在于弘扬教育教学优秀传统,贯彻教育教学新理念,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培养新型语文教师,进而推动语文教育健康发展。

开幕式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原教育部总督学、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原国家语委主任柳斌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著名语言学家、《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主编李行健代表大会组委会致开幕词,北京80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田树林女士致欢迎词。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上海市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钱梦龙,朝阳区教委主任藤国清,北京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圣陶研究会理事、《语文世界》杂志社总编王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主编张吉武,《语文学习》编辑部主任何勇等专家学者。

温儒敏教授和钱梦龙老师在大会上分别就语文课程改革、阅读教学等问题做了专题报告。他们的报告高屋建瓴、理论朴实、内涵丰富、深入浅出,不仅充实了一线语文教师的理论认知,更为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四方杯”全国优秀语文教师选拔大赛是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叶圣陶研究会、《语文世界》《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学习》《语文月刊》共同发起的一项常年举办的盛大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交流新课改的经验,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每届活动分为“教育科研能力展示大赛”和“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大赛”两个阶段进行。三届赛事的成功举办,在推举语文教学新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次大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教师,分为初、高中两个组,参加了“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大赛”。参赛教师素质高,教艺精湛。他们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巧妙灵活的教学设计,使与会教师深受启发,大开了眼界。赛后,北京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苏立康女士、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赵大鹏先生分别对初中、高中的参赛选手进行了点评。他们的评价犀利中肯、意见字字珠玑,让与会教师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更大收获。

本次会议也是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及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共襄盛举的一次联合行动。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和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是在全国语文界具有广泛影响、拥有众多会员、成果颇为丰硕的学术团体。在几十年的学术活动中,它们团结和组织了全国各地区的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促进语文课程改革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在本次会议上,两个组织强强联合,组成了一个新的组织――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艺术分会(待申报)。在11月1日晚召开的理事会议上举手表决,全票通过了钱梦龙先生担任该分会的理事长。

闭幕式上,组委会主任王晨女士宣布了“语文课堂教学能力展示大赛”的获奖名单。获得一等奖的是:初中组,安徽马鞍山十六中曹文静、陕西西安高新一中李志龙、广东广州二中黄穗远、河南南阳十三中陈峰、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李爽。高中组,吉林长春二中、山东济北中学薛善忠、山西阳泉一中张一鹏、浙江温州四中余伟、北京80中贾小林、湖北荆州中学王丰松。获得二等奖的是:初中组。湖南长沙六中陈爱民、北京80中刘爽、河北保定育德中学刘卫东、云南红河州开远五中郝飞虎、贵州双口县三中姜露;高中组,海南省海南中学陈嫱、北京56中陶红艳、江苏扬州中学于扬、四川成都树德中学钟群、黑龙江哈尔滨一中陈双。

中国教师报篇3

陈厅长在我行前专门交代,要感谢中国教师报,感谢刘社长,也要感谢全省教育战线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们。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认清形势,将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作为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

教育是民生之首,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事关千秋万代,涉及千家万户,谈教育千言万语,看教育千差万别,办教育千辛万苦,办好教育要千方百计、千军万马。这几个“千万”形象地概括了教育的特征。如何适应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提高全省教育系统新闻宣传工作水平,加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队伍的建设和舆论引导,为建国60周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做好宣传工作队伍建设非常必要。中国教师报举办的这次的通讯员会议,应该说是在帮我们政府部门做服务和培训。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做好新闻工作,及时准确权威信息,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信息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途径;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重要举措。舆论的引导能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信息的透明度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多数地方对新闻工作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主动意识不强,存在着不敢、不愿意、不善于面对媒体的问题。多数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还没有专门的人员和部门来思考、策划、组织本单位的新闻工作。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信息的掌握、研判、上报、重视不够,习惯封堵,没有争抢第一话语权的意识,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批驳谣言、流言的意识不强,过于被动,也难于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现在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亿多人,人民群众表达诉求、监督政府的途径越来越方便。特别是教育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每个人都是教育家,每个人都可以做评论家。正是“谈教育千言万语,看教育千差万别”。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宣传工作,尤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舆情,要学会在第一时间自己的声音,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与交流,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湖北教育的良好形象。

中国教师报是教育部主管的主流媒体,过去几年,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国教师报为宣传湖北教育、尤其是宣传湖北的广大教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湖北的报道和互动逐年增加。我们手头的这个册子就是一个沉甸甸的说明。据了解,这样的册子,中国教师报湖北记者站的同志每年都会做一本。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册子,这里面倾注了中国教师报对湖北教育和湖北教师深厚的感情。这些报道,围绕全省教育的中心工作,推出了师德楷模郑琦,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优秀教师胡安梅等重大典型,宣传了我省实施的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宜昌市的教育创新工程、襄樊市的校长提高工程等一系列成功的教育改革实践。有的报道的分量非常重,象宣传湖北资教工作的报道,中国教师报不遗余力,不吝版面,三次头版头条,两次厅长访谈,40多期专栏文章,我们经常讲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正面宣传,这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湖北资教系列宣传,生动地展示了湖北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为改善农村师资、均衡城乡教育差别所做的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国教育界引起积极的反响,湖北资教生的群体形象在全国也有非常良好的正面示范作用,像这本册子里有的,鹤峰的资教生费宝莉,在全国第四届师德论坛上做典型发言,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师德模范。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中国教师报的各位领导和编辑们的重视和关心,也有在座的全体通讯员们的辛勤劳动。

所以说,我们就是要与这样的主流媒体建立密切的联系,开展广泛的合作,也希望中国教师报今后继续关心湖北教育和教师工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合作机制,使这项工作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实现湖北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媒体的共赢。

二、更新观念,主动引导和服务于新闻媒体,理直气壮地占领宣传工作阵地。

2009年大事喜事多、敏感节点多、不确定因素多。当前,在教育战线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话题、敏感问题特别多,比如节假日补课问题、教师的绩效工资问题、普通高中的课程改革问题、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成人教育的招生问题等等,各地还有一些特殊的区域性问题。在建国60周年大庆的大背景下,各种小的个案和事件都有可能发展成全局的大事件。因此,希望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尤其是在座的各地、市科室负责人和通讯员,在座的还有部分教育局局长,希望大家切实履行职责,面对新形势,树立新观念。

就中国教师报而言,这份报纸是由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是教育部党组根据教师教育工作的要求和广大教师的迫切需要创办的全国唯一的中央级教师职业化报纸。从湖北的情况来看,中国教师报受到了一线教师、校长、教育专家以及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广泛关注和喜爱。湖北教师通过中国教师报展示自己的典型越来越多,有些学校把中国教师报作为教师学习的教材和学校教育科研的重要参考资料,人手一份。像刚才发言的伍家岗区教育局,就给每位教师订阅了一份中国教师报,报纸成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好帮手。既然是这样一份广受欢迎的报纸,那么今后我们要更好地利用这个平台,学习各地好的经验,同时也把自己的经验、体会和建议推广出去。

在座的各位既是中国教师报的通讯员,大多数还是各市、县、区教育部门的行政领导,有的是办公室的领导,有的是教师管理科的领导,大家身上都肩负着一项责任,那就是主动去思考、去策划、去引导、去宣传我们当地教育的成绩,正面回应群众度哟教育问题的质疑。我想下一步还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合作。

一是进一步增强配合新闻媒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为记者的采访尽可能地提供便利条件;

二是进一步增强作好教育宣传工作的主动性,尤其是我们的各位通讯员,要主动向媒体通报本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动态,提供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线索,推荐典型、人物和事件,提供优质稿件;要视记者为宝贵资源,努力做到善解、善待、善用媒体。我们习惯视记者为麻烦,不敢、不愿见到记者。新形势下,我们要学会跟他们做朋友,只有善待媒体才能善用媒体。媒体是信息的刊播单位,不是信息的单位。只有产生新闻的地方新闻,才能做到及时、真实、准确。要通过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来引导、影响舆论,通过提供信息来引导、影响报导。

三是尽我们所能,帮助中国教师报做好在湖北的宣传和发行工作,各地要以适当的方式宣传中国教师报,扩大中国教师报在本地的影响力,提高报纸的覆盖率。

我们要学会同每一种媒体沟通交流,要把舆论看作形象、看作生产力,与突发事件同步设计、同步部署。要把话语权的掌控纳入各级政府的战略决策之中,要理直气壮地占领宣传工作阵地。

三、履行职责,紧扣时代主题,突出宣传重点,突出地方特色,做好教育宣传的策划者,教育舆论的引导者和教育环境的维护者。

根据教育部新闻办的要求,结合省教育厅近期的重点工作,各地首先要集中深入报道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这是近期的重中之重。现在全省各地正在按照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集中深入地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大家要紧密合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宣传报道各地学习贯彻的具体措施、好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向中央和兄弟省市展示湖北教育的良好形象。

其次,要重点宣传十七大以来,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近几年,我省农村学校的面貌、农村教师的面貌、农村学生的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免费义务教育的实施,农村特别是农类中等职业教育的逐步免费等,都是教育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值得大书特书。

第三要重点宣传各地为维护教育公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所进行的各项改革和探索。目前,湖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已经在19个试验区实施推进,各地关于标准化建设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质量工程和关爱工程的有益探索和进展,还有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等,都将是我们密切关注和报道的重点,需要大力宣传。

第四要重点宣传各地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中国教师报这几年推出了外省高中新课改的典型,我们湖北也应该有自己先进的典型。

中国教师报篇4

刚才,我们聆听了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五位老师的事迹报告,深受感动,深受启发。五位老师是育人的模范、师德的楷模。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老师们的报告平凡之中见伟大,简朴之中见激情,使我们受到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师德教育。在这里,我代表我们大家,代表全国广大师生版权所有员工向五位优秀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报告会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直接指导和关心下召开的。今年是我们国家第二十个教师节,总书记亲切接见了优秀教师代表。、、李长春等同志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今天报告会之前,陈至立国务委员亲切接见了五位优秀教师,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五位优秀教师学习。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和接见,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的关怀和爱护,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听了老师们的报告,我们有三点深刻的体会:第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决不移地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必须建设好人民教师这支队伍。第二,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第三,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今天的报告会,使我们受到了一次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强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光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五位老师共同的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他们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光辉榜样。人民教师是无比光荣而又神圣的称号。我理解,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要向五位优秀教师学习,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我们中国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敬业最为奉献的一支队伍。我们全中国一千多万名教师,教育着二亿五千万青少年学生,每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然而这些事情却连着千家万户,连着祖国的未来。没有广大教师的艰苦奋斗,就没有教育事业的今天,就没有我们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工作在艰苦、贫困地区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我们国家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赖和全社会的尊重。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典型,今天作报告的五位老师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教育部党组已经作出决定,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学习他们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学习他们鞠躬尽瘁、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敬业精神。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对教师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支持,多一份关爱,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形成“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强大动力。版权所有

今天的报告会结束后,、教育部联合组织的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还将赴全国各个省(市)作巡回报告。我们要在全国教育战线掀起一个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师德宣传教育的新高潮,在全社会营造一个学习模范、崇尚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中国教师报篇5

有组织地开展报纸教育,是以1955年依阿华州实施的“中学生文字接触调查”为契机的。该项调查发现,40名的罗生和33%的女生存校外完全不与文字接触。对此。当地媒体大为吃惊。在美国教育协会的协助下,该州开始了NIC(报纸进教室)活动。此后,这一活动相继在美国各地推广,后来发展成为报纸教育。据世界报纸协会(WAN)的统计,到1997年,全球有35个国家开展了报纸教育。该协会2001年实施的出界报纸教育调查显示,以某种形式开展报纸教育活动的国家已扩展至52个,其中有21个国家已将报纸教育列入法律条文或将报纸教育纳入学生的正式课程。目前,开展报纸教育的国家已达60多个。

提高中小学生的识字率,培养中小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形成,是世界各国开展报纸育人活动的共同目的。

美国的报纸教育

为了响应美国报纸协会(NAA)的号召,全美1500家报社中的700家报社开展了报纸教育,参与这一活动的中小学校共计6.7万所。NAA一面举办全国性的以教师为对象的报纸教育研讨会,一面提供报纸教育手册由各报社制成范本,作为报纸教育用教材发到各个学校。

开展报纸教育的700家报社中,每家至少有一至两人,主要的报社有1O多人担当报纸教育的协调员。担任报纸教育协调员的,有的曾经当过教师,有的则是具有高中教师资格的人。他们定期到本报社区域内的中小学走访,有时帮助NIE教师备课,有时则亲自走上讲台,以报纸为教材讲课,有时也对NIE教师予以指导。据称,有些NIE教师积极性高的,在上英语、算术、社会、美术等13门课时,完全把报纸作为教材使用。

有时报纸教育协调员在走访学校了解到学校需要什么样的辅助教材后,会应学校的要求制作特集送到学校。这些特集包括奥林匹克运动、宇宙开发、总统制、当地的伟人传、合众国的50个州以及各国的地理介绍等课题,其中作为辅助教材之一的《CIA(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存在有必要吗?》,对于成年人也同样适用。

随着报纸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关专家对报纸教育活动效果的研究也在进行。1991年5月,纽约大学的2名教授在专业杂志上发表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纽约市小学4年级至6年级20个班级的学生在接受报纸教育一年后,6年级学生的表现能力评价由2.14上升至3.63。相比之下,没有接受报纸教育的6年级学生,其表现能力评价则由2.18微增至2.78。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接受了报纸教育的学生是未接受报纸教育学生的4倍。

英国的报纸教育

l984年,主要由地方报纸加盟的英国报纸协会制定了开展报纸教育的计划,《伯明翰邮报》等2家报纸率先实施。全国性大报也曾着手开展报纸教育,但由于相互间价格竞争激烈,一直未能实施。

较早开展报纸教育的《森德兰回声报》向英国报纸协会报告说,经过6年的实践,当地15岁至24岁读者的报纸阅读率由46%提高到70名,报纸教育的效果显著。目前英国推行报纸教育的报社已超过了60家,报纸上如果刊载了有助于报纸教育的消息时,这些消息就会被专门的机构反馈到学校。

挪威的报纸教育

1970年,挪威的报纸发行者协会开始培养从事报纸教育的辅导教师并向学校输送。辅导教师到学校后再辅导学校的教师开展报纸教育。从1985年到1988年,全国分为12个区域,每个区域配备了15名从事报纸教育的辅导教师。

1987年,挪威制定了《教育计划法》,将报纸教育纳入到小学五、六年级和中学一、二年级的教学中。为此,该协会每年举办报纸教育研讨会,对8000名教师进行培训,所需费用由国内各报社负担。目前挪威已对《教育计划法》进行了修订,并从明年实施。根据新修订的法律,报纸教育将纳入小学1年级到高中1年级的必修科目中。

瑞典的报纸教育

瑞典的中小学校是从1959年推行报纸教育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1940年,瑞典中央教育委员会在提出教育改革方案时指出,现在的教育过于保守,理论过于偏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调查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当时瑞典国内的23家报社为了推行报纸教育,将报纸减价75%后向学校提供。斯德哥尔摩报纸教育委员会称,报纸降价是为了适应与其他教材的竞争。该委员会最近所关注的是电子报纸和印刷报纸的定位问题,他们担心由于各报社通过网络向学校提供新闻,加深学生对电子报纸兴趣的同时,又使学生对印刷报纸的接触有所减少。不过,该委员会依然乐观地表示,学生通过阅读电子报纸一定会加倍产生对印刷报纸的兴趣。

加拿大的报纸教育

加拿大的报纸教育大体上是采用美国的模式。国内49家报社都拥有本社与学校联系的报纸教育协调员。加拿大日报协会负责编制有关报纸教育的参考手册并发到各报社,然后再由各报社自行实施。该协会还定期举办报纸教育协调员和学校教师的报纸教育研讨会。

中国教师报篇6

多么朴实的八个字,却是对教师道德示范作用的最好评价。

父母之爱,让我们感受到养育的艰辛;朋友之爱,让我们体会到互助的温暖;教师之爱,让我们享受到了不求回报无私关爱的博大。

教师是爱的传播者

教师为什么令我们难忘,是因为我们的心田里倾注了教师的爱。教师为什么令我们感动,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深处凝结了教师的真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真挚感言。教师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他们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不理智和被误解的事情,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的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教师的爱不仅是出于他们职业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们更是把学生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教师的爱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

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迁就。教师的理智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在于这种爱是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完美结合,在于它突破了母亲的那种一味的溺爱。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育没有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教师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

对教师的爱,学生的感触是最真切的:

你给了我整片的星空,

好让我自由地去来。

你给了我一盏知识的明灯,

为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我知道

我享有的是一份博大宽广的爱。

报效国家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一要义。对于报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对于报国,人们还会想到维护国家名誉和地位的政治家、外交家。然而,教师却用另外一种方式担当起了教育报国的重任,不彰显,只尽责。

教师是赤心报国者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人才是民族强盛的中坚力量。人才的成长源于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繁荣要靠教师的辛勤劳动,靠教师的赤子报国情深。

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开始,国家的命运时刻牵挂着众多教师的心。孔老夫子为了诸侯各国的发展与民众的利益,他奔走讲学、传播德政。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且形成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近代中国处在民族危机之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甘愿肩负国家重任的有识之士开办学堂,传授救国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大批建设人才。这时包括华罗庚等在内的一大批有着当时学术领域先进水平的教授们,他们看到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国投入到培养祖国急需人才的行列。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毕业的博士唐有祺,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但一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立刻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兴奋。同时想到民族历经的磨难,他的心情又变得十分沉重,迫切地想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当他接到清华大学的回国任教邀请时,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决定回国。1951年,朝鲜半岛上的战火越烧越旺。美国政府对他正常回国途径进行种种阻塞,也没有挡住他报效祖国的步伐。克服重重困难、种种阻挠,1951年,唐有祺教授绕道欧洲,历时三个月回到祖国。

在长期担任教学工作过程中,他在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领域中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的夫人张丽珠女士,则被称为“神州的试管婴儿之母”。

像这样的教师数不胜数,他们把祖国的召唤当作自己前进的命令,他们把民族的未来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又有一批批年轻的教师们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一线,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

中国教师报篇7

多么朴实的八个字,却是对教师道德示范作用的最好评价。

父母之爱,让我们感受到养育的艰辛;朋友之爱,让我们体会到互助的温暖;教师之爱,让我们享受到了不求回报无私关爱的博大。

教师是爱的传播者

教师为什么令我们难忘,是因为我们的心田里倾注了教师的爱。教师为什么令我们感动,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深处凝结了教师的真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真挚感言。教师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他们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不理智和被误解的事情,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的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教师的爱不仅是出于他们职业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们更是把学生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教师的爱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

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迁就。教师的理智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在于这种爱是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完美结合,在于它突破了母亲的那种一味的溺爱。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育没有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教师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

对教师的爱,学生的感触是最真切的:

你给了我整片的星空,

好让我自由地去来。

你给了我一盏知识的明灯,

为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我知道

我享有的是一份博大宽广的爱。

报效国家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一要义。对于报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对于报国,人们还会想到维护国家名誉和地位的政治家、外交家。然而,教师却用另外一种方式担当起了教育报国的重任,不彰显,只尽责。

教师是赤心报国者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人才是民族强盛的中坚力量。人才的成长源于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繁荣要靠教师的辛勤劳动,靠教师的赤子报国情深。

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开始,国家的命运时刻牵挂着众多教师的心。孔老夫子为了诸侯各国的发展与民众的利益,他奔走讲学、传播德政。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且形成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近代中国处在民族危机之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甘愿肩负国家重任的有识之士开办学堂,传授救国思想。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大批建设人才。这时包括华罗庚等在内的一大批有着当时学术领域先进水平的教授们,他们看到新中国建设的需要,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国投入到培养祖国急需人才的行列。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深造毕业的博士唐有祺,本来可以留校任教,但一听到新中国成立的消息,立刻表现出了难以抑制的兴奋。同时想到民族历经的磨难,他的心情又变得十分沉重,迫切地想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当他接到清华大学的回国任教邀请时,毅然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条件,决定回国。1951年,朝鲜半岛上的战火越烧越旺。美国政府对他正常回国途径进行种种阻塞,也没有挡住他报效祖国的步伐。克服重重困难、种种阻挠,1951年,唐有祺教授绕道欧洲,历时三个月回到祖国。

在长期担任教学工作过程中,他在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领域中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的夫人张丽珠女士,则被称为“神州的试管婴儿之母”。

像这样的教师数不胜数,他们把祖国的召唤当作自己前进的命令,他们把民族的未来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现在,随着西部大开发对人才的需求,又有一批批年轻的教师们到西部贫困边远地区的教育一线,默默地奉献着他们的青春。

中国教师报篇8

多么朴实的八个字,却是对教师道德示范作用的最好评价。

父母之爱,让我们感受到养育的艰辛;朋友之爱,让我们体会到互助的温暖;教师之爱,让我们享受到了不求回报无私关爱的博大。

教师是爱的传播者

教师为什么令我们难忘,是因为我们的心田里倾注了教师的爱。教师为什么令我们感动,是因为我们的灵魂深处凝结了教师的真情。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真挚感言。教师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他们对学生的爱从不求回报。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不理智和被误解的事情,他们决不因此而影响到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他们决不会把对学生的爱与自己的个人目的和利益联系起来。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的爱是一种最高尚的爱。教师的爱不仅是出于他们职业本身的责任和义务,教师们更是把学生看作是他们自己的儿女,倾注全部的心血。教师的爱更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

教师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教师思考的是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他们从不因眼前的不理解而放任迁就。教师的理智是超人的,他们对芸芸众生能够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对好学生不溺爱,对差学生不操之过急、循循善诱。教师的爱包含母爱且胜于母爱,在于这种爱是严格要求和精心施教的完美结合,在于它突破了母亲的那种一味的溺爱。

有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所给予的爱恰恰就是这种神圣。“教育没有爱就成了无水之池”,教师用自己的汗水辛勤耕耘,不断浇开一朵朵美丽的心灵之花。

对教师的爱,学生的感触是最真切的:

你给了我整片的星空,

好让我自由地去来。

你给了我一盏知识的明灯,

为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我知道

我享有的是一份博大宽广的爱。

报效国家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一要义。对于报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冲锋陷阵的战斗英雄。对于报国,人们还会想到维护国家名誉和地位的政治家、外交家。然而,教师却用另外一种方式担当起了教育报国的重任,不彰显,只尽责。

教师是赤心报国者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栋梁,人才是民族强盛的中坚力量。人才的成长源于良好的教育,教育的繁荣要靠教师的辛勤劳动,靠教师的赤子报国情深。

从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开始,国家的命运时刻牵挂着众多教师的心。孔老夫子为了诸侯各国的发展与民众的利益,他奔走讲学、传播德政。孔子的政治、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而且形成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

近代中国处在民族危机之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甘愿肩负国家重任的有识之士开办学堂,传授救国思想。

中国教师报篇9

关键词:报关专业;课程建设;职业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8.5

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顺应市场需求纷纷开设报关专业,该专业也在短时间内成为了较热门的专业之一。虽然我国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促进了报关行业的兴起与发展,也推动了报关专业从国际贸易专业中分离出来并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高职报关专业在课程建设上仍存在着一些滞后于外贸发展现状的问题。如何针对目前我国高职报关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高报关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操技能,从而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成为了各高校报关专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 报关专业课程建设问题所在

1、教材选取问题

目前报关专业教材选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教材内容不符合高职报关行业的要求,理论性太强,缺乏一定的实操性。有些教材内容仅仅是本科教材的精简版,教材内容和安排顺序仍是按传统理论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编排,而这种压缩版的“高职教材”通常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砍去枝叶、保留主干”,或者将原来章节字样换成“项目”、“模块”、“任务”等表面上好像符合高职教育理念的字眼,但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第二,是教材编写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由于教材从开始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报关、海关与有关外贸方面的政策会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编书的计划总是赶不上政策变化,这样往往容易导致即使是新编写的教材也难以完全符合新政策的要求。

2、教学内容安排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是从国际贸易专业分离出来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仍保留国际贸易专业的影子,没有突显出报关专业的特有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仍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缺乏一定的实训环节与实训课时。例如,对于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口货物等监管方式,许多老师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教材给学生讲授这些监管方式的特点、流程等理论知识,很少让学生进行不同监管货物的模拟实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混淆,对有关知识的也只是一知半解。在实训方面,很多院校的报关专业往往偏重于已开展多年的外贸单证实训、货代实训等项目,缺乏报关专业特有的实训课程与重要的实训项目。此外,有些院校的报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以考证课程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例如以目前全国报关员资格考试的范围作为教学内容,完全的应试教育,由于报关员考证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众多,法律法规条文繁琐,即使是将该门课程全部教学课时用来讲述理论内容都难以讲通讲透,更何况是进行专业程度较高的技能训练,由于专业课时有限,为了满足考证需要,只好压缩实践课时,而忽略了对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这种应试教育方式必然影响到学生实操技能的提高,有违高职教育理念。

3、教学手段与方法运用问题

由于有些院校的报关专业的专业老师为了提高学生报关员考证通过率,课堂上以报关员考证的理论知识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法,基本模式是:上课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课后学生做练习做作业。所谓的实训也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做试题,或者填写各种各样的报关单证。学生学完后可能会填写各种单证,但是这些单证的先后顺序,应拿哪些单据到哪个部门办理什么手续等问题却是一知半解,缺乏系统性的真正的专业技能训练。整个实训过程,学生也只是在机械的做题。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感觉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学校虽然引进了先进的报关实训软件,但是真正完全掌握实训软件的操作系统的专业老师并不多,因此上机时间安排也比较少。这样必然影响到对软件的充分利用,也难以发挥实训软件真正的实训效果。此外,一些学校虽然购买了实训软件,但是所购买的软件可能与教学需求不相符,系统运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缺陷。而且由于海关的政策规定经常发生变化,如果实训软件里的实训项目与教学内容不及时更新的话,则会与现时的政策法规不相符合,这样的实训软件往往容易误导学生。

4、师资问题

师资方面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为两大群体:一是高等院校退休的老教授,二是刚毕业就直接当老师,没有在公司工作过的年轻教师,这些专业教师大都是国贸、物流有关专业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一定的报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对一些实际报关货运流程的了解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就客观上造成教师在授课时侧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训教学,或者对实训教学缺乏经验,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有部分教师有过报关公司工作的经验,但是由于报关课程与海关的管理政策、报关业务实践密切相关,时效性很强,几乎每年教学内容都要更新。很多老师都很难跟上这些变化,更不用说给学生讲述清楚。

二、报关专业课程建议改革思路与对策

1、 校企合作,共同编制工学结合教材

教材的建设应建立在教学改革的基础之上,教材内容要注重实用性。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应该避免选择一些以理论逻辑为序,按章节进行论述的常规模式的传统教材,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特点来选择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系列的实务性强的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学校培养出具备报关行业基本操作技能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另外,由于教材编写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国际贸易形势发展却日新月异,因此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教材是无法紧跟国际贸易形势和惯例进行同步修订的,而且许多教材理论性强,与岗位实际需求相差甚远。要想弥补这个缺陷,学校可以与企业和报关协会共同合作,通过建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邀请来自外贸、报关、货代、报检等的行业专家和专业人员,共同编制与行业标准相斜接的工学结合教材。

对于教材内容的选取,建议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取舍,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操作的教学学时,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实操性,从而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在教学编写顺序方面,应打破传统的以知识系统为线索的章节分布,而是要根据有关业务流程顺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每一个项目,与任务的介绍都要有贯穿的案例,要求案例真实、具体、与时俱进。编写教材后,也应该密切留意最新的海关、外贸等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变化,并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2、分析教学对象,构建与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的教学既要区别于本科院校又要区别于社会上各种报关员考试辅导班。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分析我们的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定位,然后再根据岗位的定位明确教学内容。根据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海关总署办公厅颁发的《报关员国家职业标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助理报关师的水平,即“侧重具体业务的操作层面,主要包括报关单填制、报关业务现场操作等”。根据对报关专业毕业生的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报关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负责填写与审核报关单等有关外贸单据;负责现场申报与配合查验;协助报关员进行有关辅的工作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在教学内容上以四种最基本的海关监管货物的通关程序为重点,结合工作岗位实际需求,针对《职业标准》的相关技能要求,兼顾报关员资格考试,选取与《职业标准》向衔接的教学内容,如报关单的填制、商品归类、税费的计算等。

3、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多样化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下以《报关实务》课程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1)角色扮演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将来可能承担的不同角色进行扮演、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与沟通能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掌握有关的业务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与主动性。例如老师在讲到有关海关监管货物的报关程序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分别扮演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报关单位、海关、银行等不同角色,让学生根据有关货物的报关程序进行情景模拟,这要求学生熟悉整个报关流程,并掌握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不同环节应负责什么工作,需要提供或审核哪些单据等业务知识与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采用这种方法时,应该注意所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案例的选择不在于数量多,而贵在内容精,应能体现课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描述海关查缉走私任务时,教师可以以建国以来最大的走私案件-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件为例,说明海关是如何会同其他有关执法部门一起成功的对以厦门远华集团董事长赖昌星为首的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进行调查与抓捕的。

(3)项目教学法:这种方法根据报关员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能力要求,把课程内容整合成与实际工作相联系的学习项目,每个项目又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与业务流程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由简单到复杂,既统筹全盘又突出细节,充分考虑了学生毕业后择业及就业后能迅速从学生角色转换为工作角色的需求。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让学生清楚操作项目的具体流程,并确保任务的分工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防止一些同学滥竽充数。

(4)网络教学法:建立报关实务课程学习网站,将所有的课程资源如课件、课程标准、单元设计、授课计划表、实训指导书、教学视频、习题、试题、教学案例、图片等教学资料放到上网,并建立互动平台或教学论坛等,便于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沟通渠道与环境。此外,在课程网站上可以提供一些专业参考书目和专业期刊给学生,并将有关行业网站链接起来,便于学生进入海关等的相关网站,学习怎么去了解报关的政策法规、相关要求等信息,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学生以后的自我学习。

(5)校内实训法:这种方法要求学校需根据报关课程需要来进行有关软硬件设施的布置,例如可以参考海关报关大厅的设置,将实训室变成报关仿真大厅,分别设置海关、银行、税务机关、报关单位等不同的岗位,并在相应岗位上安装电脑等办公设备,便于学生在报关实训室进行有关报关业务流程的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另外在储物柜上可以准备多套仿真单据样本,例如报关单、发票、装箱单、提单、汇票、原产地证明、商品资料等等,便于学生开展报关单和有关外贸单据的缮制。针对实训软件问题,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专业教师的软件操作培训,并提高实训软件的使用率;另一方要与软件供应商在签合同时协商,要求供应商要提供售后系统维护、系统更新升级服务,并能根据学校需要对有关实训教师提供相应的软件操作培训。

(6)校外实习参观法:教师可带领学生到港口、海关报关业务现场或有关报关公司、货代公司进行参观实习,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海关、报关单位及中国电子口岸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外贸业务流程有个切身体会,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衔接,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社交能力和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对报关业务的理性认识。

4、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来实现。外部引进是指通过从企业引进一些行业专家、业务能手等从事专业教学,因为这些老师工作经验丰富,讲课生动且深入浅出,学生喜欢听且容易听懂;内部培养是指通过选派学校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者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业务推广工作等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考取报关员、货代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在寒暑假期间派遣教师下企业锻炼学习,或者派遣教师参加由当地海关或报关协会、教育机构举办的“双师”业务培训活动,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有关职业岗位的业务水平。从而有助于学校构建“双师素质”结构的师资队伍。

三、小结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报关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目前最新的报关职业标准,分别从教材选取、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运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四大方面提出有关报关专业课程建设的改革思路与对策,以期构建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参考资料:

[1]顾涛,胡春丽,王晓静.浅析高职报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几个误区[J].职教新观察,2009(10).

[2]杨华,张学东.报关实务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

[3]李艳琰,陈旋.浅论高职《报关实训》课程改革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1(5).

[4]熊淑丽.关于高职报关实训教学的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1).

中国教师报篇10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MOOC;在线教育;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08(2014)02-0084-06

一、引言

2013年。随着MOOC在全世界的流行。MOOC又一次点燃了大家对教育信息化的期望,人们都相信,信息技术对教育终将起到革命性的影响。不过,在如此火热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究竟应该怎么推进,期间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才能实现教育的创新,还需要认真思考和讨论。

为了促进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发起并和中央电教馆联合,于2013年11月23日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隆重举办了“首届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该论坛以“启发・引领・创新”为主题,以关注国内教育信息化前沿发展为宗旨,是一个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究者相互启发、彼此借鉴、充分交流的高端平台。

此次论坛与会代表总计100余人,其中教育发展决策者约15人、专家学者约20人、教育信息化企业实践者60余人。论坛还涉及了10家著名传媒机构、10余所教育技术领域的知名高校和40余家教育杰出企业,覆盖了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

此次会议开幕式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尚俊杰副教授主持,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馆长、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方新贵教授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文东茅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特邀专家报告有王珠珠馆长的《谈风起云涌的技术浪潮中的教育技术》、北京大学退休教师林建祥教授的《感知技术,新教育学》和原世纪佳缘创始人、现梯子网创始人兼CEO龚海燕女士的《梯子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分论坛主题分别是“机遇与挑战:区域教育信息化”、“问题与方案: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过去、现在、将来:从网络教育到MOOCs'’和“学习变革:新技术带来的学习革命”。

二、特邀专家报告

中央电化教育馆王珠珠馆长在题为《谈风起云涌的技术浪潮中的教育技术》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技术变化非常之快,在高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应被技术所惑,应坚持《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使技术为我所用。除此之外,王珠珠教授在简单介绍MOOCs、可汗学院、颠倒课堂、微课程等国际和国内热点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目标、资源等角度分析了MOOCs和可汗学院与中国以往的网络教育、开放课程相比所具有的优势和特点,提倡把MOOCs作为知识交流、经验交流和技能交流的平台,并认为碎片化的可汗课程不仅是微课程,还是一种游戏化过关式的学习。报告指出以人为本,从教学规律出发,从技术出发,把教育与技术结合起来,根据教育技术学的定位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其解决,才是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报告最后,王珠珠馆长总结了教育技术工作者在风起云涌的技术浪潮中应具有的四种素质:1.开放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世界上出现的各种新技术;2.敏锐的眼光,从风起云涌的技术中找到最适合教学的技术;3.勇敢的担当,不因遇到的各种困难而不敢前行;4.在行动中具有审慎的态度,不应成为跟风的、人云亦云的教育技术工作者。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退休教师林建祥教授作了《感知技术:新教育学》的闭幕报告。报告首先从个人亲身经历出发,回顾了中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历史。然后指出,知识的远程传输与大量共享、对象空间与运行时间的相互转换是信息技术的威力所在。最后林建祥教授提议,应从工具、设计、政策等方面推进三通两平台的应用,以促进优质资源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创新学习。在工具方面,林建祥教授向参会者介绍了以JoinNet为代表的网络会议系统。JoinNet可以用语音或文字进行直接对话交流,支持交互白板、Word、PPT、网络视频等多种知识表示形式,是集信息的传播、结构化与灵活的思维交流于一体的网络会议系统。在设计方面,报告介绍微软的视窗平台设计模式是窗口在中间、菜单在窗口之上,点击每个菜单项,即运转相应程序,若改变窗口上的对象,则可以不断连续操作。同时指出,这样的设计方式有助于进行问题求解式的学习,三通两平台的设计应从微软的视窗平台设计汲取营养。在政策方面,政府应鼓励创新开发、对受好评的平台多拨经费,对使用频率较高的平台多拨经费,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

原世纪佳缘创始人、现梯子网创始人兼CEO龚海燕女士作了《梯子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闭幕报告。报告分析了目前教师、家长和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教师的痛”、“家长的痛”和“学生的痛”。报告指出“教师的痛”主要表现在教师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改作业、出卷子和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痛”主要表现在提分难、题海战术、被动学习等方面;“家长的痛”主要表现在不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缺乏教育能力、担心孩子上网等方面。报告指出,为缓解“教师的痛”,梯子网开发了智能出卷子系统、课件库、学生作业数据分析软件以使“教师的时间更有价值”;为缓解“学生的痛”,梯子网设置了趣味学习、在线答疑系统、建立了大数据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给孩子推荐最适合孩子自己的习题,以使“孩子的学习更聪明更智能”;为缓解“家长的痛”,梯子网开发了学情监测系统、上网安全软件,以帮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现状,使“孩子的学习家长不再无奈”。

三、分论坛专题研讨

本届论坛中,与会代表按照“机遇与挑战:区域教育信息化”、“问题与方案: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过去、现在、将来:从网络教育到MOOCs”、“学习变革:新技术带来的学习革命”等4个专题进行了分论坛报告交流。在分论坛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报告了国内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机遇与挑战:区域教育信息化”分论坛

中央电化教育馆学术委员会陈庆贵主任作了《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的报告。报告主要围绕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建设现状、发展趋势等三个方面展开。报告指出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以视听媒体为主、以网络为载体、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为主和以云计算和网络技术为主。另外,在总结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存在“系统性”、“持续性”和“均衡性”等三大问题。最后,报告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将会朝向为促进教育公平和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方向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熊才平教授作了《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报告。熊才平教授认为,传统“校校建信息资源库”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因此需要构建信息化环境下“区域共建共享互换”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新模式,包括区域内共建共享和区域间互换共享,旨在以技术手段实现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报告提出,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机制应为以下三种,分别是通过动态调控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经费和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比例,提升基础教育信息资源配置效益;依据用户反馈决定教育信息资源购买支付费率,提升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将用户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分作为拨付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经费的重要依据,提高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率。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陈乾坤副局长作了《建设数字校园,创新教育模式》的报告。报告向大家展示了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在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工程方面所做的工作,指出雨花区教育局侧重从完善投入机制、建设数字校园、改革教育模式三个方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目的在于为信息化发展安装“助推器”,为信息化发展构筑“快车道”,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北京天仕博集团王川总裁作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的报告。报告在介绍天士博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指出随着智能终端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无线技术、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未来世界是数字化的世界。未来的学习模式是基于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报告提出天士博研究院把握到区域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发展脉相,以教育生态学为理论依据,构建了区域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个性化学习新模式。在报告最后,与参会者分享了天士博研究院开发的个性化学习系统。

(二)“问题与方案: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分论坛

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蔡可老师作了题为《重新审视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学习”》的报告。报告总结以往教师远程培训的基本学习流程是“观看视频一网上阅读一作业提交一在线研讨一研修总结”,提议在远程培训走向常态化、个性化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需要重新审视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学习”。蔡可教授认为,教师远程培训中的“学习”是一线教师话语权的体现,是教师对信息一种选择,为教师、骨干培训者和教学团队建立了多点交流连接。同时蔡可教授提出教师远程培训中“学习”的评价要走向发展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生成性成果评价,走向自组织建设。

中央电化教育馆培训部韩骏主任作了《大规模远程教师培训的现状与改革发展趋势》的报告。报告在回顾中国教师培训历史的基础上,指出目前远程教师培训的难点在于“大规模”问题。同时认为远程教师培训应注重扩大覆盖面,并提出在有限的经费下提高教师培训的工作质量应是教师培训关注的问题。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传播学院院长郭绍青教授作了《教师在线学习社区中学习活动类型研究》的报告。报告回顾了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的发展历程,指出目前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已经演变为教师在线学习活动社区。然后在分析教师在线学习活动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师在线学习活动可以划分为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自组织学习活动和自主学习活动三种。最后,郭绍青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三种教师在线学习活动社区类型,包括基于案例的情景学习、专家领导下的学习共同体和基于实践共同体的应用型课题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焦宝聪教授作了《微课程的设计应用将成为教师的重要能力》的报告。报告指出普及平板电脑,利用交互式网络学习平台开展教学活动将是未来10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关注的重点。并提出在此背景下,未来的教师发展和教师培训工作重点应放在运用最新信息技术对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的更新上。应使学习环境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报告认为,微课程将成为未来教育重要的学习资源形式,所以,微课程的设计应用应成为教师的重要能力。

国家开放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刘雨昕副院长作了《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国开培训运营实践分享》的报告。报告在介绍国家开放大学的发展历史、性质、现状等基础上,讲述了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师系统培训项目。报告指出,国家开放大学教师系统培训项目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师资、课程和模式方面。在师资方面,国家开放大学融合了精英智慧,汇聚了来自著名高校的顶尖专家;在课程方面,国家开放大学教师系统培训项目涵盖了经典与前沿,呈现专业和实战的特征;在模式方面,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师系统培训项目关注学习过程体验,促进学习成果转化。最后,报告指出国家开放大学正在试图从服务营销的8P模型进行项目革新。

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陈振副主任作了《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的报告。报告指出随着高校的扩招,教师数目急剧增加,教师职业正在经历由经验化、随意化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历程,教师已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除此之外,报告提出了三种教师发展与教师培训的模式,包括基于网络视频的“混合式同步课堂”集中培训模式、基于“教师发展在线”平台的自主性在线培训模式和基于网络社区的“跨校同课”教师实践共同体模式。

“领先课件制作培训中心”创办人何佳瑾作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切实提高教师的课件制作技术》的报告。报告分析了目前教师制作课件存在PPT水平有限,多媒体和Flash课件占用大量时间、精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应从五大维度提升教师课件制作技术水平,这五大维度包括软件工具、实务案例与练习、课件教学设计、课件项目管理与沟通和课件精品样例。

(三)“过去、现在、将来:从网络教育到MOOCs”分论坛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程建钢教授作了题为《MOOCs的辩证分析与U-MOOCS初步研究》的报告。报告围绕MOOCs的辩证分析、U-MOOCS的初步研究等主题展开讨论。报告通过分析cMOOC和xMOOC,指出目前MOOCs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cMOOC尚未形成稳定、易于操作的、可供一般教师使用的实践模式;xMOOC在形式上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主要以结构化的知识传授为主,难以适应非结构化的知识;x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和刺激反应理论的单一教学模式,局限性很大等。除此之外,程建钢教授在cMOOCs和xMOOCs的基础上提出了U-MOOCS的概念。U-MOOCS是Ubiquitou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System的简称,是一种泛在式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育系统。U-MOOCS主要具有以下7个特点:(1)多种教学模式的支持系统;(2)基于社会性网络的学习;(3)支持基于视频互动式学习;(4)基于Web2.0的内容管理架构;(5)基于课程网站学习;(6)学习分析模块;(7)资源中心模块。

中国教育电视台王涛作了《大数据时代网络学习平台生态建设研究》的报告。报告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指出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学习平台应以资源建设与应用为纽带,将教学者、学习者、资源制作者、服务提供者等各方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与技术深度融合,并与整个互联网生态环境相互依存共生。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网络学习平台发展的四期模型,即单向技术应用期、综合技术的整合期、使用者的连通期和涌现期。最后,报告预测未来大数据时代网络学习平台将呈现出典型的生态系统属性,包括公共性、自组织性、连通性、自然性和涌现性等。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陈江副教授作了《从网络教育到MOOC的演变之路》的报告。他认为MOOC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宽带技术和移动通信等多种技术的大杂烩,会引起网络教育从量变向质变的发展。报告指出MOOC已经引起了教师的恐慌,构成了教师的公开赛,MOOC在变革中孕育机会,但是高校和企业的机会在哪里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所长孙福万教授作了《谁的MOOCs?几多面目?走向何方?》的报告。报告围绕“谁的MOOCs?”、“几多面目?”和“走向何方?”三个问题展开探讨。孙福万教授认为MOOCs的未来将沿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希望MOOCs回到教育本身并提议建立中国特色的MOOCs模式。

(四)“学习变革:新技术带来的学习革命”分论坛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焦建利教授作了题为《技术时代的学习变革呼唤新教育学》的报告。报告指出从学媒之争到非显著性差异现象。大量事实无不证明,单单引进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当新技术与新的做事方式方法结合起来的时候,才能给生产力带来巨大收益。焦建利教授认为,现有的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无法解释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教学现象,新技术以及新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教学呼唤新教育学。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方海光教授作了题为《移动学习社会化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以关联主义和移动学习相结合的移动学习新环境是以交互性、自主性和个性化为特征的新型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报告指出移动学习将改变诸多学习环境要素,移动学习技术发展路线提供了社会化网络和远程化视频的特征支持。方海光教授提出在移动学习活动过程中,其学习形态、交流形态、答疑形态和共享形态都应发生相应改变,以让学生更方便的进行社会化学习,完成构造学习网络过程的新体验。

南开大学机器人与信息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刘景泰教授作了《打开设计之窗》的报告。报告分析了科技进步对学习方式带来的影响,介绍了用DDK开展中小学科技实践活动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刘景泰教授提出了“从游戏走向严肃游戏,让技术为教育助力”的理念,认为寓教于乐是教育的一种理想模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把两者结合是教育发展的一种途径。

英特尔感知计算事业群的中国区经理汤振宇作了《英特尔感知计算在中国》的报告。报告以主题演讲和现场演示的方式为大家介绍了英特尔的感知计算技术。英特尔的感知计算技术提供的是全新的人机交互技术解决方案,包括近距离手势控制、高精度的指尖操控、语音识别、脸部跟踪、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报告认为,感知计算技术将为用户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使用体验,将革命性地改变每个人的电脑使用体验。

精锐教育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张熙作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变革》的报告。报告向参会者介绍了精锐教育的基本情况和精锐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模式探索,提出建立在线教育模式及体系、建立和完善在线师资力量培训体系是网络教育的发展趋势。

四、总结与感想

北京大学教育信息化圆桌论坛是关注国内教育信息化前沿发展的高端论坛。该论坛紧跟时代主旋律,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育发展决策者、教育信息化项目执行者、教育信息化研发者共聚一堂,分享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实践方法及成功经验。论坛不仅有特邀专家报告,还有四个不同主题的分论坛,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相互启发。他们的理论与实践将引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他们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将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的助推器,这与论坛“启发・引领・创新”的主题不谋而合。本届论坛的报告和论文体现出当前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一)区域教育信息化将备受关注

过去的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项目大多以学校为主要关注对象,但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广,考虑到很多现实因素如教育财政制度、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需求等,人们越来越关注区域教育信息化,希望能够整体推进区域的信息化发展,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不过,区域教育信息化在经历了一轮大规模的硬件投资之后,目前遇到无法提出新的建设重点、看不到与投资金额相匹配的应用效益等问题,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为了尽快走出发展瓶颈,专家学者们纷纷投入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中去。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建设现状、面临问题和未来趋势成为专家学者们理论研究的切入点,数字校园和个性化学习成为教育信息化实践者们的活动场域。

除此之外,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受到地域、机构、经济、技术和宏观政策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地域差异。因此,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研究区域教育信息化也是目前专家学者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高原期,区域教育信息化必然要从以硬件为中心的低级态向以人为本的高级态发展,生态学的研究视角也许可以为我国区域教育信息化突破瓶颈,深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二)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之路成为社会共识

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出现,信息技术带来的教与学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师要怎样成长,MOOC和虚拟社区如何融入教师专业发展等众多热点问题被广大决策者、专家学者和实践者关注和探寻。在会议中,很多报告针对当前热点,大到教师培训系统、资源共享,小到课件制作,都有相关讨论。

如今,知识更新成为现代教育必须面对的问题,“一次性教育”已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终身教育在全世界悄然兴起,成为大多数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面对教育改革的要求,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现代化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培训将继续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焦点。

而从本次论坛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不仅仅是教育技术研究者的共识,而且已经成了社会各界的共识。可以想象,未来几年内。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和教师发展仍然会红红火火。不过,有关主管部门确实应该好好思考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到来,相关部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该如何发展,培训内容和培训组织模式该如何设计等重要问题。

(三)MOOC或许会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诱发因素

2013年,MOOC如同一根魔棒,正在搅动着全国高等教育的格局,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掀起阵阵狂飙。惊涛拍岸之时,中国高校并没有成为盛宴的看客。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从清华、北大的独立建设到中国大学组成的MOOC方队。中国一流高校的行动。成为现在全球MOOC浪潮中最有价值的看点。中国大学应对MOOC的行动吸引了全球高校的目光,但在一片赞扬声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本次论坛的各位嘉宾就从不同的角度对MOOC进行了深入的理性反思。

MOOC作为新网络教育的代表,MOOC的世界性影响力究竟来自何处?首先,恐怕与互联网“免费”和“开放”的特征不可分割;其次名校和名师的符号效应成为消费社会里MOOC发展的助推器;最后,移动、在线等因素也是MOOC吸引学习者的重要因素。

当然,MOOC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一披上MOOC的外衣就会顿显高贵,但是,MOOC或许会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诱发因素。结合大数据、云计算、学习分析等技术,MOOC或许能够成为撬动高等教育进行深入改革的杠杆。

(四)新媒体技术将成为学习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祝智庭教授曾经说过“为大众所拥有的技术之所以能够引发学习革命,是因为学习技术改变了我们的教育关系,改变教育关系必然带来学习革命。”事实上,从20世纪90年代初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直有人在呼吁学习革命,但是似乎学习革命一直没有真正到来。不过,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已经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金融、军事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对教育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时,人们相信学习革命可能真的要发生了。

在本次论坛中,我们也看到了游戏、移动、机器人、感知计算等新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美好前景。事实上,新媒体联盟最近几年的《地平线报告》也一再指出,游戏、移动、云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学习分析等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得到广泛应用。当然,学习革命要真正发生,还需要依靠教育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变革,但是可以预言的是这些新媒体技术将成为学习革命的重要推动力。

五、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