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国庆手抄报十篇

时间:2023-03-25 08:33:37

英语国庆手抄报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1

国庆节英语手抄报内容(二)

国庆节的简介:

Oct.1st is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In 1949.Oct.1st,was the first year of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At that time,people were very happy,because China has been free ,the war has just stopped.We were the winner!Then every year of this day,people put the national flag out to celebrate.At the capital of China--Peking,there is a lot of people to parade and celebrate in the national day.Everybody was happy and very exciting.It was very lively.Do you want to know and see it? Come and visit us for the national day of China.

中文:

十月一日是中国的国庆节,在1940年十月一日,是中国的第一年国庆节。在那时候,人们非常高兴,因为中国从此自由了,战争已经停止了。我们是胜利者!所以每年的这天,人们升起国旗庆祝。在中国的首都——北京,那里很多人们为能庆祝国庆节而骄傲。每个人都异常的兴奋。非常有生气。你想了解和来看吗?为我们中国的国庆节而来访吧!

国庆节英语手抄报内容(三)

The National Day is each national important holiday, but the name has differently. Many countries are called "the National Day" or "the National Festival", but also has some countries to call "the independent date" or "the independent festival", also some calling "republican date", "republic date", "revolutionary date", "liberation date", "national revival festival", "constitution date" and so on, but also has directly to the country's name adds on "the date", like "the Australian date", "the Pakistani date", some take king's birthday or ascends the base date as the National Day, in case king changes, National Day specific date also along with it replacement.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名称有所不同。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日,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Every time meets the National Day, the various countries all must hold the different form celebratIn order to celebrate the National Day, the various countries' government usually must hold a time of National Day reception, by the head of state, the head of government or foreign minister acts on behalf of to manage, the invitation is stationed at the locality the various countries' diplomatic agent and other important foreign guests participates.

每逢国庆日,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为庆祝国庆日,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

an inspection of the troops检阅部队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as been set up for 60 years.After the dark and defficult time, we become much stronger,richer.The quality our people's life has improved a lot.

When we look back,we can see the poor and weak in the past years.Once none one in the world respected us,or our country.But that had been the PAST!

We are proud of these.We are proud that our great country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年。在经历了那些黑暗的困难的时期后,我们变得更加富强。人民的生活水品得到很大提高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2

    论文摘要: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语言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语言能表达并且体现文化实体。如果我们在不同的国家,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国家的文化。所以,我们才能自如的运用这种语言。另一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遗产,又会使文化实现永恒,同时,语言的变化也会反映文化的发展变化。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思维的工具,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思维的方式、范围和深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结合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和恰当地表达语言。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法来实现:一、创设英语教学情境,培养文化意识。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文化意识。三、开展各种课内、课外活动,培养文化意识。四、挖掘教材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1运用英语情境教学,培养文化意识

    情境教学遵循反映论原理,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趣和潜在智能,促进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使他们各方面素质都得到提高。重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往往难以摆脱母语的干扰。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根据所学知识,积极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讨论或角色表演,为他们提供运用英语思维和交流的机会。通过创设模拟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掌握如何用英语打电话、看病、购物、问路等语言技能。这种情景教学不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而且一旦在生活中碰到类似语境,学生也能从容自如。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培养文化意识

    英语课本重视双向交流和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中西方文化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向外国人宣传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真正实现英语教学“双向文化沟通”的目标,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具体的说,就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妇女节、愚人节、五一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万圣节、圣诞节、新年等中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旗和一些肢体语言穿插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增强学生的国家、社会、世界意识以及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力量,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爱心和正确健康的文化观,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开展各种课内、课外活动,培养文化意识

    3.1注重课堂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开展课前‘`3分钟英语”,教师让学生准备有关文化的“speech",每次英语课前让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给其他同学作演讲。每次演讲的内容尽量不相同。这样锻炼了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的能力,也丰富了文化知识,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跨文化意识的机会。同时要开拓渠道,有效地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例如,要介绍中外传统节日,节日文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巧借这个话题,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中重要的节假日及主要庆祝方式。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和电教设备,播放这些节日的影像片段,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历史由来、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等,并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传统的异同。如教师将圣诞节与我国的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然后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谈及赠送礼物时,告诉学生中西方的异同:“礼尚往来”是中国文化习俗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送礼时十分重视礼物的价值,礼品越贵重,就越说明对于对方的尊重。

但在西方国家,人们不太看重礼品的价值,认为礼品包含的意义更重要,而且,一般来说,人们避免赠送贵重的礼品,以免被误会为贿赂。同时也给学生讲解接受礼物的方式,西方人与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的习惯截然相反: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西方人收到礼物一般不推辞,而是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礼物并加以称赞,所以在使用“present"这一单词时,教师就有意识地告诉学生这一跨文化差异。

    3.2重视课外文化熏陶

    指导学生通过到图书室查阅图书,上网搜索阅览资料,设计框架,绘制图画,设计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手抄报。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地出谋献策,力求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差异生动活泼地体现在手抄报上,同时在手抄报上面插人相应的图画,使整个版面图文并茂。手抄报制作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展现中西文化差异的手抄报展览活动。结合搜集的资料与手抄报的内容,指导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英美经典戏剧等,大家的表演会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这些表演中,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并通过亲身的实践体会,掌握一些有关的知识,才能在英语交际中得心应手,不至于闹出笑话,出现尴尬的情况。

    4挖掘教材,渗透有关文化的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化渗透在《英语阅读教程)中的每个章节中,学习英语就包括学习有关语言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生活特点。就以饮食为例:中国人的主食为米饭类,因此习惯用筷子、碗和汤勺;而外国人爱吃牛肉、鸡、鸭、羊肉等,通常用盘子、又子和刀。于是在结合教学内容时,我适当为学生增加了有关的内容。如在the allamerican slurt一课中,当学生学习了ham-burger, sandwich, pizza and  steak等单词后,我便带了plate, fork and knife让他们亲手动一动、说一说,学习如何使用这些餐具,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认识。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3

外祖父祖籍江苏镇江,自幼客居江苏淮安,谱名大绅,字季缨,习用季英,一字赐书,又名刘髡,字髡潜,别号居夷、贞观、贞观老人,晚年号梅园寄叟,又号逐鸡翁,曾用笔名殷顽等。他是《老残游记》作者刘鹗(字铁云)第四子,著名国学大师罗振玉长婿。年幼时,罗振玉在刘鹗家处馆,季英遂从罗振玉读书。1905年,罗振玉以长女孝则许嫁季英。成婚后,随侍罗振玉,然“老师”称谓始终未改。罗振玉先后任上海南洋公学及苏州师范学堂监督,季英均随去读东文班。毕业后,又赴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留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季英携妻儿随罗振玉赴日本,寓居京都,入京都帝国大学学习英文。后专门研读尼采、叔本华、康德、达尔文等人的西方哲学思想。学成回国,就职上海商务印书馆农商科编辑。之后在天津《大公报》、金城银行天津总行及附属通城公司、诚孚公司等处任职。1946年在天津诚孚公司退休。1950年南归,先寓居苏州。次年秋就养杭州。1954年11月病逝于西子湖畔。先葬杭州,1996年移葬北京。

太谷学派始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直至民国初年,活跃于江苏、山东一带。自19世纪20年代周太谷开宗讲学以来,历时达180余年,福建师大历史系教授刘蕙孙(季英先生三子,笔者三舅)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一支暗流”。称其为“暗流”,一是学派以秘密形式结社,著作多由口授笔录,更不显传。二是学派理论深奥怪谲,似可解又不可解。周太谷以后有两位传人,一是张积中(石琴),一是李光炘(龙川)。张积中曾在山东讲学(俗称北宗),同治五年(1866)遭清廷诬陷镇压,近三千弟子罹难,此即清代著名冤案“黄崖教案”,从此太谷学派活动转入地下。李光炘则在江苏一带授业(俗称南宗),收有十二大弟子,其中不乏知名人物,刘鹗即其一,还有陕甘总督毛庆蕃、济南知府吴慕渠等。学派第三代传人为黄葆年(归群)及蒋文田(龙溪),学派在苏州开设归群草堂广收弟子,传授《周易》和儒家修身养性的学问。1909年蒋文田病故,1924年黄葆年离世,黄生前曾指定李光炘的孙子李平孙继续学派传承。但不足一年李亦病故,学派从此群龙无首,后继无人,苏州的学派“基地”也渐渐败落。

季英17岁时,父亲刘鹗将他带去苏州谒见黄葆年,并拜于门下。黄葆年易其名为“赐书”,授以“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二语。蒋文田授以“尽心焉而已”一语。二师同授“希贤希圣,同德同心”语。但实际上季英在黄、蒋先生身边受学的时间极短,其所见所闻多得自铁云先生的庭训。

上世纪30年代初,季英接继母郑安香来天津小住。郑氏道出一事,曰张积中曾将周太谷语录编成《周氏遗书》,李光炘在世时请人抄过十二部,分赠学派南宗第三代各大弟子。刘鹗亦在其中,刘鹗得书后视若珍宝,始终携在身边或藏于家中。1908年刘鹗流放新疆,1909年病殁。该书由其续室郑氏保存在苏州老宅。季英请郑氏设法将这部《周氏遗书》带来天津,该书共计十一册,其中《周氏遗书》十册,另一册为记载学派二代传人李龙川语录的《李氏遗书》,抄本均用黄色绫绸作面,直排线装,内页用爱莲堂6行20字毛边纸精抄,宽19.7厘米,高36.7厘米。全书系毛笔小楷敬书。从此《周氏遗书》保存于季英家中,被全家人视如珍宝。外祖父去世后该书保存于我家直至,为保护其不被损毁,先母刘厚端决定无偿捐赠给浙江省图书馆。《周氏遗书》是学习研究太谷学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资料和根本依据,外祖父退休后,杜门谢客,潜心研《易》,亲身体验研习太谷学派修身养性的功夫,虽“颠沛流离,而一卷随身,终未尝舍”。

在京津期间,季英从同门归群弟子汪仲方(世丈)手中借抄了《张氏遗书》《黄氏诗经读本》《濂溪一滴》《观海山房追随录》《潘小江先生诗集》五种。蕙孙从厂甸购到《汪氏家集》,其中有汪大竹先生的《铁孟居士诗稿》等。随着季英对学派书籍广泛涉猎及深入探取,他也有了著书写作的愿望,开始写作《贞观学易》一书,时间约在1942年。原手稿装订为四卷,后来一半散失。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4

五一劳动节的历史

五一国际劳动节亦称“五一节”,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

1886年4月,25 万工人参加了五一劳动节游行示威活动。此项活动由非政府国际工人联合会组织,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商人和政府对这次活动愈来愈表现出的革命性感到恐惧,当地商界首脑要求增加警察和军队的数量。芝加哥商业俱乐部购卖了2000美元的枪支用于警戒对付这次罢工,5月1日这次游行活动得到了芝加哥纺织工人、鞋工人、房屋装修工人的支持,5月3日,警察开始向罢工的人群开火,打死打伤四人,一些非政府人士号召第二天在haymarket 广场集会抗议政府的暴力镇压。

这场集会的过程中没有发生什么事件,但在最后一位讲演者登上讲台时,天下起了雨,广场上只剩下几百人,180 名警察进入广场疏散人群,这时一颗炸弹飞向警察中间,炸死一名,炸伤七名警察,警察立即向人群开火,打死一名打伤多名群众。

由于无法断定是谁扔的炸弹,这个事件成了攻击劳动节游行活动的把柄,警察查抄怀疑对象的家和办公室,有数百人在未指控下被逮捕,尤其是那些此次活动的领导者被袭击,8名芝加哥活动的积极倡导者被指控涉嫌广场炸弹事件和企图谋反,法庭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开庭审判,判决其中4人于1887年11月11日绞刑。(另一名自杀于狱中,其它三名直到1893年才被释放)。

这场斗争虽然被镇压了,但其意义却十分深远,此后由于各国工人阶级的团结和不断斗争,终于赢得了8小时工作制和劳动节。1889年7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五一劳动节的英文介绍: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5

一、激发读书兴趣

1、学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学生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高考状元的特点,意识地向学生介绍鲁迅、朱自清、冰心等名人,张俊逸等高考状元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

2、塑造形象。课外时间,我也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学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作用。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激情、趣味和快乐,对学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是怎么阅读的,并给学生肯定的启示是:阅读是非常有乐趣的。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学生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学生整个人生。

3、推荐好书。由于中学生善于想象思维的特点,可选择《钢铁是咋样炼成的》、《朝花夕拾》、《哈利波特》、《骆驼祥子》等等,学生被吸引,就会主动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爱读书、想读书、要读书。

4、亮出成果。召开读书展览会,如利用早会赏读、交流所摘录的好词妙句;举行班级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摘抄本展览;开展“小记者”活动,让学生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二、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指导。要求学生摘抄词句、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1)泛读。泛读即广泛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具备一般常识。不仅要读自然科学方面的书,也要读社会科学方面的书,古今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都应广泛地阅读,以博采众家之长,开拓思路。

(2)精读。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这里“熟读而精思”,即是精读的含义。也就是说,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可以说精读是最重要的一种读书方法。

(3)通读。通读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

(4)速读。这是一种快速读书的方法,即陶渊明提倡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采取扫描法,一目十行,对文章迅速浏览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这种方法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它既可以加快阅读速度,还可以扩大阅读量。

(5)略读。这是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阅读时可以随便翻翻,略观大意;也可以只抓住评论的关键性语句,弄清主要观点,了解主要事实或典型事例。

三、开展活动,促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引导应该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演讲。每上课之前用5—10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搜集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则新闻,或讲一件趣事,或背一首古诗,或读一段好词佳句。学生课外阅读量增加了,词汇丰富了,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得心应手。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6

【关键词】明清时期;媒介批评;视角;方法

人类的新闻传播总是在某种既定的利益和利害关系的舞台上展开的现实活动,其活动的结果必然又会生成某种新的价值关系。明清两朝,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出现了新的景观,不仅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更加完善,而且起源于宋代小报的民办报纸亦获准公开出版,成为社会上的一项公开事业,媒介接触成为朝野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日常功课,是他们政治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新闻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反思新闻活动的媒介批评日渐活跃,成长为制约新闻事业发展的一种社会性因素。本文通过挖掘相关史料,力图对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媒介批评的主要内容与特色,略作梳理和探讨,冀为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研究提供另一线索。

元代民间的新闻传播活动虽然大量存在,但政治体制不周延,信息传播系统不完善,加之元朝国祚短暂,所以现存的文献典籍中,鲜有元朝的媒介批评资料可供征引。“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明展到了新的阶段,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更加完善。渊源于宋代小报的民报报纸获准公开出版办报成为社会上的一项公开职业,并且出现了使用活字印刷的报纸。”[1]185而且,“新闻”“消息”“讯息”“音耗”等词汇,在当时的社会中已被大量且经常地使用。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明代的媒介批评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由于邸报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会作用日益扩展和增强,多次出现主动利用报刊制造舆论进行政治或军事斗争的伪造章奏事件[2],因此,人们对邸报功能的认识也渐有扩展,臻于深化和全面,从而使得明代媒介批评的视角出现了很有意义的延展和转变。

虽然与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明代的媒介批评主体并不仅限于统治者一隅,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也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3]明代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从政治角度对媒介的限制和批评在明代的媒介批评序列中,仍然占据着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信息传递工作,他曾特别叮嘱通政司第一任主官说:“卿其审命令以正百司,达幽隐以通庶务。当执奏者勿忌避,当驳正者勿阿随,当敷陈者勿隐蔽,当引见者勿留难。”[4]对信息传播机关寄予了殷切的希望。明代皇权高度集中,对邸报的传发管理非常严格,由于明代邸报长时期大部分是非印刷品,在辗转抄传的过程中,笔迹混杂,很容易增损作伪,这使邸报成为进行政治斗争的有力工具。

于慎行《谷山笔麈》卷十一《筹边》有云:

近日都下邸报有留中未下先已发钞者,边塞机宜有未经奏明先有传者……幸而君上起居,中朝政体,明如悬象,原无可掩。设有造膝附耳之谋,不可使暴于众,居然传播,是何政体。又如外夷情形,边方警急,传闻过当,动摇人心,误事大矣。报房贾儿博锱铢之利,不顾缓急。当事大臣,利害所关,何不力禁。[5]

其批评口吻和理路,与宋代周麟之的《论禁小报》几乎毫无二致。这是因为,批评者的阶级地位相同,面临的传播问题相似,所以他们对待媒介的态度也就无多区别。但时代毕竟在前进,面对统治者过度控制报道、信息闭塞的局面,社会上的反对声音越来越洪亮。

明代万历年间曾一度实行过严格的新闻检查,致使新闻传播机构顿时陷于无报道素材的半瘫痪状态,许多习惯于从邸报上获取信息的官员不以为然、颇为不满。南京户科给事中段然大声疾呼道:“禁科抄之报,不使謄传,一世耳聋,万年长夜。”[6]需要指出的是,段然的这一批评文字,恰被刊于邸报,因而在当时腾播众口,影响广远。作为“中兴英主”的崇祯皇帝,比起他的先辈来更加热心于新闻控制,即位伊始即宣布道:“各衙门章奏,未经御览批红,不许报房抄发,泄露机密,一概私揭不许擅行抄传,违者治罪。”[7]这一政策激起了文官集团的严重不满,刑部左给事中左懋第上疏争辩曰:

奏疏发部,有必当密者,有不必密者;有可密于事先,而不必密于事后者,有当密于今日而不必于明日者。如事关兵机,方且动于九天,藏于九地,何可不密也?如警报何边,寇扰某地,动静之情,胜败之事,廷臣知之,以便各献刍荛;各要害知之,以便共图备御,何当密也?况邸报之抄传有定,道路之讹言无端,疑揣转甚,张皇孔多。廷臣纵有所闻,未免因而箝口,何可密也?如制边之策,诸臣有密奏,密之可也,边已安矣,仍当使廷臣知其何策以安边。剿寇之谋,诸臣有密奏,密之可也,寇已平矣,所当使廷臣共知其何策以剿寇。此可密于事先,而不必密于事后也。如逮有罪之人,不密,恐其将遁;人已获矣,必昭布其所以逮之故。如诛有罪之人,不密,虑其人将自裁;人已正法矣,则必昭布其所诛之实。此当密于今日而不必密于明日者也。盖人臣事君,原无不可使天下共知之言;而朝廷行事,更无不可使天下共知之事。慎密原为成事,事成便复昭然。所谓理本相成,变而不失其常也。臣今日不言,而使朝廷一时缜密之事,因遁沿为故例,甚至科录史馆皆不能启什袭之藏而笔之,而一时之疑信犹其小者,后世之信史何所取裁?且谓壅蔽纶綍自臣等封驳之臣始矣。[8]

这篇媒介批评意味浓郁的文字,透露出与此前有所不同的价值取向。左懋第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邸报传发内容范围控制的必要,而是就“机密”的边界和范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所谓机密,情况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不注意加以区别的话,就有可能造成言路壅蔽;控制传抄内容,本是为了控制社会舆论,但如果过多地限制邸报刊登的内容,反而会引起“讹言无端,疑揣转甚,张皇孔多”,造成社会舆论更大的混乱。左懋第还提出:现在的邸报报道,要对后来的历史和史学负责。应该说,这种看法既合情理,又很中肯。尤其是左懋第的论断逻辑和思路显得机巧敏锐,既是以从根本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作为批评的出发点,又将时、地等因素纳入对传播内容的思考范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无独有偶,同时代另一政府官员祁彪佳,也上疏崇祯皇帝,对这个问题发表看法:

事关军情,犹然茫视,迟慢漏泄,为误不小。仰见我皇上深谋远虑,超越千古,盖有见于不密之害也。然圣谕又不尝以某本不妨抄传、某本不应抄传,令科臣看详否。臣愚以为不应抄传者,几先之秘,临事之谋,制胜出奇,呼吸万变者是;不妨抄传者,强弱之分,顺逆之势,去来之状,胜负之常,疆场情形,一彼一此皆是。且以言乎塘报,则将士上之督抚,督抚上之皇上,敌国之人,尚能得诸侦探,岂辇毂之下,不宜公之睹闻?以言乎章奏,则皇上下之该部,该部下之督抚,疆围之外,尚必见诸施行,岂阙庭之前,不许共相昭揭。今各科臣惟漏泄之不是虞,致缄藏之过密,略涉军务,概禁抄传。……自抄传禁而情同射覆,隔若面墙,欲借箸而苦曲折之未谙,欲请缨而惮遥揣之未真。……尔来盗贼纵横,人喜语乱,自抄禁而讹言四起,纷呶万端……忆已巳敌震都城,臣乡两旬邸报不通,谣传日四、五至。……大凡封疆任重,欺蔽易生,自抄传禁而专困之驰奏,俱不得扬言于在廷;言路之纠弹,遂不敢凭臆于局外。……伏乞皇上于诸凡塘报、奏章,苟非密切机宜,外廷必不可预闻者,沛发明旨,照常科抄。[9]

祁彪佳的见解与左懋第几乎完全一致,只是在辩驳的思路上有所不同,他是通过列举禁止邸报传播的诸多害处,以打动皇上取消禁令。

大概是因为持反对意见的官员过多,而且禁止邸报传发确实弊端多多,崇祯皇帝只好作出妥协和让步。他在祁彪佳的疏本上批复道:“言官留心兵计,自可据悃陈谋,岂必尽借邸报,况前谕兵科详审本章,原非概秘示疑。今后除密切事情外,可照常发抄,以信前旨。至召对,朕自酌行,毋庸陈请也。”[9]一向独断专行、自我感觉良好的崇祯皇帝,在汹汹舆论面前,不得不退回到最初的出发点上。这初步显示了媒介批评的强大效果。

虽然明代邸报就其性质而言,无疑是统治阶级的忠实喉舌,是一种体制内的媒介,但明代士大夫知识分子的媒介批评仍然出现了有意味的变化:媒介批评的主题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对新闻检查和控制的否定性评判方面,为媒介存在提供辩护。他们之所以会在媒介批评中为邸报的发展留置了一定的生存空间,是因为与宋代相比,明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与邸报的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媒介成为他们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日常性、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邸报阅读,他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就不能抱持正常的平衡:“读报、评报、藏报和利用旧报资料从事著述,已经成为明代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经常性活动,成为他们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172换言之,明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已经对媒介形成了一定的依赖关系,他们对邸报功能的认识和批评,也必然会超出此前通过一味地封杀媒介存在和发展来维护社会秩序的单一视角,而具有更宽阔的视野,显示出媒介批评有意义的转变。

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清展到最后阶段,走完了它的最后一段路程。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趋于定型。肇始于宋、明两代的民间新闻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同时也受到了官方的束缚,摆脱不了已经僵化的模式,难以抵挡近代化新报的竞争。清朝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统治者对媒介的宣传功能深有体认,如乾隆就曾命令“将该督等前后奏折及批谕廷寄一并钞发……俾中外臣工共知惩劝”[10],十分注意对邸报的控制工作。清代是跨越中国历史分期的一个朝代,清代新闻事业发展的整个历史,包含了中国古代报刊与近代报刊两部分的内容,鸦片战争以前的清代前中期,尚未受到外来侵略,在这个时期,占据中国新闻传播主导地位的是邸报、京报等中国古代报刊;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入侵,近代化报刊日益成为中国社会新闻传播的主要渠道。因此,与此相匹配的清代媒介批评,也可相应地划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古代媒介批评和近代媒介批评两个部分。以邸报、京报等古代报刊为批评客体的媒介批评可以称之为古代媒介批评,这与宋、明两朝的媒介批评在性质上具有更多的相似性。虽然早在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出版,就拉开了中国近代化报刊的大幕,但性质上属于古代报刊的邸报、京报等新闻媒体并没有在近代化报刊诞生之后迅即消失,而是与近代化报刊并立共存,一直到清朝覆亡之后,才和读者永远告别。所以,从存续的时间上看,清代的古代媒介批评也一直延续到清代结束,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为中国近代媒介批评所彻底取代。

在我国历史上,清代是由少数民族统治汉民族的一个特殊朝代。清王朝是在人民反抗与满汉贵族间的反复斗争中,建立和实施其统治的。有清一代,满清统治者与汉族民众之间的种族仇视、满汉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也必然会反映到新闻传播领域之中,并具体地表现于对媒介批评主题和内容的集中和关注上来。清代是皇权高度集中的朝代,不仅控制邸报的传发内容,还限制邸报的发行范围。雍正初年就发生过地方官员禁止“胥役市贩”阅读邸报、“倘有犯者,立拿重惩”的事件。统治阶层的媒介批评不仅关注媒介的统治功能,还关注媒介的社会风俗导向作用:“此辈一阅邸抄,每多讹传以惑众听。以风俗人心所关。”[11]力图将媒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一方面说明清代媒介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另一方面也说明统治者对媒介的注意和观察也向更为广阔的道德生活领域延伸,媒介批评的视野更为宽广。

提塘小报在清朝初年公开存在,并没有被当局视为非法,在一般官员的心目中,它被视为以科抄为主要内容的正式官报的一种补充。“提塘小报受到当局的注意和限制,起始于康熙末年。当时曾经以上谕的方式禁止小报的发行,但没有显著效果。直到雍正乾隆两朝一再查处以后,小报才被完全禁止。”[1]201清代统治阶层的主要办法是通过几起残酷的报案,将媒介批评完全异化为面目狰狞的媒介恐怖和文字狱。

雍正四年五月初五,雍正曾召住在圆明园内的王公大臣10余人在园内勤政殿侧的四宜堂会面,请他们吃了过节的粽子,逾时而散。对这次活动,提塘报房的小报报道如下:“初五日,王大臣等赴圆明园叩节毕,皇上出宫登龙舟,命王大臣等登舟,共数十只,俱作乐,上赐蒲酒,由东海至西海,驾于申时回宫。”[12]其中的登舟、作乐、赐酒、游园等情节纯属子虚乌有,时间也说得不完全对头,属于严重的新闻失实。雍正当时登基不久,皇室权力斗争激烈,他对小报的报道十分敏感,认为是对手的流言排陷,立即批交兵刑二部详细审讯务究根源。最后以“捏造小抄,刊刻散播,以无为有”[13]的罪名,将发行小报的何遇恩、邵南山二人判处斩刑。清廷的律令中有不少关于“讹传”的处分办法,以禁止不实报道。乾隆十四年,又发生了江西漕运系统两个低级官员抚州卫千总卢鲁生和南昌卫守备刘时达伪造题奏和御批事件。乾隆为此先后发过二十几道上谕,多次使用“大恶逆徒,逞其狂悖”“胆肆讪谤”“不法已极”等严厉辞句,定性穷追,督促查办,最后主犯被并置重典处死。通过耸人的批评语句配合严厉的处罚,清朝统治者实现了对新闻传播的有效控制。

对提塘报房和民间抄报人所发行的各类报纸,清廷并不一律禁止,只是对他们的传报活动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民办报房和它们编印发行的《京报》,在乾隆中期到同治初期这一段平稳发展的时期后,就开始走向没落了。在总结报房京报没落的原因时,人们一般将之归结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的原因,在于官方对这类报纸控制过严,新闻的面太狭、量太少,时效性太差,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客观上的原因,在于近代化新式报纸的出现。近代化报纸的信息量大,新闻的时效性强,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的传播元素,可读性较强,因而刚一出现就成为中国本土报纸的劲敌。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京报相形见绌,很难抵挡。这一观点当然是符合实际的平实之论,但需要指出的是,媒介批评在中国古代报纸没落的过程中,也部分地起到加速的作用。自从近代化报刊诞生之后,新的批评坐标系也随之出现,中国古代的媒介批评在批评主体、理论资源、批评视角等方面都发生了有意义的转变。邸报、京报作为古代报纸,其原始、落后的一面,很容易被那些熟悉了近代新闻传播的西方人所察觉,他们不断地在新式报刊上撰文对此加以评述,随着新式报刊影响力的扩大,这些批评邸报、京报的文字也迅速扩散、广为人知。如1853年8月,《遐迩贯珍》就曾发文批评道:

除系要事,关系官宪,应奏朝廷者,毕竟入于京抄。众所公睹,列后所叙各情间亦得于此。但所叙仅撮其时日及地方,因其铺张各说,原难凭信,且其所载,专指军兴之事,亦未精详,尤属迂阔。故除时地之外,足征不讹者无几。或知其股目几何,盘踞何方,朝廷若何震慑而已。至若西人志向之所起,图谋之所终,并人马之总数,暨各股之或统摄或分雄,京抄俱未之载。[14]

由于只能是对官文书的摘录,只能在官方提供的信息范围内进行报道,并没有自己采集的新闻,所以邸报、京报的新闻报道不仅无法做到精详,缺失应有的细节,而且,对某些极其重大的新闻事件也竟然付之阙如,以近代新闻价值理论的观点来看简直不可思议:“英人之在沪者,相聚而谈曰,去岁之荒灾不可谓不大而且远矣……吾辈所不解者,中国之京报所有日行之公事皆列于中,如山东之灾亦属中国之大事,而京报所列并未多见,故中国朝廷并不能详知山东之大灾也。”[15]特别是近代化报刊在中国出现后,以自身的新闻实践,将近代新闻观念充分展示出来,在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古代报刊的不足。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代化报刊在诞生之始,为了迅速占领中国读者市场,报刊主持者除了在新闻实践中采取各种吸引读者的办法外,还积极发表评论,即利用媒介批评,将近代化报刊与中国邸报、京报进行比较,来争取人们的认同。如《申报》在初创刊时,曾接连发表过《邸报别于新报论》(1872年7月13日)、《论中国京报异于外报新报》(1873年7月18日)等文章,阐释两者的区别:“中国之邸报与之各别者,邸报之制但传朝廷之政事,不录闾里之琐闻也,是邸报之作成于上,恶新报之作成于下。邸报可以备史臣之采择,新报不过如太史之陈风,其事虽殊,其理则一,其法虽异,其情则同也。世之阅邸报新报者,当不以予言为河汉也。”[16]这些比较性的阐释,一般不直斥邸报、京报的落后、保守、陈腐,而是说两者各有所长,指出了两种报纸的区别,抓住了要害,论证显得非常巧妙。特别是它所说的近代报刊下情上达的舆论功能,反映出两种报刊的时代差别。这样阐释很能为当时的中国广大读者所接受,在凸显《申报》优点、争取读者方面甚为有效。该报创刊不久,发行量就迅速上升,成为上海发行量最大的中文报纸。在近代新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之际,中国邸报与京报被时代遗弃也就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更为重要的是,以近代新闻实践为基础,借助西方新闻理论资源,中国古代媒介批评顺利地实现了话语和视角的转换。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自然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伴随着中国古代报纸,中国古代媒介批评也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的历程。明清两朝媒介批评的话语实践中,虽然也曾经存在为新闻传播争取生存空间的声音,但还显得较为零散、微弱,西方新闻理论虽然在清朝后期输入华土,但还没有成为社会的主流声音,媒介批评的主体内容基本上仍是官方政治意志和意识形态的直接表达。批评视角单一,媒介批评窄化为单纯的政治批评;批评方法简单,主要是通过有权力依托的官方话语,不分青红皂白地进行政治判决和道德定性,是这一时期媒介批评的主要特征。

[本文为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史(1815-1949)》(12YJA860005)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沈瓒.近事丛残[M]//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38.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4]明史:卷七十三.职官二[M].北京:中华书局,1974:1781.

[5]明史资料丛刊:第三辑[M].南京:江苏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91.

[6]万历邸钞[M]//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84.

[7]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四九[M]//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76.

[8]天府广记:卷曲10[M]//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84-85.

[9]祁彪佳集[M]//尹韵公.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85-86.

[10]蒋良骐.东华录[M].乾隆二十六年五月戊午日上谕.北京:中华书局,1980.

[11]《咮批谕旨》第十七册引雍正五年二月浙江观风俗使王国栋奏。

[12]《清世宗实录》卷四十四,及王先谦:《东华录》雍正四年五月庚子条。

[13]《清世宗实录》卷四十四,雍正四年五月庚子日谕旨。

[14]《遐迩贯珍》第1号,1858年8月,转引自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235页引。

[15]记英人论去岁灾事[N].申报,1877-05-02,第1538号.

[16]邸报别于新报论[N].申报,1872-07-13,第64号.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7

述闻

2010年1月20日《西安晚报》第9版以“升学VS健康哪个更重要”为题披露了重庆市一女中学生凌晨3点还在做作业,家长怒撕卷子,引起网友阵阵热议的报道。各大网络媒体纷纷转载。

中、小学孩子课业繁重、家庭作业更重的呼声,早在多年前就呼声四起,一浪高过一浪,却未真正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致使孩子的承受力达到了极限,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到了期中、期末或上级教育部门的调研考试前,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布置得让学生们实在喘不过起来。抄不完的生字、词语,写不完的作文、周记,做不完的各类试卷。背不完的课文、篇段。下面是某小学2009年1月7日某校老师给小学三年级学生布置的当日家庭作业:

语文:1,试卷一份做完家长签字。2,第31课词语抄两遍再听写一遍。3,P131页“我的发现”12个4字成语、132页“读读记记”12个4字成语各抄写、默写一遍。

数学:1,试卷一份做完家长签字2,《资源与学案》中“时间与数学”(一)、(二)共5个页面全部做完。

英语:p76页第六单元单词写5遍(英、汉)。背会,听写一遍,家长批改签字。明天早读补考。P65页听5遍录音,跟读5遍,自读5遍,给家长背一遍,签字。明天组长检查。《未来金榜》第6单元和4——6单元,测试p41——52页做完,明天组长检查,家长签字。

科学:1,明天早上每人带3涨8开纸,至少3张。2,复习书上1——4单元内容,明天第三节课考试。

孩子吃完晚饭(18点30分)开始做,一直做到晚上12点。连续5个小时还做不完。累得孩子直打哈欠,有的手心出汗,指头僵硬;有的直打盹,头脑已处于深度疲劳静状态。虽家长给以启发讲解,但已经听不进去。用孩子的话说:“脑子已经瓜了!”。有的孩子写着写着就睡着了。最近某教育局又对某小学5年级进行调研考试。老师为了应付上级考核,半个多月来,让孩子整天爬在繁重的作业堆中,除了吃饭,无有喘息的机会。就连中午吃饭时间也要布置试卷。晚上普遍做到凌晨1点左右。孩子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6个小时。难怪重庆那位家长怒撕了卷子。呼吁“不再透资孩子的生命。”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8

【关键词】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双关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4-0257-02

双关语通常会将语言的模糊美表现出来,对于双关语的使用也算是一种文字游戏,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发现作者的幽默和智慧[1]。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文字体系,如何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不失去这种模糊美,更好地表现出双关语的修辞效果是翻译者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翻译文学作品,翻译者必须全面了解双关语的类型,分析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翻译方法。

一、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类型

在1865 年,刘易斯・卡罗尔(英国作家)发表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文学作品。该文学作品中荒诞又新颖的故事内容吸引了世界范围内的读者,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双关语,广大读者都认为其妙不可译,由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世界各国都广受欢迎,至今有80多种语言翻译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受喜爱程度还是不减[2]。《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大量的双关语,使《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在双关语研究领域,也极具代表性。

(一)互文双关语。在文学作品中,双关语会应用在英语习语上,比如广告词、言语、诗词、成语等[3]。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Take care of the sense, and the sounds will take careof themselves.”它的含义是公爵夫人告诫爱丽丝,只要爱丽丝善于发现每种食物就可以体会其包含的寓意。这句话来源于英国的某一句谚语,它本身含义是在日常生活中节约便士,就可以积累更多英镑,而与汉语的“积少成多”相似。通过谚语这样互文双关语形式表达含义,就可以表现出作者的智慧和文化内涵。

(二)双关语的同音异形。双关语的同音异形是指两个单词有相同的读音但有不同的拼写形式。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老鼠在和爱丽丝说话,可爱丽丝却只注意老鼠的尾巴,爱丽丝的走神使老鼠生气了,就问爱丽丝他讲了什么,爱丽丝道歉并告知老鼠它的尾巴拐了5圈。“I had not!”“A knot!”文中的 not和Knot是双关语的同音异形[4]。

(三)双关语的异音同形。双关语的异音同形是指两个单词有不同的读音但有相同的拼写形式。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好奇的爱丽丝喝下可以让身体变大的药水,为了防止白兔看到变大的样子向窗外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可是白兔看到了窗外的东西然后询问了仆人。“it’s an arm,yer honor!”文中的arum 和 arm 、yer和your 是双关语的异音同形[5]。

(四)双关语的同音形异义。双关语的同音形异义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中,同一单词有不同的含义。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喝了药水变小,其他动物掉进了池塘中,为了上岸他们只能弄干衣服,“ dry enough!”,“ driest thing .”在这里都有dry,Driest 是 dry的最高级形式,在这里 dry 有枯燥和干燥两个不同的含义。

(五)双关语的异音异形。双关语的异音异形是指两个单词有不同的读音且有不同的拼写形式。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掉进兔子洞觉得困倦和孤独,希望猫咪蒂娜此时可以陪在身边“‘Do cats eat bats?’”文中的 bat和cat 是双关语的异音异形[6]。

二、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文学作品中双关语的翻译方法

(一)照抄和注释。通过照抄可以有效地翻译双关语即照抄原文里的双关语直接搬到译文中,但照抄不利于不认识英文的读者,可行性比较弱,所以其大多数会被利用在相同语系的文学作品中,在英文汉译的文学作品比较少用,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也没有使用。通过注释翻译双关语即是在翻译中对注释进行添加,翻译原作中的双关语,在很多不同语系翻译中会大量使用注释,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注释也用得很普遍。

(二)省略法。在翻译文学作品中,删除有双关语的句子,避免翻译双关语的问题即省略法。但省略法受到比较大的争议,所以在翻译中不常被使用。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某一译本中,原文中的 I’m not myself,you see.”“I don’t see.”,但改译本中删了第一个 see ,两个see都有明白的意思,虽然删了一个see,其实也没有限制原文的表达[7]。省略法必须在不会误读原文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合理的省略。

(三)双关语翻译成词汇。双关语翻译的意思是在翻译文学作品时,将原本中的双关语翻译成蕴含多层或双层寓意的词汇,词汇包括与原文相同的双关语或者是与原文不同的双关语,但两者都可以与原文相关语表达的意思相同。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某一译本中,原本中“Mine is a long and a sad tale!”,“Itis a long tail” tail和tale 是发音相同的两个词汇,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尾巴和历史,译文把这对话翻译成:“我的历史讲述起来是又苦又长又委屈!”,“你的尾巴是弯曲的,但为何苦?”在译文中通过这种方法和原文一般保持了一语双关,并体现了汉语特色,在翻译的同时,也将其中的幽默效果体现出来[8]。

(四)非双关语翻译。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把原文的双关语变成非双关语十分普遍。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将原文双关语的含义通过非双关语进行表达,虽然丢失了原本的语言特色,但还是可以保留好原文要表达的寓意。因为有限的翻译水平或文化差异使翻译者通过非双关语对原文进行翻译,但还可以有效地表达出原文的寓意。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某一译本中,原文中“The more there is mine,theless there is of yours.’”翻译成“我得的多了,你得的就少了”[9]。原文中的“mine”有幽默的效果,但译文通过直面的非双关语翻译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虽然缺少了幽默感。

三、结束语

在各种文学作品或语言文化中双关语均普遍存在,因为文化差异和语言的差异,在对双关语的翻译中可能不能达到原文的效果,但只要不丢失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进行翻译。本文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分析了文学作品中的双关语类型和双关语的翻译方法,希望可以为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可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德荣,江建利.从双关语的翻译检视译者的儿童文学翻译观[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09):98-104.

[2]李静,朱献珑.译者多元身份对翻译的积极影响――以赵元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为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05):134-141.

[3]翟婷,张顺生.从交际翻译观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的双关语翻译[J].语言教育,2016,03(06):68-72.

[4]李瑾.目的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策略[J].语文建设,2016,21(08):67-68.

[5]李倩.《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专有名词的翻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04):139-140+146.

[6]唐洪燕.基于目的论浅析儿童文学翻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三译本之比较[J].青年文学家,2013,07(08):181-183.

[7]王晓彦.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荒诞之美[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06):49-51+62.

[8]夏玉玲.“荒唐”儿童文学在中国的文化误读与接受困境――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例[J].求索,2014,09(07):110-114.

[9]闫敏敏,朱益慧.《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翻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05):149-152.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9

1、天气变爽了,心情转好了;工作顺利了,薪水也涨了;孩子成长了,操心事少了;汽车刚买了,房贷也还了,国庆节到了,七天的假期开始了!

2、美丽的早晨,灿烂的你,美好的生活在等你!美丽的天气,美好的你,美好情意滋润你!愉快的心情陪伴你!国庆快乐!

3、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不是自私,多情,野蛮,任性,而是偏执的爱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我们要面对太阳,生活才会感到幸福。国庆节快乐!

4、一个微笑,一杯薄酒,托柔风一缕,寄问候一份,在这欢腾喜庆的国庆节,祝愿人团圆!家幸福!事事顺意,身体健康!

5、山河壮丽,岁月峥嵘!举国英豪开新局,中天丽日庆长春。祝福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祝福我们的生活步入小康,国庆节快乐!

6、幸福像点点繁星越多越叫人陶醉;真情像淡淡花香越久越叫人沉醉;累积点点幸福,珍藏滴滴真情,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心醉!

7、幸福像点点繁星越多越叫人陶醉;真情像淡淡花香越久越叫人沉醉;累积点点幸福,送去滴滴真情,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欢乐,一同心醉!

8、世界上最真心的祈祷莫过于发自内心的祝福,世界上最真心的祝福莫过于发自内心的关怀,世界上最真的关怀是我写给你的短信祝福,祝你节日快乐。

9、中秋巧遇国庆万家欢,人逢盛世华诞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节到国庆真高兴,长假连绵,放松休闲,祝你吃好喝好玩好休息好,事事都好,预祝国庆快乐!

10、自己活得开开心心就是幸福,让别人过得开开心心也是幸福。幸福是丰富多采的,只你用心去体会,就会感觉到幸福!祝国庆快乐!

11、中秋送月饼,国庆送祝福,今天是国庆节,祝福短信特地来送上,国庆丢下工作心放松,打点包裹开心去旅游,游山玩水心情畅,十一长假乐逍遥!

12、中秋月圆夜,国庆欢乐时,万物祥和季,岁岁平安年,祝,中国万岁!

13、国庆佳节,如约来到,朋友的祝福不会少。没有华丽的辞藻,无需抄袭别人的思考,只有真心的问好,愿你一生幸福无烦恼。

14、中秋佳节,花好月圆,梦可圆情可全喜连绵,国庆华诞,和谐盛世,家团圆国富强值得赞,这个美丽的日子,祝你心情美,欢笑随,欢度中秋!

15、中秋连国庆,心里特高兴;看完大阅兵,心里好振奋;再来吃月饼,全国一家亲!国庆连中秋,心里也犯愁;亲人在四方,何时再聚首;短信送问候,祝福心中留!

16、国庆佳节到,俺把祝福报!一报全家健康乐融融,二报爱情甜美桃花多,三报事业高升又多金!祝你国庆天天乐不断!

17、国庆假期已过,烦恼已扔掉,忧伤已赶跑,霉运抛云霄,好运来报到,快乐来和你做相好,工作热情渐渐高,祝你开心乐陶陶!

18、国庆节我只想对你说:我不爱你,是不可能的;我不疼你,是没道理的;我不想你,是比窦娥还冤的;我不给你发短信,是万万办不到的。节日快乐!

19、抬起头,看短信,牵挂就在这问候间!给你我特别的祝福,愿它每分每秒都带给你健康、好运和幸福,希望这是你度过的最美好的国庆节。

20、中秋月,品美酒,月饼美酒家家有。手指欢,祝福乐。一声问候,莫嫌嗦,说!说!说!情依旧,天地久,短信互发乐悠悠。度中秋,庆国庆。万民同乐,党民同欢,酣!酣!酣!

21、愿你:一笑烦恼跑,二笑忧愁消,三笑心情好,四笑不变老,五笑兴致高,六笑幸福绕,七笑快乐到,八笑收入好,九笑步步高,十全十美乐逍遥。

22、朋友不因远而疏,流水不因石而阻,急水难冲桥下影,高山难隔友谊情,朋友总是心连心,真正朋友值千金。祝你国庆快乐!

23、生命中的快乐,有谁愿意拒绝,有谁傻傻放弃,幸福其实就在手心,只要轻轻握紧,生活的阳光此生将如影随形!祝国庆快乐、假期愉快!

24、我将满满的祝福塞潢信里,在国庆节之际,寄与远方的你。祝你国庆节快乐,心想事成,事业蒸蒸日上!

25、像天空的繁星,灿烂美丽;像清晨的小花,清新绚丽。朋友,用心去体会,秋风会把我的祝福带给你,愿幸福和快乐永远陪伴你,愿你好好享受国庆长假!

26、曾经在我心里有一份最真的祝福,可是我没有送出,因为你我相隔遥远,如今上天给了我发短信的机会,所以我要对你说,节日快乐。

27、过国庆有五愿:国富民强少涨价,太平盛世多加薪,人心舒畅身康健,风调雨顺皆祥泰,收到短信的人每天好事连连,家和万事兴!

28、或许是因为节日,多了很多喜庆,或许是因为假期,多了一些放松,或许是因为我的短信,让你多了一份祝福:国庆节快乐!

29、国庆节假期七天长,应到户外去逛一逛;调整心态快乐无束,大自然中感受清风;吃吃美食来个几盅,快乐国庆无比轻松。

30、转眼国庆,没有华丽的词藻,不抄袭别人的思考,只送上我真诚的祝福和简单的问好:神啊,希望你保佑这看短信的人平安到老,有我祝福的日子再无烦恼!

31、虽然节日是短暂的,但是我对你的祝福是长久的,虽然快乐不是永恒的,但是我对你的问候是不变的,国庆快乐,永远快乐。

32、你幸福的笑脸还未从中秋节的喜庆气氛中平伏下来,国庆节又来报喜了!愿这样喜庆连连的旋律永远与你相伴!

33、中秋已过,国庆将至,好日子接二连三。喜庆的气氛陪在身边,快乐的味道格外新鲜。在祝福的风里放飞思念,愿幸福与你永远相伴。提前祝你国庆快乐!

34、健康是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信心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最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最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好的话语。祝你十一快乐!平安幸福!

35、我将满满的祝福塞在信里,在国庆节之际,寄与远方的您。祝您国庆节快乐,心想事成,事业蒸蒸日上!

36、摘一千颗星星照亮您的前程;种一千朵玫瑰陶醉您的心情;折一千只纸鹤放飞您的欢乐;找一千种理由让您幸福安宁;说一千个句子祝您国庆团圆喜庆!

37、中秋是小家,国庆是大家,小家遇上大家就会快乐每一家;中秋是小圆,国庆是大圆,小圆遇上大圆所有的事都会如愿。愿你中秋国庆同乐!

38、神州奋起,国家繁荣;山河壮丽,岁月峥嵘;江山不老,祖国常春!值此中秋国庆佳节,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也愿好运、健康伴你一生!

39、国庆一天一天,日程排得满满。想要一睹风彩,相见总是无缘。手机从来不关,电话老是占线。小小一个问候,也要排队一天。给你提个醒:悠着点,别太拽!

40、中秋月自圆,月圆人圆;国庆喜相连,喜连情连;短信送祝愿,国安家安;趣味在其间,你传我传。

41、走遍祖国最想母亲,走遍世界最想祖国。不同的民族,同一个祖国。母亲的生日,同喜同喜。祝福你在这个和平幸福的年代里节日快乐!

42、国庆中秋两节连过的三点好处:假期更长,能连放八天;口福更好,能连吃两顿;最为重要的是节省祝福短信,一条就行!

英语国庆手抄报篇10

中秋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为了丰富全体同学的生活,同时让广大同学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融融氛围,加强各中队的团结意识。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2019”,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2019(一)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按照教育局的文件指示精神,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结合株洲市当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结合中秋节浓厚的文化,我校于9月24日-10月7日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营造节日的氛围

学校按照教育局的文件精神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方案,及时召开班主任会议,布置本次活动主题活动内容。并利用班晨会课、黑板报、广播台对学生进行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以及新中国成立__周年、改革开放__多年来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1-3年级主题:传唱优秀童谣,4-6年级主题:中秋诗文朗诵会。低年级由班主任或家长搜集有关中秋的童谣,中高年级搜集有关中秋的诗文。语文老师指导学生唱童谣,吟诗咏句,通过诗文赏析,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时让学生阅读赏析、积累诵读与中秋有关的诗文,这样不仅让学生记住了名篇佳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始终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为主线,利用团队、班级这两个平台,抓住重大节日活动,采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中秋节前后,各班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活动。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节日的氛围,感悟团圆、和谐的幸福,表达了浓浓的爱国思乡情怀。也使同学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开展 “知中秋,话传统”手抄报评比活动

1-3年级以绘画为主,4-6年级以手抄报为主。活动中孩子们精心设计,用自己独到的见解画出了自己心目中的中秋节。绘图过程中,孩子们小组间团结合作,利用周围图书资源搜集有关中秋节传统文化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秋节的由来、风俗习惯、灯谜等传统文化。最终,在各班上交的众多作品中,我们评出了3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知道了农历八月十五这一传统佳节的风俗,让全体师生在度过中秋民族传统节日的同时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魅力,给他们以不一样的文化感受,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广大师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2019(二)

一、活动目的: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要通过中秋节来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中秋节也不失为一个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家人增进感情。

围绕“独具匠心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二、活动日期:

中秋节,也就是农历八五月十五前夕。

三、活动地点:

教室、自己家里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

1、知道中秋节的日期,了解中秋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二:月饼

1、感受月饼的香甜。

2、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三:网上阅读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浏览,查阅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活动四 :协作交流

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相互协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小组,来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收获,一同来体验共同的快乐。

五、应用与深化:

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了有关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设计自己怎样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通过对有关中秋节诗歌的搜集,鼓励学生培养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各班开展中秋诗文朗诵会,对班上的特困学生、留守儿童进行中秋慰问活动,对社区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家庭进行慰问。

积极参与社区联欢、市里组织的中秋文化庙会、民俗文化展、中秋赏月等活动。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2019(三)

为了开展好中秋节主题活动,营造喜庆热烈、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校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以“讲团结、庆团圆、贺丰收”为主线,全力突出中秋节的“团圆、和谐”的节日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准备充分

学校按照县教育局的部署制定了“我们的节日中秋”活动主题,各班组织学生搜集有关中秋的来历、民间风俗、经典诗词,并利用班晨会课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全体学生知国情,爱祖国、爱家乡

二、活动丰富多彩

1、开展了“迎中秋国学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各班师生精心准备,以诵读传统经典诗句,齐唱名谣的方式来欢庆中秋佳节,诵读内容及形式丰富多彩,在愉快的氛围中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秋习俗,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开展“迎中秋、庆国庆,民族精神代代传”志愿服务活动。师生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向居民们宣传中秋文化、中秋习俗,弘扬民族精神,并为大家带去了中秋祝福。

3、各班出中秋黑板专刊。全校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图书查阅等途径,搜集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和黑板报,由学校择优张贴宣在传橱窗供同学间交流学习。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的中秋节知识、习俗,还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2019(四)

一、利用国旗下讲话,认真开展宣传教育

9月__日升旗仪式,我校初三4班学生___作了“我们自己的节日——中秋”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中秋节的由来及纪念方式,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普及。随后,德育办__老师又对中秋节的庆祝活动做了补充,要求全体学生,了解传统、尊重传统、传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

9月__日升旗仪式,初三3班学生__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生动讲述了我国各项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勉励大家,发奋学习,回报祖国。之后,__校长就国庆节做了专题发言,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爱护校园内的各项设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祖国、回报社会。

二、积极开展各类主题班会活动

1、“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

9月__日,我校召开班主任会议,向每位班主任老师下发通知,要求各班利用9月__日班会课时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并通过《告家长书》的方式,请家长协助孩子,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资料。9月__日下午第三节,全校15个班级以不同的形式分别开展了中秋节主题班会活动:猜谜语、讲故事、吟古诗、唱歌、吃月饼,使孩子们在了解中秋节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感受到中秋节时人们盼望团圆、思念亲人的情感。

2、纪念“抗日战争胜利__周年”主题班会

9月__日下午第三节课,初二各班,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__周年”主题班会,各班通过回顾抗战血泪史,了解了中华民族曾经受到的屈辱,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在面对亡国危难时,表现出的英勇不屈、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同时,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图文并茂,用PPT展示了近期发生的钓鱼岛事件。通过此次班会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3、“、感恩祖国——我拿什么感谢你”主题班会活动

结合第__个国庆节,初三年级六个班利用__日班会课时间,开展了“感恩祖国——我拿什么感谢你”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中,各班通过PPT展示了灾后重建___城区及我校发生的巨大变化,让学生真切感受到__的援建之恩。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懂得珍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__人民的深情厚谊,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三、认真开展“感恩、奋进”大家唱活动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感恩之情,我校认真开展了感恩歌曲传唱活动。

首先,德育办安排广播室负责老师在网上下载《___谢谢你》、《重建辉煌》、《__欢迎你》、《__依然美丽》、《我祝愿》等歌曲,分别刻录了两张光盘。广播室利用午休及下午放学时间,轮流播放以上歌曲。

其次,音乐老师利用音乐时间,教学生演唱《___谢谢你》、《重建辉煌》、《__欢迎你》、《__依然美丽》和《我祝愿》等歌曲。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同学已经会唱四首感恩歌曲。

最后,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开展每周大合唱活动,由音乐老师指挥,全体学生合唱一曲感恩歌曲。

小学中秋节活动总结范文2019(五)

中秋节是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为了丰富全体同学的生活,同时让广大同学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融融氛围,加强各中队的团结意识。9月22日下午,沙溪镇虎逊小学少先队大队部开展了“难忘今秋”的庆中秋节活动。活动将本着“相互关怀,快乐和谐”的宗旨,要求全体同学都参与,使虎逊学子都能过上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中秋节。

活动首先进行了“佳节中秋时尚过,资源回收利环保” 回收月饼盒活动的启动仪式,由大队长向全体师生宣读了倡议书。仪式后,庆祝中秋节活动正式开始。活动以各中队为单位开展,一、二年级同学进行了猜灯谜比赛,活动场面热闹,一年级小同学认字不多,由老师读谜语来抢猜;二年级同学在挂满谜语的彩条走廊各显神通。三、四年级的同学在各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了剪纸活动,主要进行剪灯笼的比赛。五、六年级的同学进行了制作灯笼的比赛。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时,由高玉璇校长为组长的活动评比小组深入各比赛场所,对各中队活动进行评估。评估小组按照评估要求,经过严格地评比,五(1)中队、四(2)中队、二(1)中队荣获最佳活动组织奖。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比赛后,全校师生集中学校大堂进行了展示会,同时对获奖中队以及各中队表现突出者进行表彰。当获奖队员拿着自己的奖品(一个精美的小灯笼和一个精装月饼),喜笑颜开,陶醉于欢乐海洋中。活动在优美的歌声和全体师生的祝福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