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十篇

时间:2023-03-26 08:23:58

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篇1

1、请假条

吾师贤友:

今适逢身有所不适,欲休假抵翌日。以他事不能面相请,勿罪邪,故以一书代之,唯公许尔,定拜谢不已。

请假条

先生,今有所不适,以此为由,望师许之。

时年庚寅十一月初九

2、请假条

恩师在上:

吾,师之徒也,字孔明,今昔朝韩兵戈戎马相见。特要吾以助朝。吾已应,顾吾念之,师昔命尔等留言于去时。而今情势危急矣。须臾不敢怠慢。愿吾师知吾之难也,吾献计于朝则速还,望谅之。

3、请假条

先生如晤:

昨夜寒风大起,学生偶感风寒。身体稍有不适,晨起头晕目眩,念今不得至校,故掷此书明吾意,望先生体恤,学生感激涕零。

4、请假书

昨夜尝有一梦,一白发叟见于吾前,谓吾曰:城西十里许,景致异焉,此许有仙人可寻。语罢,老叟飘然而出。旦日,是岁十一月朔。余三人者,载酒肴出游。天未明西行,数里许,穿小径,见密林,涉涧。涧水澄明,游鱼若空,时风和畅,禽鸟声无绝。

吾三人力竭,习地依泉而息。须臾,遂闻有洞箫惙然。索其源,见一庙立于山上。未几,俱驰去,失路,援竹而上。终至庙前,其名曰:丹青庙。吾等甚欢,一道士偕来,七十又奇,素发如雪,白眉黑须,与众人甚异。要吾等俱饮,吾等欣然而受。

文言文大全篇2

【一】

我在庄严的国旗下宣誓 :我要以顽强的意志、 必胜的信心 、全部的精力 ,在距高考____天里 ,用勤奋作舟 ,以刻苦为桨 ,乘长风 ,破巨浪 ,为了美好的理想 ,不畏艰险、 勇于拼搏 ,奋斗____天,让汗水哺育不凡; 奋斗____天,凭激情实现梦想; 奋斗____天,靠实力铸就辉煌!

标语:1、____天卧薪尝胆,持之以恒的积累; ____天奋发图强, 石破天惊的畅想。

2、十年磨砺,立志凌绝顶,百日竞渡,破浪展雄风,

3、卧薪藏胆战百日,乘风破浪济沧海;鹏举长天揽明月,蟾宫折桂铸辉煌。

4、举胸中豪情,苦战百日;倾热血满腔,名题金榜;与雷霆碰杯,笑傲六月;同日月争光,再创辉煌。

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拚搏____天是我今天庄严承诺!砥砺苦练苦考的意志,张扬乐学乐思的个性,坚守不骄不躁的心态。____天我将唱出青春无悔,____天我将笑吟十一年等待,百炼成钢,百日流芳,打造人生新篇章!

十年磨砺,立志凌绝顶;百日竞渡,破浪展雄风。让我们决胜高考!我们有——坚韧强健的体魄,不屈不挠的意志,蟾宫折桂的信念,拼搏进取的干劲。我们一定会——自尊自爱,自律自强;戒骄戒躁,勤学苦练。相信我们吧!乘风破浪济沧海,鹏举长天揽明月!

我以青春的名义宣誓:我将用智慧培育理想,不负父母的期盼。我将用汗水浇灌希望,不负恩师的嘱托。我将用信心铸就目标,不负母校的愿望。我承诺:不作懦弱无能的退缩不作毫无意义的彷徨我将带着从容的微笑去赢得我志在必得的辉煌奋战____天,让飞翔的梦在六月张开翅膀奋战____天,让雄心和智慧在六月闪光。我起誓:让微笑写满父母疲惫的面庞,让微笑挂在老师欣慰的脸上。长风破浪,直济沧海;蟾宫折桂,舍我其谁?

在未来的____天/最后的战役即将打响/以你们的名义起誓:我将焕发出最耀目的光芒/我要燃烧,让光荣的火炬点燃梦想/我要搏击,让腾空的希望展翅飞翔/智慧在钻研中积累/勇气在奋进中高涨/我打点行装/背负老师的嘱托,父母的期望/承载必胜的信念和母校的荣光/沸腾的热血在我心中激荡/我要实现我的梦想/我要筑就我的圣堂/我要续写[文秘站:]三中的辉煌!

我将唤醒所有的潜能; 我将凝聚全部的力量; 用拼搏换取理想; 凭奋斗铸就希望; 在创造自我的征途上; 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 向企盼的彼岸, 发起冲锋,全速飞航! 我将把骄傲奉献给父母和师长; 我将把捷报频传给学校和四方; 因为——我有满腔的热情; 因为——我有永远的昂扬; 我有二十四中的品格; 我有中华民族的坚强! 今天,奋斗是成功的起点; 这里,现在是未来的摇篮; 我发誓—— 奋斗____天,让汗水哺育不凡; 奋斗____天,用智慧丰富内涵; 奋斗____天,凭激情创造灿烂; 奋斗____天,靠实力鳌头独占!

面对庄严的国旗我郑重宣誓: 在这产生巨人的地方, 在这学子心中的殿堂, 我们用青春写下诗行, 我们让梦想张开翅膀。 选择了高山, 就去顶峰观光; 选择了大海, 就去乘风破浪;选择了蓝天, 就去展翅翱翔。 为了父母恩重, 为了师生情长, 用顽强的拼搏打造理想, 用无悔的汗水浇灌希望。 ____天,卧薪尝胆, ____天,奋发图强, 持之以恒的积累, 石破天惊的畅想。 举胸中豪情,倾热血满腔。 与雷霆碰杯,同日月争光。 我发誓—— 子弹上膛,一发中的, 我发誓—— 弯弓搭箭,百步穿扬。 苦战百日,名题金榜。 笑傲七月,再创辉煌。

【二】

面对失败,我们顶得住;面对千金的重压,我们都能顶得住,区区的一次考试,高考,我们又怎么会顶不住?

六班的全体战士,起立,此时,此刻,此地,面对着最后的____天,我们有很多话想对父母和老师说,就让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承诺吧,我们一起说:

请老豆放心,请老母放心,请老师放心,高考,我们顶得住!听到了吧,这就是来自勇士的声音,“来如雷霆收震怒,霸如江海凝青光”,我们的剑定能刺破黎明前的黑夜!

雄鹰选择了蓝天,搏击长空,展翅翱翔,骏马选择了大地,奋蹄奔腾,驰骋辽旷,

而我们选择了高考,十载拼搏,一朝圆梦,捷报飞传!七班曾用智慧培育理想,早起五更,读迎晨光,七班曾用汗水驾驭欲望,提笔疾书,泼墨激昂七班曾以勤奋编写乐章,凯奏斗志,畅响远方。七班曾以辛劳淌渡彼岸,挥洒热情,堪比骄阳。

只为____天后的高考,____天后的较量!百日里七班坚石磨砺,剑出锋芒;

百日里七班卧薪尝胆,噼涛斩浪;磨枪挫剑,何惧兵临城下,脚踏实地,凌云舍我其谁!百日后七班定会一展雄风,独占鳌头;我们将用奋斗放飞希望,用信念实现梦想!我们将用勤劳驾起航船,用从容扬起风帆!

在这神圣的时刻,我们用青春的名义起誓:在高考前的____天,我们整敛阵容,蓄势待发,不负恩师厚望,不负父母期盼,誓争六月的胜利,誓创高考的辉煌!

我们的口号是:百日冲刺战高考,一鼓作气创辉煌!

【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们师生同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绩;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从无知走向理智,从幼稚走向成熟,体验着成长路上的欢乐痛楚,品尝着求学路上的苦辣酸甜。今天,距高考仅有____天,我们坚信:我们有能力通过____天的努力,夺取__x年高考的全面胜利!

现在,让我们全体高三同学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学生誓词)我宣誓:

不负父母的期盼,不负恩师的厚望;

不做怯懦的退缩,不做无意的彷徨;

用顽强的拼搏,打造理想;

用无悔的汗水,浇灌希望;

拼搏____天,让梦想在六月里升华;

奋斗____天,让人生在六月里启航!!

【四】

十年磨剑,今朝试锋;争分夺秒,分分必争;全力以赴,高考必胜;坚持到底,我定成功!

珍惜____天,让飞翔的梦想在六月张开翅膀

奋斗____天,让青春的智慧在六月发出光芒

拼搏____天,让父母恩师在六月畅想期望

我们是最棒的一高学子

我们将以优异的成绩续写母校荣光

百炼成钢,百日流芳

让我们苦战百天,逐鹿考场

我们正信心百倍 斗志昂扬 意气风发

誓创辉煌

昨日风雨,昨日喧嚣;今朝雄师,昂首咆哮。在这百日的战场上,高三理科x班全体同学郑重宣誓:

我们不做随波逐流的扁舟,

我们不做逃避困难的懦夫。

我们目标明确方向坚定!

我们斗志昂扬意志坚强!

踏过书山坎坷;

渡过学海茫茫;

拼搏____天,我们的理想扬帆起航!

奋斗____天,我们的未来绚丽辉煌!

冲刺____天,绘出人生华丽篇章!

背负着师长的希望,承载着自己的梦想

迎着高考的曙光,我们郑重宣誓:

十年寒窗,信余百天,

为求圆梦,立此誓言。

心无旁鹜,唯学是先,

悬梁刺股,孜孜不

倦。不畏成败,只求无憾。

卧薪尝胆,我心更坚,

心中夙愿,即将实现。

文言文大全篇3

1.福柯话语理论关照下的德语话语语言学的源起与发展

2.德国德语语言学网络资源简介 

3.对比语言学视角下的德语教学策略研究 

4.重视语言学理论对德语测试的指导

5.以篇章语言学为视角分析德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及方法策略

6.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对于高级德语课程教学理念的启示

7.试论当代德语的特点及其社会语言学意义

8.2013年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语言学教学研修班在同济大学成功举办

9.从女性语言学角度看现代德语和汉语

10.促进语言学课程知识体系由“单向型”向“复合型”转变

11.德语地区社会史研究的语言学转向:概念史研究刍议

12.德国的统一和统一的德语——对两德统一以来德语词语发展的社会语言学剖析

13.对比语言学在德语(第二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14.德语篇章语言学中的衔接和连贯

15.语音迁移对中国学生德语语音习得的影响

16.对比语言学视角下英德两种语言在教学中的比较

17.论科技德语的发展趋势

18.通过汉德语言对比探讨德语教学策略

19.德语时态运用的视角研究

20.从句法范畴分析德语口语的特殊语法现象

21.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改探索

22.《德国配价论和汉语配价研究》学术研讨会纪要

23.德英构词法在德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分析

24.基于语料的中国德语学习者口语非流利产出研究——特点、原因和对策

25.德语熟语学研究现状与特征分析 

26.论商务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

27.中德叙述语篇中的因果关系结构

28.高校英语语言学教材的建设与思考

29.德语中的阳性泛指及其心理表征

30.项目学习在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当代德语中的中文外来词及其发展趋势

32.德语名词书写方式的演进 

33.管窥我国英语语言学教材的现状与英语语言学教学

34.浅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35.德英语谓语语序对比及德语教学策略

36.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

37.1984~2013年我国英语语言学教学研究述评

38.英语语言学的发展与研究初探

39.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

40.论高校“英语语言学”与“高级英语”课程体系的有机契合

41.国外词典学论文目录(续完)

42.英语语言学发展概述

43.手语双语研究对聋人教育的启示

44.高师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问题与改革设想

45.语料库数据驱动下的中国外语界英语语言学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46.“英语语言学”课程考评体系改革初探

47.2009、2010年日语语言研究综述

48.现代汉语格关系研究述评

49.“国培计划”视阈下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新探索

50.英语外来词对德语的影响  

51.浅谈大学德语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52.利用英语知识提高德语教学效果

53.德英构词法对比及在德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54.浅谈在德语基础阶段教学中英语的借鉴作用

55.简述在德语学习中背诵的方法

56.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宗旨设定与内容设计——以德语系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定与修订为借镜

57.科学语言和英语统治:德语作为科学语言地位的思考

58.浅议当代德语新词的构成方式与特点

59.社会需求导向德语专业课程设置分析与构想——以上海电机学院为例 

60.德英语谓语语序对比及德语教学策略

61.世纪末的复兴——20世纪末的德语戏剧:1980—2000 

62.关于上好德语强化教学阅读课的几点思考

63.英语与德语情态动词的比较

64.英语和德语词序对比研究——从第二语言习得看第三语言习得

65.德语拟声动词研究

66.借助音乐提高德语教学效果 

67.德语世界的孔子形象 

68.解读希腊罗马神话与德语语言文化的关系

69.德英对比分析在德语学习中的应用 

70.对我校德语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71.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构成及影响

72.《德语语言大纲》(Profile Deutsch)述评

73.高校德语专业四级考试十年回顾总结与成绩分析 

74.浅谈当代德语的基本特点  

75.浅谈德语名词的“性”“数”“格” 

76.论大学德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7.德语语音同化现象初探 

78.汉语迁移对大学生德语写作的主要影响

79.德语中的阳性泛指及其心理表征 

80.母语在德语语音学习过程中的负迁移

81.德语中名词性英语外来词词性的归类

82.德语通选课的教学方法研究——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德语通选课的分析 

83.从语言结构视角分析德语中的名词化语体

84.浅谈大学非德语专业学生的德语教学

85.马丁·路德与现代德语

86.美国作为“文学化空间”——德语文学中的美国图景

87.德语中外来词的演变与规范 

88.英语在德语广告语中的发展趋势——以德语杂志《明镜周刊》中100则广告为例

89.德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新探索——项目课

90.功能交际法在高职德语教学中的运用

91.浅谈语言比较与翻译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92.高校德语趣味教学之探索——诗歌教学在大学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93.情态动词“能”在交际过程中的义项呈现及其在德语中的相应情态表达

94.德语习得中的英德对比教学  

95.德语会话中的简短反馈语研究 

96.非目的语环境下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策略的对比研究——以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汉语、法语、德语教学为例

97.商贸德语的教学探索——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 

98.德英对比记忆法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99.上海方言与德语语音的对比分析 

100.语言迁移理论对德语教学的启示  

101.浅析德语强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102.德语中的同源词、外来词和复合词(德英对比) 

103.试析德语写作的难点及对策

104.非德语专业德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05.因特网辅助德语教学初探 

106.德语会话中的言语性反馈信号分析 

107.利用迁移理论,学好二外德语 

108.德语学习过程中情态小品词与汉语语气词的对比

109.从德语的星期农谚看德国文化

110.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德语听力水平

111.顺口溜在初学德语中的妙用

112.从德国报刊文章用词分析外国语对德语词汇发展的影响

113.德语学术界苗族研究文献史略

114.德语写作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115.对比分析法在德语词汇初学过程中的应用

116.德语谚语在德语教学中的作用探讨

117.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118.德语表达中的英语句法迁移 

119.跨文化语境下的德语外来模因 

120.德语正字法改革的历程及其历史经验——兼与《通用规范汉字表》比较 

121.德语跨文化教学的具体可操作性和可测试性探析 

122.英语对德语词汇习得的正负迁移影响研究

123.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德语教学探索

124.2001至2005年中国德语文学研究

125.西南联大时代的德语教育与德文教授

126.语言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同济大学“德语项目教学”概述

127.中国特色词汇的德语翻译策略探究

文言文大全篇4

开头用语

用于说明发文缘由,包括意义、根据,或介绍背景材料及情况等。如:为、为了;

根据、按照、遵照、依照;

鉴于、关于、由于;

目前、当前;

兹(指现在)、兹有、兹将、兹介绍、兹派、兹聘。

承启用语

用于连接开头与主体文部分,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惯用语。如:

根据······决定,根据······特通告如下,依据······公告如下;

为了······现决定,为······通报如下,现就······问题请示如下;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现就······问题提出如下意见,经······批准(同意)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拟采取如下措施;

经······研究,答复如下。

引述用语

用于批复或复函引述来文作为依据的用语。如:悉(知道),收悉,电悉,文悉,敬悉,欣悉。

批转用语

用于批转批转、转发、印发通知时的用语。如:批示,阅批,审批,批转,转发,印发。

称谓用语

对各机关称谓的简称。如。我(部),贵(局),你(省),本(部门),该(处)。

经办用语

表明工作处理过程或情况。如:

经,业经,兹经,未经;

拟,拟办,拟定;

施行,暂行,试行,可行,执行,参照执行,贯彻执行,研究执行;

审定,审议,审发,审批;

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强调指出,会议通过了,会议决定,会议希望,会议号召,会议要求,会议恳切呼吁。

表态用语

用于表态的语言。如:不同意,原则同意,同意; 不可,可办,照办; 批准,原则批准。

结尾用语

(1)用于请示。如:当否,请批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执行;妥否,请批复。

(2)用于函。如:请研究函复;盼复;请与复函;不知尊意如何,盼函告;望协助办理,并尽快见复。

(3)用于报告。如:请指正;请审阅。

文言文大全篇5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的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既是一次经验交流表彰会,也是一次工作动员部署会,对于我们准确把握当前形势,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几个单位交流了很好的经验,这些经验做法对于我们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很有借鉴意义;会上,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签订了乡镇综合文化站项目建设责任书,希望各区县按责任书要求,月底前全面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会议还对年文化系统获奖单位的代表进行了颁奖,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获奖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同志的报告全面总结了年全市文化工作,并对年的工作进行了部署,我都同意;最后,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弘扬成绩,不断增添工作新动力

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年初等自然灾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抗震救灾取得重大胜利,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全市文化战线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积极开展文化抗震救灾工作,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有力地配合了市委、市政府的全局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综观年文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更加明确

全市各级文化部门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市工作总体取向,围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增强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自觉性,围绕保障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两大着力点,全面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安民行动,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强市建设的目标任务,信心更加坚定,措施更加有力。

(二)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文化工作的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在抗击的伟大斗争中,全市文化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投入到文化抚慰和抢救文化遗产工作中。大力开展文化安民行动,全力实施文化抚慰工程,用文化服务抚慰心灵、安定人心、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用文化艺术作品坚定群众自强不息、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同时,最快速度启动抢救保护工程,最大限度地抢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高质量、高效率地拟定了受损文物重建规划,为我市文化恢复重建和文化强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全面推动各项工作,文化发展的业绩成效更加显著

年,全市文化事业、产业提速发展,各项工作都迈上了新台阶。一是文博工作成果丰硕。地质公园成功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受到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表彰;恐龙馆成功申报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并名列全省第一;文物普查在省政府召开的会议上交流经验,普查质量全省第一。二是对外文化贸易再创佳绩。恐龙、彩灯、扎染、杂技出展、出演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文化交流出访项目占全省的18%,对外文化贸易额占全省的43%,项目数和贸易额连续三年全省第一。三是文艺舞台百花齐放。创作演出的优秀剧节目获部级奖励2项,省级奖励10项,蓬勃开展的社会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对上争取项目资金创历史最高。向省级以上争取项目92个,到位资金3585.94万元,是2007年的5.09倍,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400万元的恐龙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是去年我市社会事业部门获得的最大单笔投资项目。五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有了新突破。历经6年的市属电影企业改制全面完成,组建了市新世纪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民营文化企业和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六是文化新闻出版市场整治效果突出。创新了管理手段,优化了服务职能,规范了执法行为,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过去的一年,我市文化工作成绩斐然。表明了在特殊困难情况下,全市文化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经受住了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为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充分展示了广大文化工作者不辱使命、自加压力、勇挑重担、为党和政府分忧的政治品质,充分表明了广大文化工作者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公仆情怀,充分体现了全市文化系统上下齐心、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文化系统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亲切的慰问!对所有为文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单位、部门和个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创造性地做好今年文化工作

年是新中国成立61周年和设市周年,也将是展示全市文化繁荣发展成果的标志之年。做好今年的文化工作,对于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全局目标意义重大。全市文化工作一定要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十届十次全委会和市政府十五届四次全体会的部署,把全面提速文化强市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为保持我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营造和谐文化环境、创造良好文化条件。

关于今年工作,我强调三点:

(一)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文化建设的新理念

当前,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加上受灾害的影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给文化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考验。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善于在逆境中发展和培育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文化在鼓舞激励、提振信心等方面的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有效地推进文化建设。一是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科学发展,最根本的是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牢固树立长远意识、公益意识、效益意识,确保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二是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多提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让文化发展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要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三是要把握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个基本要求。重在理顺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发展的速度与发展的质量效益相协调,不断提升文化的持续发展能力。要积极探索新时期文化工作的特点,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发展各种健康有益文化,促使文化更加多姿多彩。四是要用好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人员结构出现多样化,不同层次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需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特别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增强文化发展的均衡性,使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特别是要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既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丰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又要坚持送文化下乡,满足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落实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二)抓好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性精神文化需求

要围绕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向新中国成立61周年、设市70周年献礼,抓创作、抓示范,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发好、人民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要精心实施文艺精品工程,调集各方面创作力量,整合市内外资源,创新艺术生产机制,高质量地创作一批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庆祝建国61周年、设市70周年为主题的舞台艺术精品剧节目,推出一批富有特色、民族气派、时代精神的优秀艺术作品。要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艺活动。调动全社会艺术创作表演单位的积极性,发挥民间艺术团体作用,在全市城乡努力营造欢乐、祥和、喜庆、向上的节日氛围,展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形势,展示全市人民自强不息、顽强拼搏、蓬勃向上、开拓奋进的精神风貌。

(三)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的机遇,促进文化建设全面提速发展

省委九届五次全会明确要求把建设精神文化家园作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做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要抓住灾后恢复重建和扩大内需的契机,促进文化建设全面提速发展。一是要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不断健全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依靠中央拉动内需和省预算内基建投资两项资金,加快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采取多种渠道配置资金,上半年要保质保量建好全市5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完成共享工程大安区支中心和一批乡镇信息服务点建设。加快农家书屋建设,年内建设200个农家书屋。二是要加快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恐龙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开工的办法,倒排工期,加快进度,高效率、高质量、高品位地实施工程建设。要开工建设世界地质公园主碑、广场,确保揭碑开园。要抓紧完善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设计方案,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快市文化商贸大厦建设,确保年内破土动工。三是要千方百计做好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保护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的历史使命。继续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扎实推进田野调查,更加深入地挖掘我市地上、地下文物资源,不断丰富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拓展文物保护领域;在此基础上,要做好申报国保、省保工作,进一步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位。大力推动第三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进一步加强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四是要加快壮大文化产业。各级政府要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统筹规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快扶持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培育重点骨干文化单位,把加大对重点文化单位、骨干企业的投入和扶持,作为“止滑提速、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单位和骨干企业。五是要提高文化新闻出版管理与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强化社会监督,推进印刷出版管理,加强版权保护,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抓好文化市场专项整治。

文言文大全篇6

解释:富贵但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2、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先秦·佚名《六亲五法》

解释:应该按照治家的要求治家,按照治乡的要求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治国,按照治天下的要求治理天下。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两汉曹操的《龟虽寿》

文言文大全篇7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获得先进集体称号的单位,对于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对于各位同事的鼎力相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是领导以身作则,科学决策,正确引导的结果,是同志们任劳任怨,相互帮助,团结奋斗的结果,成绩和荣誉属于为富通中心做出贡献的每一个集体和个人。

在去年的工作当中,我们''公司面对工程多、时间紧、要求严、标准高、困难大等众多不利因素,从三月份开始经过连续奋战,先后完成了''高速公路B4、B5合同段53公里的隔离栅安装工程;''高速公路375米伸缩护栏制作安装工程;''线等热熔标线32538平方米;''国道等冷漆标线47298平方米;''线等标志标牌107块,累计实现纯利润148万元。以上所有工程均被评为优良级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得前所未有的新突破。

在取得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还锻炼出来一支能吃苦耐劳、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施工队伍,涌现出来一批积极进娶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面对长年野外作业,''公司的职工顶风雨、战严寒、斗酷暑,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人临阵退缩。面对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交通设施公司的职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放弃了节假日和星期天,日夜奋战在施工第一线。面对施工现场阻挠施工、无理取闹甚至哄抢财产的不法分子,我们''公司的职工勇敢地站出来,与他们进行斗智斗勇,有的同志甚至还为此挨了打。困难一次次考验了我们,也一次次磨练了我们,使我们的队伍成为了一支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钢铁队伍,有了这样一支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决心面对任何挑战,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文言文大全篇8

     摘 要:文化的全球化问题始终伴随着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对人们的有关认识加以反思,说明了均质化的文化全球化是个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世界文化的灾难。沟通和对话,和而不同才应是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事实证明,无论是被列为文化均质化例证的大众文化,还是文化民族性的坚固“堡垒”语言,都在全球化与民族化两方面此长彼进。

     关键词:民族性; 全球化; 均质化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全球化已成为无法避免的话题,甚至成为当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以至于“反对全球化就像抱怨糟糕的天气一样没有意义”[1]。当身处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时,人们发现文化是一个未被开发的领域,于是,文化全球化成了全球化研究的新热点。全球化本身尚是一个有待于实现其自身的指涉物,因此,在何种意义上使用文化全球化就显得尤为关键,以跨文化的视界即站在不同文化传统之间进行交流和对话的立场上理解其发展趋势,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就必然是探讨文化全球化无法回避的问题。民族文化的当代代表——大众文化全球化趋势相对明显,而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坚固“堡垒”语言来说,保持其民族性和世界语种的多样化、丰富性才是发展方向。虽然,世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均质化具体地说就是美国化的威胁,甚至一些民族文化因被霸权文化排斥、挤压而边缘化,但解决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不应是前者屈从于后者的全球文化均质化,这种均质化的全球化前景是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是人类文明的灾难。对此加以反思是为了不同传统的文化间更好地交流对话,以形成共同繁荣的全球文化。

     一

     在不很遥远的将来,民族国家是否会在全球化对民族国家观念的冲击下消亡?这是探讨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矛盾首先要解决的前提。如果世界能够“化”为没有民族之分的所谓全球性社会,那么,民族性与全球化的矛盾也就无从谈起。实际上,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民族和国家不仅不会消亡和受到削弱,相反还可能得到强化。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民族国家界限,各种全球性组织也越来越在国际事务甚至各国中发挥重要作用,民族国家仍不会失去存在的价值。全球化的确造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冲击,传统的民族国家概念可能需要加以修正,但就世界范围而言,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意识仍占主导地位,国家主权观念仍广泛存在,这一点可以从冷战后世界冲突主要是民族的、种族的和宗教的冲突方面就可见一斑。“9•11事件”带给世界的冲击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可以看作是以极端暴力的恐怖形式将不同信仰民族间的对抗性矛盾展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尽管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性的经济组织要求民族国家让渡部分治权,但在国家主权不可侵犯的观念指导下,治权的出让必须在不损害国家主权的范围内。所以,民族国家的存在仍有其现实需要,民族国家的职能也不可能被全球性组织所取代。同时,由于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民族国家的安全产生冲突,所以,政府管理的地位反而更加突出,从而给民族国家的政府提出了不断完善和强化管理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民族国家仍有建设自己民族文化的强烈诉求。国际间不仅继续存在着领土主权争端,而且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甘愿在文化上居于边缘地位,都在努力争取道德、宗教等文化方面的发展和权利,争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均质化论者以文化总是从强势一方流向弱势一方为由,抹杀弱势文化的民族性。文化的发展从来都是不同文化之间冲突交融的结果,凡是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文化最终都变成了僵死的文化。信息沟通远不及今天的古代是如此,被现代交通和通讯技术紧密联系的今天更是不可避免地经常发生文化间的碰撞与交流。所以,文化的纯洁性是相对的,而开放和交流才是绝对的。认为开放和交流必然破坏民族文化的纯洁性是以全球化压制、排挤民族性的一种表述方式,不符合文化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强调开放和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并不是说可以盲目乐观地看待文化的全球化问题;相反,要有如何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忧患意识,并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新的挑战。古代外来文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佛教,在经历了数百年的冲突融合后,与中国已有的儒家思想和道教理论相协调后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禅宗,改变了印度佛教不事父母等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内容,中国的佛教已与其源头相差甚远,而成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如今谁也不能说中国的佛教与印度教是“一体”。

     对大众文化等出现明显均质化倾向的文化也要有这种历史的眼光。中国的大众文化虽然学习了西方很多东西,但细究起来并非就是西方文化工业的翻版,往往是用写着洋文的中国瓶子里装些老白干,流行的元素会加上一些,本质不会发生变化,还是地道的中国特色;否则,难以让水平参差不齐的受众接受。大众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我们的开放就是要向西方学习,但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我们成为“克隆”的西方去迎合全球化的实现,而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发展。

     就全球化的大众文化,目前的确存在着基本上由处于强势的美国流向其他民族的文化市场,侵蚀和排挤着其他民族文化发展的倾向。全球文化及其产品也伴随着中国加入WTO的进程更加堂而皇之地大量地成为中国人文化消费的对象,人们往往先验地把这一现象等同于文化全球化,并将之视为均质的文化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和证据。加入WTO并不意味着中国只能无条件地接受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打破文化壁垒也不就意味着文化全球化。文化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影响,但是,市场不可能真的成为评判文化价值的唯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民族国家更不可能把本民族文化的生杀大权交给国际市场,民族电影如此,传统节日亦然。

     作为我国本土文化一部分的民族电影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面临着很大的危机。因此,在2001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人们开始讨论中国电影的整体命运,以“中国电影:传统文化与全球化趋势”为主题的电影论坛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这实际上就是当代中国的民族文化面临并准备应对强势文化挑战的一个缩影。还有一种比较积极乐观的可能性是,同样面对好莱坞电影的冲击,欧洲各国特别是法国的艺术电影仍然拥有自己的观众,韩国电影在世界上树立了大韩民族的形象,其他如日本、伊朗等国的电影也有不俗的表现。即使中国大陆在每年进口10部外国“大片”的同时,中国电影人也在不懈地努力着,许多影片的票房收入并不逊色,有些甚至超过进口“大片”。在对好莱坞影片产生的新奇感过去后,国产电影在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文化传统、民族认同等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更易与中国观众沟通,只要电影真的可圈可点,都会获得观众的认可。

     再看民族传统节日,其意义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但民族节日所包含的民族文化气息依旧如故。虽然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过上了圣诞节、情人节等,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商家为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促销而进行宣传炒作的结果,而不全是人们有意识的文化选择,即便如此,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更重要。就是那些喜欢过洋节的年轻人,也多半是新奇心理在起作用。但是,在相同的时间与西方人一起过各种洋节的同时,由于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带有浓重的农业社会印记不同,西方的节日往往与宗教有关,故很少会有中国人了解其中的文化蕴义,洋节只是让爱玩的年轻人多了一个玩的借口,因此,这些节日也必将带上中国特色的烙印。另外,中国人选择的最受欢迎的洋节大多是与我们的文化传统最易亲近的那些节日,人们最关注的还是亲情和友情,在文化意味上与我国节日强调团圆的传统是一致的。正是这种人类所共有的相通的情感融入了文化中,并以节日的形式表现出来,才会引起不同民族的共鸣。所以,与其说过洋节是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不如说是对人类共同情感体验的追求和向往,而这一共同的体验是通过文化交流实现的。

     均质的文化全球化鼓吹者常常无视一些事实,那些早已全面融入西方社会的海外华人,包括已有数代旅居国外的华人,他们既过西方传统的圣诞节,也过中国传统的春节,既讲究个性发展,又崇尚孝悌,有着浓厚的光宗耀祖的思想。就是在“西化”远盛于中国大陆的香港、台湾,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和传统文化活动在民间仍有众多的继承和发扬者。我们在学习西方的时候,一般只关注其经济方面的经验,而忽视文化的历史的因素。

     21世纪伊始,中国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喜事,不仅使国人重拾“唐装”、“中国结”等传统文化艺术,而且它们作为中国文化的承载者也走向了世界。“唐装”、“中国结”等固然也起到了一些凝聚民族情感的作用,但还应看到,当现代人已经快把从孔孟、老庄,到孙中山、鲁迅、毛泽东的传统都淡忘了的时候,当人们越来越不喜欢深究精神建构性的东西,而是喜欢当下的体验的时候,无论中国人能否了解或接受西方的文化理念,大量来自西方的消费性文化都会对中国年轻一代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这是以经济全球化为后盾的文化消费的全球化对民族文化最大的冲击。那么,我们是否只有被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大面积同化或者侵蚀的一种前途呢?美国人可能会有“我就是世界”的逻辑,如美国迪斯尼公司总裁就认为美国文化代表了全球文化发展的方向,而且世界各国的经济运行模式也往往与美国的经济运行模式趋同,“全球化不但没有促进多样化,反而促进了一种按照越来越相同的模式运行的‘麦当劳’经济,显而易见,消费、信息和通讯产品都统一化了,而且按照同样的市场、广告逻辑进行生产和销售。”[2]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美国就是世界”的逻辑相应和。

     其实,人们在生活中会发现,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许多国外的东西也开始具有了中国特色。这不但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成功的本土化经营策略,更反映了文化的全球化也需要考虑文化的民族性问题,而不是以全球化替代、抹平民族性。如果说已经有均质化的全球文化,那么,这种文化全球化至多只是一部分文化产业的全球化。

     二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它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承载者和人们精神生活的无形基础,与民族文化同呼吸共命运。语言对人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其工具性,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它对认识人类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每个语种都包含认知和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独特信息和功能,因而语言是民族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作为一个民族心理和思维层面的表征,语言虽然也发生着流变,但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对于那些有意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的民族来说,民族语言大规模地被其他语言改造或完全取代几乎是不可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自2000年起,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世界母语日”,倡议指出:“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财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3]

     每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产生都是漫长的历史积淀的结果,都包含着其他语言和文化所无法替代的独特的体验、智慧和信息,都是组成世界文化宝库的一种文化基因和一种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构成了世界文化生态的平衡和多样性。然而,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2年公布的《世界濒临消失的语种版图》报告,全世界在联合国登记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一半左右面临消失的危险。英国有一大学研究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90%的语言将消失。人类已经受到破坏自然环境平衡和生物物种多样性的惩罚,并开始意识到关注和保护濒临灭绝的生物物种对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对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还缺乏必要的认识。实际上,人类生存所依赖的地球不仅需要保护自然生态,保持生物物种有足够的多样性,作为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的人类,更需要保护包括语言在内的文化生态,以保证人类文化、智慧的多样性;否则,人类将不得不接受语言单一、文化单一所带来的文化资源减少和文化生态被破坏的恶果,其对人类社会的危害绝不亚于自然界对人类的惩罚,更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毁灭。

     尽管美国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国际普通话”和统治全世界的“语言帝国”,据统计,当今世界上75%的电视频道是英语节目,80%的电子邮件用英语传递,85%的网页是英语网页, 85%的国际组织的工作语言是英语,100%的软件源代码是英语格式。但是,英语不可能真正征服全世界。“英语的全球化将导致一个我们也许根本没有预料到的后果,就是我们这些只会说英语的人,并不能流利地与任何地方同样也说英语的任何人交谈。”“英语的全球化将使语言简单化,割裂其语法并且使之失去光彩。”因此,“英语帝国”实际上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尴尬:“一方面‘英语的全球化’迫使小语种退化并且最终消失,另一方面‘全球化的英语’,又导致英语发生变异并且失去了光彩。”[4]世界各地到处都有美国人听不懂的“方言英语”。英语的这种尴尬境地说明,以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一统天下,实际上是这种语言的灾难,也是全球文化的灾难。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普及一种通用语言的历史。我国自古幅员辽阔,语言千差万别,广泛地存在着方言分歧和多种民族语言,但同时也有方便交流的可通达于各地的语言,即古代共同语。首开私学先河的孔子就提倡使用西周的规范语言——雅言也叫“正言”进行教学,这是当时在正式的交际场合遵循的共同语。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当时秦国的都城咸阳地区的标准话为雅言,敕令天下书同文,言必雅。秦以后的历代也都重视正音,有全国通用的官方语言——“通语”。金元以降,在北方话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一种超越方言的民族共同语,即“官话”。明朝还编撰《洪武官韵》作为推广官话的标准音。清末的《奏定学堂章程》把学习“官话”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促进了原来被称为“官话”的国语的推行,民国时期,教育部多次饬令在学校推行国语教学,直到1935年才从教育法令的角度,完全确立了国语教学,而国语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普及比学校教学不知要难多少倍。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化学术会议”确定“普通话”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名称,并提出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方针。但直至今日,普及普通话的目标仍没有实现。

     由此可见,在中国这个有着悠久的大一统传统的国度里,在中央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普及通用语言的道路尚且如此艰难,遑论世界范围内历来习惯各自为政的民族国家之间统一在某一语言之下。另外,我国比较融洽的民族关系与自古就实施宽容的民族政策密不可分,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传统都得以很好的保留,而且很少发生大规模的民族冲突,各少数民族大多愿意加入大一统的国家,而不是搞分裂或独立,所以,在中国很难发生像南联盟、车臣、卢旺达等国那种尖锐的民族冲突、种族清洗等现象。相反,综观当今世界的各种冲突,往往是扼杀民族性带来的后果,与人为地造成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之间的对立有关。

     从语言习得的规律来看,即使使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双语教学”,英语也不可能动摇汉语作为中华民族语言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重视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56个民族共有80多种语言,39种文字。为兼顾推广普通话和发展民族语言,国家允许少数民族聚居区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采用普通话和民族语言进行“双语教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着母语转换成第二语言的能力这一障碍,一个人的思想、思维若想自由地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只有经过长期的练习和训练才能习得。国内外有很多实验和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如“临界水平说”认为:“两种语言是互相关联的,或简单地说,第二种语言的熟练程度受第一种语言所达到的熟练水平所影响,为了使第二种语言的引入适宜和有效、主体的第一语言必须达到某一最低水平。”[5]事实上,没有哪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和历史的民族会为了不给下一代学习第二语言设置障碍而甘心放弃本民族的语言。有关儿童的心理和语言发展研究表明,儿童在6岁之前可以自然地掌握本民族语,此后基本上是通过实践来强化和保持已经学过的语言模式。“关键期说”认为:“在大脑神经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种关键期,在这个时期,不仅一种甚至几种语言符号系统的同时准自动获得都是可能的。在它之前,大脑还没有完全成熟,也不够灵活,一旦超过了这个时期,所必需的灵活性就会丧失,且任何新的词语符号系统将不得不间接学会。”[6]这个关键期在学龄前,此时,儿童自己不可能主动选择关键期学习第二语言,其父辈也不会都意识到关键期对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性,即使意识到了,要实施起来也是困难重重。如国内学者通过STROOP色词测验对少数民族儿童汉字认知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母语为非汉语的低年级民族儿童,在认读汉字词时存在着对汉字词形、音、义认知的不一致性,随着年级的升高,民族儿童汉字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但与母语为汉语的儿童相比总是滞后两年左右。[7]这类问题在中国人和其他民族国家人民学习包括英语在内的外语时同样存在。

     在民族共同语的社会普及程度还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的情况下,讨论语言的全球化问题显得有些不切实际,而离开语言谈文化,这种文化的全球化其实质只能是以美国英语和美国文化一统天下的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强调语言的民族性并非要将之孤立,每一种活的语言都在不断地接触和借鉴其他语言,吸收外来词汇,语言在知彼中更加知己。歌德曾说过:一个人只有懂得自己语言以外的其他语言,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我国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认为:只有与另一种语言比较,才能发现自己语言的特点。通过与其他语言的交流,我们对汉语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入、提高。[8]可见,语言的发展需要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对话,而这正是全球文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经济全球化虽然深刻影响着文化的发展,但它不可能直线性地导致文化的全球化,文化间的融合远比经济上的接轨困难得多;没有文化的融合,全球化就不可能成为现实,避开文化的民族性,简单地讨论文化的全球化没有意义。“全球资本主义既促进文化同质性,又促进文化异质性,而且既受到文化同质性制约,又受到文化异质性制约。”[9]“全球化既联合又分化。它的分化不亚于它的联合。”[10]文化的民族性与全球化之间的矛盾更多的在于人们对它们的态度,认为二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没有看到它们在冲突、磨合、调整后此长彼进,前者的结果是文化乌托邦的地球村,后者才是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当全球真的“化”为一个地球村的时候,文化间应该能够彼此“兼容”,实现和而不同,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文言文大全篇9

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背景下,做好高等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他们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育其对祖国、对人民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应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

语言文字对于人们智力的发展、道德的养成和观念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 在信息社会,各种传播媒介都是通过语言和图像越过表层交流的界限进入价值领域,语言文字作为重要的信息载体,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正处于思想道德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信仰、信念、责任感及道德心的确立和养成,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其对民族发展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有赖于其对民族精神的体验和感受,而这些则须有较高的语言素质和良好的语言修养。被称为“民族精神血液”的语言不仅体现着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历史发展,也反应出民族的文化思维、民族心理,价值观念,传承着民族的精神和道德,一个人的语言素质越高,语言修养越深,对民族历史和精神的感受也就越深刻、越丰富,也就越能把自己融入民族的发展之中。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其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不可缺少的。新加坡从1979年,把每年10月定为华语月,便是基于要使年轻人保持“亚洲人的基本价值观”,这对我们应该是有所启示的。

两千多年前,秦朝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后立即着手统一六国文字——即“书同文”,这段历史国人都是熟悉的。它说明,语言文字工作是关系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也是国家意识、意识的体现。而国家意识和意识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实施科技兴国的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观念正深入人心,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必须重视并不断加强的。爱国主义的基础就是民族认同,而语言文字的认同感在民族认同中是最基本的。将一个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的语言文字,在民族团结中如同粘合剂一样,对增加民族的亲和力与凝聚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增强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对大学生民族自尊心的养成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现实的积极作用。

我们都知道,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现在还使用着的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也是非常美丽的。其共同语音系简单,发音响亮,声调高低相间、轻清悠扬;词语丰富,表意精确,语法结构明晰。她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也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伴随着祖国前进的步伐,向人类文化宝库贡献了唐诗、宋词、元曲等无与伦比的辉煌艺术。“五四”以后,鲁迅、茅盾等语言大师和文学巨匠使我们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文化锦上添花。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需从语言文字着手,语言文字是基础,只有厚实的语言功底,才能深切领会隐含在语言符号背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才会更好地激发和培养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当前,高等教育中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倍受关注,而语言教育则是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人文知识与语言知识是一个统一体,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的过程,就是学生人文精神提高的过程。因此,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应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使语言课主动地向文学艺术渗透、向演讲学和美学渗透,通过语言教学和其他方面的语言文字工作使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质,培育人文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是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目标。

基于此,不仅从语言、而且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是应该而且必要的。

二、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当前,信息业的发展使社会对每个人的语言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各类专业知识、并有较强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人才,语言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成为衡量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尺度。在我国,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选用工作人员时,都非常注重应试者语言表达能力的运用,甚至一些部门和行业,已把语言艺术水平当作工作人员的第一职业条件,认为是某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能力之一。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如不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是难以立足的。显然,在这种背景下,高等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应结合语言课和语言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素质。

曾经有不少学英语的学生反应,他们最大的苦恼是能听懂外语,但在翻译时脑子里缺少合适的汉语词汇。中文水平低下,这是目前我国大学生普遍的语言状况:讲话满口方言,用语牵强附会,表达辞不达意,思维逻辑混乱、条理不清,书写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无章法、无规范,大学毕业语文不过关,缺乏基本的写作能力,常用应用文写不好,业务报告和学术 论文写起来更是困难。据报载:《人民日报》某编辑曾在收到的南方几所名牌高校的6篇千字文中,“清点”出错误100余处,不是语句不通,就是错别字连篇,从头至尾“的”、“地”不分,甚至通篇无章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和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的重任,她所培养的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的人”,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语言文字现状和大学生语言文字水平还与之相去甚远。如果受教育者语文水平低,不能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不能凭借母语进行高级的逻辑思维,势必会影响到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影响到其创造精神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以及其对文化的鉴赏、整合,不利于性情的陶冶、审美意识的形成和思想境界的升华。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讲,如此便不是或很难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如果学校培养出的学生不会讲普通话,连规范的母语都掌握不好,不能正确使用自己的语言,不能深刻领会、继承本民族文化及其传统,从而缺少对民族的强烈的热爱之情和高度的责任感,那就说明它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不完全合格的。

因此,加强受教育者的语言文字修养,提高语言文字水平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在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中,语言文字是基础和先导。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的修养和能力,也应该是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做好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可以以点带面,带动和辐射整个社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所有动物的一种特有的生活行为,摆脱野蛮,步入文明以来,它不仅是人类思想感情的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最为广泛的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提高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每一个人, 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程度是其文明程度的反应,也是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建国后,党和政府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看作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当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50年来,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是,由于某些不健康意识的影响,当前我国社会用字比较混乱,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甚至随便使用错别字的现象较多,这和我们悠久的历史文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不相称的。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着。当前,中华民族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科技、教育和文化内容的日新月异及其发展和繁荣,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都要求社会交际工具、交际方式的现代化、法制化和规范化,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其应用规范化的要求比任何时候都要迫切。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要求,语言文字必须讲求规范化和通用化,讲求社会效益,这不仅是文化教育的需要,对于正确地传输社会信息和社会应用也有重大意义。语言文字工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先导工程。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强对学生语言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学生语言的分析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带着良好的语言文字修养走上社会,以带动和促进整个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发展。

从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来说,大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在人们的心目中,她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是传播人类文明的圣地,高校的文化和文明在社会中有着一定的导向性和权威性。因此,作为国家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对社会语言运用及文字的规范化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整个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中,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成为最好的“小环境”之一,并对大环境的优化做出积极贡献。

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

1、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对师生员工规范意识的培育

大学生在国民中是一个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他们理应有较深的语言文字修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良好的语言素质。但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的语言素质令人担忧,语言表现让人瞠目,讲话怪腔怪调,脏话、痞话流行,港台电视剧式的矫情腔不绝于耳,“半土半洋”式语言大行其道,究其原因,自然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学生语言文明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教育力度还不够,校园语言文明的整体氛围不足,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较差,在语言文明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讲点脏话、痞话是潇洒,矫声嗲气是新潮,土洋搀和是有品味。显然,这和大学的文明形象以及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的文化品味是不相匹配的,对使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更加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推进新世纪语言文字共同目标的实现也是相当不利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语言素质教育,增强受教育者的语言和文字规范意识,创造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营造文明的语言氛围。

语言是人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文字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但是人们往往对常见的事物不很注意,因而语言文字规范化是一项很容易被忽视的工作。要做好并不断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首要的就是强化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1999年12月,全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全面研究部署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性会议,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会议强调了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新世纪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的重要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要求学校在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上,进而带动全社会,为2010 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语言文字工作阶段目标提供条件和保障。因此,各级各类学校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切实从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要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一些活动,造成一定声势。形成良好的氛围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建立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网络和制度

广泛的宣传是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必须的,但仅有宣传还是不够的,还需注重工作的实践。首先要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理清思路,把语言文字工作列入学校工作日程并与学校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语言文字工作的实绩纳入到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针体系,作为对学校进行管理、评估和督导的内容之一;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培养目标、工作日程、 常规管理和专业技术技能训练中,逐步形成日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工作模式。其次,加强学校语言规范和用字规范的管理,规范教学语言,提倡学普通话、讲普通话、用普通话,杜绝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现象的发生以净 化学校语言环境;在教学、师生交际和各种集体活动中,坚决贯彻用语规范和语言文明原则,使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教育渗透到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的教育活动中;对毕业生进行语言文字水平达标测试;提高教师职业语文素养,使其注意自身的语言文字规范,起到示范作用。

文言文大全篇10

今天我们召开*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和国家语委,对语言文字战线同志们在过去一年中的辛勤工作和热诚奉献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对去年和今年的工作做个概要的总结和介绍,并借此机会,与同志们一起进一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共同研讨营造和谐语言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的有关问题。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的50周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部党组的领导下,通过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语言文字工作围绕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序推进,在抓住重点、引导热点、突破难点方面有较大进展,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举办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务院作出推广普通话和推行简化汉字的重大决策,对我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为总结50年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国家语委召开纪念座谈会,许嘉璐副委员长、陈至立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教育部、国家民委、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同志也从各自的角度发表讲话。同时,还指导学术团体召开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术研讨会”,回顾历史,分析现状,总结经验,探索信息化时代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新任务、新特点,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此外,通过组织媒体集中报道和部署各地开展相应的纪念活动,对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进行了集中宣传,社会反响较大。

(二)国家语委完成换届调整,建立起面向未来的,更加协调、有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实践证明,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是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保证。近年来,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加强了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多数地、市级政府都成立了由政府主管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兼职委员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部署、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不断加强。在此基础上,经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去年进行了换届调整,增补人事部为成员单位,16个国务院部门和行业、团体主管部门等组成了新一届国家语委。国家语委的换届调整,有利于进一步强化和优化国家语委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委员会的决策指导和协调功能。通过委员会的工作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规划、计划、相关政策及重大工作事项进行研讨决策,加强对委员单位所在部门和行业系统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推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使语言文字工作得以不断深化、持续发展。

(三)继续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指导和推进地方立法工作

去年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5周年。五年多来,通过与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进行宣传贯彻《法》的调研和推动地方及相关部门开展立法工作,对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体系的完善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至去年年底,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省会市、计划单列市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制定了地方性的法规、规章。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四)完善和创新管理措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继续提高

--正确的语言观念在全社会进一步确立。通过多年艰苦、持续的努力,包括去年围绕推普50年和第九届推普周开展的宣传活动,使群众对国家推广普通话方针和对待方言的政策有了比较清晰、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学习和使用普通话可以为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可以更好地沟通和交流;了解到普通话与方言在社会生活中各司其职、互为补充、融和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生活的需要,从而减少和消除了误解和抵触情绪,努力学习并在必要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

--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有了新进展。至去年年底,全国已有27个一类城市完成评估,达到一类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三;二类城市有60个完成评估,江苏、黑龙江已经全部完成了二类城市评估;部分省市还启动了三类城市评估。几年来,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人大及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各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将评估作为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动力和机遇,积极稳妥地组织推动评估工作。“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贯穿评估工作的全过程,抓住重点领域,突破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各地间的观摩、交流和研讨,使评估的各项措施既科学规范,又具有各地特色。

--促进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规范、发展和创新。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已经开展了12年,成为推广普及普通话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全国已建起了较为完整的测试工作网络,拥有部级和省级测试员4.5万人,有近2千万人次接受测试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去年,国家和京津沪渝四个直辖市的测试中心分别在香港和上海成功举办了研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论坛”,对于推进测试工作的科学、规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现信息化管理有了实质性推动,运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测试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进入区域试点阶段。

--精心组织第9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各地配合国务院决议和指示50周年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施行5周年纪念活动,组织策划了推普周活动。推普周期间,突出主题,准确把握、全面宣传国家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结合地区和行业特点,加大了对重点行业部门工作的推进力度。注重推普周活动与日常宣传和语言文字常规工作的衔接和融合,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围绕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推普周宣传逐步向广大农村、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延伸拓展。

(五)语言文字工作在农村和民族地区的推广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各地普遍加大了农村地区的语言文字工作力度。首先,着力做好农村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配合“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对农村教师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培训,免费对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和培训,使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北京、广西、湖北、浙江、四川、重庆、深圳等地,积极探索有效方式,将普通话作为技能之一纳入对农民工的培训。在帮助他们克服交际障碍,方便就业和生活,为更好地融入城市方面显现了效果。去年,与国家民委联合,就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使用、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和汉语教师师资情况,赴贵州、青海、甘肃、新疆、广西、海南、湖南调研,并在新疆、、云南、贵州、广西、青海等6省区举办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民族语言培训班,共培训农村一线教师566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拟订“*”期间少数民族教师普通话培训规划。

(六)进行“十五”科研总结和“*”科研规划部署工作

基本完成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项目的成果验收工作,积极促进“十五”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编辑了《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十五”科研成果巡礼》。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了《国家语委“*”科研工作规划》的编制工作。

成功召开了“国家语委‘*’科研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十五”语言文字应用研究的经验,部署了“*”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工作;指导地方制定当地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规划,开展相应研究工作。

(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

经过近两年的准备,形成了《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运作机制,出版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和《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资料》。

在教育部第11次新闻会上,了“2005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首次向社会的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数据和成果引起了强烈反响,国内各大媒体、辞书出版界、国际汉语教学界、信息科学界等都非常关注。

(八)标准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规范汉字表》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完成了《规范汉字表》学术阶段工作,成立《规范汉字表》(送审稿)专家委员会,形成了《规范汉字表》(送审稿)。审定了教育部、国家语委语言文字规范《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

积极推动中国文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组织专家参加国际标准《信息技术通用多八位汉字编码字符集》研制,在汉字扩充和古汉字编码、西双版纳老傣文编码、古维文编码和藏文扩充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九)推进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工作

对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和信息化已立项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加强了对已立项项目的管理。根据需要,对少数民族地名汉字音译转写规范,藏文、维吾尔文拉丁转写规范,柯尔克孜语术语的原则与方法,现代藏文规范表意音节频率库及标准研究等进行补充立项。《蒙古语辞书编纂工作原则与方法》、《维吾尔语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哈萨克人名汉字转写规则》、《哈萨克语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等项目结项。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营造主体化与多样性和谐统一的语言生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为语言文字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和谐社会是全面、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是公平正义、法治成熟的社会。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是基本的文化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一个人能力和素质构成的基础,依法管理语言文字社会应用是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对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语文应用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均衡发展,促进人际和谐相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和谐语言生活。所谓“协调发展”,既是多种语言和方言之间的协调发展,也是语言文字工作自身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在语言的协调发展方面,要努力形成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体的多语多方言并存、良性互动的语言发展态势。在语言文字工作的协调发展方面,要注意研究与应用的衔接与协调、发展与规范的协调、城乡语言文字工作的协调,以及东中西部区域语言文字工作的协调发展。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我们的工作要坚持“惠及全民”的理念,要更加注重国民语文应用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加注重管理方式的人性化和服务型管理理念的确立,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所谓“公平正义”,就是要在法律的框架内,保证公民的语言权利,要引导国民树立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意识和法制意识,要更加关注农民工、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文字工作。

要建设和谐的语言生活,我们还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且复杂多变,语言观念日趋多元,语言应用中的价值冲突,以及城乡、区域语言文字工作发展差异明显,制约语言文字工作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依然存在。“*”期间的语言文字工作要紧紧围绕“和谐”这一中心命题而展开,要既坚持主体性、又体现多样性,既有独特性、又有包容性,既强调语言的规范、又兼顾语言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一)树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宏观视野并进行前瞻性思考

我们要以高度的职业敏感,主动关注各类语言现象,不断扩大工作视野、拓展工作领域。要对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各个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的思考,特别是对海峡两岸语言文字的关系、全球华人语言生活、中国未来和平发展中汉语与外语的关系等问题一定要未雨绸缪,主动根据国家的战略部署做好思想、政策等各方面的准备。要认识到中华语言文化的丰富多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切实加强对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要看到日益增长的语言教育社会需求,正孕育着一个庞大的语言教育领域,培育、建立一个与公民终身教育体系相匹配的社会化的语言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我们的语言文字工作必须密切关注并积极开展对语言教育领域的引导和监管,在语言教育服务的引导、培育方面主动作为、有所作为。

(二)树立与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语言观

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树立主体化和多样性辩证统一的语言观,妥善地处理好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在进一步加大普通话推广普及力度的同时,正确理解和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关于方言使用的规定。要在坚持规范字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从两岸关系处理和促进全球华人语文生活和谐发展的角度,妥善处理好繁体字、异体字问题;要区分不同交际环境,妥善处理好语言的规范与发展的关系;要妥善处理好母语和外语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和国际化的眼光看待外语、特别是英语及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积极引导社会树立应有的母语自尊和母语认同,努力提升国民的母语应用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要积极促进汉语的国际传播;要站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高度,按照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要求,妥善处理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及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

建设和谐的语言关系,要适时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要注重对社会语言观和社会语言生活的引导。要切实提高应对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协调好各方面的语言利益,努力形成对多元语言价值观的“制衡”。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国家的政策,充分运用工作智慧,努力将国家的方针政策细化为行之有效的各项具体管理措施。要注重发挥专家和媒体的作用,建立政府、专家和媒体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现对社会语言生活变化的“及时反应”,并通过媒体向社会传播和谐语言生活的理念,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辩证的语言观,注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高语言文字工作的亲和力和社会认同度。

(三)树立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语文工作观

和谐的语言生活是监管有效、有序发展的语言生活。要依法推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持续提高,紧紧抓住语言文字法制建设这个工作核心,深入探讨建立执法机制,不断增强执法的有效性,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要注重体制、机制、制度创新,依法推进政府、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语言文字工作、依法履行监管职责,进一步完善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清醒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工作信心。要加强科研,立足于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认真研究总结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管理的规律,以系统化的思维、多学科的视角以及综合性的手段,努力构建符合社会实际、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语言文字管理体系。积极进行语言文字工作社会化的探索,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要理顺语言文字工作内部的管理体制,坚持管理工作与科学研究的协同和相互支持,不断开创生动活泼的工作新局面。

三、全面落实语言文字工作“*”规划,扎实做好*年的工作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批准、即将下发,我们要围绕两个规划开展工作。*年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在《教育部*年工作要点》和两司工作要点中已经明确。今年和“*”期间,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法制建设和语言文字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

会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召开“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工作座谈会”,指导地方和相关行业加快语言文字法规及规章的制订,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

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新一届国家语委将制定议事规则,明确委员单位职责分工,逐步完善议事、通报等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国家语委决策指导和协调功能,加强对委员单位工作的指导推动和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继续发挥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重大事项和社会热点问题上的咨询作用。健全地方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建设,力争省、地两级政府均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和经费保障。加强对语言文字工作干部的培训;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建立对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的奖励制度。巩固、完善与其它相关行业系统的工作联系制度和协调制度,并做好相关服务,重点做好旅游、卫生、民航、公交、民政等部门和行业系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推动工作。支持相关科研出版机构和学术团体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推动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及其他社会服务,为语言文字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撑。

(二)继续推进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要在总结、汲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力争实现新探索、新突破,取得更大的成效。一是加快发展。认真总结一类城市评估工作经验,督促、指导尚未达标的一类城市的工作推进,重点推动人口多、影响大的城市完成评估,对边远、民族地区的城市进行分类指导。一类城市已达标的省(区、市)二类城市评估要全面开展,三类城市评估要全面部署、推动。二是区别对待。城市评估的总体目标是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达到“普通话初步普及”、“汉字的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工作目标,但不同类别城市的评估标准和实施要求应根据管理体制和侧重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对组织机构、法制建设、工作保障机制、宣传工作的要求不能一刀切。在三类城市评估中,应将学校作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重点领域,评估标准的指标和权重应有所调整。三是创新提高。不断巩固、深化评估成果,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广先进经验,适时推进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街(区、单位)的创建和评定工作。今后一个时期,将在总结各地开展一、二类城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整个评估工作,不断加大贯彻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力度,争取在2010年前,完成评估任务。

(三)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学校承担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育普及任务,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对社会语文生活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才能确保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全国普及普通话、全民族语言文字素质显著提高的工作目标。*年乃至整个“*”期间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要抓住几个主要环节:一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重视教师的语言文字教学基本功训练和语言文字理论修养,确保教育教学坚持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真正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二是做到以语文教学为主渠道,并与常规教育教学及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创建活动,推动学校广大师生语文应用能力和水平的全面增强与提高。三是制定分阶段目标:即小学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初步具备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能规范书写2500个常用汉字;初中阶段要使学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具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使用3500个常用汉字;高中阶段要使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话书面语,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高等教育阶段不但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汉语文修养和适应学习和工作需要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且要使学生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成为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的楷模。

具体措施是:推进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教育督导和高校本科评估体系;形成一批部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带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化语言文字工作;继续坚持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条件,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情况作为业务考核内容之一;加强农村教师的普通话培训,提高其普通话水平达标率;鼓励高等学校成为语言文字应用的表率并为社会服务,支持其相关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活动;开展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评测;加强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进行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教育。

(四)推进农村和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把语言文字工作向农村地区拓展延伸,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语言交流沟通能力和外出务工人员的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为进城务工农民多办实事。首先,要善借平台建立机制,积极与农业和劳动、人事等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培训方案,并与劳动、扶贫等承担农民工培训任务的相关机构部门建立联系,将普通话纳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其次,要根据农民工实际需要,合理和灵活多样地安排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三是推动劳务输出地和用工集中的城市地区开展合作。四是精心组织好推普周活动,将活动重心进一步向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延伸、拓展。会同团中央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推普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配合“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和“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扩大对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培训的规模。在调研、论证和试点的基础上,拟订并实施“少数民族教师国家通用语言培训计划”,以培训少数民族汉语课教师为主,带动其他学科教师,建设一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教师队伍。要依托当地高等院校建设培训基地,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课程和教材体系,进一步开发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多媒体视听课件、光盘,建成远程教育和培训系统,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少数民族教师的普通话及规范汉字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为实现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并以学校带动和影响全社会。

(五)加强语言文字测评体系研究,构建完整的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水平测试(HSK)和面向少数民族的汉语水平测试(MSK)先后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但是,目前还缺乏汉语作为母语的语言能力测评体系。因此,要开展对国际上相关国家语言应用评测体系的研究,结合我国实际,尽快推出针对母语为汉语人群的语言能力测评体系,以满足各级各类学校母语教育的需求,满足社会各行业准入制度和在职培训的需要。同目前开展的HSK、MSK一起,构成中国完整的汉语水平测试系统。主要措施如下:

--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开拓测试领域。“*”期间,将进一步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扩大对高等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及公务员、公共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开展测试工作评估,加强测试员队伍建设,建成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和测试题库系统,推动测试手段自动化的研究和实施。同时还将加强港澳地区及海外普通话测试的规划、研究和管理。

--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试点工作。汉字应用水平测试是国家继普通话水平测试之后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又一重大举措,对加快语言文字测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高国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水平,对改善社会用字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弘扬中华文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积极稳妥地推动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在全国范围的开展,教育部决定在上海、河北两地先行开展试点工作。希望试点省市的同志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全面、规范、有序地开展工作,为全国开展汉字应用水平测试工作提供成功的范例。

--推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评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是推动中小学口语交际能力评价标准及其评价方式的建立和完善。2004年,启动了中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及其评价体系的研制工作,并在上海市区和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试点,反响较好,今年将在总结两地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相关评价体系,并在更大范围内推动这项工作。二是加紧研制中小学汉字书写等级标准和考查办法,力争在今年完成标准的制定,并及时开展试点工作。三是在今年启动对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测试的研究与研制工作。

(六)配合迎奥运,组织好第十届全国推普周活动。今年推普周活动将进入第十个年头,我们要努力将“推普周”办成广大群众喜闻乐见、从中受益的关于语言的节日。启动“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试点工作,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载体,通过诵读、学习古代及现当代优秀诗文,掌握、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在背诵中亲近,在热爱中弘扬,在弘扬中整合创新。

今年又是筹备奥运会的关键一年,我们要把配合有关部门,为北京奥运会的召开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将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奥运城市的道路交通等各类标志、主要场馆的各类指示标牌以及各种宣传资料等方面用字的规范化工作,指导北京大学等机构筹办海峡两岸大学生“人文迎奥运”交流活动,在语言文字方面做好迎接奥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

(七)在汉语国际推广整体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规划,主动作为,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汉语的国际推广政策和规划,开展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培训工作,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及电视、出版部门,策划、制作、编写关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及相关丛书。在港澳等地区开展普通话测试的基础上,做好海外普通话培训测试的规划和管理工作。

继续关注社会语文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网络语言等,加强宣传工作和科研工作。开展针对热点问题的科学研究,借助新闻媒体进行正确地舆论引导。

(八)加大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和科研工作力度。向教育部党组、国务院上报《规范汉字表》(送审稿),依据情况及时开展《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工作,做好实施《规范汉字表》的各项配套准备。加强语言文字标准化机构建设,认真抓好信息领域、教育领域等重要语言文字应用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努力推动中国文字的国际标准化。

--做好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换届及有关章程的修改工作,适时《国家语委“*”科研工作规划》,加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各地语委的科研工作。

--继续做好《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工作。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绿皮书(A卷)》的形式一系列软性规范。抓紧《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等语言国情报告和语言战略研究。

--深入开展民族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有基础意义的规范标准研制。如各文种的基本字符表,主要文种的字形规范,基础语料库建设规范及语料库的加工标注规范等。加强民族语文资源库的建设与资源整合,加快民文基础软件、通用软件的开发。

(九)组织召开第二届“语言与国家”高级论坛,联合有关司局筹备召开应用语言学学科建设论坛,筹建若干语言文字发展战略和软科学研究中心,培育一批应用语言学研究基地,为“*”期间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和国家语委重大项目的实施打好基础。研究两岸四地语言生活现状,组织第四届两岸四地中文数字化合作论坛(CDF)和第三届海峡两岸现代汉语问题学术研讨会,促进两岸四地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讨解决两岸语言生活问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