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对比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16 16:22:53

初中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对比教学研究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中学的文言文课堂对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而当前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存在教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死板接受文言知识等问题,可以通过初中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对比教学,提高学生的领悟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建构和思维发展。

关键词:文言文;写景游记;核心素养;对比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遗产,写景游记类文言文是中国文人寄寓感情的重要文化载体,其中蕴含着古人的各种价值观念与独特思维方式,因此无论是在语言方面还是在思维方面,都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贡献重要力量。在真实的课堂学习中,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教与学存在诸多问题。杨燕在《部编本初中写景游记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中提到,教师依然按照普通文言文的呆板模式进行教学,讲解字词句、记诵全文,认为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不重要,甚至在课堂上忽略掉此类文言文的教学。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以及教师的灌输教学模式中,对于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学习只是停留在掌握字面意思的水平上,并没有深入理解作者感情的欲望。[1]在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之下,探索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师极其重要的任务。针对目前初中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比教学的方法,以《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为例,通过对同类文言文的各个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研究对象之间的异同,以此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一、关于初中写景游记文言文和对比教学

综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基本不涉及写景游记类的文言文,八年级出现篇幅相对较短的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像《答谢中书书》等,九年级教材中涉及到的此类文言文篇幅相对较长,比如我们要进行研究的《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与其他类型文言文最大的区别,在写景游记类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把目光聚焦于自然山水的景象当中,还必须让学生理会深藏其中的情,不能离开景谈情,也不能撇开情只欣赏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第四学段(七到九年级)明确提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时,要品味其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新的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等方面的要求体现出教学要重视学生语言建构水平与思维发展能力,教师要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重视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对比教学也称比较教学,中国古代就开始被提及,国外的教育思想也有相关涉及。朱熹曾在《朱子语类·论读书》当中提到:“将精义诸家说比并,求其是,更定有合辨处。”[3]朱熹在这里所说的“比并”“合辨”就是合并起来进行比较、辨析的意思。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提到过比较,他认为我们理解世界、思考世界的基础就是比较,一样新的东西如果不把它与其他东西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可能对着它一句话也讲不出。[4]当代的一线语文教师也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入了对比教学,陈元芬在《初中语文对比教学实践研究》中提到,自己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进行记叙文教学时分文体整合对比,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通过对比重点学习叙述的表达方式,第二单元重点掌握抒情手法,第五单元学习写人的细节描写等等,整合对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5]而文言文的特殊性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比教学是一种教学实践,同时也是一种艺术,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其优势,真正在对比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对比教学实际应用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是同一时期、同一年创作的作品,本文以对比教学法为例,讨论两篇文章在语言特色、创作背景、写景手法和情感表达四个方面的异同,探究部编本初中语文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以对比的实际应用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在传统的写景游记类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局限于传授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语言特色等的内容,教师只是很笼统地把它们当作游记散文来对待,讲解具体语言知识后,生硬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礼记·表记》中说:“情欲信,词欲巧。”这句话的意思是所要表达的内容要准确,所运用的词句要巧妙。不同的语言风格所表现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因此,学习并思考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语言特色,对于洞察作者的内心以及体悟其思想感情尤为重要。通过对比《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文言语言特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古代游记类散文的语言运用特点,在对比中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发展。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两篇文章的语言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骈散结合。《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大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对偶句的押韵近似骈体文,音节比较和谐,对仗工整,极富诗意与文采。如《岳阳楼记》中的“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读起来铿锵有力;再如《醉翁亭记》中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些骈句大多是写景,描绘具体的事物,给人印象深刻。骈散相间,景情融合,长短不一的散句大多是用来叙述与议论,散句读起来也是极富韵味。即使都具有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但是《岳阳楼记》多是四字短句成对,《醉翁亭记》多是长句,单字、双字、三字成对都有。与《岳阳楼记》相比,《醉翁亭记》在语言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的特色就是“也”字作句尾、“而”字用得多,全文共21个“也”25个“而”。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岳阳楼记》的四字对句朗朗上口、押韵和谐,四字排比,一气呵成,而《醉翁亭记》极富韵味的长句加之“也”“而”的运用,使得文章风韵灵动,极富委婉气息,使得欧阳修在表达自己主题思想的时候相比更加含蓄和深沉,富有阴柔之美;范仲淹通过音韵铿锵的语言表达“先忧后乐”的精神志向,富有阳刚之气。通过这些特殊的语言,我们感受到范仲淹激人奋进的崇高境界,与欧阳修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心境对比,更加深刻地体味作者语言运用的妙处。教师应让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之上体味语言的不同、句式的差异,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感悟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当中。

(二)促进思维提升的深刻性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核心素养的一项关键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贯穿于语文课堂的全过程。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对《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篇文章的背景、写景手法以及情感表达进行比较,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机械记忆”的现象,不仅仅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在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方面有重要实践意义。1.背景比较背景是文章写作的出发地,任何一篇文章的教学都必须在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的前提下进行,文言文亦是如此。教师通常忽视文言文的背景教学,认为文言文只要掌握一般的字词句就可,殊不知背景的讲解对于学生记诵课文、理解文章至关重要。在教学时,教师对比两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让学生迅速走进作品,促使学生思考作品来历的差异,更好地把握不同景色触发的不同情感。《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范仲淹多年镇守边塞,庆历三年任参知政事,推行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为地方官。《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正值作者贬居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邀请范仲淹作记,以作“记”为名,抒写在岳阳楼上的所见所感,于是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岳阳楼记》一文。《醉翁亭记》同《岳阳楼记》一样写于庆历六年,欧阳修因为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被贬为滁州知州,作者在此期间的出行经历成就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游记精品。《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都是作者被贬官时所作,对比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不只停留在表面的记诵上,而且能联系作者的经历去体悟景中蕴含的情。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以背景不同引发情感表达上不同的思考,两篇文言文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儒家传统观念,而《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自己的朋友滕子京遭受贬谪、治地“政通人和”又“重修岳阳楼”一事之后所作,学生对写景游记类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有了一定的理解与把握。而对比教学则是让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不同表达有更清晰的认识与思考,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范仲淹虽贬官在外却依然以天下为己任,以崇高理想勉励自己与朋友,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奉献精神是难得的;欧阳修的思想情感并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将“与民同乐”的感情寄寓在山水之间了。在对比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得到了提升、思维的迁移能力得到了锻炼,此后学习类似的文章能够顺其自然地进行联想,无形中达到了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2.写景手法比较同样是状物抒怀,《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的写景手法却不尽相同。《岳阳楼记》中,“若夫淫雨霏霏”与“至若春和景明”,写了洞庭湖的阴晴景象,一阴一晴的对比也写出了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在写人物的时候,用“商旅不行”与“渔歌互答”进行对比,在连续几个月都不放晴的阴晦环境下,商人和旅客都不能出行,在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悲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与“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一悲一喜,更是将人物的心情进行了鲜明的比较;作者最终在描写自己胸襟报复的时候,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对比,与此同时引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与政治理想。《岳阳楼记》写不同的景象在游人心中的不同反响,通过层层对比,鲜明地揭示了“忧”“乐”的真正含义。《醉翁亭记》在写景手法的运用上则不同于《岳阳楼记》,本文的主线是“乐”,“乐”是通过“醉”表现出来的,而真正让人“醉”的原因是这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为了写景作者运用了多种方式。[6]首先,作者由远及近地写景,从“环滁皆山也”引出全景,景随人动,从峰回路转中引出近景———醉翁亭,移步换景、由远及近,游人的快乐也蕴含其中,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次,作者在第二段的景物描写中,按照时间的顺序来推进。从“日出”到“云归”,以日云之变化来写朝暮之景,接着写从春到冬的四时之景,从“野芳发”到“佳木秀”,再到“风霜高洁”,最后到“水落石出”。在按照时间顺序写景的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对比的写景方式,朝暮之景不同,四时之景各异,游人才因此早出晚归,流连于美景而忘返。对比教学能够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情感表达的深浅程度不同,景物描法也不一,范仲淹借景言志,欧阳修借景抒情。范仲淹为了表达治国安邦的政治抱负,为了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通过层层对比展开景物描写;欧阳修为了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与民同乐”的思想,则是由远及近地描写景物,通过其中的“乐”来表现“醉”。景物的描写过程蕴含作者的思考方式,教师通过两篇文言文写景方法的对比,使学生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情感所引发景色描写的手法差异,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品味写景方法,能够充分推动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从而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习作水平。3.情感表达比较《岳阳楼记》是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来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治国安邦为己任,在天下人忧之前就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乐。《醉翁亭记》通过写景、写人进而写“乐”,委婉地表达了自己以文记乐、与民同乐的志趣。通过对两篇文言文表达情感的分析比较,学生能够发现两篇文章的“乐”的深层次含义以及二者的不同,清晰地了解作者的不同心境与内心情感,增强学生鉴赏古诗文的逻辑思考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情感的表达正是在背景、语言、写景的分析当中产生,对比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师讲授的对比思维进行迁移学习,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在对比中提升思维发展,在迁移中巩固思维提升的成果。对比教学不但是一种教法,更是一种学法,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学方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将对比教学的实施运用于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学习当中,弥补传统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在运用对比教学、打开新的教学思路的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建立比较阅读的思维框架,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辨析能力,深入挖掘作者的感情,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的感受力与鉴赏力,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促进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发展,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萍.初中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18: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5.

[3]张伯行.朱子语类辑略[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5:63.

[4]康·德·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卷)[M].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2.

[5]陈元芬.初中语文对比教学实践研究[J].文学教育,2012,(02):56-57.

[6]董小伟.《醉翁亭记》文本内涵及艺术表达[J].文学,2018,(23):39-41.

[7]朱婷婷.中师语文课的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以豫章师范学院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1,(03):120-122.

[8]杨燕.部编本初中写景游记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2020,(09):94-95.

[9]任文君.初中古代山水游记教学研究—以部编本教材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33-35.

[10]张练.统编本初中语文山水游记文言文的文本细读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15-16.

[11]王茹.高中游记类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D].江门:五邑大学,2018:34-35.

作者:丁超 张卫红 单位: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