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3-04-26 08:15:24

文言课堂

文言课堂范文篇1

一、“盲读”“盲译”的概念界定

盲读,是指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去除教材原文的所有标点及注释,通过语音停顿来重新断句的朗读方法。其内涵包含以下几方面:其一,充分的预习是盲读的基础。学生在课文注释、工具书等的帮助下进行预习,逐字逐句进行认读,基本理解文言文词句的字面意义。其二,无句读素文是盲读的关键(素文指去除了原文标点及注释的原初状态的文字)。其三,停顿断句是盲读的方法。面对素文,学生用朗读停顿来重新断句,并以此体现对原文的理解。盲译,是指在盲读断句的基础上,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素文进行翻译。盲译的操作要点主要有: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去除资料,独立完成。

二、“盲读”“盲译”课堂实施策略

策略一:充分准备,师生同步学生方面,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充分预习,通读课文(2-3遍),逐读注释,初解文词,熟读文句。训练初期可要求学生在逐读注释时把重要的实词虚词注解誊写到原文上,以强化学生对重要的文言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对虚词的不同用法进行鉴别和分类,把预习落实到每一个字句的细节中。另外,学生预习要务求实效,最好放在课堂上进行;待学生规范养成、水平提升之后调整至课前进行。教师方面,准备更要精心安排,包括学法指导、预习检查、资料编写等。具体来说,学法指导要分出步骤和阶段,学生训练的不同阶段要辅以方法的跟进,以期学习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预习检查要及时全面,训练初期以全面检查为主,学生进入正轨以后可灵活采取教师抽查、学生互查等方式进行;资料编写主要是指教师要去除原文标点及注释,制作课件及训练资料,以便课堂活动使用。策略二:全体训练,针对指导日常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因受制于课时的限制、进度的压力、操作的难度等,教师更习惯于运用个别问答式,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最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学生训练的全体性,思维敏捷且注意力集中的学生训练效果就好,而学习规范较差基础较弱的学生疲于应付,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盲读盲译的实施前提之一,就是教师编写的训练资料人手一份,课堂活动也要以全体学生训练为主。教师发现共性的问题,要及时点评。值得一提的是,在盲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断句的不同处理,盲译也会遇到一词多义的选择、词类活用的识别处理等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辨析,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带来的不同表意效果,教会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及猜读等方法来突破翻译难点。如《寡人之于国也》一课的盲译活动中,学生翻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一句出现分歧:一说“始”为动词,此处“之”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因而该句翻译成“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使他们)没有遗憾,这是王道开始(实施)了”;另一说“始”为名词,“之”便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因而该句翻译成“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使他们)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这两种翻译从语法上来看都讲得通,也不影响原文意思表达的准确性,因此都是可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在学生产生了疑问和分歧之时引导学生理清思维,辨析方法,甄别优劣,最终练就自主阅读的能力。策略三:梯度训练,循序渐进在课堂活动的难度安排上,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加工要体现设计梯度,由少而多,由简入难,循序渐进。训练之初,教师应根据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编写体系,选择篇幅较短、内容较浅的篇目开展盲读,待学生朗读断句熟练之后再把盲译加进来。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分步骤的教学设计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篇目的选择上,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对接初中篇目,把涵盖高中知识点较多的《桃花源记》《马说》《愚公移山》等用作盲读盲译训练;二是合理选择现有教材篇目,如高中语文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必修2《游褒禅山记》就比较适合作初期训练。规范初成,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加大容量。在篇目的选择上,高中语文必修2《赤壁赋》《兰亭集序》的记叙部分、必修3《劝学》《师说》等都是难度稍有提升的文本,可作提升训练之用。到了后期,学生的文言知识有了一些积累,盲读盲译能力有了一定提升,教师不仅可以选择像必修3《过秦论》、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项羽之死》《六国论》《项脊轩志》这样篇幅较长、词句繁复的篇目来进行训练;还可以故意安排一些词义和语法易错点的辨析,以强化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深化语法点的理解,活化学生文言能力的运用。策略四:长期训练,厚积薄发学习方法和训练技巧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进程,但绝不可能取代这一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的长期的训练,才是语文学习的不二法门。因此,本文所论的盲读与盲译相结合的课堂活动,也需要长期的课堂实践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升,必然是在长期有效的课堂训练中逐渐体现出来。正因为语文学习效果有其滞后性,教师要足够地耐心、静心、细心,也要引导学生“耐住寂寞,静待花开”。策略五:延伸训练,活化教材笔者认为,高中文言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文言知识的举一反三和文言阅读能力的迁移。从语言学习的本质来看,教材只是学习的起点,开放而广阔的阅读世界才是语言学习的终点。盲读盲译的课堂训练活动同样要遵循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延伸的原则,让学生在延伸训练中活用教材知识点。我们呈现给学生的文言阅读材料,不能目光短浅地局限在教材和与教材有关的文字,而应该既有连续性文本,也有非连续性文本。除了教师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而外,还可采取学生自主选材阅读的方式,真正实现阅读理解的开放运用,学以致用。

作者:王治 田维 单位: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文言课堂范文篇2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教学改革;愉快学习

一、注重兴趣激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一)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语言习惯也有差距,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

(二)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

(三)多竞赛。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理解竞赛、把课文改写成故事及其他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四)重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许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更能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及时肯定的评价,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注重学法指导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针对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交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维持其学习的兴趣,不失为一良策。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习惯,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学会读注。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需要借助注解,中学生养成认真阅读注解的习惯是必要的。学生只要认真阅读课后浅易而详尽的注解,基本上就能自己解决生字、难词,初步了解内容,为顺畅朗读铺平道路。

(二)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勤查工具书,借助工具书读懂原文。学生在预习新课时除了看课文的注释外,遇到疑难问题,还应自己查阅工具书,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此外,对于特别难理解的词或义项过多的词,教师可写在小黑板上或出示在多媒体大屏幕上,让学生讨论、分析、比较。这样,学生就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方法。

(三)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古代私塾先生授课十分重视诵读、积累,他们让学生读古文,由初读而熟读,再由熟读而成诵,正因为这种强化的诵读积累,才造就了古代众多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文学巨匠。为此,每教一篇文言文,可采用教师范读(或听录音)、学生仿读、背诵竞赛等多种诵读方式,积累语言材料,培养了语感,扩大了知识面,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四)语意推断法。学习文言文,理清文章的大意,扫除文字障碍是关键,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寻求隐含信息、推知疑难词句的意思,培养自己的推断能力。(1)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文言文因汉字特有规律及行文习惯特点,有一定规律可循,养成结合语境来推断语意的习惯,有助于提高翻译文言文能力。(2)联系旧知识来推断语意。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联系旧知识,进行综合、比较、归类。如学到“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的“策”可联系“策勋十二转”的“策”(《木兰诗》),这样联系新旧知识进行比较,能举一反三,既巩固了旧知识,获取了新知识,又培养了能力,真所谓“温故而知新”。

三、注重归类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知识的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文言文知识的积累主要在词汇上的积累。同学们可以准备一本笔记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搜集、归类、整理、积累。例如:(1)古今异义的积累。古今异义常见有四种情况:①词义的扩大;②词义的缩小;③词义的转移;④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中的“妻子”一词,古义是指“妻子与儿女”,今义则专指“男人的配偶”,属词义的缩小。(2)一词多译的积累。如“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中“再”是“两次”之意;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中却是“第二次”之意。此外,还有通假字的积累、虚词的积累等。通过归类、比较、积累,学生就能达到知识的迁移,不仅能提高文言词语分析能力,还能体会到学会积累所带来的喜悦和益处。

四、注重品味体验

文言课堂范文篇3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第一颗火星”,诸凡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都可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明代王阳明就曾指出兴趣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欲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认为“文言文深不可测,枯燥无味,难以学好”,这是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艺术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上新课前,若能通过某种精心设计,运用巧妙的导入手段,创设出与新课相适应的学习情景与氛围,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对新知的学习上来。比如,在《宋定伯捉鬼》、《狼》等情节较明显的课文教学时,可将课文编成生动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从新奇、有趣的故事中理解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鼓励他们自己讲或复述,给学生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对讲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在教学《扁鹊见蔡桓公》时,可先在黑板上写上“病入膏肓”、“讳疾忌医”、“防微杜渐”三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病入膏肓”?为什么“病入膏肓”?怎样防止?用三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可极大地吸引了学生。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桃花源不仅景美,而且人们的心灵也美,可要求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并熟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可让他们把本文与已学过的《社戏》、《过故人庄》进行比较阅读。在《愚公移山》教学时,可将动漫flash《愚公移山》引进课堂,让同学们在陶醉于画面和美妙乐曲的同时,领略到《愚公移山》博大精深的内涵,也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感情基调。总之,通过老师的启发,不仅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文中领略意境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诵读,培养学生语感

“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学习只有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才能感受到文脉,才能感受到文言文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行文布局的一般规律,在反复诵读中才能感受到作者要表达的真挚情感。教学中的诵读形式多样,有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集体读,个人读等,尤其注重学生的个人读,根本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动口的同时也在动脑,以读带动理解,调动感官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在调动思想器官投入到学习中。学生通过反复读,不断揣摩速度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变化,长期潜移默化,有助于培养语感。同时,通过反复诵读,还可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从而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鼓励自主探究,创新课堂教学形式

新时代的学生求知欲强,如果现在的教学仍然停留在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讲解的教学方法上,那么学生的思维如何活跃?“学贵有疑”,教师应当启发引导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变教师的“精讲深析”为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巧妙导入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上的愉悦,及已经被激发出来的动力,为学生的认知发展服务,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感知、理解、掌握。如果从思维发展的角度看,是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向理性的过度。这一阶段,教师的问题设计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帮助学生反思自我,发现问题更重要。教师应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必要的凭借,并及时调控,注意要保持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正如张志公先生说的那样,“教学工作的工夫在于能引起学生的胃口,让他们自己有兴趣地去咀嚼、去消化、去吸收,当老师的在旁照料着。”

疏通文意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一环,只有在准确翻译文言词语的基础上才能更深入课文、质疑解疑、把握题旨。为了让学生读懂课文,编者已在教材中作了适当的注释,学生凭借已有的现代汉语知识再加上必要的查阅完全可以疏通文意。为了不想把文章嚼烂后喂给学生,可在上新课前给学生留足自学时间,让他们通过读课文、查找工具书、小组讨论,比较“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现象,积累常用词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主体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思考,去寻找矛盾的焦点,用最具研究价值的问题去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愚公移山》教学中,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辩论:你如何理解愚公的“愚”?我没有给学生权威性的定论,也不作暗示性的引导,就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发表看法。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然后站起来各抒己见:愚公执着,移山坚定;愚公愚蠢,不如搬家;愚公远虑,为后谋福;愚公蛮干,连累全家……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鼓励,让学生尽情发表,充分展示其主体性,并告诉学生思考问题要多角度。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师生互动,创建新型师生关系

文言课堂范文篇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文言文教学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对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教学理论的研究是零散的、个别的。对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行为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因此,我认为构筑有效的文言文课堂的研究对有效教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进程慢,学习效果差。教师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了文章内容的了解上,基本上处在背课文、背注释阶段。导致了学生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高,只是被动接受,没有怀疑与探索精神。因此,我想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关于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设想,期望能为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落实提供新的思路。

一、注重落实,变“死”为“活”

(一)落实要灵活。

文言文字词句的课堂学习要想活起来,就不能孤立地解释字词句的含义,而要把它们的理解与整篇文章的内容以及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会紧密地结合起来;不能光照着教参或者资料书简单的备备课,照本宣科的讲给学生,而应突出重难点,于重难点处发问,让学生相互质疑、讨论,让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还会恹恹欲睡吗?

《与朱元思书》一文,在讲“蝉则千转无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句话的翻译时,教参上是这样翻译的“蝉就长久不断地叫,猿也叫个不绝。”学生就不理解了,都是写叫的,为什么一个用转,一个用叫呢?我就给学生解释,“转”通“啭”指的是鸟叫声,形容声音的婉转动听,而猿的叫声粗犷,所以没用同一个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醉翁亭记》中连用了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这就需要学生在翻译时灵活掌握,使翻译的句意更符合文意。

(二)落实在运用。

我们的许多教师教学文言文的功利性太强,主要从考试角度进行教学,基本上是采用解题—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讲解课文—朗读背诵—巩固训练,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为了落实字、词、句,老师一般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为了实现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打破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语言的运用中落实字、词、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要求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把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过去课文中曾经出现的一些字、词、句记下来,做个积累。并且引导学生加以比较,以加深记忆。对课文中经常出现的重点字词或特殊句式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异同点以有利于知识的运用。

(三)落实在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方式,声色结合,图文并茂,让课堂更直观更形象,从而触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落实在学习形式。

开展各种活动,不断尝试各种学习形式。把文言文教学与活动实践课相结合,在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如讲文言故事、举行文化常识竞赛、进行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知识。有效的途径。

二、注重语言,变“贴”为“赏”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老师按照教参和资料书先备好课,然后按照自己的备课本上的程序一步步的讲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发挥主体作用;或按照“固有的文言文教学的先导入,后字词,再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朗读逐句翻译等模式”并且给自己的教学内容贴上一个个标签。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将教学模式的五要素: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师生组合、操作程序等五个因素互相联系,有机的组合设计出新的教学环节,也就是注重语言,变“贴”为“赏”。在课堂教学实践上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创新、合作的理念,师生对文言文的文本语言进行鉴赏,努力构筑文言文教学的有效课堂模式。这样,才能在不断地学习中得到艺术的熏陶,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赏句式之美。

《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于文章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如:“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这就取得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

(二)赏意境之美。

《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的描绘中,结合作者自身的遭遇,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寄情山水摆脱抑郁的心情。

(三)赏结构之美。

《醉翁亭记》一文中,结构上的精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用“乐”作为主线贯穿全篇,集中抒发作者被贬之后恬然自乐的旷达情怀。第二,用移步换形、层层缩小之法来写景色和人物。第三,讲究前后照应,注意埋下伏笔。

三、注重感悟,变“讲”为“读”

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就告诉我们不管学习什么语言都需要一定的语感。而我们现在的文言文教学现状是老师教的多,学生学的少。几乎每节课都是老师在不厌其烦的讲重点字词、翻译句子、分析重要内容等。学生在被动的接受,听不到他们对文本的诵读之声,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在课堂上出尽了风头,而学生的收效甚微。

根据这几年对文言文的教学,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读,应充分利用朗读感悟法。在朗读中感悟,是最基本、最原始的读书方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之一,特别是短小精悍的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应该采用此方法。

文言课堂范文篇5

关键词:文言文;多媒体教学;改进

一.考察情况及研究现状

新课标下初中多媒体语文教学以及初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虽然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关于两者结合的研究却很少,且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研究范围比较分散、笼统,缺乏地区针对性。通过对常熟地区初中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初中的文言文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在调查结果中最常被提及的问题是“效率”问题,一方面,文言文多媒体教学节省了板书时间,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文言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课前花大量时间精心备课,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气氛沉闷。这种现象在杨洁霞《试论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中也被提及:“受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当前大部分的文言文教学都非常具有针对性,一篇文言文该讲些什么,哪些重点讲,哪些可句话带过,几乎所有的一线语文老师都有这种概念。因此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很少有老师将它当成文学作品来欣赏对待,而是被无情地肢解成了字词句的知识点,毫无美感可言。”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模式改革意识落后,课件质量得不到保证”,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很多老教师凭借多年累积的经验教得很好,却不愿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新教师无从参考,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太过主观,课件质量参差不齐。在初中学段的文言文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是合理有效的,也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除去这两个主要问题,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可以进行改进的地方。

二.常见误区及改进建议

(一)使用观念:不明工具性,喧宾夺主。1.不明工具性的现状。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包括图像、声音、文本等多种形式。多媒体应用到课堂上就有了特殊的呈现形式———幻灯片,就是俗称的PPT。多媒体教学方式十分新颖,使得许多教师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因为PPT可以囊括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图片展示、音频欣赏等等,让老师有种不用再做过多其他工作、PPT就可以全能替代的感觉。每一篇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只要有PPT就不用做其他的准备,上课PPT镇压全场。于是常常出现的情况就是,教师上课就是打开PPT幻灯片,出示文字、图片,放音频放动画,课程规划堂堂相同,PPT仿佛成为教师的替代,教师和PPT在讲台上唱双簧,照本宣科。2.多媒体课堂的优势。多媒体确实十分便利,但再怎么便利也不应成为教师的替代。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节省课堂时间、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等优点。对比老式文言文课堂教学,加入多媒体的课堂可以为学生展现与文言文相符的图片,与古文意境贴合的音频以及大量的描述性文本信息,还可以通过超链接连入相关网站为课文做进一步的补充。学生亲临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堂,被充分刺激视觉、听觉,比起旧课堂单凭教师一张嘴描述的教学方法,这样更易于体会古文多方面的内涵,无论是精神内涵,还是结构妙处。加入多媒体后最明显的优越点是节省了大量时间,这些被省下来的时间原先被用来写板书擦板书,翻找资料出示图片等等,白白损失了珍贵的课堂时间。有了多媒体就不用担心这些时间的浪费,全部都能补充回来。这些多媒体带来的文言文课堂增益应该更好地被利用起来,但据调查显示,很多教师都对这些便利过于依赖,以至于打乱了原本的课堂教学节奏,完全跟着多媒体幻灯片的步伐,继以往捧读教案之后,幻灯片成为新时代的机械教学代表。3.明确工具性的建议。要明确幻灯片只是一种教学工具,再便利再先进也不能替代使用者的思考与劳动。教师应时刻掌握课堂的主导权,保障学生的主体性,有自己的上课节奏,不让幻灯片喧宾夺主。针对以上情况,可以给出几点建议:一.教师教为主,多媒体为辅。课堂还是需要大量教师的讲解工作的,文字和图片的呈现也许可以让学生大概知晓,但发散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两相结合更能够增加文言文课堂的效益。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片音频,有些图片音频也许华丽多彩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文言文课堂并没有太大帮助,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衬得文言文寡淡无趣。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感觉,对课文有着充分深刻的理解,能够选择与文言文内容意境相符的图片音频,避免上述失误。二.注重学生反馈情况。学生说到底还是教育的主体,会有跟不上教师的情况,比如在讲文言文字词时,教师顺着PPT上排版的文字带学生梳理一遍后,马上就翻下一张,这时候就会有学生还没消化完上一张的知识。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字词也是初中文言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放慢速度,加深精度,适当提问学生,留足时间给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在学习字词等枯燥乏味的知识时能跟上班级节奏。教师要牢记放完幻灯片不是课堂的任务,教会学生知识才是,要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反思自我,灵活调整课堂时间分配、讲解速度、阶段任务,让多媒体在它合适的位置上辅助课堂。(二)使用方法:内容格式化,缺乏新意。1.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步骤不外乎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解释字词、翻译句子等步骤。首先,在导入新课时,常常分析完题目后出示图片。如学习《桃花源记》时,讲完题目后直接出示桃花源的图片,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通过猜测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其次,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时,常常将内容以大段的同色文字出示,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压迫。同时,进行文言文的字词理解与翻译教学时,对于通假字、古今字的解释只有文字说明,没有相应的字形演变的动画辅助。尤其只重视PPT上呈现的课文内容的串讲翻译,不重视文言文朗诵,难以培养学生语感。最后,主要是PPT的色彩搭配与结构设置不太合理。PPT课件多以白底黑字为搭配,结构设置也不太合理,通常通过直线式顺序进行。没有通过思维导图等形式设置超链接,强化教学框架。2.创新文言文课堂教学。针对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意见:首先,像学习《桃花源记》、《小石潭记》这类散文类文言文时,可在学习之前展示图片,提问学生是否认识图片所在地点,设置悬念。其次,教学文言文时往往需要介绍作者的创作背景,而与“贬谪”话题相关的文言文,可制作地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示作者被贬地点之间的转换,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被贬路程之远,为进一步学习感受文中的情感奠定基础。然后在疏通字词时,学生对于通假字,古今字等字形的演变往往是机械记忆,教师可通过字形演变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如古今字“莫”发展到“暮”,可出示甲骨文至现代汉语不同时期的写法。再次,教学中易忽视的文化常识,仅仅通过语言描述常常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言描述也不够直观。应结合初中学生形象性思维的认知模式,加以阐述。如在学习“弱冠”这一文学常识时,适当插入古代男子不同年龄段发型变化的图片,以更形象直观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文言文来说,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语感,重视教师的示范性朗诵和学生的反复朗诵。在此教学环节,教师可播放名家朗诵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学会句读。最后,对于文言文中写景的部分,在进行细致的语言分析后,可出示符合情景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印象。而涉及到教学文言文写作手法时,可通过插入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表格空缺内容,更完整综合地呈现文章写作手法的应用。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把握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创新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多种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三)使用能力:制作耗时长,收效不佳。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有其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教学中,备课自然成为一个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环节。PPT凭借着操作简单、呈现效果突出等特点被广泛运用在课堂教学中。虽然PPT被广泛的使用,但在教师PPT实际制作过程中出现了制作耗时过长、收效不明显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有一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比较生疏,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属于边做边学的状态。加之PPT中会出现插入图片、动画、音效等附加操作,加大了教师的压力和难度,导致教师需要将大部分的精力消耗在学做PPT上,造成重心的转移。这个过程消耗了教师大部分精力和时间,从而导致备课的成本过高。其次PPT作为教学辅助的一种方式,要做到的不仅仅只是改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制作PPT课件之前不能只考虑改善教学手段的问题,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经过精心的安排和设计,PPT课件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这种多媒体技术能否被合理地安插在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与课件的制作思路、方法、技巧紧密结合起来。这个过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要花大量的时间构思和设计。这对于课业压力重的教师来说,显然是很难做到的。此外在运用PPT时,出现了收效不明显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精心准备了课件。但当实际操作时只是让同学们用作抄课堂笔记的一种手段,学生更关注的是抄笔记,或者只是被其中的动画、图片所吸引。精心准备的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只有让教师辛辛苦苦备的课、制作的PPT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才能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自身的实际教学能力。

三.结语

文言课堂范文篇6

一、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

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是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学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的运用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第一,活跃课堂气氛,调动教与学的兴趣。例如,教师利用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动”与“静”结合的形式将教师教学的内容一一向学生展现,把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第二,基础知识讲解多样化,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可以以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利用声音、图片等媒介向学生展示基本的“字、词、句”读写方式,改变原始的“字、词、句”的“板书式书写”和“教师人工阅读”。第三,展示课文意境,享受文章美感。例如,即使以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让学生更好的体验文章的情感美、让学生更好的领略文章的意蕴美,让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的和谐美。第四,增加学生感官敏捷度,触动学生情感和思维。例如,教师通过图画、影音等媒体形式与课本的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兴趣、思维、情感快速的集中到课文所反映的情境中,将文章中的不可言传的“情感”立马传输到学生的情感中,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文章,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取向。

二、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素养

第一,文学兴趣与文学素养。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速的吸收文学作品中的“营养”,形成文学素养。第二,文学知识与文化素养。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力量,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知识,是学生自发形成一般的文化素养,这是学科开设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第三,学习方法与人文素养。语文学科最基本的特性即是人文性,新课程改的理念之一亦为人本主义。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崇高的人文思维。第四,合作学习与创新素养。进入到高中阶段,学生各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都已经体系化、系统化,其学习任务主要是在合作中不断地巩固与强化已有知识,并且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学会创新,创造性的解决具体的学科问题,形成完备的创造性素养。第五,知识探究与审美素养。新课程标准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拥有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还要求学生拥有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坚持美育的要求,深入挖掘学科中各方面“美”的因素,使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能够形成审美素养。

三、课后作业与课堂内容环环紧扣

作业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各种类型的练习,课后作业的作用是加深与加强学生对于课堂所学内容理解与巩固。高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使阅读课本与参考书,也可以是写作性的课后作业。对于课后作业最基本的要求即为作业与课堂内容环环紧扣。例如,在学习《琵琶行》一课时后,教师可以设置“1.记录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句子,体会与分析文章描述的琵琶女的具体形象。2.记录描写弹奏情形的句子,分析其描写的内容以及展示出来的表现力。3.记录具体描写乐声的句子,并分析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并在下节课前提交小组最终答案。通过布置这种拥有与课堂内容环环相扣、学生合作与探究性完成特性的课后作业,不仅扩充知识情感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在技术能力方面的能力。

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高语文课堂需要课堂内容的高容量性,高中语文教学改善最基本的即是优化课堂结构。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从教学模式、扩展自身知识维度、提高自身魅力等多个方面努力。例如,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以主动地引入情境型教学模式、合作型学习模式等新型的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以将原来收效比较好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推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一种或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新鲜感和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堂的效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设置相关问题,正确引导学生,学生在多种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下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要把握好老师主导与学生自主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作者:余传刚工作单位:贵州省余庆中学

第二篇

一、通过教师的“教”积极带动学生的“学”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自身的积极性和热情来感染学生,从根本上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提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讲授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讲授对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充分的主动性,要能够掌握本堂课所需讲授的内容,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高中语文课程的目标显得更加明确和完善,从根本上使学生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

三、以学生为本,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结合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将课文中的知识和文化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实现学生的知识最大化。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采取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方式,并且不要偏离语文教学的根本,确保学生学习到有用的语文知识。除此之外,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反思,从教学过程中总结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根本上达到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

四、有效的交流与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应该平等,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关心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要从生活中了解学生,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从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走正确的学习道路,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参与到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中。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想要做好这项工作,应该通过教师的“教”积极带动学生的“学”,并且以学生为本,实现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谭永工作单位: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

第三篇

一、创新教学理念,注重课堂互动

现阶段,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作文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时间较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高,学生的作文经常会有/言之无物0/言之无情0/言之无文0等问题。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教育领导者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交流,讨论写作思路;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逐渐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在创新教学理念时,还应该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并注意将语文作文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开展教学,作文题目的制定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现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比如,教师在布置诸如/珍惜生命0等作文题目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相互交流,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可以积极对其加以引导,加强师生互动。

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有表达欲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受学生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教师和学生对语文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都认为语文作文的学习并不需要花费过多的课堂时间和精力,所以很多高中生的语文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课的学习积极性较低。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必须首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意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写作教学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表达内心情感和意见的兴趣,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完成相应的写作要求。比如,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地修改、批注学生的作文,对于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对不足进行指导,并给予鼓励,让同学们增加写作兴趣,在写作时,思路如泉之涌,提高写作水平。再比如,学校可以在整个高中年级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形成一种热爱写作的学习氛围,不断培养高中生的语文写作兴趣,提高高中语文的写作成效。

三、拓宽语文阅读面,让学生有话可说

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语文阅读量的增加对提高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为此,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教师应该积极提倡学生加强阅读,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0,只有扩宽知识储备量才能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高中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会学习作者的文字表述方法,注重对名言警句的积累,在提升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写作特点,创新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推荐各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书籍和杂志,比如《小小说》、《最小说》、《读者》等,并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以便在语文写作过程中丰富自己的作文内容,提高文章的表达力度,让高中生的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四、注重合作教学,开阔学生写作思路

近年来,合作性教学法在各个学科教学中被广泛应用,高中语文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合作性教学,激发培养高中生语文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高中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在合作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其一,为了吸引高中生积极参与到合作性学习中,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在课堂上营造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让学生针对所写作文题目有话可说。其二,教师把全班学生按照4一《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分组,注意成员之间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异性,以便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拓展写作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命题作文。综上所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使高中生语文作文写作有了更加广阔的思路,更加有话可说,而且还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更加注重同学之间的合作,集体意识增强,提高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高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对提高高中生的语文作文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严格依照新课改对高中生语文作文水平的培养目标,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作者:廖凯工作单位: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中学

第四篇

1摆正文言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地位

尽管新课改后文言文教学占了极大的教学比重,但在语文课程中文言文仍然陷入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困境,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文言文的话语环境距离现代生活过于遥远,不利于学生熟练运用和掌握,难教难学;其次是更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因素。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大力鼓吹白话文,文言文被认为是封建残余,阻碍历史进步的东西,“五四”以后废除“读经”,国文走进课堂,文言文中被传承的敬、恕、和、耻这些基本价值也随着被废弃了,致使学生不理解文言文文章的价值观,使文言文教学落于下风。最后也是最为根本的原因在于高中语文的教学过去一直淡化甚至忽视了文言文的教育功能。尤其是当前的应试教育,几乎使语文课程沦为考试的工具。对文言文课文,教师往往把文章肢解,对重点字词进行解释,对固有文法进行总结概括,对核心句式强调如何翻译,以此来迎合考试的需要,而不重视文章整体的音韵美和精神价值。这几方面导致了文言文教学的乏味枯燥。因此,要让文言文教学走出困境,就该摆正文言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的地位,强化文言文教学的文学教育功能。

2为什么要学好文言文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对必修课程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在阅读中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1]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传承着中华千年文化的精粹,并且以各种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学和生活。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要学好文言文。首先,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所有文化的载体。古代的医学、数学、天文、地理等理论都是用文言文写成并流传下来的。学习文言文有助于我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我国古代医学家、数学家、科学家对我国科学发展的推动,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2]其次,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典故大部分来自文言文,不去学习文言文,就不能体会成语典故里包含的古人的深刻思想和凝练的智慧。最后,文言文的叙事文蕴涵丰富的生活哲理,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指导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例如《烛之武退秦师》告诉我们如何善用相关方利害关系达到自己的目的,《叔向贺贫》告诉我们要做人要以德为上;而文言散文咏人咏物用词简练优美,有助于我们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提高现代文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要从心底里认同文言文,喜欢文言文,努力学好它。这里有无数的知识和智慧,是一座极为丰富的文化矿藏,有待后人去开采、整理、学习和发扬光大。学习它,使个人更有知识,更聪明睿智,更有文化涵养,更有爱国思想,使社会更文明,使我们的民族更有生命力和凝聚力。事实上,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传统文化之所以传承有序,文言文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语言,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

3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多年以来,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尽管很多教师开始尝试用一些新的教学,但是由于对文言文的价值认识有误,只把教学重点放在词语语法上,周卫山:浅谈高中语文新课改后的文言文教学文化与营销又由于应试之风越刮越烈,教师和学生都陷入反复操练和追求分数的泥潭中,文言文的文学价值、文化价值抛掷一旁,以至于老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想学习文言文,教师也很困惑,工作精力很大,实际收效却甚微。三年的高中,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因此,贯彻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文言作品对培养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巨大作用,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首先要努力营造出开放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条件灵活安排,教学的场所并不限于室内,教师可以偶尔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鼓励学生调动全部感官,去观察“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去倾听“寂寥无人,凄神寒骨”、去感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去验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通过感同身受的体会,很容易与古人达到思想的一致性,培养出开阔的胸怀。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加强诵读和背诵指导。在众多人物对话的文言文中,可安排角色扮演,让学生把人物代入心里,这样对其行为语言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教师不设条条框框,让学生发散思维,自由表达自身观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同时,还要加强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经典名篇和课文的诵读和背诵指导。声情并茂的诵读和背诵,是一种感染;抑扬顿挫的吟咏,是一种陶醉;字正腔圆的朗读,是一种示范。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也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从而逐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最后,要适当运用现代流行语解读文言文。用现代流行语解读文言文是指采用标准的普通话,或者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结合文章或作品中固有的语气、节奏、情感而对文章或作品进行感知、熟悉、记忆、理解的一个过程。如讲解《湖心亭看雪》的作者张岱其人,课本介绍“他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可以用时下流行的官二代、富二代来加以形容,学生则会心领神会,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活跃课堂气氛[3]。当然,运用流行词必须适度,像把李白说是古惑仔来博取眼球笔者则并不提倡。

4拓展阅读对学好文言文的意义

文言课堂范文篇7

论文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创连意识个性化

文言文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中的语言”。文言文教学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学生语文考核的重要内容,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中学文言文教学愈来愈受到重视。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动下,本文试从中学文言文现状,分析成因、正视现实,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对处于困境中的文言文教学改革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1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当前,文言文教学仍然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观念滞后

首先,因为文言文考试主要考词义和翻译,多少年来,大部分老师在文言文的教学课堂上,仍采用的是逐字逐句串讲的基本教学模式,力图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还是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上,造成语文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单边活动多,与学生的“对话”和互动教学少。

其次,以前的中学文言文选文大多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的篇目,它过多地强调文章的政治功用,教师在授课时直接把强烈的政治情感讲授给学生,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禁锢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教师对学生文言文的学习要求仅停留在背诵记忆上是不够的,容易造成片面追求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提高。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身世经历、时代背景、创作缘由等材料,注重文学常识的积累。

1.2教学方法陈旧

我们现在的文言文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教法呆板,大多数教师千篇一律“读一译一抄一背”,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介绍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然后逐字逐句串讲,学生被动地接受。

当然也有些教师开始意识到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严重弊端,开始尝试找出解决的方法,主张采用谈话法,启发式教学方式。确实课堂是生动活泼了,但并没有形式的变化多姿,也没有明确、实在和深刻的内容。总而言之,中学语文教学界必然要改变陈旧的观念和传统方法,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更新观念,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推广实行切实可行的新方法,才能摆脱文言文教学的困境。

1.3教学重点偏颇

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条件。文言文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但一些教师忽视了文言文的特点,尤其忽视了文言文的“文”与“言”的关系。走入“重言轻文”或“重文轻言”的误区。

2确立文言文教学理念

在全面分析了中学生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之后,我认为,提出切实可行的加强中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对策至关重要。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确立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首先,改“字词”教学为“文”的阅读教学。其次,重视学习主体的参与和创造意识。

3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选择

文言文教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前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现在我将一些切实可行并能高效完成文言文教学任务的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如下几点。

3.1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是指我们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可以把古今的语言拿来比较,也可以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字和字、词和词、句和句、篇和篇都可以比较。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文言文教学也是一样的,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获得深刻的认识。

阅读的时候可以从不同侧面进行比较。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文体相近或相同,或是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教学,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2个性化写作

个性化写作是用现代的语言,把文言文中的意境嫁接到我们所熟知的现实中,把文言文与现代文有机地连接,实现其生命的转化,这样就会使学生发觉自己的缺失,从而有目的地探究和学习文言文。众所周知,学习语文的目的无外有两条,简而言之就是读得懂和写得通。读得懂就是把别人的文章读出原味,把别人的心意揣摩明白;写得通就是把自己的想法态度等用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文言文教学一定会出现一片新的天地。夸美纽斯早已指出阅读与写作的练习永远应当结合在一道。因此,个性化写作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通过个性化写作,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得文言文教学活动能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进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通过这样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对文言文和写作的畏惧心理,达到真正的“双赢”目的。

3.3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有效的形式,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话剧、音乐剧、朗诵、演讲、竞赛等等丰富多彩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课堂范文篇8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探索知识的内驱力,使学生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和求知欲。文言文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鉴赏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如利用精彩的导语、现行的教学手段等使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意义,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带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加深学生对文言知识的认识,让学生明确文言知识的具体应用。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绝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学文言文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的难题,大多数学生的痛苦。在文言文学习的初期,如果有教师的引领,学生则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因此,这个“扶”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把文言文中的句法、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归纳总结,不仅让他们认识到中国文言名篇的博大精深,也让他们体会到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教师通过让学生诵读经典古典文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文言文的陶冶功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总之,教师要走出文言文教学的误区,改变目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困难局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文言文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香饽饽”,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转变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文言文教学的无序低效一直为人所诟病。因此,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则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将自身从讲台上解放出来,尽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具体的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在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尽量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情感,把学生引入文言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充分想象和感悟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渲染等。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相关的历史知识时,要力求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情感,让他们亲近文本、感悟明理,这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注重课堂的师生互动以及课下学生对古文知识的复习运用,这样既可应对千变万化的高考,又能提高古文阅读水平。

三、阅读的重要性

古人云:“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如今我们早已远离文言文所存在的语言环境,这对文言文的阅读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由此可见,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中,语感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以形成具有文言语感,教师可采用熟读的方法:教师首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的场景,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忽视诵读,更不能忽视引导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在思考中诵读,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悟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言材料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和概括,以使文章读起来有朗朗上口、一气呵成的感觉。积极的文言文阅读过程应该是对文章主题不断深化的过程,它能向学生传递一种有关人性的价值观念,能促进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使其更加热爱生活和社会。一次声情并茂的朗诵,一则有趣的奇闻轶事,一段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使学生带着审美的愉悦投入到挖掘美的阅读和学习中。在教师的宏观调控下,学生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定学习目标,自主阅读文言文,并通过写作等自选方式及时评价学习结果,形成自己的判断。适宜而丰富的阅读能提升学生对民族语言的认同感,能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阅读习惯,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四、结语

文言课堂范文篇9

摘要: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否能够顺利被执行是至关重要的。教材选文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部分的选文工作更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把这部分作为重点分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选文;研究

“文言”是与“白话”相对应的,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种书面语形式。从先秦到清末沿用了两三千年的时间。以后,白话文才开始替代文言文作为新的书面表达形式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文言文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那么现行教材为什么还要把文言文编进去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经过激烈地讨论后,中学语文界得出一致结论:文言文有必要学。但是,学习什么样的文言文?如何能使学生更清楚、更快速地掌握文言文?这是中学语文界需仔细考虑的问题,也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一、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选文的现状

在古代,文言文的用处非常广泛。人们主要用它记载历史,各地区风土人情,个人的思想活动或情感抒发等,学习文言文就是在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比方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思想派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企业家们如何能够带领自己的团队化险为夷,不断创新,在儒家思想中也都能找到答案。由此可见,文言文对提高现代人的文化修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选文存在很多问题。

(一)篇数

目前,高中语文教材共有七个版本。分别是语文版、人教版、沪教版、苏教版、鲁教版、粤教版及鄂教版。经笔者调查,不同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各不相同:沪教版66篇;鄂教版36篇;粤教版17篇。然而,现行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数不能少于56篇。这样看来,只有沪教版符合标准,其他版本的数量相差较多。

(二)时代

纵观这七个版本的语文教材,在选择文言文的年代方面,主要有: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但是,不同版本选择的文言文时期却各有不同。有的选用明清时期的较少,有的选用唐宋时期的较多。并且都是将秦汉文章排在最前面。根据这种状况,学者的意见出现了分歧。部分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朝代的顺序编排,学生学起来更加容易;还有学者认为,文言文材料应该按照由浅入深的难易程度来排序,这样学生有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学起来才轻松。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建议

(一)文学性及思想性兼得

选择编进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应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思想性。选文要考虑到文章的结构是否紧凑,条理是否清晰、明确。文章表现的思想内涵及情感态度都必须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例如《劝学》这篇文章,节选自《荀子》的首篇。文章围绕着“学不可以己”的中心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三方面分步进行阐述。条理清晰、层次感强,大量运用比喻手法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大师,他认为,客观世界不会按人的思想意志而改变,但人类能够感知、适应、利用自然趋吉避凶。这一思想正是我国早期唯物主义观点的核心代表。学生学习了这类作者和他们的文章,一定能够得到正面的引导,继而再运用这样的思想学习其他知识,得到更高的提升。

(二)突出写作技巧

学生学习语文课的目的包括提高书面语表达的能力。文言文中的写作技巧大部分都没有运用到现代文的写作当中。因此,要多选些写作技巧突出的文章编进高中语文课本中。例如像《完璧归赵》《负荆请罪》《不耻下问》等名篇佳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直接引用这样的佳句,或者模仿文中的语言改造佳句。比如,对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一句,就可以作出这样的改编:“仰观宇宙之大,俯察作业之多,所以头晕目眩,足以极视听之苦,倍可悲也。”。这样的改编可以极好地引发学生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文中语言创造佳句。例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一句便是学生在多篇文言积累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整合而来的。这种创造使文章熠熠生辉。

三、结语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言文选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语文课本整体的质量水平,影响着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只有保证了文言文选文的质量,学生才能从中学到更多具有教育意义的篇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从而推动祖国繁荣富强。

作者:熊娟 单位:南昌县莲塘三中

第二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瓶颈与策略

对高中生文言文素养的培养,需要配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法,在培养学生兴趣的情况下,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理解能力进行提升。把握好文言文的主旨、理解实词虚词的作用、加强对文言文读音、断句的准确性阅读,这些都需要语文老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变。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1.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改变自身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感受到文言文的美感,发自内心愿意去学习新的知识,愿意了解文言文的字词构造和语言特性。如果依旧采用机械式的记忆,进行段落上的背诵,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造成很大的打击。这不利于实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激不起学生兴趣,对文化的传承也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2.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枯燥的学习中,文言文具有理解难度大的特点,这成为学生反感文言文的主要原因之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清实词和虚词的使用,背诵并不太理解的课文,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而,很多学生选择依赖参考书,放弃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这对学习能力的养成十分不利。换言之,由于他们并没有掌握到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没有感受到文言文之美,没有发现文言文在字词上的奇妙之处,因此,学不好文言文是必然的结果。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1.通过朗读来培养语感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由于文言文的历史十分久远,在字词上的生疏和读音上的差异,对学生在朗读和理解上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如何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文言文的学习状态,加强朗读是十分必要的。

2.夯实文言文基础运用

文言文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字词句的理解。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通过简明易懂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这些课堂上的难点。笔者认为,启发推测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面对老师的串讲常常不知所云。转变教学方法,活化授课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指点迷津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

3.利用情境任务进行教学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窦娥冤》《荆轲刺秦王》这样的长篇课文。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情境任务分配的方式可以展现学生的个人才能,对课文主线的理解是有好处的。情节表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体会人物的情感。这些都是建立在对文言文的高度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适当地加入情境任务进行教学,能够有效防止课堂气氛的僵化。

4.利用课外作品扩展知识

课外学习的重要性常常被忽视。在新的教学体系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很重要的。先秦散文、文化经典对学生学习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老师督促学生有计划地增加课外阅读量,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学生的课外学习质量,进行文言文知识竞答也有利于课外阅读作业的高质量完成。

5.利用多媒体完善教学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色上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音乐、画面等直观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对课堂内容的整理和总结。例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篇课文中,可以给学生播放影视剧《水浒传》中的相关情节,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历史学习,也可提高学习兴趣。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包含着我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对提升个人修养、传承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言文的教学存在着教学模式上的僵化,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状,任课老师要革新教学观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法,将文言文里蕴藏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作者:吴文胤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文言文在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进行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在文言文的学习与授课中,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功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功课。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的时候,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将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将课本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解答,让学生独立地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生进行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教师。在初中阶段,虽然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文言文知识,但是与高中的文言文学习相比较,初中仅仅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入门阶段。在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中,无论是知识的难点还是文章的篇幅都在初中的基础上有所上升,文章的样式也多种多样。在进行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对语文文言文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进行《阿房宫赋》的文章朗诵时,在读到秦朝的荒淫无道时,就应该使用悲愤的音频做效果,将愤慨之情读出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朗诵,产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借助多媒体的设备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音频和视频,借助多媒体为学生的朗诵提供一定的语言环境,充分地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的形象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高。

三、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字形趣味教学对比翻译

在汉字的学习中,有绝大部分的汉字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字的形式中隐藏着字的意思,例如,“从”“即”等字。所以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古代字与现代字的对比探索汉字的意义,此类教学法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作用。在平时的课堂测试或者考试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译进行分析,与正确的翻译进行对比,通过讨论与学习使学生的翻译水平得到提升。

2.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学习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只有充分地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对难度比较大的课文进行理解,才能使学生在阅读文言文中进行生词的快速理解与掌握。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中,“越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一句,学生在理解时,往往比较困难,此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做出一系列的提示,在实词“越、鄙、厚、薄”等词中会有一词多义、通假等用法;在虚词中有“焉、也、之、其”等词的不同用法。只有对简单的知识达到灵活运用,学生的水平才能得到提升。

四、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新课程理念下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在高中的学习中,仅仅掌握基础的语法知识是不能达到文言文教学的效果的。因此应该在实际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修养的提升。例如,在经济增长的现状下,很多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教师在进行《陈情表》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地运用文章感人至深的孝道,对学生进行教导,让学生明白“孝道”的重要性,在人文关怀的教育中,使教学的效果显著提升。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收获,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断提升。

作者:殷明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口中学

第四篇:绿色“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中的必要性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文言文,既是我们打好高考一仗的保证,同时也是我们提高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因此文言文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可以提倡“绿色文言文”教学。

1文言文的重要性

钱梦龙先生说:“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歌)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者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经营的章法,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文言文学习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我们苏教版的必修一至必修五,均安排了不止一篇的文言文,还有高二所学的《史记》,几乎用了半个学年的时间,高考中,文言阅读加上默写中的文言,分值在二十分左右,诸此种种,文言文的地位不容小觑。因此,研究文言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2“绿色文言文教学”观点的提出

最早提出“绿色文言文教学”的是赵谦翔老师,所谓“绿色”,一是纯天然的,二是可持续发展的。那么对这“绿色”,我也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文言教学一般采用“熬米粥式”即贯彻八字经“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课堂上老师是传统翻译员,学生则是记录员,老师一字一词一句翻译,学生一字、一词一句照抄,学生没有个人思想,没有个人感悟,只有死记硬背,可想而知,学生只会觉得乏味无趣,更觉得文言文难、烦。在中考指挥棒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能获得短期收效,正如学生所说的背几篇名篇就可以应付考试了。可从长期来看,学生没有学会文言文学习方法,即学生只有“鱼”没有“渔”,而且“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继承先贤优秀品质”的情感目标,就被淡化乃至消失。针对文言文教学的这种情况,这几年来,笔者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出发,对自己的文言教学作了一些调整,取得一定成效,下面谈一谈笔者的绿色教学模式,来供大家讨论。

2.1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文言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大人物,所以课文的导入基本上是以介绍作者及作品为主,一节文言课就从学生抄、写、记开始了,一点新意也没有,你说学生能有兴致吗,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吗?美好的结果一定要有成功的开头,经过长期观察和教学实践,笔者发现以下导入比较受学生欢迎。

2.1.1故事导入

故事,对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是有吸引力的,尤其是对于我们的高中生,他们学业繁重,课程枯燥,适时的故事能首先抓住学生的眼球。譬如我们在学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时,可以用“鹞死怀中”的故事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了解魏征的为人。

2.1.2成语导入

成语很多出自文言文,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导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习《季氏将伐颛臾》的时候,笔者先在黑板上写了“祸起萧墙”、“既来之,则安之”,然后再引入课文。

2.1.3借助多媒体导入

视觉的冲击远胜于语言的感受,因此,借助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2重视朗读,培养语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朗读对于文言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朗读法”。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读起来,读的方式可以千变万化:自由朗读、齐声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同时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出语气、语调、读出作者思想感情。总之,朗读不能单一、机械,而应是灵活的、生动的、神韵的、纯自然地。以《项羽本纪》为例,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重点记述了项羽生平的几个阶段,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自读,概括每一阶段的内容,在次基础上,重点研读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让学生比较司马迁在对这两次的战争描写有什么不同,学生先读巨鹿之战,当他们读到“项羽乃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读得义气激昂,句式短促,节奏感强,从而读出了当时紧张的形势以及楚军势如破竹的战斗优势。而在读垓下之战的时候,明显感觉气势不盛了,甚至有些低沉,因为此时项羽已经兵败被围。所以,读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内心的变化,而且对人物形象把握更准确。

3内容分析,学生自主,以文代言

新课程改革已提出课堂上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要求,可以说课改几年后,自主学习在现代文教学中体现已十分明显。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点拨”教学,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具体表现为:点拨词语,那些属于重点难点的词语,一定要点拨。而一般书上注释过的,老师就不再啰嗦,全部交给学生回家自学。点拨章法,一般在学生把课文读过几遍之后,老师根据诵读进程逐段点拨思路,为学生背诵扫清障碍,避免死记硬背的现象发生。点拨精神,待到全文熟读成诵、文句疏通之后,围绕文章主题的闪光点,让学生发表见解,书写“一言心得”。教师则在对全班“一言心得”分门别类、深思熟虑后,再作专题评析。比如,在教学《管仲列传》时,就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1)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管仲的?(2)管鲍之交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3)管仲任政相齐,做了哪些贡献?要求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后,笔者把学生的答案板书在黑板上,最后引导学生背诵。当然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以文代言,对一些字、句作适当的解释。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自主解决了文章重要问题,还背诵了课文,效率是很高的。

4综合比较,学会积累

关于以上教学安排,一定会有老师置疑,那字、词、句解释怎么办,那考试怎么办?其实,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综合比较,学会积累。文言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等现象多,因而字、词方面需要综合、比较、归类。比如《口技》课后,引导学生对“指、乳、妙”等词用法进行归类,在一单元或一段文言教学后,要对一些虚词如“之、以”等用法比较归类,最重要的是自己举一反三,如“之”字,在什么情况下解释为“的”,什么情况为代词,什么情况下不解释,还有什么情况下为“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帮助学习巩固,这样通过慢慢积累,学生即便遇到课外文言,他也会懂得用积累的经验来阅读,还用得着担心考试吗?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也获得了乐趣、自信,教师也在文言课堂上得以解脱。总之,创建绿色文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让学生喜学文言、乐学文言、会学文言。

作者:尹美玲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考

1前言

我国历史悠久,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凝聚着我国民族智慧。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文明,更需要文明去继承理解。要提升民族灵魂,就必须先从文言文学起,将文言文学好了,我们才能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充其量能提高点文学修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施行,语文科目着重于学习其文化内涵。文言文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句子文章含义知识,更要体会到博大精深的文化,提高自身全方面成长。

2高中文言文教学现状

(1)教师问题:受高考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一字一句去教学生去理解,而忽视了文言文本身的内涵。文言文知识是有生命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看到的知识单纯的字眼,很难理解一整段话的意思和整段文言文所要表达的内涵,更难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2)学生问题:学生的惰性心理。学生对于文言文这看似枯燥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不愿去学,久而久之,形成了懒散的心理。(3)教材链接问题:我们仔细回想初中到高中的文言文课文,就不难看出初中到高中文言文的跨越性很大,初中文言文比较简单且注释很多,比较容易理解,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也只是熟记熟背,并没有要求很精细,而高中要求掌握每词每句的含义以及它的用法。所以学生刚接触高中文言文时学习起来很艰难,几乎找不到头绪。

3优化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措施

3.1反复朗诵课文:新课标指出,文言文教学应当培养文言语感。当前,高中文言文让学生倍感煎熬,大多数高中生都觉得文言文太难理解,就这现象该以什么方式去教学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先从朗诵着手,能将文言文阅读流利甚至背出来会在之后理解文言文有很大帮助。文言文也分为不同类别,有的铿锵有力有的温婉抒情,教师依据不同的文言文的类别指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1]。例如《滕王阁序》这课文中,写景、抒情自然融合。此文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以有力的朗读方式来诵读,必将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展现出来,但是文中抒情语段也很多,“潦水尽而寒潭清”等诗句描绘了清幽、淡雅的风景,此处运用温润的情感来读,将自己化为王勃,探索他的内心世界。

3.2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感知:文化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电视剧《花木兰传》便是根据史书,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成。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多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比如《出师表》、《空城计》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歌颂古人的智慧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会对文言文逐句翻译,对不常见的生词逐字讲解,但这种枯燥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熟记,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已有的教学经验,浅谈看法。教师在上下一堂课前先告知学生要讲哪篇文言文,让学生先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辅助理解,学生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查看相关电影。根据文章讲诉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导演、评委、旁白等一些角色,如《廉颇蔺相如传》就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台词,还原成情景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不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也把课本带进了生活,启发了同学们感知生活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知、表演和创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3重视文言文的多元化理解,拓展思维: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文言文后一般只赞美主人翁的美德,很少从反面去剥析人物的缺点。例如课文《鸿门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是刘邦的有勇有谋、善于用人。辅助时代背景看,后人对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刘邦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忘恩负义,也有人认为当时项羽不杀刘邦算不得放虎归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为先,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启发他们的独特见解,还可以设定某一问题开展辩论赛,说明论据是文中哪一字句,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文言文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化了人物形象而且在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自然而然,摸索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3.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文言文除了字体、文章不易理解,还存在时空的限制,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解读一下时代背景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哀愁。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当然也应该用于教学授课[2]。试想,相比在教室里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将文言文和动画技术结合,集声音、图相、文字于一体,后者是不是更立体化更容易被学习和接受?创造生情并茂、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不但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文言文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不再陌生。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放一些高昂的、节奏感强且快的战争曲,营造一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文章;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除了播放哀伤的歌曲还可以配上图片,比如配波涛汹涌、浪花高涌和风平浪静的大江图片,让同学们体验“大江东去浪涛尽”,待学到“多情应笑我”的句子时可以配一张头发花白的来人等着滚滚江水发呆的图片,情景再现可以让那种饱经沧桑但情怀仍在的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3]。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贯注地体验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文言文对同学们产生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结束语

高中文言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去了解文言文的内在含义,引导学生勤于诵读课文善于思考勤于理解词句意思,利用课外时间去增加文言文知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想办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在不同的课文灵活运用文言文词句,真正的理解文言文知识,通过学习领会到古人源远流长的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参考文献

[1]李朗平.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有效性思考[J].课外语文,2013,14:134

[2]陈佳.试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主问题设计[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3,02:168-170

[3]陈璐.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02:

作者:孙丽娜 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第三中学

第六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方法

1前言

语文教学是让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得到传承的重要渠道,而文言文做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又是历年高考占高比例的重要部分,文言文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文言文后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本文根据新课改的要素,探讨提升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多种创新性途径与方法。

2注重把课堂教学内容引向生活,从生活中感知

文化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电视剧《花木兰传》便是根据史书,根据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改编而成。教材中的文言文也多半是一些经典的事例,比如《出师表》、《空城计》就是通过叙述故事歌颂古人的智慧和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会对文言文逐句翻译,对不常见的生词逐字讲解,但这种枯燥的讲解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熟记,效果不明显。笔者通过已有的教学经验,浅谈看法。教师在上下一堂课前先告知学生要讲哪篇文言文,让学生先自行理解课文内容,可以通过各种书籍辅助理解,学生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查找一些课外资料或者查看相关电影。根据文章讲诉的情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担任编剧、演员、导演、评委、旁白等一些角色,如《廉颇蔺相如传》就可以在课堂上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文言文翻译成台词,还原成情景再经过老师的讲解不但加深了理解和记忆,也把课本带进了生活,启发了同学们感知生活的意义,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探知、表演和创作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重视文言文的多元化理解,拓展思维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学习文言文后一般只赞美主人翁的美德,很少从反面去剥析人物的缺点。例如课文《鸿门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会告诉学生们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原因是项羽狂妄自大、不听忠言、优柔寡断、目光短浅、有勇无谋,是刘邦的有勇有谋、善于用人、当机立断、不卑不亢。辅助时代背景看,后人对此事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刘邦是阴险奸诈的小人,忘恩负义,也有人认为当时项羽不杀刘邦算不得放虎归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特有的阅读体验和理解为先,鼓励学生多元化解读,启发他们的独特见解,还可以设定某一问题开展辩论赛,说明论据是文中哪一字句,这样一来不但激发了同学们对文言文深入探究的欲望,活化了人物形象而且在营造了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自然而然,摸索学习文言文的规律也会变的越来越容易。

4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文言文除了字体、文章不易理解,还存在时空的限制,比如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不解读一下时代背景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会那么哀愁。时代在发展变化,信息技术被各行各业广泛使用,当然也应该用于教学授课。试想,相比在教室里反复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将文言文和动画技术结合,集声音、图相、文字于一体,后者是不是更立体化更容易被学习和接受?创造生情并茂、活灵活现的教学场景不但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把文言文和学生们的距离拉近,不再陌生。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可以放一些高昂的、节奏感强且快的战争曲,营造一种紧张的课堂氛围以至于让同学们感觉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文章;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除了播放哀伤的歌曲还可以配上图片,比如配波涛汹涌、浪花高涌和风平浪静的大江图片,让同学们体验“大江东去浪涛尽”,待学到“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句子时可以配一张头发花白的来人等着滚滚江水发呆的图片,情景再现可以让那种饱经沧桑但情怀仍在的风韵展现的淋漓尽致。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全身贯注地体验文化的熏陶还可以让文言文对同学们产生吸引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5注重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自主学习

学习古文的生字、语气词的使用、代词的使用以及同一词放在不同字句之间意思产生的变化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是不能忽视的。但是单字单句的解析字句又不免乏味,因为要激发学生们潜在的学习文言文的自主性。学习文言文根据学生的心境和课堂情境教灵活多变的古文字使用方法是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如:课堂上师生配合的很好,可以教“其”的用法,符合情境的句式有“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当之;择其所乐,必先有学,乃得为之”、“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学生会在做题过程中因意见不统一而争论,可以利用这个心理特点交“之”的用法,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之,是知也”、“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还可以列一系列语气词用法、介词用法、代词用法的句子,随机点名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解答字句的用法,答错的说两三个同样或相似意境的句子方可走下讲台,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有愉悦的心情去体验源自生活的情感,不但可以形成活泼、蕴含情感的教学氛围,培养浓厚的学习文言文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习文言文中寻找乐趣,在寻找乐趣中想着如何学好文言文,进而自主的学习文言文。

6总结

文言课堂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文言文预习生成诵读激活拓展

钱梦龙老师说:古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古文教学需要创新。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在文言文教学中,打破“一言堂”的沉闷局面,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不再视学习文言文为畏途呢?作为一线教师,经过几年的探索、琢磨,我本人总结出了一套自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一、预习生成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但学生面对一篇生疏的文言文往往会因自己看不懂而懒得去预习思考,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依赖老师讲解的惰性心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法显然要不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方式”,“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弦更张,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为发展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学生课前预习工作的缺乏,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导向性的预习题目,让他们产生一种求知的欲望,然后在这种内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去研读课文。例如在教学庄子的《秋水》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

(1)读课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旋其面目/望洋向若/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则殆矣/见笑于大方之家。

(2)用原文(标在课文上)回答下列问题:a.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b河伯见了海神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这实际上是提前给学生发放预习学案。这样,学生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独立思考,主动求知,确保他们的主体地位。现在我班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他们必先对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不解的字词或问题,便做上记号,听讲解时也就更加专注了。然后,在课堂上师生、生生通过积极地合作讨论,畅所欲言,进射思想的火花,解决各自在阅读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们由此获得了学文言文的乐趣,找到合作的快乐,培养合作的意识。如此成效是“满堂灌”的陈旧教法无法比拟的。

二、诵读感悟

读通文言文,是《大纲》的基本要求。诵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学习文言文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一个人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语感上,而诵读是加深文言文理解,培养学生语感素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硬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这不仅强调了诵读的重要,而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一定要避免亦步亦趋的传统的文言文串讲法,而是很有必要重视起诵读的重要性来。指导学生诵读并形成习惯,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文言文虽然已经失去“活”的语言环境,但它自身却有很强的可读性。通过反复诵读,字、词、句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的头脑,许多语句烂熟于心后,对语言才会有极度的敏感,对文章的领悟才能逐步加深,文章内容与主旨就随之可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既获取了知识,又提升了文化素养。

当然,诵读的形式有多种,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有自由诵读的机会,更要予以得当的指导,这样才能利于学生吟咏玩味,发现问题,体验文言文的美。

三、激活课堂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脉相承。所以,虽是文言文解读,但学习中一定要有”文”的意识,即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因此,传统的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应当打破,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和广阔的视角反思文言文教学。譬如,高中语文第三册文言课文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真切感人的散文名作。对这篇课文,学生一般经过猜读可以读懂大半,所以教学中不必强迫学生把古文肢解为一堆词句来理解,而应该加强对整体文意的理解,在整体感受中掌握文言文的词句,从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确切理解来掌握整体文意。这样把审美情趣融人其中,学生自会感兴趣。课堂兴趣的激活,靠的是教师灵活高超的驾驭,靠的是教师的教学机智。而用当代视野解读文言文,打破文言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文言文教学成为“生活语文”,这不失为激活课堂的良策。所谓“生活语文”,就是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的共振点,注入“时代的活水”,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运用语文,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激活课堂气氛,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四、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