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十篇

时间:2023-03-14 04:51:45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1

悼念网站上交友比登陆MySpace还管用,人们学会了在线观看死者视频,学会了默哀3分钟后开始倾诉――悼念社交,正在网上兴起。

1980年3月1日,Dwayne Daniel Sherri出生,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他的家庭和他的音乐――他喜欢摩托车和几乎所有的动物。直到这个27岁的年轻人被凶手在胸口刺上一刀的那天,许多他上学之前结交的朋友依然跟他保持着友情。

“Dwayne留下的是我们无法承受的沉重。”Dwayne最好的朋友这样说道。对于他母亲来说,最值得怀念的是自己再婚时,Dwayne骄傲地站在她身边,就像送女儿出嫁一样,对于喜欢跟他一起享受波旁威士忌的朋友来说,回忆起的是他最爱的80年代的Hard Rock――他的亲人怀着巨大的痛苦和愤怒为他建了个纪念网页,回忆他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诅咒那个可怕的罪犯。朋友们在纪念他的网页上,给他留下了很多歌曲和歌词,“想必都是他生前喜欢的”。

Dwayne的纪念堂是memory-of上点击率最高的纪念网页之一。在纪念他的人中,有许多是同样失去儿子的母亲。一位母亲的儿子在3月被杀害,“凶手杀人就像在街上散步那么简单”,这让她始终无法释怀,一位叫veronica的母亲给Dwayne的母亲留言:“我能够理解你正在经受的一切,就像我现在依然在经历的一样。别忘了跟你的家人和朋友交谈,尤其是你的儿子Dwayne。我为我的儿子建立的网页帮了我很多忙,它很美好。”另一位同样悲伤的母亲说:“你的家庭虽然因为Dwayne的死而破碎,但总有一天你们将在天堂团聚。如果需要人倾诉,请你来找我。”

媒体用“死亡社交”来描述这种群体性的悼念现象“4000人上网安慰自杀者母亲。在悼念网站上交友已成为英美两国流行的一种社交方式,火爆程度直逼最流行的社交网站Facebook和MySpace。这些网站本来只是亲人和朋友为死者建立的纪念性网站,后来竟成为陌生人交友的去处。”

死亡社交的流行途径

2007年7月19日,在网站“gone too Soon”中,Eden的家人邀请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到她的纪念网站来庆祝她的7岁生日――Eden去世的时候还只是个6岁的小女孩。

类似的纪念派对在更多的网站发生着:“他的腿上有一个刺青,是一个十字架,一颗星,和红白蓝三色的士兵身份识别牌,上面写着:我倒下的弟兄们”――美国人在“memory-of”网站悼念在阿富汗遇袭身亡的大兵Michael的同时,也在悼念自己在战场上的亲人或朋友;在“gone too soon”网站上,在因肌细胞瘤综合征而死去的20岁年轻人Chris的网页上,留言纪念的很多是素不相识的人。

人们通过彼此安慰而成为了朋友“Eden出生在2000年7月19日晚上8时15分,当时广播里正好是Craig David在演奏。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我们的生命从此改变。”小女孩曾患有婴儿痉挛症,却顽强地成长,热爱阅读、讲故事、体操、游泳、骑自行车――当Eden的父母这样回忆女儿的同时,网页上也得到了同样失去外甥的Carole的留言:“人间失去了你,而天堂却得到了你。”而在Chris的网页上,则有人给他姐姐Lynn留言:“谢谢你在我弟弟Peter的纪念网站上那些美好的留言。祝Chris也过得好。我的想念与你们同在。”

人们互相安慰的温馨场景背后,有着一位叫特里・乔治的英国夜总会老板的身影。“gone too soon”在2005年11月建立,是英国第一家“死亡社交”网站。特里・乔治曾经帮很多朋友开设过个人纪念网页来纪念逝去的亲友,他发现这些悲伤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之处:他们都渴望倾诉悲伤和永远留住对亲友的回忆。而促使他决定开办这样一个网站的,则是他父亲的葬礼 他对父亲葬礼的记忆变得很模糊,而且葬礼结束后他帮母亲整理吊唁的卡片,想要感谢那些前来吊唁的亲友时,却无法――找到联系,这些经历让他有了开办一个网上纪念平台的念头。而这个念头产生的同时,美国已出现了大量兴建悼念网站的热潮。

按照报刊上的说法,“仅仅1年的时间,私人纪念馆就从最初的500个猛增到1万多个,每天都吸引大约55000名访问者。”而几乎“每天都有100个新纪念馆出现在网站上,用户可以通过上传照片和音乐令自己的网页更加个性化,访问者还可以留下安慰的话语,点上一枝虚拟的蜡烛以表同情”。但更多这样的网站是收费的“永远怀念”网站,只有两个星期的服务免费时间;在“悼念时光”网站,一个纪念馆卖35英镑,点击鼠标献花的同时,你还需支付英镑。

西式死亡观:丧礼其实是一件轻松的事

中国人有时不容易理解这种交友方式:2007年7月,零点调查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中国城乡居民不善于社交,亲戚家人仍是中国社会资本的主要来源,大量的社会网络都属于无效浪费状态。而在英美,这种资源显然在虚拟的悼念网站得到了利用――死亡显然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但社交是。当在悼念网站上交友比登陆MySpace还管用,人们学会在线观看完死者视频,默哀3分钟后开始相互倾诉,然后齐齐忘记伤悲。

有人认为这种戏剧性的结果背后是西方的死亡观。一位参加过美国葬礼的中国人说,美国的葬礼“没有人在大众面前哭哭啼啼,其间大都是谈笑风生”:亲朋好友聚集在死者的房子里,回忆往事,翻看照片。女儿谈论去世父亲买的芭比娃娃,老友兴奋地谈论与死者一起钓鱼。大儿子、一个孙子以及两个远房亲戚甚至组成了一支小小的乐队,“唱歌的唱歌,弹琴的弹琴,伴奏的伴奏,整个屋子很是热闹。”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2

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而在众多的节日里,不知你们最喜欢的是哪一个节日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最新中华传统节日中小学生作文范文,欢迎参阅。

中华传统节日中小学生作文一中华传统节日就像是天上璀璨的星星,每一颗都散发着光芒,每一颗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在这群闪耀的星星中,我要选择一颗最耀眼的星星,也就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介绍给大家,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这个节日。

说起端午节,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屈原,因为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有着巨大影响,端午节相传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那你想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吗,那就让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我所了解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之说。在很久以前,爱国诗人屈原是一个国家的大臣,他为了国家利益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主张推行一些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政策,但是当时的楚王昏庸,还听信谗言,加上楚国的日渐衰落,导致屈原很失望,所以屈原选择以死明志,在五月初五那天跳入汨罗江。爱戴他的百姓们纷纷乘船前往救援,为了让江中的鱼不伤害屈原身体,人们往江中扔粽子,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屈原。为了纪念屈原之死,人们每年都会在五月初五那天乘船往江中扔粽子,这也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由来。

端午节传统习俗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赛龙舟和吃粽子外,还有很多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挂菖蒲,因为端午节正好在夏季开端,所以人们会用菖蒲来驱除瘟疫;喝雄黄酒也有驱邪解毒、强身健体之功效,还有悬挂钟馗像等等习俗,这些习俗大多有祈盼安康之意,端午节因此也有两个节日祝福歧义,有人支持“端午节快乐”,也有人支持“端午节安康”,但无论哪种,都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盼。那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怎能不喜爱呢?

端午节还有很多别样的名称和叫法,比如“诗人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所以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等,有些地方亦称之为五月节、夏节等。其他名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其民俗文化我们都要去了解,更重要的是发扬和传承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看了我的端午节介绍,那你觉得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不是很有趣,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中华传统节日中小学生作文二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习俗和文化影响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民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许多的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在这些说法中,纪念屈原的说是影响最广最深的。

传说屈原死后,百姓们非常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虾、蟹们吃饱了,这样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就这样人们做出了粽子。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

除了包粽子之外,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重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已经慢慢的发展成了一项富有激情的体育竞技项目,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赛龙舟比赛充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努力纷争,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节是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列的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据说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也有端午节节日活动。端午节不仅丰富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内容,更在这林林总总的节日文化中逐渐酝酿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这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财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古人的文化习俗更是一直延续至今,而传统节日是传承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当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先辈的文化精神!

中华传统节日中小学生作文三中华传统节日就像是天上璀璨的星星,每一颗都散发着光芒,每一颗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在这群闪耀的星星中,我要选择一颗最耀眼的星星,也就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介绍给大家,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这个节日。

说起端午节,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屈原,因为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有着巨大影响,端午节相传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那你想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样的吗,那就让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我所了解的端午节纪念屈原之说。在很久以前,爱国诗人屈原是一个国家的大臣,他为了国家利益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主张推行一些对国家和人民有利的政策,但是当时的楚王昏庸,还听信谗言,加上楚国的日渐衰落,导致屈原很失望,所以屈原选择以死明志,在五月初五那天跳入汨罗江。爱戴他的百姓们纷纷乘船前往救援,为了让江中的鱼不伤害屈原身体,人们往江中扔粽子,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屈原。为了纪念屈原之死,人们每年都会在五月初五那天乘船往江中扔粽子,这也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由来。

端午节传统习俗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赛龙舟和吃粽子外,还有很多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挂菖蒲,因为端午节正好在夏季开端,所以人们会用菖蒲来驱除瘟疫;喝雄黄酒也有驱邪解毒、强身健体之功效,还有悬挂钟馗像等等习俗,这些习俗大多有祈盼安康之意,端午节因此也有两个节日祝福歧义,有人支持“端午节快乐”,也有人支持“端午节安康”,但无论哪种,都是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祈盼。那这样的传统节日,我们怎能不喜爱呢?

端午节还有很多别样的名称和叫法,比如“诗人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时间是农历五月初五,所以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等,有些地方亦称之为五月节、夏节等。其他名称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之一,其民俗文化我们都要去了解,更重要的是发扬和传承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看了我的端午节介绍,那你觉得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不是很有趣,还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中华传统节日中小学生作文四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传说、习俗和文化影响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民间,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有许多的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是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在这些说法中,纪念屈原的说是影响最广最深的。

传说屈原死后,百姓们非常哀痛,纷纷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虾、蟹们吃饱了,这样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就这样人们做出了粽子。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以此来纪念屈原。

除了包粽子之外,赛龙舟也是端午节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重要习俗,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和重视,它最早当应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赛龙舟已经慢慢的发展成了一项富有激情的体育竞技项目,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赛龙舟比赛充分体现我们中华民族努力纷争,拼搏向上的精神!

端午节是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列的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在世界上影响广泛,据说世界上有些国家和地区也有端午节节日活动。端午节不仅丰富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内容,更在这林林总总的节日文化中逐渐酝酿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共同的精神世界,这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财富。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许多古人的文化习俗更是一直延续至今,而传统节日是传承先祖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当在信息如此发达的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先辈的文化精神!

中华传统节日中小学生作文五四季流转,叹时间匆匆,随着候鸟的远飞,我们又迎来了一个金色的秋天。金秋时节,把酒话桑麻,四处赏菊花,不由想起宋代文学家苏轼”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的诗词佳作。

“人生亦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转眼之际,中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到了,此时我们的脑海中不禁回响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这首诗。

每到一个节日,我们总会好奇节日的由来,重阳节肯定也不会例外。那么每年的农历9月9日为什么要叫重阳呢?那是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和月并阳,两个九相重,因此叫重阳,也叫作重九。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有一个故事: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在东汉的时候,汝河有个瘟魔,它的每次出现都会有很多的人生病而丧命,百姓受尽了折难。有一次它的出现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愈合后,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那时九月九日中午时分,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把瘟魔刺死,因此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又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故又称重阳节为老人节。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每一个传统节日就像是长河中的无数晶莹浪花,朝我们翻涌而来,纵观古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在人们心中早已生根,并长成了文化的参天大树,文人墨客无不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重阳佳节的情感,如孟浩然的“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对重阳节抒发的豪爽之情,如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节是对亲人的那种思念之情,如女词人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对重阳节时的哀思。从李东阳的一句“万古干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的诗词让我们知道重阳佳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时至今日,关于重阳的习俗风情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人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3

屈原是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我们作为屈原的后代,应该对他有所了解。今年寒假,我认真地读了由秭归文联编写的《屈原》这本书。读后,屈原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更是高大、神圣了。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屈原的故事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屈原的故事的读书心得1千百年来,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怀,不朽的传世楚辞和永恒的求索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景仰。读着世人为屈原所作的颂歌,吟着流传千古的屈子诗篇,一个胸襟如海,才思如江,品德如星的屈原形象在我脑海中愈发清晰了。

读屈原,我感受到他海一般博大的胸怀。海之博大,包容涓滴。即使才能得不到认可,他也从未自弃过。黑暗当道下,屈原身为国臣,心系人民,可悲的是楚怀王不识他一片赤胆忠心,听信谗言将他流放。但屈原以超人的胸怀容纳了这一切不公,将悲愤苦楚深埋于心,继续反抗着黑暗势力。当楚国灭亡的消息传来后,他绝望地抱石自投汩罗江,以满腔赤诚来祭奠那沦丧的故土。他死了,但他的精神不灭,他的死即是他的永生!他抱石投江的那一刻,江水一定是滚烫的,它因屈原滚烫的赤子之心而沸腾!

读屈原,我感受到他江一般奔涌的才思。江之奔腾,诗情不息。在流放途中,屈原将忧国忧民的情怀化为创作的源泉,吟出了震古烁今的伟大诗篇。《离骚》、《天问》、《九歌》、《九章》,字字珠玑,篇篇精华,代代传唱。中华文明的大江大河中,屈原的诗篇永远是熠熠生辉的经典,世代吟诵,传承不息。一字一句,无不凝聚着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担忧,无不彰示着他高洁不屈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艰。”“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句句隽永,发人深省,励人奋进。

读屈原,我感受到他星一般闪耀的品德。星之璀璨,光耀寰宇。小人满朝,黑暗当道中,屈原勇敢地与奸臣作斗争,宁死不屈,他那伟大的爱国精神和忠贞无二的气节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一如灿烂的星辉,照亮了漆黑的夜空,照耀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在过去的黑暗岁月里,中华民族正是凭着这伟大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一步一步走向光明。敌人的铁蹄下我们没有屈服,布满硝烟的大地上,正悄悄绽放着复兴之花,屈子精神就是那高悬的明星,成为华夏儿女在黑夜中前行的指引。

“诗人浩气,报国凌云志。朝政乱权倾欲第,虽死犹荣青史。离骚煜世名诗,满腔血世人知世代后人祭奠,年年端午圆时。”读着这颂歌,我的心有如被汨罗江水涤净了,只是对屈原的怀念和景仰,却愈加深了。读屈子高山景行,仰屈子诗魂风采,吟屈子煜世名诗,传屈子爱国精神,扬屈子高洁品行。我读着屈原,感受着屈原,景仰着屈原,并将一直读下去,感受下去,景仰下去。

屈原的故事的读书心得2风中轻轻呜咽,月色淡然的寂寞暗暗褪去。

战国时代楚国臣子屈原,是个有胆识、有智慧、口才好、文章、作诗都很厉害的人。但是也因为他的天赋太好,遭到臣子靳尚的嫉妒。当他看到屈原,心中就怒火中烧,便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不能辨明是非,一气之下,把屈原赶出宫外,但屈原仍时时担心国家大事:新皇帝上任后,靳尚又搬弄是非,屈原又被赶出宫外,后来屈原就带着满腹的委屈抱着大石,跳入汨罗江中,结束了他的一生。

屈原的爱国事迹,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屈原虽然被小人污蔑,被赶出宫外,但他仍关心着国事,为国家操心,连死前的一分一秒,脑子离乡的也都是国事,我们很应该效法屈原的爱国精神。屈原把一生都献给了楚国皇帝,无怨无悔,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想屈原一样爱国,但是最少也不能做想靳尚一样的小人,到处污蔑,中伤别人。

爱国是很重要的,如果连国民都不爱国的话,国家就会变得四分五裂。同样的,我们在过团体生活的时候,听从组长的命令,积极地做好自己的事,像这种爱国也服从精神是我们一辈子都受用无穷得。

爱国有多重要?如果屈原和其他大臣一样,都不是爱过的好大臣,楚国就不可能和秦国成为当时的第一强国了。我们现在没有皇帝了,但是我们要如何做个爱国的好国民?我们出生的国家就是我们的家乡。爱护家乡不乱丢垃圾、不吸毒,使我们国家的治安变好,就会有许多观光客来游山玩水,是国家的风气变好,科技进步,自然而然就成为强盛的国家。

其实爱国的方法有很多,像我们虽然不能处理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却很多!我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守护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现在,我们纪念爱国的屈原,因为我们不忘过去。我们不忘过去,所以我们腾飞,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坚强与独立;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反思与远眺;在纪念中,我们学会了沉痛和怀念。

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每个人不忘历史。我们心中都明白,纪念不是纯粹纪念,在纪念中,在一种回首和追思的过程中,我们会励精图治,依然接过手中飘飘的红旗!

屈原的故事的读书心得3今年寒假,我认真地读了由秭归文联编写的《屈原》这本书。读后,屈原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更是高大、神圣了。

屈原喜爱读书。他小时候几乎读完了乐坪里所有能找到的书。就连民间流传的山歌他也从不放过。看看屈原小时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觉得惭愧呀!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从没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就连平常看书,也还要爸爸妈妈催促,有时甚至还觉得爸妈催我读书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样。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爱看书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屈原刻苦读书的精神。

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洁的品德。屈原晚年时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尽以了报国之志。怀石投江之前,屈原与一位老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宁肯跳进江中葬身鱼腹也不愿和那些人妖颠倒的无耻小人同流合污!”这一句话足以教育我们要为人身正,不与“小人”同流污。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是不错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班上,凡遇见不正之风或是违纪现象,我都能制止。为此,我还多次被学校大队部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去年六.一我还被团县委表彰呢!不过,我决不会骄傲,以后我要更大胆地工作,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当道的时代,报国无门,只得投江自杀。而我们却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现在祖国正需要屈原这样的爱国人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屈原早日瞑目。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屈原这句话作为我的座有铭,努力学习,大胆工作,力当第二个“屈原”。

屈原的故事的读书心得4在飘着秦风楚雨的泽畔,歌者在慢慢独行,脸上写满了愤怒孤独,雨无情的抽打着他枯瘦的身躯,心被忧虑撕碎的时刻,他接受了雨的最后洗礼—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为永远的风景,他的热血化作汨罗江的波浪,随着江水流淌了千年,滋润了一个千年,滋润了一个民族的灵魂。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中国的仁人志士,在求生不能的时候,便很重视死亡的权利,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活着,不如选择死亡。事实上,死亡也是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君沉汨罗,至今已有两千余载,或许他的尸骨早已销失匿迹,但他的不屈和衷心在龙舟粽子锣鼓中穿行了千年,必将悠悠不断。

由屈原含愤投江之举可以看出,一个人可以失去生命,但绝不能失去尊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最重要的是不要失去心中一直追求的生的意义。

乌江畔,他完全有机会偷生,只要他渡过乌江,便可以保留住性命,可他没有,决然选择自刎,剑滑过他的颈脖,没有丝毫犹豫,顿时鲜血如火红的花瓣洒到刘邦的身上,他笑了,或许有许多的人认为这是傻瓜,莽夫之举,但他永远都不会后悔,因为死是他此刻最值得骄傲的我事,他的死庄重而高调。

尊严是一个人或者最起码应该有的东西,他比黄金还重要,他比官爵更重要,他甚至比生命还要重要,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坚信,尊严将是一个人成为仁的重要前提,只有重视尊严,才能在事业上,亲情上,亦或是爱情上成为一个成功者,倘若没有尊严,那么一切都将是空谈。

一个名族的尊严更为重要。面对外辱,中国人不卑不吭,从来没有人屈服过,1937年,日本挑战了整个中国的尊严,然而中国并没有屈服,尽管当时人力物力都处于极度匮乏的,中国人依然捍卫自己的名族的尊严,于是中国胜利了。现在,面对钓鱼山问题,日本仍然不肯罢休,经荒诞的想到要用钱来买领土。政府已联合发表声明,如果日本仍然不放手,中国将会采取措施,后果由日方一力承担。中国的尊严不能失,中国人也不允许。

我们要捍卫我们的民族尊严!

屈原的故事的读书心得5空气开始凝固,风欲呼不能。

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汨罗江岸,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公平的议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你最终选择了与日月争辉,和天地共存。

用尽力气,抹不去你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的左膀,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想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强干。你是多么的能言善辩,你又是多么的明子制乱。现在你却安静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旁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语妒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魂。你赋《离骚》,写下了内心的困苦和悲愤;亦余心之所善兮,谣琢谓余以善淫。是的,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一败涂地。

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直前行,你竭尽忠智!但你终日被诽,你心里怎能无怨无悔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终选择了与汨罗江为伴。这一天你站在汨罗江口,颜色憔悴,面容枯槁。就连渔夫也能看出你心中的那股不平之气。当他问你为何出现在此时,你终于道出了心中的不快:举世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你宁愿“赴长流而莽于江鱼腹中”,也不愿以皓皓白云,而蒙世之温。

这就是你,今大地为之自豪的脊梁。

你,就在这一年,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你对朝廷的怨恨,既然匆匆地来,为何不匆匆地去?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4

一、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阐释的战争观

在海明威看来,战争本质是荒诞的,具有群体性的特点,很多人不假思索地加入到战争的队伍中,做了很多违背常理的事情,他们丧失了控制自己命运的权利,生命在荒诞不经中度过。他反对战争,厌恶战争,独立的思想让他辨别是非。海明威在文中写到:“抽象性的名词,像光荣、荣耀勇敢或者神圣,倘若跟具体的名称,例如村庄的名称、路的号数、河名、部队的番号和重大日期等等放在一起,简直就令人厌恶。”这是海明威心中的独白。战争的原因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单纯,人们的善良被邪恶所利用,成了廉价的战争的牺牲品。然而回到生活中,一味地坚持连自己都无法辨别是非的物与事,那么,悲剧的发生则是必然。

二、海明威对《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的形象的描写

(一)主人公人生观的雏形

主人公弗雷德里克·亨利在战争中,有着英勇顽强的“硬汉子”形象,堪称英雄。参战之前,他和当代大学生一样积极向上,富有理想,天真、纯洁、诚实、正直,并且即将成为一名建筑师。最初他认为,战争是充满正义的,是为了挽救民主,于是怀着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情操,加入到战争的行列中来。

(二)主人公战争观的转变

当战争极其残酷和罪恶的一面展现在主人公亨利面前,当人类建立起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瞬间被战争推倒,当战争不断制造死亡,朝夕相处的战友在顷刻间被炸得粉身碎骨,他自己也无法幸免被炸成重伤,侥幸死里逃生时,他终于意识到了战争其实不是神圣和光荣的,他的信念动摇了。直到意大利宪兵队对他进行带有侮辱性的拘捕,他仅存的信念彻底被摧毁,陷入迷惘和绝望之中。战争不仅摧毁了亨利的肉体,同时也摧毁了他的精神,令他失去了一直以来的精神支柱,陷入了极度的迷惘当中。

三、在《永别了,武器》中战争给青年人带来的影响

(一)爱情的死亡

亨利在战争中负伤后,他和女友凯瑟琳在米兰医院里度过了安静祥和、甜美幸福的日子。这期间凯瑟琳怀孕了,厌战的亨利和女友一起离开意大利,逃到瑞士,但最终无法逃脱悲剧的结局,女友死于难产。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就这么伴随着战争而来也伴随着战争而去,它因为战争而生也因为战争而死。

一对年轻的生命,一段完美的爱情,在战争面前显得那么渺小,轻而易举被摧毁。经受过类似打击的大批青年人对爱情失去信心,丧失了爱的希望和勇气。

(二)信仰的丢失

首先,战争把青年人来自动物本能的邪恶欲望放大为一种信仰。战争使社会变得混乱、没有秩序和准则,让人们变得肆无忌惮,给人们创造了把任何邪念变成现实的机会。其次,战争把人们内心所向往的美好信仰毁灭殆尽。因为在一个不稳定、任何灾难都可能随时降临的战争环境中,没有人能获得美好的、永恒的东西,爱情当然也不可能。战争无情地夺走了人们的爱情,也就是无情地毁灭了人们的信仰。最后,战争最可恶的就是它能把青年人变成不敢去信仰的空壳。战争使生活充满分外多变的不安定因素,有时会用短暂的美好来把你吸引过去,并在最灿烂的瞬间将其毁灭,周而复始。

四、《永别了,武器》对当代青年的启示意义

20世纪是一个纷乱复杂的世纪,21世纪是更为变化莫测的世纪,对于生在20世纪、成熟在21世纪的当代青年来说,物质上的极大丰富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优势,但精神上的芜杂却是最为致命的弱点。

战争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从古至今就一直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战争的作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部分,积极的作用在于,战争能在必要的时候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式达到目的,惩恶扬善,达到政治经历的和谐;战争客观上还可以促进文化的交流、民族的融合,但是战争的消极方面却是给人们带来死亡、毁灭、压迫、剥削,尤其是对战争中作为主力的青年人的精神世界的摧毁。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5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2021,感谢您的欣赏。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1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这个古老的节日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屈原先生的故事了。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目睹自己的祖国被侵占,心如刀割,但他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无奈之下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他。人们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

是怎样的精神促使这位伟大诗人纵身跃入滔滔江水呢?是那颗忧国忧民、热爱故土的心。

祖国母亲用她的身躯为我们支撑了一片晴朗的天空,开辟出了一片成长的沃土。今天的我们无需用舍弃生命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我们只需把热爱祖国这一信念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行动上:努力学习,尊敬师长,遵守公德,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今天的我们重拾起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不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吗?

棕叶飘香,又一个端午节就要到了,让我们在品尝美味粽子的同时,重温屈原先生的铮铮铁骨,继承屈原先生的爱国精神吧!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2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3同学们,老师:

大家好!我是木瑾瑾!马上我们迎来的就是端午节,听到这个节日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但我还是要为大家介绍介绍!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也是六月十二日,端午节也被称为端阳节,午日节,五月天等。

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吧!归纳起来,大概有几点吧:一,纪念屈原,屈原是楚国诗人,他在这天汩罗江殉国。二,迎接伍子胥,当时人们把伍子胥视为河神。三,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她只有十四岁,每日每夜沿江痛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她父亲的尸体。四,迎涛神,伍子胥含冤死后,化为涛神,后来人们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江。

在端午节我们会吃粽子,都是用艾叶包的,家人在一起吃,其乐融融,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粽子的品种很多,有蛋黄粽,有肉粽,还有蜜枣粽等。我们还会在端午节这一天划龙舟,划龙舟是为了祭祀屈原,曹娥。划龙舟不是一个人在划,而是十几个人一起划,有一个人在前面击鼓。龙舟的样子更是美轮美奂,非常精致,都是用木雕成,雕刻家们都是精雕细琢。我们还会看到街上的妇女都带着艾虎,人们认为艾虎可以驱邪,小孩子们还会戴着香囊,可以驱避毒虫。今天就讲到这里了,端午节大家也知道了不少吧,我就不介绍喽!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4尊敬旳各位老师、亲爱旳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__年的6月23日,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

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ji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__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关于端午节的演讲稿5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多同学都喜欢过节,但是大家是否有想过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对于即将迎面而来的端午节,你是否去了解过它的来源呢?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要多去了解一些中华文化,慢慢的积累起来,我们就能在自己的思想上提升一个高度,也让自己成为一名更加内含底蕴深厚的华夏儿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端午节,感受端午节吧!

想必大家都知道端午节是和大诗人屈原有关联的,屈原是一名振振有名的爱国大诗人,他爱国,最后投身于汨罗河,最后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在端午节这一天向河里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他,爱戴他。其实更早大家是在端午节这一天祈求身体健康,祛病除灾。直到今天,我们依旧继承着以前的习俗,每每端午,就在耳朵背后带上一片艾叶,话说这样就不会感到头痛了。所以我也总是在这一天早早就带好了艾叶,为了祈求一个健康的身体。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6

2015年9月3日,是中华民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70年前,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字投降为标志,宣告了日本侵略者的彻底失败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从此,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从战火中奋起,从废墟中挺立,从屈辱中新生。岁月沧桑,历史不老。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早已散去,但战争留给人们的思考并没有停止;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早已完成,但血火淬炼的民族精神仍熠熠生辉。今天,站在新的起点上重温那段血与火的悲壮历史,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深远意义,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民族精神的弥足珍贵。为更好的纪念这个日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保国二校开展了以下几项活动:

一、组织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升旗活动;9月3日上午全体师生集中在操场上,以一种悲愤的心情沉痛缅怀在抗战中牺牲的英烈和在抗战中遇难的骨肉同胞!大队辅导员姚老师首先对日本侵华战争情况作了简单的介绍,之后,五(1)中队的鞠荣珍老师就抗日战争胜利六十五周年进行了主题讲话,题目是:捍卫民族自尊,抗战精神永存;主题讲话之后,全体师生为死去的同胞们默哀三分钟。整个活动用时20分钟,虽然时间简短,但整个活动气氛十分的凝重,每一位师生都凝神气聚,仿佛自己的灵魂又一次得到了洗礼!

二、组织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讲故事比赛;比赛中,参赛选手激情高涨,讲述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有扑向枪眼的的故事,手拿炸药包的的故事,宁死不屈的刘胡兰的故事,还有以以敌百的狼牙山五壮士,少年参军的张嘎等等。经过评委老师与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最后,5.1班的赵玉同学、5.2班的杨万宝同学分获得了一等奖,5.1贾明雪、4.1田莹莹获二等奖,其余3.2陈佳月等三名同学分别获得三等奖。

三、以班级为单位,组织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班会;为了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全校师生正确了解历史,勿忘国耻,反对霸权主义、军国主义,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校要求各班在召开班会之前做好以下几点:1、把弘扬抗日精神、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作为主题班会的主要内容。2、各班布置学生写“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言稿,在班会上发言。3、活动结束后,各班对本次活动要作简要小结,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校大队部全面调控,通过检查各班班会感到:全校每个班的班会内容都非常健康、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的班级以歌唱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歌曲来表达爱国之情;有的以讲述抗日战争中的动人故事来激发爱国热忱;有的以朗诵抗战时期的壮丽诗篇来赞美英雄的爱国情怀;有的则围绕抗日战争这一主题召开讨论会,畅谈对历史的认识;使学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三年二班的同学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观看抗日战争从国家临难到日本宣布投降的图片,重温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进一步感受先烈们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英勇豪情,不难看出“痛惜历史,热爱和平”之感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通过主题班会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滔天大罪,认识到只有祖国强大才能不受外国欺辱,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理,从小树立“奋发读书,为国争光”的远大志向。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7

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设立公祭日是为了让人们勿忘国耻,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0第七个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112月13日上午十时整,很多人聚集在南京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沉痛悼念和缅怀逝去的同胞。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近千名师生佩戴白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同一时间,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校园内外汽笛齐鸣,行人也纷纷驻足面向纪念碑方向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国家公祭、民族呼声,河海同心、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凝聚力量、奋发图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知识的力量,用责任的担当,真正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最后全场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以及远道而来的校友和民众也纷纷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进行悼念。

自11月底以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自觉自发组织了国防生主题教育、学生骨干主题教育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通过宣誓、签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纸鹤、电影展、发放宣传手册、陈列展板以及签名墙等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公祭日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世人的警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前,为迎接首个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河海大学还开展了系列悼念活动,参加了“紫金草行动”,与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多次祭扫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信息来源:共产党员网)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3作为一名大学的学生,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满四个月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阴霾天不大一样,这是一个大晴天。从看到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描写以来,我就一直在想着:有机会的话,应是在那样的一个阴霾天,用滚烫的心去触摸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那灰黑冰凉的记忆。然而这次却有点讽刺,在温暖的,甚至是有点刺眼的阳光中,我踏入了这座城。

这是一个周末,没有多少人来,冷清的感觉与晴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最大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强暴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名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名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大屠杀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枪支弹药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大屠杀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屠杀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迫害,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看到那些妇女受迫者的史料,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都能让我看到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让我深深的握紧了拳头,我作为男人的自尊被深深伤害,他们残害了我们中国的女人,世间最恶毒的词都无法形容那些加害她们的日本人!对于她们来说,一生已毁,有的不忍其辱,了断了性命,但冤魂恐怕永久地留在了人世间,挥之不去;有的为了生活,仍然继续着一生,她们多希望自己可以失忆,不要再让那些噩梦般的记忆夜夜刺痛着心灵,艰难,漫长......

还有最惨绝人寰的场景:“万人坑”----层层堆积的白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开始我是不愿进去的,并不是怕见这样的尸骨,怕被眼前的一幕幕吓到,或者心里留下什么阴影,而是怕里面的那种气氛,更是害怕亵渎了这些尸骨的在天之灵。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做的首先是让这些尸骨入土为安,而不是作为一种历史的罪证而暴露于外,毕竟他们已经有过不幸。但是最后我还是进去了,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对日本人的恨意,而是为了对那些受难者的铭记。原本以为自己看到那些白骨会慌张,然而我错了,真正临到那一刻,心中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平静,不知缘由的平静。这平静不代表麻木,这是一种深思,是一种铭记。单纯的仇恨已不能代表此刻心中万般纠结的心绪,这些心绪要花一生去清理,关于生命,关于战争,关于和平...正如李自健的《屠生佛》留给我的思考一样,那幅油画左边是两个手拿屠刀,趾高气扬的日本士兵,中间是一座尸山,尸山顶端是一个活着的幼儿,右边是两位僧人。画里有罪孽,有控诉,有苦难,有希望,有宽恕,还有无尽的思考......

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最大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

丧钟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将为忘记苦难,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鸣。不要让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作为一个景点而被后人铭记,而是作为一段永不被尘封的历史让后人永记于心!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41937年12月13日,残暴的日本侵略者进入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开始了长达6周的惨无人道的烧杀_掠,致使多达30万以上无辜的中国平民惨遭杀害。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然而日本右翼分子选择背叛历史,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肆意篡改教科书,并声称“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谎言”着实让世界人民都为之感到震惊。

南京大屠杀是铁一般的事实,不是某些别有用心的右翼分子就能全盘抹杀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的受害者名单可以作证,当时任留在南京的外国记者们的口述笔录可以作证,战后审判日军战犯的军事法庭上的供词可以作证。日本右翼分子否定南京大屠杀这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死于南京大屠杀的同胞亡灵不会答应,中国人民不会答应,爱好和平的世界各族人民也不会答应。

首个国家公祭日的开展,也意味着中华儿女开始向日本右翼分子做出反击,国家公祭仪式的举行说明的国家对“国耻日”的重视,也说明中国不忘国耻的信念,随着越来越多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老去和逝去,国家公祭日更具有非凡的意义,国家公祭日的举办除了证明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如山,更具有树立中华民族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伟大意义。

中国人的胸怀如海似天,只要日本勇于承认历史,中国人民就会对其抱有真挚的感情。希望日本方面本着对人民、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以严肃的态度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问题,认真吸取历史教训,方能保证中日关系的和谐友善发展。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然,牢记历史并不是让我们沉湎于过去的苦难,而是让我们从苦难中吸取教训,落后就要挨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历史是让我们拥有建设祖国的动力。只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昌盛,方能不让那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方能让全天下的中华儿女实现伟大中国梦!

2020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5今天是2020年12月13日,也是第_个国家公祭日。设立国家公祭日,让远去的硝烟重新浮现,让人民遭受的苦难再度重温,举国公祭,为的是在不断坚守和平发展、向往和平的同时,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们对和平的祈愿,许愿墙上的种种心声表达得淋漓尽致,对于过去我们不是抓住不放,是想在历史的惨痛经历中不断珍惜现在的和平,懂得珍惜,并对过往的屈辱和苦难时刻警惕,不断砥砺人性道义,审时度势,铭记历史、牢记使命,用浓浓的爱国情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入侵南京,进行了40多天毫无人性的大屠杀,共残害了30多万生灵,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无法将这一天这一天承从记忆中抹去,这一天满是屈辱和苦难,时刻提醒着我们肩上的的责任、心中的使命。

那么当历史翻过这一页,留给中华儿女的是远去的黑暗和光明的未来,如今的中国,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每一位国人都应该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中华民族像羔羊般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远去,中国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有能力保证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伟大国家。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8

乔良将军写过一本《超限战》。那是一本立足信息和导弹时代的观念新鲜、视角独特的军事著作。他所说的“超限”,是超越观念、超越时空、超越兵器之局限。

讨论文化,本质也是讨论战争。这种不以杀伤生命,而以泯灭意志为目的的战争,是不同时代、不同形态、不同手段的文化“超限战”。

刀不血刃、无枪之战,以人的心灵为战场。

历史记下那一天:一个年仅两岁名叫悦悦的小女孩被两辆汽车反复碾死在中国大地上。接着,十八个人踏着血迹漠然走过,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抱起孩子的是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

老人是拾荒者,她捡拾中国道德之荒。

上帝曾经为一个孩子赦免一个民族。

中国为一个孩子羞辱一个民族。

知耻者勇。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没有“国耻日”的国家。

文明在二十一世纪荒凉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

2011年10月13日,国耻日。

总医院实施抢救。可是医生治病不治命。小悦悦走了。

主持疗救的是一位将军级医生。小悦悦走,他落泪了。作为医生,他是胜利者:尽心尽力,坚守良知。作为将军,他是失败者:失败于文化“超限战”。优秀的医生,悲壮的将军,生命向他以军礼致敬。

五天之后,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文化工作的《决议》。五天,是时间的偶然还是良知的必然?“文化“,而且是“决议”。在组织层面上,它是战斗檄文。如果不是战斗檄文,为什么历来总是把文化列入战线呢?在精神层面上,它让我们警醒:究竟什么是文化,究竟怎样理解和应对当代文化?

《决议》让我们又―次、进一步、近距离感受沉重和紧迫。

我耳边雷电轰鸣般呐喊着《国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超越仪式,超越艺术。区别于一切歌曲的歌曲,《国歌》是过去,是现在,是未来。《国歌》是希望,是号召,是命令。

《国歌》庄严质问:时在今天,为什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文化不是“工作”,文化是灵魂。

爱是攀沿。它们的阶梯是生命之爱―故乡之爱―祖国之爱―自由之爱。

故乡是爱之热土。

在淮阴开掘、理解、发扬爱具有独特的经典意义。以韩信为一座桥墩,以为另一座桥墩,一座横跨两千年的历史大桥上闪烁着多少辉煌的星座。

漂母墓,世界唯一一座东方母爱金字塔。施恩难能,感恩可贵,漂母和韩信结构成完美的爱之伦理。

的品质用三个字便可以概括:爱人民。

仿佛鹰对于鹰巢:六十年代去延安。走进一个村子,看望一个农户。农户的土炕上病卧着一位多年不起的老大爷。老奶奶惊慌了,急呼:老头子还不快起来,来了!老大爷闻声急起,可是他找不着第二只鞋了。一步上前扶住老人,说,我来帮您找。说着半蹲在地,伸臂在炕下摸索。摸到鞋,拍净土,还给老人认真穿上。老人半天说不出话,猛然,孩子一般呜呜哭了。老人泪水,滴滴黄金。

一天,秘书把一封来自洞庭湖畔的电报放到桌子上。电报说,杨立三去世了。沉默良久,说,回电:我去参加追悼会。

秘书提醒,按规格,发个唁电就可以了。

庄重肃穆:过草地的时候我昏迷了十八天,杨立三跋涉十八天把我抬出草地。他走了,我去送他一程还不行吗?

他为棺木敲下最后一颗钉子,并踏着山路把棺木抬进墓园。

必须要有信仰。有信仰把个人变成国家,没有信仰把国家变成个人。

有许多许多贡献,最为伟大的贡献是把爱提升为信仰。爱的信仰对国家是凝聚,对世界是尊严。

祖国尊严重于个人生命。国家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

以色列给我们带来神的启示。一个离乡背井、漂泊流离了两千年的犹太民族,一旦集结起来便坚如磐石不可撼动,他们拥有一颗共同的心脏。

1948年5月14日,建国第二天,这个连国防军都没有的国家就遭遇到以埃及为首的五个国家四面合击。

五次中东战争,五次赢得中东战争:以色列创造历史。

犹太人敬畏生命,并把人性升华到神性。一天,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个班组十个人出营劳动只回来七个人。少三个,得杀三个。第三个人有一个妻子五个孩子,杀他―个等于杀死七个。他跪在犹太神甫脚下求生。纳粹不允。神甫说,我替他死行吗?纳粹说,那你就替他死吧。纳粹枪杀了犹太神甫。

战后,保罗二世教皇把犹太神甫列为“圣人”,并把他的画像绘制在教堂里。

“圣人”的名字叫科罗伯。

二战结束,在奥斯维辛凶残杀戮犹太人的德国党卫军中校处长艾希曼失踪了。以色列以三代人、十六年的坚韧顽强追捕到天涯海角。在阿根廷,终于缉获凶手并押回祖国审判。以色列作出唯一的一次死刑宣判并实施绞刑。

国际法庭说一个国家无权审判国际案犯。以色列说,对于杀害犹太人的罪犯,还有谁比犹太人更有审判权呢?祖国不是法律还有什么是法律呢?

以色列第一次申请加合国遭到拒绝。那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是苏联。

接过《决议》,以色列代表说,以色列的存在不决定于一张纸,而决定于以色列的意志。把《决议》撕得粉碎纷扬抛撒,他说,再见吧,联合国!

母语是希伯来语。

可是,他们的母语被历史淡忘了。政府说,母语是母亲的心音。没有母语的国家没有生命。他们从幼儿园学习母语。以色列是世界唯一从孩子教育成人的国家。

又是唯一没有宪法的国家。他们说,我们无需宪法,《圣经》就是我们的宪法,这句话道出了国家活力永存、生命不衰的密码:信仰。

7645万人口,1.49万平方公里疆域,却是世界军事、科技、农业、教育四大强国。

生命的胜利。热爱的胜利。信仰的胜利。祖国的胜利。

最重要的是,以色列打赢了他们的“超限战”。

沿着阶梯,我们继续攀沿。

爱的制高点是自由。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国家当如何理解自由?陈独秀说:“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不此之务,其国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

“国家”。

“人民权利”。

是人格,是尊严。是创造的原动力。权利的起点和终点。自由,权利的权利。

2011年,10月16日,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

会议的开法,在国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在国内耳目一新、别开生面:祝贺嘉宾和毕业于母校、来自海内外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专家学者,统统和学生耳鬓厮磨、肩踵相接坐在台下。偌大一个主席台上只有一个人:校长。

校长坦诚平和、娓娓道来,一个学校仿佛一个家庭。

对于权势的崇拜程度标志着素质。在如此功利、如此势利、如此虚荣的今天,与其说是胸怀目光,倒不如说是勇气和力量。校长的讲话里有这么一句:一座大学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大楼、没有汽车,但绝不可没有自由和创造!

想到蔡元培。这座大学,大。

2011年10月7日,国家总理访问位于圣彼得堡郊区的普希金的母校皇村中学。在普希金的母校,朗诵了普希金的诗歌《纪念碑》。

《纪念碑》是爱和自由的诗篇。中国总理在21世纪的国际空间呼唤和歌颂爱和自由,发人深思,耐人寻味,给人启示。自由是护照但无需签证。从人类交流互补的角度,阐释了文化“超限战”。

普希金说:

我所以为人民敬爱,

是因为我曾经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

在我这残暴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

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的人们

祈求宽恕同情。

那一天,蓝天下面有多少纪念碑屏息倾听《纪念碑》。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9

精选初中端午节演讲稿

同学们,今天X月X日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你们对这个节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节是爱国节,因为爱国诗人屈原在公园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江而死。

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并以呐喊旗鼓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端午节是防疫节。

端午节前后是春夏交替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古人在端午节前后插艾叶,悬菖蒲,用以驱蚊蝇,净化空气。

成年人还要饮雄黄酒和菖蒲酒驱蛇虫,小孩子要佩戴藏有朱砂和雄黄的香囊预防疾病。

端午节是体育节,因为人们在这一天要在水上赛龙舟。

龙舟竞赛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项国际体育赛事,也起到了友谊纽带的作用。

端午节还是美食节,以为我们要吃可口的美食——粽子。

人们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花色品种繁多的粽子,可以让你一饱口福。

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是浸润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遗产,体现着一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肩负起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做好准备。

精选初中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传统节日嘛?(端午节)对,是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便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提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国家富强,民众和谐。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最后,预祝大家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谢谢!

精选初中端午节演讲稿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这首诗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这首诗描写了南宋诗人陆游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储药、配药方、祈祷这一年能平安无事。从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节的风俗。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节日之一,端午节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过去,我对端午节的知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读了《我们的节日》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端午节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这本书当中得知,端午节是在中国这么多的节日中,名称最多的:端午节、端阳、重五节、夏节、天中节、五月节、诗人节等。端午节的来源也有很多种,有纪念屈原说、龙说、纪念伍员说等20多种。

其中,最流行的是纪念屈原说。据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含恨抱石头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每年这一天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悬艾草的风俗。其中赛龙舟最有特色,那争先恐后的激烈场面就像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一样,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们。

因为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端午节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们德清,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门上,都会挂上菖蒲、艾草,据说可以辟邪消灾。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浓浓竹叶清香的粽子,是我们孩子们的最爱,枣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个个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们还会佩带着香袋,姑娘们以这五彩缤纷的香袋做饰物,既香味袅袅,又让自己变得更美丽动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来了不少小伙们留连的目光。

偶然间,我从网上看到去年,韩国打算向联合国申报端午节为他们国家的遗产,我非常惊奇,觉得这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羞辱,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怎么可以让给别的国家去申报呢!这可能跟有些人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有关吧!我想,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为保护宏扬我们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精选初中端午节演讲稿

尊敬的同学们、老师们:

今天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同学们,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是6月6日,也就是本周四。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谈论屈原的爱国主义,倡导的是什么呢?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体会到屈原对于这片土地,也就是我们脚下这片广袤大地的深厚感情。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xx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能为自己的将来铺垫繁花似锦的人,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

在放假期间请同学们要注意安全,特别是最近流感比较严重,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最后,祝同学们过一个愉快的、安全的端午节。

精选初中端午节演讲稿

各位师生:

大家好!

今年的5月28日是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集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20xx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纪念我们死去的爱情篇10

但是,爱情真得这么干,才叫伟大吗?

就拿远距离恋情来说,两个原本天天见面的恋人,本来信誓旦旦永不分离,眼里也真的只有彼此,把彼此当成是此生最终的挚爱,突然有一天,两人因为不可抗拒的外力被分隔两地,送别时肝肠寸断,都在提醒彼此不要变――谁都知道,故事的结局,不变的爱侣少之又少。

因为一个人过生日、过情人节、过圣诞或跨年,实在太孤单;因为另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的气候和时区,下雪时他的兴奋你不能体会,他刚完成了一个重要的提案而你正在熟睡,所以越来越疏离,所以越来越没话聊,所以才体会到,爱的力量其实没那么大,鞭长莫及。

面对现实生活的考验,自己开始屈服、妥协、撑不下去了;而一向笃信爱情要崇高的我们,在面对可取暖的新对象时,又要忍受愧疚和瞧不起自己的煎熬,有必要吗?会不会,其实爱情的价值,本来就不该放在一个那么高的位置?而人们口中传颂的伟大爱情,也只应该是种有缘分的陪伴?

是的,爱情,最重要的就是陪伴。而爱人,就是在对的时机出现的有缘人。

前一阵子有一部台湾的纪录片,说的是一位骑机车环岛的阿公,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当老伴离开他之后,阿公便抱着阿妈的骨灰,继续环岛;但阿公心里最大的遗憾便是,阿妈往生后,从来没有在阿公的梦里出现过。

当阿公上我的节目时,带着很可惜的语气诉说着这段故事,在场的大学生都红了眼眶,纷纷感动到不能自已,谁知我心里有所疑虑,随口问了一句:“你是不是有载别人去玩?”

阿公闻言顿时涨红了脸,吞吞吐吐地说:“有……有啦!”其实,阿妈已离开十多年,虽然阿公抱着骨灰坛环岛,但身边也已有别的陪伴,就算如此,阿公不见得不想阿妈,但也不见得需要用孤单一人来纪念阿妈。

所以,爱情的伟大不在于生死相许,而在于让孤单的人也能不自责、不内疚地活得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