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规划部十篇

时间:2023-04-10 16:45:36

发展规划部

发展规划部篇1

寒亭区北部沿海开发发展规划潍坊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潍坊市寒亭海洋化工开发区管委会二0__年三月在本世纪的头几十年内,全国的经济发展都处在关键时期,寒亭区也不例外。面对新的宏观经济和国内外环境,寒亭的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应放在北部地区。为更好地发挥寒亭北部的带动优势,特制定本规划。一、“寒北”概况(一)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范围。寒亭区北部沿海地区(以下简称“寒北”)位于渤海莱州湾南岸,东邻昌邑,西界寿光,是潍坊“三北”开发的中心地带。按照行政区划,“寒北”地区包括央子镇、泊子乡、南孙乡3个乡镇,总面积46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6.6公里,-2米以上滩涂7万亩,含86个行政村,人口7.2万人。开发范围指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北地区,主要包括央子镇和泊子乡北部的一部分,总面积28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人口1.14万。(以下所指的“寒北”地区,无特殊说明,均指开发范围)(二)自然资源状况“寒北”地区地貌由南向北,依次为滨海平原、滩涂、浅海。这里地处暖温带东部季风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日照充足,土地和卤水资源丰富。“寒北”地区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3亿立方米左右,可开采量为11亿立方米。(三)在寒亭区的经济地位“寒北”地区(指规划范围)20__年完成GDP14.1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62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599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849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32.4:57.3:10.3。开发范围内20__年完成GDP5.1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74万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47万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36万元。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5:84.9:5.6。“寒北”地区总面积占全区的30.2,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3.4,20__年GDP占全区的15.5,人均GDP4.6万元,是全区平均水平的472。二、开发背景(一)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资本、技术和制造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寻找转移基地。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已经成为这种转移的重点。“寒北”现在正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制造基地的计划已经启动,市委、市政府也做出了建设“三北”重化工基地的战略决策,这一些都在宏观上为“寒北”的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面对周边省、市、区战略转移调整带来的激烈竞争,为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捷足先登、抢抓机遇,多措并举,加快发展。(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各国、各地区之间,特别是中、日、韩及港台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形成。山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是亚洲的高经济增长区。潍坊市地处这一地区的咽喉部位,而“寒北”又位于潍坊市北部沿海的中心地带。因此,“寒北”必须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积极创造条件,搭建产业转移平台,吸引日、韩、港台地区的资本、项目进入本地区发展。(三)“十五”以来,我区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工业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张,但工业总量仍然偏小,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仍然偏低。近年来,国家土地政策紧缩,在南部实现工业的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我们必须按照土地、资源、产业的发展实际,对寒亭区工业的在发展空间上进行重新定位。而“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充足的工矿用地成为该地区吸引外来资本的重大优势。三、开发的意义以央子镇为中心开发“寒北”,对我区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可实现资源的集约式开发利用,从而将资源、地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寒北”成为我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二是能使我区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换,有利于城区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可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为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条件。四、开发的基本条件(一)开发“寒北”的有利条件。——区位优势突出。“寒北”地处渤海莱州湾南岸,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水陆交通便利。省道新海公路、央赣公路在此交汇;大莱龙铁路在境内设有央子、潍北两站;建有两个5000吨泊位和一个滚装码头的潍坊港,现为国家二级开放口岸;筹划中的环渤海高速公路,将于20__年建成通车;北海路至潍坊北港的延伸工程也已经动工,——境内土地和矿产资源优势显著。“寒北”规划面积28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13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6。“寒北”幅员辽阔,人口密度小。在当今土地政策紧缩的大形势下,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吸纳外资的重大优势之一。其次,境内卤水资源丰富,高浓度卤区120平方公里,地下卤水含量11亿立方左右,可为项目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材料。——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经过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寒北”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境内已开发盐田113万公亩,年产原盐350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10;溴素生产厂10家,年产溴素2万吨左右,占全国的1/4;盐及盐溴化工企业80余家,工业总产值达到39860万元;部分产品的生产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基础设施初步配套。以央子镇区为中心的城镇建设初具规模,综合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区内道路四通八达,水利设施完善,“引峡济寒”管道直达镇区,建有库容量500万立方的平原水库一处。电力设施比较完善,建有35KV变电站3座,110KV变电站2处。通讯设施齐全,程控电话与国际联网, 移动、联通达到无缝覆盖,电信小灵通基站已经投入使用。(二)开发“寒北”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寒北”地区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为今后该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些远远不能适应全市“三北”开发的步伐,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淡水资源缺乏。“寒北”是我区淡水缺乏最严重的地区,随着全市“三北”开发的不断推进,该地区工业和生活用水会逐年增多,淡水资源缺乏的矛盾会日益突出。二是前期开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由于“寒北”开发起步比较晚,加上建设初期资金投入少,相关基础设施尚不具备承接大项目的能力。三是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依然存在。随着“寒北”的开发建设,大批项目开始落户这一区域,用电负荷开始增加。而现有的电网结构,已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的增长和供电可靠性的需要。四是行政管理体制还须进一步理顺。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管理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产生了较多的利益争端和管理成本。五是初期投入高。建设成本较高;地面附着物(主要是盐田)的补偿费较南部高。六是自然环境较差。该地区基础条件差,冬春风沙大,土地碱化严重,绿化成本高。五、总体构想。(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际产业、资本战略转移的良好机遇,适应市委、市政府“三北”开发的要求和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寒北”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按照政府推进、市场主导的建设道路。以建设生态工业城市为目标,坚持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并举,以发展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城镇服务功能和吸纳能力,通过“园区拉动、外资带动”,引进一批有带动优势的重化工项目,使“寒北”成为寒亭区乃至潍坊市的经济隆起带和全市“三北”重化工业基地的中心区,为实现寒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二)功能定位:以潍坊港及大莱龙铁路为依托,以卤水资源为基础,以物流和重化工产业为重点,以北海路商贸带为带动,建成潍坊北部新兴的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滨海小城市。(三)总体发展目标。1、发展目标。经过15年左右的发展,在“寒北”地区形成一个基础设施完备、主导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三北”地区中心城市。(1)经济总量目标:20__—20__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40左右,到20__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亿元;20__—20__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35左右,到20__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亿元;20__—2020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2亿元。(2)产业结构目标:20__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85:6;20__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6:87:7;2020年,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5:82:13。2、实施步骤。“寒北”开发按近、中、远三期分步实施。20__—20__年:在完成规划的基础上,对“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行施工建设。同时,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一批项目进区发展。到20__年,在该地区力争达到基础设施完备、服务设施齐全。20__—20__年: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资本、技术的引进,以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煤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化工业区基本形成,以滨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业初具规模,该地区的人流、物流大幅度提高。20__—2020年:产业迅速聚集、规模进一步扩大,地区主导产业集群优势突出,形成一批在各产业领域有知名度的企业和品牌。对整个寒亭区的经济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得到改善,逐步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化工基地。六、产业选择和建设布局(一)产业选择1、以卤水为原料的卤水化工业系列。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有的卤水资源为在“寒北”发展以卤水为原料的盐溴化工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寒北”地下卤水不仅含有丰富的钠、氯、钙、镁、钾等元素,而且还含有经济价值更高的碘、锂、铀等稀有元素。“十五”期间,这一地区的盐溴化工得到了迅速发展,原盐产量占全国的1/1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1/4。以盐、溴为原料的化工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为进一步发挥卤水的资源优势,下步的发展思路是:对地下卤水形成综合开发利用体系,一水多用,加大技改力度,拉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氯化工、医药化工、精细化工,逐步在“寒北”初步形成一个上下游产品成链,资源封闭循环、综合利用的盐溴化工基地。2、煤化工、石油化工系列。目前看,这两种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当地没有煤炭资源、产业基础为零;“寒北”地区虽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但储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但是,大莱龙铁路的开通延伸以及与神黄铁路的对接、港口的扩建,境内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都为煤炭和石油的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条件。3、以仓储、交易、配送为重点的物流业。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我们加入WTO以后,商品物流配送越来越爱到生产厂家和商品销售商的重视。潍坊市确定的三大物流中心,其中之一就是位于“寒北”地区的,以潍坊港为依托的物流中心。这一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流业必将成为推动“寒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4、以沿海旅游为重点的旅游服务业。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旅游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但是寒亭北部的沿海旅游业正刚刚起步,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世界各地正积极加大对旅游的投入与开发。而寒北借助港口和滨海优势,必将能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5、加工工业。(二)建设布局根据“寒北”的开发现状,本着合理布局、功能明确、减少污染、方便实施的原则,对“寒北”用地功能进行统一规划,基本形成“一港二带六区”的规划格局。1、一港:即潍坊港,是渤海莱州湾航道唯一不受拦门沙影响的港口。已建成两个5000吨级散装纯碱专用泊位、两个3000吨普通泊位(含一个3000吨滚装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197万吨,现为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港区办公楼、服务楼、供淡水工程和通讯工程已建成启用。两个万吨级码头的可行性研究已经通过交通部一航院组织的专家论证;申报一类口岸已由省政府上报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的工作正陆续展开。潍坊港经营状况良好,20__年完成吞吐量282.5万吨,预计今年吞吐量将达到290万吨,已成为环渤海经营形势最好的港口之一。“寒北”的开发和发展必须以港口为依托,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重化工产业为重点,物流园区配套的现代化新港城。2、二带:指在“寒北”地区沿北海路和新海路形成两条经济产业带。北海路产业带:南起潍坊经济技术 开发区,北至潍坊港,东至央赣路,西至白浪河,作为北海路产业带的控制区。重点发展食品、农畜产品工,纺织服装、造纸包装、生物制药等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连结市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走廊。重点发展环渤海高速环岛、工业加工区、央子镇区等地的沿路商贸业。新海路产业带:为整个“三北”开发的东西向经济大动脉。“寒北”开发要依托这个有利条件,建成东西向的产业经济带,重点发展崔家央子村、物流园区,与北海路产业带共同形成“寒北”地区的“十”字经济隆起带。3、六区:指依托现有基础,形成区域性的六个大的功能区。(1)工业加工区。在现有央子镇区的南邻,建设工业加工区,重点发展加工制造业,形成“潍北“地区新兴的工业园区。现有10多个项目落户该区,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基础。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2)重化工工业区。该区重点发展卤水化工、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化工业。规划控制面积约2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一期位于新海路以北,繁华路以南,西至草场路,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4平方公里;二期位于繁华路以北,西至白浪河,东到虞河,规划控制面积约11平方公里,(3)物流园区。在崔家央子村东,草场路西侧,以新海路为轴心,建设物流园区。依托境内发达的交通网络,重点发展建设原材料和产成品的集散中心、商贸配送中心及市场交易型物流中心。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2平方公里。(4)北海旅游区。该区紧邻潍坊港,以沿海滩涂为依托,建设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项目区,形成新的旅游景点,带动我区北部旅游产业的发展。该区规划控制面积约1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滨海湿地生态游、海上游、沿海银田游”等项目。(5)商贸居住区。以央子镇区为中心建设商住办公区。该区东到白浪河,西至崔家河,南至繁华路,北至海王路,规划控制面积约17平方公里。依托现有资源,把它建成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滨海城市,逐步形成10—20万人的规模。(6)特色养殖区。主要发展以近海养殖、沿河养殖、零星养殖为重点的水产养殖业。一是位于北部沿海的浅海养殖捕捞区,主要从事滩涂贝类养殖和浅海捕捞。二是央子南部,泊子、南孙北部的卤淡水养殖区。主要发展卤淡水养虾和工厂化大鲮鲆养殖。另外,在开发区的南部以及泊子乡北部,有部分可耕地,根据国家“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土地政策,在保护好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合北部发展的特色生态农业。(三)基础设施“寒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水、电、热、绿、坝等六个方面。1、路网建设。整个区域规划形成“六纵连六横,一环绕寒北”的交通大格局。六纵:指区域南北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白浪河东西两侧各3条。其中4条向南延伸至潍坊市区及寒亭城区。规划道路红线在40米以上。六横:指在区域东西向形成6条交通干道。连结昌邑及潍坊海化区,规划道路在30米以上。一环:指在整个区域内形成连结各个主干道的交通线,使和各个功能区连为一体,方便人流、物流的有效整合。另外,在环渤海高速公路以南,规划建设一条连接冯横路、北海路、央赣路的东西向高标准公路。(各个功能区有自己内部的交通格局,在各功能区的详细规划中将进一步阐述)2、给水系统。“寒北”地区的淡水供应主要依靠引峡济寒、引黄引青、南水北调工程。下步应以第一平原水库为主,扩建给水厂,向各个规划功能区内送水;在港口附近拟建海水淡化厂,在河北岭子村西修建第二平原水库,库容1000万立方,同时配建第二给水厂。3、排水系统。结合“寒北”新区建设,在商贸区东北、白浪河西岸建设污水处理厂,在物流园区西北部预留污水处理分厂用地。以规划的“四横”为基础,在白浪河内修建2-3道蓄水坝,坝路合一,将处理后的水在河道内储存,进一步净化;同时,吸取流域内净流,即能形成景观,也可补充地下水源,又能向南回提,用以灌溉农田或作中水之用。4、电力通讯系统:现有两处110KV变电站,三处35KV变电站。随着“寒北”的开发,用电负荷会急速增加。20__年在河东站东北6公里处新建110KV海滨变电站;20__年在央子镇与昌邑龙池间新建220KV变电站,35KV河东变电站由自备站改为公用变电站;20__年新建热电厂一座,出线至110KV蔡央变电站并网运行;20__年,泊子、南孙变电站升压至110KV运行。南孙站和蔡央站之间架设110KV联络线。通讯方面,20__年新建百万吨1400端换点1个,改造丰台、新立村、西利渔、百万吨等架空交换点;新建ADSL(宽带)节点10个,扩容1000端口,光缆接入达到800户;新建RAIU(小灵通)控制器4套,基站50个。20__年-20__年新建两个2400端换点;ADSL扩容1500端口,RAIU优化基站20个。5、热力系统:在工业加工区、重化工业区、物流园区分别建设热电联产项目,完善供热网络,实行统一供热,逐步取消自备锅炉。6、绿化:根据北部地质水质特点,本着适地适树、见缝插绿、见缝插景的原则。沿环渤海高速建设防护林带;在条件较好的南部发展经济林带及丰产林;沿河流及防潮坝形成宽窄不等的绿化带,既美化环境,又改善气候;沿主要交通干道建设道路绿化带;在各功能区建设休闲公园、景点,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7、防潮坝: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按五十年一遇的标准,对北部防潮堤进行整修加固,提高防潮能力,到2020年底前实现闭合防潮。同时对防潮坝加宽加高,形成坝路合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绿化带和观光景点,使防潮坝成为防潮、通车、旅游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堤坝。七、主要政策措施“寒北”开发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制定相应措施,保证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一)加强领导,提高对“寒北”开发的认识。“寒北”开发事关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是全区的“一盘棋”。因此,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抓好协调,增强全区上下参与“寒北”开发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开发合力,真正把“谋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发展“寒北”落到实处。(二)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资是“寒北”开发建设的突破口,必须立足区位、资源、交通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招商重点,形成经济发展“洼地”,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特别是对全区发展有带动力的大项目,更要实行“一事一议”的特殊政策。同时,积极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多种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到“寒北”的开发建设中来,从而形成政府引导下的多元化投资格局。(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一是区委、区政府和海化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寒北”的开发有一定的适应性,但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必须要及时的清理和废止一切不利于“寒北”发展的政策,并制定新的政策来适应“寒北”开发的需要,从政策上向“寒北”倾斜。二是现有的“寒北”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供排水、电力、污水处理等还不能适应“寒北”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需要。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除海化区加大投入外,还需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全区上下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海化区的发展。三是区直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把在“寒北”的工作职能定位在服务上。各职能部门要在“寒北”设立分支机构,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各乡镇也要围绕“寒北”发展的大局,积极向“寒北”提报项目、引资金。(四)加强卤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卤水资源是“寒北”开发建设的优势。但目前,仍存在着地下卤水无序开采的现象,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构 成了威胁。我们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按照科学规划、依法管理、综合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控制卤水的无序开采,使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五)切实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充足的工矿用地,是“寒北”地区吸引外来资本、技术进入的优势条件之一。但随着项目有进入,用地紧张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充分合理的利用土地的原则,合理核算进区项目用地,坚决杜绝“圈而不建、多圈少建”的现象发生。(六)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技术创新的决定性资源。市场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因此,为促进“寒北”的快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积累,要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职工的培训,努力创造一个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环境。二0__年三月

发展规划部篇2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一三六六”的工作思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抬高发展标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任务目标,落实保障措施,充分发挥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商务区建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了区领导和市局党委的充分肯定,赢得了辖区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和引领作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局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健全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调控作用等,进行深入学习调研。通过分析检查,找出了规划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规划统筹还存在薄弱环节、控规编制覆盖率相对滞后等不足和问题。制订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路和措施。首先,坚持大片区统筹规划,全面科学布局,分期分步实施。先后参与和组织编制了中心城区7个片区控制性规划、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规划、玄武街片区控制性规划、北海路沿路控制性规划、汽车站南片区规划、“三王一马”片区规划等。为下一步片区整体改造提供了规划指导。二是坚持产业发展优先,住宅与产业用房合理布局,保证可持续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加大非住宅地产开发和建设现代化商务中心区的要求,我们从规划阶段着手,使我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更科学、更合理,特别是在城中村改造的规划编制、审查和实施中,从源头上把好规划关,进一步加大非住宅类地产的比例,以非住宅类地产为载体,承载引进的新型产业,为产业发展搭建有利平台。已实施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商业性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达到了20%左右。三是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着眼拥河发展,依托河、河、张面河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运动休闲、餐饮娱乐、生态旅游等产业,进一步提升我区的城市功能和品位。在沿河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中,从规划编制入手,多规划建设一些商业、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产业载体;对沿河原有企业、居住区和街道等,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做到宜商则商、宜文则文,即丰富了沿河景观,又在沿河形成了产业隆起带,打造出了我区的特点和亮点。

(二)强化服务职能,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一是提供优质热情服务,全面树立我局良好形象。做到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和跟踪服务,“急建设单位之所急,帮建设单位之所需”,各科室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二是对重点项目、重点村,实行领导包靠责任制,落实到人,明确责任,深入基层,面对面服务。为保证重点工程顺利进展,有关领导和同志,经常加班加点,业务会审会常常在星期天或晚上开。对重点项目、特急项目实行特事特办,开办绿色通道,树立了规划部门廉洁勤政、公正执法、热情服务的良好形象。三是主动与市局相关科室沟通协调,搞好社区办公用房、社区卫生中心建设的选址和审批。

(三)积极参与市、区重点项目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近年来,分局积极主动参与市、区的重点项目建设工作,按时按质地完成市局和区政府交给的任务。一是河综合整治工程:近三年来,分局在做好本职业务工作的同时,承担着河、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任务,先后抽调6名业务骨干靠在工程一线。战斗在河湿地的同志,在全省现场观摩会和台经贸洽谈会期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加班加点吃住在工地,没有休息时间,没有节假日,经过努力成功完成了台经贸洽谈会和台外商接待活动,并得到一致好评。如今,河湿地公园已成为观摩、观光、游览的最大展示亮点。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的生态之河、大气之河初步展现在人们面前,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至今,上游湿地6、8、9标段工程已全面综合验收,并投入了下游6公里北辰绿洲战役中。二是城中村改造取得了很大进展。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自08年下半年以来,城中村改造明显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开发商观望,有的村拆迁后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为保证城中村改造健康持续发展,让村民早日回迁,我们采取政策优惠引导、工作主动支持等方法,帮助各村加快村民回迁楼建设。三是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确保了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为保证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我局包靠领导每天一调度,现场研究解决问题。不属于分局职权范围之内的,就主动向市局汇报,积极沟通协调,争取上级的支持,保证项目顺利进展。四是全面推进近郊村改造前期摸底调查、政策研究和区三河沿岸土地储备地块商业开发调研工作。南部“近郊村”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前期“城中村”改造工作的经验和领会执行市政府相关“近郊村”改造政策的基础上,已完成基础摸底调查汇总和相关政策建议稿上报工作。截止目前,已有等村正在与开发企业进行意向性谈判,争取今年先行试点,然后全面推开,实现全区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四)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我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了我局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二是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建设“五型”机关。我们对每起受理的市长公开电话的办理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针对反映的情况及时与建设单位进行联系,并现场勘验、调查,及时反馈处理情况。三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和每月学习计划,并严格落实计划安排的学习内容。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宗旨意识,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四是加强业务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举办讲座、外出学习考察、组织专家评审论证规划方案等形式,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全局同志的业务水平和思想境界,为做好规划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五是坚持定期回访制度,主动征求意见,改进服务。定期走访街办、村和建设单位。通过深入基层,既了解了基层的需求,又密切和融洽了关系,受到了广泛好评。

发展规划部篇3

关键词:西部地区 农村公路 新农村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仍在持续,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中央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消费水平低,提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扩大内需的重点工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当前支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减少东、中、西区域差距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一、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速度较快,农村公路总里程、通达率、通村率、硬化率等指标不断提升,对于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受资金、体制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农村公路较东、中部地区发展速度慢的多。体现在西部地区农村公路通达状况较差,通达率较低,少数乡镇、部分行政村还没有实现通达,通畅率更低,相当数量的通村公路都是土路等无铺装路面。目前,全国未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部分地区农村公路网络还未形成,处于正在建设中。由于农村公路基础薄弱,通村公路是西部地区目前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新农村建设对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的新需求

新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必须时刻以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宗旨,站在新的高度审视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路的新要求,才能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城乡协调新模式对西部农村公路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要实现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新模式,重点是要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客货运输、城乡居民就业和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五个方面工作。这五个方面的要求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在分工协调和要素配置方面的要求。

在分工协调上,借助党中央提出的“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大好机会,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切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向西部农村倾斜。在要素配置上,一方面,为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应注重城乡公路网的合理衔接。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城乡客货运输一体化,城乡客货运输网络也应该统一进行规划,以促进农村和城市客货运站场设施及信息服务资源共享、互补利用。

2西部地区农村产业新格局对农村公路提出了新需求

近年来西部地区农村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变化,逐步形成新的产业格局。新的产格局的形成,要求要做好专业化生产和综合生产之间的协调,做好农村生产布局规模化以及农村流通体系完善工作。从实现农村产业新格局来看,农村产业结构多元化,需要农村公路适应特定产业类型对农村公路的特殊需求,满足不同产业对农村公路的特定功能需要,为其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农村经营产业化需要农村公路考虑外界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工业园区、农产品集散中心的连通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在农村工业园区建设农村公路需要考虑农村公路信息化问题,使农产品在第一时间得到运输配送、加工;围绕农产品集散地建设农村公路还需要考虑货运站场的同步规划。

3提高西部农民居民生活水平对农村公路提出了新需求。

要提高西部地区农民居民生活水平,必须在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同时,改变农民的消费结构。农村公路在建设中首先要通过提升路网密度,完善客运服务,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工作,加快农村闲置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帮助他们尽快提高生活水平。另外,农村公路作为农村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运输方式,需要在项目选择、建设方案确定时,就要考虑能方便农民提高收入、进行消费活动,需要给农民入学、就医、灾害应急等创造条件。

4西部地区乡风民俗新风尚对农村公路提出了新需求

除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技能培训以及改变农民的陈规陋习之外,还要注重对交通文化的传播,改善教师学生所需的交通环境。农村公路在规划时,要重视科技教育设施、文化活动中心、娱乐设施等周边公路的配套,方便农民参加农科培训、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逐渐改变农民生活中的劣风陋俗,利用农村公路这个有形载体,将交通文化延伸至广大农村的千家万户。

5西部地区乡村面貌新变化对农村公路提出了新需求

乡村面貌新变化为农村公路的要素配置提出了新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农村公路规划要与农村规划衔接以及与沿线、生活设施改造同步规划等内容,对农村公路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任务

在充分分析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现状及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公路发展的要求的基础了,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的主要任务。

1重点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水平

目前,农村公路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现阶段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点是农村公路的进一步通达,以满足农民出行和生产生活需要。加强大型垦区和牧区内部以及对外的联络线建设,以方便农用物资、农产品的进出及大型农业机具作业。做好矿产开发点和运输通道的衔接,使西部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能得到有效开发。建立能够覆盖全部行政村和重要人货集散中心并具有一定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并逐步改善其通畅水平和完善程度。

2因地制宜,逐步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提升

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可以根据农民出行特点在平常固定时间安排少量班次,而在赶集和农忙时期加密发车班次。结合西部地区以农牧生产为主,矿产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极富特色,民族风情浓郁以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特点,应注重通过农村公路建设带动当地农牧生产发展,矿产、旅游观光资源开发和招商引资。完善发展旅游业所需的公路配套设施,提供便捷、舒适的旅游客运服务,充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人文、生态景观和民族风情,发展特色旅游业。

3农村公路建设、运营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环境保护

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尤其是西部的一些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观光游览线路往往是生态环境、地质条件脆弱区,这些地区农村公路的布局要尽量利用旧路,避免穿越环境敏感区,要结合地形地貌,防止大填大挖,要采取环保型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于公路建设中被破坏的植被要尽量恢复,要考虑公路建设以及后续运营对当地物种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4农村公路发展与村庄整合相结合

考虑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的特点,农村公路项目立项时,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与村庄搬迁、聚集、整合的关系,对于居住人口较少,生产产值不大,通路成本较高的乡村可采取搬迁的方式,适度集中,规模发展,既改善农村交通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又降低了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五、政策建议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地势复杂、资源丰富,经济还较落后。农村公路的建设发展很不平衡,对于西部地区农村公路发展建设政策的制定,重点是着力推进该地区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的全面建设,对于条件较好、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鼓励推行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同时兼顾综合服务品质的提升。在制定政策时,还应充分考虑西部地区资金缺乏的因素,对此,不但应有政策的有力支持,还应在相关文件中明确资金来源,保证工程实施过程中资金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发展规划部篇4

一、工作总结

(一)人力资源工作

1.制定实施年度招聘计划,借助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校招、597人才招聘网、、集团官网、微信等招聘平台,多渠道招聘信息,配合中心(公司)做好各类人才的招聘推荐工作。全年累计岗位150余个,推荐290余人,入职50余位管理经营人才。

2.制定实施集团与中心两个层面的年度培训计划,先后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企业管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执行力、新闻摄影等专题系列培训,组织参加金华市劳动法律法规培训、人力资源高峰论坛、省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沙龙等,并配合中心(公司)开展各类员工培训。不定期召开人事联络员工作例会,适时解读新政新规。

3.起草《高层次人才聘任管理暂行办法》《特殊人才引进管理办法》《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暂行办法》《员工在职进修管理办法》《年终考核分配方案(修订)》《省内高校后勤人才交换培养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落实《部分特定岗位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办法(修订)》,从制度机制上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推进员工队伍建设。

4.做好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工作,指导协助二级单位调解处理劳动纠纷3起。

5.指导做好中心(公司)《员工手册》的编撰和修订工作,进一步规范用工管理,规避劳动风险。

6.配合做好公司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进一步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发展,保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配合做好学校第二轮岗位聘任考核和第三轮岗位聘任工作。

8.组织开展 “安康杯”员工服务技能比武活动。

9.根据“”期间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要求,做好校内宿管员、门卫值班员等特殊岗位的统计、排查及员工宿舍周边安全、卫生等相关工作。

10.做好学校外聘人员人事管理及工资、社保代缴工作。

11.完成新一轮员工社保补缴相关工作。

(二)协会秘书处工作

1.完成省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单位交接相关工作,承办二届三次理事会、二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起草出台《协会企业会员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活动组织的若干规定》,顺利完成前期报名、报到接待、会务服务、用餐服务、住宿安排等一系列工作。

2.组织召开协会各机构执行秘书会议,传达相关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协会的行政、管理、财务、办会、接待、宣传等工作。

3.组织召开金华、衢州、绍兴片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研讨会,进一步加强区域高校会员间后勤工作交流研讨。

4.承办学生用纤维制品标准培训会和学生公寓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会,进一步规范学生用纤维制品的采购管理和高校公寓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5.组织推荐浙江省教育后勤新科技应用领跑单位,我校和浙江农林大学入选2017年度“教育后勤新科技应用领跑单位”。

6.组织调查统计浙江省各高校后勤有偿服务收费情况,针对各高校会员单位学生公寓住宿、空调租赁、洗衣、电瓶车充电、洗浴热水、电费、自来水、直饮水等收费标准进行了调研统计。

7.组织调研各高校后勤服务性收费和代办服务收费有关情况,包括收费项目、收费政策、收费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意见和建议等,按时报送至教育厅计财处。

8.借助微信平台开发协会会务系统,实现网上报名、会议通知、人员统计、食宿安排等会务功能,同时开通公众号“浙江省教育后勤协会”,进一步加强对协会工作及各高校活动的宣传。

9.完成协会法人登记证书工商信息变更工作、2017年度协会经费预算编制工作、协会社团年检办理工作、会员通讯录更新及电子通讯录“移动彩云”开通工作、2017年度会费收缴工作。

10.申报协会科研课题《高校后勤公司化运作的实践探索》。

11.做好协会机构整合相关工作,筹备二届四次理事会。

(三)民生关爱工作

1.根据集团“两学一做”及文化建设的要求,启动对桃源18幢、19幢、20幢等员工宿舍的房屋墙面、周边环境及公共部位进行改造,做好西区宿舍(13间)的室内整体翻新,进一步提升员工住宿条件,并免费接入数字电视信号。

2.组织开展两期职工夜校,开设员工兴趣课程,培养员工兴趣爱好,提升知识技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增进感情、丰富生活的平台。

3.完成新一轮员工住院医疗互助、员工团体意外保险、员工健康体检等相关工作,增强员工人身安全保障。

4.开展员工子女“四点半课堂”、爱心家教、儿童节等活动,为后勤员工子女义务提供课业辅导、开设特色课程、发放文具用品,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提高工作积极性。

二、下年度工作要点

1.进一步完善优化人力资源内部管理,有效破解人才匮乏、队伍断档等难题。

2.做好特殊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聘任、“双百人才”选拔等相关工作,加大力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

3.开展专业化培训,借助协会平合开展各类人员培训。

发展规划部篇5

【关键词】 发展规划部门;职能;机构;设置

2003年1月5日,周济同志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13次会议上指出,高等学校“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2003年7月,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工作研讨会在厦门召开,这是全国高教系统首次召开的学校发展规划工作会议。至此,我国高校普遍加强了发展规划的工作职能,纷纷设立发展规划处(办公室)、发展计划处、发展规划与学科管理处和战略与政策研究室等发展规划部门。

经过近几年建设,发展规划部门的地位日渐突出,工作内涵不断深化,在促进大学的战略定位、学校发展、学科布局和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在实践中也存在职责履行困难、缺乏组织归属等问题。通过对我国高水平大学进行调研、实地考察等方式,就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希望能为高校发展规划部门进一步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提供借鉴。

一、调研情况

本次调研样本选择我国“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覆盖面较广,能够准确反映目前主流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整体情况。

样本Ⅰ:2008年7月20日~8月21日,以网络资源为主要渠道,结合有关参考资料,对全国108所“211工程”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设置、职能等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其中“985工程”院校38所,教育部直属高校67所,工信部属高校7所,军队所属高校3所,其他部委、省市直属31所。

样本Ⅱ:2009年1月19日~3月10日,通过走访、电话采访,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工信部属7所高校进行了再次调研。

二、我国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的现状主要特点

1.高校发展规划部门设立情况。据统计,全国108所“211工程”高校中直接设有发展规划部门的有72所,占总体的66.7%,没有直接设置的有36所,占全部高校的33.3%。3所军队院校没有设置发展规划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属7所高校全部设立了发展规划部门。高校设立专门的发展规划职能机构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和共识。

2.发展规划部门职能设置和工作性质。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主要涉及七大职能: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学科建设、校园规划、战略研究、资源整合、信息统计,部分高校发展规划部门兼有工程招标、重大重点科研条件保障项目管理、合作办学等其他职能。概况来说可分为核心职能、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

发展规划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阶段性规划工作,包括学科建设规划、其他事业规划等。要求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掌握学校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基地等资源的状况,及时获得学校需求,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

计划管理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指学校投资计划的申报、论证、立项、实施、验收以及评价等工作。根据发展规划部分在学校职能划分的不同,计划管理工作涵盖的范围也有所不同。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学校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与年度计划的申报、统计报表等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还负责研究学校基本布局与资源合理配置,综合平衡学校人事、招生、教学、基建等各类计划管理工作。目前,高校计划管理工作趋于综合计划的统筹管理。

学科建设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核心职能,指学校“985工程”、“211工程”等学科建设项目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日常管理、验收评估等工作。

战略研究(政策研究)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主要研究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收集、分析和把握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信息和最新动态;比较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准确掌握教育资源以及办学的特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跟踪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国内一流大学的现状、发展规律和趋势,持续开展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提出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建议及年度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

资源整合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研究学校学术资源与发展的重大问题,整合学校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校园规划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学校校园总体规划、校园环境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同时负责校园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可研报批、建设过程的审核监督、校园建设项目预验收、年度竣工检查验收和后评价等工作。

信息统计职能,是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基本职能,指学校基本信息统计和,年度统计以及专项统计工作。

3.发展规划部门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人是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元素组成,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一个组织是否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人。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由于其职能设置不同,人员编制及结构也各不相同。对“211工程”高校发展规划部门的统计来看,一般下设1~6个科室,人员为2~15人不等,如工信部属7所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5个科室。西北工业大学等4所高校设立了4个科室,处内人员为9~17人。

三、高校领导对发展规划部门的重视指导情况

高校领导是否重视高校发展规划工作,对该部门的发展,乃至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据调查表明:绝大多数高校还是比较重视发展规划工作,高校一把手亲自主管规划机构的占61.81%,学校主要领导始终重视、指导规划制定工作的占到89.36%。

四、对学校发展规划工作的思考

1.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发展规划工作职能与权威。发展规划部门属于高校校综合性协调管理部门,只有在高校核心管理层的重视领导下,才能够很好的宏观把握学校发展资源。国内高校大部分发展规划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学校很多部处的职责存在部分交叉,若不具有一定的权威,将影响工作的实施。发展规划部门只有具有了一定范围的实质性管理权,或者说掌握了一定的办学资源分配权,才能保证工作的开展,使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从制定、实施、管理到目标完成顺利进行。

2.以人为本,进一步加强规划机构的人员建设。要做到以人为本:第一,人员结构中最好具有多元化的学科背景,吸纳不同学科领域的人参与到高校发展规划工作中来,人员数量也是工作精细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第二,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各项基本技能,具有全面的人际交往能力。第三,发展规划工作人员要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学校的整体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展规划部门高效、良性的运转,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强全国高校发展规划组织建设。我国高校发展规划部门成立时间不长,存在机构职责设置和上级主管部门等多种不同因素,致使高校发展规划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支撑联系。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和组织,接受民间组织的指导,建立全国性或行业性的高校发展规划组织。

参考文献

发展规划部篇6

近日,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这为我国大数据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工信部主要负责大数据产业发展以及应用示范相关工作。陈伟说,除制定《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外,工信部还将出台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推进计划,促进规划、标准、技术、产业、安全、应用的协同发展。

据介绍,工信部将组织实施“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通过相关项目和资金引导和支持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同时开发面向工业、电信、金融、交通、医疗等数据密集型行业的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

“要促进大数据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着力发展工业大数据,加强产业生态体系建设。”陈伟说。

他说,围绕落实中国制造2025,支持开发工业大数据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培育发展制造业新业态,开展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同时,促进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3D打印、个性化定制等的融合集成,推动制造模式变革和工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目前,工信部已经指导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组建由130余家单位构成的大数据标准工作组,组织起草了《大数据标准化白皮书》,制定大数据标准体系,已经开展数据质量、数据安全、数据开放共享和交易等方面的多项国家标准的立项和研制工作。

发展规划部篇7

近日,农业部印发《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十三五”期间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布局、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安排。

《规划》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目标,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支撑,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保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强化农产品加工业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要素集聚优化,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稳定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产业融合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协调、企业效益有所上升、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水平,带动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促进农民增收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用持续增强。

《规划》确定了四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做优农村第一产业,发展绿色循环农业、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发展设施条件,夯实产业融合发展基础。二是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全面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整体水平、努力推动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能力。三是做活农村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各类专业流通服务、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四是创新融合机制,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产业融合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激发产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

《规划》结合主要任务,依托自然和区位优势、重点产业、优势产业集群,对融合发展区域功能定位、重点产业结构、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业融合先导区建设进行了合理布局。围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出了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四项重大工程。

发展规划部篇8

关键词:城乡规划 跨岛战略 岛内外 协调发展

一、厦门市跨岛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厦门跨岛发展战略的进程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岛内提升,即优化岛内各功能,如旧城区改造、大型商务区建设、城市主干道的景观整治和绿化美化等;二是岛外建新城,即经过岛外新城的建设,将由不足100平方公里的厦门城区,拓展为33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由一个海岛型城市,跨越出来形成一个海湾型城市;三是提高软实力,即通过制定一些诸如城市发展定位规划、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或争取成为海西乃至全国“先行先试”的试点等,加快岛内外一体化进程。

二、国内部分城市在城乡规划中的做法以及借鉴意义

(一)杭州市:“网络化城市”结构,突出组团发展,发挥辐射作用

杭州市属于典型的海湾型城市,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一部分。杭州市在规划过程中尝试了“网络化城市”的新型城市结构,所谓的网络化,是指从城市中心―县城组团―城镇组团―村居组团的一种辐射模式,该模式具有梯次衔接紧密、功能配套互补、各环节相对独立、节约土地的特点。在具体实施中,杭州市规划了“中心城市(杭州市区)―中等城市(五个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一个辐射网络,采用了组团式空间结构体系,形成以部级和省级开发区、特色工业功能区、各类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专业园区、各类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园区、城市综合体等为支撑的产业布局体系,促进空间拓展、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节约、生态优化。’杭州市在规划中,注重组团效应,将下辖县(市)的发展作为重点,努力构筑县(市)城的中心作用,以中等城市的标准来建设新城。作为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底蕴的旅游城市,杭州提出“旅游西进”和“旅游国际化”,利用郊区县(市)优势条件,发展特色旅游,积极支持千岛湖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郊区县(市)旅游业与杭州城区旅游业衔接互动,打造市域一小时半旅游圈、经济圈。应该说,杭州发展新兴服务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业与提升发展消费业、推动服务业在城市集聚发展与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并举,加大服务业领域改革创新力度,推动郊区县(市)服务业加快发展,都是在一个“城市网络”框架下进行的。

(二)广州市:优化第一产业,缩小城乡差距

广州市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仍然是其发展的一大障碍。在实现城市发展模式转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广州的重点放在了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优化上。与厦门的特色镇不同,广州市对郊区城镇的规划则更注重中心镇的概念,在资源要素配置上对城镇建设予以倾斜,经济社会管理上进行扩权,管理体制上推进创新,把中心镇建设成为小区域经济中心、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台、生态文明示范区、城乡管理体制创新示范区的现代化卫星城。对于中心镇的建设划分扶持发展层次,明确发展时序,调整市级统筹建设资金分配政策,形成梯次资金扶持等级。采取竞争性扶持资金方式,扶持奖励发展较快的中心镇,以区域竞争代替平均分配。对于中心镇达成社会资本投资意向的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事业项目,财政扶持资金可以给予贷款贴息。对于第一产业结构的优化,广州市也倾向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农田和鱼塘标准化改造,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健康养殖业示范区。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

(三)成都市:布局区划,改革行政体制

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和郊区新城的建设中,在城镇区划方面实行了一些探索。成都市实行农村杜区向城镇社区化的政策,对城市化已覆盖或即将覆盖的乡(镇),计划适时实施弃撤乡(镇)街道办事处工作,并相相应健全有关组织机构,逐步转变工作职能。配套椎进村委会转居委会工作,凡成建制的“农转非”且户数在1000户以上的,实行村委会转居委会,凡不足成建制的的“农转非”,但“农转非”后居住比较集中且达到1000户以上的,可单独建立社区;凡零散的“农转非”不足 1000户的,并入相邻城镇社区。新建社区应配套完善水,电、气、通信和文化、体育、卫生、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社区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功能。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要。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要求,因地制宜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整合一批小乡弱镇。在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之后,构建环绕中心城市的中等城市、小城市、区域中心镇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成都市的一些做法更注重于社会公共服务环节的一体化,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优先规划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

(四)其他城市的规划经验在厦门市跨岛发展建设中的借鉴作用

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过程中的岛外四区启动了新城建设和小城镇建设。按照规划,新城一开始就采用了高标准、高投入、具有科学规划性的建设方案,注重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向城市化转型升级。岛外四个区的小城镇建设则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社会事业进步、功能设施完善的县域重要经济中心,成为新型现代小城市。结合“风情小镇”创建,坚持“一镇一方案”,培育一批特色镇。但厦门市在岛内外建设规划中明显还存在定位和组团不清晰的问题,岛外各区的新城和旧城衔接不够紧密,区和镇两级新城建设相对独立,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城市规划网络,组团效应的辐射力不强。在这些问题上,杭州市的“网络化城市”观点值得厦门市参考。在城市建设的规划上,厦门可以利用建设新城的契机,从各区的定位角度,参考“网络化城市”的功能,合理布局产业的规划。例如,同安区的汀溪镇旅游资源丰富,温泉产业发达,在旅游产业的协作上,可以形成厦门市区―岛外地区―同安区―汀溪镇―汀溪镇内各大温泉产业集群的这样一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沿线的产业发展。

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厦门岛外四区均保存着占生产总值相当比例的第一产业,应该注意到都市型农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促进农民增收,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岛外各区应认识,岛内外一体化,不是要把所有的岛外地区都变成城市,不是要消灭农业,而是改变对农业的看法和思路。从国外城市近郊的农业发展经验来看,发展都市农业,不是单纯的提供农副产品,而是发展多样化的、为城市服务的功能性农业。著名企业厦门银鹭集团,将企业生产所在地同安区马塘村打造成为一个生态工业观光村居,就是一个都市型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

在公共服务领域,将岛外地区的特色镇、中心镇作为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的战略节点、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平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在新城镇建设过程中也值得厦门岛外四区进行有益的尝试。目前,厦门岛外各区的发展不平衡,区内乡镇的发展也存在着失衡的现象,能否借鉴成都市在城乡规划中的经验,在新城规划中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整合乡(镇)资源,充分发挥区政府所在地、中心城区和区域中心镇的吸纳和辐射作用,对于厦门市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中各区的区划制度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三、厦门市跨岛发展过程中岛内外如何协调发展

(一)资源共享

从区位条件来说,岛外四区具有与大陆连接,腹地广,发展空间大,辐射周边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而岛内两区则具有基础设施完善,现代化程度高,高端服务业发达等特点。从这一角度来说,岛外四区应共享空间,鼓励企业将能耗大、劳动密集、占地规模大的厂房迁移至岛外,带动岛外的就业和发展,同时,将总部设在岛内,享受岛内政务办理、商务运营、金融服务等方便的资源。岛内与岛外地区共享资源的最直接效益,就是促进了各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将原本企业限制在一个区内发展困难的窘境,变成了各区互相配合,发挥各自优势,接纳有效资源。而本区的改善产业结构问题,也由别的区来参与,将本区的劣势转变为别区的优势,各城区实现共赢,进而推进整个市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二)功能互补

从功能定位的角度,每个区都具有其他区所欠缺的功能。例如,著名的台资企业友达光电(厦门)有限公司,原先的总部和厂房均位于湖里区,企业发展存在空间规模小、生产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招工用工难等为题。在厦门市实施岛内外一体化战略滞后,友达光电将生产厂房搬迁至集美区和翔安区,享受部级台商投资区的政策优惠,依靠区内具有良好的半导体液晶制造业基础;将厦门地区的原材料采购基地设在同安区,利用其便捷的交通网络;将进出口贸易业务设在海沧区,利用国际物流港口的优势;将其下属的两家子公司总部设在岛内,则是为了享受良好商务营运环境,利用岛内高端服务业的资源。从友达这一转型的事例能够直观地看出,各城区的功能互补的益处,就在于能够帮助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三)错位发展

各区的区位条件和产业结构不同,使得各区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向。例如,翔安区的定位应利用现有产业基础,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利用台胞祖籍地建设海西对台人文交往基地;依托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的建设,形成文教园区,建设高级技术人才教育和文化发展基地;结合第一产业发展模式,探索都市型农业发展,尝试整合农业和渔业发展生态旅游;规划大嶝新机场,计划建设国际航空城构想。与翔安区一样,同安区的现代工业和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集美区的铁路交通枢纽、文教产业、对台经贸;海沧区的保税港区、港口物流、台资外资;湖里区的总部经济、工厂置换楼宇经济、国际酒店;思明区的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会展产业等这些项目,都是各区利用独特的优势将市场细分、细化,依据各区的实力和发展特点,找到各自的市场定位, 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各自瞄准和锁定各自的发展方向和产业需求。

发展规划部篇9

摘要: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郝孟佳)今天,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做客人民网教育频道,围绕“落实政府责任,着力解决入园难”的主题,谈如何解决“入园难”。李天顺介绍,国家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规划纲要的起步之举和突破口,主要采取了以下四大举措。

李天顺表示,第一,2010年的1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求要落实政府在扩大资源,增加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加强管理等方面的责任。

第二,按照国务院要求,各省区市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完成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针对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各地都明确了未来三年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分年度的目标。而且重点围绕着如何扩大资源,如何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重点安排了一批项目,构建了学前教育新的发展机制。

第三, 国家有关部委启动实施学前教育的重大项目。从2010年开始,“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的试点项目”开始启动,当年国家投资了5个亿,重点支持像河北、内蒙、陕西、甘肃、青海等十个中西部省份的61个县来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村幼儿园,配备玩教具和图书。今年是第二年,投资的规模已经增加了15个亿,翻了3倍。覆盖范围,也已经扩大到整个中西部地区。同时,目前国家正在对中央财政支持学校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和实施方案进行专门的研究,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

第四,对开展学前教育的国家体制改革试点。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方案当中,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是十个专题改革试点的第一项。按照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各地申报和国家自选教育委员会评审的程序,最后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18项有关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着力点放在政策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比如明确政府的责任,扩大普惠性资源,探索发展的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等等一些非常重要的内容。

发展规划部篇10

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基本原则是: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绿色发展,保护生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享发展,改善民生。“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是: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