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减法十篇

时间:2023-03-17 22:06:24

小数的加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篇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

    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为基准,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探索新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两个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数的加减法篇2

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过让学生试算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尝试精神。

4.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生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尤其要注意小数点对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

师:六一儿童节刚过,你们一定过得很愉快吧?告诉老师你们都上哪里玩了?老师也利用假期去了一趟北山公园,买食物就花了58元,做各种游戏花了39元,谁能用竖式帮老师计算一下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板演)师:说一说整数加法应注意什么?再算算买食物比做游戏多花多少钱?(学生板演)说一说整数减法应注意什么?(出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共同回忆。)

二、选购商品,引出加法,探究算理

1.引出加法问题

师:快到期末考试了,我们来买一些学习用品迎接它吧?听说文化商店正在促销,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多媒体:商店画面)师:请同学们说出学习用品的价格。如果我买一个卷笔刀和一支不带橡皮的铅笔,一共应付多少钱?谁能用算式来表示?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生答:8角+6角=师随机板书)

(预设板书 8角+6角= 0.6+0.8=)

2.探究算理

师:让我们用竖式分别计算他们的结果好吗?(生练习,并指生板算)

师:请板算的同学介绍计算的过程(预设)

(先角与角相加,6+8写4进1;最后在计算结果处写上元和角)

师:是的,相同单位的元、角,相加时要对齐,从最低位的角算起,满十进一。

师:你能把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牢牢掌握的整数加法,这一想法很好。那么你能说说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吗?

(数位对齐,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师:那么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在小数加法中还适用吗?先听听第二位同学的介绍。

生:(6+8写4进1,最后在计算结果元和角中间标上小数点。)

师:6和8相加是因为他们都是角,在小数点后第一位,单位相同,就是数位相同,要一一对齐,计算时也是从最低位算起,满十进一。

在平时计算时,没有标注元和角,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来对齐数位呢?(生答)是的,小数点对齐了,前面的元,后面第一位的角也就对齐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它与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一致的。(板书课题:小数加法)

3.复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4.情景练习

①示范练习

师:其实,文化商店里还有很多文具。(出示文具的价格标签)

你最需要哪两件文具呢?(指生说出所需的两件文具。)

谁能用算式来表示?(生说)

好,请你在草稿纸上列好算式,用竖式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投影交流学生作业,反馈,评价)

②小组练习

每个小朋友想购买的两件文具肯定有所不同,把你想买的两件文具告诉你的同桌,让同桌帮你计算需要多少钱?(同桌列式,互算)

算出结果后,把计算的经过和结果交由他本人检查。检查计算的经过是否符合要求,结果是否正确?(反馈,评价)

三、减法的教学

1.沟通加减法,迁移学习小数减法

师:刚才我们提出的这些购买方案都是求二个小数和的加法,现在我想算一算带橡皮的铅笔比没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钱?(板书减法)生:学生列出的算式1.2-0.6

师:我们选择这个小数减法算式来研究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请你联系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尝试用竖式计算,可以吗?(学生尝试练习,指一生板书)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生介绍计算的经过)

2.师:比较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过程,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生讨论)教师评议: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在计算时都要做到相同单位的数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最低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是满十进一,减法是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作十,最后还要在计算结果的元和角之间标上小数点。

3.完成做一做的练习,学生汇报。

四、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1.下面的算式计算的对吗?请你为他们治治病?

2.用竖式计算97页第1题,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好。

3.《脑筋大转弯》6.8元,《校园科幻》3.2元

(1)《脑筋大转弯》比《校园科幻》便宜多少元?

(2)各买一本书,10元钱够不够?

4.想一想:用5、0、7和6这几个数字写出下面各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小于1而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五、小结

小数的加减法篇3

(一)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几十进位加和几百几十减几十退伍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二)继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三)培养学生做题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讲清算理并使学生能正确口算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20+90=160-70=30+80=

2.同时口答

(1)160里面有几个十?(2)120里面有几个十?

(3)150里面有几个十?(4)180里面有几个十?

3.口算

60+50=40+80=150-70=160-80=

170+800=500+190=120-40=180-70=

4.把下面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几十的数

320,360,430,270,560,650。

5.订正板演,说出计算过程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课题

师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百几十的加减法,看看谁能发现和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

2.学习例9

(1)出示:320+70=

师问:谁知道这道题得多少?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计算的?(320+70=390想:20加上70等于90,300加90等于390)

师问:老师将第2个加数换一个数,看谁知道得多少。

(2)出示例9320+90=

师问:谁来试着说一说这道题得多少,怎么算出来的?(320+90=140想:20加上90得110,300加上110得410)

师问: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上一道题二十加七十不够一百,而这一道题二十加九十超过一百了)

师问:那在计算方法上一样吗?怎么计算?(计算方法都是一样的,都要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再算几十加几十,最后再和整百数合起来)

(3)练一练

①400+120=300+180=200+150=

700+110=600+140=500+130=

②430+60=270+80=430+90=

360+40=50+560=70+650=

第(2)组练一练计算后要说计算过程。

3.学习例10

(1)出示:360-40=

师问:这道题得多少?怎么算的?(360减40得320,想:60减40得20,300加上20得320)

(2)出示:360-70=

师问:这道题得多少?怎么算的?(360减70得290,想:160减70得90,200加上90得290)

师追问:为什么先用160减70?(因为60减70不够减,所以从百位退一个百,与60合起来,再减70)那百位上还剩几个百?(2个百)

那一个百干什么去了?(与60合在一起去减70了)

指名完整说一说计算过程,自己小声再说一说,同桌互相再说一说,最后集体说一遍。

3.练一练

①130-50=150-70=120-80=

140-50=160-90=180-90=

②250-40=300-30=250-60=

430-90=920-70=340-80=

4.小结

师问:仔细观察例9、例10与以前学过的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师说:从前学的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是不进位不退位的,而今天学的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是进位的或退位的。但是它们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都要先把几百几十的数拆成几百和几十的数,先用几十加减几十,然后再与整百的数合起来。下面我们一起做些练习,看谁今天的知识学得好。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660+20=900-40=250+70=

2.填。

3.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学生用反馈板写得数,比一比哪个组错题最少。

4.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900-60=750+70=540-30=820-50=

340+80=200+710=670-300=250+200=

用同样的时间,看看谁做对的题最多。

5.根据刚才比赛的情况,找出班中做题又对又快的同学,让他们说说怎么就能做题又对又快。

6.同学之间互相出题,互相检查。

7.文字题

(1)320减去60,差是多少?

(2)比700多250的数是多少?

(3)410比80多多少?

8.应用题

田方家去年收红枣200千克,前年比去年少收30千克。前年收红枣多少千克?两年一共收多少千克?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内容是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十进位或退位的情况,它不仅要有前几部分口算做基础,还要用到一百几十减几十退位的口算。

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先安排了三道整十数相加有进位的和一百几十减去几十需要退位的式题,为了巩固以前学的知识和为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减轻难度。在板演的同时进行口答,题目都是一百几十里面有几个十,为口算一百几十减整十做铺垫。还有口算、拆数等练习都是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例9、例10都是由旧知识引出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而且注意边讲边练,在例9和例10后面都有一个练一练,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练习注意了坡度,每个练一练都分了两个层次。每一个层次中的知识都是第二个层次练习中要用的知识。例如:第二个层次430+90=520中要用到400加120,即整百加一百几十,所以在第一个层次里,就安排了6道整百加一百几十的题。

小数的加减法篇4

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8页至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位小数加减计算。

2.

经历一位小数加减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经验迁移到小数计算中来,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计算整数减一位小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研究

1.

买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2.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3.

妈妈付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

20-9.3=

(元)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总结:

笔算小数加减法,要(

)对齐,也就是(

)对齐。

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

);小数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当10,然后再减。小数加减法计算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是一样的。

教学活动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1.7=

3.5-2.1=

100-25=

180+50=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

出示小研究1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要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看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有什么补充或质疑吗?)

(4)班级展示

研究1中,重点说清: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明白进位的道理。

2.

出示小研究2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2中,重点说清小数点右边的5减8不够减,要向小数点左边的数借1元,借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10角,理解退位的道理。

3.

出示小研究3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3中,说说自己的算法。

让学生知道:小数退位减法和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

课后习题。

2.

补充习题。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谈谈你的收获和心情。

预设

(1)6元加2元等于8元,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8元加1元3角等于9元3角,就是9.3元。

(2)

竖式计算

预设

(1)6.5元等于65角,2.8元等于28角,65角减28角等于37角,37角就是3元7角,也就是3.7元。

(3)

竖式计算

预设

(1)20元减9元3角还剩10元7角。

(2)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教师引导点拨。

小数的加减法篇5

在课堂教学从热闹花哨回归真实自然之后,“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这里的“教什么”就是要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过程,以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案例:

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加减法”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中教师频繁地强调“小数点对齐”,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著名特级教师刘德武说过:“只有在对比的情况下,学生才能深刻经历、感受。”

(1)5.73-1.6。

屏幕出示:

5.73

-

(卡车载着“1.6”,从右边开出)

师:你想让1.6停在什么位置,只要喊声“停”,司机叔叔马上把车停下。(学生热情空前高涨)

(卡车载着“1.6”开至“73”的下面时停下)

生(惊呼):不,不!

师(故作惊讶状):谁喊停了?这里能不能停?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小数加减法中的小数点要对齐,并与整数加减法作比较)

(2)12+0.43。

屏幕出示:

1 2

+

(卡车载着0.43从右边开出,开至“12”的下面时,学生喊“停”,卡车却一路开下去,学生焦急万分)

师(故作焦急状):怎么喊停,却没有停下?让我们听听司机叔叔是怎么说的。

课件播放司机叔叔的话语:“12没有小数点,让我怎么对齐呀?”(师还没有来得及说话,教室像炸开了锅,学生个个都要发言,这时什么都不需要教师讲解了)

……

“小小卡车”的设计,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意识,课堂是轻松的、愉悦的。

分析:

美国詹姆斯·瑟伯写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童话故事——“给我一个月亮”:“7岁的小公主得了一种怪病——‘月光嗜’,只有摘下天上的月亮才能治好她的病。在全国聪明人的一筹莫展中,宫中小丑说:‘何不听听公主的想法?’于是大家在公主的话语中明白了意思,打造了一轮金色的小月亮挂在公主的胸前,治好了公主的病。”摘月亮的难题虽然是虚构的,但解决难题的办法却是真实可行的,那就是只有倾听对方的心声,才能明白对方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生活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何尝不是这样?与其喋喋不休、反反复复地强调,教师不如好好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想什么?”上述教学案例之所以精彩,正是因为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教学过程,将抽象的数学算理寓于丰富的动态情境之中,使学生走向成功。

反思:

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需求,我觉得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高效的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因此,要课堂教学高效,教师就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精心预设教学过程,设计课堂练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获得不同的发展。

2.应该是快乐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必须是快乐的场所。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学生的动手实践,无论是思维的碰撞还是繁琐的练习,都必须融入快乐的因子,带给学生鲜活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如上述案例中“小小卡车”的设计,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达成教学目标。

3.更应该是美丽的

每每得知下一节课是美术课时,学生总是高兴万分,细问之下,才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爱美的,都喜欢用水彩笔描绘自己喜欢的那一片蓝。如果说美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一种色彩美,那我们的数学课完全能给学生带来另一种美丽。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科学化的基础上不断向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方向发展。精心锤炼的数学课堂教学语言,以其独特的魅力给学生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如特级教师张齐华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亲切而充满诗意;对学生的巧妙点拨,将他们的学习一步步引向深入;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准确而充满智慧。正是因为张齐华老师的“勾引”“撩拨”,才“勾”住学生的求知欲,“引”出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快乐的学习情境之中。

小数的加减法篇6

垫江县砚台小学校

彭曦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6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体会小数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理解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小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课件,课堂作业题纸,拓展练习题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

明天又是周末了,小鼹鼠一家要来小白兔家做客。小白兔家的水果吃完了,兔妈妈让小白兔到水果店去卖水果。小白兔来到水果店买了2.8千克苹果,用了14.84元;又卖了2.6千克香蕉用了12.43元。小白兔提着买好的水果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里。兔妈妈看见小白兔提着水果回来了,想考考它,就问小白兔:你买的这些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

师:这下可把小白兔难住了。同学们能帮小白兔算一算吗?(能)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用竖式帮小白兔算一算!看谁最先帮小白兔算出来。(老师巡视)

师:同学们做的真快!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板书)

(把学生的竖式计算展示出来)

师:这位同学做得真好!同学们都是这样计算的吗?(是)

师:那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怎样计算一位小数的小数加法?

(抽学生口答)(先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中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如果学生说出十分位对十份位,个位对个位,从低位加起也可以,,,

2.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看来同学们对一位小数的小数加法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加法(板书课题)

同学们,根据图中信息你能计算出买苹果和香蕉一共用了多少钱吗?怎么样列式呢?请同学们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列好后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把学生列的算式写在一体机上)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语言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独立试算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

明确算法

课件出示情境图

(1)看图获取信息,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根据图中的信息要计算小白兔买的苹果和香蕉一共用了多少钱该怎样列式呢?请同学们把算式列在练习本上。列好后请举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把学生列的算式写在一体机上)(这部分取消

(2)学生尝试计算

同学们你们能把这道题计算出来吗,试一试用竖式在练习本上做一做。做完的同学请举手。

(3)展示交流

明确算法

师:同学们算的真快。下面请同学们把你的算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组长注意收集你们小组有几种算法。(老师巡视查看学生的竖式计算)

师:那位同学愿意把你的竖式计算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学生说老师写(把学生的算法由老师在一体机上写出来)

师:下面谁来说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小数加法的时候写竖式时怎样对位?把竖式写好后应该从什么位算起?得数中的小数点的位置怎样确定?(抽学生口答)

2教学估算

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计算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获取信息

列出算式

(学生口答后板书算式)

(2)估算

说方法

(3)独立计算

展示不同算法

(4)小组交流3和几相加?3为什么不能和6相加?

3独立计算

掌握得数末尾0的处理及整数和小数相加的竖式写法

课件出示:25.38+31.62

=

24

.645+

2.38

=

18+16.74

(1)独立计算

(2)展示竖式计算

师生交流(得数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怎么处理;整数和小数相加怎样写竖式)

4小结算法(此环节放后)

师:同学们,现在谁能说说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抽学生口答后教师总结。(课件出示)学生齐读。

三.分层练习

巩固深化

1.计算

9.3

24

13.8

5.26

+

6.98

+

6.98

+

8.3

+

2.74(这个环节与前面相同了,且数字也比较小,我觉得可以不要,下面两个环节增加一点题)

2.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

13.46+12.34≈

13.46+12.34=

3.元旦节,刘奶奶到街上去买了一件衣服打折后的价钱是87.76元,还买了一条裤子打折后的价钱是54.48元,请你帮刘奶奶算算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解决问题还可以出示求比一个多几的题和比一个数少几的逆向题,以增加练习难度,这个环节摆在数学医院之后,数学医院之后,在学生充分掌握方法后总结算法,水到渠成,是学生自己探究得出,不是你老师灌给他的。

4.数学医院(我觉得这里数字还是要大一点,数字小的最好要进位,进位是重点

5

3.3

2.56

1.56

2

3

+2.4

7

+

4.2

6

0.24

+

1

5

.

7

4

7.8

6

8

2

1.80

1

5

.

9

7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这种课常没有作业,作业就在前面的训练中完成了,且这儿安排这个环节,与第一个练习是同一层次的,练习尽量体现出由易到难,不重复)

3.63+1.52=

0.63+1.5

=

8+3.02=

6.36+1.44=

六.拓展练习

59元能买那些物品?(每种买法每种商品只能买一个)有几种买法?

书包

笔记本

故事书

文具盒

46.5元

5.5元

小数的加减法篇7

另,本次专题的确立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大力支持,数学板块将长期致力于开发教师们所关l心的教学内容专题,大家可以通过QQ、博客、电子邮件等形式向我们提供热点话题。话题一经录用,您不但可以获得我们送出的样刊,还有可能得到意外的收获。

1 问题的提出

计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能力。口算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学生基本口算能力的形成。“基本口算”一般是指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俗称“四表”),对基本口算的教学目标是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笔者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以及调研中常常发现,一年级新入学儿童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很不平衡。有的学生在学前就已经经历了几年的加减法计算练习,会进行10以内甚至100以内的计算,同时也还有不少学生20以内加减法基本不会计算。这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一年级新入 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口算能力到底是怎样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哪些?面对这样的现状如何改进我们的计算教学?入学之前的加减法口算学习对入学后的数学学习有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样的问题与思考,我们进行了一年级新人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基本口算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2 调查的方法

2.1调查对象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2007年和2008年秋季一年级新入学的所有儿童。调查时间分别为2007年和2008年的9月中旬。 (调查时间之所以安排在9月中旬,主要基于如下考虑:一方面,9月上旬,刚入学儿童的各项学习常规尚没有初步形成,甚至有少数学生书写数字还不会;另一方面,此时尚没有正式学习加法和减法,不会影响所测内容的客观性)

2.2调查内容

20以内加减法。我们设计了四份口算测试卷,分别测试10以内加法(25题)、10以内减法(25题)、20以内进位加法(36题)和20以内退位减法(36题)。命题时依据随机原则安排题目呈现的顺序,同时考虑题目的典型性与分布率。其中,测试卷1(10以内加法)设计了大数加小数10题、小数加大数10题、两加数相等5题;测试卷2(10以内减法)设计了差比减数大lO题、差比减数小lO题、差和减数相等5题:测试卷3(20以内进位加法)设计了大数加小数16题、小数加大数16题、两加数相等4题;测试卷4(20以内退位减法)设计了差比减数大16题、差比减数小16题、差和减数相等4题。(测试题见附件)

2.3调查方式

本调查采用试卷测试、观察、访谈等方式。对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新入学儿童进行了调查,共收回有效试卷707份(其中2007年265份,2008年442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调查结果

经过两年的调查,我们对有效试卷采用SPSSll.5工具软件进行了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3.2描述与分析

3.2.1基本情况

从表1可以基本了解新入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基本口算的总体情况。其中值得关注的是,两年的调查结果中10以内加法的满分率分别达到75.10%和77.80%,正确率则高达97.64%和98.36%;10以内减法的满分率分别达到52.50%和52.30%,正确率高达93.64%和94.08%;20以内进位加法的满分率分别达到28.70%和34.20%,正确率达到85.97%和75.56%;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满分率仅为18.10%和13.80%,正确率为62.72%和36.58%。也就是说,在一年级新生刚入学,尚未正式系统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就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儿童会正确计算10以内加法了。有超过一半的儿童会正确计算10以内减法,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儿童会正确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只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儿童会正确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从标准差的值来看,10以内减法的离散程度比10以内加法大(两年中减法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3.66和3.67,加法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1.95和1.21)。20以内退位减法的离散程度比20以内进位加法大(两年中退位减法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13.04和14.40,进位加法计算的标准差分别为7.55和11.36)。

3.2.2 10g以内加减法分类统计

从表2和表3的分类统计可以看出:

(1)10以内加法口算,大数加小数(女115+2)与小数加大数(女112+5)的正确率基本相当(2007年分别为97.83%和96.88%,2008年分别为98.50%和97.75%),而两个加数相等(如3+3)的题目正确率则比较高(分别达到98.80%和99.00%)。

(2)10以内减法口算,差比减数大(如7-2=5)与差比减数小(如7―5=2)的正确率基本相当(2007年分别为93.40%和93.10%,2008年分别为93.80%和94.20%),而差与减数相等(如8-4=4)的正确率比较高(分别达到95.60%和94.40%)。

3.2.3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分类统计

从表4和表5的分类统计可以看出:

(1)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大数加小数(如8+5)与小数加大数(如5+8)的正确率基本相当(2007年分别为86,12%和86.06%,2008年分别为75.13%和75.63%),而两个加数相等(如6+6)的题正确率比较高(分别达到88.00%和82.00%)。

(2)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差比减数大(如13-5-8)与差比减数小(如13-8-5)的正确率基本相当(2007年分别为64.31%和62.06%,2008年分别为36.38%和36.94%),而差与减数相等(如12-6=6)的正确率略高(分别为61.25%和35.50%)。

3.2.4正确率分布情况

从表6、表7以及图1-4的分类统计可以看出:

(1)101),2内加减法的得分分布情况类似。前四个分数段(0-5,6-10,11-15,16-20)的人数比较少,而第五个分数段(21-25)的人数很多,这反映了新入学儿童大多数会

计算1O以内的加减法。

(2)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得分分布情况略有不同。总体上,进位加法计算的前六个分数段(0-5,6-1011-15,16-20,21-25,26-30)的总人数2007年占总数的26.04%,2008年占总数的39.37%。而第七个分数段(31-36)的人数都超过了60%。退位减法的得分情况很不均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测试中,退位减法0-5分的学生占到了48.42%,比2007年的16.60%足足高了31.82个百分点,这表明2008年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几乎不会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4结论与思考及建议

4.1结论

从以上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一年级新入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基本口算能力情况如下:

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很强。由于儿童在学前的生活中经常见到10以内的数,学前儿童大多在家长和幼儿园里非正式地学习和接触过10以内加减法。具体有如下的几种状况:大多数儿童是依赖实物数数(包括扳手指头)来获得结果的,少数儿童能初步由逐一计数过渡到按群计数,极个别儿童已经通过多次口算而摆脱了实物依赖,能熟练算出得数。

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比较弱,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能力很弱。虽然从认数和数数的范围来看,入学前儿童似乎能数20以2内甚至100以内的数,但是,他们的认数水平是表面的,很少有儿童能从数的位值原则和计数原理的角度来认数和计算。所以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能力与10以内加减法相比,明显较弱。

通过学生测试时的观察以及个别访谈我们也发现,新人学儿童20以内加减法运算的策略差异性很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策略:逐一数手指,按顺序口头数数,通过扳手指接下去数,用数的组成或分成算,通过凑十或分解推算,直接提取记忆结果等。 (刘颂著,《不同计算能力儿童早期加减法策略运用差异的比较研究》)我们认为,新人学儿童进行20以内加减法运算策略的运用,反映了儿童对数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与运用,反映了儿童早期数学认知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是其非正式的数学认知能力之一,对进入小学后的正式数学学习将产生重要影响。

4.2思考与建议

4.2.1对教学的建议

首先,重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教学。6-7岁儿童的逻辑运算能力处于“前运算阶段”,并逐步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简单计算事实还未完全进入其长时记忆系统,其计算需要依赖于感知经验。(周欣著,《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儿童入学之前计算加减法,往往是依靠扳手指或借助其他实物数出得数等外部策略获得结果。因此,一年级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特别注意把认数与计算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加、减法含义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教学时,可以在直观情境中先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含义,然后放手让学生算出得数,再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归纳中逐步过渡到利用10以内数的组成来按群计算,并逐步摆脱手指和其他实物,再通过训练,达到看见或听见10以内加减法,都能很快直接说出得数,从而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其次,加强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方法教学。小学生口算加减法的方法一般存在三个层次:逐一重新计数借数数加算或减算按数群运算(张天孝著,《小学数学教改实验》)。在教学基本口算时,要重视让学生逐步掌握按数群运算的方法。在教学初期为了达到算法指导下的正确计算,可不作计算速度的要求。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与10以内加减法不同的是,在计算过程中除了要用到数的组成以外,更重要的是计算方法问题。尽管课程改革以来,在计算教学中大力倡导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但是,在教学时也要重视“基本算法”。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凑十法”的基本原理;而20以内退位减法教学时。要利用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灵活掌握算法。而且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不要求“一题多种算法”,以免互相干扰。

再次,科学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训练。计算能力是一种心智技能。计算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适当训练的。口算,“原先是一个思维问题,一旦掌握了计算法则,经反复练习,也就成了记忆问题” (邵瑞珍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基本口算作为一项基本功,在整个小学阶段要不断线地进行训练,应结合不同年级的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提供训练材料,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口算训练时,要特别注意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基本口算结构单一,数域范围小,有些教师容易忽视,或命题时随意性很大,易造成各题练习次数不合理,甚至出现易题多练、难题少练的现象。因此要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训练的内容。针对学生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点,在开始练习时,应注意练习的量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确保口算的准确性和思考过程的清晰度;一段时间后,适当增加练习量,并提出速度要求:最后达到看到算式就能较快地说出和写出得数。使学生建立算式与得数之间的直接联系,简缩思维过程,并逐步提出口算自动化的要求。

另外,依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周欣著,《儿童数概念的早期发展》)以及对一年级数学老师的调查了解,发现尽管不少新入学儿童会熟练地运用书面符号的形式来进行20以内加减法计算,但不少儿童尚没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本质,他们大多在运用实物、数数心算和书面符号程序之间没有建立应有的联系。因此,在正式教学相关运算时。老师仍然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和训练。

4.2.2对教材的建议

由调查发现,新入学儿童1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基础比较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会正确计算),因此在一年级数学教材编写时。可以适当缩短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间,把更多的篇幅用来进行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例如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用了36个页码(P40-P75)近30节课时来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人教版一年级教材中用了60个页码(P14-P31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P42-P83教学“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近50节课时来教学10以内加减法,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也用了28个页码(P22-P49)20余课时来教学10以内加减法,西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用了50个页码(P4-P53)近40节课时来教学10以内加减法。笔者建议教材编写这部分内容时,尽可能缩短10以内加减法的课时或者给予弹性安排,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在教材中适当增加口算的练习量。增加训练的形式,以提高口算教学和训练的实效性。同时。由于“儿童掌握数群之间的逆反关系要难于掌握等量关系,所以学习减法难于加法”(金浩主编,《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概论》),建议教材编写时,减法练习题量可适当多于加法。

4.2.3对学前计算教育的建议

经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学前阶段儿童的加减法计算,大多是家长和幼儿园老师教会的。而不同水平层次的家长对儿童加减法的口算教学所采用的方法各不相同,有的是死记硬背,有的是纯粹数数,还有的完全依赖实物。而且,大多数家长在教孩子口算时,单纯地停留在机械计算层面上,很少从加、减法的含义方面来帮助学生获得实质理解,学生只是处于模仿、重复和记忆之中。这样的提前教学,表面上看,不少学生似乎能计算不少口算题,实质不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本质了解,也阻碍了学生正常的思维发展。因此,建议家长不要过多的教孩子机械和单一的计算,而更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基本认识,培养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小数的加减法篇8

本册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适当改进了分数加、减法的编排。分数加、减法都有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和带分数相加或相减的情况,在计算方法上有共同的特点,所以宜把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教学,以便于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在分数加、减法中,带分数相加、减的情况是个难点,考虑到带分数只是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的另一种写法,在带分数加、减法中,分数部分既有同分母的,又有异分母的,因此在教材中,不把带分数加、减法单独列为一节,而把含有同分母、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并入同分母、异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中,这样既便于突出同分母、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又分散了带分数相加、减的难点,便于学生逐步掌握。

2.适当调整了分数乘、除法的内容。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这两个单元中,都先集中教学每种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然后再着重教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这样容易突出重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概念、计算法则和实际应用。教材还注意加强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在教学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在教学分数除法之后,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这样安排,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图表等知识做较好的准备。

3.适当降低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难度。分数四则计算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应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教材中,只着重练习一步式题和两、三步的混合运算式题,主要编入一些分子、分母比较小的大部分可以口算的分数四则计算,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也适当简化,以加强简便计算的练习。

4.适当扩展了分数应用题的范围。进入五年级后,对应用题的教学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1)能解答常遇到的比较简单的分数四则应用题;(2)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3)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按照上述教学要求,在本册教材中适当扩展了分数应用题的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把已学的两三步整、小数四则应用题,适当更换其中的一些数据为分数;(2)适当扩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范围;(3)适当出现少量的综合运用知识来解答的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可以用不同方法解答的应用题(不超过三步)。同时,注意加强方程解法的教学,把方程解法和算术解法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既便于学生掌握两种解法的解题思路,又便于学生灵活地选择解题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5.适当加强了操作和联系实际。教材一方面注意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物体出发,抽象概括出几何图形的知识,另一方面适当增加联系实际的题目,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教材通过操作,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使学生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计算方法。

6.适当加强了能力的培养。本册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很多做法与前几册相同,但是由于学生进入五年级,抽象思维有了一定基础,根据本册分数知识和几何初步知识的特点,在培养学生探索规律、运用一些数学方法迁移类推以及训练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等方面予以了加强。下面就本册教材各单元的主要内容和编写意图作一简介。

一、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法则,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第五册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的方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掌握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本单元共4节: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首先安排了一组有关分数单位的复习题,为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做好准备。然后通过两道数量关系相同,已知条件不同的例题,分别教学分数加法、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例1着重说明分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并结合图示,使学生看清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这两个分数直接相加。例2着重说明分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也结合图示,启发学生思考:57和37可以直接相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把分数加法的算理类推到分数减法。

小数的加减法篇9

(一)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进一步认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并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3+22+74+53+4

7-39-46-38-2

学生回答时,要强调计数单位.如:3+2,是3个一加2个一是5个一,3+2=5.7-3,是7个一减3个一是4个一,7-3=4.

2.复习数的组成.

(1)8个十是()

5个十是()

(2)60里面有()个十

90里面有()个十

(二)学习新课

1.导入谈话.

师:今天小动物们要在森林公园举办运动会,准备的奖品是小皮球.每盒10个,一共6盒.十个十个地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皮球?(学生高兴地数出: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一共有60个小皮球)

师:对!一共有60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

板书课题: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教学例1.

师:请同学们按要求摆小棒.(学生动手摆小棒.一名学生到

黑板上摆,其余学生在桌上摆)

师:左边先摆出2捆,右边再摆1捆.一共有多少根?

师:1捆是一个十,2捆是几个十?(2捆是两个十)

师: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计算?(边画集合圈,边板书)

列式:20+10=

师:计算加法时,可以这样想:2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1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20+10”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得几个十?(按4人一组讨论,每人都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然后由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板书:20+10=30.

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

再摆小棒图(一名学生到黑板摆,其余学生看着他摆)

师:先摆3捆小棒,去掉1捆,现在还有多少根?(学生可能拿走1捆,这时教师追问)

师:去掉1捆,怎样表示?(画虚线图)

师:现在还有多少根?怎样计算?(用减法计算)

列式:30-10=

师:计算减法时,怎样想?(这样想:3个十减去1个十,

是2个十,2个十是20)

所以:30-10=20.(学生口述时,教师板书)

齐读:20+10=30,30-10=20.

3.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师:请同学们看图列出一道加法、两道减法算式.(学生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指一名学生口述.教师演示投影片)

40+20=60

60-20=40

60-40=20

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答:4个十加2个十是6个十,是60.

6个十减去2个十是4个十,是40.

6个十减去4个十是2个十,是20.

4.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师:看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同上)

40+3=4340+30=70

师:对比这两个算式,说一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左图:左边有4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4个十,即40;右边有3颗珠子.把左、右两边合起来是43棵珠子.所以:40+3=43.

右图:左边有4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4个十,即40;右边有3圈珠子,每圈10个,就是3个十,即30.把左、右两边合起来是4个十加3个十,是7个十,即70.所以:40+30=70.

师:通过上面两道题的比较说明,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同学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数位、认真仔细,才能使得计算正确.

(三)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出示口算卡)

(1)20+1030+2040+1060+30

40-2050-3090-5070-40

(开始时说:怎样想的,后面从略)

(2)30+650+270+1

30+6050+2070+10

(3)8-39-25-4

80-5090-2050-40

(一组一组地出示,进行对比练习)

2.首尾相接练习.

第一人先编一道题,第二人用前一位学生报的得数再编一道,以此往下继续进行.加减法不限定.主要培养学生反映机敏和注意力集中.如:第一人说:30+10=40,第二人说:40+20=60,第三人说:60-50=10,…

3.凑百练习.

或师生对练或两个同学对练:一人说30,另一人答:70;一人说60,另一人答:40.

4.游戏:邮递员送信.

在黑板上贴小兔、小象、小熊、小猴四个信箱,发给每生一张口算卡片,心算出得数.老师说:“请大家先给小兔家送信.”学生迅速将手中相应得数的卡片放到小兔的信箱里.做完后集体订正.

课堂设教学计说明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它是以“+”为计数单位.例如30+10,计算时要想:3个十加1个十,是4个十,就是40.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意思.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法打下基础.

在复习准备中,为了使学生的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安排了复习10以内加减法和复习数的组成两个内容.突出了计数单位“一”,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识.

新授课的内容共分三个层次,先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再通过看图列出一加两减算式,最后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由于所学知识比较容易,基本上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学,关键之处给以提示.学习过程也是先从摆小棒、看图到看见式题说“怎样想”的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

小数的加减法篇10

1.用情景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时,要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用情景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详细说说画面上的内容。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切实感受画面中的数学问题,认识到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两位数的加法,还有两位数减法。另一方面,学生熟悉了情景图的内容,能为减法计算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教学时,要尽量引导学生联系情景图的画面思考所计算的问题,使抽象的退位减法计算变得生动具体,进一步体现减法计算应用的广泛性。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破退位减法的教学难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是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进一步发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更是直接建立在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基础上。由于10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不存在连续退位的情况,只要明确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的问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难点也就突破了。所以,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一年级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的知识基础,将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中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思路有效迁移到笔算中来。教学第18页例2“56-18”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学习的“36-8”,当“个位上的6不够减8”时是怎么办的,先让学生把“36”分成“20”和“16”,再引导学生根据16减8的计算思路计算“56-18”,理解计算过程中的退位是怎么一回事和为什么要退位。当学生明白要把“56”分成“40”和“16”并用16减8的计算思路后,再引导学生笔算56-18。教学例3“50-24=”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0不够减4,从十位退1当十后,个位上要算几减几(10-4),十位上应是几减几(4-2)。同时注意提醒学生怎样列竖式,如何对位,怎样计算等。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去突破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中的难点,还可以揭示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获得100以内数的减法的整体认识。

3.利用工具让学生直观认识退位的方法。在学习退位减法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利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如何退位,学会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并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后再减的方法,要充分利用小棒,配合教材中的小棒图引导学生理解个位上的6不够减8时如何退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退位减法竖式计算的正确书写方法。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56-18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由此引出笔算,列出竖式:■,再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个位上6不够减8怎么办?让学生自己发现向十位退“1”的办法。如果不知道怎样退位,教师再根据第18页表中小棒图引导学生实际摆一摆:

操作时,重点突出一捆变10根与6根合在一起是16根,再算16根减8根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在摆小棒的操作中明确退位的方法与算理。教学“50-24=”时,教师可以提出:“笔算50-24怎样列式?个位上0减4够减吗?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以此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退位”和“怎样退位”两大核心问题。在学生基本掌握了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总结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列竖式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是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减法个位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一)。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过程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要注意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计算法则的记忆和应用,而忽视学生对计算过程理解的做法。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巩固退位减法。《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根据这一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编排,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给抽象的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提供一定的现实生活背景,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又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意义所在。如:

(1)同学们跳绳(拍球),小芳跳(拍)了45下,小华跳(拍)了27下,小华比小芳少跳(拍)多少下?

(2)爸爸今年41岁,小明今年13岁,10年以后爸爸比小明大多少岁?

(3)小华有85元钱,到商场买东西用去27元,小华还剩多少钱?

通过跳绳、拍球、比年龄、到商场购物等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计算思维,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所学的两位数退位减法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