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合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20:24:38

信托合同

信托合同范文篇1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需货单位(以下称乙方)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受托单位(以下称丙方)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承兑单位(以下称丁方)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乙方为需向甲方订购货价元。因暂时缺少资金,而甲方要求及时收回货款。现根据国家财产信托业务的有关规定,甲方将上述乙方订购的设备(物资)信托给丙方,丙方受托后按甲方的要求出售于乙方,并相应提供融资,乙方以分期付款方式向丙方支付货款,丁方同意承担

乙方延付货款的承兑责任。为此,四方共同订立本协议,以资信守。

第一条订货

乙方按照自己的需要向甲方订购上述设备(物资),甲、乙双方已于年月日签订了号供货合同。双方确认供货合同的各项规定。丙方受理上述设备(物资)的信托后,对有关交货日期、数量、质量、维修保养等事项概不负责,由甲、乙双方按原供货合同的规定处理。

第二条信托

甲方向丙方提出的财产信托总金额为元,信托期限为年月。甲、丙双方有关财产信托的具体事项,另订“财产信托合同”。

第三条延付

丙方受理甲方提出的财产信托后,负责向乙方出售,由于乙方暂无力支付货款,要求延期付款,并愿承担相应的利息。丁方同意担保乙方到期付款责任。有关延期付款事项,由乙、丙、丁三方另订“延期付款合同”。

第四条融资

上述信托财产的交付,仍按甲、乙双方原订供货合同的有关规定,由甲方直接发运乙方。但甲方应将发票、运单等交易单证交付丙方,由丙方转送丁方,再由丁方督促乙方按规定办妥银行承兑手续,丙方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2天内,按承兑汇票的总金额一次向甲方垫付货款。

第五条还偿

乙方向丙方延期支付的货款,视同丙方对乙方的贷款,以月息‰按季计收利息。延付的货款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乙方于承兑汇票到期日前将承兑票款交存丁方,丙方于承兑汇票到期日主动向丁方收取承兑票款。乙方如不按规定向丁方交存承兑票款,丁方除应于到期日凭票

支付外,即按银行承兑契约的有关规定,对乙方执行扣款,并处以罚金。

第六条费用

甲方向丙方支付财产信托手续费为信托金额的‰,共计元,于甲方收到丙方垫付财产信托货款后2天内支付。

乙方向丁方支付银行承兑汇票承兑手续费元,于丁方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时付清。

第七条附则

本协议经甲、乙、丙、丁四方正式签字生效,任何一方不得中途解约,违约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处理。

甲方:

代表人:年月日

乙方:

代表人:年月日

丙方:

代表人:年月日

丁方:

代表人:年月日

财产信托合同补充条款

委托单位(以下称甲方):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受托单位(以下称丙方):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甲方向丙方办理财产信托,除确认财托字第号“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的各项条款外,有关财产信托的具体事项补充订立以下条款:

一、甲方将准备出售给单位的设备(物资),向丙方提出财产信托,并要求丙方在购货单位延期付款期间提供融资。

二、甲方保证执行供需双方订立的供货合同。凡发生脱期交货或产品质量等违约事项,概由甲方负责处理。

三、丙方同意按“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第四条规定,在收到需货单位的银行承兑汇票后的2天内,按承兑汇票金额向甲方一次垫付全部货款。

四、甲方收到垫付的乙方货款后的二天内,一次付清丙方财产信托手续费元。

五、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丙方全部收回融资本息止为财产信托期,在此期间如发生任何意外事项,而使丙方无法按期收回融资本息时,甲方确认丙方有权向甲方连带追索尚未收回的融资本息。

甲方:

代表人:年月日

丙方:

代表人:年月日

延期付款合同

购货单位(以下称乙方):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受托单位(以下称丙方):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承兑单位(以下称丁方):

地址:邮码:电话:

法定代表人:职务:

乙、丙、丁三方为执行财托字第号“财产信托基本协议”中有关延期付款的规定,进一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特补充订立以下条款:

一、乙方因暂时无力支付货款,要求分期付款。丙方同意接受财产信托,并相应提供融资,代乙方先向供货单位垫付货款,丁方同意承担付款担保责任,并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二、乙方延付货款期限为年月。分次还清,具体还款日期和金额为:

第一次偿还日期:年月日,金额元。

第二次偿还日期:年月日,金额元。

第三次偿还日期:年月日,金额元。

第四次偿还日期:年月日,金额元。

三、丙方按“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第4条规定收到供货单位递交的发票、运单等交易单证后,即转送丁方,由丁方通知和督促乙方于5日内办妥银行承兑申请手续,并按前条分期还款的日期、金额相应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及时送达丙方。

四、丙方垫付的信托财产货款,视同对乙方的贷款,比照银行贷款收息办法,按6‰月利率直接向乙方收取融资利息。

五、乙方应于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日前按规定将承兑票款足额交存于丁方,以备丁方按期兑付。如乙方不能按时交存,丁方除比照签发空头支票的规定,对乙方处以票面金额1%的罚金外,并即主动在乙方的银行帐户划收承兑的票款和延付期间按月6‰的利息及利息金额20%的罚息。

六、丙方于承兑汇票到期日通过银行代付报单直接向丁方划收承兑票款,收回融资,丁方应无条件支付承兑款项。

乙方:

代表人:

年月日

丙方:

代表人:

年月日

丁方:

信托合同范文篇2

甲方(委托人):姓名(名称):

身份证号(营业执照号):

住址(营业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开户行:

账号:

乙方(受托人):名称: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传真:

开户行:

账号:

合同签订日期:年月日

甲、乙双方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本合同。

第一条信托目的

甲方自愿将其合法所有的资金委托给乙方,同意并授权乙方利用其在金融、投资领域的人才、信息及管理优势,通过理财专家专业、有效的运作,采用贷款的运用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为受益人获取利益。

第二条受益人或受益人范围

姓名(名称)身份证号(营业执照号)受益信托资金(元)受益账号

第三条信托资金及交付

1、本合同项下信托资金金额为:人民币(大写),

(小写)元。

2、甲方保证上述信托资金为其合法所有的资金。

3、甲方为自然人,应在本合同签订时将信托资金交纳至乙方营业场所或收付机构营业场所。

甲方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在本合同签订时将信托资金划款至乙方指定银行账户。

第四条信托生效

信托计划的推介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推介期结束信托计划成立。

本信托在乙方收到甲方足额交付的信托资金后,自信托计划成立之日生效。

第五条信托期限

信托期限年,自信托生效之日计算。

第六条信托财产的构成

1、乙方因承诺信托而取得的财产是信托财产,指甲方在本合同签订时交付的信托资金。

2、乙方因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也归入信托财产。

第七条信托资金管理运用和受托人权限

1、乙方按甲方指定以贷款方式将信托资金运用于贷款,对本合同项下的信托资金与信托计划项下其他信托资金进行集合管理、运用。

2、本合同项下的信托财产可以按公平市场价格与乙方管理的其他信托财产或乙方的固有财产进行交易。

第八条甲方权利与义务

1、甲方有权了解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乙方就信托事务的处理做出说明。

2、甲方应保证已就设立信托事项向债权人履行了告知义务,并保证设立信托未损害债权人利益。

3、甲方有义务依据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管理佣金。

4、本合同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九条乙方权利与义务

1、乙方有权自信托生效之日起,根据本合同及信托计划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

2、乙方有权依据本合同约定取得管理佣金。

3、乙方有权根据专业化管理原则,委托第三方管理信托财产。

4、乙方应当按照本合同与信托计划的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

5、乙方必须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账。

6、乙方应对甲方、受益人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情况和资料依法保密。

7、乙方应妥善保存处理信托事务的全部资料以备查阅,保存期限自本信托终止之日起15年。

8、乙方除取得本合同规定的管理佣金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

9、本合同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十条受益人权利与义务

1、受益人有权根据本合同享有信托受益权。

2、受益人可以根据本合同的规定转让其享有的信托受益权。

3、受益人不得以信托受益权用于偿还债务。

4、本合同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十一条风险揭示与承担

乙方在管理、运用信托资金时,存在但不限于如下风险:利率风险、法律与政策风险、偿债风险、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风险、其他不可预见风险等。

乙方根据本合同及信托计划的规定管理、运用信托资金导致信托资金受到损失的,由信托财产承担;乙方违反本合同及信托计划的规定处理信托事务,导致信托资金受到损失的,由乙方赔偿。

第十二条信托收益的计算及交付的时间、方法

1、本合同项下信托资金采用贷款的运用方式,贷款期限分别为:一年期、两年期。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贷款利率的规定产生的贷款利息及其它收入在扣除信托管理费用和乙方管理佣金后的余额作为信托收益由受益人享有,年预期收益率分别为一年期3.3%,二年期3.75%。

2、上述收益以现金形式每年分配一次,自信托生效日开始计算(此后年度内对应日期为收益分配日)。

3、乙方在收益分配日后3个工作日内,将收益划入受益人设定的账户。

4、最后一年(包括信托期限为一年)的信托收益与信托资金在信托终止日后7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分配。

第十三条信托财产税费的缴纳

1、受益人、乙方应就各自的所得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纳税。

2、应当由信托财产承担的税费、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管理费用及管理佣金

1、乙方处理信托事务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但不限于信托推介费用,信托计划信息披露费用,与信托相关的会计师费用和律师费用,信托终止清算时所发生费用,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列入的其他费用,以上费用不超过1%,由该信托财产承担。乙方以固有财产先行支付上述费用和对第三人所负债务的,对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受偿权。

2、乙方管理佣金1%,包括乙方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和托管费用。

第十五条信托事务的报告

1、乙方应将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每年在甲方加入本信托的乙方营业场所、收付机构营业场所予以公示。

2、在信托合同期限内如发生影响信托业务的重大事项,乙方应将有关情况在甲方加入本信托的乙方营业场所、收付机构营业场所作临时通报。

第十六条信托受益权的转让

1、在信托生效三个月后,委托人(受益人)可转让信托受益权。

2、转让信托受益权,转让人应持信托合同与受让人共同到乙方处办理转让手续。未办理转让手续的,不得对抗乙方。

3、转让信托受益权,转让人应与受让人签订受益权转让协议,将本合同项下转让人的相关权利和义务转让给受让人,转让协议作为本合同附件。

4、转让信托受益权,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按照信托资金的0.1%分别向乙方缴纳转让手续费。

第十七条信托终止与信托财产的归属及分配

1、未经本合同全体当事人一致同意,任何当事方无权变更、解除本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信托终止:

a经合同全体当事人一致同意。

b信托期满。

c信托计划另有规定,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本信托终止,信托财产以现金形式全部或按各自在信托资金中所占比例归受益人所有。乙方于信托终止日后7个工作日内将上述信托财产划入受益人设定的账户。

第十八条违约责任

若甲乙双方未完全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或一方在本合同项下的保证严重失实或不准确,视为该方违反本合同。

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非因乙方原因导致信托被撤销、被解除或被确认无效,视为甲方违约,由此给信托计划项下其他信托的受益人和信托计划的财产造成损失的,由甲方承担违约责任。

本合同的违约方应承担因其违约给守约方造成全部损失的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纠纷解决方式

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当事人和解或调解不成,可向乙方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条新受托人的选任方式

在信托期限内,乙方如出现法律规定的受托职责终止的情形,新受托人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第二十一条其他

1、信托计划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本合同未规定的,以信托计划为准;如本合同与信托计划所规定的内容冲突,优先适用本合同。

2、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3、甲方、受益人在此申明:在签署本合同前已仔细阅读了信托计划和本合同,对信托计划和本合同所有条款均无异议。

4、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信托合同范文篇3

乙方(委托方):住址:

为使乙方的个人财产稳定持续保值、增值,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甲乙双方订立如下信托协议:

甲方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

二,向乙方提供相关计划、思路及帐户明细

三,根据实际收益提取管理费用的权利,甲方以投入资金付有限责任!

乙方权利和义务:

一,乙方需将个人合法财产打入帐号,并授权甲方全权处置、管理财产

二,乙方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甲方作出说明

三,按规定获取收益的权利

具体操作

一,甲方的操作品种为证券相关金融产品,甲方有权在深\沪两交易所任意选择投资品种,以一年为一个操作周期.

二,证券公司的选择:甲乙双方一方选择证券公司所在城市,另一方选择具体证券公司,乙方具有优先选择权!

三,为保障双方权利,将于证券公司做如下协议:

乙方帐户的操作人是甲方,关闭乙方帐户的一切形式的对外转帐功能(即一个操作周期内锁定资金),资金的取出需要甲乙双方同时签字(达到平仓标准除外)!

四,资金来源:乙方打入帐户5万现金,甲方预付保底收益5%,并打入10%的波动风险金(既将5w*15%=7500)。甲方时刻保持帐户的总资金在5.25万以上,否则乙方有权利单独终止协议,整个帐户所得都归乙方。甲方拥有追加波动风险金的权利

五:收益分配:

1,帐户总额<5.25w,乙方可强行平仓,所得归乙方所有

2,5.75w>帐户总额>5.25w,乙方到期后可终止协议,5.25w归乙方所有。亏损由甲方承担

3,帐户总额>5.75w,大于5.75w的部分由甲乙双方平分。(即:乙方得5.25w+总帐户收益的一半,甲方得7500+总帐户收益的一半)

4,以一年为一个结算周期(到达平仓标准除外),相关税费、交易费用以总帐户承担。甲方应有收益以现金支付,若不延期,甲方取回剩余的波动风险金。

5,以上现金皆以人民币为计量标准

六:风险揭示:虽然条款的是从减少乙方投资风险的角度的设计的,但乙方仍然存在下列风险:

1,条件符合平仓条件,而没有对手盘的情景。以及网上交易技术、电力、通讯等风险

信托合同范文篇4

立合同人:委托单位(简称甲方)_____

受托单位(简称丙方):_____

甲方向丙方办理财产信托,除确认财托字第_____号“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的各项条款外,有关财产信托的具体事项,补充订立以下条款:

第一条甲方将准备出售给_____单位的设备(物资),向丙方提出财产信托,并要求丙方在购货单位延期付款期间提供融资。

第二条甲方保证执行供需双方订立的供货合同。凡发生脱期交货或产品质量等违约事项,概由甲方负责处理。

第三条丙方同意按“财产信托基本协议”第四条规定,在收到需货单位的银行承兑汇票后的二天内,按承兑汇票金额向甲方一次垫付全部货款。

第四条甲方收到垫付的乙方货款后的二天内,一次付清丙方财产信托手续费_____元。

第五条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至丙方全部收回融资本息止为财产信托期,在此期间如发生任何意外事项,而使丙方无法按期收回融资本息时,甲方确认丙方有权向甲方连带追索尚未收回的融资本息。

甲方:_____(公章)

代表人:_____(签章)

丙方:_____(公章)

信托合同范文篇5

第1条释义

在合同中,除非上下文另有解释或文意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1.本合同:指《宁波电力资金信托合同》及对该合同的任何修订和补充。

2.本信托:指根据本合同设立的宁波电力资金信托。

3.信托当事人:指受本信托关系约束,根据本信托合同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

4.指定管理资金信托:指委托人向受托人交付资金而设立的信托,委托人在信托文件中就信托财产的运用方式、运用项目、运用期限等进行明确指定,由受托人根据信托文件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

5.信托计划:指受托人制定的《宁波电力资金信托计划》。

6.信托资金:指委托人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数额向受托人交付的资金。

7.信托计划资金:指信托计划项下信托资金的总和。

8.信托贷款:指受托人对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的信托贷款。

9.信托文件:指本合同、信托计划和信托财产管理、运用风险申明书。

10.工作日: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规定的金融机构正常营业日。

第2条信托目的

受托人为发挥在电力开发领域的投融资优势,将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交付给予受托人经营管理的信托资金,以信托贷款的方式运用于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的融资项目。

第3条信托类别

本信托为指定管理资金信托。

第4条受益人

本信托为自益信托,委托人与受益人是同一人。

第五条信托资金及其交付

本合同项下的信托资金金额为人民币(大写)万元(小写金额

万元)。

委托人如为自然人,应在受托人营业场所交付信托资金,并签署本合同。

委托人如为机构,应至受托人营业场所办理合同签署手续,并在签署本合同后的两个工作日内,将信托资金划至受托人指定的资金托管专用账户。

第六条信托期限

信托计划推介期为2002年11月6日至2002年12月6日,推介期结束日为信托计划成立之日,信托期限为三年,自本信托计划成立日起计算。

第七条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1.有权了解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2.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

2.按本合同的规定交付信托资金;

3.保证其所交付的信托资金来源合法,必须是其合法所有的财产;

4.保证其享有签署包括本合同在内的信托文件的权利,并就签署行为已履行必要的批准或授权手续;

5.保证设立本信托未损害债权人利益;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八条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1.自信托生效之日起,根据本合同及信托计划管理、运用和处分信托财产;

2.收取信托报酬;

3.根据情况将信托事务委托他人代为处理;

4.以信托财产名义所有人的身份,作为宁波市电力开发公司的债权人行使债权人权利;

5.根据本合同的规定,恪尽职守,本着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原则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

6.根据本合同的规定,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净收益;

7.对委托人、受益人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情况和资料依法保密;

8.妥善保管信托业务交易的完整记录、原始凭证及资料,保存期为自本信托终止之日起十五年。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义务。

第九条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

1.自本信托生效之日起根据本合同享有信托受益权;

2.受益人不得以信托受益权用于偿还债务;

3.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根据本合同的规定转让和依法继承;

4.根据法律、法规及本合同的其他条款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第十条信托财产的构成

信托财产包括下列一项或数项:

1.受托人因接受信托而取得的信托资金;

2.受托人因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或者其他情形而取得的财产;

3.因前述一项或数项财产灭失、毁损或其他事由形成或取得的财产。

第十一条信托财产的管理和运用

本信托项下的信托财产,由受托人按信托计划的规定,与信托计划项下的其他信托财产集合管理和运用。

委托人签署本合同,即表示同意加入信托计划。

受托人对本信托项下的信托财产单独记帐,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分别管理。

本信托项下的信托财产可以按公平市场价格与受托人的固有财产或其管理的其他信托财产进行交易。

第十二条信托财产承担的费用

(一)除非委托人另行支付,委托人因处理信托事务发生的下述费用由信托财产承担。

1.信托财产管理、运用或处分过程中发生的税费;

2.文件或账册的制作及印刷费用;

3.信息披露费用;

4.律师费、审计费等中介费用;

5.收付机构的费用;

6.受托人的信托报酬;

7.信托终止时的清算费用;

8.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列入的其他费用。

本款所称费用,是指按信托资金占信托计划资金之比例分摊的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财产承担的费用。

(二)费用计提

本信托设立和存续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从信托财产中支付,列入当期费用。受托人以固有财产先行垫付的,受托人有权从信托财产中优先受偿。

受托人的信托报酬根据本合同第十四条的规定计算和提醛

信托收益、信托收益率与信托净收益的计算

信托收益的计算

信托收益指信托贷款利息扣除按本合同第十二条规定应由信托财产承担的费用(不含信托报酬)后的余额部分。

本款所称信托贷款利息,是指按信托资金占信托计划资金之比例分摊的信托计划资金的贷款利息。

信托收益率的计算

信托收益率=信托收益÷信托计划资金×100%

信托净收益的计算

信托净收益=信托收益-信托报酬

第十四条受托人的信托报酬

(1)信托报酬的提取

受托人在本信托生效之日起每满一年末按本条第二项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结算及划拨。

(2)信托报酬计算方法

1.若信托资金的当年信托收益率为4%以下(包括本数),当年信托报酬的计算方法为:信托资金×0%;

2.若信托资金的年平均收益率在4%至于4.6%(含4.6%)之间,当年信托报酬的计算方法为:信托资金×(当年信托收益率-4%)。

3.若信托资金的当年信托收益率超过4.6%,当年信托报酬的计算方法为:信托资金×[0.6%+(当年信托收益率—4.6%)×50%]。

(3)本条所称信托收益率按照本合同(4)第十三条计算。

第十五条信托净收益的分配与信托财产的归属

(1)信托净收益的分配

受益人按信托资金占信托计划资金的比例享有信托净收益;

信托存续期间,受托人仅就信托净收益部分进行信托利益的分配;

信托净收益以现金形式分配,由受益人凭身份证明文件、法人授权文件、信托合同到受托人指定的地点领取信托净收益。

信托净收益分配时间为信托计划成立之日起每满一年后的10个工作日内。

(二)信托财产的归属

信托终止,扣除第十二条规定的信托费用后的信托财产归属于受益人。

受托人在信托终止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信托财产返还受益人,由受益人到受托人指定的地点领醛信托终止日至信托财产返还日期间的银行存款利息归属于受益人,与信托财产一并返还。

第十六条信托受益权的转让

在信托期限内,受益人可以通过转让信托合同的形式转让信托受益权。但不得分割转让。

受益人转让信托受益权,应持身份证明文件、信托合同、信托受益权转让申请书与受让人共同到营业场所办理转让登记手续,未到受托人处办理转让登记手续的,不得对抗受托人。

受益人转让信托受益权,应当将本信托项下委托人与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全部转让给受让人。

受益人转让信托受益权,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按照信托资金的0.1%分别向受托人缴纳转让手续费。

第十七条信托的变更、解除、终止与新受托人选任

(一)本信托设立后,除本合同另有规定,未经受托人同意,委托人和受益人不得变更、撤销、解除或终止信托。

(二)本信托因下列原因而终止:

1.信托期限届满;

2.信托计划终止;

3.信托当事人协商同意提前终止信托;

4.信托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

5.本合同与信托计划另有规定,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法定事项。

(三)新受托人的选任方式按照《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税收

受益人与受托人应按有关法律规定各自依法纳税。

应当由信托财产承担的税费,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及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办理。

风险揭示与风险承担

受托人在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融资对象和融资项目的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其他风险等。

受托人根据本合同及信托计划的规定管理、运用或处分信托财产导致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其损失部分由信托财产承担。

受托人违反本合同及信托计划的规定处理信托事务,致使信托财产遭受损失的,受托人予以赔偿。

第二十条违约与补救

若委托人或受托人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项下的义务,或一方在本合同项下的保证严重失实或不准确,视为该方违反本合同。

除非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非因受托人原因导致信托被撤销、被解除或被确认无效,视为委托人违约,由此给信托计划项下其他信托的受益人和信托计划项下的信托财产造成损失的,由委托人承担违约责任。

本合同的违约方当事人应赔偿因其违约而给守约方造成的全部损失。

第二十一条通知

地址变化通知

委托人与受托人在本合同填写的住所地为信托当事人同意的通讯地址。

一方通讯地址或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应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另一方。

受托人按其在本合同中登记的通讯地址或联络方式以挂号信件或传真、电传或电报等有效方式,就处理信托事务过程中需要通知的事项通知委托人或受益人。

因委托人未及时通知受托人联系地址信息而导致任何损失,受托人不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其他事项

(1)纠纷解决与法律适用

本合同的订立、生效、履行、解释、修改和终止等事项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

本合同项下的任何争议,各方应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受托人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

(2)本合同(3)的组成

信托计划是本合同的组成部分,本合同未规定的,以信托计划为准;如果本合同与信托计划所规定的内容相冲突,优先适用本合同。

(4)合同(5)生效

本合同经双方盖章(或签名)并由委托人交付信托资金后生效。

(6)合同(7)文本

本合同一式二份,委托人、受托人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在签署本合同前,受托人提示:委托人委托给受托人的信托财产必须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同时请委托人仔细阅读本合同及信托计划的全部内容,并对各当事人之间的信托关系、有关权利、义务的条款的法律含义进行准确无误的理解。

委托人:(自然人签字或机构签章)

法人代表/负责人或授权代表(签章):

受托人:宁波市金港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公章)

信托合同范文篇6

第一条借款金额人民币___万元,用于___项目,其中土建部分____万元,设备____万元。

第二条保证将贷款用于上列项目,并按计划于____年__月__日全部完工投产,并实现预定的经济效果:新增产值___,产量___,利润____,税金___。

第三条借款期限____年,自____年__月__日起至____年__月__日止,利率按月息____厘____毫计息,每次还款同时计收利息。

第四条借款单位如果未经银行同意而改变计划,挪用贷款或物资,银行有权进行信贷制裁。

第五条贷款到期,借款单位主动归还,如不按期归还借款,除按规定加收利息外,银行有权在借款单位的存款帐户中扣还,借款单位和担保单位不得提出异议。

第六条借款单位如果停建或没有达到经济效果,不能按规定归还贷款时,借款单位愿用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款和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或基金存款归还。

第七条担保单位保证借款单位恪守契约规定的条款、如果借款单位不能按本契约规定还清本息,愿承担经济责任,由担保单位负责归还。

第八条本契约经借款单位,担保单位确认无误并加盖公章和负责人章后生效,借款本息还清后自动生效。

借款单位:______(公章)担保单位:____(公章)

信托合同范文篇7

关键词:寿险信托;保险金信托;保险信托;模式建构

寿险信托起源于英国而发展于美国,我国虽于2001年颁布《信托法》,但作为融合保险与信托双重制度特色的寿险信托业务直到2014年才开始实际运营。主要标志是2014年中信信托与信诚人寿合作推出了首款寿险信托产品。寿险信托市场近几年增长迅速,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有近1000位客户设立了人寿保险信托,信托资产规模50亿以上;2019年寿险信托资产余额同比增长90%[1]。寿险信托作为家族信托的一个分支,亦作为从域外引入的新型金融投资产品,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寿险信托法律运行模式、概念界定、产品结构、域外法经验的研究与介绍还较为薄弱。尤其对实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缺少理论回应。立法规范的缺位、理论概念的模糊阻碍了制度的纵深发展。寿险信托模式的合法建构将成为这一新兴金融产品快速发展的理论基石。

一、寿险信托的概念及特征

(一)寿险信托概念界定:保险信托与保险金信托。寿险信托又称人寿保险信托,在我国泛指以人寿保险收益为信托财产而设立之信托。人寿保险信托又以其信托财产性质不同分为保险信托与保险金信托,实务界与理论界往往将保险信托与保险金信托统称为人寿保险信托,但在信托财产的表现形式与财产性质上保险信托与保险金信托有着明显的区别。以保险事由发生时间为节点,可以将寿险信托划分为保险金信托和保险信托。保险金信托是指在保险事由发生后以保险受益人所获之保险赔偿金为信托财产而设立之信托,在性质上属于金钱信托;保险信托是保险受益人在保险事由发生前,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而设立之信托,信托性质属于财产权信托。保险金请求权(期待权)能否作为信托财产是实务界与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一种观点认为,期待权只是对将来取得财产权的一种希望或期待,期待权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实际权利,最多只是一种取得权利的资格,它不具有财产确定性的特征,不得以此设立信托[2]138。另一种观点认为,在投保人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时,保险金请求权因具备确定性而可以作为信托财产[3]。本文赞同后一种观点。保险金请求权可否作为信托财产,其本质在于保险金请求权是否具备信托财产性质(确定性、可期待性)。依据民事权利概念,权利之位阶顺序依次为希望、期待、期待权、权利。其中,期待权系指,因取得权利部分之要件而受法律保护,再因市场经济交易之需求而成为权利客体,故赋予期待权民事权利地位[4]180。因此,期待权可以作为信托财产。落实到保险金请求权,从时间属性看,保险事由发生具有必然性(人固有一死),所以保险金请求权的实现具有可预见性以及确定性。从法律关系看,保险受益人地位的确定与否便成了保险金请求权是否具备期待权性质的关键。我国《保险法》规定,投保人具有变更保险受益人的权利,此时保险受益人的地位由于可能随时被投保人撤销,故其所具备的保险金请求权不具备期待权性质,即不可作为信托财产。当投保人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时,保险受益人地位便一直是唯一确定的,保险受益人之保险金请求权便具备期待权性质,可以作为信托财产。总的来说,以保险事由发生时间为节点,在保险事由发生后,以保险赔偿金所设立之信托为保险金信托;在保险事由发生前,当投保人明确放弃处分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时,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设立之信托为保险信托。保险信托与保险金信托二者的财产性质不同导致信托运行之模式亦不相同,对于二者概念的区分界定是进一步对保险信托、保险金信托法律运行模式探讨的基础。(二)寿险信托的特征。寿险信托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单一的投资属性,兼具一种人本主义关怀。寿险信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家人、残障者以及弱势群体不因经济来源丧失而失去妥善稳定之收益与照顾。突显人本情怀是寿险信托制度在投资获利性之外的社会性关怀,是与其他金融产品相区分的独有制度精神。但是基于金融理财产品获利性的本质,如何使财富收益最大并且稳定、高效、安全是任何投资者对产品选择的首要考虑。从实用主义角度看,寿险信托制度的优势及核心价值突出表现在杠杆收益性和资产双重风险隔离两个方面。第一,杠杆收益性。寿险信托相较于其他信托产品,其信托财产的杠杆性以及收益保障的确定性是寿险信托的独有优势。保险的杠杆功能在人寿险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投保人每年以较少保费的投入,在保险事由发生时往往会获得数倍于保费投入的保险收益。通过保险的杠杆率实现财富的迅速积累,再以巨额的保险收益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通过信托机构专业的资产管理从而确保资产在长时期内保值增值。第二,资产双重风险隔离。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仅为信托目的而存在,其独立于委托人、受托人的固有财产,且在委托人、受托人破产时,除债权人在设立信托前已对信托财产具有的优先受偿权外,信托财产不得被强制执行。信托财产不得被强制执行已经被《信托法》明确为一项基本原则①。在保险端,除《保险法》第42条规定的三种例外情形外(即无法确定受益人、受益人丧失受益权及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保险金收益独立于被保险人之遗产。这样,寿险信托便在信托及保险特有的风险隔离架构中实现了风险的双重隔离。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的高风险性以及单重风险规避效果,寿险信托的安全稳定性在当下金融产品中首屈一指。

二、我国寿险信托现行模式与存在问题

(一)我国寿险信托现行模式。寿险信托模式的外在表现是以信托财产性质为中心进行的模式建构(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而设立之保险信托或者以保险理赔金为信托财产而设立之保险金信托),而内在理路是不同模式下其内部各方法律关系主体的适格。时下我国寿险信托运营模式缺乏统一法制规范,市场模式设计混乱。在目前国内通行的1.0、2.0模式中,应然上是保险事由发生前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所设立之保险信托,而在实然上,模式设计者并没有以信托财产性质的划分而进行外部模式选择与内部主体建构,导致法律主体竞合、内部关系紊乱。在没有理论构建的模式外壳下,问题突出表现在内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适格。1.国内1.0模式及评介在1.0模式中,其法律关系主体为:保险投保人(父母)=信托委托人、被保险人(父母)、保险受益人(信托公司)、信托受益人(子女)。投保人先与保险公司签订寿险合同并约定信托公司为保险受益人,再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约定以子女为信托受益人。投保人(委托人)、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三方协议约定保险事由发生后将保险收益直接汇入信托公司(账户)[5]。通过法律关系可以看出,在1.0模式中,其以委托人为投保人、信托公司(受托人)为保险受益人的运行结构存在明显的法理缺陷,甚至导致保险合同、信托合同双双无效。信托公司作为保险受益人将导致信托合同的无效。我国《信托法》第2条规定委托人应当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那么信托财产必为委托人合法财产,当委托人将该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时信托关系才生效。而在1.0模式中,当保险事由发生时,保险收益财产权的所有人是信托公司,此时委托人并不享有保险收益,那么委托人如何将保险收益转移给信托公司使信托合同生效呢?如果以实际享有保险利益的信托公司为委托人,信托法律关系主体将出现竞合,此时信托公司既为保险受益人也为信托委托人、受托人,信托合同亦将无效。另外,将投保人作为信托委托人在1.0模式下亦会导致信托合同无效事由的发生。在中信1.0模式下,常见的还有以子女为保险受益人、父母为保险投保人及信托委托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保险事由发生时,子女是信托财产(不论是保险金还是保险金请求权)的保险受益人,而父母为信托委托人并不实际享有信托财产(保险收益),这种情况下信托合同依然无效。经过对上述模式的分析,以受托人(信托公司)为保险受益人,以投保人为信托委托人(1.0模式情形)的模式存在法理上的缺陷。两者都将导致信托结构中因信托财产权属不明而引发合同无效。所以,在保险合同与信托合同的衔接中,最为直观的财产表征是保险合同实际受益人同时是信托合同委托人,保险受益人与信托委托人身份的一致是人寿保险信托结构稳定、两种制度衔接的关键,而以信托财产性质划分进行外部模式选择、内部主体建构则是根本。2.国内2.0模式及评介信托公司为保险受益人将出现信托合同无效的情形上文兹以论述。2.0模式的升级之处在于其将信托公司直接作为投保人。其法律关系主体为:投保人(信托公司)=保险受益人=信托受托人、委托人(父母)=被保险人、信托受益人(子女)。委托人先以自有资金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信托公司受托购买人寿保险,以信托资产及收益支付保费,受托人同时是保险合同受益人,对保险金进行管理、分配[6]。此外,在2.0模式中还有另一种以子女为委托人的运行模式:被保险人(父母)预先支付信托公司一定金额的财产作为保费,约定信托公司为投保人、父母为被保险人、子女为保险受益人签订保险合同,同时约定子女为委托人及信托受益人、信托公司为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3]。2.0模式的优势是信托公司为投保人可以确保保险受益人一经确定便不再变更。另外,被保险人已预先支付保险公司一定保费有利于保险合同的稳定。更为关键的是,在子女既是保险受益人又是委托人与信托受益人这种自益信托模式下,可以确保保险受益人与信托委托人身份一致,从而避免1.0模式出现的无效情形。但是此种模式下,信托公司(受托人)为投保人也会出现保险合同无效事由。我国《保险法》规定,在寿险条件下投保人须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否则保险合同无效。这是保险利益原则在人身保险合同中的基本体现,主要目的是保护被保险人的生命安全,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7]82。而当信托公司为投保人时,因其对被保险人不具有保险利益,导致保险合同无效。(二)现行模式中的问题。1.不以信托财产性质为中心进行模式建构我国现行模式并没有严格以信托财产性质的划分区分寿险信托的两种类型:一是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设立之保险信托(财产权信托);二是以保险理赔金为信托财产设立之保险金信托(金钱信托)。外部运行模式的混乱导致内部法律关系主体的不适格经常引发寿险信托合同的无效。缺乏以信托财产性质为主导的模式划分,加之寿险信托结构内部法律关系主体的竞合,导致目前市场上通行的两种模式存有诸多问题。外在模式性质的模糊导致内部结构的混乱。2.市场运营模式缺乏统一规范针对寿险信托制度的专门立法欠缺,没有统一的信托法加以规范,造成不同运营公司各自建构不同的寿险信托模式。寿险信托模式的构建必须遵循制度内部的法理规范与运行逻辑。当下各实务部门所建构的运行模式,外在形式不是以信托财产性质为中心进行模式建构,内在理路中又存在法律结构混乱、主体竞合等问题,没有厘清制度的运行逻辑,存在寿险信托合同无效风险,从而制约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制定统一的、符合法理规范的市场运行模式,以及制定专门的寿险信托法律制度,是寿险信托制度稳定快速发展的根本。3.内部法律关系主体不适格除了模式选择的根本性问题之外,目前运行模式下暴露出的内部结构问题有:信托公司能否作为保险投保人,委托人与投保人在哪种情形下可以一致,信托公司可否作为保险受益人等。这些问题呈现在寿险信托结构中,主要指投保人、保险受益人、委托人、受托人的主体适格性问题。在保险信托、保险金信托二元模式下,根据财产性质分别进行内部法律关系主体的建构才能使模式内部结构清晰。我国目前没有对寿险信托业务专门立法加以规范。因此,明晰各方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与权属,构建出符合法理规范的寿险信托运行模式是当下理论界与实务界必行之要务。

三、比较法视野下域外模式的考察

寿险信托制度在我国设立时间不长,但在国外发展已百年有余。各国的寿险信托制度在立法模式、制度目的、产品导向上均有差异。因此,我国对于国外成熟经验的借鉴应结合我国的实际而有所甄别。(一)美国不可撤销人寿保险信托模式。在美国的保险金信托实务中,主导模式为不可撤销人寿保险信托(IrrevocableLifeInsuranceTrust),其内在目的是规避美国严格、高额的遗产税,往往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8]512。其模式特点是:第一,投保人明确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使得保单利益请求权以及保险受益人身份具有确定性。因投保人丧失保险受益人变更权而使保险具有不可撤销性,故称不可撤销人寿保险信托。第二,将保单附属一切利益转移于受托人,使得信托公司在保险事由发生时,具备完全的保险利益处置权以避免纠纷。我国目前立法并无规定保险金请求权是否可以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保险信托。实务部门常以合同约定,在投保人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的前提下,方能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在此,我国立法部门可借鉴美国不可撤销人寿保险信托,在投保人指定保险受益人时应明确投保人须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并固定为格式条款。如此,一方面可以保证保险金请求权之确定性,使之可以作为信托财产;另一方面,由于投保人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从而规避因投保人随意变更保险受益人而引发的保险合同主体混乱。那么,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所引发的道德风险是否需要考虑呢?答案是不需要考虑。保险金信托设立的险种往往是人寿险,制度构建的目的是稳定财富传承、保障继承人的权益。在投保人决定设立保险金信托时就已经考虑到保险受益人的选择是否妥当,变更保险受益人不仅使得保险金请求权无法作为信托财产而导致信托合同无效,还会影响保险合同的履行以及目的的实现。借鉴美国不可撤销人寿保险信托,使投保人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并形成书面文件具有实际意义。而对于美国模式中的规避遗产税功能,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开征遗产税,但我国《保险法》第23条已明示保险利益具有排他性: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保险人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也不得限制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取得保险金的权利。(二)日本生命保险信托模式。日本生命保险信托依据信托财产的属性严格区分为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之保险信托和以保险金为信托财产之保险金信托,两者一为债权信托,一为金钱信托[9]65-66。我国目前对保险信托、保险金信托概念界定含混,可借鉴日本以信托财产属性的不同来区分保险信托、保险金信托模式,从而厘清概念,追本溯源。而日本生命保险信托的另一亮点是其1996年所颁布的《保险业法》,规定保险公司与信托公司均可单独开办保险金信托业务,受托人资格的多元化极大地简化了业务流程。保险公司也可作为受托人经营信托业务,便不再存在保险与信托双层法律关系主体的局面,规避法律关系主体竞合而引发的合同无效情形。例如,信托公司(受托人)作为保险受益人以及投保人所引发的信托合同、保险合同无效情形将不存在。但是,我国金融业当前属于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使得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单独承办保险金信托业务的模式无法施行,时下可以作为一种制度进行探讨。

四、我国寿险信托可行性模式构建

以信托财产性质对保险金信托模式进行划分是寿险信托产品合法有效运行的基础与关键。在我国寿险信托法律模式建构中,首要之处是以信托财产性质(以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的财产权信托———保险信托,以保险理赔金为信托财产的金钱信托———保险金信托)的不同将运行模式划分为保险信托模式与保险金信托模式。首先,以保险金请求权、保险理赔金两种信托财产为基准进行二元模式建构,分别建立保险信托模式与保险金信托模式。其次,在此基础上,结合两种模式的财产性质以及信托合同生效时间进行各自内部的法律关系主体编排。最后,内部法律关系主体编排的核心是各方法律关系主体的适格,必须符合《保险法》《信托法》的规范要求。(一)保险信托可行性模式构建(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1.模式一:主体同一型模式在此模式中,为规避因法律关系主体竞合而导致的保险信托合同无效,除信托受益人(保险信托设立目的之最终受益方)外,其余保险、信托当事人主体具有同一性。保险信托法律关系主体为:投保人(父母)=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信托委托人。具体运行模式为:第一,投保人(父母)以自己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签署保险合同,以自己为保险受益人并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第二,委托人(父母)在签订保险合同之同时或者之后与信托公司签署信托合同,此时信托合同成立但尚未生效。第三,指定信托合同受益人。保险合同之受益人(投保人)在信托合同成立后,将保险受益人之保险金请求权转移给受托人(信托公司),此时信托合同生效。第四,保险事由发生时,受托人直接向保险公司请求保险金。受托人根据信托合同目的妥善安排运用信托资产(保险收益),按时将信托利益交付于信托受益人。2.模式二:遗嘱信托模式模式二的保险信托法律关系结构为:投保人(父母)=被保险人=受益人=信托合同委托人。具体运行流程为:第一,投保人(父母)以自己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签署保险合同,以自己为保险受益人并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第二,在签订保险合同后,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遗嘱信托合同并指定信托受益人。此时信托合同成立但尚未生效。第三,保险事由发生后,遗嘱执行人依照遗嘱契约指示将保险金收益直接交付于受托人,此时遗嘱信托合同生效。第四,受托人依据信托合同目的妥善处置信托财产,依照信托目的按时将信托收益交付于信托受益人。3.模式三:保险受益人与信托委托人一致在模式三中,其法律关系主体为:投保人(父母)=被保险人、保险受益人(子女)=信托委托人=信托受益人。具体运行模式为:第一,投保人(父母)以自己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指定保险受益人(子女)并放弃保险受益人变更权。第二,在保险合同签订之后由委托人(保险受益人)依保险金请求权为信托财产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并将委托人之保险金请求权作为信托财产转移于信托公司,此时信托合同生效。第三,当保险事由发生时,信托公司(受托人)依保险金请求权而得到保险理赔金。信托公司依信托合同之目的妥善管理运用信托财产,定期给付信托受益人信托利益。以上三种模式在保险信托架构上符合保险、信托之法理内涵,规避了我国目前保险信托运营模式中因委托人与投保人一致而导致的合同无效情形,并且在结构设置上规避了受托人(信托公司)作为投保人引发的不具保险利益而导致的保险合同无效,以及保险受益人与委托人不一致而导致的信托财产权属不明引发的信托合同无效。(二)保险金信托可行性模式构建(保险理赔金为信托财产)保险金信托之信托财产为保险事由发生后所给付之保险金,在性质上属于金钱信托。法律关系为:保险受益人(子女)=信托委托人=信托受益人、投保人(父母)=被保险人。具体运行模式为:第一,投保人(父母)以自己为被保险人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第二,保险受益人(子女)以自己为信托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信托合同,并指定自己或他人为信托受益人(指定自己为自益信托,指定他人为他益信托)。此时信托合同成立但尚未生效。第三,当保险事由发生时保险受益人也即信托委托人(子女)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第四,保险受益人也即信托委托人将保险金(信托财产)交付受托人(信托公司)时,信托合同正式生效,信托公司开始依信托合同之目的规划、管理运用信托财产,并按时依信托约定将信托利益给付信托受益人。上述三种关于保险信托和一种关于保险金信托之运营模式符合《信托法》《保险法》的法理规范,并且规避了因法律关系主体竞合而导致的保险、信托合同无效情形,在根本上以信托财产性质的不同将保险金信托运行模式划分为保险信托模式与保险金信托模式。此种以信托财产性质进行二元化的模式建构使保险金信托模式结构清晰、运行高效、主体适格。鉴于此,这种模式构建在实务运行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结语

寿险信托作为金融市场上新兴的投资理财产品,除了具备理财功能外,其将人寿险赔偿金放入信托架构的独特运行模式还避免了因亲故离世而导致的幼小无所养的伦理困境。在实务运行中,由于成文法规范的缺位导致法律运行模式混乱,给寿险信托实务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专门的成文法规范的制定是当下保证制度平稳快速发展的关键。本文探讨的保险金信托、保险信托法律运行模式是在当下成文法规范缺位的前提下,在《保险法》《信托法》两法衔接基础之上建立的一种符合法理模式的运行架构,对实务部门来说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对规范市场运行模式、降低产品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制度的发展来看,伴随寿险信托成文法规范的完善及《保险法》《信托法》的修订,会有更多的保险金信托、保险信托运行模式可供选择与创新。但模式的创新与建构,在以收益为第一导向的同时,要符合成文法规范的法律结构。从根本上保障寿险信托制度的发展,还要依据本土金融市场发展实际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建设符合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色的保险金信托发展之路[10]。

参考文献:

[1]吴林璞.中信信托:2019年家族信托与保险金信托同比增长近90%[EB/OL].用益信托网,(2020-04-29)[2020-06-06].

[2]周小明.信托制度:法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3]任自力,曹文泽.保险金信托的法律构造[J].法学,2019(7):83-94.

[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5]朱丹,靳毅.保险金信托法律架构设计探讨[N].中国保险报,2017-02-06(7).

[6]孙宏涛,林莎.我国保险金信托研究[N].中国保险报,2018-08-08(4).

[7]刘宗荣.新保险法:保险契约法的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霍尔曼,诺森布鲁门.个人理财计划[M].6版.何自云,何永晨,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9]潘秀菊.人寿保险信托所生法律问题及其运用之研究[M].台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

信托合同范文篇8

信托与托管

托管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预先规定的合同,对托管对象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从法律上看,托管是信托范畴的延伸和发展,前者由信而托,后者由托而管。托管的前提仍然是信托,但在具体内涵上,又有区别。信托的内涵是资产的委托管理,而托管的内涵是企业的委托经营。两者虽然遵循着相同的机理,但因经营领域和方式不同,正在逐步趋向专业化,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特色。目前我国的托管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债权托管和企业托管。典型的债权托管如我国为了处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所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托管;企业托管是指主要以企业产权及其经营权为对象的托管,以有效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对陷入经营困境或发生产权关系重大变动的企业委托专门的托管机构经营管理。企业托管与债权托管的目的有所不同。债权托管的目的是加强债权催收,以改善债权人的资产结构,提高债权人的经营能力。而企业托管的目标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证券营业部(或证券公司)的托管主要属于企业托管的形式。

(一)信托与托管的关系

从托管的本质来看,托管理念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来源于信托理念,托管是信托的发展和延伸。因为信托与托管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则和特征。如托管的本质与信托基本相同:都是资产经营权的暂时转移。其次,托管关系与信托关系基本相同。在信托关系中,有三方当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在托管行为中,必须有三方当事人,即委托方、受托方和受益方。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委托人和受益方,可以完全是同一主体。最后托管的特征和遵循的原则与信托基本相同。托管与信托一样具有三大特征,即信托契约、所有权与利益分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与之相对,托管必须坚持三大原则:预定契约原则、委托自主性原则,和分开管理原则。托管必须坚持的这三大原则也是信托必须坚持的三大原则。

虽然托管与信托存在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则和特征,但是信托与托管之间也存在一些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托对象不同。信托的对象比托管的对象相对来说要宽泛的多,而托管的对象主要指与企业有关的财产、产权或债权的托管。从国外托管的实践来看,托管主要有三大类运用领域:一是对主权权属不明的土地的托管,二是对企业财产的托管,对陷入经营困境或产权关系重大变动的企业委托专门的托管机构经营管理;三是对特殊历史时期的银行不良债权进行托管;2、受托的主体不同。信托的受托人一般是指信托公司或信托银行等具有信托业务资格的信托机构;而托管的受托人一般是专业托管公司或具有托管能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3、受托方式不同。托管公司与信托公司的重要区别在于托管公司不一定具有金融机构的职能。这些区

别只是表现在主体、对象、方式上的差别,而就基本的运作机制而言,托管与信托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我们仍然认为,托管只是一种特殊的信托,是信托的发展。这样,我们可以从信托的法理来推断托管的法理。

(二)信托法理

信托从具体内容和当事人的直接关系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从本质和发展上考虑,信托是源于英国衡平法的一种为他人利益管理财产的法律制度。简言之,信托就是信任委托,反映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之间存在的以财产权为中心的法律关系。我国在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这里以信托法为基准,对信托的基本法理进行简要的分析,再以此为基础推演托管的法理。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构筑信托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石。独立可辨识的信托财产,是受益人权益的载体。一旦信托财产与其他财产相混合,信托利益便失去依托,也难以再享受信托法的保护。我国信托法采纳了这一思路。信托财产的独立性首要在于受托人的自有财产。

从广义的角度看,信托法的运作与其他法律密切相关,如《合同法》、《破产法》等。而在实际的运用中,信托合同是实现信托法律功能的基本载体,同时又是执行信托法的基本依据。因此,信托应是一个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以合同为基础的信托法体系规定了三方当事人的权责利关系。信托合同是设立信托的基本法律文件。它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以设立信托关系为内容。信托合同既受《信托法》的调整,又要遵循《合同法》。根据《信托法》,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采取其他书面形式设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诺信托时,信托成立。

信托成立之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依信托合同而享有相应的权益与责任。单就委托人与受托人之合同而言,委托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受托人接受信托任务后,即对委托人负有为受益人的利益而管理信托的义务。信托的目的是为了加惠于受益人,受托人的首要义务即为依托信托条款的约定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利益。信托创设之后,推定受益人接受信托利益,其依据信托条款而享有信托利益,在信托存续期间,受益人对信托财产不享有物权,仅享有要求受托人支付信托利益的债权,因其不享有信托财产的管理支配权,因此其负有不得干预信托财产管理的义务。受益人在接受信托利益之后,即享有为保障其利益得以实现的必要的权利,但只要受托方正确地管理信托,受益人并不享有对受托人管理信托更为积极的权利,其权利的性质为消极性质的防范受托人违反信托及保障性质的权利。

(三)从信托法理推断托管法理

虽然信托与托管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从托管的基本内涵来看,托管应当是类似于英美法系信托制度中的经营管理财产的信托。托管的实质在于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企业财产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以自已的名义,依照委托人的指定,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或处分企业财产。在托管行为中,同样也涉及到委托方、受托方和受益方三方当事人的权责利,三方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托管契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信托法理来推断托管当事人的权责利。从法理上看,托管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信托关系。首先从托管中的委托人来看,参照信托法,托管行为中的委托人应当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而托管的行为主要发生在企业之间,因此托管委托人往往是企业法人。委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对托管财产的管理、处分及收支情况做出说明。在受托人违反托管目的处分托管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托管事务不当致使托管财产受到损失的,委托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并有权要求受托人恢复托管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委托人与受益人不是同一人的,委托人在托管生效后不得变更受益人或者解除托管合同,也不得处分受益人的受益权。

其次从受托人来看,托管一旦有效设立,委托人转移给受托人的财产就成为托管财产。对于受托人来说就享有托管财产的所有权,他可以象真正的所有权人一样,管理和处分托管财产。托管财产的再托管及其受托人也都以受托人为托管财产的权利主体和法律行为的当事人,而从事各种交易行为。但是受托人不能为自已的利益而使用托管财产,其处分权也不包括从物质上毁坏信托财产的自由,更不能将管理处分托管财产所生的利益归于自己享受。相反应当遵守托管合同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托管事务,受托人不得利用托管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不得以自有财产与托管财产作任何交易。受托人必须将自有财产、托管财产和其他托管财产分别管理。受托人应当设置帐簿,记明托管事务的处理情况,保存一切交易的完整记录。同时,每年应定期将托管财产及其收支情况,报告委托人或受益人。经营托管业务的受托人有权取得报酬。在托管合同中,托管人与受益人往往是同一个主体,因此托管人与受益人的权、责、利是统一的。

以上分析说明,托管的法理在本质上与信托的法理一致。另一方面说,托管也完全适用于信托法,可以是信托规范和调整对象。从这个意义看,专门制订托管法律没有必要。但是,托管毕竟是一类独立的行为,而从立法的必要前提对某一类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看,制订专门的托管法律也完全有必要。因此,为了适应我国未来托管经营发展的需要,对托管行为的规范,要么专门立法、要么是在《信托法》中专门规定。

托管与

不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看托管似乎是一种行为,托管与在内涵上确实也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一是都有委托人,无论是托管行为,还是行为,其第一要素人都是委托人,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权利等按照一定的意志授予他人;二是都有授人之托之义,都是受托行为;三是都有预定的契约;四是两者都属于信任关系,受托人与人都处于被信任者的地位,各自对本人或受益人负信任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是“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关系中有四个重要的法律特征:第一,人在权限范围内实施行为;第二,人以被人的名义进行行为;第三,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第四,被人对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人取得权后,为了维护被人的合法权益,法律限制人滥用权:第一,人不得以被人的名义与自己或者与自己同时的其他人签订合同,即所谓自己与双方之禁止。第二,人不得借被人的名义进行超越权范围的民事活动。第三,人不得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人的利益。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由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但是从本质上看,托管与存在很大的差别,托管尽管内含着的功能,但本质上还不是一种关系。托管与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从上文中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前者在法理上应属于信托关系,属于财产法体系,后者是关系,属于民法体系。而且在运作的法律机制方面也极为不同。它们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托关系中受托人是以财产所有人的身份占有、使用和处分信托财产,并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因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而发生的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原则上也由自己负无限责任;而关系中人不能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第二,受托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人在行为之内的一切行为只能由被人承担民事责任。第三,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受托人在信托期限内取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而委托财产不具独立性,人并不因而能在期限内取得被人的财产所有权,人所涉及的财产上的所有权与利益不发生分离;第四,信托关系中受托人的行为只约束信托财产,但不直接约束委托人,即委托人只以信托财产并以该财产为限对第三方承担责任;而关系中受托人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将约束委托人,即委托人将以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财产对第三方承担责任。

托管与破产法

在国外的破产法中,大都对破产中的托管人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相对于我国企业托管来说其内涵还存在较大的差别。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代表债权人的利益而收集、整理、变卖和分配财产的行为。托管人只是破产过程中的中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委托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一种短期的行为,一旦债务清算完毕,这种委托关系就宣告完毕。从破产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来看,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人只相当于我国破产法中的清算组或接管人。而我国除了证券营业部(证券公司)托管特例外,历次出现的企业的托管虽然也主要出现在企业经营不善时,托管的目的之一也有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成份,但托管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破产的社会风险,实现债务人资产的增值与优化,是一种时间较长的委托经营管理行为。我国企业出现的托管并不是如西方破产法中的托管是为了顺利实施企业的破产,而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起死回生,使企业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存在。这一方面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破产的风险。

下面以美国和德国为例对国外破产法中有关托管的规定作一介绍,根据美国破产法的规定,如果债务人的清算申请既未被驳回也未被撤回,债务人即正式进入破产状态,由法院开始着手清算债务人的财产。清算过程中的第一步,是由破产托管人代替债务人控制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并在清算的全过程中代表全体债权人。可以说破产托管人就是债权人的总代表。根据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托管人是破产案件审理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拥有巨大的权利,并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美国目前有三种破产托管人:即美国政府破产托管人、临时破产托管人和正式破产托管人。托管人的具体职责包括:收集、整理、变卖和分配破产财产;必要时继续维持债务人的业务;在债权人会议上质询债务人,以了解有关情况;调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审查债权人申报的债权;协助破产案件的当事方参与破产案件并向他们提供必要情况;如果债务人的业务在继续进行,托管人要定期向法院和税务机构汇报业务经营情况。

在美国,为了使托管人能够有效地利用美国各州的州法来撤销一些债务人在破产之前所作的转让,破产法赋予托管人三种虚拟的身份,即担保债权人的身份、不动产善意购买人的身份和无担保债权人的身份。作为虚拟的担保债权人,托管人可以撤销任何在破产开始之日未获得充分完善的担保权益,并从而把原来的担保债权人降为普通无担保债权人。作为虚拟的不动产善意购买人,托管人可以撤销任何在破产开始之日未获得充分完善的不动产转让。作为虚拟的无担保债权人,托管人可以利用有关州的欺诈转让法和大宗转让法来撤销根据这两种法律可以撤销的任何转让。

美国银行法对银行破产中所涉及到的托管作了相关的规定。联邦法授权银行主管机关根据银行资不抵债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对之作关闭处理。如果决定关闭某个将倒闭的银行,主管机关将指定托管人。托管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银行主管当局已决定立即关闭处于困境的银行时,托管人的职能是认定和收集该银行资产,然后将资产分配给债权人。一般在该银行及其资产很快就会卖掉的情况下,用这种方式较多;二是银行主管当局并不准备立即关闭该银行,它可全面接管银行的运作,目的是保持该银行的存在价值。我国的企业托管很大程度上与美国银行法中银行破产的第二种托管方式相似,而美国银行法中所提到的第一种托管方式与我国破产法中的清算组和接管人的职责相似。

我国《破产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清算组可以依法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这里清算组的职责与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人的职责相似。

法院在受理破产案件时,应当指定临时接管人。临时接管人接管债务人财产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事务,对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临时接管人自被指定之日起,行使下列职权:接管债务人的全部资产、帐册等;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和民事活动、制作债务人的资产清册;管理和处分债务人的财产;就债务人的财产纠纷,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或者仲裁。临时接管人接受人民法院的指定后,不得辞去职务。但是,有正当理由,经人民法院许可者,不在此限。临时接管人的报酬数额由人民法院决定。临时接管人的报酬及其执行职务所必需的费用,从债务人的财产中支付。

从国外破产法与我国破产法的规定来看,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人的职责只相当于我国破产法中的清算组和接管人的职责。而我国的破产法中并没有对破产中的托管人作法律说明。这是我国立法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一个重要方面。

托管与合同法

根据前面的法理分析,托管是信托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这里我们以信托与合同的法理分析为基础分析托管与合同之间的法理。信托作为英美法律特有制度,特征在于受托人法律上的所有权与受益人的衡平法上的所有权的分割,其特色在于运用合同就特定的财产如何运作于信托管理体制的独特设计,因此信托横跨合同与财产,为合同法与财产法的混合体。托管作为财产信托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是一定合同契约下运作于信托管理体制的独特设计。

就典型的三方当事人的托管而言,实质上相当于第三人受益合同,因此在既有法律体系下运用第三人受益合同的价值判断能够最佳地解释托管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这是在法定托管财产独立性之后托管当事人权利、义务冲突与衡平的内在要求,也正是信托本质的体现。

托管在实质上可解释一种管理体制,在这点上更类似于定型化合同,托管本质上包含了两部分合同:

其一,体现为依照委托人意思自由地对受益人利益的规定,该合同表现为信托法本身推定受益人有接受该利益的涵义,因此除非受益人拒绝或该利益的合同违法,该合同即可有效地存在,其为托管的基础合同,其有效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托管的有效性。

其二,体现为委托人就受托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规定,该合同必须由受托人接受方可生效。信托法本身并不推定受托人有接受信托任务的涵义。受托人接受的意义在于根据信托契约的规定而管理信托对象。因此,除非委托人在托管中规定受托人必须为某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人,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合同并非决定托管的有效性。

托管合同是设立托管的基本法律文件。它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以设立托管关系为内容。托管合同既受《信托法》的调整,又要遵循《合同法》。根据《信托法》,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但《信托法》没有对信托合同作具体规定。因此,依《合同法》,当事人采用合同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是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合同上应明确载明:托管的目的;委托人、受托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受益人或受益人范围;托管财产的范围、种类及状况;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方法;托管期限;托管财产的管理方法;受托人的报酬、托管终止事由等。

托管合同对明确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权利和义务起到极其重要作用,可以说信托法律关系是建立在信托合同基础之上的。托管是一种合同,使用此种合同,设定人把他的全部或一部分财产和权利转移给被信任人。被信任人把这些财产和权利与他本人的总财产分别开立,按照合同的规定为特定的目的或一个或几个受益人的利益行事。设定托管合同的要件主要包括:合同必须以书面成立;合同载明给被信任者的资产;合同载明被信任者的义务;受益人必须制定或者可以按照合同上制定的规定予以确定;合同指出资产可以调换或转移给受益人的条件。

信托合同范文篇9

信托与托管

托管是指受托人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按照预先规定的合同,对托管对象进行经营管理的行为。从法律上看,托管是信托范畴的延伸和发展,前者由信而托,后者由托而管。托管的前提仍然是信托,但在具体内涵上,又有区别。信托的内涵是资产的委托管理,而托管的内涵是企业的委托经营。两者虽然遵循着相同的机理,但因经营领域和方式不同,正在逐步趋向专业化,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特色。目前我国的托管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债权托管和企业托管。典型的债权托管如我国为了处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所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托管;企业托管是指主要以企业产权及其经营权为对象的托管,以有效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对陷入经营困境或发生产权关系重大变动的企业委托专门的托管机构经营管理。企业托管与债权托管的目的有所不同。债权托管的目的是加强债权催收,以改善债权人的资产结构,提高债权人的经营能力。而企业托管的目标是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证券营业部(或证券公司)的托管主要属于企业托管的形式。

(一)信托与托管的关系

从托管的本质来看,托管理念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来源于信托理念,托管是信托的发展和延伸。因为信托与托管之间存在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则和特征。如托管的本质与信托基本相同:都是资产经营权的暂时转移。其次,托管关系与信托关系基本相同。在信托关系中,有三方当事人,即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在托管行为中,必须有三方当事人,即委托方、受托方和受益方。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委托人和受益方,可以完全是同一主体。最后托管的特征和遵循的原则与信托基本相同。托管与信托一样具有三大特征,即信托契约、所有权与利益分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与之相对,托管必须坚持三大原则:预定契约原则、委托自主性原则,和分开管理原则。托管必须坚持的这三大原则也是信托必须坚持的三大原则。

虽然托管与信托存在一些相同的基本原则和特征,但是信托与托管之间也存在一些较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受托对象不同。信托的对象比托管的对象相对来说要宽泛的多,而托管的对象主要指与企业有关的财产、产权或债权的托管。从国外托管的实践来看,托管主要有三大类运用领域:一是对主权权属不明的土地的托管,二是对企业财产的托管,对陷入经营困境或产权关系重大变动的企业委托专门的托管机构经营管理;三是对特殊历史时期的银行不良债权进行托管;2、受托的主体不同。信托的受托人一般是指信托公司或信托银行等具有信托业务资格的信托机构;而托管的受托人一般是专业托管公司或具有托管能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3、受托方式不同。托管公司与信托公司的重要区别在于托管公司不一定具有金融机构的职能。这些区

别只是表现在主体、对象、方式上的差别,而就基本的运作机制而言,托管与信托是基本相同的。因此,我们仍然认为,托管只是一种特殊的信托,是信托的发展。这样,我们可以从信托的法理来推断托管的法理。

(二)信托法理

信托从具体内容和当事人的直接关系上看,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从本质和发展上考虑,信托是源于英国衡平法的一种为他人利益管理财产的法律制度。简言之,信托就是信任委托,反映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三方之间存在的以财产权为中心的法律关系。我国在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这里以信托法为基准,对信托的基本法理进行简要的分析,再以此为基础推演托管的法理。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构筑信托当事人权利、义务的基石。独立可辨识的信托财产,是受益人权益的载体。一旦信托财产与其他财产相混合,信托利益便失去依托,也难以再享受信托法的保护。我国信托法采纳了这一思路。信托财产的独立性首要在于受托人的自有财产。

从广义的角度看,信托法的运作与其他法律密切相关,如《合同法》、《破产法》等。而在实际的运用中,信托合同是实现信托法律功能的基本载体,同时又是执行信托法的基本依据。因此,信托应是一个以合同契约为基础的法律体系。以合同为基础的信托法体系规定了三方当事人的权责利关系。信托合同是设立信托的基本法律文件。它由委托人与受托人签订,以设立信托关系为内容。信托合同既受《信托法》的调整,又要遵循《合同法》。根据《信托法》,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采取其他书面形式设立信托的,受托人承诺信托时,信托成立。

信托成立之后,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依信托合同而享有相应的权益与责任。单就委托人与受托人之合同而言,委托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受托人接受信托任务后,即对委托人负有为受益人的利益而管理信托的义务。信托的目的是为了加惠于受益人,受托人的首要义务即为依托信托条款的约定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利益。信托创设之后,推定受益人接受信托利益,其依据信托条款而享有信托利益,在信托存续期间,受益人对信托财产不享有物权,仅享有要求受托人支付信托利益的债权,因其不享有信托财产的管理支配权,因此其负有不得干预信托财产管理的义务。受益人在接受信托利益之后,即享有为保障其利益得以实现的必要的权利,但只要受托方正确地管理信托,受益人并不享有对受托人管理信托更为积极的权利,其权利的性质为消极性质的防范受托人违反信托及保障

性质的权利。

(三)从信托法理推断托管法理

虽然信托与托管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从托管的基本内涵来看,托管应当是类似于英美法系信托制度中的经营管理财产的信托。托管的实质在于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企业财产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以自已的名义,依照委托人的指定,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管理或处分企业财产。在托管行为中,同样也涉及到委托方、受托方和受益方三方当事人的权责利,三方当事人必须严格遵守托管契约。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信托法理来推断托管当事人的权责利。从法理上看,托管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信托关系。首先从托管中的委托人来看,参照信托法,托管行为中的委托人应当必须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而托管的行为主要发生在企业之间,因此托管委托人往往是企业法人。委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对托管财产的管理、处分及收支情况做出说明。在受托人违反托管目的处分托管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托管事务不当致使托管财产受到损失的,委托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并有权要求受托人恢复托管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委托人与受益人不是同一人的,委托人在托管生效后不得变更受益人或者解除托管合同,也不得处分受益人的受益权。

其次从受托人来看,托管一旦有效设立,委托人转移给受托人的财产就成为托管财产。对于受托人来说就享有托管财产的所有权,他可以象真正的所有权人一样,管理和处分托管财产。托管财产的再托管及其受托人也都以受托人为托管财产的权利主体和法律行为的当事人,而从事各种交易行为。但是受托人不能为自已的利益而使用托管财产,其处分权也不包括从物质上毁坏信托财产的自由,更不能将管理处分托管财产所生的利益归于自己享受。相反应当遵守托管合同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托管事务,受托人不得利用托管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不得以自有财产与托管财产作任何交易。受托人必须将自有财产、托管财产和其他托管财产分别管理。受托人应当设置帐簿,记明托管事务的处理情况,保存一切交易的完整记录。同时,每年应定期将托管财产及其收支情况,报告委托人或受益人。经营托管业务的受托人有权取得报酬。在托管合同中,托管人与受益人往往是同一个主体,因此托管人与受益人的权、责、利是统一的。

以上分析说明,托管的法理在本质上与信托的法理一致。另一方面说,托管也完全适用于信托法,可以是信托规范和调整对象。从这个意义看,专门制订托管法律没有必要。但是,托管毕竟是一类独立的行为,而从立法的必要前提对某一类行为进行规范和调整看,制订专门的托管法律也完全有必要。因此,为了适应我国未来托管经营发展的需要,对托管行为的规范,要么专门立法、要么是在《信托法》中专门规定。

托管与

不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看托管似乎是一种行为,托管与在内涵上确实也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一是都有委托人,无论是托管行为,还是行为,其第一要素人都是委托人,委托人将自己的财产、权利等按照一定的意志授予他人;二是都有授人之托之义,都是受托行为;三是都有预定的契约;四是两者都属于信任关系,受托人与人都处于被信任者的地位,各自对本人或受益人负信任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第63条规定,是“人在权限内,以被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被人对人的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关系中有四个重要的法律特征:第一,人在权限范围内实施行为;第二,人以被人的名义进行行为;第三,主要是实施法律行为;第四,被人对行为承担民事责任。

人取得权后,为了维护被人的合法权益,法律限制人滥用权:第一,人不得以被人的名义与自己或者与自己同时的其他人签订合同,即所谓自己与双方之禁止。第二,人不得借被人的名义进行超越权范围的民事活动。第三,人不得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人的利益。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由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但是从本质上看,托管与存在很大的差别,托管尽管内含着的功能,但本质上还不是一种关系。托管与分属不同的法律体系,从上文中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前者在法理上应属于信托关系,属于财产法体系,后者是关系,属于民法体系。而且在运作的法律机制方面也极为不同。它们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信托关系中受托人是以财产所有人的身份占有、使用和处分信托财产,并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因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而发生的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原则上也由自己负无限责任;而关系中人不能独立地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发生法律关系。第二,受托人可以对自己的行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人在行为之内的一切行为只能由被人承担民事责任。第三,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受托人在信托期限内取得信托财产的所有权;而委托财产不具独立性,人并不因而能在期限内取得被人的财产所有权,人所涉及的财产上的所有权与利益不发生分离;第四,信托关系中受托人的行为只约束信托财产,但不直接约束委托人,即委托人只以信托财产并以该财产为限对第三方承担责任;而关系中受托人在授权范围内的行为将约束委托人,即委托人将以包括但不限于委托财产对第三方承担责任。

托管与破产法

在国外的破产法中,大都对破产中的托管人的权利、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相对于我国企业托管来说其内涵还存在较大的差别。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代表债权人的利益而收集、整理、变卖和分配财产的行为。托管人只是破产过程中的中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委托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一种短期的行为,一旦债务清算完毕,这种委托关系就宣告完毕。

从破产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来看,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人只相当于我国破产法中的清算组或接管人。而我国除了证券营业部(证券公司)托管特例外,历次出现的企业的托管虽然也主要出现在企业经营不善时,托管的目的之一也有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成份,但托管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降低破产的社会风险,实现债务人资产的增值与优化,是一种时间较长的委托经营管理行为。我国企业出现的托管并不是如西方破产法中的托管是为了顺利实施企业的破产,而主要目的是为了使企业起死回生,使企业可以获得可持续的存在。这一方面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破产的风险。

下面以美国和德国为例对国外破产法中有关托管的规定作一介绍,根据美国破产法的规定,如果债务人的清算申请既未被驳回也未被撤回,债务人即正式进入破产状态,由法院开始着手清算债务人的财产。清算过程中的第一步,是由破产托管人代替债务人控制债务人的全部财产,并在清算的全过程中代表全体债权人。可以说破产托管人就是债权人的总代表。根据破产法的规定,破产托管人是破产案件审理中非常重要的参与者,拥有巨大的权利,并担负着重要的使命。美国目前有三种破产托管人:即美国政府破产托管人、临时破产托管人和正式破产托管人。托管人的具体职责包括:收集、整理、变卖和分配破产财产;必要时继续维持债务人的业务;在债权人会议上质询债务人,以了解有关情况;调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审查债权人申报的债权;协助破产案件的当事方参与破产案件并向他们提供必要情况;如果债务人的业务在继续进行,托管人要定期向法院和税务机构汇报业务经营情况。

在美国,为了使托管人能够有效地利用美国各州的州法来撤销一些债务人在破产之前所作的转让,破产法赋予托管人三种虚拟的身份,即担保债权人的身份、不动产善意购买人的身份和无担保债权人的身份。作为虚拟的担保债权人,托管人可以撤销任何在破产开始之日未获得充分完善的担保权益,并从而把原来的担保债权人降为普通无担保债权人。作为虚拟的不动产善意购买人,托管人可以撤销任何在破产开始之日未获得充分完善的不动产转让。作为虚拟的无担保债权人,托管人可以利用有关州的欺诈转让法和大宗转让法来撤销根据这两种法律可以撤销的任何转让。

美国银行法对银行破产中所涉及到的托管作了相关的规定。联邦法授权银行主管机关根据银行资不抵债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对之作关闭处理。如果决定关闭某个将倒闭的银行,主管机关将指定托管人。托管有两种方式,一是在银行主管当局已决定立即关闭处于困境的银行时,托管人的职能是认定和收集该银行资产,然后将资产分配给债权人。一般在该银行及其资产很快就会卖掉的情况下,用这种方式较多;二是银行主管当局并不准备立即关闭该银行,它可全面接管银行的运作,目的是保持该银行的存在价值。我国的企业托管很大程度上与美国银行法中银行破产的第二种托管方式相似,而美国银行法中所提到的第一种托管方式与我国破产法中的清算组和接管人的职责相似。

我国《破产法》第五章第二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自宣告企业破产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清算组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清算组可以依法进行必要的民事活动。这里清算组的职责与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人的职责相似。

法院在受理破产案件时,应当指定临时接管人。临时接管人接管债务人财产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事务,对法院负责并报告工作。临时接管人自被指定之日起,行使下列职权:接管债务人的全部资产、帐册等;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和民事活动、制作债务人的资产清册;管理和处分债务人的财产;就债务人的财产纠纷,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或者仲裁。临时接管人接受人民法院的指定后,不得辞去职务。但是,有正当理由,经人民法院许可者,不在此限。临时接管人的报酬数额由人民法院决定。临时接管人的报酬及其执行职务所必需的费用,从债务人的财产中支付。

从国外破产法与我国破产法的规定来看,国外破产法中的托管人的职责只相当于我国破产法中的清算组和接管人的职责。而我国的破产法中并没有对破产中的托管人作法律说明。这是我国立法方面值得进一步完善一个重要方面。

托管与合同法

根据前面的法理分析,托管是信托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这里我们以信托与合同的法理分析为基础分析托管与合同之间的法理。信托作为英美法律特有制度,特征在于受托人法律上的所有权与受益人的衡平法上的所有权的分割,其特色在于运用合同就特定的财产如何运作于信托管理体制的独特设计,因此信托横跨合同与财产,为合同法与财产法的混合体。托管作为财产信托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是一定合同契约下运作于信托管理体制的独特设计。

就典型的三方当事人的托管而言,实质上相当于第三人受益合同,因此在既有法律体系下运用第三人受益合同的价值判断能够最佳地解释托管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这是在法定托管财产独立性之后托管当事人权利、义务冲突与衡平的内在要求,也正是信托本质的体现。

托管在实质上可解释一种管理体制,在这点上更类似于定型化合同,托管本质上包含了两部分合同:

其一,体现为依照委托人意思自由地对受益人利益的规定,该合同表现为信托法本身推定受益人有接受该利益的涵义,因此除非受益人拒绝或该利益的合同违法,该合同即可有效地存在,其为托管的基础合同,其有效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托管的有效性。

其二,体现为委托人就受托人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规定,该合同必须由受托人接受方可生效。信托法本身并不推定受托人有接受信托任务的涵义。受托人接受的意义在于根据信托契约的规定而管理信托对象。因此,除非委托人在托管中规定受托人必须为某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人,委托人与受托人的合同并非决定托管的有效性。

托管合同是设立托管的基本法律文件。它由委托人与

受托人签订,以设立托管关系为内容。托管合同既受《信托法》的调整,又要遵循《合同法》。根据《信托法》,信托合同签订时,信托成立。但《信托法》没有对信托合同作具体规定。因此,依《合同法》,当事人采用合同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是盖章时合同成立;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要求签订确认书的,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合同上应明确载明:托管的目的;委托人、受托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受益人或受益人范围;托管财产的范围、种类及状况;受益人取得信托利益的形式、方法;托管期限;托管财产的管理方法;受托人的报酬、托管终止事由等。

托管合同对明确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权利和义务起到极其重要作用,可以说信托法律关系是建立在信托合同基础之上的。托管是一种合同,使用此种合同,设定人把他的全部或一部分财产和权利转移给被信任人。被信任人把这些财产和权利与他本人的总财产分别开立,按照合同的规定为特定的目的或一个或几个受益人的利益行事。设定托管合同的要件主要包括:合同必须以书面成立;合同载明给被信任者的资产;合同载明被信任者的义务;受益人必须制定或者可以按照合同上制定的规定予以确定;合同指出资产可以调换或转移给受益人的条件。

信托合同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托当事人权利义务

本文中,笔者结合信托的特点,就信托当事人及其权利义务内容作如下阐述:

一、信托当事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以下简称“信托法”)第三条的规定,信托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应该分别是: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

我国立法机关对此所作的释义是:“信托是一种特定的理财制度,信托法律关系中的当事人有三个,即: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这是信托制度的一个特点。在信托法律关系当事人中,受托人是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处分财产的,这又是一个特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释义》(以下简称“信托法释义”)]

具体而言,信托当事人中的委托人是信托财产原本的所有权人,他通过将信托财产委托给受托人,从而达到了对财产所有权权四项权能的处分和管理、并实现受益人受益的目的,受托人取得其中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的权能,受益人取得其中的受益权权能。即:“受益人的权利和受托人的权利加起来等于是所有权。”[见:台湾中正大学法律系教授谢哲胜的《信托的法律关系》]

虽然在自益信托中的委托人也享有信托权益,在指定受托人为受益人的信托中受托人也可以享有信托权益,但上述两种情形下,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均是以受益人的特定身份享有信托受益权的,并不能表明是以委托人或者受托人的身份享有信托权益,显然,在信托关系中:“受益人成为信托当事人中不可缺少的一方,这是信托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信托关系就是以信托财产为中心,由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三方面组成的法律关系,三者缺一不可。”[见:《信托法释义》]

上述信托法律关系中确立的当事人及其对财产所有权权能的分配,“体现了信托的特点,反映了信托的本质属性。”[见:《信托法释义》]

二、信托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根据信托法的规定,信托当事人分别具有如下的权利和义务:

(一)委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知情权,即委托人有权了解其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并有权要求受托人作出说明;委托人有权查阅、抄录或者复制与其信托财产有关的信托帐目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其他文件。[见:《信托法》第二十条]

(2)变更信托财产管理方法权,即委托人对设立信托时未能预见的特别事由,致使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不利于实现信托目的或者不符合受益人的利益时,委托人有权要求受托人调整该信托财产的管理方法。[见:《信托法》第二十一条]

(3)撤销权、恢复原状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即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因违背管理职责、处理信托事务不当致使信托财产受到损失的,委托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撤销该处分行为,并有权要求受托人恢复信托财产的原状或者予以赔偿。[见:《信托法》第二十二条]

(4)解任受托人权,即受托人违反信托目的处分信托财产或者管理运用、处分信托财产有重大过失的,委托人有权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解任受托人,或者申请人民法院解任受托人。[见:《信托法》第二十三条]

2、义务

信托法并没有以单列规范标明委托人的义务内容,根据信托设立的基本要求,委托人应该承担的主要义务可以归纳如下:

(1)保证信托财产合法性的义务,即必须保证设立信托的信托财产是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见:《信托法》第七条]

(2)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义务,即委托人设立信托不得损害其债权人利益。[见:《信托法》第十二条]

(二)受托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取得报酬的权利。[见:《信托法》第二十六条]

(2)优先受偿的权利,即受托人因处理信托事务所支出的费用、对第三人所负债务,以信托财产承担。受托人以其固有财产先行支付的,对信托财产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见:《信托法》第三十七条]

2、义务

(1)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的义务,即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这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见:《信托法》第二十五条]

(2)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信托财产的义务,即受托人应当遵守信托文件的规定,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处理信托事务。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必须恪尽职守,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见:《信托法》第二十五条]

(3)不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的义务,即受托人除依照信托文件的规定取得报酬外,不得利用信托财产为自己谋取利益[见:《信托法》第二十六条]

(4)不混同信托财产和自有财产的义务,即受托人不得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受托人将信托财产转为其固有财产的,必须恢复该信托财产的原状;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见:《信托法》第二十七条]

(5)不擅自利用信托财产进行关联交易的义务,即受托人不得将其固有财产与信托财产进行交易或者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进行相互交易的义务,除非信托文件另有规定或者经委托人或者受益人同意的除外[见:《信托法》第二十八条]

(6)对信托财产独立财务处理的义务,即受托人必须将信托财产与其固有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帐,并将不同委托人的信托财产分别管理、分别记帐。[见:《信托法》第二十九条]

(7)保存处理信托事务完整记录的义务,即受托人应当每年定期将信托财产的管理运用、处分及收支情况,报告委托人和受益人及受托人对委托人、受益人以及处理信托事务的情况和资料负有依法保密的义务。[见:《信托法》第三十三条]

(8)向受益人支付支付利益的义务,即受托人以信托财产为限向受益人承担支付信托利益的义务。[见:《信托法》第三十四条]

(三)受益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1)享有信托受益权,即受益人自信托生效之日起享有信托受益权。[见:《信托法》第四十四条]

(2)放弃信托受益权,即受益人通过放弃信托受益权导致信托终止或者重新确定信托受益权归属的法律后果。[见:《信托法》第四十六条]

(3)转让信托受益权,即受益人的信托受益权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见:《信托法》第四十八条]

(4)受益人可以行使委托人的法定权利,即委托人同时享有《信托法》第二十条至二十三条规定的委托人享有的权利。[见:《信托法》第四十九条]

2、义务

受益人的法律地位在信托法中被确定为是在信托中享有信托受益权的人,受益人主体及权利确立与信托文件的规定有关,信托文件无论是以信托合同或者是其他契约形式的法律文件表现,根据契约当事人不能为第三人设定义务的基本缔约原则,受益人只能是单纯的受益人,而不能对其附加义务,根本上说,受益人的法律地位正是由于他所享有权利决定的,或者说,受益人身份和他所享有的权利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信托受益权是信托受益人依法享有的、不能附加任何义务的权利。

三、信托文件和普通合同的区别

首先,法律关系主体的区别:根据《信托法》第九条的规定,信托文件是由委托人和受托人作为订立人设立(签署)的,而受益人并不作为订立主体体现在信托文件当中,即信托文件契约订立主体和信托当事人并不完全一致(除自益信托外,但自益信托中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法律主体身份依然是要区分的);而合同作为当事人合意的契约性文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其契约订立主体和合同当事人是完全一致的。

其次,财产权利确立基础的区别:信托当事人与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承载的依据是不同的,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财产权利(债权)实现是以契约形式约定的方

法取得,即通常所说的合同自由原则;而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信托财产所有权及所有权权能的分配是直接根据法律规定实现的。比如信托财产独立性的问题,突破了我国传统合同法、民法对契约取得财产所有权方式的理解,即:“信托法以强制性的条款规定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以及信托当事人对外的有限责任。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信托当事人对外的有限责任使信托财产具有主体性格,

使信托关系产生对抗第三人的效力。信托法对信托财产独立性的规定无法用契约取代,所以成为信托法的核心和功能所在。”[见:《信托法释义》]

第三,法律关系生效条件的区别:根据合同法的原则。依法成立的合同即为契约法律关系的建立和生效,合同所确立的财产法律关系即成为有效的法律约束文件;而信托法规定信托财产法律关系的生效并不与信托文件成立一致,信托法律关系的有效建立是以信托财产的合法交付作为判断依据。

我国信托立法的创造性成就在于:“以法律制度的确立为推行信托制度开辟了道路,中国信托法的制定,明确的目的是为了调整信托关系,规范信托行为,也就是在法律上确立信托制度,使这项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和经济事务中能有效地运用。”[见:《信托法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