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23:13:28

信托业

信托业范文篇1

所谓寿险信托,是被保险人作为委托人,将人寿保险金债权作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公司设立信托,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金给付时,由信托公司根据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交付给受益人或领取保险金后继续留存在信托帐户中加以管理运用,以达到保险金保值增值的目的[1].

寿险信托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7年武汉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主要业务除存款、放款、汇兑外,还有信托等附属业务。其中就包括人寿保险信托。1921年以后保险信托开始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尽管史料中记载到1936年中国广州的部分金融机构还有保险信托业务,但那时的中国信托业已经走上了畸形的发展道路,使得保险信托最终夭折。解放后,新中国的保险事业在建国初期曾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到1958年出现,使得几乎所有的保险产品被迫取消,保险信托就此在大陆消失。2001年以来中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中国信托业历经五次整顿后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不负厚望,在传统信托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创新型的信托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关联的寿险信托却未受到重视。据调查,现阶段资本市场上,除已经进入大陆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拥有保险信托产品外,国内信托机构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在发展战略上考虑到了保险信托。所以时至今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寿险信托业务仍未推出。

2现阶段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必要性

(1)开展寿险信托是保险业同信托业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寿险信托业务的推出将丰富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对保险金设立信托的方式进行保值和增值。这种安排可以使得寿险信托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受益人对保险金进行有效管理,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的保险产品增值服务,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

从信托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寿险业的迅猛发展为寿险信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来源。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突出的中国,市场对老年阶层的保障和遗产的法律属性等的重视程度将逐渐增加,随着相关税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寿保险信托作为一种良好的投资理财方式肯定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2)开展寿险信托是中国居民个人理财的迫切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人财产不断壮大。据调查,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22.83万元,家庭可投资资产在30万元的富裕家庭已占家庭总数的10%以上。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中国大中城市的问卷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明确需要个人理财服务,而且随着中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保险意识的加强,人均保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未来庞大的寿金给付与受益人有限的理财能力客观上产生了寿险信托的需求。

(3)开展寿险信托是中国金融机构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寿险信托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业务。近年来,寿险信托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也日益丰富。如在美国,该产品年均业务量占美国全部人寿保险金额3%~4%,同时出现了多种富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包括老年人保险金信托、高风险职业者寿险信托、残障者保险金信托等等。而中国信托业创立时的“先天不足”,发育阶段的“畸形”,注定了在发展过程中“后天失调”的命运。虽然历经五次整顿,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不规范经营引起的金融风险,信托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得到了改善,但应看到中国信托业的实力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信托业。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入世五年后,资本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国外先进的信托理念和成熟的信托业务将会对国内信托业产生极大的冲击。未雨绸缪,研发寿险信托,抢占国内市场,已成为各信托公司的当务之急。

3中国开展寿险信托业务可行性理论分析

3.1寿险信托市场的外部环境日趋完善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借鉴国外寿险信托的发展经验,作者认为,目前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外部环境已经具备。从经济环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人财产不断壮大,在日常消费之余开始追求财产的保值、增值。专业机构的理财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保费规模日益扩大。

从法律政策环境看,自2001年以来,《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政策对信托业发展的支持,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外部环境。也为寿险信托业务的推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此外,新修订的《民法》里明确承认私人财产的合理性,遗产税与赠与税的即将征收,《保险法》对保险金投资渠道的限制逐步放宽,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也将寿险信托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2].3.2寿险信托市场的内部条件初步具备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和信托原理,寿险信托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内部条件就是具备寿险信托需求的委托人(包括受益人),信托财产和受托人。

(1)从委托人的构成要件来看,委托人是信托关系设立的起点,在信托行为中占据主动权。在实务中设立寿险信托,委托人(受益人)通常会处于以下几种情境:其一,受益人是未成年人或属于社会弱势群体。通过设立寿险信托,可将保险金有效运用于受益人的教育费、生活费、医疗费的支出,亦可使受益人最大程度享受保险金利益。其二,当保险金额较大,存在多个受益人时,通过寿险信托,可避免多个受益人之间因利益冲突而发生纠纷,同时可确保按事前规划各个受益人都可享受到信托财产的利益。其三,当投保人是企业经营者时,通过设立寿险信托,可使投保人在面临巨额无限连带偿还债务风险时,投保人的债权人无权对已设立的信托财产强制执行,从而确保受益人的利益不受影响。

目前,中国开展信托业务一般针对有经济实力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拥有的货币资产日益增多。一批富裕群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财富,经过多年创业、奋斗,对家族财产的妥善传承有着更高的要求。“买保险”与“设信托”相结合,具有的合理避税、破产隔离、储蓄与投资理财的多重功效,既可避免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财产继承纠纷,又可按委托人旨意妥善规划身后财产,切实保障受益人利益。可以肯定,寿险信托业务一经推出,必将真正为客户排其忧,解其难。社会上庞大的富裕群体客观上构成了寿险信托的潜在市场。

(2)从信托财产的构成要件来看,寿险信托的信托财产是保险金(或保险金和保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保持30%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意识已逐渐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单位。根据保监会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2002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为2073.7亿元,寿险给付225.1亿元。2003年寿险保费收入为2669.5亿元,寿险给付264亿元,2004年寿险保费收入为2851.3亿元,寿险给付308.4亿元。日趋增长的寿险保费,庞大的寿金给付为寿险信托提供了广阔的来源。

(3)从受托人的构成要件来看,目前中国寿险信托的受托人是信托投资公司。20多年来,中国信托业历经五次整顿,并购重组,在相当程度上排除了不良债务和非规范经营引起的金融风险。治理结构的改善、经营机制的转变、业务经验的积累,都大大提升了信托投资公司的经营实力。几年来,一系列信托创新产品的成功上市与热销,更为街头百姓耳闻目睹,使信托投资公司声誉鹊起。实践证明,一大批保留和优化后的信托投资公司有实力、有条件承担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创新和拓展寿险信托业务。

4实践中开展寿险信托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4.1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

寿险信托业务的开展,如果没有保险公司全方位的联动与配合,无异于空中楼阁。加之寿险信托业务本身的特点,以保险赔付金作为信托资金,其发生时间和数量均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开展此业务,必然要借助保险公司强大的精算实力和宝贵经验。因此,应以寿险信托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与保险公司实现战略合作的进程,进一步实现信保合作[3].

4.2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内控机制

由于信托制度的优势,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同时涉足金融市场和产业市场,根据客户需要灵活设计项目运作方案,组合运用多个金融工具。所以,开展信托业务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化、多样化。就寿险信托业务而言,从信托开始至终止,要面临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及道德风险等。因此,信托公司在开展寿险信托业务时,要特别重视信托风险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风险内控机制和灵活对应机制。

4.3加强信托理财宣传,提高民众信托意识

重视信托思想的普及是日本信托业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信托制度在中国是舶来品,不少人对它较为陌生。再加上长期以来,信托机构的不规范经营以至造成声誉低下,使人们更加远离信托。因此,寿险信托市场的培育,离不开对信托知识的普及。可以借鉴国外信托发展经验,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借助媒体力量,积极宣传信托理念。第二,寻求社会各界支持,增强对信托行为的认同。第三,完善产品的推介营销,提升信托公司知名度[4].

5结语

由于现阶段中国开展寿险信托业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初步具备,所以信托投资公司将寿险信托业务作为下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可行的。当然,目前开展寿险信托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保险法》目前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存在诸多模糊甚至缺失之处,使寿险公司办理寿险信托业务难以落到可操作性层面,而信托投资公司在该业务中如何协调多方利益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是必须看到,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中国,市场对老年阶层的保障和遗产的法律属性重视程度逐渐增加,随着相关税制的建立和完善,寿险信托作为一种良好的理财方式,无疑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津义。中国信托业理论与实务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孙飞。中国信托业发展审视[J].金融与保险,2005(1):158-169.

信托业范文篇2

关键词:寿险信托;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寿险信托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所谓寿险信托,是被保险人作为委托人,将人寿保险金债权作为信托财产,在信托公司设立信托,在保险事故发生或保险金给付时,由信托公司根据保单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交付给受益人或领取保险金后继续留存在信托帐户中加以管理运用,以达到保险金保值增值的目的[1].

寿险信托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1897年武汉第一家本国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汉口设立分行,主要业务除存款、放款、汇兑外,还有信托等附属业务。其中就包括人寿保险信托。1921年以后保险信托开始被中国社会所接受,尽管史料中记载到1936年中国广州的部分金融机构还有保险信托业务,但那时的中国信托业已经走上了畸形的发展道路,使得保险信托最终夭折。解放后,新中国的保险事业在建国初期曾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到1958年出现,使得几乎所有的保险产品被迫取消,保险信托就此在大陆消失。2001年以来中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相继出台,标志着中国信托业历经五次整顿后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几年,一些信托投资公司不负厚望,在传统信托业务的基础上陆续推出了创新型的信托产品,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保险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关联的寿险信托却未受到重视。据调查,现阶段资本市场上,除已经进入大陆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拥有保险信托产品外,国内信托机构目前只有少数几家在发展战略上考虑到了保险信托。所以时至今日,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寿险信托业务仍未推出。

2现阶段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必要性

(1)开展寿险信托是保险业同信托业互动发展的必然要求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寿险信托业务的推出将丰富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保险资金可以通过对保险金设立信托的方式进行保值和增值。这种安排可以使得寿险信托的开发不仅有利于受益人对保险金进行有效管理,还可能衍生出更多的保险产品增值服务,提高保险资金的运用效益。

从信托投资公司的角度来看,寿险业的迅猛发展为寿险信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业务来源。尤其是在老龄化日益突出的中国,市场对老年阶层的保障和遗产的法律属性等的重视程度将逐渐增加,随着相关税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寿保险信托作为一种良好的投资理财方式肯定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2)开展寿险信托是中国居民个人理财的迫切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人财产不断壮大。据调查,中国城市居民家庭财产户均总值22.83万元,家庭可投资资产在30万元的富裕家庭已占家庭总数的10%以上。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中国大中城市的问卷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明确需要个人理财服务,而且随着中国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人们保险意识的加强,人均保费支出占个人消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未来庞大的寿金给付与受益人有限的理财能力客观上产生了寿险信托的需求。

(3)开展寿险信托是中国金融机构迎接国际竞争的需要寿险信托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项比较成熟的业务。近年来,寿险信托的规模不断扩大,种类也日益丰富。如在美国,该产品年均业务量占美国全部人寿保险金额3%~4%,同时出现了多种富有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包括老年人保险金信托、高风险职业者寿险信托、残障者保险金信托等等。而中国信托业创立时的“先天不足”,发育阶段的“畸形”,注定了在发展过程中“后天失调”的命运。虽然历经五次整顿,在相当程度上消除了不规范经营引起的金融风险,信托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得到了改善,但应看到中国信托业的实力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信托业。按照中国的入世承诺,入世五年后,资本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届时,国外先进的信托理念和成熟的信托业务将会对国内信托业产生极大的冲击。未雨绸缪,研发寿险信托,抢占国内市场,已成为各信托公司的当务之急。

3中国开展寿险信托业务可行性理论分析

3.1寿险信托市场的外部环境日趋完善

任何一项经济业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借鉴国外寿险信托的发展经验,作者认为,目前中国开展寿险信托的外部环境已经具备。从经济环境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个人财产不断壮大,在日常消费之余开始追求财产的保值、增值。专业机构的理财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保费规模日益扩大。

从法律政策环境看,自2001年以来,《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相继出台。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国家政策对信托业发展的支持,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业外部环境。也为寿险信托业务的推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此外,新修订的《民法》里明确承认私人财产的合理性,遗产税与赠与税的即将征收,《保险法》对保险金投资渠道的限制逐步放宽,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颁布也将寿险信托市场的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2].

3.2寿险信托市场的内部条件初步具备

根据市场经济理论和信托原理,寿险信托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三个内部条件就是具备寿险信托需求的委托人(包括受益人),信托财产和受托人。

(1)从委托人的构成要件来看,委托人是信托关系设立的起点,在信托行为中占据主动权。在实务中设立寿险信托,委托人(受益人)通常会处于以下几种情境:其一,受益人是未成年人或属于社会弱势群体。通过设立寿险信托,可将保险金有效运用于受益人的教育费、生活费、医疗费的支出,亦可使受益人最大程度享受保险金利益。其二,当保险金额较大,存在多个受益人时,通过寿险信托,可避免多个受益人之间因利益冲突而发生纠纷,同时可确保按事前规划各个受益人都可享受到信托财产的利益。其三,当投保人是企业经营者时,通过设立寿险信托,可使投保人在面临巨额无限连带偿还债务风险时,投保人的债权人无权对已设立的信托财产强制执行,从而确保受益人的利益不受影响。

目前,中国开展信托业务一般针对有经济实力的群体,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拥有的货币资产日益增多。一批富裕群体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财富,经过多年创业、奋斗,对家族财产的妥善传承有着更高的要求。“买保险”与“设信托”相结合,具有的合理避税、破产隔离、储蓄与投资理财的多重功效,既可避免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财产继承纠纷,又可按委托人旨意妥善规划身后财产,切实保障受益人利益。可以肯定,寿险信托业务一经推出,必将真正为客户排其忧,解其难。社会上庞大的富裕群体客观上构成了寿险信托的潜在市场。

(2)从信托财产的构成要件来看,寿险信托的信托财产是保险金(或保险金和保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保持30%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保险业快速发展,保险意识已逐渐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单位。根据保监会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2002年中国寿险保费收入为2073.7亿元,寿险给付225.1亿元。2003年寿险保费收入为2669.5亿元,寿险给付264亿元,2004年寿险保费收入为2851.3亿元,寿险给付308.4亿元。日趋增长的寿险保费,庞大的寿金给付为寿险信托提供了广阔的来源。

(3)从受托人的构成要件来看,目前中国寿险信托的受托人是信托投资公司。20多年来,中国信托业历经五次整顿,并购重组,在相当程度上排除了不良债务和非规范经营引起的金融风险。治理结构的改善、经营机制的转变、业务经验的积累,都大大提升了信托投资公司的经营实力。几年来,一系列信托创新产品的成功上市与热销,更为街头百姓耳闻目睹,使信托投资公司声誉鹊起。实践证明,一大批保留和优化后的信托投资公司有实力、有条件承担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创新和拓展寿险信托业务。

4实践中开展寿险信托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4.1加强与保险公司的战略合作

寿险信托业务的开展,如果没有保险公司全方位的联动与配合,无异于空中楼阁。加之寿险信托业务本身的特点,以保险赔付金作为信托资金,其发生时间和数量均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开展此业务,必然要借助保险公司强大的精算实力和宝贵经验。因此,应以寿险信托为切入点,加快推进与保险公司实现战略合作的进程,进一步实现信保合作[3].

4.2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内控机制

由于信托制度的优势,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同时涉足金融市场和产业市场,根据客户需要灵活设计项目运作方案,组合运用多个金融工具。所以,开展信托业务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化、多样化。就寿险信托业务而言,从信托开始至终止,要面临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投资风险及道德风险等。因此,信托公司在开展寿险信托业务时,要特别重视信托风险的管理,建立严格的风险内控机制和灵活对应机制。

4.3加强信托理财宣传,提高民众信托意识

重视信托思想的普及是日本信托业快速崛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信托制度在中国是舶来品,不少人对它较为陌生。再加上长期以来,信托机构的不规范经营以至造成声誉低下,使人们更加远离信托。因此,寿险信托市场的培育,离不开对信托知识的普及。可以借鉴国外信托发展经验,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借助媒体力量,积极宣传信托理念。第二,寻求社会各界支持,增强对信托行为的认同。第三,完善产品的推介营销,提升信托公司知名度[4].

5结语

由于现阶段中国开展寿险信托业务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已初步具备,所以信托投资公司将寿险信托业务作为下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可行的。当然,目前开展寿险信托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保险法》目前对保险公司的业务存在诸多模糊甚至缺失之处,使寿险公司办理寿险信托业务难以落到可操作性层面,而信托投资公司在该业务中如何协调多方利益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但是必须看到,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中国,市场对老年阶层的保障和遗产的法律属性重视程度逐渐增加,随着相关税制的建立和完善,寿险信托作为一种良好的理财方式,无疑会获得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津义。中国信托业理论与实务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孙飞。中国信托业发展审视[J].金融与保险,2005(1):158-169.

信托业范文篇3

我国自2001年颁布实施《信托法》以来,以投融资为主要目的的资金信托、财产信托等信托业务迅速发展,信托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和投融资工具。然而,专门针对信托业务的税收法规至今尚未出台,这给信托业务的有效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适应信托制度功能和信托业务发展要求,尽快建立一套与国家现行税制相协调的信托税收法律制度已是当务之急。因此,本文试图以信托制度安排和信托行为特征为基础,结合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和国际上的信托税收形式,对信托项目的纳税主体地位、信托税收的基本原则、信托税收制度安排,以及信托税收法律规范的形式和内容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我国信托税收制度的建立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赋予信托项目独立的纳税主体地位

信托作为一种为他人管理财产的制度,其基本的法律关系为: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合法所有的某项或多项财产设立为信托财产并移转给受托人,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所实现的信托利益由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享有。信托的这种法律结构设计,使信托具有两个显著的法律特征:一是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利益相分离,二是信托财产独立于信托当事人的固有资产。具体而言,在信托关系中,委托人设立的信托财产,其所有权已经移转到受托人名下,委托人不再是信托财产的所有人;受托人虽然拥有信托财产的法律所有权,但只是作为信托财产的名义所有人,必须按委托人授予的信托财产管理处分权利,履行诚实、信用、谨慎、有效管理的义务,因此要为各委托人的信托财产设立独立的信托账户,并将信托财产与自有财产分开管理、分别记账,以保证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受益人的利益;受益人是信托利益即初始信托财产或信托本金及其收益的享有者,拥有对受托人管理处分信托财产状况的知情权、对受托人管理信托财产方式的调整权、对受托人违背信托职责造成信托财产损失的救济权和解任受托人等项权利。①然而,在信托期间受益人并不能直接对信托财产及其收益行使支配权,其信托利益的实现有赖于受托人的给付行为。信托的上述法律结构和特征,使委托人设立的由受托人管理处分的信托财产取得了实质的法律主体性地位。[1]

信托最早产生于16世纪的英国,经过长期的发展,现代信托行为的性质和经济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信托发展初期,信托财产一般为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人们设立的信托多数是他益信托,目的是规避封建制度对土地等财产的转移限制或封建税赋,信托的经济功能主要是实现个人不动产的转移,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行为是消极的。而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活动的货币化、金融化和市场化,货币资金、股权债权等金融性资产已成为信托财产的重要形式。委托人设立的信托则大多是自益信托,目的是通过受托人的专业管理服务获取信托财产的价值增值,信托的经济功能主要是为他人管理资产和开展投融资活动,受托人对信托财产往往负有积极管理的义务。现代信托行为的性质和经济功能发生变化的结果是,在信托关系内部的信托当事人之间,以及在受托人与信托关系外部第三者之间,以信托财产或其受益权为交易标的的市场交易行为明显增多,并因此而产生交易收入和交易成本,会出现信托财产的投资收益和管理风险,信托财产的独立主体的经济性质日益凸现,这使得将受托人管理的信托财产视为与公司法人一样的经济主体,不仅必要,而且具有了客观的经济基础。

我们认为,信托制度安排和现代信托行为,为信托项目成为独立的纳税主体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和经济基础。②无论是法律意义上,还是经济意义上,都有必要将信托项目视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主体。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信托业务的发展,还将有助于提高信托行为效率,以及维护社会税收的公平。

二、确立信托业务税收的基本原则

税收原则是建立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规范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基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同时根据信托原理和国际上认可的一些信托税收原则,我国信托业务税收可确立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坚持税负公平

信托税负公平原则主要是针对非公益信托活动而言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委托人的信托行为不应成为其规避税收的一种选择。委托人设立的信托财产,如果是自益信托应视同投资行为,在其设立信托时不必考虑税收问题,但当其以受益人身份取得信托财产增值收益时应缴纳所得税;如果是他益信托则应视同财产捐赠行为,在其设立信托时缴纳资产转让所得税或财产赠予税。(2)受托人为委托人开设的信托财产管理账户即信托项目,视同独立的纳税主体,受托人必须按照一定的会计核算原则和要求,定期对信托项目项下因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行为所发生的收入、费用、收益等要素进行会计核算,并及时从信托项目中计算和缴纳各项应缴的信托税收。(3)受益人获取的信托利益中,取得的初始信托财产或信托本金部分应根据信托的自益或他益性质分别确定为收回的投资资产或取得的捐赠收入,当受益人获取的信托财产确定为捐赠收入时应缴纳相应的所得税;而取得的信托收益部分,应视为实现所得,受益人都需缴纳所得税。

2.依信托属性课税

信托行为具有不同的属性,从类型上可将其划分为:(1)委托人信托行为的自益性与他益性、私益性与公益性。一般来说,自益信托的目的是追求信托财产的增值,具有信托投资性质,而他益信托的目的是移转信托财产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是一种财产赠与行为;私益信托是为委托人或受益人自身利益而设立,而公益信托则是为公益事业而设立。(2)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管理处分方式的交易性和投资性。信托财产管理处分方式的交易性是因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处分行为而发生;信托财产管理处分方式的投资性是因受托人对信托财产的投资运用而发生。(3)信托财产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托财产的货币性是指信托财产为资金形态;信托财产的非货币性,主要是指信托财产为实物资产、有价证券等形态。因此,信托行为过程中信托当事人的应税项目、计税依据、税种税率等税收要素的确定和设计,应根据信托的不同属性而有所区别。

3.按实现主义课税

按实现主义课税不同于按发生主义课税,纳税主体在发生应税行为或应税项目而非取得应税金额时,无需履行其纳税义务;纳税主体只有在获取应税项目的应税金额(如取得交易收入或投资收益款)时,其纳税义务才开始产生并应计算缴纳相应的税款。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主要采用的是实现主义课税原则,而我国和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则更多地采用发生主义课税原则。然而,就信托税收而言,在信托行为过程中,无论是自益性信托还是他益性信托,委托人的信托目的或受益人的信托利益一般要经过较长的信托期限才能实现;而受托人在管理和运用信托财产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信托财产交易或投资行为也往往具有周期较长、到信托期满一次性清算等特点。为适应信托行为的特有性质,简化信托税收的征税程序,提高征税工作效率,信托业务宜采用实现主义课税原则。

4.对公益信托实行税收优惠

公益信托是为社会公益目的而设立,给予公益信托以税收减免优惠,这是国际上的惯例。我国《信托法》第61条也规定,国家鼓励发展公益信托。因此,对公益信托业务,应实行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公益信托税收的优惠政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委托人交付公益信托财产和受托人承诺公益性信托财产时,对其捐赠资产和接受捐赠资产的所得税优惠;二是对公益性信托项目所得收益的所得税优惠。至于采用什么样的税收优惠政策或税收处理方式,可结合现行税制要求加以确定。

三、构建与信托制度功能相适应的信托税制框架

目前国际上存在两种信托税收理论:一种是英美等国采用的信托实体理论,即信托被视为独立的应税实体,信托收益或所得归属于信托财产,由受托人计算并缴纳信托所得税;另一种是日本等一些国家采用的信托导管理论,即不承认信托的纳税主体地位,而将信托视作向受益人输送信托财产及其收益的管道,由受益人对所分配的信托收益或所得缴纳所得税。③但从中我们应当注意到,无论是信托实体理论还是信托导管理论,都主要是针对信托收益的所得税征收问题而提出的,并没有从信托行为的全过程和信托业务所涉及的经济内容来处理信托税收问题。

实际上,与信托行为相关的税收问题不只涉及到对受益人取得的信托收益或所得如何征税的问题,还涉及到其他环节或主体的税收问题。如信托设立时,委托人和受托人应否按信托财产的价值或增值额征收资产转让所得税?当受托人管理的信托财产为房产、土地使用权等特定资产时,应否由信托财产承担财产税?受托人处置信托财产所产生的交易收入应否由信托财产承担流转税?受托人管理运用信托财产而发生的相关成本和费用如何进行税收处理?等等。显然,要正确处理这些信托税收问题,需根据信托目的、信托财产运作管理方式,以及信托税收原则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如何设置信托业务的纳税环节、纳税主体、税种税率、征收办法等各项要素。我们认为,从信托行为过程角度分析,信托税收可作下述制度安排1.信托设立时的税收制度安排

信托设立时,需要考虑两个税收问题:一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因信托财产的移转行为而应承担的所得税义务问题;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因签订信托合同及办理信托财产产权转移书据时的印花税义务问题。

就所得税而言,从委托人角度看,应根据信托的属性确定委托人对移转信托财产的所得税义务。信托设立时,委托人需将信托财产移转给受托人,这种移转是通过交付行为而非交易行为实现,因此,在法律形式上信托财产的移转行为类似于委托人的资产捐赠行为。按现行税制规定,企业的对外资产捐赠行为和接受捐赠行为将涉及到缴纳所得税的问题。既使是企业公益性对外捐赠资产,捐赠资产时捐赠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部分仍需缴纳资产转让所得税。然而,委托人移转信托财产给受托人时其性质如何界定,如何承担相应的所得税义务,这要视情况而定。

在自益信托情况下,委托人设立信托的目的是实现信托财产的价值增值或特定目的,信托终止时,信托财产及其收益将由受托人返还给作为受益人的委托人自己。因而委托人移转信托财产就不应视为资产捐赠行为,无需承担所得税义务。在他益信托情况下,委托人设立信托的目的是向其所指定的受益人转移信托财产及其收益,在本质上与对外捐赠资产的行为相同。

因此,尽管捐赠资产要交由受托人管理并于信托终止时才能实际转到接受捐赠资产的受益人手中,但信托成立时应视同捐赠资产的行为已经实现,并由委托人在移转信托财产时承担所得税义务。如果他益信托为公益性信托,则根据现行税收制度对公益性捐赠行为的税收优惠政策和相应的税收处理方式,由委托人在移转信托财产时承担所得税义务。从受托人角度看,受托人承受信托财产时无需承担所得税义务。受托人虽然拥有信托财产的法律所有权,但它是为受益人的利益而持有并管理信托财产,显然受托人的这种角色不应将其视同接受捐赠资产的主体,其在承受信托财产时不能视为取得捐赠收入,也就不存在承担所得税的问题。

就印花税而言,它是对经济活动中书立、领受的凭证所征收的一种税收。信托设立时,委托人和受托人双方需签订信托合同,信托合同本身应视为一种财产转移书据。另一方面,如果信托财产为不动产或权利性资产,还需通过有关资产或产权管理机构办理信托财产产权变动登记手续,即办理信托登记手续,并领取产权转移书据或凭证。因此,委托人和受托人需分别承担缴纳印花税的义务,受托人应缴纳的印花税不应从受益人的信托财产中支付。

2.信托存续期间的税收制度安排

信托存续期间,受托人作为信托财产名义上的所有人,在履行其有效管理信托财产的职责的过程中,必然与信托关系外部经济主体发生信托财产的交易、投资、处置等经济行为,并会产生相应的收入、费用、成本和收益,进而获取信托财产经营管理收益。将信托视为独立的纳税主体,意味着除公益信托项目有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外,经营性的信托项目要承担因信托财产的经营管理行为而发生的税收,并由受托人作为名义纳税人从信托项目中提取并缴纳税款。其应税项目主要包括:(1)信托财产持有行为涉及的应税项目。

例如,受托人持有的信托财产为房产、城镇土地使用权时,信托期间应分别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受托人对持有的信托财产及其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会计核算所需的有关账簿应缴纳印花税等。(2)信托财产交易行为涉及的应税项目。受托人以信托财产开展市场交易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应根据信托财产的类型由信托项目承担相关的税收。例如,信托财产为房产、城镇土地使用权时,因交易行为产生的收入,应缴纳契税、营业税及其附加,对取得的增值额还要缴纳土地增值税。受托人因信托财产的交易行为而签署的各种交易合同文件、发生的产权转移书据,应缴纳印花税。

(3)信托财产投资行为涉及的应税项目。受托人以信托财产进行投资活动时,取得的投资收益将形成信托收益,根据现行税收制度规定,如果投资收益为企业非上市流通股权的买卖价差,则需缴纳所得税;如果投资收益为被投资企业以税后利润分配的红利,则可免缴所得税,以避免重复征税问题。(4)信托财产融资行为涉及的应税项目。受托人以信托资金发放信托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以信托财产开展融资租赁活动取得的租金收入等,应缴纳营业税及其附加。(5)受托人经营管理信托财产获取的毛收益额及向受益人分配信托收益时涉及的应税项目。在会计期末,受托人需对当期经营管理信托财产取得的收入、发生的费用、成本进行会计结算,计算出经营收益,并计算缴纳所得税。受托人向受益人分配信托收益时,如果受益人为企业法人,则所得信托收益应避免重复征税;如果受益人是自然人,则由其按个人所得的税收法规缴纳个人所得税。

3.信托终止时的税收制度安排

信托终止时,受托人需对信托财产进行清算,清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信托财产的处置收入及相关费用,应参照企业清算的相关税收规定缴纳相应的税收。对清算后实现的信托财产价值大于原始信托财产价值的差额部分,应视同信托收益并由信托项目承担所得税。

受托人将该部分增值收益分配给受益人时,对企业法人受益人可免缴或扣减已缴部分所得税,以避免出现重复征税问题;对自然人受益人则由其按个人所得的税收法规缴纳个人所得税。

四、建立专门的信托税收法律规范

信托行为过程以信托财产的移转、管理、处分行为为核心,因信托行为而发生的应税项目几乎涉及现行税制下的所有税收类型和税种,税收关系较为复杂。

因此,引入信托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不是将信托税收问题分散在各种税收制度中加以规定,而是制定有专门的信托税收法规。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制定专门的《信托税法》和《信托业务税收征收管理办法》,以其来规范信托业务的税收关系和征收行为。

《信托税法》用以规范信托行为和信托业务的税收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托税收基本法律关系的界定,如信托及信托税收行为的定义、信托纳税主体地位的确认、纳税人的确定等;信托税收的基本原则;信托税收的应税范围;信托当事人的纳税义务和责任;信托税收的征收管理制度等。

《信托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用以规范信托税收的征收行为,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托行为过程涉及的应税税种及其税目、税率、纳税人的确定;各项信托税种的计税方式、征税办法;税务部门的税务检查;纳税人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在我国,信托制度的引入和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现行各种税收法规在制定时不一定会考虑到信托业务的税收问题,其税收规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会与信托原理或信托行为的灵活性发生冲突,并有可能对信托功能的发挥及信托行为效率的提高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在制定以上两个信托税收法规时,所确定的信托税收规范既要尽可能地与现行各种税收法规的规定相协调,并能够弥补现行各种税收法规应用于信托业务时所产生的税收漏洞或错位,同时还要有利于信托行为的正常开展和信托业务的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托税收法规对信托行为和信托业务的调节与促进作用。

注释:

①根据我国《信托法》,受益人拥有的这些权利,委托人同样拥有。其主要目的是从委托人角度加强对信托财产和受托人行为的监管,这被认为是我国《信托法》的特色之一。

信托业范文篇4

在我国信托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国的信托业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的信托业自出生之日起就先天不足,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历了五次大的清理整顿。首先,在开始之时,我国信托业本身的制度引入是为了满足国内融资的需要,因此在很长的时间内,信托业着重发展的是信托贷款业务,其他业务相对薄弱,导致了核心业务发展的长期停滞,盈利模式狭窄。其次,虽然信托业务广泛,但它在金融领域中竞争能力不强,基本在每一个业务范围内都有个专业的公司跟它竞争。最后,许多法律法规都对信托业做出了限制,人们对其的认识都不全面,而又不能进行宣传,让人了解信托业务。我国信托业的资产总额在1988年到1995年短短的7年间由700亿上升到4572亿。而在2005年是我国信托业也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年,我国的信托产品和规模都得到长足的提高,而且结构也越来越多元化。根据数据统计,我国在2005年信托市场的一共有信托资金402.88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182.5%。其资金投向在金融证劵、房地产及工业、医疗企业贷款最多,分别占34%、27%和24%。

[1]我国信托业一直持续着高速发展,虽然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很多好处,但由于我国本身信托存在着缺陷,也带来了许多在信托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对我国信托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都会造成了阻碍,并且这些问题也受到国家和信托行业的广泛关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我国信托业在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对解决我国信托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阻碍具有重大的促进的作用。鉴于此,本文探讨我国信托业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这些都是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先将信托业的问题分为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再对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进行归纳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如人才缺乏、信托法律落后、治理结构不完善等等,再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简要研究推动信托业发展的方法及完善信托的相关法律法规。

1.3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信托业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信托业存在治理结构上的错误,许多信托公司在公司的架构和股东权利上的分配都缺少应有的规定,股权存在着混乱。(2)人们普遍上对信托的认识不深,虽然信托业跟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并称为我国金融领域上的四大支柱产业,但是,人们对其的了解基本都停留着表面上。(3)大多数信托公司都缺乏核心盈利业务,缺乏对新型信托产品的开发能力,而且其信托业务占本信托公司的利润来源普遍偏低,大多数的利润来源都是来自于非主营业业务的,这种情况对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存在重大的阻碍。(4)由于信托业跟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存在重大差距,而国家对信托业重视不够,使得信托业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普遍低下,人才上存在较大的缺口,不利于信托业务的开发。

我国的信托业与其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存在重大的差别,在发达国家,信托业是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内在需求产生的,而我国则是为了适应我国的改革开放引进的,我国的信托业必须按照我国的国情去发展,不能照搬外国发达国家的经验,而这种背景下,决定了我国的信托业必须存在阶段性,依照历史运行轨迹和经济发展需求去进行调整。

2.1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我国的信托业起步较晚,大多数信托投资机构都是在80年代中期的“公司热”中突击兴办的。由于这段时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目标还不明确,金融管理偏松,金融秩序比较混乱,机构审批权限不清,这些原因造成了许多信托投资公司都存在着审批手续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资本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其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在1979年时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年,在当时,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时对资金的需求,我国建立了第一间信托投资公司,即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而与此同时,信托投资公司就像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建立,最多的时候甚至接近1000家。而这些信托公司大多数都只是挂着信托的名义,它们并没有从事信托方面的业务,实际上是进行信贷业务。虽然这些信托公司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上对缓解资金的供给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经营管理混乱信托公司,以及少数违法犯罪的经营人员却严重地扰乱了金融秩序。致使我国对这些制度上存在严重缺陷的信托公司进行了多次整顿,而其中主要的整顿有以下五次:1982年4月,我国对没有正确界定业务范围的信托公司进行清理。1985年9月,对没有把握其信托资金的投资方向的信托公司进行清理。1988年到1989年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收回了审批各类金融机构的权利。1993年到1995年期间,将信托公司于专业银行进行脱钩整理。而最后一次就在1998年我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开始。我国的信托业由产生开始就历经曲折,受到了多次的整顿,直到现在,信托业虽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比起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

2.2我国信托业的现状

信托机构是一个按照信托制度活动的主体,而我国信托机构的主体是信托公司。经过这几年来的整顿,我国的信托业已经成功的化解了累积20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资本也得到了充实,改进了管理,重新集合了一支专业化的队伍,为社会提供信托服务。目前,我国重新登记后的信托公司约有59家,分布在全国的大多数省(区、市)。到2004年6月底,信托公司从业人员约为4600人。在国务院确定的信托整顿方针的指导下,信托公司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接受管理的信托财产总额已经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营业性信托业务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信托业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2001年到2004年期间我国信托业务增长迅速,信托财产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我国信托业务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资金信托,约占信托财产总额的84%。其中,集合信托计划为1053个,并大部分获得了成功。同时,信托公司以资金以外的其他财产形式开展的信托业务,开始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金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制度条件。

在2006年上半年,我国银监会相继颁发了一下几个章程:《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创新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向下财产托管和信息披露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关于信托公司过渡期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等。以上银监会的种种措施都说明了我国对信托业的重视以及决定要严格监督信托业,使我国信托业有一个完善的监管机制,使各项信托业务都有法可依。我国的信托业发展不但促进我国经济,而且对我国金融机制原有的缺陷也有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地区的经济发展看来,信托业为各地区的建设提供了资金的来源,信托公司将委托人交给其管理的闲散资金用于急需资金发展的企业上,充分优化了资源配置。我国现阶段信托业的发展主要取得了一下成果:

1、我国的信托业法律法规不断健全。在推出了“一法两规”后,对我国信托制度的法律起到一个框架的作用,以后在这个框架里可以不断补充和完善法律法规。在以往的几年,我国不断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信托管理办法和有关制度的设立,这些对我国信托业的法律体系建设甚至整个金融行业的规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我国信托财产不断增多。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闲置的财产委托信托公司管理,而信托公司也利用这些资产去投资我国的各项实业,为缺乏资金的企业提供资金来源,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的信托业也存在着许多挑战:1、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模式。信托产品缺乏认同感,落后于其它金融行业,由于信托产品涉及范围广泛,在与银行、证券、保险竞争时没有优势,而又缺少创新,没有找到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信托产品特色。2、人力资源不足。大多数信托投资公司缺少技术型人才,满足不了在各种需要高素质人员才能胜任的部门,比起外国人才的差距甚远,导致许多服务都不全面,社会对其认同也偏低。

信托业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在我国的金融领域上合称四大支柱产业,但是在我国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信托业却在一个尴尬的位置。虽然信托业具有很多的业务优势,但是,却长期处于我国各方面压制,而也由于一些违规经营的信托公司的影响下,使信托业在社会上被各界人员所怀疑。身为四大金融支柱产业之一的信托业得不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是由多个方面造成的,我们可以用以下两个因素去归纳一下,分别是内部问题和外部问题。

3.1内部问题

内部问题主要是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主业不主、缺乏核心盈利业务和存在治理结构缺陷。

3.1.1管理水平低、人才缺乏

首先,我国信托公司在管理水平上与外国的信托公司相差较远,管理机制也有待提高,及在信托人才上相对缺乏。我国的信托行业在这20年来的快速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现象,但是由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是信托机构的迅速增加,使其对信托人员的过分需求,许多没有经过信托培训的人员涌进了信托机构,而这些信托素质不高的人员不但不利于信托公司业务的拓展,而其本身也是一个不安全的因素,低素质的信托人员容易引起信托行业的犯罪问题,对公司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其次,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的决策流程没有一个科学统一的管理,也缺少一个正确的内部控制系统,只会盲目地扩张,经营。对企业战略的规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低下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严重制约着我国信托机构的健康发展,也降低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1.2主业不主、缺乏核心盈利业务

其次,我国大多数的信托公司缺少核心的盈利业务,主业不主,缺少竞争力。信托的意思是指委托人由于对受托人的信任,所以将其拥有的合法财产委托给受托人,并且由其按照自己的意愿遵从特定的目的对这一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从这个概念上,我们可以认识到,信托公司是应该以信托业务作为它自己的核心业务的。但是,在我国的实际情况中,一开始,我国引入信托这个制度只是为了我国国内融资的需求,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国大多数的信托公司都是以信贷这一业务为其主要的盈利来源。久而久之,信托公司都只是发展信贷业务,而忽略了其真正的核心业务,使得其核心业务长期得不到发展。信托业变成了名为信托,实为信贷。直到在2007年3月1日我国颁布了新的两个规定,分别是《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后,才在制度上防止了信托公司偏离其核心业务的经营模式。但是,虽然在制度上防止了,但实际上,根据2007年信托行业的收入数据中,信托业务占其收入总数中的21.94%,而自营业务却占到了78.06%。从这个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信托公司的主要盈利的不是信托业务,而是其他,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信托公司居然不是以信托业务为其主要的盈利来源。我国信托公司经营不仅经营信托存贷款业务,还从事证券业务,房地产投资等,总之什么业务都做,成为了一个四不像。所以,我国现在的信托公司成了一个综合业务集团,信托公司只是徒有虚名罢了。

3.1.3存在治理结构缺陷

再次,我国在信托业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治理结构缺陷,对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形成了阻力。我国的信托公司基本上都存在着治理机构缺陷的问题,造成治理缺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最主要是在这三个方面:(1)没有一个明确的指导原则,我国建立的关于信托业的“一法两规”在治理机构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大多数信托公司只是按照《公司法》的具体要要求去制定其治理结构,没有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考虑到信托公司本身的特殊性。(2)我国引入信托业所遗留的历史问题,我国的信托业一开始就已经先天不足,引入时只是为了满足信贷的需要。(3)缺乏可供参考的经验。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而由治理缺陷产生的问题有:(1)公司在治理机构的目的上不明确,治理结构在解决公司股东与管理人员在利益上的冲突及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保护股东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现在的信托公司的治理结构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提供一个清楚的目标及措施。(2)信托公司的经营受大股东控制,股权的构成不合理。这是由我国的历史原因造成的,由于我国信托公司的最大股东通常都是国有股东,这就造成了信托公司在经营上多多少少都会受到政府的影响。而一部分虽然不是国有股东为最大股东,但是也存在着一家独大的局面,而这些股东只把信托公司当做自己公司的一个融资平台。(3)管理层,决策层及股东间分工不明确。现代的公司一般都是股东,管理者,决策者各司其职的,分工明确才是一间公司良好运作的前提。但是,在信托投资公司中,存在着董事干预经营的情况,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影响着公司的良好运作,形成了一个内部人控制的局面。(4)信托公司的监督机构没有实行其职能。虽然在形式上设立了监督机构,但是在对信托公司的调查中发现,其监督机构没有实行过其职能。

3.2.外部问题

外部问题主要有信托法律落后和缺少政策支持、信托产品流通难。

3.2.1信托法律落后

首先,我国在信托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落后,而且缺乏与之相配对的制度,对信托业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信托业在我国的经济领域中是惟一一个可以存在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以及实业市场的,并可以进行投资融资业务的尖端行业。所以,信托关系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范围也很广阔,基本上没有一个行业能够比得上它。而我国的信托业刚开始时就已经先天不足,在法律法规上跟不上信托业的发展,其最重要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我国的信托法律没有规范关于信托业的从业机构的资质以及其经营业务的范围,这样就使信托公司没有一个信托领域的专属性。第二个是,没有明确有关信托业的监管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而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不平等的竞争。第三个是,没有足够完善到与信托财产等级制度、信托会计核算制度、信托产品税收制度相适应的制度。

3.2.2缺少政策支持、信托产品流通难

其次,现在实行的政策对经营信托的公司实行了限制,信托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困难,而且其对信托公司的支持和服务的力度较低。我国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产业分别是:信托业,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银行业、证券业以及保险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入世之后,在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以及扶持下,我国的四大银行摆脱了许多不良资产,政府也出动巨额资金帮助其上市。证券业和保险业也在其不遗余力的帮助下获得了超常的发展,企业规模也不断增大。而且在监督方面,银行有属于它的银监会,证券有属于它的证监会,就连保险业也有属于它的保监会。但是,同样身为金融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信托业却并不受到应有的重视,不论在市场规模,地位,作用上都与其它三个产业相距甚远,就算在法律法规的建设上也无法与其相比。而不仅这样,现在实行的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信托业,例如,信托产品不可以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公共媒体上进行对其介绍和宣传,信托公司以发行债券、委托投资凭证、投资凭证、受益凭证等等方式去筹集资金。虽然这些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托公司的经营风险具有保护作用,但是,也阻碍了信托业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而引起这方面不公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信托业在社会上缺乏被人们的普遍认同。而另一方面是,信托公司本身的业务开展能力不够以及相关制度的约束。

根据以上我国在信托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去认清问题的原因,再根据以上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并根据我国的国情,找出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研究,经过多方面的总结和资料的查证,找出了一下六个对解决我国信托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较有效的措施。

4.1完善我国信托业的治理结构

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不仅可以解决公司跟股东之外的有关利益主体的权益问题,而且对信托业务的收益人具有很好的保障。而设计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应该要由以下原则出发:首先,要做到保障各个利益集团的应得权益。然后是,对信托公司的股东和任职人员的能力应该规范。再次是,对如何控制风险应该加强。最后是,公开原则,信托公司应该将其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开放给委托人、收益人以及社会人们了解。

根据以上的原则,我们对关于完善治理结构的措施应该是:(1)对信托公司的股权结构应该进行整改,完善其股权结构。信托公司不应该是一言堂,对信托公司存在的大股东应该进行股权调整,防止其一家独大,就算调整困难,也应该设立一些措施去制衡大股东的权利。(2)对信托公司的董事会的结构及其职能进行调整。在董事会中要保证非执行董事应该存在一定的比例,而负责监督的委员会应该由非执行董事负责,而董事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而且也考虑公司的长期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责任。(3)信托公司应该设立一个独立的董事和监督制度。从对完善信托公司的治理结构来说,拥有一个独立的董事和监督制度对信托公司的发展是具有一个促进作用的,可以加强对信托公司有关人员的资格审核。(4)信托公司应该设立和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信托公司应该将其信托业务及有关的特别事情,除其商业秘密外,向公众进行披露,这样就可以使信托业务的相关利益代表及社会公众对信托公司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也方便了各界对其的监督。

4.2设立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提高竞争力

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托公司如何利用自身的信托业务以及信托制度,去开发出可以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以及为客户提供信托服务。要设立一个盈利模式应该要了解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信托公司的利润来源从何而来。然后是,信托公司的利润点是什么。再次是,信托公司的利润杠杆,为了吸引客户购买其产品和服务而提供的宣传的业务活动。最后是信托公司的利润屏障,在行业间竞争时,防止对手掠夺本公司客户而投入的那部分资金。

世界上没有一个固定的盈利模式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上都适合,要想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有其必要性的。提高信托公司的竞争力及盈利,我们可以由以下方面着手:(1)利用其本身的制度优势。信托业是我国金融领域中唯一可以连接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产业市场的行业,它具有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功能,是我国一个投融资一体化以及具有多种功能的金融平台,充分认识自身优势,对提高我国信托业的竞争力的具有促进作用。(2)不断创新信托业务。如何管理、规划信托财产是非常灵活的,信托的应用空间是多方面的,具有十分广阔的范围。信托产品的设计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而创新,它是没有限制的,而在社会公益事业、社会福利、房地产、商务管理等方面应该要成为今后信托创新的重要思考方向。一个具有优秀创新能力的信托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4.3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效率

在现在推出的“一法两规”下,根据我国信托业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应该继续深入研究信托业的法律法规,对内容不清楚的地方进行界定,如信托行业、信托机构、集合信托、营业信托等方面的法律界定。而且按照不同的信托也要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法律法规,如公益信托,房地产信托,商务管理信托等,使每一种信托都有与其对应的法律。这样不仅可以在规范市场,而且信托业也可以拥有一套完善的行业执行标准。在现时,客户将其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和证劵公司去进行一个同样的证劵交易,但却是受到不同的法律制度约束,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统一监管和完善监管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不论在任何地方,拥有一个健全统一的监管制度,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备基础。在我国信托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吸取以往的经验,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一个地方出错就把全部封了。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市场准入和业务监督制度,给每一个金融行业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取消对信托业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为信托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生存环境。

4.4加强信托业的诚信建设,成立行业自律协会

信托业是以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为基础的,只有委托人对信托公司产生了信任,他才会将自己的财产交给其管理。而一间没有诚信的信托公司就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一样,没有委托人将信托财产交其管理,信托业务也将不能进行。所以信托公司必须建立一个与诚信相关的制度,目前,应该建立一个信托财产的公示制度,通过公开其信托财产的运作,可以让社会公众进行监督,令人们对其财产运作产生信任,委托人也可以放心将信托财产委托给信托公司管理。成立一个行业自律协会,可以加强其对自身经营的监管,对内、外部关系也有一个协调的作用。是可以确保信托业的健康、向上的发展的。

4.5加强宣传,普及信托知识,培育信托人才

我国的信托业长期以来都对自身的核心业务缺乏认识,名为信托,实为信贷。而且也缺少许多必要的正面宣传,也产生了许多不利于信托的负面消息,也对投资者缺乏相应的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使人们对信托的认识都是负面的。要使信托业能够继续健康发展,就必须重新塑造信托业的形象,要知道,一个良好的形象是关系到人们对它的信任度的。而一个好的形象,拥有高素质的信托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信托业的人才资源非常缺乏,应该加大对信托人才的培养。我国的传统储蓄观念及人们对以往信托业认识的不足,决定的宣传我国的信托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宣传时不宜采用过于激烈的手段,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使人们慢慢了解信托,更多地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渠道进行信托的介绍,也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扩大其知名度。培养人们接受信托成为其投资理财的选择。

4.6重点发展社会公益信托服务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现有的基础设施还是很薄弱的,虽然在沿海的地区,许多人们都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内陆地区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的,而信托业可以从公益事业入手,为我国的建设出一分力。关于公益信托的建立,我国的信托业可以借鉴外国的成功经验,如为一些有意在公益事业上做贡献的人提供信托服务,为这些人建立一个基金会,帮助其管理用于公益事业的资产,这样,不仅帮助这些热心人达成了他们实现公益事业的愿望,而从中改变了人们对信托的负面看法。而又为我国的社会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虽然以上的措施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方法,但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互相之间都有其相对应的联系,解决我国信托业的问题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信托业的健康发展,也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去建设我国经济。

第5章结束语

信托业范文篇5

关键词:信托业,法制建设,金融特点

信托业是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1979年,随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我国的信托业获得重生。但是,直到如今,已有20多年历史的我国信托业仍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本文认为,信托业没有获得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制方面的不健全是一种根本缺陷。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信托业发展特点的分析,探讨我国金融信托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信托业的灵活性特点及其影响

信托业与法律的关系既互相排斥又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反映了信托业的灵活特性。并且,这种复杂的关系在信托业起源时即已注定了。

信托起源于西欧的“尤斯”制,它与西欧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尤斯制的含义是由土地占有人(委托人)将土地交给受托人代为掌管,受托人将土地上的收益交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受益人享有对土地收益的权利。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所有权的暂时分割,委托人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受益权。通过尤斯制,土地占有人实现了土地的自由转移,受托人将土地收益交给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如教会。这样既规避了法律的转让限制,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以上对于信托起源的考察,可以发现,信托起源于对法律的规避。这是信托业与其他行业在与法律的关系方面最大的不同点,这种不同点也一直保持到现代—信托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信托业务纷繁复杂,无法整齐划一。但另一方面,信托业的发展又必须依赖于法律的保护。由于信托行为涉及委托人、信托人和受益人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复杂。且这种信托关系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并伴随着财产权的转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托一般由商业性的机构如信托公司和银行信托部经营,如何对它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一切,都决定了现代信托业必须要有严格而有明确的法律来保障,只有这样,信托机制才能够顺利运行。

总之,一方面,信托业因为灵活性而常被用来规避法律;另一方面,信托业又极需要法律的保护。这就对信托法律的制定带来极大地挑战。

在英美国家,这种灵活性还是可以较容易解决的,因为英美国家以判例作为法理依据,在必要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形做出变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信托业的发展和需要。但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规定以条律为特点,在灵活性方面远不如英美法系国家。所以,对于信托业的灵活性往往难于适应,信托成为法律监管的一个难点。如果法律对信托业规定过严,因为市场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往往造成信托业不能适应现实需要,而限制信托业的发展。如果法律规定松弛,又会因为法律上给信托业留下的口子太大,容易造成市场的不规范,从而产生投机行为,这也不利于信托业的发展。

不过,在法律以条文规定为特点的国家,也可以制定出具有较好操作性的信托业法律。这需要在充分理解上述灵活性特点基础上,还要对现代信托业的复杂性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信托业的复杂性特点及其影响

在对于信托业的内涵,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从信托业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令人完全满意的定义。有人认为,“简单地说,信托就是一种转移财产并加以管理的设计。”即信托公司受客户委托,管理其财产,并在信托契约到期后,将财产及管理期间的收益,交给客户指定的人。但它至少没有把保证信托包含进来。

信托业如此复杂,包含的范围如此之广,以至于要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确实很困难。因为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与信托挂上关系,如公司信托、个人信托和公益信托等等,正是由于信托业务普遍很复杂,信托公司常常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

其实,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而言,也没有必要非得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制定法律并非仅需要概念,它更需要确定要为之实施法律的范围。确定一个较为合适的信托法律实施的范围,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不仅能够极大地适应信托业的复杂性,而且也能最大程度地解决信托的灵活性问题,从而提高了信托法律的可操作性。对于信托立法而言,要确定信托业的法制范围,最好的办法是先对信托业需要监管的方面进行分类,分别制定相关法律。通过对信托业进行划分,分别确定范围以实现对信托业的管理,是信托法制建设的最好办法。但是,由于有各种不同的标准,确定信托业的范围,也是极不统一、极为复杂的。例如,按照信托关系发生的基础分类,可分为自由信托和法定信托;按照信托服务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个人信托和法人信托;按照信托目的划分,又可以分为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等等。

因此,要对信托业分类以便实施法制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一标准的建立,首先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致于很快落伍;分类不能过于繁琐,为每一个小业务项目制定一部法律也不现实;法律也要对信托业的各个领域基本涵盖。

不同层次的信托法制建设

按照上述标准对信托业划分监管范围,形成有关的法律,以适应信托业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发展信托业。具体而言,根据不同调整对象的要求,信托法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信托基本法,即信托法。制定信托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各种信托关系的共通性规范,如信托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信托财产的法律地位;信托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等。这是整个信托业都必须遵守的法律,是信托业的根本大法。

信托业法。这是适应现代社会信托由非营业组织向营业组织转化的趋势而制定的。由该法律规定市场准入规则、业务范围界定和业务经营规则等等。对此的规定是在信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管的结果,其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

信托业专门法。针对一些较为成熟且很重要的信托业务,可以制定相关的专门法律予以规范。这一层次的法规调整的领域针对性最强,但每一部法规调整的信托业务范围也更专门化了。根据信托标的物的划分,这一层次的立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金钱信托。金钱信托是投资管理类信托产品,由客户即委托人将金钱委托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按委托人所设定的投资意愿框架内投资。按照收益的不同,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信托投资,由信托机构代为运营信托金,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统由委托人负责,与信托机构无关;一种是信托存款,由信托机构运用信托金,到期后信托机构保证本金安全,并付给委托人一定的利息,如果信托金更有额外的收益,则还要付给委托人一定的红利,即保本保息又分红。无论是上述的两种金钱信托产品或其它形式的信托产品,在当前国内外都非常流行,例如我国现在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或西方国家的年金信托,都为人们所熟悉。金钱信托现在已经成为信托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其操作方法已经基本成熟,通过专门信托立法对其加以规范是极为必要和可行的。

其次是普通财产管理信托。所谓普通财产,即除金钱之外的动产和不动产,种类非常多,如地产、证券和发行公司债等等。各种信托业务性质也有极大的差别,如发行公司债有资金融通的功能,遗嘱信托则往往包含有财产转移和管理的功能。因为各种信托财物标的不同,且信托行为性质不同,对于一些常见的可以分别专门制定立法,如遗嘱信托。而对于一些并非经常的信托业务,如寿险信托等等,则可以通过加强第一个层次的信托法和第二个层次的信托业法,采取兼管的方式,以弥补第三个层次专门立法的不足。

综上所述,信托的首要特点是灵活性,它起源于对于法律的违背,但它的发展又需要法律的保障。信托的第二个特点是复杂性,它涵盖着众多纷繁复杂的业务范围。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对信托业进行法制建设,就需要对信托业分别划分监管范围,分而治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监督和保障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信托业范文篇6

关键词:信托业法制建设金融特点

信托业是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1979年,随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我国的信托业获得重生。但是,直到如今,已有20多年历史的我国信托业仍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本文认为,信托业没有获得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制方面的不健全是一种根本缺陷。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信托业发展特点的分析,探讨我国金融信托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信托业的灵活性特点及其影响

信托业与法律的关系既互相排斥又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反映了信托业的灵活特性。并且,这种复杂的关系在信托业起源时即已注定了。

信托起源于西欧的“尤斯”制,它与西欧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尤斯制的含义是由土地占有人(委托人)将土地交给受托人代为掌管,受托人将土地上的收益交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受益人享有对土地收益的权利。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所有权的暂时分割,委托人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受益权。通过尤斯制,土地占有人实现了土地的自由转移,受托人将土地收益交给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如教会。这样既规避了法律的转让限制,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以上对于信托起源的考察,可以发现,信托起源于对法律的规避。这是信托业与其他行业在与法律的关系方面最大的不同点,这种不同点也一直保持到现代—信托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信托业务纷繁复杂,无法整齐划一。但另一方面,信托业的发展又必须依赖于法律的保护。由于信托行为涉及委托人、信托人和受益人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复杂。且这种信托关系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并伴随着财产权的转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托一般由商业性的机构如信托公司和银行信托部经营,如何对它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一切,都决定了现代信托业必须要有严格而有明确的法律来保障,只有这样,信托机制才能够顺利运行。

总之,一方面,信托业因为灵活性而常被用来规避法律;另一方面,信托业又极需要法律的保护。这就对信托法律的制定带来极大地挑战。

在英美国家,这种灵活性还是可以较容易解决的,因为英美国家以判例作为法理依据,在必要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形做出变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信托业的发展和需要。但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规定以条律为特点,在灵活性方面远不如英美法系国家。所以,对于信托业的灵活性往往难于适应,信托成为法律监管的一个难点。如果法律对信托业规定过严,因为市场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往往造成信托业不能适应现实需要,而限制信托业的发展。如果法律规定松弛,又会因为法律上给信托业留下的口子太大,容易造成市场的不规范,从而产生投机行为,这也不利于信托业的发展。

不过,在法律以条文规定为特点的国家,也可以制定出具有较好操作性的信托业法律。这需要在充分理解上述灵活性特点基础上,还要对现代信托业的复杂性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信托业的复杂性特点及其影响

在对于信托业的内涵,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从信托业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令人完全满意的定义。有人认为,“简单地说,信托就是一种转移财产并加以管理的设计。”即信托公司受客户委托,管理其财产,并在信托契约到期后,将财产及管理期间的收益,交给客户指定的人。但它至少没有把保证信托包含进来。

信托业如此复杂,包含的范围如此之广,以至于要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确实很困难。因为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与信托挂上关系,如公司信托、个人信托和公益信托等等,正是由于信托业务普遍很复杂,信托公司常常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

其实,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而言,也没有必要非得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制定法律并非仅需要概念,它更需要确定要为之实施法律的范围。确定一个较为合适的信托法律实施的范围,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不仅能够极大地适应信托业的复杂性,而且也能最大程度地解决信托的灵活性问题,从而提高了信托法律的可操作性。

对于信托立法而言,要确定信托业的法制范围,最好的办法是先对信托业需要监管的方面进行分类,分别制定相关法律。通过对信托业进行划分,分别确定范围以实现对信托业的管理,是信托法制建设的最好办法。但是,由于有各种不同的标准,确定信托业的范围,也是极不统一、极为复杂的。例如,按照信托关系发生的基础分类,可分为自由信托和法定信托;按照信托服务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个人信托和法人信托;按照信托目的划分,又可以分为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等等。

因此,要对信托业分类以便实施法制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一标准的建立,首先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致于很快落伍;分类不能过于繁琐,为每一个小业务项目制定一部法律也不现实;法律也要对信托业的各个领域基本涵盖。

不同层次的信托法制建设

按照上述标准对信托业划分监管范围,形成有关的法律,以适应信托业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发展信托业。具体而言,根据不同调整对象的要求,信托法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信托基本法,即信托法。制定信托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各种信托关系的共通性规范,如信托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信托财产的法律地位;信托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等。这是整个信托业都必须遵守的法律,是信托业的根本大法。

信托业法。这是适应现代社会信托由非营业组织向营业组织转化的趋势而制定的。由该法律规定市场准入规则、业务范围界定和业务经营规则等等。对此的规定是在信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管的结果,其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

信托业专门法。针对一些较为成熟且很重要的信托业务,可以制定相关的专门法律予以规范。这一层次的法规调整的领域针对性最强,但每一部法规调整的信托业务范围也更专门化了。根据信托标的物的划分,这一层次的立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金钱信托。金钱信托是投资管理类信托产品,由客户即委托人将金钱委托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按委托人所设定的投资意愿框架内投资。按照收益的不同,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信托投资,由信托机构代为运营信托金,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统由委托人负责,与信托机构无关;一种是信托存款,由信托机构运用信托金,到期后信托机构保证本金安全,并付给委托人一定的利息,如果信托金更有额外的收益,则还要付给委托人一定的红利,即保本保息又分红。无论是上述的两种金钱信托产品或其它形式的信托产品,在当前国内外都非常流行,例如我国现在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或西方国家的年金信托,都为人们所熟悉。金钱信托现在已经成为信托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其操作方法已经基本成熟,通过专门信托立法对其加以规范是极为必要和可行的。

其次是普通财产管理信托。所谓普通财产,即除金钱之外的动产和不动产,种类非常多,如地产、证券和发行公司债等等。各种信托业务性质也有极大的差别,如发行公司债有资金融通的功能,遗嘱信托则往往包含有财产转移和管理的功能。因为各种信托财物标的不同,且信托行为性质不同,对于一些常见的可以分别专门制定立法,如遗嘱信托。而对于一些并非经常的信托业务,如寿险信托等等,则可以通过加强第一个层次的信托法和第二个层次的信托业法,采取兼管的方式,以弥补第三个层次专门立法的不足。

综上所述,信托的首要特点是灵活性,它起源于对于法律的违背,但它的发展又需要法律的保障。信托的第二个特点是复杂性,它涵盖着众多纷繁复杂的业务范围。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对信托业进行法制建设,就需要对信托业分别划分监管范围,分而治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监督和保障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信托业范文篇7

关键词:信托业法制建设金融特点

信托业是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1979年,随着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成立,我国的信托业获得重生。但是,直到如今,已有20多年历史的我国信托业仍没有取得大的进展。本文认为,信托业没有获得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法制方面的不健全是一种根本缺陷。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信托业发展特点的分析,探讨我国金融信托业的法制建设问题。

信托业的灵活性特点及其影响

信托业与法律的关系既互相排斥又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反映了信托业的灵活特性。并且,这种复杂的关系在信托业起源时即已注定了。

信托起源于西欧的“尤斯”制,它与西欧的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尤斯制的含义是由土地占有人(委托人)将土地交给受托人代为掌管,受托人将土地上的收益交给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受益人享有对土地收益的权利。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所有权的暂时分割,委托人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受益权。通过尤斯制,土地占有人实现了土地的自由转移,受托人将土地收益交给委托人或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如教会。这样既规避了法律的转让限制,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从以上对于信托起源的考察,可以发现,信托起源于对法律的规避。这是信托业与其他行业在与法律的关系方面最大的不同点,这种不同点也一直保持到现代—信托设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信托业务纷繁复杂,无法整齐划一。但另一方面,信托业的发展又必须依赖于法律的保护。由于信托行为涉及委托人、信托人和受益人三方面的权利义务,关系较为复杂。且这种信托关系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并伴随着财产权的转移。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信托一般由商业性的机构如信托公司和银行信托部经营,如何对它们的行为进行规范。这一切,都决定了现代信托业必须要有严格而有明确的法律来保障,只有这样,信托机制才能够顺利运行。

总之,一方面,信托业因为灵活性而常被用来规避法律;另一方面,信托业又极需要法律的保护。这就对信托法律的制定带来极大地挑战。

在英美国家,这种灵活性还是可以较容易解决的,因为英美国家以判例作为法理依据,在必要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形做出变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信托业的发展和需要。但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规定以条律为特点,在灵活性方面远不如英美法系国家。所以,对于信托业的灵活性往往难于适应,信托成为法律监管的一个难点。如果法律对信托业规定过严,因为市场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往往造成信托业不能适应现实需要,而限制信托业的发展。如果法律规定松弛,又会因为法律上给信托业留下的口子太大,容易造成市场的不规范,从而产生投机行为,这也不利于信托业的发展。

不过,在法律以条文规定为特点的国家,也可以制定出具有较好操作性的信托业法律。这需要在充分理解上述灵活性特点基础上,还要对现代信托业的复杂性特点有深刻的理解。

信托业的复杂性特点及其影响

在对于信托业的内涵,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从信托业的定义中就可以看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令人完全满意的定义。有人认为,“简单地说,信托就是一种转移财产并加以管理的设计。”即信托公司受客户委托,管理其财产,并在信托契约到期后,将财产及管理期间的收益,交给客户指定的人。但它至少没有把保证信托包含进来。

信托业如此复杂,包含的范围如此之广,以至于要给它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确实很困难。因为几乎所有事情都可以与信托挂上关系,如公司信托、个人信托和公益信托等等,正是由于信托业务普遍很复杂,信托公司常常被称为“金融百货公司”。

其实,从法律规范的角度而言,也没有必要非得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制定法律并非仅需要概念,它更需要确定要为之实施法律的范围。确定一个较为合适的信托法律实施的范围,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法律,不仅能够极大地适应信托业的复杂性,而且也能最大程度地解决信托的灵活性问题,从而提高了信托法律的可操作性。

对于信托立法而言,要确定信托业的法制范围,最好的办法是先对信托业需要监管的方面进行分类,分别制定相关法律。通过对信托业进行划分,分别确定范围以实现对信托业的管理,是信托法制建设的最好办法。但是,由于有各种不同的标准,确定信托业的范围,也是极不统一、极为复杂的。例如,按照信托关系发生的基础分类,可分为自由信托和法定信托;按照信托服务对象划分,可以分为个人信托和法人信托;按照信托目的划分,又可以分为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等等。

因此,要对信托业分类以便实施法制建设,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一标准的建立,首先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致于很快落伍;分类不能过于繁琐,为每一个小业务项目制定一部法律也不现实;法律也要对信托业的各个领域基本涵盖。

不同层次的信托法制建设

按照上述标准对信托业划分监管范围,形成有关的法律,以适应信托业灵活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可以更好的发展信托业。具体而言,根据不同调整对象的要求,信托法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信托基本法,即信托法。制定信托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各种信托关系的共通性规范,如信托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信托财产的法律地位;信托关系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等等。这是整个信托业都必须遵守的法律,是信托业的根本大法。

信托业法。这是适应现代社会信托由非营业组织向营业组织转化的趋势而制定的。由该法律规定市场准入规则、业务范围界定和业务经营规则等等。对此的规定是在信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管的结果,其专业性和针对性更强。

信托业专门法。针对一些较为成熟且很重要的信托业务,可以制定相关的专门法律予以规范。这一层次的法规调整的领域针对性最强,但每一部法规调整的信托业务范围也更专门化了。根据信托标的物的划分,这一层次的立法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首先是金钱信托。金钱信托是投资管理类信托产品,由客户即委托人将金钱委托给信托机构,由信托机构按委托人所设定的投资意愿框架内投资。按照收益的不同,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信托投资,由信托机构代为运营信托金,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统由委托人负责,与信托机构无关;一种是信托存款,由信托机构运用信托金,到期后信托机构保证本金安全,并付给委托人一定的利息,如果信托金更有额外的收益,则还要付给委托人一定的红利,即保本保息又分红。无论是上述的两种金钱信托产品或其它形式的信托产品,在当前国内外都非常流行,例如我国现在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或西方国家的年金信托,都为人们所熟悉。金钱信托现在已经成为信托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其操作方法已经基本成熟,通过专门信托立法对其加以规范是极为必要和可行的。

其次是普通财产管理信托。所谓普通财产,即除金钱之外的动产和不动产,种类非常多,如地产、证券和发行公司债等等。各种信托业务性质也有极大的差别,如发行公司债有资金融通的功能,遗嘱信托则往往包含有财产转移和管理的功能。因为各种信托财物标的不同,且信托行为性质不同,对于一些常见的可以分别专门制定立法,如遗嘱信托。而对于一些并非经常的信托业务,如寿险信托等等,则可以通过加强第一个层次的信托法和第二个层次的信托业法,采取兼管的方式,以弥补第三个层次专门立法的不足。

综上所述,信托的首要特点是灵活性,它起源于对于法律的违背,但它的发展又需要法律的保障。信托的第二个特点是复杂性,它涵盖着众多纷繁复杂的业务范围。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对信托业进行法制建设,就需要对信托业分别划分监管范围,分而治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监督和保障信托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信托业范文篇8

关键词:信托业;信托投资公司;本质功能;广东经济

一、信托业的本质功能及意义

信托是一种以资产为核心,以信用为基础,以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为特点的、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财产管理制度。它是一种财产转移及管理的巧妙设计,具有风险隔离,权益重置的功能以及高度灵活的运作空间,适应性很强,并由此可以派生出多样化的社会功能,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的管理方式和信托产品。在现代金融概念里,信托与银行、证券、保险一起被称为金融业的四大支柱。

本质上来说,信托业的最大功能就是为社会提供了一项优良的外部财产管理制度。其独特之处在于,信托分割了财产的管理属性与利益属性,信托财产的权利在法律上属于委托人,受托人据此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投资和其他安排,但由此产生的利益则归于委托人指定的受益人或者用于委托人指定的特定目的。分割信托财产的权利主体和利益主体以及分割财产的管理属性和利益属性,使受益人无须承担财产管理的责任就能享受财产之利益,这正是信托成为优良财产管理制度的全部奥秘,因此金融信托业的基本功能明确定位于财产管理,其他诸多功能只能充当派生功能、次要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货币信用的日益发达,受托人管理的信托财产越来越表现为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这就使得信托投资公司在吸收和管理运用财产过程中,必然会派生出融资功能。尽管如此,金融信托业的基本功能只能定位于财产管理,它是其本质性功能,没有这一功能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金融信托。

从我国信托业的法律定位和业务范围来说,相对于其它金融业务,信托业主要有两个比较优势:

第一,信托投资公司是中国唯一能够综合利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百货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可以提供在几个行业中交叉投资的平台,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二,具有全功能投资银行的业务优势。信托投资公司可以开展投资银行的相关业务,在债券承销、公司理财和企业重组方面有自己的优势。

立足于信托业的比较优势,信托投资公司可利用信托制度的设计,积极为客户理财以至于提供一揽子服务。目前,根据“一法两规”,信托投资公司目前可以开办五大类别的综合业务:(1)信托业务,包括资金信托、动产信托和不动产信托。(2)投资基金业务,包括发起设立投资基金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3)投资银行业务,包括企业资产重组、并购、项目融资、公司理财、财务顾问等中介业务,国债、企业债券的承销业务。(4)中间业务,包括代保管业务,信用见证、资信调查及经济咨询业务。(5)自有资金的投资、贷款、担保业务。正是由于信托制度在财产管理、资金融通、投资理财和社会公益等诸方面所反映出的独特的便利功能和作用空间,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意义

1.满足广东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

目前广东特别是珠三角个人财富存量日益庞大,而且结构开始从消费型转向投资型,资本增值意识非常强烈。但由于市场客体缺乏、金融创新不足、市场流动性缺乏、投资渠道不畅等原因,个人财产过多集中于银行存款,致使广东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迅猛,银行存款居高不下。2005年广东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0267.76亿元,2006年猛增至22677.19亿元,2007年又上升至23013.34亿元。如此高额的个人财产存量,急欲寻找出一种好的理财方式以保值增值,因此迫切需要像信托这样的优良外部管理制度代为运作。而信托在实务运用中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够通过金融创新,不断设计信托新品种,来满足各方对信托财产管理的需要。比如,可为方便中小投资者投资于有价证券,开办“证券投资基金信托”;为控制股份公司的经营权,可开办“表决权信托”;正如美国信托学者Scott教授所言,“信托的想像与人类的想像力一样没有限制”。广东市场经济体制正不断走向深入,在目前我国实际的金融约束条件下,信托业对广东人的财富增值、培育广东人的理财观以至于成熟的市场经济意识都大有裨益。

2.满足广东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

目前我国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比重过大,特别是长期贷款过多,存在金融风险隐忧,我国的直接融资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金融信托业就是主要集中于中长期融资领域的业务发展,其原因在于财产管理一般有较长的管理期限,有些公益信托,如无特殊情况,往往无明确的到期日,这样就使信托投资公司能够组织到比较稳定的中长期资金。另外,为支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支持高科技行业企业的创新发展,信托通过产品的创新可以解决很多银行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信托公司是惟一可同时涉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产业市场的金融机构,这为灵活有效的信托产品的提供客观上创造了很大的创新空间和发展空间。

当前广东企业融资倚靠银行业渠道过重,且长期性融资占主导。如2006年,广东省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935.19亿元,而中长期贷款余额就高达14047.54亿元,在贷款总额中比例为54.2%,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额中比重过大。另一方面,广东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众多,2007年末,广东全省有中小工业企业46.9万户,占全省工业企业数的99.9%,融资需求非常旺盛,目前广东省银行贷款绝大部分投向大中型企业。其后果是,一方面,金融风险在商业银行中累积;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高成长性的企业得不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信托业对解决广东中长期融资及高科技、民营企业融资等风险性资金需求就有很大的潜在意义。

三、广东省信托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信托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资产规模迅速膨胀,实力不断提高,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下表为广东省信托业固有资产与京沪两地的对比:

从上表可看出,广东省信托业实力较强,固有资产增幅快,在全国名列前茅。然而,无须讳言,在固有资产规模迅猛膨胀的背后仍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信托资产业务增长乏力。据统计,2007年,我国信托行业新增信托资产5847.9114亿元,其中,京沪粤三地新增信托资产分别为3201亿、1092.18亿和772亿元,占全国当年新增总量的54.74%、18.68%和13.20%,相较京沪,广东省信托资产增长后劲不足,在全国的规模优势不断弱化,全省还不及一个上海市,更远远落后于北京。而更大的不足,在于广东省信托业的信托收入趋于边缘化,在全部收入中比例极低,远逊京沪,本源业务无法成为广东省信托公司核心收入来源。2007年,广东省信托业务收入4.53亿元,占全部收入约10.95%,而同年上海信托业信托业务收入8.29亿元,占全部收入比高达20.01%。而北京更高,该年的信托业务收入为12.16亿元,占全部收入比例更高达27.36%,说明在本源业务上,广东省信托公司的实力还较弱,与京沪相比处于下风,信托业的本质功能在广东省的信托行业中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现时广东省信托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在于股权投资上,2007年广东省信托业来自于股权投资收入约为29.96亿元,占全部收入比高达72.47%,而北京和上海这一指标分别为12.16亿和16.18亿,分别占全部收入比重仅为25.23%和39.08%。股权收益比例过大、信托业本源收入不足固然是广东省信托业在现实情况下迫于生存压力的一种无奈之举,但无须讳言,这种现状与广东省经济发展对信托业的要求与期望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缺位,国有资产时有流失,积弊从生,如上个世纪末广东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清算即为明证。有鉴于此,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推动广东省信托业回归本质功能,有序发展,以满足广东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迫切需要。

1.确立广东信托业正确的功能定位

本土化的理财业务。广东迅猛增长的银行存款在客观上说明资产管理的要求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因此目前广东信托业最应该处理的问题是信托核心功能的回归,即财产管理和增值功能,其功能的载体是中长期的财产管理。可利用信托制度的设计,积极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推出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托业务,如个人特约信托、养老保险信托等业务,以便更有效地满足广东居民日益增长和分化的财产信托需求。

2.发挥信托制度优势,提高广东直接融资的比重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研究开发出新的信托产品。在这方面,四川衡平信托有限公司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该公司努力在证券投资、私募股权投资(PE)、资产证券化、房地产信托(REiTS)、产业投资基金等领域寻求突破,充分利用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殊背景,积极参与设立统筹城乡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发挥信托制度优势,设计了多种针对企业融资的信托产品,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直接的融资服务,从而改善了企业融资结构,为试验区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广东信托业有必要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研究探索如何在为广东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领域内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

3.发挥比较优势,争取行业合作

目前能够多方面运用多种方式管理财产的,除信托投资公司外并无第二类金融机构。但另一方面,有利必有弊,信托业在其每一个领域都受到专业公司如银行保险等机构的强有力竞争和排挤。有鉴于此,在同其他行业竞争时,信托业应避免以己之短与对方之长竞争,应同金融的其他行业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取长补短,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而就广东金融发展的现实来说,银行业雄居金融业龙头地位,保险证券等也飞速发展,形成了对信托业的强力挤压。面对这一现实,广东信托业可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同商业银行、保险等金融同行展开形式多样的服务合作,互助互补,共同获益。

4.完善信托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行业内部约束机制

信托业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在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和自我约束机制合理的基础上。广东信托业发展历史不长,行业基础较为薄弱,更应在此方面下足功夫,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股权结构多元化,通过股权多元化来解决信托公司内部的制衡问题。建议方式:(1)引入战略投资者,稀释过分集中的股权,建立现代公司制度,形成约束机制。(2)公开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稀释股权,形成对管理者的约束机制。如有可能,应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尽力争取广东省内几家有实力的信托投资公司包装上市。

通过上述举措,推动广东省信托业发展向本源回归,以专业而多元化的服务不断满足广东省居民投资理财和企业长期融资的需求,在增强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也为广东省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宋耀刘兵军: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信托行业比较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8,8:72-80.

[2]袁江天:对中国信托业的反思.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1:59-62.

[3]翟立宏:对中国信托业市场定位的理论反思.经济问题,2007,2:96-98.

信托业范文篇9

【关键词】:信托公司;效率;数据包络分析;Malmuiqst生产率指数

TheEmpiricalAnalysisontheDynamicChangeandMeasureofEfficiencyofChina''''sTrustCompanies

Abstract:ToverifytheeffectsofBankingRegulatoryCommission’s"NewDeal"andthefinancialcrisisontheefficiencyofChinaTrustIndustry,weused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inanalyzingour37trustcompanies’operationalefficienciesof2008.EmpiricalresultsshowthatthetechnicalefficiencyofChina''''strustisgenerallylow,andthemeanisonly0.507,whichismainlyduetothelowscaleefficiencyaswellasthepuretechnologies.Meanwhile,thepaperreviewsthetotalfactorproductivitydynamicsinChina''''sTrustindustryfrom2004to2008withMalmuiqstproductivityindex,andtheresultsshowthattotalfactorproductivityinChinatrustindustryhasamoresignificantimprovementintotalfactorproductivitygrowth,whichismainlyfromthetechnologicalchange(1.477),alsothetechnicalefficiencychangetributeislow(1.02).

Keywords:TrustCompany;Efficiency;DataEnvelopmentAnalysis;MalmuiqstProductivityIndex

从1979年10月我国第一家信托机构的诞生,到1989年大约有1000家信托投资公司存在于全国各地;从1982年开始的国务院对信托业的五次整顿,到2007年以“一法两规”为基础的信托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我国信托业在不断摸索中前行。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大金融支柱中,尽管从市场影响力来说,信托业目前仍然是最薄弱的一块,但是,信托机构既可以涉足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受托进行证券投资,又可以涉足实体经济,进行股权投资,在中国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金融中介和桥梁作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深深影响了我国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中国信托业虽受到影响,但是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披露年报的50家信托公司数据统计,2008年我国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越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2284亿元,50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06.5亿元,信托项目利润总额达442亿元。信托曾被视为金融业的“坏孩子”,但面对金融危机却能够取得如此业绩,这说明我国信托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在不断增强,运营效率在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对我国信托公司效率进行客观评价,以及对我国信托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学者已经对金融业中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的效率作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张健华(2003)、柯孔林和冯宗宪(2008)利用DEA分析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描述了我国银行业生产有效性状况[1,2]。李克成(2005)、吕秀萍(2007)分别运用DEA方法分析了我国保险公司效率状况,并运用Malmuiqst生产效率指数刻画了保险业生产效率的动态变化[3,4]。樊宏(2002)、王晓芳和程可胜(2009)分别利用DEA和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证券公司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证券业的整体效率水平还比较低[5,6]。对金融业四大支柱之一的信托行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国内相关研究还很少见。本文将利用DEA和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运用我国37家信托公司的相关数据,对我国信托业2008年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并对我国信托业2004~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

2研究方法和数据选择

2.1研究方法

信托公司效率是指信托公司在业务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信托公司对其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效率的测评中,前沿分析法被大量的使用。根据生产前沿确定方法的不同,前沿分析法又可以分为参数法和非参数法,前者以随机前沿分析(StochasticFrontierApproach,SFA)为代表,后者以数据包络分析(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为代表。DEA方法用数学规划模型来评价具有多个输入和输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s,DMU)之间的相对效率。该方法最初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e(1978)提出,创立规模报酬不变的CCR模型[7]。之后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用规模报酬变动假设取代了CCR模型的固定规模报酬假设,发展成BCC模型[8]。BCC模型能将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区分开来,可以衡量决策单元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情况下,是否处于最优生产规模。DEA方法作为评价具有较复杂投入产出关系组织经营效率的一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到金融业当中,因此,本文将用DEA方法来评价2008年信托公司经营的相对效率。

在考察了中国信托公司2008年经营的相对效率情况下,本文的研究将由静态的时点分析转向动态的跨期分析,因此,将运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研究我国信托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最初由Malmquist(1953)提出,Cavesetal.(1982)首先将该指数应用于生产率变化的测算,此后与DEA理论相结合,这在生产率测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9]。在实证分析中,研究者普遍采用Fareetal.(1994)构建的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10]。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是在距离函数的基础上定义出来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方法,从t时期到t+1时期,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以表示为:

(1)

式(1)中,和分别表示t+1时期和t时期的投入和产出向量;和分别表示以t时期技术为参照,时期t和时期t+1的距离函数。那么,以t时期技术和t+1时期技术分别为参照,基于产出角度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以表示为:

(2)

(3)

为避免时期选择的随意性可能导致的差异,本文参照Fareetal.(1994)用式(2)和式(3)的几何平均值即(1)式,作为衡量从t时期到t+1时期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该指数大于1时,表明从t时期到t+1时期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在不变规模报酬假定下它可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C)和技术进步指数(TP),其分解过程如下:

(4)

为了计算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本文利用Fareetal.(1994)提出的利用DEA方法,借助线性规划来计算有关投入和产出的距离函数。如果将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改为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则可以把技术效率变化分解成规模效率变化(SC)和纯技术效率变化(PC)。

(5)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不需要相关的价格信息,且适用于多个决策单元跨时期的样本分析,还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因此,考虑到关于投入产出方面的数据比较容易收集,而要获取要素价格等信息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在本文分析中,我们把我国37家信托公司分别作为一个决策单元,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估计我国37家信托公司2004-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

2.2指标确定与数据选择

如果把各信托公司作为决策单元(DMU),通过选择适当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因为DEA模型对投入和产出指标比较敏感),就可借助DEA方法对信托业效率进行评价,模型运用的关键是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考虑到我国信托公司业务的特点,本文选取资本金、劳动力和费用作为三个投入指标。资本金是信托公司开办各种业务,防范风险的前提保障,是投入指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本文选用信托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来表示;就劳动投入指标而言,由于中国收入分配体制不尽合理和市场调节机制不尽完信托公司净利润作为衡量信托公司产出的综合性指标。根据所需数据的可得性,本文共选取2004-2008年我国37家信托公司作为样本,37家公司各个信托公司的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年中国信托公司经营蓝皮书》及各信托公司的年报。

3中国信托公司2008年的效率测度

DEA方法在评价决策单元相对效率时有两种模型,即投入导向(input-oriented)效率度量模型和产出导向(output-oriented)效率度量模型,这两种模型在评价决策单元时,得出的效率一般是不同的,但在弱有效和有效的情形下是相同的。投入导向的模型与产出导向的模型各有其自身的经济涵义,投入导向的模型,是在保持产出不变的情况下,分析各决策单元投入资源的使用情况;产出导向的模型则表明在保持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产出能否可以按某一比例扩大。由于所选择的信托业投入指标具有一定的刚性,本文选择产出导向的DEA模型。同时,由于信托公司的规模在一定期限内是可以变动的,所以我们选择变动规模的产出导向的DEA模型(BCC模型)。考虑到2007年银监会颁布的信托“新政”对信托公司的功能定位和业务方向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同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动荡不安。因此,本文选取2008年作为重点分析,考察信托公司在“新政”后的第一个年度里,面对资本市场的动荡能够实现怎样的经营效率。本文用Deap2.1软件可以测算出2008年信托公司的相对经营效率。实证结果见表1,由此表可以看出:

1)我国信托业的整体技术效率比较低,均值仅为0.507。其中,中信信托、华润信托(深国投)、中海信托、重庆信托、华宝信托和中融信托六家信托公司的效率值为1,处于DEA有效状态,其他的公司均处于DEA无效状态(有20家信公司效率值低于均值0.507)。上述六家信托公司都是在信托业内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大股东强有力的支持,即使遇到金融危机也能实现不俗的业绩。而信托业整体技术效率的低水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2007年信托新政的出台,对大多数信托公司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70%以上的信托公司均依靠固有资产开展自营业务生存,而新政的核心则是固有业务压缩、信托业务规范、关联交易清理,以及原则上要取消实业投资,充分保证资产的流动性。这使得信托公司必须转型,这导致了信托公司2008年整体技术效率较低,没能实现投入产出的最大化;第二,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在不同领域出现不同的程度的下滑,受这种下滑趋势的影响,中国信托业也出现了一定的衰退;第三,虽然信托业经过多次整顿,信托“新政”也给信托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相比于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国外同业都只能算是刚开始起步,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行业战略目标不明确、监管和法律环境不完善、公司治理不完善、风险内控机制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和困境。

2)上述技术效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我国信托公司技术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指标值较低,从表1可以看出这两个因素的均值分别为0.727和0.718。纯技术效率测度的是当规模报酬可变时,被考察企业与生产前沿面之间的距离。37家信托公司中有16家信托公司的纯技术效率等于1,处于生产前沿面上,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信托公司贯彻了优化信托资产、强化风险控制、加强公司管理、发挥自身优势(比如依靠大股东和地方政府支持等)的经营方针,加大了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的力度,提升了公司的综合竞争力,进而使其纯技术经营效率得以提高。

3)规模效率衡量的则是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前沿与规模报酬变化的生产前沿之间的距离。从表1可以看出规模收益均值为0.718,37家信托公司中仅有七家信托公司处于生产前沿上。这七家信托公司都是信托资产规模和自营资产规模比较大,资本金雄厚,经营管理机制和人力资本结构方面都处于信托业的领先位置,是我国信托业的第一梯队。纵观规模状态,我国37家信托公司中六成多(26家)的信托公司规模状态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其中,中信信托、华润信托(深国投)、中海信托、重庆信托、华宝信托、中融信托和中诚信托这七家信托公司的规模报酬不变,而外贸信托、平安信托、上海信托和天津信托则是规模报酬递减,导致规模报酬递减主要原因是公司扩张过快,资本金和营业费用急剧上升,但产出并没有同比例上升。

4中国信托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实证研究

本文在可变规模报酬假设下,利用Deap2.1软件计算基于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得到我国信托公司在2004-2008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分解出技术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表2是我国37家信托公司在2004-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分解因素结果,从此表中可以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37个信托公司的技术变化值均值为1.477,可见整个信托业在这五年间都有了显著的技术改善。37个信托公司中Malmquist指数均值1.506,其中有一半的信托公司Malmquist指数大于1.5,仅有东莞信托的Malmquist指数小于1。Malmquist指数大于1,是生产率的进步;小于1,则是生产率的退步;若指数等于1,是生产率未发生变化。2004~2008年,我国信托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了50.6%,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变化(1.477),技术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1.02)。这五年间技术效率仅上升了2%(其中纯效率变化上升了6.4%,规模效率变化下降了4.2%),而技术变化上升了47.7%。

2)从图1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在2004-2007年间快速攀升,带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上升的是信托业技术变化指数,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增长较为缓慢。37家信托公司的五年间技术效率变化均值为1.02,技术效率变化均值要比技术变化均值(1.477)低很多,主要原因是信托公司的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过小,分别为1.064和0.958。这反映了我国信托业在银监会的审慎监管下技术水平有了迅速提高,整个信托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主要源于技术变化,而不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表明信托业囿于资金、人才和管理水平的低下,整体的要素利用效率还不高。公务员之家

3)纯技术效率是用来反映每一个生产决策单位利用现有投入生产相应产出的能力,可以说明生产及决策是否正确,数据显示37家信托公司的纯效率变化均值为1.064,其中有24信托公司纯效率变化值大于等于1。从本文所选择的投入指标来看,纯技术效率均值大于1,说明我国信托业在银监会审慎监管的要求下,各信托投资公司都在大规模增加自有资本、扩张营业费用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和促进营业收入的增长,产出指标净利润和信托资产规模也随着投入能力的增加而相应增长,使得纯技术效率不断上升。但从绝对值上来看,纯效率变化均值也仅是刚刚超过1,在这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信托业的技术效率变化。

4)37家信托公司规模效率变化均值仅为0.958,只有12家信托公司规模效率变化值大于1,这正是信托业规模无效率的体现。各个信托公司都盲目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投入,使得在既定的市场需求下,大规模的需求被分散。平均下来,每家信托公司的投入水平相对于已分散的市场需求而言存在过剩,或者说存在着投入拥挤。因此,要想从整体上提高信托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就必须调整行业布局,从整体上整合信托资源,优化信托资源的配置。

5结论

通过对我国37家信托公司2008年的效率值进行了测量,发现我国信托业的技术效率普遍偏低,均值仅为0.507,这主要受累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低下。造成2008年信托公司效率值偏低的原因可以分为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信托“新政”实施的外部因素冲击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信托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为考察我国信托业2004-2008年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变化,运用Malmuiqst生产效率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信托业全要素生产率有了较为可观的改善,这表明在我国信托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信托公司的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创新行为(即前沿面移动效应)大大提高了信托业的生产效率。尽管如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技术变化(1.477),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1.02),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信托业面临着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行业的竞争,自身生存空间较小,各信托公司未达到规模经济状态,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从长远来看,信托“新政”和银监会审慎监管措施的出台将促进信托业做强做大,实现信托公司资源有效整合,提升信托公司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而促进信托业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11-25

ZHANGJH.DEAMethodonEfficiencyStudyofChineseCommercialBanksandthePositivistAnalysisfrom1997to2001[J].JournaalofFinance,2003,(3):11-25.(InChinese)

[2]柯孔林,冯宗宪.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4):110-120

KEKL,FENGZX.TotalFactorProductivityMeasurementofChina''''sBankIndustryBasedonMalmquist-LuenbergerIndex[J].TheJournalofQuantitative&TechnicalEconomics,2008,(4):110-120.(InChinese)

[3]李克成.国内寿险公司经营效率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5(2):37-40

LIKC.EmpiricalAnalysisofLifeInsuranceCompany''''sOperationalEfficiency[J].InsuranceStudies,2005,(2):37-40.(InChinese)

[4]吕秀萍.1999~2004年中国保险业宏观效率实证研究:基于DEA方法[J]统计研究.2007(1):35-39

LUXP.TheExperimentalAnalysisofMacroEfficiencyofInsuranceIndustryofChinafrom1999to2004:BasedonDEAMethod[J].StatisticalResearch,2007,(1):35-39.(InChinese)

[5]樊宏.基于DEA模型的我国证券公司评价方法及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4):118-121

信托业范文篇10

关键词:信托业;发展;创新;市场定位

1信托业的起源及现代信托业的定义和特点

世界上最早的信托业起源于十二世纪的英国,它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成熟壮大的。作为一种投资事业,信托来源于英国的尤斯制度。19世纪60年代,英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信托投资方式,其特点是采取契约型的投资信托管理方式,委托财产涉及土地、物品和货币等。从这以后,信托便以一种营利性事业在欧美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兴起,并不断壮大成熟。现代信托是指资产所有者出于对信托投资公司的信任而委托其进行资产经营与管理,以达到获利目的的经济行为。资产所有者称为受托人,进行资产管理的信托公司称为委托人,获得资产收益的一方称为受益人。如今,信托业与银行、保险、证券共同构成了国家金融体系的四大支柱。现代信托业基本具备两大特点:灵活性和复杂性。

2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2.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过程及发展现状。我国最早的信托业产生于20世纪初,但由于各种原因发展十分缓慢。1982年,国务院了改造国内信托业务和加强更新改造资金管理的通知对信托业进行了第一次整顿。1985年,国务院又了商业银行停止办理一切信托业的通知,全面清查信托业务。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对信托业进行第三次整顿清查。1995年,国务院又了通知,商业银行与所属信托投资公司完全脱钩。1999年,财政部开始对信托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只保留管理严格,规模较大的信托公司,其余的进行改组撤并。直到2001年末,《信托法》以及随后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才使信托业的发展逐渐步入正轨。2.2信托业发展现状。如今,中国金融市场已全面对外开放,信托公司在应对宏观调控的同时,开始全力推进银信、信保、信证、信信的合作,寻求强强联合,探索相互合作共赢的资本运作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总体来看,2017—2018年信托行业依然延续较高增长态势,取得了可喜的业绩。其中,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6.26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9.7%;固有总资产规模6578亿元,较上年增长17.8%;固有净资产突破5000亿元,达到了5240亿元,较上年增长16.9%;行业(合并报表)净利润突破700亿元,增长6.5%,且全行业盈利,没有一家公司出现亏损。但机遇背后的挑战是巨大的。近些年来,银行在经过改制与上市之后已经大大提升了自身的财务状况并化解了积聚多年的风险。证券业也通过资产证券化、企业年金管理等为本行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保险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也为行业的开放做好了准备。而基金管理公司也早已通过合资与外资金融机构充分融合。相对而言,信托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几乎所有的内外资机构都把争夺理财市场作为抢滩市场的主要策略,这对于把理财业务作为重点发展业务的信托业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挤压态势。原本就疲于应付国内其他金融行业竞争的信托业,现在又多了强有力的外资竞争者。

3中国信托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外部环境制约。3.1.1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环境的制约。(1)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尚需提高,市场有待于优化与市场经济制度完善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完善,市场的竞争环境较为不利,这主要体现在国内金融意识形成的缓慢。如今,中国人的金融意识较大程度上还停留在银行信用和国家信用上。国民虽然有大量的闲置资产,但消费方向主要还是集中在住房、国债、股票和基金上。对于信托这个舶来品,一般的投资者都知之甚少,利用信托来理财的观念还尚未形成,这就造成了人们信托意识的提高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社会对信托业认识有限,公司在开展新业务时受到客观环境制约较大,产品不能得到及时推广。在一些经济还不够发达的省市,优质企业不够多,信托业务的开发缺乏一定的市场基础。从长远来看,虽然国内有潜在的需求和市场,但要使这种潜在的需求和市场转化为实际的信托市场还需要长期拓展。(2)委托理财机构多,同业竞争中处于劣势随着各大银行,各大保险公司的上市以及证券行业一次又一次的集中洗牌,中国金融市场的震荡不断升级。虽然各行业内部之间存在的竞争压力最大,但由于中国金融业业务泛同的特点使得信托业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国内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理财机构的理财业务繁多,信托公司面临着来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保险公司的投联险种和证券公司的基金等理财产品的多重压力,也是国内信托业面临的主要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抢滩,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对信托公司在资本实力,人才、信息、融资等各个方面都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所以在当前开放的金融环境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托业缺乏竞争优势这一弊端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信托业的发展。3.1.2法律、法规制度和监管的不完善。(1)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法律体系不健全长期以来,我国信托业缺乏行之有效、权威的信托法律制度。即使是在“一法两规”确立之后,这种缺陷依然存在。我国信托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善使从事信托业面临着许多风险,在实际运作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存在着很大的隐患。今天的信托业,需要国家税务机关对复杂的信托税制做出合理的安排;需要财政机关对信托会计制度的设计;需要证券监管机关对有价证券等信托财产的信托登记及财产转移手续,但相关法律的缺失和已经出台的法律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始终制约着中国信托业的发展。所以,如何制定具有权威性、稳定性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规制度配套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2)经营限制条款过多,给行业发展带来局限我国信托业受到的政策限制较多,使其在与其他金融行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人民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规定: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不能超过200份合同,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对任意一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其存续期间的任一时点,接受受托人的资金信托合同总份数不能超过200份(包括200份),每份信托合同不能低于人民币5万元(含5万元),且一份信托合同只能接受一名委托人的委托。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来看,主要是想让信托公司把信托产品定位于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但其实这与国情是不符的。这样做不仅使信托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变窄,而且抑制了民间对信托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而这其中,房地产信托产品的开发受到“200份合同”条件的限制最大。3.2信托公司内部环境的制约。3.2.1治理结构存在缺陷,内控环节比较薄弱。完善信托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一直是近几年来信托业监管的主线。从国际信托机构发展的过程来看,公司的治理模式应该与行业的市场环境相适应,只有这样的治理模式才能使公司的价值实现最大化。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通过调查发现,参与调查的33家信托公司均设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组织构架,其中80%以上的信托公司都不同形式地设立了投资决策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但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这些机构从形式上已经建立,但是否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有效运作还是一个问题。一些信托公司虽然机构设置较完整,制度也健全,但由于股权结构不合理或管理层人员权利过于集中而缺乏内部制约和有效监督。这些都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悖,已经成为制约信托业发展的绊脚石。3.2.2缺乏核心的竞争模式和核心业务。这一点集中表现为产业特征不突出,缺乏产业优势。作为金融业一个特殊的产业,信托公司具有许多特殊的功能。它可以吸收存款,也可以进行证券投资和实业投资,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托公司综合业务的能力比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工商企业都具有优势。但在中国事实并非如此。信托公司的负债成本比商业银行高,证券投资又没有证券投资公司的专业和具有规模效应,而实业投资也没有工商企业做得好。作为一种产业,如果没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征和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色,那么就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如今,信托公司的许多业务与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交叉,逐渐陷入了产业趋同之中,长此以往,核心竞争力必然会被严重削弱。3.2.3人才缺乏,产品创新开发困难。信托业是一个资本密集与智力密集并存的产业,所以其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虽然信托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不算短,但真正从事信托的人才并不多。从整体上看,信托业的储备人才本来就较为欠缺,再加上前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整顿改革,人才流失十分严重。由于人才缺乏和对信托的运作机制没有切实的认识与体会,就必然会导致信托公司遇到另一个难题:产品创新开发困难。从产品功能来讲,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与资金信托产品十分相似,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但这些金融机构在客户来源和销售渠道上所具有的优势是信托公司无法比拟的。虽然信托产品具有横跨投资市场、产业市场的功能,并且其收益率也高于其他理财产品,但从总体来看,如果推出同性质的理财产品,信托公司要明显处于弱势,信托产品的市场地位也明显偏弱。

4中国信托业发展的最优模式和经营办法

4.1寻求新的市场定位。首先,信托产品设计的灵活性为信托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正是由于这种性质,使信托业成为资产管理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其次,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托财产和固有财产分离,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托财产和固有财产双方的安全。最后,信托制度的受益权是可转让的,这一特点使信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有价证券流动性。所以,无论是利用以上的哪种特性,都是表现为对资产进行管理和运用。4.2寻求新的赢利模式,创立核心业务。4.2.1寻求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多方合。信托公司可以加强与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的合作关系,开发新的信托产品,将其纳入商业银行理财计划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可选择的范围之中。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可以将集合而来的资金借助投资信托产品来扩大投资范围,从而得到更多的投资机会,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另一方面,信托产品也可以拥有更多购买力强的投资者,并通过此种方式拓宽营业渠道,打开市场。4.2.2以融资业务和投行业务来驱动。从国家对于信托业务的相关规定来看,信托公司被允许从事除IPO以外的几乎所有投资银行业务。所以,在金融业逐渐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恰好就可以作为信托公司的盈利模式之一。这里的投资银行业务是指包括企业改制、重组、并购、MBO、EMBO、管理咨询和财务顾问等业务的大投行概念。从业务性质上看,信托公司具有项目融资的支持能力,在这一业务上它具有比证券投资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更大的优势。此外,这类投资具有风险低、利润高的特性,国外大型信托机构都把此类业务作为“cashcow”。同时,这类业务的金融创新空间最大,可以充分显示信托公司的研究水平和开拓能力。信托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本行业的优势,大力拓展该项业务,创立核心盈利模式。

5结语

随着金融业混业经营大趋势的到来和中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所带来的内忧外患,中国信托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展望未来,中国信托业只要能够充分挖掘潜力,发展行业优势,克服困难,就必定能在中国经济活动中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支柱产业之一。

参考文献

[1]翁先定.中国信托业发展历程的思考与展望[EB/OL].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2010.

[2]陈奎余.中国信托业的发展转型与立法思考[J].商,2015(24).

[3]郭振.我国金融信托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5(42).

[4]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8-2019[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5]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9)[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