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范文
时间:2023-04-09 01:2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综合布线;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4-9668-02
Experimental Design of Network Generic Cabling System
CHEN Dao-cun, ZHU Jun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generic cabling system's practical, economical and synthesized aspects, this article emphasizes experiment process, combines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experimental design of Network Generic Cabling System with easy operation and adaptation.
Key words: generic cabling; experiment; design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有网络工程专业,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极具实践动手的特点,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课基础的同时,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将知识真正掌握、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为走上相应的工作岗位奠定基础,成为企事业单位需求的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的网络人才。
1 存在的问题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实验,目前较普遍的做法是使用市面上一些公司开发的综合布线技术实训室方案套包,一次性购买4至8组(根据学生数),同时选配相关组件,从而形成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供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使用。但该方案有以下不足之处:
1.1 不太适合本科教育
其实训室的定位是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重在施工过程,包括所有的施工环节和施工技术,因而非常适合高职院校使用。而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本科教育是培养既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又具有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建设、网络运行维护与管理、开发网络应用软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非过分突出施工过程及施工技术。
1.2 费用太高
一组墙面及组件约需5至7万元经费,1个网络工程专业班级学生数约30人,按照4人一组,则需7至8组,整体成本算出来,学校最少得投入30万。高校耗费大量资金建设实验室,培养出的学生却是重施工技术的“熟练工人”,显然是不合适的。
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结合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理论课的知识点,从系统综合性、高效实用性、经济灵活性等方面考虑,对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实验作以下设计。
2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实验设计
2.1 设计目标
结合高校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社会对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突出对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从演示实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教学到综合性实验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达到学生在学校与社会零距离上岗的需求。
2.2 设计思路
结合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理论课知识点,完成实验课程大纲规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及现有条件进行设计,使实验在可行的条件下顺利进行(利用学校网络中心的优势,进行实践锻炼);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及认知能力等因素的不同,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在适度紧张的实验任务中完成学习目标。
2.3 实验环境设计
2.3.1 实验室规划
实验室面积约150平方米,逻辑上分为A区,B区。具有8个实验台(即8组,A区包括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B区包括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2个网络机柜(即A柜、B柜,其中A柜属于A区,B柜属于B区,模拟综合布线中的CD、BD、FD),综合布线模拟墙面1块,综合布线展示区及教师示范操作台各1个。实验室布局见图1。
2.3.2 实验室组建
实验室中实验台组成见表1,网络机柜内设备组成见表2(A、B柜配置相同)。相关网络辅材1批。采用此配置,可满足每个实验台提供4位同学做实验,整个实验室可以容纳32位同学同时做实验。
2.4 实验设计功能
2.4.1 综合布线展示区及教师示范操作台
主要用于学生认知综合布线材料及相关工具,以及实验教师进行实验介绍及演示等。便于学生认识各种规格线缆及其端接设备,了解其区别、性能等,包括光纤综合布线器材,以及常用网络压线、整线工具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2.4.2 学生实验台
学生操作区域之一。用于网络跳线制作,熟悉和掌握跳线的压接方法、技巧;网络插座的安装与模块压接,熟悉和掌握线缆在模块中的端接方法、技术,以及模块与面板、底盒的安装方法;熟悉和掌握监控线缆BNC及电视F头等其他用途的常用接头制作方法及技巧,包括互联技术等。工作区子系统逻辑结构图,见图2。
2.4.3 网络机柜(A、B柜)
学生操作区域之二。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配线架及110配线架的安装、压接及管理区线缆整理,使学生掌握数据配线架的压接方法、技巧,了解模块补偿特点,规范整理线缆,以及标识制作;光缆两端端接方式,熟悉光缆的常用熔接技术,熟练运用光纤熔接的技巧与方法,掌握光纤尾纤整理及固定技术等。
2.4.4 模拟墙面
学生操作区域之三。用于模拟综合布线CD、BD、FD互联,包括水平、垂直子系统的线槽(管)、桥架安装,使学生掌握线槽(管)的铺设技巧及计算用量,熟悉线槽(管)拐弯、跨接的常用铺设方法;水平子系统(包括干线)的铜缆计量方法,常用的铺设方法以及规范的线路整理;垂直、建筑群子系统光缆测算、选型及铺设方法等。
2.4.5 整体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实验结构图,见图3(左图为数据实验结构图,右图为语音实验结构图)学生完成实验环境物理线路的互联,数据网络要求互相能够Ping通对方机器的IP地址,语音网络要求互相能够连通电话。
学生在完成各操作区实验后,再进行线缆认证测试,包括熟悉Fluke设备(包括Fluke DTX-1200、Fluke Cable IQ、Fluke Nettool、Fluke 链路通、Fluke 寻线仪等)的使用,了解相关参数的含义,掌握测试模型及测试方法,并能够对网络工程中综合布线故障进行分析,从而快速准确定位故障点;同时根据学生实验内容,逐项进行模拟验收,包括熟悉并掌握我国及国际上最新的综合布线验收的相关标准,并能利用标准对综合布线工程进行验收,同时编制相应的验收文档;通过验收,采用“逆向思维”教学方式,再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综合布线工程方案的设计,并能对工程进行比较准确的预算,了解投标报价的策略,并能够编制综合布线工程投标书。
2.5 实验总结
通过分组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综合布线实验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实验老师采用PPT文档演示并配合现场操作,使学生明白“做什么”(目标、内容)、“为何做”(实验内容与真实岗位的技能对应)、“怎么做”(具体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中,结合既定的实验内容及实验时间,辅以实验教材,重点强调实验过程,通过组内、组间竞争考核,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工作效率以及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达到“以学生为主体,实验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效果。
实验完成后,再配合综合布线工程真实环境的参观与实践,并进行现场讲解,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环境中,从各方面提高和加深学生对综合布线课程相关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同时要求学生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总结在实验中学到的内容,并整理归档,帮助学生明晰实验内容及最佳思考方法,找出不足,并对实验进行拓展和延伸,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跨越。
3 结束语
本实验设计已在安徽农业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得到验证,在应用与实践中,能够建立课堂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良好衔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华杰.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研究[J].软件导刊,2007(11):74-75.
[2] 王磊,罗高美,秦川.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篇2
关键词:综合布线; 网络工程;优化技术; 1/2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物内的数据传输系统,它既实现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的图像、语音和数据之间彼此相连传输,也实现了各个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外界通信网络相连接。
一、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1.1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
综合布线系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它是通过网络传输介质与相关的硬件设备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系统上的各种功能,保证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建筑群内所有带弱电的设备进入了同一个网络系统,由设置的中央控制室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分为六个子系统,它们是由计算机网络硬件、传输信息的电子链路、传输网络介质、电气保护设备等硬件集成在一起的。
1.2综合布线系统的规范和网络标准。
1)中国国内规范:GB/T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2)国际标准及规范:ISO/IEC 11801,EIA/TIA 568A,EIA/TIA 568B等。
3)综合布线系统支持的网络标准:ATM异步传输模式;CDDI铜线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高速网络标准;IEEE8023总线局域网标准;IEEE8025环型局域网标准。
1.3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
开放性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
这种开放性的特点使得设备的更换或网络结构的变化都不会导致综合布线系统的重新铺设,只需进行简单的跳线管理即可。
灵活性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星型物理拓扑结构,为了适应不同的网络结构,可以在综合布线系统管理间进行跳线管理,使系统连接成为星型、环型、总线型等不同的逻辑结构,灵活地实现不同拓扑结构网络的组网;当终端设备位置需要改变时,除了进行跳线管理外,不需要进行更多的布线改变,使工位移动变得十分灵活;
同时,综合布线系统还能够满足多种应用的要求,如数据终端、模拟或数字式电话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打印机和主机等,使系统能灵活的联接不同应用类型的设备。
模块化
综合布线系统的接插元件,如配线架、终端模块等采用积木式结构,可以方便地进行更换插拔,使管理、扩展和使用变得十分简单。
扩展性
综合布线系统(包括材料、部件、通讯设备等设施)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因此,无论计算机设备、通讯设备、控制设备随技术如何发展,将来都可很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综合布线系统灵活的配置为应用的扩展提供了较高的裕量。系统采用光纤和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为不同应用提供了合理地选择空间。
对带宽要求不高的应用,采用双绞线,而对高带宽需求的应用采用光纤到桌面的方式。
语音主干系统采用大对数电缆,既可作为话音的主干,也可作为数据主干的备份,数据主干采用光缆,其高的带宽为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传输留有足够裕量。
独立性
综合布线系统的最根本的特点是独立性。最底层是物理布线,与物理布线直接相关的是数据链路层,即网络的逻辑拓扑结构。
而网络层和应用层与物理布线完全不相关,即网络传输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应用软件等与物理布线相互独立。
二、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由六个子系统构成,分别是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以及建筑群子系统。综合布线系统中还有一项最重要的组成构件就是网络传输介质,它决定了网络数据传输的最大距离、网络数据的传输速率、连接设备的选择和传输的可兼容性、安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等等。
1)水平子系统的设计。水平子系统是由水平布线子系统由信息插座、水平电缆、楼层配线架上的配线盘和跳线等组成。信息插座的接口是8针RJ45形式,必须符合ISO8877和ISO603.7标准,电气性能至少保证五类指标,可采用ST或SC形式,水平布线的长度不得超过90米。
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垂直干线子系统是由设备间子系统或管理区子系统与水平子系统的引入口之间的连接线缆组成。在设计施工时,应预留一定长度的线缆作为冗余信道。
3)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工作区子系统是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是由终端设备及其连接到水平系统信息插座的接插线等组成。对于计算机终端,采用RJ45-RJ45的4对跳线,跳线的长度设计为1.5米、3米或5米,信息插座是由8芯模块化RJ45头插座组成,其功能规定符合568标准。
4)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设备间子系统是建筑物用于进行综合布线、安装进出线设备及其应用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区域,设备间的位置应设计在建筑物平面的中间位置及建筑物干线的中间楼层。
5)管理区子系统的设计。管理区子系统是由配线架、配线间的线缆及相关接插线等组成,它是管理连接硬件和线缆的区域。网络管理人员可以在管理区子系统中便捷地改变任意用户的路由。
6)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建筑物子系统是由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相关支持的设备构成的,敷设电缆的方法有直埋电缆法、架空电缆法和管道布线法。管道布线是由管道和入孔组成的地下系统,将建筑物的各个建筑物进行互连。
三、综合布线系统存在的问题
设计不标准:当前为了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综合布线工程中多用超五类线,但为了中标,有些集成商提出改用三类线代替,从而降低竞标预算价格,达到拿下该工程项目的目的。建立的文档不全面:为了便于日后测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综合布线系统,必须有一套完备准确的文档资料;验收工程草率了事:没有索取完备的测试报告,没有清查信息点布置的数量,没有核准缆线的布置方法和线路等等问题,极易使日后用户与集成商发生纠纷。
四、综合布线系统的优化
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能建筑的“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必备的基础设施。但发生故障导致智能系统瘫痪的根源,有70%以上是由于智能系统的布线不善。当前国内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采用AutoCAD优化网络图替代手工设计已成为趋势,但对其设计方案中器件数量的统计和各种线缆长度的测量、计算,既费力又很容易出错。因此,有必要对综合布线的配线子系统路由进行优化和研究。
1.配线系统路由优化算法
针对综合布线配线子系统的路由进行优化,可分为房间内的布线和廊道内布线(即楼层配线间至房间引入点)两部分进行。其路由优化计算方法采用改进的迪杰斯特拉算法,以找出楼层配线间V1至各布线点的最短路径。
改进的迪杰斯特拉(ImprovedDijkstra)最短路算法不仅可以求出图中从一个特定顶点至所有其他顶点的最短路由,且能给出经过的最短路径点,计算出各点间的最短距离。知道了各点间的最短路由及距离,就知道了各布线路由的分支情况,便于后面利用计算机对布线材料的自动统计。
2.综合布线配线子系统路由优化设计
子系统路由优化设计的重点,即从AutoCAD图中正确地读取优化网络图中需要的数据,构建优化网络图矩阵,以便进行高效率地最短路径分析计算,最后由计算机自动地进行最短路径的布线绘制。
2.1构建优化网络图矩阵
从布线工程图中读取优化网络图中需要的数据时,计算机可以直接对各点编号,生成节点表。但在画出线缆路由前,各点是相互孤立的,计算机无法自动辨别哪些点按实际布线情况是不可能相连的。这时,计算机就能够提取到廊道内的可能布线点和这些点间的距离即优化网络图中的弧长,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点,在优化网络图的矩阵中弧长初始值为∞,由此可以将这些数据形成和构建优化网络图的矩阵。
2.2自动绘制布线优化路径
在进行优化路径分析计算时,采用改进的迪杰斯特拉算法。该算法的网络图中的特殊点、其它点和距离参数对应于布线工程图中为:楼层配线间引出点设定为特定顶点V1,由每个房间的引出点定为必经点,廊道拐点形成廊道内可能的布线路由点。然后经过改进的迪杰斯特拉算法进行廊道内布线路由优化计算。
最后计算机自动将前面生成的廊道内可能的布线路由按照优化计算结果进行修订,将优化计算结果中的节点连接,并生成廊道内的最优布线路由图,从而实现优化结果下的计算机自动布线。
五、结语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构成部分,为智能建筑提供了高速可靠便捷的信息通道,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综合布线系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国林,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2]冯志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简介[J].甘肃科技纵横,2004(3):58-59.
篇3
关键词 网络工程;布线系统;组成;特点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26-0211-02
在当今社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关键性的战略资源。为了使信息能准确、高速地在各种型号的计算机、终端机、电话机、传真机和通讯设备之间传递,世界上有不少发达国家正纷纷兴建信息高速公路。
21世纪将是INTER-NETWORKING(网联机器),CLIENT/SERVER和多媒体整合的年代。现在“网联机器”的概念代替了“机器网联”的传统概念。也就是说,当一个企业,一个政府部门,在规划电脑系统时,先从建网开始,再根据具体需求将各种型号的大、中、小微型机挂在网上,从根本上避免了“机器联网”造成的开放性不良的被动局面。因此,在新建大楼或旧楼改造的工程中迫切需要一种先进的布线系统来铺设信息高速公路。综合布线系统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它以其极大的灵活性、适用性、可靠性、完整性等优点代替了传统的布线系统概念,并在我国很快为各级主管和技术人员所认识。
因此,综合布线系统立足于开放原则,既支持集中式系统,又支持分布式系统,既支持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又支持可视电话,符合目前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总之,在高品质的综合布线系统支撑下,网络工程将是一个既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舒适、温馨、便利的环境,同时也具有长远的系统灵活性。
1 综合布线系统组成
从功能上看,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
1.1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设在各用户末端的信息插座及连接信息插座至终端设备之间的线缆构成。工作区常用设备是计算机、网络集散器(Hub或Mau)、电话、报警探头、摄像机、监视器、音响等。
1.2 水平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连接各办公区的信息插座至各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由六类线缆构成。目的是实现信息插座和管理子系统(跳线架)间的连接,将用户工作区引至管理子系统,并为用户提供一个符合国际标准,满足语音及高速数据传输要求的信息点出口。
1.3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各层分设的配线间及主机房的主配线间构成,主要负责本楼层内的信息通道的统一管理。它是由配线间中的非屏蔽跳线、非屏蔽配线架等组成。
1.4 垂直干线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由连接主设备间至各楼层配线间之间的线缆构成。其功能主要是把各分层配线架与主配线架相连。用主干电缆提供楼层之间通信的通道,使整个布线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5 设备间子系统
设备间子系统是一个集中化设备区,连接系统公共设备,如PBX、局域网(LAN)、主机、建筑自动化和保安系统,及通过垂直干线子系统连接至管理子系统。
1.6 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也称校园子系统,它是指由一幢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至另一幢建筑物的通信设备与装置构成的子系统。
2 综合布线系统支持的网络
1) 10Basse-T、100BASE-T,100BASE-VG、1000BASE-T ;
2) IBM System ;
3) ATM155、ATM622;
4) Tokeng Ring ;
5) FDDI ;
6) ISDN等。
3 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3.1 开放性
综合布线系统是一套全开放式的布线系统,它具有一套全系列的适配器,可以将不同设备厂商的不同传输介质全部转换成相同的非屏蔽双绞线,通过双绞线可以传输话音、数据、图象、视频信号:采用光纤可以远程高速传输数据、高清晰度图象信号,可以支持目前所有数据及话音设备厂商的系统。
3.2 灵活性
由于所有信息系统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因此所有信息通道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以支持电话、传真、多用户终端、ATM、10BASE-T工作站及令牌环站。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要改变系统布线,只需做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可灵活多样,各部门即可独立组网又可方便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条件。
3.3 可靠性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高品质的标准材料,以组合压接的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信息通道,每条信息通道都要采用专用仪器测试以保证其电器性能。系统布线全部采用物理星型拓扑,点到点端接,任何一条线路故障均不影响其它线路的运行;同时为线路的运行维护及故障检修提供了极大方便,从而保障了系统可靠运行。更重要的是在复杂环境下,全程6类非屏蔽系统为用户将来在更高(100MHZ或大于100MHZ)的数据、语音传输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
3.4 先进性
采用极富弹性的布线概念,数据、语音采用6类非屏蔽双绞线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布线系统。所有布线均采用世界最新通讯标准,所有信息通道均按国际标准,采用八芯配置,通过6类双绞线传输数据可达到1 000MHz。
3.5 安全性
“防尘装置”避免信息点意外损伤及因灰尘而产生信息传输障碍。
3.6 经济性
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后可以使管理人员减少,同时,因为模块化的结构,工作难度大大降低了日后因更改或搬迁系统时的费用。
3.7 通用性
篇4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综合布线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5-0994-02
1 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即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同时,互联网还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的定义,物联网是当下几乎所有技术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结合,让信息更快更准得收集、传递、处理并执行。
1)通过全球唯一的网络逻辑地址在网络媒介基础之上逻辑地链接在一起。这个地址是建立在互联网协议(IP)或今后其它协议基础之上的。
2)可以通过传输控制协议和互联网协议(TCP/IP),或者今后其它接替的协议或兼容的协议来进行通信。
3)以上公共用户或者私人用户享受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水平、全方位的服务,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上述通信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之上的。
互联网至少揭示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互联网是全球性的;其次,互联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需要有“地址”;最后,这些主机必须按照共同的规则(协议)连接在一起。所以互联网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也会关系到每一个客户能否获得一个为其提供优质服务的计算机互联网络。
2 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智能化建筑物期间,要提出并研究近期和长远的需求是非常必要的。实际上各综
合布线产品都只提出15年质量保证体系,并没有提出多少年投资保证。为了保护建筑物投资者的利益,应该采取 “总体规划,分布实施,水平布线尽量一步到位”。主干线大多数都设置在建筑物弱电井,更换或扩充比较省事;水平布线是在建筑物的天花板内或管道里,施工费比初始投资的材料费高。如果更换水平布线,要损坏建筑结构,影响整体美观。因此,在设计水平布线,尽量选用档次较高的线缆及连接件,缩短布线周期。
经过综合分析,网络综合布线采取以下一些设计原则:
1)按需设计:所有设计内容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要点。
根据用户需求为上,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另外确定选用的电缆、光缆、各种连接电缆以及配线设备等所有硬件设施均应符合国际标准。
2)成熟可靠:使用成熟的、可靠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
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时,应按照近期和远期通信业务,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等需要,选用合适的网络综合布线硬件设施。选用产品的各项指标应高于系统指标,且应当恰如其分,既要保证系统指标得以满足,又要兼顾工程造价不要过高。一般来说,水平配线扩建难,应以远期需要为主;垂直干线易扩建,应以近期需要为主,适当满足远期的需要。
3)先进可扩展:技术上有一定的前瞻性,容量上有一定的预留。
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及监控等系统的需要。在进行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时,应适当考虑今后信息业务种类和数量增加的可能性,预留一定的发展余地。
4)预算平衡:在满足以上三点的基础上,平衡预算,用最合理的造价完成设计。
3 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和施工
1)确定信息点数量与位置。这是网络综合布线设计的第一步,信息点位置的确定既要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又要考虑未来客户房间设计的方便和美观,而且还要考虑网络综合布线对线缆的弯曲半径的要求。在硬件和布置上,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电磁辐射对数据传输的干扰,为多媒体的传输提供必要环境。
2)工作区子系统的设置。预埋可采用金属线槽、暗管,格形楼板和沟槽综合,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线槽支撑保护方式,设计施工时,采用其中一种形式或几种形式综合的敷设方式。
3)水平子系统设置。首先应远离水平强电井,以便降低电磁干扰和网络传输的误码率。然后水平弱电管路宜采用金属电缆桥架方式,允许将网络布线电缆,火灾报警电缆,监控系统电缆和有线电视电缆布置在同一路桥架内,但要求有线电视电缆宜采用金属隔板分开。最后水平子系统宜敷设镀锌钢管或金属电缆桥架中。
4)干线子系统设置。应远离干线强电井,远离电梯间。干线弱电的管路可采用电缆孔,管道,电缆竖井三种方式。
5)设备间子系统设置。设备间应处于干线综合体的最佳网络中间位置,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的相互间隔宜小于等于15米。设备间位置应便于接地装置的安装。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当单独设置接地体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欧姆,采用联合接地体时,则不应大于l欧姆。屏蔽层配线设备(FD或BD)端应接地,且应单独布置接地导线至接地体。
4 网络综合布线施工中应注意问题
1)当电缆在两个终端有多余的电缆时,应该按照需要的长度将其剪断,而不应将其卷起并捆绑起来。电缆的接头处反缠绕开的线段的距离不应超过2cm。过长会引起较大的近端串音。在进行认证测试的时候,近端串音就无法通过了。
2)在电缆接线施工时,电缆的拉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为88N左右。请和电缆的供应商确认其拉力。过大的拉力会破坏电缆对绞的匀称性。
3)标记一定要清晰、有序。清晰、有序的标记会给下一步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带来便利,以确保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4)对于已敷设完毕的线路,必须进行测试检查。线路的畅通无误是综合布线系统正常可靠运行的基础和保证,测试检查是线路敷设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要测试线路的标记是否准确无误,检查线路的敷设是否与图线一致等。
5)高低压线须分开敷设。为保证信号、图像的正常传输和设备的安全,要完全避免电涌干扰,要做到高低压线路分管敷设,高压线需使用铁管;高低压线应避免平行走向,如果由于现场条件只能平行时,其间隔应保证按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
5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测试验收
1)在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验收中,有些网络布线系统施工单位使用的是像网络通断测试器那样的简单测试工具,测试时网络连通灯一亮,就认为网络没有问题,线缆安装合格,这是不可取的。这种测试只能说明网线接对了且没有断路。我们知道,计算机网络工作时要使用高速度承载很大的信息流量,对通信线缆的要求非常高,衰减、损耗、速率和抗干扰都有相应的规定。所以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是否达到标准,必须使用专门的网络测试仪器进行全面测试。
2)在验收时对于跳线的要求也应该非常严格,只有线序的测试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持续不断地测试外,还应该对跳线的每一对线的近端串扰和回波损耗进行测试,这些测试应该按照TIA的跳线测试标准进行,而不是简单的通道测试。最终用户首先应该选择有质量保证的跳线,还需要一个好的工具来测试跳线。
3)布线测试的结果必须认真保存好。布线施工单位对测试结果必须加编号储存。为保障用户的权益,测试仪提供的测试结果应是经过加密无法让施工人员进行修改的计算机文件。
参考文献:
[1] 余明辉,等.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黎连业,等.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吴金达.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标准实施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4] David Groth.网络布线从入门到精通[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5] 李慧文,何占清.网络工程布线[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 王公儒,等.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篇5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课程教学;实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5-0067-01
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各地的职业学校相继开设了大量互联网相关课程,网络综合布线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很多职业教育学校的重视。多数职业教育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等专业都开设网络综合布线技术课程。但是从综合布线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看,多数职业教育学校对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只是停留在硬件与网络的连接联通上,远未达到综合布线课程应该达到的教学水平。在此,笔者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摸索,从综合布线的发展定位、应用领域,以及中等职业学校在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 综合布线的发展定位与应用领域
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生活中时刻离不开信息网络系统,而信息网络系统就是由综合布线系统来支持的。如果说信息网络系统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神经系统,那么网络布线就是信息网络系统的“神经系”。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简称PDS)是集成化通用的传输系统,它执行统一的标准的和简单的结构化编制和布置各种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网络、电话、监控、电源和照明等各种系统的通信线路。
从目前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领域来看,但最主要的还是应用于各个产业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说的更通俗一点就是建筑的施工建设方面。建筑的生命周期要长于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硬件的使用周期和相关技术等软件的发展周期。综合布线系统具有集中管理的作用,在不干扰其他信息点使用的前提下各信息点的故障维修、改动或增删及安装,维护,升级和扩展都非常方便,降低建设成本、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肯定的是,综合布线系统必将广泛应用于建筑、通信、金融、医疗、传媒、教育、交通等各个领域。
就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这一领域来讲,综合布线教学可以分为三大模块,首先是通过综合布线材料、工具展示柜来学习前期理论知识体系,二是在综合布线端接测试平台上进行跳线制作,三是在综合布线安装实训平台进行虚拟区域的综合布线安装。
2 中等职业教育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经济联系最为直接的一类教育,根本任务是培养培训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一个优质的综合布线工程,一要设计合理,二要选择布线器材优质,三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施工队伍来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因此,职业教育学校对于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不断拓宽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真正达到市场要求的专业技能水平。
一是注重理论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现在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综合布线课程。应从认识综合布线工程入手,先学习综合布线工程的国家标准,了解综合布线工程设计,熟悉综合布线工程常用的器材和工具,认识综合布线系统的7个子系统,以达到掌握常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安装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要按照目前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领域,有针对性的拓宽学生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二是注重实训环节。首先对教学环境与对象分析:授课地点是我校的综合布线实训室,有三个教学分区:综合布线材料、工具展示柜,综合布线端接测试平台,综合布线安装实训平台。中职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较强,不喜欢枯燥的理论讲解,对项目实训操作很有兴趣。再说教法:
1)“活动探究法”
首先提出问题,例如:《跳线制作》。如何做,怎么做?让学生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并且带着问题去学,这样就可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项目教学法”:
为《跳线制作》设定两个项目活动,分别为项目一网络跳线RJ45的制作和测试,项目二语音跳线RJ110的制作和测试。通过分割成的为两个教学项目,使学生进入明确学习范围、重点和任务,带着明确的目的学习,准确掌握教学内容。
3 “小组合作法”
在《工作区安装》课程中可以根据平时成绩的排名,安排四人一组、实行强弱搭配的策略。让同学在交流合作中,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共同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让教师在实训中“教”知识,让学生在实训中学理论、做项目、思问题, 从演示实践教学、技能实训教学和项目实训实践教学为综合布线技术课程教学提供了实训教学解决方案。
对于综合布线课程来说,仅有一般的硬件维护维修设备远远不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工程的实施方法,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实训环境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综合布线实训室为学生动手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更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现场施工环境,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际操作,深入接触工作实际中的各类环境和问题,直观了解综合布线工程的整个系统,不断增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工程组织实施的经验,全方位理解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网络综合布线各种施工技术,真正达到职业教育综合布线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将学生打造成能够独立、熟练操作各类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并具有专业综合布线技能的全面技术型人才,实现学生和用人企业之间的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篇6
一、综合布线人才的市场背景和需求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市场需求主要涉及布线材料、设备、工程、监理和验收、管理和维护等多个方面。目前,各行各业普遍应用了综合信息系统,如交通、小区物业、商场、银行等部门的监控系统、社区楼宇安防系统、智能小区信息化网络等。可以说,21世纪是网络综合布线的时代,市场急需大批网络综合布线技术人员,也需要大批生产制造技术工人,更需要大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和维护。
二、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现状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因其比较偏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符合职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在职校开设较多。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知国标、欧标、美标和国家规范,了解一般楼宇综合布线的常用材料和品牌,形成对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检测等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纵观该课程教学目前的状况: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实际工程项目脱节,实训器材存在不足,教学实施困难;学生觉得上课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用人单位觉得学生技能薄弱,不符合实际工程项目的要求,学生也不了解当前工程中的实际操作方法。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
1.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使职校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是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方向。网络综合布线是一门偏重实训的课程,教师不应该把它上成一门理论课。教师和学校应该注重综合布线实训室的建设,通过高仿真的标准实训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调试,以直观地、全方位地了解综合布线的七大系统。通过在标准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中的学习和实践,将布线工具、传输介质和连接器件的认知,双绞线跳线的制作,110型和快接式通信配线架端接,PVC管槽安置,信息面板端接安置,机柜安置,光纤熔接和FLUCK测线仪的使用等教学重点一一铺开,让学生掌握真实现场施工的动手能力。由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需要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组内各成员彼此信任、共同进退。一旦出现问题,大家能及时讨论应对方案,合理安排组员之间的配合,并及时开展集体总结,对过程进行反思。
2.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
通过与相关企业的交流,笔者了解到:企业对职校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水平的要求远远高于他们对学生单纯理解综合布线的设计理念娴熟程度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授课中,除了必备的理论基础外,其他理论知识点可以在学生进行项目实训中逐步展开。当然,这也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据此,我们可以对课程的教学方式做下方向的调整。
首先,要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以具体的项目为学习目标,将要讲授的知识放在项目模块中,学生经过对所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进行研究、讨论,明确其中有关的知识点,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体系的建立。
项目教学可以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即:老师进行一定的知识讲解,并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协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实现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教师需要对整个设计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验收评价设计项目,对共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展示和点评优秀作品。
其次,要善于利用实物教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认知综合布线系统的部件,在课堂上经过实物展现和让学生动手的方式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教师在学生实践后进行作品点评。经过这种学生参与、老师和学生交互的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可以很好地掌握学生理解的误区,及早发现难题。
最后,还要尝试进行现场教学。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理解综合布线各模块的含义,了解综合布线线缆的路由情况,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时,组织学生到学校网络中心进行现场教学。学生能近距离接触综合布线的各个子系统,了解各子系统的实施情况,还能聆听网络中心工作人员的现场讲解,让学生将基本理论知识和现场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
3.教师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专业技能
专业教师要利用寒暑假积极地走出校门,直接参与企业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不断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教学水平,从而更好地建设校内实训室,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4.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训体系建设
由于网络综合布线设备和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校很难始终拥有紧贴市场前沿技术的专业实训室,重复建设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的同时,也应发展校外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努力拓展校外实训基地,把企业引进校园、让项目走进课堂,提高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减少教学和企业经营的成本,实现校企共赢。
5.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介绍给学生
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成为学生掌握相关技术技能的认定标志,也成为学生走进职场的敲门砖。学校应该吸纳企业培训机构的成功经验,将安恒布线系统测试工程师(CCTT)、安恒光纤布线系统测试工程师(CFTT)、福禄克网络维护工程师(CNMT)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培训介绍给学生,以开拓他们的视野。
诚然,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实际要求,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教育也无法代替学生在实践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但是,我们可以直面问题,通过教学改革、实际项目模拟等尝试,最终把学生锻炼成具有专业的网络综合布线技能,能独立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安装和调试的全面技术型人才,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更好地实现“零”距离办学思想和“零”距离就业的办学宗旨。
参考文献:
[1]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人才需求规划和培养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5).
[2]武国祥.综合布线与实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ChengShi Jianshe LiLun Yan Jiu,2011(13).
篇7
关键词:综合布线;课程改革;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9-7317-02
Based on the Project-driven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Network Cabling
SHEN Yuan, NIE Li-ming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Pingdingshan 467000, China)
Abstract: To improve didactical effectiveness and meet the social needs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do a series of innovations of the curriculum, such a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he teaching method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eaching mode of projects-driven in network cabling course. This mode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etwork cabling engineering, enabling its use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network cabling; teaching reform; projects-driven
随着网络基础建设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物联网的兴起和广泛应用,目前对于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有了更高要求,而综合布线技术是智能建筑网络基础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综合布线技术受到人们的重视,各高校网络类专业开设了综合布线技术的相关课程。
1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定位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类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量大,概念多,实践性强,覆盖了网络基础、建筑学、管理学、写作等基础理论。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拥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掌握综合布线工程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工程实施、测试验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目标是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又有一定施工经验的网络综合布线人才。
2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设计改革
我院为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网络综合布线人才,将传统的知识驱动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相互结合,形成了新的一体化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得《网络综合布线技术》成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覆盖了整个的综合布线知识体系结构,包括系统组成、系统标准、发展趋势、产品及选型、系统设计、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管理、岗位技能和系统测试及验收等知识点。这一部分按照知识聚合程度分章节进行教学,在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若干个综合布线工程案例进行从知识点到知识体系综合,使学生对整个课程知识融会贯通;
第二、实验环节:实验课主要针对学生应掌握的操作技能的训练,包括:布线工具、传输介质和连接器件的认知,双绞线跳线的制作,110型和快接式通信配线架端接,PVC管槽安装,信息面板端接安装,机柜安装,光纤熔接和FLUCK测线仪使用等方面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综合布线从业人员所掌握的基本的操作技能;
第三、课外环节:每班学生划分项目小组,这些小组模拟完成综合布线项目从招标、用户需求分析、产品选型、工程施工、系统测试验收和用户支持等阶段,并将管理工作贯穿其中。小组之间进行工程质量的监督。这样,将综合布线的理论知识和项目开发融合在一起,加强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环节,并且通过小组之间的监管和交流,取长补短,有了这种“学习―实践―反馈”的环节,使学生能够达到掌握小型布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教学要求,能够较好的满足市场对综合布线人才的需求规格。
3 课程改革的实践
为了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时比达到了1:1;同时,在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多种教学方法配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项目驱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具体的项目做为学习目标,将要讲授的知识放在项目模块中,学生通过对所提出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体系构建。利用情景模拟角色带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综合布线》教学中利用学校自身条件,以学校在建和完善的教学楼、实验楼和宿舍楼等建筑为主线,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和参与综合布线工程施工。本课程以实际工程和案例为基础,组织并安排课程教学,通过课堂与实践想结合的方式,将基本理论和方法与实践步骤融合与具体的项目开发之中,使学生实现一个综合布线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布线安装、测试验收和用户支持,最终完成整个项目的开发。
第二、实物教学: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知综合布线系统的部件,在课堂上通过实物展示和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方式来加深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并且在学生实践后进行作品点评,通过这种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方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掌握学生理解的误区,及早发现问题。
第三、现场教学: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结构,理解综合布线各模块的含义,了解综合布线线缆的路由情况,在讲授综合布线系统结构时,组织学生到我校网络中心进行现场教学,使学生能近距离接触综合布线的各个子系统,了解各子系统的实施情况,并请网络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现场工程实际情况相互比较学习,融会贯通。
第四、现代教学:在教学手段上,引入现代化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将所有内容以图形图片,视频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呆板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同时通过网络,将综合布线相关的各种标准,设计图纸,施工工艺和案例文档发送到学生的交流群中,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更大的空间和时间的选择。
4 结论
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我院实施以来获得了广大同学的认可,由于贴近工程,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同时通过参观,专家讲解,讨论和实践,学生们的专业技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下一步,我院将与校外综合布线单位进行合作,将教学模式由校内工程发展至校外,开展工学结合,保证这种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先进性,并不断完善改进。
参考文献:
[1] 于鹏, 丁喜纲.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公儒, 孙社文. 网络综合布线人才需求规格和培养模式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9(9):44-49.
[3] 张奇.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07.
篇8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设计;实施
新时期是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时期,网络技术传递了信息,完善了数据资源的管理,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加快了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然而,一切信息技术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都源自网络综合布线的支持,必须有计划、分层次地设计与规划网络布线系统,从战略性管理与全局性统筹的角度出发来规划布线思路,确保计算机网络功能与作用的高效发挥,控制由于网络系统水平较低进行反复修复所带来的成本耗费,是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实施的目标。
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根据计算机网络系统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的分析与全面的衡量得出,当前的网络布线拓扑结构应该以星型结构为最佳。
一般来说,多级网络结构为科学、最佳的结构类型,具体包括:边缘接入层、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四大级别结构层次,在具体的拓扑结构设计时要本着简明原则,控制其繁琐程度,而且需要着眼于未来社会对网络的需求量,来优化设计距离、网速等等。为了能够控制网络单点链接形成的不良影响,就要做好主干网物理链路的备份工作,这其中的备份包括:光纤数量、光缆路由等等,在备份的支持下,才能有效控制由于网络单点事故对整个网络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典型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如下图1所示:
2 主干网的设计
网络功能与作用涵盖多方面内容,例如:网络链接、网络办公、视频观看、信息查询――部分信息流都由主干网来负荷,所以,必须加强对主干网的灵活设计,使他们不仅能够顺利运行,而且能够满足大规模的需求。
可以将光纤作为传输媒介,其主要种类为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前者的优势特征体现在:传输带宽且高、传播路程长、经济实惠;后者的优势则体现为:便于维修与保护,其使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总的成本耗费较低等等,结合当前的局域网特征以及布线状况来看,现今的网络布线主要为单模与多模协同配合来打造主干网,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建筑内主干网通过多模光纤实现,各个建筑之间则通过单模光纤实现。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节省了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满足日后庞大的网络流量需求。
3 水平布线的选择
水平布线是网络综合布线的主要模式,其设计水平极其所使用的材质类型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网络的工作水平与质量。参照各个网络系统的拓扑结构以及不同网速特征,通常使用的水平布线材质包括:同轴电缆以及双绞线电缆,后种材质被当前局域网所广泛使用,因为双绞线电缆的成本相对较低,而且使用比较灵活,配置装设较为方便,所应用的拓扑结构类型也较为广泛,特别是星状拓扑结构的使用最为常见。双绞线电缆可以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高需求的网速标准,这种材质的电缆业具有无限的开发潜力,能被用在未来更快速传输的网络系统中,然而同其他材质电缆相比,这一材质电缆因为灵活度较好,更容易受到外界各种自然力的不良影响。实践调查研究表明,写字楼、学生宿舍以及居民区等网络系统,对于网络的实际需求程度相对较小,通常超五类的双绞线就能够满足需求,而且也能够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然而,对于类似于一些网络流量高使用区域,例如:公共图书馆、通讯服务中心以及信息咨询服务机构等则要调动大规模的资金力量,可以适当使用六类布线系统,这样才能实现对其网络服务,以及达到未来发展的需求。
4 工作区的设计
工作区的设计好坏直接体现出整个网络系统的建设质量,因为它属于 用户同网络的链接地方,其设计涵盖两大内容:第一,同整个建筑的结构与装修和谐一致;第二,优选跳线。
首先,准确确定接口模块。在对工作区加以规划时,要参照用户的现实利用情况以及用户的房屋结构类型、设计风格等来综合衡量布局接口模块。如果是办公房间,其接口模块的方位要设计在外侧,以方便原则为主;如果是住宅区域其接口模块的设计则要参照房间内其他电器接口,要同其保持协调一致。
其次,科学优选用户跳线。在网络综合布线中,主要由两种跳线,那就是生产制造的专用跳线与人为制作的手工跳线,前者从各个方面综合衡量,其性能和质量都远远由于后者,例如:阻抗匹配性能等方面。如果是五类布线链路如果用两种跳线共同测试,则会发现前者在性能质量方面要大概胜出后者30%,虽然专用跳线的优势特征明显,但是因为其规格类型较少,而且其成本较高,会为实际的应用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挑战,需要综合权衡、全面考虑。
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的设计与实施是关乎网络功能发挥与网络运行多方面的内容,设计的科学程度与使用程度都会影响着网络功能水平的发挥,必须加强对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从网络拓扑结构、到主干网设计、水平布线的选择再到工作区的规划等都要严肃、认真地进行。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校;综合布线;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4-5466-04
1 背景
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对于综合布线专业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多,因此综合布线人才的培养备受关注,对于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我校已在电子、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开设了此课程。但是,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中间穿插一些实验,学生虽能学到一定实践操作技能,但知识点扔比较离散,缺乏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整体把握,离综合布线技术人员上岗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在认真分析了课程特点与技术特点后,根据社会岗位的职业需求,为保证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结合教学实际,把课程内容首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以项目教学为驱动,我校在开设此课程时设置了为时一周的综合布线实训教学。这样既扎实了学生专项技能基础,也提高了学生整体把握运用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综合布线实训课程教学目标
2.1 课程特点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课程即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操作的课程,也是一门集电子学、电路学和物理学等多门学科内容为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因此该课程的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很强。从教学内容上来划分,主要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综合布线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布线基本技能。本部分主要介绍综合布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综合布线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基本任务:认识综合布线常用器件、制作网络跳线、制作网络信息模块、安装信息插座、机柜安装数据、语音、光纤配线架、组建链路、制作PVC线管、线槽、熔接光纤、认证测试等。
第二部分为综合提高部分,锻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完成对模拟/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规划、施工、测试等工作。
2.2 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既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综合布线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以真实的工程项目案例为前提,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完整的实训环境。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制作网线、管线安装、线路测试等技能,同时要求具备遵循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工程项目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在综合布线工程中的项目设计和综合施工能力,以及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具体工程案例,使学生熟悉实际工程项目的整个工作流程。
3 实训教学的组织形式与组织过程
3.1 组织形式
本实训的开展以小组为主体,视班级人数而定,把班级分成10~12个小组,每个小组4~6人,各小组选举1名组长,成员由学生自由组合或者教师指定,形成一个项目小组。从项目开始到项目验收完毕,统一由组长负责,教师负责整体把握和监控,进行小组间和小组成员间的协调。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可根据项目完成时间、质量来评定考核,以达到激励的目的。
3.2 组织过程
本实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和施工任务为主线组织,理论知识、实操技术、行业规范、国家标准服务于工程项目设计任务和施工任务。课程内容组织上先从基础开始,将具体案例整体项目分解为一个个的子项目,再将各子项目重新组织,回归到整体项目中成为一个综合工程。在整个实训周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项目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综合布线的专业技能,同时也将相关技术标准融入到思维意识中。
4 实训项目的设计
根据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划分,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能力,我们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地设计实训项目,形成一个有梯度、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从综合布线系统的概念中我们可以得知,综合布线系统包括七个子系统,分别是: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如图1所示。
因此根据这七个子系统的划分,并参照教学实际,设计了以下几个具体项目来完成综合布线实训的课程教学。
4.1 参观现有综合布线系统,初步了解知识点
参观学校网络信息中心、图书馆、电信机房实验室、单元楼壁挂式机柜等,让学生了解七个子系统的实际形态,并重点介绍在下一环节中不具备实践条件的项目,如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
4.2 动手实践项目
4.2.1 工作区子系统
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工作区子系统由信息插座模块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因此本部分实训项目为规定时间网线、跳线的制作以及信息插座模块端接和安装。如图2、图3、图4所示。
4.2.2 配线子系统
水平子系统由工作区信息插座模块、水平缆线、配线架等组成,它在综合布线工程中范围广、距离长、施工复杂,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所以本部分实训项目为PVC线管、线槽的设计安装。如图5所示。
4.2.3 干线子系统
干线子系统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负责把建筑物各个楼层管理间的配线架连接到建筑物设备间的配线架,垂直布线走向必须安全、经济,所以本部分实训项目为链路的组建以及配线架的安装。如图6所示。
4.2.4 管理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
管理间子系统和设备间子系统内容设备相似,主要包括机柜、配线架、交换机等, 所以本部分实训项目为机柜、网络设备安装、理线与线缆标识。如图7所示。
4.3 综合工程项目实训
学生掌握各个子项目的技能后,需要在工程项目中综合运用这些技能,所以综合项目设计非常重要。在实训教学中,我们参照了一些综合布线项目案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团队合作完成施工。
教学过程包括方案设计、图纸绘制、安装施工和测试验收三个环节,以项目为单位分配实训任务,每个同学最少安装一个信息点。具体要求如下:
1)方案设计绘图:设计和绘制施工平面图,信息点数量统计,编制信息点端口对应表。
2)主干布线安装:主干电缆、大对数电缆和双绞线铺设及端接、安装。
3 )配线安装与测试:PVC线槽线管安装,非屏蔽双绞线铺设,配线架和模块端接,链路测试与故障分析。
4)信息点的安装与调试:跳线制作,信息点连通调试。
5)提交设计文件和竣工验收资料。
6)施工与管理:施工组织、工具使用,安全保护,要保持现场器材有序堆放和整齐。
5 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以实训教学为主的课程而言,传统纸质考核不足以全面、客观的考查学生技能掌握水平,因此,我们采用平时子项目的实践累计得分的方式进行考核,同时,配以对技术质量以及团队组织能力一起进行考核,将职业素养融入评价体系当中,更能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6 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综合布线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教学而言,对任课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网络综合布线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还要不断丰富自己网络工程施工经验,只有这样,不断地研究市场需求、研究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方式,才能跟上社会脚步,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杜思深,等.综合布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西元电子实业公司.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J]. 技术白皮书.
[3] 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马丽梅,等.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科学,2008(5).
篇10
关键词:综合布线;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754-02
通过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将新建的综合业务办公大楼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化、现代化、高水平的数字化区域,使之成为语音、数据及图象通信系统的传输媒质。本方案的大楼综合布线考虑范围包括新业务楼网络系统、电话、有线电视以及安防智能化系统等。
1 综合布线系统的总体规划
针对本项目内容:光纤工程、室内综合布线工程,我们经过认真研究进行了详细设计,整个工程设计采用逻辑单核心结构,网络以五楼为中心机房为核心,采用管沟敷线的方式铺设光缆。整个设计严格符合关于“综合布线”中对网络结构要求。以地下室电话程控机房为中心,三类对数电缆为主干,采用六类双绞线到桌面。每个工位预留一个备用点,为网络或电话出故障时使用。针对该工程中涉及到的业务楼、实验楼、培训中心楼、员工休息区,我们在设计中选用了每楼单设备间结构,即以点到点的方式铺设双绞线到各信息点。整套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性价比。
2 综合布线系统的目标
本布线系统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可扩充性,实用性,经济性及安全性的高品质的集运营管理,数据通信,楼宇自动化于一体的综合布线系统,并可达到下列目标:标准化的网络系统,各种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及产品均符合国际和工业标准,并可提供多种品牌产品的支持能力。
实现气象综合信息快速传输、灵活运用、安全存储和稳定运行;通过电信公网与外部信息源相连,组成全方位多通道的信息访问系统,满足我局现代气象业务的应用需求。并且按照“满足需求、适当超前”的原则,以建设一流信息网络系统为目标,并满足未来5~10年发展需要。
3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
4 综合布线施工要求
1)综合布线系统采用独立的桥架管道;且垂直竖井内、水平主干线缆在其专用金属桥架内独立敷设。
3)大楼主配线架与电信商提供的配线架之间的线缆连接及桥架、管线属于本设计范围。
4)其它:
①必须对布线系统进行完整、统一的标号。
A.电缆标识必须为塑料或软橡胶模压制成,数字及符号应为正规印制,不能为手写。
B.同一系统中将不同导线用不同颜色标志或编号;
C.在电缆端头按照统一格式做好标志或编号;
②对系统应提供至少20年质保,包括链路、信道和应用。
③采用用于布线系统的文档管理和操作查询的正式商业管理软件管理本系统。
5 结束语
综合布线方案的设计,对新业务楼将来很好的使用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在综合布线设计时,需要对整个业务大楼需求进行全面考虑,使布线系统成为网络信息畅通的基本平台,为气象通信以及应急等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亦逸.智能建筑的信息平台及综合布线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6).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