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验收汇报十篇

时间:2023-04-04 01:57:09

课题验收汇报

课题验收汇报篇1

1.1对象

选择2011级两个护理专科班352人,一班175人,二班177人,均为全国普通高校统招学生。随机抽取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另外一班作为对照组。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在第三学期开设护理管理学课程。

1.2方法

实验组以讨论结合汇报的考试方式,即讨论汇报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小组成员随机按照学号分配,小组成员间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对照组采取常规考试方式即平时成绩40%(出勤率+作业),期末考试成绩60%。实验组考试方法包括:任课教师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综合管理案例,提前两周将案例发给同学,案例内容基本涵盖所学教学内容,只是案例侧重的章节不同,制定讨论汇报要求、内容、评分标准;学生以小组合作式完成讨论汇报,制作成PPT汇报小组情况,最后选派一名同学负责最后汇报。

1.3评价方法

1)课堂评价标准:讨论汇报共安排2次,每次课2学时,每个小组10分钟汇报时间。邀请3名护理管理教师做评委,评分标准以百分制计分,分值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问题环节占30分、书面汇报材料20分,以及汇报讨论情况50分,最后总分100分折合成40分。2)课堂评价实践:小组同学按顺序上台做汇报讨论,上台汇报学生由老师随机选取,汇报讨论的分值包括多媒体的制作20分,同学汇报情况30分,汇报完毕后由现场老师对学生做出提问1~3个问题,问题由老师随机选取小组成员做回答,综合学生的回答情况评分。最后由小组成员整理PPT材料以及问题回答情况上交。3)期末考试评价:考查课成绩一般由任课教师给予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将考试成绩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独立样本z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1.4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新考试方法的效果评价,问卷内容涉及6个问题,每项以支持、中立、不支持作答。共发放调查问卷352份,回收352份,回收率100%。

2讨论

2.1汇报讨论考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学生自发收集、整理、分析资料,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自主性,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过程,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享受到了学习乐趣。89.74%的学生认为汇报式考试方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2.2汇报讨论考试可提高教学效果

从期末考试成绩看,两组同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作为考查课,历来不被学生重视,而此种考试方式使学生有新鲜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出勤率明显提高,课堂效果明显加强,下课有很多同学咨询和课程相关的知识,所以这种考试方式客观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2.3汇报讨论考试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汇报式考试方式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都有帮助。在调查问卷中,95.08%的学生表示讨论汇报式考试方式能够提高对护理管理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汇报式考试方式是以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相互配合为基础的,从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到最后的汇报考试,整个过程需要小组每个成员认真协作,由于最后的考试汇报及回答问题的同学是随机的,每个成员需要对每个环节都有所掌握,因为每个成员的回答都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最后分数,这就需要成员把大家看做一个整体,否则会影响整个小组的分数,调查问卷也显示90.32%的同学表示这种考试方式促进了同学间的交流和大家的合作精神。同时为了最后的汇报考试,每个同学都要做好上台汇报的准备,据课代表反映,很多同学都会在课余时间到讲台做汇报预演,考试结束后的问卷调查也显示85.67%的同学认为这种考试模式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同学们反映这次的汇报考试也锻炼了他们走上讲台的勇气,使他们对语言的组织、表达都有所提高。此外,87.93%的同学表示,这次汇报表演使他们对电脑运用能力有所提高,在汇报考试中多媒体的制作占20分,所以小组同学对多媒体的制作很用心,以期提高多媒体制作的分值。

3结语

课题验收汇报篇2

小学语文教材都是按照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来编排的。所以,我们基本按照“单元整合、五课渐进”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这一教学法在整合整个单元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五个循序渐进的课型来完成本单元教学。这五课型为:生字过关课、课文诵读过关课、“1+X”精读课、群文阅读课、综合训练课。用此教学法,五课渐进,单元整合,重点突出,高效省时。

生字过关课。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先清除生字障碍。每单元一开始,我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本单元的一类字和二类字。生字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1.课前预习。上生字过关课之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二类字和一类字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记。二类字侧重于认会,一类字进行练写,并组3个词。

2.互助自学。课堂上,首先让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个单元的生字词;组长负责指导并检查,过关的小组在汇报栏上打“√”。主要是由组长领着学,或书写,或听写,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组内学习有困难的人。组员全部会认二类字,会写一类字后,组长在黑板上的汇报表上打“√”。

3.检查督促。12个组全部在黑板前打“√”后,老师开始检查。先检查二类字的掌握情况,找组内学习最困难的学生读。二类字检查完后,检查生字,采用听写的方式,以听写词语为主。

4.互批汇报。听写完后,小组之间互相批改。组内有错的对照课文,互相教会。组长到汇报栏上汇报,错几个字就在汇报栏中填几,并把组内错的字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5.纠错练字。老师把错得多的字做重点讲解,然后对错字进行二次过关,仍然采用听写的方式。听写完后,再汇报,老师再矫正。剩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练字。

生字过关后,我出一个囊括本单元字词的练习题,或者利用优化设计再次进行过关,这样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过关。在接下来的诵读课和精读课上,生字、二类字再次得到复习巩固。

课文诵读过关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诵读训练。”诵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诵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叶圣陶曾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刻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

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

2.自读汇报。课堂上,先由小组长领着组员读课文,可采用多种方式:齐读、轮读、找重点段读等,课文读得流利、有韵味、声音洪亮,组内每个同学都达到了这个要求,就算过关。组长到汇报栏打“√”。

3.组际互查。12个小组都认为自己过关,可以挑选一个对手组检查,全部检查完,再由对手组汇报情况。

4.点拨技巧。师生共同讨论出需要读的重点段,每段找2~3个组的代表读,符合要求的就算过关。老师随时点拨读法,让全班齐读。列出的重点段全检查完,课文诵读过关环节结束。

“1+X”精读课。 “1+X”精读课,既大量阅读,又品词析句,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让学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情感。落实了叶圣陶老师“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基本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领―拓展阅读―畅谈感悟。

1.课前预习。读课文,找出并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准备班内交流。

2.交流批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3.问题引领。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发言,总结出代表本组水平的见解,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4.拓展阅读。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剩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文章或来自丛书,或来自师生搜集的拓展文章,一般选定两三篇。

5.畅谈感悟。全组阅读完后,组长汇报。然后,全班同学针对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谈一谈自己的感悟。如果课堂上读不完或者谈不完自己的感悟,那么课后或下一节课再继续。一般在课堂上或者课后,要让学生动笔写写自己的感悟。

群文阅读课。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该实验设计了群文阅读课。其操作模式为:布置任务(教师可根据当天所学单元内容,布置阅读相关配套教材)―自由阅读(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开始阅读,可以做摘抄,可以写体会)―盘点收获(在当堂课剩余5分左右时,让学生谈一谈:通过今天的阅读有什么收获?目的是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给阅读能力稍弱的学生做示范,让他们懂得阅读可以体会到无限的乐趣)。

综合训练课。综合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搜集整理材料、写作等综合能力。

首先确定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书面文字,在训练课上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题背诵、主题实践、主题写作、主题活动、主题训练等。

1.主题背诵。每教学一单元课文,就补充与之相关的名人名言,或古典诗文,让学生熟读成诵,用于体现语文教学的古今结合,雅俗结合,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主题实践。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主题活动,它只是比一般的主题活动具有更加突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直接与生活实践相连接,是跨越多学科的、有丰富的生活实践内容的活动,如学完“长征”一组课文,围绕“长征”这个主题,办一个展览会;国庆节到了,围绕“国庆”这个主题,办一份手抄报等。

3.主题写作。在每教学完一个单元,诵读了相关文章后,让学生写一写读后的感受或体会;或者在参加综合性活动后,围绕主题写一写活动后的收获。

4.主题活动。每教学完一单元课文,就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主题采访、主题信息搜集等,中、低年级由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到高年级逐步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

课题验收汇报篇3

重庆工商大学“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大致经过了4年时间筹建就获得正常运转,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实验题目实行项目团队制,学生对该类实验项目兴趣都比较高,积极性也比较强,学生在实验报告的写作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现实问题某些方面的分析表现出了较为深刻的思维分析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1.学生经济学素养不足、实际分析能力不够

经济学课程一般在大学本科的一年级下半学期或二年级上半学期开设,这些低年级学生长期习惯于应试教育,学习主动性不强,更缺乏对社会和企业的深入了解,缺乏经济学基本素养。尽管学生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经济现象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甚至少数学生对国家的基本经济方针都知之甚少,因此不少学生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对经济原理理解不够透彻,无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经济现象有效联系起来。[2]

2.学生文献阅读能力不高

通过实训课程近几年的运行,发现大多数学生文献阅读能力欠缺,不能对项目所涉及的相关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也不能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找到对项目工作完成有益的启发点,不能对文献进行有效借鉴。由于对相关文献未做深入学习,因此在实训项目的完成过程中,方向性不够明确,对项目所涉及问题的分析也不够深入。

3.前期知识准备不足

“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运行流程一般是:周一上午学生确定研究题目,接着由小组长与组员进行工作分工,各成员按分析完成各自工作,由组长汇总。整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未能系统地对各个小组所涉及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知识、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知识等学生所学相关课程进行复习回顾,造成学生后期学习和先期知识脱钩现象,在运行相关工具分析实际问题时显得办不从心。

4.对学生学习引导不充分

由于学生实训时间一般只有五天,即一般从周一上午接受工作任务,周五上午口头汇报,实际工作时间只有四天半,时间较短,学生很难对相关的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计量经济学知识和统计学知识进行深入复习,从而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不够。

5.学生写作能力训练不足,模仿能力有待提升

尽管学生在参加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之前就已经完成过学年论文的写作,但由于学生不认真、指导教师不强调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的文献学习吸收能力、报告写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在“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实践课程中发现,本科学生的文献学习能力和中文写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其突出。

6.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综合实训成绩分为三种,一是原始成绩,二是学生自评分,三是最终成绩。最终成绩是在原始成绩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评分修正而成。原始成绩一般由实验报告和实验汇报两部分组成,由于实验汇报只能随机抽取一位学生来进行口头汇报(而以该生的汇报成绩作为全组的汇报成绩),因此汇报成绩带有一定随机性。

二、“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创新教学法思考

通过对当前“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学生大四学习的特点,在以后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训练目标,明晰课程改革思路,优化教学创新环节,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概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探索。[3]“宏观经济分析综合实训”课程在运行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项目驱动实训法,项目任务要具体、可操作。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以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贯穿整个实训过程;以实验项目的理论工具为线索安排教学重点;实训过程由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生团队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参与项目设计、理论与应用工具复习、统计分析数据收集等过程,这样就能在实训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整个实训过程应做如下改革。

1.实训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是在实训项目开展以前,要对实训用到的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统计学基本理论进行简要复习。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应以经典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为主。统计学基本理论要以计量经济学当中用到的假设检验和区间估计为主。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实训项目所涉及到的为主。在学生团队确实实训项目以后,实训教师就可以按照这三个层次针对学生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重点复习指导。这一环节是目前实训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实训项目牵引阶段

本阶段对整个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非常重要,既要使学生实训项目有思考切入点,又要使学生理解实训项目各个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还要让学生最终完成一个实训报告。在此阶段,指导教师以“导师”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侧重检查项目子任务完成情况,并适时为学生归纳总结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引导不是简单说教,而是通过一些理论讲解、上机演示等形式,如计量经济学参数估计、统计检验等的演示,使学生能够动手实现,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复习和应用。

3.实训项目完成阶段

本阶段是指实训项目的初步完成阶段,主要工作是通过完整实训报告的写作和汇报PPT的制作对整个一周的实训内容进行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借鉴各种现成的资料,按一定格式完成项目文档,并制作汇报PPT。指导教师在学生口头汇报之前,对学生完成的实训报告内容和汇报PPT的制作进行初步检查,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实训项目汇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检验学生对实训报告内容的口头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由团队小组组长先进行汇报,主要介绍实训项目的组织策划、项目分工、项目研究的技术路线及项目时间安排。在此基础上,再随机抽取两位学生来对实训报告内容进行陈述,指导教师再做进一步的点评。这一阶段能对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三、小结与展望

课题验收汇报篇4

凡全国普通中小学、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和热心于基础教育改革和课题研究的人士均可独立或合作撰写相关教科研论文并参加评选。

二、征文内容要求

1.我国课程改革理论研究与现状分析;2.地区和学校课程改革走过的道路与反思;3.国外和华语圈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分析:4.新课程改革与新教学观的形成;5.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6.校本课程建设成果、经验与反思;7.综合实践课程的新尝试;8.课程改革与新型师生关系建设;9.课程改革与教师绩效评价;10.考试与评价改革;11.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2.课程改革与德育创新研究;13.新课程与学校文化建设;14.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15.课改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典型通讯;16.关于课程、教材、教法、学法的各类特色课题研究。

三、参评要求

1.参评论文的形式,可以是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课题、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与分析、个案研究、日志等。

2.论文要注重“教育科研”含量,要求立意新颖、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所参赛论文一定是原创、无抄袭,引文要注明出处,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参评论文如已产生社会影响(发表、交流、获其他奖项等)者请在文末注明。论文报送截止日期为2015年12月31日。投稿邮箱:(投稿请在主题标注“2015征文投稿”,便于大赛组委会关键词搜索下载参赛文章,避免参赛无效。)

4.邮局或银行汇款: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80元,主要用于评审、授奖和印刷优秀论文集等。评审费可采取邮局汇款或银行汇款方式。

四、付款方式

付款方式:邮局汇款、银行汇款

(邮局汇款)收款人:《新课程研究》编辑部

邮编:430070

汇款地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18楼1801房间

(银行汇款)单位名称: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账 号:416080100100292676

开 户 行:兴业银行武汉东湖支行

税 号: 420111420000808

地 址: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78号

汇款注意事项:

①由于银行账号是单位账户,到款时间需7个工作日左右,汇款时请一定注明是“新课程研究”的款项,以方便我们查询。

②汇款后请及时将作者姓名、文章题目、作者单位、作者电话、汇款人联系电话、汇款金额以及通过哪种方式汇款通过E-mail告知财务部,请务必在邮件主题标明“征文款项”关键词。财务收到后,会回复邮件确认,如果没有收到回复邮件,请及时联系财务部,以免参赛无效。财务部邮箱:。

期刊博客:http://.cn/whxkcyj

期刊微博:http:///xkcyj2012

期刊网址:http://

期刊邮箱:;

新课程研究―名师群:385457083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群:253936549

征文大赛联系人:郝婵 征文大赛官方联络QQ:2736675082

咨询电话:027-50738351 传真电话:027-50738350

五、评选及奖励办法

1.主办方将邀请全国教育权威专家组成评委会,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对征文进行认真、严格地审阅,评出等级奖。其等奖为为参赛总人数的10%,一等奖比例为参赛总人数的10%,二等奖为参赛总人数的20%,三等奖和鼓励奖为参赛总人数的20%。

2.征文竞赛特等奖的文章将在《新课程研究》杂志上刊发,将吸收作者为《新课程研究》杂志智库成员,并享受智库成员的相关权利,并颁发智库证书。一等奖获得者的文章将在《新课程研究》杂志官网上全文发表,并被吸收为《新课程研究》杂志社特约通讯员,二等奖的文章将摘编主要观点和精华部分刊发在杂志官网,其他获奖论文均会颁发主办方盖章的精美获奖证书。评审结束后,将邀请部分获奖者赴武汉参加《新课程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学术研讨会。

课题验收汇报篇5

一、各尽所能准备实验材料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充分准备好实验材料,才能上好科学课。

像量筒、烧杯、铁架台、酒精灯,这些常规实验器材,器材室都有,就好解决了。

如“蜗牛”“蚯蚓”等小动物的研究这些课,用到的蜗牛、蚯蚓,老师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足够的蜗牛和蚯蚓。这样,我就把准备实验材料的任务交给学生。

学习“电磁铁”一课,需要研究影响磁铁磁性的因素,需要较多的导线和电池,器材室里没有足够的量,需要学生的参与,小组分工,家里有导线的拿导线,有电池的拿电池。

在学习“凸透镜”一课时,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凸透镜和激光灯,这些可是小男孩的最爱,哪个小男孩家里也会有一件两件,放手给孩子,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学习“认识光”这一课时,需要的牛奶溶液、墨水溶液又是器材室难以实现的,该发挥家庭的巨大作用了,可以是我从家里带牛奶、墨水。但瓶子可需要好多啊,学生一人带一个就绰绰有余了,这是我们师生共同准备器材。

我们就是这样准备课堂上需要的实验器材,就是这样才使我们的科学课上得有声有色,为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我是兼任科学课,每当我上完了语文课,一些学生就会从桌洞里拿出自己带的实验材料给我看:“老师,我们组的材料都带齐了,下午上科学课。”我往往笑着说:“忘不了!”学生没觉得准备材料是一种麻烦,他们乐在其中。

二、严密组织合作探究

我们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无论是操作实验还是观察实验,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和规范,但我们的目的也是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实验课我们都遵循:“提出问题―猜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这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实验器材感到新鲜,这摸摸,那看看,顾了操作,忘了目的、观察,从而难以得出实验结论。

为了实现实验的完整性,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一方面,让小组同学根据性格和能力特点明确分工,一般四人一组,分为:记录员、发言人、动手操作员和声控员。在实验过程中,各负其责。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我巡视,对需要帮助的小组进行一些点拨:你的猜想和实验结论是不是一致呢?在探究过程你是否发现了新问题?

引导学生交流实验情况:你对这个装置是否有新的改进?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呢?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如果学生的实验结果并不理想,但他们能找到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原因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收获。通过交流探究过程的收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也可以巩固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在“声音的产生”实验当中,由于对于声音现象学生并不很陌生,所涉及的实验器材又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因此,在提出问题之后要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参与,引导学生经历研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交流所发现的实验现象。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认知过程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一般性方法。

再比如,“‘瓶’吞鸡蛋的秘密”的教学,通过学生在课下的观察现象和搜集资料、动手做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四个方向都存在大气压强的事实。先让学生来设计方案,使学生经历设计方案的过程,并且对学生的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验证。在验证当中发现问题时再不断地修正方案,这样,经历一个“设计新方案―进行实际验证―完善方案”的科学探究过程,这样引导学生去思考研究方法、设计研究方案来交流研讨探究的结果。

除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还引导每个小组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汇报,每个小组发言的情况,对别的小组发言倾听和质疑的情况,都对应着相应的得星奖励。

这样具体的指导,实验过程的独立,以及针对研究情况的发言,使得同学们能静下心来思考、实验。这样的做法,目的是久而久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三、规范汇报过程

当学生完成分组实验操作后,及时组织学生汇报总结。由于这时已经接近课的尾声,如果教师不估计好时间会造成汇报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最终不得不由教师说出结论或总结性的发言结束汇报。这样,学生分组实验就成了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学生辛苦一节课采集的数据,成果都在教师的言语中灰飞烟灭。长此以往,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也将消失殆尽,所以分组实验的汇报我制定了一个规范的过程。

1.保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汇报,尽可能将各个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呈现在全体学生面前,既满足了学生展示自己成功的欲望,也使实验的结果材料更加全面。

2.有些小组得出的结论不够精确或严密,教师也不要立即否定,也不应强迫背诵书上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对结论再进行比较、分析之后,尽量取得统一。有创造性发现应及时给予表扬。

3.大多数小组实验失败,不能得出正确结论时,教师通过师生共同重复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然后引导学生反思:我们做的实验是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这样使孩子更容易接受正确观点,以及反思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四、将研究问题延伸

由于资料的限制,课堂上对一些问题的研究深度有限,但科学这门学科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进而培养创新能力。

像“齿轮”这一课,我们知道了齿轮的作用以后,也知道了钟表的三根针按不同速度向同一方向转的原理。但是几个齿轮能做到呢?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猜测和初步尝试,时间限制,难以了解让三个齿轮向同一方向旋转,速度还不同,究竟需要几个齿轮,需要不同规格的齿轮吗?感兴趣的同学带着这个疑惑,课下再进行探究,从而认识到将所学知识深入研究,而不是浮在表面上,这就将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在了实处。

课前做好准备,课上积极探究,课后基于兴趣的延伸,重视课内外的有机整合,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引领学生进入无限宽广的科学探究世界,那么必然也会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乐趣,教师也会收获学生带来的惊喜。

课题验收汇报篇6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并切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按照每周3课时、每学期48课时的课时量,将其分为期准备16课时、中期活动16课时、期末总结16课时三个阶段。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

本次活动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一个学年就选出了29组参加汇报,本次我们学校两个学年选出24组进行汇报,很显然,我们对这次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汇报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汇报的能力也比以前更进步了。他们的成绩证明了“没有辛勤的一天,就没有最后的收获。

课题验收汇报篇7

关键词:备课;课堂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2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48

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小组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全员参与学习的过程,正好使这一要求得到真正的体现。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现结合工作实践,我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从精心备课中开始

每学期初,我都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仔细研读数学教材、教参,对整册教材进行全面通览,对本学期教学内容做到了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再对单元知识进行整体把握,理清知识的前后联系,将重难点知识分散开,并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加以巩固。

具体到每一节课的准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挖掘新知与旧知的联系,精心设计导学案,通过导学案的问题引领,引发学生的探究、实验、讨论,引导学生向新知迈进。

二、在课堂教学中锤炼

(一)一句句教学生如何发言

在课堂上,让学生去汇报,学生不知如何说起,怎么办?就从规范学生发言抓起。“我们是××小组,下面由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我们的学习收获;关于这一点,我的理解是……;关于这个问题,谁想和我们交流一下?感谢××同学的提醒,我接受你的建议;我不太同意你的看法,我是这样理解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表述有所进步了,最起码知道从何说起了。

(二)从表层深入进去

学生的汇报顺畅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只会按着导学卡有什么汇报什么,导学卡之外一点都谈不出来,完全无法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碰撞的盛宴、各抒己见充分表达的平台,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首先,在导学卡的设计上下工夫,使问题的设计尽量能够发散一些,如“口算乘法”一课,在前面口算一位数乘法和数的组成填空的基础上,合作探究部分,探究2×10的算法时,导学卡上给学生的提示是: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列式为: ,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在学法指导处,我是这样写的:比比看谁的想法多样,思路清晰!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在进行自学时,就能够注意寻找多样思路,不会仅仅局限于想到答案即可了。在小组内交流时,学生各谈各的看法,多种思路、想法就能够得以碰撞、交融,全班汇报,组际间交流时也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介入,如在学习“几分之一”时,小组交流之后,我请一个小组上台来汇报,结果学生快速地念着导学卡上的内容,貌似进行得很顺利,实则这样的汇报没有带着多少汇报者自身的思考,也没有引起多少听众的思考,于是,在学生说到的读法和写法时,我就介入其中,问道,“为什么要这样读?在黑板上写一写,你想提醒一下大家什么”“写的时候,应该怎样写”?在我的提示下,学生的汇报放慢了语速,也不再过于依赖导学卡,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着描述,同时边说边写,也进一步吸引了其他学生的注意。

最后,我还通过课堂实践告诉学生如何在汇报时,各成员间进行合作。如在讲“分数的简单计算”一课时,在课前我就指导了“奋起上进”小组的组长,如何去组织他们组的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从需要几个人上台去汇报,谁在台下汇报,组长汇报时,其他同学负责干什么都做了详细的安排,组长的汇报有两点在导学卡中没有提示,一个是对题意的解读,一个是安排组员出题。有了这样详细的部署,课堂上的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组长的汇报干净利落,汇报到尾声的时候,找台下同学反复说同分母分数的算理时,两名组员开始在黑板上出题,出了六道简单的分数加法计算题,之后由学生解答,这样在这个小组的组织下,同分母分数的算理在学生中间得到了充分的巩固,连练习都完成了,这一小组默契的配合不但使他们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而且为其他小组做了榜样,知道在汇报时也可以体现合作,并且的确在接下来的两次汇报中,汇报同分母分数相减和1减几分之几这两部分内容时,两个小组都采用了“奋起上进”小组的汇报方式,且汇报的效果非常好。

(三)合作在当合作之时

我觉得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应该让合作真正具有实效,合作在当合作之时,合作在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内容上。

(四)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之中

在小组活动时,作为教师绝不能袖手旁观,而一定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在上“沏茶问题”一课时,各小组在围绕“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这一问题进行小组学习时,我在各组间巡视时就听到“天天向上”组说道:“快,快找哪些时间相等?这两件事就同时做。”我还听到勇于争先小组在边谈安排方案,边追问这一时间为什么不洗茶杯等问题,于是,在请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时,我就有意点了“勇于争先”小组进行汇报,并且请大家进行点评时,“天天向上”组就提到了非常欣赏他们组在汇报过程中能时时与全班同学进行互动,并且注意到了事件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合理性,并不是时间相等的两件事就一定可以同时做。如果我没有深入到学生之中,盲目地点一个小组来汇报,情况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三、在恰当评价中跟进

课题验收汇报篇8

32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前置学习(3):激趣导入、出示目标、检查预案;交流释疑(2):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反馈提升(3):总结提升、随堂检测、学习评价。

第一模块:前置学习(10分钟)

课前:下发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分层设计好的导学案。学生根据下发的学习资料进行自学。

课中:激趣导入。导入的好不好,往往会影响整堂课的走势。我们可运用现实生活、故事等问题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目标。通过多媒体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目标进行自学、展示。

检查预案。教师通过对导学案完成情况的检查,了解学生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不明白。这样为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模块:交流释疑(20分钟)

此环节是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来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合作探究。这是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教师必须根据合作学习任务,合理分工,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做;明确职责,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我在小组内设置了一名组长、一名汇报员、一名计分员、一名检查员。组长由成绩好的学生担任(可根据学生成绩变化调整),负责主持小组的合作学习。汇报员负责成果展示,计分员负责积分统计,检查员可以由后进生担任。

成果展示。这是检验学生合探究效果的基本手段,由汇报员汇报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组员补充说明。展示完之后,小组长可以邀请其他小组对其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受到邀请的小组可以由组长指定一名学生对汇报小组的成果进行肯定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三模块:反馈提升(10分钟)

以查漏补缺,提高成绩为目的。我主要设置了三个环节:总结提升、当堂检测、学习评价。

总结提升。我给学生2分钟时间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再进行汇报。

随堂检测。教师出示课堂检测题,对课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运用。要达到最好的效果,作业设计务必要精益求精。

课题验收汇报篇9

为了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促进《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的有效实施,引导广大教师研究和探讨新课程深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热点、难点、重点问题,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新课程研究》杂志社定于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举办2012年首届“心系新课程 给力新课改”全国教师论文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全国普通中、小学、幼儿园、职业教育院校、高等教育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包括在职教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教育科研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和热心于教育改革及课题研究的人士均可独立或合作撰写相关教科研论文并参加评选。

二、论文主题

征文要求涵盖教育课程改革的各个领域,重点关注当前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成果、新思路、新举措,可以就德育、教学、教研、管理、评价、课程等某一侧面的某一具体课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文参赛。具体包括:

1.关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解读与思考;对于近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与回顾性的专题研究。

2.关于基础教育新课程和新课标改革的实践与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3.关于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讨。

4.关于职业教育的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招生与就业制度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对职业院校将教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路径、过程研究,以及产学研结合的意义、模式、产学研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探讨。

5.关于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科学定位、品牌及特色的开拓创建,优质专业资源的共建共享,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对专业内容的充实,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与高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关系,专业教学和实验的结合,人文、科学教育的融入以及文理交叉、学科融合等研究与探讨。

6.关于开拓高校管理“依法治校”、“以人为本”的新思路,研究现代大学制度的完善和构建以及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制衡,从不同层次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管理制度的保障和平台的专题研究与实践。

7.关于幼儿教育中的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的有效方法,关注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的落实问题,以及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完善问题研究。

8.探索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状况,探讨幼儿园在办学过程中实现特色发展的经验和模式。

三、参评要求

1.参评论文的形式,可以是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也可以是调查报告,实验课题,教育随笔,教育活动案例与分析、个案研究、日志等。

2.论文要注重“教育科研”含量,要求立意新颖、主题明确、论据充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所参赛论文一定是原创、无抄袭,引文要注明出处,署名排序无争议,文责自负。参评论文如已产生社会影响(发表、交流、获其它奖项等)者请在文末注明。此次论文报送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28日,以后为每年的12月28日。

4.邮局或银行汇款。

每篇论文收取评审费80元,主要用于评审、授奖和印刷优秀论文集等。评审费可采取邮局汇款或银行汇款方式。

(1)邮局汇款至: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39号《新课程研究》编辑部收(邮编:430077),请注明详细地址和电话及文章标题(邮局汇款勿寄个人。鉴于时效性问题,请尽量选择银行汇款方式)。

(2)银行汇款,开户行: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卡号:6227 0028 7382 0169 705,收款人:杨庆。

四、评选及奖励办法

1.主办方将邀请本市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评委会,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个环节对征文进行认真、严格的审阅,评出等级奖。其中一等奖比例为参赛总人数的10%,二等奖为参赛总人数的20%,三等奖为参赛总人数的30%。

2.参评论文须经初审、复评、评定三个阶段,分设一、二、三等奖。本刊将全文发表一等奖获得者的文章,并将一等奖获得者吸收为本刊特约通讯员;对二等奖获得者的文章将刊发主要观点及精华部分;其他获奖教师均可获赠一份精美礼品并颁发获奖证书。此外,获奖教师均可免费参加本刊组织的大型教学研究活动,免收会议门票。

3.每年度设立市、县(市、区)及学校组织奖,凡集体组织100篇以上参赛论文的可获一等奖,50篇以上的获优秀组织奖,将获颁奖励匾牌和证书,一等奖单位的领导将获邀作为本刊编委参与杂志的宣传策划和专题报道。

4.获奖结果将于次年1月25日在《新课程研究》杂志社网站上公布。《新课程研究》杂志社拥有对本次征文竞赛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课题验收汇报篇10

下午好!

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参加我校振兴阅读行动暨第二届读书月各年级组成果汇报交流活动,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学校,代表我校王校长,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去年12月22日,开发区中高年段的语文同行也曾汇聚我校,共同研讨有关课外阅读的话题。在那次现场会上,我曾就我校阅读活动开展的规划,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阵地的建设,阅读过程的指导以及阅读活动的开展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向兄弟学校领导和老师进行了汇报。今天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目的就是想把我校各年级组这一年来开展活动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在这里我主要想和大家简单地谈几点一年来的实验体会。

一、振兴阅读——一条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康庄大道。

课外阅读意义重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实验开展近两年后的今天,再次谈起这个问题,我们是另有一番感受的。如果说在开展活动的起步阶段,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古代圣贤的遗训,是“阅读改变人生”等当代名家的教诲,是“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等专家研究的结论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的话,那么在活动开展下来近两年后的今天,是我们的学生,是这些在阅读熏陶下逐渐变得厚实起来的孩子,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和希望。自从振兴阅读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的老师,包括许多家长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变得懂事了,变得爱思考了,变得会说话了,他们的阅读水平、写作水平、语言感悟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各类阅读征文等竞赛中他们也频频获奖,一百多名孩子的习作在报刊杂志发表。学生的读书兴趣浓厚,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这一切都使我们对振兴阅读行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振兴阅读是一条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康庄大道。

二、振兴阅读——一条需要耐心、恒心和协作的康庄大道。

记得在去年的汇报当中我曾说过:课外阅读本身并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关键就看领导愿不愿做,老师们肯不肯做,家长们支持不支持做,学校、老师、家长能不能坚持做。一年来的实践中,这些话语时常在我们耳边回响。记得海尔总裁张瑞敏也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况且,也正如我校王校长在全体语文教师会上所说,我们正在做着一件为孩子将来造福的大好事,我们完全应该把它做好。正是在这样一条信念的支撑下,一年来,我们咬定振兴阅读这座青山不放松,以我们的耐心、恒心,在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做好我们的实验工作,坚持使我校学生读有书本,读有时间,读有阵地,读有指导,读有兴趣。在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