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级英语作文模板十篇

时间:2023-04-03 00:52:26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1

一、主题作文及图画作文的模板:

These days 现象 often hits the headlines of newspapers and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 of the public. Just as the picture shown that… (如果是图画作文可以写出具体的现象或问题,也可以一句话描述图画:As is vividly illustrated above, in the +地方 +动词(be, come, run, walk, jump, sit, stand, lie, crouch, float等)+主题词,非谓语动词/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独立主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Indeed, it is widely accepted / acknowledged that it 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 among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 college students.

Those who are in favor of 现象 maintain that 描述观点1. In their view, 阐释观点1. On the contrary, those who are against 现象 hold/ point out that 描述观点2. Besides, 阐释证实观点2 . (第二段可以根据文章来分析原因,影响,优点或缺点等。)

It is high time we put an end to the undesirable phenomenon of… (虚拟语气的句子) 然后再分条来说明措施。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 I believe we humans can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and we will have a brighter future.

改革之后,图画作文考的比较多,无论是图画作文还是主题作文,上面的结构是可以通用的,考生可以重点记下图画作文与主题作文的句型。

二、图表作文各段的通用模板:

As is seen from the graph/chart,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number of …….decreased. Of these, the number of …….decreased the most, from …. in 1985 to ….. in 2000(根据图表写年代). On the contrary, the number of …….increased.

There are numerous reasons accounting for the phenomenon and I would like to explore a few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here. Above all (To begin with), …….. In addition (What is more), ………

In my personal sense,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take steps to reverse the disturbing trend illustrated in the charts. First and foremost,…….Last but not least,………Owing to +主题, not only can we accumulate wealth, but also establish our career, fit into society and even attain social status.

对于图表作文,考生也要了解并熟悉其结构和句型。我们在准备时一定要充分,不放弃任何一种题型。

四级作文万能模板:

1.2015英语四级作文万能模板

2.英语四级作文万能模板最新

3.2015年12月四级作文预测:关于雾霾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2

If you ask to me favorite season? I to say: my favorite season is fall. Because fall is cool and windy but isn't hot and cold. I like readar relaxed and happy feeling. moreover fall will come, farmers can harvest theirs "fruits of lador" The most exciting still can eat many tasty fruits. Such as: oranges, mangos, bananas, apples, pears.

Listen to my introduce, do you know why I like fall?

I like fall best.

四年级英语作文:Animals

I like animals very much. I have a dog, It’s my favourite animal. It’s white, It looks like a snow ball. It has two big eyes and ears. But its nose and mouth are very small. It’s very naughty.

It often stares at my food when I have a meal. When I’m home it follows me all the time.

When I do my homework, it often sits beside quietly, but sometimes runs around me and shouts: wom wom.

I like my dog very much.

四年级英语作文:My Best Friend

I have a lot of friends in Simon English School. One of them is my best friend. His name is boyd.

He and I are both thirteen years old. but I am older than he, and I am fatter than he too. He is shorter than I, and he is thinner than I. He wears a pair of glasses but I don‘t.

He likes to eat pocket-food, and he is a gentleman in a sense that when he has pock-food he will share them with us.

He and I are in the same school and in the same class. So, we can help each other. We alway play in the school together. he likes to do thing I like. He lives in the Ningbo Jiangdong, so he hardly came to my home in Zhenghai but I alway go to his home on weekends and he sometimes will come to my home on weekends. Sometimes we will fight but we alway get along well.

His mother is a doctor in the Li-Hui-Li hospital and I know where her office is. His father is a worker in the Bei-Lun power plant. He is a head of a group. So, his father has a lot of work to do.

He and I are in the same school. We usually have a good time so he is my best friend.

四年级英语作文:The fun picture

The fun picture

Let me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

There are two tall trees in it. Under the tree there is a long chair. And there is an old man reading about swimming. Near the old man, there is a boy painting. I think he loves painting very much. Next to the painting boy, there are two boys playing football. They are happy. But the football is in the river. Near the river, there are three children fishing. They go fishing about twice a week and they always go to the People’s Park. They like fishing. In the river, there is clear water and some fish swimming in it. The sky is clear, the sun is shining brightly, the weather is warm.. There are two birds flying in the sky, they are happy. Wow, that is a fun picture!

Dear friends, can you draw the picture?

四年级英语作文:The bird and cat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house. Beside the house there was a bird cage. One day a cat went to eat the bird, So the cat jumped and hit the bird cage. The bird cage fell down to the ground knocking the bird cage‘s door open. The bird then flew away. So the cat started to chase the bird and the dog chased the cat. However the bird flew on top of the tree. So the cat started to climb the tree and the dog barked at the cat. Before the cat could reach the bird, the bird flew away. this caused the cat to fall out of the tree. The dog then ran away, The bird quickly flew back into his cage and the man from the house carried him safely home.

四年级英语作文:My Father

My Father

Hi, my name is Cindy. I have a good father. I like him very much.

My father is a policeman. He is tall and strong. He looks very cool in the black police uniform. He works in the police station and he is very busy every day. He likes helping people. So he often goes everywhere by his motor cycle. When he sees the people in the trouble, he will try his best to help the people. He is a good policeman. And many people like him very much, too. They often say: “MR Li, you are a good policeman. We like you very much.” But my father always has a point: Helping people is his duty.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3

[关键词] 成功素质教育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考试模式

一、前言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是衡量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考试是教师教学的指挥棒。考试模式不改革,教师的教学不可能有多大的变化,教育改革也就很难推进。

专业英语,在考试方式上已经做出了相应改革,有些科目已经借助现在的硬件设施,跳出了传统的纸质试卷。比如,口语考试,可以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自己朗读或者对话并随机录音,老师负责听录音打分。但是众所周知,专业四八级考试仍是衡量学生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挥棒,而从专四和专八的公平公正上看,是不允许把实践、操作和平时表现等纳入考试成绩。另外市场选拔人才的标准和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说明现在奉行的还不是大众教育,我们始终脱离不了精英教育的轨道。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选拔精英,大量的英语专业学生其实是在“陪读”,毕业后没有出路!

多数中国学生学了几十年英语,依然听不懂、看不懂、说不出、写不出,远远背离了为交际而学习英语的初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的命题都是按照选拔精英的标准而设计的,学生必须准确地拼写出单词,错了一个字母,整个单词就全部都错了,这就导致学生花大量的精力去准确地拼写每一个单词上,词汇量无法增加;学生必须准确地用语法来进行表达,语法错了整个句子就是错的,这就导致学生不敢轻易开口、轻易下笔;学生必须透彻地理解英语文章,即便把文章的意思读懂了,把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阅读题做错了也白搭,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大量阅读英语的兴趣和动力。一个词汇量小、不敢说、不敢写、不愿读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英语的;这样学到的英语也不能够达到交际的目的。

如何在专业英语期末考试模式上进行改革,使成功素质教育和人才选拔有机地结合呢?有没有既可以促进学生为了交际而学习英语,又能够选拔人才的方法呢?有的。其实,期末英语考试可以按照这样的题型设计和评分标准来操作:

二、题型设计

每学期末只安排一次课程考试,不像现在这样每门课都要考一次,既浪费时间又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等。考试分为四个板块――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突出听说领先。其他科目课程内容全部融入这四大版块中。避免学生出现错误认识,即其他科目不重要可以少花些时间。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并重的学生,就要注重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像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词汇学、英美概况等提升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需要融入到这四大板块之中。

考试时,由学生抽签决定先考哪个版块。每个版块由数位老师负责,这样所有的考试半天或者一天就解决了,避免以前长达一个星期的考试时间跨度。具体考试题型如下:

题型一:听力。两个方案,一个就是依照任务教学法,老师每次课前给学生布置数篇听力任务,每堂课都进行测试,期末只需要汇总平时成绩,取其平均值。方案二和方案一有些类似,仍然是任务教学法,不同的是到了期末,老师从布置的任务里面随机抽2到3篇短文让学生边听边写答案,马上给出分数。尽量使每个学生的听力材料不一样,避免漏题行为。

题型二:口语。学生先对某门课程做个自我介绍比如自己学到了什么,时限2分钟;其次学生两到三人分组,自编对话。老师负责创设交际语境。或者由老师指定话题,让学生们临时辩论。时间3~5分钟就可。思维活跃,应变力强的学生肯定说的多,得分就高。

题型三:阅读。这个题型应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指定阅读篇目,第二部分为长篇阅读。指定阅读篇目就是老师在学期内指定学生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或者是百本好书。期末只考核学生是否读过、读懂。只要学生都读了而且懂了指定阅读篇目,就应该得满分。这个题型设计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和扩展词汇,积累语言素材,形成语感,并体验阅读的乐趣,因此这个题型把握的度就是读懂就行,绝不能增加题目的难度,给学生带来负担。长篇阅读就是现场提供长篇阅读材料,学生读懂,把意思大致复述出就能够得满分,这个可以就是英美概况或者跨文化交际教材里的东西。该题型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感和阅读速度,促使教师重视学生阅读量的增加、语感的培养和阅读速度的提高。

题型四:写作。和四六八级题型基本一样,但是不设置字数要求,内容则要跟学生的其他课程挂钩,只不过现在全部变成评述题,要求学生给出观点,如从英美概况就可出这样的题目:有人认为英国的教育制度优越于中国的教育制度。你同意吗?再比如,海明威认为,所有美国文学都源于一本书:《哈克贝里芬历险记》。试对其进行评述。评分标准上侧重从整体上看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的流畅程度,单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不影响表达,只酌情扣分,不单纯以错误数量扣分。

三、评分标准

先谈谈专业素质怎么评分。四个板块组成四个分数。按一定比例汇总四个分数,得出学生的总体分数,听力和口语的分数要偏重,建议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个板块比例配置为:30%:30%:20%:20%。分数输入电脑,按从高到低把某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排序,把学生分数分成四个等级ABCD。得A的学生占40%,得B的学生占30%,得C的学生占20%,得D的学生占10%。然后再按一定比例给与学生相应的学分,建立等级学分制,体现差别。规定得C的学生获得本学期所有课程的基本学分,A等级学生,除了给与本学期的基本学分外,再给他们的学分乘以相应的系数比如0.5,B等级的学生可以乘以0.2个系数,而处在D等的学生则乘以负0.2。这样一来,哪些学生专业素质高哪些学生专业素质低马上就一目了然了。

其次,是非专业素质的评分。读者可能会注意到在前面的四个板块的评分中没有体现出学生平时的表现。学生是否有迟到早退现象,有否逃课,作业情况如何,课堂互动情况如何,无从得知。这个就得依赖任课老师的平时成绩记载表,学期末汇总所有任课老师的记载表,给学生一定分数,然后再结合其他非专业素质课程,如马哲,实验设计,论文设计等按一定比重给与学生相应的素质学分。依然采用上面提到的等级学分制,体现差别。这样当学生毕业的时候,成绩单上不是每门课程的具体分值,而只是两部分―专业素质学分和非专业素质学分。这既体现了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也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拔人才。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4

关键词:学习者语料库;自主学习系统;网站建设;应用模式

一、国内英语自主学习系统网站现状

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推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英语学习系统和数字化语言实验中心应运而生。笔者调查了国内几十所高校,发现国内高校正在使用的英语学习系统基本分为两类:技术外包型和教材配套型。目前国内高校自主开发的成熟英语自主学习系统还是空白,绝大多数是将需求进行技术外包,即向教育技术软件公司购买学习系统。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各大高校外语学院没有自己的网站系统开发力量来自主研发,特别是系统的维护等,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但是外包型学习系统基本是快餐式制作,系统开发的模式已经有统一模板,根据各个学校的需求进行细节调整,不能体现出各个学校的教学特点和风格。而且外包型学习系统的开发、建设、维护都由外包公司完成,系统内部产生的任何软件、硬件冲突问题,都要等待外包公司的解决方案,长远看来,必将影响学习系统的使用效率。外包型学习系统目前的价格都很昂贵,由教育软件服务公司提供的基本自主学习系统售价为10万元起(不包括后续的维修和升级费用)。

国内高校使用最多的另外一种英语学习系统,基本是教材配套的自主学习系统,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程》提供的教材配套自主学习系统等。使用教材附带型学习系统,用户只能无条件接受系统提供的设计方案和配套内容,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教材配套免费学习系统,对于全国范围内所有使用该教材的高校开放,学习者基点数量惊人,系统的承受能力有限,系统经常出现瘫痪状态。再者,教材配套系统多适用于校园网络,当学生置身于校园之外时,例如寒暑假期间,就不能登录系统开展英语学习。

笔者所在学校为全国37所国家示范软件学院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软、硬件资源来量体开发适合教学实践的英语自主学习系统网站。网站开发者集网站建设者和使用者为一身,从系统需求分析、定位分析、市场调查、技术整合等各个环节都参与讨论和方案的不断修正。

二、一体化网站设计理念

“进入20世纪,应用语言学逐渐从各种语言理论,经验性研究中冷静下来,开始重视语言数据研究工作,重视频数效应。”。[1]而在此期间,语料库语言学的出现和发展为此贡献巨大。语料库语言学通过借助检索软件对大规模存储于计算机里的语料库进行语言现象的分析与研究。我国的语料库研究起步较晚,但是研究成果突出。特别是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目标语研究成果尤其丰富, 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2]我国先后建立了一系列学习者语料库,但是由于采样和录入的困难,语料库语言学仍有其缺陷和局限性。例如,严格来说,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是书面语语料库。目前CLEC中的数据仅适合做同类语料的比较,不适合做纵向的比较,即不能用来说明中国学习者的语言发展过程[3]。如何克服语料收集费事费力等局限性,体现学习者语言发展动态特征,是语料库面临的困难。另外,由于现有语料库中数据和不同学习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教学中不易引起学习者共鸣,激发学习者学习热情。因此,我们考虑可以将学生在线作业系统和语料库建设形成同步,通过系统将学生的作业直接提交到语料库中,合二为一,既满足了语料库的动态需求,同时克服了建库费时费力的困难。这是我们设计本网站的初衷。

数据驱动学习法是一种新的基于语料库的外语学习方法,通过指引学生观察、概括、比较语言现象,自我发现语言规则及语用特征。数据驱动学习法挑战了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外语教学理念[4]。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互动交际和利用传统的纸和笔写作这两种写作模式都不同程度促进二语学习者写作能力,但是电子邮件写作训练提供了更真实语境,可以让写作者更加关注写作过程[5]。“自主学习”概念19世纪被提出,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学家开始倡导自主学习,并将其作为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近年来,国内学者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探寻适应我国外语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本研究语料库及英语自主学习系统一体化网站建设就是以数据驱动学习法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以培养学生实现自主学习为目标。

三、一体化网站的建设

学习者语料库及自主学习系统一体化网站主要包括语料中心、作业中心、考试中心、互动管理中心四大板块。

1. 语料中心

语料中心是学习者语料库及自主学习系统一体化网站的最大特色,它包括大学生笔语语料库、口语语料库、课外资源库三个子板块。现在国内其他英语学习系统虽然都设计了课外资源库,但是能够内嵌本校学生笔语、口语语料库的自主学习系统尚无先例。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学生写作和口语资料。如果能够开展基于学生口笔语语料的数据分析,总结学生外语学习的特点,分析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然会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语料中心包括:(1)笔语语料库:例如大学入学考试作文、四级模拟作文、六级模拟作文、网络课堂作文、学生自由写作等。(2)口语语料库:我们坚持期末口语考试制度,由电脑随机从学生的年级名单中抽取来自不同班级的三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英语口语考试。严格按照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流程进行,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实战能力。学生期末考试口语资料上传到系统内,实现音频资料系统内共享,学生可以收听自己的考试录音,也可以收听其他年级同学的录音。我们将学生英语笔语、口语语料库作为资源中心的一个子板块嵌在学习系统内,为学生课外写作实践和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搭建理想的平台,使之能够方便教学,服务教师、学生,实现资源共享。学生可以上传自己的作文和口语资料、搜索优秀作品、开展同伴互评学习等。我们会不断补充学生的各类写作习作、口语资料,保持语料库的动态和开放,同时扩大其规模。(3)课外资源库:包括文字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等。除了提供经典的英语演讲、广播、动画电影等资源,我们会紧密结合软件学院的专业特点,开发与建设专业英语资源库。例如软件、硬件、网络、数字媒体、金融专业词汇表,国内外IT行业内新闻浏览、技术鸟瞰、人物介绍,金融财经英语写作与听力训练等小板块等。凸显专业特点、兴趣为主、就业受益、开阔视野。

2. 作业中心

考试作业中心是英语自主学习系统的核心部分。在适度缩减英语教学课时要求下,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最大限度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外教学管理、监控、督导。自主学习系统中考试作业中心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及时检验学习效果,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刺激学生学习兴趣。作业中心承担语料库和自主学习系统之间桥梁作用。学生作业被实时存储、保存于语料库中,是实现语料库和自主学习中心的一体化功能的关键。考试作业中心分为:(1)写作任务区:又分为考试作文、自由写作、影评等小板块。教师根据四、六级考试、雅思考试、托福考试等不同考试的写作需求,定期布置学生作文题目,开展备考作文写作练习。教师每学期布置学生观看5部电影,然后学生提交英文影评。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布置自由写作题目,就新闻事件、校园生活等日常话题要求学生开展自由写作。教师将及时反馈意见,打出分数,给出评语。 优秀作品系统会自动上传达“优秀作品区”供全院师生学习。(2)口语任务区:又分为讨论作业区、复读作业区两块。教师将在讨论作业区布置讨论话题,学习小组成员按期提交讨论作业。复读作业区部分教师将定期上传经典英语演讲、新闻、电影片段等,要求学生上传复读作业。教师将会及时评分,给以快速反馈。

3. 考试中心

这一板块为学生提供在线考试服务,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参加四、六级考试、雅思考试、托福考试等在线模拟测试。学生在完成考试后,即时获悉自己的分数,并和教师交流,总结不足,确立新的学习目标。

4. 互动管理中心

互动中心包括作品展、讨论区、留言板三个子板块。(1)作品展:主要展示本院学生优秀的写作作品、口语作业等,为本院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环境。作品展为学生提供了同伴学习、榜样力量、外部刺激学习环境。既实现了交流的目的,又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热情。(2)讨论区和留言板:这一功能可以实现全院师生信息公布、浏览、班级内部信息交流、教师间交流经验、探讨教学问题、教师和学生交流、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等。通过新闻公告、虚拟聊天室、留言板、论坛等,学生可以交流学习经验、心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克服和教师面对面谈话的心理包袱。即实现了一对一交流,也可以一对多交流,大大提高效率。

管理中心分为教师管理区、学生管理区、管理员专区。。学生可以浏览和提交作业。教师可以班级管理、学习小组管理、布置作业、评分、成绩统计、上传作品等。管理员可以数据维护、资源导入、密码管理、教师群、学生群管理、权限审核、资源中心整理等。

四、一体化网站的特色及应用绩效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鼓励采用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如何突破传统教育的“掣肘”,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不断探索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突破口,本学习系统网站的建立就是抓住了这个机遇,致力探索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新模式。

本一体化网站的开发者同时集网站建设者和使用者角色为一身,他们参与了网站建设,增加网站凝聚力,直接关系网站访问量和影响力。本网站建设队伍的学生从系统需求分析、定位分析、市场调查、技术整合等各个环节都参与讨论和方案的不断修正。在网站开发、建设、维护过程中,不仅自身学习兴趣浓厚,而且带动了大批学生积极参与网站活动,吸引和更多同学的参与。既发挥了学生的专业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网站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本一体化网站不仅为英语自主学习系统,更是英语教师开展科研平台。系统内大量的学生笔语、口语语料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真实数据分析材料。教师可以开展基于真实语料的实证分析。例如可以分析学生作文和口语的词汇、语法特点,作文文体特点、复杂度、口语流利度、准确度等。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必将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是学习者和资源之间的协调工作。自主学习系统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协作学习平台、情境支持,更为教师提供了管理和辅助课堂管理的平台。教师可以进行考勤、评分、交流、记录成绩、作业提交日期和其他教学干预等管理活动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不可及的即时管理功能。

学习者语料库及自主学习系统一体化网站的开发与尝试不仅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加促使学生提高语言学习的自主性。笔者对其一年来的实际使用效果展开了调研工作。结果表明,本网站对学习者外语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学效果良好。 在大学英语教学“减时保效”的改革目标下,学习者语料库及自主学习系统一体化网站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时效性,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先进性,促进了网络外语学习平台“立体化”,彰显了外语教育思潮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了科研与教学二者的无缝链接,是实现新形势下网络教学资源共享的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 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J]. 外国语,2004(4).

[2] 李艳,李潇潇. 新时期国内英语语料库研究状况评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7(12).

[3] 吴菲. 国内外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和发展述评[J]. 山东外语教学,2007(6).

[4] 甄凤超. 语料库数据驱动的外语学习:思想、方法和技术[J]. 外语界,2005(4).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5

"革命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出的文艺怪胎。作为政治需要的样板之戏已经寿终正寝,但作为戏剧本身的"样板戏"并没有死亡。巴金先生在文革后再听到样板戏的唱腔就做恶梦,可见样板戏对"牛鬼蛇神"曾经达到怎样的"威慑"作用。但到了九十年代,以战争年代为背景的几部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一度以"红色经典"的面目出现在舞台上,欣赏者对样板戏的解读已经毫无阶级斗争的功利色彩,却带着对往昔英雄主义情怀的诗意缅想。在另一些文艺作品中,如张建亚导演的电影,样板戏的片段则成为滑稽模仿或反讽的对象。可见,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化的历史语境中,关于样板戏的阐释有着相当多样的解读空间。但尚活跃在我们文艺集体记忆中的样板戏,关于其人物形象设置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探讨却一再停留在样板戏作为被阴谋家利用的工具文艺的解读水平上,而不是进一步追问,样板戏的形象设计和叙事模式情感表达方式为什么会成为工具文艺的典型呢?许多人都认为样板戏的失败在于以阶级斗争作为叙事主线,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这些以战争年代为背景的剧目中,以阶级斗争为叙事主线并不能成为降低其艺术质量必然理由,因为导致这些战争的实质就是阶级集团的不同利益无法协调所导致的,浓墨重彩地叙述阶级斗争同样可以创造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艺作品。样板戏的成败不在于写不写阶级斗争,而是如何写阶级斗争,《杜鹃山》的阶级斗争与《海港》的阶级斗争比较,《杜鹃山》的阶级斗争叙事与其故事发生背景就比较吻合,而《海港》中的关于阶级斗争叙事则虚假生硬,那个暗藏在海港内部的阶级敌人其"伪装"水平之劣、阶级敌人的"破坏力"之低不能令人感觉到故事"改编"者的力不从心。在我看来,样板戏最公式化之处不在于写阶级斗争,而在于每一部样板戏都无条件地设定了以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为中心的角色等级制度,于会泳总结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的"三突出"原则就是这个角色等级制度的依据。其次,样板戏的情感表达的单纬度,仇恨成为每一部样板戏的主导情感,当这种单纬度的情感主宰了每一部样板戏作品之时,样板戏作为工具性文艺的特征便一再得到强化,为了保证样板戏中阶级仇恨情感的超级地位,任何其他情感如爱情、亲情的表述都被默然放逐,不断重复的以阶级仇恨为核心的"宏大情感"同样导致了样板戏艺术表现方式的僵化和虚假一个重要原因。

样板戏的创作、改编的过程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突出无产阶级英雄的高大形象,样板戏的英雄人物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两种不同的文艺观念此长彼消的结果。从延安的"讲话"开始,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就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问题不断得到重伸。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当然就应该以工农兵为主角,为英雄人物。样板戏式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正是基于对"旧戏舞台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1]的"拨乱反正"。有一种权威的判断认为,就是在解放17年后,文艺界依然存有一条黑线:"在这股资产阶级、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逆流的影响或控制下,十几年来,真正歌颂工农兵的英雄人物,为工农兵服务的好的或者基本上好的作品也有,但是不多;不少是中间状态的作品;还有一批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我们一定要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2]所以,样板戏之所以能成为样板,产生革命的震撼力,"首要任务"在于创造出迥然不同于旧戏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形象。在文革之前,以工农兵为主要人物的文艺作品并不缺乏,《创业史》《林海雪原》《红日》《野火春风都古城》《红旗谱》等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工农兵,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有影响的仅有一部《青春之歌》,叙述的也是知识分子如何接受的改造的人生经历。尽管工农兵人物已经成为十七年文艺的主流形象。但关于如何塑造工农兵形象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文艺观念。比如:关于《创业史》这部长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梁生宝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形象。因为他是社会主要推动力的代表。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梁三老汉的形象最典型最丰满。因为他肩负着封建压抑的几千年精神重负。梁三老汉身上集中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种种矛盾。梁三老汉向往新社会,但又想保留自己的土地不入社,因而他处处表现得犹疑不定,他的心态最具有时代特征。在六十年代初,围绕梁三老汉与梁生宝这两个农民人物哪个形象更典型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3]这就是所谓的关于"中间人物"的论争。另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从五四时代开始,鲁迅笔下的阿Q、润土、祥林嫂的农民人物多是被启蒙的对象,他们是封建压迫的受害者,重负着如胡风所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工农兵人物在五四启蒙的笔下,不乏蒙昧、自私、自我欺骗的特性,就是鲁迅之后的赵树理小说中的许多农民人物也有不少缺乏觉悟、思想落后的典型。所以,尽管在延安"讲话"中,就旗帜鲜明要求艺术家要以为工农兵服务,以塑造工农兵人物为主,但如何塑造工农兵人物,特别是任何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依然有着分歧。直到发动"文化大革命",文艺作为政治工具成为无庸置疑的定论后,以完美高大的工农兵人物占领文艺舞台的中心成为最迫切的任务,而这些"崭新"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当然要彻底摆脱受启蒙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丑化""贬低"工农兵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正是在摧毁了五四以来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叙述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状态的启蒙文艺观之后,样板戏式的"气贯长虹""勇往直前"的工农兵英雄人物才顺理成章地占领了"文革"时期的文艺舞台。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样板戏中工农兵人物占了绝大多数,工农兵英雄人物成为当然主角和被神话了的英雄,但恰恰在这个时候,普通工农兵的生活被推出了文艺视野之外。在文革的文艺舞台上到处都是工农兵,但都是被"偶像化""乌托邦化"的工农兵。在文革的文艺作品中,工农兵英雄人物尽管都站在舞台的最中心位置表演,但只有工农兵中的英雄人物才是有灵魂有着洞察秋毫的智慧,而他(她)身边的其他工农兵人物的除了服从于主要英雄人物的召唤外,已经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无与英雄人物平等对话的角色地位。在样板戏中,如果说英雄人物尚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外,所有工农兵配角都形同道具,样板戏中,找不到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工农兵配角。这是与五四以来的带着"精神奴役创伤"的普通工农形象的决裂。所以,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样板戏并未写好普通的、大众的工农兵形象,样板戏不过创造了数量有限的几个工农兵英雄形象,这些形象在其"扬眉吐气"之时,样板戏也步入了叙事模式雷同,情感表达单调、僵化的创作误区。

样板戏始终致力于塑造正面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江青提出:"京剧艺术是夸张的,同时,一向又是表现旧时代旧人物的,因此,表现反面人物比较容易,也有人对此欣赏。要树立正面人物却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还是一定要树立起先进的革命英雄人物来。上海的《智取威虎山》,原来剧中的反面人物很嚣张,正面人物则干瘪瘪。……。现在把定河老人的戏砍掉了一场,座山雕的戏则基本没有动,但是,由于把杨子荣和少剑波突出出来了,反面人物相形失色了。……。我们要着重塑造先进革命者的艺术形象,给大家以教育鼓舞,带动大家前进。我们搞革命现代戏,重要是歌颂正面人物。"[4]

歌颂正面人物,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往往不计艺术规律,抛弃生活的经验常识,然后再拿革命的浪漫主义来搪塞观众:"在我们社会主义舞台上,任何时候都要以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为主宰,而反面人物则只能成为英雄人物的陪衬。就是说,处理反面人物形象时,必须从塑造主要英雄人物的需要出发。否则,把反面人物写得与正面人物分量对半,或者写得非常嚣张,居于主位,这样就必然造成历史颠倒、牛鬼蛇神专政的局面。《智》剧原演出本的第六场就是这样。在那里,座山雕居高临下,主宰一切,而杨子荣却处于被动,围着他打转,做他的陪衬。这种历史的颠倒,如今被我们重新颠倒过来了。首先,我们删去了原来的'开山'、'坐帐'等渲染敌人威风的场面,又把座山雕的座位由舞台正中移至侧边,自始至终作为杨子荣的陪衬;而让杨子荣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昂然出场,始终居于舞台中心;再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让他处处主动,牵着座山雕的鼻子满台转;在献图时,让杨子荣居高临下,而座山雕率众匪整衣拂袖、俯首接图。大灭了资产阶级的威风,大长了无产阶级的志气。这一改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广大革命群众为之欢欣鼓舞,说'好得很'!'真是彻底翻了个身'!'大快人心'!而现代修正主义者则又恨、又怕、又痛,竟歇斯底里地咒骂我们'根本无视生活规律和舞台法规'。"[5]《智取威虎山》的这段创作谈已经表示:样板戏尽管受到"现代修正主义"的非议,质疑其正面人物高大形象的虚假和做作,但"政治正确"成为样板戏的生命线,只要这种"三突出"的创作方法能"大长了无产阶级的志气",任何艺术安排只能服从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所以,样板戏角色创作,完全服从于人物的社会角色特征,不是依据人物性格特征,或参照现实经验来确立其在戏剧文本中的轻重,而是根据其政治身份决定其在舞台上的位置和分量。根据这个原则,敌人审讯革命者的时候,银幕上出现一个以李玉和为主体的长镜头,只见被审讯的李玉和高居画面的主要部位和前景,昂首坐于椅上,或佯装不解,或待机反击,形象倍加高大,而审讯者鸠山则偏居画面的一侧和后景,弯腰屈背地围着李玉和打转,或假献殷勤,或偷觑反应,形象分外猥琐。就被严刑拷打后,李玉和依然可以一步一步地逼近鸠山,逼得鸠山跌坐在椅子上。由于"性格矛盾""复杂的内心""五分钟动摇"被当做资产阶级的文艺观念批判,所以,主要的正面英雄人物在样板戏中始终高大挺拔,而反面人物不管任何嚣张,在英雄人物的面前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样板戏的每一部戏都联系着阶级斗争,但所谓阶级斗争,在样板戏中,常常只有我方绝对压倒敌方的"斗",而不存在势均力敌的"争"。对于敌人的蔑视再加上无产阶级的身份,就可以战胜敌人的最可靠的理由。这种以现实主义的戏剧形式出现,却严重扭曲现实经验的样板戏角色等级布局只能导致观众对虚假的暂时妥协。相反,样板戏中的生命力的片段都是对这种角色等级制的不自觉的"违规"。在样板戏的系列中,至今仍然受到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敌我双方能够展开"平等"较量,而不是以"势"胜敌的片段。如《沙家浜》中的"智斗",由于有了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之间从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利益各自的处境出发的"勾心斗角",才使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在一个暂时排除了简单的政治价值判断的语境中展开生动的智力对垒。角色之间才有了比较平等的"斗争"。尽管被硬性规定阿庆嫂这个角色要比郭建光"低"一等级,但这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的阿庆嫂却是《沙家浜》中、也是样板戏戏剧中难得的一个不是依靠政治身份,而是用心计和胆识于不动声色中战胜敌手的样板戏英雄人物。阿庆嫂的这一特性使她在众多金刚怒目式的样板戏英雄中间格外醒目。"智斗"是最精彩的一场。刁德一的狡猾多疑、阿庆嫂的虚与周旋、胡传魁的江湖义气,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特别是刁德一、胡传魁、阿庆嫂的三人轮唱,表面上不动干戈,但刁德一、阿庆嫂间的内心角斗已经充分展开,而胡传魁的愚蠢,恰恰折射出刁德一的狐疑和阿庆嫂的机智,也折射出这两个人"智斗"加"暗斗"的高度紧张。象"智斗"这样让敌我双方的三个人物在智力、勇气、情感获得了多样化的表现的样板戏片段似乎仅此而已。但恰恰是这个片段,让观众欣赏到到了英雄的"智",而不是再次确证英雄居高临下、理所当然的身份价值。可惜,在样板戏中,《沙家浜》的"智斗"这样的片段是例外的例外。就是那阿庆嫂这位女英雄,也因为从事的是地下斗争,在政治上应该从属于从事"武装斗争"的郭建光,因此,阿庆嫂这个角色在等级划分上理所当然比郭建光低一层次。尽管《沙家浜》这出戏最早的剧名就叫《地下联络员》,以地下工作的传奇故事取胜,但为了突出武装斗争而不是地下斗争的主导地位,这出剧在修改为《沙家浜》过程中不得不遵命加重郭建光的分量,让郭建光在戏剧的关键处不时地发挥些"重要作用",多说些有觉悟的"阶级话""政策话"。但不管怎么改,观众欣赏的依然是说话滴水不漏带点江湖气的阿庆嫂,欣赏阿庆嫂如何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这两男人之间。

样板戏的"三突出"创作原则意味着设置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人物谱系,在这个谱系里反面人物被判定为只有陪衬的价值。同样是正面人物,配角也只能为主角服务。主角一般选择象杨子荣、郭建光、洪常青、柯湘、方海珍这样的革命军人、党代表或党支部书记,让这些基层党员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成为战无不胜的正义力量中的代表人物。这意味着样板戏中人物的社会属性要高于具体人物的性格特征。改编后的每一出样板戏都设定了从高到低的人物谱系,最主要的英雄人物不是因为有了智慧和勇气而成为英雄人物,而是因为他(她)已经被设定为英雄,因而就有了智慧和革命气概,就可以轻易地战胜敌手,获得必然的最后胜利。所以,造成样板戏叙事的虚假和人物空洞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写阶级斗争,而在于样板戏的先验设定的人物等级谱系,在戏剧中,角色自然有主角与配角的功能之分,但功能之分不等于政治价值之分,而样板戏恰恰将角色的功能等级按照政治价值等级排列,这就使得英雄与反面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无法展开情或理的正面对话和正面交锋,已经设定好的人物等级模式只能一个任务:让英雄人物越来越高大,反面人物越来越渺小。

需要重伸的是:阶级斗争作为叙事主要框架并不是样板戏的独有的的一个创作特点,样板戏的艺术局限也并不是因为叙述了阶级斗争造成的。早在40年代末,丁铃就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样一部以土改过程中尖锐的阶级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创造了钱文贵这位带有一种的复杂性的地主形象和黑妮这样一位"中间人物"。这部小说写阶级斗争没有过于强烈的外部动作,揭示的是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以及阶级压迫主要在阶级的精神压迫的这一真相,这正是延续了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启蒙原则:农民不但在经济上受压迫,更在精神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无形摧残,所谓的阶级斗争远不是一个阶级打倒或消灭另一个阶级那么简单。可见,写阶级斗争,无论同样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都可能写出一定的深度,写阶级斗争并不意味着审美价值的降低。而给角色划分硬性的等级,在给角色的外在的社会属性贴上标签后,不许角色跨出社会属性的范围做任何"越轨"表演,这才是样板戏的致命伤,在样板戏中,指导员就是指导员,党代表就是党代表,土匪就是土匪,日本鬼子就是日本鬼子,样板戏的人物表演仅仅局限在人物社会属性范围内(而且常常是社会属性中最呆板的政治的那一部分),这才导致了叙事的单调和概念化。如此,由于带有强制性色彩的由高级到低级的划分,窒息了样板戏的表演,使得样板戏中关于阶级斗争的叙事被认为简化,而阶级斗争过程中的有可能涉及到的复杂多样微妙的人性因素由于先验的等级划分而被粗暴地省略了。

由于样板戏英雄人物被束缚在一个规定了的符合其政治身份的表演框架内,并且对政治身份的理解极其狭隘,所以,样板戏森严的角色等级所带来的后果是人物情感表达的单调和整一。在样板戏中,英雄人物李玉和虽有家庭,但未娶妻。洪常青与吴清华只能维持同志关系,柯湘的丈夫在柯湘未出场前就已经牺牲了。至于《海港》与《龙江颂》,两戏的主角方海珍与江水英这两位大龄女子的情感生活皆被忽略。只有阿庆嫂有丈夫,但阿庆已经到上海"跑单帮"去了。如果说某一部的样板戏不关涉情爱生活或家庭生活并不值得奇怪,而每一部样板戏皆与情爱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绝缘,这就不能不让接受者感到蹊跷。在样板戏中,不仅仅英雄人物清心寡欲,就是反面人物,其私人情感生活也是处于隐匿状态,本来《沙家浜》中有胡司令结婚"闹喜堂"一节,在改编中被删去。小说《林海雪原》革命军人之间有爱情的火花,女土匪的形象也活灵活现,而到了改编后的《智取威虎山》,女土匪不见了,革命军人也变得更"严肃"了。至于《海港》中的阶级敌人钱守维,《龙江颂》中的坏分子黄国忠,也都是独来独往的单身汉。在样板戏中,两性关系,不是处于被正面批判的地位,而是被放逐,被隐匿和漠视。性爱成为样板戏最不愿意正视也不屑于正视的一个盲区。其实,革命与性爱并不是天生互相排斥的,革命+恋爱的文艺作品曾经风靡中国的二三十年代,革命的激进和恋爱的热烈曾经互为因果,革命的热情为现代性爱带来的鲜活感觉,而解放了的性爱又为火热的革命生活输送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用性爱的浪漫去催生革命的激情、去克服伴随着革命而来的恐惧,是革命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性爱的解放常常是社会革命的催化剂。当主流社会道德的存在价值受到怀疑,需要重新评估的时候,性爱价值观的改变常常首当其冲的。所以,性爱与革命并不天然地相互排斥。进步的文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既革命又恋爱的图景,曾经激励无数的进步青年投身于中国革命的热潮中。那么,为什么在高举革命大旗的样板戏中,却无一例外地回避了性爱,主要的英雄人物更是经过"净化"处理,成为绝尘脱俗、顶天立地的神圣人物?为什么样板戏要选择了带有浓厚清教色彩的禁欲式的英雄人物?在中国的现代红色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新儿女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红岩》《红旗谱》等许多文艺作品中并没有将英雄人物神化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那么,样板戏为什么选择了禁欲式英雄,而不是灵与肉相统一,或者灵与肉发生冲突的俗世英雄呢?从英雄的类型来说,中国古典文艺作品中,既有诸葛亮式足智多谋的英雄,也有关羽式的忠信仁义彻底禁欲的英雄,以及《水浒》中的逼上梁山奋起反抗并且时不时地放纵私欲的草莽英雄。而在古希腊的英雄史诗中,英雄总是与命运的苦难联系在一起,英雄的伟大更多地表现为与恶劣环境以及自身弱点的抗争,而英雄的悲剧也常常是因为自身的生理或性格上的缺陷所导致的,所以阿额琉斯之踵便是泛指英雄的致命弱点。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受到启蒙思想英雄的英雄形象其仁爱宽容特点开始占据更多的成分,英雄的忏悔更能震撼人心。不同的历史语境对英雄这个概念有着完全相异的理解。在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完美"显然不是以足智多谋为最突出的特点,更不是以忠信仁义或博爱宽容作为其完美形象的支撑点,同时,以个人恩怨为出发点的复仇也被认为是狭隘的革命观念(吴清华、雷刚就有一个复仇观念的改变过程)。由于样板戏中的英雄是阶级的代言人,他们的仇恨意识都是以阶级名义释放。整个样板戏的叙事进程就是一个仇恨的能量不断聚集、上升的过程。可以说样板戏中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关键在于他的阶级身份和他的阶级觉悟。样板戏之所以模糊人物的性别身份,乃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即人的阶级身份是人的最主要的特征,而性别身份与阶级身份比较,性别身份居于十分次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忽略。另外,样板戏对性的回避可能还带有强化革命者的道德品格的意图,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性的严格自律常常是英雄人物的一个重要的道德指标,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以性为耻辱的思想并未因为五四运动启蒙思潮的冲击而退场。样板戏十分倚重英雄人物的道德感召力,禁欲是中国人容易接受的一种锐利的道德武器,可以成为英雄人物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再从1949年文艺发展轨迹来看,建国之初,能不能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人公的讨论就已经沸沸扬扬,50年代初发生了对胡风的现实主义观念的批判,1957年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讨论再次触及到文学如何写人性的问题,60年代初期关于能否写"中间人物"的讨论也是试图从"中间人物"作为突破口,找到摆脱"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模式的突破口。可以说从建国伊始,如何写人,允许写什么的人,人又该怎么写,并非一锤定音,所谓"黑线"就是指那种试图从更富有人性意味的角度去理解阶级斗争和工农兵人物的英雄潜在的文艺力量。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样板戏这样的文艺作品的出现以及样板戏禁欲主义式的英雄人物的大行其道,意味着从极其狭窄的阶级身份出发演绎文艺的观念占了绝对的上峰。

狭隘的、禁欲式的阶级斗争成为绝对的叙事母题,阶级友爱和阶级复仇理所当然成为这一叙事母题的主要情感特点。在样板戏系列中,所有的感情都被赋予阶级属性,而人的日常性情感也必须依附于阶级情感。在样板戏中,除了少量的阶级友爱、军民鱼水情外,所谓的阶级情感,其最突出的部分,就是阶级仇恨。仇恨成为样板戏的情感底色。哈姆雷特式的不断自省不断回归自我内心的的复仇者只能被判定为书生气的动摇分子,样板戏绝无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碑立传的可能,相反,样板戏这类戏,其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为了改造、教育知识分子。

在革命成功之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需要改造,阶级仇恨作为突出的的情感特征,在《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红灯记》这类戏剧中尚有其合理之处,在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斗争中,利用阶级仇恨情感的传染,可以获得最快速最广泛的社会动员。但在阶级革命胜利之后,革命政党已经掌握了政权,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全社会最突出的矛盾之时,阶级复仇的情感依然成为戏剧的主题,其用意就值得推敲。比如《海港》这出戏,发生的背景是工业时代的大码头。本来这出的戏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落后青年"余宝昌不愿意从事码头工人工作展开戏剧冲突。余宝昌这个人物,在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自由选择的意愿开始觉醒,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机会。本来这出戏叙述的是强大的国家控制系统与个人自由选择之间的矛盾,这是带有封建人身依附色彩的体制造成的弊病。但是,《海港》被改编后,改名为韩小强的余宝昌成了一个次要人物,而他想改换工作的愿望是由于暗藏的阶级敌人钱守维(原戏中是个思想"落后"的"中间人物",为突出敌我矛盾,将其改为暗藏的阶级敌人)的撺掇。这样,改编前的《海港的早晨》中所隐蔽着的关于强大的国家控制体制与个人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被强行扭曲为两个对立阶级间的矛盾。韩小强之所以要求调换工作被解释为阶级意识的淡漠。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一点:本来,工业化时代的动力来自于对利润的追逐和个人理想的实现,但我们发现《海港》要批判的恰恰就是工业化社会需要追求的合理目标。在《海港》的这出戏里,已经隐约地透露出创作者对工业化时代的追求利润的恐惧,对人的多向度发展的意愿也表现出霸道的钳制。方海珍口口声声要发扬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而另外一个次要人物赵震山则重视"生产指标""利润指标",这二者间在《海港》中又构成了一对互相冲突的话语面貌。在此,不难发现,《海港》至少回避了一个相当具有杀伤力的问题,即韩小强这样一个青年人,他不想"坚守"码头工人这个职业而想当海员,这种"理想"为什么在逐步工业化的社会中被判定为"价值的降格"呢?《海港》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判定韩小强调动工作的"无意义"甚至是"思想落后"的理由是码头工作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阵地。这样,韩小强自由选择职业的合理愿望便被转变成是否忠于阶级阵营是否还有阶级斗争意识的问题。通过码头阶级斗争史的"正面教育"后,韩小强终于守本份安心码头工作。可见,《海港》中的阶级仇恨的情感,已经不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动力,而是成为以阶级名义的强大控制系统对每一个阶级成员进行绝对控制的、且具有相当宽泛的能指空间的阶级情感符号系统。在《海港》《龙江颂》这两出戏里,阶级仇恨作为一个概念其所指越来越空洞,而能指意义越来越趋向无限。这种背景下的阶级仇恨情感的调动与其说是为了警惕潜在的敌人的威胁,不如说是利用这种仇恨情感的"合法化"达到国家控制系统的巩固和强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港》《龙江颂》这样的样板戏,其阶级革命、阶级仇恨在政治层面上已经没有什么激进意义可言,而越来越呈示出维护现存政治系统的保守和反动。阶级仇恨成为样板戏叙事中最具推动剧情发展的"超级情感"和无所不能的"情感道具",而人类的其他情感则遭到"贬值"和放逐。当仇恨的价值被无限夸大之时,在这种单向度的仇恨情感系统威摄下的戏剧文本其艺术价值趋于递减,实用的宣传价值趋于递增。转贴于

阶级仇恨只有借助了群体情感,才可能在最大范围内传播。样板戏宣扬的阶级仇恨是建立在只有也只要消灭了另一个敌对阶级就能迅速地建立乌托邦王国的假设上。当然,这是一个怎样的幸福王国无须缜密的理论论证,因为思考和论证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论证本身就意味着采取理性的方式,而任何理性的思考都有可能内在地构成对单向度的仇恨情感的瓦解。所以,掌握群体的想象方式,大规模地渲染和传染仇恨情感,回避推理和反省,让群体从舞台或银幕上获得敌对阶级正在对他们的生存构成威胁的感觉就足够了:阶级敌人善于伪装善于欺骗,而且任何时候都准备实施破坏,惟有英雄人物才能识破敌人的阴谋,所以,目前群体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赢取利润,更不要希图锦上添花的个人利益的获得,而是要相信英雄人物的智慧,团结在英雄的周围,随时准备对付共同的敌人。所以,在样板戏中,即使绝大多数的英雄人物已经"超人化",但只要这种英雄模式能为观众的想象模式所接受,这种英雄模式还能鼓舞士气,那么,样板戏的创作者就不会轻易改变他们摸索出来的英雄书写模式:"广大的工农兵读者和观众,并不满足于那种写真人真事的作品而热爱革命样板戏。这就足以说明,要塑造典型,不要受真人真事局限,这既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需要,同时也是使文艺真正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需要,是充分发挥革命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的需要。"[6]这样的论述只能说明"典型"已经成为虚假的代名词,或者说,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的虚假特性已经被所谓的"典型"叙事模式所消化,从叙事上加以"合法化":"典型"理论的边界是模糊的,许多优秀作品也确实不拘泥于真人真事,但关键在于虚构的允许的范围可以拓展到何处,特别是虚构的英雄人物的价值观念与接受者的价值观念是否依然吻合,当英雄的价值与观众的价值观念高度一致的时候,艺术上的虚假有可能别忽略,而当英雄所作所为所言已经逐渐与观众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分歧之时,艺术上的虚假就格外引人注目。在和平建设时期,象《海港》这出戏中的英雄人物每时每刻都在搜索着敌情,而且以充沛的阶级复仇情感带动群众去争取空洞的胜利,这类英雄人物的"典型意义"如果不受到丝毫怀疑,那只能说明接受者的审美情趣已经僵化到令人震惊的地步。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人·勒庞认为:"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进一步说,对于他们自己的英雄的情感,群体也会做出类似的夸张。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美德,肯定总是被群体夸大。早就有人正确地指出,群众会要求舞台上的演员具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勇气、道德和美好品质。"[7]"情感的夸大"在英雄戏剧中可能是种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但不同文化价值背景下的英雄的极端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有着极大的差别,卡莱尔在《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中将英雄分为神灵英雄、先知英雄、诗人英雄、教士英雄、文人英雄和君王英雄。[8]英雄书写模式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存在着不同类型,就是同一种类型其书写模式也不是固定的。样板戏中英雄的"极端情感"在它的历史语境中肯定有其"书写合理性",无私无欲高大完美的英雄模式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是一种相当新颖,能让观众普遍接受的英雄书写模式,但这种建立在政治宣传需要而不是对人性深刻体察的艺术作品,能在一段时间内引人注目,也容易速朽。支持这种英雄模式的价值系统一旦发生了松动,那么,这种英雄书写模式的瓦解速度也将是惊人的。在激烈的战争年代上演一出《白毛女》,可以将士气推进到一个极端高潮,而在人民追求国家现代化的意愿的有了抬头之时,在以角色等级为核心的阶级斗争叙事模式被不断机械重复的历史语境中,《海港》《龙江颂》这样的样板戏的出现已经是强弩之末,其英雄人物的"品质""美德""勇气"已经不同于大敌当前的大智大勇或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英雄的高人一等只是因为她具备了从一个散包一封请调信挖掘敌情的特殊嗅觉。方海珍这样的"女英雄"没有了阿庆嫂八面玲珑之灵气和铁梅姑娘敢爱敢恨的泼辣,与柯湘比,也呆板了许多。方海珍不但是位彻头彻尾的阶级女人,而且多有低级官僚的霸气和三流特工的自以为是。这位已显笨拙的装卸队女书记的形象的出现只能说明样板戏的英雄系列已经逐渐失去了创新能力。当样板戏从它的草创时期、发展时期步入其成熟时期之时,这个艺术样式已经逐步失去了它的创造性和生命力。转贴于

当创新已显疲态之时,模仿与复制就接踵而来。由于样板戏是极其特殊的艺术作品,当时的不少高层人物围绕着样板戏曾经发生过如今看起来啼笑皆非的怪事。[9]样板戏的创作和演出远不是一出戏那么简单,它已经被当时的主流政治话语所收编,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筹码。所以,如何传播和复制样板戏就显得相当谨慎。"神圣"的样板戏除了需要利用电影这一现代传媒普及外,众多的专业或业余地方演出团体也在积极地"复制"样板戏。为了样板戏的演出的"完整",样板戏的始作俑者们出于对众多地方演出团体的复制水平的担忧,为每一台样板戏出版了一部内容极其详尽的供复制演出需要的样板戏演出本。这些演出本除了剧本、主旋律乐谱外,还有大量的彩色剧照,详尽的舞蹈动作说明,以及人物造型照、人物造型图、舞台气氛图、舞台平面图、布景制作图、道具图及道具表、主要道具制作图、灯光布光图及灯光说明表、舞台效果图。

比如关于人物造型,演出本就规定:

军杨子荣:形象要求:年青、机智、挺拔、庄重、高大、整洁。……。

团参谋长:形象要求:年青、英俊、挺拔。军装色彩要鲜明,质料要挺。领章要鲜红,帽徽要净亮,军帽要有方型的轮廓。

追剿队:形象要求:整齐、年青、英俊。服装要求:同团参谋长。

民群众:形象要求:要反映当时的历史条件,但也要好看。翻身前后要有明显的对照。群众服装色彩要用中间色阶,以衬托主要人物。……。

匪群匪:形象要求:狠毒、残暴、阴险、杂乱,但不要脸谱化。要强调是一群国民党的政治土匪。服装样式杂乱,国民党黄狗皮占多数,还有美式茄克、日本大衣和军装,也有地主的长袍马褂……色彩灰暗,色调偏冷。[10]

英雄人物给规定为大智大勇的雕像般的造型,反面人物的形象虽然被告之以"不要脸谱化",但色彩灰暗,色调偏冷的脸谱肯定是反派人物的主要特征。中国京剧表演本来就脸谱化的特点,在样板戏的兴盛初期,"打破唱腔流派,打破唱腔行档,打破旧有格式"[11],这"三个打破"除了政治需要外,不可否认,这其中确有强烈的艺术革新的冲动。但在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价值观念极其单一化的岁月里,样板戏的艺术革新十分有限。样板戏在戏曲音乐和舞美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但在情感表述、故事编排和人物造型方面又形成了固定模式:以唤醒仇恨和复仇为人物的主要情感,以先验的角色等级作为突出无私无欲的主要英雄人物的叙事修辞方式,以排除人性的复杂性的狭窄的阶级斗争视角完成叙事。更重要的在于,样板戏是歌颂性的文艺作品,是服务于当时的主流政治话语,以革命的名义出现,但在艺术观念上却无革命性,而是服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一般而言,激进的、革命的艺术作品常常与产生它的经济、文化环境发生错位、冲突甚至决裂。从表面上来看,样板戏对制度化的封建剥削制度充满了仇恨,样板戏的英雄人物具有强烈的反抗心理和复仇愿望,但样板戏对于产生它的政治文化环境却有丝毫异议,相反,样板戏乃是当时主流政治价值系统的传声筒。样板戏创作动机之一就是为了"歌颂工农兵",当然,这种"歌颂"是基于一种估计,即建国以来,文艺界依然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主宰,而工农兵形象工农兵话语在文艺界始终被压抑被改造,是弱势话语。[12]样板戏的出现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反击"修正主义"的"文艺黑线"。但是,样板戏中的工农兵人物与其说是工农兵人物的代表,不如说是按照当时主流政治价值系统的愿望创造出来的工农兵的"理想形象"。在样板戏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政治话语的无限扩张,样板戏中的工农兵英雄人物所操持的语言是典型的实用性的政治话语,这种"政治大话"与真正的工农语言有着相当的距离(读一读老舍、周立波、赵树理的小说,就知道底层劳动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即使夹杂着大量的政治话语,依然与政治话语保持着一定距离,保持工农语言一定程度的"纯朴性"。工农人物的思维逻辑也不可能"进步"到与政治逻辑丝丝入扣的地步。)所以,样板戏是以"大写"工农兵英雄人物名义,对那个时代普遍的工农兵形象做最虚伪最矫情的扭曲。

任何一种具体的历史语境都有其特定的艺术想象力和解读趣味。样板戏在一度狂热的"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语境中当然有其"合理性":在摧毁一切旧偶像的时代氛围中,过于精致、细腻、感伤的人物形象与"革命"的氛围格格不入,"革命"的热情在"革命"的初期更需要压倒一切的气势和振臂一呼的呐喊,粗糙、简单但充满血与火的激情的革命英雄在这种时代氛围中能够迅速地为大众所接受,逻辑的严谨和思考的深入则成了怯弱的代名词。所以,样板戏的"激进"样板戏的复仇情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迅速获得响应,依靠的是非常特殊的历史语境,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超级宣传机器的配合,一旦这些外部条件开始发生变化,样板戏的英雄偶像系列失去了狂热的"革命时代"特殊氛围,其肤浅、粗糙、虚假的一面便在"革命"退潮之时显露"原形"。

样板戏曾经整整十年在华夏大地上无处不在地喧嚣聒噪着人们的耳膜,样板戏也曾经因为"怀旧"的欣赏需要在"文化大革命"后再度煽起人们的观赏热情。但是,样板戏先验规定了的角色等级窒息了英雄人物性格的发展和人物血肉情感的生动表达。样板戏的单向度的复仇情感更抹除了任何"微观情感"的深度叙述,假如将样板戏的这种叙述和表演模式放在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新文艺的发展的历程来看,则只能说明样板戏粗暴地断裂了五四以来的以"人"更多地是以普通人的情感为表述对象的启蒙文艺观念。

样板戏的登台到样板戏的终结是中国当代文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个案,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只是样板戏叙事和表演中的重要表征,样板戏的叙事模式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深层关系,样板戏表演程式以及样板戏电影的拍摄技巧与样板戏英雄观之间的联系,样板戏的改编推广与样板戏创作者、改编者、宣传者、推广者对大众想象力的把握等等问题都有可能让当代的解读者从更新颖的角度来考察样板戏。样板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利用样板戏掀起"革命"狂热的历史语境也已经不存在了,但文艺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犬牙交错的关系,任何利用文艺掌握大众的想象方式,则始终未丧失其研究价值,而是值得我们的不断地审视和分析。

[1]毛泽东《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红旗》杂志1967年第9期

[2]江青《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红旗》杂志1967年第9期

[3]参看严家炎《谈〈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文学评论》1961年第3期;冯健男《再谈梁生宝》《上海文学》1963年9期;秦德林《这样的谈艺术价值是恰当的吗?--评严家炎同志对〈创业史>的评论》《上海文学》1963年11、12期

[4]江青《谈京剧革命》《红旗》杂志1967年第6期

[5]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对塑造杨子荣等英雄形象的一些体会《红旗》杂志1969年11期

[6]方进《要塑造典型,不要受真人真事局限》《人民日报》1974年7月18日

[7]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面

[8]参见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3月第1版

[9]参见戴嘉枋《样板戏的风风雨雨》知识出版社1995年4月第一版

[10]参见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1970年7月演出本人民出版社1971年7月第一版

[11]于会泳《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文汇报》1968年5月23日

[12]毛泽东《毛泽东对文学艺术的批示》(1964年6月27日)批示认为:"这些协会和他们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数(据说有少数几个好的),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少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最近几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如不认真改造,势必在将来的某一天,要变成像匈牙利裴多菲那样的团体。"此文重新发表于《红旗》1967年9期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6

"革命样板戏"是""期间制造出的文艺怪胎。作为政治需要的样板之戏已经寿终正寝,但作为戏剧本身的"样板戏"并没有死亡。巴金先生在后再听到样板戏的唱腔就做恶梦,可见样板戏对"牛鬼蛇神"曾经达到怎样的"威慑"作用。但到了九十年代,以战争年代为背景的几部样板戏如《智取威虎山》《沙家浜》,一度以"红色经典"的面目出现在舞台上,欣赏者对样板戏的解读已经毫无阶级斗争的功利色彩,却带着对往昔英雄主义情怀的诗意缅想。在另一些文艺作品中,如张建亚导演的电影,样板戏的片段则成为滑稽模仿或反讽的对象。可见,在今天这个价值多元化的历史语境中,关于样板戏的阐释有着相当多样的解读空间。但尚活跃在我们文艺集体记忆中的样板戏,关于其人物形象设置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探讨却一再停留在样板戏作为被阴谋家利用的工具文艺的解读水平上,而不是进一步追问,样板戏的形象设计和叙事模式情感表达方式为什么会成为工具文艺的典型呢?许多人都认为样板戏的失败在于以阶级斗争作为叙事主线,但我们应该注意到:《智取威虎山》《杜鹃山》《沙家浜》这些以战争年代为背景的剧目中,以阶级斗争为叙事主线并不能成为降低其艺术质量必然理由,因为导致这些战争的实质就是阶级集团的不同利益无法协调所导致的,浓墨重彩地叙述阶级斗争同样可以创造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艺作品。样板戏的成败不在于写不写阶级斗争,而是如何写阶级斗争,《杜鹃山》的阶级斗争与《海港》的阶级斗争比较,《杜鹃山》的阶级斗争叙事与其故事发生背景就比较吻合,而《海港》中的关于阶级斗争叙事则虚假生硬,那个暗藏在海港内部的阶级敌人其"伪装"水平之劣、阶级敌人的"破坏力"之低不能令人感觉到故事"改编"者的力不从心。在我看来,样板戏最公式化之处不在于写阶级斗争,而在于每一部样板戏都无条件地设定了以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为中心的角色等级制度,于会泳总结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的"三突出"原则就是这个角色等级制度的依据。其次,样板戏的情感表达的单纬度,仇恨成为每一部样板戏的主导情感,当这种单纬度的情感主宰了每一部样板戏作品之时,样板戏作为工具性文艺的特征便一再得到强化,为了保证样板戏中阶级仇恨情感的超级地位,任何其他情感如爱情、亲情的表述都被默然放逐,不断重复的以阶级仇恨为核心的"宏大情感"同样导致了样板戏艺术表现方式的僵化和虚假一个重要原因。

样板戏的创作、改编的过程有着非常明确的目的,那就是突出无产阶级英雄的高大形象,样板戏的英雄人物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两种不同的文艺观念此长彼消的结果。从延安的"讲话"开始,文艺为谁服务的问题就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问题不断得到重伸。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当然就应该以工农兵为主角,为英雄人物。样板戏式的英雄人物的出现,正是基于对"旧戏舞台上人民却成了渣滓,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1]的"拨乱反正"。有一种权威的判断认为,就是在解放17年后,文艺界依然存有一条黑线:"在这股资产阶级、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逆流的影响或控制下,十几年来,真正歌颂工农兵的英雄人物,为工农兵服务的好的或者基本上好的作品也有,但是不多;不少是中间状态的作品;还有一批是主义的毒草。我们一定要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所以,样板戏之所以能成为样板,产生革命的震撼力,"首要任务"在于创造出迥然不同于旧戏中"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无产阶级的英雄人物形象。在之前,以工农兵为主要人物的文艺作品并不缺乏,《创业史》《林海雪原》《红日》《野火春风都古城》《红旗谱》等长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工农兵,以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有影响的仅有一部《青春之歌》,叙述的也是知识分子如何接受的改造的人生经历。尽管工农兵人物已经成为十七年文艺的主流形象。但关于如何塑造工农兵形象始终存在两种不同的文艺观念。比如:关于《创业史》这部长篇小说的人物形象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梁生宝这个人物形象是典型形象。因为他是社会主要推动力的代表。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梁三老汉的形象最典型最丰满。因为他肩负着封建压抑的几千年精神重负。梁三老汉身上集中了中国当代社会的种种矛盾。梁三老汉向往新社会,但又想保留自己的土地不入社,因而他处处表现得犹疑不定,他的心态最具有时代特征。在六十年代初,围绕梁三老汉与梁生宝这两个农民人物哪个形象更典型曾经展开过激烈的讨论。[3]这就是所谓的关于"中间人物"的论争。另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从五四时代开始,鲁迅笔下的阿Q、润土、祥林嫂的农民人物多是被启蒙的对象,他们是封建压迫的受害者,重负着如胡风所说的"精神奴役的创伤",工农兵人物在五四启蒙的笔下,不乏蒙昧、自私、自我欺骗的特性,就是鲁迅之后的赵树理小说中的许多农民人物也有不少缺乏觉悟、思想落后的典型。所以,尽管在延安"讲话"中,就旗帜鲜明要求艺术家要以为工农兵服务,以塑造工农兵人物为主,但如何塑造工农兵人物,特别是任何塑造工农兵英雄人物,依然有着分歧。直到发动"",文艺作为政治工具成为无庸置疑的定论后,以完美高大的工农兵人物占领文艺舞台的中心成为最迫切的任务,而这些"崭新"的工农兵英雄形象当然要彻底摆脱受启蒙的地位,不允许任何"丑化""贬低"工农兵人物的叙述和描写。正是在摧毁了五四以来关注小人物的命运叙述普通劳动者的生活状态的启蒙文艺观之后,样板戏式的"气贯长虹""勇往直前"的工农兵英雄人物才顺理成章地占领了""时期的文艺舞台。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样板戏中工农兵人物占了绝大多数,工农兵英雄人物成为当然主角和被神话了的英雄,但恰恰在这个时候,普通工农兵的生活被推出了文艺视野之外。在的文艺舞台上到处都是工农兵,但都是被"偶像化""乌托邦化"的工农兵。在的文艺作品中,工农兵英雄人物尽管都站在舞台的最中心位置表演,但只有工农兵中的英雄人物才是有灵魂有着洞察秋毫的智慧,而他(她)身边的其他工农兵人物的除了服从于主要英雄人物的召唤外,已经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无与英雄人物平等对话的角色地位。在样板戏中,如果说英雄人物尚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外,所有工农兵配角都形同道具,样板戏中,找不到一个比较有特点的工农兵配角。这是与五四以来的带着"精神奴役创伤"的普通工农形象的决裂。所以,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样板戏并未写好普通的、大众的工农兵形象,样板戏不过创造了数量有限的几个工农兵英雄形象,这些形象在其"扬眉吐气"之时,样板戏也步入了叙事模式雷同,情感表达单调、僵化的创作误区。

样板戏始终致力于塑造正面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提出:"京剧艺术是夸张的,同时,一向又是表现旧时代旧人物的,因此,表现反面人物比较容易,也有人对此欣赏。要树立正面人物却是很不容易的,但是,我们还是一定要树立起先进的革命英雄人物来。上海的《智取威虎山》,原来剧中的反面人物很嚣张,正面人物则干瘪瘪。……。现在把定河老人的戏砍掉了一场,座山雕的戏则基本没有动,但是,由于把杨子荣和少剑波突出出来了,反面人物相形失色了。……。我们要着重塑造先进革命者的艺术形象,给大家以教育鼓舞,带动大家前进。我们搞革命现代戏,重要是歌颂正面人物。"[4]

歌颂正面人物,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往往不计艺术规律,抛弃生活的经验常识,然后再拿革命的浪漫主义来搪塞观众:"在我们社会主义舞台上,任何时候都要以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为主宰,而反面人物则只能成为英雄人物的陪衬。就是说,处理反面人物形象时,必须从塑造主要英雄人物的需要出发。否则,把反面人物写得与正面人物分量对半,或者写得非常嚣张,居于主位,这样就必然造成历史颠倒、牛鬼蛇神的局面。《智》剧原演出本的第六场就是这样。在那里,座山雕居高临下,主宰一切,而杨子荣却处于被动,围着他打转,做他的陪衬。这种历史的颠倒,如今被我们重新颠倒过来了。首先,我们删去了原来的''''开山''''、''''坐帐''''等渲染敌人威风的场面,又把座山雕的座位由舞台正中移至侧边,自始至终作为杨子荣的陪衬;而让杨子荣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昂然出场,始终居于舞台中心;再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让他处处主动,牵着座山雕的鼻子满台转;在献图时,让杨子荣居高临下,而座山雕率众匪整衣拂袖、俯首接图。大灭了资产阶级的威风,大长了无产阶级的志气。这一改动,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广大革命群众为之欢欣鼓舞,说''''好得很''''!''''真是彻底翻了个身''''!''''大快人心''''!而现代修正主义者则又恨、又怕、又痛,竟歇斯底里地咒骂我们''''根本无视生活规律和舞台法规''''。"[5]《智取威虎山》的这段创作谈已经表示:样板戏尽管受到"现代修正主义"的非议,质疑其正面人物高大形象的虚假和做作,但"政治正确"成为样板戏的生命线,只要这种"三突出"的创作方法能"大长了无产阶级的志气",任何艺术安排只能服从于意识形态的需要。所以,样板戏角色创作,完全服从于人物的社会角色特征,不是依据人物性格特征,或参照现实经验来确立其在戏剧文本中的轻重,而是根据其政治身份决定其在舞台上的位置和分量。根据这个原则,敌人审讯革命者的时候,银幕上出现一个以李玉和为主体的长镜头,只见被审讯的李玉和高居画面的主要部位和前景,昂首坐于椅上,或佯装不解,或待机反击,形象倍加高大,而审讯者鸠山则偏居画面的一侧和后景,弯腰屈背地围着李玉和打转,或假献殷勤,或偷觑反应,形象分外猥琐。就被严刑拷打后,李玉和依然可以一步一步地逼近鸠山,逼得鸠山跌坐在椅子上。由于"性格矛盾""复杂的内心""五分钟动摇"被当做资产阶级的文艺观念批判,所以,主要的正面英雄人物在样板戏中始终高大挺拔,而反面人物不管任何嚣张,在英雄人物的面前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样板戏的每一部戏都联系着阶级斗争,但所谓阶级斗争,在样板戏中,常常只有我方绝对压倒敌方的"斗",而不存在势均力敌的"争"。对于敌人的蔑视再加上无产阶级的身份,就可以战胜敌人的最可靠的理由。这种以现实主义的戏剧形式出现,却严重扭曲现实经验的样板戏角色等级布局只能导致观众对虚假的暂时妥协。相反,样板戏中的生命力的片段都是对这种角色等级制的不自觉的"违规"。在样板戏的系列中,至今仍然受到欢迎的恰恰是那些敌我双方能够展开"平等"较量,而不是以"势"胜敌的片段。如《沙家浜》中的"智斗",由于有了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之间从各自的性格各自的利益各自的处境出发的"勾心斗角",才使正面角色与反面角色在一个暂时排除了简单的政治价值判断的语境中展开生动的智力对垒。角色之间才有了比较平等的"斗争"。尽管被硬性规定阿庆嫂这个角色要比郭建光"低"一等级,但这位"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的阿庆嫂却是《沙家浜》中、也是样板戏戏剧中难得的一个不是依靠政治身份,而是用心计和胆识于不动声色中战胜敌手的样板戏英雄人物。阿庆嫂的这一特性使她在众多金刚怒目式的样板戏英雄中间格外醒目。"智斗"是最精彩的一场。刁德一的狡猾多疑、阿庆嫂的虚与周旋、胡传魁的江湖义气,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算盘。特别是刁德一、胡传魁、阿庆嫂的三人轮唱,表面上不动干戈,但刁德一、阿庆嫂间的内心角斗已经充分展开,而胡传魁的愚蠢,恰恰折射出刁德一的狐疑和阿庆嫂的机智,也折射出这两个人"智斗"加"暗斗"的高度紧张。象"智斗"这样让敌我双方的三个人物在智力、勇气、情感获得了多样化的表现的样板戏片段似乎仅此而已。但恰恰是这个片段,让观众欣赏到到了英雄的"智",而不是再次确证英雄居高临下、理所当然的身份价值。可惜,在样板戏中,《沙家浜》的"智斗"这样的片段是例外的例外。就是那阿庆嫂这位女英雄,也因为从事的是地下斗争,在政治上应该从属于从事"武装斗争"的郭建光,因此,阿庆嫂这个角色在等级划分上理所当然比郭建光低一层次。尽管《沙家浜》这出戏最早的剧名就叫《地下联络员》,以地下工作的传奇故事取胜,但为了突出武装斗争而不是地下斗争的主导地位,这出剧在修改为《沙家浜》过程中不得不遵命加重郭建光的分量,让郭建光在戏剧的关键处不时地发挥些"重要作用",多说些有觉悟的"阶级话""政策话"。但不管怎么改,观众欣赏的依然是说话滴水不漏带点江湖气的阿庆嫂,欣赏阿庆嫂如何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这两男人之间。

样板戏的"三突出"创作原则意味着设置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人物谱系,在这个谱系里反面人物被判定为只有陪衬的价值。同样是正面人物,配角也只能为主角服务。主角一般选择象杨子荣、郭建光、洪常青、柯湘、方海珍这样的革命军人、党代表或党支部书记,让这些基层党员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成为战无不胜的正义力量中的代表人物。这意味着样板戏中人物的社会属性要高于具体人物的性格特征。改编后的每一出样板戏都设定了从高到低的人物谱系,最主要的英雄人物不是因为有了智慧和勇气而成为英雄人物,而是因为他(她)已经被设定为英雄,因而就有了智慧和革命气概,就可以轻易地战胜敌手,获得必然的最后胜利。所以,造成样板戏叙事的虚假和人物空洞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写阶级斗争,而在于样板戏的先验设定的人物等级谱系,在戏剧中,角色自然有主角与配角的功能之分,但功能之分不等于政治价值之分,而样板戏恰恰将角色的功能等级按照政治价值等级排列,这就使得英雄与反面人物,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无法展开情或理的正面对话和正面交锋,已经设定好的人物等级模式只能一个任务:让英雄人物越来越高大,反面人物越来越渺小。

需要重伸的是:阶级斗争作为叙事主要框架并不是样板戏的独有的的一个创作特点,样板戏的艺术局限也并不是因为叙述了阶级斗争造成的。早在40年代末,丁铃就写出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样一部以过程中尖锐的阶级斗争为题材的小说,创造了钱文贵这位带有一种的复杂性的地主形象和黑妮这样一位"中间人物"。这部小说写阶级斗争没有过于强烈的外部动作,揭示的是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的复杂性,以及阶级压迫主要在阶级的精神压迫的这一真相,这正是延续了五四精神中最重要的一个启蒙原则:农民不但在经济上受压迫,更在精神上受到封建思想的无形摧残,所谓的阶级斗争远不是一个阶级打倒或消灭另一个阶级那么简单。可见,写阶级斗争,无论同样从政治的角度,还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都可能写出一定的深度,写阶级斗争并不意味着审美价值的降低。而给角色划分硬性的等级,在给角色的外在的社会属性贴上标签后,不许角色跨出社会属性的范围做任何"越轨"表演,这才是样板戏的致命伤,在样板戏中,指导员就是指导员,党代表就是党代表,土匪就是土匪,日本鬼子就是日本鬼子,样板戏的人物表演仅仅局限在人物社会属性范围内(而且常常是社会属性中最呆板的政治的那一部分),这才导致了叙事的单调和概念化。如此,由于带有强制性色彩的由高级到低级的划分,窒息了样板戏的表演,使得样板戏中关于阶级斗争的叙事被认为简化,而阶级斗争过程中的有可能涉及到的复杂多样微妙的人性因素由于先验的等级划分而被粗暴地省略了。

由于样板戏英雄人物被束缚在一个规定了的符合其政治身份的表演框架内,并且对政治身份的理解极其狭隘,所以,样板戏森严的角色等级所带来的后果是人物情感表达的单调和整一。在样板戏中,英雄人物李玉和虽有家庭,但未娶妻。洪常青与吴清华只能维持同志关系,柯湘的丈夫在柯湘未出场前就已经牺牲了。至于《海港》与《龙江颂》,两戏的主角方海珍与江水英这两位大龄女子的情感生活皆被忽略。只有阿庆嫂有丈夫,但阿庆已经到上海"跑单帮"去了。如果说某一部的样板戏不关涉情爱生活或家庭生活并不值得奇怪,而每一部样板戏皆与情爱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绝缘,这就不能不让接受者感到蹊跷。在样板戏中,不仅仅英雄人物清心寡欲,就是反面人物,其私人情感生活也是处于隐匿状态,本来《沙家浜》中有胡司令结婚"闹喜堂"一节,在改编中被删去。小说《林海雪原》革命军人之间有爱情的火花,女土匪的形象也活灵活现,而到了改编后的《智取威虎山》,女土匪不见了,革命军人也变得更"严肃"了。至于《海港》中的阶级敌人钱守维,《龙江颂》中的坏分子黄国忠,也都是独来独往的单身汉。在样板戏中,两性关系,不是处于被正面批判的地位,而是被放逐,被隐匿和漠视。成为样板戏最不愿意正视也不屑于正视的一个盲区。其实,革命与并不是天生互相排斥的,革命+恋爱的文艺作品曾经风靡中国的二三十年代,革命的激进和恋爱的热烈曾经互为因果,革命的热情为现代带来的鲜活感觉,而解放了的又为火热的革命生活输送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用的浪漫去催生革命的激情、去克服伴随着革命而来的恐惧,是革命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主题。的解放常常是社会革命的催化剂。当主流社会道德的存在价值受到怀疑,需要重新评估的时候,价值观的改变常常首当其冲的。所以,与革命并不天然地相互排斥。进步的文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既革命又恋爱的图景,曾经激励无数的进步青年投身于中国革命的热潮中。那么,为什么在高举革命大旗的样板戏中,却无一例外地回避了,主要的英雄人物更是经过"净化"处理,成为绝尘脱俗、顶天立地的神圣人物?为什么样板戏要选择了带有浓厚清教色彩的禁欲式的英雄人物?在中国的现代红色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新儿女英雄传》《野火春风斗古城》《苦菜花》《红岩》《红旗谱》等许多文艺作品中并没有将英雄人物神化到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那么,样板戏为什么选择了禁欲式英雄,而不是灵与肉相统一,或者灵与肉发生冲突的俗世英雄呢?从英雄的类型来说,中国古典文艺作品中,既有诸葛亮式足智多谋的英雄,也有关羽式的忠信仁义彻底禁欲的英雄,以及《水浒》中的逼上梁山奋起反抗并且时不时地放纵私欲的草莽英雄。而在古希腊的英雄史诗中,英雄总是与命运的苦难联系在一起,英雄的伟大更多地表现为与恶劣环境以及自身弱点的抗争,而英雄的悲剧也常常是因为自身的生理或性格上的缺陷所导致的,所以阿额琉斯之踵便是泛指英雄的致命弱点。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后,受到启蒙思想英雄的英雄形象其仁爱宽容特点开始占据更多的成分,英雄的忏悔更能震撼人心。不同的历史语境对英雄这个概念有着完全相异的理解。在样板戏中,英雄人物的"高大完美"显然不是以足智多谋为最突出的特点,更不是以忠信仁义或博爱宽容作为其完美形象的支撑点,同时,以个人恩怨为出发点的复仇也被认为是狭隘的革命观念(吴清华、雷刚就有一个复仇观念的改变过程)。由于样板戏中的英雄是阶级的代言人,他们的仇恨意识都是以阶级名义释放。整个样板戏的叙事进程就是一个仇恨的能量不断聚集、上升的过程。可以说样板戏中英雄之所以能成为英雄,关键在于他的阶级身份和他的阶级觉悟。样板戏之所以模糊人物的性别身份,乃是基于这样一种判断,即人的阶级身份是人的最主要的特征,而性别身份与阶级身份比较,性别身份居于十分次要的地位,甚至可以忽略。另外,样板戏对性的回避可能还带有强化革命者的道德品格的意图,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性的严格自律常常是英雄人物的一个重要的道德指标,中国文化中固有的以性为耻辱的思想并未因为启蒙思潮的冲击而退场。样板戏十分倚重英雄人物的道德感召力,禁欲是中国人容易接受的一种锐利的道德武器,可以成为英雄人物战无不胜的法宝之一。再从1949年文艺发展轨迹来看,建国之初,能不能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人公的讨论就已经沸沸扬扬,50年代初发生了对胡风的现实主义观念的批判,1957年关于"文学是人学"的讨论再次触及到文学如何写人性的问题,60年代初期关于能否写"中间人物"的讨论也是试图从"中间人物"作为突破口,找到摆脱"高、大、全"的英雄人物模式的突破口。可以说从建国伊始,如何写人,允许写什么的人,人又该怎么写,并非一锤定音,所谓"黑线"就是指那种试图从更富有人性意味的角度去理解阶级斗争和工农兵人物的英雄潜在的文艺力量。但""开始后,样板戏这样的文艺作品的出现以及样板戏禁欲主义式的英雄人物的大行其道,意味着从极其狭窄的阶级身份出发演绎文艺的观念占了绝对的上峰。

狭隘的、禁欲式的阶级斗争成为绝对的叙事母题,阶级友爱和阶级复仇理所当然成为这一叙事母题的主要情感特点。在样板戏系列中,所有的感情都被赋予阶级属性,而人的日常性情感也必须依附于阶级情感。在样板戏中,除了少量的阶级友爱、军民鱼水情外,所谓的阶级情感,其最突出的部分,就是阶级仇恨。仇恨成为样板戏的情感底色。哈姆雷特式的不断自省不断回归自我内心的的复仇者只能被判定为书生气的动摇分子,样板戏绝无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碑立传的可能,相反,样板戏这类戏,其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为了改造、教育知识分子。

在革命成功之前,不平等的社会现实需要改造,阶级仇恨作为突出的的情感特征,在《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红灯记》这类戏剧中尚有其合理之处,在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的斗争中,利用阶级仇恨情感的传染,可以获得最快速最广泛的社会动员。但在阶级革命胜利之后,革命政党已经掌握了政权,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全社会最突出的矛盾之时,阶级复仇的情感依然成为戏剧的主题,其用意就值得推敲。比如《海港》这出戏,发生的背景是工业时代的大码头。本来这出的戏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落后青年"余宝昌不愿意从事码头工人工作展开戏剧冲突。余宝昌这个人物,在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中,自由选择的意愿开始觉醒,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机会。本来这出戏叙述的是强大的国家控制系统与个人自由选择之间的矛盾,这是带有封建人身依附色彩的体制造成的弊病。但是,《海港》被改编后,改名为韩小强的余宝昌成了一个次要人物,而他想改换工作的愿望是由于暗藏的阶级敌人钱守维(原戏中是个思想"落后"的"中间人物",为突出敌我矛盾,将其改为暗藏的阶级敌人)的撺掇。这样,改编前的《海港的早晨》中所隐蔽着的关于强大的国家控制体制与个人自由发展之间的矛盾被强行扭曲为两个对立阶级间的矛盾。韩小强之所以要求调换工作被解释为阶级意识的淡漠。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一点:本来,工业化时代的动力来自于对利润的追逐和个人理想的实现,但我们发现《海港》要批判的恰恰就是工业化社会需要追求的合理目标。在《海港》的这出戏里,已经隐约地透露出创作者对工业化时代的追求利润的恐惧,对人的多向度发展的意愿也表现出霸道的钳制。方海珍口口声声要发扬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而另外一个次要人物赵震山则重视"生产指标""利润指标",这二者间在《海港》中又构成了一对互相冲突的话语面貌。在此,不难发现,《海港》至少回避了一个相当具有杀伤力的问题,即韩小强这样一个青年人,他不想"坚守"码头工人这个职业而想当海员,这种"理想"为什么在逐步工业化的社会中被判定为"价值的降格"呢?《海港》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判定韩小强调动工作的"无意义"甚至是"思想落后"的理由是码头工作是进行阶级斗争的重要阵地。这样,韩小强自由选择职业的合理愿望便被转变成是否忠于阶级阵营是否还有阶级斗争意识的问题。通过码头阶级斗争史的"正面教育"后,韩小强终于守本份安心码头工作。可见,《海港》中的阶级仇恨的情感,已经不再是一个阶级另一个阶级的动力,而是成为以阶级名义的强大控制系统对每一个阶级成员进行绝对控制的、且具有相当宽泛的能指空间的阶级情感符号系统。在《海港》《龙江颂》这两出戏里,阶级仇恨作为一个概念其所指越来越空洞,而能指意义越来越趋向无限。这种背景下的阶级仇恨情感的调动与其说是为了警惕潜在的敌人的威胁,不如说是利用这种仇恨情感的"合法化"达到国家控制系统的巩固和强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港》《龙江颂》这样的样板戏,其阶级革命、阶级仇恨在政治层面上已经没有什么激进意义可言,而越来越呈示出维护现存政治系统的保守和反动。阶级仇恨成为样板戏叙事中最具推动剧情发展的"超级情感"和无所不能的"情感道具",而人类的其他情感则遭到"贬值"和放逐。当仇恨的价值被无限夸大之时,在这种单向度的仇恨情感系统威摄下的戏剧文本其艺术价值趋于递减,实用的宣传价值趋于递增。

阶级仇恨只有借助了群体情感,才可能在最大范围内传播。样板戏宣扬的阶级仇恨是建立在只有也只要消灭了另一个敌对阶级就能迅速地建立乌托邦王国的假设上。当然,这是一个怎样的幸福王国无须缜密的理论论证,因为思考和论证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论证本身就意味着采取理性的方式,而任何理性的思考都有可能内在地构成对单向度的仇恨情感的瓦解。所以,掌握群体的想象方式,大规模地渲染和传染仇恨情感,回避推理和反省,让群体从舞台或银幕上获得敌对阶级正在对他们的生存构成威胁的感觉就足够了:阶级敌人善于伪装善于欺骗,而且任何时候都准备实施破坏,惟有英雄人物才能识破敌人的阴谋,所以,目前群体最迫切的任务不是赢取利润,更不要希图锦上添花的个人利益的获得,而是要相信英雄人物的智慧,团结在英雄的周围,随时准备对付共同的敌人。所以,在样板戏中,即使绝大多数的英雄人物已经"超人化",但只要这种英雄模式能为观众的想象模式所接受,这种英雄模式还能鼓舞士气,那么,样板戏的创作者就不会轻易改变他们摸索出来的英雄书写模式:"广大的工农兵读者和观众,并不满足于那种写真人真事的作品而热爱革命样板戏。这就足以说明,要塑造典型,不要受真人真事局限,这既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和繁荣的需要,同时也是使文艺真正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需要,是充分发挥革命文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战斗作用的需要。"[6]这样的论述只能说明"典型"已经成为虚假的代名词,或者说,样板戏中的英雄人物的虚假特性已经被所谓的"典型"叙事模式所消化,从叙事上加以"合法化":"典型"理论的边界是模糊的,许多优秀作品也确实不拘泥于真人真事,但关键在于虚构的允许的范围可以拓展到何处,特别是虚构的英雄人物的价值观念与接受者的价值观念是否依然吻合,当英雄的价值与观众的价值观念高度一致的时候,艺术上的虚假有可能别忽略,而当英雄所作所为所言已经逐渐与观众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分歧之时,艺术上的虚假就格外引人注目。在和平建设时期,象《海港》这出戏中的英雄人物每时每刻都在搜索着敌情,而且以充沛的阶级复仇情感带动群众去争取空洞的胜利,这类英雄人物的"典型意义"如果不受到丝毫怀疑,那只能说明接受者的审美情趣已经僵化到令人震惊的地步。法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人·勒庞认为:"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进一步说,对于他们自己的英雄的情感,群体也会做出类似的夸张。英雄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和美德,肯定总是被群体夸大。早就有人正确地指出,群众会要求舞台上的演员具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勇气、道德和美好品质。"[7]"情感的夸大"在英雄戏剧中可能是种不可缺少的一个要素,但不同文化价值背景下的英雄的极端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有着极大的差别,卡莱尔在《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中将英雄分为神灵英雄、先知英雄、诗人英雄、教士英雄、文人英雄和君王英雄。[8]英雄书写模式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存在着不同类型,就是同一种类型其书写模式也不是固定的。样板戏中英雄的"极端情感"在它的历史语境中肯定有其"书写合理性",无私无欲高大完美的英雄模式在一个时间段内可能是一种相当新颖,能让观众普遍接受的英雄书写模式,但这种建立在政治宣传需要而不是对人性深刻体察的艺术作品,能在一段时间内引人注目,也容易速朽。支持这种英雄模式的价值系统一旦发生了松动,那么,这种英雄书写模式的瓦解速度也将是惊人的。在激烈的战争年代上演一出《白毛女》,可以将士气推进到一个极端高潮,而在人民追求国家现代化的意愿的有了抬头之时,在以角色等级为核心的阶级斗争叙事模式被不断机械重复的历史语境中,《海港》《龙江颂》这样的样板戏的出现已经是强弩之末,其英雄人物的"品质""美德""勇气"已经不同于大敌当前的大智大勇或慷慨赴死的献身精神,英雄的高人一等只是因为她具备了从一个散包一封请调信挖掘敌情的特殊嗅觉。方海珍这样的"女英雄"没有了阿庆嫂八面玲珑之灵气和铁梅姑娘敢爱敢恨的泼辣,与柯湘比,也呆板了许多。方海珍不但是位彻头彻尾的阶级女人,而且多有低级官僚的霸气和三流特工的自以为是。这位已显笨拙的装卸队女书记的形象的出现只能说明样板戏的英雄系列已经逐渐失去了创新能力。当样板戏从它的草创时期、发展时期步入其成熟时期之时,这个艺术样式已经逐步失去了它的创造性和生命力。

当创新已显疲态之时,模仿与复制就接踵而来。由于样板戏是极其特殊的艺术作品,当时的不少高层人物围绕着样板戏曾经发生过如今看起来啼笑皆非的怪事。[9]样板戏的创作和演出远不是一出戏那么简单,它已经被当时的主流政治话语所收编,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筹码。所以,如何传播和复制样板戏就显得相当谨慎。"神圣"的样板戏除了需要利用电影这一现代传媒普及外,众多的专业或业余地方演出团体也在积极地"复制"样板戏。为了样板戏的演出的"完整",样板戏的始作俑者们出于对众多地方演出团体的复制水平的担忧,为每一台样板戏出版了一部内容极其详尽的供复制演出需要的样板戏演出本。这些演出本除了剧本、主旋律乐谱外,还有大量的彩色剧照,详尽的舞蹈动作说明,以及人物造型照、人物造型图、舞台气氛图、舞台平面图、布景制作图、道具图及道具表、主要道具制作图、灯光布光图及灯光说明表、舞台效果图。

比如关于人物造型,演出本就规定:

军杨子荣:形象要求:年青、机智、挺拔、庄重、高大、整洁。……。

团参谋长:形象要求:年青、英俊、挺拔。军装色彩要鲜明,质料要挺。领章要鲜红,帽徽要净亮,军帽要有方型的轮廓。

追剿队:形象要求:整齐、年青、英俊。服装要求:同团参谋长。

民群众:形象要求:要反映当时的历史条件,但也要好看。翻身前后要有明显的对照。群众服装色彩要用中间色阶,以衬托主要人物。……。

匪群匪:形象要求:狠毒、残暴、阴险、杂乱,但不要脸谱化。要强调是一群的政治土匪。服装样式杂乱,黄狗皮占多数,还有美式茄克、日本大衣和军装,也有地主的长袍马褂……色彩灰暗,色调偏冷。[10]英雄人物给规定为大智大勇的雕像般的造型,反面人物的形象虽然被告之以"不要脸谱化",但色彩灰暗,色调偏冷的脸谱肯定是反派人物的主要特征。中国京剧表演本来就脸谱化的特点,在样板戏的兴盛初期,"打破唱腔流派,打破唱腔行档,打破旧有格式"[11],这"三个打破"除了政治需要外,不可否认,这其中确有强烈的艺术革新的冲动。但在文化价值观念和政治价值观念极其单一化的岁月里,样板戏的艺术革新十分有限。样板戏在戏曲音乐和舞美设计方面有一定的突破,但在情感表述、故事编排和人物造型方面又形成了固定模式:以唤醒仇恨和复仇为人物的主要情感,以先验的角色等级作为突出无私无欲的主要英雄人物的叙事修辞方式,以排除人性的复杂性的狭窄的阶级斗争视角完成叙事。更重要的在于,样板戏是歌颂性的文艺作品,是服务于当时的主流政治话语,以革命的名义出现,但在艺术观念上却无革命性,而是服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一般而言,激进的、革命的艺术作品常常与产生它的经济、文化环境发生错位、冲突甚至决裂。从表面上来看,样板戏对制度化的封建剥削制度充满了仇恨,样板戏的英雄人物具有强烈的反抗心理和复仇愿望,但样板戏对于产生它的政治文化环境却有丝毫异议,相反,样板戏乃是当时主流政治价值系统的传声筒。样板戏创作动机之一就是为了"歌颂工农兵",当然,这种"歌颂"是基于一种估计,即建国以来,文艺界依然为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主宰,而工农兵形象工农兵话语在文艺界始终被压抑被改造,是弱势话语。[12]样板戏的出现就是要改变这种局面,反击"修正主义"的"文艺黑线"。但是,样板戏中的工农兵人物与其说是工农兵人物的代表,不如说是按照当时主流政治价值系统的愿望创造出来的工农兵的"理想形象"。在样板戏中,具有时代特征的政治话语的无限扩张,样板戏中的工农兵英雄人物所操持的语言是典型的实用性的政治话语,这种"政治大话"与真正的工农语言有着相当的距离(读一读老舍、周立波、赵树理的小说,就知道底层劳动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即使夹杂着大量的政治话语,依然与政治话语保持着一定距离,保持工农语言一定程度的"纯朴性"。工农人物的思维逻辑也不可能"进步"到与政治逻辑丝丝入扣的地步。)所以,样板戏是以"大写"工农兵英雄人物名义,对那个时代普遍的工农兵形象做最虚伪最矫情的扭曲。

任何一种具体的历史语境都有其特定的艺术想象力和解读趣味。样板戏在一度狂热的""的历史语境中当然有其"合理性":在摧毁一切旧偶像的时代氛围中,过于精致、细腻、感伤的人物形象与"革命"的氛围格格不入,"革命"的热情在"革命"的初期更需要压倒一切的气势和振臂一呼的呐喊,粗糙、简单但充满血与火的激情的革命英雄在这种时代氛围中能够迅速地为大众所接受,逻辑的严谨和思考的深入则成了怯弱的代名词。所以,样板戏的"激进"样板戏的复仇情感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迅速获得响应,依靠的是非常特殊的历史语境,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超级宣传机器的配合,一旦这些外部条件开始发生变化,样板戏的英雄偶像系列失去了狂热的"革命时代"特殊氛围,其肤浅、粗糙、虚假的一面便在"革命"退潮之时显露"原形"。

样板戏曾经整整十年在华夏大地上无处不在地喧嚣聒噪着人们的耳膜,样板戏也曾经因为"怀旧"的欣赏需要在""后再度煽起人们的观赏热情。但是,样板戏先验规定了的角色等级窒息了英雄人物性格的发展和人物血肉情感的生动表达。样板戏的单向度的复仇情感更抹除了任何"微观情感"的深度叙述,假如将样板戏的这种叙述和表演模式放在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新文艺的发展的历程来看,则只能说明样板戏粗暴地断裂了五四以来的以"人"更多地是以普通人的情感为表述对象的启蒙文艺观念。

样板戏的登台到样板戏的终结是中国当代文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个案,角色等级与仇恨视角只是样板戏叙事和表演中的重要表征,样板戏的叙事模式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的深层关系,样板戏表演程式以及样板戏电影的拍摄技巧与样板戏英雄观之间的联系,样板戏的改编推广与样板戏创作者、改编者、宣传者、推广者对大众想象力的把握等等问题都有可能让当代的解读者从更新颖的角度来考察样板戏。样板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利用样板戏掀起"革命"狂热的历史语境也已经不存在了,但文艺与国家意识形态之间犬牙交错的关系,任何利用文艺掌握大众的想象方式,则始终未丧失其研究价值,而是值得我们的不断地审视和分析。

[1]《看了〈逼上梁山〉以后写给延安平剧院的信》《红旗》杂志1967年第9期

《同志委托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红旗》杂志1967年第9期

[3]参看严家炎《谈〈创业史>中梁三老汉的形象》《文学评论》1961年第3期;冯健男《再谈梁生宝》《上海文学》1963年9期;秦德林《这样的谈艺术价值是恰当的吗?--评严家炎同志对〈创业史>的评论》《上海文学》1963年11、12期

[4]《谈京剧革命》《红旗》杂志1967年第6期

[5]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努力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对塑造杨子荣等英雄形象的一些体会《红旗》杂志1969年11期

[6]方进《要塑造典型,不要受真人真事局限》《人民日报》1974年7月18日

[7]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面

[8]参见卡莱尔《英雄与英雄崇拜》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3月第1版

[9]参见戴嘉枋《样板戏的风风雨雨》知识出版社1995年4月第一版

[10]参见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1970年7月演出本人民出版社1971年7月第一版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7

关键词 特殊院校 应用型 英语教育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我院于2001年开办英语教育专业,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三年制英语教育专科学生。几年来,我们借助特殊教育这一平台,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成果,逐步创建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 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我院英语教育专业应以“基础扎实,突出应用、优特色、强能力”为培养原则,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和特殊学校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熟练,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博爱情怀的面向普通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2 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应该是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新型的应用性人才。他们应具有“够用、实用”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类型人才的重要的能力特征之一。因此,我们要围绕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此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在培养娴熟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文理学院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指的是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要了解教育(着重特殊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

第二个方面是专业技能要求。专业技能涉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及手语翻译能力及盲文;使之具备一定的从师任教技能,学生可通过多种实践教学环节来获得这些技能。

第三个方面是综合素质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并具有博爱精神;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科研方法,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

课程结构与体系是课程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在设置该课程体系中我们加强了通识教育,进一步拓宽了专业基础,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质量的需求,不断地去“调整、改革、创新”原有的课程资源。

为此,我们按照平台—模块二级指标体系设置模块化课程。一级指标中设有四个平台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二级指标(四个平台课程体系下)中设有五个模块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该课程体系中,课程板块对应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与岗位能力需求相一致。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学历毕业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手语初级及中级证和其他从业资格证书。

3.1 理论课程

三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

(1)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大学体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信息技术基础、国防教育就业指导,必修27学分。

(2)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板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方向课程三个模块课程。在这一模块中开设了基础理论课和英语专业课程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部分特殊教育方面的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除了掌握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需的特殊教育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此,开设了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汉互译、英语语法、听力、口语、普通话及教师口语、特殊教育概论、特殊教育英语阅读、特殊学校英语课程与教学、基础手语、美国手语及盲文等十九门课程,共修78学分。实践项目融入这三个板块之中,并贯穿整个教学。

(3)选修平台课程。选修平台课程包括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其中任选课程包括专业和公共任选课程(博雅课程)。限选课程模块开设了英语口译、英语教师口语、语言学概论和第二外语等九门课程,学分为17学分。任选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二十余门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辅修不同的课程,从而发挥各自的特点和潜能。至少选修1分,其中专业选修课程17学分,公共任选课程10学分。

3.2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认真研究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认识—学习—体验为途径,以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为切入点,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三个不同层次阶段的实践工程体系,即专业认识实践、课程学习实践和岗位体验实践工程。在三阶段下,以“公共技能、专业技能和教师技能训练”为中心内容,构建了专业认识实习、校内技能实践(实训)(即写字及板书、手语;英语口语、教案写作、说课、教学模拟、多媒体课件制作)、教育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等多个具有针对性的实践项目。实习实践时间共计24周,16学分。

该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该体系中,我们安排了校内技能实训,校外见习与实习以满足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在训练内容上,我们体现了我们特教学院的特色,既有中国手语的实训,又有美国手语训练;既到普通小学校实习,又到特殊学校体验与实习。

总之,我们要树立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和专业课全方位开展实践性教学的观念,以实现岗位能力要求为标准,形成以教学、交流、竞赛及就业等功能为一体的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4 应用型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经过几年的教改研究与实践,本院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因素得到了实质性的改革与更新,逐步完善并形成了“英语专业知识+强化普通及特殊学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我们通过实行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英语教育专业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在参加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口语及写作大赛中多次获奖,发表省级学术论文5篇。2007年6月英语教育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教育部,2004(10).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8

关键词:Project板块;内容;特点;教学建议

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三至六年级中,共有62个单元,16个Project板块,在2011年的修订后,更是每四个单元后就有一个Project板块。Project板块,顾名思义就是语言实践板块,这个板块很特殊,知识点不多,单词也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但通过对该板块自身特点的了解不难发现,这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Project板块的主要内容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小学英语教材发生了重大变化,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的编排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其中,Project板块的设立就是突出了现代英语教学开始从学习语言知识到对学生个体的关注。Project板块的设计涵盖了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力求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思考、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来完成相关话题的任务,并在其中掌握知识。在每册教材中,每四个正规的教学单元后便安排了1个Project板块,而每个Project板块又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提出任务要求、根据前四个单元学习内容描述任务、相互交流与英语展示和在相关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例如,在Project板块板块中有如下的四个简单的英语句子的使用:Where do you live?I live in ... town/on ... Street. Where’s our school?It’s on ... Street.通过判断、想象、讨论与展示,以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相关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加入相关的小组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最后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效果进行评价等。

二、Project板块的主要特点

1.Project板块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的Project板块选材丰富,体现形式多样,安排的内容也十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涉及范围包括家人、朋友、乡村公园、饭店、百货商店、学校生活、物品制作等多方面,这样的安排既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有话可说,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2.Project板块的主要内容与书中各个模块的话题紧密相连

Project板块内容都会与本册书中本版块前的几个单元内容相联系密切,每一个Project板块的设立的知识点实际上都是前几个单元里知识点的总结和升华,例如五年级中,各个单元里提到的野餐、校园生活、动物园等都一一体现在了Project板块里。由此,通过学习和互动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更多单元的英语知识进行学习,合作探索,也能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每个单元里的知识学习能力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错误和巩固知识。

3.Project板块的趣味性大,能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

Project板块中有很多内容是让学生画画、涂色、剪纸,与传统的英语复习课相比,很有趣味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这些简单的英语手工活动能使他们对动手操作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将对英语的学习放在特定的实践情景中,给学生新鲜感,从而使他们认为英语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的。

三、Project板块的教学建议

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对所处的教学环境表现得积极主动,乐于学习,并能积极地参与其中,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Project板块的学习实际上是将学生之前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这就使得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分组和分配任务,而且还可以积极地进行研究和讨论。Project板块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者、促进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分配任务,促进其积极主动交流合作,同时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进行积极的监督,促使他们有纪律地约束自己,从而达到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9

【关键词】英语故事 阅读板块 目标达成

英语故事是英语教学引入的重要手段,尤其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故事阅读可吸引其注意力,并使其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达成英语故事阅读板块目标的学习道路上,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同时可使故事阅读板块的教学职能充分发挥,达成教学目标,最终,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策略之――“听”

“听”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故事背景,为学生提供背景信息,让学生自由预测故事的梗概和大意。而后,教师播放一段录音,在播放录音前提出几个针对性的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重新了解故事大意。听力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自由回答问题,并将听到的故事大意与预测内容相比较,加深对故事的印象。

以苏教版三年级第五单元的story time为例,可在听力开始前让学生猜测大家庭的情况,并在听力开始前提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story?”,让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辨别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声音,完成配对练习。在问题环节结束后,为学生提供自由时间,说出家庭成员等。

二、教学策略之――“读”

阅读是学习输出和输入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指导学生自主阅读英语故事,并在阅读之前提出几个简单的相关问题。学生完成阅读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了解故事大意,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以苏教版第六单元的“What’s time is it?”为例,在学生开始阅读前,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What is the breakfast time?;What is the bed time?”等。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得出“It is 7:00,it is time for breakfast. It is 9:00, it is time for going to bed”,从而了解故事大意,并掌握了询问时间和是时间做某事的方法。在了解了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跟读与模仿不可或缺。学生在模仿朗读的过程中,不仅可掌握英语语言的语音、语调等朗读技巧,同时也可进一步体会和掌握人物所表达出的情感。在跟读模仿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group work 或pair work等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可体会到不同人物的不同表达特点和情感色彩。在小组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为组织学生顺利进行小组讨论,并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监督引导学生讨论的正确方向,需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策略之――“演”

表演是阐述故事最直接的方法,story time中的多数故事均以实际生活场景为出发点,并采用了对话的形式进行讲述,是适合学生进行表演的题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听、读,已对教学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则可指导学生进行表演。表演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表演story time中的故事情节,第二部分是在原有的故事情节上将故事升华,进行续写或改写。通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其享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What’s time is it?”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表演自己一天生活中某个时间做的某件事,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自编对话。只要在表演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故事的中心思想,也可适当提倡个性化表演。

四、教学策略之――“思”

反思是教学的终极和巩固环节,story time的教学不仅仅要要达到相应的语言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深入研究故事内容和故事主题,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思维,不断提升其价值素养。

以苏教版第一单元“In class”为例,学生在听、读、演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stand up, sit down,open the door, close the window”等词组的读音和用法,教师还可适当的引导学生,让其了解传统的礼仪文化,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When the teacher is coming, we should stand up. We should close the window when it is raining.

五、总结

综上所述,苏教版中英语故事阅读板块的设计可更好的服务于英语教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反馈,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故事阅读教学方案,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亚囡.基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浅析小学英语故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I have a little overcoat》为例[J].校园英语,2015(23):121.

[2]潘志琴.英语故事板块教学:岂能“蜻蜓点水”――基于Mye―friend一课的评析与建议[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5(3):44-46.

四级英语作文模板篇10

【关键词】双刃剑;先学后教;翻转

G633.4

新课程标准指出“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学生通过养成预习习惯之后,所形成的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学生能够独立驾驭预习这项学习活动的能力,预习习惯和能力养成的重要性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势必要重新思考该如何转变预习观念,建立与时俱进的英语学科有效预习模式。

一. 教学现状,喜忧参半

1.起步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预习也带来的不同的效果。笔者担任的三年级班级调查显示,一班超过50%的学生利用假期进行了英语的预习工作,有的甚至学完了上册内容。

2.存在误区

预习因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异,家庭差异也会出现一些观念的差异,从而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

A、多数家长能够认识到英语预习的重要性,并可以亲力亲为加强教育与辅导,学生有着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态度比较积极。

B、一部分家长工作繁忙而对孩子的英语学习监督不力,很少过问,有的学生只是简单地把英语单词看两遍,大致浏览一下课文就自认为做好了预习。少数家长因为自身文化的限制,自己不懂英语,家庭辅导更无从谈起。

3.指导不当

预习因老师的不同操作产生不同的效果。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有的同学误认为英语预习作业就是背背单词,读读课文等。这些现象导致学生们对预习的目的和作用不明确,教师的学案落实不到位,

二.寻找对策,事半功倍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来分析,重新思考该如何转变预习观念,建立与时俱进的英语学科有效预习模式。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新模式悄然上演,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理念为新教材改革增添活力。

(一)、先学后教------学什么

很多教师都把预习看作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课前阅读、自学思考、重难点勾画等。其实预习≠自学,预习≈学生课前学习准备,它的内涵远远超出学科知识本身,形式也可是听、说、读、写、描、摸、画、交流讨论、制作实践均可以承d预习的内容。

1、有的放矢??――明确预习目标

每一节课都有其目标,预习时我们先看一下待预习的单元的大标题和这一课的内容,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哪些已经掌握,哪些还不太牢固,预习时应重点画出来,为课堂学习提供向导。

【案例1:预习目标】

《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 ? 第一课时预习目标

1. 初读本课一遍,感知本课内容,自学desk,chair,bird,on,in,under,behind单词发音和词义,不会模仿的单词做上记号。

2.回忆一下如何评价赞美别人,学学新课中的赞美词 How beautiful!

3.通过观察图片,请数出小鸟飞过几个地方,分别是哪里,标上序号。

4.想象一下,这只可爱的小鸟还可能会飞到教室的哪个地方?

2、分门别类????――细化预习内容

明确要求,细化内容,使预习有文可依。针对同学们的年龄特点,预习内容解决下堂课的重难点为主,在布置预习内容时,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少而精的原则。

【案例2:预习作业】

五上unit 5 what do they do ?

1、听录音 3 遍,读 3 遍,家长签字_______

2、尝试写出学过的职业类单词,大声读一读

3、找找文中的人物的职业和职业特点

有了这些框架,大家的预习就更准确了。通过一系列的查找工作,大家在课前已基本了解job及相应的职业活动,从而大大缩短了课堂时间。与此同时,通过预家也变得有话可说了,当我开展说一说,比一比的活动时,同学们的表现欲和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二)、先学后教------怎么学

1. 授之以渔――指导预习方法

首先要做好常规性预习,即“读”和“画”,读就是让学生在家用录音机跟磁带并模仿着读,尝试把握一些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画”就是在做预习指导时,碰到一些不理解的单词,词组或句子,就让学生在预习时用“?”号在文中标出来,作好记号,以便在上课时更有针对性地听课,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其次,还可以做探究性预习,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相对较弱,学习意志力也不强。预习作业可以表格的形式打印出来作为学生的回家作业,让他们提前一天完成。

2. 未雨绸缪――布置预习作业

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和年级特点,低、中年级学生在预习时要做到听录音并跟读,找出新单词和不认识的单词,高年级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查单词表、字典等多种途径学习汉语意思,对于掌握不了的发音可以听录音或在课堂上学习。依托本校班级都有QQ群,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和问题,可以在线讨论。

(三)、先学后教----教什么

学生在家通过先学,在完成习题的反馈后,教师要及时调整课堂内容,确定教什么,而不是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按照原计划进行课堂教学。

【案例3:预习反馈】

译林版英语 5上 unit 2 A new student

Review:

1、说说家里的房间,

2、说说There be 的句型

Preview:

1、 找找本课中新专用室名称

2、 there is 和there are 的句型有什么不同?

2、句型 How many… are there ?是什么意思?

3、根据课文内容画画平面图和专用室的分布情况

4、你还有哪些单词不会?

5、你学会的新句型是什么?

6、听录音跟读____遍 ,家长签字______

本模块主要学习 There be 句型的一般疑问句,询问某一个地方有什么东西和有多少。通过对预习题的检查和反馈,教师可以很快了解这个班级学生四年级所得内容,there be的肯定句的了解程度,一般疑问句怎么引出,这些题中有的让学生直接回答出来,有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预习进行选择,还有的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成。学生预设的学习困难,让老师更是有的放矢,抓住难点,集中突破。本课教学,由于学生在课前有针对性地、充分地进行了预习,虽然文本中有许多新词,但在教学时不管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非常流畅,学生学得快,掌握得扎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先学后教----怎么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我们把课前预习准备的形式看作是满足学生课前心理准备需要(自信、勇气、探索、想象、创造)的话,那我们就可以把预习的内容当作是确定学生课前学习准备找好英语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本质需要(对比、联系、发散、迁移、归纳、运用)。

1.“显微镜”聚焦Storytime板块

Story time 板块是对话形式的连续情景语篇,不仅承载着词汇和句型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还给了学生丰富的情景设计和实用易学的框架结构。在预习作业里,除了让学生学会单词发音,感知文本的大概意思,同时,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显微镜式”的看图方式,聚焦插图细节,寻找各幅图的关键和关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4 :拓展运用】

三年级下册 unit 4 Where’s the bird ?

Now,look at the blackboard.(拿出小鸟的图片)Look!A bird!

S:How beautiful!

根据黑板上图片,请学生把小鸟画在黑板上不同位置,加上飞行路线,利用建立的图式帮助孩子复述课文

Step 4 practise

小B还会飞在教室里什么地方呢?

Where’s the bird ? It’s ….

Beside the window on the floor on the chair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讨论预习作业中的“小鸟还会去哪里”的话题,让孩子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想象和尝试使用语言。移情换景,学生能在创设的新情境中,模仿,体验,合作,展示自由大胆地使用本课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增和人文素养。

2、“放大镜”着眼cartoon 板块

Cartoon time 板块为图文结合的故事书,简洁,纯正,富有童趣和幽默。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容易产生情感共鸣。这个板块符合他们心理和年龄特征,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渐进过程,是学生的最爱。我们要关注板块插图,用“放大镜”来挖掘人物神态,动作,表情等细节特征,有效地看懂读懂英语小幽默,并能夸张到位的模仿。

【案例 5:创新画图】

《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 的cartoon time是Sam和Bobby参观机器人展,对一个智能机器人的疑问和好奇构成了本课的核心。

Step4 Cartoon time

仔细观察图片,看看机器人有什么不同,Bobby最喜欢哪种呢?

a. Are the robot’s eyes big or small?

b. What can the robot do?

c. Is he tall or short?

d. Does Bobby like the short robot ?

3. Read the dialogue carefully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象力,针对科技智能,课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想象画些五官特征比较明显的外星人或人物肖像。老师邀请画画比较好的学生在投影上出示自己的画像。教师先说出第一句描述,然后要求其他学生轮流说下面的句子,直至描述完整,也可让学生根据画像的奇特性,展开想象。Cartoon time的对话让学生“阅读,理解,欣赏”。

3.“望远镜”关注Culture time

五年级教材板块出现的Culture time,为了让学生循序渐进的走近英语,走进英语,关注语言和语用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要用“望远镜”观察大洋彼岸的人们和他们进行的社会活动,让孩子的思想能走出去。

【案例6 文化碰撞】

在国际交往中,由于语言文化背景不同,各国的习俗不同,人与人交往活动也由此不同。译林版五上unit 6 My e-friend culture time 关于中英文不同的书信地址格式书写。《英语》5年级下册 unit 8 Culture time 西方国家人们在接受礼物的第一时间打开。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查询英文地址的书写和不同国家接受礼物的礼节,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

由于中西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我们对此不了解,在与英美人士进行交往时,就会引起对方的误会,发生不必要的误解。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是青少年应该积极培养的情感态度,这种情感态度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就是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以及正确文化意识的培养。

(五)翻转课堂----课堂翻转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强调学生个性化学习,重点是的学生在课下自学,老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学练结合会让老师的身份发生转变,更多的老师将不再扮演传统授课的角色,需要转换成为教练/导师。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牛津版三年级下册 unit 1 In class ,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题,了解open和close,door和window的中文意思,尝试通过听录音,和家长一起学各种方式来学学单词发音。回忆老师每天上课环节用语,争当小老师。第二天课堂,老师可以让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来做做小老师,了解下stand up和sit down课堂用语的掌握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发现stand up 中stand发音有些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学生讨论出分解st和and的组合,老师适当的引入s后【t】清辅音要浊化读成【d】,在组织教学活动中,多让学生开口,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多种形式来学习巩固,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翻转课堂 ----课外翻转

τ谝桓雒挥薪餐庥锘肪车闹泄学生来说,仅仅通过课堂短短的40分钟来学习一门外语,要效率,难度相当大。鼓励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教师要积极开发身边的资源,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体会成功,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困难再大,也能克服。

译林版五下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 教学结束后,学生回家可以和父母一起做家务,学会参与家庭事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了让学生更牢固,更扎实的掌握电话用语和现在进行时的语法。学生的家作之一就是打电话给老师。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打电话可以说hello. May I speak to xx ? Is that xx ?让课堂虚拟的电话情景更加真实,回答也多种多样。当班级学生生病在家,教师可以结合四下Unit 8 How are you ? 的内容询问情况,相信这位生病在家的学生会惊喜不已。

英语课程主要目的为了学生 “用英语做事情”,也为了让学生能参加更多的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优质教育资源将不仅仅在区域内,而且在全球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教学从平面走向立体,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无所不在的学习环境将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深入人心。学生课下自学,老师由授课转为进行引导,一个颠覆传统教育的翻转课堂的时代正在来临。

参考文献:

1.顾泠沅. 《以学定教的课堂转型》 [J].

2.胡天硕《关于翻转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