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的治疗十篇

时间:2023-03-31 06:56:18

风湿病的治疗

风湿病的治疗篇1

关键词 硫酸羟氯喹风湿病临床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与其他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相比,多表现为不可逆转的关节破坏[2]。及早应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的进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为探讨和分析硫酸羟氯喹治疗风湿病的临床效果,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风湿病患者100例,采用硫酸羟氯喹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风湿病患者100例,女78例,男22例,均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年龄25~67岁,平均45岁;病程1~5年,平均2年。近3个月内未接受糖皮质激素或抗风湿药物治疗,无严重心、肝、肾、肺、胃肠道、血液系统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50例,女38例,男12例;年龄25~66岁,平均44岁;病程1~4年,平均2年。观察组50例,女40例,男10例;年龄25~67岁,平均46岁;病程1~5年,平均2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关节肿胀、压痛以及关节功能分级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酸羟氯喹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风湿病的临床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75%;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30%~75%;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程度均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统计学数据进行X2检验,P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3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0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2.00%。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治疗效果经X2检验,具差异有显著性(P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数患者起病急,发展快,一般需要长期用药[4]。临床上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由于这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长期用药常会引发不良反应,严重时甚至会影响生活质量[5]。

甲氨蝶呤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效的药物之一,对大部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均有效,对关节肿痛、晨僵、血沉等指标具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作用。硫酸羟氯喹是一种抗疟药,也用于抗风湿治疗[6]。两者合用可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静,高洁生,吴轰,李芬,谢希.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硫酸羟氯喹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7,10(30):52—55.

2张剑,解洁,张铁翼.沙利度胺联合甲氨喋呤、羟氯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2(8):98—99.

3许百洁.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创新研究,2008,12(5):138—139.

4龚媛.羟氯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5(19):802—803.

风湿病的治疗篇2

【关键词】 风湿病;引经药;临床应用

风湿病是一组主要侵犯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如肌肉、滑囊、肌腱、筋膜以及免疫系统等的疾病[1],因其主要以关节、肌肉疼痛、肿胀甚则脏器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将之称为“痹证”或“痹病”。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类疾病治疗常采用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等,其中生物制剂是一种以细胞因子为靶向的高活性多肽免疫制剂,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中药的“引经药”。中医学认为,痹证的发生发展与经络密切相关[2-3]。经络既是人体津液气血运行的通路,也是病邪侵袭人体的通道。在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脏腑失调的基础上,风寒湿热之邪趁虚侵袭,或劳累过度感受外邪诱发,风寒湿热痰瘀痹阻,经络滞涩不通,脏腑、肢节气血运行不畅,疼痛由是而作。中医虽以“痹证”概括风湿病,但由于不同的风湿病,关节肿痛的好发部位亦各有不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恰当的配伍引经药物作向导,使药力直达病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疾病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引经药在风湿病治疗中的认识浅析如下。

1 头颈部

风湿病累及头颈部者临床并不多见,其中约8%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颞颌关节炎,表现为颞颌关节疼痛、张动受限等。由于颞颌关节部位属足阳明胃经循行所过之处,临床在辨证施治时可用白芷作为引经药,配合细辛、川芎等,以开骨窍,止疼痛。此外,类风湿关节炎及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亦可累及颈项部,可出现寰枢关节半脱位及颈椎活动不利,颈项部僵硬不适感,引经药可选用葛根、羌活、升麻,并可与芍药、甘草等配伍以柔肝舒筋,缓痉止痛。

2 四肢关节

风湿病累及四肢关节者较为多见,其中上肢部位常用引经药有桂枝、桑枝、羌活。桂枝味辛微甘,性温,气味芬芳馥郁,其枝柔嫩,其气轻清上扬,善走上肢,具有温经通络之功[4]。正如《药品化义》所言:“桂枝专行上部肩臂,能领药至痛处,以除肢节间痰凝血滞。”桑枝味微苦,性平,祛风湿、利关节,善走上肢,尤以治肩背酸痛,经络不利为常用。《本草撮要》云:“桑枝,功专祛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痹痛。”此外,肩臂疼痛还可用片姜黄作为引经药,片姜黄“横行手臂”而长于治肩臂掣痛[5],《类证治裁》亦云:“片子姜黄,能引至手臂。”下肢关节可选用独活、川牛膝、海桐皮。牛膝味甘苦酸,性平,其走而能补,性善下行,具有补肝肾,强腰膝,利筋骨,通经络之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牛膝,原为补益之品,而善引气血下注,是以用药欲其下行者,恒以之为引经。故善治善治肾虚腰疼腿痛,或膝痛不能屈伸,或腿痿不能任地之疾。”海桐皮味苦性平,入肝肾之经,祛风湿,舒经通络,常与独活配伍,适用于下肢关节痹痛以及腰膝疼痛等症。穿山龙味苦性平,舒筋活络,祛风止痛[6]。《陕西中草药》云:“治咳嗽,风湿性关节炎,大骨节病关节病。”其可作为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四肢大关节之引经药,并配合其他部位的引经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此外,下肢抽筋者可选用木瓜,足跟痛者可选用骨碎补、钻地风,痛风足踝肿痛明显者可选用防己、蚕砂等。对于一身上下关节皆肿痛者,亦可多药合用,各取所需,如《本草正义》云:“颐之师门,恒以羌活专主上部之风寒湿邪,显与独活之专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疡之一切风湿寒邪着于肌肉筋骨者,亦分别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独活各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节牵挛,手足上下交痛,则竞合而用之,宣通络脉,更能神应……非以羌、独之善走宣通为治,则效力必缓。”在临床应用引经药时亦需注意药物的寒热属性,如风寒湿常宜用桂枝、片姜黄、羌活、独活,风湿热宜用桑枝、防己[5]。

3 躯干部(腰骶部)

风湿病中以强直性脊柱炎最易累及躯干部,尤以腰骶部明显。腰部是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的部位,引经药可选用羌活、独活、鹿角片、狗脊、细辛等。狗脊味苦、甘,性温,入肝、肾、膀胱经,能固髓填精、温少阴之经、引太阳督脉之阳气,又可作引经药之用。《本草正义》云:“狗脊能温养肝肾、通调百脉,强腰膝,坚脊骨,又能固摄冲带,坚强督任、引经向导。”鹿角片味咸涩,性温,入肝、肾、脾经,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活血消肿,为强壮督脉之要药[7]。《张氏医通・脊痛脊强》云:“脊者,督脉及太阳经所过,项脊常热而痛者,阴虚也,六味丸加鹿茸。常寒而痛者,阳虚也,八味丸加鹿茸。”临床上多以鹿角片代替鹿茸[8-9]。国医大师朱良春在治疗风湿病时也常用鹿角通利督脉。细辛味辛性温,王好古谓之:“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4 小关节部位

清代温病学派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风湿痹证日久亦可深入筋骨,痰瘀胶结,可见关节肿大畸形以及类风湿结节等。虫类药最能搜风剔络,窜筋透骨,引药入络,如全蝎、蜈蚣之品。此外,藤类药亦善走经络,祛风湿,解痉挛,对于风湿病久病入络同样适用。《本草便读》云:“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盖藤者缠绕蔓延,犹如网络,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其形如络脉。”《本草纲目》亦云:“藤类药物以其轻灵,易通利关节而达四肢。”常用的藤类引经药物有青风藤、雷公藤、忍冬藤等。青风藤味苦性平,为治疗风湿痹病之要药。《本草汇言》云:“青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故风病软弱无力,并颈强偏废之症,久服常服,大建奇功。”忍冬藤味甘性寒,清热解毒,凉血通络,善清络中虚热,对风湿热痹或风寒湿痹郁久化热者有良效[10]。

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引经药应辨证使用,有的放矢,既要重视引经药的功能,又不拘泥于引经。引经药除引导药物直达病所外,尚发挥着主要的治疗作用。如羌活不仅可引药达肢体上部,又有祛风湿的作用;狗脊可引药入腰脊,但亦有补肝肾,祛风湿的作用;青风藤、忍冬藤不仅可以引药入骨节络脉,现代药理研究亦说明其有明显的抗炎止痛作用,可以降低红细胞沉降率和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因此,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恰当地使用引经药,不仅可以引导药物到达治疗的部位,发挥治疗作用,而且可以起到精简药方,减药增效的作用。

5 参考文献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97.

[2] 雷正科,雷洪涛.娄多峰教授治痹病经验撷英[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73-75.

[3] 吕东富.痹证用药规律研究――503例痹证临床资料分析[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

[4] 郭亮,吴春宝.“颈舒汤”治疗颈椎病案[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73-774.

[5] 施杞,谢兴文,李宁,等.引药在伤科中的运用[J].中医正骨,2005,17(6):1-2.

[6] 邱德华,石仰山.石氏伤科对引经药的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2000,41(12):757.

[7] 杨学青.阎小萍教授对“和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组方特色[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11):70-73.

[8] 刘宏潇,冯兴华.补肾活血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及抗骨化作用实验探讨[D].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9] 阮志磊,李卫卫.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位病因病机之浅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4):57-58.

风湿病的治疗篇3

【关键词】中药熏蒸;产后风湿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49—02

中药熏蒸又叫中药汽疗,是用中草药煎煮产生的药汽熏蒸人体来治疗或健身的一种外治疗法,具有行气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显著效果。其药汽的温热刺激可以使皮肤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同时药汽的温热刺激还可以使毛孔开放,全身出汗,让体内“湿邪”随汗液排除体外,既扶元固本又能消除疲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1]。产后风湿病亦称“产后身痛”“产后风”“产后关节痛”等。是指妇女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感受风湿寒邪所引起的肌肉关节酸麻、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为产后百日内特别是产褥期的高发病[2]。以关节外肌肉、肌腱部位血液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与外感风寒湿邪、病变局部组织血管痉挛缺血、代谢产物瘀积及孕娩导致的骨与关节结构变化等因素有关[3]。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我院采用中药熏蒸治疗产后风湿病3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产后风湿病患者38例。年龄20岁-39岁。平均年龄26.5岁。其中住院患者21例,门诊患者17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8年。全部患者均在产后3个月内发病,多有下冷水或汗出受风寒等诱因。均感周身或部分关节肌肉酸麻、疼痛、畏风怕冷、遇冷或天气变化时加重,部分病例有皮肤麻木感(19例)、关节肿(7例)、自汗(6例)、盗汗(7例)。除少数患者(4例)血沉轻度增快外,其余各项化验指标均正常。X线摄片未见骨质异常。

1.2治疗方法

采用中药熏蒸器。熏蒸药物组成:艾叶20g、当归10g、络石藤15g、玫瑰花10g、生薏仁20g、鸡血藤15g、山奈6g、何首乌20g、防风10g、生甘草10g、伸筋草10g、黄柏10g、益母草10g、木瓜15g。使用前先将上述中药置于药锅内,加水足量,接通电源,加热至沸腾,药物蒸汽就循管道进入密封的熏蒸舱内,待舱内温度达40℃左右时,即可嘱患者更衣后暴露疼痛部位,进入舱内,呈平卧位,头部置于舱外。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节温度,将温度控制在39-42℃之间,熏蒸至患者全身出汗为度,一般每次30 min左右,隔日1次。10d为一疗程,间隔2~3d再开始下一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

1.3护理

1.3.1治疗前的护理

1.3.1.1 严格掌握禁忌证:严重心肺疾病及传染病患者禁用熏蒸;妇女月经期及妊娠期禁用熏蒸;糖尿病、中风后肢体感觉迟钝、有出血倾向及体质虚弱者慎用熏蒸:机体过度疲劳时不宜熏蒸。

1.3.1.2 心理护理 产后风湿病患者身体虚弱,活动多有不利。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患者患病期间,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对治疗和康复十分不利,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熏蒸期间应经常有计划地与其交流谈心,讲解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解除其顾虑,稳定其情绪,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疾病观。同时避免外界刺激,保持精神舒畅,使其处于良好心理状态。心理护理需因人制宜,根据患者个性心理特征、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还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情志护理,嘱其关心爱护患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3.2 治疗中的护理

1.3.2.1 控制温度,防止烫伤。根据患者熏蒸的部位、年龄、皮肤对温度的耐受力调节合适的温度。药液不可过热以免烫伤皮肤,过凉则起不到作用。一旦发生烫伤,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熏蒸时应注意观察患者皮肤、面色及出汗情况,如皮肤出现瘙痒、皮疹等药物过敏情况。应立即停止治疗。

1.3.2.2 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在熏蒸过程中患者皮温升高,毛孔开放,易受到风邪侵袭。因此室内应避风,治疗结束后用干毛巾擦干患者身上的药液及汗液,及时穿好衣服,并稍作休息,防止感冒着凉。

1.3.2.3 加强巡视,治疗过程中,由于室温及患肢温度均较高,患者出汗较多,及时补充水分,可喝一些淡盐水或果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询问有无头晕、心慌、乏力等虚脱症状,如果发生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虚脱。要随时观察其病情变化,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当患者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虚脱症状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休息。

1.3.2.4 预防交叉感染 熏蒸床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治疗时熏蒸床上使用一次性薄塑料布,防止交叉感染。治疗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照射40min。治疗结束后开窗通风,防止室内过分潮湿。若熏蒸后出现热疹或过敏反应,应暂停治疗。局部皮肤过敏者可用炉甘石洗剂外用,皮肤烫伤应及时向医生汇报予对症处理。

1.3.2.5熏蒸期间禁用冷水洗浴。忌食生冷、寒凉之物,可适当进食温性食品。6)物品消毒,注意养护。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1 h,熏蒸治疗仪及熏蒸床每El用消毒水擦拭1次,患者所用毛巾、被褥、床罩每人l套,每日清洗消毒,每日治疗结束后开窗通风,防止因室内过分潮湿造成器具锈蚀。

1.3.3治疗后的护理

产后风湿病的患者需要适当运动,提高体质,适当的穿衣,防风寒、防潮湿,保持居处干燥、温度适宜。由于患者产后体虚,切忌过度发汗,应以微微出汗为度,过汗则伤正,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根据病情和体质,配合保健操,自我按摩、揉按身体疼痛部位及穴位,由轻到重,量力而行,使身体微微出汗为佳。在饮食方面亦要多加注意:血虚者宜多吃营养丰富的食品,如猪肝、羊肉、鸡、桂圆、红枣、红豆等;外感风寒者宜多吃辛温散寒之品,如生姜、葱白、红糖及一些易消化的鱼、肉类等[2]。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1.4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2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评定。治愈:经治疗后受累关节、肌肉疼痛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血沉快者降至正常。显效:受累关节肌肉疼痛大部分消失或明显减轻,血沉恢复正常。有效:受累关节肌肉疼痛或肿痛有好转。无效:受累关节症状无改善。

2 结果

38例产后风湿病患者治愈2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4%。

3 讨论

中药熏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中药熏蒸疗法有三大特点[4]:一是由皮肤给药,避免药物对口腔粘膜、消化道及胃肠的刺激,减轻肝脏、肾脏负担,从而提高药物利用度;二是中药熏蒸疗法选用天然的药材,绿色环保,安全可靠;三是辩证施治,疗效独到,有内服药物所不能发挥的医疗作用。因而,中药熏蒸适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仅可用来预防和治疗风、寒、湿三邪毒所致病症,如: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等骨关节病,还可以防治气虚下陷、气血瘀滞、湿阻脉络等病症,而且在养生康复、增强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克服亚健康、美肤美体等方面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成因与产后气血虚弱.风寒湿之邪乘虚入侵[5]。而致经脉痹阻,或因产后失血过多,失血耗气,四肢百骸空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而致。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因素、免疫功能因素、缺钙因素以及产妇体力消耗过大等原因有关[6]。风湿痹痛症是临床常见病症,正气不足为发病的内在因素,而感受风、寒、湿邪为引起本病的外因,主要病理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熏蒸方中:防风、络石藤、伸筋草能祛风除湿;木瓜、何首乌能补益肝肾;艾叶、山奈能芳香燥湿,温经通络;当归、玫瑰花、鸡血藤、益母草养血活血、祛瘀止痛:黄柏、生薏仁、甘草能清热利湿,迫邪外出[7]。本病的护理体会是治疗前重在心理疏导.做好健康宣教.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严格掌握治疗适应证;治疗中注意控制熏蒸器中的温度,防止皮肤烫伤,注意汗出情况,以微汗出为度,勿使过汗,过汗容易损伤人体正气;治疗后注意防寒保暖,防止风寒之邪乘虚入侵。加重病情。本疗法思路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8],《素问·痹论》“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摩之浴之”等理论[9],对产后体虚,营卫不调,腠松法、意象法、分散注意力法等。音乐有明显的镇静和镇痛的功效。分散注意力被誉为感觉的保护伞,将注意力集中到其他事情上,患者就会减少对疼痛刺激的注意力[10]。当采取以上措施患者仍然不能耐受疼痛时.护理人员应通过正确评估疼痛强度.观察疼痛对患者功能活动的影响。根据疼痛强度,按三阶梯疼痛治疗原则,遵医嘱使用镇痛药,把握止痛药物应用药点。了解各阶梯代表药物及主要的副作用,提高疼痛阈值,从而有效减轻患者痛苦。

参考文献:

[1] 沈 鹰. 风湿病中西医诊疗概要[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88.

[2] 孙勇 顾寒 中药熏蒸配合复方当归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报告 中医学报 2010,(5)

[3] 张吉华 中药熏蒸及护理促进产后子宫收缩的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3)

[4] 姚金兰 中药熏蒸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的效果观察 护士进修杂志 2012,(17)

[5] 汪东涛 沈鹰 中药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时珍国医国药 2008,(9)

[6] 王春华 奚军 中药熏蒸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本体感觉的重建效果 上海护理 2010,(3)

[7] 黄金丽 张伟明 中药熏蒸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护理体会 中国中医急症 2009,(8)

[8] 付懿 中药熏蒸治疗产后风湿病的疗效及护理 实用临床医学 2011,(12)

风湿病的治疗篇4

方法一、止痛西药治疗,这也是一种常常会用到的方法,不过只是会起到发作时止痛的效果,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且长期的服用会有副作用,在用药的时候需要谨慎。

方法二、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电疗、红外线照射、热疗等方法,做过理疗的朋友都知道,这种方法根本没有办法根治风湿炎,只能麻痹神经缓解疼痛的症状。

方法三、推拿针灸治疗:和物理治疗目的基本相同。就是以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为主,而非根治手段,不过这也是一种平时的时候会用到的方法,要根据病情来进行。

(来源:文章屋网 )

风湿病的治疗篇5

【关键词】 风湿免疫疾病;肺部并发症;预防;护理

风湿免疫疾病是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系列与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疾病的总称[1, 2]。本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受到生存环境、免疫差异、遗传、感染等影响, 而人体的呼吸系统与外界直接接触, 肺部黏膜较薄, 受外界影响较大, 故风湿性免疫疾病多发肺部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共14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71例。其中男78例, 女64例, 年龄50~80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可能出现的肺部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 采取对应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措施, 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1. 3 预防措施

1. 3. 1 环境管理 肺部感染以飞沫传播为主, 为减少感染几率要控制传染源。首先要保证病房里的卫生, 注意病房的通风换气, 保证空气流动, 定期消毒。每天病室通风不少于30 min, 并进行常规病室消毒。对于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做好呼吸道隔离并加强探视管理, 控制探视人数。将室内的温度与湿度保持在相对适宜的范围, 避免温湿度过高或过低引起患者的不适。

1. 3. 2 健康教育 向患者灌输一些防护知识。要求抵抗力低下的患者出门时戴口罩, 必要时在室内也需要戴口罩。注意患者的居住环境卫生, 做到干净无尘, 最好用84消毒液等定期消毒, 必要的时候可擦拭2~3次/d。

1. 3. 3 个人管理 ①针对易感人群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最关键的是要进行自我预防, 加强患者自身的防范意识。包括加强口腔护理, 正确的口腔护理常能使细菌减少到最低限度, 降低自身感染几率。指导患者饭后用淡盐水、小苏打水漱口并每天监测口腔内的细菌数量, 根据病菌类型采用相应的抑菌清洗液清洁口腔, 必要时可按医嘱服用抗生素[3]。②为控制及预防肺部感染, 可采取局部用药的方式, 临床上经常将抗生素类药物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让患者把药物吸入体内, 以保证药物能够均匀地进入患者的末端支气管和肺泡, 从而起到消炎抗菌和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③进行心理辅导, 加强患者对本病的认识, 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身免疫疾病加之肺部功能的失调, 因其极度的不适感会引起患者的紧张。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与患者一起分析致病原因, 指导患者养成正确习惯, 保证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医生的各种治疗措施, 对于患者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常采用减轻焦虑的方法, 包括音乐疗法、香味疗法、指导式想象以及按摩等。④疼痛护理:患者由于疾病科造成周身不适, 在临床工作当中本科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减轻患者的不适。比如保持病房的环境适宜, 控制来访人员及探视时间, 在护理操作中做到“四轻”, 减少外界对患者的刺激, 避免引起患者焦虑从而加重疼痛;合理运用无副作用的止痛措施, 比如用冷敷、热敷、加压、震动的方法来刺激患者的皮肤, 分散注意力或者通过水疗、磁疗、红外线等物理治疗方法来缓解患者身上的疼痛。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在本次的实验研究中, 观察组出现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有3例(4.23%), 而对照组则有10例(14.0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风湿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是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原因多种多样, 而其病理特征却基本相同, 风湿免疫疾病大多都会引发自身多系统的损伤, 特别是对患者的肺部损伤非常严重。引起肺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呼吸道与空气直接接触, 呼吸道黏膜较薄, 空气中的致病菌直接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可诱发呼吸道感染;并且由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 卧床导致肺活量减少, 潮气量减少, 不易进行有效咳痰, 导致病原体在体内繁殖入侵的机会增多。针对上述情况作为护理工作者应引起重视, 加强医护措施, 对于患者的不适需及时加强治疗, 并且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减轻患者与家属的焦虑, 配合医疗工作, 积极接受治疗。

参考文献

[1] 蔡琦.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21):97.

[2] 徐小玲.风湿免疫疾病中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临床护理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11(6):668-669.

风湿病的治疗篇6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

患有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心房颤动(AF)的往往是病历较长的患者,风湿性心脏病为慢性疾病,而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和易疲劳,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会影响到患者全身系统[1],宜及早医治。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迷宫”手术,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复发率较高,手术的操作很复杂,带来时间长和创伤大的不利因素,因此,目前微创外科治疗颇受关注,逐渐开始采用射频消融术(RFA)治疗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笔者经长期观察,结合我院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实际治疗状况,对射频消融术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并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共计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9.2±1.2岁,40岁以下患者1例,41-60岁患者19例,60岁以上患者10例。患者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和易疲劳,患病时间为5个月-11年。治疗前患者心功能(NYHA)等级评定:2例I级,9例Ⅱ级,17例Ⅲ级,2例Ⅳ级。

1.2治疗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15例,给予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消融,主要给予可达龙维持,术后3天内每天静脉注射300mg/次,每天一次,其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调整用量,一般持续治疗6个月为宜,坚持口服。实验组15例,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打开心包,使右肺静脉分离,对其进行射频消融并建立体外循环,横切右房,在这种状态下对右房横切口至下腔静脉段实施射频消融;立即切除右心耳,对右心耳至右房横切口段射频消融;随后使主动脉停止心跳,切除Marshall韧带,进行左肺静脉射频消融,同理依次对左心耳至左上肺静脉段和左肺静脉至二尖瓣峡段再射频消融每次射频消融三次,进行过程中应不断观察心电图,所有患者均放置心脏临时起搏器,返回病房监护。

1.3疗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3-18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心功能变化和窦性心律的转复。

1.4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全部观察数据均应用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通过X2和t检验,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胸腔积液、呼吸功能不全以及心包积液,实验组术后出现胸腔积液1例,呼吸功能不全2例,未出现心包积液,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而参照组术后出现胸腔积液4例,呼吸功能不全5例,心包积液2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2.2两组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术后,实验组患者的窦性心律转复良好,维持稳定者13例(86.67%),没有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问题,明显优于参照组(53.33%),详见表2。

3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心血管医生研究的热点,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够控制病症,但也只能维持,不能根治,且治疗心房颤动的药物通常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2];导管介入消融在不断完善,对孤立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3],但慢性的合并型的需要手术的器质性心脏病时就会显出弱势;迷宫手术的操作过程复杂且历时长、还存在术后出血的危险;而射频消融是利用射频电流稳定的物理性能和良好的穿透性,局部产生的高热效应使组织凝固性坏死,从而达到阻断导致和维持心房颤动的折返环[4],消除心房颤动,这样的微创手术既简单便捷,又安全可靠,且术后患者窦性心律维持较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IANF,LIL,XUZY,et al.Application of endocardial microwave ablation for atrial fibrillation in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patients undergoing mitral valve replace ment[J].Chinese Journal of Cardiac Pacing and Electrophysiology,2009,23(6):489-491.Chinese

[2]钱峰,李莉,徐志云,等.微波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9,23(6):489-491.

风湿病的治疗篇7

关键词:曲美他嗪;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价值

由于风湿热的活动,易导致心脏瓣膜渗出水肿,易引起瓣叶融合、瓣叶的纤维化、钙化、僵硬和卷曲与腱索的融合缩短等,表现为典型的风湿性心脏病[1]。风湿性心脏病的晚期一般表现为心力衰竭的征象,发病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曲美他嗪可以在不影响血流动力学变化下改善心肌细胞的代谢。于2010年5月~2013年8月,我院采用曲美他嗪辅助基础疗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共50例,男19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45.72±4.02)岁,其中心功能Ⅱ级的有12例,心功能Ⅲ级的有28例,心功能Ⅳ级的有1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狭窄的有34例,单纯的二尖瓣狭窄有10例,其它6例。对照组共50例,男17例,女33例,平均年龄为(46.43±4.74)岁,其中心功能Ⅱ级的有14例,心功能Ⅲ级的有29例,心功能Ⅳ级的有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狭窄的有32例,单纯的二尖瓣狭窄有11例,其它7例。根据统计学的分析,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和心功能评级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如吸氧、硝酸酯类、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在应用这些基础疗法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万爽力,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药品批号:P20070806154006593)20mg,3次/d。每个月为1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心功能改善2级或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者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临床症状基本没有改善或者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组间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处理,显著性水平取P=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于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应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仅仅应用妈咪爱的治疗组的62.0%,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相比较,他们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在治疗后的心功能、LVEF、SOD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指标,而且观察组的治疗后指标对比治疗前的指标也有明显地改善(P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为我国的常见病之一,就目前为止的研究结果仍然无法很好地阐释风湿性心脏病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具体致病机制[2]。也就是目前为止风心的具体发病机制仍然没有得到确定,临床普遍认为该疾病引发原因与心肌结构、心肌功能异常、心脏瓣膜功能病变以及神经体液调节功能发生异常病变有关,且这几个因素中,心肌功能异常和心脏瓣膜功能病变是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由于确切病因没有查明,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还没有更加有效的针对性药物。但是,由于长期的风湿性心脏病可以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带来的是慢性的心肌细胞损伤、心脏功能异常和瓣膜功能障碍,而因循环问题带来的神经体液平衡调节紊乱也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其它的研究表明,氧自由基过多堆积也是引起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风湿性心脏病引发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脏功能异常与氧自由基过多有关。所以,寻找控制这两个发病因素的方法是控制和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心血管多项研究大多均强调人体代谢的异常与缺血等情况对心肌功能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在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的基础上研制出了能够有效控制心肌细胞代谢的药物,如曲美他嗪。

曲美他嗪是一种抗心肌缺血的药物,在可以增加冠脉血管的血流量冰雪降低血管阻力,因此对心肌代谢进行了调节,是能够明显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新型药物类型。曲美他嗪是一种3-KAT抑制剂,通过隔离心肌与脂肪酸β氧化的方式促进向糖氧化,促使心肌细胞能量得到良好代谢。曲美他嗪除了可以对存在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问题的患者有着较佳的改善作用,可以降低心肌细胞的损伤概率并保护心脏之外,它还可以促进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降低高能磷酸键形成时所需的氧耗,降低心肌的负荷;限制氧自由基过多堆积引起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且曲美他嗪还能够作用于缺氧环境下的心肌细胞,使缺氧状态下的心肌细胞能够保持生机,不因为缺氧而出现死亡现象,并使心肌细胞内的电活动时刻保持在一种平稳状态;另外,在心肌细胞缺血情况下,曲美他嗪还能够对线粒细胞功能进行有效保护,使心肌细胞的AIP的屯少保存,帮助提高心肌细胞的缺氧耐受性,且曲美他嗪在发挥抗缺血作用时不会对心肌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所以,使用该药物既能够有效改善病情,又能够很好的保护心肌功能,确保心肌功能不受到损害[3]。总而来说就是,通过以上几种机制保护着心肌细胞,因此在辅助治疗由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上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研究对50例研究组风湿性心脏病在应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辅助以曲美他嗪,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为经过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应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仅仅应用妈咪爱的治疗组62.0%,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相比较,他们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根据本实验的数据可以得知,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由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的慢性心力衰竭效果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应用传统疗法:观察组显效17例(占34%),有效26例(占52%),无效7例(占14%),总有效86.0%。对照组显效9例(占18%),有效22例(占44%),无效19例(占38%),总有效率62.0%。而且在心功能分级的改善、LVEF和SOD等指标上都要明显优于传统疗法:观察组治疗前心功能分级为(3.8±0.4),治疗后心功能分级为(2.7±0.5)。对照组治疗前的心功能分级为(3.8±0.3),治疗后的心功能分级为(3.4±0.3)。观察组LVEF治疗前为(36.2±5.7)%,治疗后为(41.9±5.4)%。对照组治疗前为(37.4±5.7)%,治疗后为(39.2±5.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心功能分级和LVEF值基本相同,但是在给予不同药物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程度和LEVF的变化程度明显不同,应用曲美他嗪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和LEVF的变化程度更加明显[4]。所以应用曲美他嗪在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引发的慢性心力衰竭上有着良好的疗效,相比于常见的硝酸酯类、利尿剂的药物而言效果更加显著,且不会或较少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更加安全可靠[5]。

总而言之,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疾病,至今为止其根本发病机制仍然没有确定,且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在所有药物类型中,曲美他嗪是一种能够有效改善心肌细胞功能的抑制剂,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中使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心肌功能LVEF和SOD指标,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和使用[6]。临床诊治医生也应该加大用药重视度,尽可能使用最有效最经济的药物进行治疗,为患者着想,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信誉。

参考文献:

[1]耿一心,张惠丽,乔春风.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17):139-140.

[2]唐秀明.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03):462.

[3]何洪月,岳丽,李秀霞.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14(18):284-286.

[4]黄文清,范小艳,刘景辉,等.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0,10(15):339-341.

风湿病的治疗篇8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机械瓣替换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机械瓣替换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结果:均在充分术前准备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但病人无围术期死亡。所有病人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及全身情况均有明显改善,近期效果良好。结论:外科手术机械瓣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防止术后出血、血栓形成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长期生存率的关键。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机械瓣替换术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Surgical Cur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xperience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Method: From 2001 to 2004 , 80 case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underwent operation for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 All 80 case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received artificial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under hypothermic anaesthesia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lthough complication of 17caseas happened to approach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but it is reversible. Heart function all of them improved markedly . Conclusion: Artificial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in the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was a good efficient method.

Key words:Rheumatic heart disease;Heart function;Artificial 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1临床资料

我科2001年至2004年在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替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80例。男性病人34例、女性病人46例,年龄24~72岁。二尖瓣病变40例、主动脉瓣病变16例、多瓣膜病变24例。病程8月至32年,平均8~12年。心功能Ⅲ级72例、心功能Ⅳ级的8例,有脑或肢体动脉栓塞史的6例,曾经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者5例。X线示心胸比率>0.6的72例。伴有肺动脉压升高中-重度的28例。心电图示心房纤颤56例、右心室肥厚36例、左心室肥厚21例、双心室肥厚的8例。

2结果

本组病人均在充分术前准备(改善心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维持电解质平衡、吸氧、极化液应用等),在常规体外循环下实施机械瓣替换术。二尖瓣替换经房室沟手术53例、经右房-房间隔经路11例,其中有27例保留部分腱索、肌,左房壁折叠缝合20例。主动脉瓣替换均为主动脉跟部斜切口,沿主动脉瓣环均衡放置U型带垫片6×14编织无创缝线12针固定机械瓣。对合并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同时行三尖瓣环环缩术11例。对心胸比率>0.7、复跳后心率<60次、怀疑有房室传导阻滞,右室心外膜放置临时起搏导线10例。共用机械瓣92个,进口双叶机械瓣76个、国产单叶机械瓣16个。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胸内出血2例,低心排综合症12例,肺部感染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酸中毒、电解质紊乱1例。经积极对症治疗均康复。

3讨论

3.1既往多数学者主张心脏瓣膜替换的指征要从严掌握。但需要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病人多病程长,症状重、心功能差,心脏瓣膜病的严重病变,致心脏功能严重不全,并继发其他脏器的损伤,可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凝血机制的改变。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肝脾肿大、胸腹水,严重者出现肝、肾、肺等多脏器的功能不全[1]。本组病人心功能均在3~4级,病史平均8~12年。大部分病人有心室扩大、肥厚、心房纤颤、左房血栓形成等的发生。靠药物难以控制症状,对日常生活有严重影响。随着现代麻醉、体外循环技术的提高外科手术机械瓣膜替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重度心功能不全的安全有效方法[2]。尤其对闭式二尖瓣扩张术后再狭窄,有左房血栓形成的患者。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预防血栓脱落的并发症。本组病人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1~2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3.2心功能分级是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是预测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3]。术前心功能的改善对于重症病人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对于本组病人我们强调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营养,矫正低蛋白血症及电解质紊乱,补充维生素。应用多种强心、利尿及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措施来改善心功能。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3术前、术中、术后广义的心肌保护是手术提高安全性、预防术后严重低心输出量综合征,降低手术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本组病人在开启循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达86% ,需要电击除颤的占14%。虽有12例发生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但经过及时治疗,无直接死于该并发症病例。瓣膜替换手术的方法业已成熟,总结临床经验,以下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心功能:①保留部分腱索、肌的二尖瓣替换术。应视左室腔的大小、二尖瓣病变类型、程度及左室腔内结构综合判断。②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的采用devega方法行三尖瓣成形术。对于术前估计有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外周静脉压高或术中发现右房扩大合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二尖瓣替换选以右房??房间隔入路,兼顾二尖瓣、三尖瓣的术中操作。③合并巨大左房者,行左房壁折叠术,减少术后低心输出综合征的发生及对左主气管的压迫,减少肺部并发症。

3.4对于心胸比率>0,7、心脏复跳后心率<60次/min、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放置右心室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使用是提高心率,有效增加心输出量,降低中心静脉压,改善循环的重要方法。尤其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不佳的病人,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3.5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血、血栓的发生仍是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较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有效的抗凝治疗,维持合适的凝血酶元时间是术后预防出血、血栓形成的重要环节。因此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指导病人长期正确的服用抗凝药物(服用合适的剂量、定期的凝血酶元时间检测)。是随诊医嘱的重要内容[4]。

3.6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是风湿性心脏病人工机械瓣替换术后的另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类似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可有中毒症状,心功能下降,出现心脏杂音等。有人统计术后一年发生率3%,一年以后发生率1%,死亡率高达25%。预防控制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是术后必须重视的课题[5]。

参考文献:

[1]张宝仁,朱家麟,主编.人造心脏瓣膜与瓣膜置换术[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91-292.

[2]祁国奇,朱晓东,胡盛寿,等.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手术前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4,20(1):18-20.

[3]顾恺时,主编. 胸心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822.

风湿病的治疗篇9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卡维地洛;曲美他嗪;慢性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 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病变, 其病因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 属于自身免疫病[1]。近年来, 随着社会快速地发展, 风湿性心脏病患病率越来越高, 大概每年以近50万的速度在全球蔓延, 这已经给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2]。卡维地洛作为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可全面有效地抑制快速心律失常, 曲美他嗪为作用较强的抗心绞痛药, 其起效较硝酸甘油慢, 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本文应用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 观察其临床效果,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1年6月~ 2013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 所有患者符合入选标准:①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关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评定标准;②经B超及X光等检查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③经NYHA(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标准评定心功能为Ⅱ~Ⅲ级;④本研究取得患者同意, 积极配合。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48~72岁, 平均年龄(53.6±7.6)岁, 单瓣膜病变17例, 联合瓣膜病变23例, 心功能NYHAⅡ级21例, NYHAⅢ级19例;治疗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51~75岁, 平均年龄(56.4±6.1)岁, 单瓣膜病变15例, 联合瓣膜病变25例, 心功能NYHAⅡ级20例, NYHAⅢ级2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先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 给予强心药类(如地戈辛)、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硝酸酯类及利尿剂, 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服曲美他嗪(由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5 mg/次, 2次/d, 卡维地洛(由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6.25 mg/d, 服用两周后加倍剂量, 每隔2周增加一次剂量, 并随时监控患者的血压情况, 在患者承受范围之内及时调节剂量。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

1. 3 观察方法 利用彩超机在静息状态下测定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 记录治疗前后的心率 (HR), 并记录治疗后的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HDL (高密度脂蛋白)、TG (三酰甘油)。

1. 4 疗效评价标准 利用治疗前后NYHA分级心功能的变化来评价疗效, 显效为心功能改善2级, 有效为心功能改善1级, 无效为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x-±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对比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 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比较, χ2=8.253, P=0.016

2. 2 左心结构相关指标、心率及心力衰竭症状评分变化 治疗前, 两组的LVEF、LVESD、LVEDD、HR、心力衰竭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治疗后, 两组的LVEF、LVESD、LVEDD、HR、心力衰竭症状评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加明显, 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治疗后的LVEF、LVESD、LVEDD、HR、心力衰竭症状评分比较, P

2. 3 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指标对比 对治疗后的血液指标分析, 发现两组治疗后的TC、LDL、HDL、TG比较, P

3 讨论

当风湿性心脏病发展到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 会导致心脏重构, 引发心脏功能持续地减退[3, 4]。近年来,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从原先的血流动力短期的改善治疗, 演变到现在的综合性、长期性、修复性治疗方案, 从简单的改善症状到全面的把握, 最终目的是抑制心室重构[5-7]。心室重构是指心室由于心肌损伤或负荷增加所产生的大小、形状、室壁厚度和组织结构等一系列变化, 是病变修复和心室整体代偿及继发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 它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直接关联。因此抑制心室重构意义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另一方面要积极修复心肌, 防止和延缓其发展, 改善心脏功能情况, 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8]。

曲美他嗪能降低血管阻力, 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周围循环血流量, 促进心肌代谢及心肌能量的产生;能减低心脏工作负荷, 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心肌能量的消耗, 从而改善心肌氧的供需平衡[9]。曲美他嗪还可改善心肌收缩力, 缩小梗死面积;抑制细胞内pH值和ATP的降低, 减少中性粒细胞堆积, 抑制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 增加心肌细胞对低氧应激的耐受能力, 对抗心肌缺血具有重要意义。卡维地洛作为一种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可全面有效地抑制快速心律失常, 且对恶性心律失常有明显预防效果, 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猝死率[10]。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心力衰竭交感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 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和死亡率。卡维地洛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很好的耐受性, 为β受体阻滞剂在老年患者使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有力保证。

本研究表明, 经过治疗后,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5%,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 两组之间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提示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能显著地改善患者心功能, 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另外, 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能显著降低LVESD、LVEDD、HR, 升高LVEF, 并能明显控制血液中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 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 能够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 并控制血脂水平, 值得在临床更广泛地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东,赖晓惠.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伴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21(5): 55-56.

[2] 肖业高,陈博,刘志红,等.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100例分析.实用临床医学,2007,8(10):30-31.

[3] 肖广新,陈东成,龙信聪, 等.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实用全科医学,2007,5(3):230-231.

[4] 阎爱国,蒋晓辉,朱凤雯,等.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中国心血管杂志,2006,11(5):365-367.

[5] 张虹,汤佩麟,王允,等.卡维地洛和曲美他嗪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2):118-119.

[6] 刘振,王鹏飞,刘玲玲,等.卡维地洛与曲美他嗪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影响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6):179-181.

[7] 贾海莲.卡维地洛联合曲美他嗪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2):248-249.

[8] 蔡建新.曲美他嗪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8例.中国药业, 2011,20(11):57.

风湿病的治疗篇10

【摘要】目的:心脏瓣膜机械瓣置换术后,因为人造瓣膜作为异物置入心脏,易形成血栓引起栓塞,需要掌握适当的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巩固术后疗效与病人安全的保证。我科通过对《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指导,发现合适的抗凝治疗,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脏瓣膜;瓣膜置换;抗凝治疗;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033-01

瓣膜置换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手段,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液在心脏和血管内很顺畅的循环流动;但如果心脏或血管内出现破损或异物,血液内的一些凝血成份就可能会黏附和聚集,形成血栓,为预防心脏,血管和人工瓣膜的血栓形成,我们需要抗凝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是双香豆素类抗凝药,例如华法林,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血液里部分凝血因子,从而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科自2008年2月―2009年12月共实施瓣膜置换术84例,男性31 例;女性53例;年龄最大74 岁,最小19岁,平均43.5岁;行二尖瓣置换术37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置换27例;所使用瓣膜均是机械瓣膜,术后均采用华法林终生抗凝。

1.2 方法:抗凝治疗一般于术后引流管拔管后当天无出血倾向时给予口服华法林。开始剂量第1一2天每日给予国产华法林2.5毫克,每日一次,固定时间晚8点服用。由于华法林显示的作用个体差异大,因此服用华法林初期应每日或隔日抽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根据PT及时调整华法林的剂量。出院之处应当1-2周进行一次PT检查,连续1个月PT时间或活动度稳定在满意范围内可延长复查PT时间3-4周1次,此后不能少于1个月检查1次。

2 临床观察

2.1 PT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要求PT维持在正常值的1.5―2.0倍,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在1.5―2.5.低于正常值1.5倍,为抗凝不足,可酌情加服维持量的1/8―1/4.如果PT超过正常值的2.5倍,为抗凝过量,可减少用量的1/8―1/4,并注意有无出血情况。[1]

2.1.1 抗凝药物服用过量可以引起的不良反应:可引起皮肤,黏膜内脏等出血。如鼻衄,牙龈出血,皮肤淤斑,血尿,黑便,月经过多等。腹内出血表现为腹痛,颅内出血则可表现为昏迷。

2.1.2抗凝药物服用量不足可引起血栓栓塞,根据栓塞部位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血栓粘附于机械而出现瓣膜音响改变或出现心衰的表现。脑血管栓塞出现肢体偏瘫,疼痛。四肢动脉栓塞出现肢体疼痛和脉搏消失。

3 健康指导

3.1 指导病人:正确掌握服药时间及用药剂量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每日服用抗凝药,一般要求每晚8时左右服用。因为住院期间白天病人由于治疗,检查等原因而容易造成服药时间不准确甚至漏服药,而出院后因工作,学习及其它原因也容易造成漏服药,故要求服药时间定为每晚睡前较为合适,若出现漏服抗凝药,应及时补上。如误服或重复服用,无出血倾向可密切观察,注意PT变化有出血倾向应立即处理。

3.2 影响抗凝药物疗效的因素:(1)药物:有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凝血与抗凝作用,如阿司匹林,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保泰松,广谱抗生素及长效磺胺,水杨酸纳等都有增加抗凝作用。维生素K,苯巴比妥纳,珉尔通,避孕药及激素类药物可以降低抗凝作用,应尽量改用替代药物,如必须使用,就要勤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来酌情调整抗凝药量。(2)食物:一些食物中含有维生素K,如菠菜,白菜,菜花,豌豆以及猪肝等,食量过大就会降低抗凝药物的作用,食用后,应及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以调整抗凝药剂量。(3)疾病:肝胆疾患和心力衰竭会使体内维生素K的制造与分泌减少,从而使抗凝药的作用增强,易致出血倾向,应根据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酌情减少抗凝药量。(4)不良生活习惯及身体状况的改变―吸烟及酒精: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并会影响血液及血管的机能。a 发热,腹泻,呕吐可影响药物的吸收。b 肝脏及肾脏疾病:影响维生素K的合成和影响药物的代谢。C ,体重的异常变化,例如短期内体重减轻或加重。(5)对可疑产生学化验技术误差者,应重复化验。

3.3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出院后继续服用抗凝药物,不能擅自停药,要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术后前半年1周-2周复查1次,连续2次稳定后,可延长每月1次,半年后改为2-3个月复查一次,1年后可3-6个月复查一次,如遇化验值不稳,视具体情况随时复查。有出血倾向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禁忌烟酒,咖啡和刺激性食物,有规律地安排作息时间,避免劳累,防止受伤,感染和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发热,感染应及时彻底治疗,以防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饮食注意不可暴饮暴食,要荤素粗细搭配注意营养。提供科室电话号码,方便病人有事随时咨询。出院后定时打随访电话,以了解病人的情况。

3.3.1 抗凝与手术:作体表手术,容易加压止血,如拔牙后进行很好的压迫,可以不停止抗凝。作胸腔穿插,也不停药,但要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在进行深部的手术操作时,由于对创面不易压迫,容易流血不止,如刮宫,胸,腹腔手术和其他一些选择期手术,预先2-3 天停抗凝药,术后36-48小时再重新抗凝治疗。遇到急诊手术时,可以使用维生素K,立即终止抗凝状态,并以凝血酶原时间监视凝血情况,这些措施由医生确定,但病人必须向医务人员说明自己的抗凝情况。

3.3.2妊娠,分娩与抗凝:瓣膜替换的妇女最好在2-3年后怀孕,万一怀孕,妊娠期间抗凝药对胎儿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头3个月,有条件可以住院,在医务人员监护下改用肝素抗凝,以后应用华法林。预产期前半个月应住院,用肝素抗凝,并由医生检查,用药和确定生产方式。产后3天如阴道出血不多,再酌情开始抗凝。

3.3.3 育龄妇女与抗凝瓣膜置换术前月经量正常的女性,术后服抗凝剂,大部分病人的月经量较术前增多,若月经量超出术前的1倍以上,为减少出血,指导病人在来潮前1天起至月经基本干净前1天停用华法林;或在月经期服华法林的量较平时减少一半。除非病人有大出血危险,一般不用维生素K,如出血量大,可肌肉注射维生素K1止血,如反复大出血,每次需要用药物止血,需请妇科医生作响应的治疗。

3.3.4其他 外出旅行 计划旅行前,应该将本身状况和PT的结果咨询医生,是否适合旅行。除了注意安全外,药物尤其是抗凝药物的准备是相当重要的。例如想计划外出一周,携带的抗凝药物至少多于7天的量,以备不时之需。

4 结果

例患者均服用华法林抗凝,出院前患者均能说出华法林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复查PT时间符合要求的占91,经调整药量后PT 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