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治疗中医方案十篇

时间:2024-01-05 17:41:30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R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优化方案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7例,女23例;年龄18~65岁,平均(44.07±20.5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2年,平均(15.03±10.12)个月;DAS28评分(5.62±

1.30)分。对照组男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42.93±21.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平均(14.90±10.48)个月;DAS28评分(5.63±1.01)分。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DAS28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修订的RA诊断标准[3]和1988年

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RA活动期标准[3]。中医证型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标准中有关RA的诊断标准,证属湿热痹阻型。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接受本次治疗,可以配合进行检查。

1.4 排除标准 ①经激素治疗,或长期使用其他中药或西药,且无法更换者;②合并其他风湿病者,如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③残疾、关节畸形者;④合并各脏器原发性疾病,病情严重者,如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疾病、肺部疾病、造血系统疾病,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等;⑤备孕、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精神病患者;⑦有药物、食物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⑧具有减低入组可能性、使纳入复杂化的其他情况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 根据2008年ACR药物治疗原则[5]

及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西药予甲氨蝶呤每次7.5~10 mg,每周1次,口服;来氟米特每次10 mg,每日1次,口服。中药给予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处方:苍术9 g、黄柏9 g、薏苡仁15 g、防己9 g、木瓜9 g、蚕沙9 g、法半夏9 g、络石藤10 g、忍冬藤10 g、地龙10 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2.1.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合剂(闽产雷公藤12 g、九节茶15 g、甘草6 g),并配合关节操。雷公藤合剂用法:雷公藤先煎1 h,

再与其他中药同煎30 min,取汁,药渣再煮30 min[6],

前后2次药汁相兑,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关节操:每日晨起做操1次[7]。

两组患者均每日服用叶酸5 mg,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局部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可短期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醋酸泼尼松,并配合胃黏膜保护剂等。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检测血常规(主要观察WBC)、肝肾功能(主要观察ALT、SCr)、性激素水平[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垂体催乳素(PRL)],治疗后4,8,12周进行不良反应观察。

2.3 不良反应评定标准[8] 胃肠道不良反应: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症状。血液系统改变:服药后患者的WBC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肝肾功能损害:服药后ALT、SCr都升高到正常水平以上,根据其上升的程度,分为ALT升高≤正常值上限2倍,ALT升高 > 正常值上限2倍。皮肤过敏:出现轻度皮疹或瘙痒。月经异常:月经量减少。通过检测性激素水平来评估两组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药物的症状性不良反应采用描述性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3.1 各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WBC、ALT、性激素(FSH、LH、E2、T、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WBC、ALT、性激素(FSH、LH、E2、T、PRL)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SC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WBC、ALT、SCr、性激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表2。

3.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不影响治疗。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4 讨 论

RA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4%左右。研究表明,甲氨蝶呤是最经济、有效、相对安全的传统改善病情类抗风湿药(DMARDs),是目前国内外治疗RA的首选药物之一[9],2008年,ACR专家们一致认为,治疗RA应使用DMARDs联合治疗,而且已证明两种联用优于单用一种治疗[10]。甲氨蝶呤引起的不良反应涉及各个系统,主要以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受损为主。来氟米特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腹泻、瘙痒、皮疹、一过性转氨酶升高,两药的不良反应相似。2010年1月北美风湿病研究协会(CORRONA)在Ann Rheum Dis发表了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肝损害情况的临床研究结果,发现单独使用甲氨蝶呤或来氟米特的患者中转氨酶升高> 2倍的发生率为1%~2%,而两药联合使用的发生率为5%[11]。胡爱平等[8]研究发现,小剂量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同时服用叶酸可以有效地降低甲氨蝶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遵循了小剂量甲氨蝶呤及叶酸配合使用,因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雷公藤是目前认为治疗RA的有效中药,有效率为87.6%~95.3%[12],治疗1~4周症状开始改善,较其他缓解病程的药物见效早。本课题研究 中医药优化方案治疗活动期湿热痹阻型RA,在对照组传统西医(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中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合剂(雷公藤+九节茶+甘草),并配合关节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单用雷公藤不良反应大,有效量与中毒量接近。一般使用常规剂量雷公藤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17%~30%[13],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肾、胃肠道、淋巴细胞、造血系统以及生殖与内分泌系统。九节茶又名草珊瑚、肿节风,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抑制流感病毒、促进骨折愈合及镇痛等多种生物活性;毒理学研究表明,九节茶及其制剂毒性小,大剂量使用对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对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也无毒性表现[14],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甘草具有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的作用,与雷公藤配伍使用可以起到调和雷公藤毒性,缓解雷公藤引起胃肠刺激等各种毒副作用,同时缓解RA患者的关节疼痛。现代研究也表明,甘草配伍雷公藤可以起到增效减毒作用[15]。近年来研究发现,雷公藤对性腺的毒性作用与剂量有关,引起闭经、月经紊乱,现今认为是可逆的[16]。雷公藤对血浆性激素水平影响的动物实验表明,服药后80 d小鼠的血浆性激素水平无变化[17]。本研究使用的雷公藤剂量为安全剂量,3个月为1个疗程,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在WBC、肝肾功能及性激素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可见雷公藤合剂是中药配伍对雷公藤增效减毒的成功运用,值得临床推广。

免疫内分泌学的研究证实,性激素可在免疫应答的多个水平上产生影响,性激素水平及其代谢产物的异常所造成的内环境失调,是自身免疫反应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18]。刘潇潇等[19]研究发现,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E2、PRL高于正常对照组,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使用免疫抑制剂半年后,血清中E2下降,TSH升高,提示性激素与SLE的发病及病情活动关系密切。姬艳波等[20]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T和E2的变化,发现男性AS患者T水平高于正常男性,E2与T比值低于正常男性。付萍等[21]研究发现,运用雷公藤可使性激素水平FSH和LH均高于未用药组,而E2和PRL均低于未用药组;本研究也发现,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SH、LH水平升高,E2、T、PRL水平下降,因两组药物均具有较强的免疫抑制、抗炎作用,可能通过对性激素的抑制作用及改善由于性激素代谢异常所造成的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此外提示RA患者与SLE、AS患者一样,其性激素水平与病情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不仅为临床提供了安全有效的优化治疗方案,同时也为今后探讨RA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提供了新思路。

5 参考文献

[1] 唐尚权,徐新华,向阳.类风湿性关节炎国内外科治疗现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4):78-79.

[2] 赵钟文,吴宽裕,郭燕芬,等.联合雷公藤合剂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2):19-24.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2

【关键词】 风湿类疾病;心身治疗;医务人员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8.053

经过众多学者的研究发现风湿类疾病属于心身疾病中的一种[1-3]。心身疾病是一种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重要关系, 在病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与社会心理等因素均有关系, 但主要表现在身体的病症或者器官的损伤等, 存在非身体性的障碍[4-10]。本文选取本院2013~2016年100例风湿类疾病患者及100例风湿类疾病诊治相关的医务人员,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及医务人员对于风湿类疾病的认识,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2016年100例风湿类疾病患者及100例风湿类疾病诊治相关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女56例, 男44例, 年龄26~69岁, 平均年龄(52.3±5.5)岁, 有45例患者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有25例患者患有骨关节病, 有5例患者患有强直性脊柱炎, 有2例患者患有结节性红斑病, 有13例患有骨质疏松病, 有5例患者患有干燥综合症, 有5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医务人员中有女70例, 男30例, 有50例医务人员在内科, 有20例医务人员在外科, 有16例医务人员在中医科, 有8例医务人员在后勤科, 有6例在办公室。患者排除标准:①患者有其他重大疾病, 如严重肾衰竭等;②患者年龄过大, >80q;③患者患有精神类的疾病, 不能配合实验实行;④患者病症严重, 无法沟通;⑤患者患有严重的肿瘤的情况;⑥患者不同意进行实验。

1. 2 方法 向患者和医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 询问关于提到风湿类疾病会想到什么, 在常规的医治外, 能够减轻病症的因素以及加重病症的因素, 以及什么样的医治方法更好等问题。

2 结果

2. 1 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提到风湿类疾病会想到是什么的回答情况 患者中有73%的回答为残疾或预后不良;医务人员中也有61%的回答为残疾/预后不良。见表1。

2. 2 患者及医务人员对减轻病症的因素的回答情况 患者中有63%认为热敷可以减轻病症, 有50%认为休息可以减轻病症, 有35%认为运动可以减轻病症;医务人员100%认为懂医学知识可以减轻病症, 有45%认为热敷可以减轻病症, 有33%认为休息可以减轻病症。见表2。

2. 3 患者及医务人员对加重病症的因素的回答情况 患者中有69%认为寒冷可以加重病症;医务人员中有70%认为劳累可以加重病症。见表3。

2. 4 患者及医务人员对最佳医治方案的回答情况 患者中认为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最佳医治方案的均占57%;医务人员中认为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最佳医治方案的均占61%。见表4。

3 讨论

风湿性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医治所用的时间也很长, 很难在短时间内治愈[11-13]。在调查问卷的第一个问题上, 患者认为风湿性疾病很容易出现残疾而且通常预后不佳[14]。其实, 在医治风湿性疾病时, 只要诊断及时, 坚持医治, 出现残疾的情况并不多, 大多数患者的预后情况良好[15]。患者应当对病情有一个正当的认知, 对病情的治愈产生信心, 有充足的耐心医治。另外, 患者对风湿性疾病有一个疼痛的认知, 因此在医治时注意缓解患者的疼痛, 加强患者对治愈的信心。在风湿性疾病中, 药物医治只是一方面, 很多方面的医治需要患者调节情绪, 保持乐观的态度, 积极参加医院举行的心理健康的讲座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纠正不良的行为, 多做运动, 三餐适宜, 学习一些关于风湿性疾病的医学知识。在求医时, 要选择有信誉的医院就医, 不要相信一些虚假的广告, 耽误了医治的最好的时机。在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中, 患者和医务人员均认为使用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医治更好, 在医治中要听从医嘱, 耐心医治, 充分调动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患者能够获得健康。

总之, 风湿类疾病患者应加强对于风湿类疾病的相关认知, 医务人员也应加强相关业务技能, 以便提高风湿类疾病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进. 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病例对照研究. 山东大学, 2014.

[2] 刘芳.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4, 20(s1):44.

[3] 田君. 中医综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评估及报道.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 22(s2):43-44.

[4] 郑红梅, 邓紫玉. 综合心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3, 32(4):423-425.

[5] 肖雪霞, 李广星.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原因的质性研究.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9):55-56.

[6] 陈实. 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原则和目标. 中外健康文摘, 2014(20):507-508.

[7] 陈淑萍. 浅谈心身疾病的中医心理疗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2):375-376.

[8] 柳红良, 张慧, 原晨, 等. 刚柔辨证诊治心身疾病. 吉林中医药, 2014, 34(10):1035-1037.

[9] 陈胜良. 消化心身疾病常见临床表现的分类及处置对策. 中华消化杂志, 2015(9):579-582.

[10] 徐治. 老年人呼吸系统心身疾病的诊治进展. 实用老年医学, 2016(9):717-720.

[11] 王颖, 郑炜, 张继胜, 等. 双膦酸盐在风湿类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 5(2):58-62.

[12] 王彭, 云雪林. 基于频数分析的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方药规律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22):113-115.

[13] 陈乐锋, 马剑达, 韦秀宁, 等. 托珠单抗联合治疗对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活动及心理状态的疗效观察.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5, 19(2):115-118.

[14] 张雅双. 浅析23例类风湿患者的心理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 24(7):4045.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3

    针灸作为一种医疗技术在中国己经有2500余年的历史了,在公元前2~3世纪,着名的《黄帝内经》就对针灸的理论有过系统的阐述。在针法上,《灵枢.宫针》提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治痹气小深者也”。以上所论均为后世采用针法治“痹”奠定了基础。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艾灸能恢复和促进脾淋巴细胞活性,有免疫增强作用,能诱生和促进体内IL-2的分泌,具有正向免疫调节的功能;另一方面,灸疗能抑制异常激活的巨噬细胞分泌的IL-1,减少这种内源性致热原的含量,抑制炎性因子,提示灸疗具有双向免疫调节功能。长期以来医学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针灸治病的原理,它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和进步,有关针灸治疗RA的研究的范围和深度不断发展,己经形成了血液流变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神经生理、电生理学等多个跨学科的协作,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单纯西药治疗RA具有局限性,故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被众多医学家所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RA能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西医的局部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中西药长处,产生协同作用,抵消药物某些毒副作用,增强疗效,且耐受性好,费用较低廉。例如采用补肾除痹胶囊(淫羊蕾、补骨脂、枸杞子、杜仲、全蝎、蜈蚣、白花蛇舌草、威灵仙、桂枝、细辛、制马钱子等)同时加服炎痛喜康20mg,每天3次,强的松10mg,每天1次,治疗3个月后观察发现临床症状,体征、血沉、类风湿因子等都明显改善,而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起效时间显着快于纯西医治疗。谭业菊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RA110例,西药用MTX5mg肌肉注射1次/w;治疗方法:风寒湿阻用乌头汤加减,风湿热郁用白虎汤加减,痰瘀互结用桃红饮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芍、威灵仙、地龙、胆南星、乌梢蛇、甘草),久痹体虚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结果发现临床控制病例25例,总的治疗效果为97.3%。

    2临床研究统计归纳

    作者调查了自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文献所记录的临床病例观察。数据库题名或关键词、主题词中出现“针灸”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字样的文献等。病例的选择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以及198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行业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1)有中度疼痛;(2)1小时以上晨僵;(3)有3个或更多关节肿胀;(4)关节压痛(8或多个关节);(5)血沉率和类风湿因子(RF)高于正常。研究内容是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分析,治疗原则,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病例治疗方式采用了对照治疗的方式,通过筛选有170例参与此项研究,在这170例病例中,87例接受针灸和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另83例患者只接受单一西医或针灸治疗;接受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的为治疗组,而接受单一针灸或西医治疗的为对照组。

    2.1治疗方法

    采用2组不同的治疗方案,A、B2组为典型的代表性的治疗方案,其中还有多个可备选方案。研究组A:(1)身痛逐瘀汤: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五灵脂6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1剂/d,常规煎煮至300ml,分早中晚次口服。(2)针灸治疗:以阿是穴和局部取穴为主,膝部取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阿是穴;踝部取解溪、丘墟、商丘、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池、尺泽、手三里、阿是穴;背部取夹脊穴。采用针刺加温针灸,先泻后补,留针20分钟,1次/d。对照组A:单纯采用针灸疗法,2组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治疗组B:采用的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方法,根据《针灸学》取穴,主穴:大椎,膈俞,足三里,,脾俞,关元,肾俞,配穴:三阴交,合谷,阳陵泉,曲池等。每次选择6~7穴位,用75%酒精皮肤消毒"选择25~40mm的针,进针得气后,施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主穴施以温针灸每穴,每次5分钟,隔天1次,总共6周完成1个疗程。对照组B:口服布洛芬400mg每天2次,甲氨蝶吟10mg+0.9%盐水20ml静脉注射,每周1次,一共6周,经过6周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症状指标,包括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晨僵持续时间等,生化指标包括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2.2化验结果指标的选择

    2组患者记录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握力;实验室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效:疼痛消失,肿胀大部分消失,功能改善,ESR、CRP有一定下降;无效:症状、功能及实验室指标均无变化。

    2.3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作者统计每个指标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以及所有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免疫系统的改进。经研究过程中,还存在并遇到一些问题:(1)本统计观察只在短期时间内,长期疗效和复发率没有进一步探讨,针药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佳方案,有待进一步阐明。(2)临床研究的病例数受到许多干扰因素或不可避免因素的的影响,应扩大样本量,以尽量减少统计误差。

    3结论及展望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4

【关键词】通痹颗粒;甲氨喋呤;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81-01

Clinical observation Tong -Bi-Granules (TBG) combined methotrexate(MTX) therapy in elderly RA

(Hunan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CM, Changsha Hunan 410007)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ong-Bi-Granules(TBG) combined methotrexate(MTX)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RA) is. Methods: 60 elderly patients with RA were randomiz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 the treatment group to TBG and MTX,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TX. Clinical efficacy,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were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1、2 months. Results: The treatment group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reduce CRP, RF, ES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BG combined MTX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educe CRP, RF, ESR level, is a good old RA Integrative Medicine program.

【Key words】Tong-Bi-Granules, methotrexate, elde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ical efficacy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国RA患病率为0.3%~0.4%,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约占40%[1]。单纯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多[2],中医药治疗在个体化方案及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导师在治疗RA方面做了长期探索,通痹颗粒为其治疗RA的验方,在临床已应用多年,临床疗效显著 [3]。本研究旨在观察通痹颗粒联合甲氨喋呤治疗老年RA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于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诊断标准,共收集有效病例60例。采用完全随机方案,将受试者按就诊顺序编号,前面80%按随机分配,后面20%按性别、年龄、病程均匀分配,使组间均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0例,女20例;年龄60~73岁,对照组男9例,女21例;年龄57~7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甲氨喋呤 10mg/次 PO QW;叶酸 5mg/次 PO Q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通痹颗粒(由湖南中医药大学附一院制剂科制备,规格:10g×6小袋/包,由桑寄生、菟丝子、独活、全蝎、白芍等11味药组成);10g/次 冲服 Bid。1个月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理化指标: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疾病疗效比较

表1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6.2%)高于对照组(74.1%),经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RA以关节肿大畸形、僵直不能屈伸为临床特征。老年人本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复感风寒湿邪,痹阻关节日久,寒湿贼风,痰浊瘀血,互为交结,凝聚不散,致骨损筋挛。鉴于此病属本虚标实,确立了补益肝肾、祛风除湿、化痰逐瘀为法,以独活寄生汤为基础化裁而成通痹颗粒方。

本方以桑寄生为君,补养肝肾、祛风通络、强筋益脉。菟丝子、牛膝补肝肾、益精血、强腰膝辅君为臣。全蝎、乳香、独活、秦艽、桂枝共奏通络止痛、散结化痰、祛风胜湿、温经散寒为佐助。白芍与当归补气养血、调营实卫为佐助。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本方紧扣老年RA的病因病机立法,全方以补益肝肾气血为基础,兼祛风除湿、祛痰逐瘀、通络止痛。使气血充,肝肾补而正气得复,风湿去而痰瘀除,邪除正复,攻补兼施,诸药相须为用,能有效降低血CRP、RF、ESR水平,颇宜用于治疗老年RA。说明通痹颗粒联合甲氨喋呤是治疗老年RA的良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但本次研究时间短,收集样本量偏少,结果仍需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李玉琴,程芳等.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特点及治疗策略[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2):89-91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5

关键词:肛周湿疹; 治疗; 中西医

【中图分类号】R6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85-02

肛周湿疹是肛周皮肤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周围皮肤黏膜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局部皮肤潮红、丘疹、渗液、糜烂、剧烈瘙痒或皮肤表面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色素脱失、皲裂为主要临床表现[1]。

1病因病机

肛周湿疹相当于中医肛肠之顽湿,称之为“浸淫疮”、“血风疮”、“四弯风”等,多是由于风、湿、热、邪等留滞肌肤,或血虚生风化燥,肌肤失养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系由变态反应引起,还与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局部病变、精神刺激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等有关[2]。

2治疗

2.1中医治疗:郭世宏[3] 将肛周湿疹分为湿热与血虚风燥两型,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以黄柏苍术苦参各12g 生地15g 荆芥6g 茯苓地肤子陈皮各9g水煎服。血虚风燥型:治宜养血润燥,清热祛风,以党参、黄柏、当归、连翘、忍冬藤各12g 生地鸡血藤各15g 红花6g 苦参、川花椒、蒲公英、芒硝、自术、茯苓各9g 地肤子、侧柏叶、白鲜皮各15g水煎,熏洗坐浴15 min,每日2-3次,并外用黄连膏、三黄散外搽,治疗126例患者,治愈104例,好转18例,未愈4例,有效率96.8%。陈映标[4]等以荆芥止痒汤(荆芥防风苍术各10g 蝉蜕10g 生地土茯苓白鲜皮苦参各15g 黄柏6g 甘草3g)水煎内服,并辅以苍艾汤(苍术15g 新鲜蕲艾60g 苦参根30g 黄柏蛇床子各20g)水煎熏洗坐浴15min,每日1~2次,治疗急慢性湿疹152例,痊愈108例,总有效率100%.唐晓莉[5]采用0.5% 利多卡因注射液18ml加亚甲蓝注射液2ml及盐酸肾上腺素1-2滴点状注入肛周皮下,用量视皮损面积大小而定。同时采用中药(苦参30g百部20g苍术20g蛇床子20g黄柏20g地肤子20g防风15g明矾15g)煎汤坐浴,每天早晚各1次,7天为1个疗程。结果30例患者中,12例(400%)急性湿疹1个疗程治愈;18例慢性湿疹中,1个疗程治愈13例;2个疗程治愈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

2.2西医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特别要注意治疗中的医疗安全[6]。

2.2.1局部治疗:应根据皮损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或凝胶;大量渗出时应选择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依沙吖啶溶液等;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可用氧化锌油剂。亚急性期皮损建议外用氧化锌糊剂、糖皮质激素乳膏。慢性期皮损建议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硬膏、乳剂或酊剂等,可合用保湿剂及角质松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5%-10%水杨酸软膏等。

2.2.2系统治疗:①抗组胺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抗组胺药止痒炎;②抗生素:对于伴有广泛感染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d;③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者;④糖皮质激素:对多种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考虑短期应用待症状减轻后逐渐减量至停药。

2.3针灸治疗:周建清、季利江等[9]取双侧曲池穴常规消毒皮肤,在穴位处进针,当患者有胀、麻、酸等感觉后,回抽无回血注入醋酸曲安奈德药液,两侧各2.5ml,一般穴位注射一次,如果半月后疗效不佳者可再次注射1次,另配合中药方坐浴治疗肛周湿疹治疗40例,显效36例,总有效率96%。赵小寅等[10]取主穴为大椎、曲池、三阴交、神门,10次为1疗程,针刺2~3疗程治疗痔瘘术后湿疹125例,治愈率为71.2%,总有效率97.6%。李春阳[11]取主穴:长强、会阴、阴廉,配穴:涌泉、太溪;针刺穴位治疗本病。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后,针刺主穴,采用泻法,强刺激,不留针,以针感传至内或外阴为佳。配穴用平补平泻法,待有针感时留针15min。局部皮损区用梅花针叩击,直至微量出血,然后消毒包扎,1日1次,1疗程15次。治疗50例,有效48例总有效率96%。

2.4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UVA1(340-400nm)照射、UVA/UVB照射及窄谱UVB(310-315nm)照射,对慢性顽固性湿疹具有较好疗效[6]。徐双风[12]采用TDP配合中药中药洗液(蛇床子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紫草,煮沸取汁)治疗。坐浴后,患者取侧卧位,暴露局部皮肤,以TDP照射,照射器与皮肤距离,以患者感温热舒适为宜,垂直照射,每次照射15~30min,每日2次。54例中,有效50例。

2.5手术治疗:杨珍宝等[13]采用将湿疹皮肤全层切除、带蒂植皮治疗顽固性湿疹33例,疗效满意。术后随访1-10年,患者症状消失,平整,且无狭窄和黏膜外翻,排便功能正常。全部治愈

2.6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凤荣等以中药[7] (苦参20g苍术茵陈蒿地肤子金银花各15g甘草大黄各10g黄芩蒲公英黄柏各20g)水煎内服;外用:青黛 黄柏黄连 大黄 白鲜皮 石膏 滑石生地榆枯矾 炉甘石 苍术 甘草各等分,冰片适量共研细末,渗出明显者以适量干粉外敷,每日1次。局部封闭用利多卡因2.5ml,灭菌用水2.5ml,氟羟强的松龙2ml混合,围绕肛周呈点状或扇形注射。86例中治愈71例,显效7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3%。颜永惠[8]以二妙散(苦参20g黄柏15g苍术15g生甘草10g地肤子20g白鲜皮20g蛇床子20g百部20g大风子15g槟榔15g川楝子15g花椒10g五倍子20g)水煎外洗,每日早晚2次,各坐浴10min;西药外用皮康霜每日早上坐浴后涂患处,晚上坐浴后肛内用痔疮宁栓或马应龙痔疮膏。感染明显者用盐酸洛美沙星胶囊0.2g口服,或用氧氟沙星注射液100 ml每晚灌肠1次。治疗肛周湿疹63例痊愈51例,显效9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100%。

3讨论

肛周湿疹病因复杂,且易复发,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对于患者一般并不是采取单一治疗方案,更多的是联合治疗。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定期复诊;复诊时评价疗效、病情变化、是否需进一步检查以及评价依从性等。对于反复发作、持续不愈的病例,要注意分析其原因,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另外,患者需清淡饮食,不吃辛、辣、麻、海鲜等刺激食物、油腻类食物、禁烟酒;不抓挠、刺激患处,不使用刺激性洗刷用品;穿棉质内裤,减少摩擦;勤清洗肛周,及时就诊,以免症状加重。

参考文献

[1]刘纪锋,刘丽芳.肛周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08,14(2):97-98

[2]杨立成,于强,闫玉印.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湿疹88例[J].临床医学,2002,3(3):40

[3]郭世宏.中医药治疗肛周湿疹126例临床分析[J].河南中医药大学学刊,2000,15(6):43

[4]陈映标.中药内外合治肛周湿疹15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5(5):289

[5]唐晓莉.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30例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9,15(4):58

[6]湿疹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1,44,1(1):5-6

[7]王凤荣,邹本富.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湿疹86例[J].中医药信息,2006,23(3):47

[8]颜永惠.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63例[J].河北中医,2006,1(1):59

[9]肖长虹,方晓东.小针刀配合中药治疗肛周湿5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0,16(3):393-394

[10]赵小寅,向谊.针刺治疗肛瘘术后湿疹125例[J].中国肛肠病杂志.2000,20(11):12

[11]李春阳.针刺治疗肛周湿疹5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5,3(3):20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6

看着她历经沧桑的脸,我甚是同情,但冷冰冰的“不行”二字,还是从我的嘴里说了出来。其实,医生也有为难之处。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定期复诊很重要,尤其是初诊的病人。欲知何因,请看――

治类风湿并非“一药到底”

目前,我只给晏大姐开了一种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药物――甲氨蝶呤,除此以外,常用的还有来氟米特、硫酸羟氯喹、柳氮磺吡啶等。

对于大部分病人,单用一种抗风湿药来控制病情的疗效不太好,往往需要联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众所周知,服用任何一种药均可能出现副作用。为了认清副作用是由哪种药物引起的,医生往往会逐个加用抗风湿药。就如初诊病人先只是单用甲氨蝶呤,但过一段时间之后,医生还要视情况来加用其他抗风湿药物,而并非大家以为的“一药用到底”。

药开多了等于毒害病人

在治疗期间,为监测抗风湿药的副作用,病人必须定期回医院随访并进行相应检查。譬如甲氨蝶呤,虽然其疗效肯定,且严重的毒副作用少,但服药后,仍有少数人(发生率小于5%)可能出现不适,如恶心、口腔溃疡、肝转氨酶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而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医生就得调整用药剂量,或加用护肝药、提升白细胞的药等,甚至有极小部分病人可能因此必须停药。

又如另一种药――来氟米特,少数病人用后可出现一过性的转氨酶(ALT)升高和白细胞下降,因此,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病人需每月检查肝功能和血常规。

还有原来用于抗疟疾的药――羟氯喹,也有抗风湿的作用。此药的副作用虽然较轻,但由于易沉淀于视网膜的色素上皮细胞,引起视网膜变性,继而影响视力,故病人在服药半年左右应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早发现早期的轻微病变,及时停药。

可见,若让病人长期吃了药而“不闻不问”,那相当于害了病人。因此,我不能答应一次大量开药的要求。

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可能要调整

病例:某42岁的女性病人,多年前因关节痛在某中医院就诊,按其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当时不能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拟诊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医生给予雷公藤、双氯芬酸及泼尼松治疗。服药后症状能控制,患者多年来一直未复诊,而在药店自购上述两药治疗。近来因发现月经稀少、体型越来越胖,关节疼痛不能控制,来求医时我发现病人的腕关节固定,不能活动了。

一种治疗方案现在有效,并不等于以后都有效,因此,在以后的随访中,医生还可能根据病情和药物的副作用来调整用药。上例病人月经稀少是雷公藤的副作用,而体型肥胖可能是泼尼松的副作用。对于处于缓解期的病人,可以每3个月至半年随访一次。

由于关节破坏和关节肿痛分别由身体不同的信号通路控制,所以有一部分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可能无关节肿痛症状,病情似处于静止期,而关节破坏在静悄悄地进行。所以,应定期复查关节X线片,医生会以此来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节治疗的方案。

“火车头”未停,“车厢”怎能停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7

【关键词】 膝关节腔积液;中医药;临床治疗

关节腔积液是各种急性关节炎的一种临床表现[1], 多因各种风湿性疾病或者外伤而诱发, 因膝关节属负重关节, 关节囊较大, 活动灵活, 故临床以膝关节发病较多见。目前, 口服镇痛药或膝关节腔穿刺为西医治疗膝关节积液的主要方法, 但口服药物疗效差、关节腔穿刺安全性欠佳等问题仍困扰患者, 而中医药在治疗膝关节腔积液方面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临床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进展做一简单探讨。

1 膝关节腔积液的认识及病因病机

1. 1 中医学对膝关节腔积液的认识 膝关节腔积液多属于中医“鹤膝风”、“膝痹”的范畴, 临床以膝关节肿胀、疼痛, 甚则肿大变形, 膝关节形如鹤膝之状为特征, 是由风寒湿邪乘虚侵袭机体, 痹阻于经络、关节,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 或年老体弱, 肝肾不足, 筋骨失养致肌肉日瘦, 筋脉挛急, 久则膝大而腿细[2]。《黄帝内经》早载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的说法, 故膝关节腔积液的病机特点, 主要与风、寒、湿、热邪及机体正气息息相关, 故在治疗膝关节腔积液时应对症治疗。

1. 2 现代医学对膝关节腔积液的认识 关节腔积液是指急性关节炎或慢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导致关节滑膜肿胀、外渗, 关节液异常增多的一种临床表现。临床上常见于膝关节, 多由外伤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引起, 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困难、不敢下蹲。本病的发生与个人体质、气候环境及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其病理改变为滑膜肿胀、充血、滑液外渗, 导致关节液增多, 关节肿胀, 活动不利[3]。

2 膝关节腔积液的治疗

2. 1 中医治疗 中医在治疗上以祛风、散寒、利湿、化瘀、通络为法。近年来有些医家提出瘀、郁、虚痹, 主张分为七痹。无论是哪种痹证, 临床上各种证型密切相关, 治疗上要分清主次。任凤兰等[4]以苍术、牛膝、防己、白术、灵仙、木瓜、独活等为内治方药;以土茯苓、防己、苍术、白术等轧成粉, 用黄酒调成糊状敷于患处, 30 d为1个疗程, 总有效率达83.4%。

王成龙等[5]应用加味熨风散焙干共末, 与少量连须赤皮葱捣烂混合, 用醋调和成糊状炒热, 布包外敷患病关节处, 治疗膝、踝关节腔积液, 总有效率达87%。

湿敷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 又称溻渍疗法, 其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 具有温通经络、除湿散寒、疏通气血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6], 中药溻渍洗浴, 不仅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关节, 还能通过温热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降低炎症反应, 促进关节液吸收。

火针古代称为燔针、烧针, 具有温通气血、经络之效, 《医宗金鉴》认为:“凡周身淫邪, 或风或水, 溢于肌体, 留而不能过于关节, 壅滞为病者, 以此刺之, ……皆可去也。”马旭[7]等报道, 应用火针治疗膝关节腔积液, 总有效率可达99.10%。根据“去菀陈s”的中医理论, 无论湿热, 亦或寒湿, 均应清除水湿之邪, 使邪去则正安, 火针治疗不仅可以直接消除关节积液, 同时可以利用炙热的针体, 炭化病变组织, 加快血液和淋巴循环, 促进炎性组织的吸收。

手法推拿亦可以治疗关节腔积液, 但临床上报道的案例较少, 高锦顺[8]曾应用手法治疗膝关节腔积液, 29例患者经治愈后, 随访2个月, 未见复发。

临床中针刀常被用来治疗关节、软组织病变。傅志俭等[9]利用针刀刺激血海穴治疗膝关节腔积液, 因血海属足太阴脾经, 通过治疗达到健脾固肾, 从而调节脏腑, 使脾司运化, 肾气蒸腾, 水液得以正常运行, 积液乃消, 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阻滞组。

2. 2 西医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膝关节腔积液, 通常包括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穿刺以及关节镜手术等治疗方法。口服药物可以使疼痛减轻, 但关节腔积液难以吸收。有报道通过膝关节腔穿刺, 抽取积液并注射得宝松和玻璃酸钠[10], 可明显改善膝关节肿胀、疼痛, 同时营养软骨, 关节腔。还有专家通过关节镜行滑膜切除术, 切除膝关节周围的滑膜组织, 减少积液的生成, 达到治疗的目的。有报道应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合并超短波, 治疗膝关节腔积液, 通过改善膝关节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 从而减轻肿胀, 缓解疼痛。

2.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根据个体差异, 中医实施辨证施治, 同时结合西医抗炎镇痛、关节腔穿刺及手术等多种手段治疗膝关节腔积液, 相互协同作用可缩短疗程, 提高疗效。因此,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采用。

有报道采用膝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 与活血止痛散外洗配合药物内服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 总有效率达87.5%。说明在外治膝关节腔积液时, 经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 可明显提高疗效。

3 小结

研究结果表明, 中医药在治疗膝关节腔积液方面, 具有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经济负担、缩短疗程、简单便捷及安全性高等明显优势。然而中医药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成方多人应用, 影响疗效;许多临床报道的有效经方、经验处方、药物等方法重复性差, 难于推广;再有观察方法不同, 回顾性调查多, 前瞻性研究少, 导致临床研究严谨性差。虽然存在诸多问题, 但中医药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优势明显, 以期中医学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多方协作, 针对不足, 探索更加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 从而进一步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发挥中医药治疗膝关节腔积液的优势, 为临床研究膝关节腔积液的治疗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武海, 张胜利.中药治疗关节腔积液20例. 陕西中医, 2003, 24(12):1066.

[2] 王承德, 沈丕安, 胡荫奇 .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67.

[3] 赵力学, 沈龙, 张志敏.关节积液颗粒治疗关节腔积液临床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3):356.

[4] 任凤兰, 刘玉洁, 王洪林.中药内外结合治疗关节腔积液100例分析.河北中医, 1996, 18(3):11.

[5] 王成龙, 张永刚.加味熨风散外敷治疗关节腔积液47例.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 24(5):527.

[6] 李治牢, 王志坚 .中药溻渍法在皮肤病中的应用――附750例疗效分析.陕西中医函授, 1994, 12(6):31.

[7] 马旭, 祁越.火针治疗膝关节积液113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 1996(2):9.

[8] 高锦顺.手法一次性治愈膝关节积液29例.中医外治杂志, 2004, 6(13):37.

[9] 傅志俭, 宋文阁, 李祥俊. 针刀刺激血海穴治疗膝关节炎伴关节积液的体会.疼痛学杂志, 1995, 1(3):13.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8

中医

中医:风、寒、湿三种病邪是主因

《黄帝内经》中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医的风湿,指风、湿、寒三种病邪结合所致的病症,古时候也叫痹症。内因是肝肾不足,外因就是风、寒、湿热等邪气侵袭,最后导致关节肿痛的疾病。风湿中最主要的就是湿邪,所以风湿多在湿邪较重的阴雨天发作或复发。痹症的发生,除了湿邪还有风邪和寒邪,所以冬季是另一个高发期。中医还认为,风湿如果长久不去,还可以引起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其中以心悸、气短、胸痛的心痹较为常见。

此时中医有优势

1风湿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患者在早期可能仅限于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化验指标轻度异常,还达不到确诊的标准。此时不能用西药,但是中医可以通过疏风祛湿、温经散寒、清热凉血、活血通络等方式给予治疗,缓解关节疼痛的症状。

2已经确诊的患者,如果选用西医治疗,需要长期服用大剂量激素药物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过后,选用中药调理,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3生地、熟地、金雀根、南星等中药,同样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对于那些对西药过敏的患者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湿病的治疗,周期漫长,患者难免会有身心疲惫的时候。此时,通过中医调理,补肾养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中医中有众多辅助疗法,如针灸、推拿等。这些方法基本适用于所有患者,对于那些症状较轻的患者来说,甚至可以不用服药。

祛风散寒加减方

古代医书药典中,有不少关于风湿的治疗方法,其主旨都是直接针对风湿的诱发原因——风、寒、湿对症下药。到如今,根据不同的发病情形,在这些古方的基础上加减不同方剂,使一些药方的威力更加明显。

风+湿 感觉关节疼痛,身体瘦弱,脚肿,头晕气短,且总是感觉恶心想吐。

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12g、芍药9g、甘草6g、麻黄12g、生姜15g、白术15g、知母12g、防风12g、附子10g

寒+湿 感觉关节剧痛,不能够自如屈伸,畏寒喜热,舌苔薄白。

乌头汤:麻黄10g、白芍10g、黄芪10g、炙甘草10g、生川乌10g、生地15g、知母12g、乳香10g、没药12g、白术15g、地龙12g

血虚+湿 肝郁气滞,脾虚,湿气重。

当归芍药散:当归9g、芍药30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5g、川芎9g

湿气较重者 外感寒湿,恶寒发热,身体有莫名疼痛,无汗,不感觉渴,苔白腻。

麻黄加术汤:麻黄9g(去节) 、桂枝6g(去皮) 、甘草3g(炙) 、杏仁9g(去皮、尖)、白术12g

西医

西医:病因复杂,治疗各异

比起很多疾病,西医对风湿病的了解是非常早的。公元前4世纪,“风湿”在古希腊语里被解释为“流动的炎症”。到19世纪,“风湿”定义为各种酸痛和疼痛的通称。现代医学则认为,“风湿病”是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以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所以,很多患者在西医被诊断为风湿后,会觉得难以置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大家并没有搞清楚,中医和西医里的“风湿”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西医认为,风湿病的病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含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血管炎和干燥综合征等)、免疫性(如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性(如来姆病)、代谢性(如痛风)、内分泌性(如肢端肥大症)、退行性(如骨关节炎)或地理环境的(如大骨节病)等等,包括数百种。所以,即便是同一科室收治的患者,治疗方案可能完全不同。

此时西医有优势

1风湿病中很多疾病的原因是可以确定的,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西医认为是B细胞功能亢进,T细胞功能减弱导致的,所以有比较明确的治疗手段。如果已经明确了病因,治疗时应该首选西医。特别是急性发作期,通过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2中医将风湿分为风痹、寒痹和湿痹三大类型。但到如今,仅仅靠中医理论则无法区分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也无法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所以,如果不仅仅出现了关节酸痛,还有口鼻发干、溃疡不愈等其他症状,可以达到确诊的标准时,需要选择西医来进行确诊。

3许多风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和残疾,生活质量不高。而西医中的很多复健训练,能够关注不同的患者需求,增加患者生活的乐趣。

须警惕的3个误区

误区一 一般风湿病的确诊,应该去风湿免疫科,可很多基层医院并没有设立这个科室,此时可先就诊内分泌科,如果有需要可到上一级医院确诊。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9

四妙勇安汤出自《华佗中藏经》、《石室秘录》、《验方新编》,全方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原方主治脱疽,即西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性静脉炎、丹毒、骨髓炎、溃疡型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方中金银花性味甘寒气轻,善于清热解毒为君药;玄参性味苦甘咸寒质润长于清热凉血,泻火解毒,且能滋阴养液,软坚散结,合君药既能清气分之热,又能解血分之毒,重用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既可行气血之凝滞,化瘀通脉而止痛,玄参养血滋阴而生新为佐药;甘草助诸药清热解毒而调和为使。其组方具有药味少、用量大、力专效宏之特点。笔者临证20余年,在皮肤科疾患诊治疗过程中,紧扣“热毒”病机,用四妙勇安汤治疗皮科疾患,获效颇著。现介绍如下:

案1.瘾疹(荨麻疹)

刘某,女,28岁,2011年3月22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夏季贪凉吹风后,全身出现泛发性境界清楚的红色风团,瘙痒剧烈,每至夜间或遇热症状加剧,经抗过敏等治疗后瘙痒减轻。遇风吹、日晒等环境变化及进食海鲜、辛辣刺激食物则风团、瘙痒症状复发,患者苦于经常性口服抗组织胺药,转诊中医。症见:全身散发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红色风团,境界清楚,见明显抓痕,瘙痒剧烈,遇热加剧。察其舌质干红,苔薄黄,脉浮数。皮肤划痕症(+)。中医诊断:瘾疹。西医诊断:荨麻疹。辨为热毒侵肤,营血不和。治以解毒和血,息风止痒。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处方如下: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地肤子15克、防风10克、白芍30克。3剂,水煎服。

3月25日二诊:患者服药3剂后,瘙痒症状已除,风团消退,自觉夜间皮肤出汗后有刺痒感,舌质红,少津,脉沉细,此乃热毒未尽,营血不和,仍予解毒和血,息风止痒。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处方: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防风10克、地肤子15克、白芍20克、赤芍15克。3剂,水煎服。

3月28日三诊:患者服药后,刺痒感消失,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象和缓有力。为巩固疗效,四妙勇安汤五剂原方巩固疗效善后,处方如下: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10剂,水煎服。随访未见复发。

体会:瘾疹(荨麻疹)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及通透性增加而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皮肤出现苍白色或淡红色的风团,具有瘙痒性的过敏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以风邪为主,兼夹寒热为患,《诸病源候论》曰:“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风团从米粒到手掌大小不等,常突然发生,急性者发作一次或数次后经数天或2周左右而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可达数月数年,治愈棘手,一般抗组胺药根治欠佳。笔者临床体会:白色风团以风寒之毒为主,遇寒加剧,临证习用桂枝汤治疗。红色风团以风热之毒为主,遇热加剧,临证习用四妙勇安汤变通治疗。近年来笔者用该方法治疗急、慢性荨麻疹200余例,疗效确切。

案2.风瘙痒(皮肤瘙痒症)

李某,男,82岁,2011年2月18日初诊,患者周身皮肤瘙痒2年余,患者皮肤遇热即出现全身皮肤阵发性瘙痒,因口服抗过敏药物及皮质类固醇软膏外涂无效,转诊中医。症见:全身散发性抓痕、血痂,阵发性瘙痒,伴见心悸、失眠、烦躁。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中医诊断:风瘙痒。西医诊断:皮肤瘙痒症。辨为营卫不和,风热之毒客肤,治以调卫和营,清热解毒止痒,方用四妙勇安汤合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柴胡18克、半夏9克、党参9克、黄芩9克、生姜9克、大枣20克、白芍9克、桂枝9克、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3剂,水煎服。3剂,水煎服。

2月21日二诊:患者服药3剂后,全身瘙痒,怕风,心悸,汗多,失眠,烦躁症状减轻。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辨为营卫渐和,风邪趋散。效不更方,仍处以上方5剂,水煎服。

2月26日三诊:患者除怕风、心悸症状外,诸症消失。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为巩固疗效,将柴胡桂枝汤研细制为散剂,每日早晚2次,每次15克,用温开水冲服,随访未见复发。

体会:中医风瘙痒相当于西医皮肤瘙痒证,是指无原发性皮损而自觉瘙痒之皮肤病,中医称“痒风”、“风瘙痒”。发病原因是外受风、湿、热、虫侵或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衣被过暖、机械刺激,服食辛辣、鱼虾、酒类、咖啡、浓茶等发物,摄入含锰食物不足等多种因素,导致全身瘙痒。瘙痒有全身性的,也有局部的指临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出现的以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多见于中年人与老年人,冬春之季因风吹、寒冷刺激等气象环境变化或衣物摩擦、情绪激动、饮酒、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等可诱发或加重。根据皮肤瘙痒的范围及部位不同,分为全身性皮肤瘙痒症与局限性瘙痒症。《千金要方》对风瘙痒的病因病机概括为:“痒症不一,血虚皮肤燥痒干……妇人血虚,或通身痒,或面痒,如虫行皮中。”笔者认为,营卫不和是风瘙痒的根本病因,营血不足则卫气不固而无力外护,是导致气象过敏的客观因素。治疗当以调卫息风饮调营和卫治本,息风止痒治标,营卫和则瘙痒止。近年来笔者用该方治疗风瘙痒患者100余例,疗效确切

案3.湿疮(慢性湿疹)

张某,男,38岁,2013年3月16日初诊,患者因往年秋季冒雨涉水后在脐、肘窝出现丘疹、渗液、瘙痒,夜间加剧,时轻时重。因病灶逐渐蔓延至全身,转诊中医,症见:精神倦怠,肘窝、对称性丘疹、糜烂、渗液、结痂、抓痕,皮肤增厚,瘙痒剧烈。察其舌质边有齿痕,苔薄黄且腻,脉数。中医诊断:湿疮。西医诊断:慢性湿疹。中医辨为湿热蕴肤。治以清热祛湿。方用四妙勇安汤合三妙散加减,处方: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苍术30克、黄柏15克、薏苡仁50克、地肤子15克。7剂,水煎服。

3月23日二诊:患者精神好转,糜烂与渗液消失,结痂好转,瘙痒症状减轻,齿痕消失,腻苔已无,苔薄黄,热毒未清,继续予以调营和卫,清热息风止痒。方用四妙勇安汤合柴胡桂枝汤加减,处方:金银花30克、玄参30克、当归10克、甘草10克、柴胡18克、半夏9克、党参9克、黄芩9克、生姜9克、大枣20克、桂枝9克、白芍9克、防风10克、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5剂,水煎服。

3月27日三诊:皮损及瘙痒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处以四妙勇安汤7剂善后。随访半年,无瘙痒、糜烂症状复发。

按:湿疮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急性湿疮起病较快,常对称发生,可发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但以面部的前额、、颊部、耳部、口唇周围等处多见。初起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继而在潮红、肿胀或其周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水疱。皮损群集或密集成片,形态大小不一,边界不清。常因搔抓而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流滋、结痂。自觉瘙痒,轻者微痒,重者剧烈瘙痒呈间隙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增剧,影响睡眠。皮损广泛者,可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全身症状。亚急性湿疮多由急性湿疮迁延而来,急性期的红肿、水疱减轻,流滋减少,但仍有红斑、丘疹、脱屑。自觉瘙痒,或轻或重,一般无全身不适。慢性湿疮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疮反复发作而来,也可起病即为慢性湿疮,其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有苔藓样变,触之较硬,暗红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间有糜烂、流滋。自觉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情绪紧张、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时为甚。若发生在掌跖、关节部的易发生皲裂,引起疼痛。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湿疹的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认为过敏体质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急性者经适当治疗,可在1-2周治愈,若治疗不当转为慢性,病程可迁延数月甚至数年,是一种治疗较为棘手的皮科疾患。中医古籍对湿疹多以“风”命名,如“四弯风”、“肾囊风”,说明本病是一种以风邪为主,兼加湿热,充与腠理,浸淫肌肤为患的皮肤病。笔者临证治疗此病,以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利湿治其标,用柴胡桂枝汤调卫和营治其本,取效满意。

案4.臁疮(下肢溃疡)

李某,男,40岁,2013年5月30日初诊。患者在田间劳动时右下肢外侧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红肿、疼痛,旋即出现溃疡。因口服螺旋霉素0.3,t i d,外涂三黄膏治疗一月红肿、疼痛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溃疡不见收口就诊。症见:右下肢外侧溃烂,大小约3.5 cm×3.8 cm,创面色泽暗红,间有黄色渗出物,右下肢红肿疼痛,右足踝微肿。舌红,苔黄厚腻,脉数。中医诊断:臁疮。西医诊断:下肢溃疡。辨为湿热火毒。治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予四妙勇安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处方:金银花30 g,玄参20 g,当归10 g,黄柏10 g,苍术10 g,赤芍药10 g,牡丹皮10 g,紫花地丁20 g,甘草10 g,蒲公英 30 g。5剂,水煎服。

二诊:2013年6月4日,患者皮损部位渗出物消失,右下肢红肿消退,右足踝部微肿,瘙痒,疮面结痂,四周稍见红肿,效不更方,继续予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四妙勇安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处方如下:金银花30 g,玄参20 g,当归10 g,黄柏10 g,苍术10 g,赤芍药10 g,牡丹皮10 g,紫花地丁20 g,甘草10 g,蒲公英 30 g。5剂,水煎服。

三诊:2013年6月9日,患者右下肢红肿消退,微瘙痒,疮面愈合,周围皮肤暗红,稍见红肿,继续予以四妙勇安汤加减清解余毒、扶正化瘀善后。处方如下:黄芪30 g丹参 20 g,金银花10 g,玄参10 g,当归10 g,甘草10 g,蒲公英 10 g。7剂,水煎服。。

体会:臁疮病名首见于宋代《疮疡经验全书》。中医认为本病因久立或负重远行,过度劳累,耗伤气血,以致下肢气血不畅,血瘀滞于肌肤,肌肤失养,复因损伤,湿热之邪乘虚而人,发为疮疡,肌肤溃烂,经久不愈。

发生于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病。又名裤口毒,俗称老烂脚。其特点是疮面长久难以收口或虽已收口,但每因损伤而易复发。好发于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担负重物并伴有下肢静脉曲张者。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者负重远行,导致下肢气血淤滞,经脉受阻,加之湿热之邪下迫,淤滞更甚,蕴结成疮。若遇搔抓、碰伤、虫咬、等可诱发本病。笔者近年来应用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配黄芪、丹参益气活血生肌,治疗臁疮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

案5.带状疱疹

王某,男,35岁,农民。2014-01-20初诊。患者于3日前右胁肋部疼痛,痛如针刺,不能触衣,旋即出现红色簇状疱疹,累及右侧腰部。刻诊:右胁肋部及腰部大小疱疹簇集成片,痛如刀割,转侧不利,夜不能寐,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洪数。中医诊断:缠腰火丹。西医诊断:带状疱疹。证属热毒炽盛,郁于肌肤。予四妙勇安汤加味。处方:金银花30 g,玄参20 g,当归10 g,赤芍药10 g,丹参30g,紫花地丁20 g,甘草10 g,蒲公英 30 g,3剂,日1剂,水煎服。外用六神丸30粒,研末醋调外敷,日2次。

2014-01-23二诊:患者疼痛减轻,疱疹开始萎缩,心烦易怒及口苦咽干症状消失,大便通,夜能寐。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继续予四妙勇安汤加味。处方:金银花30 g,玄参20 g,当归10 g,赤芍药10 g,丹参30g,紫花地丁20 g,甘草10 g,蒲公英 30 g,5剂,日1剂,水煎服。继续外敷六神丸,日2次。

2014-01-27三诊:患者疼痛消失,疱疹消退,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浮细。此热毒已清,营血不和,予以柴胡桂枝汤加减善后,处方:柴胡18克、半夏9克、党参9克、黄芩9克、生姜9克、大枣20克、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地肤子15克。5剂,水煎服。

风湿治疗中医方案篇10

1.蚕茧灰干罨法

案例:28岁的刘女士发现出生半个月的小宝宝脐部红肿、渗液,外用红霉素软膏治疗3天未见效,带他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脐炎,教她改用蚕茧灰干罨法治疗。刘女士采纳了医生建议,如法炮制。经治疗1天后症状缓解,3天后痊愈。随访7天未见复发。

本法适应症:婴儿脐部发炎。

使用药物:蚕茧多个,用火钳分别置于碳火上,烧成灰烬,分别用草纸包好,备用。

治疗方法:先用温开水将患脐洗干净,用无菌纱布捂干,然后用大约一个蚕茧的灰烬撒于发炎的脐上,再覆以无菌纱布盖上,用绷带或干净布条包紧。

按:中医学认为,烧成灰烬的蚕茧具有收敛、保护、生肌的作用;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蚕茧灰具有无菌、促进炎症消退、组织再生的作用,并且对婴儿无刺激性,故对脐炎有良效。蚕茧以个大的家蚕为佳,颜色不拘。

2.三黄水湿罨法

案例:35岁的张先生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眼屎增多5天,自用氯霉素眼药水、地塞米松眼药水治疗4天未见效,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红眼病(细菌性结膜炎),建议改用三黄水湿罨法治疗。张先生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如法炮制。经治疗2天后症状缓解,3天后痊愈。随访15天未见复发。

本法适应症:红眼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所致的眼睛红肿、疼痛、眼屎(即分泌物)增多。

使用药物:黄连6克,黄柏6克,黄芩6克。

治疗方法:把上述三种中药洗干净,放在搪瓷杯中,冲入刚烧沸的开水约150毫升,盖上杯盖;洗净双手,15分钟后打开杯盖,用无菌纱布蘸上述药水趁热(以不感烫眼为度)清洗患眼,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包扎。

按:中医学认为,黄连、黄柏、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凉血和消肿之功效;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连、黄柏、黄芩具有抑制细菌、抑制病毒、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故三药合用对红眼病有良效。

3.蒸包外治法

案例:56岁的何大妈不慎扭伤腰部,出现疼痛不适症状,自用风湿药酒治疗半个月未见缓解,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腰部软组织扭伤,建议改用蒸包外治法治疗。何大妈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如法炮制。经治疗6天症状缓解,10天症状消失,再巩固治疗3天。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本法适应症:主治扭伤、跌伤、风湿性肌肉疼痛等。

使用药物:当归60克,羌活50克,乳香40克,没药35克,以上各药均研为细末,黄酒500毫升。

治疗方法:把上述药末分别装入一个宽约4厘米、长约6厘米大小的干净布袋内,放入沸水烧开的锅中,隔水蒸15分钟后取出,外涂黄酒适量,趁热敷于患处;每天早午晚各1次。

按:中医学认为,当归,羌活,乳香,没药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功效;黄酒具有活血、加强药物渗透力的功效。故以上诸药合用,再加以沸水蒸煮,对扭伤、跌伤、风湿性肌肉疼痛等有良效。

4.冰囊外治法

案例:45岁的黄先生因高烧1小时、鼻孔出血15分钟到某诊所就诊。诊所医生诊断为感冒并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因诊所条件有限,医生决定转上级医院治疗;与此同时,给予冰囊外治法治疗。转院途中黄先生症状缓解,送到医院后症状基本消失,经由专科医生进一步治疗,3天后病愈。

本法适应症:高烧、头痛欲裂、前胸疼痛,或鼻孔流血不止者的急救处理。

使用物品:冰块适量,装入一个宽约4厘米,长约6厘米的干净布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