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漫画十篇

时间:2023-04-07 06:13:51

父与子的漫画

父与子的漫画篇1

漫画《 父与子》——鱼儿的来信

一天,父亲和儿子一起去钓鱼。儿子为了保护鱼儿,不让父亲钓上小鱼儿。儿子就替鱼儿写了一封信,然后跳进水里,游到父亲的鱼钩旁边,再把信挂上去,最后游上船。父亲一看好像有鱼上钩了,就拉上来看看,原来是一封信,信上写着:“今天我们不想来,致礼!鱼儿。”

父亲看了鱼儿的来信,就和儿子回家了。

父与子的漫画篇2

一、埃・奥・卜劳恩作品与儿童审美欣赏特征的契合点

(一)童子之心,尊重儿童人格

埃・奥・卜劳恩的漫画作品与儿童审美欣赏特征的契合点体现在他以儿童的视角描绘出儿童心中所想。如漫画《榜样不是好做的》中,父亲带儿子去看牙医,医生开始拔牙治疗,儿子试图阻止,父亲想安抚儿子,亲自给儿子做榜样,没想到和儿子出现了同样的状况。这样父子角色互换,父亲体验到了儿子内心的痛苦,理解儿子不愿治疗的原因,率真质朴,打动儿童的心灵,吸引儿童的目光,提高了幼儿的审美理解力。通过父与子互换角色,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儿童的内心世界。

不同于传统的父辈尊严观念,要求孩子对父母教诲绝对服从,埃・奥・卜劳恩作品体现的是父母辈平等地对待孩子,尊重儿童独立的人格,体察儿童心中所想,让儿童自由发展,不再把儿童当作家长们的附属品。正如蒙台梭利曾认为儿童具有“潜在生命力”和“吸收性心理”,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发展成适应周围环境的独立的格。[2]儿童美术欣赏能力的发展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从自我为中心向客观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在儿童审美欣赏中,儿童往往偏爱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作品,他们将欣赏的漫画加以自己的理解,充满丰富独特的想象。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以及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与埃・奥・卜劳恩作品的体味童心,培育儿童独立人格相契合。

(二)真心真情,理解童言稚语

埃・奥・卜劳恩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闻名于世,在于他善于把对生活的热情、人生哲理的真切感悟、执着的信念以及真挚的亲情表现在漫画创作之中。漫画的审美艺术价值体现在用丰富多样的表达形式,描绘生活中的事物,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在《父与子》中,埃・奥・卜劳恩把生活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融入到漫画作品中,父亲不仅陪儿子做游戏,还教儿子学习,运用儿童所能理解的故事情节,把父子之间亲密和谐的相处之道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其中蕴含的教育观念引发人们的思考,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儿童漫画欣赏的审美艺术价值在于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其中最关键的的是以美怡情,即儿童的审美情感、审美经验的培养。[3]漫画欣赏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投入,儿童借此来宣泄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儿童对美欣赏的需要是自发的,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赋予到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上去,因此,能够理解童言稚语,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表达真情实感的埃・奥・卜劳恩漫画与儿童审美欣赏特征产生了相通之处。

(三)幽默简洁,激发儿童兴趣

漫画的幽默主要有两个条件,一是精炼,二是有笑点。埃・奥・卜劳恩的漫画作品如《孩子吵架大人闹》《引人入胜的书》《寻找出逃的儿子》等一般由六幅图组成,画风简洁,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幼儿漫画欣赏的教育目的是激发幼儿的审美欣赏兴趣,让儿童既有审美的眼睛,又有审美的耳朵,更有审美的大脑,能够运用艺术家的眼光去欣赏周围的各种事物。在埃・奥・卜劳恩的作品《糟透了的家庭作业》中,父亲帮儿子写作业,被老师发现后,老师竟把父亲按在椅子上,狠狠地打他的屁股。这种出人意料的故事情节,具有戏剧性的效果,引起儿童审美欣赏上的共鸣,以犯错误的孩子被家长惩罚的方式对待父亲,把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设计回归幼儿天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事物,用儿童的心灵体验事物,主客体相容,简约传神,与儿童审美特征相契合,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审美欣赏兴趣,为儿童审美感知、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的发展做了铺垫。

二、儿童漫画欣赏教学的作品选择

儿童漫画欣赏是儿童根据漫画作品表达的内容,融入自己的审美情感、理解并与作者产生同构的审美体验过程。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3~6岁儿童处在主客体相混淆时期,他们往往会和树木、花草说话。漫画作品以其夸张、幽默诙谐的表现风格,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情感上共鸣,成为深受儿童喜欢的审美欣赏作品。

张念芸认为,儿童受其感知能力和内在情感结构的制约对漫画作品的欣赏是有选择的,表现为被漫画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品的某些特点吸引,受其感染并理解其含义。[4]因此,在漫画欣赏教学中,如何选择漫画作品至关重要。

首先,作品要具有可接受性和游戏性。朱家雄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认为,儿童总是选择那些对他们来说富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及结构特征的对象作为欣赏对象。[5]由此可见,漫画作品的选择应符合学前儿童审美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幼儿审美兴趣,引发幼儿内心审美情感体验,富有想象力。此外,德国美学家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了美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审美艺术发生的真正动力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6]儿童天生具有游戏的本能,漫画作品的游戏性表现在画面内容丰富多彩,戏剧性的故事情节,寓教于乐,通俗易懂,富有哲理。如埃・奥・卜劳恩的漫画《汽车出了故障》《正中靶心》《锻炼成名手》等。

其次,作品要具有时代性,和儿童日常生活联系密切,通俗易懂。笔者通过对幼儿园中3~6岁幼儿进行实践研究发现,传统的儿童漫画,如丰子恺先生的《脚踏车》、华君武先生的《牛对上了马嘴》、张乐平先生的《两个世界》虽然具有中国传统漫画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其时代背景和表现风格的局限,漫画表现的内容过于抽象化;或由于政治条件的限制,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与儿童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不易被儿童理解与接受。埃・奥・卜劳恩漫画中所表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三大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生活,深入浅出,便于儿童欣赏与学习。

三、儿童漫画欣赏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应提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和主题含义,感受作品的美感特点。[7]可见,美术欣赏在幼儿审美与艺术能力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为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固然,面对新奇有趣的漫画作品,儿童会产生直接的感受,但要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有所理解,进一步发展儿童的审美能力,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予以指导。

(一)游戏式体验,提升幼儿审美素养

运用游戏式体验的方法,可以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漫画审美要素,加深儿童对漫画的审美理解。以《哄儿入睡》为例,教师可以扮演父亲,请儿童扮演儿子,利用肢体语言动作,调动儿童的情绪,通过角色扮演还原漫画中的情节,让儿童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漫画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儿童分组讲故事的形式,复述漫画描述的内容,并让儿童把自己的审美想象填入其中,展开丰富的联想,自编漫画结局。最后,教师也可以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命名主题,创作漫画。漫画创作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实践,幼儿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从审美感知的产生,到审美情感的孕育,审美意象的形成,此过程中需要幼儿运用并发挥他全部的审美理解力,倾注全部的热情,使幼儿的审美素养全方面得到提升。[8]因此,游戏式体验漫画欣赏教学,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游戏带来的愉悦性,提高幼儿对漫画欣赏的热情,而且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直观性审美素养。

(二)对话式分析,加强幼儿审美欣赏力

对话式教学法是教师以语言为中介,启发幼儿,与幼儿分析讨论欣赏漫画的教学方法。张念芸认为,此过程主要包括三个层级,最初为讲解,主要适用于小班,教师通过讲解漫画作品的内容,与幼儿一起分析漫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第二级为问答对话,适用于中大班,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问题应围绕作品内容、风格、构图、审美情感、作者生平背景等审美欣赏要点进行提问。如《最佳方案》中,引导幼儿谈论:“漫画中三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幅画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你看到过暴风雨之前的景色吗,是什么样的?如果你在场你会做什么?”等等。第三级是独立欣赏,但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个人的审美感受。在开放、自由、民主的对话交流中,不断激发幼儿新的思路,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加强幼儿审美欣赏力。

(三)综合多渠道教学,感悟“夸张艺术”

教师可以运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综合教学手法,引导幼儿漫画欣赏。如选择一些与漫画作品相关的富有感染力的歌曲、诗歌、故事与幼儿一起感悟漫画艺术的独特魅力。[9]以《寻找出逃的儿子》为例,父亲在找儿子的过程中,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情绪,最初的愤怒、焦急的等待,找到儿子后的欣喜,通过不同的音乐表达情感,增强幼儿对漫画的审美情感。在《甘为孺子牛》中,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故事,并结合漫画表现的内容,使审美欣赏效果得以升华。儿童在欣赏漫画时,由歌曲、诗歌联想到有关作品,与此同时,由漫画作品联想到有关故事、曲子。教师在漫画欣赏与幼儿文学审美素养之间建起了相互贯通的桥梁,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夸张艺术”。

参考文献:

[1]赵建晖,张蔚.埃・奥・卜劳恩与漫画《父与子》[J].安徽文学,2011(11).

[2]霍力岩,胡文娟,刘霞.论蒙台梭利教师在儿童主动学习中的角色[J].幼儿教育,2008(4).

[3]林琳.运用艺术家的眼光看世界――谈幼儿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4(1).

[4]张念芸.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7]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父与子的漫画篇3

  《父与子》读后感范文2022

  《父与子》是由一组组生动有趣的画面组成的,它温馨、幽默,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感人至深。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情深。

  其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玻璃碎了》。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儿子不小心把玻璃窗打碎了,父亲在一怒之下把儿子赶了出去。当父亲的平静下来的时候,心里又开始后悔了。父亲想即使儿子把玻璃打碎了,也不能把儿子赶出去,而应该提醒他在玩的时候要注意。父亲越等越急,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作者只是在父亲身后画了几条线,却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很着急的心情。

  父亲实在等不及了,就出门去找儿子,作者在父亲的头上点了几个点,表示汗水,这样寥寥几笔,让读者感受到父亲的心急如焚,最后父亲终于找到了儿子。

  我非常喜欢作者这种巧妙的方法,它画起来简单,只是寥寥的几笔,却包含了父亲和儿子之间浓厚的感情。

  《父与子》读后感范文2022

  这些日子,我读了一本十分有趣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父与子》。

  说这本书有趣啊,是因为书里面有好多故事虽然很短,但每一个都十分诙谐幽默,常常可以把你逗的捧腹大笑。

  你心里可能会想:这本书应该全是文字吧。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是大错特错了!这整本书都是简单使人容易明白的漫画。所有的内容,只有自己明白才可以。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输不得的父亲》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父亲与儿子下棋,儿子连胜了好几局,父亲认不住了,抓起儿子就打。嘿嘿,怎么样,有趣吧!

  读了这本书,掩卷思索,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人与人之间,最最缺少的就是沟通,如果人们的心灵世界在沟通之中解放,那么每个人都会像文中的父子俩一样快乐、融洽。难道不是吗?

  《父与子》读后感范文2022

  这个假期,我读了一本叫?父与子全集?的书,它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父亲幽默搞笑,儿子淘气可爱。虽然这本书里没有详细的文字介绍,但有有趣的漫画,足可以让我们懂得了漫画的内容。

父与子的漫画篇4

小时候,他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溜进了书房。他爬上书桌,拿起毛笔,蘸满墨汁,在墙上涂画了一个人像。这是他生平的第一幅画作。父亲回家后,看到洁白的墙上留下了儿子的作品,气得操起棍子追着他打。

或许是受到这次涂鸦事件的启发,没过多久,父亲居然买了一块小黑板送给他。从此,他每天都会在小黑板上画画,一画就是三四个小时。这块小黑板便成了他漫画人生的起点。

上小学时,他又在书本、作业本的空白处,画上各种人物头像。考入初中后,他开始有意识地阅读大量的漫画书,细细品味名家的画作,然后将自己的作品寄给出版社。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画稿不断地被采用。

初二暑假,他收到集英社的聘任书。当晚,父亲一如平常,坐在藤椅上看报,他走到父亲身后,说:“爸,我明天要到台北去画漫画。”父亲头也没抬,边看报纸边问:“有工作吗?”“有了!”“那就去吧!”父亲一动也没动,继续看他的报纸。真想不到,父亲会如此爽快地答应他弃学从画的选择。这一问一答的十几秒,竟成了改变他一生的最重要时刻。

辍学后的他带着200元钱和一个大皮箱只身来到台北。让出版社老板倍感惊讶的是,画出自己中意作品的人,竟然是个孩子。

三个月后,他跳槽去了当时最大的漫画出版社――文昌社。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自修了大学美术系里的所有课程。

一天,他在报上看见光启社招聘美术设计人才,但必须是大学本科毕业且有两年以上电视节目工作经验。然而,只有小学毕业证的他,却抱着作品集去找招聘负责人。结果,他击败了29名大学生,进入了光启社。他说:“我没有文凭,可是实力超强。”

正是凭着超强的实力,不久,他成立了“远东卡通公司”,专事广告和动画片的制作。他制作的《七彩卡通老夫子》,创下了电影界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并由此获得当年金马奖的最佳动画片。

声名鹊起的他并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而是朝着人生更高的目标迈进。“厚积才能薄发”,为了薄发,他选择了闭关。闭关,就是潜心做一件事,就是疯狂地做一件事。在闭关的日子里,他每天睡眠不超过5个小时,吃的都是“东方三明治”――馒头加豆腐乳。闭关三年,他研究佛学,画出了《禅说》,出版了三本画集。闭关十年,他潜心研究物理、数学,画出了《时间之歌》和《东方宇宙》。此外,他还积累了大约14万张画稿、1300万字的笔记、40000多个PPT,能出200本书,创作量之巨令世人震惊。

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十五岁成为职业漫画家起,他的画作曾连续两年位居台湾畅销书排行榜之首。他开启了中国古籍经典漫画的先河,《庄子说》《老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量超过了4000万册。日本高中课本(旺文社1994年版),还以《庄子说》中的七页作为基本教材,第一次把华语漫画推向了世界。

1999年他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奖;2008年他获得了“华语动漫终身成就奖”。

现在,全球每天至少有15部机器印他的作品。他因此成为中国有史以来卖书最多、版本最多的作家。

没错,他就是台湾的蔡志忠。

父与子的漫画篇5

“严格来说,我觉得自己算不上是收藏漫画,只能算是个漫画保存者吧。”魏子航对于自己“漫画收藏家”的称谓很不能适应。“我保存的漫画实在太少了,冰山一角而已。”

镇店之宝:《七龙珠》

为了防止保存的漫画变潮、纸张变黄,魏子航把所有漫画都用塑料袋精心包装起来。“前阵子有人想买我的‘镇店之宝’――海南摄影出版社出版的《七龙珠》,他说没见过这么多年还保存这么新的书。虽然他说得我挺高兴的,但是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绝了。在我眼中这些书都是无价的。”几乎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为了购买这些漫画,魏子航付出了多少心血。

魏子航保存的漫画几乎都是国内出版的日本漫画,而且是绝对的首版。“能不首版吗?那时下学天天去书摊等着,来新书立刻拿下,简直是如获至宝。”小时候为了第一时间买到漫画《七龙珠》,他还逃过几次课,还好他没有因此耽误学。,虽然痴迷于漫画,但他的学习成绩很不错。“成绩不好就不能看漫画了,能不好好学吗?”魏子航微笑。

漫画是很奢侈的

1990年代是日本漫画在中国迅速发展并创造辉煌的历史时期。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间内,国内每年引进的漫画多达百余种。“这无疑要感谢两家出版社,一家是将日本漫画引进国门的海南摄影出版社,另一家是将日本漫画发扬光大的中国华侨出版社。”

“1990年代初,冰棍卖两角钱,煎饼才卖8角钱,花9.5元去买一套不能吃只能看的所谓漫画是件很奢侈的事情。身边像我这样买漫画的孩子有,但是像我这样坚持成套买的人,太少了。”

2001年,当漫画大师宫崎骏先生在新世纪用《千与千寻》征服全世界观众时,日本漫画的魅力再次烧遍全球,世界各地新一批年轻人又被它轻而易举地俘获。同样的“疯狂”曾出现在上世纪1990年代初的中国,那时还是小学生的魏子航每天看得最多的书不是课本,而是一本名为《圣斗士星矢》的日本漫画。“当时定价为每本1.9元,一卷共五本,总共出版了9卷。这是‘80后’中国孩子心中公认排名第一的日本漫画。”

提及童年买书的故事,魏子航说首先要感谢的人就是父母。“我特别感谢父母给予我的自由和宽容。我的父母都是工人,家庭也并不富裕,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奉献了一切。可以这么说,是父母实现了我的漫画收藏梦想。”《圣斗士星矢》、《七龙珠》、《侠探寒羽良》、《风魔小次郎》、《乱马1/2》这些魏子航早期收藏的漫画,至今都是他最珍惜、最宝贵的珍藏。

卡通人依然在招手

除了日本漫画,魏子航对其它地区的漫画也有少量收藏和研究。“港式漫画不同于日本漫画的柔美与轻松。受金庸武侠风格影响,香港漫画多以江湖题材见长,恩怨情仇比较多,动作场景大气磅礴。而欧美漫画则以硬线条著称,科幻题材和变异人题材较多,像《蝙蝠侠》、《蜘蛛侠》等。在动作描绘上,欧美漫画比较弱,不如电影过瘾。”

父与子的漫画篇6

今年我们的语文寒假作业里有一项是读《父与子》全集,妈妈把书买回来以后,我就把妈妈给我买的《父与子》全集读完啦!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父与子的阅读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父与子的阅读心得1我轻轻地合上《父与子》这本书,为父与子的一些行为感到好笑,同时也有一份感动。虽然我与书中的人物告别了,但书中用漫画所陈述的事情,却让我留恋不已,它带给我欢笑,也带给我很多思考。

《父与子》是本系列漫画书,因为它没有文字,只有一幅幅小巧的图画,所以看时只能去想象,去领会。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书时,我觉得这书不怎么好看,可爸爸总是叫我看看,我只好捧着书东一页西一页地翻。渐渐地,书中幽默可爱的父子俩吸引了我。翻开书,第一个小故事是《差透了的家庭作业》,真是太搞笑了,讲了儿子不会做作业,父亲去教他,可全教错了,第二天,老师拿着作业本来打那位父亲的屁股,“哈哈哈”我笑得牙齿都快掉了,都做父亲了,还被人打屁股,真是太好笑了,让他也知道被打屁股是什么滋味。《忍无可忍》又让我感动得差点掉下了眼泪,故事讲了一个大个子人总欺负那位父亲,可父亲都忍了,但大个子人竟然为了好玩弄破了他儿子心爱的气球,父亲终于忍无可忍,把那坏人打得落荒而逃。漫画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流露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啊!

看着看着,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尽管他也和书中的父亲一样有缺点,并不完美,可他对我的爱决不不必漫画书上的父亲少,面对着这深厚的父爱,我又能对父亲做些什么呢?

父与子的阅读心得2父爱是伟大的。无论你犯了多大的错误,他总会用他宽大的胸膛去包容你,有时候,还会因为对你狠心,而过分自责,当你被别人欺负时,他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保护你,当你伤心时,他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来逗你开心,在孩子面前,父亲永远是一个童心未泯的孩子,和我们一起开心玩耍。我对父亲有这些感悟,完全是来自于现实生活的父爱和《父与子》这本书。

在《父与子》这本书中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埃·奥·卜劳恩和他的孩子克里斯蒂安日常生活中那种父亲对儿子的关爱,比如”按部就班”的这篇漫画里讲了有一次儿子打翻一瓶墨水,父亲要打他,结果看见了儿子的裤子破了一个洞,就叫他站在那不许动,然后他去拿针线帮儿子把裤子缝上,缝好了以后,他父亲才继续收拾他,这里可以看出他父亲在想教育他时,更先注重的是儿子的外表形象,从这就可以感觉到他父亲对他儿子的关爱,让我感受到父亲拥有宽大胸怀的漫画就是“足球”这篇,讲了有一天父亲和儿子在踢球的时候,儿子一不小心把球踢进了下水道,父亲爬下去捡球,而儿子就在下水道旁等,过了一会,儿子看见父亲的脑袋正在往上升,误以为是自己的球,马上过去大力地踢了一脚,他父亲大叫一声,对儿子说这是我的脑袋,儿子听了感觉他把父亲的脑袋踢疼了,于是便大哭起来,父亲看见了,马上把他抱起,尽管父亲被踢出一个包,但他还是安慰儿子说,儿子,别哭了,爸爸不疼。从父亲忍着疼痛安慰儿子,就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有着宽大的胸怀,这本书我看到最多的就是父亲对孩子的溺爱,如:“骑马”这篇漫画,讲了儿子一哭闹要“骑马”,他父亲就立刻趴下来给他当马骑,儿子想骑着父亲上街,他父亲就让他骑着上街,有一条狗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父亲就吼了一声把狗给吓跑了,再比如:“假期第一天”这篇漫画,讲了,假期第一天时,父亲趁儿子没有睡醒时,悄悄地把儿子送到动物园里,使儿子醒来看见周围的动物,认为是自己在做梦呢!

其实对于我来说《父与子》这本书里的父亲与儿子就像是同一个人,在儿子遇到困难时,父亲就会立刻出现在他面前,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儿子会对父亲的所作所为而感到自豪,而父亲只会因为有一个健康的儿子而感到满足。在现实中也一样,父亲是我们小时候的英雄,是我们背后永远最坚强的后盾,无论你遇到什么困难,他总会挺身而出,所以对我来说父爱是伟大的!

父与子的阅读心得3这个暑假,我读了《父与子》这本漫画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彩色的图片,但是这本书还是让我看了许多遍,非常受我的欢迎。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刚翻了几页,心里就想:这本书就单单一些图片,没什么好看的。可妈妈说这是这本书是好书,应要出38元钱买,没办法“母命难违”。

回到家,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书中的这位父亲长着大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不相称的身子,身上穿着一件黑马甲和一条的白裤子。一双圆圆的眼睛里,张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只要看一眼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我突然醒悟到,我之前的感觉是错的,这的确是一本好书。因为这里面的小故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儿,作者用艺术把它给夸张化了!

如《引书如室》这个故事:傍晚,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皮,去卧室找儿子。这时候,儿子正趴在地上看有趣的书呢!看到父亲的来临,儿子仿佛接到了“圣旨”,马上便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哦,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还沉浸在书中呢。这时候的父亲像一个老顽童,全然不顾妻子和儿子正在餐桌前饿得“咕咕”叫。沉浸在书里,看到精彩之处,还在地板上飞快地跺几下脚呢!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老高,拖着腮帮子的双手,这可真有趣。

在看这本书时,我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我也可以说出其中大概的内容,这就说明我可以看懂了。说到这,你们肯定会问,不是说这书没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正因为这书没文字,才让我看着上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这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把他的语言在画中转述给别人听,真是一举两得。书中很多故事都能使读者在幽默的同时体会出更深的寓意。使人明理。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读书,要读能读懂的,有意义的书。《父与子》这本书,让我的假期有了许多欢乐。

父与子的阅读心得4父与子,他们过着无忧无虑,快乐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皇宫的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最后他们意外的遇到潜艇有回到了宫殿。他们是那么的善良、淳朴的性格和深深的父子情一直伴随着他们到漫画结尾。这部漫画以深深的父子情感动了数亿读者,但其间又不失搞笑之风。

故事中爸爸深爱着自己的儿子,虽然没有真正为我们说明,但在他的每一个举动中,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他非常善良,也非常的幽默,同时还有一种傻乎乎的感觉,让人一见到他就有一种想笑的感觉。这个爸爸还经常看见儿子犯了小错误打儿子。不过,打了之后有出现了非常孝顺的儿子,儿子非常爱他的爸爸;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这真是一位爱自己孩子的父亲。

故事中的儿子是一个聪明、淘气的小男孩,他时常会“捉弄”老爸,但同时他又会使用他的小聪明替爸爸解决问题,却有时会被爸爸理解错误,招来一顿痛打。他爱他的爸爸,当他的爸爸受到别人嘲笑时,他总会替他的爸爸向旁别的人说爸爸的能干。有时他看见爸爸做错,又会用自己的小聪明来帮爸爸解决毛病。这个小男孩虽然有一点小聪明,却总是想找机会不学习,对了,他还很贪吃,会偷偷拿零花钱买东西。

最后两个人写了纸条告别了,但过了六个星期爸爸变成了月亮,一个变成了一颗巨大的星星。

父与子的阅读心得5《父与子》是一本陪伴了我五年的书籍。脑袋扁圆,穿着马甲,一头乱发的儿子,这就是父子两个的形象。我喜欢里面的每一个漫画故事。书中的父与子其实就是作者卜劳恩与他的儿子,而书里描绘的故事也就是卜劳恩父子之间的故事。我喜欢这对父子的幽默以及他们的乐观,真诚和乐于助人。

书中父子浓浓的亲情,让我感动。在《父子情深》中,父亲为了哄儿子睡着,使尽了浑身的招数,又是陪着推小车,又是陪着踩高跷,呵呵,最后他们都累了,一起睡在了儿子的小床中……《小出逃者》中,儿子因为打破了玻璃,让父亲很生气,他一赌气跑出去了,晚上8点了,看到儿子还没有回来,爸爸心急如焚的出去寻找,因为没有找到,很失望的准备进家门时,又被皮球击中,虽然儿子还是犯错了,爸爸还是惊喜的抱住了儿子……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爸爸也很爱我。据说在我小时候,他也是经常为了哄我睡觉,累的自己和我都睡着了……哈哈。当然我犯错的时候,他也会很严厉的批评我,不过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好……原来我们也是现实版的“父与女”。

书中父子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欣赏。《新镜子》中,爸爸砸了很多的钉子,都是钉不好,最后终于把新镜子订上了,可以得像演杂技一样照镜子,不过,他们还是那么的高兴。《因祸得福》中,父子两个在冰面溜冰,掉到了冰窟窿中,但是他们竟然抓到了两条鱼……《天降烤鸭》,虽然烤鸭“飞了”,但是因为帮助了的贫穷的一家人,他两个比自己吃了还开心。

父与子的漫画篇7

   2022《父与子》读后感范文

  在寒假期间,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作者是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光头父亲和儿子的幽默趣事,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儿子对父亲的喜爱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让我连读三遍,每次都能被他们逗的哈哈大笑。

  其中《寻找离家的儿子》是我最喜欢的,讲的是儿子不小心在踢球时,把窗户上的玻璃打碎了,父亲严厉的对他说道:“你干的好事,快给我出去。”儿子走出了家门,可是都晚上七点了,儿子还没有回来。一直到晚上九点,儿子还是没有回来。父亲非常着急,急忙出去找儿子。但是一无所获,就回来了。刚走到门口,一个足球再一次把玻璃打破,正好打在父亲的脑袋上。原来,是儿子踢的,父亲看到连忙抱住儿子,还说:“我的宝贝儿子,你可回来啦!”

  看到这里,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记得在去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去旅行,结果我在景点看新奇事情时走丢了。我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找不到爸爸,这里想起了老师的话:在外边如果和家人走散时,要站在原地不动或让保安给家人打个电话。正好我面前有一位保安叔叔,我急忙冲上去,向他说明了我的情况,他帮我给爸爸打了一个电话。最后爸爸找到了我,一把把我抱在怀里,并告诉我在遇到困难时不要慌张,要冷静,急中生智,才能有好的办法。我就紧紧的,紧紧的拉住爸爸的手往前走。

  同学们,当我们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矛盾时,千万要平静心情,冷静一下,学会化解矛盾,相信爸爸妈妈都是爱我们的。

       2022《父与子》读后感范文   我读的《父与子》是一本字很少的漫画书,它讲述的是一对父亲和儿子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以及他们如何相处、如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阅读这本书,会感觉很好玩,书里的父亲是一个光头,很疼爱自己的。孩子,经常保护儿子,教会儿子很多的生活道理。书里的儿子是一个很乖又很聪明的孩子,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他能独立思考,同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能主动请教父亲。书中父亲与儿子之间有过不愉快,互相捉弄对方,但最后他们都又友好相处了。

  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其中的这样一个小故事,一天,父亲和儿子一起玩皮球,一不小心,皮球掉进了下水道里。父亲马上下去寻找,过了很久还没上来,儿子急了,向井里扔下一块小石头,不一会,父亲爬了上来,皮球找回来了,可父亲的头上起了一个大包。父亲生气的说,“你干吗扔石头砸我?”儿子哭了,说,“你慢慢不上来,我很担心,所以扔块石头下去看看有没有动静。”父亲转怒为喜,开心地说,“好儿子,谢谢!我没事了,我们回家吧!”

  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父与子之间深厚的感情,儿子担心父亲的安危,父亲包容儿子的鲁莽,他们深厚和幽默的感情让我非常感动。书里还有好多这样幽默感人的故事,作者夸张的手法让我总是笑个不停,可更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爱自己的父母,同时也要象《父与子》里的父亲一样,更多一点包容,当然还有幽默。

  2022《父与子》读后感范文

  伟大的漫画大师矣.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这本深受大家喜欢的连环画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画面塑造了一对善良、正直、宽容的父子,文中流露出纯真的父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

  书中的父与子就是取材于作者本人与儿子,整本书充满着智慧,深深地吸引了几代的读者,至今仍满全球、风靡世界。更让我们全家爱不释手,增添了我们的生活情趣。

父与子的漫画篇8

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有些时日没给爸妈打电话了,回想起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相隔千里,也很少回家,时常一个人想家。每次想家时,总不管不顾不由分说打电话回家,电话那头准保有人接听。有好几次,母亲都是举着和面的手跑来接电话。可如今,与他们通电话的次数屈指可数。

想着想着,我便不由分说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是父亲接的。父亲说:“刚才你妈还念叨说你工作忙,好久都没打电话了呢!”这时,母亲走过来接电话,她有些不好意思,还教训起父亲,狡辩说自己没说这话。电话这头的我,明显感觉到爸妈在接到我这通电话后,那种无法言喻的喜悦,他们兴奋得有点像孩子。

打电话的过程中,我突然听到母亲说:“贞,你说话的声音太小了,我有点听不清楚!”然后我又听到父亲也说:“我也有这种感觉!”我回答道:“可能是我手机没拿好的缘故吧!”于是,我故意提高了嗓门儿,接着父亲和母亲几乎异口同声地说:“这下听清了,我还以为是耳朵不好使了呢,原来是手机的原因!”就在那一瞬间,父亲和母亲的话让我突然间意识到他们是真的老了。我的鼻子一酸,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疼。

父与子的漫画篇9

   《父与子》读后感500字

  几个月前,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是《父与子》,它是德国的埃·奥·卜劳恩的漫画作品,它又搞笑又好看。主人公就是父亲和儿子,讲述的就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其实很多故事都来自于卜劳恩和儿子克里斯蒂安的真实写照,所以我读起来觉得它很真切。比如其中有一个故事,名叫“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天,父亲在看报纸,儿子不知在写什么,手里还拿了三个汽球,儿子写完后,把三个汽球绑在信上,让汽球带着信飞走了,这时父亲还不知道。过了一会儿,父亲带儿子去野外郊游,他们坐在一节木头上休息的时候,父亲突然看见天上有三个汽球带着一张纸在飞,父亲很奇怪,拿下来一看,上面写着:“谁看信,谁就是疯子。”

  下面署名是儿子。爸爸看信时,儿子很紧张地站在一旁看着他父亲,这回父亲火冒三丈,一把拉过儿子,就开始狠狠地打他的屁股。父亲手里拿的烟斗和儿子背的那个小老鼠形状的口袋都掉在了地上,那个袋子立着,就像小老鼠正在观看父亲打儿子一样。这本书中还有其它很多这样有趣、好玩、搞笑的故事呢,我很喜欢书中的父亲和儿子,因为父亲很幽默,儿子很淘气,但是他们互相又爱对方,所以才发生了那么多有趣的故事。

  书中的父子是一对快乐的父子,是一对犹如兄弟的父子,是一对搞笑幽默的父子。

  《父与子》读后感500字

  《父与子》是一本有趣的漫画。书中的父亲长得胖胖的,有浓密的胡子却没有头发,他善良、慈祥,十分爱他的儿子;儿子长着一头刺猬发,是个伶俐、调皮的小男孩。

  父与子,他们过着温馨的生活,从一对普通的父子成了200万马克和宫殿继承人,又漂流到无人的小岛。他们那幽默、憨厚的性格和深深父子情不断随同他们到漫画结束。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是这样描述的。

  儿子和父亲一起用木材做了一个雪橇,可玩着玩着雪橇散架了。父亲灵机一动,把剩下的木材做成了鸟窝。父亲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原来父亲是想告诉儿子:一个东西坏了,不一定先想到把它扔了。其实它可以做成别的有用的东西,就象把废弃雪橇做成了一个精致的鸟窝。这样循环利用,可以使地球减少消耗,能源就不会越来越少,可以使地球更美。父亲教会儿子要循环利用,保护大自然,让我看到了浓浓的父爱。爱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细体会就能感受到。

  有一次我正准备将矿泉水瓶扔了,爸爸制止了我,和我一起把矿泉水瓶做成了个花瓶。这样变废为宝,十分环保。爸爸教育我回收利用、节约能源。所以,在平时我也从不浪费。我很感激父亲的教导,这也让我体会到了父亲对我的爱。

  《父与子》中的故事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生活,所以我格外喜欢这本书。

  《父与子》读后感500字

  我在假期读了《父与子》这本书,它是一本无字漫画,它用?线勾勒在白字上的几个人物,足以让人看了哈哈大笑。《父与子》这本书有时让我看了感动的落泪,接着的故事内容有让人转哭为笑,看着儿子调皮的样子十分可爱,又让人觉得他是位既有童心而又纯真的孩子。有时候画里让人愤怒,这孩子太调皮了,真没有家教!

父与子的漫画篇10

傅家的“另类女儿”

一生遵循父亲的嘱托,“女人要培养出胸襟来,才可以在围棋、京胡、刻章、山水画四件国粹艺术中闯出天地。”

有一位画家曾告诫女儿:女人一生有四件东西碰不得,围棋、京胡、刻章、山水画。女儿不解其意,父亲解释说:图章虽小,双手想要控制好它,实在不易,天地小乾坤大,变化无穷,不是常人能做到的;围棋,棋盘也就那么一尺见方,却也有天文地理,要在上面杀出胜负,没有胸襟的人断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山水画也是纸小天地大,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也是无从下笔的;至于京胡,它的调门很高,虽只有两根弦,却要在高调里走出变化来,好比在走险路。

说这番话的人是我国著名画家傅抱石,当年对父亲的说辞似懂非懂的傅家三丫头傅益瑶,没有遵父亲所嘱“碰不得这四大件”,除却京胡因为不感兴趣没有接触外,下围棋、画山水画和刻图章,傅益瑶无所不精。

“父亲说,女人不能碰这四大件,也要辨证地看,从前的女子都被关在家里,没有被天地万物滋养出灵气和胸襟,就做不好这些事,不是说女子不能做,而是女人要培养出自己的胸襟来,才做得更好。”多少年以后,傅益瑶悟出了父亲的苦心。

小时候的傅益瑶没想过当画家,对笔墨纸砚耳濡目染多了,画画在她眼里成不了稀罕事,甚至,从小心高气傲的傅家三小姐认为,穿着中山装,撸起袖子作画的父亲实在土气得很,画画与电影、戏剧里的新鲜玩意儿比起来,显得那么不时髦。

虽然不喜欢画画,益瑶却喜欢看父亲作画。傅抱石作画,不喜欢旁人打扰,他的画室平素只允许妻子进出。只有益瑶是个例外,父亲并不介意这个调皮的女儿在身旁走来走去,有点法外施恩的意思。

长久以来,在傅家5个孩子中,傅益瑶一直觉得父亲对自己的宠爱并不是最多的。傅益瑶说,大哥傅益钧,天生就是个画家,还在读小学的时候,旁人在一边念诗,大哥边听边画,诗成,和诗相得益彰的画也作完,令人惊叹。如此有天赋,老大自然是最得傅老宠爱。老二傅益钜,为人热情,精力充沛,有他的场合就有快乐,显然,老二得宠在于性情。

傅家兄妹,虽性情才华迥异,但都循规蹈矩,独独傅益瑶说自己“有些另类”,属于非主流、反传统的一类人。当年,傅益瑶在学校淘气得很,上课讲小话,看小说,不听老师讲课,傅抱石唯一一次参加女儿的家长会,就被老师告了恶状。“好在父亲并不计较,他说老师反映的都不是原则问题,不涉及品行问题,他就很安心了。”小时候的傅益瑶,不仅不爱画画,也不爱读书,即便偶尔读书、作画、背诗词,那也不是来源于兴趣,“都有一点讨好父亲的意思在里面。”

放弃电影梦,改学中文,父亲一手安排命运

100个人的剧团,只有一个人能当上主角,其他人都是跑龙套的,这就像个筛子,小颗粒的沙子漏下去,只留下颗粒大的。

傅益瑶强调自己是个浪漫的人,喜欢看电影,梦想是当演员。她听母亲说,有个大人物对父亲讲过,只要他的女儿想入这一行,不走后门,跳窗户都能进去。言下之意,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傅益瑶知道后,心中窃喜。

当时在外地的傅抱石知道女儿的理想后,给夫人写信说:“你一定要帮她打消这个念头。”父亲怕的是女儿会在这个名利场中迷失。

“我当时偷看到父亲的信,急得不知所措,在心里喊着,我要被父亲毁了!祷告莎士比亚快来救我。”傅益瑶笑着回忆说。父亲回家后,她就对父亲不理不睬。但父亲很讲究策略。他带女儿逛街购物,见女儿有了好心情,又做起她的思想工作。“父亲说,剧团是个小世界,100个人在里面,只有一个人能当上主角,其他人都是跑龙套的,可能还要跑一辈子,这就像个筛子,小颗粒的沙子漏下去,只留下颗粒大的。”

面对父亲的强势,傅益瑶自知胳膊拗不过大腿,无奈之下,只好报考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南师大就在傅家门口,这一点让早就想远走天涯、过自由生活的傅益瑶想起来就“气得一塌糊涂”。她又跟父亲闹,甚至像个顽劣的孩子,从家里客厅的这头滚到那头,以此来撒气。“我这边气得吹胡子瞪眼,父亲倒好,只顾笑着,站在一边,看我的笑话,后来实在急了,他才踢了我一脚,说我不知好歹。”

父女没有隔夜仇,那一晚,傅益瑶还是照常陪父亲去他喜欢的玄武湖公园散步,父亲对她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如果不是社会认一纸文凭,我就在家教你了,学校是什么?学校就是一把铲子一把种子,把你送进去,关键还要看你自己如何浇灌,如何施肥。你还担心什么,除了你自己要努力外,这个学校里的许多教授是爸爸的好朋友。”傅益瑶后来揣度父亲的意思,自己的这一辈子都在父亲的手上捏着呢,有他保护着呢,每每回忆到这里,傅益瑶心中倍感温暖。

不过,这个自称要保护儿女一辈子的父亲,没有躲过病魔的突然袭击。1965年9月29日,刚刚为上海机场作画归来的傅抱石,第二天就因突发脑溢血病逝于南京汉口路家中。“对我们家人来说,父亲的离开是最大的不幸了,可是也有人说,父亲赶在文革开始前撒手人寰,又是幸运的。”

“寂寞”教人感受天地万物

咬得草根,方可为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浪漫主义思想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没有“文革”这场空前的灾难,傅益瑶说,她的人生,某种程度上要改写,甚至包括重新拿起画笔,都与这段历史紧密相连。

1970年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傅益瑶先是被分配到睢宁乡下劳动了四年,然后才调往丘集中学任教。刚到农村时,傅益瑶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绝望和恐惧。幸亏偷偷从家带来的几本父亲的画册,伴她度过了无数个寂静孤独的夜晚。

也许是乡村生活的纯净和自然触动了傅益瑶内心对美的别样理解,她越发觉察到,自己的手和灵魂碰触到一起,有了想联合表达的欲望,那就是作画。

傅益瑶说,很多对生命的体悟,不深入到乡村生活,永远够不着。刚学画的时候,傅益瑶的感觉是迟缓的,包括对颜色的感觉、物象的感觉都有差池。这个时候,傅益瑶说,她骨子里的浪漫精神发挥了作用,她学会了用浪漫主义思想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她每天五点起床上工,在晨曦中干活,渐渐地明白了,什么叫紫气――清晨的阳光下,薄雾中,确实有一种温热的紫色。原来画中表现的那种空气中的紫色氤氲,是的确可以观察得到的。她想学画,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于是想出来在做苦力时锻炼基本功,比如,下湖劳动的时候,就一直拿着铲子,练悬腕,到现在,傅益瑶的手还非常有力量。

“以前在城市生活,不知道泥土、天空、云彩为何物,真正踩在乡间的泥土上,我才知道这一切远比想像的真实、鲜活很多。我现在毛笔一落下去,泥土的感觉就呼之欲出,是山野严实的泥土,还是田间像踩在棉花被上的松软的泥土,都能区别画出来。”耐得住寂寞是“文革”所赐。如今的傅益瑶几个月不出画室,一心作画,就是那个年代练出来的定力。

2004年,傅益瑶在中国美术馆举行个人画展,她画的那张长12米、高2.6米的《佛教东渐图》让世人震惊。这幅巨制傅益瑶分成十张小画,即十个组成部分分别完成,最后再整体拼合,竟然毫厘不差,许多画坛巨匠都感叹,也只有傅抱石的后人能有如此功力。在日本,曾有人出价4000多万日元甚至更高的价钱要收购这幅画,被傅益瑶婉言谢绝。

傅益瑶并不过多细节地描述她在“文革”中的苦,相反,却大谈她在那十年光阴中的斩获。傅抱石早年常对儿女们讲述《菜根谭》中的内容,咬得草根,方可为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想来,父亲对女儿的这些期许,傅益瑶做到了。

求学东瀛,名器天下

人生需要回眸,但太注重成本,也会患得患失,不如一直勇往直前。

“文革”后,傅益瑶调往江苏省国画院。可依她的性情“根本坐不了班”。这之后,因为大哥突发脑溢血,原本想跟大哥学画的傅益瑶,又没了退路。幸好,她获得了去日本公费学习美术的机会。

32岁留学日本的傅益瑶,语言成了很大的障碍。“去日本前,我一句日语不会说,虽然有日语老师辅导我,可是那种完全从教科书上学习语言的方式,不仅乱了老师的方寸,也差点毁了我的自信,于是我还是想到了用浪漫的方式解决我的处境。”傅益瑶说的浪漫就是壮起胆子,直接跟日本人交流。

“小时侯,父亲喜欢在家里和朋友清谈,我常站在一旁听着,说话欲望很强的我总也要插上几嘴。想到家里的清谈之风,很自然就想到了要通过与人交流来学习日语。”最初,大家对她说的日本话完全听不懂,她还是面带笑容地一句又一句地顽强表达,“我不怕丢面子,日本又是个礼仪之邦,通常你说得不好,他们不会给你脸色看,相反会友好地给予帮助,这就大大激发了我说出来的勇气。”

现在,傅益瑶在日本电视台做演讲,从来只打腹稿,因为表达的风格化和个性化,收视率总是很高。

在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学习四年后,傅益瑶师从日本画坛泰斗平山郁夫。“日本大学没有教水墨画的,之前对水墨画有些瞧不起。我当时这样想,人生有上中下三驷,自己的上驷是中国文化,中驷是中国画,只有拿它们做我的支柱,我才能在日本立足。”

1990年和1995年,她的画先后获得日本最高美术评论奖“伦雅美术奖”和“神道神社文化奖”,并被包括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内的许多国际知名人士收藏。声名鹊起,自然吸引了许多画商垂涎的目光,甚至因为傅家三女的画颇有其父之神韵,有画商出天价让她冒充,均被她谢绝。至今,傅益瑶仍坚持不与画商打交道,“父亲说过,卖画和画画绝不是一条路,如果总是卖画,那真正能保存下来的有价值的画就不多了。”

傅抱石的画作,市场估价已达千万之巨,对于父亲尚存下来的一些画作、印章,傅益瑶和家人商议后,悉数捐赠给了南京博物院。傅益瑶说,一来希望下一代的路靠他们自己闯出来,二来,只是想将来后人要观摩傅抱石的画作,第一个能想到的地方是南京博物院。

采访行将结束时,傅益瑶感叹,人生起起落落,经历困难无数,颇令人玩味,但她强调一点,人生虽然需要回眸,但太注重成本,也会患得患失,不如一直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