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漫画作文十篇

时间:2023-04-08 13:22:26

父与子漫画作文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1

漫画《父与子》——人靠衣装

一天,父亲和儿子看见一个富人骑的马排出了马粪。就跟在马的后面扫马粪。不一会跟着马走到了一个富人的院子门口,门口的卫士拦住了他们,凶狠地对他们说:“这是富人家的院子,只有富人才能进去。”

父亲想了一下,就拉着儿子回家换了一套衣服,又去富人家的院子,扫院子里的马粪。这一次,卫士看见他们衣着整洁,礼貌地让他们进去了。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2

漫画《父与子》——生日的惊喜

父亲的生日之前,儿子想给父亲一个惊喜,就在家训练两头猪倒立。

父亲生日这天,儿子把他训练过的猪带到父亲面前,让它们表演杂技给父亲看。儿子让猪倒立,并且用尾巴变成父亲现在的年龄“38”。父亲受到了儿子送的特别的礼物,很惊喜,幸福地笑了。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3

《父与子》是德国人埃.奥.卜劳恩画的,这本书表现了父亲与儿子之一间的一些搞笑故事。《父与子》里面有许多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非常形象,生动。每个小故事都反映出生活中的常识和道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父与子读后感,请您阅读。

父与子读后感1在漫画《父与子》中,虽然父亲和儿子的生活和平常人一样,但是每一个平凡之处都充满欢乐,包含温情。

卜劳恩的漫画热爱生活,天性乐观。《父与子》的幽默情节时时让人忍俊不禁,父子的感情是美好的,掩卷深思,常常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耐人寻味。

虽然父子俩性格有许多差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乐观与爱。

比如: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儿子悄悄地把锯拿走了,为了给父亲一份秘密的圣诞礼物,不让父亲知道。还有在圣诞节,父亲送给儿子礼物,儿子也送给父亲礼物,父亲抱起儿子哭起来,这就是父子之间浓厚的爱。他们之间除了爱,还有积极乐观的精神。比如:儿子的雪人被别人推倒了,父亲看见儿子哭了,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自己假扮雪人,待那个人拥自己的时候,趁他不注意踢了那人一脚,父亲和儿子都忍不住笑了,而且笑得变了个样子,把那个人吓了一大跳,帽子都掉了,还坐在了地上。

父子并不完美,肥胖的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会误解儿子,有时还会耍家长威风,但他善良有童心,乐于助人,充满正义和幽默,体贴孩子,在儿子受委屈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儿子出气。

比如:一次父子与一位男人坐在一起,首先把父亲的帽子拿下来捅了个窟窿,父亲心疼极了,只见那个人又把儿子的气球用烟头给触破了,儿子受了委屈哭了起来,父亲看不惯,直接往那个人的下巴狠狠打了一拳,然后父子又安心地看报,那个人边走边哭边瞟父子俩一眼。儿子有着所有小孩共有的天性聪明善良,有时会调皮恶作剧。比如:一次父亲在看报,儿子在后面用一个跷板往上面放了一个苹果,只见儿子一拍跷板,正中靶心,打在了父亲秃秃的头上。

而且,这个漫画还暗暗揭示着另外一样东西――这个漫画的作者叫埃奥·卜劳恩,在卜劳思生活的那个年代德国正处于纳粹时代,那时德国报刊极力严格,内容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且它使人们在纳粹恐怖的阴影下看到了一个明亮清澈的世界:没有政治,也没有战争,只有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且让德国人民看到了曙光和光明。

无论在哪里都要有快乐,快乐从容是一种幸福,所以每个家庭都要有温馨与幸福!

父与子读后感2这个暑假,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但这本书还是那么受我的欢迎。说真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想:这书没文字就单单一些图片,这简直就不是书。可妈妈说这是这本书是好书,一定要买,没办法“母命难违”。

回到家,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书中的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身上穿着一件百年不换的黑马甲和一条腰身宽大的白裤子。一双比圆圆的眼睛里,张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只要看一眼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我突然醒悟到,我之前的猜测是错的,这是一本好书。因为这里面的小故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儿,著作用有趣而滑稽的艺术把它给夸张化了!

如:《引书如室》,傍晚,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皮,去找儿子。这时候,儿子可正趴在地上看有趣的小人书呢!看到父亲的来临,儿子仿佛接到了“圣旨”,马上便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哦,让我数一数: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全然不顾妻儿正在餐桌前饿得“咕咕”叫,沉浸在小人儿书里,看到精彩之处,还在地板上飞快地跺几下脚呢!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拖着腮帮子的双手,可真有趣……

在看这本书时,我会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也可以说出其中大概的内容,这就说明他可以看明白图意。说到这,你们肯定会问,不是说这书没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正因为这书没文字,才让我看着上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把他内在的语言转述给别人听,发展了语言思维,真是一举两得。书中很多故事都能使读者在幽默的同时体会出更深层的寓意。使人明理。书中的《现实的教育》就是讲了父亲在看一本《教育不能体罚〉的书,可儿子却在旁边大喊大叫,被父亲打了一顿;《恩将仇报》则叙述了父子从蟒蛇口中救下了豹,却被豹所追赶;《独创的鱼网》描绘了父子俩发挥想象,用衣服编成网,捕了很多的鱼;《袋鼠的友谊》就教育人们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我要谢谢这位德国作家卜劳恩:“是你带领着我们走进了幽默漫画的世界。”

父与子读后感3在漫画《父与子》中,虽然父亲和儿子的生活和平常人一样,但是每一个平凡之处都充满欢乐,包含温情。

卜劳恩的漫画热爱生活,天性乐观。《父与子》的幽默情节时时让人忍俊不禁,父子的感情是美好的,掩卷深思,常常令人回味无穷。而且耐人寻味。

虽然父子俩性格有许多差异,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乐观与爱。

比如:在圣诞节的前一天,儿子悄悄地把锯拿走了,为了给父亲一份秘密的圣诞礼物,不让父亲知道。还有在圣诞节,父亲送给儿子礼物,儿子也送给父亲礼物,父亲抱起儿子哭起来,这就是父子之间浓厚的爱。他们之间除了爱,还有积极乐观的精神。比如:儿子的雪人被别人推倒了,父亲看见儿子哭了,想了一个有趣的办法,自己假扮雪人,待那个人拥自己的时候,趁他不注意踢了那人一脚,父亲和儿子都忍不住笑了,而且笑得变了个样子,把那个人吓了一大跳,帽子都掉了,还坐在了地上。

父子并不完美,肥胖的父亲有很多缺点,偶尔会误解儿子,有时还会耍家长威风,但他善良有童心,乐于助人,充满正义和幽默,体贴孩子,在儿子受委屈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为儿子出气。

比如:一次父子与一位男人坐在一起,首先把父亲的帽子拿下来捅了个窟窿,父亲心疼极了,只见那个人又把儿子的气球用烟头给触破了,儿子受了委屈哭了起来,父亲看不惯,直接往那个人的下巴狠狠打了一拳,然后父子又安心地看报,那个人边走边哭边瞟父子俩一眼。儿子有着所有小孩共有的天性聪明善良,有时会调皮恶作剧。比如:一次父亲在看报,儿子在后面用一个跷板往上面放了一个苹果,只见儿子一拍跷板,正中靶心,打在了父亲秃秃的头上。

而且,这个漫画还暗暗揭示着另外一样东西――这个漫画的作者叫埃奥·卜劳恩,在卜劳思生活的那个年代德国正处于纳粹时代,那时德国报刊极力严格,内容枯燥无味,毫无生气,而且它使人们在纳粹恐怖的阴影下看到了一个明亮清澈的世界:没有政治,也没有战争,只有享受美好的生活。而且让德国人民看到了曙光和光明。

无论在哪里都要有快乐,快乐从容是一种幸福,所以每个家庭都要有温馨与幸福!

父与子读后感4这个暑假,我读了《父与子》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没有文字,只有图片,但这本书还是那么受我的欢迎。说真的,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心里就想:这书没文字就单单一些图片,这简直就不是书。可妈妈说这是这本书是好书,一定要买,没办法“母命难违”。

回到家,我开始看起了这本书,书中的这位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光秃秃的脑袋瓜儿下面长着一个与头不相称的肥大的身子,身上穿着一件百年不换的黑马甲和一条腰身宽大的白裤子。一双比圆圆的眼睛里,张着两只比芝麻还要小的眼珠。只要看一眼这位长相滑稽的父亲。我突然醒悟到,我之前的猜测是错的,这是一本好书。因为这里面的小故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儿,著作用有趣而滑稽的艺术把它给夸张化了!

如:《引书如室》,傍晚,该吃晚饭了,父亲、母亲都坐在了饭桌前,可儿子哪儿去了?于是,母亲便命令父亲去找儿子!父亲挺着大腹便便的肚皮,去找儿子。这时候,儿子可正趴在地上看有趣的小人书呢!看到父亲的来临,儿子仿佛接到了“圣旨”,马上便走出了房间。咦?餐厅怎么又缺了个人?哦,让我数一数:妈妈,儿子,还少了谁呢?当然是正在书的前面趴着的父亲啦。这时候的父亲象一个老顽童,全然不顾妻儿正在餐桌前饿得“咕咕”叫,沉浸在小人儿书里,看到精彩之处,还在地板上飞快地跺几下脚呢!肥肠满肚的肚子把屁股压得撅得老高,拖着腮帮子的双手,可真有趣……

在看这本书时,我会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也可以说出其中大概的内容,这就说明他可以看明白图意。说到这,你们肯定会问,不是说这书没文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是的,正因为这书没文字,才让我看着上的生动形象的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把他内在的语言转述给别人听,发展了语言思维,真是一举两得。书中很多故事都能使读者在幽默的同时体会出更深层的寓意。使人明理。书中的《现实的教育》就是讲了父亲在看一本《教育不能体罚〉的书,可儿子却在旁边大喊大叫,被父亲打了一顿;《恩将仇报》则叙述了父子从蟒蛇口中救下了豹,却被豹所追赶;《独创的鱼网》描绘了父子俩发挥想象,用衣服编成网,捕了很多的鱼;《袋鼠的友谊》就教育人们要和动物友好相处。

我要谢谢这位德国作家卜劳恩:“是你带领着我们走进了幽默漫画的世界。”

父与子读后感5《父与子》是一本世界著名的连环漫画集。这是一本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好书,希望会赢得大家的喜爱。

这本漫画集的作者是埃奥卜劳恩。不满30岁时,他的名字已响彻画坛。

卜劳恩的漫画之广受欢迎,决不是偶然的。它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

洗练的笔墨。卜劳恩的漫画通常只有寥寥数笔,却使画中父亲与儿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一惊一疑,一喜一怒,栩栩如生。如《自卫的雪人》:儿子堆了个雪人,好事之徒加以破坏,于是父子合作,绘制了雪人的脑袋和衣服,由父亲扮做雪人,当好事之徒再来故伎重演时,就只有吃亏的份了。

真是的感受。《父与子》这本漫画集不仅凝结了卜劳恩与儿子克里斯蒂安之间的浓烈亲情,而且还融入了卜劳恩与他自己父亲之家的铭心挚爱,因而心手掂来便能打动读者。如《意外的礼物》:儿子本来给父亲准备了一件礼物,是扔标枪者的微型雕塑。但过于兴奋,奔跑间跌了一跤,雕塑别摔得粉碎。父亲并没有责怪儿子,而从塑像碎片中拣出那根标枪,用来捅烟斗,于是父亲和还在啼哭中的儿子抱在一起了。当然,事情并不都化凶为吉,有时也会化吉为凶。

生活的情趣。人们之所以喜爱《父与子》这本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书中充满生活的情趣。如《鱼儿的信》:父亲在垂钓,儿子却悄悄写了一封信,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下水把信挂在了钓钩上。等父亲钓上来一看,竟是一封鱼儿的信,上书:我们今天不愿来。敬礼!这的确是淘气,但淘气后面不也蕴含着儿子的智慧和父子间难得的情趣吗?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4

为画漫画离家出走

黄苗子,本名黄祖耀,祖籍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祖父名绍昌系清末举人,曾在张之洞创办的广州广雅书院教授词章,父亲黄冷观从师范学校毕业从业于报界,热衷于社会活动,是孙中山创办的同盟会会员,并于1926年创办香港中华中学,成为香港现代教育史上重要人物。

1913年,黄苗子出生在这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又不乏革新思想的家庭,在家中13个兄弟姐妹中行五。黄家附近有一座剧场,黄苗子和剧场收票员成为朋友,没人时他调皮地对收票员做个小鬼脸,就带着姐妹进去看戏。调皮、好动的黄苗子挨父亲的打最多,他最怕过周六,父亲休息日只要有空,便会叫黄苗子拿出书本认字。倘若哪个字念不出或错了,父亲右手的食指和中指便弯曲起来,使劲往黄苗子额头上一叩,这额头上便长出一个包来。在黄苗子兄弟姐妹眼中,父亲确实是个非常严厉的人,只要听见父亲上楼时拐杖敲击楼梯发出的“噔噔”声,大家便纷纷躲开。

但是,父亲对文化的热爱,黄苗子一生受益无穷。黄苗子的父亲除了主编《大光报》之外,还为好几家香港的大报写社论和小说。下课后,黄苗子给父亲当信差,拿着登记本挨家去送,也认识了当时香港报界的各位名流。

中学时学校附近有一家“美术学府”麦少石兄弟画室,那里常陈列一些非常滑稽的讽世画,黄苗子从而迷上了漫画。15岁那年,黄苗子接触到由叶浅予主编,张光宇、张正宇、鲁少飞等当时漫画界几位中坚人物参与的《上海漫画》周刊。

黄苗子觉得身边那些有趣的事只有在漫画中才能体现出来。受岭南画家黄般若等朋友的鼓励,他开始为香港的《骨子》报、广州的《半角漫画》画漫画。向报刊投画稿需要个笔名,黄般若劝他说:你的小名“猫仔”,把两个偏旁去掉,“苗子”不是现成的笔名吗?从此,“黄苗子”渐渐取代“黄祖耀”,声名也越来越响亮。

父亲却极力反对黄苗子画漫画,常常举起藤条以示威吓。1931年1月,黄苗子被父亲送进香港华仁书院学习英文。但黄苗子一见到那些英文字母便厌烦,学习英文让他苦不堪言。1932年,黄苗子出走上海。因为父亲的关系,在政府里做了高级公务员。

黄苗子身在官场,心在艺坛,认识了漫画家叶浅予、华君武、丁聪、张乐平等人,他陆陆续续在《生活》杂志、《良友画报》、《时代漫画》、《上海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他还与叶浅予、张光宇等人一起组织漫画界活动。

1936年夏天,黄苗子和鲁少飞、叶浅予、张光宇、张正宇、王敦庆一起发起筹备一个全国性的漫画展览会。这次展览是中国漫画史上第一次全国漫画展览,汇集了来自全国以及海外华侨漫画界的600多幅作品。几年后,黄苗子从一个漂泊来沪的漫画爱好者,成为上海漫画界的一个中坚人物。

国共合作的婚姻

夏衍是新中国重要的文化领导人,也是黄苗子人生中一个影响极大的人。1936年前后,夏衍的话剧《赛金花》上演,黄苗子跟随叶浅予、丁聪等一起到演出后台画速写,从而结识身为共产党员的夏衍,后来更是成为知己。

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的霞飞路上有个“漫画俱乐部”,是上海的漫画家组办的,漫画家经常相聚在那里。多年以后,黄苗子回忆自己就是在俱乐部看到了文学家郁达夫和他的侄女郁风。那时的郁风青春年少,天真烂漫。后来,在叶浅予的家里,黄苗子又第二次见到了人称“郁姑娘”、总是穿着素色旗袍的郁风。郁风,原籍浙江富阳,1916年生于北京。初识黄苗子时,郁风已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毕业,刚随家人从北平迁来上海。

那时候徐悲鸿刚刚从国外回来,组建了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邀请刚从法国学画回来的潘玉良讲课。来到上海,郁风选择到南京中央大学深造。徐悲鸿的教室人山人海,而上潘玉良课的只有两个学生,一个男学生,一个是郁风。

与黄苗子的家庭不同,郁风的父亲郁华、三叔郁达夫都曾留学日本。郁华是著名法官、诗人,曾营救田汉、阳翰笙、廖承志等左派人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健将。郁风的家事,是大时代里国事的缩影。她的祖母拒绝为日本军官做饭,躲到后山下崖边,几天后冻饿而死;她的父亲郁华为敌伪特务枪杀;三叔郁达夫在日本投降后被日军诱出野外,活活掐死。

和郁达夫的交往,黄苗子记得很清楚。每次郁达夫从杭州来上海,邵洵美都会打电话把黄苗子约出来,一起吃饭聊天。邵洵美是上海“文坛孟尝君”,创办的时代图书公司把当时有名的漫画家张光宇、张正宇、叶浅予、鲁少飞全都收罗进去。黄苗子有空就到时代图书公司,和这些年轻艺术家们玩在一起。郁风此时是上海《救亡日报》的漫画插图记者,黄苗子和郁风逐渐熟悉起来。不久,因工作关系黄苗子又去了重庆,而郁风随后则赴香港,两人不得不又分手。

郁风在香港时期,编了一本《耕耘》杂志。此时,黄苗子名义上是办的《国民日报》经理,同时参加全国漫画家协会香港分会的活动。黄苗子不仅为《耕耘》杂志捐款,而且为了便于向香港政府登记,还出任了《耕耘》杂志的发行人。对于黄苗子、郁风来说,这是一次值得回忆的特殊合作。

不久后,黄苗子被调回重庆。在重庆的黄苗子给郁风写了一首诗:“乳香百合荐华缦,慈净温庄圣女颜,谁遣梦中犹见汝,不堪重忆相聚时。”诗中已透露出思念、爱恋之情。

当黄苗子向郁风求婚时,以革命者自居的郁风却觉得难以抉择,因为黄苗子这时依然在政府任职。为了与郁风的婚事,黄苗子请夏衍帮忙。夏衍专程找到了郁风,并说服了她,从而玉成了黄苗子、郁风的“国共合作”。1944年5月,他们在重庆天官府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当年11月,婚礼在嘉陵宾馆举办。沈尹默做证婚人,文艺界名流来了很多,阳瀚生、老舍、夏衍等悉数到场。

在重庆,黄苗子最终作出了他一生中的重要历史选择。在上海时,黄苗子就开始接触夏衍、潘汉年等共产党员,与郁风结婚,更可以看作是对政治选择的一种确定。因为他知道,郁风在上海就已经是共产党队伍中的一员,与中共地下党一些领导有着密切联系。

1949年9月,黄苗子与郁风来到北京,应邀参加开国大典。此后,他们先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次年毕业后,黄苗子被分配至政务院担任秘书厅秘书,翌年调任公私合营后的《新民报》总管理处副总经理,以后又调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郁风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室担任主任,后来曾任中国美协书记处书记、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黄苗子和郁风历经大大小小的“运动”及“”,他们又是互受牵连的一对。1957年黄苗子因“二流堂”被划为。郁风虽没被划成,却受到牵连,每一次批判都少不了她。1958年初,黄苗子、郁风搬离栖凤堂,当时在音乐研究所工作的王世襄邀请他们搬进自家的芳嘉园15号院。

“”时,“二流堂”重新被审查,黄苗子、郁风和他们的朋友们再次被笼罩在阴云中。1967年新年刚过,黄苗子被关进了“牛棚”,郁风也被关押。他和郁风曾被关押在同一个监狱,却相互不知下落。直到1975年,他们才被释放回家。

艺术票友终成大家

在黄苗子北京寓所里,除了满屋子的书画、书籍,便是各有来历的坛坛罐罐和大小葫芦画,在黄苗子的“安晚书房”里,电脑占据了其中很大一角。86岁时,黄苗子开始学用电脑,之后经常用电脑写稿子。他说,他是他们那代人中最先学会用电脑写字的人之一,现在偶尔还上网冲浪。

黄苗子说,“天才只有三分,用功要有七分,这是张大千总结而我们也都认同的经验,不过,要想有点成就,天分是要有的,但更需要的是埋头苦干”。他曾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一个行走在艺术世界里的小票友。但是,自诩为“小票友”的黄苗子竟在艺术上玩出了大家风范。

黄苗子的各类爱好中,唯一能称得上刻意经营的,就算美术史了,20世纪50年代专注美术史研究,成绩斐然。《美术欣赏》、《吴道子事辑》、《山人传》、《画坛师友录》、《艺林一枝》……研究成果一本接一本。

最初鼓励黄苗子搞中国美术史的,是文学家阿英。解放后来到北京,通过朋友盛家伦介绍,黄苗子从一个油坊老板那里花40美金买了一大批美术史方面的书籍,装了六辆三轮车。这不但使他以后成为这个领域藏书较多的“富豪”之一,也更激起他研究美术史的深厚兴趣。

黄苗子一生爱书,嗜好藏书。五十年代,他成为享受北京的古旧书店送书上门待遇的老主顾,还经常到琉璃厂和隆福寺购书,以至于他家一度成为业内朋友借书的“图书馆”。“这些书确实值得留恋。可是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了,哪还有时间看那么多书。”1998年,黄苗子自己的珍藏的1000多本古线装书捐给香港大学图书馆,还潇洒地说:“走后一身轻,干干净净”。这就是他的洒脱。

1955年左右,黄苗子被安排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但因为问题,1960年初他从北大荒回来以后才正式上班。开始是在资料室整理图书,因祸得福有了阅读大量史料的机会。被人们称为书法家的时候,黄苗子已年近七旬了。黄苗子的书法功力深厚,小时候受教于名书法家邓尔雅。邓尔雅写得一手好篆书,刻得一手好印章,是燕大名教授容庚的舅父兼老师。在南京的时候,黄苗子又与书法家于右任、沈尹默交游,得书法大家的真经。

据说,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在学习书法时,很喜欢黄苗子的字,曾和郭沫若一同去看望黄苗子,到黄苗子家就四处找他写的字,连纸篓里的字纸也拣了出来。吴冠中先生曾说:“对黄苗子,我先是拜读文章,从中获得艺术方面的教益,后才看到他的字,一见倾心,十分喜爱,突出的感受是构图美、虚实美、节奏美、总之是造型美。”

进入晚年,黄苗子又兴趣突发,拿起画笔,不过不是画漫画,而是学着泼墨着色。他总说自己画画是跟老伴郁风学的,可郁风却说其实不然:老伴学画乃是“偷用自己所剩颜料”。上世纪90年代初,黄苗子夫妇客居澳大利亚。那时,看到一幅一幅的创作和速写从郁风笔下如泉涌出,曾被人称作漫画家的黄苗子不免心有所动。他便利用老伴用剩的颜料,也试着拿起画笔来涂抹,坚持多年以来,“抛弃了半辈子的行当,认真去做,也能捡得些子回来”。

作为一位书画艺术家,黄苗子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造诣颇深。然而,黄苗子这样谦虚地评价自己的一生:我这个人从外形到内在,始终都很矮小,一辈子都没有“日高千丈”的希望。他表示,能走到今天,全仰仗身边朋友们的潜移默化和自己那么一点点勤奋。

转益多家是吾师

黄苗子和郁风夫妇最自豪的是一生中有无数良师益友相伴,没有门派与专业之见,只因志趣相投。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40年代的重庆“二流堂”,50年代的北京栖凤楼和后来王世襄芳嘉园小院,这对艺术夫妇总是生活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朋友圈中。

上世纪50年代,黄苗子研究美术史,为了搜集资料,经常去作家聂绀弩半壁街的家。他发现聂家藏书颇丰,从唐代丛书到明清笔记小说都有。于是就一批一批地借阅,一月总要去三四次,每次布包里总是夹几本书回家。

有一天,黄苗子跟聂绀弩开玩笑,说他是研究古代小说的,研究“三国”、“红楼梦”、“金瓶梅”、“水浒”,给他书房起个斋名“三红金水之斋”。聂绀弩很高兴,黄苗子用隶书写好了挂在聂绀弩的书房。后来红卫兵来了,让聂绀弩说“三红金水”的意思,他急中生智,说“三红”是“思想红、路线红、生活红”,“金”是小红书语录,“水”是的“江”字边旁,因为尊敬不敢直接写出来。红卫兵撕掉了,说:“你也配!”10年后,黄苗子与聂绀弩见面,又用草书给他写了一张。

黄苗子的同辈朋友不少人日后成为文化大家。“反右”后,黄苗子、张光宇两家没有住处,王世襄毅然让他们住进了王家的芳嘉园小院。那时他们没有多少工作做,便各自研究感兴趣的东西。王世襄研究明式家具,研究清朝建筑法则、鸽子、葫芦等。黄苗子当时研究唐代画圣吴道子,写了大概十几万字。启功当时写了后来非常著名的一本书《诗文声律论稿》。

郁风则记得,1976年唐山地震后,芳嘉园小院的主人王世襄不肯离开他收藏的宝贝,竟想出一个办法:在他心爱的紫檀大柜里睡了好几个月。后来黄苗子书写一联赠他:“移门好教橱当榻,漏屋还防雨湿书。”横批:“斯是漏室。”

黄苗子与齐白石老人也有一段画缘。一天下午,爱好绘画的黄苗子去北京西城跨车胡同的“铁栅书屋”去看望白石老人。正好邮递员来送信,黄苗子就把信带了进去。白石老人接到信立刻坐下看,读完信后,白石老人高兴极了,他看了黄苗子好一会,颤颤巍巍地打开大橱的门,拿出很多卷画,指着说:“你挑吧,挑一张你喜欢的,我送给你。”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5

剧中,女主吴妍珠是一个女医生,她的父亲吴成务是人气漫画《w》的作者。在《w》这本漫画连载还剩下最后一回时,吴成务突然消失不见。

吴妍珠在寻找父亲的过程中发现了父亲作画用的数位板,数位板将吴妍珠拉进了漫画世界。在漫画世界中,吴妍珠遇到了奄奄一息的姜哲,她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责任,所以她将姜哲成功的从鬼门关拉回。

姜哲被救以后,吴妍珠却消失了,对于这个救了自己一命却又消失的女人,姜哲十分好奇,但是在他所在的世界,并没有吴妍珠的痕迹。因此,姜哲认为吴妍珠和自己多次遇害肯定有关系。

吴妍珠在进入漫画世界后得知,自己已经改变了漫画世界的格局,虽然她不知道下一次进入漫画世界是什么时候,可是她明白,父亲所创作的《w》已经不受他的控制了。

吴妍珠多次被吸进漫画世界,又莫名其妙的回归到现实世界,她和姜哲之间也莫名有了牵扯。在和姜哲相处的过程中哦,吴妍珠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男子。

其实,当时姜哲的形象就是按照吴妍珠的理想型创作的,吴成务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所以就把漫画主人公设定成女儿喜欢的类型,并且把漫画女主人公用成女儿的名字。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6

因为爱而漫画

李洁是一位美术教师,任职于山东曲阜市实验中学,自小爱好美术画画,毕业于浙大的丈夫是一位数学教师,长得斯斯文文,用李洁的话说:丈夫也是一位高材生。2008年5月,她们可爱的女儿降临,平凡的生活因为女儿的到来增添了不少乐趣。这个三口之家,成了李洁后来漫画题材的原版造型。有网友在看过她博客里的漫画后留言:艺术来源于生活,你们家每天上演的都是舞台剧。

女儿有点儿闹,年轻的父母没有什么经验。可是,小女儿却管不了这么多,白天呼呼大睡,晚上则闹个不停,这下苦了这对年轻父母。

一天夜里,夫妻俩被女儿突如其来的哭声惊醒,丈夫杜宝庆闭着眼睛推醒了妻子:“女儿哭了。”睡梦中李洁回了句:“你看看吧,我好累。”然后继续入梦。过了一会儿,李洁听到女儿还在哭喊,扭头一看,丈夫鼾声如雷。怒从心头起,她一脚把丈夫踹到了床下。碰到床头柜的杜宝庆额头立刻起了一个疙瘩,爬起来后,夫妻俩怒目相向。看着为女儿换尿片的妻子,丈夫选择了躲避,他抱着被子睡到了客厅。一连几天,夫妻俩互相不肯低头。看着丈夫尚未痊愈的额头,李洁其实非常难过,她知道,丈夫其实也不容易。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全是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出于职业的习惯,她手里的笔不知不觉画出了几组漫画。在其中一组漫画里,第一帧图中妻子在安抚宝宝睡觉;第二帧图中,丈夫鼾声如雷,影响了宝宝睡觉;第三帧图由三张小图拼成,妻子不停地捏丈夫的鼻子,期望能让丈夫停止鼾声;第四帧图中,失望的妻子一脚将丈夫踢下了床。丈夫莫名其妙地询问:我怎么从床上掉下来啦?这样一组漫画,生动形象地将当晚的情景表现了出来。看着自己的“杰作”,李洁偷偷地笑了。

丈夫下班看到桌上的漫画后,一时沉浸在欣赏中,心里的气也顿时烟消云散。他明白,这就是生活的乐趣。一个念头涌了出来:若是把这些家里有趣的事全部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来,将来给女儿看,不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吗?他把这个想法立即告诉了李洁,“是呀!丈夫的话非常有道理。”李洁想,“若是十年后,在女儿10岁生日那天,把这些漫画整理成册,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那将是一份多么特殊、珍贵而有意义的礼物呀!”

这个想法,让李洁夫妻俩高兴了好些天。他们开始行动起来,学习如何专业制作,搜集生活题材。是女儿让她走上了漫画之路,迈出了成为“明星”的第一步。

来自生活提炼生活

孩子一天天长大,也越来越淘气了,孩子的抚养和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多。孩子拉肚子了怎么办?孩子几个月开始吃辅助食品?天热了,小宝宝能用空调吗?日常生活中肯定会碰到的这些问题,李洁都用漫画表现了出来。孩子半岁时,李洁的产假休完了,要回学校上课。不得已,李洁只得把公公婆婆从老家请来照顾女儿。加上李洁的父母亲,这样时间一长,四个老人与李洁夫妻俩在如何育儿的问题上,两代人产生了观念上的分歧,纷争多了起来。苦恼中,李洁又想到了漫画,她以“隔代亲”为题,把自己的烦恼用漫画上传到了网上,很多网友都客观地分析了这些问题,为李洁出谋划策。一幅名为《差别》的漫画引起了双方老人的注意:孩子没加辅食长得越来越瘦,嘴向下瘪着;加了辅食之后,嘴角上翘,长得又白又胖。母亲看后,心生疑问,丈夫趁热打铁,把网友对这件事的评论也告诉了老人们,在听完丈夫的解释后,老人们终于点了点头。

一组漫画轻易地化解了两代人之间的一个育儿矛盾。漫画的作用使李洁受到启发,她想到了漫画创作的转型,要跳出原来漫画纯家庭娱乐的范畴,而转向被广大读者期待的育儿经验方面。于是,《我们传统的错误育儿方式》、《孩子不是用来比的》、《育儿分歧》等一系列的育儿漫画新鲜出炉,深受网友的好评,更是扩大了她在漫画育儿方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她的漫画创作也得到了升华。

在谈及这些漫画创作时,李洁表示:“其实,我的创作绝大多数来源于我自己的生活,当然也有一些大家的故事,因为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很相似的。来自生活,提炼生活,引发思考,但是,又不完全是生活的原版,我把它们提炼出来,期望这些漫画能对读者在育儿方面有一些帮助!”

一不小心就成了名人

最初,李洁的漫画只是偶尔发在报刊上和网上,没有形成专门的系列。在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漫画后,李洁想,“能不能把这些漫画成系列的放到网上去呢?说不定大伙还能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或素材什么的,会对创作有好处呢!”。

为此,李洁专门开通了一个博客,博客名字就是:豆妈育儿漫画博客。夫妻俩一起把前期的漫画着手放到李洁的博客里,没想到,刚放到博客里,就被网友们发现了,并被广泛转载。这些漫画因为真实、质朴、生动、有趣而受到网友们,特别是与李洁有着同感的年轻父母们的热捧,有网友更是将她的育儿漫画转贴到了“天涯社区”,很快,新浪、网易等全国各大论坛都抢着转载她的漫画,并一度全部置顶。李洁的博客红遍网络,点击量也迅速突破50万,仿佛一夜之间,“豆妈”李洁成了“网络红人”。

与此同时,关于“80后”父母育儿的话题在网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豆妈”当仁不让地成为“核心”人物和关注焦点。网友们每天都在向李洁催要新的漫画,这给李洁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产生无穷的动力:“有了网友们的支持,豆妈这个大懒人才坚持画到了现在。如果我有一段时间不更新漫画,网友们就会问:‘豆妈怎么偷懒啦’?”

2009年7月,李洁接到北京现代出版社的电话,跟她联系出书事宜。此后,相继有中国工人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等20多家出版社纷纷找到李洁,要求出版她的“育儿漫画”。

中国漫画研究协会副会长丁长青说:“李洁的漫画之所以受到大众追捧,贵在真实,不管有没有为人父母,都能从他们身上寻找到自己的影子。”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7

今天我看到了一幅漫画,这幅漫画,让我觉得心灵受到了震撼,与此同时我也感到了一阵心酸,这个漫画中,有一个年轻的母亲,她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但是许多年之后,儿子长大成人,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只让母亲吃着剩菜剩饭。

我认为,这幅漫画讽刺了那些社会中不懂得孝顺父母的人。当我们从母亲的怀中呱呱坠地,母亲和父亲变成单机的照顾自己长大的责任。我们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学校可以去读书,这些都是父母为我们创造的。当一个人从又笑的孩童变成可以顶天立地的成人的时候,在这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默默付出的,就是自己的父母。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尊老爱幼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将孝顺父母,永记心头,将感恩作为人生中必上的一课,心中永记,不能遗忘!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8

自1983年创立青蛙漫画组,“陈与李”如同孵育蝌蚪一般培育了数千名漫画人才。近期,因创作大量反腐漫画,青蛙漫画组乃至整个邱县的农民漫画家群体在全国掀起高潮。漫画带来的改变促使多数人重新审视今天的农民形象。

与此同时,突如其来的众多关注让李青艾既惊喜,又疲惫。“我很不安,就像一根勒在脖子上的绳索,越挣扎,绳结越紧,下不来台。”作为青蛙漫画组的核心人物之一,李青艾担忧的是,下一步,青蛙漫画组该怎么走?

画门帘的乡村青年

在成语之乡邯郸,邱县不乏“破釜沉舟”“许由洗耳”“干木富义”等典故,但这远不如今天的农民漫画带来的名声多。在这个主产棉花的小县城,农民漫画正成为一张新名片让邱县声誉鹊起。邱县文联的邵福亮打趣说:“开遍全县的是白棉花;红透全国的是漫画。”

近几年,邱县多了一个“漫画之乡”的称号;没有一个邱县人会否认,这个称号与青蛙漫画组有着直接联系——这个成立30年之久的团队培养了上千名漫画爱好者,其中,胡延亭、任广强、张爱学、郝茂增、王爱卿等人,已经成为其骨干成员,被当地人称为“八员虎将”。

2013年“第三届中国·桐乡廉政漫画大赛”上,任广强的漫画作品《败家子》成功入围成人组优秀作品。因为漫画,任广强的人生发生了太多变化。

1959年,任广强出生在邱县霍赵屯的一个农民家庭。在邱县的诸多乡村,家家户户都有挂门帘、画影壁的习惯,任广强的父亲就是一名乡间画师。“农村常用一种粗白布作为门面,通常,需要画上黑色的边。”任广强说:“我父亲还会临摹一些花样,比如绣花鞋的花样,以及影墙上的花纹。”

受父亲影响,任广强自小也爱画画。彼时,常在报刊上发表漫画的陈玉理已是邱县的知名人物。任广强念初中时,就听父亲提到陈玉理为了画好一头牛,如何在地里观察牛拉犁的故事。“听说陈老师拿着笔和纸,来回跟着牛在地里跑,观察牛拉犁时的劲头,怎么使力,看赶牛人的鞭子怎么扬。”

1974年夏天,在读高一的任广强和表哥,一起来到县美术社,见到了正在玻璃匾上刷漆的陈玉理。“当时陈老师穿着工作服,系着围裙,在车间(指画画间)刷漆。”任广强笑着说:“第一次见画家,当时我有点怵;要不是表哥陪着,可能就打退堂鼓了。” 任广强至今记得,“这天中午,老师管饭,包了饺子。”

在陈玉理的指导下,任广强慢慢接触素描、速写。回到家里,任广强在父亲的监督下,定下每三个晚上完成一幅画作的任务。当时可以临摹的图样很少,任广强从一本《革命文艺》刊物上选择了沙家浜、白毛女的插画。即便到了冬天,这样的学习也并不中断,“就着一个煤油灯,不停地画。”回忆起这段时间,任广强说:“从小学到高中,因为没有专业的老师教,我学画画的时间看似不短,进步很慢。遇到陈老师后,就不一样了。”

这段或许称不上扎实的绘画学习,为任广强打开了一道门。1977年,已经在大队劳动了一年的任广强,居然考上了邯郸师范美术班。这一年,他完成的考题是一幅人物头像。“多数人还没有美术基础,我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已经了解黑白面、灰面等明暗关系,有优势。”这一年,任广强的多数高中同学在家务农。在邯郸师范的两年,任广强接受了系统的美术学习;毕业后,他来到邱城北街小学任教。

1980年代的农民漫画

1980年初的一天,陈玉理骑着自行车到邱城北街小学,一来想了解任广强怎么教美术,其次想动员他学漫画。当时,陈玉理已经在邱县文化馆工作,且经常发表漫画作品。之所以选择漫画,陈玉理有所考虑,“当时拿着水粉、国画到县外一比,发现山外有山;但漫画不一样,重在创意,容易有突破。”

对于一直学习“正统”绘画技巧的任广强来说,漫画几乎就是一种转型。“陈老师启发说,要有超常构思,人想东,你想西;狗咬人不是漫画,人咬狗才是漫画。”自此,在陈玉理的带动下,任广强开始琢磨起漫画。

1981年,在“陈与李”的共同介绍下,任广强成为邱县一中的美术老师。从小学到中学,任广强的收入有了大幅提高。“邱县一中有八个班,一周共8节美术课。”期间,他和两位老师的交流日益增多。

1983年初,青蛙漫画组正式成立,任广强很快成为第一批学员。“当时有不少爱好画画的人加入团队,其中,以农村的孩子居多。”任广强解释,每周教学一次,“最初是每周日下午,后来考虑到农村的孩子家里较远,改到每周日中午。”

对任广强来说,漫画让其受益不小,其中最重要的或许是解决了妻女的户口。1985年,任广强画漫画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河北省首届文艺振兴奖,在农村的爱人、闺女一下转了城市户口,一家人异常兴奋。

在青蛙漫画组,王爱卿也是骨干成员。1964年出生的王爱卿来自邱县新码头镇聂楼村,兄弟姊妹5个,他排行老三。王爱卿家里有十几亩地,常年种棉花、小麦。王爱卿自小爱画画,当时画画的图样少,还在小学时,他就经常临摹课本上的插画。

在聂楼村,74岁的村民王书德“书法很好”,因为看中王爱卿的悟性,便经常带他画画写写。“每年春节,我也跟着学习写对联。”与任广强父亲的工作相似,王书德也算是一名“风帘”画师。慢慢地,王爱卿也接触画门帘、影壁乃至墙壁画的工作,“不仅不收钱,还赔墨”。

高中毕业后,王爱卿在邯郸峰峰矿区成了一名矿工,“一个月挣60多块钱”。几年后,他从邻居口中听说了青蛙漫画组。这个邻居是邱县一中教师李桂生的学生,通过李桂生,王爱卿认识了任广强。1984年1月,王爱卿正式加入青蛙漫画组。这大约是一个误打误撞的选择,王爱卿低头笑笑,说:“当时看老师画得形象,以为好画;后面越画越难,才发现构思很不容易。”

在青蛙漫画组诸多成员的回忆中,这一段免费教学漫画的生活不断得到还原。冬季农闲时,王爱卿、璩诗岭等住得远的成员干脆在青蛙漫画组的馆舍内打起地铺。“第一步,我们先学做饭。”说起这一段历史,李青艾仰头哈哈一笑,说:“来馆舍住的人,自带干草打地铺,还得自备米、面等干粮,我给大家腌了一缸咸菜,再买一口大锅,生个火。”王爱卿记得,曾有一次,李青艾在锅子里煮了吃的,之后给大家上课时,忘了这一茬,最后“锅子都炸了”。

新“男耕女织”

通常,大家一住就是整个冬季,直到临近过年才散。“陈与李”发表漫画作品得了稿费,“就买一大块肉,改善伙食。”他们偶尔也会给学员发一些纸和笔,及美术书籍等。据李青艾说,在青蛙漫画组,学员的画册还有一个额外的功能,那就是当名家莅临时,“看谁本事大,能让名家作画。”

在青蛙漫画组,李青艾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陈玉理沉醉于创作世界时,李青艾承担的更像一个经纪人的角色,不断向外推广青蛙漫画组,同时不断邀请华君武、方成等名家来漫画组给予指导。李青艾说:“西安、北京、上海、重庆等全国各地,只要是知名的漫画家,我就打电话或写信,邀请他们来青蛙博物馆;给他们报销火车费,返程时甚至送上火车。”

“三个人都抵不过一个李老师。”在青蛙漫画博物馆,任广强、王爱卿、寅峰等人一致认为。在团队中,每逢名家来访,接待安排,“里里外外都是李青艾一人打点。”

1983年秋,漫画家毕克官写信给李青艾,问 :“你俩有没有青花瓷?”原来,詹天佑的第五个孙子詹同,爱好青花瓷,他了解到邯郸有个磁州窑,便通过毕克官询问。詹同是上海的知名漫画家,很快,李青艾发出邀请,希望詹同到邱县转转。没多久,在毕克官的联络下,詹同来到邱县青蛙博物馆。

这是一次愉快的相见,此后,从1984年到1990年间,詹同几乎每年都来青蛙漫画组。李青艾说:“他也不爱去招待所,就喜欢住在我们青蛙漫画馆的馆舍,最长住过一个月;后来还带着儿子、儿媳妇来过。”当时的馆舍,还是个四合院。简陋的住宿环境,让彼时的县委书记惴惴不安,并且“很不高兴”。

直到今天,75岁的李青艾依然对着电话不断搜罗信息,写信、打电话等。她笑着比喻说:“以前隐居的人说男耕女织,我看,我们俩也是男耕女织,老陈画画,是笔耕;我在织网,只不过在电脑上织网。”对于李青艾在团队中的作用,了解青蛙漫画组发展的邱县人评价说:“青蛙漫画组的发展,离不开两个人——外有华君武,内有李青艾。”漫画大师华君武生前曾多次帮助邱县农民漫画组。他曾两次来邱县义务讲学,为漫画组创作漫画50多幅,寄来亲笔信80多封,他还直接从出版社买书寄来,“究竟寄来多少本,已经很难列数。”

华君武给青蛙漫画组指出了发展方向,即“画农民、画农村、唱新风、砭时弊”,青蛙漫画始终沿着这个方向在走,最终陈玉理被授予中国漫画界最高奖——金猴奖,邱县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漫画)”。华君武生前曾预言:“青蛙漫画组二十年出作品、出人才”,并且骄傲地宣称:“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有这样的农民漫画团体的,如果有,请出来比一比”。

2011年12月13日,华君武儿媳露阳的姐姐王海琦为青蛙漫画组带来10万元捐款,帮助青蛙漫画的宣传和刊物制作,给那些正在学习漫画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给予支持。在青蛙漫画博物馆,专门有一个“华君武纪念室”。说到华君武,“陈与李”颇为动容:“涌泉之恩,我们只能滴水相报。”

今天,青蛙漫画组培养的很多“蝌蚪”都已离开“池塘”。李青艾说:“目前还坚持创作漫画的人也就10来人,包括我们夫妻俩。”

对王爱卿而言,漫画曾经让自己无限风光。“可能干农活和画画一年的所得差不多,但我喜欢画画,而且还有机会获奖。”今年,王爱卿种地的收入大约一万多,但漫画的稿费算起来有三万多。除了创作,大家偶尔也画墙壁漫画。“一幅100元,一天画两三个。”寅峰说:“可能郝茂增画得更多,有时一天画16幅;他偶尔还画电视广告。”

听到电视广告,王爱卿笑笑,提高了声音说:“过去我也做过,几块钱一平米;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后,就不好意思画了,大家都说我‘丢美协的人’;现在,饿死我也不画电视广告了!”

“农村很少有人能登报纸,一发表作品,大家都羡慕。”但是现在,王爱卿很少在家提画画的事。“我们每个人的奖状可能有一大摞,但获奖的喜悦没法分享,人家一听获奖了,第一句话就问:奖金多少?”

在青蛙漫画组,张爱学是为数不多的、真正能靠稿费生活的农民漫画家。在邱县,很多人说张爱学“画了个车子,又画了个房子;画了个妻子,又画了个孩子”。在张爱学的个人简介上,有一个“新华社签约漫画师”的身份。1985年,12岁的张爱学加入青蛙漫画组时,“虽不起眼,但很用心”。大概因为喜欢民间的布娃娃,张爱学的漫画有浓郁的民间味道。很多人赞誉他头脑快,这在他创作的第一幅漫画作品《数学谜》中可见一斑。

李青艾评价说:“张爱学很勤奋,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他为了画好漫画,把农村的地都卖了,硬是断了自己的后路。”如今,张爱学建有“黎人小吧乡土诗画作坊”网站,在《中国漫画》等部级漫画报刊上建立专栏,成为多家报刊的特邀漫画撰稿人。

如今,随着反腐漫画走红,青蛙漫画组开始频频亮相;对于这种走红,也有好事者评价说:“就像风中的芦苇,来回摆荡,有点飘!”事实上,李青艾一直在惆怅,团队面临的后继乏人的难题;正如她的惴惴不安,她也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发展。

那些跟随“陈与李”创作漫画的农民,如今的境遇也大不相同。有人凭借漫画吃到财政饭,也有人靠漫画进城买了车和房,大部分人留在农村边种地边创作。多数人能感受到,“漫画的阵地正变得越来越少”。其间,也有不少优秀的漫画人才转型,比如经营根雕生意。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9

关键词:庶民题材;战后社会;中流意识;人文关怀

手冢治虫在1963年推出的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获得巨大成功,日本动画以此为契机在20世纪60年代迎来其历史上第一次动画热,并在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中后期之间,以及90年代中期至今相继经历第二、第三次动画热。在这些时代,日本动画的内容、技术、受众都呈现出骤然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在第三次动画热开始之初,伴随着数码技术的极速进步,日本动画迎来更为多元的发展与延伸,甚至渗透到一些原本与动画无关的领域,对世界动画潮流产生深刻而积极的影响。日本电视动画是促进战后十年至今动画发展热潮的主要成因,大部分电视动画在题材与风格上不断推陈出新,令人应接不暇。然而我们稍加注意便不难发现,在众多类型的电视动画中,有一种主题始终保守着最初的样貌与形式,波澜不惊地贯穿着几乎整个日本战后动画发展史。它以庶民生活为题材,忠实反映日本普通百姓的日常,以朴素的风格与平实的态度沁入日本人的生活,并深受观众喜爱。

日本每周日傍晚有三档老牌人气节目:BS日视在17点30分播出的落语节目《笑点》、富士电视台在18点播出的动画系列剧《樱桃小丸子》与《海螺小姐》。这三档节目的播出时段与周日晚餐时间同步,节目风格轻松幽默,是日本多家庭固定收看的亲子节目组合。久而久之,日本人在听到《笑点》片头曲时就联想到家庭团圆之乐,而在听到《海螺小姐》片尾曲时则因感到周末休假结束而变得忧郁起来。落语产生于大众文化兴盛的江户时代,故事内容大多反映百姓家长里短,而《樱桃小丸子》与《海螺小姐》都是反映日本人家庭生活题材的动画电视。这三档节目因播出时间而产生某种联系,除此以外要说根本的关联,应该是共通的平民之趣。

《樱桃小丸子》系列动画片是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电视动画之一。作品以小学三年级女生樱桃子①所在的家庭、社区与学校为背景,记录发生在其周围的日常琐事。樱桃子的性格和行为与大部分同龄女孩十分相似,她时而偷懒时而任性,心情常因一些小事而阴晴不定。许多观众在这个并不完美的小女孩身上看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从而获得深深的共存感,这是这部动画片得以获得超高人气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于《樱桃小丸子》在海外的影响力,《海螺小姐》系列动画片因为作者的原因而鲜少出口海外,因此外国观众对其认知较少。②这部被誉为“日本国民动画”的作品由同名漫画改编而来,自1969年

1月开始在富士电视台播出至今,总集数超过2000集,甚至超越著名的美国电视动画《辛普森家庭》。20世纪40年代初,漫画作者长谷川町子在海边散步时偶然构思出海螺一家的名字:弟弟鲣男,妹妹海藻,丈夫鳟男,儿子鳕男。随着作品的深入人心,这些名字和角色渐渐成为相互绑定的符号渗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日本社会逐渐出现与“海螺小姐”相关的流行词,如“海螺小姐症候群”、“海螺效应”、“鳟先生”等,这些名词分别用来指代一些经济与社会现象,从中不难看出海螺家族非比寻常的影响力。③

众所周知,日本漫画与动画之间有着异常频繁的往来互动。大正时期最早拍摄动画的三位艺术家中有两位是漫画家出身。④大正末期至昭和初期,大量人气漫画纷纷被改编成动画片,如《阿正的冒险》⑤《粗心老爹》,⑥以及长谷川町子的师父田河水泡创作的《野狗小黑》。⑦战后十年间被改编成动画的成功漫画更是比比皆是。在电视动画普及之前,日本漫画尤其是报刊连载漫画在反映庶民生活题材方面便早有传统。

日本报刊连载漫画在昭和初期迎来第一次大繁荣,这一时期的漫画中涌现出众多反映庶民生活的作品,并且从中诞生诸多平民漫画角色。这类漫画一方面反映着当世的社会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对这一时期百姓和社会的关心。昭和7年,漫画家下川凹天创作的四格漫画《光棍儿i先生》⑧开始在《读卖新闻》[i有侣]上连载。漫画表现了中年独身男子i先生的日常,其中不乏对人间温情的细腻描绘。相似的漫画人物还有下川凹天的另一部四格漫画中的平民父女、⑨前川千帆笔下的“冒失鬼熊先生”、⑩麻生丰创作的粗心父亲及其儿子只野凡儿?等等。这些漫画主人公都是出生平凡、才能平庸的草根百姓,他们的经历甚至比普通日本百姓更为糟糕。尽管经历着不幸,但他们面对困境依旧表现出观积极乐观的态度,这对当时的百姓是一种鼓励。

日本报刊连载漫画在战后迎来第二次繁荣,这一时期诞生了以《海螺小姐》《Z师傅》?《逍遥老爹》?《阿呆陀罗兄弟》?《屋根里阿三》?等为代表的庶民题材漫画,漫画中的人物故事也正是当时与生活顽强抗争的草根百姓的生活状态。《屋根里阿三》中的男主角阿三是日本战后初期底层庶民的代表。“屋根里”可能源自木村太郎所翻译的法国作家埃米勒・苏万斯特[?mile Souvestre]的小说《屋檐下的哲人》。?阿三仿若是得了精神疾病的年轻哲学家,身为底层百姓却怀抱哲学家情怀,在战后满目疮痍的时代下活力洋溢地生活着。漫画中以“配给制度”、“黑市”、“战后难民”、“流浪儿”等新闻为背景的内容比比皆是,用荒诞的幽默生动还原了日本战后初期诸多真实的社会问题与现象,在滑稽逗趣之中体现百姓在战后废墟下顽强生活的生活态度。这些漫画的主人公实际经历着战后的不幸,却并没有因此而蒙上忧伤的气质,甚至有些乐在其中,这些都是对战后承受着物资匮乏等生活重压的百姓的鼓励。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庶民题材漫画关注社会现状,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与时代进行积极的记录,有些成为日后研究日本战后初期社会制度与家庭进程等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战后初期的《海螺小姐》如《屋根里阿三》一样,在漫画内容中反复出现反映“配给制度”、?“黑市交易”?等方面的内容。根据清水斓恼理,?昭和27年的《海螺小姐》连载中涉及这些内容:学校电影放映会、刘海头、乞丐、烤火盆、劳动裤、跳蚤、废品回收、萤火虫、插座、百货公司冰柱、交通指挥台、茶碗蒸、蛔虫药、便当、竹马游戏、惧内、交通安全周、讲和恩赦、妇女投资咨询处等等,这些都与当年的社会热点、流行事件相互呼应。60年代后的《海螺小姐》电视动画也依然延续了实时记录日本年中要闻的内容模式,并且始终根据日本真实的年中行事构思故事。真实世界的人们过节的时候,海螺一家也在动画中过节:节分时撒豆驱鬼、雏祭时在家中摆放人偶与桃花、端午节时悬挂鲤鱼旗等等。

有评论认为庶民题材动画与漫画因始终着眼于日常琐事而缺乏社会性,对社会抱以漠不关心的态度。事实并非如此。1950年6月爆发的朝鲜战争虽然为战败后日本的经济带去重大转机,但当时的日本首相接受了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要求而成立了警察预备队,这令刚刚走出战败阴影不久的日本国民对时局深感危惧,致使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日本社会深陷混乱不安的漩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讽刺漫画家横山泰三从喜剧角度审视动荡的社会形势,创作了四格漫画《普先生》[プ`サン],用讽刺、悲观、滑稽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善良的小市民为适应社会而逐渐世俗化的过程。?主人公普先生有时的身份是警察、有时是天气预报员、有时是补习班的老师、有时又成为选举候选人。形形的职业在普先生身上轮流出现。作者直言普先生是这部漫画的每位读者,他代表当时社会下的任何庶民。《海螺小姐》漫画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曾有这样一则连载:鳟夫见到路人正在剪报,剪报中是两张中曾根康弘的照片。那位路人指着中曾根黑发浓密时的照片说“这是石油危机前”,然后又指着头发稀疏的那张说“这是石油危机后”,随后他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道“看来心里有事对头发生长很不利啊”。可见庶民题材的漫画作品并非对社会漠不关心,也并未脱离社会现实。只是作品始终坚持通过对无限贴近百姓真实常态的琐事的记录来对社会问题加以反映,将相对严肃的时政内容在对生活的点滴描绘中轻描淡写地带到,这样避免了对一些尖锐矛盾的正面回应,不伤害任何人。

日本20世纪70至80年代关于社会思潮的学术文献中出现了一个高频词汇,就是“中流意识”。这一时期,以《海螺小姐》《樱桃小丸子》为代表的表现庶民家庭生活题材的动画作品十分符合当时自我满足型社会大氛围之中的中流阶层的欣赏趣味。

20世纪60年代,海螺父亲在醉酒后自言自语道:“本人野波平,54岁,税前月薪7万日元……”这样的收入要令海螺一家过上富足的生活有些困难。作者将海螺家庭的经济情况摆放在与观众的平均水品相当的层面,偶尔还会令剧中人物稍稍显得不如观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令观众们在被逗乐的同时,也获得更多的优越感。谁都没有超过却依旧开朗的海螺一家、小丸子一家,带给观众们的不仅是快乐,还有鼓励与信心。他们以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的幸福观关怀着日本中流阶层。日本民族自古便存在这样的幸福观。《徒然草》中有道:“人能自俭、忌奢,不持财,不贪世、当嘉许,古来贤人,富者甚少”,说的就是知足的乐趣。据说德川家康曾有“看下不看上”一说。[1]西川如见在其《町人囊》一书中承袭了这一说法,其知足理论的主旨就是每个阶层各有各的幸与不幸,应当找出各自的安乐之道。这种知足常乐观并非一种安于现状的消极态度,而是一种对待不幸的积极姿态,是勿以苦为苦的快乐主义。无论《海螺小姐》还是《樱桃小丸子》,其主角定位从一开始就是普通中流家庭的成员,剧中家庭的成长步伐也紧紧跟随战后日本大多数家庭的发展进程,既不落后也绝不超前。海螺一家、樱桃子一家并非孤立存在的家庭个体,他们身后是整个时代的日本百姓,他们的信念代表着整个时代群众的信念。这种信念支撑起日本社会从容应对战后初期的磨难与考验,并且在生活逐渐稳定富足之后依然恬淡地面对生活。日本人对表现庶民与家庭生活题材动画漫画的喜爱,不仅仅只为求得一笑了之的乐趣,而是从生活细节之中抓住了幸福的感觉。

漫画与电视动画在日本大众媒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一翼。战后初期,庶民题材的漫画在发行量高达千万的大众纸媒上持续连载,其中一些随后又以动画系列剧的方式播出至今,在几十年间与每个日本人、每个日本家庭共同成L。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们以娱乐休闲的方式对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做出积极的关照,在潜移默化之中既促进并巩固了日本社会“一亿中流”的社会意识形态。有人甚至评论这一题材漫画与动画的代表《海螺小姐》是日本政府树立“一亿国民中流意识”政治宣传的成功样本。不过,《海螺小姐》与其他众多庶民题材漫画、动画一样,其最初所站立的阶层立场来自于作者本人的经历,并且作品始终没有讽刺与说教,因此我们相信其中的中流意识是具有自发性的来自民间的巧合。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类漫画、动画作品在稳定与团结国民人心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的确不可小觑。读者与观众不仅从漫画与动画所描述的事件本身获得共鸣,更对幽默之余所传递的主流价值取向深刻认同。从物质幸福的角度对中流阶层予以关照,将最为深切的人文关怀化成朴素的细流,浸润到凡俗的世态人情之中,于微小而平常的欢笑与感动间寄寓对社会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大爱,而这也是此类题材的漫画动画作品令读者与观众获得共通感觉更深层次的原因。庶民题材的中流化幸福意识,对今天的中国大众文化具有积极地启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大众媒体在关注少数社会精英的同时,也应当重视国民共同感情的培养,重视中流意识的巨大社会力量,重视主流阶级的精神文明建设。

注释:①1960年代,日本普遍将年龄在小学三年级左右的女孩通称为“樱桃子”。

②据说因为《海螺小姐》漫画作者长谷川町子曾经表示不希望通过授权自己的作品牟取利润。出于对其意愿的尊重,这部动画从未发行过DVD,也极少重播。

③《海螺小姐》动画片的播出时间为周日晚6点,久而久之,日本人将“美好周末假期结束、即将面对周一的颓丧心情”形容为“海螺小姐综合症”[サザエさん症候群]。另外,大和总研股份公司在其2005年的经济形式研究报告中提出《海螺小姐》动画收视率与东证股价指数呈现反比,即每当《海螺小姐》收视率上升时,东证股价指数便下跌;反之当《海螺小姐》收视率下降时,则东证股价指数便上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为:经济景气会刺激人们周末外出消费。相反,在经济不景气时,民众则多在家中通过收看《海螺小姐》等电视节目打发时间。大和总研将这一判断经济形式的方式称为“海螺小姐效果”[サザエさん抗]。“鳟先生”则指婚后住在女方父母家中的男士。

④这三位艺术家分别是下川凹天、幸内纯一、北山清太郎,其中前两位都曾师从漫画家北泽乐天。

⑤踊片由同名报纸连载漫画改编,漫画作者为桦岛胜一。

⑥动画片由同名报纸连载漫画改编,现存的两部动画分别为《粗心老爹之龙宫参拜》(1925)与《粗心老爹之山崎街道》(1924~1925左右)。

⑦漫画《野狗小黑》于1931年开始在杂志《少年俱乐部》新年号上连载,随后被制作成动画《野狗小黑二等兵之训练之卷》(1933)、《野狗小黑伍长》(1934)、《野狗小黑一等兵》(1935)等至少五部动画片。

⑧《光棍儿i先生》[男やもめのiさん]是漫画家下川凹天的作品,漫画主角i先生是一位鳏夫,一边打着零工一边养育幼小的儿子。

⑨《无轨道父女》[o道父娘]也是漫画家下川凹天的作品,在《光棍儿i先生》问世后第二年开始连载。这部漫画主人公是一位与i先生经历相似的中年男子。

⑩前川千帆(1888 ~ 1960)是出生于京都的版画家,同时活跃于报纸连载漫画界。除了《冒失鬼熊先生》以外,他还创作了《荒马太太》[荒R奥さん],于昭和八年(1933)十月开始在《读卖新闻》上连载。

?漫画家麻生丰在大正末期创作了四格连载漫画《粗心老爹》[のんきな父さん],之后又以其儿子“只野凡儿”[只野凡]为主角创作了连载漫画《勤学人生》[人生勉]。

?四格连载漫画《Z师傅》[Z先生]的作者是秋好馨。

?四格连载漫画《逍遥老爹》[のんきなとうさん]的作者是麻生丰。

?四格连载漫画《阿呆陀罗兄弟》[あほだら兄弟]的作者是加藤芳郎作,他后来创作的四格连载漫画《破旧人生》[オンボロ人生]及《真平君》[まっぴら君]也都获得不俗的口碑。

?四格连载漫画《屋根里阿三》[ヤネウラ3ちゃん]的作者为南部正太郎,该作品在1936年至1949年期间于《大阪新闻》连载并广受好评。

?日文名为[屋根Yの哲人],原名为《Un philosophe sous les toits》,?mile Souvestre 著于1851年。

?“鱼的配给”与“豌豆的配给”出现在《朝日新闻》昭和21年5月刊载的漫画中,在姐妹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册,页14及页24,朝日新闻出版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册,页14及页24;“豆腐的配给”出现在《朝日新闻》昭和21年8月刊载的漫画中,在姐妹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册,页89,朝日新闻出版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册,页89;“鱼肉山芋饼的配给” 出现在《朝日新闻》昭和22年1月17日刊载的漫画中,在姐妹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2册,页11,朝日新闻出版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2册,页107;“苹果的配给”出现在《朝日新闻》昭和22年2月15日刊载的漫画中,在姐妹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2册,页45,朝日新闻出版社发行的《海螺小姐》第1册,页141。

?《海螺小姐》昭和21年(1946)5月的连载描绘了海螺姐弟三人逛福冈黑市的内容。

?这里主要根据清水焖著的《怀古的海螺小姐的世界》一书。清水.古きよきサザエさんの世界[M].いそっぷ社,2002。

?横山泰三的画风受到索尔・斯坦伯格[Saul Steinberg]的艺术影响,他的漫画直线感强烈,带有一种金属的硬气与干裂的气质,为日本战后的漫画掀起一阵新风。他的作品影响过许多人,其中就包括日本动画大师久里洋二。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在田中角荣内阁中担任通商产业大臣等要职。

西川如见(1648~1724)是江户时代中期天文学者。著有《华夷通商考》《华夷通称考天义论》《两仪集说教童历谈》《运气指南役后篇》《町人囊》《百姓囊》《长崎夜话草》《日本水土考》等著作。

参考文献:

[1] 南博(日).日本人的心理、日本人的自我[M].刘延州,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70.

[2] 中西进(日).日本文化的构造[M].彭曦,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加藤周一(日).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M].彭曦,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 土居健郎(日).日本人的心理结构[M].阎小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 鹈饲正树(日),永井良一(日),藤本宪一(日).日本战后大众文化[M].苑崇利,史兆红,秦春燕,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 苏珊・B・韩利(美).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M].张键,译.北京:三联书店,2010.

[7] 王新生.战后日本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8] 汤重南,王仲涛.日本近现代史[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3.

[9] 内藤湖南(日).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M].刘克生,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0] 桂米朝(日).落语与我[M].王瑜,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11] 保罗・格拉维特(英).日本漫画60年[M].周彦,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

[12] NHK放送文化部研究所(日).现代日本人的意识解读[M].陈乐兵,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13] 津坚信之(日).日本动画的力量――手冢治虫与宫崎骏的历史纵贯线[M].秦刚,赵峻,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4] 竹内长武(日).战后漫画50年史[M].李斌,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5] 中牧弘允(日).日本社会文化[M].何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6] L谷川町子.L谷川町子思い出念^[M].朝日新,2013.

[17] Q俊o,S藤.サザエさんの〈昭和〉[M].柏房,2006.

[18] |京サザエさん学会.野家のi[M].wB新社,1992.

[19] 清水.朝日新カ`トゥ`ン三年g(一九七-一九九九)の内容分析[M].美g同人社,2001.

[20] 清水.古きよきサザエさんの世界[M].いそっぷ社,2002.

[21] 史片寄みつぐ.獒崧画思想[M].未来社,1980.

[22] 石子.獒崧画の主人公たち[M].草の根出版会,1989.

[23] 朝日新闻be编辑グル`プ.サザエさんをさがして[M].朝日新,2012.

[24] Q俊o.獒崛毡兢未笮\文化史[M].岩波书店,2012.

[25] 夏目\.シンドロ`ムでg感 あぁメンタルヘルス(1)早期kには「サザエさん症候群の活用[J].安全と健康,2013(64):1.

父与子漫画作文篇10

作者:夏达

超人气价:18.00元/册

出品:漫友文化

《长歌行》是夏达继风靡全亚洲的作品《子不语》之后所推出的又一超越自我之古风大作。她再接再厉,再创华美奇迹,以其细致工笔,勾勒盛唐气魄,异域风光,以及震撼心灵的旷世之恋。

《长歌行》以初唐时期的中国为舞台,讲述了被称为永宁公主的李长歌活跃成长的历史题材故事。以李长歌的父亲,即太子李建成为首,其母亲兄弟都被叔父――大唐的第二代皇帝李世民所杀。得知父亲被杀的消息之后,李长歌逃出皇宫,并女扮男装,隐瞒身份流落民间,寻找机会替父报仇。

夏达虽为少女漫画家,这部《长歌行》却气势磅礴、迷雾重重,不似一般少女漫画那般小家碧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今年7月开始,《长歌行》在日本集英社的《UltraJump》与日本各漫画大师们同刊连载,此次单行本第1册也是中日同步发售。超萌青春校园恋爱四格漫画,最终卷侵入!

作者:LING

宅腐双修价:50.00元/套

出品:漫友文化

《漫画SHOW》话题四格《邻居家是画漫画的阿幺》最后一卷单行本限量版杀到,牵挂人心的高中生漫画家与编辑的恋情能否跑到终点站在本卷揭晓。第3卷限量版周边在历经读者的诸多猜测后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人气角色雷婷的猫儿帽,卖萌必备好物哟!

最终封面以实际出版物为准

《MINOR》未成年第9册

作者:客心

珍藏价:20.00元/册

出品:漫友文化

因为一场意外,Carina死在了人类的枪口之下,Danny也受了伤。离开肯尼亚的Danny,在周围的种种误解之中精神濒临崩溃。为了让Danny寻回真正的自我,父亲带着他开始了一段长长的旅行……故事回到涣沙镇,韩絮的朋友们为了能让他留下,想出了各种怪招,最终,韩絮的心结能否解开?――长达7年的旅程,感动人心的故事,完美落幕。12月,为那一段一起走过的长长的旅程,划上最完美的句号。超厚312P的正篇最终回重新修正,收录全部精彩番外篇全部。随书附赠2012可爱行事历,与“未成年”主角们一起度过欢乐每一天!

陪你长大的故事,永难忘却的记忆感动人心的客心长篇代表作最终卷

必读

《爆笑王国》第9-10册

每月两卷,全年龄无差别释放笑弹

主编:朱斌

幽默价:10.00元/册

出品:漫友文化

《爆笑王国》是集合了全国最优秀、最具潜力的作者的幽默漫画合集,由国内最火爆的幽默漫画《爆笑校园》作者朱斌和其弟金龙奖最佳编剧朱江联合主编。有《爆笑校园》的兄弟篇《呆头农场》,有荣获第8届金龙奖最佳幽默漫画大奖的《鸭蛋小厨神》讲述令人喷饭的烹饪传奇,还有网络超人气形象的漫画连载,如《皮揣子》、《悠嘻猴》、《罗罗布爆笑百科》等,更有《朱斌爆笑编辑部》特别栏目登场。

《我的路MYWAY6》风轻云淡

作者:寂地

暖心价:25.00元/册

出品:漫友文化

《我的路MYWAY》从2004年连载至今,作者寂地以清新温暖的绘画风格、富有感染力的色彩、温暖忧伤的文字感动了百万读者。《我的路MYWAY》中的主角是头戴礼帽的旅行者,他就像中世纪欧洲的吟游诗人,走过每一条街道,遇到千千万万的人,历经喜喜悲悲的故事,用足迹记叙成长、记载历史。历时两年,《我的路MYWAY6风轻云淡》温暖再续,收录连载于《约绘》的所有绘本,特别附赠华丽明信片和超萌猫咪书签。

V先生和小浣,继续着他们的旅途,一直在你身边,从未走远。

从《生活大爆炸》到《诺诺森赫》

解密技术宅的社交行为

随着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五季的热播,技术宅族群再次成为社会焦点。

普通人对技术宅们的社交生活充满不解。然而宅们真的是一群不懂社交的怪人吗?当然不是。不信看看原始人情景喜剧动画《诺诺森林》就知道了。

阿布和大傻,作为《诺诺森林》里最有代表性的角色之二,宅并快乐着。宅只是一种生活状态,但这种生活状态丝毫不曾影响他们对猎物的征伐,对女孩子的追求,对美食美景美物的欣赏及掠取。

直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无法理解这两部剧集的可看之处,毕竟《生活大爆炸》的几个男主角都不是帅哥,《诺诺森林》更是以一群腆着啤酒肚的3D原始裸男为主角的动画。但是,《生活大爆炸》和《诺诺森林》的主角们都是内秀型的,他们的幽默和才气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谁才是最耀眼响国产早教动画?

解析《星星狐》成功要素

谁才是国产早教动画最受欢迎的今日之星?伴随着天下风云动漫榜《星星狐的体验》成惟一上榜品牌,这一切疑问都已尘埃落定。

可以说《星星狐的体验》是这样一部动画:它以快乐成长为主题,通过星星狐演绎不同的职业角色,带领他们找寻到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并不断为这一理想而努力。

《星星狐的职业体验》帮助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帮助他们梦想成真。

《星星狐》的创作者林爱武女士曾提过,创作这部动画的初衷正是为了满足包括自己女儿在内的全中国的孩子们的心理需要。而这样一位真正的母亲秉持着诚心与真爱所创作的动画,又怎么会不受到孩子们最热情的欢迎?

《奇幻龙金》获大奖,网友列举七宗“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