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管理流程范文

时间:2024-05-23 17:42: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管理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管理流程

篇1

1.1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从物流人才需求定位方面,可将其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目前我国物流市场不健全,企业及个人对物流理解不准确,想要达到物流人才的供需平衡在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的。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育中,较多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为主,老师进行填鸭式灌输,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企业渴求高级物流人才,而供给市场即学校,大多数提供数量众多的初级物流人员或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物流新手,因此产生了物流人才供需严重不对称的现象。

1.2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脱节

在高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中,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老师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只重视知识的学习,不重视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性。这种被动学习,使学生很容易单从技术层面理解和学习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把它当作技术课程来学,而忽视了自身物流岗位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文/何雁

1.3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目前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任课教师基本都来自电子商务专业,或者是物流管理专业甚至是财经专业,基于认识上的偏差,不少人简单的认为,电子商务物流就是“物流+电子商务”,他们对电子商务条件下的现代物流运作理解不透,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的教学中,或偏重于物流管理,或偏重于电子商务,没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因此产生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实践脱节。

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根据五年制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称连财校)物流管理专业为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就业性人才,物流管理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组成电子商务物流团队,通过现场交流、问卷调查、参观访问、三种方式对连云港市的几十家物流企业进行了调查,依据专业发展目标和调研结果,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明确了物流人才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了解了物流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来设计符合地方性应用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

2.1课程体系设计依据

2.1.1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

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最终能否实现教学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根据罗伯特•M•戴尔蒙德提出的课程体系创建模型中所指明的设计顺序:首先从学生、学科和社会三个最主要的价值取向出发,分析课程体系的编制需求且说明培养目标和时间安排。然后对课程体系进行编制、实施和评价。最后通过反馈信息,对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实现教学目标。

2.1.2按照培养目标设置岗位素质知识体系

复合型人才指具有两个以上(含两个)专业或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基本能力的人才。现代市场环境下,中小型物流企业虽需要物流管理专业方面高、精、尖专门人才,但他们更加欢迎既懂得经营管理、商务操作,又懂得运用网络为现代物流服务的复合型人才。电子商务物流是个交叉性课程,涉及面广,加之教材内容复杂,章节间系统、关联性较不明显,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扰。而高职学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培养的目标是能满足社会需要的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事现代物流活动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教师应教什么和学生应学什么。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电子商务的岗位素质需求确定连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掌握主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掌握商品出货和包装的要求;掌握快递收件、运输、派件的相关知识;掌握逆向物流知识;掌握商品采购、入库、保管、盘点、库存控制的要求和方法;掌握对外销售物流和货运物流的知识;理解供应链构建原则、影响因素;了解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服务管理,掌握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方法。

(2)能力目标:熟悉物流的基本流程,熟悉现代物流技术;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快递商品;能够对快递公司进行比较选择,熟悉快递公司的业务;能够完成退换货操作;能够完成仓储相关作业的操作;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方面的客户服务;能够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物流成本。

(3)素质目标: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2.2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的编制、实施和评价

综上所述,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复合型人才,连财校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是依据完成电子商务物流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一般电子商务物流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采取理实一体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3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的建设

根据素质培养目标要求,为确保培养目标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体系顺利实施,必须要建设好应用与创新环境平台,形成“营造创新氛围、强化专业技能、提升岗位素质”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环境,它包括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与实践基地建设两方面内容。创新文化氛围建设是基于岗位需求“以任务为导向”的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将“第二课堂”、“社团课程”(各种集体活动与竞赛、艺术体操、宿舍文化活动)等素质教育内容纳入到电子商务物流课程建设中,注重学生终身学习、沟通等能力的培养。

3、结语

篇2

关键词:流程柔性;Web服务;电子商务

自20世纪90年代,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全球经济格局也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急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仅靠自己的资源与能力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无法承担客户需求各异、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所带来的竞争压力。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其为客户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也是通过企业间的合作流程来创造。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间协作具有动态性、开放性、柔性、集成性等基本特征,企业业务流程必须能够适应这些基本特征的需要,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通过各成员企业的协作来获得客户、赢得竞争优势。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由于流程模式改进、客户需求改变等原因促使流程经常发生变迁。当今企业处于经常变化的业务环境中,企业必须能够依据业务需求,快速、灵活地实现业务流程管理,才能适应这种变化。

柔性流程管理作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协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多集中在对流程变更的适应性的衡量,未能考虑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动态智能行为和动态协作关系,而流程自身的可适应性才是企业是否能够真正应对市场变化的最关键因素,需要从柔性的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企业业务流程。

为了实现流程在企业之间和各个应用系统的共享和重用,这里在业务流程管理领域引入了本体和Web服务。本体能够在语义层次上定义某一领域的一系列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使用本体描述语言来形式化描述业务流程,使业务需求在没有信息丢失的情况下被正确清晰地表达。当业务流程发生改变时,系统通过动态地组合已有的Web服务,就无须重构单一的复杂服务,同时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业务环境中的多变性和动态性。

一、本体和Web服务

本体(Ontology)一词来源于语义学,它是一系列描述的集合,使用RDF、OWL等标记语言写成,它定义了概念和相关逻辑规则之间的联系。由T.R. Gruber提出、后经R. Studer改进的定义:一个本体是一个概念体系的显示的形式化规范。这个定义包含四层含义:概念模型、明确、形式化和共享。一个典型的本体由有限个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还包括属性、值约束、不相交描述和对象间逻辑关系的规定。本体提供了对给定领域的一种共识,这种共识对于消除概念差别是必要的。本体通过信息内容及其语义的结合,将网络资源的处理从信息处理的层面提高到了知识处理的层面。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创建不同的本体,例如本体A可以把“矛盾”定义成包括内涵和外延的逻辑概念,本体B就可能把它定义成发生在春秋战国的历史典故。

简单地说,Web服务是部署在Web上的软件构件。W3C给出的Web服务的定义是:Web服务是支持网络上不同机器与机器共同操作的软件系统,它提供接口,这样的接口由能被机器处理的格式(WSDL)所描述。使用Web 服务,通过松散的应用集成,一个企业可以仅仅实现应用集成的一个子集,即能取得实效。Web服务能够快速、低代价地开发、发布、发现和动态绑定应用。企业的信息系统要求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以按照企业的具体需求,快速灵活地生成应用软件系统,并且在企业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迅速地进行重组来满足客户需求。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是一种基于服务来组织计算资源,具有松耦合和间接服务寻址能力的软件体系结构。服务提供者通常用WSDL来描述它所提供的Web服务,然后将该WSDL描述发布;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UDDI或其他注册苦劳获取WSDL描述,并通过向服务提供者发送一个SOAP消息来请求执行服务。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柔性流程管理模型

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思想,将柔性流程管理架构表示为由需求、流程、服务、本体、数据等层次组成:

需求层:业务需求驱动了企业业务流程的运行。随着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更快地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出响应,以获取竞争优势,这就要求企业以客户为中心,根据业务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业务流程。需求层包括业务需求的描述。

流程层:业务流程由一系列在逻辑上相关的活动组成,并根据恰当的业务规则执行这些活动。将业务流程逻辑从应用程序代码中分离出来,通过改变过程逻辑,可以更好地完成或者适应任务处理的变化。流程层包括流程的设计、建模与优化等。

服务层:流程由特定的活动组成,这些活动提供了完成不同任务的功能。很多功能被实现成应用程序代码并可以在多个流程中重用。如果把服务与功能对应,流程可被看成是将多个服务联合完成一定功能。每个业务流程由一个或多个服务共同来实现, 业务流程经过编排来支持企业的不同需求。服务层包括业务运营服务、可重用于多个业务领域的可重用技术服务等。

本体层:基于本体对服务进行形式化描述,使服务定义、发现和组合具有丰富的语义和机器解读性,使业务流程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W3C发布的Web服务本体语言OWL-S可以为基本Web服务以及复合Web服务添加语义信息,从而支持Web服务的自动组合编码。本体层包括本体的创建、实例化和本体库的建立。

数据层:企业的IT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使用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支持了企业的业务流程,也供管理者决策使用。

建立的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流程管理架构的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

(1) 根据客户的要求,采用UML活动图描述业务需求;

(2)分析和设计流程,建立流程模型,并采用流程重构的方法进行流程的优化。匹配相应的业务流程,如果流程案例库中有匹配的案例,就根据需求修改流程;如果流程案例库中没有,则创建新的流程案例,并存储到流程案例库中;

(3) 在本体库和服务库中进行基于语义的服务查询,查找满足要求的服务;

(4) 根据规则库中的组合规则,进行服务的匹配与组合,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5) 调用工作流管理系统,根据服务的自动组合,建立图形化的工作流模型;

(6) 工作流引擎导入工作流模型,执行和管理企业运行所需的业务流程实例,流程监控工具可以对业务流程进行监督和控制。

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用户的有效需求必须能快速反映到服务流程上来。因此如何进行服务的有效组合,重用现有的服务流程就显得十分有意义。

三、基于语义的服务匹配与组合

柔性流程管理中Web服务的语义组合将不同于传统的工作流设计。对于Web服务来说,它通过使用本体作为语义基础,从而提高面向服务的应用的智能程度和互操作能力,这将使服务流程的建立更加地自动化,以及更好解决服务流程在组合过程中的异构问题。没有语义理解能力的应用只能在语法层面实现互操作,而在本体技术的支持下,面向服务的应用可以在语义层面互操作,而且在本体的支持下,服务发现的准确度会有很大提高。

语义网络的概念是由万维网的奠基人Berners-Lee在2000年12月的XML2000会议上提出的,目标是在计算机和人类理解的语义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用以满足智能软件代理对互联网上异构和分布信息的有效访问和检索。在语义Web中,Ontology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解决语义层次上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基础。结合语义网技术,柔性业务流程管理系统通过服务的语义信息,完成自动服务发现、自动服务匹配、自动服务组合。通过服务提供者对服务语义的描述,使得服务的请求者可以通过服务的语义信息,查找满足自身功能要求和分类标准、质量要求等评价标准的服务。服务匹配包括名字和文本描述匹配、语义匹配过程。服务请求者可以通过语义信息,自动选择服务,并根据一些复杂任务的要求对服务进行自动服务组合,以满足用户的业务需求。

OWL-S是用本体来描述Web服务的标记语言。OWL-S中,一个服务由三部分来描述:服务简档(Service Profile),服务模型(Service Model)和服务基点(Service Grounding)。服务简档描述服务做什么,服务模型描述服务怎么做,服务基点描述怎么访问服务。可以从Web服务的输入(input)、输出(output)、Web服务执行的前提条件(precondition)和Web服务执行之后的结果(effect)等四个方面来描述服务,统称为IOPE,通常由Service Profile来描述。

Web服务组合将包括服务查找、服务匹配和服务组合等主要过程:

(1)添加Web服务的语义标注。对具体实现的Web服务进行语义注释,在标注时采用OWL-S语言。

(2)Web服务的查找。根据用户需求描述来在服务注册库中查找符合要求的服务。

(3)Web服务的匹配。服务查找的结果是往往会有多个web服务符合用户的要求,这时,就需要根据web服务的语义描述,按照一定的选择策略从中选择出最符合用户需求的Web服务。

(4)Web服务的组合。利用Web服务的语义信息,在不同Web服务之间通过OWL-S服务本体的映射,使用可组合性规则将选择得到的Web服务组合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组合方案,产生用户所需要的复合web服务。

四、应用实例

供应链包括从采购、研发、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得诸多环节,敏捷高效的供应链体系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对供应链管理相关流程进行重整,构筑起一条以客户为中心的、成本最低供应链,并通过提高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竞争优势。采用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架构能够降低企业间业务流程模块之间的耦合性,使业务流程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快速调整。

以制造企业的采购流程为例,生产部门根据需求编制物料请购单,经主管批准后交采购部门,采购部门根据库存信息、供应商档案以及价格信息,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填写采购订单,经主管确认后交供应商。供应商得到订单后,进行发货处理。质检员对货物进行质量检验,库管员进行入库处理。企业采取一体化的运作体系,把采购、生产、分销以及物流整合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由以前的库存驱动模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来确定整个供应链的管理,从而来调整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当销售发生调整或者供应商的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可以迅速调整供应商的计划,加快了对市场反映的变化和应对的能力。

通过采用本体描述Web服务,提供语义性描述以支持服务发现、组合过程中的自动推理。当企业业务流程因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需求变化而改变的时候,Web服务组合过程能够从现有服务中,自动组合出满足抽象业务流程需要的实际服务,并确定它们之间的交互。基于松散的Web服务组合,企业更容易实现与合作伙伴的跨企业业务流程集成,突出自己的核心业务,加强与合作伙伴的交互,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企业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市场的变化和用户的需求,可以更好地协调在供应市场和这种销售市场发生变化时的应对,另外通过客户自动的配置系统,来更好的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

五、结论

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企业中的流程需要跨越多个不同企业,提供客户满意产品和服务的流程需要集成各合作伙伴的价值链,并根据成员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因此,企业业务流程的柔性和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成为了影响企业间协作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基于本体和Web服务的柔性业务流程管理,企业设计具有柔性协作能力业务流程,提高与其他企业协作能力,改善流程的敏捷响应能力,从而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提高企业协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Deependra Moitra, Jai Ganesh. Web services and flexible business processes: towards the adaptiv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October 2005, 42(7): 921-933.

[2] Christoph F. Strnadl. Aligning business and IT: the process-driven architecture model. Information System Management, Fall 2006, 23(4):67-77.

[3] 赵卫东, 苏健敏, 戴伟辉. 柔性流程建模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3 (3).

[4] 阳酉良. 基于本体和服务组合的电信业务流程管理[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曹美荣. 基于本体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教学改革 民办大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26-02

一、电子商务类课程与物流管理类课程关系紧密

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关系紧密,两者密不可分[1],因而在讲授物流管理类课程时,需要讲授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同样地,在讲授电子商务类课程时,也需要讲授物流管理的相关知识。我国高校和各种职业技术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类人才时,都会同时开设电子商务类课程和物流管理类课程。这对学生而言,同一知识点需要在多门课程中分别、重复地学习,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引起一些教学问题。下面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探讨电子商务类课程与物流管理类课程在交叉知识点方面的教学问题及改革意见。

二、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类课程的交叉教学现状

(一)学院基本情况

1.学院简介。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41号文件)成立,由重庆邮电大学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先后通过“双体系卓越人才教育”基地、创业产业基地,同时携手校外合作企业,共建学院校外实践教学与实训基地,培养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学院历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2.生源特点。由于是三本院校,学生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对纯理论的教学不感兴趣;二是数学能力普遍较差;三是头脑灵活,喜欢实践和创业,动手能力较强;四是家境较好,父母或亲戚能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二)开课情况

目前,学院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物流管理人才方面,开设的相关课程是《电子商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这3门课程的开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现状

限选:学生在限定的几门专业课中按兴趣选择其中几门学习,选定后学习要求等同于必修。

经管系目前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为信管)3个本科专业,1个工商企业管理专科专业(简称为工企)。《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是这4个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以管理学为前导课程,一般在高年级比如第三学年上、下学期开设,课程性质为限选或必修,学时一般为48学时,在“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一知识点上存在重复教学的问题。由于工科专业只开设《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课程,不存在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重复教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与问题

移通学院自开设《电子商务》、《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后,为完善大学生的管理类专业知识体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从表1可知,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教学环节需要调整。

1.理论与实践脱节。从表1可知,先开设《电子商务》,再开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就容易造成在《电子商务》课程中没有足够的理论学时来学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一知识点。进而,在一周的电子商务上机实习中,就不可能操作电子商务的订单处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优化、物流服务水平测评等环节,导致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理论讲授与实践指导脱节,达不到学院预期的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重复讲解或者教学空白。《电子商务》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由不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他们往往都会在各自的课程教学里讲解“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这一章节,或者都认为对方已讲就粗略地补充一下,或者干脆不讲。这种教学情况容易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或者教学空白,对教师和对学生都不利。

3.知识点杂乱。由于不同教师使用的教材不同,教学思维、重难点知识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要求也都不同。前后两个教师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不同讲授方式,重者造成学生对后讲老师的抵触情绪,甚至是怀疑心理;轻者造成学生思维混乱、概念模糊、似懂非懂等困惑。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造成上述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两课程教学进程安排不妥,以及两课程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特点,没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资源,使得教学过程较为单一,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异。由于本院属于独立学院,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培养目标上与其他综合性重点高校和一般本科院校有所不同,本院更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更注重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因而,两课程的交叉教学模式在原有基础上做了如下改革:

(一)先开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或两课程同时开设

不管是本科专业还是专科专业,均应先开设《供应链与物流管理》或两课程同时开设。因为《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为48学时,在讲授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时,稍有充足时间来学习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且电子商务的基础知识较简单,学生容易掌握。另外,物流知识杂、难、多,在《电子商务》课程里是讲授不了物流知识。故而《电子商务》课程不应先于《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开设。

(二)《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应增加实践学时

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物流功能的实践操作要求高,因此要增加实践学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培养要求,实践学时有两种方案。一是48理论学时+1周实践学时,1周实践安排为2天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与操作, 1天“啤酒游戏”模拟供应链管理,2天企业实地观摩学习。此方案适合工商管理类各本科专业。二是40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8个实践学时安排为 4学时软件系统应用,4学时“啤酒游戏”模拟供应链管理。此方案适合专科各专业。

篇4

高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内容设置现状

笔者调查了一些高等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以其中3所院校的课程内容为例,院校1和院校2的课程内容基本上是物流知识的重复和再现,与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物流管理概论》课程内容近似;院校3的课程内容考虑到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工作职责--采购与配送管理,该课程包含了物流专业中的《采购管理》和《配送管理》课程的内容,但相对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而言,针对性还显欠缺。总之,从目前各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没有完全从电子商务工作岗位出发,没有依据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工作过程构建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导致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从该门课程中难以学到有利于职业发展的技能,从而普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构高职《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必要性分析

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是广大网商群体企业,或者自主创业成为网商。因此,我们依据网商群体的岗位需求开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依据网商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构建课程内容。本文所提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企业组织或个人(包括企业家、商人和个人店主)。网商是2004年始正式浮出水面的一个具有划时代特征商人群体,网商在近8年多时间中充分的运用网络创造着一个个财富的神话。自网商群体正式浮出至今,“网商”已经作为一个新的商人群体的代名词[1]。网商大多是一些小微企业或个人创业者,他们需要大量的会网络营销、能客服、懂物流管理的“复合型”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本文主要分析网商对物理管理的需求。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们以什么样的品质向电子商务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由谁实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如何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成本?如何监控物流服务质量?如何评估和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依据网商对物理管理岗位需求,分析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为:会策划物流服务细则、会选择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模式和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控制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监控物流服务质量、评估和管理电子商务物流活动。以上分析可见,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不能满足网商的需求,当然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依据网商对物理管理岗位需求和网商中的物理管理岗位工作任务构建《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势在必行。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课程内容设计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课程大纲打破了传统学科的体系,采用倒推的办法,完全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课程体系按照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的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具体包括6个模块:电子商务物流知识、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细则策划、电子商务物流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物流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电子商务物流售后服务、电子商务物流服务质量评估与绩效管理。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设计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每一堂课,每一个工作情境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任务讲解与布置、调研与分享、总结与反思、撰写报告这样五个工作步骤,每一堂课都严格按照这样五个工作步骤来进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大量的网商群体为学习和调研的样本,针对每一个学习模块都要求学生组建团队,去发现网商群体在物流方面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形成性评估与综合鉴定两种。形成性评估,占60%,综合鉴定占40%。形成性评估中,课堂考勤占10%,项目调研与分享占20%,总结与反思占10%、撰写报告占10%,团队合作占10%。调研与分享子项目要求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口齿清楚、表情自然的到讲台展示并讲解自己的调研发现;团队合作子项目主要考查团队构建,参与度与完成任务的质量等内容。综合鉴定是应用试卷测试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

篇5

一、物流管理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一)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物流是电子商务实现的重要支持环节。由于物流系统效率的高低成为制约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亦是实现其“以顾客为中心”服务理念的根本保证。鉴于物流在电子商务过程中的重要性,物流管理在全国首届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工作会议上被确定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从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看,毕业生选择物流管理方面就业也是一个重要就业途径。由于国家对于从事物流活动的基本操作员、供应链管理人员需求量极大,电子商务专业适当补充贸易、物流、商检、海运等知识,使学生就业在进出口企业及各主管单位实现电子商务EDI互联互通后从事进出口报关通关、货代、船代等业务及传统运输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二、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商务专业中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

物流管理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支持电子商务实现的一个环节,还是把当做单独的一门课程,目前各高校对其教学目标缺乏明确定位,使得各高校在该课程教学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且侧重点不一致。大多数院校在开展课程教学时独立讲解物流管理的内容,隔裂了物流与电子商务,忽视了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性学科,旨在实现电子商务中顾客满意的物流服务目标。但是目前很少有院校专门为电子商务专业建立从订货开始,通过生产、存储、配送、发货直至到货过程的物流网络模拟教学实训室,也缺乏相关的模拟软件,教学方法以教材理论为主,缺乏实践性教学。因此,很多学院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应聘物流方面工作时,与物流专业毕业生相比缺乏竞争力。

(三)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物流管理的教师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学,应注重物流管理理论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性教学。而任教电子商务专业中物流管理的教师大多是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掌握物流管理的全面内容,但是对于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又缺乏系统的了解,不能联系实际,这也导致学生在校获得的知识与实践脱节。

三、改进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教学的建议

(一)明确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学目标,突出专业特色

通过调研发现,以电子商务物流功能要素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运输、仓储以及物流信息管理等应用较为广泛,从而确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目标应该定位于电子商务实现的一个重要支持环节。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特色的物流管理教学,同时满足市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全面需求。

(二)注重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现代化特色,物流管理课程应注重其实践性的应用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化手段,将物流企业实践知识与理论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增大授课信息量的同时又运用到了电子商务的特色,以达到较好的授课效果。

2、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引进和开发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模拟软件

物流管理软件的操作在企业实际的工作中是比不可少的,不同的物流软件其侧重点不同,所以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模拟软件的引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电子商务物流实验室存在经费困难,也可以为学生下载免费的试用版,由于具有正版绝大部分功能,也基本可以满足物流教学的需要。

3、加强学生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实习和实训

学校要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需要,结合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立适合的校内实训基地,模拟电子商务、物流等企业的就业环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直接面向工作岗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教师的队伍建设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注重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实践相结合,担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师,在其物流专业知识丰富的基础上,强化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不断跟踪物流管理的发展前沿,更新知识结构体系,同时采取进修、网上交流等方式,保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四、结论

篇6

[关键词]BPR;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信息技术;方法

电子商务系统是基于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企业内部、其他企业以及客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是一个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系统的集合。事实上,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是对传统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企业的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其目的在于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为基本手段,面向企业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优化重组和扩展,将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升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国内外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由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影响面广、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等特点的系统工程,因而做好系统的规划是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电子商务系统不是传统商务系统在网络上的简单翻版和模拟,若忽视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则将达不到真正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效果,因而BPR是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核心环节。BPR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变革理念,对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看出,二者的结合将是解决好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BPR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内涵

BPR最早由美国前MIT教授Michael Hammer于1990年提出,后来Michael Hammer与CSC Index的首席执行官James Champy于1993年发表了《公司重组:企业革命的宣言》,在文中Hammer与Champy对BPR的定义是:“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流程”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指为顾客带来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效益及相互关联的一组活动。业务重组的工作都是围绕企业的业务流程而展开,彻底改革无效的、不创造价值的“流程”。“流程”是重组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流程,每个流程都包含3个要素:输入、输出以及把输入转变为输出的活动。所以,流程就是利用一种或多种输入来创造载有客户所需价值的输出的一系列活动。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企业内外充分信息化的过程,包括了企业与客户、与供应商以及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建立和整合。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以电子商务系统框架和体系结构为基础,为这些关系搭建无缝的技术桥梁,有效地将电子商务中的各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从本质上是对流程的重新设计,考虑如何连接客户与供应商,如何进行运营,最终则需要完成整个企业的流程自动化,建立广泛的电子关系,通过数据流的通畅和业务的自动化,实现企业运作的Web的速度。而这正是人们想开展电子商务的目的,也是电子商务现代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此,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对电子商务系统流程的规划,其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在企业的商务流程、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必须伴随着组织的变革、观念的再造、信息畅通、新商业关系的建立等(如图1所示)。而且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为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的改进哲学BPR,在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时,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为企业的整体运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二、BPR与电子商务战略的关系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过程是一个集企业商务模式变革和系统开发于一体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和企业商务模式转变是不可分割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需要以企业流程再造为前提的。如果脱离企业商务模式的变革而单纯考虑系统的规划,那么未来的电子商务系统所支持的仅仅是企业现有商务活动的网上翻版,不能从根本上支持企业价值链的增值过程。

1.BPR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相关性

要保证流程再造项目的成功,应当把企业流程看作是企业战略的对象,把BPR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联系起来。电子商务战略目的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概括地说,就是确定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如何做生意。现在我们讨论BPR已经不是要与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在实施BPR的时候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①考虑流程的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建议企业从无效且不合理的流程人手,切忌首先改造不合理但是有效的流程。②流程是信息收集的入口,流程的效率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将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所以BPR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复杂的企业,连结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和BPR的桥梁便是流程远景。流程远景是对未来流程应该如何运行,以及运行程度的具体描述。所以,企业流程创新应该从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开始,所期望的战略定位和流程远景应该是BPR的起点。Ernst Young’s Center对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许多有关方法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这些信息和经验会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并将此命名为流程革新。对不同企业尽管有些不同,但是业务重组和流程革新都提出了重新定义业务流程来体现企业电子商务战略需求的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在实施BPR和电子商务系统的过程中,适应本企业的行业、人员、企业文化等特点。所以,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它包括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和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2.BPR与电子商务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目前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就是电子商务系统。它是在ERP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为适应当今时代企业管理要求而推出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与BPR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真正的能力除了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以外,最重要的是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从而可以改善流程,形成新的工作方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业务流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或组织业务流程的重组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在流程上的连续传输,不可能消除信息的重复录入与处理;没有信息共享机制也不可能将过去的串行业务处理流程改造成并行业务处理流程;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也无法根据业务流程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组织业务决策。只有处理好流程重组与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相互支持与协作的关系,组织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才能成为可能;另外,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的目的所在。所以,如果从BPR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那么这种规划首先应当是对企业商务运作的合理性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电子商务的本质出发重新考察企业的商务活动,将电子商务系统作为企业价值链的倍增器,使企业与合作伙伴、企业与客户形成一个新的、互动的整体,使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效率得到巨大的改善和提高。

3.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中BPR的作用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因此,要想靠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改善经营,需要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不做BPR,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也很难实现。大量实践表明,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只有在BPR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应用效益。这就要求把规则和程序按照逻辑映射为电子商务系统,这种商业规则和程序的集成称为最佳实践。因此,在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时候,用一套规则和程序取代另一套规则和程序,要使过渡平稳进行,两者全面合作是前提条件,即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要重视流程重组的问题。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基础、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与有电子商务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些问题在规划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同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又怎能有效地提高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呢?所以,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必须要实行BPR,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基础。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以及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而言就显得更为必要。

三、基于BPR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企业实施BPR和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一个是关注管理思想,一个是关注技术手段,企业可以不考虑信息的应用而组织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但是在BPR实施成功的案例中,有很多都是与电子商务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的应用分不开的,可以说,在BPR从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在BPR的实施过程中,不考虑信息系统的应用一般是难以达到使管理业绩改善的目标的;企业在应用信息系统前,不首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也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实施BPR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一种管理创新,它是一种哲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并不等于企业的流程再造,BPR可以独立于信息技术而存在,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仅仅着眼于电子商务系统本身,而应面向企业流程再造来开展研究和实施。

1.基于BPR规划电子商务系统的策略

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高度全面的系统,是一种对企业各方面要求非常高的系统,企业用户的主要管理基础和管理元素要符合电子商务系统的要求。如果用户管理基础和管理元素不行的话,不但搞不好企业,用了电子商务系统反而可能把企业搞得一团糟,也就是说管理没有到位,电子商务系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管理很到位,不上电子商务系统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因此,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管理基础薄弱,如不实施BPR、离开了BPR思想的指导,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在优化业务流程时,若离开信息技术手段和电子商务系统应用,实施BPR往往是困难的。可以想象,没有信息技术支持和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系统,要将决策点定位于流程执行的地方是很困难的,要解决企业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也很困难,所有这些必然会影响BPR的效果,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规划电子商务系统最好的策略是在应用电子商务的同时,积极推行BPR,对企业核心商务过程进行分析,讨论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基本商务流程的影响,以缩短企业的产品供应链、加速客户服务响应、提高客户个性化服务、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增值为主线,抽象企业电子商务的基本逻辑组成单元,界定其相互关系。与此同时,确定企业的外部环境(明确与哪些合作伙伴发生关联),使二者实现无缝集成,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基于BPR规划电子商务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业务流程重组应该分阶段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实施的方法不少书刊已有介绍,但大多仅限于对BPR思想和概念性介绍,即使少数文章涉及开展BPR的方法,但也不系统,尤其是缺乏判断BPR合理性、有效性的方法。在此,根据企业在BPR和电子商务系统结合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以下方法来规划电子商务系统(如图2所示)。

(1)根据当前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和其原有流程的具体情况,从功能、效率、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准备变革的关键业务和需重组的关键流程,定义重组范围和可以量化的,同时融入先进的、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思想来构建好组织结构、生产流程、规章制度、绩效指标以及岗位责任等业务框架。

(2)建立理想流程模型。根据已有的框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寻找最佳实践方法,实现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吸收不同模型的优点,设计出3~5个业务流程模型,经过筛选后形成理想模型。

(3)重新设计与理想业务流程模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型和业务流程,定义技术需求,进行投资回报与代价/收益分析和对客户及雇员影响的评估,确定实施方法和项目进度计划等。

(4)系统数据规划。在流程重构的基础上识别和分类由这些流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定义数据类。所谓数据类指的是支持业务流程所必须的逻辑上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按业务过程进行,即分别从各项业务过程的角度,将与该业务过程有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按逻辑相关性整理出来归纳成数据类。进行数据的规划。按数据的性质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类,比如按时间长短可以将数据分为历史数据、年报数据、季报数据、月报数据、日报数据等;按数据是否共享可以分为共享数据和部门内部使用数据;按数据的用途可分为系统数据(系统代码等)、基础数据和综合数据等。

(5)系统总体结构规划阶段。规划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电子商务系统的框架和系统各部门的逻辑

关系,主要工作是划分子系统.具体实现可参考U/C矩阵。U/C矩阵是一个二维表,横坐标表示数据类变量,纵坐标表示过程类变量,数据类与过程类之间的关系矩阵有使用(Use,U)和建立(Create,C)。利用U/C矩阵可以对业务过程作用类划分,分出子系统,确定系统结构。

(6)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即对电子商务系统总体结构中的子系统按先后顺序排出开发计划。

(7)选择能够支持新流程的平台,即采用一套好的信息系统来将其功能与新的业务流程相匹配,它既能满足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流程,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又能灵活地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来不断改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在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8)根据已有的BPR模型和电子商务系统构建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制订合理的实施计划,然后即可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集成,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在以后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则由该系统来管理整个企业。综上所述,BPR的实施要从电子商务系统的角度出发,才能很好地优化或重新构造一个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其能依据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能,真正管理好企业。

(9)系统设计和实施阶段。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实施与系统规划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系统设计和实施是在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总体构架内,进行系统的总体网络布局、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人机界面、实现技术等方面的设计,并针对这些项目的优先顺序给予资源上的合理分配,按项目优先顺序来进行具体实施。

3.与BPR结合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对企业商务流程的改善

企业的商务活动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商务手段实现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借助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企业能够具备很多新的商务手段,能够使企业丰富自己的市场行为、销售方式和服务内容。

(1)产品、企业、服务的电子化表示。包括Web站点、移动设备、其他信息终端;企业新闻的动态发布;企业信息内容管理;商务智能等。

(2)联机交易。包括产品信息的电子目录;在线虚拟商店;网络销售;网络拍卖;联机支付。

(3)客户自助服务和主动的系统服务。包括自助服务(定制、个性化);潜在客户发现;客户关系管理;个人消费咨询;顾客行为分析;服务知识管理。

(4)新型企业商务合作关系。包括商务关系自动化——企业与中介机构和合作伙伴间自动数据交换(如采购、库存、商务合约等);紧密协作——企业为共同的市场利益交换信息;电子化的虚拟企业共同市场或联盟——通过电子手段企业分享市场而构成的电子市场,从客户角度看是一种企业共同市场。

(5)供应链集成。包括企业在产品交付过程中,参与供应链的主体——供应商、物流企业以及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可见的;供应链管理集成了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和企业的合作伙伴;供应链关系可以动态调整,并由客户参与设计和调整。

(6)新的企业动态管理。包括供应商管理——虚拟电子市场减少商务中介,企业的供应商成为企业价值链增值的一部分;零库存动态管理;新的企业资源管理。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化;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2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一)物流系统信息化

就企业物流活动而言,其工作的核心是为客户提供准确、及时的产品配送。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就必须对物流运作流程进行调整,通过与业务伙伴的协同合作来实现物流整合及系统化管理。也就是说企业只有与生产经营范围内的业务伙伴进行通力协作,才能使物流配送以及市场营销得到有效保障。物流是一个横跨生产、销售和消费三大领域的系统,它是由多个方面集成到一起后形成的完整系统,如信息、仓储、包装、运输等等,而物流系统想要发挥出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通过相应的信息技术把被分割的物流环节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化。

(二)物流管理柔性化

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需求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由传统的标准化、大批量逐步转变为快速化、个性化以及小批量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物流管理也必须由以往的刚性化管理逐步向柔性化管理过渡,这既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特点,也是电子商务对物流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柔性化的物流管理应当体现在商品配送上,企业应对现有的业务进行适当地拓展,并按照客户的需求进行配送。在配送的过程中,应当以高效、便捷的信息网和配送网作为基础,实现快速、敏捷地配送。

(三)组织结构立体化

现如今的贸易越来越追求多元化、高效和快捷,正因如此,使得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的组织结构随之呈现出立体化的趋势。它在企业中设置了专门的物流体系,不仅充分考虑到满足企业高效、规范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满足客户对商品配送速度的要求,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最优质、最快捷的服务。

二、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关系及影响分析

(一)电子商务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关系

1.电子商务使传统的物流管理内涵得以深化。就传统的物流企业而言,其不仅要有实体的仓库,而且还需要在仓库内囤积大量的商品以供不时之需。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则无需这样的配置,他们能够借助电子商务强大的网络信息功能,把散布在各区域内属于不同所有者的仓库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虚拟仓库,企业可以对该仓库中的商品进行统一调配,有效地扩大了服务半径和物资集散空间,进一步提高了组织资源的效率、规模以及速度。此外,从摩尔定律中不难看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其推动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电子商务与物流产业之间的关系也与之相近似,借助电子商务能够实现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新型的物流产业也必将由此而生。

2.电子商务不仅使物流管理流程得以简化,而且还有效地缩短了交易时间,降低了交易成本,大幅度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往传统的物流配送环节非常繁琐,它是由诸多业务流程构成的,这在一定成上影响了物流配送的效率。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当物流系统接收到需求信息时,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反应,并制定出行之有效地配送计划,同时还能够对整个物流配送过程实施全程监控,极大地缩短了配送周期,有效地提高了配送效率。

3.电子商务给物流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中,网上交易的具体流程如下:

网络信息传递网上交易下订单结算物流配送

从以上交易流程中不难看出,物流管理中最主要的信息流、资金流以及商流三大部分均能够借助计算机网络予以实现。但是整个物流管理中最为关键的物流却是唯一不能在网上实现的实体行为。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商品销售具有不可预见性、分散性等特点,加之配送点人员、布局以及商品数量、配送时效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物流配送的难度有所增大。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应当是自接单起,便开始进行采购、物流分拨以及配送的同步流程。在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也都应当按照最合理的时间、分配以及路线来构建,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开支,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减少库存积压。当前,大部分企业的物流能力较弱,无法及时与网络用户进行实物交割,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篇8

[关键词] 电子商务 ERP 实施 优化管理

当企业竞争的焦点从数量转向质量、从硬件转向增值服务。传统的管理方法无法使企业能力和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建立ERP即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就显得尤为必要。ERP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得基于传统商务活动的ERP出现了许多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双方进行调整,使之相互适应就成为当前研究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从电子商务和ERP的关系分析,对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ERP的实施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ERP如何实施建议及如何实现ERP的优化管理。

一、电子商务与ERP关系分析

ERP和电子商务可以认为是信息技术同一层次不同侧面的应用,ERP主要作用于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则以与外部交互为主。作为企业内部的信息中心,ERP重点改进企业内部流程效率,电子商务侧重于企业外部流程的有效性及市场销售,ERP系统支持商业战略,电子商务则是开启新战略机会的大门,则ERP与电子商务联系密切。

1.他们基于共同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和方法。电子商务主要涉及到企业采购与销售业务,因此,通过网上采购和网上销售,使企业原有的物流和资金流分别增加一个入口和出口,并成为新物流与资金流的一部分。这就是说,通过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电子商务可以纳入供应链管理之中。ERP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 新的ERP系统应以Internet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核心,以具有柔性来满足企业变化的需要,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国际市场。

2.应用的互补性。根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内外部条件,企业在引进电子商务时,不会完全摒弃传统的采购与销售模式,单单使用网上模式,而是两种模式、两个系统会共同存在,互为补充。

3.在电子商务模式下,新一代的ERP系统应该是面向供需链管理的管理信息集成,从功能上,在原有功能上需要增加支持物料流通体系的运输管理、仓库管理;支持供需链上各环节的管理;支持远程通信、Web/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电子商务(Ebusiness)、电子数据交换(EDI);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动态模型变化与信息与信息处理程序命令的集成等功能。此外,还需要支持企业资本运营和投资管理、各种法规及标准管理等。

4.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新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所提供的新环境,要求新型的ERP更好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在技术驱动下新战略与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ERP实施过程存在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从我国企业ERP实施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中可以看出,企业在ERP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1.企业原有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很多企业在日常管理的过程当中,只注重管理与生产系统基础信息的收集,而对于外部信息中特别是互联网信息的有效搜索、整理、开发和利用的手段、方法和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在思想上和认识上还有一定差距。

2.缺乏ERP实施风险的预测。ERP实施过程中,风险因素有:①投资大;②实施周期长;③牵涉面广;④系统复杂与实施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一个企业预测风险、抵御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较差,就有可能使ERP系统在实施中过早地夭折,并会对企业的传统管理思想和经营活动造成破坏。

3.系统非常复杂庞大,导致系统维护难度大;系统易用性差,缺乏工作流程自动化功能,对使用的人员的主动性要求很高;系统实施的工作量大,实施任务繁重;ERP系统处于初级阶段,对电子商务支持还不成熟。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企业ERP实施建议

电子商务的应用拓展了ERP的外延,使之从后台走向前台,从内部走向外部。而电子商务是建立在ERP基础之上的应用,ERP将企业资源进行有效计划的控制,优化企业资源利用,对内部工作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施网络化管理,为企业向外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对我国企业ERP实施过程提出以下建议。

1.评估新旧流程系统整合的复杂性。通过考虑和维护新旧系统与流程的一致性,企业能有效保护已有投资,也有助于精确计划项目范围、周期、从而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详细的评估能促进企业设立切实可行的ERP项目目标,使企业在项目投资决策上最优化,并消除项目实施中的盲点,有效降低新旧系统整合的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的把握。不少企业和项目组在ERP项目规划和实施中对新系统的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却对与原有系统和流程的整合欠充分考虑,有些企业和项目组即便把整合纳入考虑范围,对其复杂程度和所需工作量有时也估计不足。对牵涉范围大、系统和流程复杂的项目,尤其需要行之有效的系统方法来完成这项评估。详细评估新旧流程系统整合的复杂性有助于企业全盘考虑、明确项目范围、做好各部分之间衔接。

2.从企业实际出发, 注重ERP系统的方案设计。ERP通过信息系统对信息进行充分整理、有效传递,使企业的资源在购、存、产、销、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能够得到合理地配置与利用,从而实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企业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注重企业管理流程再设计,形成企业ERP实施新流程、新方案。

3.逐步加大ERP与电子商务有机整合,使ERP向IERP转化。把电子商务和企业资源计划的整合系统引入企业,既是一种技术有效性的需要,也是一项经营管理创新,通过整合以保证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同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也是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重要举措。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战略,整体规划,循序渐进,使企业的ERP实施向IERP管理思想转化。即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能够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4.完善变革管理,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ERP收益。变革管理的对象包括企业的组织、业务流程、人员技能、工作职位、角色、公关传媒、企划沟通及员工的行为。不彻底的或低效的变革管理会降低企业在ERP项目中的收益。建立持续改进机制能使企业充分利用现有ERP系统增加更大的业务和财务收益,并通过这个机制找出企业需要持续改进的方面,持续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实施ERP优化管理

电子商务内涵是经营,ERP充当经营后台。辅助协同电子商务,支持办公自动化、供应链、客户管理等支撑系统,支持各种业务信息获取及信息集成应用。从管理思想和软件应用上优化电子商务管理,集中体现在经营战略、业务流程和供应链方面。

1.以集成系统来优化电子商务整体战略。ERP曾被看作只是企业内部信息的中心仓库,而电子商务要求ERP考虑整个市场“价值链”给系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考虑电子商务应用ERP的目标,依此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ERP规划。面对庞大而快速变化的外部信息,在电子商务中将ERP系统从传统单纯注重企业内部资源管理、内部业务集成和企业间业务协同和企业独立经营,转向同时注重外部资源管理利用、网络经营;从内部管理面向生产、集中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管理,转向同时面向客户与市场、自我服务和智能化管理,直接促使电子商务整体经营管理战略最优。

2.以集成流程来优化电子商务业务管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实质是完成因特网中所有相关经济实体之间完整地集成前端和后端的业务流程,强调“流程”、“模式”等的管理成为经营取胜的关键。传统的定量生产、规模经营和职能管理对电子商务显得不适用,ERP正是强调顺应知识管理、市场快速响应要求。强调科学、合理和规范化的企业业务管理,以专业化系统,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为电子商务经营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ERP的应用利于电子商务由职能管理导向业务管理。

篇9

 

21以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成为我们经济发展大浪潮中的一匹黑马,而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更是成为世界电子商务领域的行业标准。物流作为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左右着电子商务的运行。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的关系分析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有关问题。

 

二、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

 

1、电子商务离不开物流管理。众所周知,电子商务是物流环节、商流环节、信息流环节以及资金流环节的综合体,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必然离不开物流环节。只有加强物流管理,才能很好的实现电子商务;如果物流管理不力,必然会导致商品货期的延误、商品的丢失等严重问题,造成经济损失,破坏了电子商务系统。

 

2、电子商务促进物流管理的进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进步,物流业也随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都得到了比以往更大幅度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物流行业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契机,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合理规划内部管理,从而推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促进了物流管理的进步。

 

三、电子商务下物流的特点

 

1、成本最优化。由于当前物流业企业众多,竞争十分激烈,利润空间较小,只要要求物流行业在成本控制上实现更优化的管理。

 

2、服务系统化。物流行业从原材料到最终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要求科学化作业,系统化服务。

 

3、服务快速化。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要求电子商务的效率越来越高,随之也对物流服务在时间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导致了服务的快速化。

 

4、目标系统化。现代物流管理的目标非常系统,要求从整体上规划好物流的活动,协调好各个物流环节,最终实现整个物流活动的优化控制。

 

5、技术现代化。现代物流管理中涉及到很多现代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光电一体化技术、语音识别技术等,通过广泛使用这些先进技术,提高对物流的全程控制。

 

6、服务规范化。现代物流的要求在服务功能上,在作业流程上,在作业动作的标准化环节上、程式化环节上下功夫,做到规范化,科学化。

 

7、作业网络化。现代物流在服务区域内充分建立起网络化管理模式,以实现网络化作业,网络化管理。

 

四、电子商务中物流供应链管理策略

 

1快速反应。快速反应要求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之间的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快速反馈消费者。

 

2、有效客户反应.充分整合分销商和供应商之间的资源,消除不必要的成本和相关的费用,从而实现客户最大效益的获取,进而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电子订货系统.该系统在欧美等国家十分流行,用户直接将所要购买物品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至相关的公司,公司对所有客户的信息进行整合,进行配货送货处理。

 

五、电子商务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

 

1、合理选择物流运作方式。在当前电子商务大行其道的大背景下,合理降低物流成本对众多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而物流方式有多种多样:自行配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配送方式、第三方物流公司协同配送方式等。其中后两种是当前最为主要的物流配送方式。而电子商务物流方式的选取则要充分参考在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时间的基础上,哪种方式在成本控制上更为有效。

 

2、完善物流网络。建立并完善物流网络,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对于企业及时交货,保证供应和提高配送效率十分有效,一般来说,完善物流网络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中心配送点,其他区域以该点为中心进行发散。

 

3、实行两级物流代理制度。对于业务量较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来说,物流管理的难度比一般的电子商务公司在物流管理上的难度大很多,可以使用两级物流代理制度,来实现对物流的科学管理。

 

六、结语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更是给众多的卖家提供了很好的电子商务平台,而物流是电子商务中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分析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关系,分析电子商务下物流的特点,分析电子商务与物流之间的关系,剖析电子商务中物流供应链管理策略,并最终提出降低电子商务物流成本的措施。笔者水平有限,文笔粗陋,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和相关学者及时指正,不胜感激。閥参考文献:

 

1.夏小天.小议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分析[J].现代管理.2010.8月刊

 

2.苗成刚.浅议物流管理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分析[J].管理与效益.2009.11月刊

篇10

摘要:企业电子商务的崛起,使物流配送越来越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物流配送系统的滞后状况,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瓶颈。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想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瓶颈;解决方案

一、物流及物流配送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流通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多项活动的统一,是实现原材料市场到消费市场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在企业运作中,物流被看成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相联系的能力。一个企业的物流是企业内部进行定位的核心能力。

物流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货物送交收货人的活动。它是流通加工、整理、拣选、分类、配货、配装、运送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即在集货配货的基础上,按用户在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方面的要求所进行的送运,是“配”和“送”的有机结合形式。物流配送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商流、物流的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和物流活动。通过配送,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产品价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完成配送活动需要付出配送成本。对配送的管理就是在配送的目标即满足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与配送成本之间寻求平衡:在一定的配送成本下尽量提高顾客服务水平,或在一定的顾客服务水平下使配送成本最小,一般包括混合策略、差异化策略、合并策略、延迟策略等策略。

二、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瓶颈

电子商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它集信息流、商流、货币流、物流为一身,贯穿了整个的贸易交易过程,是网络经济和现代物流一体化的产物。其内涵可以表述如下: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配送。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必须通过信息流、商流、货币流、物流四个流动过程有机构成。然而,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存在许多瓶颈问题,其中不可回避的瓶颈之一是物流瓶颈,而其中最大的“瓶颈”又是支付系统和配送系统的落后。主要表现是: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之后,没有一个有效的社会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等。因而,即使商流、信息流、货币流可以有效地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在网上可以轻而易举完成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但是这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经济可以改造和优化物流,但是不可能根本解决物流问题[2]。

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势头,会加剧物流瓶颈问题。先进的电子商务和落后的物流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这问题,表面上看是物流服务问题,究其原因,是物流本身发展的滞后,是为物流服务运行的物流平台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相比,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在我国,物流更是处于经济领域的落后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物流的发展。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有: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仅局限于信息流、商流和货币流的电子化,忽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管理技术落后;传统储运的体制和手段阻碍现代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滞后;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体系尚未建立。阻碍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物流一体化管理程度不高,与物流发展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法规尚未完善,很多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对物流的认识仍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和存储等层面上;二是物流企业的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装备水平低,物流技术水平的落后,使物流体系不足以支撑电子商务的发展,从而更加剧了物流的瓶颈作用。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日益明显。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商流活动都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必须在现代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建立一个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的物流配送体系,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要求及服务内容不断的提高的需求,从而将商品快速而完整地送达客户手中。

三、解决方案

若想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如果不解决好物流及其配送中的瓶颈问题,那么电子商务的实施也等于是空中楼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物流企业业务流程

只有根据业务流程设计的企业系统,才能提高信息处理效率,更好地实现信息集成,更好地适应组织机构变化。尤为重要的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思想使人们有意识地审视现有业务流程的运作情况并发现其中的问题,通过取消一些不必要的活动并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在流程合理化和优化的基础上再设计开发相应的信息系统,从而充分挖掘信息系统的潜力,大大地提高了流程的营运效率。因此,在物流企业内部实施业务流程重组非常必要[3]。

(二)推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延伸服务

采用如运筹学中的管理技术、条形码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提高物流的效率和效益,降低物流成本。延伸服务向上可以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向下可以延伸到配送、物流咨询,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决策建议、货款回收与结算、教育与培训、物流系统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制作等[4]。

(三)建立基于Web的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

从事配送业务离不开“三流”,其中信息流更为重要。实际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畅通、准确、及时的信息从根本上保证了商流和物流的高质量与高效率。另外,在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信息化也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5]。因此,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是我国物流业再造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切入点。

企业电子商务的崛起,BtoB、BtoC的发展,分销渠道的进一步整合,供应链管理的出现,使得物流配送越来越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应该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这就要求物流配送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全面的配送解决方案。而一个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除了具备现代化、自动化的硬体设备及电脑资源外,更应该具有结合两者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来满足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要求及配送的效率。另外,在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交易活动不受时空的限制,客户在地理分布上可能是十分分散的,并且要求送货的地点也不集中。

在这样竞争动态的环境中,物流效率直接依赖和受限于物流的网络结构。应该在动态优化网络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下述两点,一是物流与配送网点的网络化。企业根据自身的营销范围和目标,建立全国范围的物流和配送网络,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质量和配送速度。二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外部网和内部网,外部网(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主要用于配送中心与上游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以及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内部网(Intranet)主要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信息传输。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配送活动保持系统性和一致性,使整个的配送网络具有最优的库存分布、最理想的库存水平、最快捷的市场反应、最迅速的输送手段等,从而体现在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支持的快速性及全方位性。用网络支撑、优化、改造、提升物流实体,提升物流服务的竞争能力。

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在分析配送中心信息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Web的一般商业型企业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配送中心系统中主要活动为信息流及物流两部分,而信息流的层级分为上层是策略信息、中层是经营管理信息、下层是物流作业信息,在中层经营管理信息又分为进货、存货、销货等三项管理信息。下层物流作业管理分为入库管理,在库(库存)管理、出库管理。物流方面分为物流作业与物流设备系统;物流作业主要为进货、验收、入库、货架管理、拣货、流通加工、包装、分类、出货检查、装货、配送等作业流程,物流设备是则是对各作业设置适当的系统设备。系统的模块是根据作业内容的相关性及作业流程的关联性来划分。依据物流中心的各项作业,将该系统大架构划分为以下六个模块:销售出库管理子系统,采购入库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物流配送绩效管理子系统、系统维护子系统,并提供对已制定的计划进货单、入库单进行查询、统计功能。

1.销售出库管理子系统:该系统接收客户的订单,完成订单处理;从仓库中将采购入库管理系统取得的货品经过分拣、包装、配送、运输送至客户手中并送库存管理子系统;然后将产品送出后将应收账款账单转入财务部门作相应处理;最后将各项内部资料提供给绩效管理子系统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数据。

2.采购入库管理子系统:主要把从供应商订购的产品入库,根据入库产品内容做库存管理;针对客户需求的产品向供货厂商下采购订单;当订购的产品入库后作相应的付款处理,并将账单转入财务部门处理;同时将相应的资料提供给绩效管理子系统作为绩效考核的参考数据。

3.财务处理子系统:财务部门以采购部门所传来的产品入库单查核供应商所送来的应付账款,并据此资料付款与厂商;从销售部门取得出货单,并根据应收账款单并收取账款。财务处理子系统制作各种财务报表提供给绩效管理系统作参考。

4.物流配送绩效管理子系统:从其它三个子系统中获取相关的数据,同时根据外界环境的相关信息,拟定产品的订购计划、产品销售计划、配送效率分析、运输控制等决策信息,帮助企业优化配送流程,提高配送效率。

本系统的数据处理采用基于Web的B/S结构,以增强系统对企业业务发展的适应性,并能够对客户的变化,做出快速的反映,而且系统的升级方便、透明。基于Web的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和系统的维护成本,方便地实时采集与追踪物流信息,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管理和监控水平等,并且通过绩效管理系统做出新的战略决策,从而提高配送效率和仓库保管效率。

四、结束语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而物流也可以对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与效益、协调电子商务的目标、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集成、集成电子商务中的商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等等起到推动作用,从而促使电子商务成为下个世纪最具竞争力的商务形式。

电子商务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手段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信息流、商流和货币流的问题,而将商品及时地配送到用户手中。但完成商品的空间转移(物流)才标志着电子商务过程的结束,因此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对我国传统的物流运输企业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从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正是势在必行。所以,在关注电子商务的同时,要以更大的精力建设基础物流平台系统和与电子商务配套的配送服务系统,逐渐改善我国的物流平台,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产业。中国市场刚刚从卖方市场步入买方市场,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跨越发达国家物流发展初级阶段,利用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几乎与世界同步的优势,借鉴国外物流发展的先进技术,进入物流的快速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翁菊梅.当前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的电子商务与物流模式的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3):26-28.

[3]杨学军,万蓉.供应链业务流程集成的系统[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9):3-5.

[4]刘晓莉.企业生产物流系统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4(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