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范文

时间:2024-05-06 17:48: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城市设计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

篇1

关键词: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65-02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的夜间生活。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工作休闲时间也不仅限于白天,因而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元素也更加多样化。但是,当下城市夜景观所呈现的面貌并不能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一到夜晚城市夜景观总是一片混乱或者漆黑现象,这种现象在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还需要立足于当下夜景观的实际情况,着力改造城市夜景观呈现的不足现象,营造一个现代城市夜景观与环境质量、人文秩序相协调的夜景观环境。

1 现代城市夜景观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现代城市夜景观的含义

城市夜景观是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综合构成的一个要素。例如白天的光源是由太阳光提供,然后再以各种造型点缀城市,为人们提供一个赏心悦目的美观环境。而夜晚则是由各种高科技的光电方式进行城市夜景观的二次美化,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还能够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此外,在现代城市夜景观当中,融合了多项功能包括娱乐文化功能、休闲功能、购物环境功能等等。

社会科学文化是夜景观规划建设的重要主题因素,它通过自然科学的方式来烘托夜景观气氛。人文科学文化是现代城市夜景观的另一个重要构成元素,它主要是通过人类在夜间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活动来展现,与此同时,现代城市夜景观也给人们提供人类夜间活动的各种必备机能。例如,商业机能、休闲机能、娱乐机能等。

正是通过这种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的双重作用,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夜景观,而城市夜景观也给人们提供夜间活动的各种必备要素,以此方便人们在夜间的各项活动。

1.2 城市夜景观存在的问题

1.2.1 城市夜景观内容单一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但是实际的设计中却屡屡出现各种弊端因素。例如,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内容过于单一。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因素,是因为城市夜景观规划人员在夜景观的规划中,忽略了城市发展的自身特色,没有充分的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文特色,一味的模仿其他城市的夜景观设计,造成了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与城市景观规划发展格格不入的现象。也因如此,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能满足人们发展的多项需求。

1.2.2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缺少规范化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另一个弊端是缺少规范化管理。由于整个的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没有一个规范的流程章法,因而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有太多的随意性和不可预知性。

具体表现为:灯光色彩过于杂乱,灯光强度过大, 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夜间休息,广告灯随意的放置在路边,影响了正常的交通通行。其次,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仅限于现在功能的满足,对现代城市夜景观的未来发展缺少一个统筹规划,间接造成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资金的严重浪费。

1.2.3 现代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资源的严重浪费

节约能源应作为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因素,但是实际的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必然耗费大量的电能资源用于夜间照明。此外,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必然用到一些不可再生资源,比如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但是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对城市夜景观的功能设置上,仅限于现下城市夜景观的需求,缺乏长远的规划。这样一来,若是今后进行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改造,必然要拆除一些建筑物体,这样一来势必造成资源材料的浪费现象。

2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案例分析

2.1 南京城市夜景观规划成果

南京城市夜景观规划中逐渐形成了以高层建筑亮化为主体,以环境亮化为烘托的城市夜景观新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加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营造南京市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新格调,使其除了具有现代化的艺术气息之外,还能具有丰富的城市人文色彩,使其能够展现南京特有的城市夜景观。同时,还能给人们的夜间生活营造一个井然有序的夜环境。

2.2 南京市的三个集中城市夜景观规划

首先是新街口商圈,该区域是南京城市的繁荣区域,周围有华泰大厦、中行大厦、天丰大厦等9个商业大厦,为了体现这九个大厦夜景观的高度、外观、材料质感以及自身的风格特色,并考虑到南京城市夜晚的光污染问题,统一的采用节约能源的白炽灯光,既能提高城市夜景观的明亮度,还能够减少灯具的使用瓦数。

此外,南京市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意增加了一条夜景观路,一条是中山东路――汉中路,全长5.8 km,投资1 650万元,该城市夜景观道路是南京市的第一条夜景灯光大道。该夜景观大路总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博古通今,二是商业林海,三是品味人生。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划分,将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商业建筑、社会人文有序的掺杂其中,共同铸就了南京的城市夜景观。

3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改善方法

在上述文章中已经提及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诸多弊端。因而,在今后的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应结合城市的全局发展进行城市夜景观的统筹规划,并在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加入具有城市历史文化、人文特色的标志性元素,使其在满足城市夜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还能统筹兼顾城市的特色发展。

其次,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还需要加入一些现代化的人文元素,使其更能显现现代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要脱离为节日活动建设的错误思想,而应该本着人们在夜间生活方便的原则,在不给人们夜间休息造成一丝一毫的影响下,进行现代城市夜景观各种商业功能、文化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的规划设计。最后,在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一定要体现现代城市夜景观生态环保理念,促进城市夜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4 结 语

以上表明,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已然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素。然而,城市夜生活空间环境的形成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夜间活动的场所,方便人们的夜间生活。但是,在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中频频出现一些问题,使城市夜景观存在一片混乱或者一片漆黑的现象。

因而,为了促进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需要积极改善以上问题,并结合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现代城市夜景规划设计充分考虑环境质量问题,有的方矢地进行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实现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和环境质量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勇.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 子版),2014,(22).

篇2

【关键词】大庆城市文化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 现代展示设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指出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这也对城市文化的进步与繁荣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大庆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大庆城市文化的独特性

“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这一称号是对大庆城市特征的高度凝练,深刻体现了大庆不仅是一座因石油而崛起的新兴城市,它还是一座注重经济与文化,人文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魅力之城。因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庆城市文化魅力,我们要充分挖掘城市特色,更好地展示大庆城市文化。大庆的城市文化由石油文化、湿地文化、远古文化、现代文化等多元文化构成,但这些与其他城市文化相比不具有独特性。

提起大庆,人们自然想到“工业学大庆”,学的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也是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资源,可以说没有铁人精神就没有大庆的由来,没有铁人精神就没有共和国初期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大庆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大庆精神在大庆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也是大庆特有的文化。并且,这种文化根深蒂固,有很强的生命力。近几年,从大庆的城市文化设计建设和发展方面,不难看出大庆是一个具有独特内涵的城市。随处可见的“磕头机”像草原上的牛羊一样,在微地形绿化景观中若隐若现;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铁人建筑”“铁人景观”串联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所有这些形成了大庆城市文化的一大特色。大庆城市文化的重心应落在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上,因为这是大庆城市文化的代表。因此,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城市文化的精髓所在,更是大庆城市文化的独特性所在。

二、大庆城市文化展示的意义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城市文化而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几十年来,大庆城市文化展示为突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鲜明的主题,一幅幅图片、一行行文字、一座座雕塑等都出自艺术工作者的智慧,展现了这座城市特有的文化。这样的表现形式和设计手法,无论对大庆市民还是到过大庆的人来说,都是无声的教育、无形的启发、无止的激励。激励和感召人们热爱大庆、服务大庆、向往大庆。这种文化展示也提高了大庆的知名度,增添了大庆的魅力。同时,也推动了大庆的经济、文化等发展。可以说,大庆城市文化展示深入人心、耐人寻味,富有教育意义,对大庆城市发展也具有催化作用。

三、大庆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方法

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风格韵味也不尽相同。城市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大庆城市文化主要凸显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其中包括城市公共环境、城市建筑和展馆展示设计等。通过对城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以现代展示设计的综合与凝练,更好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展现城市的魅力。

(一)改善文化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公共环境涵盖多方面,包括软文化和硬文化。具体讲,一是形成立体文化即公共建筑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沿街建筑立面风格形式、城市公共小品、雕塑等;另一个是平面文化覆盖,通过图片、文字、电子屏、专题片等营造文化氛围。无论是立体文化还是平面文化,在现代展示设计上都应力求艺术性和独特性,从而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文化环境。

(二)研究历史传统,挖掘文化底蕴

作为大庆文化设计者,应了解大庆的历史,挖掘大庆文化底蕴,这样才能突出展馆展示设计主题。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喷出工业油流,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为共和国献上厚礼,当时的省委领导提议把油井所在地大同镇改为大庆镇,后来将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1979年安达市更名为大庆市。这段历史是大庆文化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为大庆文化设计提供了基本依据。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与设计相结合。

在展馆展示设计中,无论是整体效果还是局部细节,都应体现大庆文化的内涵与独特的韵味。例如,展馆内的地面设计可以通过采用火烧板、黑色烤漆玻璃等材料,来寓意石油作为城市背景基调,为当下的大庆城市建设奠定了夯实的经济基础。同样展台也可以错落有致,犹如“百湖”布置在油城土地上,中间穿插大庆的本土芦苇景观,与原生态自然产物相结合,既展现大庆精神又精致别样。提取具有大庆元素的色调,绿色、蓝色的运用使空间具有独特的湿地色彩,整个空间看起来有生动灵活的感觉。墙面的处理上可以采用竖条状装饰,使墙面有强烈的拉伸感,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还可以参照流水线模式,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商品的摆放,把整个空间塑造成一种犹如大庆人独有的钢性,这也是一种对铁人精神的传承,让世人透过展馆的内部设计去体会和感受这座城市的特殊魅力。

大庆文化底蕴丰厚,几代人艰苦创业锤炼了大庆精神即爱国精神、创业精神、奉献精神,以及铁人精神,这些珍贵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设计上应突出这一主题,彰显铁人精神。只有纵观大庆历史文化,才能使大庆文化在展馆展示设计中更具有特色,并能更加有效地吸引人、教育人。在表现形式上,既要体现大庆的过去,也要展示大庆的现状,还要憧憬大庆的未来。

(三)科学规划,凸显文化特色

城市文化的设计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城市主题文化的挖掘、提炼、培植、加工的过程。城市文化对一座城市来讲具有特殊意义,它既是城市的生命与灵魂,也是城市塑造的核心。然而,城市建筑又是城市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是城市物质文化的精髓。

所谓科学规划,就是要把文化设计纳入城市建筑整体规划之中,与城市的发展同步。凸显文化特色,城市文化因有特色才会形成城市的品牌,成为城市的代言,同时也是城市的优势,更是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大庆文化特色就在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文化,要凸显这一文化特色,在设计理念上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通过多种设计手法,渗透大庆历史文化、展示大庆现实文化;开发利用大庆城市的自然景观,烘托大庆文化、创设人文景观、弘扬大庆精神,由此突出大庆的城市个性。大庆铁人纪念馆是众多展馆中的典型代表,主体建筑外形由“工人”二字组合而成,俯视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着铁人王进喜47年短暂而不平凡的人生。主体建筑顶部两侧为高高向上竖起的钻头造型,点明这是一座石油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隐喻大庆油田奋发向上、永续辉煌的精神品质。并且体现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的主题,是现代设计象征性手法的完美体现,成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的生动课堂。

艺术通过设计加工、再加工的过程,才能富有生命力。通过设计与展示,使人由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从而激励人们去思考、热爱、保护这座城市,让大庆城市文化以鲜明的主题展现在世人面前,让大庆城市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综上所述,大庆城市现代文化设计表现形式,应富有前瞻性,今天的文化设计,要考虑大庆未来的发展;应富有卓越性,设计风格和城市风貌应富有创造性,用独特的符合自身特征的表现形式,展现独有的大庆城市文化。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大庆城市文化的现代展示设计方法研究》的相关论文。项目编号:2013D017)

参考文献:

[1]陆津.现代展示设计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3(08).

篇3

【关键词】城市设计;方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近年来,城市设计求大、求气魄、追求几何图形化,出现大量的尺度惊人的大广场、宽马路,醉心于营造供人空中欣赏的景观,却忽略了为人使用;在城市结构网络方面单纯追求西方几十年前的机动车化,缺乏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同时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到处追求时尚的“标志性”建筑,缺乏特色,造成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观。

2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中期以来,城市形态的发展趋势有3个重要方向:城市空间立体化(尤其是重视地下空间)、空间系统有机化和交通枢纽集约化。

在近几十年,交通方式的变化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从机动车时代转向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的时代,给城市形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公交优先必然使大量出现的交通枢纽成为具有催化作用的城市元素。枢纽地区的体系化发展也促进地区的集约化与有机化,使城市人流密集的区域实现为多元交通支持的步行地带。交通枢纽体系化与考尔索普(Calthorpe)提出的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目标一致,都是提倡在步行距离以内进行综合的公共空间及相关的建设开发。它不仅适合社区,也适合城市。交通枢纽与TOD的发展为城市形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会影响城市设计方法的变化。

3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体系

城市设计的目标体现在宜人、有特色、有活力和公正四个方面,宜人环境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环境优美、活动有序、宜居、安全、卫生等。为了简化分析,仅以环境优美和运动有序两项参与论证,则现代城设计目标最终要形成一个美观(artistic )、运动有序(orderly)、同时保持社会公正(fair)的城市环境。方法作为寻求目标的途径,城市设计方法体系应建立在寻求城市设计目标的过程中。

3.1 环境美观

塑造一个富有美感的空间形态是每个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目标,美观能使人愉悦,也是现代社会推进旅游、吸引投资等发展经济的需要。城市美建立在建筑、自然环境和硬质景观等城市要素之间,在尺度、走向、色彩、肌理、虚实等关系上,获得和谐的效果。好的效果是人们良好使用、乐于使用该空间的一个起点。要达成美观的环境,要求城市设计者进行空间形态美学研究和空间要素整合配置的探讨,为此运用空间组织和要素整合等城市设计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3.2 运动有序

美观是城市空间令使用者愉悦和满足的基本外在要求,而城市空间内部各种运动的有序组织,才是基本的内在要求。每个城市空间都具备多种使用功能,这些功能的联系和运行,要求不同的方式。由于多项运动在同一场所的交织,必然带来相互的交流和干扰,例如人车混行的矛盾、商业活动与后勤活动的矛盾等,都要成为城市设计处理的问题。城市设计者因此需要理清空间中各种运行方式和轨迹,在立体化的城市区域,不仅要对同一平面,而且要对不同标高平面上各种运动进行有序组织和相互转换。这里涉及到影响运动方式的要素整合,也关系到引起不同标高运动的城市基面组织。

3.3公正和谐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发展应适应和谐的社会发展观,需要理性和公平的公共政策与法规支持。在当前城市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大众、财富和权力的不平衡状态,实为一种“权贵”城市病。《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宣告人类有在一种能够过着尊严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城市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在政府、开发商、业主、使用者等多方人群中保持强势和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广泛运用公众参与的方法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如何使公众参与方法更有效,引导从被动到主动、扩大参与面和健全设计审议制度等都是城市设计方法研究的重要方面。

4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

4.1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

通过研究城市设计目标确立城市设计方法,经归纳,包括:设计目标策划法、城市空间分析法、城市要素整合法和城市基面组织法等。这些方法构成城市设计基本的方法体系,各种方法具有不同的产生背景,体现了不同的目标和价值趋向,同时也是进一步解决具体问题的途径。

4.1.1 设计目标策划法

绝大部分城市设计项目的意义之一,就是为基地寻找一个最有利的开发方向,所以目标的策划几乎运用于每个城市设计的早期。一个城市设计要寻求的特色环境目标,往往通过目标策划来实现。设计者通过对基地各种环境资源的分析,运用逻辑分析和创造思维,寻求与城市总体发展方向一致的目标。例如美国巴尔的摩内港的城市设计,原本只是对一个工业港口的生活化改造,设计者通过对基地滨水资源的分析,做出了大胆策划,将改造目标定为一个旅游区。在这个目标下开展的建设,大量兴建和改建滨水建筑、开放岸线、美化环境、安置商业、促进休闲,使面临衰败的老城,从经济上和形象上收益良多。上海新天地城市设计也是目标策划的佳作。

4.1.2 城市空间组织法

城市设计的成功与否与城市空间形态有着直观的因果关系,城市空间的组织也就成为最早、最容易被设计者理解和采纳的方法,也是达成美观环境和特色环境目标的重要方法。空间分析是空间组织的基础,在城市设计实践中已被大量运用。例如,从美学出发、在建筑师中流行的视觉秩序分析(Visual Order),在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中就得到了广泛采用。图底分析(Figureand Ground)是另一种空间分析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传统街区的改造,由于这些街区建筑高度的相对均匀,而把三维空间简化为二维图形来研究空间的开放性。美国学者罗杰运用此法分析了华盛顿、波士顿、哥德堡的城市空间,均获成功。另外还有关联耦合、视廊组织等空间组织法。

4.1.3 城市要素整合法

要素整合,类似于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是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也是城市设计师的看家本领。城市要素包括:建筑、市政工程物(如桥梁、道路、天桥、堤坝和风井等)、城市雕塑、绿化林木、自然山体等实体要素,也包括街道、广场、绿地、水域等空间要素,这些都是城市设计中被整合的内容。城市要素整合还包括:地下与地上空间、自然与人工空间、历史与新建环境、建筑与公共空间,以及区域与区域之间等的整合。上海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除了地上与地下、新与旧整合,还包括了园林与建筑的整合。城市设计的要素整合,相对于城市规划,更重视三维形态的整合,整合过程强调要素的开放、渗透与结合方式。

4.1.4 城市基面组织法

当面临立体步行系统、地下空间发展区域、城市综合体或山地城市时,这些地区在不同标高集聚各种城市要素的公共活动面,称为城市基面。随着城市立体化发展的趋势,城市立体多基面的现象会不断出现,这些多基面的组织方法将成为城市设计的方法之一。香港中环空中步行系统城市设计将大量的天桥、自动步道、向城市开放的二层建筑空间,以及空中广场、绿地等联成一体,支持人们观光、购物、休闲、商务等多种活动,建构一个不断变换高度的城市空中活动基面。SOM 设计的伦敦金丝雀码头(图6),通过3个不同标高的基面组织,创造了佳好的金融办公环境。多基面组织涉及城市立体化的动力基础、高度的设定、城市要素组合的内容,以及地形塑造的特征等方面。

4.2 城市设计方法与设计过程

城市设计包含设计与管理2个阶段的过程,不同过程运用不同的方法:

设计过程运用:设计目标策划法、城市空间组织法、城市要素整合法、城市基面组织法、行为环境互动法和公众参与法等。

管理过程运用:导则编制法、动态调整法、设计审议法和公众参与法等。

设计过程运用的方法是创作的基本方法,也是城市设计师技能所在。至于管理过程的方法大多涉及工作方法,与城市规划的管理方法基本一致,不在本文的专门研究范围。

4.3 现代城市设计方法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法的比较

现代城市设计是从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分离出来的一门学科,它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样,表现在设计方法方面。它们之间既有相似的继承性,又有明显的差异。表1比较了三者在设计方法上的异同,从而更好地了解现代城市设计方法在三者方法体系中的脉络和特质。

参考文献

1 时匡,[ 美] 加里·赫克,林中杰.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设计[ M ]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篇4

1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工业革命后,近现代西方城市空间环境和物质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技术的进步,武器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使西方中古城市的城墙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军事防御作用;同时,近现代城市功能的革命性发展,以及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运用,使得近现代城市形体环境的时空尺度有了很大的改变,城市社会亦具有了更大的开放程度。然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急剧膨胀,城镇自发蔓延生长的速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而且超出了人们用常规手段驾驭的能力。就在这一时期,城市逐渐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花边状态”,城镇形态产生了明显的“拼贴”特征。环境异质性加强,特色日渐消逝,质量日渐下降。这时人们逐渐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一个城镇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镇发展现实中的困扰。现代主义启蒙时期的一些理想城市方案,19世纪欧斯曼的巴黎改建设计,美国的格网城市,“花园城”理论及其实践,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设想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主张等,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观念中对理想城镇模式的追求。其中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模式对后世城市建设影响很大。

著名的学者彼得-霍尔认为:“在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规划的城市中,柯布西耶的普遍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上述主张认为,城市发展中只要有一套良好的总体物质环境设计理论和方案,其他的经济,社会乃至文化的一系列问题就可以避免,但多年以后,人们发现这种设计的价值观只是设计者本身的愿望而已。印度昌迪加尔,巴西的巴西利亚和许多新城的设计建成,标志着这种规划设计思想的整体物质实现,但由于缺少有“根基”的居民生活环境内聚力,加之模式本身是静态的,不能满足本质上是动态演进的城市发展需要,所以不少人批评这些设计“是把一种陌生的形体强加到有生命的社会上”,其实践是在政治和经济强有力的干预下完成的。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经济恢复,重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也积累了足够的财力,物力用于城市建设,使许多城市继工业革命后又一次获得了高速的发展。然而,由于过度依循形体决定论的建设思路,重视外显的建设规模和速度,特别是席卷西方的城市更新运动,对城市内在的环境品质和文化内涵掉以轻心,反而使得城市中心进一步衰退和“空心化”,不少历史文化遗产收到威胁和破坏,甚至有不断恶化的趋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再一次提出城市设计这一“古已有之”主题。1950年代末,特别是1960年代以来,尊重人的精神要求,追求典雅生活风貌,古城保护和历史建筑遗产保护,成为现代城市设计区别于以往主要注重形体空间美学的主要特征。现代城市设计实践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发展。各种理论和方法也应运而生,构成了现代城市设计多元并存的局面。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一书中指出:“作为一个环境,中世纪的城镇是美好的,朴素而清洁的理解它不需要理论或者抽象的设计理论。”由于城市小和具有人的尺度的连续性,永远不会使人感到单调乏味;他还指出,所有伟大的城市设计者都应有“历史感”和“传统感”。《拼贴城市》一书的作者柯林-罗和凯特运用了“图底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了古罗马城与“现代城市”在格局,尺度,空间围合等方面的本质差异后指出,西方城市是一种大规模现实化和许多未完成目的的组成,总的画面是不同建筑意向的经常“抵触”。林奇教授等从城市居民的集体意象着手,首创性地建立了城市形象调查方法,分析了现存城市结构的优劣及其评价标准,总结概括出城市形体环境的五点构成要素。他还认为,要使规划具有意义,城市设计师和规划师必须了解其所规划环境中使用者的思想和行为。雅各布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方面对城市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认为,“大规模的计划”不容易做好,压抑想象力,缺少弹性和选择性,再度表达了对统一规划的设计思想的抨击。亚历山大在其名著《城市并非树形》和《图式语言》中,主张用半网格形的复杂模式来取代树形结构的理论模式,允许城市各种因素和功能之间有交错重叠。亚历山大认为“城市是包含生活的容器,它能为其内在的复合交错的生活服务,如果我们把城市建成树形系统的城市,它会把我们的生活搞得支离破碎。”接着他又指出:“现代城市的同质性和雷同性扼杀了丰富的生活方式,抑制了个性发展。”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由许多亚文化群构成的城市环境。上述这种多元的城市设计视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设计者和理论家对“人”的意识的重新觉醒和高度重视,这种“自下而上”的渐进主义设计思想与以往那种形态决定思想迥然不同。这一思想转变从20世纪城市规划和建筑界两份纲领性文件主题的演变可以清楚地看到。体现现代主义理想的《雅典》曾认为,城市建设起作用的主要是“功能”因素,城市应该按照“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进行规划。这种认识到了1950年代末开始有了改变,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两种方法上各有千秋,应该有机结合。1977年,在秘鲁首都利马通过的《马丘比丘》直率地批评了现代主义那种机械式的城市分区做法。认为这是“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而秘鲁的马丘比丘代表着不同于西方文明的另一种文化体系的存在,同样具有蓬勃的生机和独特的魅力。世界性的“公众参与”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城市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城市设计的方法从主观到客观,从一元到多元,从理想到现实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相应地,城镇形态从单一性到复合型,从同质性到异质,从总体到局部发生了重要转折。城市设计理论发展到今天,在全世界日益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也进一步发生了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学条件的认识反思和觉醒,并努力将这种认识反映到城市设计实践中去,也即是向作者称之为所谓的“绿色城市设计”的方向发展。

2现代城市设计与传统城市设计的区别

2.1传统城市设计的特征

工业革命以前的城市建设都是以城市设计为途径的,因为古代人们始终是以物质形态的城市为对象进行规划的。此后,西特倡导的“视觉有序”观点,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主张,沙里宁的“有机城市”思想也都可归于这种城市设计范畴,它有以下特点:2.1.1主导思想和价值观是“物质形态决定论”和“精英高明论”——即认为个别的智者的规划设计或统治者的力量可以驾驭城市。2.1.2把整个城市看成是扩大规模的建筑设计,而不太注重具有应用意义的和各种局部范围内的案例研究。2.1.3在方法上,多用建筑师惯用的手段和设计过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互补。2.1.4在抽象层次上涉及人的价值,人的居住条件等有关问题,但对城市社区中不同价值观的存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委托人的需求及选择认识不足。2.2现代城市设计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心中所考虑的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应经转移到了对和平,人性,和良好环境品质的渴求。因此现代城市设计以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为目标。同时,不再将整个城市作为自己的对象,而是缩小了对象范围,采取更为务实的立场。它所运用的技术和方法,所涉及的旁系学科范围却远远超出了传统城市设计,可以说现代城市设计就是一项综合性的城市环境设计,具体表现在:

2.2.1在主导思想上,认为城市设计是一个多因子共存互动的随机过程,它可以作为一种干预手段对社会产生影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2.2.2在对象上,多是局部的,城市部分的空间环境。但涉及内容远远超出了传统的空间艺术范畴,它所关心的是具体的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2.2.3在方法上,以跨学科为特点,这种综合性和动态弹性,体现为一种城市建设的连续决策过程,并常由某组织机构驾驭。2.2.4客观认识自身在城市建设中的层次和有效范围,承认与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相关,但不主张互相取代。2.2.5设计成果不再只是一些漂亮的方案表现图而是图文并茂。

篇5

关键词:现代艺术;城市园林;设计;关系;应用

前言

建筑设计和现代技术的融合最先出现在19世纪,当时处于工业革命社会的人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认识到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更先进的技术和材料能够创造出更高质量,更优美的建筑,因此当时有很多的艺术家纷纷的投入到了各类设计当中,现代艺术设计的局面逐步形成,后来的城市园林设计中使用现代艺术也是在该时期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进入到21世纪,信息化时代中使人们能够很轻易的获得其他区域或国家的信息,信息多样化使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城市园林的要求也就日益提高,而现代艺术是符合当前社会状态下的艺术形式,因此能够极大的满足人们对于城市园林的需求。

一、城市园林设计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

现代艺术是一种实用性很高的艺术形式,其特点在于现代化、先进化,尤其符合当前社会的文化和内容,现代艺术是在人们当前生活中,从美学、文学、建筑学、哲学等方面所吸取,同时也受到心理学、现代社会以及人体工程学等方面制约,目前社会中的现代园林设计、雕刻、绘画等方面运用现代化艺术深度较深,尤其是城市园林设计中运用的极为广泛。城市园林设计就是对城市的表现形态和城市的空间进行组织,以达到城市园林能够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目的,以及能够促进城市生态化建设,从而创造一个生态宜居性城市。城市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园林空间布局、城市园林植物绿化艺术、城市园林小品艺术等,在城市园林设计从现代艺术中吸取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对于城市园林空间布局、园林小品都具有很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一)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和珍贵,城市园林的布局就是设计中首要关注的问题,需要对园林进行科学的选址,对园林的中的场地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合理的利用整个园林的每一寸土地进行科学布局,同时园林在设计中所体现出现的动静结合都需要依赖于良好的空间布局,此外,园林的空间设计同时也需要遵循艺术美原则,园林内部景观无论是在节奏上还是在对比、稳定、比例上等都需要科学的进步布局。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北站广场就是一个空间布局成功典范,设计师通过一个大尺度空间布局使整个巴塞罗那北站广场更具艺术风范,利用简化的设计方法最大限度的环节了城市规划与广场基地之间的矛盾,在广场上形成了文化、功能迥然不同的空间,人们在广场中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不同功能的空间。

(二)空间流动设计法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空间流动设计法最先使用的建筑设计师是密斯,他首次将空间流动设计法运用在巴塞罗那德国馆中,德国馆在设计上采用了柱子承担建筑结构和承载力,因此德国馆中的墙体就被解放出来,就可以进行自由的设计和布置,从而形成了一种流动性的空间特点,随后凯利所设计的米勒花园与德国馆有很多类似的想法和实践,凯利利用景观语汇结构与围合进行对比来突出整个花园自由流动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室外流动性空间结构,人们在浏览这些空间性,随着人员的移动共时性以及历时性不断转换,这种流动性的空间设计以及空间秩序规划成为了当前社会中一种很符合人们空间审美需求,其在当前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三)现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雕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极为悠久,雕塑对于我国建筑的影响尤其深远,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极高的位置,我国人民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雕塑有着独特的情怀,因此现代雕塑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影响极为明显。现代化雕塑材料逐渐扩大化,雕塑空间逐渐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断的使人员感受它的美。而在现代化的城市园林设计中,雕塑依然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但是也随时代的进步而产生了一定的变化,现代化社会中,植物雕塑备受人们的青睐,它不仅仅具备了雕塑的特点和美感,同时其在绿化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园林或其他区域都采用了植物雕塑进行装饰。

(四)网格设计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网格设计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属于一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将设计对象纳入到特定的网络体系中的一种设计方法。城市园林设计中,由于网络边际节点能够无限扩展,采用网格设计能够多向发展、自由发展,从而形成特定水平视觉效果。利用网格设计方法设计城市园林,首先在视觉上就具有很强的透视感,再借鉴建筑以墙来对空间进行分离,在园林中利用树木、花草、绿篱等作为绿墙来分隔空间,设计中将植物的性状设置为矩形、三角形等形状来对空间进行组合,从而在视觉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凯利就是一个景观网格设计的大师,他利用网络设计手法设计了著名的芝加哥艺术协会南花园、费城独立大道第三街区、坦伯市国家银行广场等,凯利所设计的网格空间将花草、树木、绿篱、水池、石桥等进行了多层次的组织和叠加,使景观更具层次性、连续性和清晰性。

(五)现代绘画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绘画由于其独特的色彩和优美的线条,能够很容易的使用在当前的城市园林设计当中,因此现代绘画艺术对于城市园林的影响一直都十分的深远,甚至我们可以极端的说,现代城市园林设计就是一种现代绘画艺术形式,这是由于很多的现代化城市园林设计中都是从绘画角度入手,从现代绘画的角度进行设计和考虑。著名的设计师布雷马克思就尤其擅长在城市园林中应用现代化绘画艺术,他喜欢利用不同颜色的植被来作为园林基础色调,再通过醒目的颜色对比来达到视觉冲击的效果,使整个园林更加突出和有特色,采用该设计手法的代表作有里约热内卢科帕卡巴纳海滨大道。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园林的要求日益提高,现代艺术作为一种现代生活中提取出的设计理念,符合了当前人们的切实需求。现代艺术对于城市园林设计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作用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也越来越重。本文就主要分析了现代城市园林设计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并简单的分析了几种现代艺术的应用手法,以为相关人士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郭宗江.城市园林设计中现代艺术的应用[J].防护林科技,2013(9):59+67.

[2]裴锐.现代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9-80.

[3]梁田,邢志君.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农资,2013(28):75.

[4]王飚.论中国民族民间色彩与现代艺术的结合[J].理论月刊,2006(9):124-126..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园林设计;生态环境效益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提出的一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抑制气候变化、减缓全球增温的一种重要措施。城市园林设计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在大力提倡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园林设计也必须朝着生态性、低碳性和环保性等方面不断发展,要不断提升园林设计的低碳环保效益。

1 城市园林设计应用低碳经济理念的相关研究

城市园林设计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园林必须要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而且低碳经济也是城市园林绿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城市园林设计中,低碳经济的理念已经得到了比较深入的渗透和应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在城市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低碳经济理念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之间的搭配能够有效提升绿化景观的固碳释氧的能力,在固碳释氧能力方面,常绿灌木的能力最强,其次是乔木,然后是常绿乔木,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绿化设计中要加大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的比例,并且要对两者进行合理的搭配。其次,要合理搭配高龄树和低龄树,根据相关研究,树种的树龄越低,固碳能力越强,因此古树的固碳能力要比常规的树种强一些,但是古树的总碳贮存量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合理搭配高低龄树种,在营造城市园林景观的基础上提升景观的固碳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另外,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的搭配也是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的一个重要体现,研究发现,速生植物的固碳能力是比慢生植物要高很多,因此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择生长周期长、固碳能力高的植物,并且进行合理搭配,以提升城市绿化景观的固碳效益。

1.2 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水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水体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经济理念在水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因地制宜,这主要是指根据区域的地理条件、自然资源和水源情况等对选取水体景观设计营造的建筑材料,已达到降低水体景观营造成本、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其次,在设计水体辅助景观时,要合理控制成本,在辅助设计过程中降低相关能源和水资源的耗损。另外,在选择水体景观植物时,要从景观营造、生态环境自净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考虑。

1.3 低碳经济理念在城市园林施工和维护工作中的应用

城市园林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多个方面都充分应用了低碳经济理念。首先,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注重生物多样性、景观层次性等相关功能的营造和完善。其次,按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进行园林施工。另外,在后期维护工作中,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都要注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控制。

2 低碳经济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2.1 遵守相关规范和法律体系

为了确保城市园林设计发展的科学l生和低碳性,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设计。在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常用到的法律体系有城市规划法、风景管理条例、古树名木保护办法等,这些都是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规和规范。

2.2 丰富城市园林建设发展的投资主体

城市园林设计不仅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城市旅游资源,在提升城市文化发展层次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园林设计和景观营造的特色,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对城市园林建设发展的投资主体进行丰富。具体的说,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健全城市园林保证金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银行信贷政策,为相关的投资主体提供更加优惠的金融服务和支持政策,以此来加大城市园林的设计开发力度。另外,政府与银行的合作也是现代城市园林设计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篇7

关键词:现代艺术;园林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86

现代艺术的发展为城市园林设计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丰富了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使城市园林在艺术表达、景观序列呈现、园林风格方面都有所改善,园林景观越来越成为设计师表现自我、赏景者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

1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1.1 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空间设计中的运用

空间是现代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关注点,也时城市园林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有时甚至可以决定园林的成败。要想园林设计营造出较好的艺术效果,应该合理的选择园址,进行场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和安排园林内外部空间布局,以期达到园林的完美构成,从而揭示人与环境之间的微妙关系。

城市园林空间是具有多层级的,并且内容丰富的大型立体空间。其内容是由各种园林山水地形、建筑物、花草树木、道路等对空间进行限定,并通过起伏、层叠、交错、凹凸等方法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这些对园林空间起到一定的分割作用,使之更具有错落感。

城市园林设计中空间构图要讲究艺术美原则,遵循形式美。整体到局部都要注意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尺度与比例,注重对环境的提炼,空间的巧妙变换及融合,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巧妙沟通,同时赋予环境一定的内涵。

1.2 现代艺术在园林小品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中体量小巧,造型别致,富有情趣,选址恰当的精美建筑物,称为园林建筑小品。园林小品是城市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现代艺术为园林小品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理论和艺术语言。园林小品通过园林设计师的表达,赋予园林小品深刻的艺术内涵。在它体现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点缀空间的作用,群众通过欣赏和使用园林小品可以感受到作者要传达的意境。

1.3 现代艺术在植物绿化上的运用

现代艺术追求植物造型的表达,将植物与人的感情结合起来,从而引发共鸣。造型方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有将不同种类植物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种植,体现植物景观的特色。由于植物独特的“可塑性”,使得植物景观表达略微容易一些。现代艺术崇尚亲近自然,所以现代的植物造景中,中规中矩的修剪手法已经大大减少了。现代植物造景的搭配在立面上讲究丰富的层次与配色,甚至将雕塑艺术融入到植物设计中,在植物平面上讲究构图美观,并将人们赋予植物的寓意应用于设计中。当然这两项都是在符合园林整体风格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的。

1.4 现代绘画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绘画艺术是将客观的事物通过具体的高度的浓缩、变形,从而形成的图形艺术,能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以及心理上的共鸣。这与园林设计中要求的艺术性是一样的。而且由于现代绘画自身的线条以及色彩很容易被转化为设计平面图中的一些要素,因此现代绘画艺术一直影响着园林设计的发展。

1.5 现代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现代雕塑艺术与城市园林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其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往往能够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效果。雕塑通过其独有的空间语言、不同质感的材料以及风格迥异的结构构造,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全新的感受,使群众耳目一新,在城市园林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那么如何在将现代艺术融入到园林设计中,在西方园林设计的理念以及方法同时,融合中国特色文化内涵,营造出既符合“国际观念”又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的园林呢,时代的发展要求园林设计师不再是简单的造园家,而是带有艺术审美的设计师。解决设计师对于艺术与现实结合的脱节状态。通过加强培养对园林设计师的艺术修养,使得设计师有一定的审美观;加强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使得设计师有自己的思想;加强培养现代设计师的创新能力,为现代设计注入活力。在设计方面一定要结合基址实际情况来进行城市园林设计,切忌盲目设计,纸上谈兵,在设计风格的考虑上考虑大环境以及周围使用群众的感受,让设计为群众服务。在设计元素的运用上体现中国文化特色,但在处理手法上可以借鉴西方园林设计的手法。

3 结论

现代艺术从方方面面影响了园林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在艺术观念方面。现代园林设计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其他一些艺术和学科进行交流,形成新的支流,日益的丰富和壮大自身。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市景观 手绘设计 艺术与技术 传统与现代 思维培养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35-03

城市景观设计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外延甚至涵盖了我们可以探寻到的全部自然界。城市景观设计中艺术表现思维能够有效地生成设计,而最终是通过技术表现来实现设计的目的,手绘表现设计能够快速将景观环境空间内在的一些内容借以表达出来,是一种较为便捷且高效的手法,在整个设计的程序中对于艺术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城市景观关于设计思想进行良好交流的一个方法,审视设计中的一些较为本质的内涵以及艺术与技术的主题。景观手绘设计最终的一个目标是表现,艺术与技术两者之间总是相伴相随和谐共生,手绘景观设计表现是对传统艺术形象进行消化吸收和深层次的再创造,使其既不失传统性,又不乏现代设计的时代感。手绘设计主体只有在深入领悟传统的艺术精神、充分认识来自现代西方的各种设计思潮的基础上,寻找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才能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民族形式,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本土的同时又能够为国际社会所认同的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艺术。针对城市景观专业手绘设计的教育研究,我们应将西方的设计精神和我们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在设计中力求创新,在全面提高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艺术素养的同时,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手绘表现设计文化作为独特的文化元素,屹立在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之林。

一、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的艺术与技术

包豪斯学派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提出了艺术与技术要充分结合,他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尽管艺术和技术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改变,但二者在人类建造实践活动中结合的本质依然不变,因此,以建筑为依托的城市景观设计必然是艺术与技术二者的结合。对二者关系的不同解读,或者说如何平衡艺术与技术二者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城市景观手绘艺术设计表现的理解和认识。景观手绘是艺术毋庸质疑,景观手绘的目的是设计,但手绘的深层次追求却是艺术性,艺术个性才是手绘的灵魂。因此,技术只有服从于艺术表现过程的需要和规律才可彰显其作用与意义。在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点、线、面、元素之间的构成应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并非貌合神离于形象整体,正确认识艺术与技术的相互关系是提升技巧的思想基础,对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有效、生动和艺术性把握是衡量景观手绘设计教学综合素养的一种标准。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是一种设计语言,这种语言被赋予在每一件设计作品中,只有与艺术相结合、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段、遵循美的规律、体现宜人性原则的创造性活动方能称为手绘艺术设计。城市景观手绘设计的特点是能较直接地传达设计理念,富有独特的审美与文化意蕴,具有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研究证明只要有很好的创意思想和扎实的绘画基本功,经过连续的后期训练,掌握手绘设计的基本规律和表现技巧,才能真正迈进手绘设计的大门,现代许多国际设计大师的作品仍然以手绘方式为主,这无疑是渐入佳境的最好方式。我们常说心手相印,指的就是用手把心中所想传达出来,这是最为便捷的,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采用手绘方法绘制城市景观设计作品,在建筑设计、景观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等领域的表现更突出,应用更为广泛。因为丰富的技巧产生于设计思路、设计对象的形态特征、构筑物的体面材质、画面色彩调子、构图布局的整体要求,也是艺术修养、造型基础、表现习惯、思考方法的流露与体现,它如同旋律中的音色、大自然中色彩的作用一样决定着设计对象的特色和风格。由于手绘技巧和方法自由随意的特点,在丰富表现语言方面具有其它表现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手绘艺术生动的技巧在灵巧的手笔之间流泻并贯穿于表现的始终,掌控着景观环境设计的表达效果能力,廖廖数笔利落于把握准确的形象特征之间,简练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笔法沉稳而流畅、转折而富于变化,形态准确而生动,笔顺有序而和谐,是艺术地增强画面效果感染力,加强设计表现力的有效手法。手绘设计彰显的是技巧与方法的基础,能够有效地将目标外在形象以及环境内涵进行艺术性再次加工的一个过程,建构起这种特定的语言形式。手绘设计是丰富而自由的,必须利用和发挥各种工具的优势因势去表达整体景观环境,恪守“外师造化而不为造化所役”之信念,才能不断的将自己的表现语言创新和突破,在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关系中,从局部入手深化去把握统一环境整体设计,进而发现更新更高的形式美感。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艺术必须成为调节人的视觉感受、体验设计作品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城市景观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过程中手绘表现技术与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手绘表现技巧自由任意的性格、纯然质朴的品质、凝练艺术的手法,可感染和触动人的审美意识去感受艺术的神韵而进入美的意境,如同心灵感受天籁悠远而神奇的述说一样美妙,这就是手绘表现的设计价值和艺术魅力所在。

二、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中的传统与现代

城市景观是在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活动中逐渐产生的,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品质,应遵循传统美学精神,发展现代景观设计。良好的城市空间离不开开放的景观设计,而手绘表现设计又离不开传统与现代美学的渗透。从我国传统美学的角度考虑城市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应吸纳传统与现代的美学精神,使之具有功能协调的整体之美、生态自然的无为之美、设计创新的热烈之美、文脉延续的内省之美。

城市景观设计的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传统园林景观在古代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传统园林都是围墙内的景观,而现代建筑设计意义上的景观是建筑以外的所有设计,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含义更加广泛。然而深深植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城市景观设计专业,只有认识到这种区别,才能从本质上理解现代景观手绘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灵魂,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设计是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趋势,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你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观设计手绘艺术,有什么样的创意思维,你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城市景观手绘设计。现代景观设计是现代生活与中国传统文化邂逅、碰撞的结晶,人们在崇尚异国文化后,心灵得以回归,转而皈依自己的传统文化,这就使得现代手绘景观设计得以重生,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立足于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创造性地、合理地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在继承本民族优秀的传统精神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赋予现代手绘设计教学新的内涵。优秀的手绘设计作品,本质在于既能了解传统的文化历史,也能认清时代文化趋势,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美与博大,才能拥有一份精神与文化上的底蕴,并能更好的加以利用以彰显现代建筑景观特色。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教学的探索过程中,应该有符合我们时代的全新思路,符合现代手绘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理念。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只有体现传统思想内涵的城市景观设计教育才能拥有真正的生命力,只有体现传统文化特征的手绘设计教学才能真正给人以精神上的慰藉和归属感。

在当今文化互动融合的时代,将传统艺术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理念相结合,只有通过对传统艺术的“再生”和“创造”,才能创造出富有中国文化意蕴的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设计作品。在城市景观设计艺术的开放与互动精神中发展,尊重文化差异和传统,用开放的头脑面对未来,合理地利用传统的文化元素去研究现代景观艺术设计教学,更好的挖掘本民族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对现代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手绘设计的品质才能逐步提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改善城市景观空间品质,加强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思维培养

景观手绘艺术设计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运用艺术观察的能力、运用形象思维创造的能力、运用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等因素,因此,城市景观手绘设计思维培养是提高设计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城市景观设计作品的创意构想能否被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手绘设计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图式语言的表达能力。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教学课程现在众多专业院校的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中纳入了重点课程,其目的是利用手绘表现的训练,培养心、眼、手三位一体的思维创作能力,在景观设计教学别强调手绘设计表现训练是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徒手描绘是对人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创意能力和整合思维能力的锻炼。手绘设计的灵感来自思想撞击之后产生的激情,手绘表现设计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培养。此外,城市景观设计体系是严谨的,必须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中科学地把握作品的大小、比例、透视、色彩搭配、场景气氛等;必须掌握透视规律,并应用其法则处理好各种形象,使画面的形体结构准确、真实、严谨、稳定;必须学会用结构分析的方法来对待每个形体内在构成关系和各个形体之间的空间联系;另外要特别强调构图训练,这是任何绘画形式都不可缺少的最初表现阶段,景观设计手绘表现图当然也不例外。城市景观手绘设计表现除了提高造型能力,还要增强对造型艺术的敏感度,并让自己的思维更加活跃,更重要的是通过手绘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景观手绘表达是灵感的瞬间闪现,有时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刻画出设计构思的精髓,在方案创作的初始阶段,更需要用手绘草图设计来诠释自己的设计和思维。

景观手绘表现是设计的原点和终点,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创意,往往只是设计者最初设计理念的延续,而手绘则是设计理念最直接的体现,转而形成设计理念和设计表现的一体化。景观手绘设计,自始至终要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整个身心围绕着设计主题进行创造,这无疑是渐入佳境的最好方式,形成了惯常的艺术神圣感。要想创意一套完美的城市景观设计作品,一是必须掌握手绘设计的技法,二是必须理解手绘设计的精髓。景观手绘设计的特点是:能比较直接地传递设计理念,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情感因素,有很多偶然性,手绘方式实际上是沿袭绘画艺术的精髓,这也正是手绘设计思维培养的魅力所在。实际上,景观手绘设计产生的某种不确定性使设计表现艺术更加生动,手绘更能体现出设计的灵性。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是设计作品的语言,这种语言赋予于每一个设计作品中,在设计与表现的教学实践中强调:美是手绘设计追求永恒而高尚的目标,对这一目标的追求是艰难而痛苦的探索历程,在对美的探索、发现和创造过程中,美可以上升到纯粹的精神境界。就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思维方式而言,“约束中的自由”是手绘设计表现对技法的认知和表现思想在实践中逐渐归于成熟的表现,表现美是心灵感悟的成熟、是表现的自由,用艺术手法将精神和生命注入城市景观设计形象是手绘设计表现的艺术目标,在这样的创作思维方式中去揭示艺术真谛和美的情趣,我们情感获得的就不仅是城市景观的表象形式,而是手绘设计艺术的灿烂和珍贵价值。

四、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运用

在整个城市景观设计教学实践过程中,通常采用一种快速表达的形象语言来检索自己的设计,利用生动简约的手绘来表达自己的创意,手绘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和协调矛盾的过程。在城市景观手绘表现教学过程中发现思维通过手的勾勒,使图形跃然纸上,而所勾勒的形象通过眼睛的观察又被反馈到大脑,刺激大脑进一步的思考、判断和综合,如此循环往复,最初的设计构思也随之愈发深入和完善。实践证明,国内外的许多优秀设计师和设计大师均精于此道,出色的手绘设计表现思维亦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对于城市景观设计创作过程而言,借助手绘表现使创作由初始到终结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不确定到确定,由不完善到完善,创作每深化一步都要由设计者通过手绘表现自审、自识、推敲来逐步完善。景观在设计初始阶段,表现为模糊意向性的粗犷而不具体的概念草图,这种草图只需掌握相对尺度关系,用笔简化快速记录。在景观设计初始阶段后,对草图中选定的方案进行充实,在探索中比较、深化和完善,使景观手绘设计进入中间性阶段,而后进入最后完成阶段。在最后阶段中着眼于表现细部造型、比例尺度关系及构造关系,并用适当的配景渲染烘托出设计的环境氛围,在表现运用程序构思中完成的设计及渲染图必须取决于人的能动性,是心、脑、手的统一运作。目前在国内专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要重视手绘设计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否则做出的设计方案往往缺乏设计原创性,其原因在于:创作的初始阶段,设计者往往会出现多样并发的灵感闪现,不注意迅速捕捉并记录,会转瞬即失。正如著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所说:“自由地画,通过线条来理解体积的概念,构造表面形态……首先要用眼睛看,仔细观察,你将有所发现……最终灵感降临”。

景观手绘设计表现运用过程中草图阶段须具备的三要素,景观设计草图和传统绘画创作一样,是创作立意、省审与表现之所需,因此不能存在任意性,许多国际设计大师徒手画的一些设计草图与以后实施建成的实景极相吻合,它既可是完美的建筑画,又可是提供实施设计的蓝本。因此,手绘设计草图要达到真实的运用必须同时具备准确性、生动性、概括性三个要素。第一,准确性。准确形象(包括准确真实的尺度与比例),准确的光影、透视,以尺度恰当的配景与人的行为描述。第二,概括性。手绘草图的优势在于其“快捷性”。在繁杂的设计过程中如不加取舍、不分主次,追求细节的表现定会花费过长的时间。虽可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极易产生平淡、板滞,而且也很难显出设计的精神所在,达到感染人的效果,因此抓住关键表现部位,重染精绘、放松一般、轻描淡写是达到概括性的重要原则。第三,艺术性。快速草图是一种科学性较强的设计手法,其手绘表现图纸也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品味的写实性绘画艺术创作,但它在艺术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景观手绘设计草图重在结构、造型、比例关系,要求具备准确原则下的生动。所谓的手绘表现设计运用就是把众多的造型要素在画面上有机结合起来,并按照总体创意设计所需要的主题,合理地安排在画面适当的位置上,形成既对立又统一的设计意蕴风格,以达到视觉心理上的美感。

五、城市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景观手绘表现设计最重要的本能是特有的感知和手绘表现能力,感知和手绘表现是城市景观设计的灵魂。城市景观手绘设计表达近年来在我国发展很快,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也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建筑、室内、园林、景观、工业设计等领域广泛运用,不但用于创意草图,而且相对细致的手绘直接参与设计方案交流,充分体现了手绘在设计交流中的优势。景观手绘设计作为表现手段,使其能迅速完成设计构想,快速记录设计灵感,迅速完善和修正设计,可见在城市景观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手绘表现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景观手绘设计的表现过程是产生技巧和方法的本源基础,是刻画形象、塑造环境的思维过程,如果把景观手绘表现技法理解为描述设计的语言形式,那么具体的笔法技巧就是构成这种语言形式最基本的符号。景观手绘是设计表现的原点,景观手绘的绘制过程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在设计表现方面的能力,提高对景观的形体塑造能力,提高处理明暗、光影、虚实变化、主次等关系及质感表现、色彩表现与整体协调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手绘设计的表现,而且景观手绘设计表现作为一种基础的表现形式和手段是必须掌握的技巧。手绘设计表现返璞归真,归根结底是一种创意的行为,是为设计创意全面表达服务的,景观手绘不仅是一种技能,还是个人修养与内涵的表现,这是景观手绘设计教学中强调的重要环节,城市景观设计作品的价值在手绘上体现得非常充分。因此,在景观教学和设计实践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手绘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必须进行正确的设计观念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手绘设计旺盛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手绘设计作品进行进一步研究,在设计教育实践活动中挖掘手绘的巨大潜能,丰富手绘的表现手段,从传统中继承手绘艺术的精髓,让景观手绘设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景观手绘设计教学训练,无疑是培养学生形象化思考、设计、分析、评价以及培养开拓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景观手绘设计作品可以称为艺术作品,手绘设计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是其他画种无法取代的。艺术是“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景观手绘设计表现自然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更是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等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因此在城市景观专业教学中手绘表现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

六、结束语

在当今城市化的背景中,景观设计艺术和城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了新的内涵,将构建一个全新的创意境界。景观手绘设计表现是艺术素养和表现技巧的综合体现,它以自身的魅力、强烈的感染力向人们传达设计的思想、理念以及情感,景观手绘设计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熟练的表现技巧,来表达城市景观最美的创作思想。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必须强化对手绘设计的学习和应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景观手绘设计观念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手绘设计的重要性和手绘表现设计旺盛的生命力,加强对传统的景观手绘设计作品进行再研究;在景观设计教学实践活动中,挖掘景观手绘设计表现的巨大潜能,丰富手绘的手法与技巧,从传统中继承景观手绘艺术的精髓,让手绘设计表现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城市景观设计艺术手段更加丰富与完善。以城市景观设计为发展语境,也将是手绘景观设计艺术发展的大趋势,手绘景观设计表现艺术也将迎来发展的真正春天。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 陆震纬、来增祥.室内设计原理(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 西蒙兹、斯塔克著.景观设计学(俞孔坚等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6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7 金 科.手绘表现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8 徐 伟、罗 婷.文艺复兴前的外国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发展研究[J].艺术百家,2010(8)

篇9

1.1 关于城市规划的定义及讨论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要预见并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作好环境预测和评价,协调各方面在发展中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使整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协调、坏境优美的综合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劳动、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 

1.2 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1.2.1 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例如Campbel将其归结到以下几个基本事件: 

(1)田园城市(Garden City, E.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1,Burnham); 

(3)公共卫生改革(Public Health Reform) 。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Owen),圣西门(Saint-Simon)。傅利叶(Fourier)、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1.2.2 虽然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如: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都有城市规划,将人类的活动融入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并为社会和政治统治秩序服务。但我们通常把为市民大众服务的现代城市规划活动与传统的为君权的城市规划区别开来。但也有对现代城市规划更带批判性的观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在实践中,一方面在各社会利益集团间进行权衡,另一方面也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中为政治统治者和社会强者利益服务的目标。 

1.3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3.1 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erg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段: 

(1)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 

(2)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1.3.2 七个阶段的划分 

Peter Hall将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 

(1) 1890~1901:病理学地观察城市; 

(2) 1901~1915:美学地观察城市; 

(3) 1916~1939:从功能观察城市: 

(4) 1923~1936:幻想地观察城市; 

(5) 1937~1964:更新地观察城市; 

(6) 1975~1989:纯理论地观察城市; 

(7) 1980~1989:企业眼光观察城市;生态地观察城市;再从病理学观察城市。 

1.3.3 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 

Donald Krueckeberg采用是年代分段法,三个阶段互不交叉。而Peter Hall采用的是思潮分段法,以规划理论对待城市的观察角度作为依据,他所划分的规划理论时段之间在时间上有相互重叠和交叉,如:第6阶段“纯理论地看待城市”和第7阶段“企业的眼光看待城市,生态地观察城市,再从病理学观察城市”都包括1980到该文发表时的1989年。一般而言,对规划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 

(1)以时间的自然延续来划分。如Donald Krueckeber只的划分方法,将某一时段的规划理论或规划实践作为这一年代的特征; 

(2)以主流思潮为主线,再划定年代的上下界线,如Peter Hall的划分方法; 

(3)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 

1.4 规划史上的重要节点 

1890~1915核心思想词: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 

1916~1945核心思想词: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广亩城,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历史中的城市,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态理论; 

1946~1960核心思想词: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 

1961~1980核心思想词: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数理分析,控制理论,理性主义; 

1981~1990核心思想词: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 

1990~2000核心思想词: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2 城市规划专业与相关专业、经济社会的关系 

2.1 城市规划专业与相关专业、学科的关系 

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知识性较强的专业,专业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开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园林游憩系统规划,并能参与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开发、房地产筹划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城市规划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2 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工业革命之前,由于城市发展速度缓慢及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的社会问题表现得并不明显。工业革命后,由于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引发出的大量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城市规划的思考。 

从理想城市的构想到现实城市规划建设,经济社会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关注的主要内容。尽管如此,现实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难以取得理想的结果,旧的社会问题的解决总是伴随着新的社会问题的产生。从城市住房拥挤、环境恶劣到房屋破旧、住宅紧张,从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到内城衰退、社会混乱,从出现贫民窟到社会分化,从公众参与、社区规划到倡导性规划等,城市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解决和城市规划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总是在不断地寻求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取得发展,现代城市规划对实现城市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 本专业的方法论研究、手段方法、理论及其变革,思维方法的特点 

3.1 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基础思想 

3.1.1 规划的业主 

城市是整个城市居民的,不是某个政府、集团或个人的。规划师必须考虑协调全体市民的意愿和利益,而不能为某些投资者或付钱者左右。所以,规划的业主应当是城市社会,这是城规划的出发点和归结。作为规划的直接承受者和受影响者,他们必然要在一定时间里对规划作出反应,而这种反应受他们的价值观和规划的价值观的决定,一般很难为规划师在事先预测和进行规划时所觉察,在规划制定过程中作出全面的安排。 

3.1.2 规划师 

广义概念的“规划师”应包括以下几种:专业规划师、经济规划师、政府官员和城市建设管理专家、土地开发和管理机构以及广大市民。其中专业规划师分为两种:一类是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协调者和决策者,如城市规划师;另一类是某一技术专业的专家,是某一单项的规划师,如道路规划师、市政工程设施规划师等等。 

3.1.3 规划目标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规划师对规划目标不是一开始就非常明确的,也不可能是非常明确的。随着规划的不断实施,规划观念和环境发生变化,原有目标被修改,新的目标叉产生了,这种不断调整和不断修改的过程使规划不断地趋于完善。 

3.2 城市规划方法论的基本内容 

3.2.1 城市规划的对象——城市 

关于城市规划对城市的认识,一方面主要是对城市整体要有宏观把握,另一方面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有规律性的活动内容的把握。对城市有一个较为综合全面的认识,就应把握城市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方面。 

3.2.2 城市规划的作用 

现在城市规划的形式、是针对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盲目扩展、环境恶化和无序发展等状况,企图对其发展进行预先协调,使城市能够有序发展并达到良好效果。 

3.2.3 城市规划的最基本因素——城市土地使用 

城市规划要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调节和干预,也就必须充分研究城市土地使用的运行机制。 

3.2.4 城市规划的手段 

一是认识思想,包括对城市、城市土地使用、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认识,这在前面已有阐述;二是规划过程的思维方法;三是规划编制方法。 

3.3 城市规划方法论的理论思维 

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和公众利益,开始重视城市规划的社会经济意义,规划与设计从单纯的物质环境改造规划转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西方主要国家同时开始出现民主多元化的社会趋势,公众参与的规划思想作为一种“准直接民主”的体现,开始广泛地被居民接受。城市居民纷纷成立自己的“社区组织”,通过居民协商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努力维护邻里关系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法律同政府和房地产商进行谈判,一种“自下而上”的所谓“社区规划”开始出现,市民社会在西方国家建立,公民对城市开始有参与权和管制权。 

4 学科前沿问题综述,学科发展展望 

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需要各个相关专业的协调合作,建筑学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基础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包括城市设计在内的一系列城市规划学科问题,可以说,建筑学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在现阶段经济、科技、工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提倡绿色节能建筑,在城市规划与设计方面,更应该体现相关的设计思想。城市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节能城市理念应该是学科前沿问题,在学科不断发展的今天,更应该将绿色、环保的理念与城市的设计想结合,并且做到融会贯通。 

对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展望,应当朝着更加节能的方面发展,这是未来城市所必将面对的趋势。 

5 对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技术管理方面的哲学思考 

5.1 城市规划行业管理面临的问题 

伴随城市建设量的持续增长,城市规划的行业实践处于多元扩展的时期。城市规划编制数量增加的同时表现出编制类型和编制内容的不断扩展,编制单位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城市规划管理继续在行政改革的法制化背景中寻求技术方法、管理方式的创新。但是,忙碌的规划实践仍然缺乏必要的行动标准、职业感和作用能力。1. 缺乏行动标准的规划实践。2. 缺乏职业感的规划实践。3. 缺乏作用能力的规划实践。 

5.2 城市规划行业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行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由几方面的热点所牵引。法规方面,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正式生效;新《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正式颁布;政策方面,建设部强调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中央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房地产开发的干预政策;编制方面,第二轮近期建设规划和新一轮总体规划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段联合, 曹胜斌著:科学技术哲学教程. 科学出版社, 2003, 303 

2.郭彥弘著:城市规划概论.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132 

3.Kenneth Frampton著,贺陈词译: Modern Architecture: a critical history (近代建筑史), 1980, 65 

4.同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编:中国城市建设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120 

5.沙里宁著: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李德华著: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篇10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城市越来越大,各项基础设施远超负荷,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城市中的人们既憧憬着城市文明高效的生活,又对乡村自然生态充满了向往,在这种情形下“生态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手段和方法。

一、生态城市的特点

生态城市是一个复合系统,需要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自然、生活环境与治安环境统筹兼顾,对能量、物质、信息高效利用,体现稳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以保证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三者高度和谐统一。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相比,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1、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规划

生态城市不是单纯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会以牺牲后代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2、国际化的环境质量指标

城市的绿化率、人均绿地面积、管理水平、各种污染等环境质量等指标与国际环境指标接轨对城市人口控制劳动就业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等方面实施高效率的管理以保证各种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3、高效益运行的转换系统

在投入产出的整个转换过程中,达到自然物质投入量少,经济物质产出量多,废弃物排泄量少的目标。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4、高效率运转的流转系统

以城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人流、物流、信息流、价值流与能源流的运作创造合适的条件,进而通过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活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5、和谐的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关系

生态城市的和谐性,突出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体现和谐,生态城市是营造满足人类自身进化需求的环境,充满人文文化气息,文化个性和文化魅力是生态城市的灵魂。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保护与提升两手抓。所谓提升,即利用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科学合理的改造城市的自然生态,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其共享性,更好的为人类服务,达到和谐共生。

二、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法

1、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的不断膨胀,城市的发展经常会出现“常规式”、“跨越式”,这些极速拓展的方式能够快速实现城市目标,但是对于城市长期发展的整个生态环境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要保证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就必须依靠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理念使城市规划在加强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公正公平的社会形态。用科学的手段实现挖掘城市规划发展的规律性、提炼出相应设计的方法对城市的长远发展将是有利无弊的。传统城市规划通常以来设计员的历史经验和传统设计方法,在规划中经常出现设计方案与建设实践脱节、管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所以要根据实事发展,提出适合现状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再结合“假设―概括―推理―实证”等科学的逻辑形式来指导城市发展。

2、因地制宜,保证规划秩序

任何一个合格的城市规划方案都一定是从这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城市当前的情况,才能结合实际规划设计出符合当前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在城市规划中,要重点注重从规划的实际点出发,从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出发,逐步研究出一套完全适用于城市规划的方案来,同时要根据城市内部的环境,用科学的方式建设各项指标,对一些重大规划问题要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以求以最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避免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造成巨大的有力财力损失。因此因地制宜,保证规划秩序至关重要。

3、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城市规划的设计手段也在不断提高,由最初的画图到现如今的电子沙盘和虚拟城市模型,这为设计者提供了更高的设计效率和广阔的设计空间,同时也为决策者和公众展示了完美的设计方案,总体来说是给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了革新局面,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加趋于合理化、简便化、完美化。新科技CFD是模拟现实中流动现象的一种工具、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成功的运用于城市规划当中,这些先进的技术都是现代城市规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这些技术也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全新的姿态展现了城市最独特和最具有特色的一面,也给人们的视野增添了色彩,使人眼前一亮。这也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突破成就,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提出的虚拟城市和数字城市的全新理念对实现现代化城市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城市规划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重点突出经济发展与环境兼顾

同样是要先了解这个城市,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注重人性化及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在城市规划建设前,要对城市内的历史建筑、风土人情、生态自然环境、资源等做好调研工作,并且在规划过程中要着眼中长期的目标与长远的利益相结合,将自然生态环境与规划建设相结合,充分强调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规划理念,确保城市经济与规划发展同步进行。因此,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城市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把眼观放得长远一些,充分强调出人与自然相融合的规划理念,确保城市经济与规划发展同步进行。

5、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还应该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一定要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是实施城市规划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所在,是实现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城市基础设施的设计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也是评价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合理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对于基础设施的设计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考察,全面的了解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情况,分析城市基础设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然后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采用有效的措施去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实现城市的全部功能,促进城市的良好发展。

6、加强民众的规划参与性

在城市规划中,要加强民众对规划的参与性,充分强调民众的参与意识,提高民众的参与热情。加大对民众的规划意识和宣传教育的力度,提高民众对规划的参与技能,使民众能够真正地投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去。从而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另外,要想民众可以真正参与到规划中去,就必须将规划中的各项资金投入与支出情况对民众进行公开,使民众了解城市规划与自身的生存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7、保护生态、绿色发展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家园。急剧加速的城市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城市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既无法保障当代人的可持续发展,又牺牲了下代人的利益。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必须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不能拆了东墙补西墙,必须完善健全城市环境立法,保护水资源,保护耕地,建设美丽的生态城市。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城市规划,良好的城市规划,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的形象,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还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来合理的设计。城市规划是一门比较综合的学科,需要结合各方面的知识来对城市进行构建,保证城市的有序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龚本海,黄海玲.节约型城市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广西百色市为例[J].南方农业学报,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