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命十篇

时间:2023-03-23 19:47:56

绿色生命

绿色生命篇1

绿色成为公园生命的颜色

小鸟在枝头喳喳欢笑

它们在互相谈论着生命的绿色

瞧,那片荧光绿在阳光下熠熠闪光

枝头翠绿的手掌在向我们招手

挺拔的老松身着庄重的蒙古绿

青绿色的小草努力伸展着腰肢

有了绿色,公园处处有了生命

人们赏着绿的美景

漫步在公园,脚步更加轻盈

我们回归了自然,呼吸着新鲜

绿色生命篇2

绿,生命的信使,把一封封希望的信撒向人间,把大地描绘成了一张“绿”图。

有人赞美牡丹的雍容华贵,因为她是娇娆艳丽的国花;有人倾慕兰花的清香高雅,因为君子借花言情;有人喜欢莲花的冰清玉洁,因为她出污泥而不染。而我喜欢的,却是象征着生命的颜色——绿。

有人说:“生命的三大支柱都来源于绿。如果没有绿,树、草都不会发芽;没有了树,就没有空气和水;没有了绿色,我们就吃不了食物。

绿色,主宰世界的一切,因为她是生命的颜色。绿色还象征和平,和平意味着生命的生存和延续。

无论是春天的希望、夏天的力量、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孕育,还是生命与和平,无一不是绿的创举。

绿的力量是伟大的,生命的力量是不可抵挡的。因为,绿,就是生命的颂歌。

绿色生命篇3

“下雪啦。”昨天雪婆婆又劳累了一天,此时他已经和着温暖的阳光睡了。低头慢走,雪已被太阳公公用阳光点缀成了小草。呀,这是金的光泽,绿的颜色呀。这难道就是春天吗?不难想象,春天就是因为富有绿色,才富有生命。

“碧玉桩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如果柳树没有生命,他还会有绿色吗?

生命赋予着绿色,绿色含蕴着生命。

人们都说荒漠没有绿色,那是一种单调;溪水没有绿色,那是一种清凉;树没有了绿色,那是一种枯竭。如果我们心中没有了绿色,那又是什么?就像天空没有了蓝色,土地上没有松软的芳香了。甚至可以说,我们都快停止了心的跳动,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当人们大量排放污气废水和废烟时,砍伐树木时,到处喷撒农药时,你们只为图一时的开心,快乐,你们却不知道自己在慢慢的摧残人类的生命,就如同清政府闭关锁国,在慢慢的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比吸食大烟还要严重,因为每一个人都要呼吸。生命中可以没有金钱,但决不能没有生命。

现在,你们是否应该回头想想还记不记的那纯真的鸟鸣声;是否还记得那潺潺的流水声;是否还记得那天真的小草。这一切我都可以回答你:“我们已经忘记,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污染了。”

绿色生命篇4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的环保演讲稿的主题是:《“绿色与生命”》

如果我问你最崇拜什么样的人,你会告诉我是播洒绿色的人吗?

如果我问你最想做什么样的人,你会告诉我是播洒绿色的人吗?

我会,而且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我要做一名播洒绿色的使者,

为大地带来春天,为人类带来希望!

你知道吗?黑色高贵,却少了一丝平凡;白色无暇,却多了一缕娇气;绿色则好,给人以和谐的享受。然而,这与生俱来的和谐,需要人类的呵护,更需要人类的播洒来使之延续下去。每一点绿就是一个音符,每一点绿就是一个生命,他们和着春的韵律,唱着生命的赞歌。

忽然,碧蓝的天空中,赫然出现了一道白练,随风摇曳、飘荡着,久久不肯散去。不远处,巨大的烟囱正肆无忌惮地喷冒着滚滚浓烟。我们的家园,顿时成了浑浊的世界。在这混沌的世界,飞舞的是沙石,怒吼的是风嚎。我们失去了什么?世界失去了什么?

绿色生命篇5

在暑假里,爸爸从长江大学带回了两代种子,并对我说:“你能好好的把它们养活吗?”我毫不在意地说:“我为什么要养活它们?”爸爸温和的对我说:“因为草也有生命!”

爸爸的话让我很好奇。于是,我拿了一个塑料袋飞奔下楼,来到隔壁的五医院挖土。我用铲子挖了大约一公斤的土,然后装在塑料袋里。回到家里,我把泥土分别装在两个一次性的碗里,再向里面撒种子,最后再用泥土盖上,浇点水就行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我就是给这些种子浇水。一天,两天,我十分着急,终于在第五天,我发现碗内有很多很细很细的绿芽破土而出,我高兴地喊:“我成功了,我给草生命了。”我拿着杯子忙替它们浇水,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不要浇太多的水,否则会淹死它们。”

接下来的几天,我都是小心翼翼的观察它们,替它们浇水。它们一天一个样子,由最初的几根绿芽慢慢扩散到一整碗的绿,颜色也由浅绿渐渐地变成深绿了。

我第一次懂得:原来,草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惜所有的生命。

绿色生命篇6

一、陈旧的灰色评价与泛滥的红色评价

(一)陈旧的灰色评价漠视人文。

课改之前我们的语文课堂评价总是以简单化的否定和严厉的批评为主,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笔者把这种评价现象称之为“灰色评价”。传统的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对知识的认知,导致原本应该充满生机的课堂变得机械和沉闷,教师简单粗暴的评价语往往会扼杀学生的灵性,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泛滥的红色评价虚无低效。

课改之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激励用语与赞美之词贯穿始终,几乎听不到批评指正,呈现出另一种浮华现象,笔者对此现象用“红色评价”来形容。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呼唤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由于对“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理念的盲目奉行,许多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一律“叫好”!毫无原则的赏识与鼓励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与课程目标的达成背道而驰。

二、绿色评价是高效和谐的课堂评价

(一)绿色评价是正确的判断。

评价就是主体在事实基础上对客体的价值所做的观念性的判断活动。既然评价是一种“判断活动”,那么绿色评价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准确,之于学生,就是要明确地告知是对还是错,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

上课教师依旧眉飞色舞,听课教师一片哗然。春风怎么成了“催熟剂”,把该是秋天成熟的果实一下子都带到春天来啦?面对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错误缺点,不分青红皂白就进行表扬,明明是值得探讨的地方却称赞“对极了”,闹了课堂笑话事小,误导学生事大。现在的孩子对于四季的感知和农作物的了解本来就知之甚少,教师这一误导,更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混淆不清。

笔者认为,当学生写错字时,当学生读错音时,当学生在组词中混淆字词时,当学生在说话训练中用了病句时……教师不必再打“花式太极”,直接对学生说“不对”吧!绿色的评价就是要敢于对学生说“不对”,要敢于对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指正。

(二)绿色评价是真诚的关注。

绿色评价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价值观体现。但是仔细审视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课堂,那阵阵掌声和声声夸赞常让人感到“赞不由衷”。在低年段的课堂中常有这种现象,只要是学生回答得好,教师准会提高嗓门:“说得好!表扬他!”全班孩子伸出手整齐的拍手,并喊道:“棒!棒!棒!你真棒!”一开始,受到称赞的孩子还会觉得神气和光荣,久而久之,这些受到称赞的孩子就会感觉乏味和厌倦。这种单调浮躁的评价如浮光掠影,并不能在学生稚嫩的心田播撒生命的种子,更无“发展”可言。

绿色评价是远离虚伪和做作,真正从教师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只有这样的评价才能激起学生的倾情投入,才能得到情感的升华。

(三)绿色评价是健康的引导。

绿色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正确与否的判断,也是对学生价值观的一种引领。当学生的思考游离了主题,学生的思维偏离正轨,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坚持健康引导,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绿色评价是灵动的生成。

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构成,学生是拥有无数潜能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作为渗透于教学流程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同样也应该丰富而灵动。在这个师生、生生间富有灵性的动态交流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时刻捕捉课堂信息,促使教学评价不断生成和发展。

不可否认,在我们的课堂上也存在一些“失听”的教师,特别是在公开课上,这些语文教师在课前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精心的预设,课堂中,教师怀里揣着的是教案,脑中想着的是预设中的环节,就连教学评价是根据“模式”机械套用。

前段日子参加活动时听到这样一节课,一位男教师在借班上课时让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句,学生每回答完一个,他都会无比赞叹地来一句:“哇,你就是那!”当学生背诵“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他立即夸赞:“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黄莺。”当学生背诵“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他又叹道:“你就是那粉嫩的桃花。”……一女生诵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他立马赞叹:“你就是那朵美丽的红杏。”作为五年级的女生,被男老师这样一评价,难免显得尴尬起来,脸上呈现出不悦的神情,也有一些敏感的孩子开始轻声嘲笑。可悲的是这位男教师却丝毫没有察觉,依然根据他的“预设”一步一步教学,一条一条评价,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这还是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活动,能够被送到这里来展示的教师应该都有很深的功底。展示课尚且如此,我们的家常课更是可见一斑。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课堂就是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实践。”在充满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教师绝不能被预设牵着鼻子走,评价更是不可预约的精彩。绿色评价就是需要我们拥有及时捕捉课堂信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状态不断调整教学结构,从而生成出灵活生动的评价语言。所以,绿色的评价不能只给学生抛出一个格式化的评语或鉴定,要让学生与教师一起进入价值体验的情境之中,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共同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

绿色生命篇7

    数学则是一门严谨的、逻辑性强的学科。

    绿色与数学这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在北京教育学院王长沛教授的眼里,却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

    当数学教育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即将进入21世纪之时,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出现于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它就是“绿色的数学教育”。

    缭乱的数学教育中发现绿色

    什么是绿色数学教育?研讨会上,王长沛教授用了一个“1+3”模型来阐述,即“一个比喻,三个要素”。

    “我们采用‘绿色’来比喻‘数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个类似于生态的系统’。其次,我们从决定数学教育的各因素中,选择了三个关键维度,并对其进行了界定,即:在社会价值维度上,今天的数学教育活动强调对学生发展的关注,或以学生为本;而在认识论这个维度上,我们选择建构主义方向;在数学观这个维度上,我们选择多元多维的数学观。”

    绿色数学教育的提出凝结了王教授和他团队多年的心血。

    1988年,北京市启动了中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王教授和他的同事便主持参与了“继续教育大纲”的开发。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们为中学数学教师(四个级别)的继续教育开发了35门课程,其中包括“数学课堂教学技能”、“初中(高中)数学重点课题研究”、“中学数学解题教学”等。

    在这一繁重的工作过程中,王教授也充分打开了视野,以从更宽阔的视角来看数学教学。

    王教授认识到,数学教育的基本特征应由三个基本观点决定,即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观、认识论的建构主义观以及多元多维的数学观。

    有了这个理论根基,王长沛教授和他的团队与北京市一批数学教师逐步形成了一个群体,他们从数学教师培训的需要出发,对中国数学教育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包括学习、观察和参与教学研究实践等,例如:倡导行动研究,并强调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体;重视数学教育文化领域的研究,提出主张形成性评价等。

    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王教授慢慢发现,通过“绿色”这种富有生命的词语,可以将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学教育改革实践中最核心的东西表达出来,而且这种表达方式还让教师容易接受,容易理解。

    绿色数学促学生思维之树常青

    王长沛教授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在宁夏灵武市东塔中学听许文娟老师上一节数学课——“‘α’表示什么?”

    在许老师的课堂上,仅有两块黑板、几支粉笔以及一些火柴棒,但是许老师却创造性地用摆火柴棒引出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摆1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摆4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摆9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摆1000个正方形需要几根火柴?需要的火柴和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想到用字母来表示正方形的个数,然后引出了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生在与同伴、教师的交流中频频撞出智慧的火花。

    7年之后,王教授回忆起这堂课时仍然显得很激动,“事实上,没有高级思维,就不可能充分享受思维的乐趣,就不能让思想自由飞翔。对学生来说,他们的数学学习就只能是灰色的、沉闷的、被告知的。反之,如果高级数学思维得到重视的话,学生的思维就会冲破牢笼,把原本是局部的、与学生的现实脱节的数学学习转变为自己可以驾驭的数学,从而使数学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生机勃勃的‘绿色的数学教育’。”王长沛教授指出,“绿色数学教育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一个飞跃。”

    北京市万泉河小学六年级数学组的教师们在学习完绿色数学教育之后,如此写到:“数学思维的发展不是人的某一方面,它实际上是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现代心理研究表明,在学习中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认知心理规律的支配,更受感情、意志的支配。这正如一个着名心理学家所指出的:如果思想是导致下雨的云,那么,情感就是思想后面使云运动的风。因此,从这一意义去理解所谓‘绿色的数学教育’,它就应该是促进学生心理协调发展的教育。”

    绿色数学教育正扎根沃土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中心小学的赵伯静老师也深受绿色数学之益。

    “原先课堂上是将我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采取什么方式也是由我做主,也没有意识到学生喜不喜欢。”赵伯静老师的一番坦言引起了研讨会现场一些教师的共鸣。

    但是绿色数学给赵老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舞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开始慢慢走进她的内心,“接触了绿色数学教育之后,我开始思索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等。”赵老师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有时候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就给绿色数学教育团队的刘月艳老师打电话请教。”

    如今,赵老师的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环节水到渠成,学生对数学课也更加喜欢了,“绿色教学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的环境中,顺应学生自然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绿色数学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赵老师说。

绿色生命篇8

关键词:全生命;绿色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来源于价值工程,这一设计理念是借助全生命周期设计对象的有关信息,利用生命周期、价值分析及系统优化等方式来设计,确保完成的设计作品能够具备绿色特点。当前,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不是很成熟,然而全生命周期设计已经广泛应用到了普通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中。

建筑全生命周期是指从材料与构件生产(含原材料的开采)、 规划与设计、建造与运输、运行与维护直到拆除与处理(废弃、再循环和再利用等)的全循环过程。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低到最低的建筑。

一、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原则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主要以“节能’为重点,满足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原则的绿色设计。所以,应该站在绿色建筑的高度上,结合节能建筑的具体要求来制定其相关原则。一定要对功能、技术、经济等传统设计因素与节能、生态、环保、健康等可持续设计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功能适用性准则

功能适用性是面向全生命周期节能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功能主要有基本使用功能、建筑物理性能、视觉艺术效果及室外环境性能,应该方便实用、灵活性高、效率高、无冗余。

(二)技术先进性准则

技术先进性是面向全生命周期节能建筑设计的基本条件,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建筑主要强调的是在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都运用先进技术,通过技术来确保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度,有效的使其每一项功能和性能都能得到有效发挥,确保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都具备良好的节能特性。

(三)环境协调性准则

环境协调性是全生命周期节能建筑设计中的重点,它包含了节能、生态、环保、健康等方面的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能源消耗最少原则。对常规能源要有限度的使用,尽量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中,全方位地运用有效的节能技术,降低能源的使用率,使能源效率提高,并使其在全生命周期中能够实现最少的能耗。

2、资源最佳利用原则。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应该尽量避免不可代替资源的损耗和浪费,控制可代替和可维持资源的使用强度,对资源再生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行保护。特别要重视节地、节水,对可循环、可重复和可再生材料要充分使用。

3、环境负荷最小原则。降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减轻对环境污染。建筑全生命周期中所形成的建筑垃圾、固体与气体污染物、污水等废弃物最少,所产生的环境负荷也就会最小。

4、零损害原则。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对生产者、直接和间接使用者的损害趋于“零”。生产条件应安全、卫生,使用环境应该健康、舒适,要尽可能的选用没有公害和污染的绿色环保型建材,确保室内环境的整体品质。

(四)经济合理性准则

经济合理性是全生命周期节能建筑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也就是以最低的生命周期成本使其必要的功能得以实现,获取较好的生命周期经济效益。生命周期的成本指的是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有建设费用、使用维修费用、残值及清理费用等。

上述的四条原则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设计过程中把功能适用性、技术先进性、环境协调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有机融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才可以创作出面向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建筑设计方案。

二、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程序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程序主要有:要明确设计目标、要对初步的设计方案进行构思、要设计好备选方案、对全生命周期进行评价、对最佳方案分析进行改进和确定等。这些阶段所形成的反馈系统,能将信息互相交换。

对设计目标加以确定。建筑设计目标对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方向进行

说明。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的生态化、绿色化、可持续化发展一定要明确设计目标。与之相关的具体内容要遵循上文所阐述的几个原则,按照建筑类型的不同来对建筑设计目标加以确定,将其中的特性和相关要求充分体现出来。

构思初步方案。依据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的设计目标,运用功能

分析法和创造性的思维法多列一些方案,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就是创作,创作出的结果是草图式和概念式。

第三,设计备选方案。依据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的具体设计原则,采用与之相关的较为先进的技术,把创作出的初步方案具体化,对建筑初步方案中所指定主要材料、建筑设计结构选型、建筑设计构造方案及对应初步施工方案和设备系统等等进行确定,从而产生多个备选的建筑方案。

三、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方案设计的过程是一种系统分析和综合过程,同时也是对设计系统实现优化的过程。所以,应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全生命周期评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它主要包含了清单分析和影响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各种输出信息和输入信息详细列出(包括环境性、功能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等多方面),依据设计的目标和原则对评价因子进行评定。其中主要的评价因子之一为使用耗能,应可能将对评价结果影响小的次要评价因子进行精简,从而使评价工作量减少。依据生命周期评价原则和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要求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它是由最高层的目标层、中间层的准则层及指标层和最低层的方案层构成的,设计过程中应依据不同的建筑对象对具体的评价指标进行指定。

第二步,对评价指标的有关数据和特征进行采集,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进一步将其转换为模糊评价向量,建立评判模糊矩阵“R”。

第三步,采用德尔斐法、专家调查法或判断矩阵分析法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确定,并从整体上进行调整,形成权重模糊子集“A”。

第四步,采用评价模型对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的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对环境影响(环境性,本方法侧重能源消耗方面)和其综合性能(综合考虑环境性、功能性、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判,得出相应的评判结果。

结语

面向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设计能够促使建筑设计师运用定量化的评判和严密推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保证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使绿色建筑设计水平得以提高,使其实现全生命、全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生命篇9

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慨万千。心想,要是人们都爱护环境,那样,不仅可以造福子孙后代,更给我们的生命增添了一抹绿色,让我们生活在绿风荡漾的世界。

可是,地球母亲现在面临的危机使人类中的有些人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所以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的破坏的球母亲柔弱的身躯,现在,地球母亲已经满目苍痍。这更加唤起了我们保护环境的决心。

资料显示,人们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由于人们的随意毁坏,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想到这儿,我不禁深叹了一口气。

哎,人们啊,你们知道不?草儿,树儿代表绿色,绿色就是健康。你们毁坏环境,毁坏绿色,这无疑是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绿色生命篇10

人世的道路很长,在这漫长的道路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许多的困难与挫折,在这些时候,我们万不可急躁,更不能自甘堕落,无论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坚信它会过去,要笑着去面对人生中所有的事。

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颜色是那么绚丽多彩、引人沉醉,但你又可知它是经过多大的困难才能以这般耀眼的形态来到这个世上?“风雨之后见彩虹”,它要经过狂风的怒吼、暴雨的拍打才来到这个世上,这般夺目地出现在我们眼前。挫折与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咬牙坚持,就一定能像彩虹一样发出耀眼的光芒。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由此看来,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态,生命就会为我们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