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十篇

时间:2024-03-28 16:38:23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1

关键词:音乐传播;新媒体文案;实践教学

一、前言

随着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大力发展数字文化创意活动产业,市场对音乐传播专业技能型人才表现出巨大需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髙职音乐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音乐传播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须重点突出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

二、高职音乐传播专业新媒体文案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据音乐传播链条上的市场调研发现,就业单位对具备文案能力的人才有普遍的需求。无论是演艺活动策划还是音乐产品营销活动,都需要将文案写作与策划、营销等工作环节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到社会音乐文化活动中,有效地将音乐作品向市场传播推广,从而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及商业价值。因而,高职音乐传播专业有必要开设文案课程,培养既具备音乐基础又掌握文案写作技能的音乐传播技能型人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文案成为传播者向受众传达信息的必备载体,在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新媒体文案写作充分应用在音乐传播实践活动中,是市场的迫切需求。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为了紧跟当前新媒体环境不断变化的要求,高校在新媒体文案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上须与时俱进,尤其是对于高职音乐传播专业而言,更需要在遵循音乐文化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借鉴新媒体运营行业的方法经验,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在高职音乐传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新媒体文案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和技能要求,是音乐传播的核心专业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在新媒体文案课程教学过程中需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的文案写作实践技能,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高职音乐传播专业新媒体文案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能力目标未能满足市场要求音乐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新媒体文案课程具有跨学科融合性质,课程标准需兼具音乐和新媒体文案的特点,既要遵循音乐艺术规律也要适应新媒体环境。根据高职音乐传播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要求,新媒体文案课程的能力目标主要为培养学生在音乐传播活动中能运用新媒体文案编辑的技能。但是在就业市场调研中发现,音乐产业对新媒体文案的岗位要求不仅仅是文案的写作与编辑,还包括内容策划和渠道运营,甚至还需参与制作环节。因而若仅将掌握新媒体文案编辑技能作为课程的能力目标,则未能满足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1]

(二)实践教学计划实施难度大新媒体文案课程的实践教学对环境条件具有特定要求。新媒体文案依托于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需紧跟互联网的节奏,遵循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在空间环境上,新媒体文案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具备网络条件的计算机作为常规课堂设备,并满足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数量要求;在时间条件上,因新媒体文案具有时效性,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节奏和周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实践项目的实际需求,灵活调整课程的时间安排。为了提高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课程之间进行横向结合,教学时间和地点便需要进行统合与调整。然而,根据学校教务管理的规范与要求,课程开展需安排在常规固定的教学时间与地点范围内,允许灵活调整的空间较小。这对新媒体文案课程的实践教学而言,则加大了实施难度。

(三)师资团队存在单一学科局限性目前音乐传播专业师资团队的专业背景主要为音乐学、音乐表演等音乐类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而音乐传播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融合了音乐与传播学两大学科体系的知识架构,需要同时具备音乐专业和传播学专业基础的师资团队。此外,音乐传播活动离不开商业市场环境,因而师资团队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营销学基础。仅有音乐类专业背景的师资团队,在音乐的传播与商业推广环节中,容易倾向于音乐的艺术性而忽略其商业性;仅有传播学或营销学专业背景的师资团队,则容易忽略音乐的艺术价值。总之,专业学科背景单一的师资团队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教材建设跟不上新媒体行业发展节奏音乐传播作为新兴学科,学科体系尚未成熟完善,教材建设、数据库等方面的教学资源也较为欠缺。新媒体文案课程欠缺符合专业需求的教材,在教材建设上也遇到不少困难。新媒体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文案因行业发展而呈现出不断更新迭代的需求,教学内容需紧跟新媒体行业发展,根据平台渠道、内容形式、受众心理、形势与政策等方面的变化而更新。但教材建设以及出版发行的周期较长,跟不上行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的步伐。

(五)缺乏校企合作项目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大环境要求,高职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融入真实项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需要校企双方共同努力,创造科学、有序、双赢的合作模式,开发真实项目融入课程教学,有效推进实践教学。然而,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开展需遵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遵循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的规律,难以跟上新媒体环境变化以及企业项目运转速度。因此,新媒体文案项目在校企合作的对接上存在错位,久而久之,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意愿和信心受到影响,导致学校日渐缺乏契合教学节奏的校企合作项目。

四、高职音乐传播专业课程体系下的文案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对策

(一)融入实战项目,拓展能力目标在构建课程体系、制定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融入实战项目,设定项目的工作流程,将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进行匹配对应,同时拓展教学目标,突破课程的能力目标局限,通过横向课程结合、跨学科融合等方式,驱动学生将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到项目中,从而拓展自身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灵活多变的新媒体市场环境。音乐产业需要具备音乐专业基础的新媒体运营人才,除了要求人才具备文案编辑能力之外,还有内容策划与运营等综合能力要求。为了切合人才市场的需求,文案课程便需要融入音乐新媒体运营项目,以文案编辑能力为核心基础,联动音乐传播专业课程体系内的策划、营销与音乐素养等课程,跨学科融合音乐专业与传播专业的特性,将学生的能力目标从新媒体文案编辑拓展为新媒体策划与运营,逐渐形成适应音乐产业与新媒体行业的职业能力。

(二)改革教学管理,调整课时安排教学改革除了对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之外,还需要教学时间和空间层面的改革。要实施校企合作、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需要校企双方保持相同步伐,而每周一次课、每次两节课的传统教学安排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市场节奏,需要联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来调整具体的课时安排,包括时间与地点的灵活调整。高职音乐传播专业的文案课程主要通过在新媒体环境下对音乐产品进行内容策划和渠道运营来加强学生的实践,可借鉴设计与美术类专业的课程安排,向学校教务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进行阶段性集中式教学,将任务安排到集中的教学周,根据企业任务需求安排每周课时数,打破每周一次课和每次两节课的局限,将课时安排在几周内连续完成,让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性实践学习,尽可能跟上项目运转节奏。同时,可以与教务部门协商,根据项目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地点。在进行横向课程结合时,需要与其他课程的任课教师共同指导项目,也可与教务管理部门沟通协调,将相关的多门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地点内,任课教师在项目中各司其职,分别从不同领域进行指导,达到多导师共同指导项目的效果。

(三)建设跨学科、双师型师资团队高职音乐传播专业既要求师资团队具有跨学科的专业背景,也要求具备“双师”素质。建设跨学科、双师型师资团队可采用的举措有:1.引进非音乐类专业师资。在现有音乐类专业师资团队基础上,引进传播学、管理学、营销学等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带动跨学科的融合,形成以音乐传播为平台的教学科研体系。2.加大师资进修与培训力度。根据音乐传播专业的定位与发展,加大师资培训政策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参加进修与培训,跨学科进行学历层次提高,提升应用性技能。3.鼓励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一方面引进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鼓励现有团队到音乐产业中进行挂职锻炼,了解音乐产业前沿信息,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四)研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建设与实践教学都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但社会产业发展迅猛,更新迭代节奏快,大多数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都跟不上高职实践教学的需求。高职音乐传播专业依托于互联网与新媒体环境,随着音乐产业与新媒体环境的新趋势,企业不断需要新技术来支持市场需要的新形式,而教材中却未能及时添加相关的新知识。传统教材显然已不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需求,教材改革势在必行。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工作中,着重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以此解决职业院校的教材建设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内容陈旧老化、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校企合作开发教材也是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评价指标中的重要事项,是促进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

(五)融合双创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需要校企双方统一节奏步伐,但传统规整的教学安排难以跟上企业的快速运转节奏,要解决校企节奏不一致的难题,除了联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改革之外,实践项目的选择也非常关键。在高职院校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文案课程实践教学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校企”合作,在运行节奏上寻求平衡点,同时助力双创教育。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2

一、新媒体背景下体育企业营销及其特征分析

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优势。但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体育企业只有新媒体背景下做好企业营销才能使自身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新媒体背景下做好体育企业营销,不仅能为企业本身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还可以提升企业自身知名度、调整或转变体育企业产业结构和营销策略。本文介绍体育新媒体营销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提出体育企业在新媒体背景下营销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新媒体庞大的影响力对体育企业营销的影响。新媒体的出现,将报纸、广播、电视等组成的传统媒体格局打破。相对于过去的传统媒体,新媒体能更好地实现大信息量的传播。在4G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已经成为企业产品营销和宣传的主要手段。

(二)体育企业的行业化鲜明。体育企业所生产和销售的体育产品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与时间性,受市场的影响较大,要最大限度地吻合市场的流行趋势。而且,体育企业所营销的体育产品,需要较多的人工劳动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体育企业所营销的体育产品是依靠体育本身来经营的项目,需要迎合喜爱体育的特殊人群,这其中包括职业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因此,全面了解运动项目的专业特点和爱好者的专业水平,需要体育企业在当今新媒体的背景下不断地完善营销策略。

(三)品牌效应强。新媒体背景下体育企业营销具有非常强大的品牌效应。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媒体的到来,顾客的品牌导向越来越强烈,作为体育企业更是应该注重产品的品牌效应。体育企业除了宣传产品的品牌理念外,应将品牌效应作为体育企业营销的主导的核心,有利于体育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增强体育企业竞争的软实力。

二、新媒体背景下体育企业营销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分析

销售渠道畅通是体育企业营销成功的必要前提,在新媒体出现和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企业进行营销的方式和渠道也多种多样,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微博,甚至朋友圈和QQ空间都可以作为体育企业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渠道。体育企业只有将新媒体背景下的营销方式和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和完善自身企业的销售活动。下面仅介绍在新媒体背景下的几种常用的新媒体营销方式:

(一)赞助体育赛事。鲍明晓认为:“体育赞助是指题材为体育,内容为支持与回报,形式为利益交换,最终达成各自组织目标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体育企业首先利用体育赞助活动,通过新媒体形式宣传体育企业自身形象、社会知名度,同时从侧面也印证了体育企业实力。

(二)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设立形象代言人。在传统媒体时代,体育企业不惜高价聘请体育明星代言来进行营销是最常见形式,无论是篮球中的科比还是足球中的梅西、C罗等。在新媒体时代,这样形式的营销的影响力会大大加强。不管是在城市的街头还是在乡村的角落,处处可以看见人们穿着印有“Messi”图案的球衣在踢球。可见,在新媒体强有力的传播下这些体育明星不仅为球队带来效益,同时也为自己所代言的体育企业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三)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开发指定产品。体育企业将其产品发展为体育活动的指定产品,这就使得该体育产品在该领域具有唯一排他特性。这种排他性体现在体育活动或运动会独家赞助商的特权。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这种营销方式更能表明该体育产品在同类产品的优势,更加说明产品所具有的行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保证。

(四)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加大广告宣传。不管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广告都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的最基本方式,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体育企业已将广告宣传由传统媒介逐渐转向了新型媒体。新媒体的广告传播迅速而且影响范围广,通过植入不同的传播媒介,达到相互配合的目的,从而实现广告宣传利益的最大化。

三、基于新媒体营销的体育企业策略分析

当今新媒体的背景下,体育企业要在分析各种具体影响营销策略的前提下,进行针对自身企业的营销定位,以树立自身品牌为导向,进行各种新媒体的营销方式的整合,从而很大程度的增强企业营销的效果。具体的营销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增强与体育消费人群的互动性。当前,我们已经进入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新经济时代,而无形的网络能把更多的体育消费人群整合在一起,更方便了交流。在这种趋势下,体育企业想要通过新媒体来实现营销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拥有广泛的关注和支持的群体,并通过他们之前的不断交流,确保体育企业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新的营销手段发挥作用。事实上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积极的建立与用户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还能促进体育企业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及时转变营销策略。

(二)整合多种营销渠道,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体育体育企业能够有效地整合各种营销方式和销售渠道,就能实现自身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整合营销形式不仅仅要求新媒体的各种渠道相互联系和组合,同时也要和传统的营销方式进行有效的配合。当然,在整合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各种营销方式对体育消费人群的关注程度,从而保证整合后的营销方式的效益最大化。

(三)重视体育企业的危险公关机制。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体育企业能否长久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企业的危险公关机制。新媒体使得企业信息更加透明化。体育消费者能更及时地了解企业内部突发的危机事件。因此,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体育企业应该更加积极地构建企业的危险公关机制,不断加强企业营销危机的事前预防机制。此外,还应建立危险营销事后的品牌和形象的重塑机制,巧妙地利用新媒体来恢复企业形象。

四、结束语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3

关键词 知识管理 融合 伞式媒介结构 整合式人才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数字传播时代,传媒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数字化,技术逻辑的推进引发了媒介内涵的拓展,我们所称谓的媒介不再是狭义的大众媒介,而是指广义的电子通讯科技,即各种借助于数字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介如网络媒介、手机媒介、移动视频媒介等。媒介经营管理学科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传媒市场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数字传播时代,媒介形态的变迁必然导致我们为之进行人才贮备的媒介经营管理学教育经历从内涵演进到市场定位再到融合式人才培育等各个层面的全面颠覆。因而,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媒介经营管理教育学科进行“无理由”论证,研究其本质,对其价值前提再审视,从而探寻大媒介教育观下融合式人才培育模式与实现路径。

一、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元理由”论证及其价值前提

一门教育课程之所以能够作为独立的学科立世,其逻辑起点和现实前提就是它必须拥有明确的学科内涵、丰富的学科内容、独特的学科规律与准确的研究对象。

1.反思: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本源探悉

作为逻辑和现实起点,媒介经营管理学的概念界定与学科归属仍然是国内学界最大的难题。“媒介管理”、“媒介经营管理”、“传媒经济”、“媒体经济”,纷至沓来的学科概念和缺乏定论的学科范式研究充斥着传媒学界,这种现实与目益勃兴的传媒市场、传媒变革极不相称。从世界媒介经营管理学的发展百年历史来看,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逐步为新闻界主导,因为它是直接为新闻传媒服务的,同时新闻传媒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令经济学家望而却步。二是坚持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研究经济问题必须在经济学的范式内展开。2004年到2006年,中国大陆掀起关于学科理论研究的两次高潮,并先后出现了“经济学派”和“新闻传播学派”。

针对“经济学派”和“新闻传播学派”两种观点的不相上下,学者们把有关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研究归为四种取向:

(1)经济学取向。经济学派认为传媒经济学是经济学下属的应用学科,代表者与观点是赵曙光、史宇鹏的《媒介经济学――一个急速变革行业的原理和实践》。

(2)管理学取向。管理学派把传媒经济学列入管理学的范畴,主张从宏观战略层面上探讨传媒经济现象和传媒运作。如喻国明、张小争的《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与模式》,邵培仁、陈兵的《媒介战略管理》等。

(3)传播学取向。主张以传播学为主导,认为只有从应用传播学的角度去分析传媒现象,才能保证传媒经济的科学性,才能科学回答或解决媒介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4)交叉取向。不少学者主张把媒介经营管理学科视为一种交叉学科,如赵化勇在《电视媒介经济学》中提到:电视媒介经济学是属于新闻传播学与经济学交叉的产物。

四种取向代表着传媒经济研究的不同思维与学科定位,虽然。我们认同一门学科教育从雏形到成熟必然要经历众多学者的千锤百炼,观点的意见市场越丰富昭示着学科愈加强劲的生命力与研究价值。但是我们也坚信一门课程能成为独立的学科存在,就是基于其独特的研究视角,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在高校中开设媒介经营管理教育课程正是为培养适合传媒营运的各类人才服务,如果一个学科缺乏核心的学术概念,没有严谨的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范式与进路,人才培养如何定位?课程设置如何安排?学界的研究必须符合业界的现实需求才是我们探讨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最大价值点。正如陈中原所说“传媒经济学的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面临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网络带动媒体冲破了时空限制,传统意义上的区域市场不存在,所有媒介基本上都面向同一个市场――全球市场,而且提供多媒体产品,在传媒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传媒经济学即将爆放理论革命”

2.回归知识管理:为媒介经营管理教育正名的研究

对一门学科本源的探究,终极目的是为探讨这门学科对社会贡献的意义和价值,长期以来有关媒介经营管理学的经济学取向,管理学取向、传播学取向三足鼎立,难以形成众望所归,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人们对媒介经营管理教育是不是一个独立学科的质疑。当我们无法对一门学科教育的进路和范式基础形成主流倾向时,我们是否可以换一种思考路径:从媒介经营管理学教育的另一端――为社会培养的人才需求模式上,通过考量学科的定位、课程设置,学生的价值实现等方面推导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本质属性。

本着这样的思维路径,我们以为在数字传播时代,媒介经营管理教育应该选择“知识管理”作为自己定位与深入研究的进路,媒介经营管理的本源应该是知识管理教育。媒介是生产并传播知识的机构和一种产业,知识管理的实质就是将知识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将知识管理作为其本源取向,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其一:从学科培养的人才取向来看,媒介经营管理教育培养的是懂经营、擅策划,能够娴熟掌握传媒运作流程的管理型人才。这样的培养取向要求我们应该将学科教育的进路归在“管理学”门下。而有关传媒产业运作、商品定价、促销等经济学的分析能力又要求在管理学科的范畴内开设经济学相关课程,这就解决了传媒经济学中经济学与管理学如何占位的问题。

其二,从媒介经营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来看,其研究的主体是传媒组织的效率选择,而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学习型的组织,提高组织生产的有效性,学科培养的取向与学科本源定位的有机契合,要求我们在管理学科的归属下,具体从知识管理的进路研究媒介经营管理学。

我们认定知识管理取向是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进路,还因为在数字传播时代,它能够满足三大价值前提:

一是大媒介教育观。 数字传播时代,媒介的内涵空前扩展,传统的大众传媒不仅可以借助新媒体,延伸出新的媒介形态,如手机报、数字电视、网络视频等。同时大众传媒还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与电信业、信息业之间的产业融合。正如美国学者凯文・曼尼的《大媒体潮》所描述“传媒业不分领哦全面竞争的现象,一切传统大众传媒业、电信业、信息(网络业)都将统合到一种新产业之下,这个新产业就是大媒体业。”。由大媒介到大媒介教育观,建立大媒介教育理念是时展的必然,大媒介教育观的核心就是以各种媒介形态包括传统的四大媒体、新兴媒体、数字媒体等媒介组织作为自己的研究范畴,摆脱目前学界关于媒介经营管理教育视野仅限在四大传统媒体的片面,培养懂数字技术,懂市场运作,又具有商业敏锐的经营管理人才。在数字传播时代,对人才能

力的要求更高,复合性、交叉性的人才素质是必备,同时又有一定的技术能力。所以,为满足多媒体运营下的传媒经营,人才贮备必须提升到知识管理的语境下。

二是融媒经济。媒介融合时代,传媒最大的改变是将不同介质的媒介交融形成新的传播载体,媒介市场从多元走向一体化――数字化媒介大平台;媒介消费者的消费对象从单一走向多元,传媒组织的收益无法依凭单一媒介效益衡量,适合新型媒介市场的“融合媒介”应运而生。知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延伸学科,诞生于技术拓进的背景下,组织的管理与运营能够在技术平台上实现统一的资源调配,通过信息共享,从而达到运营成本的最优化。这些学科特点正好能满足在融媒经济时代,传媒的产品生产到运营的有效实现。所以,融媒经济要求媒介经营管理教育必须借助知识管理的理论学说。

三是大规模共享。媒介融合的终极形态是建立在数字平台上的多媒体运营,在数字技术催生下,大规模的内容生产成为可能,同时出现了规模化的内容消费需求,在专业化分工条件下可以带来更大规模效益的作用机制,而这一切实现的前提就是技术。而知识管理学研究的就是如何将技术作为一种可控资本进行管理,营造人人都可以平等和普遍地获取知识的公共平台,从而实现大规模的知识共享,多媒体运营要求与知识管理学科的内在特质是不谋而合的。

所以,我们认定在数字时代,媒介经营管理学教育的“元理由”应该是知识资本管理,而且学科的层级设定应该本科教育起步,拓深至研究生和博士生。

二、“伞式”媒介形态对人才教育的新需求

1.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现实景观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传媒业者中谙熟媒介经营管理的人才不到1%。目前全国主要新闻院系多数开设有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同时一些著名院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如人民大学传媒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媒介经营与管理中心、复旦大学媒体管理中心、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虽然媒介经营管理专业现在在中国大陆已经开设了博士点,并成为新闻传播学下属的二级学科,但是长期以来其学科设置的大部分是基于新闻传播。我们选取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几个有代表性院校的学科建设情况,以考证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现实景况。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事业管理”已经作为新闻学本科必修课纳入教育部大纲,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主要开设在硕士和博士阶段,传媒经济学、媒介经营管理、媒体研究学科的名称没有统一,而且从培养方案来看主要偏重于四大传统媒体,这样的学科设置肯定无法满足在融媒时代传媒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与供给。

2.“伞式”媒介形态对管理人才的新需求

融媒时代。数字技术的标准化打破了各类媒介内容生产之间的壁垒,内容生产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产业链上的上游集群,通过各类渠道分配到各类终端,打破了“竖条式”的媒介结构,弥合出一个统一、集成的数字内容平台,形成新的“伞式”媒介产业链结构。这种新的“伞式”结构链对内容生产带来的直接变革是团队作业取代了单一媒介新闻记者所进行的信息生产与加工传输,团队成果不为某一个载体所独有,载体的使用完全以新闻传播的整体效果最优为月标。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套复杂的网状组织结构的管理,每一套新闻产品都对应所有的媒介,每一个媒介都能在成套的新闻产品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因此,媒介的组织结构发生如此变化,为传媒组织培养、输送人才,进行人才储备和教育的媒介经营管理学,必定要与时俱进,进行相应地从教学理念到人才培养模式的系列化调整。正如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所说:“融媒时代。媒介需要两种新型人才:一是能够在多媒体集团中进行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第一类管理人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管理者,他们必须是精通各类媒介的专家,知道技术发展为新闻传播所提供的可能性,知道如何运用这些技术使新闻内容得到更好的表现”。因此,懂新闻传播流程、懂技术、懂管理而且擅长策划是这种人才的必备素质。这种”整合式“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来源于实践工作,在实际中磨练而成,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媒介经营管理学科教育转化教育理念、调整课程设置,为学生适应实际传媒市场作好必备的知识储备。

(1)整合式人才培养模式与实现路径

整合式人才不同与以往媒介经营管理教育重在培养复合式人才的教育理念,后者是要求多项技能的叠加,而前者要求是能力的整合。它要求从事“伞式”媒介形态运作与管理的各类人才,首先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对多媒体数字传媒平台上的信息生产、储存、传输、知识共享的流程与经营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媒介经营管理教育必须在新的市场需求下,顺应时代要求,重新规划自己的教育模式。

(2)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课程设置

经济学和传播学的相关原理依然是媒介经营管理学教育中课程设置的基础,我们应该在大一大二学年开设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产业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制度经济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媒介经营管理专业的知识塔基。

而融媒时代,直线式的、单向的媒介形态已经为伞式结构所取代,在多媒体平台上对信息内容的生产与管理的整合能力成为传媒产业链的核心,而这一切需要知识管理学科的相关理论做支持。因此,为适应融媒时代媒介产业发展的新变化,我们必定要增设知识管理课程为新时代媒介经营管理教育的核心课程。知识管理可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资源管理两个方面,知识管理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接起来,实现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以赢得竞争优势。在大三,大四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开设数据库原理、数据库结构、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智能、知识挖掘等技术性课程。

而建立在知识管理基础上的媒介经营管理最终是为传媒企业管理服务的,所以在核心课程的设置中还必须开设管理学概论、组织战略与行为学、企业战略管理、项月管理、企业资源计划等必修课程。

同时还必须要求未来的管理人员熟悉国情与政策理论,这样便形成以传播学、经济学为基础的、以知识管理与企业管理为核心的、以政治、文学为边缘的知识结构应运而生。

媒介经营管理教育人才培养大致有两种:一类是具有市场开拓意识,懂传媒运作流程,知晓多媒体实务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可以由本科生或研究生来承担。传媒需要的另一种人才是有一定媒介运营经验的,懂多媒体战略决策的高层次管理人员,也就是在传媒细分市场有专长、或者懂得整体运营设计的高级管理者,或是擅长资本运作的专业人才,对于他们的培养应该是理论加实践的综合成果。一方面我们开设媒介经济学、媒体管理这样的深层次、专业化的博士、乃至博士后教育,培养学生的深层次思考与科研能力,如文广传媒已经开设博士后方向,为自己进行人才储备;另一方面,走向社会,与媒介实体联合开办传媒职业经理人培训教育,培养cKO(知识管理总监)。因此,只有建立多层级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媒介多元化时代的市场需求。具体的实现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学科交叉培养:即鼓励第二学位教育,让经济管理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媒介领域,让新闻学专业的学者选修经济学与管理学实现学科融合。在本科阶段创办“2+2”模式,既在本科教育前两年进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通识化教育,让新闻传播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学子互相选课,后两年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进入各自的学科领域。

在职培养模式:媒介经营管理教育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单一的课堂式教育无法满足数字传播时代,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所以,应该在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增加在职培养,通过在职教育,为媒介机构的各类人员提供再培育,再提升的机会平台。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4

2013年的5月,资深电视媒体人邱启明和曹景行的动态,无疑是中国电视界的焦点。先是5月9日原CCTV新闻主播、现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主持人邱启明宣布加盟亚洲联合卫视(UNB)任副台长一职。随后不到半个月后的5月24日,著名媒体人曹景行也宣布正式加盟亚洲联合卫视,就任总编辑一职。

两位堪称国内,甚至大中华区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履新,没有办法不引起外界的关注。

事实上,主持人更换东家的事情已经不是新闻,尤其是在近一年时间里,电视经营的平台转换已经能够成为常态。2012年4月,海派清口创始人、上海东方卫视“一哥”周立波“跳槽”浙江卫视,此后不久,曾经的浙江台一姐朱丹请辞浙江卫视,先后就职北京卫视和湖南卫视。央视光头王凯和李咏的“下海”,则将上一轮主播更换东家的热潮推向极致。

国内电视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主播、名嘴的动向,事实上也是诠释各大媒体平台实力、布局此消彼长的晴雨表。

精英的平台抉择

无论是从国家电视台(CCTV)跳槽至湖南卫视,进而转型为《我们约会吧》的主持人,还是此次荣升亚洲联合卫视副台长一职,邱启明的每一个动向,都吸引着公众的目光。素以严肃著称的新闻主播,在胜任“红娘”一职之后,再跻身亚洲联合卫视的管理层,这种跨越程度,所引起的连锁效应可想而知。

观众所熟知的主播邱启明,还要回溯至CCTV的知名新闻栏目《24小时》。从2009年8月开始,邱启明以其正直质朴、深刻犀利、嫉恶如仇而又充满关爱的主持风格和俊朗洒脱的外形,博得社会关注和观众喜爱。同时,邱启明也因热心公益,大力推动援救白血病儿童的“天使妈妈”基金等慈善事业而备受好评。据悉,邱启明此次不仅担任亚洲联合卫视副台长一职,而且还兼任亚洲联合卫视新闻主播,对于新闻主播一直有所钟爱的邱启明也算是回归了老本行。

就在5月28日,亚洲联合卫视开播的首档节目上,邱启明又重新以一位新闻主播的形象坐在了《爱特unb》的主播台上。

如果说邱启明加盟只是亚洲联合卫视人才版图的开始的话,那么另一位传媒界堪称泰斗级人物的加盟,则无疑使让这家卫视锦上添花。

“2013年5月24日,在绚丽鲜花的簇拥下与热烈的掌声中,著名媒体人曹景行就职亚洲联合卫视总编辑的仪式正式举行。”从媒体报道的话语和细节中,足见亚洲联合卫视对曹景行加入的重视。据悉,当天亚洲联合卫视行政主席兼总裁周建顺及执行主席林智生带领集团的全体员工,对曹景行的到任表示热烈欢迎。

作为亚洲资深媒体人,曹景行的每一步动向都吸引着众多拥趸的关注。翻看曹景行的履历,他集著名媒体人、时事评论家、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原台湾中天卫视总编辑,原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等众多头衔于一身,曾在国内数十家电视台担任特约主持人,尤其是他主持的《时事开讲》、《总编辑时间》、《口述历史》、《风范大国民》等节目,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和敬仰。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发生在5月份的两个著名媒体人的履新,皆指向了一个全新的电视传媒机构――亚洲联合卫视。而通过进一步了解,这家近年才布局、诞生的传媒集团,正以亚洲为视野,筹谋着一个影响广泛的亚洲传媒集团。

在两位著名主持人的就职仪式上,都清晰地表露了对亚洲联合卫视这个平台的看重和未来前景的憧憬。邱启明在其入职感言中表示,将与UNB创业团队同心协力,共写传媒新篇章。

曹景行先生在就职发言中表示,将以多年的丰富传媒从业经验和感知,奉献于UNB的发展,与整个团队共同前行。

放下商业等考量因素不谈,众多名嘴和著名主持人在媒体市场化的形势下重新选择,正是以卫视为首的媒体竞合激烈程度的显现。不难预期,在平台与前景的综合考量和寻求将品牌知名度变现和价值实现的需求之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知名媒体人更换平台。

解构UNB

在关注名嘴转换东家之余,焦点难免会落在亚洲联合卫视身上,这家被称为UNB的机构究竟是何方神圣,何以吸引了众多资本与人才的加盟?

事实上,当周建顺等在媒体运营领域经验丰富的媒体管理层纷纷就位,当邱启明和曹景行等著名主持人纷纷加盟之后,坊间与业界仍然难窥这家被称为亚洲联合卫视的机构究竟是何方神圣?遍览香港与内地的大的媒体集团,也没有这家卫视的身影。

但根据记者的多方了解,终于窥得了UNB的冰山一角。

UNB全称为亚洲联合广播电视集团,其英文缩写为UNB(下称UNB)。根据其官方网站消息,亚洲联合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于2012年11月在香港注册,总部设于香港九龙湾宏天广场一座36楼。亚洲联合广播电视集团主营业务包括卫星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移动电视、数字出版、平面印刷、发行等全媒体产业,以及文化产业,旅游地产投资、影视投资、艺术品投资、文化基金等,是一家立足香港,侧重亚洲,面对全球的新型国际传媒机构。

从资料上来看,UNB绝对是传媒业界新兵,但其来势凶猛的势头却不容小觑:仅仅注册成立不到半年,便引进了诸多国内名嘴的加盟和关注。与此同时,其传媒帝国的野心也更激起了传媒的关注。其核心创始团队也在媒体的频繁曝光中浮出水面。

在亚洲联合卫视的官方网站上,恭贺邱启明就任亚洲联合卫视副台长的新闻被放在显要位置。新闻中显示,亚洲联合卫视的行政主席、总裁和执行主席分别为周建顺和林智生。

在香港传媒界,周建顺的名字其实并不陌生。曾在浙江省的多个政府机关任职的周建顺,1996年9月入职《香港商报》,历任浙江办事处主任兼首席记者、华东新闻主编、助理总编辑、副总编辑、副总经理,2009年底出任香港卫视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2011年底出任亚太第一卫视行政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其代表作品《中国力量》和《智者天行》在香港和中国大陆出版后,获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和保育钧的高度评价。

显然,对于有着“全媒体、全直播、全互动”理想的亚洲联合卫视而言,周建顺在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方面的运营管理经验娴熟、资本运作可谓恰到好处。与此同时,他在全媒体时代的新闻理想也和这家新兴媒体机构的使命相契合。

就在国内媒体纷纷披露邱启明、曹景行等知名媒体人加盟亚洲联合卫视之时,周建顺在韩国釜山的电视节上正以另外一种方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2013年5月10日的韩国釜山国际电视节,堪称是亚洲电视界的最高盛宴。就在釜山电视节的论坛上,来自UNB的行政主席兼总裁周建顺,作为首位演讲嘉宾,发表了题为《新媒体时代,电视业要从革命走向重生》的演讲。演讲结束后,论坛组委会特邀周建顺担任电视节论坛共同委员长。

“新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微博、微信的普及,为传统电视提供了更加多元的传播方式和管道。这意味着电视业真正的黄金时代刚刚到来。正是新科技、新潮流的威胁,一场电视业的革命正在兴起。”对于全媒体时代电视的使命与前景,周建顺这样预测。与此同时,周建顺也透露了UNB的 “全媒体、全直播和全互动”定位。

“我们的主频道UNB中文台,将于5月28日正式开播。拟每天自制节目8小时,通过亚太V号卫视KU波段向亚太地区70多个国家和地区24小时不加密传播,并与各大门户网络、移动服务商建构合作平台,同步实现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多向‘串流’。”周建顺在演讲中说到。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诠释UNB的使命与未来,让亚洲电视的同仁更深一步认知这家注册于香港、聚焦于亚洲的全媒体帝国的诞生。而这家资本雄厚、人才荟萃的媒体帝国可能给业界带来的革命变化,也让与会的专家与学者充满期望。

重构媒体江湖?

正如UNB执行总裁周建顺所言,这是一个媒体大融合的时代,全媒体是未来的趋势和机会。与此同时,从平面媒体到广播媒体,从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无不在为全媒体时代而布局。

如果说,三年前资深财经媒体人胡舒立等创办的财新传媒,希冀打通全媒体产业链还算是当时全媒体布局的个案的话,那么如今不断崛起的全媒体帝国无疑是为传媒趋势的最好诠释。如今,不仅是传统的报业集团,即使是门户网站和被称为第三、四媒体的广播电视,也都有着自己清晰的全媒体布局。着一辆与,相对成功的应该是凤凰传媒,那么作为挑战者的UNB,其未来的布局就不能被忽视。

以亚洲联合卫视为代表的电视传媒集团,在新媒体日新月异时代,皆在寻求全媒体的战略布局。其实,在业界人士眼中,当下的媒体环境下,亚洲联合卫视的脱颖而出不难理解。它的出现,也势将重构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的现有格局:一方面,占尽了资本优势的新传媒王国,在新媒体时代的竞争中没有传统媒体“不破无立”的束缚。另一方面,来自众多资深媒体人的加盟,不仅迅速提高其知名度,同时也完成了平台的人才积累。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5

一、我国传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传媒产业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问题,只有明确问题所在,才能更加有效的制定相对应的策略。问题集中体现在结构、人才和机制等方面。

首先,我国传媒产业发展水平低且内部混乱,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余家,作为传统媒体中的龙头老大,相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多国的电视台总和还多。但是,数量不代表一切,规模小,竞争力弱得问题尤为突出。从结构上来看,我国的电视台多以中央和地方为主要资金支持,大多由中央和地方领导,少部分由私人或者合作形式运营,造成了一家独大的局面,近年来多家地方台通过特色化运营,改善节目质量,使其收视率稳居前列,有效的打破了国内混乱的传媒发展,为中国传媒发展提够了很好的借鉴。

我国传媒产业缺少人才,集中体现在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创新人才。中国管理学发展较晚,整体管理能力较弱,在传媒产业方面亦是如此。目前,多少传媒从业者,缺乏专业的培训,对于传媒产业经营和管理的规律缺乏认识、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弱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经验较少。因此,我国传媒产业的缺乏专业并富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是一大问题。中国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中,有很多地方的改进不到位,国家法律框架的调整,对于行业规范制定,都还很不完善。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中国现有企业,缺少跟外国一些比较成熟企业的交流,在人员、技术、资金方面,交流不足,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国际化企业。

对于新媒体中人才的缺失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传媒产业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尤为重要。我国的传媒产业主要以传统媒体为主,对于新媒体的开发和挖掘还不够。由于这种历史性和技术性的限制,我国的传媒产业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我国对于技术人才的重视不足也是问题形成的关键,若能依靠现有的财力与人力资源,对原有的比较单一的产业类型进行合理的整合,挖掘易受到人们青睐的新媒体类型的话,便能达到1+1>2的效果。同时,对于我们正在着手的媒体类型,也同样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就拿电视媒体来说,存在着品牌结构不合理,栏目内容形式单一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对人才的重视不足。我国电视媒体的品牌结构过于单一,甚至并不合理。除了在新闻类栏目中赢得了一定的成绩外,明显欠缺制作其它类型节目的能力。节目不仅没有创新,而且栏目内容也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现象。电视媒体名牌栏目不仅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是电视台整体实力的体现。但是,我国电视媒体目前还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节目,所以,它在未来的战略调整中应当对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在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实现栏目内容多样化方面,我国电视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自身实力,加快产业优化调整。

传媒产业作为未来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各企业必须摆脱先前留下的垄断和守旧思想,认清形势,将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强化竞争能力作为第一要务,面对新兴网络传媒异军突起和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传统的传媒企业应该理性的制定其自身的发展计划,通过合作和交流,吸取经验,扬长避短,借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实现双赢甚至共赢,合理的应对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是现在我国传媒产业应该重视的问题。

其次,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而实现媒体集团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则需要资本市场对传媒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为了进一步规范传媒行业的运作,国家出台了有关内地媒体集团融资的具体规定,并在2002年上半年全面清理和整顿违规融资的现象。然而,目前我国文化事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仍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违规融资清理整顿后留下的空缺,给相关的传媒类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传媒业改革的文件,意味着传媒的结构调整、重组购并、传媒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经济活动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并构成该行业最主要的商业机会。

另外,由于计划经济留下诸多的积弊,在面对经济转型的时候,造成了很多麻烦。许多企业业务、人员冗杂,社会关系复杂,很多不适应企业发展的业务骑虎难下。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合理决策,剔除或者优化商品附加值低不具备发展前景的项目,引进、开发先进项目,使公司在改革发展中稳步前行。

(二)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必须从多方面来推进。首先,尊重人。我国传媒产业应该健全与完善尊重人性的制度与体制,应该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并要求创造一种平等的、宽松和谐的工作与生活氛围。其次,关心人。我国传媒产业需要树立人才第一的价值观,并关心职工的生活、工作与进步,为职工的成长与进步创造条件,使得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再者,依靠人。我国传媒产业需要明确地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管理主体,并且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以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环境,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通过现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定向培养需要的管理人员,另外,通过行业内,国际间的交流,了解、学习先进和合适的管理模式,有的放矢的将这些管理模式整合到现有管理体制中。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6

简历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求职和招聘中间的一个重要媒介,在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和企业招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最新版本个人简历,以供大家参考。

最新版本个人简历一:

名:

性别:女

目前住地:广州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广东省身

材:159 cm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9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行政/后勤、市场营销/业务分析-专员/助理、单证员: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公司名称:广州市维妮连锁企业

起止年月: 2012-10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批发/零售

担任职务:贸易助理

工作描述:负责外销部一些手袋样板跟板工作。自接受到总公司外销部发往我部门一些客人下订单前要求起板的英文邮件,并按照邮件中所说明的起样要求及一些手袋样板图片Artworks采集物料组织生产起板工作,并用英文邮件和外销部同事沟通样板的一些有关事宜,完成手袋样板的制作。及在大陆本办事处其他的一些行政人事事宜包括员工福利性活动组织等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东省贸易学校

最高学历:中专毕业日期:2013

所学专业:贸易经济

最新版本个人简历二:

名:

籍:中国

目前住地:广州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广西身

材:156 cm 45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7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高级秘书/经理助理/秘书、文案/策划/美术指导、培训助理:

工作年限:1职

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星期

月薪要求:5000--8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自我评价

本人具有扎实的文学基础知识;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着重从文字层面考虑创意点的表述,并独立完成最终的营销策划文案内容;有一定的营销策划基础,尤其熟悉会议营销及旅游营销的基本流程;思维严谨,善于学习;有着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广西师范学院

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 无毕业日期:2008-07-01

所学专业:中国汉语言文学

最新版本个人简历三:

名:

目前住地:广州民

族:汉族

户 籍 地:广州身

材:179 cm  kg

婚姻状况:未婚年

龄:28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广告:广告、公关/媒介:媒体、售前/售后技术支持-经理/主管/工程师:售后服务

工作年限:3职

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自我评价

本人曾在广告行业工,对公司的运营流程非常熟悉,同事也有深入的与客户及广告公司等合作的经验。对工作能脚踏实地、认真、积极,主动,竭尽所能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并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工作技能,在百灵时代工作期间,多次承担了重大项目,协助北京、沈阳、成都、佛山创立新分公司,在喜山广告工作期间也是同独立完成同万科、绿地、汇置等房地产公司的房产营销策划AE工作。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华南农业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毕业日期:2012-07-01

所学专业:木材科学与工程

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喜山广告公司起止年月:2012-02 ~

担任职务:媒体服务主管

工作描述:1、商业广告画面的制作统筹、协助运营同事更新公司媒体数据。

2、自身宣传的统计、制作、上画。

3、公益宣传广告的选位、定位、锁位、制作、上画以及后期的情况反馈。

4、协助公司完成成都地铁、佛山地铁、北京地铁广告权和投标。

5、培训新公司同事,同事完成各分公司的有关制作的工作流程。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7

【关键词】数字出版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一、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

近日,第五届中国数字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在开幕式上了《2012-2013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数字出版在出版产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成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近几年的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仅为213亿,到2010年,数字一跃达到1051.79亿元,为2006年总产值的5倍;2012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1935.49亿元,为2006年总产值的10倍。数字增长越来越多,而时间却越来越短。电子图书与手机出版势头正劲,悄然改变着国人的阅读与社交方式;网络游戏也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改变着国人的娱乐与休闲方式。然而,数字出版强劲发展的背后,问题也逐渐显露,数字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人才的缺乏成为数字出版产业顺利发展的阻碍。

二、数字出版时代人才培养目标

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支撑,完善和推动整个数字出版产业。而我国从2008年北京印刷学院首次设立数字出版专业以来,不少高校纷纷也加入到数字出版专业的建设中,甚至设立硕士、博士点,然而从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来说,都无法满足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1.数字出版时代对复合人才的要求

与传统的出版不同,传统出版对人才要求的是对出版整个流程的掌握,强调对出版知识的精与专。传统出版的产业链,主要围绕报纸、期刊、图书的选题策划审稿编辑加工校对印刷出版发行等一整个出版流程,盈利模式较单一。而数字出版产业链,是多个产业链的融合,包括互联网出版、网络游戏、电子出版、手机出版等等,这就使得数字出版成为多项技术与知识的融合。因此,数字出版对人才的要求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数字出版属于出版,是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数字出版必然要懂得出版专业知识。2)人文社科和法律知识。当前数字出版是在大编辑、大文化、大媒体的背景下,对人才的文化及社科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数字出版在我国又处在转型和发展的阶段,常常遭遇数字版权问题,懂得法律知识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进行数字出版交易。3)数字媒体创意与策划能力。当前信息以几何级数爆炸性增长,良莠信息夹杂在一起,数字出版人才要具备在海量信息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与传统出版单一的纸质终端不同,数字出版涉及多个终端,包括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等,这也就要求数字出版人才具备创意思维,能够根据不同的终端的特点,策划满足用户需求的数字出版内容。4)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要求数字出版人才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能够用技术手段呈现和表现出版物内容。5)数字内容的经营与运作的能力。数字出版最终的目的是营销,了解整个市场,具备互联网推广与营销、跨媒体营销能力才能在数字出版产业占有一席之地。由上可知,数字出版时代要求懂得出版专业知识,有文化和法律背景,具有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又能够宣传营销的复合型人才。

2.数字出版时代对职业人才的要求

当前,在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上,主要有两种形式:高校培养和在职培养。其中高校培养又分为高职培养、本科培养和硕博培养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培养方式。硕博培养侧重理论研究,从宏观上来把握数字出版,培养具有创意策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经营运作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本科培养目前大多重在培养具有创意策划能力、人文社科和法律知识背景、数字媒体基本技术,了解数字媒体推广和营销的实干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的培养不同于本科及本科以上的培养,重在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型人才。在美国和很多西方国家,出版教育并未深入到博士层次,而是把数字出版视作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给我国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本科培养与硕博培养的目标,数字出版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则是培养了解编辑出版专业知识的,具有数字媒体技术并能够利用技术表现数字媒体特点的能力,且有一定创意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一张完整的教育网,为数字出版产业提供不同类别的人才。

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分析

1.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直以来,因为传统出版专业的特点,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区分并不大,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操作技能一般也是通过课堂或者模拟的教学情境进行传授。而数字出版是一个实践技能非常强的专业,传统的课堂教学已无法培养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数字出版涉及的产业结构多,知识范围广,更新速度快,而数字出版职业教育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及课程设置都处于摸索阶段,以往的教育理念已难以跟上数字出版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在数字出版时代,职业院校应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打破传统的教育壁垒,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再束缚于课堂教学,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再闭门造车,多与外界接触,与企业合作,培养顺应时展的数字出版高技能型人才。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8

什么是企业新闻人才,目前尚无定义。有学者这样定义新闻人才:是指在新闻传播事业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较高的调查研究和采访技能与表达能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起到积极影响的人①。企业新闻人才是新闻人才中的一部分,比照新闻人才的定义,笔者认为,企业新闻人才可以这样描述:是指在企业内从事新闻相关业务,具有较高的调查研究和采访技能与表达能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对企业新闻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起到积极影响的人。

企业新闻人才的需求现状

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近年来,许多企业都以优越的薪酬及其他来吸引新闻人才加盟并长期效力。企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在新闻人才的岗位设置上,国内企业普遍将新闻撰稿、媒体公关、新闻代言、刊物编辑、美术制作、出版发行、网站维护等职位独立设置专人来分别负责,而成熟的外资企业往往将新闻撰稿、媒体公关等职位由一人多职或多人兼顾的方式来完成。

企业新闻人才的岗位设置大多包括:媒体关系专员、国际媒体主管、文案室主管、新闻室主管、新闻宣传主办、媒介传播专员、新闻专员、公司内刊采编、期刊编辑、媒介谈判员、采编人员、新闻摄像、文化宣传员等十余种。大多数企业的新闻岗位职责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如下表所示:

企业新闻人才和媒体新闻人才素质要求比较

企业新闻和大众新闻的采编业务要求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工作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但企业是以赢利为最终目的的市场主体,企业在新闻价值的取向上有自己的视角和观点,具有主动维护企业利益的功利性。而大众新闻主要担负的是社会责任,由于二者担负的角色不同,因此对新闻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同。

企业新闻人才和媒体新闻人才的素质要求的异同,我们可以通过下表简单地描述:

具体分析如下:

政治素质的要求不同。媒体新闻人才要求更强调“政治家办报”,侧重于新闻工作者的政治智慧,要求新闻工作者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辨明方向,站稳立场,而企业新闻人才要求具备对重大政治、重大原则问题,特别是企业改革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和社会关注的问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中央和上级的指示进行正面宣传。作为企业的新闻人才,除了应加强政治理论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外,还应对公司的总体目标、企业宗旨、企业文化、相关法律及各项规章制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要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企业的宣传工作者只有对企业怀有深厚的情感和责任感,才会随时关注企业的变革与发展,才能敏锐地发现新闻并做出有深度的报道。

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要求不同。媒体新闻人才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则要求广闻博见,是“杂家”,而企业新闻人才的素质要求更强调具备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专家”。我们以企业新闻人才中的企业新闻发言人为例,作为企业新闻发言人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气质涵养好,仪表形象佳,交际能力强,敏捷善言有口才,知识渊博有思想,沉着冷静善应付。一个优秀的企业新闻发言人,不仅要精通新闻业务,还要具有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而出色的口才、文明的礼仪和优秀的应变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又有不同的选才标准,有的企业在挑选新闻发言人时,更加注重人才的文学艺术修养,既要求有较为深厚的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更要具备外国文学知识并且熟悉当代世界艺术潮流与脉搏,有良好的气质与风度,要求企业新闻发言人必须做到谈吐高雅,举止不俗,而且要懂得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的社交礼仪、风土人情,还要人品正派,形象端庄,待人诚实且有礼貌,总之,要求有比较完美的人格和成熟的学识。

企业新闻人才的特殊素质要求

企业新闻行业兼具文秘、企业(行业)、营销、新闻、策划等多门类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给企业新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要求具备较强的公关能力和熟练的媒体交往能力。近年来,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和报刊、网络的招聘广告上,“有数年媒体经验优先”的字样越来越频繁地撞击着人们的视线。企业看中的就是记者、编辑多年的媒体背景。继高学历、“海归”之后,媒体背景正在成为企业新闻人才素质中的“金字招牌”。其原因就是大多数资深记者本身有着对媒体的判断和策划能力,跟政府部门及外界更能融洽相处。我们以从事危机公关的媒介谈判员为例来说明这种素质。从事危机公关的新闻人才要求具备下列素质和能力:首先,反应要敏捷。要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刻作出反应,赶赴现场,迅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找出根源,分清责任及其承担者,确保企业对危机事件的立场在第一次报道中得到准确描述。其次,应具有良好的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危机发生后,通过深入分析公众心理和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对危机进行准确定性,采取相应的对策。公关人员在对危机进行诊断时,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症下药,争取多方支持,并根据形象受损的内容和程度,开展弥补形象缺陷的公关活动,重塑企业形象。再次,善于与媒体打交道。危机发生后,往往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也会对事件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使企业面临一个不利的舆论环境。危机公关人员需积极配合媒体的工作,真实、客观、及时地提供给他们所需的信息,保证企业与公众之间信息传播的及时畅通,引导公众,使各种不利的传闻、猜测、流言等不攻自破。②

要求具备较为对口的专业素养。除了大企业的内部报纸之外,诸如展览公司、专业营销公司、医药公司、艺术品公司、房地产公司等企业因为业务需要而不得不办一些不定期的刊物,对新闻人才有着旺盛的需求。由于公司主营业务各有不同,对采编人员专业背景的要求也不同,如:上海毕马企业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招聘媒体策划/采编,要求具备新闻、广告、医学、药学大学本科学历,而藏家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招聘执行主编时就要求最好有历史、文物等相关专业背景。

具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素质。企业新闻人才需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如笔头硬、写得一手好文章且速度快,最好是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成熟的外资企业将新闻撰稿、媒体公关等职位由一人多职或多人兼顾的方式来完成,就是要求其具备复合型素质。

注释:

①刘卫东:《新闻传播学概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第25页。

②张文胜:《企业需要的公关人才》,《21世纪人才报》,2002年11月9日。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9

目前银行业与传媒行业的合作还是以传统媒体领域居多,主要以流贷为主,成型的合作方多是出版、报纸、广电等有政府背景的单位或公司。选择这些行业主要是因为其风险相对可控,并且经营有一定保证。但是随着电视、电影市场的扩大,银行也开始涉足电影、电视剧制作等项目贷款的运作,还有对动漫类等新兴产业的初步接触,都给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但是银行对传媒产业的介入整体较晚,对其产业的运作模式了解并不均衡,而且这些行业的主体多是轻资产单位,没有多少固定资产,更多是创意型产业,这也给银行量化其整体实力带来了困难,银行最看重的就是风险,能否把控风险是合作能否继续的前提。

二、银行资产在传媒行业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分析及把控

1.行业政策变化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广电、出版、纸媒类的行业政策变化很大,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中从结构到体制、从生产到经营,推动着传媒业的转型与变革。此后,国家分别进行了广电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一省一网”的合并、出版传媒企业进行集团战略性改组,推动产业化升级、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特别是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网络媒体延续强势增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和合作加强,推动了人民网的上市。这些变化都迫使银行业重新审视传媒行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对存量客户的风险点也有所转移,银行的既有客户多处于改制过程中,如出版集团、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其原来多少都有些政府背景,改制后其经营基本交给了市场,企业自身有没有持续的盈利能力将决定银行资产的安全指数。这就要求银行进行更详尽的行业调查,做好行业发展预期,以加强对行业整体风险的判断准确性。

2.市场变化带来竞争风险。

2.1未来很可能出现“马太效应”,更多资源集中在少数强者手中。经过一轮改制之后,市场将会优胜劣汰,实力强劲的公司最终会整合上市,筹集资金开拓新兴领域达到良性循环,而较小的主体在竞争的压力下会逐步退出,整个市场逐渐形成遵循市场化原则运作的环境。

2.2从单一经营向多元化发展。目前传媒行业的盈利主要是依靠广告,随着近几年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广告分流,广告收入在逐年下滑,这也迫使传统媒体开展多元化经营,首先要打造好自身的品牌,然后利用自身的品牌平台延伸到上下游产业,线上线下联动。当然,具备条件的也会向非相关多元化产业发展。2.3各分项行业市场前景不一。出版和报纸类平面媒体将会加强与网络、移动等载体的合作,以扩大其覆盖面;广播类呈维持态势,电影、电视类的市场还有很大空间,特别是电影业中的民营公司已显现强劲势头,如华谊兄弟、博纳影业集团等;网络媒体有着广阔的平台,将会呈上升趋势。依据此市场前景,银行必会对客户的竞争力做出筛选,有着相对垄断、影响力大、中央级省级的客户会成为优选对象,给予合适的信贷支持。

3.传媒行业普遍存在银行信贷担保能力弱的风险。

按现有的贷款担保方式看,多数贷款采取大型影视公司担保、提供抵押物、版权质押甚至连带公司法人的个人资产进行担保等方式。纵观以上担保方式多存在估值困难(如版权质押),抵押变现能力不强等问题,并不能起到真正的风险缓释作用。银行在第三方担保主体的选取上,尽量选择国有背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影视公司或者专门的担保公司进行担保;在抵押物的选取上,优先考虑土地、房屋等能够较易实现抵押价值的资产;对于版权质押,笔者不建议采用,因为在中国当前物权法框架下,版权担保的法律效力并不是特别充分,而且缺少专业评估机构予以估值,一旦成品的市场反应不好,其版权价值也不会有多高,无法切实履行其担保职能。

三、总结

新媒体运营职业前景篇10

本人工作认真、细心且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勤勉不懈,具有工作热情;性格开朗,乐于与他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协作能力;责任感强,确实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和公司同事之间能够通力合作,关系相处融洽而和睦,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

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初来公司,曾经很担心不知该怎么与人共处,该如何做好工作;但是公司宽松融洽的工作氛围、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我很快完成了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

现将这几个月试用期间的工作和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 试用期期间工作

在实习期间,我是在传媒部门学习工作的。传媒部门的业务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虽然和我的专业知识有联系,可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部门领导和同事的耐心指导下,使我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熟悉了公司和部门的整个操作流程。在本部门的工作中,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及时做好领导布置的每一项任务;专业和非专业上不懂的问题虚心向同事学习请教,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希望能尽早独挡一面,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初入职场,难免出现一些小差小错需领导指正;但前事之鉴,后事之师,这些经历也让我不断成熟,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学着考虑得更全面,杜绝类似失误的发生。在此,我要特地感谢部门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入职指引和帮助,感谢他们对我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的提醒和指正。

业务方面的工作

1. 子夜时段项目

在子夜时段准备初期,内容由房产信息变为婚恋信息,在整个婚恋信息的产业链中,首先将夜间时段的切入点确定为婚介行业,我是主要负责线上的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到南京婚介行业的分布情况,并汇总了各大婚介公司的相关资料,同时对婚介行业的政策法规进行了详细调研,了解到国家对婚介行业的要求,对销售组调研具有一定帮助。除了针对婚介公司调研之外,还对婚介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进行了调研,如婚纱影楼、婚庆礼仪、蜜月游等,形成了一些汇总资料。

通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从一个容易入手且是热点的项目入手,因此对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有了较大的调整。最后敲定栏目内容为职介单位实用性强的用工岗位信息。

随着时间在一点点流逝,九月份,子夜时段栏目的内容和形式已经确定,到现在与电视台合同的签订已经完成,与智联招聘以及制作公司的深入工作也正在顺利进行,宣传工作也在进一步跟进。在南京的生活频道,《职业早安排》栏目将于16号开播,同时其他频道也要把百姓关注的热点信息搬上银幕,把《都市夜航》打造成一个综合的品牌栏目。按照国盾公司的总体规划进行运作。为收集信息和建立平台打造坚实的基础。

2. 华泰项目

根据传媒确定的调研目标,前期我主要负责针对华泰现状和证券行业的调研工作。

3. 印章媒体项目

随着“商务领航——政企e通”项目的全面启动,针对政企e通的宣传方面,我参与了在ca的政企e通的媒体沟通会,与南京平面媒体经济方面的记者建立初步关系,与李桂荣一起关于督促快报记者在快报上发表关于政企e通的宣传稿。现代快报已发表完成。

经过这几个月,我现在已经熟悉了公司的工作环境,从整体上能够把握公司的运作流程。虽然还不能够独立处理公司或部门的一些具体项目业务,但是我相信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所以鉴于这些不足之处,我在处理问题的经验方面还有待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增强,需要不断继续学习以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管理主要工作:

我作为销售组的一名成员,同时承担了部门内部的内勤工作。

1.流程制定:配合张清、季海强完成市场调研流程、电话拜访流程、登门拜访流程的制定。

2.年度计划:参与传媒年度计划制定。从为年度计划制定框架开始,具体分为这几块:背景描述、传媒xx年目标、现状分析、实施策略、实施步骤、实施计划、财务分析、所需的资源与支持。明确各项目的运作目的,对年度计划进行修改。从国盾公司的规划和传媒的规划出发,明确传媒在国盾公司的定位。xx年各项目的实施目标。

3.部门会议会议纪要:前期完成了每次会议纪要的编写。每次的会议纪要,确定会议纪要的流程,可以提高会议开展的效率,明确会议议题,能让自己投入到会议的开展中去。在整理会议纪要的时候,能提高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对自己的工作任务、内容等也有较深的认识。

4.日报汇总:前期完成了每天日报的汇总工作。每天的日报汇总,在看其他同事的日报的时候,可以更明确地了解日报该怎么写。同时整理发现的问题和学习的内容。

5.预算制定:前期完成每月办公用品预算和财务预算的制定。

6.每日出勤表:完成了每天的出勤表的制定。

7.值日检查:完成每天的值日检查。

二、 对国盾规划和传媒规划的理解

对国盾规划理解:

从公司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来讲,江苏国盾是一家以电子政务为切入点的信息运营商。从事电子政务建设以获取法人与自然人相关信息;通过信息运营产生新的商业模式,逐步进入相关行业中介、物流、销售、生产等领域。从政府角度而言,电子政务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自动化,二是政府上网工程,政务信息在网络上,三是政府对外管理服务工作电子化网络化。所以,战略目标是一个长远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努力创新,开拓进取。

公司的目标是在二十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其营业指标达到世界五百强之一。公司的愿景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让人们以最小的代价满足最大的需求。公共信息平台可以节约很多资源,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为企业或者个人谋取更多利益,满足最大的需求。我们所要建立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公司进行信息收集和运营、以供人们进行信息使用和汇总的平台。建成公共信息平台本身不是战略目的,是为了达到愿景的一个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满足人们需求从而取得商业价值。

公司的价值观是要求每一个员工把工作当事业,拥有主人翁的心态,有明确的目标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等等。我认为一个有团队精神的团队才是真正成功的关键,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自己的努力是必须的,但只有团结一致,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对传媒规划理解:

国盾传媒要做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媒公司,她不同于现存的广告公司、制作公司、公关公司或者是媒体。我们是要把上述的公司整合起来,整合出一流的传媒公司。所以整合就是传媒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那我们拿什么去整合上述的公司呢?国盾传媒不生产产品,只有靠创意和概念。我们生产创意,然后通过创意去整合媒体、广告公司、制作公司等等,最终获取利润,实现创意的价值。由此可见,策划好的创意,再对好的创意进行完美的包装,是国盾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我们业务的关键点。传媒的主要业务流程就是策划出好的创意,拿下政府和媒体资源,然后找合作方去实现,我们在中间起到调节作用。

虽然这个项目刚开始,但整体框架和目标定位已经很明确,并且有了具体的实施步骤,我对其的理解为在将来初步运营过程中先做传统媒体,积累运作经验,同时积累运作资金,再发展成新媒体并进行专业化运作,直至创新若干新的商业模式,为国盾公司的总战略方针服务。

三、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几个多月来,我在公司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热心帮助及关爱下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综合看来,我觉得自己还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1.思想上个人主义较强,随意性较大;

2.有时候办事不够干练;

3.工作主动性发挥的还是不够,对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不够;

4.业务知识方面特别是与客户接触沟通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所掌握的沟通技巧还不够扎实等等。

四、转正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