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恋十篇

时间:2023-04-07 09:39:28

关于早恋篇1

早恋的孩子更需要家长们的沟通,因为这是缺爱的一种表现,家长要从沟通中了解 孩子的所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早恋发言范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早恋发言范例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早恋这个词语,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男女同学之间的这份朋友情谊,原是一种美好的感情,也是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然而如果超越了这条朋友的界限,发展成恋爱关系,也便破坏了这份美好,铸成了错误。

回到学校,我们的任务是学习,而处于早恋的同学们常常把时间和精力耗在了胡思乱想中,忘记了学习。上课时只知道想入非非,心猿意马,美好的学习时光只成了虚无的白日梦,只在梦里为自己的将来画图,忘记了自己实际的学业,忘记了父母轻声而满怀希望的嘱托、老师一次又一次真心的教导,而自己只为了朦胧的爱,荒废了应该付诸努力和奋斗的学习。

什么“爱情学业双丰收”,结果却总是以甜蜜开始,以促进学习为理由,以荒废学业而收场。

什么“爱我所爱,无怨无悔”,不过是拿青春赌明天,在虚无中磨灭了时光。

什么“爱情至上”,自以为爱的纯洁、深刻,实则肤浅之极。

早恋就像莫泊桑笔下的那串钻石项链,虽有片刻的欢愉,却带来十年的辛酸;早恋是被揠苗助长的禾苗,提前“早熟”而终将枯萎;早恋是寒冬里的大雪,本以为洁白无瑕,却经不起温暖的春天的到来。

处于花季雨季的同学们,对异性间的这份吸引力,对异性产生的兴趣、好感和爱慕都是正常的,但,这不是爱情,因为我们的肩膀还不能扛得起两个人的天空,我们还无法保证明天。

同学们,珍爱自己的前途吧!别轻易涉足早恋。请把握好异性交往的度,让感情止住脚步。让我们专注于学习,把握青春里最珍贵的三年。

谢谢大家!

早恋发言范例2早恋,是现在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现在,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在谈论着这个既神圣又卑微的事。

早恋,我并不是说从小学或是更小的时候开始恋爱,那时的我们还太小并不知道什么是爱,那时的我们认为是爱的东西,也许在我们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种很幼稚的感觉。

早恋,在老师眼中是不被允许的,不管你怎么解释都是错误的。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只不过是认真再认真的学习,让我们努力成为书呆子,考出优异的成绩,他们就不会认为他们的精力白费了。而提到早恋,他们的脸色就会十分的难看,不管你的成绩多么的好,你是一个多么听话的好孩子,只要你与早恋有一点点的关系,你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超生。

早恋,在家长的眼中是孩子成功的绊脚石,不管你怎么说都是不被认可的。父母眼中的好儿女也只不过是让我们好好学习,以后有一份好的工作,然后,孝敬父母,不要白费了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而说及早恋,父母也许会给你当头一棒。早恋,绝对不允许,它会耽误了你的学习,你上课时不会用心听讲,只会掉入无底洞,永无止尽的掉下去。

早恋,初中时候的爱情是朦胧的,是我们的开始。它不渗加任何的渣子,比如权力,地位,金钱……这个时候的爱情是纯洁的,不会被任何物质所控制,爱得轰轰烈烈,如痴如醉。这就是初中时候的爱情!~

早恋,高中时候的爱情是快乐的,是我们在茫茫题海中找到的一个归宿。当我面对数不胜数的题目时,想想心中的他/她,想想我们一起渡过的快乐时光,会让我们感到特别的轻松。这个时候的爱情是解压的一种工具,在默默承担着来自父母、老师多方面的压力时,它给了我们慰藉,释放了沉压在心里以久的种种压力。这时,我们是快乐的。这就是高中时候的爱情!~

我这么说也并不是说完全赞成早恋,只是说一说在我心里的早恋是什么样子的。是的,早恋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谁可以说一件事是绝对的正确或是绝对的错误呢?任何一件事都是有两面性的嘛!~

我不同意出轨的爱情,也许有的人会认为那是另一种爱的方式,但火车出了轨还可以继续的,安全的行驶下去吗?这样的爱情威胁到了你的生命安全,它还值得你去拥有吗?

早恋――年轻时候的爱情,我们也应该在不影响学习,生活的情况下去拥有它,那时的它才值得你去拥有!~

早恋发言范例3“早恋”,两个家长看了很头痛、很棘手的字眼.但是,早恋并不是我本身的原因,我之所以会早恋,是因为我根本得不到需要的爱!早恋早已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社会矛盾,但是你们将问题完全的归结我身上,而不去寻找教育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否太偏激了呢?

人在每个时期都需要爱人和被人爱.你们不仅从没爱过我,而且对我的要求也非常得过分——我必须得考全省的高中,否则,上学对我来说将会成为奢侈品···

我仅仅是个孩子,你们对我付出的和想得到的回报是不是都太不现实了?

虽然,你们对我确实很过分,但是我从来都没讨厌过你们,不仅这样,我还很爱你们,因为我觉得你们生我、养我都很不容易···

但是,你们一次又一次得伤害着我本来就已经残缺了的心。每次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我都睡不着,因为我不想让你们失望,也可以说我非常渴望看见你们“值千金”的笑容。可是,我当然也会有失误的时候——每当我考不到前3的时候,你们冷漠的表情,你们冷嘲热讽的话语,就像利剑一样,一刀一刀得割着我已经残缺的心···

别人的家长对孩子那样的疼爱,我何时有过?在你们心痛、棘手之前,我又何曾没有过泪流满面的时候?

有时候,我真觉得我活着真多余。直到他的出现,他真像我的亲人,他懂我,会安慰我,他脸上从没出现过像你们一样复杂的表情,他的温柔、体贴、微笑都已经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所以,我选择了放弃,放弃了对你们虚荣心的满足;我变得颓废,但是我并没变坏,因为有他,他无时无刻不在开导我、教育我···

难道我不知道早恋的危害么?难道我不想做乖乖女么?难道我不知道我们现在所谓的“爱情”其实根本没有结果么?难道不就不想考的学校么?如果不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馨,我怎会从别人那里寻求温暖和寄托?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不要怪我。早恋不是我的错···

早恋发言范例4亲爱的同学们:

树上未成熟的果子被过早地摘掉,苦涩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爱情虽是杯美酒,但过早地品尝,不胜酒力的你会醉得一塌糊涂,毁了美好前程,美酒变成了苦酒,悔之晚矣!

花开得太早是个美丽的错,对于青少年来说,在爱情生长的土壤还不具备的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筑好防线,集中精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拒绝接受和传扬爱情的种子。

由于早恋难以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压力与矛盾,从而使同学们注意力分散,使得自己的志趣和目标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大都对人是一种负面的影响,对人的性情、性格、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害而无益。可见早恋造成危害已经不是因为早恋本身,而是来自早恋者受到的多方面压力。

青春期赋予我们更多的是旺盛的学习精力,这是个积累知识的黄金时期,然而以往的种种都表明陷入早恋的同学学习成绩下降,学习有所上升的几乎没有,早恋学生作业马虎,情绪易于波动,大多学生提前就业,因为文化水平低,只能从事一些脏、苦、累或危险的工种。所以早恋影响的是个人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

青少年学生要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过早地涉入早恋的区域,特别需要的是理智和冷静。要切记:“早恋,是一枚包着糖衣的苦果!”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我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然而,一旦情不自禁地触摸,又常常被无情地刺伤。

早恋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同学的前程出类拔苹者因为早恋过分好奇兴奋痴迷于爱的幻想中再无法全身心地投人学习。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一个学生每天同时学几门功课,即使很用功的学生功的学生也没有把握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倘若这个阶段不把精力投入学习,怎么能将功课学好,?

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又怎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过上想要的生活那,望大家切记!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从中真正学到一些东西。

早恋发言范例5由商报与下城区社区学院联办的“市民大课堂”第三十一讲昨天下午2点半在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活动室进行,下城区红十字会医院杨清医师给市民们上了一堂“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课,除了青少年,附近不少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们都闻讯而来。

从月经的形成到男性青春期的特征,杨清医师一一详细讲解,特别提出了关于“早恋”的问题。对于早恋的危害,杨医师提出了4点:

一、影响学习和生活。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人志同道合,不会影响学习”或是“相互促进学习”。但从医学角度上讲,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情感为对方所牵制,加上身心未成熟,不影响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之所以能发现孩子们早恋,往往是从他们的学习成绩下滑开始的。

二、早恋容易让人受到伤害。青少年态度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情感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而怀疑人生,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甚至影响今后婚姻生活。

三、早恋容易出现性过失。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容易激动,因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而出现越轨行为后,又会羞于启齿、担惊受怕。这些都会对今后人生产生影响。某些人产生的自卑感、挫败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以后生活。在一个对性犯罪进行的调查中显示,50.1%的男性罪犯和71.9%女性罪犯首次性犯罪的年龄均在15-19岁之间。

四、早恋极难成功。早恋的盲目性、不成熟性以及父母、学校的干预,升学、转校、工作等太多因素使之极难成功。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男子在23岁之前结婚的离婚率最高。

从月经的形成到男性青春期的特征,杨清医师一一详细讲解,特别提出了关于“早恋”的问题。对于早恋的危害,杨医师提出了4点:一、影响学习和生活。有的中学生错误地认为“只要两人志同道合,不会影响学习”或是“相互促进学习”。但从医学角度上讲,早恋者往往以恋爱为中心,情感为对方所牵制,加上身心未成熟,不影响学习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家长和老师之所以能发现孩子们早恋,往往是从他们的学习成绩下滑开始的。二、早恋容易让人受到伤害。青少年态度不稳定,恋爱中容易产生矛盾,心理不成熟、脆弱且耐受力差,容易在情感波折中受到伤害。有的青少年因早恋受挫而怀疑人生,给自己的感情生活投下阴影,甚至影响今后婚姻生活。三、早恋容易出现性过失。青少年性意识萌发,容易激动,因一时兴致而不计行为后果。而出现越轨行为后,又会羞于启齿、担惊受怕。这些都会对今后人生产生影响。某些人产生的自卑感、挫败感甚至会严重影响以后生活。在一个对性犯罪进行的调查中显示,50.1%的男性罪犯和71.9%女性罪犯首次性犯罪的年龄均在15-19岁之间。四、早恋极难成功。早恋的盲目性、不成熟性以及父母、学校的干预,升学、转校、工作等太多因素使之极难成功。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男子在23岁之前结婚的离婚率最高。

关于早恋篇2

第一,要摸清底细,心中有数

初中学生早恋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是长期共同协作互生爱慕,双双坠入爱河;有的是表面看似亲密,往来密切,状似恋爱,其实只是普通的朋友关系;有的是一头热,属单相思;有是则是表面往来甚少,关系一般,其实已恋爱多时,一直搞的都是地下活动;还有的甚至缺乏自控,已出现越轨行为,还没有人知道。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多多观察,掌握准确的信息,摸清学生的底细,在处理问题时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要针对情况,区别对待,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

对上述所说的几种情况,应区别对待。对于第二种情况,教师应大力提倡,不能捕风捉影,破坏学生之间原有的和谐气氛。对于有越轨行为的学生,要明确指出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对人对己都有危害。并要求他们立即改正,绝不允许重犯。对于其余的情况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对其进行性道德教育。要疏导他们明智的对待自己,理智的对待他人。把精力放在求知识、学本领上,并懂得两性的道德和规范。切忌形成对立情绪,否则一切教育都将是徒劳。

(一)对比考虑,自我认知后果

我曾问学生为什么要早恋,他们说这挺好玩。又问他们以后怎么办,他们说以后不可能在一起,分手就分手呗。学生将感情看得十分浪漫,但对感情所造成的伤害,就需要老师事先打预防针。其实,孩子想去尝尝感情的滋味并不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更多的是他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孩子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让孩子受到伤害前提醒孩子注意,让他们懂得去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二)审美教育,防患于未然

关于早恋篇3

每个青春期的少女们或许都有春心萌动的时候,只是没有勇气去表白而已。或许许多女生都会觉得这没有什么,只是单纯的暗恋而已,但是如果进一步的话,那些女孩一定也想尝受恋爱的滋味吧?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所以,如果真的控制不住自己,会不会真的那么做?这是一个值得家长们深刻思考的问题。只要一旦假戏真做了,家长阻止得了吗?现在的孩子把自己的内心藏得太好了,有些家长要是工作很忙,就不可能注意到自己的孩子的心理或者情绪变化。难道,我们真的要等到这样的事情变成实情的时候,才着急吗?当然,并不是每个家长都会往这一处去想,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在都市爱情剧的影响之下会不会误导孩子往这一方面去想?即使不看电视,那言情小说这类的会不会让孩子误入歧途呢?我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不重视,一旦发生了后果真的会很严重。但也有家长知道了自己的孩子早恋而觉得无能为力,但是,如果我们对孩子多一点交谈的话,也许就不会演变成这样了吧。

初一:墨水清香

关于早恋篇4

早恋,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过早的恋爱。书面理解为青春期的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起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目前,早恋现在大多出现在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都是未成年人,思想和情感认知都不成熟,而自身又外于青春期,不能控制自己,致使过早地把自己陷入倾慕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从而荒废自身的学业。

关键词:

中学生早恋;类型;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44

正文:

早恋,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过早的恋爱。书面理解为青春期的恋爱,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起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目前,早恋现在大多出现在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他们都是未成年人,思想和情感认知都不成熟,而自身又外于青春期,不能控制自己,致使过早地把自己陷入倾慕的泥潭中无法自拔,从而荒废自身的学业。孰不知,青苹果是酸涩的,是需要付出金钱、时间、精力等代价的,此时的恋爱就是在耗费父母的苦心,挥霍父母的血汗钱。现就教学中观察和思考分析到的中学生早恋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如下浅显分析。

中学生早恋的类型及特点

通过对八年级组131个同学关于早恋问题的谈话调查,发现没有早恋倾向、暗恋或者对异性产生过好感的同学很少。早恋,只有双方互有好感,才能称得上是早恋。而早恋现象的发生,也借助于一定的动机,这也形成了中学生早恋的类型和特点。

中学生早恋的类型

倾慕型早恋

此类型的早恋是指男女生双方由于某些原因(如长相、身材、口才、学习成绩、个性等)而相互产生爱慕之情,形成早恋现象。这样的恋爱是中学生中非常普遍。

新奇型早恋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男女生身体特征会出现明显的不同之处,致使男女生会对对方的身体、生活、心理等方面产生好奇心理,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往往会试图通过进一步的关系来了解对方,达到自己的心理满足。

怜悯型早恋

男女生其中一方由于某些原因出现一些弱势现象,从而让另一方对其产生保护的欲望和心理,而受保护的一方则会对其产生依赖心理。久之,在这种保护和依赖心理的相互融合下,发展为早恋。这种现象大多是男生充当保护角色,而女生则是被保护对象。

模仿从众型早恋

由于受媒体、杂志报刊或者是早恋同学的影响,使一些男女生内心充满对神圣爱情的向往,从而产生早恋现象。

愉悦型早恋

中学生由于思想不定形,心理不成熟,便会在长时间的接触中产生早恋。这类型早恋大多发生在同桌或者前后桌之间,由商讨问题或者是课中、课下等长时间的交流,不自然对对方产生莫名的好感。

叛逆型早恋

中学生处于情感叛逆期,越是家长和老师反对的事情,越要以身试法。而大多家长和老师都会在家庭教育和课堂教育中三令五申地强调禁止早恋,从而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本是正当的关系发展为早恋。

中学生早恋的特点

隐蔽性

作为一名中学生,早恋是家长和老师明令禁止的行为,所以中学生的早恋方式大多都是采用地下的形式来实施,发短信、QQ聊天,或者节假日期间打着同学聚会的幌子等极为隐蔽的途径。极少有同学公开自己的恋情,如果公开也只会在部分场合出双入对。

矛盾型

早恋的学生内心处于挣扎状态,既想有一个互相关心的异性朋友,又担心被家长和老师发现自己的小秘密。

迷惘性

中学生对于早恋后的结局毫无预测性,也是明确的,只是内心渴望与异性接触,而对于未来,更是不明确的。这样往往会给自身造成伤害。

盲目性

中学生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观,所以对于早恋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有一些同学早恋只是为了贪图一时的快乐,或者是及于虚荣心的做崇,或者是同学舆论的压力。这样盲目的早恋,最后的结果就是双方都会受到伤害。

处理中学生早恋的措施

由于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都反对中学生早恋,所以在处理中学生早恋的问题上可能会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或者是强制的措施。但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解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有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有些孩子往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家长和老师越是反对和禁止,越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说,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家长和老师切不可操之过急,鲁莽行事。

通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处理,总结出以下几方面措施。

尊重中学生的感情,正确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早恋的学生,切不可以歧视的眼光来看待,要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感情,从而获得他们在心理上的信任,与他们形成朋友关系,从而有利于对其行为进行心理疏导。作为老师,切不可在第一时间内就找家长,也不要对外宣传,而是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对症下药。作为家长,更不要不问原由地责骂和质问孩子,而是做下来与孩子心平气和地做一次思想和心理交流,听听孩子的想法,再加以分析利弊。总之,对于中学生早恋问题,要多给予关注,多给予重视,多方引导,以心交心,共同分析早恋的危害,从心理上引导学生认清早恋。

注重青春期的教育问题,正确认识男女同学的交往

可以利用班会课或者是课堂德育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的知识教育,或者是为学生推荐一些与青春相关的书籍,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男女生的心理和生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同时,采用一些活动,使男女生能够正确对待同学之是的交往问题,明确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意识或者界限。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束之以规

关于早恋篇5

关键词 成人依恋 类型 测童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1成人依恋的概念

成人依恋研究从最初的依恋研究开始,经历了较长的儿童依恋、再到青少年依恋,而后发展到成人依恋。Main定义成人依恋指成人关于童年期与父母关系的记忆和心理表征。Berman和Sperling认为成人依恋是个体一种的稳定的倾向,去靠近他主观认为能提供其满足生理、心理安全的特定对象, 维持和寻求接近的实质努力,而这种稳定的倾向是由依恋内部工作模式所调节,这些基于个人在其人际世界中的认知―情感―动机的模型中。我国吴薇莉认为成人依恋是指成人对其童年早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和再现,以及当前对童年依恋经验的评价。以上对成人依恋的定义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从情感角度,认为成人依恋是个体与他人稳定的情感联结;一类从认知角度,认为成人依恋是成人对其童年依恋经验的记忆和评价。

2成人依恋的理论发展

成人依恋的发展历程最早起源于婴儿依恋。弗洛伊德认为:父母尤其是母亲对婴儿的喂养及喂养时母亲与婴儿相处的方式决定着婴儿的依恋性质。但当时依恋理论还仅限于母婴依恋的研究领域。20 世纪70 年代的研究发现,母亲自身的早期依恋体验会影响他们照看孩子时的敏感性程度,并由此对孩子的依恋安全性产生影响。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Main和Kaplan等人提出假设:成人对其早期依恋经验的回顾,以及这些早期经验对于当前心理和社会功能影响的评价,会成为一种与依恋相关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Bowlby(1982)认为个体在童年时代与其照看者之间交互作用过程中会形成“内部工作模型”,它是系统伴随人一生的机制。Bartholomew(1991)提出一个两维的成人依恋的内部模型,用于解释成人依恋的认知机制。Hazan和Shaver(1987)提出成人婚恋关系中的情感联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依恋关系。他们认为,婚恋关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提出了婚恋依恋关系区别于亲密关系。

3成人依恋的类型与测量

3.1成人依恋的类型

有关依恋类型的理论主要有以下三种分法:(1)Bowlby的分类是三种不安全依恋类型:强迫给予照顾型:是通过取悦和满足别人的需要来获得他人的接纳;强迫寻求照顾型:来源于童年期处于一种害怕丧失或被遗弃状态;自我依赖型:把自我从他人身上转移开,以避免被亲近;(2)AAI量表的四分法:George,Kaplan,Main(1985)运用成人依恋访谈量表(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AAI)分为四种类型:安全――自主型对早期依恋关系有恰当一致的看法;不安全――冷漠型对早期依恋关系的回忆与评价常常与事实相抵触;不安全――专注型对早期依恋关系有矛盾不一致的看法;不安全――未确定型在依恋关系中有创伤性情感体验;(3)Bartholomew,Horowitz的四分法分别是:安全、先占、拒绝、恐惧。安全型个体在人际关系中舒适,认为关系有价值;先占型具有焦虑和情绪化的特征;拒绝型特征是崇尚独立;恐惧型特征是焦虑、不信任和害怕拒绝。

3.2成人依恋的测量

(1)问卷类:①成人依恋问卷(Adult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 AAQ) Feeney & Noller 通过问卷的形式评定成人的依恋类型。其研究结果无需转换,可直接与他人进行比较,因此在依恋问卷测量中最为广泛;②成人依恋Q―分类(Adult Attachment Q―sort) Kobak编制Q―分类,通过研究个体情绪调节策略,分析情绪调节和依恋方式之间的关系;③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 Collins&Read编制的AAS分亲近、依赖和焦虑三个分量表, 测量成人依恋维度, 并将其转换成依恋类型。

(2)访谈类:①成人依恋访谈( 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AAI) George,Kaplan,Main设计的成人依恋访谈,为半结构式,是通过个体对早年经历的回忆和描述,评价早年经验对当前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影响,确定当前个体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②依恋访谈(Attachment Interviews,AI)Bartholomew& Horowitz设计的依恋访谈以Bowlby的“依恋模式关注自我和他人”的观点为基础,评估成人依恋的原型;③同伴依恋访谈(Peer Attachment lnterview, PAI) Bartholomew&Horowitz设计的同伴依恋访谈,用来评定成人的友谊关系、恋爱关系和亲密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薇莉,简渝嘉,方莉.成人依恋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4(3).

[2] 吴薇莉,方莉.依恋测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 .

关于早恋篇6

[关键词]懵懂期;中职生;早恋现象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64-02

中职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情感方面最常见的便是早恋现象。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中职生面临的升学压力自然就没高中学生大,此时容易产生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早恋,早恋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应该怎样去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情感上的帮助?为此,笔者对三峡库区的中职生做了青春期情感方面的调查研究,希望掌握学生早恋的心理特征和成因,最大限度地寻找方法帮助他们平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一、青春期情感现象的特征

1.恋爱现象的普遍性:在早恋现状调查中,正在恋爱、认为应该恋爱和考虑恋爱的比例占到将近50%,而其他学生这说明早恋现象在中职生中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

2.恋爱心理的矛盾性:中职生心理的幼稚性与行为成人化并存的矛盾,造成他们复杂多变的心理。虽然早恋现象在中职学生中普遍存在,但大多数学生认为学生早恋应给予相应的制止。他们内心充满了矛盾,既想去接触异性,又怕教师或家长发现,还怕影响学业,但调查结果显示仍有一部分学生不听教师、家长的劝阻。

3.恋爱关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通过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中职生的恋爱关系极不稳定。因他们心智与年龄的低龄化,又缺乏成人恋爱对家庭、经济等多方面的理智考虑,在最初的好奇和愉悦心理消失后,他们很容易受各自情绪、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影响,一旦发生感情分歧、争吵等情况,便很容易分手,甚至有人因分手后承受能力较弱而出现过激行为。

4.恋爱动机存在多样性和盲目性:问卷调查数据发现,34%的中职生是因寂寞空虚的原因而去寻找精神寄托,因“从众”或“好奇心”而恋爱的也分别占到了21%和26%,只有极少数的中职生是为了选择人生伴侣或寻求一个人的帮助。这说明大多数中职生的恋爱观念模糊不清,不知道为何恋爱,缺乏对其真正目的和最终结果的深层考虑。

二、青春期早恋原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中职生早恋问题突出。不仅是对恋人本人身心健康、学习生活有影响,对未来的人生影响也很大。归纳起来,导致中职生早恋的因素主要如下:

1.青春期生理因素:中职生在生理发育上基本上已成熟,性意识的觉醒,这提供了学生早恋的基本生理前提。但大多数学校关于青春期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往往不够,使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内心深处有一种探寻异性生理结构的好奇心和寻找释放自己内心情感的出口,进而在中职生中普遍出现早恋现象。

2.青春期心理因素:调查发现,中职生早恋除了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因素外,大多数还是由于心理原因。中职学生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考上高中自愿或者被迫来到职校,他们及其家长大多也只是抱着混时间的心理,对三年后能考上大学并不抱有期望,随着新鲜感过去之后在他们心中留下的便只有空虚、无聊、寂寞。

3.家庭因素: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有缺陷的中职生是早恋的高发人群,尤其是在贫困家庭、单亲家庭、隔代抚养、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等特殊家庭中生活的学生。家庭因素成了引发早恋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

调查统计发现,很多学生早恋有的是因为父母经常吵架,甚至离婚,导致这些孩子缺失家庭温暖、家人的关爱;有的是因为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由祖辈隔代抚养,父母与子女极少沟通,感情上缺失慰藉与关爱。于是,他们便希望在异性身上得到关心和爱护,得到情感寄托,进而早恋。

4.社会因素:在现今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书籍、网络、电视、电影、游戏等对于学生来说随处可见。这些不乏着大量的情爱内容,这对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

三、教育和引导对策

中职生正处于自我内在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真正的同一性,是将自己的本质、信仰和状态与外部环境进行整合和协调。反之,则会出现同一性混乱,突出表现为情感障碍。针对中职生早恋的特点及原因,笔者提出以下教育引导对策:

1.深化中职生青春期教育,着重培养中职生健康的恋爱心理,引导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和世界观。现在的中职生极少有正确的恋爱观,其恋爱很少能成功携手走向婚姻的殿堂。学校应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中职生权衡早恋的利弊,使其认识早恋对学业及今后人生的影响,明确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知识技能。特别要注意中职生失恋后的心理变化,杜绝扭曲心理的出现,让他们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到学业、人生目标上,并为之不懈努力,这样才能抑制早恋不断攀升的局面。

2.加强中职生青春期性教育。现阶段但我们还处于“谈性色变”的年代,不管学校还是家庭对中职生青春期性教育都是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导致他们不能通过学校家庭这一正规渠道获取相应知识,而只能从社会中去获取一些零零碎碎的爱情观念或性知识,最终造成他们性知识薄弱。

3.学校应通过如专题讲座、心理咨询、书法、演讲比赛等不同形式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的特殊性,还需开展健康有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既可以填充他们因学业轻松而带来的空虚无聊的闲暇时间,又让他们通过活动与异性接触,解开男女间交往的神秘面纱。

4.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让学生在有困难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正确的引导。

5.各任课教师也应根据科目的特点,把课堂变成一个教育的阵地。语文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精彩唯美的爱情文学作品来熏陶感染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只有教师不断更新观念,秉持一颗阳光、平常的心去正确看待婚恋作品,才能让学生在爱情作品中感受真善美,教材中的婚恋作品才能真正发挥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总之,中职生早恋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承认中职生早恋是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需要学生本人、社会、学校及其家庭的不断沟通、多方协调和共同努力,因地、因人而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措施才能有效地疏导和预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职校学生度过人生成长过程中最迷茫、最脆弱,也是最宝贵的时期。

参考文献:

关于早恋篇7

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家喻户晓:两位年轻人相爱,却遭受家族世代仇怨和门第之见的百般阻挠。但外界的阻力并未使恋情熄灭,反而使他们越爱越深,最后以殉情作为终极反抗,捍卫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心理学家受《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启发,对恋爱中的人作了调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遭到家长反对的恋人,关系比原来更加密切,而没有遭到家长反对的恋人,倒有一部分逐渐疏远了。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指如果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出现,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俗话说,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早恋对于12~18岁的青少年而言,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这是由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所决定的。青少年的生理发育进入人生第二次飞速发展阶段,各项生理指标已接近成人,心理上也处于半成熟状态。生理的成人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希望与成年人一样交朋友、谈恋爱,独立自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再受到长辈的约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和性意识逐渐觉醒,对异性由童年期的疏远逐步过渡到好感、亲密,以至产生爱慕和依恋。他们喜欢与异性一起活动、游戏、学习,喜欢与异朋友,对钟情的异性,会产生与之成为恋人的愿望。除了生理、心理因素外,社会因素也对青少年早恋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如:生活水平提高使青少年营养过剩,激素分泌异常,过早萌生性兴趣。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体对恋爱及相关情节的过度渲染,以及成人的恋爱行为,同学、同伴的恋情等等,都可能使青年少从中观察、学习、模仿,或产生从众行为。正是这些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共同催生了青少年的早恋行为。

面对青少年早恋,许多父母通常的反应是大惊失色、紧张焦虑,似有大祸临头。他们认为孩子早恋必定带来灾难性后果:从无心学习、成绩大幅下滑,到产生性过失,继而考不上理想的中学、大学,最后一生前程黯淡。这种在认知心理学中称为“糟糕至极”“以偏概全”的歪曲观念,必定导致父母以权威者的姿态,对孩子的早恋实行极端的、蛮横的干预,例如: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训斥、打骂、羞辱,勒令禁止双方来往等,希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及时把早恋的火苗“扑灭”,让孩子悬崖勒马,回归正途。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长辈的干涉反而使恋爱双方走得更近。甚至,原本两人只是互有好感、情愫朦胧,或只是谈得来的异性朋友关系,因父母的“搅和”与“贴标签”行为,反而加快了情感进程,联系更加紧密,形成一致对外的“抗战联盟”,建立了名副其实的恋人关系。“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这样产生了。

是什么心理机制让这些“棒打的鸳鸯”关系更密切呢?“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是怎么产生的?

在一个实验中,心理学家让被试面临A与B两个选择,在低压力条件下,有人告诉被试:“我们选择的是A”,在高压力条件下,有人告诉被试:“我认为我们两个人都应该选择A”。结果,低压力条件下,被试选择A的比例为70%,而在高压力条件下,只有40%的被试选择A。由此得出,如果选择是自愿的,人们会倾向于增加对所选择对象的喜欢程度。而当选择是被迫的,便会降低对选择对象的好感。因此,当恋爱双方被强迫作出某种选择时,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这种心态会促使他们作出相反的选择,甚至会增加对自己所选择事物的喜欢程度。另有一种解释从维护认知平衡的角度出发,认为:人们通常对自己的行为均从内部和外部寻找理由,当外部理由消失时,就会从内部去寻找依托,反之亦然。亲人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时,便削弱了恋爱双方恋爱的外部理由,这导致恋爱者的认知出现了不平衡,于是他们只好将内在的情感因素升级,以解释自己的早恋行为,使自己的认知重新处于平衡状态。因此,恋爱双方越是受到外部的否定和干扰,内心对恋人的爱越是深厚,越是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决定和行为。

了解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及其产生的机制,明智的父母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对青少年的早恋不应采取简单粗暴的干预方式,以避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父母理性对待孩子早恋,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认识到青少年早恋是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的,是普遍的、正常的现象,不必过于惊慌和紧张。

第二,辩证地看待青少年早恋,认识到青少年早恋也不只有坏处,也有一些好处。例如:可以锻炼与异性的交往能力,使个性更趋完整。可以在学习上相互勉励、促进,在生活上可以相互帮助等。

第三,以平等、共情、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一起讨论早恋行为,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首先肯定他们的珍贵情谊,再与孩子一起分析早恋行为产生的原因,判断早恋的类型,是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还是从众型。接着客观地讨论早恋的利弊,在探讨弊端方面,强调早恋双方心智的不成熟性、冲动性、易变性、关系的不稳定性等对双方身心的损害,恋爱时过于关注对方以致对学习效率和未来前程的不良影响,太早确立关系对未来婚姻生活的负面影响等。父母以长者的经验和智慧,与孩子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倾向性的建议。同时,要相信孩子,给予他们考虑与自己作决定的机会。

关于早恋篇8

一、学生的早恋现象已普遍到在校的每一个学生

刚上中学的学生,就早早有了早恋的倾向,但由于是一个新的班级,对班级里的学生还不了解,所以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在同学面前展示,特别是在异性同学面前。不到一学期的时间,就会有部分学生陷入早恋泥潭。到了九年级,特别是要毕业的那个学期,基本上每个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恋现象。

二、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对性的好奇,对异性身体和心理的好奇。这是早恋的基本原因。

2.对学习不感兴趣,这是早恋的一个原因。

3.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过大。

4.受电视剧(或电影)里的恋情所感染。现在的电视剧是无情不成戏,这些情戏对学生早恋有较大的影响。

5.学生审美标准的提高是早恋的一个原因。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审美标准越来越高,对那些符合自己审美标准的异性可能更想亲密接触。

6.长时间异性同学的相处导致早恋现象。这属于日久生情的现象,大多为同桌、学习上的伙伴或玩伴等。

三、早恋的危害十分严重

1.影响学习和生活。

2.早恋容易让学生受到伤害。

3.早恋容易让学生养成不良习气。

4.早恋容易出现性过失。

5.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6.造成经济负担。

四、应对早恋的策略

1.积极开展青春期性的教育。性是最诱人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性教育包括性知识、性道德、性法制教育。介绍性知识是要学生掌握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二特征发育的特点。向学生宣传和解释与两性有关的法制知识,使中学生了解到:在两性关系中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甚至是违法的,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减少和避免性过失行为。

2.及时发现并进行教育。早恋有很多表现,如,讲究打扮和发型;成绩突然下降;性格发生变化,沉默不语,花钱变多等等。作为教育者,要认真观察,发现早恋现象及时暗示或疏导,个别的可进行有说服力的批评等。

3.加强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学生遇到自己喜欢的异性,表现出爱慕、暗恋、早恋的行为,这是很正常的。学校心理健康咨询室的作用要发挥出来,通过有经验的心理教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来解决有早恋倾向或已经早恋的学生的问题。

4.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学校可以通过紧张而有序的课内学习,健康有益而又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充实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使他们把全部精力、智慧集中到学习上,把兴趣和爱好集中到学校的活动中。

关于早恋篇9

【关键词】中学生;早恋现象;原因分析;教育对策

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时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日渐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继形成,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不容忽视的早恋问题。目前早恋现象日益呈现广泛化、低龄化、公开化,教师和家长整日忧心忡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杜绝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呼声越来越高,只有正确认识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帮助学生解决早恋现象,使其健康快乐成长。

一、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就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两种原因。毋庸置疑,中学生的生理发展日渐成熟,性生理和性机能的发展是促使学生早恋的直接因素,这一时期学生往往渴望与异往,对恋爱逐渐产生朦胧与美感。心理上,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其性格、思想和性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逆反心理逐渐产生,对于学校明令禁止的早恋现象充满好奇,他们渴望在与彼此的交往中获得美好的恋爱关系,一些学生有极大的攀比和从众心理,再加之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自然助长了早恋的势头。

就客观方面来讲,主要有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学校将升学率排在教育的第一位而忽视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管不问,长期忽视学生恋爱观的培养,而且不善于通过开家长会的方式对学生心理发展进行讨论与沟通,这促使学校教育的严重失职。家庭长期忽视对学生爱的给予,致使学生缺乏关爱,家庭不和睦,也是促使学生性格乖张,引发学生早恋的重要因素。另外,社会上铺天盖地的恋爱影视给学生极大的恋爱冲动,还有一些色情资料给予学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促使学生陷入早恋的深渊。

二、改善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可行性对策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教育在抑制中学生早恋的过程中担当者至关重要的角色,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是杜绝中学生早恋现象的有效途径,加强学校教育主要应该从以下做起:一是做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工作,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教师要通过集体教育普及性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使其摆脱心理诱因,树立远大理想,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性。二是学校要定期开家长会,通过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学习近况,并及时作指导。三是通过开展网络交流,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师生交流互动可以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四是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包容学生,通过差异性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五是纯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拒绝不健康书籍涌入校园。

(二)建立和睦友好的家庭氛围

毋庸置疑,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建立和睦友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纯化家庭环境是缓解学生早恋现象的可行性途径。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学生的青春期教育,教育孩子要自尊、自爱、自重、自惜,教会学生正确把握男女交往的度,学会驾驭和灵活处理自身感情。其次,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特别是独生子女,家长要处理好孩子的心理问题,避免其出现过激、消极、被动的心理情绪,善于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避免学生早恋现象与的发生。最后,家长要适当抑制中学生的物质消费,避免学生钱花在网吧、恋爱等其它方面,将学生的恋爱苗头扼杀心理最底处。

(三)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外在因素,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是纯化学生思想,诱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的重要途径,营造纯净的社会文化氛围,发挥网络和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作用,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对比避免学生早恋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主要应做到两点:一是最大限度拒绝网络色情对中学生的腐蚀和侵害,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肃清学校附近的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场所,政府相关部门要将一些网络色情内容进行查杀,对一些不良网站进行警告甚至查封,为学生营造好的社会环境。二是社会与学校进行合作,定期举行一些大型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树立远大理想,忘却早恋下的儿女情长。

综上所述,导致中学生早恋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主观因素,另一方面是客观因素。正确认识主客观方面对学生早恋产生的负面影响,对症下药,通过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利用一切可利用因素,扫除一切能扫除的障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开辟纯净的外在环境,将早恋现象扼杀在摇篮中。

参考文献:

[1]白萍.初中生早恋情况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关于早恋篇10

不要给早恋贴标签

何谓早恋?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早恋一词的意思是:身体未发育成熟而过早地恋爱。是指青少年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爱情的认识往往还是片面的,加上自控能力差的恋情,此时的男女之间的关系往往具有“争强好斗、排他性、情谊绵绵依恋性、不计后果冲动性”。这种感情尽管是不成熟的,但它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因为它是任何人爱情认识、爱情技巧和爱情观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的能力不是天然形成的,必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这种爱情其实是一个试验性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才有可能形成恰当的爱情技巧和爱情观。而学习结果的如何,取决于我们周围的人也就是教育者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反馈。如果我们给他们提供的反馈得当,是有利于他们成长的;如果我们家长和老师没有给他们提供恰当的反馈,就会让孩子学习爱情时走上歧途。可见这种形式的恋爱对青少年的成长是必须的,如果企图扼杀,只会阻碍青少年的正常发展。我们可以把这种类型的恋爱称之为“学习性的恋爱”。

性生理和性心理都已经发育成熟,但还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男女之间发生相互喜欢、互相倾慕并带有独占性和性诉求的情感。这种情况下的青少年男女往往相互约定厮守终生,并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会为之计划、奋斗。他们都已经成熟,他们的这种爱情是理性的、成熟的、负责任的。尽管他们在经济上还不能承担婚姻的责任,但是爱情和婚姻不同的是,不需要承担像婚姻一样的经济责任。所以他们的这种恋爱和成人之间的恋爱是没有任何不同的,这种包含在传统“早恋”中的恋爱,我们可以把它们称之为“中学生恋爱”。

摆脱早恋有哪些方法

对于那些已经陷入早恋的少年来说应该下决心使自己尽快摆脱早恋的束缚。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思想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承认自己的行为是早恋。对此不可回避,回避只能意味着放纵,就会任其发展;更不能找种种借口加以辩护,这样只会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大胆地、毫不掩饰地承认现实,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才是摆脱早恋情网的第一步。

2、要当机立断,痛下决心。用理智战胜感情。早恋的双方在感情的交流方面发展得比较快,一旦下决心了断时,会感到痛苦。尤其是想到对方对自己的某些好处时,更加犹豫不决,怕伤害对方的感情,对不起对方,怕被斥责为绝情,忘思负义。对这些应该理智地分析,任何事物的对与错、是与非都是有其客观标准的,青少年要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既然认识到早恋是不对的,就应该彻底纠正。这样做也许会伤害对方的感情,不被理解,但从长远看,对自己、对对方,是极其有益的,终究会被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