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十篇

时间:2024-03-14 10:45:49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1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煤炭局关于规范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实做强煤炭主体企业有关事项的通知》(晋政办发〔2010〕5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节后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的通知》(市政办发〔2008〕1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全市煤矿节后复工复产验收工作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当前煤矿复工复产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市政办发电〔2010〕32号)、《市煤矿复工复产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全市煤矿节后复工复产工作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市煤复办明电〔2010〕1号),以及全省煤炭工作会议精神和省煤炭厅厅长王守祯在全省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现就做好我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煤矿企业整顿复工范围

经《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市介休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中批准的除金阜煤业以外的16座保留煤矿。

二、煤矿企业整顿复工原则和标准

此次煤矿企业整顿复工工作仍参照执行市政办发〔2008〕11号、市政办发〔2009〕7号文件规定的办法、标准、程序,鉴于我市煤矿企业停工停产时间较长,所以整顿复工要按照先维修、后整顿、达标准、再验收的要求,成熟一个、复工一个。

要严格落实“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按照大矿优先、机采矿优先、管理团队素质高的矿优先、井下现场管理水平高的矿优先验收的原则,严格执行省煤矿复工8项36条标准和程序,积极稳妥地推进整顿复工工作,坚决遏制盲目复工现象。

三、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验收条件

(一)所有保留煤矿必须在子公司实质性控股到位、管理团队全部接管到位之后,方可进入整顿复工验收程序。

子公司对保留煤矿实质性控股,是要求对保留煤矿净资产进行控股,至少不得低于51%,首付不得低于应付资本的30%,且剩余出资必须在一年内全部到位。

子公司管理团队必须按晋政办发〔2010〕5号文件要求派齐、派足、派强,公司主要负责人必须具有8年以上管理大中型煤矿的经历,并具有煤矿相关专业(指地质、测量、矿建、采矿、通风、安全、机电及运输等专业)高级职称,企业所有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中要有足够的工程师以上(含)职称技术人员。子公司对保留煤矿企业“六长”要按有关规定严格筛选,任命到位,并配齐生产、通风、机电、安全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对上述“两到位”,市煤炭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办公室要全部据实验收。

(二)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其完善的煤炭安全管理体系。

无论是子公司还是保留煤矿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要充分运用现代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管理人员能有效履行职责。子公司内部组建的安全管理机构实行派驻制,驻各矿安全管理机构由新组建公司直接领导,煤矿的“一通三防”、电气设备防爆、水文地质等安全管理工作由有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

第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主要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矿用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举报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制度;安全操作管理制度;公司认为需要制定的其他制度。

第三,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落实到位。子公司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负责做好所属保留煤矿企业(含整合关闭煤矿)的安全工作,保留煤矿企业承担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和直接责任,必须确保自身及整合关闭煤矿的安全。

第四,责任管理体系健全。要严格落实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的规定,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划分明确,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部门的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各工种的安全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要加强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跟踪考核,奖惩分明,确保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第五、以总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健全。以总工程师为核心,建立和完善安全科技开发机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加强现场技术管理,加强安全资金足额到位,严格执行“一通三防”技术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矿井水患防治工作。

第六、整合改造矿井的安全管理责任到位。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严把建井队伍的资质等级关,杜绝井下工程转包,严禁将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建设工程承包给没有防突专业技术和装备的队伍施工。

(三)重大安全隐患真正排除。

(四)煤矿企业涉及生产、安全、机电、通风等矿井工作人员、管理人员,必须经市煤炭局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五)基建矿井要做到“五落实”,落实建设单位安全责任;落实施工单位安全责任;落实监理单位安全责任;落实安全生产投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六)业务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关键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符合有关要求,并且在市煤炭局审核备案。

(七)按分级管理程序要求,采掘计划、矿井建设方案设计和矿井建设计划须报市煤炭局审批。

(八)矿井必须要有综合防水措施和完善的探放水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探放水作业队伍。整顿复工前各煤矿企业必须将周边采空区充水图报市煤炭局。

(九)整顿复工验收要严格按照市政办、文件要求的分类管理意见执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要符合资质要求,严格按招投标程序选择,并报市煤炭局审核备案。

四、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验收程序

(一)煤矿企业整顿复工前,须由煤矿企业、子公司提出申请并经主体企业同意后,报市煤炭局巷道维修维护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维修方案要具体明确每天维修维护工作量、安全保障措施、跟班领导等,经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办公室同意后,对煤矿企业现场启封,并组织相关技术专家、矿山救护队人员现场实地进行检测、检查,帮助煤矿企业完善巷道维修维护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跟踪监督煤矿企业严格按照巷道维修维护方案实施。严厉打击违规组织生产。

(二)巷道等设施的维修维护结束后,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办公室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实地维修维护达标检查,并要重点针对各大系统存在的问题、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隐患、管理团队、安全管理机构及采掘现状等内容进行专项摸底检查,提出具体的整顿复工整改内容并进行井下实测。同时煤矿企业将采掘计划、矿井建设方案设计和工程建设计划报市煤炭局批准。

(三)巷道维修维护达标后,子公司根据自检情况和市煤炭局摸底检查情况,认真制定整顿方案并报市煤炭局,经市煤炭局组织专家会审后报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批准整顿复工,同时报所属乡镇政府备案。整顿方案要具体详细,特别要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整改时间、整改任务、入井人数,并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

(四)整顿结束后,实行分级验收。由子公司组织初验合格后报所属乡镇政府,经审核同意报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办公室,经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办公室组织人员进行现场验收、签字并确保无重大安全隐患后,由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办公室通过会审批准复工并报市复工复产领导组办公室备案,或提出初验同意意见上报市复工复产领导组办公室验收。子公司、所在地乡镇、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成员单位应将初验中各类整顿复工审核表、验收表以及煤矿企业重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表等,一式三份报市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领导组办公室存档。

五、煤矿企业整顿复工验收要求

(一)各级验收人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真正履行职责,按照“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认真验收,绝不走过场,同时监察局要严格督查,对不负责任的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二)要严格按照市煤矿复工复产领导组办公室要求,整顿期限不得超过10天,特殊情况不得超过15天,在批准整顿期限内,必须达到验收标准,初验不合格的,一个月内不得再次批准整顿;连续两次批准整顿复工都未能通过复工验收的矿井,原则上两个月之内不再安排整顿复工。对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企业,由市煤炭局查封主提升,供电部门切断主提升电源,公安部门停止供应火工品,劳动部门遣散工人,不再办理整顿复工手续,只允许通风、抽水、测瓦斯。坚决杜绝出现无限期重复整顿现象。凡发现长期以整顿复工名义组织生产的违规行为,要对煤矿企业采取最严厉的制裁措施。

(三)市煤炭局要切实加强监管,市安全生产执法稽查大队要切实加强稽查,保证煤矿企业正常整顿,正常执行验收程序,同时对违法违规的企业要重拳出击、严厉打击。

(四)对未经批准整顿复工的煤矿企业,擅自强行组织施工和生产的,将依据有关规定罚款100万元,并不准参加今年的整顿复工程序。

六、煤矿企业整顿复工组织机构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2

**年是实现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提出的、国务院确定的“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目标的攻坚年,也是全面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改办能源〔**〕1044号,以下简称《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4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关键年。

一、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保护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若干意见》,认真组织实施《规划》,以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为目标,以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为核心,以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为关键,以加强煤矿企业基础管理为重点,完善瓦斯防治工作体系,加大安全技改投入,推进科技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加快煤层气输送管线建设,促进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防治目标

**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控制指标:瓦斯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确保下降2%;力争控制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瓦斯事故,煤矿瓦斯事故起数控制在313起,死亡人数控制在1266人以下。

**年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目标:煤矿瓦斯抽采量34亿立方米,利用15亿立方米;地面煤层气产能达到13亿立方米,抽采9亿立方米,利用7亿立方米。

三、工作要点

(一)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体系建设。

把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作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各地要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机构建设,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以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瓦斯治理全面负责为核心的责任制度体系,依法健全安全管理机构,认真落实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责任制。各省(区、市)瓦斯防治办公室要加强各方面力量协调,集中精力解决本地区突出问题,并落实专人认真做好数据统计和信息交流工作,为科学决策和相互交流借鉴提供支撑。

(二)坚持和完善煤矿瓦斯防治目标考核管理。

按照八部委局联合印发的《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施意见》(发改能源〔**〕1119号)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有关省(区、市)煤矿瓦斯防治(集中整治)领导小组要加强领导,将瓦斯事故控制指标和抽采利用目标分解到安全重点监控企业,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并对指标和目标完成情况实行重奖重罚。

(三)加强对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和利用的协调。

一是各地要加强煤层气资源区块整体规划和协调开发工作,重点推进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地煤层气产业化开发规划工作,避免在整装区块内出现小规模、分散开发利用的局面,防止资源和资金浪费。二是清理整顿煤层气和煤炭资源的矿业权交叉问题,促进煤层气和煤炭资源协调开发。三是适度引入竞争机制,改革煤层气对外合作模式,加快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煤层气开发利用水平。四是建成沁水—晋城、端氏—晋城—博爱等煤层气长输管线建设,启动三交—陕京2线等煤层气长输管线建设的前期工作。

(四)认真抓好煤矿瓦斯防治基础工作。

进一步明确企业在瓦斯防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116号),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监测监控手段,严格现场管理,确保每个工作地点、每个工作环节不留隐患,夯实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基础。制定超能力生产处罚办法,严格加强监管,严禁矿井超能力、超强度生产。落实四部委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的若干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16号),引导企业优化设计、发展机械化、合理集中生产,减头减面减人。加强对煤矿企业劳动定员的监管和监察,控制入井人员和在同一采区工作人员数量。组织全国或区域性煤矿“一通三防”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项检查,促进煤矿抓好瓦斯防治基础工作。

(五)着重抓住瓦斯重灾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把瓦斯重灾区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特大以上瓦斯事故的煤矿企业瓦斯治理和利用工作作为重点,继续利用国债资金支持这些企业提高预防瓦斯事故系统的可靠性,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档案,跟踪和掌握瓦斯治理和利用工作的进展,帮助解决技术难题。依托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分期分批对45户安全重点监控煤矿负责人进行培训,**年举办培训班不少于10期,培训400人。尽快组织专家“会诊”回头看活动,除对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外,重点检查企业瓦斯治理方案和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国债安全技改资金使用、瓦斯抽采系统建立和瓦斯利用、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建立和运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人员安全培训等。

(六)推进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小煤矿清理整顿工作。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82号)精神,把清理整顿24处煤与瓦斯严重突出矿区和34处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小煤矿工作,作为实现国务院确定的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的根本性措施之一,逐个矿区清理,逐个小煤矿整顿,牢牢抓住不放。一是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二是严禁在这些区域新建小煤矿;三是对现有小煤矿进行清理整顿,依托有瓦斯治理经验、有技术和管理基础的大型煤矿企业,实施资源整合、联合改造或委托其管理。**年要力争完成这58处矿区的小煤矿清理整顿工作。

(七)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示范工程建设。

加快实施“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的启动实施工作,积极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煤矿瓦斯、火灾与顶板重大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有效的科技支撑。加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集中人力物力,围绕制约煤矿瓦斯防治的重大问题组织攻关。适时召开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会和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经验交流会,着力推进淮南、沈阳矿区高瓦斯、高地温、高地压、煤层群条件瓦斯治理与利用,松藻、郑州、抚顺、焦作矿区严重突出矿井的瓦斯治理与利用,淮北、阳泉矿区自然发火严重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与利用,晋城、鹤岗矿区先抽采瓦斯、后开采煤炭示范工程建设。同时,组织开展松软突出煤层空气钻进设备、松软突出煤层螺旋钻进设备、井下水平长钻孔设备、低透气性煤层增透技术、低浓度瓦斯安全输送技术与设备、远距离防突控制钻机、地面欠平衡车载钻机、瓦斯抽采风流监测与智能控制等8项重大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专项研发。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3

福建煤监局成立于2005年11月,目前只有18名监察员,没有分局。然而,这几年,福建煤监局通过以实现管理强矿为目标,立足国家监察职能,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努力,力促全省煤矿安全生产水平逐年提升。2005年以前,福建省每年的煤矿死亡人数均在百人以上,2008年煤矿发生各类死亡人数22人,与2005年绝对数相比,死亡人数下降77.9%,百万吨死亡率下降84.2%,为0.98,首次实现了1以下。

0.98,让记者探析一下这历史性突破的背后……

严格规范执法促整改

福建煤监局安全监察处处长朱石福用一句话总结了该处工作:“人手少、任务重,工作有成效,去年罚没款缴交率100%,没有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保证了行政执法的及时性和威慑力。”安全监察处编制为6人,现有干部6名。全省合法煤矿达335个,可谓点多、面广、线长。“监察员一年有半年以上时间在基层跑。我们经常一下矿井,就顾不上吃饭,更谈不上休息。”朱石福说,前几天,他们去永定县一煤矿监察,监察员早上7点多从福州市出发,下午3点多才到煤矿,从井下取证出来已是晚上7点多,再制作现场执法文书、整理现场反馈意见,到晚上10点才完成工作。这种情况对于福建煤监局的监察员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发现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对事故性质的认定、证据材料分析等,对含糊不清的地方,我们都要拿出原先收集到的证据进行验证,并及时与事故调查组沟通、协调,直到达成共识。”事故调查处处长丁实江介绍,对于每一起事故,监察员都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取证,拍照存档,建立动态数据库。待事故调查报告出来后,监察员再对其进行严格审核。

为确保委托调查的每起事故调查处理客观公正,并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实效,该局建立了事故调查跟踪指导责任人制度,对每一起事故都确定一名跟踪指导责任人,全程跟踪事故调查进展情况,对事故调查进度、质量进行跟踪指导,对不同看法之处及时加强沟通协助分析,确保事故按期结案,做到责任追究依法依规,处罚裁量平衡适度,避免了不同地方处罚裁量轻重悬殊现象。

不仅在事故查处方面,福建煤监局还制定了严密的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丁实江告诉记者,他们还建立事故矿井监察和现场处理责任落实制度,对事故煤矿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解剖式的安全监察,及时采取措施,要求基层监管部门落实监管职责,督促整改,避免在事故调查期间矿井仍“带病运转”或简单停产一段时间就恢复生产。

2008年,福建煤监局还健全规范和完善接待、登记、审批、核查、处理、反馈等制度,对群众来信来访实行专人负责,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严格保密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举报案件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反馈。

数字看似枯燥,却着实意义重大。今年1~4月份,福建煤监局累计对33个煤矿进行监察执法,共发现各类事故隐患239条,下发各类执法文书108份,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煤矿予以行政处罚11件。2008年,福建煤监局累计监察执法煤矿115矿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987条;下达(制作)各类执法文书304份;及时对19家煤矿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实施行政处罚19起,分别作出警告、停产整顿、罚款和暂扣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其中暂扣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7本,累计实施经济处罚193.458万元。

严标准重服务上水平

“被县里确定为示范矿井后,我们就对照标准化建设标准,共投入资金3700万元,改造井下各系统设施和地面生产、生活设施。现在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工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看到他们心情舒畅地工作,自己也觉得很踏实,值得!”永定县鑫源五矿矿长陈志强对记者说。

陈志强告诉记者,该矿在县里列入示范井时,他不太情愿,一是觉得标准有点“苛刻”,二是认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投资太多。“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福建煤监局、县、镇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常到矿上指导工作,他们推着我们向前走,现在准备从三级提升到二级标准。”

其实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永定县鑫源五矿。从2006年开始,福建煤监局就开始全面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并陆续到永安、永定和龙岩新罗区召开标准化现场会,使福建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有效提升了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008年4月份,福建煤监局组织全省各产煤市(县、区)和福煤集团原煤生产单位的1 60多名代表,深入福煤集团所属4个示范矿井,现场参观煤矿综合安全监控系统、职工人井智能考勤系统、井下瓦斯监测、采煤面单体液压支柱、以钢代木支护以及煤矿“三条线”建设、“三推行”工作等开展情况。,

据悉,在去年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今年福建省又有111个矿井列入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计划,占全省煤矿总数的33.17%。目前,各产煤设区市正结合安全生产许可证延期工作进行验收,到年底全省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以上的达标矿井可达171个,占全省煤矿总数的51.04%。

在煤矿延期换证工作中,福建煤监局监管人员主动靠前做好服务。他们将办证换证的法律法规、审批标准、审批流程、注意事项及具体要求全部制版上墙,在本局网站公布,编印1000份《延期换证工作材料汇编》,免费发放基层和企业参照执行:同时,派出由业务骨干、专家组成员组成的宣讲团,深入龙岩、三明、泉州三个重点产煤市,举办8场专题讲座,专门就延期换证工作的方案、标准及法律法规进行讲解、指导和宣传,有1000多名基层煤行办工作人员和煤矿业主、管理人员参加了讲座。

针对延期换证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福建煤监局先后4次召开由省经贸委能源处、福煤集团、市(县、区)煤行办、中介机构及煤矿企业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认真做好解说工作,及时制定针对性强的措施,积极化解工作困难和问题;专门设立办证服务大厅,克服人手紧任务重的困难,主动加压,增加工作量,热心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和指导,确保企业少走弯路,节约工作成本。

福建煤监局综合处处长戴文鹏告诉记者,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广开民意、广纳民言的基础上,立足省情矿情,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将煤监局法定审查时间由3个月缩短为1个月,腾出2个月的时间让企业做更充分的准备工作,加快审批进度,确保在本

局的工作环节不拖延,为煤矿企业节省时间和办证成本,减少对全省煤矿正常生产的影响。

在强化监察执法的同时,福建煤监局还专门聘请煤矿安全专家,组织技术骨干和专家深入矿区进行现场复查,免费为企业“会诊”,协助企业制定整改措施,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

福建煤监局还定期将全省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暂扣等管理事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纪检监察室主任张江辉告诉记者,他们纪检监察部门主动介入,并深入基层主动向基层管理人员和煤矿企业负责人宣传、介绍福建煤监局的纪律要求和廉洁承诺,还加强与特邀廉政监督员、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代表的联系,通过多种渠道全面跟踪掌握本局人员在办证过程中的廉洁行为。同时,主动参与办证审查和现场核查工作,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科技人才助力发展

“今后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全省网络集成联网之后,借助网络系统还可实现视频会议功能、远程监察功能、办理日常事务功能以及信息上传下达功能等。”戴文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就等于为瓦斯防治和煤矿安全工作配备了“千里眼”,设置了“电子警察”。

据悉,至今年底,福建省所有矿井都将安装好安全监控系统并实现省、市、县、煤矿四级联网运行。福建省政府在“十一五”安全专项规划中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用于各级分控中心平台建设,并结合福建煤矿实际,提出在全省煤矿安装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的要求。各级政府也加大对煤矿安装监控系统资金扶持力度,如新罗区政府制定了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作激励和奖罚制度,给予9万吨/年及以上矿井奖励5万元,4-9万吨/年矿井奖励4万元等;永定县政府投入620万元扶持全县54家煤矿62个独立生产系统安装煤矿安全监控系统。

截至4月15日,福建省已有137个矿井安装了监控系统,85个矿井实现了与省级监控中心模拟环境的联网,其中有72个矿井进行了网络链路测试,实现正常运行的矿井有42个。

戴文鹏认为,这些矿井的监控系统不仅发挥着安全保障作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已经开始显现。如福建煤电公司翠屏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避开用电高峰抽水来节约电费的做法,使企业节约了经营成本;龙岩市北山煤矿摸索出利用监控数据指挥现场作业人员在放炮期间安全进出作业面,为一线矿工提供安全保障。

福建煤监局要求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监控系统建设的日常监管,督促各分控中心、各煤矿企业加强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管理和维护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和值班值守人员,保证24小时不间断监控,确保监控数据和图像实时传输,确保监控系统有效运行。

目前,福建省正组织有关人员制订《福建省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对监控系统的装备技术、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提出具体要求。

目前,福建煤监局还加快推进矿山实验室建设工作,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和《矿山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实施细则》,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去年,煤老板到处挖专业技术人员,有挖国有煤矿的、有挖乡镇煤矿的,还有的跑到贵州、四川等地去挖人,年薪基本在12万元以上,可还是不理想,目前还是有一些煤矿没有按要求配齐专业技术人员。”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改革开放以来,煤炭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生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煤炭工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煤炭需求总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和安全压力进一步加大。为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的煤炭工业发展道路。把煤矿安全生产始终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按照统筹煤炭工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统筹矿山经济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实现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二)发展目标。从20**年起,用3―5年时间,建立规范的煤炭资源开发秩序,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生产能力的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煤矿安全基础条件有较大改善,煤矿瓦斯得到有效治理,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矿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控制,煤炭法规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再用5年左右时间,形成以合理保护、强化节约为重点的资源开发监管体系,以大型煤炭基地和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主体的煤炭供给体系,以强化管理和投入为重点、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以煤炭加工转化、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治理为核心的循环经济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为基础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三)基本原则。坚持发展先进生产能力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培育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型煤矿重组联合改造,另一方面继续依法关闭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小煤矿。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影响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抓紧完善法规政策调控体系,提高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综合治理的原则,促使煤矿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等各项要素到位。坚持国家引导、扶持和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又要尊重企业的自主发展权。坚持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推进煤炭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健康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坚持煤炭开发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促进煤炭、电力、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的联合和煤炭就地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二、强化规划和管理,完善煤炭资源开发监管体系(四)加强对煤炭资源的规划管理。煤炭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改进管理方式,实现由粗放开发型管理向科学合理开发、保护节约型管理的转变。依法科学合理划定煤炭资源国家规划矿区和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严格按国家规划有序开发。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划定,由国土资源部研究提出,会同发展改革委共同审定并公布。建立煤炭资源战略储备制度,对特殊和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发。(五)完善煤炭资源管理与生产开发的管理制度。各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煤炭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手段,加强对煤矿开发建设和煤炭生产的监督管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国务院行政法规,规范煤炭资源勘查、开采登记管理工作,纠正、制止一切越权审批和以招商引资为由越权配置煤炭资源的行为。煤炭开发规划和资源管理工作要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矿区总体规划时,必须征求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规划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编制煤炭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时,必须征求同级发展改革(煤炭行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并作为批准煤炭资源勘查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重要依据。产煤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煤炭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煤炭资源和生产开发管理。(六)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加大煤炭资源勘探资金支持力度,研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资金,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由国家投资完成煤炭资源的找煤、普查和必要的详查,统一管理煤炭资源一级探矿权市场,在此基础上编制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矿区总体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实行煤炭资源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转让收入要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用于煤炭资源勘探投入,实现滚动发展。健全煤炭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制度,培育精干高效、装备精良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严格执行勘查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储量评估制度,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地质勘探精度,保障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规划和开发煤炭资源奠定基础。(七)合理有序开发煤炭资源。进一步完善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规范煤炭矿业权价款评估办法,逐步形成矿业权价款市场发现机制,实现矿业权资产化管理。煤炭矿业权资产化要与科学的生产规划相结合,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开发、一次置权、分期付款”的原则有序进行。严格矿业权审批,对国家规划矿区内的煤炭资源,凡未经国家批准开发规划和矿业权设置方案的,一律不得办理矿业权的设置。保障矿区井田的科学划分和合理开发,形成有利于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煤炭开发秩序。加快修订煤矿设计规范,严格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和开发强度管理,禁止越层越界和私挖乱采。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开采难采煤层和极薄煤层。煤矿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必须按照隶属关系,依法取得同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八)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煤炭资源。修订煤炭生产矿井资源回采率标准和管理办法,凡设计回采率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煤炭开发建设项目,一律不予核准,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建立严格的煤炭资源利用监管制度,对煤炭资源回采率实行年度核查、动态监管,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煤矿,要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仍达不到回采率标准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吊销采矿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加快完善煤炭资源税费计征办法,研究将煤炭资源税费以产量和销售收入为基数计征,改为以资源储量为基数计征的方案,并在条件成熟时实施;同时,要积极探索多种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煤炭生产企业节约煤炭资源。健全煤炭生产企业资源储量管理机构,落实储量管理责任,完善煤炭储量管理档案和制度,严格执行生产技术和管理规程。三、加快结构调整,加强煤炭供应体系(九)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按照煤炭发展规划和开局,选择资源条件好、具有发展潜力的矿区,以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为依托,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国家继续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或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以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积极改进金融服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煤炭开发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上市融资,按照国家规定发行企业债券,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建设和发展。(十)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要与煤炭外运和水资源等条件相衔接,与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要加大投资力度,改革铁路和港口投资体制,鼓励企业法人、非公有资本参股建设和管理,抓紧建设和改造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出煤通道和北方煤炭下水港口,提高煤炭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交通运输对煤炭供给的制约。按照政府引导和企业自愿的原则,鼓励煤电一体化发展,加快大型坑口电站建设,缓解煤炭运输压力。鼓励大型煤炭企业与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企业联营。火力发电、煤焦化工、建材等产业发展布局,要优先安排依托煤炭矿区的项目,促进能源及相关产业布局的优化和煤炭产业与下游产业协调发展。(十一)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加快培育和发展若干个亿吨级大型煤炭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优化煤炭工业结构、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平衡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关系和“走出去”开发国外煤炭、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矿区的资源开发由国有资本控股。鼓励发展煤炭、电力、铁路、港口等一体化经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到境外投资办矿,带动煤炭机械产品出口和技术、劳物输出,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十二)进一步改造整顿和规范小煤矿。各产煤地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型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型煤矿,通过资产重组实行联合改造。积极推进中小型煤矿采煤工艺改革和技术改造,规模以上煤矿必须做到壁式正规化开采。继续淘汰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和浪费资源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十三)加快提升煤炭生产和设备制造技术水平。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提高煤矿装备现代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淘汰落后的技术装备与工艺,推动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大力推进中小型煤矿机械化,加快培育和发展面向小型煤矿的综合服务机构,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关键技术引进、技贸结合、合作制造、市场换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煤炭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制造能力,促进重大装备制造国产化。加强企业、科研机构和各类院校的联合,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十四)规范煤炭市场秩序。深化煤炭流通体制改革,改革电煤价格形成机制,运用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法规,合理调整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的利益关系。继续推进煤炭订货方式改革,鼓励供需双方自主衔接、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严格煤炭经营企业资格审查,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活动,清理煤炭运销环节乱收费、乱罚款,依法打击掺杂使假和偷骗税款等不法行为。四、坚持综合治理,强化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十五)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高监察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煤矿安全执法检查。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实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强化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精简企业管理机构,加强一线管理力量;坚持煤炭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机构派驻制度,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制度。严格外包工程队伍资质管理和现场管理。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十六)加大煤矿安全投入。按照企业负责、政府支持的原则,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各类煤矿要按有关规定提取生产安全费用。国家继续从预算内基建投资(国债资金)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国家支持的煤矿安全改造项目,地方财政要积极安排配套资金,专项列支,并与中央资金同时到位。各级财政、审计和煤炭行业管理、煤矿安全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确保煤矿安全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并发挥效用。(十七)提高瓦斯防治技术水平。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设立国家瓦斯治理和利用(煤层气)工程研究中心,加强瓦斯防治科技攻关,立足于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科技进步,从根本上扭转瓦斯事故多发的现状,加快瓦斯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瓦斯煤尘防爆、瓦斯抽采利用技术的研究。抓紧制订和实施全国煤矿瓦斯治理总体方案,尽快使煤矿瓦斯治理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税务部门要尽快制订实施办法,对瓦斯(煤层气)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煤炭企业要严格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的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源辨识技术体系、瓦斯抽采和监测监控体系、灾害预警救援体系,切实防范重特大瓦斯事故的发生。(十八)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素质。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培训制度,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职工安全、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特别是采掘工人的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对煤矿负责人和主要工种依法实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纪律等现象。实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煤矿采煤等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和特殊工种人员实行职业准入,持证上岗,严格技术岗位人员配备标准。教育部门要加强与煤炭行业的合作,将煤炭行业有关专业纳入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要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尽快恢复或设立一批煤炭职业技术学校。要引导有关大专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按照煤炭行业市场需求培养懂安全、有技术、会管理的煤炭专业人才。要通过设立煤炭专业奖学金、减免学费等措施,鼓励学生报考煤炭专业。五、加强综合利用与环境治理,构建煤炭循环经济体系(十九)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积极开展液化、气化等用煤的资源评价,稳步实施煤炭液化、气化工程。加快低品位、难采矿的地下气化等示范工程建设,带动以煤炭为基础的新型能源化工产业发展。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二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按照高效、清洁、充分利用的原则,开展煤矸石、煤泥、煤层气、矿井排放水以及与煤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鼓励瓦斯抽采利用,变害为利,促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按照就近利用的原则,发展与资源总量相匹配的低热值煤发电、建材等产品的生产。修改制定配套法规、标准和管理办法,落实和完善财税优惠政策,鼓励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在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申报中,必须提出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并将其作为核准项目的条件之一。(二十一)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要严格实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加强矿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废弃物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研究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明确企业和政府的治理责任,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投入,逐步使矿区环境治理步入良性循环。对原中央国有重点煤矿历史形成的采煤沉陷等环境治理欠账,要制订专项规划,继续实施综合治理,中央政府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煤炭企业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二十二)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抓紧完善产业政策和产品能耗标准,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发展新能源,努力减少和替代煤炭使用。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六、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规章制度,健全煤炭工业法规政策调控体系(二十三)加强煤炭法制建设。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完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煤炭法规体系。尽快修订煤炭产业政策,完善办矿审核制度,严格准入标准。制订严格的煤炭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执法队伍建设,依法规范煤炭市场秩序,为各类煤炭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资源、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政策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技术管理规章制度,规范矿井设计、施工、技术改造、生产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行为,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二十四)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各地要根据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严格按照**年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的规定,切实落实原中央财政对国有重点煤矿增值税定额返还和所得税返还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落实对已公布取消的各类基金和收费项目的清理、整顿措施,减轻煤炭企业负担。(二十五)促进煤炭企业接续发展。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有关规定,研究建立煤炭产业积累煤矿衰老期转产资金制度,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完善煤炭成本核算制度,保障煤炭企业增加接续资源,开展资源勘查,保护和治理环境,发展接续产业。重视煤炭合理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矿业城镇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支持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二十六)提高矿工劳动保障水平。加强煤矿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减轻矿工劳动强度。改革煤矿工作制度,将矿工入井时间缩短到八小时以内,并尽快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加强煤矿劳动保护用品的研发,煤炭企业必须为井下工人发放必需的劳动保护用品,不断提高劳动保护水平。加强对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监督检查,做好煤矿尘肺病等职业病的防治工作,保护矿工身心健康。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煤炭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各类煤炭企业都应为矿工办理工伤保险,切实维护矿工的合法权益。(二十七)提高矿工生活质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根据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和风险、生产环境等情况,制订或提高煤矿工人艰苦岗位津贴标准。各类煤炭企业应根据效益情况,逐步提高矿工收入水平。继续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的办法,解决历史形成的矿区危房、棚户改造问题。(二十八)发挥中介组织作用。进一步培育和规范中介市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行业统计、技术服务、安全评价、市场开发、信息咨询、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决策咨询,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煤炭工业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大局。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抓紧制订和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协调,认真研究解决煤炭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5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2009〕32号)精神,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努力防范大中型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推进煤矿瓦斯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建设,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省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的通知》(〔2009〕32号)精神,深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努力防范大中型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推进煤矿瓦斯综合防治工作体系建设,促进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的通知》(发改能源〔2009〕1494号)要求,结合省实际,特制定《省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进一步完善瓦斯治理机构,落实瓦斯防治管理制度和措施,提高装备水平和矿井防治瓦斯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稳定可靠的矿井通风系统、科学合理的瓦斯抽采系统、有效管用的监测监控网络和严格规范的现场管理制度。

二、整治目标

通过全省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贯彻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推进“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应建立瓦斯抽采系统的大中型煤矿全部建立抽采系统并投入运行;瓦斯治理机构、装备及各项规章制度完善,现场和技术管理得到加强;大中型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瓦斯治理水平明显提升;有效防范和遏制大中型煤矿重特大瓦斯事故,实现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三、整治对象

省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对象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井工煤矿,包括基建、技改、整合以及生产煤矿。

四、整治内容

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活动以“查死角、堵漏洞、除隐患、严管理、强技术”为主题,重点排查和治理以下内容:

(一)矿井生产系统可靠,生产布局合理,同一采区采掘工作面数量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严禁超能力生产。淘汰非正规采煤方式。

(二)优化通风系统,完善通风设施,保证矿井和各用风地点风量充足,采掘工作面及其各巷道(包括瓦斯排放巷道)回风流中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实现通风可靠。

(三)完善瓦斯抽放系统,所有应抽放瓦斯的矿井全部建立地面永久式抽放系统并投入运行,有条件实施地面抽采的要实施地面抽采,实现煤与瓦斯共采;瓦斯抽采达到抽采指标要求,促进抽掘采平衡。

(四)强化综合防突措施,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严格执行防突规定,健全防突机构和队伍,制定区域性防突措施,生产安排必须给瓦斯抽采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瓦斯压力、含量、分布规律的测定数据可靠,突出矿井和煤层鉴定及时。

(五)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稳定,传感器数量充足、安装位置正确,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和维护、调校制度,实现安全监控系统数据准确、报警及时、断电可靠。

(六)强化现场管理,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瓦斯管理机构健全,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严禁电气设备失爆。

(七)确保安全投入,煤矿企业要按照财政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财建〔2005〕168号)规定,及时足额提取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国债补助安全改造项目地方配套的资金要及时足额到位。

(八)国家和省有关煤矿瓦斯防治经济扶持政策落实到位,主要包括财政补贴、税费优惠、发电上网、民用瓦斯价格、煤矿瓦斯治理专项资金提取等落实情况。

五、进度安排

省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用一年左右时间完成。

(一)企业自查阶段(8—9月)

各大中型煤矿企业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2006〕47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委办〔2008〕17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116号)、《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瓦斯治理的实施意见》(〔2008〕230号)、《省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试行)》(云煤安发〔2008〕201号)以及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和本通知精神,制定专项整治方案,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要根据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安排,针对系统建设、采掘布局、责任制度、现场管理、职工培训、安全投入、经济政策等关键环节开展全面自查。企业要提出自查报告,分别上报省工业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安全监管局和煤监局。

(二)整改实施阶段(10—12月)

对排查出的瓦斯事故隐患,各大中型煤矿企业要制订整改方案,定责任人、定措施、定期限等,及时彻底整改到位,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安全监管局、煤监局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查出的重大瓦斯隐患建档立案,实施挂牌督办,落实监控责任,跟踪整改进度和整改质量。对整治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的煤矿,要公开曝光,并限期整改。对拒绝整改或工作始终不落实的煤矿企业,要将其列入“黑名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对普遍性问题和突出问题,要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和措施。

(三)督促检查验收和深化整治阶段(1—6月)

由省工业信息化委组织,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安全监管局和煤监局等部门参加,按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制订《省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检查验收标准》。各大中型煤矿企业要严格按验收标准组织自查,合格后形成自查报告并按管理权限向有关部门提出验收申请。从3月开始,由省工业信息化委组织,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安全监管局、煤监局、各大中型煤矿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等参加,采取集中督查、分组检查等形式逐矿进行检查验收。

省工业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安全监管局、煤监局要在排查瓦斯事故隐患的基础上,建立瓦斯治理和利用长效机制,督促有关企业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治本之策,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瓦斯防治保障水平。要树立一批先进煤矿企业,召开现场会,推广瓦斯防治典型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建立技术服务联系制度,鼓励引进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内先进煤矿企业到我省开展技术服务。着眼长远,组织制订省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十二五”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资金需求和保障措施。

通过验收的大中型煤矿,其验收结果作为《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持证条件检查和《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的主要依据之一。对整治工作不力、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以及没有达到验收标准要求和整治期间发生较大以上瓦斯事故的大中型煤矿,要予以曝光,并责令限期整改,重新组织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由省工业信息化委会同省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安全监管局和煤监局等部门统一部署。省各大中型煤矿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强化监督检查。大中型煤矿企业要把瓦斯专项整治作为今、明两年瓦斯防治工作的重点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煤矿企业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瓦斯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

(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开展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煤矿安全治理的具体举措,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必然要求。各大中型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制订切实可行的专项整治方案,明确分工,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大中型煤矿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瓦斯专项整治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定期召开安全办公会,研究和解决专项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确保人、财、物的需要,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煤矿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对瓦斯专项整治负技术责任,必须把好瓦斯专项整治方案编制关、安全技术措施编审关、组织实施关、整改验收关。煤矿矿长和班子成员要深入井下带班作业,检查督促各项安全措施落实;要坚持24小时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从严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凡在专项整治工作中,组织不力、不作为或干扰、阻挠整治工作,致使瓦斯整治措施落不到实处的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三)建立和完善瓦斯抽采系统。各大中型煤矿企业要把瓦斯专项整治活动与重点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建设、推进瓦斯治理工作体系示范矿井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强力推进煤层气抽采利用。凡应进行瓦斯抽采还没有建立抽采系统的大中型煤矿,要限期建立抽采系统。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的大中型煤矿,要及时对矿井瓦斯基本参数进行测定,必须采取“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达到防突规定的要求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对不能实施先抽后采、抽采达标和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大中型煤矿,必须进行限期整改。

(四)加强监管监察。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积极开展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监管,重点检查煤矿瓦斯整治进展情况、瓦斯抽采系统建设情况、煤与瓦斯突出措施落实情况。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矿井,要立即下达停产通知,责令其限期整改。严禁将瓦斯治理工程承包给不具备相应专业技术和装备能力的队伍施工。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督促煤矿企业继续加大安全投入,利用当前煤炭市场宽松的时机,调整和优化采掘部署,做到生产布局合理。各级投资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在建煤矿项目的监督管理,建设项目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项目核准和竣工验收手续。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组织开展煤矿瓦斯防治专项监察,督促煤矿企业严格落实国家瓦斯防治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夯实企业安全基础。要将大中型煤矿瓦斯治理作为重点监察内容,重点监察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现场管理是否到位。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是否实现先抽后采、抽采达标,是否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和专职管理队伍。对在整治过程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从严查处。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6

全国煤矿瓦斯治理辽宁现场会和南昌“双百工程”会议召开后,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把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作为“生命工程、环保工程、效益工程”做好做实。省政府常务会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全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把瓦斯治理放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核心位置,落实瓦斯治理工作责任制,不断完善制度、措施和方法,坚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不断、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保障经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省政府积极投入瓦斯治理专项资金,以政府投入带动煤矿企业加大投入。成立“瓦斯治理和利用厅际协调领导小组”,健全安全生产执法队伍,督促各级政府配齐驻矿煤矿安全监管员,煤矿安全监管网络初步形成。

二、全面推广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积极推广应用煤矿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系统,依靠科技进步治理煤矿瓦斯灾害。一是将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作为重大隐患整治项目进行管理和督办,在全省所有煤矿安装煤矿监测监控系统。二是实现煤矿单井系统与远程数字化监控平网运行。全省已有48个市、县建立了远程数字化监控平台并与省局联网,1173个煤矿实现了数据上传,联网单井系统上线率达80%。三是在重点产煤县组建了35个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服务中心,为煤矿数字化瓦斯监控系统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撑,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四是强力推进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严格按照行业标准开展矿井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更新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煤矿安全监控信息控制中心联网运行。全省共有1072处煤矿完成煤矿瓦斯升级改造工作,升级率达75.6%。五是全面展开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安全检测检验。将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及其相关配置纳入检测检验范畴,并由国家认证机构实施质量安全认证和安全性能认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三、强力推进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建设

针对四川高瓦斯矿井多、煤层渗透系数较低、抽采难度大的实际,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固定瓦斯抽采试点,摸索出具有四川特点的瓦斯抽采方法,并根据实践经验制定下发了《四川省煤矿瓦斯抽采暂行规定》,统一了标准。制定了全省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建设规划,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瓦斯抽采工作小组,负责全省煤矿瓦斯抽采设计审查、技术指导、进度督促和竣工验收等工作。在政府启动资金、奖励资金和政策引导下,近两年共带动煤矿企业投入近8亿元用于瓦斯抽采利用系统建设,目前全省共有195处小型煤矿启动了固定抽采系统建设,已建成140个。坚持以用促抽,提高效益,全省煤矿投入约3.5亿元建设瓦斯发电利用系统,2009年1-11月份完成抽采瓦斯纯量15165万m3,利用瓦斯纯量7294万m3,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和87%,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目标。

四、大力提高煤矿生产机械化水平

9月份在达州市召开四川省薄煤层机械化现场会议,组织现场参观,开展经验介绍和交流,对四川煤矿机械化开采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积极以各种形式为煤矿和采煤机械生产厂家牵线搭桥,去年12月组织了四川煤矿机械化研讨会,今年9月举办了第六届四川国际煤炭工业暨矿山机械博览会进一步促进了煤矿企业、煤矿机构生产厂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目前,广能集团公司所属矿井采掘综合机械化程度分别达85%和30%,掘进机装率达95%以上。嘉阳集团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矿井井型从年产15万吨逐步扩大到年产120万吨,创下了西南地区高档普采薄煤层条件下第一个年产超过100万吨的高产高效矿井。

五、全面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制定隐患排查治理方案,明确责任,落实资金,限期整改。狠抓重点地区隐患治理,确定30个县作为全省煤矿安全重点监管县,对重大隐患实行省控、省管、省督办。全省各类煤矿共投入资金17亿对安全技术进行改造,大批“一通三防”隐患得到治理,对整改无望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坚决进行关闭,近年来全省共关闭矿井845处,从根本上消除了一批重大隐患。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7

为强化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依据《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地方煤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指导原则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原则: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建立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为目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力度,着力解决影响地方煤矿安全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杜绝较大以上事故,控制和减少零星事故,确保实现省、市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以内。

二、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1、突出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责任。煤矿企业是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和防控负全面责任。煤矿企业每旬要组织开展一次全面排查,覆盖率要达到100%。

2、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管责任。县(区)煤炭管理局是辖区内地方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监管主体。要制定计划,由主要领导带队,认真组织开展定期检查、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全面隐患排查。

3、严格隐患的闭合管理制度。排查出的所有隐患必须按“五定”原则落实整改责任,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做到“无盲区、无盲点、无空档、无缝隙”,扎实有效地推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突出隐患排查治理重点

(一)“一通三防”与瓦斯治理。矿井是否按照《安徽省构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实施办法》要求,建立健全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矿井通风系统是否满足“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的要求;矿井安全监控系统是否健全完善、运转正常;矿井综合防尘系统和综合防灭火系统是否健全;火工品贮存、管理、领退、使用和销毁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突出矿井“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的制定、贯彻和落实是否到位;

(二)防治水。矿井是否按照《防治水规定》等文件规定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和物资设备,是否制定完善的防治水管理规章制度;主要管理人员和各职能部门防治水责任制是否落实,是否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有水必治、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以及杨庄矿周边矿井,是否建立和科研院所合作关系,是否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水方案,并认真落实。

(三)安全供电与顶板管理。矿井供电系统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具备可靠的双电源,井下中央变电所、主排水泵房及地面主要车间等是否具备供电双回路;是否按期淘汰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产品及工艺;是否制定并严格执行电气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制度;是否落实了顶板管理的各项措施等。

(四)管理及培训。矿井是否按照《指导意见》和《淮北市地方煤矿技术管理规定》要求配齐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特殊工种是否经煤炭管理部门三级安全培训机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新进从业人员是否按规定参加四级安全培训,获得煤矿安全生产有关知识并经考试合格后上岗;矿井是否按核定劳动定员数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矿井是否严格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跟班带班制度。

(五)采矿秩序和依法开采。矿井是否存在无证或证照不全生产、建设;是否存在超层越界或擅自提高上限开采行为;是否违反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进行项目建设的;是否存在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行为;是否存在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是否存在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抗拒安全执法的;设计、措施是否按规定进行了审批以及是否存在其他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

四、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公告制度

对排查出的各类隐患,煤矿企业在进行登记建档的同时,要采取适当形式,向全体职工进行公告,接受监督。市、县(区)煤炭管理局对查出重大隐患的矿井,要依法进行停产整顿并在主要媒体上公告。

(二)建立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

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制度,限期整改销号。重大安全隐患由县(区)煤炭管理局实行档案化管理,并安排专人挂牌督办,必须按“五定”原则督促企业落实整改。领导要亲自过问,严格落实督办责任,直至隐患消除。

(三)完善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各煤矿企业必须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

1、建立隐患分级排查工作机制,矿井主要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必须每旬组织各部门、区队对全矿井生产中已经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隐患全面排查分析。每月组织一次集中排查活动,对隐患进行确认,制定治理措施,按隐患级别、类别登记造册。并于每月3日前将隐患排查及治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上报县(区)煤炭管理部门。

2、按规定报告。煤矿企业必须于每季度第一周将上季度重大隐患排查及治理整改情况以书面的形式上报煤炭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其中,市直管煤矿向市煤炭局报告,其他煤矿向县(区)煤炭局报告。报告应当经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字。

3、完善整改制度。煤矿企业要按照“五定”原则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和隐患治理保障措施,隐患治理必须做到及时有效、先急后缓、先安全后生产,不安全不得生产,不得冒险作业和施工。

4、完善督查和验收制度。一般隐患由煤矿主要负责人指定隐患整改责任人,责成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重大隐患整改结束后,煤矿企业应当按照重大隐患整改验收标准,由煤矿主要负责人组织自检。煤矿企业在重大隐患整改后,必须按照《安徽省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管监察办法》规定向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提出验收书面申请报告,上级煤炭管理部门收到煤矿验收申请报告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核销,验收不合格的,隐患不得消除。

(四)建立专家“把脉”制度

各县(区)煤炭局应聘请“一通三防”、采掘、机电、运输、地测防治水等煤矿专家,对煤与瓦斯突出及高瓦斯矿井、受水害威胁矿井开展安全开采技术“会审”和检查,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治理和监控防范措施,严密防范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县(区)煤炭管理部门对辖区水害、瓦斯等灾害严重矿井每季度必须组织专家开展至少一次隐患排查。

(五)建立安全生产约谈制度

对存在以下行为的,市煤炭局将对县(区)煤炭管理部门、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1、违规违法生产、建设的;2、重大隐患隐瞒不报或不按规定期限予以整治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的;3、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不力,安全质量标准化未实现动态达标的;4、不按规定淘汰国家明令淘汰机电设备、产品、工艺的;5、“一通三防”、瓦斯治理、水害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的;6、谎报瞒报和拖延不报事故的;7、拒不执行安全监管指令的。凡年度内三次或三次以上约谈的矿井,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提请免去主要负责人任职资格。

(六)完善管理干部考核制度

市煤炭局将按照《关于印发煤矿管理人员任职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市地方煤矿法人、矿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干部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在安全生产岗位任职。

(七)建立隐患排查责任追究制度

对隐患排查工作不力、隐患不能限期整改销号的,将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对矿井实施停产整顿,并依法实施处罚。

五、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领导

县(区)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煤矿企业2008年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安徽省煤矿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管监察办法的通知》以及《关于印发安徽省进一步开展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深刻领会精神,熟悉掌握有关政策规定内容和要求,强化全员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意识,增强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矿区形成人人查隐患、治隐患、防隐患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监督,落实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措施

县(区)煤炭局要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工作,实行一矿井一档案式管理。要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分级监控制度,实现隐患登记、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存在瓦斯涌出异常、自燃发火、水害威胁等重大事故隐患的矿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有效防治的,市、县(区)煤炭局应当责令其立即停止生产,并提请办矿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县(区)煤炭局对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必须依法责令停产治理,并现场下达隐患整改治理通知书。必要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8

——在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县煤炭工业局局长

同志们:

县局决定今天召开20__年度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大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__年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查找问题,分析形势,安排部署20__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开创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__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回顾

20__年是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煤炭局、昭通煤监分局的指导帮助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会议和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按照“技术抓规范、监管抓创新、培训抓普及、安全抓质量”的思路,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监管,加大投入,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千方百计遏制事故发生,努力改变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全力推进煤炭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20__年全县共生产原煤200万吨,与20__年相比下降了30.76%;实现煤炭销售收入7.07亿元,与20__年相比增长了26.93%;发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16起,死亡39人,伤9人。其中,瓦斯事故8起,顶板事故7起,运输事故1起。事故起数与20__年相比下降了15.8%,死亡人数与20__年相比上升了69.6%。其中,重大事故1起,死亡14人;较大事故3起,死亡12人。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19.5,与20__年相比上升了11.54,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煤矿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回顾20__年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主要体现在十二个方面:

一是加强领导,煤矿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层层落实。县局与各乡镇安监站、安监站与安监员、安监站与煤矿企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实行领导包片、职工包矿、安监员驻矿的煤矿安全监管负责制,煤矿企业严格落实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带班、特员跟班作业以及日常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逐级落实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了各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精心组织,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大排查和大整治活动有效开展。为深刻汲取“3·14”水洞坪煤矿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惨痛教训,认真贯彻落实“隐患治理年”和省、市、县煤矿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全县从3月17日到5月18日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隐患大排查和大整治活动。县局从“责任落实、机构人员、制度建设、技术管理、证照管理、瓦斯防治、顶板管理”等重点内容着手,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落实机构和人员,落实专项整治责任,采取多种形式排查隐患,对排查出的每条隐患逐条登记并在井口挂牌公示;对隐患的治理均采取责任人、措施、资金、时限和验收“五落实”,逐条整改验收销号。在活动期间,共排查出煤矿安全隐患2586条,现场整改2499条,全部督促整改完毕。三是加强督查,煤矿百日安全督查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为积极配合国家总局、省市两局督查组圆满完成对__县的督查工作,从5月1日起在全县开展煤矿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县局认真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组织机构和工作责任,组织了四个督查组,采取查阅痕迹资料、听取汇报、现场检查、现场处理等方式,对全县煤矿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等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督查。在专项行动中,深入煤矿监督检查125次,停产整改10矿次,排查整改隐患1063条,现场整改1026,限期整改37条,全部督促整改完毕。四是加大投入,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推进。3月14日,水洞坪煤矿发生重大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我局严格按照省市两局的监察监管指令、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全市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的实施意见》(昭煤发[20__]82号)精神以及市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诊断治理专家组提出的矿井瓦斯治理初步方案,痛下决心,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瓦斯远程监控联网系统,加快瓦斯抽放系统建设,积极配合资质单位,抓好矿井采区设计、瓦斯等级鉴定、瓦斯“四项参数”测定、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以及瓦斯抽放设计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落实,采取强制措施,全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目前,全县共投入瓦斯治理资金3000余万元,进一步完善矿井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瓦斯远程监控联网系统,完成了20对矿井的瓦斯抽放系统安装和完善工作。

五是严格要求,煤矿支护工艺改革强势推进。严格按照《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煤矿支护改革加强煤矿顶板管理的意见》(昭政发〔20__〕27号)和国家安监总局“三推行”的要求,把推行支护改革、加强顶板管理、降低顶板事故作为煤矿安全监管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健全顶板管理机构和顶板管理专业队伍,明确管理职责,制定顶板管理方案,完善顶板管理措施,积极推行支护方式改革,严格落实顶板管理各项制度,加大顶板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目前,全县煤矿正在积极进行支护改革,大部分煤矿的主要巷道采用了砌碹、锚喷支护,取缔了木支护;部分煤巷及回采工作面采用了金属支护,掘进工作面和巷道维修基本实现金属架子或前探梁掩护;采煤工作面实现金属摩擦支柱的有3个,单体液压支柱的有2个,柔型掩护支架支护的有3个。

六是加强督

促,煤矿生产技术行为不断规范。严格实行工程师资质审查、任职审批、履职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以工程师为核心的技术管理体系,确立工程师在煤矿企业决策层中的地位;完善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和井上井下对照图,实行季度交换;抓好煤矿采区设计和季度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管理,组织技术力量对各煤矿企业上报的采区设计进行评审,没有采区设计或采区设计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不予验收。并要求煤矿对新掘巷道、巷道贯通、采煤工作面过老空区等应编制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后,予以贯彻实施。对已审查通过的采区设计,加大督查力度,促使煤矿企业合理规划布置采掘工作面,确保年产6万吨以下的矿井严格实行“一矿一面两头”。七是强化管理,矿井抗灾防灾能力不断提高。一是高度重视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开展矿井两个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把煤矿两个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与隐患排查治理、瓦斯综合防治、支护工艺改革、采煤工艺改革等结合起来,加大投入、健全严格的规章制度,推动煤矿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并在基础较好、管理较强的煤矿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煤矿企业两个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二是严格按照省市两局的监察监管意见,在全县合法煤矿开展违规建设专项督查行动,对17对存在违规建设行为的矿井,停止了施工,对其进行封停或取缔,进一步规范了煤矿建设秩序。三是按照省市两局以及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要求,落实了专人负责,明确了资质单位,全面启动矿井地质勘探和矿井初步设计工作,为全县煤矿安全发展和规模经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八是强化措施,煤矿集中整治工作扎实开展。为认真吸取前三季度煤矿事故多发的教训,进一步打牢安全发展基础,严格按照《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在全市煤矿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昭煤电[20__]30号)、《__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县煤矿停产整改工作的通知》(威政电[20__]22号)的要求以及10月19日昭通监察分局《加强和改善安全管理建议书》提出的监察意见,从10月16日起,全面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活动,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全县煤矿企业严格按照市、县要求,积极筹措第一阶段的200万元整改资金,从思想认识、机构和制度建设、专业技术人员配置和培训、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证照清理登记、瓦斯综合治理、支护工艺改革、矿井地勘和设计、资源整合等方面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整改的内容、时间、标准、资金、责任人和安全保障措施,全面开展整改工作。我局严格执行“领导包片、职工包矿、安监员驻矿”、领导下井检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和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增强安全监管力量,制定和完善了《__县煤矿从业人员管理办法》、《__县煤矿安全监管员管理办法》,逐矿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基本信息采集,进一步细化驻矿安监员监管职责、监管内容、聘用和解聘条件,建立了驻矿安监员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同时,采取夜查、巡查、互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煤矿停产整改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督促检查,全力推进煤矿安全整改,实现第四季度“零事故、零死亡”目标,煤矿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九是强化监管,努力改变煤矿安全生产被动局面。严格执行“领导包片、职工包矿、安监员驻矿”、领导下井检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认真按照《__县乡镇安监员管理办法》和《包矿人员和驻矿安监员负责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管理办法》规定,定期和不定期深入煤矿进行专项检查、安全督查、安全大检查和日常性监管检查,认真落实省市两局的各项监察监管指令和要求,强化“一通三防”管理,深入开展反“三超”、防“三违”活动,对煤矿企业违反规定的行为实施严管重罚。在监管中,对煤矿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顶板强制性检查制度、瓦斯治理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执行不严的矿井,一律采取停产整改,实行红、黄牌警告,直至整改到位;对证照到期的矿井,停止井下采掘活动,督促办理相关证照。认真组织煤矿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各种隐患和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究,特别是把产量大、隐患突出以及发生过事故的矿井作为监管重点,对存在重大隐患的,坚决停产整顿,落实专人盯着不放、蹲着不走,直到隐患排除,整改到位。同时,在全县合法煤矿开展违规建设专项督查行动,责令存在违规建设行为的矿井,立即停止施工,对其进行封停或取缔。今年以来,全体监管人员深入煤矿监管检查500多次,停产整改80矿次,实施经济处罚77万元。

十是强化培训,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实际,制定了《__县煤矿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建立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煤矿从业人员培训制度,逐矿对煤矿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全面开展煤矿从业人员的信息采录、清理登记工作,强化煤矿从业人员流转(进出)管理,实行挂牌上岗,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提高了从业队伍整体素质。今年以来,组织了30名资格证到期矿长和新任矿长以及15名企业法人到省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培训,组织了406名特员到市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进行安检、瓦检、绞车、通风等工种培训,组织了全县50个煤矿的业主和矿长到市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参加素质提高班学习,选派了5名驻矿安监员到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参加执法业务培训,组织了148名煤矿管理人员参加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__函授点大专班学习,培训工人11期1070人。

十一是统筹协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全面推进。严格按照省、市、县关于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相关要求和部署,积极修改完善我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并通过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实施,对涉及整合的14对矿井,我们加大整合力度,加快整合步伐,整合双方已按整合程序签定整合协议,被整合矿井证照已暂扣,并上报了矿井整合方案经县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目前,全县整合矿井已进入证照换发和技术改造阶段,矿井减至42对。

十二是加强党建工作,为全县煤炭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政型、和谐型机关。一是把建设学习型机关作为加强支部建设的重要切入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凝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思想和力量,不断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二是坚持把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作为作风建设的载体,积极开展“十不准十严禁”活动,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提升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党风廉政教育,强化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提升了全局干部职工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纲要,开展“创文明单位,做人民满意

公务员”活动,打造行业新风,建设和谐型机关,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队伍的文明素质。二、分析形势,找准不足,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__年,我们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煤矿安全事故多发,煤炭百万吨死亡率远远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极为严峻。主要原因是:一是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煤矿地质环境复杂,五大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安全事故种类较多,事故预防难度较大;二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设施和设备达不到标准,开采工艺落后,办矿水平低,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煤炭生产技术进步和安全管理的要求;三是部分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突出,对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视不够,安全隐患整改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四是少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不强,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负责人和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下井带班、特员跟班作业、职工培训教育等制度流于形式,落实不力,“三违”现象较为突出;五是安全监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责任心不强、不会监管,不敢监管,对发现的隐患没有督促企业按标准、按要求及时整改,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六是煤矿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和轮换工,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很难适应煤炭行业生产发展需要和新技术应用。面对依然严峻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乡镇安监站和各煤矿企业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县煤炭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需要,煤炭产业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甚至牺牲职工生命为代价。各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就是最大效益,没有安全就没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细,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以安全促生产、促发展,以发展促投入、保安全。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做好20__年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20__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给全县煤炭产业发展和煤矿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20__年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煤矿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按照“抓整合、打基础,保安全、保增长、正视困难、振奋精神、促进发展”的思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从严监管,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办矿条件,全面提高办矿水平,千方百计减少一般事故,杜绝较大和重特大事故,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推动全县煤炭工业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围绕这一目标,要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认真抓好春节期间煤矿安全工作。全县煤矿统一于1月13日(农历腊月十八)停产放假,2月10日(农历正月十六)收假。各乡镇安监站和各煤矿企业要全面贯彻国务院、省、市、县对春节期间煤矿安全生产的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扎扎实实抓好春节期间煤矿安全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各乡镇安监站和各煤矿要认真安排好春节期间煤矿的值班应急工作,煤矿企业必须安排矿级领导带班,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矿井正常通风、排水,在排水时,必须进行瓦斯检查,同时加强顶板管理,确保春节期间煤矿安全。收假后,各煤矿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人员职责,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在包片领导、片区监管员和驻矿安监员到矿指导下,开好一次全矿安全生产工作会和全员培训会,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大检查,针对安全大检查查出的隐患,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经驻矿安监员签字,安监站盖章认可后,连同复工整改申请上报县局审核。经县局审核同意,煤矿企业方可复工整改。煤矿企业的复工整改必须对照县局批准同意的停产整改方案和《__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__县煤矿复产验收审批表>的通知》(威煤通[20__]122号)的要求进行。复工整改完成后,方可向县局提出复产申请,经县局验收组对照《__县煤矿复产验收审批表》上的内容,逐项逐条进行现场检查,合格一个,批准复产一个。凡是各种费用未交清的,《采矿许可证》到期尚未办理延期手续的,采煤专业技术人员未配备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联网系统未完善的,一律不予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凡未经县局批准擅自复工或复产的,将按国务院446号令严肃处理,并报请县政府停止向其供电,停供火工产品,停止煤炭出境,责成煤矿企业必须向县局写出书面检查,认识到位后,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整改方案,报县局批准,方能组织整改。

二是要抓住时机,继续深入开展煤矿安全集中整治活动。严格按照《昭通市煤炭工业局关于在全市煤矿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通知》(昭煤电[20__]30号)、《__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县煤矿停产整改工作的通知》(威政电[20__]22号)和《__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__县煤矿复产验收审批表>的通知》(威煤通[20__]122号)的要求,加大整改投入,加快整改进度,坚持整改内容不减少、坚持整改标准不降低,严把整改验收关,全面打牢安全发展基础;全面开展矿井通风和机电质量标准化建设,建设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煤矿企业两个质量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扎实抓好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瓦斯“四项”参数测定、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狠抓矿井采区设计、抽放设计、防突设计等工作的落实,强制推行壁式采煤方法,做到科学办矿,安全发展。

三是要痛下决心,继续深化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和强制推进支护工艺改革。深刻吸取去年事故多发的教训,牢固树立瓦斯事故“可防可控”观念,严格执行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全面加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抽放系统和瓦斯远程监控系统的安装、完善、维护与运行管理工作,抓好采区设计、瓦斯抽放设计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的落实,进一步理顺通风系统,加强“一通三防”和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管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落实瓦斯检测检查和“三对口”、“一炮三检”等制度,加大对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以及低瓦斯矿井的高瓦斯区域的监督检查力度,对未落实瓦斯治理各项制度和措施的煤矿一律不准恢复生产,全力构建“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在继续深化瓦斯综合治理的同时,强制推行支护工艺改革,开展为期7个月的顶板管理专项整治,扎实推进主要运输巷道、运输顺槽、通风顺槽、采煤工作面及总回风巷的支护工艺改革工作,彻底淘汰木支护。

四是要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煤矿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对煤矿从业人员培训的规定和要求,认真落实《__县煤矿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完善煤矿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全面完成煤矿所有从业人员的信息采录、清理登记工作,加强煤矿从业人员流转(进出)管理;加大对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煤矿从业人员上岗证的制作、发放和管理程序,严格落实全员培训制度,实行全员挂牌上岗。

五是要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严格按照《__县煤矿安全监管员管理办法》,加强监管队伍的管理,严肃工作纪律,用制度管理人,按制度办事,对于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发挥不了作用的煤矿安全监管员坚决予以辞退,健全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切实建立完善煤矿安全监管员业务培训、在岗培训、脱产培训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参加各类培训,增强全体监管人员的政策法规意识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监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本领,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和依法

行政能力;加强监管队伍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杜绝滥用权力、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情况发生;正确引导、全面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严格管理与热情服务的关系,做到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完善服务。六是要加强监管,扎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健全考核奖惩机制,严格执行“领导包片、安监员驻矿”、领导下井检查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采取夜查、巡查和互查等多种形式,认真落实省市两局的各项监察监管指令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用铁的心肠、铁的手腕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和执法检查,将工作重点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防范转移,采取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多管齐下、多项并举,从重、从严、从快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排查和整改事故隐患,确保全县煤矿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七是要全力以赴,扎实抓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严格按照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__县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扎实抓好整合矿井的地勘、初步设计和安全专篇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开采,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安全事故。同时,加强对整合矿井的监管,严防违法违规组织生产,杜绝安全事故,促进煤炭产业安全健康发展。到20__年底,全县煤炭企业户数整合为9户,矿井数量为42对,矿井整合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738万吨/年。

八是要理顺体制,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逐步理顺安全监管体制,及时组建乡镇煤炭管理所,培养、配备一批高素质、年轻化的监管人员,充实基层煤矿安全监管队伍,严格执行《__县煤矿安全监管员管理办法》,抓好监管队伍培训教育工作,加强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监管员的管理,充分发挥基层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管执法效能,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一线监管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九是要加强党建工作,为全县煤炭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继续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廉政型、和谐型”机关建设,以建设“五好党支部”为载体,全面推进机关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建设,落实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经常性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制度,增强全局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煤炭工业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十是要加快进度,全力做好瓦斯参数测定、突出危险性鉴定、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管理以及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工作。

1、瓦斯“四项参数”测定工作情况。全县42对矿井均须作瓦斯参数测定工作。目前,协议已全部签订,有21对交纳了测定费用。1月10日前(放假前)能完成长塘湾、鑫星、柳尾坝、青树子、龙汤坝、合龙山等6家煤矿。

2、突出危险性鉴定工作情况。全县42对矿井,除已作鉴定和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外,需作突出危险性鉴定的矿井30对。目前,鉴定协议已全部签订,已完成沙地头、合龙山、宏发3对矿井,25对矿井已安排了前期准备工作,提交了书面的实施方案。

3、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管理情况。通过到煤矿调研,邀请了部分煤矿业主和监控系统、联网系统的承建商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议加强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和联网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工作,经协商一致,由kj102n和kj95n监控系统承建商、深圳安芯公司共同组成__县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和联网系统维修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全县煤矿监控系统和联网系统的安装、维护、检验及技术人员培训等工作。县煤炭工业局监控中心接到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和联网系统出现故障的报告后,县局监控中心向服务中心派单,服务中心按派单要求立即安排技术员,在限期内及时到煤矿开展维修工作。目前,县局已与服务中心签订维护协议,对费用的收取和支付、服务中心的义务及违约处罚办法作出明确规定,对服务中心达不到协议要求的,坚决予以重处,直至取消从业资格。各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__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加强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威煤通〔20__〕128号)文件要求,建立监控室并配备持证的监控值班人员和维护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推进瓦斯监控系统安装运行工作。若未按要求完成安装工作的,坚决执行一票否决,一律不予验收批复生产。

4、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工作情况。全县42对矿井,除玉京山矿区的7对和20__年关闭的矿井外,需作地质补勘和设计补套矿井有25对。目前,已有12对签订了协议,尚有13对矿井未作前期准备工作。

这四项工作是我们煤矿安全发展,做强做大煤炭产业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前三项工作是我们20__年煤矿恢复生产的必备条件,也是我们矿井瓦斯综合治理关键性的基础工作。如果我们不抓紧,就谈不上“抽采达标、监控有效”,更谈不上煤矿安全发展。这几项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各煤矿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必须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积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春节收假后,在做好复工申请的同时,要主动与资质单位联系,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在最快的时间内完成,确保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相关的资质单位要认真总结前期工作情况,找准薄弱环节,增强技术力量,积极主动与县局和煤矿沟通联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好工作任务。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9

首先,我代表古交市委、市政府向莅临我市督查指导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根据本次督查活动的安排,下面我就古交市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古交市位于省城西部,距太原50公里。市域面积1551平方公里,辖7乡3镇4个街道办事处,146个行政村,37个社区,总人口21万,其中城镇人口13万,农业人口8万。

古交市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主焦煤生产基地、我省重点产煤县(市)之一,现在册保留煤矿62座,其中地方国有煤矿8座,乡镇(村)办煤矿54座。此外,铁矿企业19座,主要分布在常安、原相两乡。

近年来,在省和太原市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古交的重要任务来抓,牢固树立古交经济就是“安全经济”的理念,强化安全发展就是科学发展的意识,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加大安全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健全和完善安全监管网络,全市安全生产保持了平稳态势,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从2005年起连续3年实现了安全生产无事故,为古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这几年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山西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二十强县(市)。今年1—8月份,我市在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财政收入到8月底完成14.7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5.5%,同比增长75.2%。

二、近年来安全生产主要工作情况

作为一座以煤炭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矿城市,安全生产是我们的“生命工程”,为此,这几年来,在全市的各项工作中,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最突出的位置抓在手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概括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确立了古交经济就是“安全经济”的理念。把建设“安全古交”作为推进古交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全市上下唱响建设“安全古交”的主旋律,明确提出古交经济就是“安全经济”、安全发展就是科学发展,真正把安全生产作为古交的“生命工程”、“天字号”工程来抓。

2、建立了“四个一”安全工作制度。即:市级四大班子每季检查一次安全生产;市委常委会每季听取一次安全工作汇报;市政府常务会每月研究一次安全工作;市安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分析例会。安全生产工作成为古交各项工作中安排部署最多,督促检点最多,采取措施最多,责任追究最严的一项工作。通过“四个一”安全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对全市安全工作的领导,形成全市上下抓安全的强力态势。

3、建立和完善了煤矿行政、技术、监督“三个安全责任体系”。行政安全责任体系,主要指经贸局是市属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街办一把手是乡办、街办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村(居)委会主任和各矿业主、矿长是村办煤矿、私营煤矿安全产第一责任人。技术安全责任体系,主要指市乡两级技术人员和市级安全技术特派员,是各自所包煤矿的技术安全责任人。监督安全责任体系,主要指由市安监局领导对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实行包片负责,局安监处(站)工作人员实行包矿负责。“三个安全责任体系”建立之后,我们不断加以完善,把安全监督与管理体系延深拓展到全市各个行业。特别是由市财政每年拨款300万元,聘用驻矿安全技术特派员120名,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驻矿监管。2007年,还组建了由70名退伍军人组成的矿山综合执法队,负责全市矿山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面抓安全的工作格局。

4、完善矿山企业包联责任制。全面实行了市级四大班子领导包联乡镇制度;完善了市、乡两级副科以上干部包联包矿责任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安全监管责任体系。

5、努力提升矿山企业科技含量。以矿山企业安全许可达标为重点,积极推行新技术、新工艺,尤其是煤矿企业,围绕采、掘、机、运、通五大环节,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设施设备,按要求安装了产量监控、人员定位和瓦斯监控三大系统,矿山企业安全设施配套水平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6、建立安全生产监督举报制度。分别在政府办、监察、煤炭、国土、公安等部门设立了8部安全生产监督举报电话,坚持“有举报必追查、有追查必有果”的原则,并完善了接转办制度,及时查处、查办矿山企业各类非法违法生产案件。

7、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对2002年以来3起煤矿事故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其中:追究刑事责任14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行政撤职4人,其他行政处分18人;1人;党内警告2人,维护了责任追究制的严肃性。

8、拓展安全监管覆盖面。适应安全生产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强化安全监管职能,先后设立了煤炭、公安、国土、民营等14个基层安全办公室,负责全市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安全监管覆盖面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我们发挥市工商联和民间商会、协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自主设立安全科,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路子。

三、今年以来安全生产主要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市、打造煤炭能源新产业基地的总体目标,坚持把强化矿山安全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石性工作来抓。一方面,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制定了《古交市领导干部下井检查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规定》、《古交市关于提取煤炭生产安全费用加大矿山安全投入的实施办法》、《古交市关于实行煤矿安全管理好中差公示制度的规定》和《古交市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严肃责任追究暂行办法》4项制度,通过加大安全投入、引入淘汰机制、强化责任意识等多种手段,进一步夯实矿山安全管理基础。另一方面,以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和迎奥运、保安全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太原市各项安全措施,全面开展了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危化品、民爆、消防、教育、食品卫生等各个领域安全大检查,全方位强化安全监管工作。

煤矿安全方面,以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为契机,建立了重大事故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等项制度,特别是针对2008年4月开展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以来,国务院安委办、省政府和太原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督查中提出的170条隐患和问题,采取定人、定责、定措施、定时限的办法,落实整改资金8000余万元,跟踪“回访”、跟踪督办,逐一落实、逐一整改、逐一交帐,完成了隐患治理工作,隐患整改率达到100%。进一步加大关井力度,对15座核定能力在年产9万吨的煤矿,按关井“六条标准”实施了关闭,对18座井田面积不足0.8平方公里或储量不足200万吨的煤矿,按照省政府要求全部停止生产作业,关闭矿井做到了真关、实关,停工停产矿井做到了真停、实停。实施人才开发战略,24座复工复产矿井全部配备了具有中专以上煤炭专业学历的“五长”,与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举办,招收200名学员,专为我市开设了采煤、通风等4个中专班,着力解决煤矿技术人才配置不足的问题。全面启动煤矿环境标准化建设工作,硬化道路、绿化山体、净化场所,逐步改善生产、生活和周边环境。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筹资金的办法,对62座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分步进行升级改造,加快了15座“两型三化”矿井建设,矿均投资100余万元,对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更新完善。

非煤矿山方面,对照安全许可的有关要求,完善有关图纸资料,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开展了以铁矿为主的非煤矿山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过省、太原市督查检查和我市排查检查,共查出各类隐患148条,现已全部整改。同时,按照省、太原市非煤矿山资源整合有关精神,我市把6个铁矿企业、2个采石厂、1个石英厂等9个非煤矿山企业列入了资源整合范围,并上报省、太原市国土部门。

危化品方面,按照《山西省焦化行业安全质量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和《其他危化品企业安全标准及考核评分办法》,对9家危化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打分评比,经过打分评比,9家企业达到了整治标准和要求;完善了23个加油站点和5个乙炔气、氧气经营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了管理台帐,进一步规范了经营管理行为。

道路交通方面,扎实推进“五整顿、三加强”活动,积极筹集资金,增设限高栏杆3组、中心隔离护栏75米、警示标志11块、减速带46米,禁行标志7个,反光柱90根,临时停车位800个,努力提升交通管理科技水平。

消防安全方面,为全市41家重点消防单位安装了“平安古交消防警眼”视频监控系统,为重点消防单位安装漏电保护器11台;组织开展了以“迎奥运、保平安”为主题的咨询活动,通过中国移动向广大群众发送公益短信10000余条;深入部分企业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10余场(次),受训人数近2000余人,消防知识得到了进一步普及。

奥运会期间,古交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奥运安保工作领导组,下设安全生产、地质灾害治理、食品卫生、护林防火等9个专项工作组,负责各行各业的安全监管和保卫工作。我市在扎实安排部署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先后对在册保留的62座煤矿和297处私挖滥采关闭矿点,派驻了驻矿人员进行24小时驻矿监守、布控;对加油站、供水、供电站所,加强值班保卫工作,还在古交和相邻县区交界处设立了6个民爆物品检查站,对过往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交警部门在市区和乡镇主要干线公路设点、增人,加强客运车辆安全检查。期间,我们还建立了重点行业和重点部门安全监管情况日报制,及时了解各行业安全监管情况;市政府还拨专款近300万元,在煤矿企业安设了视频探头,严防非法违法组织生产。

此外,我们高度重视2007年12月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反馈意见,针对我市昌盛煤业有限公司等3座煤矿查出的11条问题,先后两次召开由部门、所在乡镇主要领导和煤矿业主参加的专题会议,通报督查组指出的问题,共同研究方案,制定整改措施,认真加以解决。昌盛煤业公司存在井下密闭不严密、有漏风现象,支护不符合安全要求,矿领导跟班制度有差距等3条问题。对这3条问题,今年1月底前已完成整改,对矿井五道密闭全部进行了重新构筑,消除了漏风现象;对1801回采工作面端头进行了四对八梁支护,达到了安全要求;重新健全完善了矿领导跟班制度,每班配齐一名矿领导跟班进行井下现场管理,并做好记录。营立煤矿存在施工管理较差,文明生产混乱,施工队伍使用的不是专业队伍等3条问题,对此,一是煤矿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检查、质量验收、现场管理及矿领导跟班等项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了再培训,建立了施工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施工计划、预案、作业规程进行施工作业,强化了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二是加大环境治理,对地面道路进行了硬化,新建改建了“两堂一舍”和生活设施,对井下机电、监控等设施设备进行了更新、升级,设立仓库和存放点,对不同物资进行分类存放,生产混乱现象得到有效改观;三是矿方及时清退了原施工队伍,聘请了有资质、手续齐全的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进行施工,该单位属集体中型企业,施工队伍技术力量强,是井巷施工专业队伍。白道煤矿共查出5条问题,因属9万吨/年矿井已实施关闭。

四、贯彻落实省和太原市9月11日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情况

9月8日,临汾市襄汾县新塔矿业有限公司发生尾矿库溃坝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之后,9月9日、11日,我市先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就深刻汲取“9.8”事故教训,着力抓好全市安全生产进行了安排部署。9月11日省和太原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我市迅即召开了安全生产紧急会议,就不折不扣、全面贯彻落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行再安排、再部署。会上,提出了6条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一是所有包联乡镇的市级领导,迅速分赴包联乡镇,通过走访、座谈和进厂矿、到企业,在认真宣传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了解企业安全管理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及市直各有关部门深刻反思和汲取事故惨痛教训,对照会议精神,举一反三,深入开展“揭、摆、查、议”活动,切实解决当前我市重点行业和领域潜在的各种安全隐患。三是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分别制定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安全监管实施细则,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任务,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措施到位。四是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伍,集中办公、联合执法,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重点问题,做到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促进、两不误;安监、煤炭、公安、国土、民营、经贸、供电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开展安全大检查,进一步引深“隐患治理年”各项工作。五是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各级各部门落实会议精神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六是充分发挥8部安全生产监督举报电话的监督作用和视频监控作用,及时查处查办矿山企业非法违法组织生产案件,同时,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举报属实的举报人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太原市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9月17日,我市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对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一是市级领导对矿山企业进行包联,市级领导每3天必须深入到所包联矿山企业进行1次安全检查,了解和掌握矿山企业安全工作情况,并作为今后抓好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坚持好、落实好;二是对未经批准复工复产的矿山企业,派驻安监人员死盯、死守,24小时监管布控,严防私自组织生产;三是进一步严明驻矿监管纪律,对发现擅自组织生产作业的矿山企业一律实施关闭,有关乡镇、街道和市直主管部门一把手及分管领导一律就地免职。

9月19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安监、民营、国土等部门负责人,深入常安、原相两乡,就解决尾矿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尾矿库安全进行了现场办公和督导检查。9月19日,分管副市长再次主持召开安全工作紧急会议,就深刻汲取“9.8”溃坝特大事故教训,着力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工作,确保国庆节期间安全作了安排部署。

五、专项督查内容的落实情况

1、尾矿库

我市现有尾矿库11个。其中:2个领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分别为古钢狐偃山铁矿郭家梁选矿厂、古钢狐偃山铁矿白岸选矿厂;9个未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其中常安乡5个,原相乡4个,均属私自筑坝进行尾渣堆放。除2个领取了《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尾矿库外,其余9个均属证照不全、资料不完善的尾矿库,建设、运营均不符合安全要求,且项目建设不规范,属非法违法行为。为彻底消除事故隐患,我们痛下决心,在9月20前组织有关部门依法进行了取缔,对9座取缔尾矿库坝体进行了清理,疏通了堵塞的沟渠、河道;对证照齐全合法有效,已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2个尾矿库进行隐患排查,共查出10条隐患,现已停产整顿,定人定责、限期治理。目前,民营部门和常安、原相已分别派驻安监人员、工作人员,24小时双岗驻库监守,跟踪督办,及时排空库内积水,确保隐患真整、实整。整顿期间,按“危、病、险”库的标准确定等级,进行安全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营。由于2个有证尾矿库分别位于水益村和万方实业有限公司上游,为确保安全,我市已邀请上级有关权威部门,对2个尾矿库影响一村、一企情况进行现状评价,评价完成后,确定关闭取缔方案或制定下游村庄和企业搬迁计划。

2、矿山企业

非煤矿山企业从现有的19个铁矿企业来看,目前,证照齐全的15个;基建1个;持有采矿许可证的3个。针对铁矿企业存在的基础管理薄弱、地面设施简陋,以及先天办矿条件不足等问题,从今年8月6日停产整顿以来,我市对照安全许可的有关要求,完善有关图纸资料,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井上下配套设施建设,选拔、聘用懂技术善管理的技术人才,逐步提升铁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目前,围绕通风、排水、运输、开拓系统和采空区管理的规程及设计要求正在进行完善。一是架设供配电线路,完善和配置地面及井下供配电设备、设施;二是在安装主扇风机的出风井口,安设两道正向风门和两道反向风门;三是设置主井、副井巷道测风站;四是在停止作业并己撤除通风设备而又无贯穿风流通风的采场、独头上山或较长的独头巷道,设置栅栏和警示标志,对长期不使用的巷道进行密闭;五是完善井下主要排水设备,安装三台排水泵,井筒内装设两条排水管;六是在斜井中安装“一坡三档”提升运输安全保护装置,斜井上部平台设置阻车器,在斜井口下坡10米和距斜井底部10米左右地段设立两道阻车栏;铺设斜井轨道。加强采空区管理也是矿山安全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铁矿矿体赋存不稳定,且开采难度较大,一般不会形成大的采空区,我市铁矿采空区均在探矿过程中用渣石充填处理,在地面设置标志,现在国土部门正对矿山范围内的采空区进行摸底,圈定详细的可导致地面陷落的区域范围。

煤矿企业对照“十关闭、十整顿”要求,由煤炭主管部门设立5个特别工作组,对全市在册矿井进行了巡回检查。始终把“一通三防”作为抓好煤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强化掘进面现场管理,复工复产煤矿按要求配备了瓦检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足额配备了便携式瓦斯仪器,瓦斯报审制度得到严格落实,瓦斯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分步实施。狠抓防治水工作,强制复工复产煤矿每矿配备2台以上探水钻,严格按照探放水原则,组织井下探放水工作。加强雨季“三防”工作,制定了汛期矿井避险措施,成立了8支240名由民兵预备役部队组成的应急小分队,并贮备了价值1000余万元的防洪抢险物资,确保矿山企业安全度汛。从源头上制止“超能力、超定员、超强度”生产行为,建立了煤矿产量日报告制度,逐日由驻矿安全技术特派员负责报送,认真落实入井检身制度,发挥产量监控系统和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监控作用,及时对井下生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加强煤炭准销票证发放管理,严格按照核定产量发放票证。按照“六条标准”,对2003年以来经省政府公告关闭的98座矿井实施了关闭。

3、治理非法违法情况

对2006年以来有过反复现象的297处非法矿坑(点)建立了监控台帐档案,明确监控责任人,实行乡镇(街办)和国土部门24小时监控制度。对54处死灰复燃的非法坑口进行了爆破取缔,暂扣三轮车27辆、汽车5辆、铲车5辆、空压机4台、发电机5台;移送公安机关23人,收缴雷管96发、炸药11袋;对118个非法坑口使用水泥料石灌浆重新封堵和加固填埋。在打击取缔非法违法采矿行为的过程中,我们还对1名负有领导责任的乡镇分管领导进行了就地免职,在干部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

4、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及演练情况

煤矿建设工程管理办法篇10

一、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

1、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沿革。从1949年到1998年,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内设司局负责抓安全生产,国家劳动部或劳动人事部负责全国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1998年到2003年,由国家经贸委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其间,组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管局),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2001年,建立了19个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及68个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后改为监察分局),形成了国家、省、地区三级煤矿安全垂直监察体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总局,下设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至此,形成了煤矿安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基本格局。

2、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近年来,全国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国家管理煤炭行业的职能部门撤消,煤炭企业下放各省后,国家对煤炭行业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有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来承担。在全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组建过程中,许多省一级的煤矿安全监察局(简称煤监局)都加挂了煤炭工业管理局(简称煤管局)的牌子,但运行不久,有的甚至刚刚加挂,就已不适应新体制并按上级要求分开。各省又将煤管局改为经贸委管理下的煤炭工业管理办公室或煤炭工业管理处(简称煤管办或煤管处)。目前,有的省除了煤监局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局)以外,还设有煤管局,各市、县的机构设置也与此类似。这些机构都与煤矿安全管理有关,但又没有明确赋予其煤矿安全管理的职能,所以煤炭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职能大大削弱了。

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看,在煤矿安全监管体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职能没有理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基本统揽了应该是各级政府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能,如对煤矿的行政处罚权、安全许可权、各类死亡事故处理权等。煤矿安全工作如果离开了地方政府的监督管理,仅仅靠2800人的监察队伍想把全国煤矿的安全搞好是不可能的。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无法做到关口前移。按照国务院批准的煤矿安全监察局编制,全国总共才2800人,各监察分局一般为20人左右,去掉必要的内勤人员,平均每名煤矿安全监察员所面对的煤矿数量至少达到几十家甚至上百家。并且还要承当其它一些繁重的行业管理任务,除去法定节假日、休假日、病事假日(实际上许多监察员很少能正常休假),每个矿井每月接受执法检查的平均时间只能以小时甚至分钟来计算(在新疆、甘肃等边远省份或一些交通不便的山区,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突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还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到事故处理上,这就使得大量煤矿不能接受真正的日常检查,与当初制度设计"关口"前移的初衷背道而驰。

3、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2005年国家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落实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规定,地方政府要严格履行煤矿安全监管职责,重点是日常性的安全监管。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由哪一级政府主管的煤矿,就由哪一级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煤矿安全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一级政府领导的责任。由于煤矿安全监管责任重大,一些省、市相关职能机构或部门相互推脱,不愿意承担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目前全国有相当一部分省(区)、市没有明确承担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机构,这种情况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在县、乡政府机构中,在这些地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4、地方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与中央机构调整不能同步进行。在安全生产监管任务最为繁重的市、县两级,一部分地区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尚未组建。已建立的机构其管理形式、独立程度和内部机构设置也有很大差别。很多县一级的安监、煤管部门,都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有行政机构,也有事业单位;有直属机构,也有二级机构。全国相当一部分省(区),大部分市、县两级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还比同级政府的部门或单位低半格,很多还是政府部门管理的二级机构。更为突出的是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现有人员中有相当多的根本不懂煤矿安全管理,从而根本无法对煤矿安全工作实施监督。

5、国家监察与地方监管不能有效协调。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制采取的是"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模式。在目前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下,除负责履行国家监察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外,省、市、县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也对煤矿安全管理负有职责。

从制度设计层面来讲,制定此政策的初衷是在煤矿安全生产及管理已经下放到地方政府负责的条件下,安全监察由国家垂直设立的煤监局负责,这样,国家监察和地方监管可以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共同抓好安全生产。但中国的事,最怕的就是协调,协调就意味着可以不听,就意味着扯皮。想法是好的,结果却是事与愿违,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成了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出现意见分歧时无法统一协调。

6、行业管理弱化,管理体制不顺。现在,一个煤矿实际上是几个部门同时在管,特别是地方政府与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有关的部门有好几个,同时这些部门都没有足够的权力,都不能真正地管起来,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这主要是因为从中央就没有一个管理煤炭行业的部门,从而使行业管理的责任不能落实到一个确定的部门。

三、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的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落实"以人为本",做到安全发展,尽量减少和消除煤矿生产安全事故,遏止煤矿事故多发的势头。笔者认为,在提高煤矿安全监管效率上首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现行煤矿安全监管体制。

1、把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地方政府监管的职能理顺。在省一级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合并,或按国家总局现行体制,在省安监局下设煤监局,由安监局统管,煤监机构全面实施对煤矿的专项监管。煤矿安全监察分局实行原来的垂直管理,由省煤监局直接领导,除了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监察外,还要按照【2004】79号文的要求,对市、县级煤矿安监部门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在市、县级设立相应的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并与安监部门合署办公,履行地方煤矿安全监管职责,业务上接受省煤监局和监察分局的检查和指导,消除煤矿安全监管空档。

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地方政府监管的主体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监管职责,键全地方煤矿监管机构并充实人员。各市、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对煤矿安全工作实施日常检查,对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求煤矿企业进行整改的问题进行跟踪复查,在业务上接受上级部门领导,并要接受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检查和指导。目前现有的安全监管部门、煤矿监管机构规格低,人员少,缺乏权威性和技术力量,特别是专业人员奇缺,无法对煤矿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监管责任难以到位。必须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能,实践证明,离开了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煤矿安全监管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明确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及其职责。自从国家煤矿管理体制变改以来,煤炭行业没有了真正的行业管理部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既是监察部门又是管理部门,实行了监与管一体,这既不利于煤炭行业的管理,也不利于煤矿安全的监督。因此,国家应当设立煤炭行业的管理部门,各省、市、县也要设立与之相应的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行使行业管理的职能。煤炭行业管理部门通过行业规划、行业技术政策、行业内部指导协调等途径和手段,加强对煤矿安全工作的管理,自觉接受煤矿监察机构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地方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的监督和指导。

4、对煤矿有关证照、特殊工种培训等进行统一协调。国家安监总局应与有关部门协商,统一协调煤矿办证、换证工作,统一证件时限。建议对一个煤矿合法开工要办的多个证件,成立一个由有关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办证中心,将所有办证手续集中到一个部门内就能完成,既方便了企业办证,又便于各个证件的时限统一。另外如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发证等工作进行统一协调,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发证,避免重复培训,重复发证,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