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违章建筑十篇

时间:2023-04-09 06:59:02

拆除违章建筑

拆除违章建筑篇1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占道商亭进行清理和违章临建拆除工作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清理占道商亭和违章临建拆除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清理占道商亭和违章临建拆除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指挥协调科

二、工作内容及时限

(一)清理占道商亭

1、自行清理整治阶段

(1)即日起至4月20日,取消辖区内早餐车亭36个、邮政书报亭1个、再就业劳动信息亭9个、数字通信息亭26个;其他各类占道商亭、岗亭全部予以取缔。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2)5月15日前,取消所有冷饮亭89个。

责任单位:区城建局

2、强制取缔阶段

4月21日至5月1日,对未经许可设置的或到期未撤的占道商亭、岗亭强制取缔。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行政执法局

3、调整、更新阶段

(1)自即日起至5月31日,由区城建局明确保留商亭迁移位置,辖区内主要道路、迎宾路线、重要场所周边不再保留任何商亭。邮政书报亭、再就业劳动信息亭要统一样式,全部更新。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区城建局、区行政执法局

(2)公安部门设置的治安岗亭由公安分局按照市统一要求自行调整、更新。

责任单位:公安分局

(二)拆除违章建筑

1、拆除居民反映强烈的违章临建

4月10日至4月30日,对街水源巷铁路沿线合计354处,6247平方米临建进行拆除,并对拆除后的墙体和地面进行装饰覆盖。

责任单位: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区城建局、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国土资源和房屋分局协助)。

2、拆除55条主要路街两侧临建

4月15日至5月20日,对55条主要道路两侧1412处、28400平方米临建进行拆除,并对拆除后的墙体和地面进行装饰覆盖。

责任单位:各街道办事处(由相关职能部门协助)。

3、临建拆除经费保障

区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临建拆除,由财政局按照拆除面积核算直接拨付给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各街道。

三、几点要求

1、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此次占道商亭岗亭清理整治和违章临建拆除工作,是迎接“达沃斯”暨建国周年,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今年城市建设管理年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并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力度,下大气力把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2、搞好宣传,营造氛围。清理占道商亭和拆除违章临建将涉及部分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等载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赢得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密切协调,齐抓共管。清理占道商亭和拆除违章临建,要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原则组织实施。这项工作涉及各街道和多个部门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各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区“一盘棋”思想,加强沟通协调,相互密切配合,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拆除违章建筑篇2

26日下午3时15分,伴随着一阵轰响,武汉市东西湖区田园大道旁,一栋6层违章住宅楼在3秒钟内被拦腰炸趴。据悉,这是武汉首次由法院裁定以控爆方式强拆违章建筑。 

该楼占地2.3亩,建筑面积5713平方米,是武汉迄今为止单体面积最大的违章楼,近期刚刚封顶,建筑成本累计约300万元左右,共48套住房,已预售38套。 

东西湖区城管局副局长曹斌介绍,该楼属无建设许可证、无规划许可证、无销售许可证、无土地审批证、无施工许可证的“五无”建筑,由扬子江实业有限公司委托开发商代为开发。从开工之初起,相关部门屡次下达停工停建、拆除文书,但均未奏效。城管部门于8月份诉至法院,申请强拆。 

东西湖区人民法院近日裁定强拆,并在武汉市内首次选定以爆破方式执行。 

据悉,由于该楼周边间距太小,本次爆破在武汉首次采用折叠爆破方式,即通过控制炸点位置及时间,让被爆建筑倒塌时形成“对折”效果,减少对周边建筑群的影响。

拆除违章建筑篇3

为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依法拆迁、依法拆除违章建筑(以下简称“双拆”)决定,确保“双拆”工作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站在建设灵璧、发展灵璧的高度,深刻认识“双拆”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自觉维护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认真按照“双拆”实施方案,积极配合拆迁部门按时限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拆迁重点工程地块及已挂牌出让地段内个人和单位的建筑物。

二、全县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拒不执行县委、县政府“双拆”决定。

三、对主动配合拆迁部门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物的,不再追究相应责任;对存在违规违章建筑问题,且在“双拆”中拒不配合的,依法从严、从重或加重处理。

四、全县党员干部不得有下列行为:

1.在灵城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非法占地建设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

2.未按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工程的位置、功能、层数、标高、建筑面积、建设高度和建筑造型以及其他要求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

3.未按规定期限拆除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

4.在县重点工程地块及挂牌出让地段拆迁范围内拒不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

5.拒不拆除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的各类建筑物的;

6.拒不拆除占压各种管线、影响供电、供水、安全、挤占消防通道的各类违章建筑的;

7.在主次干道两侧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拒不拆除的;

8.已纳入拆迁计划地块或储备土地上的非法建筑拒不拆除的;

9.在各种待建用地及政府规划预留地上进行的违章建筑拒不拆除的。

10.侵占公共绿地,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或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章建筑拒不拆除的;

11.非法买卖土地的;

12.对已纳入拆迁范围,拒不执行拆迁拆违决定的其他行为;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公开曝光:

1、对故意拖延、拒不执行“双拆”决定,影响拆迁拆违进度,情节较轻的,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党内警告或行政记过处分。

2.对妨碍、阻挠、干扰“双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情节较轻的,给予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行政撤职处分。

3.对组织、煽动被拆迁、拆违户对抗“双拆”决定,聚众闹事,造成较坏影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行政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对列为拆迁、拆违的单位建筑物、构筑物,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拆迁拆违。对在职责范围内不履行“双拆”职责、不作为的单位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5.在“双拆”工作中,负责“双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因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失职渎职,影响“双拆”进度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6.党员及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非法买卖土地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六、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行政村中的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

拆除违章建筑篇4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拆除违法建筑遏止违法建设行为的决定》和市政府《市拆除违法建筑实施办法》以及区政府关于拆除违章建筑的有关精神,将拆违工作与第三批保先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依法对违章建筑和违章行为进行整治,确保今年全镇的拆违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以“依法查处,依法拆除”为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注重工作方式和方法,对于违法当事人要以“先干部、党员,后一般群众”分层次查处为原则;对于违章建筑要以“新违建重点拆、老违建逐步拆,占地违建坚决拆,其他违建分步拆”的原则,确保违章建筑管理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平公正性。

三、工作要求

1、要进一步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拆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2、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教育,特别要强化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党员干部的违章行为要一查到底,坚决拆除,同时要注重群众的正确引导,增强群众制止违建的自觉性。

3、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村级管理,强化镇级管理,坚决杜绝避重就轻、徇私枉法的现象发生。

4、要进一步加强村级违建管理的队伍建设,找准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探索违建管理的新方法、新举措。

5、要进一步明确责任,一级抓一级,严格落实奖励处罚机制,避免违建管理一刀切,对村级管理实施综合考核评定制。

四、工作职责

各部门单位要求加强领导,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其中行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职责分别为:

1、镇村镇建设办:负责全镇范围内违章建筑的巡查和拆除;违建的调查答复;规范内部管理;指导各单位日常管理;督查通报各单位违建工作完成情况。

2、各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落实专人进行违建管理;对辖区内发生的新违建要及时制止和上报;建立健全违建管理工作台帐;配合镇村镇建设办的日常管理和强拆行动;加强群众的宣传教育和说服。

3、镇综治司法办:负责违章建筑管理的法制宣传;配合村镇建设办调处矛盾纠纷。

4、派出所:负责确保拆违人员及周边人员的安全,要发挥辖区民警的作用,制止和查处妨碍公务和暴力抗法的行为。

5、其他职能部门:负责拆违工作的配合工作,在配合中确保人员、工作、保障三落实。

五、工作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每个月召开全镇违建管理工作例会,通报情况、分析问题、研究对策、落实任务。

2、违建暴光制度:每个月村镇建设办根据区拆违办的巡查数,自拆强拆数,对全镇各个单位的违章建筑情况进行公开暴光,在祥符情况上予以通报,年终综合数量为前三位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将取消年终各类先进的申报和评比。

3、督查、督办制度:村镇建设办对于各单位违建管理工作的完成落实情况,实行督查抄告,被督查抄告的单位由主要领导写好书面情况说明,落实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间,督查抄告纳入年终考核,直接与主要领导奖惩挂钩。

拆除违章建筑篇5

一、违法违章建筑基本情况

今年3月份以来,在我处全力启动红旗村棚户区改造之际,违章建设随之抬头,违法违章建筑主要集中在红旗村,而红旗村又主要集中在七、八、九组杨公路24米大道西侧越秀花园、蔚蓝半岛一带,目前主要呈现出点多单个面积小、加层多的特点,表现在:

1、在自家小院或余坪上新开基做违法违章建筑。这部分违法违章建筑约占违法违章总面积的10%,大部分违章建15-40平方米。

2、加层的多,占违法违章面积的60%。加层有以下情况:一是因滨江三期、东引道项目有返迁地的农民,当时返迁房规划四层半,但有相当一部分只做了二层或三层,现想加层;二是受拆迁安置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住户为了博取更多的返迁安置面积盲目加层。

3、拆除旧房重建违章建设的多,约占25%。红旗村目前土房年久失修占很大比例,有的在规划范围内但一时难以单户进行改造,自行拆除违法违章重建,这种重建有以下三种目的:一是为了自建自住,改善居住环境;二是房屋无人居住,担心房子倒塌,以后棚户区改造补偿不到面积私自拆除重建;三是受土房的基脚、墙体的限制不好加层,私自拆除后可以更好的扩大面积加层,从而达到补偿最大化。

4、占用消防通道乱搭乱建的多,约占5%。主要是因为飞龙岛大桥、杨梅渡大桥建设而返迁的农民,由于返迁房通道多年来没有现浇水泥,部分占用通道建杂间、厨房和车库用于出租。

二、原因分析

近期红旗村违法违章建筑之所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受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影响,村民大肆盲目搞违法违章建筑,这也是违法违章建筑增多的最主要因素。

2、受建筑材料便捷而又实惠的影响。目前,红旗村违法违章建筑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是红旗十组棚户区改造拆下来的旧砖旧料,运输方便,价格实惠,从而形成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

3、执法力量薄弱。违章建设涉及面广,他们为了降低被人发现举报的概率,尽快既成事实,采取突击备料,快速施工,“节假日工程”、“夜间工程”是违法违章建设形式的主要特点,点多区域广,而土地监察中队只有4名队员日常巡逻执法,一时难以对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到位。

4、整治合力尚未形成。违建户对违法违章建筑行为和执法部门的查处,往往抱着“你查你的、我建我的”态度,造成屡拆屡建,查、后、拆后又建,特别是对于关门上锁的违章户,执法部门存在互相推诿、难执法的现象,强拆责任和拆违力度亟待加强,协同作战理念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5、受房屋出租行情上扬的影响,违法违章建筑日益增多。红旗村村民都是失地农民,房屋出租成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因而,拆前用于出租、拆时享受补偿,一建一拆给当事人带来可观回报就成了违法违章建筑增多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近期,我处在市规划城监支队、区征地拆迁办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分别在5月2日、5月25日、7月12日组织了三次60人以上的强拆队伍进行了制违拆违行动,近半年来共拆除各类违法违章建筑约2700平方米,

1、摸清家底,全面调查清理。近期我处对所有违法违章建筑进行了调查摸底,确认了违建户36户约5400平方米,并下发了自拆、强拆通知书,做到了登记备案。

2、合力查违,建立健全制违拆违联动机制。我处在成立制违拆违领导小组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督查指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强拆方案等,努力推动制违拆违工作顺利开展。到目前为止,我处会同市规划城监支队、区征地拆迁办组织了3次60人以上的制违拆违大行动,强拆违建户21户约1200平方米,并对查实确属违法违章建设的建筑户建立了包括停建通知、现场勘察笔录、现场照片、摄像等详细卷宗和影像、数据资料。

3、因地制宜,明确制违拆违重点。结合地理位置及实际情况,我们划分区域(如规划在建道路、市重点工程、绿化预留地等)进行重点管理,特别是对红旗十组和杉木树下路延伸区域十多亩空地,做到制违拆违绝不手软。同时对重点区域强化监管,也制定了强拆工作预案。

4、搞好宣传教育,惩防并举。针对当前违法违章建筑,广泛宣传制违拆违有关精神,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制违拆违,落实制违拆违工作责任,目前已有部分村民正在进行自拆。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执法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执法队伍。

2、尽快完善强拆工作方案,落实好强拆地点及对象。目前我处已酝酿出红旗八、九组交界处杉木树下路延伸地块周边违法违章建筑强拆工作方案,界定了强拆违建户,下一步将细化强拆方案,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拆除违章建筑篇6

为维护城镇建设秩序,遏止个人违法违章建筑蔓延势头,进一步规范我镇城镇建设和土地管理秩序,保障全镇总体规划严格有效实施和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经由班子会研究,决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个人违法建房专项整治活动,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范围、目标

(一)整治范围

全镇所有在建的各类个人房屋建筑。

(二)整治重点

本次整治的重点是违反总体规划、无证基建、侵占公共用地的各类个人违法违章建筑。具体为:

1、深六线两侧、中山路两侧、中学路两侧、虎头山区域和大澳湾沙滩。

2、影响镇容、村容和侵占公共用地的各类违法违章建筑。

3、镇境内擅自占地搭建的违法违章建筑及有碍公共安全的各类违法违章建筑。

4、经群众举报,调查核实的其它各类违法违章建筑。

(三)整治目标

通过整治,从根本上杜绝破坏城镇建设秩序和土地管理的各种违法现象,使镇主要道路沿线、重要区域和镇境内影响镇容村容环境的各类违法违章建设得到彻底清理,镇容、村容得到有效改观。

工作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分二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阶段(7月9日-18日)

1、建立组织。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镇境内的整治工作,下设办公室在城建站,成立由土地、城建、各村书记组成的调查组。

2、自查自纠。7月9日至11日各村对本村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报镇整治办。

3、调查核实。由两名副组长带队,带领村建站、国土所和相关村两委,分两队对所有违法违章建筑对象户逐宗核查,拍照取证。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7月18日-8月9日)

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二队会同相关村两委和相关部门对全镇违法违章建筑进行集中整治。上门对违法违章建筑当事人进行督促检查,动员自拆,同时相关责任单位向违法违章建筑当事人发出限期自行拆除通知书,由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对拒不履行自行拆除且影响恶劣违法违章明显的基建将组织力量给予。

政策措施

1、违法违章建筑的当事人应自行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并对违法违章建筑的后果承担责任;所在村负有动员、督促和帮拆的责任。

2、对整治期间顶风作案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

3、在中出现无理取闹,阻碍依法执行的,要依法从快、从严处理;拒绝、阻碍依法执行公务的,要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对于瞒报、漏报、弄虚作假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5、整治期间一律暂缓建设许可证的审批。

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政府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对整治工作的协调指挥,各村、各部门、各工作队要将此项工作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进行研究和认真贯彻落实,确保违法违章建筑整治工作正常开展,保证整治工作取得成效。

2、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整治违法违章建筑是一项复杂、繁重的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及时互通信息,交流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互相支持,相互帮助,杜绝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事件,公安部门要加强警力配合。

拆除违章建筑篇7

    第二条  下列未经公房产权所有人同意的搭建,属违反《公房条例》的搭建(以下简称违章搭建),由房屋管理部门处理:

    (一)在阳台上搭设的封闭性或局部封闭性的建筑物、构筑物;

    (二)在天井中搭设的封闭性或局部封闭性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三条  下列未经规划管理部门许可的建筑物、构筑物,属《规划条例》所称的违章建筑,由规划管理部门处理:

    (一)房屋加层、屋面升高的建筑物;

    (二)庭园住宅和公寓的庭院内的建筑物、构筑物;

    (三)街坊、里弄、新村等地区建造的依附于房屋外墙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逾期未拆除的未占用道路的施工临时建筑物、构筑物。

    第四条  占用道路(包括人行道),未经公安部门、规划管理部门批准或虽经批准但逾期未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违章建筑,由公安部门处理或由公安部门会同规划管理部门处理。

    第五条  未经公房产权所有人同意及规划管理部门许可,在晒台上搭建的局部封闭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属违章搭建,由房屋管理部门处理;在晒台上建造的封闭性的建筑物、构筑物,属违章建筑,由房屋管理部门查实后移送规划管理部门处理。

    第六条  未经公房产权所有人同意,未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房屋加层,属严重妨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违章建筑,属妨碍公共安全和交通的违章建筑:

    (一)在道路(包括人行道)上和街坊、里弄、新村通道内建造的;

    (二)利用建筑物之间的间隙或突出建筑物之外悬空建造的;

    (三)建筑物、构筑物超过原建筑承重结构负荷的;

    (四)在市政、公用设施(包括地下管线)上建造的;

    (五)其它已经妨碍或可能妨碍公共安全和交通的。

    第八条  本规定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规定之外的违章搭建、违章建筑,按《公房条例》和《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报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区(县)房屋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可以委托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行使处理违章搭建、违章建筑的部分职权,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委托权限内以主管部门名义行使职权。

    第十条  在整治违章搭建、违章建筑中,区(县)两个以上主管部门发生职责权限争议时,由区(县)人民政府指定有关部门协调;协调不成的,由区(县)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第十一条  属严重妨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应限期拆除或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没收。

    第十二条  对于违章搭建、违章建筑,依法必须限期改正、拆除或没收的,不得仅用罚款代替。

    第十三条  公私同幢的房屋中的违章搭建,参照《公房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四条  对正在施工的违章建筑,有关主管部门一经发现,应责令其立即停工;不听劝阻,继续施工的,可予以强制拆除。

    第十五条  对妨碍公共安全和交通的违章建筑,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规划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按下列程序予以拆除:

    (一)规划管理部门依职权调查取证,查清违章建筑的事实;

    (二)规划管理部门向当事人发出限期自行拆除违章建筑的决定书。其中对成片违章建筑,先由区(县)人民政府发出统一整治的通告。当事人对决定书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三)当事人逾期不自行拆除违章建筑的,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强制拆除。

    第十六条  证明违章搭建、违章建筑的证据:

    (一)举报或要求整治违章搭建、违章建筑的信件或陈述笔录;

    (二)对违章搭建、违章建筑的查勘笔录、照片或录像等;

    (三)询问相邻人及其他人的调查笔录;

    (四)违章搭建、违章建筑的行为人的陈述笔录;

    (五)违章搭建、违章建筑的其他证据。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及其他人妨碍、阻挠执法人员查处违章搭建、违章建筑,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的,由公安机关按《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十九条第七项处理;使用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查处违章搭建、违章建筑,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对强制拆除违章搭建、违章建筑所支出的人工费、垃圾清运费等,主管部门应作出由违章搭建、违章建筑的行为人承担费用的行政决定书。当事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起诉,又不履行决定的,作出决定的主管部门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九条  建筑施工单位承揽违章搭建、违章建筑的,其主管部门应对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和主要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拆除违章建筑篇8

建立以镇建设办公室管理为主体,各村(居)协管,镇纪委监督的管理网络。建立以村巡查查处为主,镇督察查处为辅的查处网络。形成齐抓共管、层级负责、属地包干的管理模式。在本镇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管理。

二、工作职责

(一)镇建房管理、违章查处工作组:

1、组织编制、调整、实施村镇规划,督促各村(居)全面规范有序进行集居区建设。

2、从严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禁止在集居区规划之外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田保护区内占用耕地进行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建设,对发现的此类建筑,坚决予以拆除。

3、负责集居区的农民建房的规划选址、现场勘查、审核报批、放桩、验基发证等日常管理工作。

4、负责对村镇各类建设的巡查、监督和违章建设、违法用地的处置,并负责调查取证,建立工作台账,为考核提供依据。

5、对村(居)处置违章建筑有难度或处置不力的,组织力量进行依法处置。

6、负责危房改造,住房破旧、紧张,又不能在集居点建房的农户的审核审批工作。

7、负责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临时用电、用水把关工作。各村居出具的相关申请临时用电、用水的证明须经镇建房管理、违章查处组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建设服务中心公章后,方可到供电、供水部门办理相关手续,供电供水部门应严格执行。

8、对村(居)的月考评结果进行书面通报。

9、规范文明执法。加强农建队伍管理,做好施工安全检查工作。

(二)建房管理、违章查处工作督查组:

1、按照区纪委《关于进一步强化土地执法严肃执纪问责的通知》的规定,任何项目建设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一律不得圈占建设。对村(居)、部门或个人擅自同意违法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的,一律按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2、对擅自收取建房费用而同意农户违章建房的(不含集居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费)村(居)、部门和个人,负责调查核实,一经查实即立案查处,,除对当事人进行相应的处理外,所收费用一律上交镇财政所。

3、对村(居)默认违章或对违章处置不力、推诿不作为而引起的建房矛盾,造成越级上访的,将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村居建房管理和违章建筑查处组:

1、制定本村(居)切实可行的建房管理考核细则,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做到奖惩分明。

2、按照建房管理流程,做好农户建房的初审、报送、公示及土地流转等相关工作。

3、负责本村居民建房的日常管理、巡查、监督等工作,对违章建筑须做到预防在先、控制在前、发现及时、制止有效、处置到位;对村(居)无法处置或处置有难度的重大违章,及时上报镇建房管理、违章查处工作组共同处置。处置时,村居干部需全体参与并主动作为。

4、负责本村(居)建房矛盾的协调处置,确保无越级上访、的发生,并做好相关台账资料。

三、建房申报程序

1、农民建房原则上一律经批准后到各村(居)集居区规范建房,不得擅自乱搭乱建。

2、危房改造的农户以民政部门提供的相关手续到建设办办理建房审批手续。

3、住房破旧、紧张,已影响正常居住生活,又无法进集居点建房,确需修建的,可考虑在老规划区内进行原地修建,但需收取拆除保证金,并书面承诺在拆迁时无条件拆除的前提下,经建设办批准后,可进行修建。未经批准,一律不得建房,否则以违章建设论处。

4、本镇范围内的企业需要扩大规模、发展生产、兴建厂房,需企业申请,附拟建建筑的平面图,经镇经济发展办和建设管理办共同会商同意后,方可进行建设,否则以违建论处。违建造成的一切后果由企业承担。

5、农民建房申报程序:建房农户申请——包片村干预审——村(居)初审通过,填制建房有关审核报批呈报表,签署初审意见——报镇建房管理组现场勘查——村镇建设办公室审批——区规划国土部门审批——签订施工合同并缴纳安全保险金——发放供水接电证明书——建房户按照审批要求拆除原住房——镇、村现场放桩定位——建房户按标准规范建房。

四、对违法用地、违章建筑的处罚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省城乡规划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或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的,都属违章建筑;严重影响村镇规划的,坚决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设施。影响规划尚可改正措施的,由镇人民政府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具体处罚标准为:

(1)未经批准,擅自占用耕地建造的房屋及建筑物,原则上依法拆除。

(2)未经批准,但符合规划要求,又不超应享建房面积,系原地翻建的,根据情节轻重以50—60元/㎡的标准(按建筑面积,平房50元/㎡,楼房60元/㎡)处以罚款。

(3)未经批准,擅自加层、建围墙、建附房、经过审批但超面积建房的,不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由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工程造价5%—10%的罚款。

(4)破坏土地资源,改变土地用途,非法挖坑取土,严重破坏耕种条件的,除责令限期治理,恢复原状外,并按该土地年产值的一倍至三倍处以罚款。

五、考核办法(对村居的考核):

1、各村(居)总支书记为建房管理第一责任人,村居主任为具体责任人,分片村干为包片责任人,实行层级负责,并签订责任状,村干部经常加强片上巡查。对镇巡查发现的违章建筑或帮助村居共同处置的违章建筑,由包片村干、具体责任人现场签字确认,以此作为考核依据。

2、对建房管理和违章建筑查处工作实行百分制专项考核,每月考评一次,考评结果予以书面通报。

3、评分细则及奖惩措施(考核满分为100分,采取扣分形式,直至扣完为止):

(1)村(居)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不得以任何名义在基本农田内进行违章建设,损坏耕种条件。对擅自同意违规用地进行违章建筑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交司法部门立案查处。

(2)村(居)不按规定擅自批准农户建房的,每发生一起扣10分,村集体收取的建房费用一律上交镇财政所,同时启动问责程序。

(3)严禁村(居)干部违规收取建房款、礼金,一经查实,每发生一起扣10分,同时移交镇纪委查处。

(4)村(居)对发生的违章建筑(包括企业违建)未发现或发现未处理,被镇巡查发现的,每发生一起扣5分。

(5)村(居)处置不力,由镇组织处置或拆除的,每发生一起扣5分,按拆除面积每平方米20元支付拆除费用给城管局专业拆房队或城管自拆人员,拆除费用由村(居)承担。村居自行发现(不含群众举报、镇督查)并及时组织自拆镇配合的,视同村居自行处置结束,不扣分。

(6)由于建房矛盾,引起的越级上访,查实因村(居)处置不力,或推诿不作为的,每发生一起扣5分,到省、市级以上上访的每发生一起扣10分。

(7)包片村(居)干部包片区内一个月连续发生两起违章建筑的,镇纪委启动问责制;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村(居),村(居)委主任由镇组织部门进行诫勉谈话。

拆除违章建筑篇9

一、工作职责

1、建管所:审核村(社区)上报的建房申请手续,报送分管领导批准;对批建房屋现场定位放线;根据审批手续对村(社区)支部书记、城管巡查人员交底;验收建成房屋。

2、土管所:负责审核申请建房的用地性质,确定合法用地面积;定期巡查农保区拆旧复垦地块的违章建设情况。

3、村(社区):宣传、引导村民进集中居住区或进城进镇居住;指定专人负责辖区的建房管理;建立内部巡查网络;上报违章建房情况;处置或配合处置违章建筑;对符合修缮、改造条件的,初审申请报告,报送建管所。

4、城管执法队:负责巡查建房情况,收集巡查信息,建立巡查台帐,及时上报违章事实;配合村(社区)拆除违章建筑。

二、工作要求

(一)建设管理

1、各村(社区)加强宣传力度,鼓励村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进城进镇居住,原则上不得批建主房。

2、各村(社区)应及时梳理建房现状,对符合皋办[2007]35号文件的,确需修缮、改造的农户,给予办理初审意见,报送镇分管领导办理。凡没有任何手续擅自建设的,均属违章建筑。

3、建管所对村(社区)上报的材料进行复核,提出批建的地址、位置、面积、高度等控制指标,征得土管所签字确认后,报分管领导审核同意、主管领导签字确认。所有手续必须在一周内返至农户。

4、开工前,应由建管所工作人员,凭审批报告到农户放线,并在现场对村(社区)分管领导、城管巡查人员进行交底,并完善相关手续。

5、村(社区)分管领导对有批建手续建房过程进行监督,城管巡查人员根据交底巡查,及时发现、制止违章建设。房屋建成后应通知建管所到现场验收。

(二)违章控制

1、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为控制违章的第一责任人。分工时,应明确一名领导分工负责建房管理工作,并建立村民小组巡查网络,实行分地域分地段包干。分管村干部和村民小组巡查人员,必须每天巡查数次,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到巡查全覆盖,及时掌握违章建房情况。

2、实行分村(社区)城管队员分片包干制,巡查人员必须每天坚持巡查两次以上,发现违章苗头立即制止,通知村(社区)书记,并上报分管领导,及时收集巡查信息并建立台帐。镇纪委强化对巡查工作的督查,每月抽查两次以上,抽查情况将予以通报。

3、各村(社区)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违章建房或苗头性的建设情况,或城管巡查人员通报的违章建设情况,要在第一时间内组织村(社区)干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做好违章建房户的思想工作直到拆除完毕为止,并报城管队备案。如果村(社区)无法组织拆除,应及时上报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组织建管、城管、公安等联合执法拆除,所发生的费用由村(社区)承担,并追究相应责任。

4、实行建房信息日报制,各村(社区)分管负责人及巡查人员每天上报当日巡查结果,由城管办公室负责统一收集、建立台帐。

5、分工各村(社区)的城管队员在工作中不得有“吃、拿、卡、要”现象,不得与村干部相互包庇、营私舞弊、弄虚作假,一经查实,予以辞退处理。

6、设立违章建房管理举报电话:

三、考核奖惩

1.计分考核

(1)造成违章,原则上由各村组织自行拆除,若不能自行拆除,需要城管队组织拆除的,每出现一起扣1分。

(2)各村(社区)干部在日常巡查过程中,没有发现或发现后隐瞒未上报的,事后被城管队员巡查发现的(包括举报),发现一起扣0.5分;党政领导或纪委发现的违章建筑,发现一起扣1分。

(3)发生一例已建成的违章建筑又未能拆除的,一次性扣完村(社区)考核分值。

(4)以上考核分值为2013年村(社区)目标责任制考核分值,扣完为止。

2.经济外罚

(1)因建管、土管工作人员失职造成的违章,发现一起,处以相关责任人200元罚款;城管巡查人员未发现,因举报或其他人员发现的违章建筑,有一起,处以200元罚款。

(2)在各村(社区)区域内每发生一起违法建设由城管队组织拆除的,对相应的村(社区)及责任人进行经济处罚,处罚标准:村(社区)支部书记500元;村(社区)分管干部400元。由城管队负责统计,报分管、主管领导审批,由农经服务中心统一扣除。

拆除违章建筑篇10

对本案的处理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

一种意见是赞同规划局的观点,认为原告起诉规划局行政不作为缺乏法律依据,其请求应予驳回。

另一种意见认为,该房原先虽有合法的产权证,但此证现已作废。既然其已被纳入拆迁红线范围内就理应拆除,否则就属违章建筑。《规划法》对此所作规定虽然不太明显,但根据《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以下简称《江苏规划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五项之规定,规划局应将其作为“其它违反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违章建筑来查处。鉴于规划局未履行该法定职责,故原告的起诉理由成立,其请求应予支持。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探讨本案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开发公司未拆除配电房的行为是否属于违反《规划法》的“违法建设行为”?

根据《规划法》的规定,查处“违法建设行为”是规划局的一项法定职责。从中可以看出,本案被告履行这一职责必须以开发公司的行为属于“违法建设行为”为前提条件。笔者认为,“违法建设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结合行政违法的四个构成要件(1、主体要件;2、行为要件;3、后果要件;4、主观要件)来谈,能够认定开发公司未拆除配电房的行为确系违反《规划法》的“违法建设行为”。其中1、4要件不难分析,关键在于对2、3要件应如何正确理解。下面针对这两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

(一)、开发公司具有违反《规划法》的行为。

本案中配电房的性质比较特殊,《规划法》确实未将这样的建筑明确界定为违章建筑。故规划局认为其对该房已履行了规划拆除的职责,而责令拆除该房的义务应由房屋拆迁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拆迁办)来履行。但《拆迁条例》亦未明确规定拆迁办可对此进行查处。这样一来该配电房在法律上似乎处于真空地带,既然规划局和拆迁办都管不到它,那它便能得以“合法”存在,而这样的推断结果显然不合情理。笔者尝试从不同的法理角度比较《规划法》和《拆迁条例》之差异,可以揭示开发公司的行为违反的是《规划法》,而非《拆迁条例》。

1、 二者在立法目的、立法内容和立法技术方面的比较。

《规划法》的立法目的在于通过运用法律手段,对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整,使之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而国务院制定《拆迁条例》是为了“加强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保障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立法目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立法内容也不一样:前者主要是对城市规划的制订和实施作出规定(见《规划法》第二~五章,全文共六章);后者则对房屋拆迁的法定程序和补偿、安置办法进行了阐述(见《拆迁条例》第二~四章,全文共六章)。而立法内容的不同又导致二者在立法技术上必然存在偏差:前者侧重于对行政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作出规定,对行政管理相对方的权利义务涉及不多;后者则强调行政管理相对方(特别是拆迁人)应履行的义务,对行政主体的权利义务规定极少[1].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拆迁办的主要职责是审查拆迁人的拆迁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对被拆迁人进行了合理的安置和补偿,并在此基础上督促被拆迁人将房屋交由拆迁人拆除。本案中拆迁办已经依法履行了上述管理职责,至此房屋拆迁管理法律关系中的法律目的已然得到实现。此后实际拆除配电房的权利便由拆迁人获得,而其怠于行使该权利的行为无需由拆迁办来监督。因为该行为既未妨碍城市建设顺利进行,也未侵害被拆迁人的利益,根本就不属于违反《拆迁条例》的违法行为。事实上在《拆迁条例》的罚则中,确实也找不到拆迁办可对该行为进行处罚的相关条款,原因在于拆迁办根本就不具备此项管理职能。

同一行为当由规划局来处理时,其行为性质便发生了根本转变。首先规划局虽然已将配电房纳入了拆迁红线范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规划局已经履行了其全部的规划职责。因为该地块上原有建筑被拆除后,规划局还要对新建工程制定规划方案,此时若原有的部分建筑仍然存在显然不符合新规划方案的要求。本案中遗留的配电房破坏了新建住宅小区的整体规划,与《规划法》的立法目的背道而弛,所以应认定其性质为违反城市规划的违章建筑。其次从立法技术来看,《规划法》着重要求规划部门去主动履行其管理职责,而管理相对方则应被动地接受管理,严格按照规划部门制定的规划方案进行施工建设,即“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一旦发现管理相对方履行该义务的行为不符合规划要求,规划局就必须对该行为加以纠正。这就是说,规划局不仅要负责规划的制定,而且更要监督规划的实施,否则再完美的规划方案也只能是一纸空文。本案中开发公司的违法行为发生在对规划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所以规划局对该违法行为是负有查处义务的。

2、 二者所调整的权利关系的性质比较。

《拆迁条例》调整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的私权关系(即与私人的直接利益有着联系的那些关系形式);而《规划法》调整的则是国家管理城市建设的公权关系(即关系到公共关系的那些关系形态)[2].所以二者所针对的被管理对象其法律性质亦不相同:前者针对的行政相对人较为特定,仅指拆迁人和被拆迁人;而后者针对的行政相对人具有不特定性,任何违反城市规划建设的单位或个人,都会成为被管理的对象。虽然对于管理相对方来说,搞施工建设是其私权,该权利的行使不一定会直接侵害其他私人或集体的利益,但很可能会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妨碍,这时它侵犯的就是一种社会公共利益,即公权利。本案中开发公司未按规定拆除配电房的行为,侵害的显然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公共利益,而非被拆迁人的直接私人利益,所以从这一点来分析,开发公司的行为违反的也是《规划法》,而不是《拆迁条例》。

(二)、开发公司违反《规划法》的行为造成了侵害后果。

行政法意义上的侵害后果是指对行政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损害或消极影响。《规划法》所保护的客体是国家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关系,对被管理人而言,就意味着其行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首先本案中配电房的继续存在不仅与居民小区的整体风格极不协调、有碍观瞻,而且位置正好在小区的出入口处,妨碍居民出入及过路人的正常通行,明显侵害了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其次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该房亦与城市建筑的主流发展方向不符,不能适应今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届时其侵害的可能就是全体市民的公共利益了。再次该房的存在还间接地侵害了原告的私人利益,因为开发公司将其出租给他人经营饭店,该店产生的油烟和噪音不可能不对原告个人的生活造成影响。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开发公司违反《规划法》的行为侵害了公私两方面的利益,其造成的侵害后果是客观存在的。

本案中规划局对配电房这一违章建筑放任不管的行为危及的主要是社会公共利益,尽管它也间接地影响到了原告的个人利益,但该利益与公共利益相比是极其微小的。可见原告起诉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保护因规划局的行政不作为行为而受损的公众的利益,所以该诉讼符合行政公益诉讼的特点,其实质为诉讼主体动用私权的力量来制约行政权之行使,从而保护各种公、私利益[3].有权利必有救济,有侵害也必需救济,这是法律的一般理论,所以规划局应对城市建设中的这类违法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其不能依法作出回应时,寻求司法救济理应成为原告最终的维权机会[4].二、原告要求规划局履行法定职责有无法律依据?

以上论证从法理角度证明了开发公司的行为系违反《规划法》的“违法建设行为”,根据规定规划局对“违法建设行为”是负有查处义务的。不过此处的“义务”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法律概念,不能将其与行政主体的法定义务混为一谈。法定义务是指行政主体在实际行政活动中应当要履行的具体义务,其特征为该义务必须要在相关行政法律规范的法律条文中有所体现。所以原告起诉要求规划局履行行政职责,应有具体的法律条款为依据,否则其起诉理由依然无法成立。因为本案系行政案件,而非民商案件,前者定案的证据标准远比后者要严格,通过法理分析得出的这一结论不足以给本案定性。

在《规划法》中,我们确实找不到规划局的这一法定义务,但在《江苏规划办法》中,这一义务却是客观存在的,只是在法律条文中体现得不太明确而已。该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规划部门对于五项违法建设行为应予查处,其中一至四项违法行为所指对象均系新建筑,其行为性质为管理相对方用积极的方式故意违反规划规定以完成新工程项目的建设(如在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该证失效等情况下违规进行建设的行为)。而本案的配电房属于旧建筑,开发公司未将其拆除的行为与上述任何一项违法情形都不相符,该行为性质为管理相对方以消极的方式阻碍规划方案的实施。笔者认为,“违法建设行为”既可由积极的行为方式构成,也可由消极的行为方式构成,尽管本案中开发公司的行为其行为方式较为特殊,但究其本质仍应属于“违法建设行为”。因为城市建设有建就必有拆,新建项目怎么建固然应符合规划要求,但旧房若不拆除新房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且类似配电房这样应拆而未拆的旧房还可能由其它的一些客观原因而形成,如因开发公司资金不足或公司被依法注销等原因。此类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概率虽然较小,但在理论上我们无法完全将其排除,若规划部门对此放任不管,那么这些产权证已被注销的旧建筑将会长久存在,这样的建筑难道不属于违章建筑吗?

可见,《江苏规划办法》第三十八条第一至四项规定涵盖不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违法建设行为”,针对实践中“违法建设行为”的多样性、复杂性及不可预见性,该条款增加了第五项规定:规划部门对于“其它违反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行为也应查处。笔者认为,本案中开发公司的行为应归类为“其它违法建设行为”,规划局对开发公司的这一违法行为理应进行查处,所以此项规定正是判定本案被告负有行政作为义务的直接法律依据。这一兜底条款从其文字表述内容来看确实不很明确,甚至可以用“模糊”来形容,但在具体适用时,其法律效力却毋庸置疑,这是立法上有意采用“模糊技术”而产生的一种神奇效果。

此外探讨本案时不可避免地要提到《镇江规划规定》,该规定第七十三条列举了“违法建设行为”的九项情形,其中第五项规定:“临时性建设工程逾期未拆除或建设用地范围内应当拆除的建设到期未拆除的”属于“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情形”,规划部门应予查处。依照此规定,配电房当属违章建筑无疑,这一规定也是原告起诉时援引的直接法律依据。不过由于镇江市不属于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并无制定地方性行政规章的立法权限(江苏省内仅南京、苏州、无锡、徐州等四城市有此立法权),故其制订的《镇江规划规定》不能作为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的参照依据。但该规定第七十三条第五项的内容不仅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与《规划法》及《江苏规划办法》的立法精神也相一致,所以它在帮助我们理解“违法建设行为”的丰富内涵时不无裨益。

以上论述证明,本案被告规划局对于配电房这一违章建筑负有责令开发公司限期拆除的行政职责,由于行政权属于法定权,具有不可自由处置性,亦不能自由转让[5],所以规划局怠于履行其法定职责的行为构成了行政不作为行为。

[1]孟鸿志:《论部门行政法的规范和调整对象》,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第58-59页。

[2]孟鸿志:《论部门行政法的规范和调整对象》,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5期,第60页。

[3]强雨、周刚:《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理论思考》,载《人民司法》,2002年第9期,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