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十篇

时间:2023-08-25 17:23:53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击整治违法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统一思想,下定决心,采取有力措施,依法查处违法建设,强化城市管理,美化人居环境,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真正维护好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进一步提升城市建设品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及文明程度,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历史,坚持政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

(二)遵循“依法办事、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坚持“一个政策、一把尺子、一视同仁”,坚决杜绝“拆小不拆大、拆民不拆官、拆软不拆硬、拆明不拆暗”的现象,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全力推进打击整治违法建设工作。

(三)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准绳,对列入拆除范围的坚决予以拆除。违法建设的界定,由县住建、国土部门具体负责,并下发《限期拆除通知书》,在程序上坚持自拆、助拆和强拆三个步骤。违法建设当事人未在《限期拆除通知书》规定限期内自行拆除的,由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下发《决定书》,由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予以。违法建设3-7日前,拆除通告。违法建设当事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出行政复议或诉讼,但行政复议或诉讼期间,不停止决定的执行。

(四)坚持对党员干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建筑率先拆除,坚持在执行政策上更严于一般群众。纪检监察机关要同时介入,对其违纪违规行为开展调查,及时处理,情形严重的加重处罚。

(五)坚持严厉打击非法交易土地违法建设行为,更加有力地打击“黑房开”,着力净化我县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环境。

三、实施范围

(一)查处违法建设的范围及对象

1、未依法取得土地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2、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3、未按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4、违反县城规划及其它法律法规的建设。

(二)查处违法建设的时间及类型划分

1、时间划分

(1)自2003年4月18日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城建设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凤府发〔2003〕24号)文件下发以来,对非法交易土地建设和其他违反规定建设的房屋及其设施,实行分类处理。(2)自年10月27日县人民政府开展违法建设调查登记以来,凡顶风违法建设的,一律加重查处。

2、类型划分

(1)非法交易土地产生的违法建设,对形成的违法建筑物及其它附属设施,一律实行拆除,但可以视其情况给予补助。

(2)其它情况形成的违法建设,可以视其对规划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打击整治违法建设的态度等情况,实行拆除或处罚后补办手续。

(三)查处违法建设的方式

1、拆除

对下列类型的违法建设,一律实行拆除。

(1)在非法交易土地上产生的违法建设和“黑房开”建设的违章建筑。

(2)年10月27日之后顶风修建的违法建筑。

(3)不能满足建筑安全质量要求,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违法建筑物。

(4)本村本组一户多宅(宅基地)的违法建筑,对其既符合规划又不影响近期建设的可保留一处供其居住,经处罚后补办手续,其余的一律拆除。

2、处罚后补办手续

对下列类型的违法建设,只要不违背规划和影响近期建设,由业主申请房屋质量鉴定,符合房屋质量安全规定的,可以按处罚标准的上限实施处罚,然后补办手续。

(1)本村村民在自有土地上新建、改建住宅,符合一户一宅建房条件和房屋质量安全规定的。建筑面积300㎡内(含300㎡)的,按下限处罚补办手续,建筑面积超过300㎡的,按上限处罚补办手续。

(2)违法加层的,在年10月27日前修建完毕,符合上述条件,且未被执法单位和相关部门责令停止建设的(以执法单位能否提供证据为依据)。

3、对新占地开挖基槽或刚建基础以及临时建筑物,由县国土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查处并责令其恢复原貌。

(四)法律、政策依据及证据(证明)提供

1、对拆除的违法建设,依据《城乡规划法》第68条执行;

2、对罚款后补办手续的,依据《城乡规划法》第64条执行;

3、现实工程造价以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当前相应规定为依据(按600元/㎡执行);

4、土地和规划相关手续;

5、乡镇、村、组出具的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沼气池建设等政策性建设的原始依据;

6、具有资质的房屋鉴定机构鉴定符合使用质量安全要求的“房屋鉴定报告”。

上述4、5、6项所指依据须由当事人提供。

四、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按照分步推进的原则,在前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查处拆除违法建设总体时间为本方案行文之日起至年12月31日,分为政策制定和宣传发动、实施拆除、完善巩固三个步骤。

(一)政策制定和宣传发动(年3月1日前)

根据前期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保障措施及政策,召开打击整治违法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宣传引导,动员发动。

(二)实施拆除(3月2日至8月31日)

1、自拆和助拆阶段。有违法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在《凤冈县人民政府关于查处违法建设的通告》后,自行拆除违法建设。县打击整治违法建设领导小组派员到现场督促自拆。对在规定限期内自行拆除确有困难的违法建设,由违法户申请,并与拆除公司自行签订协议,县整治办组织拆除公司帮助实施拆除。公安、住建、国土、龙泉镇等相关单位、部门要全力组织力量维护助拆现场秩序,确保施工正常进行和现场施工安全。

2、强拆阶段。对在限期内不配合、不支持、不主动拆除的违法建设重点户、典型户,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参与,有偿聘请拆除公司实施。实施中,对典型案件的处置,邀请县四家班子领导亲临现场,开展集体决策指挥。龙泉镇和县维稳办等相关部门,要认真制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切实做好强拆前、强拆中、强拆后的各项维稳工作。公安机关要密切关注,及时掌握违法建设当事人的活动情况,维持拆违现场秩序,全程参与强拆工作。

自拆、助拆和强拆过程中,根据县委明确的意见,由县四家班子各明确一名领导,召集、住建、国土、司法等部门熟悉法律法规政策和业务的领导到县局坐班接待,统一负责宣传、解释,做好维稳工作。强拆现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负责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三)完善巩固(9月1日至12月31日)

1.违法建设拆除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司其职,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杜绝新的违法建设的发生。2.县打击整治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对查处违法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验收。

3.县打击整治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总结前阶段查处违法建设情况,研究部署下一阶段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任务。

五、补助政策

按照尊重历史,坚持政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则,对限期内自行拆除或主动助拆的违法建筑,可以按一定建设成本进行经济补助。具体标准如下:

(一)对非法交易土地产生的违法建设拆除后的补助

1.对非法交易土地形成的建筑,仅系满足自己居住,不存在出租、销售、囤积房产现象的,在规定期限内自行全面拆除,按500元/㎡进行补助;助拆的需扣除拆除公司的拆除费。

2.对非法交易土地产生的“黑房开”,若建成的房屋还未销售,能主动向县治违办交待清楚自己的违法违规行为,自行在限期内拆除的,按500元/㎡予以补助;若已销售的,可对购买非法房产的购房户按500元/㎡进行补助,但购房户要提供购房协议、收款票据并配合执法机构接受调查,否则不予补助。对“黑房开”,要追缴全部非法所得,同时,司法机关对其进行立案侦查,追究经济和法律责任。

(二)加层建筑拆除后的补助

1.凡在年10月27日前违法加层,经确认必须拆除的,在规定期限内自行全面拆除其违法建筑物,按300元/㎡予以补助,经助拆全面拆除其违法建筑物,按225元/㎡予以补助。

2.凡在年10月27日后顶风违法加层,在规定期限内自行全面拆除其违法建筑物,按220元/㎡予以补助,经助拆全面拆除其建筑,按145元/㎡予以补助。

(三)本村本组一户多宅经确认拆除的建筑,在规定期限内自行全面拆除违法建筑物的,按600元/㎡予以补助;助拆的需扣除拆除公司拆除费。

(四)对违法建筑物被拆除后经核实无房屋居住的住户,可在集中安置区享受高于房屋建设成本价低于市场价(1400元/㎡)的优惠政策购一套80-120㎡的安置房。安置房在18个月后交付使用,超过18个月的,可享受过渡房租费。

(五)凡经政府的违法建筑物,一律不予补助。

(六)自本方案下发之日起,新产生的违法违章建筑一律不予补助。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扭成一股绳,下大决心全力以赴拆除违法建筑,坚决彻底整治这一影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突出问题。

2、建立常设机构,固定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县编办要抓紧申报审批成立规划执法队,明确8名专职人员主抓这项工作。

3、财政预算专项经费,确保治违工作正常开展。要按本方案的预算,确保补助费、拆除费、建筑废渣清运费和工作运转经费,及时化解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健康有序促进工作开展。

(二)严肃纪律,明确责任

1、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制订本部门拆违的具体实施方案,将任务、责任、进度分解落实到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广大党员干部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要做到“三带头三不准”,即带头支持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不准说、不准做不利于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话和事;带头做好本单位职工或亲朋好友的工作,不准为违法建设户说情、打招呼、写条子;带头拆除自己的违法建筑物,不准拖全县拆除违法建设工作的后腿。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不履行职责、不作为的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在拆违现场,该出面而不出面、该面对矛盾和责任而退缩的干部职工,是一般干部职工的,对其实行待岗处理,待岗期间由所在单位发放基本生活费;是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由现场指挥长宣布停职,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随后完善手续。

2、凡违法建设行为人系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亲属的,违法建筑的拆除由所在单位全权负责,治违指挥部配合。若限期不能拆除的,该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承担责任,主要负责人负主要责任。

3、重点工程建设区域(如一纵大道、有机食品城、工业园区等)的违法建筑的拆除,由工程建设主管单位牵头实施,“治违”指挥部配合。

4、在本次实施的打击违法建设治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执行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和一视同仁,对因正常工作产生的一切矛盾、问题和意外事件的责任,一律由组织承担。

5、对非法交易土地进行“黑房开”的干部职工,违法建筑拆除后一律不予补助,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及时对其展开调查。

(三)依法行政,维护稳定各部门在工作中既要坚持原则,严格依法办事,又要特别注意工作方法。对于违法建设,应予坚决整治或拆除,态度明确,旗帜鲜明。要坚持“一个政策、一把尺子、一视同仁”,充分体现“依法办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疏堵结合,及时妥善化解矛盾,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做到依法无情“拆违”,有情操作。对因拆除违法建设而引起的诉讼,人民法院要及时受理,及时审理。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预案,对矛盾突出的抗诉案件,要妥善处理,防止简单粗暴,激化矛盾,严禁出现恶性事件。

(四)广泛宣传,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上下一心,政出一口,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对于典型违法建设案例要公开曝光,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通过设立查处违法建设举报电话,公布“拆违”整治对象、时间要求、具体进展情况等,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违法建设行为。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涉及群众利益面广、任务量大,各部门在加强社会性宣传工作的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违法建设户的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登门入户的说服教育工作,讲清说透违法建设的严重性、危害性,宣传查处违法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积极支持和拥护查处违法建设工作。

(五)长效管理,巩固成果

对违法建设要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国土、住建要依据职能划分严格执法。规划执法工作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司其职,必须从源头、从基础抓起,所辖乡镇、村(社区)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本辖区内违法建设的巡查,一经发现,及时衔接执法部门依法打击。对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坚决将违法违规建设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对不作为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造成工作被动且影响恶劣的,将严格按有关规定问责。

(六)实行举报监督奖励机制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2

一、拆违范围

涉水违法建设是指在河道、湖泊、水库等水域管理范围内的、应经而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许可建设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不按审批许可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未按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设施,其他违反水利工程管理法规的建设。

此次涉水违法建设查处水域范围包括:全市境内汉江全段,唐白河、南河、北河、蛮河、小清河等汉江支流全段,中小河流城镇段及农村人口密集段,小(二)型以上水库等。

此次涉水违法建设查处区域范围包括:河流已建堤防的,为堤防管理范围内的背水面堤防禁脚地、堤身堤坡、迎水面的全部河道滩地;无堤防的河段,为历史最高洪水位以下的全部河道滩地;水库为主坝和副坝坝身、溢洪道及坝脚工程留用地。

二、工作目标

2012年5月底以前完成单位违法建设拆除工作,2013年8月底以前完成个人违法建设拆除工作。

三、工作步骤

(一)周密制定方案。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依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查违拆违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本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迅速制定查处涉水违法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拆违对象、时间、方法步骤和工作措施。各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在现有查违拆违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的基础上,把涉水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纳入整个拆除工作重要内容,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查处涉水违法建设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迅速启动此项工作。

(二)广泛宣传发动。采取大力度、高密度措施,运用多种方式,深入宣传涉水法律法规,讲清违法建设的危害,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充分发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查处涉水违法建设工作。

(三)全面调查摸底。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所辖区域内的所有水域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摸底,详细登记违法建设的主体、时间、类别、面积等具体资料,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市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整体要求,逐一确定每一个违法建设的处理措施并进行锁定。

(四)动员鼓励自拆。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工作方法,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鼓励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采取自拆、助拆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拆除违法建设。

(五)依法开展强拆。要制定符合法律规定、适应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需要的执法程序和操作规范,坚持依法行政。对拒不自行拆除的违法建设,坚决依法实施强拆;对妨碍执行公务的行为,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妥善安置群众。各地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密切配合,坚持“依法拆除,有情操作”,既要保证拆除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又要切实做好被拆对象的生活安置,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帮扶救助措施,确保社会稳定。

四、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为本行政区域内涉水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责任主体。全市涉水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在市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任务,逐级逐项明确工作责任。

水利部门负责界定具体拆违范围和行政处罚工作,组织违建认定,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咨询。

财政部门负责督促各县(市)区、开发区拆违资金的筹集、使用。

监察部门负责对拆违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查处,对拆违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

规划部门负责制定与拆违有关的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和拆除区整治绿化等相关规划,为人员安置提供规划保证。

公安部门负责依法处理干扰执法、暴力抗法行为,参与处置拆违现场出现的突发事件。

房管部门负责对城区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拆迁户依照相关政策解决住房问题。

城管部门协助水利部门实施违建拆除。

市建司负责汉江城区段沿江土地储备、出让工作,出让资金用以平衡沿江城市建设开发和洲滩整治项目。

(二)突出重点,主攻难点。全市涉水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按照“先单位再个人,先干部再群众,先重点再一般,先自拆再强拆”的原则进行。樊城区政府要迅速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逐户摸清和锁定梯子口段违建房屋及人员居住情况。在2012年5月底以前,城区段从樊城区梯子口区域的涉水违建开始,梯子口至清河一桥区域的所有涉水违建的公房,由各权属单位完成全部拆违工作,2012年1月底以前拟定妥善安置梯子口段137户危房住户的方案,2012年8月底以前完成梯子口段全部私房拆除工作。其他县(市)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也应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确定工作重点和难点,制定工作进度,切实抓好涉水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3

今天召开的拆违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和规划年全区拆违工作。

一、年拆违工作简要回顾

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市容环境是区委区政府年重点工作之一,是落实20项民心工程,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改善民生,提高城乡质量和品位的重大举措。年区拆违指挥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市区委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加大力度、用心工作、扎实推进,拆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工作情况

在“4.27”动员大会以后,全区加强了市容环境的综合整治和拆违工作。特别是8月份成立区拆违指挥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直接领导下,区长尚德来同志的直接指挥下,进一步加大了拆违工作力度,精心谋划、精心组织、依法行政、扎实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据统计,截止到年12月底全区共清理违法占地约386580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约170150.16平方米,(包括1-8月份拆除违法建设面积20686.72平方米,津塘公路沿线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8080.3平方米,拆除废品收购站(点)420处、违法建设面积22462.2平方米,8月份拆违指挥部成立以来拆除违法建设面积108920.94平方米),其中强拆115650.72平方米,违法建设相对人自拆54499.44平方米。基本上遏制了新建在建违法建设,狠狠打击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在拆违工作中没有引发群体、个体等恶性事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拆违工作

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8月28日区成立了拆违指挥部及办公室,制定了区进一步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分工,按照统一指挥、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全区分成4片,建立了指挥部领导和街镇乡主管领导分片包干负责制。为加强拆违工作力量,从相关部门和街镇乡抽调人员成立了500人的拆违执法队伍。在工作推动上建立了每周工作例会、强拆协调会、联席办公会和每日巡查、实地核查、跟踪督办及每日专报、每周简报等项工作制度。区长尚德来同志亲自指导、部署、安排整体工作,我和区长助理王庆友同志,特别是庆友同志亲临强拆行动一线,靠前指挥,率先垂范。区拆违办按照领导要求拟定严谨的工作程序,量化分工、责任和任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深入拆违一线,协助各街镇乡做好督促,指导、协调、监督等工作,较好的发挥了参谋助手和综合协调作用,保证了拆违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全区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分片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拆违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强有力的组织基础。区拆违指挥部成立以来,召开每周工作例会27次,强拆协调会22次,下发每日专报204期,简报13期,依法组织强拆行动18次,处理群众举报来访来信30多件(次)。

2、健全工作机制,有效推进拆违工作

依据我区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实际,从建立拆违工作机制入手,建立了责任明确、运转顺畅、反应灵敏、快速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拆违工作有效开展。第一,建立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快速发现机制。实际工作中,我们疏通了四条渠道:一是设立举报电话,从拆违指挥部成立到年底,4个多月共接收整理群众举报线索二百多条;二是执法局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人员、全覆盖巡查,4个多月来发现新建、在建违法建设60多处;三是拆违办公室日巡夜查执法中发现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项目40多处;四是各街镇乡发现新建、在建违法建设50多处。第二,建立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快速核实机制。发现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后,拆违办公室巡查组迅速到违法项目所在镇街乡,协同街镇乡对“双违”项目的性质、规模及违法建设相对人等情况进行核查,经确认后进行分类、上台帐,并立即报送指挥部领导。第三,实施了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快速处理机制。核实后,在街镇乡对违法相对人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的同时,执法部门依照法律程序及时下达相关法律文书,对限期内拒不自拆的,相关街镇乡立即上报强拆预案。拆违办及时召开协调会,确定拆违时间,在拆违指挥部领导下,由相关街镇乡按时组织拆除,并做到拆一处,清一处,绿化美化一处。

3、坚持依法行政,有序推进拆违工作

拆违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比较敏感和复杂的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依法依序,注重规范,在工作实践中严格执法,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一视同仁、不徇私情、秉公执法、依法行政,推动了拆违工作有序的开展。拆违指挥部成立以来,从发现新建、在建的数量看,已经呈现出了较快下降的趋势;从拆违的面积看,已达15万多平方米;从拆违反映出的情况看,绝大多数群众是支持和拥护的,如每次实施强拆,现场都有上百人观看、拍手称快;从自拆面积占拆除总面积的比例看,约占33%,依法拆违的影响和作用十分明显。

4、深入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拆违氛围

宣传部门对拆违工作及时广泛进行宣传,形成了有利于拆违的强大声势。在形式方法上,电视台、广播电台、《今日报》等指定专门记者,现场采录、现场采访,全程跟踪,全方位报道。在宣传内容上,既有法律政策方面的宣讲内容、依法强拆的现场镜头、还有现场人物采访、专访,内容真实、详实,感染力、震慑力强,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区拆违办,区执法局及各街镇乡等部门,在加强巡查、执法的同时,进村入户,面对面的做违法建设相对人的思想工作,排解不稳定因素,做好教育、引导、疏导和化解工作,营造“强拆不如自拆、迟拆不如早拆”的良好氛围。如实施津塘二线“路灯”工程拆违过程中,该地区需拆除违法建设92户,139间,工作量大,情况复杂,执法局、万新街工作人员坚持刚性拆违,有情操作,通过调查分类,有针对性做好思想疏导工作,对确有困难的群众,想方设法排忧解难,最终有近半数违法建设户自拆,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

(三)几点体会

通过一年的拆违工作实践,总结以下四点体会:

1、领导重视是关健。拆违工作能否深入推进,关健在领导。一是各单位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把拆违工作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二是主管领导必须专抓专管、全力以赴,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三是其他领导主动配合,大力支持。实践证明,加强领导就是要强化领导责任,行领导之职、尽领导之责,才能扎实推进拆违工作深入开展,巩固拆违工作成果。如么六桥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拆违工作,把拆违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党政一把手坚持亲自抓,采取有力举措,狠抓落实。特别是每次强拆行动亲临一线,并召集全乡13个村两委会负责人到达现场,进行现场教育,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村、到人。年么六桥乡拆除“双违”建筑面积39493平方米,约占全区拆除总面积的1/3。万新街领导在拆违工作中既坚持严格执法又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既坚持强力推进又稳步操作实施,不断加强教育疏导工作,一把手亲自进村入户做相对人的思想工作,并在实践中总结出通过教育让违法建设相对人思想触动、震动、感动三步工作法,效果良好,群众自拆率达60%以上。

2、宣传教育是先导。只有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做好发动引导,相关部门共同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确保拆违行动稳步推进。区“两台一报”把拆违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安排专人,精心组织,加强报道,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引起震动、形成声势,为拆违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助推了拆违工作的深入开展。

3、协调配合是基础。拆违工作难度大、问题多、矛盾突出,涉及面广,各相关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是做好拆违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拆违工作中,区政法委、法制办、宣传部及执法局、市容委、公安分局、国土资源分局、规划局、法院、交通支队、消防支队、卫生局、物价局、司法局等部门积极配合,听从指挥,抽调人员统一行动,形成强大的执法阵容,尤其是各部门领导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带头示范,新闻媒体进行宣传造势,公安、法院等部门提供执法保障,各部门高效运转,相互配合,确保了依法强拆行动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拆违工作的扎实推进。

4、依法行政是保证。全区拆违工作数量较大,情况复杂,影响面广,特别是涉及市重点工程、迁村并点等重点工作,事关广大群众的利益、生产、生活等问题。区拆违指挥部在坚持注重民生、做好过细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法律,掌握法规,坚决依法、依规、依情、依序进行拆违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使拆违工作在群众支持下平稳推进。

年拆违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一些镇街乡、委办局的领导认识还不到位,责任缺位,造成工作空位。如有的单位领导在拆违工作上不敢负责、不愿负责。实际上是“情、权、利”思想作怪,怕出问题、怕得罪人、怕出麻烦,工作上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催紧了就抓、不催不抓;有的甚至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拆违工作的力度和深度。二是宣教工作抓得不够细不够深。加强宣传教育做好疏导工作是拆违工作重要环节,营造强大舆论氛围才能减少阻力,增强推动力。一些街镇乡领导对此不重视,宣传的密度、深度不够,造成一些群众对拆违工作认识有偏差、思想有抵触、行动不配合。三是依法依序工作不够严谨。表现在一些镇街乡强拆预案内容不详实,强拆组织工作不严密,履行法律不依程序,档案整理不规范等,给拆违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造成简单问题复杂化。

二、年基本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进入三月份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全区新建在建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出现反弹,据初步统计,从3月1日到目前通过巡查和核实举报电话发现违法占地违法建设22处,建筑面积26539平方米,情况表明拆违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查处“双违”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

按照区委、区政府“继续加大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治理力度,坚决依法处理,依法拆除”的工作要求,结合全区拆违工作实际,年工作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年拆违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完善、深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坚决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占地、违法建设,为率先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一,继续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坚定信心,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对新建“双违”项目露头就拆、对已建成“双违”项目依序拆除,做到凡违必拆、有乱必治、决不手软。继续坚持分路巡查、集中执法、强化监管的基本工作思路,继续加大巡查执法的力度。坚持接听整理举报电话和拆违办、执法局、国土分局、街镇乡五个渠道巡查制度,全面巡查、每天通报,做到竖到底、横到边,不留空白,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留后遗症。要继续加大拆除的力度,进一步健全快速发现、核实、处置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快速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快执法节奏,提高处置效率,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形成巡视、查处、惩治的良性循环工作机制。要继续加大监管的力度,以严厉打击法人违法建设为重点,加强对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行为的处理。对阻碍执法,触犯法律的要依法严惩,坚决打击。依据农村实际,探索建立村级违建监管员队伍,逐步形成区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

第二,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制和依法工作程序。要不断完善拆违工作的党政“一把手责任制”,特别是镇街乡一把手要履行拆违工作的第一责任。街镇乡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挂帅、亲自参与、亲自督查、亲自上阵。遇到难题不含糊、不退缩,遇到矛盾不上交,做到掌握情况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乡镇一级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对辖区内违反规划的违法建设直接下达相关法律文书,逾期不改正的,由乡镇组织依法拆除。街办事处依据区相关执法部门委托书,对辖区的违法建设依法依序查处、拆除。规模较大、难度较大的可上报区拆违指挥部,统一组织、依法拆除。凡镇街乡领导不力、工作不力、查处不力、任务未按期完成的,要追究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责任。对职责范围内,不认真履行职责、不作为的区直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严肃处理。供电、工商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查处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项目的决定》[津政发()022号]中的有关规定,不得为违法建设供电、供水、供热和审批许可证文件和营业执照。要进一步规范依法工作程序,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做到界定准确、程序合法、处置迅速。加强档案工作,坚持一事一档,做到统一化、规范化。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制意识和防控违法占地、违法建设的自觉意识。

第三,进一步巩固拆违工作成果。重点要加强拆后管理,要在根治源头,强化管理,健全监管上下功夫,做到拆建并重、拆管并重、拆治并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及时在拆违区域内按规划要求恢复原貌,进行绿化、美化,纳入正常维护管养,做到拆一片、管一片、清一片、绿一片。积极发动群众参与,举报违法行为,搞好群众监管。通过缜密、长效的管理监控,坚决防止习惯性反弹,铲除违法建设死灰复燃的土壤,巩固拆违成果。

第四,进一步深化推进拆违工作。逐步把拆违工作深入到农村基层,开展“无违建街(镇乡)、无违建村”达标活动,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把“无违建”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加以实施。充分发挥村级两委会作用,加强宣教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排坚克难,化解矛盾,努力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五,近期要抓好的三项重点工作。

1、第6、7、8次卫片及土地执法“百日行动”中发现涉及的违法占地、违法建设项目,全区共598处,其中新立街159处、无暇街41处、华明街118处、金钟街98处、万新街40处、军粮城镇87处、么六桥乡55处。各街镇乡要配合区国土资源分局按照期限完成调查和处理,不得延误,不能影响区建设用地指标。

2、结合迎奥运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做好迎奥运4条入市路,3条高速路及外环线、津塘、金钟、先锋路等界定范围内及重点地区、重点地段的违法建设拆除工作。各镇街乡要各负其责,按时限完成本辖区内重点路段、地段的拆违工作。

3、结合全区城市化、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作,相关街镇乡做好实施整体撤村农居违法建设拆除工作。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4

一、把握基本原则

围绕“坚决杜绝新的违章建筑、逐步解决老的违章建筑”的总体目标,坚持三个基本工作原则:

1.有法必依的原则。严格按照国土、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管理一切建设行为。

2.有违必拆的原则。新增违章建筑一经发现,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拆除并复耕。

3.有责必究的原则。从严追究有关当事人和干部在违法用地事件中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二、健全三级责任体系

根据工作需要和钱清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三级国土长效管理的工作体系。

1.镇级成立国土长效管理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各管理区主任和分管建设、城管的副镇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分管城管的副镇长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全镇面上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行为处置的协调和督查;负责有关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行为责任的认定和追究;负责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负责大规模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的依法拆除和复耕工作。镇长对全镇国土长效管理负总责;分管城管的副镇长负责日常管理、作出认定意见、提出建议方案、组织大规模依法拆除和复耕行动;其他分管领导对分管领域内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行为负相应责任。

2.各管理区组建国土长效管理工作队伍。各管理区配置4名以上的城建监察人员,并整合驻村指导员等力量,负责管理区范围内企业和个人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行为的日常查处;负责小规模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的依法拆除和复耕工作;负责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苗头的制止和教育。管理区主任对管理区域的国土长效管理负总责;驻村指导员对所驻村区域的国土长效管理负相应责任;管理区城建监察人员负责每日巡查、法律文书送达和拆除复耕工作。

3.各村建立国土长效管理联络站点。联络站点负责村内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的日常监督、制止教育和情况上报工作。各村(居)要根据村情实际做好责任区划分方案,每个责任区都要落实一名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具体负责管理,做到责任到人,区域包干。各村(居)党组织负责人为联络站点联络员,对本村(居)的国土长效管理负总责。

三、建立四步快速处置机制

1.每日巡查。各管理区和镇级城监人员每日分别对各管理区和集镇范围进行日常巡查。综治中心接到相关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件,立即送相关管理区或镇城监中队,一并纳入每日巡查范围。城监人员分区每日填报日常巡查情况报告单,上报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地点、当事人、大致面积等情况,于当日下班前送镇城监中队及相关管理区主任,中队汇总后于次日上班前分送镇长、分管副镇长。各村(居)两委班子对各自负责区域进行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对一时无法处理的情况应第一时间报告给管理区城监人员。

2.两日内依法认定。由镇城监中队会同国土所、规划办,在收到日常巡查情况报告单后两日内,对巡查发现的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事件依法作出认定,提出“拆除、复耕、补办手续、调处”等四类处置意见,并报分管领导审核后分送书记、镇长、相关管理区主任、驻村指导员。分管领导签署意见后一天内,分别由城监或国土安排人员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每周星期五前经镇长审核后将有关情况汇总上报县长效办或国土局。

3.十天内拆除或复耕。作出处置意见后,管理区必须在十日内组织人员依法拆除或复耕。规模较大、确有难度的,在作出处置意见后两日内报告镇长,由镇长协调组织人员依法拆除或复耕。拆除或复耕完成后,由城监中队和国土所联合作出签定意见。

4.每月督查。小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联席会议每月听取有关违法用地、违章建设整改情况汇报,明确督查意见,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报党委会研究审定。

四、强化责任追究

1.强化城监队伍考核激励。驻管理区城监人员实行双重管理,按日常考核和发现并拆除复耕起数核发城监人员岗位津贴。存在巡查当日未发现在建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的,发现后不及时制止或不上报等行为的扣减岗位津贴。城监人员纵容、隐瞒建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的,一律辞退。岗位津贴经管理区主任、分管领导审核后报镇长审批后每月核发。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5

一、拆除范围

风景名胜区规划区域内海榆中线路段两侧的违章建筑,包括:3户槟榔烘干坊(砖瓦结构)、1户两间平房(钢混)、1户在建木雕坊(钢混)、1户在建基础立柱(钢混);年建设的2户四间平房(钢混);年建设的1户槟榔烘干坊(砖瓦);年以前建设的18户砖瓦房。

二、拆除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被拆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以省政府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式批复时间(2013年1月30日)为界限,此后的违章建筑一律拆除,不予补偿,此前的建筑按政策依法评估补偿拆除。

(三)集中力量对省政府批复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年1月30日)后的违章建筑进行分批次拆除。第一批拆除在建的违章建筑;第二批拆除己建的违章建筑。

三、拆除程序

拆除违章建筑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时间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4年9月)。

宣传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发动广大群众积极配合依法拆除违章建筑工作。(责任单位:县管委会、县国土局、县住建局、镇府)

(二)调查取证阶段(2014年10月8日至2014年11月10日)。

1、调查摸底:对景区内的违章建筑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其建设区位、时间、原因、结构、面积、新旧程度、用途、是否有纠纷及土地权属等情况进行登记造册。(责任单位:县管委会、镇府)

2、立案调查取证: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及相关材料对违章建筑进行立案,并实地调查取证和认定。(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县住建局)

3、对认定为《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式实施时间(2013年1月30日)前建设的违章建筑,委托具备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给予补偿。(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管委会、镇府)

4、案件处理:根据违章建筑的查证和认定结果,作出《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的通知》,送达违章建筑当事人,并与违建当事人签订自行拆除协议书。(责任单位:县土地和规划建设综合执法局)

(三)实施拆除阶段(2014年10月20日至2014年12月10日)。

1、自行拆除:违建户主按照拆除协议,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违章建筑。

2、:对拒不签订拆除协议或在协议规定期限内未自行拆除的违章建筑,县政府组织力量依法实施。拆除工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首先拆除目前在建的违章建筑,接着拆除《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正式实施(2013年1月30日)后建设的违章建筑。

第二步:拆除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1993年6月实施)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3年1月30日实施)期间建设的违章建筑。

第三步:拆除原《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实施时间(1993年6月)前建设的违章建筑。

(责任单位:县土地和规划建设综合执法局、县公安局、县卫生局)

四、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景区违章建筑拆除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景区违章建筑拆除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管委会。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将任务、责任、进度分解到责任单位,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各责任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做好风景名胜区拆除违建工作。

(三)广泛宣传,深入动员

各责任单位要深入做好对被拆除违章建筑当事人的宣传和劝解工作,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动员其自行拆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6

被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城乡建设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伍紫瑞,主任。

武鸣染织厂于1991年11月初,在没有提出申请,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本厂第三号大门左侧(原旧圩亭)筑建一道高2.2米,长32米的水泥砖围墙。建墙时武鸣县城乡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城建委)的下属机构武鸣县城乡管理监察大队(以下简称县城管监察大队)曾对武鸣染织厂的违章行为进行过制止,但该厂没有停止建墙行为。11月21日,县城管监察大队以自己的名义发出通知,限武鸣染织厂于11月27日以前自行拆除违章建筑的围墙。该厂于同日向武鸣县人民政府提交一份“关于要求保留东大门左侧临时围墙的请示”同时抄送武鸣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县政府对此没有答复,县建委也未作出表示。该厂也未在通知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起诉。1993年7月16日,县城管监察大队又向武鸣染织厂发出通知,重申此围墙属违章建筑,限于7月23日前自行拆除,逾期将会同公安部门强行拆除。同月24日,城管监察大队以武鸣染织厂未经规划部门批准,擅自在旧圩亭兴建围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三十二条,《南宁市建筑管理若干规定》第十二条和武鸣县《关于城镇管理若干规定》第一条第四款的规定为由,作出《关于强制拆除染织厂违章建筑围墙的决定》,并于当天强制拆除;武鸣染织厂不服,以武鸣县城建委为被告,向武鸣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诉称:城管监察大队作出《关于强制拆除染织厂违章建筑围墙的决定》,并自行强制拆除我厂的围墙是违反法律程序和超越职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不但侵犯了我厂的财产权,而且损害了我厂名誉。其理由是:所建围墙是在本厂区范围内。被告的下属机构城管监察大队下文通知我厂限期自行拆除后,我厂已向武鸣县人民政府报告,请求补办保留围墙手续,县政府未答复。7月24日上午9时许,城管监察大队雇请民工强行拆除,至当日下午,该大队才将《关于强制拆除染织厂的违章建筑围墙的决定》送达我厂。城管监察大队不是独立的行政主体,无权作出拆除决定,法律法规也没有规定该大队具有强制拆除的权力,其行使的职权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请求法院判决撤销城管监察大队(1993)10号《关于强制拆除染织厂违章建筑围墙的决定》;恢复我厂围墙原状,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被告辩称:武鸣县城乡建设管理监察大队,系我委的下属机构,行使城建监察职能。武鸣染织厂于1991年11月初,在没有向我委申请,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在本厂第三号大门左侧(原旧圩亭)砌筑一道高2.2米、长32米的围墙,属违章建筑,依法应予拆除。请求法院维持监察大队强制拆除的决定。

「审判

武鸣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武鸣县建委是城市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对违反城市规划管理的行为依法应由县建委作出处理。城管监察大队作为县建委的下属机构,在执法活动中,却以自己的名义对武鸣县染织厂建筑的围墙作出处理决定,并强行拆除,这一具体行政行为违反了法定程序,也超越了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原告武鸣染织厂在没有向县建委申请,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建筑围墙是违法的,其所提出由被告恢复围墙原状,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九条第二款,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该院于1993年12月3日作出判决:

一、撤销武鸣县城管监察大队武城监(1993)10号《关于强制拆除染织厂违章建筑围墙的决定》。

二、案件受理费100元,由被告武鸣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负担。

武鸣染织厂不服一审判决,向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称:被拆的围墙建在本厂范围内,没有向被告申请是欠妥的,从维护本厂治安,防止失盗,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出发建筑该围墙是必要的,保留也是有合理依据的。城管监察大队违法拆墙所造成的损失,被上诉人应予赔偿。请求二审法院判决被上诉人赔偿经济损失2048.20元,公开道歉、消除影响并负担一切费用。 被上诉人武鸣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辩称:上诉人擅建临时围墙,没有任何法律手续,属违章建筑物,理应拆除;城管监察大队张贴城管简讯,目的是为了使城建法规深入人心,并不存在侵害上诉人名誉权的问题。要求二审法院维持一审判决。

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上诉人武鸣县城乡建设委员会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法律规定由其对违反城市规划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理,但在处理上诉人武鸣染织厂违章建筑行为时,却以其下属机构城管监察大队的名义发出通知和作出拆除决定,并强制执行了这一决定,这明显超越了该大队的法定职权,依法应予撤销。上诉人武鸣染织厂在没有取得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擅建围墙,且不听制止,亦属违法,不受法律保护,围墙被拆引起的损失应由自己承担;其所提出的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公开道歉,消除影响的请求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并无不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九条第二款、第三十二条、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该院于1994年3月29日作出判决: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7

二、全县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拒不执行县委、县政府“双拆”决定。

三、对主动配合拆迁部门拆除各类违规违章建筑物的,不再追究相应责任;对存在违规违章建筑问题,且在“双拆”中拒不配合的,依法从严、从重或加重处理。

四、全县党员领导不得有下列行为:

1.在灵城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非法占地建设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

2.未按建设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工程的位置、功能、层数、标高、建筑面积、建设高度和建筑造型以及其他要求建设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

3.未按规定期限拆除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

4.在县重点工程地块及挂牌出让地段拆迁范围内拒不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

5.拒不拆除其他违反城市规划的各类建筑物的;

6.拒不拆除占压各种管线、影响供电、供水、安全、挤占消防通道的各类违章建筑的;

7.在主次干道两侧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建筑拒不拆除的;

8.已纳入拆迁计划地块或储备土地上的非法建筑拒不拆除的;

9.在各种待建用地及政府规划预留地上进行的违章建筑拒不拆除的。

10.侵占公共绿地,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生活或群众反映强烈的违章建筑拒不拆除的;

11.非法买卖土地的;

12.对已纳入拆迁范围,拒不执行拆迁拆违决定的其他行为;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公开曝光:

1、对故意拖延、拒不执行“双拆”决定,影响拆迁拆违进度,情节较轻的,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党内警告或行政记过处分。

2.对妨碍、阻挠、干扰“双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情节较轻的,给予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行政撤职处分。

3.对组织、煽动被拆迁、拆违户对抗“双拆”决定,聚众闹事,造成较坏影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行政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4.对列为拆迁、拆违的单位建筑物、构筑物,有关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拆迁拆违。对在职责范围内不履行“双拆”职责、不作为的单位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依据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

5.在“双拆”工作中,负责“双拆”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因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失职渎职,影响“双拆”进度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党纪政纪处分。

6.党员及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非法买卖土地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六、本方法适用于全县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行政村中的共产党员、国家公务员和国家工作人员。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8

案情:西城区大后仓胡同的李某与刘某的房屋都是四合小院,相邻而居,李某于2009年翻建了房屋,刘某于2010年翻建,在建房时两家缺乏沟通,事后,原告李某向法院起诉,要求“拆除”被告刘某的后建房,理由是刘某后建的房梁搭在李家墙体上,影响安全,要求法院判令恢复原状,同时李某认为刘家的建筑是“违章建筑”。被告同时提出反诉称李家建房占压刘家的宅地,属于越界扩建,房顶滴水方向改换后给刘家房屋带来安全隐患,要求法院判令李家承担法律责任。

解析:

通过分析查知,双方争议的焦点:

1、刘家的房屋是否违章建筑,是否应当拆除?

2、法律规定的相邻权的保护内容究竟是什么权利?

3、法院是否受理关于违章建筑的确认及拆除案件?

一、原告诉求能否得到支持,即要看其提供的证据是否达到法定标准,又要看其诉求理由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从行政角度看:原告提供的证据无法证明被告的房屋系违章建筑。原告的思路是只要被告不能拿出建房的规划许可或产权证,就说明被告的建筑是建章,其实,这样的思路是错误的,依据规划法规定,违章建筑是一种法律事实,需要经过行政规划主管部门的行政确认,并非只要被告不能证明取得行政规划许可证,就一定是违章建筑,就必须予以拆除。

从民法角度看:依照处理相邻关系的司法实践,邻地使用人如果知其越界,而不及时提出异议的,不得请求移去或变更。结合本案情况,如果确如原告所述情况,由于涉案房屋已建成,原告未及时提出异议,被告的建房不存在故意和过失,根据法益衡平原则,司法实务中以建造程度作为是否“及时”的参考因素,如果已经建成,无论如何也称不上及时,为平衡双方之间的利益,对利益微小或并无利益的主张,邻地使用人应当负担容忍的义务,不能再行支持拆除的诉求。

二、正确理解相邻权保护的立法精神:

《民法通则》及《物权法》规定的相邻关系,是以调整毗邻不动产权利人之间利益为主,以谋求实现不动产经济利用的最大化为其制度目 的。从原告的诉求内容看,主观上将相邻侵权理解为权利人对“不动产本身”的所有权方面。经现场勘查,现实建筑布局并未对原告行使其不动产权利和利益造成客观上的妨害,原告无证据证明其房屋的使用价值存在后果上、范围上有危险或隐患以及客观损害的实际发生,其诉求理由显然不符合法律关于处理相邻关系的立法精神。

三、程序问题: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一)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二 关于审理房地产案件几个问题 第四“违章建筑引起的纠纷,因违章建筑妨碍他人通风采光或因违章违筑的买卖、租赁、抵押等引起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可以受理,违章建筑的认定、拆除不属于民事纠纷,依法应由有关行政部门处理”。原告要求拆除违章建筑的理由,不属于民事诉讼审理的范围,应予驳回。

四、请求权基础问题:

最高院司法解释对“是否违建”以及“是否拆除”的判断和确认交由行政机关裁定,并未列入民事案件审理的范围,原告的请求权缺乏基础。另从《民法通则》及《物权法》关于相邻权的规定看,现行法律针对相邻权,仅限于“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污染;损害防免”六项,原告主张的内容不属司法可裁范围。

五、证据标准问题:

原告提供的证据能证明相邻关系的存在,但尚不能证明相邻损害发生的事实。原告递交的证据得不出清楚明确的损害结论,只有主观推断,没有证据支持。

法律规定,法庭的职责并非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是否实施危害不动产安全的事实,法庭也不负责宣告这些事实是否确已发生,法庭只判断案件中“当事人提交的证据是否达到足以支持其诉求的标准”,“是否达到必须拆除相邻房屋的标准”,这是法律事先设定的证据标准。原告现有证据缺乏可信度,与法律规定证据的质量规则相差悬殊。

六、诉求理由问题: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9

关键词:违法建筑 物权 财产权

违法建筑的存在,既可能破坏城市(乡村)的建设秩序与社会秩序,亦可能给建造人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基于对公众安全的维护和法律规范的尊重,拆除违法建筑之正当性似乎毋庸置疑。然如此正当之行政执法在实践中却遭遇了诸多困境。一是违法建筑并未因立法和执法之严苛而有所减少,纵观城市的各个角落,违法建筑遍地可见;二是因拆除违法建筑而引发的官民冲突,乃至不断见诸报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实施一年多以来,实践中又出现了所谓“拆违代拆迁”、“拆违带动拆迁”模式,“拆违”之正当性由此更受关注。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以“拆除”为核心的违法建设治理模式面临重大的正当性危机,亟需深刻反思。实践中确立的以“拆除”为核心的治违模式,其根本落脚点在于违法建筑基于其先天违法性而不存在物权价值,因而可以成为公权力肆意处理的对象。那么违法建筑之上究竟能否成立物权呢?

一、关于违法建筑物权地位的争论

1.无所有权说。该观点认为,不动产所有权的取得是以登记为生效要件的,未经登记不能取得所有权。因为违法建筑先天的违法性,使其无法依法完成登记,所以建造人无法取得违法建筑的所有权,建造人的违法的建造行为阻却了其获得所有权的可能性。

2.动产所有权说,即建造人只能对违章建筑中的建筑材料享有所有权。理由主要在于:其一,违章建筑不具备合法的报建批准手续, 建造人不能对建筑物享有所有权,只能对建筑材料享有所有权。其二,违章建筑具有违法性,但建筑材料本身作为动产是合法的,能成为动产所有权的客体。

3.占有说,认为违法建筑因其违法性不能取得所有权,但违法建筑本身的利益应当得到保护,违法建筑虽然没有所有权,但可以适用《物权法》有关占有的制度来保护。

4.不动产所有权说,即建造人对违章建筑享有不动产所有权。理由主要在于:虽然违章建筑不能办理所有权登记,但建造人可以遵循基于事实行为发生物权变动的规则而取得所有权。赋予其所有权可以有效对抗行政权力的任意干涉,对抗违反程序或实体规定的公权力行使。

5.不完全产权说。完整的产权需要同时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违法建筑”没有获得所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合法权利束,成为不完全产权。

二、否定违法建筑物权的理据及后果

综合前述几种观点,否定违法建筑物权地位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违法建筑取得所有权,是否违背物权法定原则?

首先,关于物权法定原则的内涵,学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如崔建远教授认为物权法定主义是指,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其反面意思就是物权不得由当事人自由创设。王利明教授将物权法定原则表述为“所有权的取得,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所有权的取得必须合法。”换言之,关于物权哪些内容法定,学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是只有物权类型和内容法定,还是包括物权的效力、变动要件、保护方法,皆为法定,不同学者认识不一。

其次,即使将物权的取得纳入物权法定原则的内容,那么违法建筑是否一定不能取得物权呢?学界否认违法建筑所有权所依据的条款主要是《物权法》第九条、第三十条。第九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十条规定: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笔者认为,这一规定并未完全排除违法建筑通过事实行为而取得物权。(1)《物权法》并未明文禁止违法建筑的物权取得;(2)《物权法》关于依据事实行为而取得物权的行为中,虽使用了“合法建造”一词,但其只是一种行为列举,而非行为限定;(3)关于依据事实行为而取得物权的条款中,在“合法建造”、“拆除房屋”之后还有“等”这一兜底概念。换言之,法律并未将依据事实行为而取得物权的行为限定于“合法建造”。(4)建造人在建设违法建筑过程中虽未取得相关合法手续,但其它法律并未完全排除此种建筑的所有权。如《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的具体规定。

最后,即使我们认定违法建筑与物权法定原则可能存在不一致,但违反物权法定原则是否一律否认其物权效力呢?对于这一点,学者基本持反对态度。如梁慧星、陈华彬提出:“违反物权法定主义而创设物权时,其法律效果宜区分不同情况而分别确定。(1)法律有明确规定时,从其规定;对于违反物权法的物权设定行为,法律无特别规定时,则此法律行为因违反强制性或禁制性规定而无效,不能发生预期的物权设定效果。(2)当事人的物权设定行为部分违反内容强制的规定,但如果除去该部分,其它部分仍可成立的,则仅违反禁止规定的部分无效,其它部分仍然有效。(3)物权设定行为虽因违反物权法定主意而无效,但如果当事人的行为具备其它法律行为的要件,则该行为认可发生该其它法律行为的效力。”无论学者们认为应当区分哪些情况具体对待,但一个共同的思路是,违反物权法定并非绝对导致物权无效。

2.违法建筑取得所有权,是否违背物权公示原则?

有学者依据我国《物权法》第六条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相关规定,指出,“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实践中适用的皆是登记实质主义,按照登记实质主义,不动产物权的取得、移转、变更和废止等,非经登记,不发生效力。由此,违章建筑无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所有权证书,也就不能进行物权公示。”

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1)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生效要件,其针对的应该是依法律行为而发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对于法律行为以外的事实而发生的物权变动则有显著不同。不动产物权变动由事实行为而发生的,不以登记为要件,在原因事实发生之时,即产生物权变动的效果,当事人当即取得物权。我国《物权法》第28-30条都是关于依据事实行为而取得物权的情形。此时,物权的成立不以登记为要件。新建属于事实行为,建造人自建造行为完成时,即自动取得所有权。不能登记,并不影响建造人就违章建筑物的所有权取得的效力。但是,如果当事人要对该不动产进行处分,则必须进行登记,否则该处分行为无效。(2)并非违法建筑都不能进行登记。在英国、香港等地,违法建筑也需要进行登记。实际上在我国八十年代,违法建筑也是需要登记的。1988年当时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出台《关于房屋所有权登记工作中对违章建筑处理的原则意见》第五条明确指出,违章建筑不论其能否给予从宽确权处理,一律都要进行登记,做到不重不漏,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积累资料。而1997年通过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却明确将违章建筑列为不予登记的情形之一。这一立法条款延续至今。(3)即使从权利处分的角度看,违法建筑因为未经登记,其处分权受到限制。但其原因在于“未经登记”,而非“违法建筑”。换言之,如果某一建筑实体上违反了某一法律规范,但因登记机关失误未有察觉,对其进行了登记。那么其权利处分就不受到限制。另,如果放开对违法建筑的登记,那么这一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3.违法建筑是否具备物权上所有权的特征?

有学者指出,因为所有权是一种完全的物权,所有人可以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是一种绝对的、统一的支配力,而违章建筑物由于其先天的违法性而不能根据物权法授予其所有权。这种观点显然有待商榷。首先,违法建筑上能否成立物权,是一种立法政策。立法赋予违法建筑以所有权,其自然就具备了所有权的特征;如果立法规定违法建筑上不能成立所有权,其自然也就不具备所有权的特征。其次,所有权的四个基本权能: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在违法建筑上亦能成立。在实践中,建造人对于违法建筑,均可行使占有、使用、收益等权能。在特定情况下,其处分权能也能得到认可(如小产权房)。

4.赋予违法建筑所有权,是否会导致违法建筑的泛滥?

实务界和学术界反对违法建筑上成立所有权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承认违法建筑的所有权将导致违法建筑的泛滥。笔者认为,这种观点难以成立。(1)赋予违法建筑所有权,并非无视违法建筑的“违法性”。对于建造人违反公法规范的行为,仍应按照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处理。(2)违章建筑是否会泛滥,这主要是公法要解决的问题。其主要涉及违法建筑的发现机制(巡查、举报等)是否健全、处理程序启动机制是否健全、处理程序是否高效便捷等。如果这些机制都运作顺畅,违法建筑泛滥的趋势便能得到有效遏制。

三、违反公法进行建设的法律后果

违法建筑与合法建筑的根本区别在于违法建筑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那么,该“违法性”对违法建筑所有权的归属会造成什么影响呢,或者说“违法性”是否会阻却建造人对违法建筑所有权的享有呢?这就需要从违法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来进行探讨。

根据我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之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未按许可证要求进行建设的,可能产生四种形式的法律责任,分别为:责令停止建设;责令改正+罚款;责令拆除;没收和(或)行政处罚。

就前两种责任形式而言,其适用条件主要在于正在建设中的违法建设和“能够通过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违法建筑。如果纯粹从技术角度考虑,实践中,除了绝对违反公法上的禁止性规范而产生的违法建设外,绝大多数违法建设的违法性都能通过改正措施得到矫正。但不同的是,这种“改正措施”的具体形式如何选择,其实施成本如何得到考量。但无论行政机关如何裁量,这两种责任形式并不直接影响当事人对违法建筑的物权。

后两种责任形式即“责令拆除”和“没收”涉及到当事人对违法建筑物权的处理。上述两种责任形式也不影响违法建筑物权的存在。(1)这两种责任形式都是行政处理的结果。在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理之前,该标的物依然合法存在。而行政机关对该违法行为的处理,要受到执法资源、期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并非任何违法行为都能得到处理,特别是及时处理。在行政机关做出处理决定之前,如果不承认违法建筑的物权效力,其法律状态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有违法安定性原则;(2)这两种责任形式的效力都是非终局的。具言之,即使行政机关作出了“责令拆除”或“没收”的行政处理决定,违法建筑物之物权并不当然消灭。当事人仍可在法定期限内通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挑战该行政处理决定。因此,这两种责任形式仍可能因行政复议或司法审查而被撤销;(3)即使认可这两种责任形式的合法性,其也并不必然消灭违法建设的所有权。如在“没收”之后,在政府决定将其拆除之前,其所有权仍然能够成立;只是违法建筑的所有人由建造人变为国家;(4)这两种责任形式的适用条件相当严格。责令拆除适用条件是“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且“能够拆除的”。如前所述,前一条件的成立,需要经过如下程序的审查:①评估违法建设对规划实施的影响;②评估违法建设能否采取改正措施;③评估改正措施能否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在欠缺科学的程序机制的情况下,上述要件适用的正当性很容易受到挑战。

综上,建造人违反公法而建造的违法建筑,会因违法情由和违法情节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法律责任。但无论是责令停止建设、行政处罚,还是责令拆除,甚至“没收”,都不必然改变违法建筑之物权状态。质言之,当事人对公法的违反,即使对强制性,乃至禁止性规范的违反,都不直接和必然影响违法建筑的物权效力。

拆除违建的法律依据篇10

一、主要目标及任务

通过开展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对违法用地做到查处整改到位,拆除复耕到位。该没收的要没收,该拆除的要拆除,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强制执行的法院要强制执行,该做出党纪政纪处分的,监察机关要做出处分决定,该追究刑事责任的,司法机关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进一步健全完善土地违法行为联合查处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既处理事又处理人。

二、实施范围

检查对象是国土资源部下发的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涉及的违法用地图斑,监测时段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

区政府召开相关街道(园区)和有关部门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关于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开展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下发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方案,成立领导机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政府和相关街道(园区)签订《区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违法用地处理整改目标责任书》。

(二)开展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和拆除复耕工作

1.基本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长效管理的原则。各街道(园区)是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2)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拆除(没收)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拆除的要复耕到位。

(3)协同合作、有序推进的原则。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加强各街道(园区)、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调查处理工作每完成一处,就要迅速组织拆除一处,不等不靠,有序推进,保障本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2.时间要求

(1)调查取证和自行整改(3月1日至4月30日)。相关街道(园区)要配合国土、规划部门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调查取证工作,完成法律程序。各相关街道(园区)主动做好违法用地当事人思想教育工作,劝说其自行拆除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恢复土地原状。

(2)处理整改(5月1日至5月31日)。街道(园区)组织力量,对辖区内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进行拆除,恢复土地原状。

(三)开展督查验收工作

1.6月1日至6月10日,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街道(园区)违法用地查处整改和拆除复耕工作进行督导,同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确保违法用地整改到位。

2.6月10日至6月15日,对整改不力的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进行警示约谈并限期进行整改。

3.6月30日前必须将违法用地处理整改到位,确保全区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省、市的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密切配合。

区政府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法院、检察院、监察局、政府办、法制办、考核办、局、财政局、住建局、城管局、国土分局、规划分局、公安分局、工商分局和相关街道(园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开展此次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分局,具体负责对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检查督导工作。各相关街道(园区)要成立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推进小组,全力做好本辖区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查处整改工作。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领导,按照方案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共同完成好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1.各街道(园区)是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责任主体,对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对卫片涉及的违法用地,相关街道(园区)要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违法当事人自行拆除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对不能自行拆除的,街道(园区)要积极配合国土、规划部门对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进行查处。在规划执法部门申请政府令、完成法律程序后,由街道(园区)为主导,组织城管、公安、规划、国土等部门,对辖区内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进行集中拆除整改,恢复土地原状。

2.国土部门要对符合立案条件的违法用地依法立案查处,做出处罚决定。对不履行处罚决定的违法用地案件,及时移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违纪政纪的违法用地案件,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对触犯刑法的违法用地案件,及时移送司法部门。同时,做好数据统计上报、案卷归档整理和迎检准备等工作。

3.规划部门在调查取证和自行整改阶段,作为查处违法建设的执法主体,按照《城乡规划法》的有关规定,下达相关法律文书,申请政府令,完成法律程序。

4.城管部门要积极介入国土、规划部门对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的查处工作,全力配合街道(园区)做好违法建筑物的等工作。

5.区法院对国土部门移送的违法用地案件,要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确保在一个月之内审查听证,下达是否准予强制执行裁定书。

6.区检察院对触犯刑法的违法用地案件,及时进行受理和立案侦察,并依法提起公诉。

7.公安分局要积极协助规划、国土部门做好违法用地的调查取证工作,全力做好现场的稳控等工作;对国土部门移送的触犯刑法的违法用地案件,应及时进行受理和立案侦查,并依法作出处理。

8.区监察局对国土部门提出的违纪政纪的涉案人员进行依法处理,对各街道(园区)及相关部门单位履行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9.区财政局对国土、规划部门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应予以接收,并按照土地执法长效机制规定,为2012年度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经费保障。

10.区住建局对违法建设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和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

11.工商分局对违法建设项目不予发放营业执照。

12.区局做好违法用地当事人的接访和安抚教育工作。

13.区法制办受理和审理违法用地行政复议案件,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决定。

14.国土分局对相关街道(园区)违法用地的处理整改结果进行考核,区考核办依据国土分局提交的考核结果,在街道(园区)2012年度政府绩效考核中进行扣分。

(三)把握政策,加大整改。

对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认真开展处理整改工作。要坚持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对事对人处理到位。对土地卫片执法检查涉及的违法用地,未处理到位的,一律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2012年6月30日前,违法用地已经整改查处、拆除复耕到位,消除违法状态的,所涉及的土地面积,在实施责任追究时,不计入违法用地面积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