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十篇

时间:2023-04-05 12:20:18

投资者

投资者篇1

有着不一样的耐心与毅力。内心有着比常人更高的耐心与信心,坚持自己认定的选择。投资者不仅要对自己有信心,而且还要有着敏捷的思维,思考事情的前因后果要全面。

拥有自我约束力。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这是投资者必须做到的。自我约束自己,能够在正确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

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不要因为一份情感或情绪,而影响了自己对投资的判断,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做错事,自我反省。具有远见卓识,能够猜测到以后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有远见。投资失利时,记得反省自己,是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下次投资时一定要注意,这才是聪明的投资者。

遇事沉着冷静,投资不慌不忙。投资时,有着敏捷的思维,思考前因后果,不要慌乱的孤注一掷,投资者是投资少赚得多,如何能够赚的多,就要遇到事情冷静一些,不要慌张。

投资者篇2

关键词: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价值;投资者保护;金牌董秘

中图分类号: 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6260(2009)04-0138-07

中国证券市场进行的全流通变革及后全流通背景把投资者关系管理(Investo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IRM)推向了风口浪尖。既有研究表明,IRM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杨义灿 等,2006)、降低融资成本(Lang,et al,1993)、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Higgins,1992),进而在推进投资者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分析IRM水平与公司价值及公司绩效的关系,寻找理论和实证证据,对于推进上市公司IRM管理的开展及其制度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和规范,上市公司的IRM工作逐渐成为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内在需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有利于促进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外部股东与内部经理层之间的沟通。因此,加强和完善IRM工作,处理好公司和股东之间的关系,获得投资者的长期支持,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进而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目前IRM更多是以理论形态存在,因其量化难度高,使得目前国内该方面的实证研究文献较少。又由于我国体制背景和市场环境的特殊性,使该类研究更为匮乏。近两年备受关注的《新财富》金牌董秘的评比数据给我们提供了量化依据。因此,本文将借助金牌董秘的评比结果,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环境和特定的制度环境,探讨IRM与公司价值及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回顾

IRM产生伊始其基本职能即被定位为确保上市公司的股价充分地反映公司真实价值,使其拥有公平合理的市场价值,因此,IRM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价值创造方面,同时探讨IRM在提高公司股价、提高资本流动性、降低资本成本及保护股东价值、防止“掏空”等方面的作用。

首先,良好的IRM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升公司价值。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分配无效并带来市场均衡利率增大的逆向选择问题(Akerlof,1970),Aboody 等(2005)、Francis等(2005)、Kravet等(2007)、Manuel等(2007)的实证研究表明,代表了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管理层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可以被市场所定价,高透明度公司、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公司会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变化,引起市场期望回报率的降低,从而可以提升公司价值。

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是上市公司的高透明度,这能降低投资者的信息风险,提升股票的流动性,并降低资本成本。而达到此目标的一个重要答案就是IRM计划的实施(Bushee,et al,2007)。有效的IRM政策能使公司加强在资本市场中的透明度,改善公众对公司的了解,提高分析师对公司的关注度,并吸引机构投资者 (Chang,et al,2006)。

其次,及时与投资者交流和沟通,可以增进上市公司的可信度,从而提升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信心,提升公司价值(Diamond,et al,1991)。正如美国SEC前主席Arthur Levitt所提出的,公司透明的信息能够提升投资者信心,因而增加流动性,减少资本成本(Levitt,1998)。Brennan 等(2000)指出投资者关系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间接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不仅可以减少资本成本并提高公司市场价值,其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增强管理层的信誉,而信誉在公司并购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并购溢价。投资者关系管理不管是通过公开披露有用信息,还是通过吸引开展专业化研究和研究报告的分析师,其实质都是为所有投资者提供一个诚信的信息平台。因此投资者关系管理可以提高股票的流动性(Hong,et al,2005),从而导致更高的股票价格。麦肯锡的全球投资者观点调查结果也表明,良好的IRM会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增加现金流的预期增长率,投资者更愿意为公司支付更高的溢价。

最后,良好的IRM可以有效地制约大股东的掏空行为,保护公司价值,促进投资者保护。公司价值的增值不仅在于通过传递良好的信息,带来短期的市场效应,更重要的在于从长远来看,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司治理、制约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和内部人控制行为,从公司自身治理质量提升方面增进公司价值,提高公司绩效。

公司通过良好的IRM工作,可以实现与投资者的互动沟通,随着上市公司透明度的提升,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公司的监督,减少监督成本,同时可以缓解问题,减少成本。例如,高透明的信息能够优化管理层酌量性投资决策、约束高管对他们自身和其他利益体的机会性支付、提高契约效率、方便投资者对管理层的监督、减少诉讼成本等(Watts,2003;Ball,et al,2005),因此提升公司价值和绩效。同时,完善的IRM,有利于股东加强对公司经理层的监控,也有利于小股东利用法律法规等手段监控大股东,使得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在较大程度上得到落实,进而减少掏空行为,保护公司价值(La Porta,et al,2002)。

当然,对于IRM和提高披露水平是否必然降低资本成本,也存在一些争议。Botosan(1997)认为,现有的研究都是选择某些指标来替代资本成本,很多研究结论不是直接使用真实资本成本,所以结论是可疑的。他详细定义了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公式,通过披露水平和资本成本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并不是所有公司的IRM都能降低资本成本,只有那些分析师关注的公司,IRM才能降低资本成本。Hong 等(2005)通过建模研究发现,由于IRM是需要投入和成本的,管理层实施IRM活动并不必然会提升股价,但可以强化他们股票的流动性,以防他们不得不因为流动性原因卖出其权益资产。

国内方面,林斌等(2005)研究发现,规模大、业绩好的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IRM水平。杨义灿 等(2006)从理论上分析了IRM能够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升公司价值。李心丹等(2007)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IRM能够提升公司价值,投资者也愿意为IRM水平高的公司支付溢价。汪炜等 (2004)、曾颖等(2006)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研究也基本支持价值增加的观点。

上述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IRM能够提升公司价值和绩效、降低投资风险,保护外部股东利益。然而,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萌芽状态,大部分是从信息披露角度进行的研究,并不能真正代表IRM的好坏。因此,从对董秘的社会评价出发,研究良好的IRM能否带来公司价值和绩效的提升,从而起到投资者保护作用,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研究假设

从既有研究文献来看,IRM能够有效地影响公司价值和绩效。首先,具有良好IRM的公司,信息透明度更好,外部投资者与内部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更低,从而降低外部投资者对公司预期的回报率,即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提升公司价值;其次,良好的IRM,可以增加上市公司的可信度,产生投资溢价,提升公司价值;最后,IRM的功能不仅在于其信息效应,更在于其作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司被“掏空”,防止大股东剥削和内部人控制,同时降低成本,提升公司决策效率的同时提升公司绩效。

因此,我们在得出基本结论的同时也提出一个研究假设,即:上市公司IRM水平越好,其公司价值和绩效也越高。

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我们将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对上述理论假设寻找实证证据。

二、IRM与公司价值:实证证据

(一)实证研究设计

1.IRM水平、公司价值与绩效替代指标

(1)本文借用2005及2006年金牌董秘的评选结果作为评价IRM水平的标准。评选活动由《新财富》杂志发起,以国内股票市场当年年底上市交易的公司董事会秘书为评选对象,同时剔除截至当年年底受到过公开谴责、行政处罚的公司。从对上市公司董秘有所了解且相对公平公正的第三方角度考虑,参评主体确定为相关监管机构(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机构投资者(基金经理和证券分析师)、散户投资者及相关媒体资深记者,请他们对符合标准的合格上市公司董秘进行提名和投票。评选过程经过二轮投票,第一轮根据董秘总得分产生100名“优秀董秘”名单并进入第二轮投票,根据最终总得分评出当年中国上市公司中最优秀的50名“金牌董秘”。其评分计算公式为:

董秘总得分=获得监管机构票数×100×0.3+(基金经理投票给该董秘票数/参与投票的基金经理总数)×100×0.2+(证券分析师投票给该董秘票数/参与投票的证券分析师总数)×100×0.2+(个人投资者投票给该董秘票数/参与投票的个人投资者总数)×100×0.15+(财经媒体记者投票给该董秘票数/参与投票的财经媒体记者总数)×100×0.15

需要指出的是,董事会秘书是由董事会聘任的高级管理人员。《公司法》第124条规定:“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秘书,负责公司股东大会的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事务等事宜。”可见,董事会秘书非董事长秘书,也非一般的秘书,而是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由此可见,董事会秘书具有重要的管理投资者关系的职能。

(2)本文使用Tobin′s Q值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来衡量公司的价值及业绩水平。Tobin′s Q 值即指资产市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但若以重置成本作为权值计算的基础,将会存在计算上的困难,因此本文以账面价值作为权值计算的基础,较为可行。

Tobin′s Q=资产市场价值/资产账面价值

Tobin′s Q>1,表示公司市场价值较账面价值高,显示公司经营绩效受投资人肯定;Tobin′s Q

公司绩效通常指公司的盈利能力,国内学者大多采用传统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EPS)、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等来衡量公司绩效,本文采用总资产收益率(ROA)测度公司绩效水平。

2.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市场2005年、2006年挂牌交易的公司,按如下标准进行筛选:(1)分别在2005年、2006年获得金牌董秘称号的公司;(2)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3)剔除2005年或2006年退市的公司。这样获得样本2005年为48家,2006年为47家。

同时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我们分别为这些公司寻找了配对样本,配对原则为:(1)上市地点相同;(2)处于同一行业;(3)资产规模最接近。这样我们筛选出2005年和2006年的控制样本分别是48家和47家,从而研究样本分别变为96家和94家。研究样本总数为190家。本文的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3.变量设计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与多元线性回归对问题展开研究。在多元线性回归中变量定义如下:

(1)因变量。本文选用了i公司t年度的Tobin′s Qit和总资产收益率ROAit值。

ROAit=(NIit/TotalAssetsit)×100%(1)

公式(1)中,NIit代表i公司t年度的净利润,TotalAssetsit代表i公司t年度末的资产总额。

(2)Tobin′s Q值。我们借鉴了苏启文等(2003)、汪辉(2003)以及夏立军等(2005)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Tobin′s Q =市场价值/重置成本

=(每股价格×流通股股数+每股净资产×非流通股股数+负债账面价值)/总资产

(3)解释变量。本文将用IR表示解释变量,即获得金牌董秘的公司IR=1,没有获得金牌董秘的公司IR=0。

(4)控制变量。基于现有研究文献,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包括公司规模、资本结构、上年公司业绩、第一大股东性质等。因此本文选择包括公司规模、公司资本结构、上年公司业绩、独立董事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第一大股东性质等作为控制变量。这些变量的定义及含义见表1。

(二)实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1.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表2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 Tobin′s Q值最小为0.89,最大为6.24,均值为1.22;ROA最小值为-0.68,最大值为0.22,均值为0.05,说明上市公司间的绩效水平有一定差距。ROAt-1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0.27和0.28,差距较当年ROA小些。另外,发现Top 1 chr.的均值为0.31,这说明大多数样本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性质为国有股。

2.回归模型

为了进一步在控制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分析IRM的业绩效应和价值效应,我们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根据前面的理论论述和有关变量定义,我们采用以下两个模型对研究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模型1:

ROAit=β0+β1IRit+β2LnAit+β3Levit+β4ROA1it+β5IDRit+β6Herfinit+β7Top 1chr•it+β8Yearit+εit

模型2:

Tobin′s Qit=β0+β1IRit+β2LnAit+β3Levit+β4ROA1it+β5IDRit+β6Herfinit+β7Top 1chr•it+β8Yearit+εit

3.模型多重共线性诊断

由于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会影响回归效果,在回归分析之前,有必要对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进行检查。本文运用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变量之间的共线性进行了诊断,双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见表3(表中上栏为Pearson相关系数,下栏为双尾显著性水平)。

可以看出,解释变量IR和ROA1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31。但是,只要相关系数不超过0.8,就不必担心解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排除解释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4.回归结果分析

我们使用模型1和模型2对配对样本进行了回归,回归结果见表4。

可以看出,两个模型的调整后R2都在20%以上,模型1中达到了39%,这说明ROA有39% 能被模型中所有变量整体解释,模型2中为62.8%,说明Tobin′s Q有62.8%能被模型中所有变量整体解释,线性拟

注:括号内为t 或f 的显著性水平。

合度较好。两个模型的F值都在0.01水平上显著,方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较高。

此外,模型1和模型2中,核心变量IR对因变量的影响均为正面影响。相关性系数显著水平分别为5.9%、0.5%,分别在10%、1%显著性水平下高度显著。这说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在提升公司绩效和价值中具有显著作用。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即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越好,其公司绩效和价值也越好。控制变量总资产对数(LnA)在模型2中在1%水平下显著,在模型1中不显著,说明公司规模对市值影响较大,对财务指标影响较小。资产负债率(Lev)在两个模型中均显著,这说明股权结构影响到公司绩效。另外,上年度总资产收益率(ROAt-1)在两个模型中都显著,说明控制这一因素是合理的。Top 1chr.在模型1中在10%水平下显著,在模型2不显著,这说明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公司财务业绩影响较大。虽然本文选择的是截面数据,但是通过对前一期业绩指标(ROA t-1)的控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截面数据研究存在的不足,更有利于说明本期公司的业绩表现。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新财富》金牌董秘的评比定义IRM的好坏,采用总资产收益率、Tobin′s Q等业绩指标作为公司绩效和价值的衡量指标,运用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等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分析了IRM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实证上验证了投资者关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即IRM越好,公司绩效越好。

跟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在IRM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其一,我国上市公司还没有形成完整的IRM理念,尊重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意识不强;其二,我国上市公司的IRM是单向的,而国外上市公司IRM是双向的,是一种可以使投资者与上市公司随时保持沟通的机制;其三,我国上市公司IRM的内容少,形式单一,主要在公司年报和中报、董事会公告、发行时的路演等载体或活动中零星出现。

因此,作为一种重要促进投资者保护的证券市场制度,笔者认为:在后全流通时代,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实施IRM的管理和指导,培养上市公司的IRM意识;同时,作为一项促进公司治理的重要工具,IRM对于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和治理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应用意义;当然,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评估上市公司的IRM状况,对于改善投资方向,进行股票投资选择,保护自身利益也具有较强的参考性意义。

当然,本文囿于金牌董秘评比的不完善性,结果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随着上市公司IRM指数和数据库的逐渐完善和充实,可以继续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林斌,辛清泉,杨德明 等. 2005. 投资者关系管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深圳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 . 会计研究(9): 32-96.

杨义灿,程书萍. 2006. 投资者关系管理:改善公司治理、提升公司价值的有效工具[J]. 生产力研究(6):208-210.

汪炜,蒋高峰. 2004. 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 经济研究( 7):107-113.

曾颖,陆正飞. 2006. 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 经济研究(2):69-91.

李心丹,肖斌卿,张兵 等.投资者关系管理能提升上市公司价值吗?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调查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9):117-128.

苏启林,朱文. 2003. 上市公司家族控制与企业价值[J]. 经济研究(8): 36-45.

汪辉. 2003.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公司治理与市场价值[J]. 经济研究(8):28-35.

夏立军,方轶强. 2005.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5): 44-49.

ABOODY D,HUGHES J,LIU J. 2005. Earnings quality,insider trading and cost of capital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43(5):651-673.

AKERLOF G. 1970. 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84(3):488-500.

BALL R,SHIVAKUMAR L. 2005. 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9(1):83-128.

BOTOSAN C. 1997. Disclosure level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J]. Accounting Review,72(7):23-50.

BRENNAN M J,TAMAROWSKI C. 2000.Investor relations,liquidity and stock prices [J].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12(4):26-37.

BUSHEE B J,MILLER G S. 2007. Investor relations,firm visibility and investor following [EB/O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省略/.

DIAMON D D W,VERRECCHIA R E. 1991. Disclosure,liquidity,and the cost of capital [J]. Journal of Finance,46(4):1325-59.

FRANCIS J,LAFOND R,OLSSON P,et al. 2005. The market pricing of earnings quality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39(3):295-327.

HONG H,HUANG M. 2005. Talking up liquidity:insider trading and investor relations [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14(1):1-31.

KRAVET T,SHEVLIN T. 2007. Accounting restatements and information risk[EB/O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省略/.

LA PORTA 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et al. 2002.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J]. Journal of Finance,57(3):1147-1170.

LANG M,LUNDHOLM R. 1993. Crosssectional determinants of analyst ratings of corporate disclosure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31(2):246-271.

LEVITT A. 1998. The importance of high qua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J]. Accounting Horizons,12 (1):79-82.

MANUEL J G ,BEATRIZ G O,FERNANDO P. 2007. Cost of equity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EB/OL].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http: //省略/.

WATTS R. 2003. Conservatism in accounting Part I:expla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J]. Accounting Horizons,17(3):207-221.

IRM, Corporate Value and Investor Protection: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Appraisement Result of Top Secretaries of Directorate

ZHANG Hongliang1,2CUI Xuegang1

(1.Business School,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Beijing 100048;

2.Mobile PostDoctoral Cen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g 300071)

投资者篇3

关键词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治理

投资是一种有意识的经济行为,投资行为受人们心理意识的调节控制,诸如,投资决策动机、投资收益与预期、投资风险规避等问题,其实质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投资中的具体表现。在证券投资市场,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为对于投资时机的判断和选择,投资具有风险性,投资期越长,投资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因此证券个体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投资知识、风险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投资者成功的最根本素质。

1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的集中表现——认识偏差

证券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不由自主地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如跟庄、推崇股评、高换手率、市场非有效性等,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1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

人们往往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典型而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过度自信在牛市的顶峰达到它的最高点,而在熊市的底端达到最低点,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过度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会计报表的信息,注重那些增强能力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伤害自信的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过度自信是危险的,例如,很多证券投资者不愿意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卖出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并伤害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每天总是给别人讲解股票的各种“知识”指导别人买卖操作,在大盘趋势向好的时候,每天总是眉飞色舞,讲解技术指标应用技巧等,非常看好后势,讲解大盘会上升到多少多少点位;在大盘趋势向下跌,没有进入底部区域之前,他们总是很乐观,总是认为经过适当的调整,大盘还会上涨;在大盘进入了真正的底部区域时,由于受到市场的心理暗示,就不断地解释下跌的理由,极其看好后势,会告诉周围的人大盘会下跌到某个点位,如果他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他会讲他如何买了那只股票,现在如何盈利。实际上这类人对股票的感觉和判断完全是市场心理策划的场效应对他作用的结果,这类人的股票投资往往是失败的。

1.2信息反应的认知偏差

有些投资者对信息存在“过度反应”(over-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两种现象。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的转变,投资者会错误地相信公司是处于均值回归状态,并且会对近期的消息反应不足。如果投资者得到收益增长的信息,会认为公司正趋于一种增长状态,并且过度地导致过度反应的推理趋势。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上开始变得过于乐观而在市场下降时变得过于悲观。自我归因低估股票价值的公开信息偏差,对个人的信息过度反映和对公共信息的反映不足,都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反转,他们心理模型的特点是有时恐惧、有时兴奋、有时觉得自己很专家。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主要是被市场的策划者所控制,在股票市场的头部区域进场,进行频繁买卖操作,或买入后持股不动。在市场完成从头部进入底部的下跌趋势中,总是期待反弹随时开始,或持股不动,或在市场没有真正进入底部时误认为是底部而把手中有限的资金提前用光,在市场进入真正的底部区域,他们作出卖出股票赔钱的离场操作,或想做买入操作但是手中已经没有了资金,这种心理模型的人是股票市场策划者最需要的。

1.3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

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人们并非厌恶风险,而是厌恶损失。损失厌恶(loss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令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影响,损失比盈利显得更让人难以忍受,很多投资者偏爱维持原状。在股票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期损失所打断。短期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在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常感到后悔,而为了避免后悔,又常常做出理。比如死守赔钱的股票,以拖延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愿把损失兑现。害怕兑现损失就持有亏损股过长的时间。实际上,股票市场随着策划者的建立和制造的市场利空或利好的心理暗示的场效应而涌动,有时很平静,有时汹涌澎湃,当大多数的被动投资者心态都变成了兴奋型的时候,市场就已经进入了头部区域,反过来当他们的心态都变成了恐惧型的时候,市场已经到了底部区域。巨大和强烈的股市心里场效应迷漫着整个股票市场。策划者就是通过调整股市心里暗示的场效应强度来控制和操纵被动投资者的思维和行为,就像电磁场一样,场里面一个电荷的运动只能由场来决定。

1.4羊群行为的认知偏差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behavior)是一种非理,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及各个投资主体的相关,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与金融危机有密切关系,由于市场上存在羊群行为,许多机构投资者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股票,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报价的不连续性和大幅度波动,破坏市场的稳定运行。股票指数的波动或股票的涨跌以及市场消息构成股票市场的一种氛围。股市策划者通过调节这种心理暗示场来达到股市策划者想要的被动投资者心态,而且一定能办到,这种氛围笼罩着整个股票市场,走进市场也就走进了这种氛围里,股市策划者就是量化地掌控和调整这种氛围使被动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反应。

由此可见,投资过程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过程,由于认知偏差,情绪偏差最终会导致不同资产的定价偏差,这一偏差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的认识与判断。这一过程就是“反馈机制”,这种反馈环是形成整个股市中著名的牛市和熊市的因素之一。

2证券投资者心理误区克服的关键——调适、塑造

在投资市场上,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独立的判断力,磨练自己的耐心,具备良好的期望心理,思路敏捷,精练起市,性格坚毅,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待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冷静分析、总结经验,恰如其分地归因,以利再战。

2.1克服贪婪和狂热

投资者一旦被过度的贪婪所控制,手里有钱,就要买,他们不但是自己买,还总是劝别人也买,买股票的消息来源,看报纸、听股评、听周围的人推荐股票,或自己根据类比法选股票。这类人在大市趋势向上的时候,是赢利的,随着行情的进展,他们的赢利越来越少。如果遇到股票头部模型是横向振荡,这样的股票一旦策划者出净手中的筹码,几根长阴线,这类人将出现亏损。在大盘趋势向下的时候,这类人只要有钱就还是买卖。由于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贪婪和惧怕常使股价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震荡起伏,购买股票时,不仅需要具备某些会计上和数学上的技巧,更需要投资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为,独立思考,不受干扰,对国家宏观经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善于捕捉各种细微的动态变化和各种信息,克服投资的贪婪和狂热。投资应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在股票投资中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投资者既需要了解股票投资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有理智和耐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地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应在对各种资料、行情走势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细心比较、研究,再决定投资对象并且入市操作。这样既可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少做一些错误决策,又能增加投资获利机会。

2.2勇于承认错误,树立信心

投资者不可能每一个预测和决策都很正确,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承认,市场中总有事情是自己所不了解的。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是谦虚、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信心是投资成功的一个起码的条件,投资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学识,而不是主观期望。作为证券投资者,必须潜心研究投资理论,不断扩展自己的学识,把别人的经验借来,加以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不为自己的投资失误辩解,而是把每一次失误记录下来,以便下次不犯,每位投资者盘算股票之前,应该对股市做出某些决策性的判断。判断是稳定股票投资的信心,如果犹豫不决,缺乏信心,必将成为股市的牺牲品。投资者投身于股市,要树立信心还需要耐心,如无耐心,后悔、失望、沮丧、冲动等不良情绪就会产生,这样失败的机会非常高。投资者必须考虑投资工具的流通性、收益性、成长性。收益性的高低也要依投资者自身的财经需求和其它情况来定,由于成长性与风险相连,投资者还必须考虑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最好与自己的价值体现,以及性情相一致,以避免与自己的人格特征冲突。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是千百次成功得失中修炼出来的,也是理性判断和实践经验的结果。

2.3培养独立的判断力、自制力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每位投资者的潜意识和性格里,存在着一种投机的冲动,而投资者必须具备耐心和自我决断力,不应盲从他人建议,而应有自己的判断力。约翰特里思在《金钱的主人》一书中,反复强调“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没有什么秘决,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有个显著的投资态度也就是说在关键时刻会相当仔细地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说是在显微镜底下进行研究”。反对将成功投资者的成功归因于运气的做法。在证券市场,投资是一项高度技巧性的行为,投资者不要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决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投资一定要自己判断、研究行情,不要因为未证实的流言而改变决心,可买时买,须止时止。投资者的自信应建立在一定的投资交易经验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否则,投资者没有根据的作出判断、决策、并且固执己见,那么意味着蛮干,并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投资者必须有自制力。自制力是指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意志品质,自制力体现着意志的抑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恐惧、懒惰、害羞等消极情绪和冲动言行。

2.4培养坚毅的性格和自我管理能力

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除了要知道投资既能让人赚钱也能让人蚀本的道理,还要明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从事投资这一行当,一个成功的投资家,需要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的精力花在股市分析和技术的提高上以及是否具备坚强的性格,投资者在投资时一定要执着专一、坚守自己的准则,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投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实际控制,包括制定投资计划的能力、实际控制的能力、检查结果的能力、合理归因的能力、采取补救措施的能力。切实认识到股票不是储蓄,不仅需要财力,还需要智力和精力,股市既存在收益也存在风险,高收益与高风险成正比,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是一门科学,投资者应该克服追涨时只听利多,赶跌时只听利空的偏执心理,增强对经济环境、股市行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培养坚毅的性格,消除紧张、稳定情绪。能对股市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股市整体走势,认清当前的股市形势,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因素,对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这样的一个既符合股市规律又有利于投资者自身的合理的心理价位不断确立,以确保预测准确,投资成功。

参考文献

1俞文钊.当代经济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投资者篇4

在时间中增值

钱是在时间中获得增值的。把钱放在保险箱里或者藏在床底下,它不会变出更多的钱。只有放在“时间机器”里的钱,才会随着存放时间的递增而增值。比如,银行就是一台“时间机器”,钱存在银行里的时间越长,增值就越大。

衡量投资人业绩的标准是IRR,即内部收益率。IRR中最重要的、影响力最大的变量是“时间”。投入资金是多还是少对投资回报率影响不大,但是什么时候放钱进去,什么时候把钱拿回来,这其中体现的时间变量则是影响IRR的关键。比如一部“时间机器”提供的12个月期利率是5%,另一部“时间机器”提供的12个月期回报是35%,显而易见,第二部机器更讨人喜爱。

对创业者而言,明白了IRR的秘密就能理解和体谅VC人,就能知道投资这件事并不像人们从表面上看到的那样风光。与其说VC砸钱是为了成倍增值,倒不如说他们是在和时间搏斗,要打败时间。不少创业者,拿到VC的投资似乎就达到了创业目的,大功告成。而对于一个VC来说,把钱注入公司只是他工作的开始,等于是在打卡机上打上了时间印记,正式开始计时上班,而何时下班则取决于公司什么时候能开始赚钱。但大多创业者并不真正关心投资退出的时间,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我总有一天会赚大钱。这句话对于计算IRR并无太大意义,这样的创业者也不是一个合适的被投资对象。

诸如软银赛富、红杉资本等大型投资机构广受创业者的追捧,但拥有的钱越多,身上的担子就越沉重。将10块钱本金翻10倍,变成100块很容易,但如果是10个亿,让它翻倍变成100个亿就几乎不太可能。所以,对我个人而言,并不希望手中掌握太多的资金。

如果你手中有很多钱,最好交给巴菲特打理。巴菲特操作的是一部巨大无比的“时间机器”,他能在每个行业里找到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比如在软饮行业中选择可口可乐,在零售业中选择沃尔玛等等。相比之下,规模再大的VC也只不过是一部小小的“时间机器”。道理很简单,VC的IRR指标和巴菲特的不一样,后者的资金投入巨大,每年只要有30%的回报金额就相当可观,而如果VC每年的回报只有30%而不是几倍、几十倍、几百倍,那他就会被淘汰出局。

“错过”与“过错”

要做好投资人,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看准再投。好项目永远都有,宁可“错过”,也不要犯“过错”。

创业需要什么?首先是想法。创业就要创新,要想到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不敢做的。其次,创业者需要用时间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并具有商业价值。第三,创业者还需要筹备一些资金用于搭建网站、试验、制作样品等。最后,创业者在创业的十字路口上徘徊时,还需要有人能为他指点迷津。

创业投资的周期分四个阶段:投资前、投资、投资后以及退出。在投资前期,VC需要极具眼力,要能够在源源不断的项目中挑选出创业黑马。看准项目后,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机构投资人要完成风险投资协议的制定、尽职调查、投资协议的谈判、投资架构的设计、期权计划等一系列专业性的技术活。完成投资后,“时间机器”就立刻启动。这个阶段很重要,它决定着一笔投资能否获得高回报。VC除了砸钱,还应该多多加料,包括资源、关系、引导、帮助,等等,只有投入这些非资金要素才有可能加速“时间机器”的运转,使被司的价值成倍上升。当被投企业的发展走到上市、被收购、管理层回购等阶段时,就完成了一个投资周期。

五架马车定投资

作为一名天使投资人,在投资前我会从以下五点着手考察与衡量。

首先是看人。创业投资就是投人,这并非一件易事,但也不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个人是否有诚意,是否认真做功课,是不是一块值得雕琢的玉石,很容易看得出来。通过与创业者对话,能够判断出他是否具备一名真正的创业者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涵养,比如诚信、足够的心理和物质准备、动手能力以及善于倾听和纳谏的能力等。天使投资人大多希望中国能有更多人加入创业者的行列,而他们也能够帮助创业者避免走一些弯路。

其次是直言不讳,开门见山。在面对那些抱有不着边际的梦想的创业者时,天使投资人最好直接了当地陈述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这样做或许会打击他们的创业激情,但真正的好主意、真正的创业者并不会被就此埋没。也许批评反而会帮助他们去思考,最终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道路,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判断项目的方法,通常是研究创业者提交的商业计划书和财务计划,认真地用理性的方法来剖析项目,然后做出取舍。除非某个网站拥有像当年的谷歌那样的技术实力,或者某个产品像乔布斯当年在车库里创业时那样,能够拿到车库里都堆不下的订单,真那样的话,投资人根本不用考虑什么盈利模式、市场分析、竞争比较、尽职调查……只要投资并将其做大就足矣了。

第四,反复检验创业者有没有夸大其词。一个项目要想吸引VC的眼球,首先就要让他相信自己投资后能获得10倍、20倍的回报。创业者自身可以为打造百年老店的理想而奋斗,但VC每一期基金的年限只有5~10年,所以创业者要努力让VC相信他能够在3~5年内获得回报。同时,一个优质项目要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潜在市场。创业者是否真的有能力把产品开发出来并投放到市场中去,公司什么时候能赚到第一笔钱,什么时候能达到收支平衡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参考市场规模才能得出答案。

第五,给予充分的支持。作为投资人,如果我相信了你的故事,我便会给你强力支持。与天使投资的个人行为不同的是,基金所做的每一笔投资都需要取得全体合伙人的同意。此时,我愿意充当推销员,去向基金团队兜售创业者的想法。

投资者篇5

2009年机构投资者业绩分化空前

2009年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大复苏的一年。尽管2009年A股市场呈现单边上涨格局,但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分化非常明显。统计显示,公募基金中,偏股型基金2009年最高收益率高达116.19%,而最低收益率仅有9.37%,竟然相差超过10倍,而在以往公募基金的排名中,即使呈现一定的差距,却也在合理水平,一般难以超过30%。阳光私募基金中,最高收益率为192.57%最低收益率仅为10.55%。可见,私募基金之间的差距较公募基金更为明显。

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私募基金风格特征明显,在牛市中稳健型和激进型私募或者不同行业偏好私募的业绩差别较大;二是私募基金的仓位控制灵活,资产配置方面有较多选择,而资产配置往往能对业绩起到很大的影响,直接导致各私募基金的业绩分歧严重。而公募基金由于受到排名压力的影响,较多追求相对业绩,仓位不能像私募基金一样灵活调整。

我们认为,随着机构投资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彼此之间的分化会越来越大。如何选择较佳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自己的资产管理人是摆在每个持有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公募基金五佳:华夏、银华、新华、易力达、华商

2009年,公募基金中整体业绩表现较佳的基金公司有华夏基金、新华基金、银华基金、华商基金和易方达基金等。

按照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分类,华夏大盘精选基金以116.19%的高收益率名列开放式偏股型基金首位,同时也是全部公募基金的冠军;银华价值优选基金以116.08%的收益率名列开放式标准股票型基金业绩冠军;新华优选成长基金以115.21%的收益率名列开放式标准股票型基金业绩亚军、新华优选分红基金以99.73%的收益率名列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第3名;易方达价值成长基金以102.9%的收益率名列开放式灵活配置型基金冠军;华商盛世成长基金则以106.80%的收益率名列标准股票型基金第4名。

综合来看,上述5家基金公司整体业绩表现比较突出,除此之外,兴业全球人寿基金、中邮创业基金、东方基金亦在2009年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收益。

私募基金五佳:撕价值、景良、开宝、龙腾、尚雅

2009年,阳光私募基金中业绩表现较佳的机构投资者有新价值投资、景良投资、开宝资产、龙腾资产和尚雅投资等。

按照私募排排网的统计,新价值投资管理的两只信托型私募基金粤财信托・新价值2期和粤财信托-新价值2009年收益率高达192.57%和156.47%,在全部可统计的阳光私募基金中名列前两位;景良投资管理的深国投・景良能量1期以144.89%的收益率名列第三位;开宝资产管理的深国投・开宝1期以143.68%的收益率名列第四位;龙腾资产管理的深国投・龙腾以141.98%的收益率名列第五位;尚雅投资管理的深国投・尚雅4期以139.25%的收益率名列第六位、深国投・尚雅4期以134.46%的收益率名列第9位。

上述排名居前的阳光私募基金2009年的收益率全部跑赢了公募基金冠军――华夏大盘精选。除了上述5家机构投资者的7只产品外,混沌投资管理的中融・混沌1号、美联融通管理的深国投・美联融通1期也在2009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把握热点、敢于重仓成功取胜关键

总结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成功经验,主要概括为准确把握市场热点、在市场犹豫时敢于重仓两个方面。

2009年初,在金融海啸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经济复苏并不明朗的大背景下,敢于在资产配置中大幅提高股票配置仓位是取胜的一个关键。由于公募更多的是被动持仓,因此在这一点上,私募能够做到的难度大于公募。而2009年表现最佳的阳光私募基金都是敢于重仓的投资人。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景良投资、开宝资产和龙腾资产。公募中比较典型的则是华商基金、新华基金。

同时,2009年板块之间的轮换速度较快,能否踏准节奏同样关键。在这方面,公募中的银华基金、易方达基金以及私募中的尚雅投资比较典型。

此外,也有一些机构投资者依靠自下而上的选股取得超额收益。公募基金中的华夏基金、私募基金中的新价值投资比较典型。

整体来看,部分近一年业绩表现优秀的机构投资者,其2008年的跌幅较大,说明牛熊市转换的行情中,机构投资者的业绩延续性较低。如果2010年市场风格发生剧烈变化,也可能会给这些投资人带来新的挑战。

展望2010:看好产业转型主题

展望2010年,2009最佳机构投资者对于2010年的行情表示出谨慎乐观的态度。政策退出与经济增长、通胀预期与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三大博弈决定市场将呈现复杂多变的震荡格局。机构投资者普遍预计空间在2800点到4500点之间,震荡应是2010年行情的主基调。

而对于投资主题,上述机构投资者主要看好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新兴产业投资机会,例如新能源、信息网络、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

投资者篇6

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有一个很漂亮的借口,即“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其实,无须这个借口,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问题还是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出来的。毕竟目前的机构投资者已经持有二级市场近一半的流通股筹码。因此,为切实保护机构投资者的自身权益,机构投资者在持股达到一定比例的情况下,也存在着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要求。实际上,欧洲一些成熟的股市就采取了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做法,股神巴菲特就当了好几家上市公司的董事。

欧洲一些成熟的股市采取这种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做法无疑是可行的。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成熟市场的股权集中度相对较低,机构投资者集合了中小投资者的力量,对大股东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在董事会决策中有良好的发言权。另一方面,由于欧洲股市的成熟,市场的投资行为相对理性,股价的泡沫较少,适合于中长期投资。因此,在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是有利于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稳定,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的。

但在我国股市里实行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做法,条件显然并不成熟。这种做法不过又是给上市公司多安上一只聋子的耳朵而已。因为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中,大股东往往都是一股独大的。虽然近年来,我国股市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但股权分置改革并未给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大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根本就没有被触动。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少则百分之五六十,多则百分之七八十。在这种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即便是进入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也丝毫不能对大股东的行为起到制衡作用,也难以获得相应的话语权。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实际情况,所以尽管巴菲特担任着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尽管巴菲特一度持有中石油H股达到23.48亿股,持股比例超过10%,持股时间长达七八年,但巴菲特并没有进入中石油公司董事会,而是满足于做中石油公司纯粹的财务投资者。因为巴菲特很清楚,在没有话语权的情况下,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也是有名无实,既然如此,与其跟大股东“争权”,那还不如做上市公司及大股东的“朋友”。

中国股市本身的不成熟也是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条件不成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差,绝大多数公司缺少必要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是市场的投机炒作现象严重。投资者难以从上市公司那里得到必要的投资回报,于是只好通过对股票的炒作来获取股票的差价收入。而就是在这种投机炒作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大大地被高估,不适合长线投资。因此,就是投资基金这样自称是“价值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对股票的投资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些投资基金频繁地买卖股票,年换手率甚至超过600%。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短线操作行为,如果允许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话,那上市公司董事会还不因此而频频换人?如此一来,上市公司董事会又如何正常开展工作?这种频频变更的结果不是要把上市公司搞乱套了?所以,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不仅公司治理结构未必能够优化,相反,上市公司董事会还有可能被搞废。

有一种观点认为,让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有利于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中小投资者的福音。这种看法显然是片面的。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只能维护其自身的权益。在经过了许多的事情之后,机构投资者不再是中小投资者的代言人,并不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投资基金,确实曾有过“流通股股东代言人”、“中小投资者的代言人”之美称。那还是在2003年的“招行转债事件”的时候,但投资基金这种中小投资者代言人的身份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年后,在“宝钢增发事件”中,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完全站在了投资者的“对立面”。当时宝钢股份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表决增发50亿股新股事宜,其中因涉及关联交易,大股东宝钢集团回避相关议案的投票表决,而出席临时股东大会的机构投资者及中小投资者合计持有股份约8.3亿股,结果有7.2亿以上的股份投了赞成票,支持率达87%以上,另有部分机构投资者投了弃权票,而由新浪网等媒体公开征集投票权的600多万股份都投了反对票。因此,“宝钢增发事件”表明,以宝钢增发为标志,机构投资者已与中小投资者分道扬镳。

而从2005年开始的股改,进一步证明了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并非利益的共同体,他们完全是两条道上跑的车。虽然时至今日,股改基本上已经结束,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在上市公司的股改中,大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所支付的对价是严重不足的,这也正是造成股改并不彻底,大股东一股独大局面丝毫都没有改变的最根本原因。但面对大股东股改对价的支付不足,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与大股东的讨价还价谈判中,在获得了自身利益的保障后,置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反对于不顾,纷纷投出赞成票,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得以顺利过关。不仅如此,作为机构投资者重要组成部门的保荐机构(也即券商),更是积极为大股东出谋献策,尽可能推出少对价的股改方案,损害广大流通股股东利益。

当然,如今的打新股政策更是把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弱肉强食暴露得淋漓尽致。机构投资者不仅独享网下配售的新股份额,而且在网上的新股发行中形成绝对的垄断,将最大量的新股份额收入囊中,而最广大的中小投资者则很难从新股申购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在当今情况下,再称机构投资者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代表者是不合适的,在很多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就是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害者。

虽然监管部门让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优化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但正如上文所述,此举未必能够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相反,还有可能给公司治理以及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实际上,在目前中国股市并不成熟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问题还真是不少。

首先是于上市公司的发展不利。公司董事会决定着公司的经营与发展,如果机构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会造成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动荡不安。不仅如此,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成员,更多地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以及产业方面的人才,而机构投资者中更多的却是投资方面的人才,把一些投资人才安插到上市公司的董事会里,这对于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又有什么帮助呢?更加令人难以放心的是,这些投资方面的人才进入上市公司董事会后,会引导上市公司不务正业,而把有限的资金转移到投资方面来。

投资者篇7

关键词 证券投资者 投资 心理误区 治理

投资是一种有意识的经济行为,投资行为受人们心理意识的调节控制,诸如,投资决策动机、投资收益与预期、投资风险规避等问题,其实质就是人们的心理活动在投资中的具体表现。在证券投资市场,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为对于投资时机的判断和选择,投资具有风险性,投资期越长,投资市场中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因此证券个体投资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投资知识、风险意识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投资者成功的最根本素质。

1 证券投资者投资心理误区的集中表现——认识偏差

证券投资者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不由自主地受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以至陷入认知陷阱。如跟庄、推崇股评、高换手率、市场非有效性等,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1 过度自信的认知偏差

人们往往过度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over confidence),过度自信是投资者典型而普遍存在的认知偏差。过度自信在牛市的顶峰达到它的最高点,而在熊市的底端达到最低点,过度自信的投资者会过度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会计报表的信息,注重那些增强能力自信心的信息,而忽视伤害自信的信息,在证券市场中的过度自信是危险的,例如,很多证券投资者不愿意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卖出等于承认自己决策失误,并伤害自己的自信心。他们每天总是给别人讲解股票的各种“知识”指导别人买卖操作,在大盘趋势向好的时候,每天总是眉飞色舞,讲解技术指标应用技巧等,非常看好后势,讲解大盘会上升到多少多少点位;在大盘趋势向下跌,没有进入底部区域之前,他们总是很乐观,总是认为经过适当的调整,大盘还会上涨;在大盘进入了真正的底部区域时,由于受到市场的心理暗示,就不断地解释下跌的理由,极其看好后势,会告诉周围的人大盘会下跌到某个点位,如果他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他会讲他如何买了那只股票,现在如何盈利。实际上这类人对股票的感觉和判断完全是市场心理策划的场效应对他作用的结果,这类人的股票投资往往是失败的。

1.2 信息反应的认知偏差

有些投资者对信息存在“过度反应”(over-reaction)和“反应不足”(under-reaction)两种现象。如果近期的收益朝相反的转变,投资者会错误地相信公司是处于均值回归状态,并且会对近期的消息反应不足。如果投资者得到收益增长的信息,会认为公司正趋于一种增长状态,并且过度地导致过度反应的推理趋势。这些投资者在市场上开始变得过于乐观而在市场下降时变得过于悲观。自我归因低估股票价值的公开信息偏差,对个人的信息过度反映和对公共信息的反映不足,都会导致股票回报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反转,他们心理模型的特点是有时恐惧、有时兴奋、有时觉得自己很专家。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主要是被市场的策划者所控制,在股票市场的头部区域进场,进行频繁买卖操作,或买入后持股不动。在市场完成从头部进入底部的下跌趋势中,总是期待反弹随时开始,或持股不动,或在市场没有真正进入底部时误认为是底部而把手中有限的资金提前用光,在市场进入真正的底部区域,他们作出卖出股票赔钱的离场操作,或想做买入操作但是手中已经没有了资金,这种心理模型的人是股票市场策划者最需要的。

1.3 损失厌恶的认知偏差

人们在面对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人们并非厌恶风险,而是厌恶损失。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感到损失令他们产生更大的情绪影响,损失比盈利显得更让人难以忍受,很多投资者偏爱维持原状。在股票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期损失所打断。短期的投资者把股票市场视同,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在做出错误的决策时常感到后悔,而为了避免后悔,又常常做出理性行为。比如死守赔钱的股票,以拖延面对自己的错误,不愿把损失兑现。害怕兑现损失就持有亏损股过长的时间。实际上,股票市场随着策划者的建立和制造的市场利空或利好的心理暗示的场效应而涌动,有时很平静,有时汹涌澎湃,当大多数的被动投资者心态都变成了兴奋型的时候,市场就已经进入了头部区域,反过来当他们的心态都变成了恐惧型的时候,市场已经到了底部区域。巨大和强烈的股市心里场效应迷漫着整个股票市场。策划者就是通过调整股市心里暗示的场效应强度来控制和操纵被动投资者的思维和行为,就像电磁场一样,场里面一个电荷的运动只能由场来决定。

1.4 羊群行为的认知偏差

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它是指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舆论,而不考虑自己信息的行为。由于羊群行为及各个投资主体的相关性行为,对于市场的稳定性、效率有很大影响,也与金融危机有密切关系,由于市场上存在羊群行为,许多机构投资者将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股票,买卖压力将超过市场所能提供的流动性,从而导致报价的不连续性和大幅度波动,破坏市场的稳定运行。股票指数的波动或股票的涨跌以及市场消息构成股票市场的一种氛围。股市策划者通过调节这种心理暗示场来达到股市策划者想要的被动投资者心态,而且一定能办到,这种氛围笼罩着整个股票市场,走进市场也就走进了这种氛围里,股市策划者就是量化地掌控和调整这种氛围使被动投资者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反应。

由此可见,投资过程反映了投资者的心理过程,由于认知偏差,情绪偏差最终会导致不同资产的定价偏差,这一偏差反过来影响投资者对这种资产的认识与判断。这一过程就是“反馈机制”,这种反馈环是形成整个股市中著名的牛市和熊市的因素之一。

2 证券投资者心理误区克服的关键——调适、塑造

在投资市场上,真正的敌人是自己。要战胜自己,就必须不断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独立的判断力,磨练自己的耐心,具备良好的期望心理,思路敏捷,精练起市,性格坚毅,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对待投资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冷静分析、总结经验,恰如其分地归因,以利再战。

2.1 克服贪婪和狂热

投资者一旦被过度的贪婪所控制,手里有钱,就要买,他们不但是自己买,还总是劝别人也买,买股票的消息来源,看报纸、听股评、听周围的人推荐股票,或自己根据类比法选股票。这类人在大市趋势向上的时候,是赢利的,随着行情的进展,他们的赢利越来越少。如果遇到股票头部模型是横向振荡,这样的股票一旦策划者出净手中的筹码,几根长阴线,这类人将出现亏损。在大盘趋势向下的时候,这类人只要有钱就还是买卖。由于市场是由投资者组成的,情绪比理性更为强烈,贪婪和惧怕常使股价在公司的实质价值附近震荡起伏,购买股票时,不仅需要具备某些会计上和数学上的技巧,更需要投资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波动,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为,独立思考,不受干扰,对国家宏观经济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善于捕捉各种细微的动态变化和各种信息,克服投资的贪婪和狂热。投资应具有客观性、周密性和可控性等特点,在股票投资中绝对不能感情用事,投资者既需要了解股票投资的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具有理智和耐心。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地受各种信息的影响,应在对各种资料、行情走势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经过细心比较、研究,再决定投资对象并且入市操作。这样既可避开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少做一些错误决策,又能增加投资获利机会。

2.2 勇于承认错误,树立信心

投资者不可能每一个预测和决策都很正确,每一个投资者都应该承认,市场中总有事情是自己所不了解的。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是谦虚、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信心是投资成功的一个起码的条件,投资的自信来自于他的学识,而不是主观期望。作为证券投资者,必须潜心研究投资理论,不断扩展自己的学识,把别人的经验借来,加以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不为自己的投资失误辩解,而是把每一次失误记录下来,以便下次不犯,每位投资者盘算股票之前,应该对股市做出某些决策性的判断。判断是稳定股票投资的信心,如果犹豫不决,缺乏信心,必将成为股市的牺牲品。投资者投身于股市,要树立信心还需要耐心,如无耐心,后悔、失望、沮丧、冲动等不良情绪就会产生,这样失败的机会非常高。投资者必须考虑投资工具的流通性、收益性、成长性。收益性的高低也要依投资者自身的财经需求和其它情况来定,由于成长性与风险相连,投资者还必须考虑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操作方法最好与自己的价值体现,以及性情相一致,以避免与自己的人格特征冲突。投资者的信心和耐心是千百次成功得失中修炼出来的,也是理性判断和实践经验的结果。

2.3 培养独立的判断力、自制力

对于理性投资,精神态度比技巧更重要,每位投资者的潜意识和性格里,存在着一种投机的冲动,而投资者必须具备耐心和自我决断力,不应盲从他人建议,而应有自己的判断力。约翰特里思在《金钱的主人》一书中,反复强调“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没有什么秘决,对于成功的投资者来说有个显著的投资态度也就是说在关键时刻会相当仔细地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说是在显微镜底下进行研究”。反对将成功投资者的成功归因于运气的做法。在证券市场,投资是一项高度技巧性的行为,投资者不要被周围环境所左右,要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决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投资一定要自己判断、研究行情,不要因为未证实的流言而改变决心,可买时买,须止时止。投资者的自信应建立在一定的投资交易经验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否则,投资者没有根据的作出判断、决策、并且固执己见,那么意味着蛮干,并不是有自信心的表现。投资者必须有自制力。自制力是指能够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意志品质,自制力体现着意志的抑制能力,能够控制自己的恐惧、懒惰、害羞等消极情绪和冲动言行。

2.4 培养坚毅的性格和自我管理能力

要成为成功的投资者,除了要知道投资既能让人赚钱也能让人蚀本的道理,还要明确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直接从事投资这一行当,一个成功的投资家,需要取决于他是否有足够的精力花在股市分析和技术的提高上以及是否具备坚强的性格,投资者在投资时一定要执着专一、坚守自己的准则,将自己正在进行的投资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实际控制,包括制定投资计划的能力、实际控制的能力、检查结果的能力、合理归因的能力、采取补救措施的能力。切实认识到股票不是储蓄,不仅需要财力,还需要智力和精力,股市既存在收益也存在风险,高收益与高风险成正比,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是一门科学,投资者应该克服追涨时只听利多,赶跌时只听利空的偏执心理,增强对经济环境、股市行情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培养坚毅的性格,消除紧张、稳定情绪。能对股市进行全面分析把握股市整体走势,认清当前的股市形势,预测可能产生的不良因素,对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这样的一个既符合股市规律又有利于投资者自身的合理的心理价位不断确立,以确保预测准确,投资成功。

参考文献

1 俞文钊.当代经济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投资者篇8

【关键词】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金融学

一、投资者心理

在金融市场中不论投资者是个人还是机构,在进行投资时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进行。但是作为普通人,由于其专业知识匮乏,在进行投资时不能进行完善的风险预测,所以投资决策都属于非理性的。并且在决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认知过程、情绪、动机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普通人在进行投资时容易受到因素影响,一些投资机构,即使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平台,在投资的过程中也不够理性。而导致股价和投资者行为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的偏差,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一些具有良好教育的投资者,拥有相关金融知识,但是面对财经信息时却做出错误判断。(1986)Black在论文中指出,认知偏差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总是被永久性的噪音包围,而噪音的存在影响着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另一方面受到记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投资者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认知的偏差。(1999)Kaufman认为心理情绪化会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并且这种市场情绪化,容易产生传染,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受到影响。其次,由于心态的变化,也会影响投资者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由于心态过于乐观,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容易过度自信,导致对信息的处理行为比较少,而我国证券投资者往往过于自信,股价一旦上升,就容易产生冲动的购买,并且不会过多的思考。

二、投资者行为分析

(一)自信过度

对于我国证券投资者而言,普遍存在着过度的乐观情绪。而股民的投资行为往往来自于这种膨胀的自信心,对公司未来收益并没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特别是在股价上升时,这种行为表现更加明显。特别是在2014年11月以来,中国股市的突然爆发式的增长,导致投资者的自信心过度膨胀,乐观心理增加,在进行投资时,股民对企业的盈利情况都保持着高度的乐观态度,导致全民炒股现象的发生,更有甚者将自己全部的积蓄投入的证券上,也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一些庄家在操控股市时更加便利,并从中牟取暴利。市场投资变得紊乱,投资者的盲目投资,不仅让证券市场变得波动性大,而且很多股民也发现这种股价最终也如同泡沫市场,很快就进入了急速倒退的情况。

(二)心理

对于一些股民而言,存在着性质,认为证券投资可以让其一夜暴富。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和投机性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其实从某种层次分析,其占据着很大的投机特性。而股市具有投机性,在股民进行投资行为时,受到投机性的引诱,引发了严重的“赌徒式”投资行为,这类股民在进行投资时,往往带有性质,所以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就不会全方面的分析证券市场,而这种投资也导致证券时的投机性更多。从我国证券市场现状而言,我国股民在进行投资时,换手率极高,特别是散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行为时多为短线投资。而这种方式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可以快速致富。另外,我国证券投资者存在着暴富心态,这也是很多证券投资者具有的心态。我国股民进入股市的只要目的就是为了致富,同时由于一些错误的公众信息,产生了错误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投资行为时,并不在意股市的变化,只注重其投资可以得到多少利益,更不会在意股价的高低。这种心理也加剧了证券市场投资的投机性增加。

(三)从众心理

我国证券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主要的行为还具有从众心理。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自身的投资行为不够坚定,导致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我国证券投资者自身的知识也不够完善,在进行投资行为经常出现迷茫的状态,并不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在进行决策时经常跟风或者随大流,没有属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对于自己所投资的股票更不会坚持。所以在进行投资时,投资者经常对其他人进行模仿,因此导致证券市场在某些阶段经常出现股票买卖相似的现象。由于投资者之间的模仿行为,导致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这种投资模式也会影响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证券研究学者在对市场进行和发现投资者不仅存在着羊群效应,在和美国相比较后发现,这种现象严重高于美国。根据中登公司统计年报可以发现,2007年我国新增A股账户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在2007年9月18日突破了1亿的大关,而一个月后牛市见顶。股价的攀升导致从众股民人数急剧增加,而这些股民往往是没有投资知识,此时进入市场更多是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四)政策心理

对于我国股市而言,股民存在着复杂心理。及时我国已经加快了对证券市场的改革,但是目前证券的主要监督者还是政府,其投资环境还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以股民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为“政策市”;但是另一方面,当证券市场出现重大波动时,股民又希望政府可以及时的提出政策,稳定证券环境。这种复杂的投资心理和行为,都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股民过分依赖政府政策。因此股民的投资行为和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政府政策一旦有利于股价上升,导致股民自信心上升,盲目入市的股民增加,证券市场活跃度上升,交易频率自然增加;而一旦出台的政策并不有利于股价,证券市场的交易频率也会过快的降低。

三、投资行为策略分析

(一)逆向投资

所谓逆向投资是指对于一些表现糟糕的股票进行购买,同时将一些长期增长的股票卖出。这是由于股票市场的反应一般不是过度就是不足。在反应过度时对其进行修正,可以使过去一些投资收益比较差的股民,在将来的表现可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保证投资者可以获得超预期的回报。这一策略的最初投资者是戴维德尔曼,因此他也没人们称为逆向投资之父。在金融行为理论中,认为投资者对投资行为进行决策时,往往只注重上市公司近期的表现,所以对于短期持续增长的行为,容易反应过度;而对一些近期表现差的公司,在进行评估时对其期望值过度,导致为股票的套利提供了机会。所以在实施逆向投资时,需要对上市公司的各个指标进行评估,并严格按照投资策略进行选择,不能单一的选择股票下跌会持续下跌时就选择购买,而是要保证该股票是由于股民反应过度而导致其价格偏离的实际价格。同时,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恒心,保证持有股票的时间。

(二)惯性投资

逆向投资是基于股民反应过度而提出的投资策略,那么,惯性投资则是针对反应不足。股票价格在持续上涨时,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即使以很高的价格进行购买,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在进行惯性投资时,股民需要对大众的投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对于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但大众投资者仍然保持迟疑的股票,可以及时购买,顺应股票市场。由于投资者的个性、投资者的类型都有所不同,所以惯性投资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股民在进行投资时,要注意并不是说股票价格高就需要买入,还要对于一些被投机行为而导致价格虚高的股票,这类股票显然是不合适投资的;而对于一些股票上涨的原因是因为其股价情况有所改善的股票,因此在进行惯性投资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巧。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惯性投资策略是一种短期的投资,所以更适合一些有投资经验的人。

四、总结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多为中小投资,所以其投资行为会直接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对投资者投资行为进行研究,可以更有利于对证券市场进行改善,同时提高投资者在投资行为中的理性化。本文在进行研究阐述时,出来对投资行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同时为了改善这种不理性化也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方法,帮助其在进行投资行为中可以更理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参考文献

[1]徐茂卫.我国证券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

[2]李若洋.我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非理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4.

[3]吴丽.基于行为金融学的我国证券投资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

[4]何昊.中国证券市场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

[5]胡梅芹.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之我国个体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6]鞠复生.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行为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7]栗克彩.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投资者篇9

中国资本市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市场参与主体的构成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国外对投资者投资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出发,利用其定期公开的持股数据来研究其投资策略,如Gribblatt、Titman和Wermers(1995)等。第二个维度是通过研究股价运行表现出来的特征来推断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如Lakonishok、Shleifer和Vishny(1994)等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投资策略,Je-gadeesh和Titman(1993)研究了趋势交易策略。第三个维度是利用账户数据来研究投资者的投资行为。Odean(1998)、Barber和Odean(2000)、Shapira和Venezia(2000)、Grinblatt和Keloharju(2000a,2000b)、Kee-Hong和Yamada(2006)等均使账户交易信息分别对美国、以色列、芬兰和日本等国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没有涉及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绩效。国内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和绩效的研究最初主要建立在基金重仓股这一基础数据之上。施东晖(2001)以基金公司公布的季度持仓股票为基础,采用计算持有和卖出该股的基金数量的方法,研究了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认为我国基金公司的投资行为存在着严重的羊群效应,其投资理念趋同,投资风格模糊,加剧了股价的波动。吴世农、吴玉辉(2003)采用滚动抽样、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的方法,研究了基金重仓持有股票的收益反转和收益惯性现象,认为导致输家更输、赢家变输的原因可能是基金基于市场上投资者追涨杀跌心理的短期套利行为和基于自我控制心理的止损行为,间接研究了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陈卓思、高峰和祁斌(2006)等采用2001年20日1日到2004年12月31日之间上交所上市A股股票的日数据,包括公司市值、机构持股比例和复权股价,从长期角度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介入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结论认为,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股票波动性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对降低所持股票的波动性具有一定的作用。陈卓思、高峰和祁斌(2008)等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相同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构投资者的价格加权仓位数据,来构造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进一步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认为其在整体上是采用正反馈即惯易策略。史永东、李竹薇和陈炜(2009)等人利用深圳交易所提供的投资者账户和交易数据对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上述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既然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对不同规模公司股票波动性的影响不一样,那么其对不同规模公司的投资行为也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同时采用股票价格加权的方法来计算仓位的变化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在持股量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的上升会导致仓位的被动提高,从而造成机构增仓买入的假象。而且,上述研究也没有涉及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绩效的研究。针对以上问题,在控制公司规模的条件下,文章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和绩效,并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促进市场稳定发展的建议。文章研究安排如下,在第二部分,将介绍研究方法,包括数据、步骤和计算方法,第三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检验,第四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归纳和总结。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与数据

文章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为基本样本,同时为了减少新股上市和停牌时间过长对研究结果造成的冲击,剔除了在研究样本起始日期前一年内上市的公司和研究时间窗口内停牌时间累计超过20个交易日的公司。样本时间范围从2007年6月28日到2008年12月31日,共372个交易日。这里的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指以公募基金和券商自营为主的金融类机构投资者。文章所用机构持股数据(每个交易日机构投资者持股数量、持股金额、持股比例)和A股行情数据均来源于上交所信息公司提供的赢富数据(TopviewData)。个股日复权行情数据来源于上交所网站,是在现金红利再投资的假设下得到的。

(二)在控制规模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研究方法

在控制公司规模的条件下,采用Jegadeesh和Titman(1993)的研究方法,分别建立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研究不同组合的不同持有期,机构投资者持股量的变化。持股量的变化定义如下:ΔH=Ht-Ht-1(1)其中,Ht机构投资者在t时刻的持股量。个股收益率计算如下:rt=(ln(pt)-ln(pt-1))×100%(2)其中rt为个股在t时刻的收益率,pt为个股在t时刻的复权收盘价格。将一段时期分为形成期和持有期,在形成期选择期间累计收益率最高的30只股票构成赢家组合,选择期间累计收益率最低的30只股票构成输家组合。然后分别计算在不同持有期机构投资者持有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持股量的变化。由于样本区间较短,我们采用移动窗口重复抽样的办法,以增加统计检验的样本数量。这样对于每一个形成期和持有期,我们都会得到一个机构投资者针对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持仓变化的差值,将这些差值序列记录后进行t检验,以判断该差值的是否显著为零。如果显著大于零,说明赢家组合的持仓变化显著大于输家组合的持仓变化,意味着机构投资者采用了动量投资策略,反之,则采用了反转投资策略。

(三)机构投资者投资绩效研究方法

为了研究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绩效,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在控制规模的前提下,机构投资者持股量变化对组合收益率的影响。与前一方法类似,我们同样将一段时期分为形成期和持有期。在形成期中计算每只股票机构投资者累计持股量的变化,取增持最多的30只个股构成增仓组合,取减持最多的30只个股构成减仓组合。然后计算增仓组合和减仓组合在持有期的平均累计收益率。为了统计检验的方便,我们同样采用了移动窗口滚动抽样的方法。这样对于每一个形成期和持有期,我们都会得到一个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收益变化的差值序列,将这些差值序列记录后进行t检验,以判断该差值是否显著为零。如果显著大于零,说明机构投资者增仓组合的收益大于减仓组合的收益,反之,则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增仓组合的收益小于减仓组合的收益。

(四)具体计算与说明

1.投资策略研究把样本区间分为形成期和持有期。形成期和持有期的时间长度分别为5日、10日、15日、20日、60日、120日、180日和240日。在每一个形成期,根据个股流通市值的大小划分为大盘股(30%)、中盘股(40%)和小盘股(30%)三组,在每一个组内分别开展研究。针对每一组,分别建立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取形成期累计收益率最高的30只股票构成赢家组合,累计收益率最低的30只股票构成输家组合。然后分别计算机构投资者在不同持有期内,对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持仓量变化的均值,并对均值的差值进行T检验,以判断其是否显著为零。2.投资绩效研究在对个股按照流通市值进行分组的基础上,创建形成期和持有期股票组合。形成期和持有期长度分别为5日、10日、15日、20日、60日、120日、180日和240日。在每一个形成期,分别按照机构投资者累计持仓的变化进行排序,取增仓最多30只股票构成增仓组合,减仓最多的30只股票构成减仓组合,然后分别计算两个组合在持有期的平均累计收益率及其差值,并对差值进行T检验,以判断是否显著为零。

三、结果检验

(一)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研究

对机构投资者投资策略的研究,分别从公司规模和机构持有时间两个维度来进行。首先研究机构投资者对大公司的投资策略。表一列示了相关结果。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机构投资者对大公司的投资策略表现出如下特点:(1)机构投资者针对形成期较短的5日、10日和15日的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以及形成期较长的120日、180日和240日的组合表现出了显著的反转策略。(2)针对20日形成期的赢家和输家组合,机构投资者的策略比较模糊,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反转或者惯性策略。针对60日形成期的组合,在60日及以上持有期,翻转策略才比较显著。(3)整体来看,针对大公司的操作策略,机构投资者采取了比较显著的反转策略。

投资者篇10

在金融市场中不论投资者是个人还是机构,在进行投资时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进行。但是作为普通人,由于其专业知识匮乏,在进行投资时不能进行完善的风险预测,所以投资决策都属于非理性的。并且在决策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认知过程、情绪、动机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普通人在进行投资时容易受到因素影响,一些投资机构,即使具备专业的知识和平台,在投资的过程中也不够理性。而导致股价和投资者行为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的偏差,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心理情绪的变化。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一些具有良好教育的投资者,拥有相关金融知识,但是面对财经信息时却做出错误判断。(1986)Black在论文中指出,认知偏差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总是被永久性的噪音包围,而噪音的存在影响着投资者做出理性的投资;另一方面受到记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投资者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容易导致认知的偏差。(1999)Kaufman认为心理情绪化会影响投资者投资行为,并且这种市场情绪化,容易产生传染,导致更多的投资者受到影响。其次,由于心态的变化,也会影响投资者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由于心态过于乐观,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容易过度自信,导致对信息的处理行为比较少,而我国证券投资者往往过于自信,股价一旦上升,就容易产生冲动的购买,并且不会过多的思考。

二、投资者行为分析

(一)自信过度

对于我国证券投资者而言,普遍存在着过度的乐观情绪。而股民的投资行为往往来自于这种膨胀的自信心,对公司未来收益并没有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特别是在股价上升时,这种行为表现更加明显。特别是在2014年11月以来,中国股市的突然爆发式的增长,导致投资者的自信心过度膨胀,乐观心理增加,在进行投资时,股民对企业的盈利情况都保持着高度的乐观态度,导致全民炒股现象的发生,更有甚者将自己全部的积蓄投入的证券上,也正是这种行为,导致一些庄家在操控股市时更加便利,并从中牟取暴利。市场投资变得紊乱,投资者的盲目投资,不仅让证券市场变得波动性大,而且很多股民也发现这种股价最终也如同泡沫市场,很快就进入了急速倒退的情况。

(二)心理

对于一些股民而言,存在着性质,认为证券投资可以让其一夜暴富。对于证券市场而言,和投机性其实是相互联系的,其实从某种层次分析,其占据着很大的投机特性。而股市具有投机性,在股民进行投资行为时,受到投机性的引诱,引发了严重的“赌徒式”投资行为,这类股民在进行投资时,往往带有性质,所以在进行证券投资时,就不会全方面的分析证券市场,而这种投资也导致证券时的投机性更多。从我国证券市场现状而言,我国股民在进行投资时,换手率极高,特别是散户投资者在进行投资行为时多为短线投资。而这种方式的投资,主要是为了可以快速致富。另外,我国证券投资者存在着暴富心态,这也是很多证券投资者具有的心态。我国股民进入股市的只要目的就是为了致富,同时由于一些错误的公众信息,产生了错误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投资行为时,并不在意股市的变化,只注重其投资可以得到多少利益,更不会在意股价的高低。这种心理也加剧了证券市场投资的投机性增加。

(三)从众心理

我国证券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主要的行为还具有从众心理。一方面是由于投资者自身的投资行为不够坚定,导致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我国证券投资者自身的知识也不够完善,在进行投资行为经常出现迷茫的状态,并不能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在进行决策时经常跟风或者随大流,没有属于自己的投资理念,对于自己所投资的股票更不会坚持。所以在进行投资时,投资者经常对其他人进行模仿,因此导致证券市场在某些阶段经常出现股票买卖相似的现象。由于投资者之间的模仿行为,导致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受到影响,同时这种投资模式也会影响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证券研究学者在对市场进行和发现投资者不仅存在着羊群效应,在和美国相比较后发现,这种现象严重高于美国。

根据中登公司统计年报可以发现,2007年我国新增A股账户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在2007年9月18日突破了1亿的大关,而一个月后牛市见顶。股价的攀升导致从众股民人数急剧增加,而这些股民往往是没有投资知识,此时进入市场更多是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

(四)政策心理

对于我国股市而言,股民存在着复杂心理。及时我国已经加快了对证券市场的改革,但是目前证券的主要监督者还是政府,其投资环境还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所以股民认为我国证券市场为“政策市”;但是另一方面,当证券市场出现重大波动时,股民又希望政府可以及时的提出政策,稳定证券环境。这种复杂的投资心理和行为,都说明我国证券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股民过分依赖政府政策。因此股民的投资行为和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政府政策一旦有利于股价上升,导致股民自信心上升,盲目入市的股民增加,证券市场活跃度上升,交易频率自然增加;而一旦出台的政策并不有利于股价,证券市场的交易频率也会过快的降低。

三、投资行为策略分析

(一)逆向投资

所谓逆向投资是指对于一些表现糟糕的股票进行购买,同时将一些长期增长的股票卖出。这是由于股票市场的反应一般不是过度就是不足。在反应过度时对其进行修正,可以使过去一些投资收益比较差的股民,在将来的表现可以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保证投资者可以获得超预期的回报。这一策略的最初投资者是戴维德尔曼,因此他也没人们称为逆向投资之父。在金融行为理论中,认为投资者对投资行为进行决策时,往往只注重上市公司近期的表现,所以对于短期持续增长的行为,容易反应过度;而对一些近期表现差的公司,在进行评估时对其期望值过度,导致为股票的套利提供了机会。所以在实施逆向投资时,需要对上市公司的各个指标进行评估,并严格按照投资策略进行选择,不能单一的选择股票下跌会持续下跌时就选择购买,而是要保证该股票是由于股民反应过度而导致其价格偏离的实际价格。同时,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恒心,保证持有股票的时间。

(二)惯性投资

逆向投资是基于股民反应过度而提出的投资策略,那么,惯性投资则是针对反应不足。股票价格在持续上涨时,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即使以很高的价格进行购买,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在进行惯性投资时,股民需要对大众的投资行为进行观察和研究。对于已经上市一段时间,但大众投资者仍然保持迟疑的股票,可以及时购买,顺应股票市场。由于投资者的个性、投资者的类型都有所不同,所以惯性投资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股民在进行投资时,要注意并不是说股票价格高就需要买入,还要对于一些被投机行为而导致价格虚高的股票,这类股票显然是不合适投资的;而对于一些股票上涨的原因是因为其股价情况有所改善的股票,因此在进行惯性投资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技巧。此外,投资者需要注意惯性投资策略是一种短期的投资,所以更适合一些有投资经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