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十篇

时间:2023-04-09 10:38:05

医学统计学

医学统计学篇1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当前的会计核算已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的市场管理需求,统计学的运用,不仅为医院会计核算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也加大了自身的应用前景,因此,开展实证会计工作,在原有的会计核算管理基础上,采用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整理,对现行会计实务进行解释,并预测未来的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在医院经营活动的使用价值。下面则对统计学在会计核算方面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统计学在医院财务会计中的运用

针对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统计学主要是对医院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处理,财务报表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静态要素和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动态要素,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三个静态要素和收入、费用、利润等三个动态要素则正是统计学的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将速动比率、现金流量比率、权益乘数、固定资产周转率等统计函数广泛运用在财务报表中,分析财务报表中的偿债、营运和盈利能力,并采用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统计平均数原理运用在财务会计存货计量核算中,以保证财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统计学在医院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加强医院成本会计核算管理,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在医院管理中,应对成本会计核算引起高度重视,将统计学运用在成本会计核算中,通过产品品种分类来进行单品种核算,并归集生产费用,最终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计算,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统计学在医院管理会计中的运用

与财务会计核算管理相比较,统计学运用在医院管理会计核算中更为复杂,其主要原因是管理会计涉及面较广,管理会计包括成本预测、销售业绩等活动,为了有效进行管理会计,通常采用联立方程组的方式应用在管理会计中,例如对于医院预测成本和销售管理,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医院经营状况的预测,则采用马尔科夫链的形式对其经营成果进行分析预测,对于医院财务状况的评价,则采用层次分析法,而财务建模分析,则主要采用计算机随机模拟的形式,尤其是对医院经营状况的预测,统计学的运用,提高了会计信息在医院经营决策中的价值。

(四)统计学在医院审计中的运用

在会计审计中,其主要是对医院会计核算的整个过程、会计报表进行监督和审核,将统计学应用在会计审计中,采用抽样方法对医院会计核算状况进行审核,进而确保会计审计结构的准确性。

二、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应加强统计学的运用

(一)加强医院会计人员对统计学的学习

当前,大多数医院统计和会计工作是相互分离的,在会计核算管理中,会计人员应加强对统计知识的学习,采用集中强化训练的方式,强化会计中常用的总体、指标、抽样等基本概念和统计分组基本方法的训练,并用到实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另外,统计人员也应加强会计知识的学习,注重统计和会计的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财务统计核算中,要求统计人员、会计人员共同完成财务分析报告,强化统计、会计工作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医院财务核算管理水平。

(二)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面对医院各个部门的经济业务管理工作,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将统计与会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医院信息资源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对医院内部、外部各种信息进行统计和会计核算处理,从而加强医院的事物预测、财务分析和控制功能。

三、统计学应用在医院会计核算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推动医疗会计核算体制的改革

针对医院管理的特殊性,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在不断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要求实行医药分开的核算体制,这就要求财务人员需要将药品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单独罗列出来,并对其进行分离核算,但是,医院的药品种类繁多,规格、名称也比较多,这给医院经济业务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将统计学运用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即对医院基础数据进行分类收集和汇总,从而达到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要求,因此,在药品库存管理实践中,为了使医院不会过多积压药品,通常按照药品的重要程度和保质期限来对药品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级药品的特质进行用量统计,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确定各级药品的最佳库存量,进而规范医院药品的管理。

(二)有助于完善医院医保制度

由于医院医保种类较多,在财务会计核算上,若不采用统计学来进行会计核算,这给财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将统计学运用到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将各类医保病人的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收入等进行报表统计,并单独列出各类医保的报表,进而对各类医保病人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和单独核算,从而完善医保制度。总的来说,统计学的运用,对医院财务会计核算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对医院实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病种结算的方式,进而引导医院降低看病买药的费用;通过对各类医保费用进行分类统计,这样不仅可以明确医院的债权债务,也可以通过医疗费用划拨来增加医院的医疗收入,因此,统计学运用到医院财务会计核算中,推动了医院的经济业务发展。

(三)有利于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

为了推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将统计学运用在医院会计核算中,即将统计学作为一种数量计算与分析的方式,并运用到医院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实现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统计学运用到会计核算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资料的整理,如医院财务会计存货的计量管理,其主要利用统计学中的平均移动法原理来进行计算的;第二,财务信息分析处理,主要运用统计学中的统计指数为基础,并对统计指数进行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以保证会计信息分析的准确性;第三,医院市场的预测,通过统计学对医院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即采用统计学中的趋势分析预测模型对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可行性和成本进行分析预测,进而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医学统计学篇2

一、医学统计软件药品管理应用

一个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药品品种繁多,销售量大。管理好药品的采购、积压、效期管理、划价、盘点管理,杜绝向病人发放已过期药品,掌握药品的基本情况,更重要的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医疗用药。医院信息网络化、一体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应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能避免药品的积压、过期等等问题:

(一)使用医学统计软件能分析药品采购的管理,能快速在线完成出入库操作

实现有效降低药品库存,大幅度缩短采购周期,提高药品周转率,避免药品呆滞、药品失效等。合理准确的统计预测,能使采购费用与存储费用最小的采购批量。统计预测的应用使得药品的采购量与实际用量间保持着良好的一致性,彻底摆脱了采购员凭经验制定采购品种和数量的工作模式。

(二)使用医学统计软件能分析药品积压的管理

药品积压是指药品进入医院药房后,由于某种原因,当药品实际库存连续 3 个月大于上限的 1.7 倍时,可视为药品积压。对于新引进药品如果连续3 个月消耗为零也视为积压,如果连续3 个月其消耗低于发放量的 50%,就必须调低其上下限。根据药品库存数量、时间生产统计工作的实际要求,设计药品库存统计相关工作表,适时录入相关数据,通过 Excel 等统计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自动加工处理,提前对可能成为积压药品的药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积压药品若在其有效期内能消耗完,且占用库存不大,应先采取自身消化,若占用库存较大,可交流到其他药房或退回药库;若属于近效期积压药品则必须退回药库。应用医学统计软件,可以使药品周转率提高、减少库存药品、缓解资金压力,为实现药品零库存打下坚实基础!

(三)使用医学统计软件能分析药品药品效期管理

为了避免效期药品无故过期失效,造成医疗资源的损失,除了给予适当的时限条件外,对药品效期管理的做法是使用医学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使医院药品管理进一步完善。医学统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使药房可以快速准确地掌握药品的使用量和库存量,并根据统计分析数据,准确地制订周期内的药品采购计划,快速在线完成出入库操作,实现有效降低药品库存,大幅度缩短采购周期,提高药品周转率,避免药品呆滞、失效的药品管理目标。

(四)使用医学统计软件能分析药品点库管理

在医院,药品从入库到出库再到病人的使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它贯穿于病人的整个诊疗过程中。医学统计信息系统在药品管理方面是用于协助整个医院完成对药品管理的计算机应用程序,使用计算机进行药品管理的,应做到金额管理、数量统计、实耗实销。计算机管理药品后,每月终结完帐,分别药库、各药房自动生成打印药品进出存月报、药品进销存月报,还分别打印药库、各药房期末库存药品明细表

二、在医院管理的中的应用

医院是一个多功能、多层次、结构复杂的大系统,统计是反映、分析医院投入、产出及

运行过程中各种数据质量的重要工具。医院的统计人员,肩负着重任,负责全院各种统计资料的收集、登记、整理,分类,审核、录入、汇总;督促各科室做好医疗登记、统计并给予指导和帮助;定期进行医疗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统计分析,定期向各基层科室反馈统计信息资料,及时准确地填报上级各部门颁发的全部统计报表,准确及时地执行各统计任务,使统计工作不仅起到信息服务的作用,而且起到咨询和监督作用,为医院领导总结和检查工作,掌握各科室的工作进度,计算绩效工资,制定医疗工作计划,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改善医院管理,提供了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各项工作的综合统计信息。在医院病人管理、药品管理、医务人员管理、医院资金流动等中,应用信息统计软件,能够有效管理医院正常运行,防止问题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分析病理并进行准确治疗等。

医学统计学篇3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科研论文;SPSS软件

医学统计学是医药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此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医学专业和药学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因此我校基于中医学专业本硕连读实验班《医学统计学》课程施行了教学改革,采用双语教学模式,结合SPSS软件讲授英文医学论文中的统计设计与统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培养学生统计设计思维和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1 增加统计软件SPSS实验课

医学统计课程定理内容较多且抽象难懂,而医学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医学统计的理论知识难理解,也会导致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不达标。因此,在教学改革实验课上进行SPSS的讲解和教学演示,教授学生统计软件SPSS菜单中的统计方法英文表达和如何解读统计软件输出的结果,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医学统计的学习兴趣,还能行之有效的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SPSS统计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容易被学生掌握。过去用计算器要经过很多步骤计算和画图,现在用统计软件画出来的频数直方图、散点图、箱图、回归曲线既快又准。SPSS统计软件教学大量地节省了教学的板书时间,增加了学生的信息量,开阔了学生的统计知识面,进一步达到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目的,即不是注重传统的统计概念,而是更专业的强调医学统计学的使用条件和具体实施方法,发挥统计的实际应用作用。

2 进行医学统计学的双语教学

本次教改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而目前的现状是中医药在医学研究发展方面的贡献没有西医显著,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加紧与国外医学研究者增加交流,把我们的最新成果用统计学验证其医学方面的研究意义。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应在提高自身的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前提下,熟悉英文表达,在日常教学中逐渐用英语把实验结果和统计学方法用英文表达出来,那么这种教育改革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社会竞争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在本次教改日中,我们增加了统计学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方式,真正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是为我们的国粹――中医与中药的国际化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3 注重统计分析,实现医学统计学的专业课题融合

医学课题完成的质量与水平离不开统计分析,只有正确、有效的医学统计分析,才能得出可信的结论。医学统计分析是将医学专业知识与统计学知识相结合,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虽所得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分析,用正确的统计指标和方法描述取得的结果,并作出科学的推断。在课题的具体研究中,实验设计和统计方法的选择是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大多数学生能想到的统计方法不是相关回归就是t检验或方差分析,并没有在实验之前想好课题研究的统计设计方案。因此,在本次教学改革中我们对常用的设计方案: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随机区组设计、拉丁方设计、序贯设计、析因设计、正交设计等,并结合课题做了具体的实例讲解,实现了医学统计学的专业课题融合。

教学中增加前沿国际学术论文统计方法分析环节,一是,看医学论文中的统计方法表达方式,二是,和学生专业融合,学到最新最快的医学研究方向,当然这要和医学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先沟通,筛选适合学生参考学习的科学研究结果。

4 网络教学,增加师生交流

使用网络教学进行第二课堂辅助教学。本次教学改革为了提高医学统计课程教学质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增加师生交流的网络教学。在我校的校园青果软件中,在医学统计课程的网页中制作了常用的统计模型和统计实例分析,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同时帮助学生校正修改参加大学生创业项目和大学生挑战杯项目中所遇到的统计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医学统计学的科研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英,黄品贤,宋花玲,戎芬,陈学芬,金如锋.中医药院校《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3,26(2):246-248.

[2]金松玲.应用SPSS统计软件,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4):312-313.

医学统计学篇4

公式是从多渠道信息中得出科学结论的基础,医学统计学难以避免地会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无需记忆统计学公式,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是学习主体,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学会终身学习,大学期间的一次性教育难以适应医药信息量剧增的现实,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的培养对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医学统计学的授课内容需要与专业结合,授课案例、习题均应贴近临床具体问题,在临床用药中,引导学生利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妇产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5],合理安排授课内容,讲解数据收集、分析、结果解释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学生可以自己重复或揭示临床药学某些专业领域的规律,切实感受到医学统计学在设计实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其兴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2不同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提升教师的能力

作为临床药学的专业基础课,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是提高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统计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数据处理经验,要善于总结零散知识点,并综合运用趣味法、比较法、悬疑法、逆向法、多媒体展示法、知识树展示法及软件分析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对医学统计学相关领域如药物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各个方面的认识,要把临床药学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从宏观角度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6-7],使学生理解设计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全过程。例如,通过“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析”[8],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展示“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给学生完整、清晰、系统的医学统计学思路,明确授课重点、难点和各数据分析环节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实施实践教学

实践可将医学统计学理论与临床药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是巩固、强化理论内容,培养、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的医学统计学实践多采用课后习题和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笔者倾向于软件上机、网络操作和临床数据分析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例如,通过《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围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经济学评价》[9]和《中国内地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1年疗效的Meta分析》[10],教授学生使用SAS、SPSS、STATA、Revman等分析软件,通过不同软件常用统计方法的上机操作,拓宽学生的视野。统计软件操作的不足之处是比较机械化,无法对医学统计分析方法使用条件作出判断,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数据的了解程度和对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此外,软件的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遗忘率,提高其应对临床数据的把握能力,有利于将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网络操作是近年来兴起的实践教学模式,病例分析是临床教学中常使用的授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医学统计学知识及讨论得到广泛传播,笔者认为可以在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相关的学术网站参与临床病例的探讨,例如,通过对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的讨论[11],搜集网络资源,从实验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发表学生们的观点,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改革考核形式

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考核形式多为期末闭卷考试,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尤其是理科院校的学生,更适应这一类考试,但这大多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无法达到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的效果。笔者认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核,才是检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效果最好的考核形式,也是体现临床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因此,考核形式和成绩应兼顾期末与平时成绩,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主观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例如,通过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无应答问题[6]和循证医学中循证问题[7]的探讨,可以明确临床药学专业领域容易混淆的基本知识点,既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学生分析和判别容易混淆的概念、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医学统计学篇5

Abstract: The feature of statistics is application. Only i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make use of this skill while being in class, can students really master the fundamental statistic method and theory. The article mainly talks about teaching methods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medical statistics combining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offers some novel teaching methods for reference only.

关键词: 统计学;教学方法;探讨

Key words: statistics;teaching method;investig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95-02

0 引言

医学统计学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统计学已成为医学院校中各层次、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我校护理学专业开设的卫生保健课程中,统计学占比较多的学时。从以往的教学中,护理学生对统计学的掌握并不乐观。

高职院校护理学生生源分数相对较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且对数学基础本身就不够扎实,因此,他们学习统计学有一定的难度,普遍的感受是统计学概念抽象、公式多而复杂,很难掌握,造成学生学习起来有一种挫败感,积极性不足,我在统计教学实践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的难度,在这里我谈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1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统计学中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这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为了把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我学习和采用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

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事先准备一些医学案例,这些案例是经过反复验证过的,而且与护理学生临床实习后有关联的,让学生根据这些案例首先去看教科书,查找资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的初步分析和解决方法;上课时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派出代表对案例进行解释并阐述自己对假设检验的认识和理解,接受其他小组的询问;经过对案例进行讨论之后,教师结合案例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总结是非常重要也是必须的,学生在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都希望老师对自己的观点予以评判并认可,老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做方向性的指导,提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入思考[1]。

2 多媒体教学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发展迅速,由此而产生的多媒体教学很快进入高校课堂[2]。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手段进行有机结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笔者在医学统计学的教学中,多媒体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多媒体动画可以演示一些统计学中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动画将统计学内容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统计学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的绘制和基本要求就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这样比单一的文字讲解更加直观、生动,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这些动画演示还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本来枯燥乏味的章节内容一下子变活了。

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老师及时的将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控制作用,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3]。

3 实践操作教学法

对于统计学来说,实践是更重要的,统计学几乎每一节课都有数学公式和计算,内容比较复杂,而且有些计算起来也比较困难,因此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熟练的应用计算器解决简单的统计学问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统计学课程时让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我校护理专业学习卫生保健课程时有两周的时间进行临床见习,我会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各自见习的医院进行一系列疾病的调查工作。如“学生在临床上就可以测定一组正常人和甲亢病人的体温(测定数据满足统计学要求),根据体温数据就可以通过假设检验来判定正常人和甲亢病人的体温有无差别”,这样学生就会对假设检验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受临床实践的意义,从而更加的热爱护理专业。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统计学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今后临床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城.统计学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J].统计教育,2006(04).

医学统计学篇6

为了提高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着反复摸索,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教学方法的不断摸索

1.1 关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授课方法:医学统计学的许多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在讲授时多举一些实例,寓抽象的概念于实例中,使学生不觉得的枯燥、乏味。另外,通过电脑模拟实验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在每讲一种新的统计学方法时(例如t检验、χ2检验、F检验等),先抛出1份实际的需要大家去处理的数据,先使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思考起来,然后引出新的知识点,这样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点又引出了新的方法,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每一章的内容都通过实例来学习,本章节结束后,安排案例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更加清楚哪些知识点容易出错。

1.2 合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调动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理利用网络的教学资源,在讲授一种统计方法后,要求同学们查阅关于该方法的文献,明白这些方法在实际中如何使用,这样既复习了相关的统计原理与方法,又会发现新问题,同学们在讨论过程中对知识加深了理解,也逐渐产生了兴趣。

1.3 开展双语教学:我们自己编了英文教材,在一些班级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尝试,通过双语教学同学们不但掌握了本专业的常用术语,而且为他们今后在工作与学习中阅读、查阅外文资料,掌握本专业最新动态提供了帮助。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关键是理解和运用,学习方法后可以正确地使用,因此讲课时不过多强调数学证明,不要求学生记忆公式,重点培养学生掌握采用何种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及能正确、合理地解释结果。每个知识点的讲授通过提出实际问题-引出新的知识点-练习-案例讨论-实际数据的处理,这样的一个循环,学生感到统计学也是非常生动有趣的,是非常实用的。

2 将统计方法的介绍与统计软件的讲授紧密结合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逐渐被应用到医学领域中的各个学科。目前掌握一定的统计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与科研工作者必备的技能。我们教研室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了SPSS、SAS统计软件的实验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统计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使基本概念直观化、形象化:SAS、SPSS统计软件有很强的图形功能,可以产生条形图、圆图、线图等多种图形,统计图简单明了、形象具体的特点使基本概念直观化、形象化,易于学生形象与掌握。例如:箱式图(boxplot)通过5个基本数字(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P25、P75)直观地呈现数据分布的中位位置、变异范围、近似的分布形状、异常值。图1是甲状腺功能低下婴儿不同病情组甲状腺素含量的箱式图,从图中直观地观察到轻度组甲状腺素含量高于中度与重度组,每组的变异度大致相同,近似正态分布。借助统计软件强大的绘图功能,聚类分析中树状聚类图、因子分析中的因子图等都使得在讲授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时变得简单,易于被同学接受。

2.2 统计软件快捷、准确地处理数据使我们能做到“所讲所见”:很多统计方法的计算量大,例如方差分析、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多重线性相关与回归,Logistic回归,生存分析等,以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手工计算,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在黑板上演算,学生在学习时觉得计算繁杂,现在在统计软件的帮助下,老师一边讲解理论,一边可以把结果做出来让学生看,老师可以把重点放在讲解基本原理、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最终结果的解释方面。例如多元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Cox回归等常用回归模型在自变量筛选时,使用统计软件的可以使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变量的入选与剔除过程,理论的讲授不再枯燥乏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被逐渐应用到医学领域中,多变量统计分析涉及理论复杂,计算量大,要求学生能正确地使用统计方法并对结果作出合理、正确的解释,具体的运算可以交给统计软件去做。

统计软件的教学要加强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SAS、SPSS等软件的帮助菜单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常用的统计分析功能。当然,掌握基本的统计原理与方法是正确应用统计软件的前提和基础,在统计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尤其是SPSS软件,只知道点击菜单而不知道原因,经常会造成统计软件的滥用。

3 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际处理数据的能力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性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实际动手能力,安排学生在机房上实习课,学生上机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使他们能够真正利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尽量找一些实际数据给学生分析,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分析与逻辑思维能力。毕业实习时,学生可以独立查阅文献,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独立分析处理数据。

医学统计学篇7

【关键词】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策略;效果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医疗行业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势态发展。在医院建设发展以及日常管理中,医疗资源是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等。很多医院正是由于医疗资源的管理方式欠缺妥当,导致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如何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医疗资源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是医院发展和管理中不懈努力的目标。医学统计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的一种新型医疗资源管理方法。鉴于此,本文就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医疗资源的策略和效果进行简单的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所有医疗资源相关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配置、患者情况、床位数设置等等。

1.2数据处理将本次统计调查的实验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

2结果

2.1人力资源配置通过统计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间的医生、护士人员情况,并与床位计算比例,最后与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床位和医生比例发现我院计算所得的数据偏低[2]。由于我院还担任有临床教学任务,在人力资源职务分配上面,一些医务人员不仅要负责临床诊治,还要进行教学工作,这就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因此人力资源欠缺是首要问题,需要扩大医务人员队伍;另外是在科室分配方面欠缺妥当,一些科室的患者多、疾病复发,而一些科室的患者少、疾病简单,在人力资源分配上面有点一概而论,使得一些资历深、技术水平高的医师无法充分的发挥其技术,而在患者多、疾病复发的科室又欠缺资历深、医疗技术水平高的医师。经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发现,在神经内科的医师偏多,尤其是资历深的医师;而一些新成立的科室则欠缺资历深的医师。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各科室合理安排医师情况最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2.2床位管理我院在近几年均进行了床位扩大,但是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多,且增长的速率超过了床位增长率。因为床位依然不够,时常出现床位紧张的情况,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了按照标准情况欠缺的床位数量并进行了补充;另一方面是科室的床位分配不合理,一些科室的床位比较充足,一部分科室床位比较欠缺[3],通过统计学分析出了床位合理分配数量,最终对各科室的床位分配进行了调整。

2.3患者情况根据统计学的计算结果显示我院在患者的来源方面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比如下乡、义诊等活动的时间安排、医务人员数量、活动范围等方面欠缺妥当。根据统计结果我院对下乡和义诊活动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在住院患者分布少的地区开展义务扶贫、义诊等活动,并结合着患者的情况和医院的条件开设绿色通道,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减轻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指导患者了解健康知识,免费为患者发放部分药品等等,以此解决了部分患者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就医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形象以及我院的知名度。

3讨论

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提高医院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在医院的日常管理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床位数量不够、医护人员不足等等,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资源分配不均匀等等,通过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管理后这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由此说明,医学统计方法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改善医护人员人手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匀等问题,提高医疗资源管理和分配的有效性,因此医院在日常工作开展和管理中应充分的运用这一管理技术,以此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医院和社会的效果,促进医院乃至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洁,张世庆,王永清.从医学统计学角度评价医疗器械临床试验[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9,04:20-24.

医学统计学篇8

关键词?演医学统计学,卫生管理,济贫战略,福利国家

中图分类号K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20)22-0046-10

引言

在现代医学界发现细菌与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之前,人们的健康维护与卫生管理更倚重经验事实。医学统计学主要是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及方法,结合医学实际,研究数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与推断的一门学科。一般认为,20世纪初期医学统计学成为正式学科。然而,早在19世纪,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国家英国就已兴起这门学科,且对其国家政策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目前,学界对19世纪英国医学史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疫病防控、医生群体与公共卫生管理等领域,对医学和统计学相关联的跨学科问题涉及较少。①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扩展视野,将医学统计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进行考察,在厘清近代英国医学统计学学科兴起的社会背景、纵深发展及其影响的基础上,阐明学科发展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寓意,认为这些含义的明晰能为现代社会管理、济贫与健康保障提供启示。

一、医学统计学兴起的时代背景

从概念含义来看,医学统计学的兴起与发展需要三大要素:第一,整个社会因为健康与卫生危机,急需统合医学数据提供决策参考,以此来重整社会秩序,保障民众身心健康福利;第二,科学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能够综合医学与数据之间的联系;第三,国家政策此时要能提供良好的、可以确切建构医学与人体数据学之间的桥梁。在19世纪的英国,这几大要素都已齐备。

(一)英国社会最先爆发了以卫生恶化与疫病猖獗为代表的“城市病”问题。在世界历史上,英国是率先走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由于其先行及开拓性,英国在急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同时,没有可供借鉴的城市治理经验,“城市病”问题频发,19世纪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最为激进的时期,广大城镇陷入严重的拥挤状态:1801年人口普查显示只有15个城镇人口超过2万人,到1851年则增至63个,1891年更是多达185个,利兹、曼彻斯特、谢菲尔德以及伯明翰等城市在1820—1830年间的人口增长率都超过了40%。①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导致英国社会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年)痛惜“工厂打破了乡间平静的生活,烟尘玷污了往日清澈的河水和丰饶的土地”。②急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给英国社会带来无数问题:“所有的市镇,无论是新的还是老的,都面临着公共卫生、社会秩序及城市交通这类主要问题。”③由于此时英国市镇拥挤与工业污染的恶化,大量传染病肆虐成灾,公共卫生状况急剧恶化,对民众生活造成灾难性影响。疫病频发使得广大民众的身体承受着病痛折磨,19世纪的英国民众频频受到斑疹伤寒、霍乱、肺结核、天花、猩红热等恶性传染病的威胁。④严峻的健康危机迫使英国政府进行科学的数据统计,以便有针对性地控制疫情。

(二)为保障健康、对抗疫病,19世纪的英国社会的医学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各类医疗机构蓬勃发展。医学统计学之所以能够发展,与此时期医疗机构大范围普及也密切相关。进入19世纪后,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与威尔士的志愿医院在大城市与集镇中不断涌现,许多古老的志愿医院也出现了合并浪潮,重新组建并完善了各自的医疗设施与装备,诸如巴斯(Bath)皇家联合医院、阿伯丁(Aberdeen)皇家诊疗所,以及伯明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等等。志愿医院的快速增长引起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在其著作中都提及志愿医院的快速组建与发展盛况。⑤此外,还有许多急性病急救中心,著名的医学院附属医院,为特殊病人提供特色服务的专科医院及在小城镇与农村地区兴建的乡村医院等。而且,英国还在18世纪70年起了药房建设运动,在各地密集创立小型医疗机构——药房,作为乡村小城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随时保障广大民众的卫生安全。药房建设运动的成就巨大,它促使广大医生深入民间基层,了解民众贫穷与疾病间的密切联系,获取了许多一手数据。“18世纪是医学知识发展的顶点,首次尝试进入大众公共服务的模式。富裕的内科医生往往对那些富裕病人情有独钟,药房医生是一个新角色,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穷人简陋的房子里帮助他们对抗病魔”。⑥这些医疗机构的繁荣发展为医学统计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平台。

(三)为消除疾病,保障卫生安全,作为医疗服务的主体——医生群体逐渐从实际诊疗中找到了针对疫病与卫生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的重大意义。当19世纪末“微生物细菌致病论”尚未普及时,西方医学界一直存在“非接触感染论”和“接触感染论”两种疾病源起的观点。前者认为疾病是由于环境恶劣尤其是空气具有毒性引起的,不具有传染性质;后者则认为疾病是由于某些物质的传染造就的。⑦两者都认为:疾病源于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要消灭疾病,就必须保证环境卫生、空气清洁。随着18、19世纪英国医生对流行病研究的深入,卫生环境与疾病的关系得到证实。后来的学者在考察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改革源起时也指出:在20世纪免疫学发展之前,征服疾病与消除过早死亡(prematuredeath)的唯一手段就是保障环境卫生,做好下水道修筑、纯净水供应、垃圾清理、街道清洁、房屋修缮等工作。①为使民众信服环境脏污确实会导致疾病,许多医生在对疾病原因的调查中,也注重科学理性的数据统计工作,对发病率、死亡率、死亡原因等进行调查统计,医学统计学由此形成。随着工业污染与城市拥挤状况的恶化,脏污环境与疾病联系的调查日益引起社会重视,而数据统计能精确地反映这种联系,得到广泛关注。

(四)英国社会具有重视数据统计的良好社会风气。医生之所以重视统计学,是由于它能反映出社会发展的一般走向,是人們认清复杂社会的必要手段,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社会问题予以分类解读,用科学手段逐个解决。在19世纪,英国伦敦及各大城镇相继建立了许多统计团体及统计学专业机构,统计学家宣言: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统计学已成为国家倚重学科,也是政党政治之外能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助推器。②在英国统计学界杰出人士威廉·法尔(WilliamFarr,1807—1883)努力下,医学统计作为一种方法与手段,已被公认为是推进社会改革的锐利武器,在1840年代更是大放异彩。③许多经济学家、教育学家、监狱改革者及主张改良公共卫生状况的社会改革家都希望数据统计能为其实践活动提供科学参考。而且,受卫生环境这种“非接触感染”致病论的影响,19世纪中期欧洲医学界在探究疾病根源时,非常重视社会环境对疾病暴发的影响。④

此外,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对知识分子与科学界影响极大,这种学说因为致力于寻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理念而受到大部分民众的认可。在人们看来,要实现这种理想,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科学调查,对某一领域进行广泛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然后查看社会需要,寻求相关改进。有鉴于此,民众极力呼吁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聘用科学专家。为达成此目标,1826年,伦敦大学的雏形——伦敦大学学院在功利主义者倡导下筹建;1836年,学院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合并,正式成立了伦敦大学,著名的流行病问题专家和医学统计学奠基人威廉·法尔就是这所大学的首届毕业生。⑤在新型大学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人们开始用数据统筹的方式来观测与深化理解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

(五)英国政府颁布了新的人口登记政策,为各类涉及身体状况的医学统计学的诞生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支撑。实际上,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医学统计学并不新奇,18世纪末就已出现。1774年,约翰·海加思(JohnHaygarth)和约翰·希舍姆(JohnHeysham)两位医生率先开展专门针对疾病和死亡率的调查。由于缺乏全国范围内的人口数据,他们无法通过对比得知哪个城镇更为卫生、进而改良。⑥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与资源论使英国政府开始做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为医生们做宏观对比准备了条件。1801年,英格兰进行了全国性人口普查。而19世纪的许多友谊会、保险社团和国家财政部国债办公室等机构都对人口数据感兴趣。到了1833年,英国成立了中央统计协会,并在伦敦、曼彻斯特、布里斯托等城市设立许多分会。

在此基础上,英国议会又于1833年成立了特别委员会,调查并报告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出生、洗礼、婚姻、死亡、埋葬的状况,督促英国议会于1836年颁布了《出生、死亡与婚姻登记法案》,统计英国人口,并创设中央登记办公室来分析人口结构与基本特征。法案规定在全国划区,区再分为下属区,对出生、死亡和婚姻情况进行登记,设定全国登记总署为最高管理机构,负责相关疾病分类,并要医生配合政府,做好死亡原因的登记工作。为配合法案的实施,英国许多地区都成立了统计协会。其中,于1834年正式创建后来成为皇家统计协会的伦敦统计协会尤其重要,它行事比较激进,吸引了很多医生加入,以特别旺盛的精力投身于考察公共卫生、人口与住房等社会话题。①

二、医学统计学学科的纵深发展

医学统计学诞生后,并未在统计学家那里获得发展,反而在医生群体及公共卫生管理者那里延伸扩展,后者更是将之与济贫、防病等社会公共性难题相结合,衍生出“卫生经济学”“生命(人口动态)统计学(VitalStatistics)”等新型学科。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

(一)英国医生地位历来低下,急切希望参与国家公共服务,期待获得民众认可,数据统计为其提供了契机。他们利用这些数据统计材料,广泛联合各个领域的志同道合者,推进国家医学与卫生管理事业的进步。以英国医生为代表的西方医生地位历来低下,这主要源于长期以来的基督教价值观的影响,导致近代以后西方医生仍然被视为初级的、次要附属性的职业,一个还不如裁缝师体面的职业。②

19世纪初,由于职业认同完全缺失,英国医生职业内部由上而下地分为内科医生、外科医生与药剂师三大等级,各大等级都成立专门机构维护这种分裂局面,导致医生职业整体表现力很差,加上社会地位低下,得不到政府与社会的重视。但是,为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此时的药剂师群体开始摆脱等级束缚,转型为全科医生,并因日益占据整个社会医疗服务主导而赢得国家的重视。③之后,以全科医生为代表的英国医生们非常希望通过立法和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形式,来提升医生职业的社会影响力,毕竟“职业最高等级或多或少地与国家相关联,它的重要性受到法律承认”。④而且,“英国职业团体的价值依据其稳定性、薪酬、影响,以及国家的承认”。但是直到1859年,《当代评论》(ContemporaryReview)还是将神职人员、律师、军人列为较高等级,医学行业由于尚未有过授予贵族爵位的先例,因而社会地位仍然不高。⑤

为表现自己、加官晋爵以提升职业影响力,英国医生们迫切要求参与社会公共管理,获得公众认可。作为这个团体激进声音的代表,19世纪中期《柳叶刀》(TheLancet)杂志在论及社会公共管理时,非常坦白地声明:“难道医生会将自己排除在国家的公务管理体系之外吗?我们可以迅速地做出否定的回答。”⑥医生们也都普遍认为,与强大的国家紧密联系是一种职业跃升至社会高层的最可靠保证。⑦而医学统计作为一种大众认可的科学范式,也因遏制社会环境卫生恶化的需要,为他们占据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地位提供了优势。

医生们也充分利用医学数据统计的相关结果,在当时英国社会广泛存在的文学、哲学与数据协会中展开讨论,拓展了医学统计学的学科范畴,并将跨学科讨论的结果通过撰写调研报告、文章以报纸或信件、传单等形式发送给议会或政府,促使英国社会开始警戒与关注有关卫生健康领域的糟糕状况,并不断呼吁政府立法介入。

(二)查德威克与卫生经济学。在医生们倚重数据统计而衍生的重要成果中,最显著的就是在著名公共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EdwinChadwick1800—1890年)主导下,汇集了许多医生群体在内,于1842年正式出版的《大不列颠工人阶级卫生状况的报告》。⑧它的出版获得了很多医生的资料辅助,统计了大量工人阶级的身体健康数据,呈现了英国劳工阶层卫生条件恶劣的原貌,为国家后续卫生与健康管制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参考。

作为英国政府最为倚重的济贫问题专家与卫生改革家,查德威克对医学统计学内涵进行了深入挖掘,推动了其学科体系的纵深发展。

1.他认为针对民众身心患病状况的数据统计很有意义,寓意广阔,可以将之推演到居住环境与卫生总体状况中深入思考。1828年英国政府的精算师在政府报告中指出:中产阶级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虽然得到大幅改善,但他们的寿命并没有明显延长。①对此查德威克并不认同,他结合自己的观察统计,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为证实这种想法,他参考了法国医生针对法国贫富两个阶层死亡率的统计以及伦敦医院平均死亡率等等数据,对不同阶层的寿命和死亡率重新进行了系统化统计,结果显示:人的健康和寿命与其生活条件,尤其与其所在的环境卫生息息相关。于是,就在政府报告公布后不久,查德威克也面向公众了与之不同的结论,认为民众所处的那种肮脏污秽的社会生活环境是与他们的疾病暴发、健康损害与寿命缩减息息相关的,并指出在人们生活的卫生环境得到改良的前提下,可保障人体健康,提升寿命,预防疾病。②

2.作为济贫专家,查德威克认为贫困的产生是与疾病的数据统计息息相关的。他在统计民众身心患病和这些疫病流行原因的数据基础上,指出疾病是人们陷入贫困和痛苦的重要原因,认为死亡人数最集中的地方就是最肮脏和拥挤的地区,强调如果这些地方的卫生条件能改善,疾病和死亡状况就不会那么糟糕。③有鉴于此,查德威克向英国政府与民众指出:正是因为整个社会越来越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人们才会时刻濒临疾病与死亡的威胁,导致因病致死致贫者众多。这种状况大大增加了政府的济贫开支,因为“疾病每年造成的死亡人数就是滑铁卢战役中死亡总人数的两倍。这种‘发烧热病账单’每年由政府支付,是一项巨大并且在不断增加的负担”;④而且,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展,还可能导致整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崩溃,让国家的发展前景黯淡。英国政府接受了这种意见,于1834年与1848年分别颁布了《新济贫法》与《公共卫生法》,在查德威克主导下,先后对济贫与卫生管理政策進行了大幅度调整。

3.查德威克利用医学统计数据,将之与公共卫生、贫困问题等相关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解读,不仅建立了医学统计学与济贫以及卫生学的联系,更拓展了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基本范畴。一般认为,经济学学科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卫生经济学领域,其重要的奠基人与基础阶段发展的重要推手就是查德威克。⑤查德威克认为,基于卫生环境的经济基础如果能打好,对整个社会的犯罪倾向都有极大的震慑与预防作用,强调社会改革家、经济学家以及公众都应该重视环境改良,指出这将是“我们这个所处时代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兼具管理高效、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与教育改进四重伟大作用的高明政策”。⑥

4.在具体的卫生管制与济贫实践中,查德维克也主张进行必要的医学数据统计,并为此进行调研。比如,针对1834年的《济贫法》改革,他就仔细调查了政府任命的肩负减贫重任的2327名医务人员。根据他对于这些医务人员工作时间与薪酬构成的统计数据,查德维克指出这些医务人员的权限很小,并受各种行政管理的束缚;而且工资普遍很低,导致他们在公职外不得不私下行医,以便养家糊口。此外,他还统计了这些医务人员的知识构成与教育培训情况,认为许多医务人员的聘任未经严格考核,知识素养与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强调指出:在《新济贫法》执行之初的1834年,英国政府虽依据法案精神聘任了许多医务人员,但是有多达233名从业者资质有问题,他们甚至都没有经受过医务专业性机构的执业资格核准与专业技术鉴定。⑦之后,查德威克开创的这种重调研、根据医学卫生学等相关领域具体数据统计、以此指导国家政策的修订方法,一直受到英国政府的重视。

(三)威廉·法尔与生命统计学。医生群体虽然重视与医学相关数据的科学统计,但职业医生在这个领域的作用还是远远比不上政府的行政官员。查德威克不仅做出了震惊世人的卫生调查报告,而且还有另一份更受看重的调查报告,那就是1843年出版的《一份补充报告:城镇殡葬实际问题的特别调查结果》。①这份报告作为卫生调查报告的补充,突出了查德威克在城市化、工业化狂飙突进的社会背景下,得益于《出生、婚姻与死亡登记法案》对民众身体数据的统筹,他对于城市化时期民众死亡事务的着重关注。

对于医生群体的不足和查德威克关注的重点领域而言,流行病学家威廉·法尔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首先,他作为行政专家,推进与完善了整个英国医学数据统计的科学体系与相关制度的构建。其次,他根据英国人口数据,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生命统计学”新的学科范式,有力地推动了医学统计学的学科发展。

一般认为,威廉·法尔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学统计学的奠基人。他能在这个学科体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主要是因为其行政职务。1836年《出生、婚姻与死亡登记法案》颁布后,英国中央政府代表的国家力量精确而细致地掌握了广大民众的身体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管控人口,1837年英国政府又确立了国民登记制度,并特别成立了国家人口登记总署,规定所有的英国国民必须登记其出生、婚姻状况、死亡时间及原因等等一系列事关身体状态的事务。而这项事务的负责人,正是著名的统计学家和流行病学家,同时也做过外科医生助手、精通并亲近医学和医生群体的威廉·法尔,政府特别指定由他出任登记总署的总登记员职务。

不过,就其影响力与当时的社会反应来看,法尔主要的贡献在于其开创了“生命(人口动态)统计学”的新学科路径。法尔虽很早就显示出对于公共卫生问题的浓厚兴趣,但他真正想要关注的是人口统计学。1837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1837年大英帝国麦卡洛克(McCulloch)地区人口登记中的生命统计》,这标志着新型数据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生命统计学学科的诞生。②从1837年就任人口登记员一直到1879年退休,法尔不仅为全英国的民众生命指数提供了排列成表的原始数据,而且还就致命疾病在地理、阶层、年龄、性别和职业等方面的分布做出深刻评论。此时的英国公共卫生决策者查德威克也极为看重法尔的工作,将之视为其卫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必备助手。③有学者指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掀起的要求政府介入公共卫生管理、以改良公共卫生的社会浪潮,就是从人口死亡的登记法案开始的。

根据国民登记制度的细致要求,威廉·法尔作为首任国家登记总署负责人,为整个英国社会构建了全面可靠的数据统计系统,意义极其重大,对后世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而其“生命统计学”新科学范式的构建更是适逢其时,影响深远。著名医学激进刊物《柳叶刀》就曾说过:“最早关于卫生的法案就是出生、婚姻、死亡注册登记法案。此前,英国人口的死亡登记十分混乱。”可见针对民众死亡原因的情况登记是极为重要的,时任英国首席统计专家的法尔也在其1839年的第一份中央政府统计报表中这样强调:“死亡原因的登记不仅对医疗服务意义重大,也提高了医学的精确性,使得医学如同其他自然学科,开始抛弃含糊的推测,以观察证验事实,以数据取代抽象。”⑤

三、医学统计学诞生与发展的意义与影响

出于防治城市病而诞生的医学统计学一开始就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健康促进、卫生管制和济贫策略等紧密相关,故而在概念体系上获得了纵深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意义和影响,推动了英国社会相关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了医学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医学发展的促进是医学统计学诞生与发展最直观的意义,很多学者指出:精确的数据统计使医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从一种推测的艺术正式变为精密的科学。当事关英国人口统计基础的《出生、婚姻与死亡登记法案》通过后,在整个19世纪40年代,统计学的方式对于各种医学诊疗技术的发展价值不断得到实证检验。在法案通过的1836年,来自巴黎的布约(Bouillaud)医生就宣称:“统计学的方法是一场医学领域内的大革命,它使得医学由推测的艺术转变成为精细的科学。”4年之后,来自伦敦的亨利·霍来顿(HenryHolland)医生进一步明确指出:“正是有赖于医学数据的系统化整理,医疗科学体系的构建才有了坚实确定的基础。”到1842年,巴黎的J.F.杜布勒(J.F.Double)医生又着力强调:所有挑剔的批评家都必须承认数据搜集在医学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价值。1855年来自爱丁堡的W.P.埃里森(W.P.Alison)甚至这样强调:英国所有研究医学领域重要问题的科学家们只能通过数据统计的方法才能达到目标,“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对此,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天文学家赫舍尔(Herschell)也深表认同:“人们或许会奇怪,数据对出生、死亡及婚姻的登记本无重大价值,何以会得到如此关注,但是……它对医疗服務的发展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从此,各种特色不一、疗效各异的诊疗模式和方法都得到了客观准确的记录,为医学发展提供了锐利武器。”①

(二)提升了医生与医疗的社会作用,促使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与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医学统计学诞生后,医生对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状况有了准确把握。出于专业知识和职业实践的反思,当人们还沉浸在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利益时,医生们根据民众患病与死亡的统计数据,看到的却多是工业化与城市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曼彻斯特著名医生彼得·加斯克尔(PeterGaskell)于1836年在其著作《工匠和机械》(ArtisansandMachinery)中,甚至将工业化的城市生活看成是“会导致身体极度劳损,进而衍生出机体的长期病态、甚至显示出濒临死亡的衰败”。②在早期工业化阶段的英国医生看来,工业化与经济繁荣靠的是那些规模巨大、环境恶劣、始终处于运作状态的工厂。它虽然繁荣了社会,但也有诸多缺陷:首先,这些工厂摆脱了传统劳作模式,大量雇佣女工与童工,毫无防护设施的机器、粉尘弥漫的环境、遭受污染的大气与水源都很容易对劳作的工人带来疾病。其次,在向工业社会转型中,越来越多的人迁往大城市,城市条件日益恶化,出现疫病的可能性增加。

在英国社会面临如此糟糕恶劣的公共卫生环境及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面前,英国医生极其震惊,也在致力于寻求解决方法。但是,相对于那个时代的英国文学家来说,医生们由于社会地位低下,性格上普遍是谨慎小心甚至是自卑懦弱的,他们不会像文学家一样公然批判社会制度,而是谨慎地试图通过数据来反映问题,以寻求建立某种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改善生活环境,而医学统计学的兴起与发展为他们提供了良机。于是,19世纪30年代医学统计学兴起后,英国医生们集体联合起来,特别创建了中央统计协会,倡导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政府更加合理、便捷地解决社会问题。在威廉·法尔的卓越领导下,协会分别于1840、1850与1860年将全国人口的生、老、病、死与环境恶劣、疾病致死情况做了精确统计,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参考。③

而且,随着查德威克等人的努力,医学统计学开始扩展其寓意,逐渐与卫生管理及国家的济贫战略等大层面结合起来,让整个国家意识到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意义所在。这也极大影响了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甚至是其发展演进的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英国从此有了准确的人口统计数据,可以通过人口出生、疾病与死亡状况进行合理的公共卫生管制。威廉·法尔根据统计学和医学经验,对死亡原因进行搜集和统计,建立详细完备的死亡统计表,得出了英国民众患病的地理分布、季节分布等特征,对长期以来严重危害英国社会民众安全与社会秩序稳定的流行病预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从此,医学统计学用精确的数据展现出英国民众所面临的糟糕卫生状况、人口升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死亡原因的统计、疾病暴发和分布等情况,在证实卫生环境与寿命、疾病密切联系的同时,也阐述了疾病暴发的地域、气候与环境特征,可为政府在具体的公共卫生管理行动中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提供必要、可靠的依据。

在此之前,医生们虽有科学知识,能在卫生管理中发挥作用,但也仅限于确定死亡原因、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而已。比如,在查德威克主导英国公共卫生管理的时代,主要依靠工程师来处理排污管道、提供清洁水源,希望以改良社会总体卫生环境的方式来征服疾病、保障卫生,认为:“最重要的补救措施在于应用工程科学,而医生一无所知。”并强调“必须寻求土木工程师的帮助,而非医生”。①医学统计学诞生发展后,人们凭借具体的医学相关统计数据,查验到医学对具体病种的治愈疗效,使医生与医疗日益占据了卫生管理的主导。1858年,英国政府顺应时势,创建了医疗部,在著名医生约翰·西蒙的带领下,着力筹建“国家公费医疗制度”(StateMedicine),标志着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建设进入崭新阶段。此后,西蒙通过医疗部开始推行以医学为中心的卫生管理规划,将卫生管理建立在坚实的医疗科学的基础上。

(三)有了精确的医学数据统计学作为基础,英国政府改变了较为保守与传统的济贫战略,转而用可以进行精确数据统筹的卫生环境改良与个体健康促进来驯服贫苦,建设福利国家。英国一直有济贫传统,但随着济贫开支的不断攀升,政府越来越难以承受。在18世纪中叶,政府济贫费用每年约70万英镑;到1790年,开支花费增加到每年约200万英镑;而从1800年开始,济贫开支猛增至近400万英镑;到1819年,济贫开支更是超过700万英镑。③巨额的济贫开支严重消耗了国家财政,增添了英国纳税人的负担,激起他们的普遍不满。

而且,19世纪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大量自由而廉价的劳动力,而旧济贫法不合时宜的规定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根据1662年《济贫法补充法案》,英国各个教区都必须规范化地确定穷人救济的基本标准,并规定穷人只有在出生地居住,才能得到救济。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和工业革命的扩展,农村出现大量贫困的剩余劳动力,但受法案限制,他们如想获得救济,就不能离开居住地到城镇工作。显然这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有鉴于此,英国于1832年发起济贫法改革,于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取消了院外救济,只保留院内救济。穷人一旦进入济贫院接受救济,就会受到苛刻对待:与外界完全隔离;一个家庭的成员也会被按照不同类别,安置在不同地方,彼此之间无法见面;院内所有穷人都要穿上统一的贫民服装;每天如钟表摆动般重复进行各种艰苦繁重的劳动,等等。④成年男子还要接受严格的入院检测:必须通过工厂测试,要求只有在济贫院工厂或采石场完成规定任务的人才能获得救济,他们从事的工作大多是磨谷物、伐木、采石、挑麻絮之类。这使得繁重的体力劳动、超长的工作时间及严厉督促的监工成为济贫院的标签。英国政府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试图通过这种带有惩罚性质的威慑性救济去震慑贫民,鼓励他们自力更生,不要轻易尝试通过接受国家济贫的方式来摆脱贫困,从而尽可能地削减政府的济贫开支,减轻纳税人的负担。⑤

新济贫法反映出当时英国政府精英与社会大众对于贫民和贫困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贫困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懒惰、不上进等个人原因,而非国家与社会因素。因此,贫困问题的解决也被认为应依靠个人努力,而非国家和社会救助。国家和社会可对那些陷入困境的穷人提供救济,但这不是国家和社会对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是被视为一种施舍。新济贫制度对贫民带有明显的侮辱与惩罚性特征,其目的是希望全体民众都通过自我努力来摆脱贫困问题。

济贫院苛刻的条件与纪律使工人阶级对此深恶痛绝,在他们看来,新济贫法是不公正的、试图要惩罚贫穷的法律,其内容是和真理完全背离的,违背了正义原则,其基本理论如同与上帝相敌对的魔鬼般邪恶。一位牧师向人们宣称:“人民不会忍受这一切,并且我可以说,等不到妻离子散、投入土牢,等不到妻女穿上囚服……根本等不到那样,就应该,而且必须用唯一的方法,用赞助这项可恶法案的一切人的鲜血把这一场大火扑火。”①工人们对新济贫法的敌意很快酿成一场大规模群众运动。从1834年起,这场运动的参加者与争取缩短工作时间的“十小时工作日运动”的民众联合起来,“宪章运动”兴起后,他们更是汇合成颇具声势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参加人数之多,影响之大,都创造了英国历史之最。

在此背景下,查德威克对贫困的解释找到了合理出口。他经过社会调查,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细致分析后,认为英国人陷入贫穷状况都是由于不良的卫生状况,“疾病是导致贫困的首要原因”,而并非像统治阶级认为的“是因为懒惰和没有责任感”。②而不良的健康状况是由疾病引起的,强调疾病预防可以有立刻见效的经济效应,通过减少贫困增长,保持强壮的劳动阶级,提升工作效率和国家财富。由此指出:“英国的卫生状况是个经济话题……减少工人阶级的疾病和伤害,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少贫困率,最小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从而提高中等和上等阶级的生活质量。”③

通过社会贫困与卫生关系的解读,查德威克成功地将英国传统的济贫问题转嫁到卫生管理上来,让人们的注意力从消除贫困转移到供水、排水、清理垃圾与通风等公共卫生问题上来,从而“将公共卫生简化为市政工程与行政管理问题”。④这种转化让济贫问题不再复杂难测、包罗万象,而是成为一种简单的技术设计与管理实践。对此,也有国外史学家指出:查德威克的做法故意淡化了与贫困问题紧密相关的薪酬、家庭、房屋建设等必要生活品之重要性,有意地将广大民众的专注焦点转移到供水排水与垃圾废物清理等公共卫生问题上,并进而将之转化成更好操控和实施的工程建设与行政管理工作,显示出伟大政治家的特有精明。具体而言,他成功地将较为复杂的济贫问题进行了技术转化,将之转变成较好解决的下水道建设等公共卫生管理工程建设问题。⑤

四、结语

医学统计学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语境支持与较高的科学素养的环境,以及政府相关的政策支持。在19世纪的英国,因为卫生状况恶化尤其是疫病侵害的形势严峻,医疗机构与医生群体都获得发展良机,政府也通过颁布人口统计与登记的相关法案制度,着力掌控城市化时期广大民众的身心健康状况。在此种社会背景下,医学統计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正式构建起来。

医学统计学诞生后,疫病泛滥与死亡数据统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查德威克与威廉·法尔专注于此,前者借助疫病数据,将之与卫生条件和贫困问题相结合,认为改善卫生环境就可以消灭疾病,进而缓解贫困,开创了卫生经济学的新学科路径。后者则在医学统计学的基础上,利用人口数据,构建起“生命统计学”的新学科体系,引导国家进行卫生、疫病与死亡管理制度的完善,这对查德威克于1842、1843年的卫生调查报告的最终形成与其后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创设和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正是得益于医学统计学的发展及其后续改革家将其与身体病患及死亡问题的连接,英国政府开始利用医学统计学及其延伸学科中的各类数据,构建起卫生环境、身心健康与国家经济、国力发展的紧密联系,成功地将英国社会存在的恶劣卫生环境问题上升到国家经济发展与济贫政策实施的宏大高度,促进了英国政府开启管理公共卫生、掌控民众生前死后身体的阀门。

医学统计学篇9

目前,很多医药专业都开设了《医用数理统计学》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扎实的数据统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科研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现就医学检验专业针对《医用数理统学》的教学方法进行进一步探讨。

1 分析《医用数理统计学》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现状

我们现在从医学检验专业的针对这门课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找到在现存教学中的症结,通过对症结的分析和探讨,找到一条适合医学检验专业的数理统计学教学途径,减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首先,我们从医学检验专业的生源结构进行分析,也就是教学中的主体。我们对两届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共计120人进行了课程问卷调查,分别从生源、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课程网站四个方面进行回答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得知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可为两类学生,第一类是文科生高考成绩偏高,但是此类学生的理科基础比较差;第二类是理科生,此类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好,有较好的逻辑和分析能力。总体来看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整体对数学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差异较大,学生数学基础也不一。其次,我们从课程选用的教材和学生的认知率来看现行的课程设置情况。在这次调查问卷中5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应用数理统计知识到现实的生活中;61%的学生认为教材中的知识不够新颖、内容不够全面。而尽有82%的学生希望能过通过模拟实验的形式进行数理统计课程教学。通过以上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们今天提倡“理试一体化”的医学院校教学中传统的、实用性强的数理统计课程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我们从这门课程具有的基本数理知识上分析课程机构是否合理。论文联盟数理统计是以高等数学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它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部分内容。高等数学部分同学认为与专业无关,即使有关的话专业课老师也会讲,所以对该门课程重视不够。因此,高等数学基础比较差,引起后期学习的困难。

2 医用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究

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方法,它的思考方法和学生过去接触过得学科不同,因此,学习它时需改进以往的思考方式,我们应淡化定理的严格证明,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质量。

2.2 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课程产生的的背景着手,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引发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每讲授一种分析方法前,设立一个与医学检验专业紧密结合的问题情境,例如: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文献,找出运用所学统计方法进行资料分析的文献例子,这样学生不仅学会查阅文献,而且通过查阅文献这一过程,对所学的统计方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2.2 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我们结合概率与数理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在对实际调查后所作的客观书面的描述。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看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 创新数理统计课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1 通过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医用数理统计》这门课程要比以往学过的高数难学,基本理论比较抽象,描述性色彩比较浓厚,为了消除畏难情绪,增强课堂学习内容的感染力,在课堂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通过图形显示配上文字说明,能创设一个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

3.2 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数理统计课中的应用,构建了教学与实验相结合的平台

以往在概率与数理统计教学中,有习题课,而没有实验课,习题课对于巩固课堂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习题课不能解决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问题,也难以培养好学生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统计和数据打交道,计算机和统计的发展相辅相成的。今天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只是局限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对概率统计的基本理论进行模拟和演示,而且是将统计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辅助工具。现在多用的统计软件有excle\sas\spss等,他们有强大数据处理功能,对检验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大部分是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样本数据。

3.3 开设数理统计课程网站,提供更为快捷的互动平台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为更多初学者提供了一个自学交流的平台,我们要利用这个高速信息平台进一步推进医学统计课程的方法改革。为了给学生随时随地的一个交流答疑平台,我们建立了医用数理统计课程网站,在网站上设立了学生自学区、问题答疑区、实例应用区、基础理论区等。让学生除了在课程上听授老师讲解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思想外,让学生利用其它时间在网上收集案例和分析方法,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自学平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医学统计学篇10

健康网讯: 南京铁道医学院卫生系 周达生 二、统计指标与统计处理方法要合理运用

在各种医学期刊论文中,对统计学处理与统计指标的合理运用问题,已比过去有所重视,但尚存在不少问题。

(一)均数与标准差、标准误的合理运用问题

在医学论文中运用均数(表示各变量值平均水平与集中趋势)、标准差(表示变量值个体问离散情况与程度)和标准误(表示样本群体间差异程度,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的地方是很常见的,而达到合理运用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比较两样本统计量时只考虑平均水平(均值),而忽视了离散情况(标准差)和抽样误差(标准误);在正常值研究时,如资料近似正态分布,应当用均值加减K倍标准差(X±KS)来确定95%的正常值范围(K根据样本大小查K值表而定),应当标明标准误,而错用了标准差等。如《正常小儿三种不同剂量及正常成人50微克PHA皮试反应强度研究》一文中写道:“正常值范围为均值±2×标准误”。井写道:“小儿50微克组:均值±2×标准误=2.01~18.1毫米”。显然是错误地把标准误当成标准差用作估计正常值了。

(二)正常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临床正常值确定方法依资料频数分布类型而定,主要有两种:一是均值加减标准差法适用于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二是百分位数法,适用任意分布资料。此外,角度资料(如脑血流图、心电图等的角度数据)运用圆形分布法,Poisson分布资料用Poisson分布法,正偏态分布资料用对数正态分布法等来处理。现今全国发表的一些医学论文中,正常值方面的问题也较多。引一些实例加以研究。

如在《迁延性、慢性肝炎患者植物血凝素皮试应用价值的探讨》一文中写道:“正常人甲组156人…平均值±标准误为15.4±0.4mm(平均值上标准差为15.4±5.6mm)。”那么,正常值是角标准误与标准差咖个统钎量来计算的呢?是加减1倍还是2倍标准差(或标准误)呢?作者均来说明。

又如《正常儿童尿游离α氨基酸氮的测定》一文,对1~13岁(分四个年龄组)125名正常儿进行研究,在正常值研究设计及分析时存在三个问题:(1)样本含量不足: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测定值仅据15人的结果而定正常值,显然是不妥的。作者针对各组结果矛盾现象,在讨论中两八提到“可能因例数太少,不能切实反映客观规律的缘故。”若按不同性别、年龄组确定正常值,一般要求每组100~12O人方能悦明问题。(2)错把标准误当作标准差用作估计正常值范围:文中说:“1~13岁正常儿童的游离α氮基酸氮/总氮%的均值可信限为:1.30±3×0.036,即1.19~1.41”。这里将标准误0.036当作标准差用作估计正常值了。正确的应是:“游离α氨基酸氮×l00/总氮%的95%正常值范围为1.30±2×0.4=0.~2.3。这里0.4是标准差。正常值范围在正态分布资料时,如考虑到样本大小及把握度,最好表达为单侧:+KS或-KS;双侧±KS。式中K值表(见周达生:医学问答,中华儿科杂志(4):245,1980)。(3)按性别、年龄组制订正常值问题: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年龄组时,两组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均数间比较可用F-Q检验,若差异显著,则需按不同性别、年龄组分别制订正常值。

(三)联系与因果

在临床实验研究中,经某种处理(如治疗)后受试对象出现某种反应(如治愈),并不能肯定是因果关系。有时比较两变量之间关系时,虽明显相关,但也不能断言其间有因果关系,只能说有一定统计联系(苏德隆:联系与因果。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3:106,1979)。在医学论文中甚至有不作相关回归分析就胃然下类似结论的。要了解有无因果关系,有时可进一步作回归分析(当然因果可表现为回归关系,但呈回归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四)多组多级小值频数处理问题

在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中常遇到多组多级(R×C表)小值频数的比较,论文中大多忽视此类数据的合理统计处理,主要问题有:(1)未加适当统计处理,不考虑抽样误差而凭表面数字差别就轻易下结论。(2)处理方法不恰当。对此类数据可采用超几何概率计算法(见周达生:医学科研中乡组小值频数统计处理方法探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4):211,1980)、薛仲三氏X3检验公式(见薛仲三,医学统计方法和原理。366页,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1978)和秩和检验与等级指数法(黄镇南:等级型资料的三种统计分析方法,湖南医学院,长沙,1980)等。

(五)零反应的统计处理

两组计数比较,若一组有零反应,即出现0%或100%情况时,可用零反应公式处理。

如《病毒性肝炎中医辩证与机体免疫状态的初步探讨》一文,作者对19例迁延件肝炎中医辨证与淋转测定结果作了分析(原文表3)。由于作者对数据未作处理而下结论,不少信息失落,有些矛盾现象难以解释。原表3中有三处出现有零反应,宜分割后列出三个四格表,用零反应检验法处理。本例为双侧检验,差异显著性水平定力0.25和0.005。从三个四格表分析结果看,仅气虚与阴虚淋转测定值之间差异显著(P<0.005),而正不虚与气虚和阴虚问差异均不显著(P>0.025)。从而提示在虚证中还要区别对待,只有气虚者免疫功能才显著地低下。这样可使文中矛盾现象找到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