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调处办法十篇

时间:2024-01-31 17:53:59

林权调处办法篇1

关键词山林权属纠纷;成因;对策;江西兴国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通常称山林权属纠纷或林权纠纷。是指有关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方面,即如何占有、使用、管理、处分以及受益权等所发生的争执,属于民事产权纠纷范畴。

兴国县地处罗霄山脉以东、武夷山脉以西的雩山山区,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国土总面积32.13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4.13万hm2,占总面积的75%,是一个半山区半丘陵的林区大县。全县森林覆盖率73%,林木蓄积量589万m3。因此,明晰林木林地的权属,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农村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所致。如1952年土地改革时颁发的重复发山林证;1960年“四固定”时形成的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等情况。二是由于政策变动原因所致。如1982年林业“三定”遗留的问题。林业“三定”本意为划清山界,明晰产权,稳定林权。但有些地方在“三定”工作中粗糙、草率、坐在屋里搞定权,手指为界;有的填证马虎,对林木林地的坐落位置、四至范围、面积等记录不准确、不清楚,相邻的山林没有互相签字认可,造成山林证不符、互相争山等现象。三是由于人为因素原因所致。随着老一辈人的自然减少,加上20世纪80年代前均为集体经营,一方错把对方的山林认为是自己所有而产生争执;或因口头协议或协议人已经去世、原协议书或裁决书的词句含混不清或处理不当等而产生山林权属纠纷[1-3]。

2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的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调处体系和机制,落实责任。山林权属纠纷涉及面广,纷繁复杂,建立调处网络,健全调处机制是化解纠纷的基础。县、乡、村三级要成立相应的调处机构,负责辖区内的山林纠纷调处工作。如县政府可成立“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1名副县长担任;副组长由林业局局长、国土资源局局长、法制局局长担任;成员由林业、国土、司法、信访、法制等部门分别派1名副职或业务骨干参加。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办公室可设在林业局。从各职能局中抽用工作人员和配置完善的办公设施。办公室人员配备,应选择那些有基层工作经验、思想素质好、不怕挨骂受气、不怕苦、不怕累,既有专业知识又懂法懂规,有一定文笔功底的年轻干部。另外,县政府要建立调处工作激励机制,从各方面调动调处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调处工作所需的费用纳入县、乡(镇)两级财政年度预算安排,解决调处工作必要经费。出台政策要明确,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争议调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中,层层落实责任。并明确规定边界山林权属纠纷实行分级负责制,要依靠村、乡、县逐级解决,力争做到“村内纠纷不出村,乡内纠纷不出乡,县内纠纷不出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4-5]。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形成调解合力。兴国县各级山林纠纷调处机构主动与各级政法委综治办、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相互协作,对重大案件要积极向上级综治办、法制办汇报案情,一起研究对策,妥善处置,并与当地政府一起反复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乡、镇一级要按照县政府的做法,对应成立山林权属纠纷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设上下互动的工作网络框架,保证全县山林土地矛盾纷争化解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三是坚持严格审查,规范调处的原则。山林权属纠纷调处既要明确权属,又要使争议双方和谐相处,长治久安。因此,山林纠纷调处首先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纠纷发生的原因,严格审查分析双方的证据,准确界定纠纷的性质。对所有成功调解的纠纷均应制作协议书,明确山林的“四至”,由当事人双方实地设置固定界线,并附“四至”地形图协议书一式4份,分别由当事人双方及其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保存。对多次调处无效、双方不愿调处的纠纷,应在全面细致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向政府报告,由政府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要保证办案质量。在完善的调处机构框架内,对每个案件,加快办结案速度;法制局要从程序、事实查证、适用法律等方面认真把关,确保案件质量;召开领导小组成员联席议案会议,对案件进行“八堂汇审”,确保万无一失;各县政府依法依规行使裁决职权。坚持晓之以理与依法办事相结合。四是在调处过程中,坚持“法、理、情、利”相结合的原则。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以来,兴国县绝大部分山林权属纠纷都是经调处而化解的,既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参考文献

[1] 杨之辉.44年积怨一朝化解[J].绿色中国,2010(5):88-89.

[2] 李木来.山林权属争议多发原因及对策[J].农业工作通讯,2006(8):36-37.

[3] 秦筱山.浅谈山林权属纠纷的成因及调处对策[EB/OL].(2010-03-19).http:∥jjiy.gov.cn/zhuangti/009/detail.php?/bib=601&wzid=4516.

林权调处办法篇2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举行全县林权证换发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主要内容是全面总结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表彰在林权证换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首先,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出席今天会议的上级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即将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等一下,省、市林业部门领导和黎勇县长还将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的简要回顾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从××年月开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历时两年,于××年月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回顾总结起来,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

(一)组织领导到位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年月日,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林权证换发工作。在听取县林业局的汇报后,就该项工作的领导机构、工作职责、目标任务、经费安排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会议精神,县人民政府于××年月日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林地林权登记换发工作的通知》,成立了“长沙县林地林权登记换发证领导小组”,由黎勇县长任组长,正斌书记任副组长,农办、林业局、财政、法院、司法、公安、国土、经管、广电、档案、民政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为强化领导,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并将该工作纳入到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为确保领导责任到位,各级层层签订了《林权证登记换发工作责任书》,在××年月日的动员会上,各乡镇的乡镇长向黎勇县长递交了责任书,各乡镇也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了村组。据统计,全县共签订责任书份,其中县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份,乡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份。

(二)宣传发动到位

《林权证》的发证对象主要是村民,让广大群众知晓、参与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县直有关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在全县动员大会后,采取了多种宣传形式,深入广泛地开展宣传,把政策法规交给群众,把道理讲清、讲透,让群众充分理解,大力支持。据统计,两年来,全县共召开各种动员会、政策宣传会场次、参加人员万多人次,共悬挂各种标语多幅(条)、出动宣传车多台次、印发宣传资料万多份、电视宣传报道多分钟。

(三)技术力量到位

这次换发的《林权证》,不仅要有文字记录,而且还要有附图,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队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林业政策、法规水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林业专业知识。由于林业部门技术力量有限。从××年月份开始,县林业局分两个层次开展了业务培训。第一个层次是对林业系统内需担任指导员人员的培训,通过四批次培训,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中以上掌握了林权证换发工作的相关的政策和法律知识,能熟练地识别地形图,完全能胜任业务指导工作。第二个层次是对现场调查队员的培训,县林业局分批次对各村抽调的现场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全县共培训人,其中人通过考核合格,成为调查队员。

(四)业务指导到位

一是制定了科学严谨的《实施办法》。县换发办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制订了《长沙县林地林权登记换发实施办法》,并以长县政办发号文件印发到各乡镇。该《办法》科学严谨,操作性较强,它不仅明确了林权证换发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八条原则,规定了八个工作程序,对实施方法和步骤作了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实施办法》成为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二是采取了灵活的工作方法。为积极稳妥地开展林权证换发工作,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先点后面,先易后难”的工作方法,即“先试点,后全面展开;先换发资料齐全,界线清楚的山林,后核实有争议、有纠纷的山林”。根据这一思路,县换发办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于××年月至月开展退耕还林林权证的核发工作。从××年月到××年月,组织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双江镇开展试点。从××年月到××年月安排林地面积在万亩以上乡镇进行一个村的试点。通过试点,为全县林权证换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县林业局从县档案馆将“三定”时核发的《山林所有证》档案全部调出,复印作为林权证换发工作的基础资料,制作各种表格万份,购置万分之一地形图张,为全面开展工作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五)经费保障到位

由于此次林权证换发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要求高,参与人员多,所需工作经费也大。各级都能从大局出发,特别是一些经济较困难的乡镇和行政村,千万百计保证林权证换发工作的经费,有的甚至借用干部工资,也要保证林权证换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据统计,全县累计投入万元,其中:县财政投入万元。乡镇人民政府共投入万元,村级承担了万元,确保了林权证换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工作程序到位

在宣传工作全面到位,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全县从××年月开始,全面铺开了林权证换发工作。全县名现场调查员,名记录员,奔赴各自工作范围,按法定程序开展工作。第一,接受山林权属人的申请。第二,将原《山林所有证》内容在规定范围内张榜公布天。第三,在张榜公布期满且无异议后,对照原《山林所有证》,利用万分之一的地形图,进行核实调绘。第四,将核实的结果公示天,确认无异议后分村组造册。第五,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第六,向县人民政府申请审批。到××年月,全县的外业调查全面结束。从××年月开始,全县进入资料汇总和《林权证》的打印工作,到××年月底,打印工作已基本完成,月份全面进入核对、资料归档和发放《林权证》。月份县委、县政府组织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农办、县林业局、县档案局、县换发办的同志分成两个组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

两年来,共有县、乡、村、组干部人参与林权证换发工作,其中林业部门技术指导人员人,现场调查队员人。全县共换发《林权证》本,发证面积公顷,其中国有《林权证》本,涉及林地宗数处;集体《林权证》本,涉及林地宗数处;个人《林权证》本,涉及林地宗数处。同时,在林权证换发过程中,我们还收集到反映工作进程的资料、文献等份页;整理成规范性档案卷宗本,其中《公示表》卷,《申请表》卷,工作资料文献卷,所有的档案在建立文本档案的同时都建立了电子档案。经上级的检查验收,我县所有的权证都达到“证地相符,证主相实,图、表、证相一致”的要求,标志我县的林权证换发工作圆满完成。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对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对参与林权证换发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圆满完成的基本经验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林权证换发工作圆满完成的前提

首先,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新毛处长、陈彪副处长,市林业局程再华局长、肖平鸽副局长、王启宏处长、杨志慧处长多次到我县调查研究,参加会议,指导工作,特别是在政策支持、经费安排上给予我县重点倾斜。二是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光荣书记亲自参加动员会并作重要讲话,黎勇县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先后三次主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林权证换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措施、经费安排和乡(镇)、村集体林场林地所有权等问题,与个乡镇的乡镇长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将林权证换发工作作为县人民政府对乡镇人民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两年来,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乡镇长和乡镇分管领导工作会议次,由“两办”组织专题督查次。县人大和县政协多次到县林业局视察工作,听取林权证换发工作的情况汇报,实施有效监督,有力地推进该项工作的开展。三是乡镇党政领导非常重视。各乡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到责任逐级分解到村组、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处理问题、千方百计确保经费。路口镇党政领导彭勇、李立夫,金井镇党政领导张小亮、魏双亲自安排部署工作,亲自到村组进行督查。北山镇党委书记杜红旗在全镇干部大会上提出,要把林权证换发工作作为考核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白沙乡乡长张根冶为处理好多亩的乡集体林场的林地权属问题,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甚至将唯一熟悉情况但卧病在床的老村干部抬到争议界线,指界解决。干杉乡、春华镇的党政领导,多次主持召开协调会,反复做有关人员的工作,解决乡村集体林场林地权属问题。今年初,开慧、江背在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党政领导及时调整思路,强化措施,步入红旗单位行列。榔梨、黄花、暮云等乡镇为确保任务的完成,优先安排工作经费,投入大量资金。

(二)部门配合上下联动是林权证换发工作圆满完成的基础

一是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林业局是这次林权证换发工作主要责任部门,工作思路清晰,政策把握到位,各项措施得力,起到穿针引线、牵头摆尾的作用,近三年来一直将该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党组成员、科室单位负责人分站联系,包干负责,在用人、用车、用钱上保证绝对优先。农办、法制办、财政局、档案局、广电局积极参与,国土、经管、民政、公安、法院、司法等单位密切配合,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二是涌现了一批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村、组干部。金井镇星杉村村干部李亚雄在母亲和儿子同时住院的情况下,仍然早出晚归,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请一天假,高质量地完成该村外业调查、纠纷调处和资料上报等工作。三是群众积极参与。由于宣传到位,这次林权证换发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理解、大力支持,特别是许多知情老人不顾年老体迈,也积极参与,双江乡团山村村民饶正倡,已岁,拄着拐杖到山上指界,他说:“要在我的有生之年,将山界指认清楚,免得后人争议。”

特别是为澄清历史底子,重新界定有争议的山界,妥善调处一批久拖不决的纠纷,确保林权证换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各级上下联动,全县共调处山林纠纷起,调处面积亩,其中调处成功起,调处成功率达,正在调处的起,参加调处人数达人次,其中县级人次,乡级人次,村级人次。

(三)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林权证换发工作圆满完成的关键

参与此次林权证换发工作的各级干部共人,这是一支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作风过得硬的干部队伍。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才使我们这项工作能顺利完成。其别是林业部门技术指导人员人和现场调查队员的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县换发办只有位同志,却担负着全县的业务培训指导、督促检查、山林纠纷调处等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但是他们只争朝夕,夜以继日、爬山涉水、披星戴月、走村入户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摸索出一套快速识别地形图的培训办法,通过他们的培训,只要有初中文化程度,在一周内就能学会,他们的培训办法和自编的教材不仅在全县得到实施,并在全市得到推广;二是在全县创造性地制定了林权证换发工作质量检查管理体系,他们在外地尚无经验可借鉴,上级部门也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通过实际编制出了《现场核实人员技术要点》、《外出检查验收标准》、《考核计分办法》等一系列质量管理制度,为确保全县的林权证换发工作有章可循提供了依据;三是在县法制办的指导下,及时解决乡村集体林场林地所有权的政策问题;四是与县法制办一道及时调处了一批历史遗留的山林纠纷;五是汇同研制者,对《林权证》电子管理系统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了补充和改进。基层林业站的干部职工,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为了赶进度,他们近半年来没有休息,暮云、黄兴、路口、金井、开慧、福临、安沙、北山等林业站所有的表格整理、校对,档案的收集整理,都是由林业站的干部职工加班完成。江背镇林业站的毛恒建同志已离岗休息,由于他是老林业员,对情况比较熟悉,林业站请他出来协助工作,他没有讲条件,从去年下半年回到站里帮助工作,白天下乡指导,晚上在站加班整理资料,经常加班到晚上点。现场调查的同志,工作艰苦,待遇较低,但他们不辞辛劳,不讲价钱,扎实开展外业调查。白沙乡上华村岁的现场调查队员吴干明,不仅高质量完成份内工作,而且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林地纠纷,上华村多户林地纠纷,全部由他牵头组织协商解决。

(四)坚持依法依规按政策开展工作是林权证换发工作圆满完成的保障

任何一项工作,只有依法依规,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取得圆满成功。我县的林权证换发工作,始终做到了坚持原则,按法律办事,按政策办事,确保了工作质量。

⒈坚持原则。坚持原则实际是统一林权证换发的标准和政策,全县一个样。具体讲我们坚持八项原则,即:依法登记换发证原则;稳定森林、林木、林地权属的原则;主动申请登记换发证原则;“一地一证”原则;公开、公正登记换发证原则;规范统一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先急后缓、稳步推进的原则。由于坚持这些原则,我们理直气壮地解决了许多问题。如有的村组要求重新分山,有的乡村以各种理由拒绝把集体林场林地权属返回给组集体,有的村、组要强行收回非农户的承包山,有的村组的退耕还林的权属不发到个人等等,这些违反政策的问题通过“原则”规范和强有力的工作,都得到了及时的解决,保障了林权证换发工作按政策和法律法规开展。

⒉确保质量。“质量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如果没有好的质量作保证,所换发的《林权证》必将引发新的矛盾。一是严格按法定的工作程序办事,该公布的公布,该公示的公示,而且在公布和公示期满后,才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从申请、公示、现地核实、公示、造册、审核审批、发证,环环相扣,不脱节,确保《林权证》的法定效果。二是任人唯贤,把好质量关。质量的关键在于外业调查水平,为了把好这一关,所有参加外业调查的人员先接受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三是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把好“三关”:一是外业调查;二是资料填写与审核审批;三是建立文本和电子档案。为了把好“三关”,县换发办在每个工作阶段结束都组织验收。在外业工作中,按有发证任务的行政村外业检查村,检查率,其中合格村数村,需整改的村个,整改后必须经县换发办再次验收才能进入下一个工作程序。外业调查工作一次性通过验收合格的有安沙、路口、金井、双江等乡镇。档案是这次林权证换发工作的一个重要成果,为了将档案整顿好,县换发办先与档案局一起出台了《收集、整顿档案的办法》,然后培训,再到每个单位进行辅导,所有档案最后需经县档案馆鉴定后才归档。根据检查验收,的卷宗达到或超过专业水平,比较突出的有江背、路口、开慧、北山、安沙等乡镇。

⒊落实政策。为妥善解决乡、村集体林场林地权属问题,县法制办、县林业局组织力量,调取了年月日湖南省林地林权换发证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山林定权发证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和长沙县林业局年下发的长林字号文件《关于各地在林业“三定”发证工作中要签好林场收益分配合同的意见》等历史文件,并做了大量的其它调查工作。调查人员就如何处理集体林场的林地和林木权属提出了一个实事求是的意见,于××年月日提交县长办公会讨论。根据县长办公会议的决定将意见又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书面向市人民政府专题请示,明确乡(镇)村集体林场的有关权属政策为:“长沙县的林业‘三定’工作是以‘四固定’为基础的,凡‘四固定’时林地所有权属谁,‘三定’时林地所有权就属谁。长沙县的林业‘三定’所发林权证仅指林木的权属,不指林地的权属,、年代兴办的各级集体林场的林地权属为造林前的单位所有,而林木的所有权属林场,林场应按协议兑现分红。”全县绝大多数地方都按该政策落实了乡村集体林场林地所有权。

三、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的后续工作意见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一是纠纷山还不少,影响发证率;二是个别乡镇的乡村集体林场林地所有权的落实滞后;三是境外插花山的发证工作还没有启动;四是发证到户的核对和改正工作以及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工作还需要扎实进行等等。

这些问题,充分说明我县林权证换发工作的后续工作任务还十分艰巨。为切实做好这些后续工作,我代表县林权证换发工作领导小组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林地林木权属管理的认识

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提高对林地林木权属管理的认识,一是要从林业生产本身来提高认识。我县是一个重点林区县,已进入“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行列,拥有林地面积万亩,活立木蓄积达万立方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林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抓好林业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明晰和稳定林权,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在稳定林地林木权属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林业生产的持续快速发展。正因为现在有的干部认识不到位,他们要将《林权证》发放到组,他们强调村级经济,死死守着村级林场的林地所有权不放,造成政策落实不到位。二是要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来提高认识。“发展是硬道理”,一个地区要发展,实施工业化是一条最有效的捷径,作为省会近郊县,我们有着与其它地方无法比拟的发展优势。目前,林地林木纠纷已逐渐成为影响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重要问题。国防科大三号院的建设,在征用的亩土地范围内就发生了起山林纠纷,纠纷不处理,就无法动土。另外,由于纠纷造成上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跳马乡是近年来乡村集体林场权属问题闹得最凶的地方,芦荻塘、石燕铺等村林场林地纠纷几次闹到省、市,县委、县政府领导很重视,组织人员开展调查研究,出台了县换发办的号文件。全县个乡镇,有个乡镇能按县换发办号文件精神落实政策,唯有跳马乡得不到彻底落实。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现在我们主动还权于民,这是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站在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来解决问题,反之,农民向我们要权时,其解决问题的精力和成本将是事倍功半。

(二)迅速做好林权证换发工作中的后续工作

一是要立即开展检查《林权证》到户情况,要防止个别村、组干部工作不负责,将《林权证》滞留家中,甚至遗失;二是要对所发《林权证》的出现地址、姓名、界线的打印错误及时收集和改正;三是档案资料要进一步收集、整理,做好向县档案馆的移交工作;四是个别乡镇的乡村集体林场、茶果场的林地所有权要迅速按政策落实到位;五是要迅速开展换发境外插花山《林权证》。

(三)抓紧调处山林纠纷

各乡镇要将纠纷山登记造册,建立台帐和销号制度,要严格按法律法规,分级负责做好调处工作。

林权调处办法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区林业局是全区林权登记机关,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权登记工作,林权经登记后,由区人民政府核发林权证,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第二条林权是指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第三条林权证是林权权利人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享有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凭证。

第四条林权登记的申请人为林权权利人。林权登记包括初始登记、变更和注销登记。

第五条全区行政辖区内的林业用地均属本次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范围。

第六条区政府成立林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制订工作计划,负责技术培训,具体实施林权登记发证工作。

第二章工作原则及依据

第七条对1982年林业"三定"工作中已颁发《林权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重新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用旧证换新证。原来林权证所记载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不变。

第八条对未完成确权发证工作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要认真进行初始登记。

第九条1973年林权清查和1982年林业"三定"工作中核发的集体林林权证是林权清理登记发证工作的基本依据。集体林林权证丢失的,以林权证存根为准,林权证存根当时未填写而空白的,依逐块登记表为准。

第十条历年来林权发生争议,经区政府和林业局调处的,调处协议等有关文件资料在这次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中予以认可。

第十一条林权单位双方兑换调整的林地虽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但兑换协议资料齐全,双方均无异议的,本次林权登记发证工作原则上予以认可,给予登记。但协议一方为国有林业单位时,须经林权单位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二条1982年颁发的林权证,在四址记载发生出入时,仍以1963年或1973年记载的四址为准进行认界。

第十三条森林经营单位经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森林经营权发生转让的,在林权登记中转让经营区林地的所有权不变,森林及林地的使用权归受让方。

第十四条依法拍卖的四荒地、拍卖地类符合荒地拍卖政策,未改变林地用途的,按照拍卖文件核查四址面积,实际面积超过拍卖文件记载面积的,补办拍卖手续。

拍卖地类不符合四荒地拍卖政策的,已开发或部分开发治理并改变林地用途的,补办征占用林地手续后,办理注销登记。尚未开发部分收回。

所有拍卖的四荒地和林地只是使用权的转让,登记中给原林权单位换发林地所有权证,承包者换发林地使用权和新造林木的所有权证。

第十五条造林承包经营大户,按协议只是取得林地的使用权,林地的所有权不变。

第十六条四荒地上的零星树木折价转让,且交清转让价款的,林木权属归承包者;未交清林木转让价款的林木所有权仍归原林权单位。

第十七条区级行政辖区界线以1998年民政部门勘定的行政界线为准,划出去的地块不再登记,划进来的地块按照勘界时签订的协议,予以登记确权,无协议时按照与相邻地块权属连片的原则,予以登记确权。

第十八条存在林权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按照原林业部《林木、林地、林权争议处理办法》调解处理。乡镇内村组之间的林权争议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处理。乡镇之间及国有与集体之间的林权争议由区林权登记领导小组办公室调解处理。达不成调解处理协议的,由林权登记领导小组办公室裁决登记。第三章林权登记外业勘界与确认登记

第十九条各乡镇林权登记发放小组应做好林权登记发放的宣传工作。按照区林权登记发证办公室规定的时间,公告当地林权登记换发申请的具体时限。

第二十条林权权利人为个人的,由本人或者其法定人、委托的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林权权利人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由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委托的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

第二十一条林权权利人提出登记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文件:

(一)林权登记申请表;

(二)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其他组织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法定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法定人或者委托推荐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书;

(三)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

第二十二条林权登记发证办公室收到林权权利人提出林权登记申请后,应组织人员进行外业勘界。外业勘界由镇林业站、村委会、林权毗邻单位和区林权登记发证办公室四方单位组成,勘界人员要深入现场,确认定界,达成共识,涉及国有林的林界,国有林场要派员参加。

第二十三条本次林界登记的外业认界图采用1:25000的地形图复制成图,以镇行政区域为单位,由区林权登记发证办公室统一制作,供各外业勘界组使用。

第二十四条按本次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依据、资料,将毗邻各方共认、现地落实的林界正确无误的勾绘到林界图上,并用文字在图上注明四址及地名,当场填写《渭滨区林权登记发证林界认定登记表》和《林权登记申请表》,表、图、文字记述要统一,检查绝对无误后,在图上标清四址界线,表的有关栏加盖林权单位的印章。集体林统一加盖村委会印章。

第二十五条依法拍卖了的四荒地,经营户承包的造林地,以及森林经营权转让的地块,按照土地部门发给的四荒地的拍卖证件,承包造林合同,经营转让合同等有关资料记载的四址,按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进行外业认界。

第二十六条征占用林地的,根据土地部门的界线,调查征占用林地的面积、权属。

第二十七条林权界走向调绘精度与文字记述的现地走向位置图允许正、负误差1毫米。林权证记载的现地实有面积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控制面积求算精度不低于1:200。

第二十八条以村级的行政区域为单位,完成外业登记后,对图、表、文字记载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无误后装袋封存,备内业使用。

第二十九条外业质量检查由区林权发证办公室负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图、表、文字记载是否统一,林界现地走向与图上勾绘是否一致,登记认界中是否有遗漏问题或待处理问题,林权主体是否正确等。

第三十条外业质量检查工作量,按林权登记单位的20%抽样,无误差的为优秀,误差在5%以内的为优良,10%以内的为合格,超过10%为不合格。质量检查不合格的,应当单项或全面进行补充调查或修正完善。

第四章林权登记发证内业工作

第三十一条外业工作资料经全面检查无误后,林权登记发证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内业工作,在内业工作中查出的外业问题应及时到现地补正。

第三十二条全区林地总面积、各镇林地面积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面积为准,界线发生变化的,采取割补的办法,修正面积。村、组林权界线发生变化的也采用同样的办法进行处理。拍卖的四荒地、征占用林地、造林大户承包地、森林经营权转让地按外业调绘的四址求算实施面积,核定拍卖转让的面积。

第三十三条林权单位的林地总面积为修正界线后的林权单位面积减去修正界线内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时的非林业用地面积和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面积。

第三十四条复制林权界图。采用1:25000的地形图以镇为单位绘制行政区域内的镇林界图,地形图复制成图,图内应标注国有、集体林权所有界线,四荒地拍卖、承包造林大户森林经营权转让的使用权界线,以村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制作林权证附图,内容同上。以1:50000原版地形图制作全区林权界的所有权图。

林权调处办法篇4

为切实做好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10号)、《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浙委〔20*〕146号)和《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委〔20*〕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把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是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的拓展和延伸,是对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明晰林权归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现林业科学发展、增加林农收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创新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和促进森林资源向森林资产转变为重点,积极推进这项改革,对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体制,进一步确立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促进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确保林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二)总体目标。在完成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服务,规范管理,逐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实现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坚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坚持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

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林权管理服务机构

1、建立“*市林权管理中心”。在市林业局设立“*市林权管理中心”,人员先由市林业局内部调剂安排,下步按上级文件要求逐步落实人员编制、经费。“*市林权管理中心”主要负责林权确认、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备案;办理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审查及合同备案,林权流转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收集和林权流转供求信息、林权抵押、市场参考价格、市场交易行情等相关信息,组织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拍卖、挂牌等交易,做好信息系统维护等工作。

2、建立森林资产评估机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一般为社会中介组织,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对所需流转和抵押的森林资源进行评估并出具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或咨询报告,为金融机构确立贷款额度提供价值依据。

3、随着深化林改工作的推进,条件成熟时组建“*市森林资源收储中心”,负责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和反担保,在林农和金融机构之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依法对森林资源进行收购及对已收储的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处置。

(二)组建要素服务市场

依托市行政服务中心组建流转服务平台,开展林权登记管理、信息、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保险、林业法律咨询和林业科技服务等工作,为林农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出台《*市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市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管理办法》、《*市国有和集体森林、林木、林地流转招标拍卖挂牌办法》、《*市森林资源收储管理办法》、《*市林权登记管理办法》、《林木保险条款》等规章制度,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四)明晰产权,抓好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

通过20*年山林延包和换发证工作,我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即明晰产权)已基本完成。对已经划定的自留山,要保持林权长期不变;对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稳定承包关系;对集体统管山,要采取均股均利等方式,进一步做好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户的产权明晰工作。

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按照《林权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操作规程》,逐步将主体改革成果资料录入电脑,建立一套全市范围的以林地所有权为基础的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合的林权地籍电子管理档案,并按林业信息化管理要求对林权实行即时管理的系统,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上半年完成一个镇乡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试点任务。2010年底,完成全市的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林权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

(五)积极推进集体林权依法规范流转

在产权明晰、不改变林地所有权和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积极推进集体林权流转,发展规模林业。对依法取得的集体林权,可以依法继承、转让、转包、出租、抵押,也可依法作价入股或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或合作条件。对已经发生流转的林权,要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依法合规”的原则,对程序合法、合同规范、手续完备的予以维护,对暗箱操作、、损害集体或林农利益的,应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

(六)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加快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步伐,拓展信贷渠道,盘活森林资源资产,增强森林资源转化为资产的能力。人民银行要加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业务指导,尽快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农村信用联社,要尽快出台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创新贷款模式,为林农、林业专业合作社和林业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多元化信贷服务。对林权抵押贷款专门用于营林生产、森林资源保护、木竹经营加工、森林休闲等林业产业贷款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并尽量根据生产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完善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林业发展。林业部门要做好林权证合法性和真实性的确认以及林权抵押登记,在抵押贷款期间,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不予办理林权变更手续。

(七)努力降低贷款风险

市发改、财政、林业、金融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出台与林权抵押贷款相配套的林业保险、贷款贴息、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等扶持政策,降低金融风险和融资成本。要积极探索创新,研究制订政策性林业保险政策,鼓励保险公司提供森林林木保险服务。稳妥发展林业担保机构,鼓励林业担保机构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抵押权人通过司法程序取得的抵押林权,林业部门应优先安排采伐指标。

(八)创新林业管理服务体系

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林业技术推广服务、林(竹)区作业道路建设、林木采伐、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竹木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创新森林资源保护机制,引导农民自愿成立护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防治有害生物等联防民间组织,建立健全森林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和防火服务网络,逐步形成政府指导、村民自治基础上的乡村联合、村组互动、群防群治的工作新机制。

(九)切实加强林木采伐管理

严格控制公益林采伐,依法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合理控制采伐方式和强度。积极探索和建立商品林采伐管理新办法,简化采伐手续,落实林木所有者对林木的处置权。指导林业经营者特别是国有林场和森林经营大户自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经营者自主确定采伐方式、时间和数量。逐步放开毛竹经营采伐计划管理,实现林农自主采伐。工业原料林和非林地上营造的人工商品林,其主伐年龄由林木所有者自主确定;速生丰产林的主伐年龄、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对成熟的人工用材林,在采伐限额内优先审批;对定向培育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工业原料林和其它人工商品林实行采伐限额单列,采伐指标优先安排。对农村居民在房前屋后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的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不纳入森林采伐限额管理。

(十)积极调处山林纠纷

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山林纠纷调处预案,明确工作职责;对于林改中发生的纠纷,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妥善处理”的原则,予以调处解决。要充分发挥乡村调解机构和民间调解组织的作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调处机制,促进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对山林纠纷调处不力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一)积极推进林业综合执法

林业主管部门要整合现有林业行政执法队伍,理顺执法体系,落实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严肃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行为。

(十二)加快建立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

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保障必要的林业建设资金。林业绿化造林、生态公益林管护、森林资源保护、林木良种培养推广、山林纠纷调处、生物多样性、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要列入财政预算。要加大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林权信息化系统建设、鼓励林地流转奖励、小额贷款贴息、山林纠纷调处以及公共服务管理等方面,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镇乡、街道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复杂性,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抽调专门力量,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工作。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镇乡、街道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经费,确保改革工作积极稳妥推进。

林权调处办法篇5

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政〔20*〕7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采取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和重大意义,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规范林木资源流转行为,创新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改革的原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保护林权所有者的权益,维护和实现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的承包经营权。

2.坚持政策的连续性原则。维护林业“三定”方针政策以来落实的林权,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原则。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实行民主决策,林业主管部门应加强指导。

4.坚持权益平等原则。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和结果要公开(即“四公开”),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5.坚持稳步推进原则。要先易后难、稳步实施,妥善处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

三、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改革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

1.对目前已经承包到户、落实经营管理权的林木,要进一步稳定和完善经营关系,明晰林木权属。

2.对目前尚未承包到户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林木,要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方式,将林地和林木按人平均分配到户,以户为单位承包经营。

3.对目前经营效果比较好、且集体经济组织大多数成员较满意的集体经营形式,可以采取“分股分利不分林”的方式,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林地林木折股折利均等分配。

4.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林木,可以进行评估作价,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转让承包,落实经营主体。

5.对利用贷款营造的集体林木,在落实经营主体时应按“债随林权走”的原则,明确债务偿还主体。

6.对农民在本经济组织土地上种植的林木,按照“树随地走、谁造谁有”的原则落实林木经营主体,核发林权证。通过拍卖、承包、租赁等方式依法取得沟、河、路、渠或“四荒”等经营权的,也应依法申请登记,核发林权证。

(二)规范流转程序。

1.已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以及通过合理流转取得使用权的林地,其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由经营者自主确定,并可享受林业相关优惠政策。

2.鼓励联户经营、委托经营和股份合作经营等形式发展林业产业。

3.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的林地、林木,经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的,其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以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4.放宽对商品林的采伐管理。对农户及其他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林,在不突破采伐限额的前提下即申即批,经营者自主确定采伐年龄和采伐方式。

5.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流转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林权流转应向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凭林权证和其他相关材料签订林权流转合同。

6.农村集体经营的林地林木,流转方式、流转基价、流转收入的使用分配等要提前向村民公示,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流转的有关合同应当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7.已确权到户的林地林木,流转时应当签订合同。林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市政府申请登记。已流转的林地林木再流转时,必须征得原承包人同意,并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未取得林权证已经合理流转的林权,只要权属清晰,其林权流转申请和林权登记申请可一并提出,经审查合格后按相应程序办理林权登记或变更手续。

8.已经流转的林地林木,凡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没有违背法律法规,但流转程序不够规范、大多数村民对某些条款有意见的,应在当地乡镇、办事处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有争议的部分协商解决;对明显不合理、严重侵害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应依法予以纠正。

9.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流转体系,条件成熟后可以建立林业产权交易市场,及时提供信息、政策咨询、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林权变更登记等服务。

10.加大对林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要把公益林的建设管理和重大林业基础建设的投资纳入年度投资计划统筹安排,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鼓励金融保险机构对林业实行优惠信贷政策,积极探索开展森林资源财产保险业务。

(三)抓住关键环节。

1.制定方案。各乡镇、办事处要结合实际,制订林改方案。各村、组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选举产生林权承包工作小组,对林权现状调查登记、张榜公示,依照有关法律和政策拟定《林地、林木承包方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农户代表同意并张榜公布,报乡镇、办事处和市林改办备案。

2.培训人员。抽调懂政策、业务精、作风实的工作人员参加林改工作,并逐级举办林改工作培训班。

3.勘界确权。对林地进行逐块调查核实、绘制地形图,按照相对集中、便于经营管理的原则,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明晰到户、张榜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由村、组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经乡镇、办事处初审同意后报市林业部门审核。对林权争议和纠纷,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积极予以解决;纠纷未解决的不得确权和上报。

4.建档发证。勘界确权结果经公示无异议的,由林业部门核(换)发全国统一格式的《林权证》。林改过程中签订的所有合同和核(换)发的所有《林权证》都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签名、盖章齐全。林权发生变化核(换)发新的《林权证》后,原有的权属证明要依法予以变更或注销。

5.检查验收。林改工作完成后,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组要组织检查,并报请上一级林改办进行验收。

林权调处办法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林业三定”和分类经营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建立和完善相关政策配套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进一步解放林业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确权核(换)发林权证,力争用一年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完成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1、依法依规的原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依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和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平等的经营权,做到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2、稳定性、连续性的原则。稳定林业“三定”以来落实的林权,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对已明确了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并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经营方式应予维护,不得打散重来或借机无偿平调。对各种历史遗留问题,要妥善处理,对权属不清的,要依法确认、协商解决,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3、权益平等、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集体林地、林木和森林属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成员共同所有,每个成员享有平等的权益。充分发挥林农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做到改革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尊重群众意愿,根据各乡镇、村、组的集体商品林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引导群众自主选择改革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允许经营和管理形式多样化,可以一村一方案、一组一策、一山一策。

5、统筹兼顾的原则。充分考虑林农生活水平和集体经济的实际,既要确保林农利益,让群众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又要兼顾集体利益,努力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充分调动集体和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四、改革的范围

本次改革的范围包括集体所有的林地、林木,重点是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尚未明晰的集体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国有林地、林木暂不列入本次改革范围。

五、改革的内容

(一)明晰产权。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对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同意,可以通过均股、均利等其它方式落实产权。集体林地的承包期限最高为70年,承包期届满,可依法继续承包。对于村级基层组织经济困难的,可视情况保留林地总面积10%以内的集体林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实行民主经营管理。

明晰产权有以下几种形式:

1、稳定自留山。已划定的自留山,继续实行“生不增、死不减”的政策,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不得强行收回。自留山上的林木,一律归农户所有。自留山、承包山已“两山并一山”的,可按林业“三定”政策予以区分,不能区分的,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2、完善责任山。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承包期内,山上林木归责任山户主所有,允许继承。原承包基本合理且执行较好的,可直接续包;对违法签订的承包合同,要依法纠正,重新签订家庭承包合同;面积及四至界线不清的,在进一步明晰的基础上,完善家庭承包合同;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交回集体经济组织。被划为公益林的责任山和被划为自然保护区的集体林,要依法维护经营区的稳定。

3、明晰集体山。对目前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可采取多种方式明确权属:

一是“均山”。适宜于分户经营的,可以农户为单位,按人口折算人均山林面积,确权到户,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二是“均利”。不适宜分户经营的集体山林,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可以交由有经营能力的农户或其它经营主体集中承包,其收益由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同分享。

三是“均股”。集体统一经营效益好且群众满意的山林,经三分之二以上村民或村民代表同意,可以继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内部成员均等持有,财务单独核算,70%以上的收益按股分配。

已经流转的集体山林,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对手续不完备、合同不规范的,要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予以完善;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集体林产权明晰方式及承包方案,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对于采取“分山不分林”或者“分股不分山”形式经营的,财务要单独核算,70%以上的收益按山林面积或者股份分配。将集体经营管理的山林流转出去的,要将流转收益分配给农户。

4、维护联营山。与国有林场、森工采育场等单位联营的集体山林,要履行联营合同,保持联营关系的稳定。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森林公园等单位经营管理的集体林地、林木,要明晰权属关系,依法维护经营区的稳定和林权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5、调处纠纷山。对权属有争议的林地、林木,要依法调处纠纷,再落实经营主体;对权属不清或纠纷尚未解决的,暂不核发林权证。凡承包集体林地,必须签订书面承包合同。产权明晰后,要依法进行实地勘界登记,核(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

(二)放活经营。坚持五统五放的方针,即统一公益林管理,放活商品林经营;统一“三防”管理,放活造林营林;统一资源流转管理,放活木竹交易;统一采伐管理,放活社会化服务;统一林业规划,放活林业投资融资。竹材采伐不纳入采伐限额管理。抚育间伐人工用材林胸径小于10厘米(含10厘米)的林木,不纳入木材生产计划管理。人工培育的珍贵树种用材林,按一般树种商品林进行管理。企业或个人营造的商品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由所有者根据经营目标确定采伐林木的年限,林业主管部门按森林经营方案优先保证其采伐限额和木材生产计划。

林地经营自还给林农,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林木。在不改变林地所有权、林地用途的前提下,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依法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其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

(三)规范流转。

1、坚持自愿、平等、合法的原则,推进山林有序流转。要充分尊重承包经营者的主体地位,由经营者自主决定是否流转以及流转方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流转。凡自愿流转的,要依法签订流转合同,办理林权变更手续。已经流转但手续不完备的,要补充完善。集体经营山林的转让,应当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

2、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评估师制度。组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对森林资源资产提供评估咨询服务。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严格考核。对森林资源资产的评估按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执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收费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年3月底前):建立机构,宣传培训、调查摸底、制定方案,落实经费。

1、建立机构。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林改办),办公地点设县林业局,由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从相关单位抽调能力强、水平高、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工作人员组成工作班子,负责林改办日常工作。

组建驻乡镇工作队,由办点的县级领导任队长,牵头办点的县直单位负责人任副队长,其他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指导办点乡镇的林改工作。各乡镇和村委会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的林改工作。要采取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分级负责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

2、宣传培训。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改革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有关政策法规,让广大群众了解、支持、参与改革。逐级开展业务骨干培训,让各级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3、调查摸底。一是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由各驻乡镇工作队组织驻村工作组,对各村森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森林类别、森林权属等,填写集体林权现状各类调查表。二是查阅台帐、合同等文书档案,对已经流转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如自留山、林改以前已流转的山场、“四荒”拍卖、个人造林及林地开发利用情况进行收集汇总,重点调查经营面积、林种、树种、经营形式、流转时间、期限、是否办证等基本情况,同时对林权权属、面积、四至边界进行登记造册。三是开展走访和座谈,充分了解广大群众对以往改革的意见和本次改革的总体要求、具体设想等。

4、制定方案。在充分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各乡镇要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森林资源状况,科学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组织保障等内容。各乡镇的改革实施方案要按县改革方案制定,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各村组的改革实施方案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报县林改办备案。

5、落实经费。财政部门要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及时安排、拨付林改工作经费,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

(二)勘界确权阶段(年4月至12月):现场勘界、张榜公示、纠纷调处、签订协议。

1、实地勘界确权。各乡镇根据林改方案要求,由各行政村或拥有林地所有权的村民小组组织人员核实山林权属、面积和四至界线,在县、乡有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逐块调查登记和地形图小班勾图。

2、张榜公示。将实地勘界确权结果张榜公示,二榜定案。首先对村小组林权地界进行勘查,进行第一榜公示,公示期7天。对林地、林木权属明晰的,进行宗地勘界;权属不明晰的,由矛盾纠纷调处组进行调处。宗地勘界结束后,进行第二榜公示,公示期30天。

3、纠纷调处。对引发的矛盾纠纷,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积极予以调处解决;对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依法依规、妥善处理”的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协商妥善解决。

4、签订承包协议。经公示无异议的林权,由村委会、村民小组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林农签(补)订林地承包合同书,再将权属落实情况登记造册,连同与林农签订的合同书一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三)建档发证阶段(年1月至6月):全面建档、统一发证、理顺关系、规范管理。

勘界确权完成后,各乡镇将审核无误的林权登记基础材料报县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录入微机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发放林权证,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因流转或其他原因造成林权变化的,应当进行变更登记或换发林权证。对权属不清或纠纷尚未解决的,不得登记发放林权证。核发林权证后,对原有的山林权证要依法予以注销。完成新(换)发林权证的,一切林事活动均凭新证办理。

(四)综合配套阶段(年1月至9月):建立市场、规范流转、理顺体制、完善服务。

1、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在坚持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适度放宽公益林的采伐强度和采伐方式,积极推进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实行木材采伐指标分配公示制度,依法落实林农和林业经营者的林木采伐自。

2、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加大林业信贷投放,完善林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要落实好森林保险政策,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障制度,通过政府保费补贴与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等方式,充分发挥保险对林业和金融信贷的补偿保障作用。

3、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林业服务机构,为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政策、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扶持林农组建各类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和自治组织。引导林农建立民间护林防火、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组织,提高林农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4、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对涉及林农负担的各种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整顿,向社会公布现行涉及林农的所有收费项目、标准和程序。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测、举报、检查监督、案件查处等各种工作制度,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和加重林农负担的行为。

5、深化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基层林业管理机构改革,重新核定基层林业站、木材检查站的机构、职能和编制,将核编定岗后的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供养范围;建立专门的林权管理机构,加强管理,提供服务。

(五)总结验收阶段(年12月底前):县乡自查、市级核查、总结表彰。

对外业区划勘界、林权登记发证、微机录入建档以及林权流转等进行全面验收,总结完善。验收工作由县、乡镇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组织逐级逐项检查验收。验收结束后,县、乡镇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总结评比,迎接市级核查。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于工作失误或有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令限期改正或给予行政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乡镇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负责组织实施本乡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委会要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村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要组建包括包组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原林业“三定”时的老村干部和村民代表3人以上的工作组,负责本小组的林改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二)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简报、标语、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林业主管部门要逐级组织业务培训,让各级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熟练掌握和运用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三)明确责任,加强配合。要落实领导包干责任制,采取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的办法,将责任落到实处。要建立奖惩机制,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考核、使用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各级林权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组织力量深入乡、村、组对改革情况进行指导检查,林业、发改、财政、编制、劳动保障、农办、税务、金融、民政、监察等部门和新闻媒体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确保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和稳妥推进。

(四)确保经费,专款专用。在上级财政给予经费补助的基础上,县、乡财政要保证林改所需经费,并将林改经费纳入当年度财政预算。要加强林改经费的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拨付到位、使用高效、专款专用。

(五)严明纪律,确保质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林农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做到林权制度改革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公开,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严格按照改革方案,周密、稳妥、有序推进。坚决杜绝暗箱操作、的行为。

林权调处办法篇7

一、工作目标

2013年,全镇基本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同时,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服务,规范管理,到2012年底,初步形成集体林业的良性发展机制,逐步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原则上按照四个阶段推进。

(一)组织准备阶段(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1、成立组织机构。镇里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农委、管区书记任成员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农委,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全体人员负责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等日常工作。各村要成立3-5人组成的林改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民代表等组成的林改小组。

2、认真动员部署,搞好试点。3月上旬召开全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动员大会,会后选择1-2个村为试点,积累经验后全面推开。

3、广泛宣传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和重大意义,发动群众踊跃参与和支持林改。层层开展政策业务培训,使参与改革工作的人员掌握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顺利开展工作,确保改革质量。

4、物资和技术资料准备。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备好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档案保存工作所需的仪器设备、技术软件、地图表格、合同文本、登记台帐、档案橱柜等物资和技术资料。

(二)制定方案阶段(2013年4月至5月)

深入调查摸底。在县、镇林改办的指导下,以村组为单位,由村林改工作小组负责组织进行。

1、对已承包的林木、林地的承包情况进行调查登记。收集所有涉及林权的表册、合同等权属证明材料,实地核实本村(组)林地林木资源状况。调查内容包括:承包人基本情况、面积、座落、地类、林种、树种、林龄、林相等。填写调查表格,并统计汇总。

2、对社会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总人口、总户数、农业人口数、林业收入等统计汇总。

3、对过去承包关系依法进行审查认定,并做出初步审查意见,初步审查意见分为“确认承包关系”、“需完善(补签)合同”、“依法处理”三种结论。

调查摸底要做到集体林地无漏登、无权属不清,无“四界”不详,无面积不准,无林种不实。调查摸底结果要公示7天。

(三)实施方案实施阶段(2013年6月至7月)

1、妥善处理原承包关系。村林改工作小组按照林改实施方案,依法对原承包关系作出处理。对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依法确认承包关系;对合同不完善的,依法完善后予以确认;对没有签订林地、林木经营合同的,依法补签;对未经合法程序获得的林地、林木经营权,群众意见较大的,可通过法定程序修改合同,调整利益分配办法解决,也可依法通过其他途径和办法解决。

2、分类造册,建立台帐。对家庭承包林地、通过其他方式(拍卖、出租、承包等)流转的林地(木)分别建立台帐,统计汇总。台帐上工作人员要签字,村要盖章。

(四)确权发证阶段(2013年8月至2013年11月)

1、申请林权登记。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小组将《承包合同》和承包人《林权登记申请表》及其它需要的文件材料,报镇政府审核。经镇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查。

2、调查林权纠纷。对林权存在争议的林地、林木资源,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进行调处。各管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切实负起责任,把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登记审批发证。确权完成后,镇政府将审核无误的林权登记材料报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的要求,核实登记、微机录入后报县政府批准,发放《林权证》。因林权流转或其他原因使林权灭失的,依法办理林权注销登记。对过去发放的有效证明,登记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

(五)归档验收阶段(2013年12月)

1、立卷归档。确权发证完成后,镇、村都要建立林权档案。档案材料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建档,配有专门库房或专柜,有专人负责接收、整理、立卷、归档和保管。林改资料要及时收集,及时归档。

2、检查验收主体改革完成后,村、镇要逐级开展自查,搞好工作总结,上报林改工作总结和请求验收报告材料。省、市、县林改领导小组对改革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的主要内容:组织实施情况,方案制定情况,合同签订情况,实地勘界情况,确权发证情况,纠纷调处情况,档案管理情况和群众满意情况等。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发以及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全省林业改革与发展会议精神,深化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讲政治,顾大局,切实增强责任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林改工作作为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及时解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林业部门要深入基层,搞好政策服务,加强对林改的政策指导和检查督促。财政所要保证林改经费足额到位。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舆论宣传和引导,营造人人关心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氛围。各金融部门要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林权调处办法篇8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加强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艰巨的系统工程,改革的成功与失败都将直接影响我乡的林业发展。为此,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3月份,乡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乡镇组织,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改革范围、基本原则、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部署,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我乡的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成立了**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由乡长梅楠同志任组长,分管乡长刘登钊任副组长,成员有:财政、林业、国土、广播、司法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林业站,具体负责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各村和各小组也相应地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每个村都由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共同组织实施林改工作。

(三) 把握原则,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两个原则来开展:一是改革既要积极稳妥推进,又要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生态效益和集体林农经济效益稳定增加。二是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创造精神,本着自愿结合、平等公开、合理公正、有偿流转的原则,促使集体林产权明晰化、经营商品化、投资多元化、权益稳定化,保证改革不留后遗症。在改革开展中我们本着尊重民意、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解决具体问题。

(四)强化协调,合理调处矛盾纠纷。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坚持依照法律、法规、政策办事,严格遵循《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碰到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具体问题,切实做到依法办事。集体林是全体村民的共有财产,对于集体财产的处置必须严格依法并充分尊重大多数村民的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包办代替,不得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同时注重对矛盾纠纷的调处,按照林改有关要求来调解矛盾纠纷。由于实行依法办事和阳光作业,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自实施以来,群众对林改十分支持,因此林改工作开展得有条有序。

(五)林改经费保障情况。在乡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压缩政府公务预算核拨,拨出林改专项经费1.5万元,用于业务培训,购置办公用品,为我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经过前一阶段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工作,更是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总结我乡开展集体林权改革所取得的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这项工作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加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乡林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均山到户的小宗地多,小宗地划分不规范,外业勾图难度大,进度缓慢。

二是村、组干部及群众,对林改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工作职责划分不明,履职不到位,宣传发动走过场,实施方案照搬照抄,没有群众讨论通过,缺乏可操作性和合法性。

三是村级林改经费不足,矛盾纠纷多,调解难度大。

四是村组痕迹管理滞后,部分村组无记录,无表决,无日志。

林权调处办法篇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又一重大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意义。

第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好,农民的收入更多”,让广大群众共享林业发展成果,而且对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合理调处村民之间、村民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二,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丰富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实现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让农民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实现“山定主、人定心、树定根”,可以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第三,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激发和增强林业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这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权属问题,把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交给农民,真正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必将有效地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调动广大农民经营山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拓宽农民增收就业的渠道,走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符合林业发展规律、符合广大农民意愿的兴林富民之路。

第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强市的有效途径。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光靠堵和禁是不行的,只有产权明晰了,责任才能明确,才能将管护森林资源与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变少数人护林为多数人护林,有利于鼓励农民多栽树、栽好树,从根本上调动农民爱林、护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准确把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标要求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情况复杂、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林业生态安全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和长春市的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生态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林业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集体林业经营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在工作中要坚持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依法办理、尊重历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原则,抓好明晰产权,放活经营,创新机制,规范流转,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四权”,即: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一是明晰产权。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首要任务。要在保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对林地面积小等不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林地,经农民同意可以通过均股均利等其他方式落实产权。产权和经营权的确立要依法签订合同,按照省、市统一安排,严格做好核发换发林权证工作。二是放活经营权。要实行商品林、公益林分类经营管理。对商品林,农民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和林业自身规律,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项目。对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开发森林旅游业等。三是落实处置权。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承包方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对拥有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进行转包、出租、转让、入股、抵押或作为出资、合作条件,对承包的林地、林木可依法开发利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正确引导农民合理流转林权,防止农民失山失地。四是确保收益权。农户承包经营林地的收益,归农户所有。征用集体所有的林地,要依法足额支付林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费用。在改革中,要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政府划定的公益林,已承包到农户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要依规定落实到户;未承包到农户的,要确定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公正、公开、公平地明晰山林权属。集体山林权属的分配,要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林权怎么分,分到什么程度,都由农民说了算。对山林的经营形式,是由家庭承包,还是联户经营,或者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或其他社会主体经营以及实行股份合作经营,要把政策和办法交给农民,让农民说了算。但不论采取何种分配方式、经营方式,都必须经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必须张榜公示,以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严防少数人操作,。

第二,明晰产权,落实经营主体。集体山林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共同所有,每个家庭及村民均平等地享有承包经营集体山林的权利,将林地林木发包给农户承包经营时,要按照家庭的人数来确定承包份额,做到“按户承包,按人分山”,确保“人人有份”。对已划定的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得强行收回。分包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并完善承包合同。对历史遗留问题,要本着尊重历史、维护农民权益、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的要求,结合实际,妥善解决。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一经明确,要组织有关部门及时登记,严格做好核发换发林权证工作,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第三,建立规范有序的流转机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是简单地对集体山林进行登记发证,而在于落实山林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明晰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就是要放活经营权,让农民通过对林木、林地的流转获得最大收益。因此,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的使用权有序流转,引导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确保全市林木林地实现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第四,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把兴林富民作为林业改革与发展的目的,使农民从林改中真正受益得实惠,但绝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特别是分山到人,分林到户,绝不是让农民把山砍光,把树伐没,而是要通过改革调动农民多栽树、多造林的积极性,提高森林资源的总量和质量。各乡镇、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把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贯穿于改革始终,对改革中出现的乱砍滥伐林木、乱占滥征林地等行为,要坚决制止,严厉打击。

第五,加大林地清收力度,确保改革有序推进。各乡(镇)办事处、村和林业部门,要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利契机,把清收被蚕食侵占林地作为林权制度改革的重点工作来抓,切实保护林地资源,维护集体利益和农民权益。对被非法侵占、蚕食的集体林地且未纳入第二轮土地承包的,要加大清收力度,一并纳入改革范围。对现存的果园,没有按承包合同内容执行、未能达到规程设计成园标准及以果园名义正在耕作的林地,要依法收回,一并落实承包经营权,及时还林。

第六,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确保农村社会稳定。这次林权制度改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林改就是分山,确权就是搞平均主义”。解决已经承包和流转的山林问题就是一个难点问题。处理这个问题,绝不允许简单的推倒重来。在保证农民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程序和期限合法、合同形式和内容规范的,要予以维护。对权利和义务显失公平、合同程序和内容不完善、大多数村民对部分条款有异议的,要本着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完善合同或签订补充协议。对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严重损害大多数村民利益的,要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纠正或终止合同。林权制度沿革久远,情况复杂,千头万绪,此次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暴露出一些山林纠纷和承包合同纠纷等问题。因此,维护稳定在这次改革中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加强协调,依法妥善解决,严防因林改导致上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坚决杜绝发生,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牵动“三农”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涉及到全市12万农户、55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采取有利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稳妥地推进,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林改工作任务。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专题部署研究,专项监督检查。目前,市里已经成立了市林改工作领导组,统筹领导全市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后,各乡镇都要立即成立林改领导小组,要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从相关部门抽调懂法律、懂政策、懂技术、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得力人员,组建专门的办事机构,负责林改工作的具体事务。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健全“市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级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要把林改工作作为当前的主要工作,搞好政策解答和政策指导,切实做好政府参谋助手和各项服务工作。

(二)强化宣传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是这次林改工作的真正主体,能否把他们广泛发动起来并引导他们踊跃参与,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的关键。广大林改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吃透政策精神,领会改革原则,熟悉有关规定,掌握方法步骤,扎扎实实把林改工作引向深入。同时,要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采取进村入户讲解和设立宣传栏、印发宣传册等形式,大力宣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林改的各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消除群众疑虑,增强改革信心,努力营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强化改革质量。我市的林业资源占长春地区的三分之一,总体目标是在明年年底完成明晰产权、确立经营主体的改革任务,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要求我们既要保持进度,更要保证质量。要确保林改工作不走过场,不违反法律和规定程序,不违背农民意愿,不损害农民利益。要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公开、公正、科学开展林改工作。要加强督查指导,把重点放在村一级林改的政策法律指导和林改质量的监督上,并将事前指导与事后检查、日常督导和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及年度考核结合起来,确保改革的质量。

林权调处办法篇10

一、调研背景

*年以来,我*率先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市场经济条件下滞后的林业体制机制,明晰产权、确权发证、规范流转,三大重拳连环出击,消除了林木产权不明晰、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弊端,基本建立了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林权流转这项工作最早开展,却远未规范。改革前的不规范流转,出现了山林归大户,致使群体性上访案件持续不断;改革中仍有一些地方采取简单做法,不规范转让集体山林,群众反映强烈;分到山林的林农,我们如何妥善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在充分尊重林农流转意愿的前提下,避免失山失地,实现可持续经营,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我*林权流转市场就很难出现流转顺畅、充满活力、和谐安定的发展局面。抱着这些问题和担忧,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小学生的心态求教基层,问策于民,为加强我*林权流转市场管理打基础、理思路。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

(一)调研内容

一是调查市、县(区,)集体、个人林权流转现状,包括流转的市场需求、流转的发展趋势、流转程序、流转规模、流转信息采集和、流转平台建设、流转合同订立、流转业务培训、流转费用收支等方面情况;

二是了解林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实际操作层面、法律政策层面的问题、困难和矛盾。特别是如何解决林权流转与林农失山失地之间的矛盾,同时还要对存在的问题、困难和矛盾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或建议;

三是了解林权抵押贷款开展情况,包括如何开展、业务上存在哪些问题、有无解决办法、有何建议等;

四是调查了解国有林场林权流转、抵押和档案管理情况,涉林矛盾与纠纷排查情况,遇到哪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需要业务主管部门提供哪些帮助。

(二)调研方法

本次专题调研将我*大致分成山区的*区、*县,沿海的*县和*市、城市的*区三类,采取“一听二看三问”(听总体情况介绍,看业务归档材料,问存在困难与问题、经验和建议)的方式,调查基层林业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以林业局和林业站的主办业务为调点,让调查对象敞开说,了解基层的真实看法。

三、林权流转情况

l、集体林权流转问题。沿海的*县林地总面积16.1万亩,防护林11.3万亩,占绝对多数,而全县集体商品林仅1.06万亩,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且以经济林为主,因此林权流转极少。*市、*区由于经济发达,人多地少,改革时以均利为主,因此,集体森林资源转让较多。*市里有招投标办,林木招投标放在招投标办进行,纪检、监察部门全程介入。*市有一起面积17000多亩的招投标件,来了17家单位,每亩林地使用费6元/年起标,最后中标为26元/年.亩。*区没有招投标办,由当地自己组织,请林业部门到场指导。有一家镇办林场转让一片面积15000多亩的山林,有请林业技术人员测算过,底价1400万元,前期支付400万元,承包期限40年,每年上缴林地使用费25万元,有6家参加投标,最后以*万元中标。这样就出现了矛盾,通过招投标多出来的606万元如何怎么办?目前悬而未决。个人林权流转很少,因为,在经济发达的地方,比如在*市、*区,林业在林农收入中所占比例小,而且核电项目、高速铁路公路建设项目、经济开发区、城市发展等需要征用大量林地,能获得相当可观的补偿费。

而地处山区的*,林权流转比较频繁。该县乡镇办林场的大部分山林都已流转给个人经营,但绝大部分流转行为不规范。主要问题是资产未评估、合同不规范。受让方要求发放林权证,因流转不规范、违反发证规定,所以局里决定不发给受让方,仍然发证给乡镇林场,但同样也存在问题和隐患。村集体的林权流转大部分也不规范,有的问题甚至比较突出,引发群众不满:一是没有民主议定,而是少数村干部说了算;二是没有资产评估,而是由少数村干部来定价;三是没有公开招投标,而是由少数村干部与受让人讨价还价;四是流转合同不规范,转让期限不明确,法定条款不齐全。

为什么会造成村干部违法违规流转集体森林资源呢?据调查,原因有五:其一,村干部不懂法。尤其是村主任每三年一换,他们从普通村民到村主任,根本不知道《*森林资源流转条例》,他们认为买卖山林只要经村委会成员研究决定就是合法的,甚至村主任就有权决定卖不卖,只要流转所得不装入自己的腰包就行。其二,村民外出打工多,在家的村民代表达不到法定的数量,召开村民会议很难。其三,流转程序繁琐,村干部怕麻烦。要开很多的会统一思想,要报乡镇政府批,要等待有资质的机构评估,要缴一笔评估费,还要叫上方方面面的人主持招投标。这期间来来往往,吃吃喝喝,花时间、花精力、花成本。所以他们想方设法避开这些程序。其四,村财亏空,急于创收。一些村经济困难,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和必要的接待无法开支,按程序走如未获村民会议通过,村财收入无着落,村委会工作就难以运转。其五,违法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违法者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出现林权流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险象。

*区的林权流转比较普遍,但总的来说,国有森林资源流转比较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存在问题较多。原因是*年《*森林资源转让条例》没有得到贯彻落实,使林权流转很不规范。在受让人申请林权变更时,才发现申请人无法提供林权登记发证所必需的完整的材料,以致登记机关承担着很大的社会压力。一些同志提出,闽林[*]2号文件“只登记不发证”的有关规定,极大困扰林农用好证的问题。由于这一规定,使林权所有者拿不到证,既无法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也无法申请林木采伐。既然林权流转已成事实,证没发给人家,就会影响受让人权益的保护。因为林业部门不能凭合同来审批采伐。如果担心流转造成林农失山失地,影响社会稳定,那就限制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期限,探索林木所有权单独发证的办法,即受让人仅持有森林或林木所有权证书,没有林地使用权。对个人林权流转建议不要定得太死,不必非得在林业服务中心流转不可。也有人认为,《土地承包法》规定向社会公开流转的须经乡镇政府批准,是否可以把流转平台建在乡镇政府,由乡镇政府负责林权流转材料规范责任。而且,乡镇政府如何批准?以什么为依据?还未见有更明确更细化的规定,也不利乡镇政府统一规范操作,徒增权利寻租空间。

2、队伍问题。这是一个基础性问题。但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沿海和城市林业部门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县林业局迄今尚未成立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全县16万亩林地,县林业局3名工作人员要承担林政、资源、处纠、登记发证业务工作;*市目前也未成立林权登记管理机构,只有1人兼任这项工作,林业部门无力提供林权流转方面的服务。*区日溪乡16万亩林地没有一个专职人员,寿山乡22万亩林地也没有设一个专职人员,涫溪镇情况一样,不设林业专职人员,都是由乡镇干部混岗使用,一遇林业重大部署,只能由区农林局的3个女同志包干代替,疲于应付。该局有经费、有编制,但区领导重视不够,至今也未成立林权登记管理机构,人手长期不足,许多工作被拖欠。该区迄今才发放10多本林权证。*县、*区机构健全,而且在人员配备、办公条件等方面都能够胜任林权管理工作。

四、林权抵押登记情况

1.市场需求。林权抵押贷款由于额度较小,在*市、*区这些经济相对的发达地方,民间融资容易,基本没有市场需求;在沿海的*县,全县集体商品林只有1.06万亩,且一些林权证尚未发放到位,基本没人拿林权抵押贷款,因此,这次调研的*县、*市和*区,林业部门自然也就没有开展林权抵押登记这项业务。

*县,是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最早的县份,事实上,当地市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一直比较旺盛。据统计,截止*年9月底,全县共有61391亩林权用于抵押贷款,发放贷款达7600万元,其中发放林业小额贷款3800万元,其林权抵押登记下放到林业站办理。*区对林权抵押贷款的需求较大,迄今已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3亿元,仅*年就达到4000万元。贷款业务主要由农信社受理,开发行、农行也发放部分林权抵押贷款。3万元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经区林业局授权,由林业站办理林权抵押登记,分别报区林权登记管理中心、资源站备案。但小额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旺,因为贴息不多、手续麻烦。*年累计发放林业小额贴息贷款199户、1041.6万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只有12户、70万元。

2.实际操作。*、*、*都还没有办理林权抵押登记业务,*、*已实际办理,并正逐步上轨。以*为例:

*年《*县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细则》规定:担保数额2万元以下的由当地林业站审查,符合条件的办理抵押登记,并报林权办(即林权登记管理机构,下同)备案;林权证由林业站送林权办办理标注手续后,发还抵押人;担保数额2万元以上的由当地林业站初审,报林权办审查登记,发放林权抵押登记证;林权抵押登记证由林业局同意印制并盖章,证号按林权办、林业站分开序列填写;抵押人、抵押权人须共同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材料(申请书、身份证明、抵押合同、林权证、评估报告等);抵押合同期满或双方同意提前解除合同,可在15日内持注销林权抵押登记申请书、协议书、林权证向原林权登记部门办理注销登记,其林权证交林业站送林权办办理标注;资源管理部门对抵押物不予批准采伐,林权管理部门不予办理林权变更登记。*县还统一印制了《申请林权抵押登记流程图》、《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申请书》、《森林资源资产抵押登记证》,《申请注销林权抵押登记流程图》、《注销林权抵押登记申请书》,《林权反担保小额贷款操作流程图》,格式化的《林权抵押合同》和《林权抵押反担保合同》。

*县为创新金融服务机制,加强林业投融资建设,专门成立了县林业投融资建设领导小组,以各乡镇“信用建设促进会”为中介,以林业“四权”(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收益权)为担保,增加“三农”经济的信贷投入。而信用建设促进会,是以县域或乡镇为单位、接受人民银行和民政局指导、监督和管理的社会公益社团,由经济实体、农庄、林业大户、乡镇经管人员、农户等资源组成,主要是向农户推介项目、向信用社推介农户、协调农户与森林资源培育的关系、监管抵押物安全、促进森林资源流转等。具体做法是:以农户经过评估的林业“四权”向“信促会”提供反担保,再由“信促会”为金融机构提供还款保证,取得信用社的保证贷款。这是由县人民银行、林业局、社会联动中心、农信社及各乡镇联合运作的一种融资方式,县林业局已同意办理信用促进会与申请人共同提出的林权抵押登记业务。

五、调研后的初步思路

1、山区林权流转法规要宣传。沿海和山区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显著不同,林业宣传的重点也要有所侧重。林业发展的历史和基层干部的强烈呼声告诉我们,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至关重要。*年颁布并实施的《*森林资源转让条例》没有得到贯彻执行,给我们今天埋下了许多隐患,成为群体性上访案件屡调不绝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历史教训。*年制定的《*森林资源流转条例》要避免重蹈覆辙,要抓紧向全*的广大林农,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广大干部进行宣传,重点部位在山区林区,关键时期是村委会换届之后,重点对象是村主干,这是治标之策。在林权登记发证环节,把关固然要严,但都是事后监督。

2、沿海城市林业力量要加强。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沿海一带、城市及周边地区林业管理的力量薄弱,特别是林权登记发证的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林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缺资金,不缺编制,就是缺少人手。主要是当地林业部门的领导缺少使命感,在县领导面前张不开嘴、说不上话;当地党政领导对林业也没有予以应有的关心和重视,没有给予林业应有的地位。在这方面,*市林业主管部门要采取必要措施让当地党政部门把林业的问题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根本上解决沿海、城市林业发展面临的这一基础性问题。

3、林权流转服务分工要明确。为国有林业经营单位、乡村集体、林农以及其他林业经营者提供林权流转服务,是林改后政府转变职能的具体体现,但林权流转全过程涉及很多环节,单靠林业部门一家难以胜任,需要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当地要成立独立的具有中介性质的评估机构,提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服务;各乡镇政府对村集体报批、向社会流转的集体山林,要认真审核其民主议定程序,满足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有条件的地方,乡镇、县设立招投标办,根据数额大小分别受理森林资源招投标件,或在县、乡设立中介性质的交易平台;林业主管部门主要是负责林权流转信息采集,信息网站,及时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未成立的机构要成立,未明确的职责明确,形成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关系,共同促进林权流转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4、林权抵押登记制度要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一些地方深受林农和其他经营主体欢迎。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金融机构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林业部门予以抵押登记,那么,典当行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是否予以登记?信用建设促进会作为中介或第三人的林权抵押贷款,林业部门予以林权抵押登记,作为第三人的担保公司是否予以抵押登记?自然人发放的林权抵押贷款是否也给予抵押登记?抵押登记中的各类申请书、合同、身份证明等是否要统一格式?等等,需要制定一个抵押登记制度供全*各地遵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