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3:10:22

林权改革

林权改革范文篇1

眼下时令已进入深秋,天气日渐干燥,植被逐渐干枯,农事林事活动用火趋于频繁、林火发生的可能性逐步增加。从10月1日开始,全县将进入秋冬季森林防火期。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秋冬季森林消防工作会议。刚才,指挥部副总指挥、林业局局长李振华同志代表指挥部总结了春夏森林消防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了秋冬森林消防工作意见,我表示完全同意。同时,玉岩、枫坪、叶村、裕溪等乡镇作了经验介绍和表态发言,讲得很好,他们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做法值得借鉴。关于森林消防工作和林业生产、林权制度改革,我想再讲三方面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切实增强森林消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上半年的森林消防工作,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领导很重视、工作很辛苦、投入很及时、效果很明显、形势很严峻”。总的看来,成效明显,薄弱环节和问题也不少。去冬以来,为了遏制森林火灾的高发势头,各级森林消防的会议开了不少,文件发了不少,该布置的都布置了,但一些地方还是发生林火。教训相当深刻,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反思。我看主要原因除了气候条件外,关键还是主观认识不足,工作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具体来看: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一些地方把森林消防仅仅当作一般性的工作来安排部署,对森林消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认识不足,艰巨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存在“重扑轻防”的思想,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理等预防性措施落实不够,超前研究不够,等到林火发生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工作处于被动状态。稍有阴雨天气,不少同志思想上就开始麻痹大意,放松了防范。二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近年来,对森林消防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物防火林带及阻隔带建设相对滞后,一些原有的防火林带和阻隔带由于管理措施没跟上,导致杂草丛生,不仅失去防火功能,有的甚至变成引火载体。三是长效机制没有健全。一些乡镇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一旦发生林火,措手不及,只能组织经验不足的当地群众上山扑救,消防器材装备不会用,扑救效果差。护林防火互助、野外火源管理、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长效机制没有真正健全起来,影响了森林消防工作的成效。

当前,全县已进入秋冬森林防火期。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秋冬季总降水量接近常年,平均气温略高于正常年份,森林消防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秋收冬种和冬季造林整地即将开始,这期间是野外用火高峰季节,农事、林事生产性用火等明显增加,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林火。对此,各乡镇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坚决克服麻痹、松懈和侥幸思想,进一步提高对森林消防工作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森林消防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和维护广大林区发展、稳定,服务经济建设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搞好森林消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森林消防工作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作为当前林区的一项突出任务,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部署,狠抓防范落实,全力以赴抓好今年秋冬季森林消防工作。

二、健全机制,落实措施,全面深入地抓好秋冬季森林消防工作

对于今后一个时期森林消防工作,我们要着力研究建立“三个新机制”,即:研究建立适应林权制度改革的森林消防组织体系新机制;研究建立疏堵结合的野外火源管理、林火扑救与保障新机制;研究建立以生物防火林带为主的有效林火阻隔、森林火灾预警监测系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新机制。通过上述新机制的建立,提升我县森林消防自防自救的能力,促进保护我县森林生态资源的安全。

森林消防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范、积极扑救、有序消灾、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防火减灾基础在“防”、关键在“早”、实质在“管”。当前森林防火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必须做到工作早部署、责任早落实、火患早排除、火险早预报、火情早发现、火灾早处置。真正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措施上常抓不懈,制度上严格执行,行动上扎实有效。

(一)宣传教育要广泛深入。

要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开展森林消防宣传教育高潮,增强全社会的森林消防和安全扑火意识。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和管火先管人”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森林消防宣传教育工作。要广泛深入地宣森林消防的重要意义,宣传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和危害性,宣传公民对森林消防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注意在林区的道路车站、旅馆饭店和村庄人员聚集场所,张贴防火宣传标语口号,采取群众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防火宣传;要重视向林区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宣讲森林消防知识和法规;要在林区村庄、主要路口、公路沿线以及旅游景区,设置醒目的森林消防宣传警示标牌。各乡镇、村要充分利用宣传工具、高音喇叭和巡回敲锣等方式,组织人员经常不断地对村民进行森林消防常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加强在校学生的防火安全教育,要给中小学生上好森林消防宣传教育课,使他们当好森林小卫士和宣传员。同时,对一些典型火案的查处情况要及时进行公开报道,起到应有的警示和震慑作用。秋冬防期间要针对野外用火增多的实际,在全县组织开展森林防火专题宣传活动,各乡镇要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要注意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强化对偏僻村落的村民的宣传教育,做到全面普及,不留空白点。

(二)火源管理要措施严厉。

今年春防期间全县所发生的森林火灾90%以上都是人为用火造成的,多数是因烧田埂草、烧杂等引发的。因此,一定要下大决心管住管好野外火源,特别是重点时间、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在秋收冬种期间,要组织力量,加强巡山护林,加大野外违章用火查禁力度。特别是在“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要组织对造林炼山、农业开发山场、交通道路沿线、生态公益林区、森林公园、风景旅游区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设防,实行严格用火管制,严禁在林内用火活动,杜绝违章用火,消除林火隐患。对农村大量的农事生产性用火的管理,要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对确需生产性用火的,要严格执行用火审批制度,并组织专人盯防监控,集中在低火险时段进行。进入高火险天气,要适时禁火令,停止一切野外用火,加大巡查密度,做到“见烟就查,见火就罚”,决不能姑息迁就。加强重点部位的巡护密度,特别要加强对盲区的巡逻。

(三)林火处置要及时科学。

认真做好24小时领导带班的值班工作,一旦发现火情,要立即报告,及时处置,全力扑救。各乡镇要切实做到“思想早发动、物资早准备、人员早到位、预案早落实”,扎扎实实做好森林消防各项准备。各种扑火机具、设备、车辆、物资、通讯等要保护完好,并补足配齐。要搞好森林消防队伍的培训和扑火模拟演练,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扑火技能和安全知识培训,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和战斗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了。要进一步完善森林消防扑救预案,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救、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各乡镇、村干部和一线指挥员要尽快地熟练掌握安全扑火的基本战术,火场组织指挥要领,防止盲目指挥、盲目扑火;要把人员安全放在扑救指挥工作的首位,一旦发生林火,要按照“三打、三不打”原则,要组织森林消防队扑打火头,群众清理火场;严禁组织妇女、中小学生或其他老弱病残人员直接参加扑救。

(四)火案查处要从快从严。

一旦出现火情,森林公安机关要与扑火队伍同时进入现场,查火因、破火案、抓火犯。公安、检察、法院要密切配合,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纵火犯要从重处理、从快结案,该罚则罚,该拘则拘,该判则判,决不能心慈手软。同时,要通过各种媒体将处理情况向全社会曝光,提高火案侦破率,依法从快从严打击各种涉火违法犯罪人员,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震慑力量和教育作用。

(五)领导责任要落实到位。

一要提高认识。当前我县的森林消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长期作战和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积极行动起来,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抓好森林消防工作。二要明确责任。“领导就是服务、职务就是责任”,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对所领导的地方和部门的所有工作负领导责任,森林消防工作也不例外。做好森林消防工作,严在责任,贵在行动,重在落实。要严格对照森林消防领导负责制“五条标准”的要求,各乡镇要切实把森林消防的责任落到实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责任制。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建立岗位责任制等有效形式,细化责任,严明奖惩,做到条条有人抓,块块有人管,责任落实到位。三要部门协作。森林消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抓出成效。森林消防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加强协作,实行系统分工和部门包干,逐步建立平时按责任分工落实、发生林火时按责任分工到位的约束机制。真正建立起“群众广泛参与、社会积极支持、部门齐抓共管”的森林消防工作机制。要加大森林消防责任追究力度,继续实施森林消防“三个一律”责任追究制度。今后,凡因森林防火机构不健全、责任不明确、经费不落实、人员不到位、工作不得力,尤其是发生林火后有关领导不及时赶赴火场,造成重大后果,或酿成重大事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使森林防火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三、抓好生产,加快改革,积极推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认真抓好今冬明春绿化造林。

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今年林木采伐迹地相对往年明显增多,今冬明春造林任务形势相当严峻,接下去全县马上进入森林防火期,造林炼山与森林消防是一对需要调协的矛盾,各乡镇、林业部门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造林准备工作尽量提倡劈山或不炼山的方式造林,实在要炼山的,要做好足够宽的防火隔离带,要有足够的炼山人员上山。林业部门要加强对今冬明春造林准备工作的指导,加快做好造林地的清理、整地,对需炼山整地的,要加强火源管理,做到防患在先,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同时,做好造林地所需苗木的调剂准备,确保良种壮苗上山造林,要及时向林农提供各种造林信息,认真做好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二)继续注重森林资源保护。

一是加强林木林地管理。要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做好伐前设计、伐中监督、伐后验收。要加强林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认真实施《松阳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松阳县低丘缓坡开发规划》,严格执行林地征占用申报、审核、审批制度和森林植被恢复制度,真正做到林地占补平衡。二是规范木材营运秩序。当前,木材经营、加工、流通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林业部门要维护好木材流通和经营加工秩序;同时,要继续强化木检站的示范站建设,做到持证着装上岗,禁止吃拿卡要,全力提升木检站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服务群众的窗口形象。三是认真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控制森林有害生物入侵。

(三)加快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中央到省市都非常重视。去年,省委、省政府就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了若干意见。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森林资源流转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对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研究、部署。6月8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央下发《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之后的又一个关于林业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既是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全面部署,也是对推进林业工作的总动员。最近,我市9个县(市、区)统一被列为浙江省林改示范区,市政府更是把林改工作列为年度十件大事。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技术性比较强,操作难度比较大。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力合作、扎实推进,确保全面完成林改工作任务。

一要进一步完善林业服务机构。由县政府组织牵头,进一步健全、完善林权管理中心、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林业技术推广中心等服务机构,建立集林权登记管理、信息分布、森林资源评估、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林业法律咨询和林业科技服务窗口等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林业服务中心,为广大林农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要进一步完善配套保障措施。推行林业保险、完善林权登记管理、资源资产抵押管理、收储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加快林权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形成方便快捷的网上查询和管理模式。

三要加快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当前,林权抵押贷款为解决农民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林农也从中得到了实惠。我们要继续围绕“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方共赢,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全县形成强有力的推进态势,把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目前,林权抵押贷款额度虽然突破一千万元,但贷款区域只限在枫坪、玉岩、大东坝、安民的两乡两镇。要让林权抵押贷款惠及更多的林农,尽快将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在全县20个乡镇全面推开。

四要进一步扶持发展林业产业。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扶持发展林农直接受益的高效笋竹林、香榧、油茶等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建立新型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林业经营实体,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提高抗灾害、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扶持和培养涉及林业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林业效益。

五要切实做好山林纠纷防范。山林纠纷问题不容忽视,要进一步健全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及时处理各类山林纠纷;定期开展排查摸底,尽量做到不发生因纠纷引发重大事件,杜绝因山林纠纷集体上访事件。进一步摸索建立山林纠纷调处与县、乡镇司法调解联动机制,有效的提高调处效率和维护社会的平稳。

六要做好配套改革和加强体制机制研究。积极探索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机构设置和职能设置,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林业,服务林农。加快林政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在实行林木采伐公示制的基础上,完善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机制;探索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森林消防和森林病虫害控制机制创新等相关配套改革,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满足林农发展林业对种苗、资金、科技、执法等的需求,促进林业全面快速发展。

林权改革范文篇2

同志们:上个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标志着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试点探索的基础上,已正式拉开了帷幕。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全省林改会的要求,今天,省林改办又在这里举办全省林改培训班,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培训,使各级林业部门的领导和参与林改工作的同志们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方法步骤,扎实开展工作,推动全省林改任务的全面完成。下面,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省是全国重点林区和林业建设的重点省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2280万公顷,林木总蓄积16.4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0.27%。同时,我省也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集体林业用地1046万公顷,占了全省林业用地的半壁河山。我省的生态区位与社会、经济、人口状况,决定了林业发展既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又承担着6000多万农村群众致富增收和建设经济强省的重要任务。为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和实践中,我省经历了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农业合作化和时期的山林集体统一经营、改革开放初期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的林业“三定”等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在一定阶段激发了农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但是并未触动产权这个根本。当前我省集体林区存在的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林权纠纷时有发生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推进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兴林富民为目标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权落实到户、到人,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已经经历了两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村土地经营的积极性;第二次是免除农业税,实现了农民减负增收的历史性变革。现在我省正在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业发展空间的拓展和延伸,是整个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长期以来,由于我省集体林区农民的权益未能很好落实,尤其是处置权和收益权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还不够高,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投入难、科技兴林难等一系列困扰林业发展的难题仍然突出,广大农民守着“金山银山”过紧日子,整个林业处于“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这些制约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迫切要求改革与林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集体林权制度,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耕地延伸到林地,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护林、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真正把我省这个森林资源大省变为林业经济强省。(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赋予了林业新的历史使命,客观上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建设生态效益与产业效益兼容的现代林业,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使农民对自己的山林有实实在在的拥有感,将调动千家万户造林、护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通过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一系列配套改革,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木竹产品,实行产销直接见面;允许林权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允许将林权作为抵押、担保入股或合资、合作的条件;允许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养业,开发森林旅游业。通过调整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放宽经营采伐工业原料林的限制,落实更加优惠的林地利用和税收政策,保障农民经营自留山和承包林地的收益,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宽裕。同时,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所有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事项都必须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将有力地推动农村民主管理进程和政治文明建设。(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有效途径。林业既是一项重要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基础产业。就其产业属性来讲,其发展始终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应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因此,林业发展必须做到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多年来,林区特别是集体林区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已经成为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阻碍了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束缚了林业资源潜能的充分释放,直接造成了林业产业效益低下,发展活力不强。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使广大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林业经营的主体,使他们把山当田耕,把林当粮种,在林地上实行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同时,通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规范流转,促进资金、科技、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盘活林业资源,使林业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扎实工作,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中央确定的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惠民工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项改革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面对全省1046万公顷集体林的工作任务、状况各异的林情民情、千差万别的林地类型、复杂多样的林种结构和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纠纷,我们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务必把农民群众是否满意、生态建设是否加强、林业产业是否发展、运作机制是否规范,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基本尺度,牢牢把握政策,加强工作指导,深入检查落实,确保改革依法、有序进行,达到优一方生态、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的目的。(一)明确目标任务,加快改革步伐。根据中央的部署和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全省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改革任务。今年加快试点,明年全面推开,后年全面完成。各地在改革过程中要按照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内容、范围和方法,先试点,后推开,有步骤、分阶段,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在改革中,最为关键的,一是要确保农民得实惠。这是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改革,还山于民、还林于民、还利于民。从改革开始的方案设计,到中间的组织实施,到事后的检查评估,都要把农民是否得到实惠作为一条基本准则,对农民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减的负担要减够,该搞好的服务要搞好,真正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德政之举和民心工程。二是要确保生态受保护。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坚守的一道防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绝不能牺牲生态,更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要把保护好森林资源与农民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变少数人管理为千家万户护林,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要严格执行森林资源限额采伐制度,认真吸取过去一些地方分山到户,放松管理而出现乱砍滥伐的历史教训,对以发展经济为名乱砍滥伐、乱采滥挖、乱征滥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三是确保产业增效益。这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宗旨。不抓生态建设,改革就会迷失方向,不抓产业发展,改革就会丧失活力。要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培育、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始终把兴林富民放在首位,把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精深加工为带动,重点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木竹加工、林产化工、生物质能源和森林旅游产业,积极培育带动农户多、综合效益高的林业龙头企业,真正使山头绿起来,产业活起来,林农富起来,农村经济壮大起来。(二)尊重农民意愿,保持政策稳定。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各地要把让利于民、权利平等作为改革的主要原则来落实,认真处理好尊重农民意愿和规范办事的关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使广大林农耕者有山、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的成果。一是对过去已划定的自留山应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得强制收回,不得随意调整;对已分到户的责任山,要保持承包关系;对责任山、自留山已“两山并一山”的,应稳定不变;自留山、责任山被集体以行政手段收归统一经营,三分之二以上群众要求归还的,应归还农户经营;对目前尚未确权到户的集体山林,要按现有户籍人口折算山林面积,确权到户。二是由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原则上要分到户,但应赋予农民以选择权。对经营效果好、群众比较满意且不愿再分的山林,可以继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但要按照“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原则,均股均利到户到人,明确经营主体,按股分配经营收益。在还山还林于民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不搞“一刀切”,不断探索明晰产权的实现形式。三是对不宜采取家庭承包的宜林荒山荒地,经大多数农户同意后,可以通过招标、拍卖和公开协商的方式,依法承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或其他社会经营主体。但在同等条件下,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农户享有优先承包权。四是对已经依法流转的集体山林,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应得到切实维护,但对群众意见较大的,要本着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历史、依法办事的原则,妥善协调处理。对借改革之机,违法强行流转山林、与民争利的行为要坚决纠正,严肃查处,绝不允许低价转让山林、造成林地流失、生态破坏以及严重侵害农户利益的情况发生。(三)严格改革程序,依法规范操作。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从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到改革的主要范围、主要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等,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务必认真贯彻执行,依法规范操作,切实做到改革不走过场,经得起历史检验。一要把党的政策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把改革先行省的经验与本地情况结合起来,在调查研究、摸清家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森林资源状况,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制定改革方案,把全省1046万公顷集体山林,按照分类经营的要求,区别不同改革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山头地块,按程序、分阶段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各市(州)、县、乡(镇)一直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方案,一定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改革方案,一定要大多数农民同意,并经报批、备案后,才能执行。二要把改革质量放在首位,坚持先试点、后推开和进度服从质量的原则,对每一个改革进程,检查验收和配套政策都要紧紧跟上,不要留下隐患。三要严格按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有关法律和法定程序,规范操作。在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的前提下,改革方案、招投标方案、收益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必须经村民民主决策后实施,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实现全过程的“阳光操作”。四要本着“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发生的林权纠纷要依照相关政策和法规,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深入细致地做好纠纷调处工作。对有纠纷的山林,应先调解后确权。对暂时难以调解的,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核发林权证书。要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做好当事各方的工作。五要切实加强林权档案管理工作,把林权档案管理工作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权改革档案,是林权改革的客观反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是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林地权利人合法利益、稳定和完善林地承包关系、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要按照《档案法》和配套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同步进行的原则,做到改革工作进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到哪里,确保林权改革全过程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与系统。三、完善各项制度,推进配套改革主体改革完成后,林木林地确权到户了,林农如何经营林地、处置林木、获得收益,怎样确保林业发展、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摆在我们面前,要通过配套改革切实加以解决。这也是本次林改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林业“三定”时期改革最大的不同。如果只进行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而不开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配套改革,“绿色银行”只准存、不准取,那么,林改的作用就难以发挥。为此,各地要在明晰集体林产权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配套改革:(一)建立健全“四大服务体系”。一是建立林业经营体系。积极引导林农自愿组建家庭联合经营、股份制等形式的新的林业经营实体,扶持各类林业专合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二是建立林业服务体系。抓紧建立完善金融、科技和产业服务体系,搭建政企、农企、银企、科企合作平台,为林业经营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三是建立森林资源“三防”体系。引导农民建立以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防止乱砍滥伐为主的群防群治体系,积极探索社区共管、村民联防等森林管护的有效形式。四是建立森林资源流转体系。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尽快制定森林、林木所有权、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实施办法,加快培育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流转平台,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商品林产权交易市场的发育。(二)进一步落实林主的处置权。要正确处理管理与放活的关系,按照省政府林改《意见》和分类经营的要求,在坚持严管公益林的前提下,改革现行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经营加工等资源管理政策,制定和修改相关法规,放宽对商品林利用的限制,进一步落实林主的处置权,切实保障林主的收益权。(三)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取消农业特产税等各项税费政策,依法制止乱收费、乱摊派行为。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涉林收费项目以外,各地自行制定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要建立健全林农负担监测、信访举报、检查监督、案件查处等工作制度,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和加重林农负担的行为。(四)创新林业管理体制。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强化服务、廉洁高效”的要求,建立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的新型林业管理体系,逐步建立林权确认、转让交易、办证登记、行政审批和信息等一站式的管理服务,提供优质的行政管理环境。整合执法力量,组建相对独立、集中统一的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规范执法程序,落实执法责任,为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四、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林改质量林改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宣传发动、摸底调查、方案制定、外业勘界、合同签订、确权发证,到档案建立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下一个环节的错误,所以对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要全程跟踪,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能等到林改结束时才检查,那时发现问题再改正,就可能要从头再来,使工作更加被动。因此,各地要根据实际,组织一支强有力的督查指导队伍,指导基层林改,做到摸底调查要扎实、方案制定要细致、纠纷调处要耐心、合同签订要严密、档案建立要规范。在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后阶段,县乡级林改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开展自查,对外业区划勾界、林权登记、微机录入与建档等工作及其成果进行全面验收。省、市(州)将联合抽查,并组织省级验收,对经验收评定为优秀的地方进行表彰。五、广泛宣传发动,认真开展培训省政府林改《意见》是指导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在林改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要坚持舆论先行,作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标语专栏、明白纸、公开信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省政府林改《意见》,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政策法规、方法步骤等,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把政策真正交给基层和农民,使广大群众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各县(市、区)要以省政府林改《意见》为基础,向林农印发公开信。省林改办要编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件汇编”和“政策问答”,以指导全省林改工作。各级林改办要负责组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和业务培训。省林改办负责各市、州林业部门主管领导以及县(市、区)林业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的培训;各市(州)、县(市、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分别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办事机构工作人员、乡(镇)主要领导、基层林业工作站和村(组)改革工作人员等进行全员政策业务培训,确保每一个参与改革工作的同志都充分认识林改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正确运用相关政策法规,统一方法、步骤和标准要求,为保质保量完成改革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同志们,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希望大家认真参加好这次培训,掌握好改革的要领,回去后,组织好当地培训,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开展。谢谢大家。

林权改革范文篇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深刻变革,必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30年前,我国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实现了“田有其主”,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耕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得到了有效释放,有力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林地同耕地一样,都是重要的生产资料。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延伸到林地,确立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实现“山有其主”,这必将使林地资源和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再次得到充分释放,实现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其意义十分重大,是改革开放新的里程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辟了农民就业增收的新空间,必将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体林地是国家重要的土地资源,是林业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农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充分开发利用林地资源,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有近6000万亩集体林地,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41%,相当于全省耕地总面积的86%。特别是我省南部一些山区,不仅耕地面积少,而且质量也不高,其优势在林、潜力在山。但长期以来,集体林地并没有完全成为农民的生产资料,农民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营主体,从而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制约了林区的经济发展,许多林区群众成为生活较为困难的群体。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集体林地承包给农户,广大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料,通过集约经营林地,实现充分就业,增加收入。同时,农民还能得到国家在营造林方面的补贴,直接得到实惠。林改还可以盘活林业资产,必将进一步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促进林业发展,农民增收,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推动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将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林业是陆地生态的主体,加强生态建设,不仅要靠国家的重视和投入,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体制,确立农民对集体林地的承包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必将调动广大农民兴林营林的积极性,农民就会像经营耕地一样经营林地,对林地实行集约经营。同时,林地、林木成了农民的重要财产,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必将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有利于促进林业发展,有效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资源总量,对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林产品供给,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意义十分重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比当年的耕地承包难度大得多。这项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集体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尤其是我省是一个生态十分脆弱的省份,造林的难度又十分大,经不起任何折腾。因此,在推进改革中,一定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把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估计充分,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妥推向前进,真正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总体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农民平等享有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符合农村生产力水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把耕地的家庭承包制度引入林地,根据林业的特点和农民的愿望,通过均山、均股、均利等形式,将林地的承包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平等落实到户,使集体经济内部的成员平等享有集体林地的权益。可以看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承包到户,通过承包落实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关键是平等公平,确保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所有成员平等享有承包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还山于民”。

二、要兼顾各方利益,确保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分配,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处理好自主经营与保护生态的关系。要通过落实农民的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让农民在林业生产经营中多得利、得“大头”,让利于民,还利于民,使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带来的成果,调动广大农民兴林致富的积极性。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特别是我省集体林地绝大多数为生态公益林,对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等具有重要作用,决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要把生态受保护作为改革的底线。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要把各项配套措施、管护措施建立起来,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农民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受益的主体,也是参与、决策和监督的主体。农民对当地的山情林情状况非常清楚,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创造力,要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如何改、何时改、怎么改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自主决策,充分发挥民智。改革的方法、内容、步骤都要交群众讨论,让群众明白,符合民心,体现民意。改革的结果要张榜公布,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要坚决杜绝“刮风”和行政命令,不能搞包办代替,更不能强制推行,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保护好、发挥好。

四、要依法办事,确保改革规范有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情况复杂,一定要科学谋划、有序推进。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健康顺利进行。要严格执行《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切实做到依法、规范、有序。要坚持按程序办事,做到政策、内容、方法、步骤、结果五公开,严禁暗箱操作,杜绝以权谋私、优亲厚友等问题的发生。要妥善处理各种林地纠纷和矛盾,通过改革达到化解矛盾的目的。对于已经通过各种形式承包了的林地,如果符合法律规定、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完善,不符合法律规定且群众意见较大的,要依法纠正。要严厉打击乘机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等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改革依法有序推进。

五、要实行分类指导,确保改革符合实际。我省地区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集体林地林情各不相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不能搞“一刀切”和一个模式。要按照中央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科学确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方式和集体林地经营管理形式,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特色,真正实现林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目的。

林权改革范文篇4

今天召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日会战动员会,主要目的就是对前阶段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总结,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刚才,林业局谭局长通报了前阶段全县的林改情况,各乡镇和财政局、司法局负责人汇报了林改相关工作,稍后,龙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真查找前阶段林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做好全县林改的紧迫感

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对林改工作的部署和试点先行的要求,去年11月份以来,全县在金果坪乡、水布垭镇、清太坪镇36个村进行扩大试点,其它乡镇也相继确定了2个试点村,截止到5月底,全县已启动201个村的林改工作,有78个村、625个组完成外业工作。通过先行试点,典型引路,扩大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并荣获全州林改工作第一名的好成绩,为全面推进林改工作积累了经验,探索出了一些新路子。

但从前阶段林改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进展缓慢。5月份,州委、州政府督查室来我县督查林改工作时,指出我县林改最大的问题就是进展缓慢。目前,全县完成任务量还不足10%,若不采取超常规措施要在年底完成80%的确权发证任务将是一句空话。二是存在畏难情绪。一些乡镇、村对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识还不到位,思想有顾虑,担心出乱子,以至瞻前顾后,缩手缩脚。三是领导力度不够。少数干部在前阶段林改工作中职责不明确,认为林改工作只是林业部门的事,导致对林改工作支持不力。四是群众积极性尚未充分调动起来。一些乡镇农民对林改政策不甚了解,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群众广泛参与支持林改工作的氛围还不浓厚。五是技术力量不够。我县山林面积大,在全州排第三位,而能够参加林改的技术人员还不足50人,无法保证林改工作的进度。六是勘界确权质量不高。林改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国家、省、州都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我县在林改前期工作中出现了许多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地方,比如表格填写不规范,“四至”描述不准确,接界人签字由一人代签或没有签字等情况。七是毗邻界线认定难度较大。因我县位于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接界,北边与神农架林区接界,东边与宜昌地区接界,界线认定上往往争议较大,需要与接界的省、县、乡镇人员共同上界,组织协调难度大。同时,县内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界线也需相关部门协作,短时间内难以认定,影响了林改工作进度。

二、强化措施,大力开展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日会战活动,确保完成全年林改的目标任务

针对全县林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工作现状,县委、县政府作出决定,自6月15日至9月25日,在全县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日会战活动,确保9月底完成90%得外业勘界、年底前确权发证率达到80%的目标。各乡镇和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严把“五关”,切实做到“五个到位”,扎实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日会战活动,确保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

第一,在实施步骤上,要严把“五关”。

一是把握好宣传发动关。要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广泛宣传林改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林改政策,真正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林改是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好事和实事,消除疑虑,增强改革信心,自觉参与到林改中来。要认真总结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典型引路,用事实说话,推动林改深入开展。对一些地方农民外业务工,无心或无法参与林改,组织发动难度大的,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林改政策宣传到位,不留宣传空白,千万百计让广大群众享有林改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二是把握好方案制定关。农民群众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受益主体,也是参与、决策和监督主体。各乡镇、各村在林改过程中要把各村林改实施方案制定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交给群众,使改革真正符合民心、体现民意、维护民利。

三是把握好林权纠纷调处关。调处林权纠纷,解决林权争议是这次改革的重要任务。林权纠纷调处做的好与坏是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的主要环节,在调处过程中,要把握“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依法调处”的原则,以组织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为主,化解矛盾;要坚持做到不上交矛盾:组内的纠纷,在组内协调;村内的纠纷,在村内协调;乡镇内的纠纷,在乡镇内协调。因为越是向上,协调的余地越小,化解矛盾的难度加大。在调处过程中也要讲究策略,既不回避矛盾、积极调处,也要讲究效率。有些调处难度很大的矛盾,可以暂时放一放;不能因为个别问题而影响整体改革的进度。

四是把握好勘界确权关。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后,驻村、村组干部要有2-3人全程陪同,召集林农上山指界,接界人签字。技术人员要按照技术规范,严格标准,利用1:10000地形图等手段,准确地勾绘好林农宗地的四至界线,认真填写好各类调查表格,准确测算面积,不能敷衍塞责,厚此溥彼,有失公允。

五是把握好检查督办关。林改工作不仅政策性强,而且也是一项涉及面广、环节多、要求细的工作。从宣传发动、摸底调查、制定方案、实地勘界、签订合同、确权发证到建立档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相互影响、紧密相关,上一个阶段和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下一阶段下一环节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要把跟踪指导和督导检查作为林改工作的重点,落实责任,全程监控,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前阶段林改检查督办工作还存在不足,各乡镇应结合实际,把事前指导和事后检查、日常指导和专项检查、阶段性检查和年度考核结合起来,组织林改工作队,深入现场指导林改工作,解答有关政策,检查工作质量,督促工作进度,确保改革质量和改革成果。

第二,在工作措施上,必须做到“五个到位”。

一是强化领导,组织机构要到位。各乡镇要指导各村成立林改工作专班,负责本村的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要组建工作组,由村民小组长、原林业“三定”时的老干部和村民代表3人以上组成,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级级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工作局面。林改驻村工作队员要紧紧围绕林改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具体工作,摸清林情,了解民意,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同时,县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乡镇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林改工作,及时帮助解决林改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并对驻村工作队员在思想和生活上多给予关心和帮助。

二是明确责任,工作落实要到位。各乡镇及村组干部的主要职责是“开好会、带好路、托好人、公好示、签好字、解好难”,即组织开好宣传动员会,让群众参与支持林改工作,确保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组织群众确定四至界限,并带领技术员进行现场踏界、区划勾图,对于外出务工或其它无法到现场的农户,要组织确定好委托人履行其权力,对村组公山和集体林场等的改革实行阳光操作,制定林改工作方案,达到2/3通过的要求,完善签字程序,进行张榜公示,及时处理林权纠纷,确保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后,各乡镇要把工作任务安排扎实,特别是要为林改技术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每天至少要保证有2到3名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带领林农上山踏界定界,确保勘界勾图工作的顺利进行。林业部门主要职责是“协调、服务、勾图、划界、填表”,做好争取和服务工作,为林改工作创造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必须到现场对每宗林地进行现场踏界勾图,做好林改内外业工作,务必保证“四至”准确、区划正确、求积精确,表格填写字迹工整,语言描述准确。

三是强化服务,后勤保障要到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是林业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一项工作,需要各乡镇和相关部门配合。县财政局要按照国家、省、县的资金预算安排将林改资金根据工作进度需要及时拨付到位,加强林改资金的管理。档案局要为各部门和全县林农查阅林权证等档案提供必要的方便。法院、信访、司法、经管、国土等部门要按照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林权纠纷调处,最大限度的为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确权发证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乡镇要为聘请的在校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食宿、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服务。

四是严肃纪律,责任追究要到位。各乡镇以及林业系统工作人员在参与林改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操作,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落实,不能随心所欲,胡作非为,要切实尊重林农意愿,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能因我们的工作失误伤害了广大林农的根本利益。对弄虚作假或工作不力的干部,要取消评先表模的资格,并视情节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同时,对在林改工作中取得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五是加强保护,资源管理要到位。要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放活”的关系,认真研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征乱占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要加大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三、扎实做好当前农业农村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关于倒损农房恢复重建。州政府决定6月15日后,对各县倒损农房恢复重建进行验收,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必须在6月15日前完成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还没有完成的倒损房重建户的乡镇,必须尽快全部完成。同时,为购房户办齐购房手续。二是各乡镇要将所修房屋照片以及验收报告交民政局建档。三是建设部门要对所有复建房屋的农户发质量合格证。四是扶贫部门要将扶贫配套资金发到各乡镇所有恢复重建对象手中。

(二)关于防汛抗旱工作。一是要高度重视,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地质灾害监测点、在建涉水工程、15座水库、山洪灾害点、堤防、渠道、集镇供水工程的防范工作,确保防洪度汛安全。二是要继续深入开展汛期安全隐患排查。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要搞好风险排查,及时整改,将各类险情隐患和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两库”的地质灾害隐患和平阳河堤,有关乡镇及部门要安排专人监测。三是要加强汛期值班,保障信息畅通。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值班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主汛期一定要坚持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制度和值班制度,带班领导要随时掌握雨情、水情、险情和灾情,正确决策指挥,切实负起责任,严密监视汛情,准确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提供雨情、水情和灾情。

(三)关于烟叶生产。一是6月底以前全面完成大田管理。要适时揭膜培土,加强病虫害防治,要将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3%以内。同时,要平衡烟株营养,对小苗、弱苗要有的放矢的追施偏心肥,促进烟株快生快发。二是加快烤房和晾房的建设进度,确保新建烤房能在今年全部投入使用。三是加快试点村、专业新村、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步伐,强化对试点村、专业新村、标准化示范区内烟叶种植的大田管理,确保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的稳步提高。

(四)关于沼气池项目建设。目前,“一建三改”所需水泥、灶具、管道等物资已配送到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全县已完成沼气池建设还不到1000口,建设进度滞后。各乡镇要迅速搞好组织领导协调工作,督促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把工作落实到位,切实将沼气池建设的进度、质量、效率和安全同中心人员的工资进行挂钩,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五)关于农业污染源普查。各乡镇要加强领导,按照县普查办的要求,完成普查数据录入和数据审核的报工作。同时,要做好原始表格的整理归档。

(六)关于夏粮抢收和秋粮田管工作。春夏之交,正值梅雨季节,各乡镇要高度重视夏粮的抢收工作,千方百计加快夏粮的收割进度,掀起夏粮抢收的高潮,做到应收尽收。同时,要搞好洋芋晚疫病的防治和秋季农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

林权改革范文篇5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机制,对于构建山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是全县重点林区之一,是林改的重心区域,林改成败直接关系到全乡各方面的发展。在全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乡党委、政府决定召开全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和省、市、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安排部署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依托热区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发展机遇,稳步推进,确保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

下面,结合我乡林改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林改试点经验,面对现实,团结一致,进一步坚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党在农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其地位和作用不亚于过去任何一次社会变革,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乡当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依托热区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稳步推进××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乡造林和林林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乡属于师宗县重点林产业之乡,是全县100万亩速生杉木林生产基地之一,历届乡党委、政府都把发展林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06年确定“林业立乡、生姜强乡、畜牧兴乡”的战略目标,把林产业的发展放在了首位,提出粮农向林农转变的要求。××乡98%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海拔在737米至2030.5之间,适于栽培多种树木。多年来,××各族群众的造林活动从未间断过,但大规模的造林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部分农户造林。1988年至1996年,部分群众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与县煤炭局林业局联营造林、集体造林和个人造林,共造人工杉木林12万余亩。第二阶段为全民造林。从2006年开始,因为林业经济的凸现激发了全乡群众造林的积极性。2006、2007两年全乡累计采伐人工商品林5万余立方米,实现产值2500多万元,近三年来全乡造林达10万亩,累计造林总面积已达20多万亩,××乡成了储能巨大的“绿色银行”。造林方式和树木品种也趋于多样化,保水珍贵树种逐渐受到重视,今年便料村委会已造珍贵树种红豆杉300亩,还将造200亩。为方便群众购苗,今年在设里村实施三角枫育苗基地建设10.4亩。

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促进林产业循环发展,2007年还招商引资300多万元新建3个木材初加工厂、1个木材深加工厂。在大力发展林业的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加大对各类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力度。近两年来,根据群众举报,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31起,其中,非法运输木材案22起,偷砍盗伐林木案5起,滥砍乱伐2起,纵火毁林2起,共收缴木材210立方米。

(二)××乡林改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1、七条措施顺利推进林改试点工作

为切实把山林还权于林农、还利于林农、让利于林农,××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大胆探索,于2007年8月在坝林村委会开展了以产权到户为核心,以落实林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主要采取了“四到位三认真”的措施。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工作人员到位。以林业站技术人员为主,抽调工作人员29人,群众92人参加林改工作。三是工作经费到位。省、市、县、乡划拨的经费按时到位。四是宣传培训到位。采取召开培训会、张贴标语、与群众座谈、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明白了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知道了改什么,怎么改。五是认真排查调处纠纷。成立了勘界调纠组,排查各种山林矛盾纠纷15起,其中州市际1起、村委会间3起、组与组之间11起。六是认真勘界确权。在勘界中采取自外而内、内外结合的方式推进,先勘测村与村的山林界线,再勘测组与组的界线,逐户进行宗地调查。七是认真完善痕迹管理。参照县林改办要求,把各种材料规范归档。

2、八项成效受益林改群众

目前,试点村委会14个村小组615户主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所取得的成效,一是按期推进工作,收到良好效果。经过近一年的林改工作,整个试点村已完成调查登记577户2976宗,占应调查登记户数的93.8%。二是产权得到了明晰,维护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在林改试点工作中,因村制宜、依法依规,按照林改政策,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林改路子和经营模式,在均山、均股、均利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操作程序,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和林业发展的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利益主体不落实等问题。同时,林权明晰到位,有利于森林资源的管护,提高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各村小组都制订了天然林、水源林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三是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林改试点期间,紧紧围绕“农民得实惠、生态效益得增长、林产业得发展”的目标,大力调整林产业结构,让林农真正把山当地耕,把树当菜种,群众在承包地和自留山、承包山上大面积植树,树种逐步多样化,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提高,已初步形成个人、集体、私人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逐步由过去的集体造林、国家补助向集体、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经济成分并举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全乡呈现出空前的造林热潮。据统计,林改以来,全乡新造林面积超过5万亩。四是生态得到了保护。在林改试点中坚持“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基本准则,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充分依靠群众,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在试点村初步形成了林农自我实施、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全乡上下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为推进生态建设,做大做强林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五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整个林改试点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民主决策,村民有了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下制订各村林改实施方案。群众民主决策的意识得到增强,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同时,干部群众一起进行各村林地权属的界定,一起调解林改的各种争议和纠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六是促进林业分类经营的实施,有利于商品林的灵活经营。这次林改,明晰了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的产权,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有利于放活商品林的管理,促进了林业分类经营的实施。同时,为林地、林木的流转创造了条件,有利商品林的灵活经营。七是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林改既是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又是一个培养锻炼干部的过程,更是检验干部作风的平台。参与林改的干部们都以群众“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处处显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大家既是林改政策法规的“讲解员”,又是山林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既是组织实施林改的“指导员”,又是勾图画线的“技术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林改的思想观念。自从启动了坝林林改试点村,参与林改的干部就下村蹲点驻扎,工作在林改一线,切实为我乡的林改做出了无私奉献。八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以及“尊重民意”等林改政策的落实中,工作队员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效拉近了相互间距离,增进了了解,培养了感情,密切了关系。

3、五条经验为全面推进林改做借鉴

在林改试点工作中,××乡还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出了路子。一是加强领导是关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改革是否成功,是否能让群众从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关键在于加强领导。××乡党委政府自始至终都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乡、村、组三级都分别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单位齐心抓、上下联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为顺利推进林改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政策到户是基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牵一发而动全局。改革涉及面广,内容多,技术性高,政策性强,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坝林试点村林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对工作人员采取集中学习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理论、吃透政策,在实地操作中提高技能。另一方面,在群众中采取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宣传、田间地头交流、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知道为啥改、改什么、怎么改,做到改革内容让群众知道,改革方式由群众决定,把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打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三是尊重民意是根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通过改革,“还权于林农,还利于林农、让利于林农”,因此,我们在试点村开展林业改革工作中,一是深入摸底调查,了解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因村而异制订改革方案,各村小组的方案均经三分之二以上的群众讨论表决通过,不搞一刀切;二是在推进改革工作中,不但严格依法依规,更尊重群众意愿,以群众利益为根本,积极宣传和发动群众,让群众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做到了坚持原则不变通、执行政策不走样、遵循程序不减少。四是调处纠纷是突破口。山林土地权属纠纷,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包括州市际、村组间和户与户之间的山林权界线纠纷,在推进试点村林改工作中,我们始终以调处纠纷为突破口,边勘测界线、调查宗地,边排查调处纠纷。问题不大,情况不复杂的,当场调结;情况复杂,难度大的,分别做好双方思想工作,找依据,依法依规调处,认真解决林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做到了在改革中确保稳定,在稳定中顺利推进改革。五是分工协作是重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使各个工作环节顺利进行,我们加强团结,分工协作。在整体上,业务技术指导组和山林纠纷调处指导组互相配合完成全乡林改工作任务。根据试点村实际情况,又把工作人员分成勘界调纠组、宣传和业务实施组、后勤保障组,各个工作组在林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工负责,互相协调,确保完成林改任务。

4、四个困难更坚定林改信心和决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林改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思想意识落后。少数领导干部的认识还不到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还不够多,尤其是改革范围扩大后,如何开展公益林区、天保区集体林的改革,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群众利益的关系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二是林权界线情况复杂。集体林与国有林、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林权界线相互交错,情况复杂、矛盾纠纷多、调处难度大。再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村寨的林权依据、证据不齐,四至界线不明确,林木权属不清,纠纷多且年代久,调处难度大。三是林改资金困难。××乡林改点多面广,许多村寨在深山远箐里,交通条件不好,勘界、勾图、实地调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林改资金有限,困难较大。四是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少,jps定位仪器和微机严重缺乏,勾图跟不上,宗地面积不能及时求算出来。乡党委政府已加大了物资的投入,但是物资的困难依然存在。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扩展和发展,也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林业上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全乡一定要进一步坚定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勇敢面对现实,正确分析和解决困难,团结一致,切实增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任务。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落实多种形式并存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次全新的、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势推进改革,确保年底前圆满完成全乡的主体改革任务。

(一)严把方向,准确把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权制度改革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会议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发展林业、振兴林区、富裕林农”的目标,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引导林权所有者建立合作经营、科技创新、资源管护和规范流转体系,建立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林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抓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全乡林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通过改革,达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同时,要建立起适应林产业发展需要的林业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有效的森林管护体系,建立起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乡村组织和林业部门的工作正常运转,确保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确保林区社会稳定,为全乡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先行试点,目前,已进入了全面推进主体改革阶段。推进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尚未明确经营主体的集体商品林及其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的“四权”,真正做到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一是要明确所有权。要在稳定完善林业“三定”的基础上,通过均山到户、承包经营、折股量化或股权到户、流转现金到户等形式把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明晰到户,进行林权登记,换发、核发林权证,使集体林实现均山、均股、均利,达到“三个60%以上到户”的目标。即:集体林60%以上实现均山到户;剩下40%中的60%以上实现股权到户;剩下的流转拍卖所得,60%以上现金到户。“三个60%”后剩下6%左右用于村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要放活经营权。要遵循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还权于林农,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以林农为主的多元化市场经营主体,开展多种经营,推进林业生产规模化。三是要落实处置权。对已明晰权属的自留山、责任山及外资、民营企业等单位和个人营造的林木及附着物、林下资源,业主依法享有处置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依法继承,可作为资产抵押、担保、入股。既要把权力和利益还给林农,又要把责任明确给林农,凡农户人均占有林地2亩以内的,2年内必须绿化验收达标,超过2亩的,每年每人至少绿化验收达标1亩,否则,到期要收回,重新发包。四是要保障收益权。要依法保护所有者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采伐处置权、林地林木流转权、森林景观经营权、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权、林产品收益权和补偿受益权等合法权益。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各项林业税费优惠政策,取消对林农和林木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对涉及林农的规费,能免则免、能下限收取的原则下限收取,努力做到除国家、省、市、县的上缴外,其余全部返还给林农,切实减轻经营者负担。

(三)突破难点,着力解决好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勘验好林地四至界限。林地勘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一项十分复杂、十分敏感、十分重要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地勘测,确保每宗山林四至界限清楚、权属关系明确、权证规范统一,不留隐患,切实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高质量完成林权登记和发证换证工作。二是要调处好林权纠纷。坚持纠纷调处“下管一级,下调一级”,做到县与县之间的矛盾由市级调解、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矛盾由县级调解、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由乡(镇)调解、组与组之间的矛盾由村委会调解、户与户之间的矛盾由村小组调解,确保95%以上的争议矛盾得到有效调处。村与村、组与组、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林权纠纷经上一级调纠组调解而不可调和者,收归相关集体所有。三是要加强好保护管理。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让农民充分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让农民坚定长期经营林业的信心,引导农民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使农民真正成为保护和发展林业的主力军。要完善和签订承包合同,确定承发包双方林地林木管护、荒山造林和迹地更新、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等责任,将保护管理森林资源的责任切实明确到人到户。要加强指导,完善乡规民约,引导农民组建自我实施、自我约束、在自我监督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要强化林业资源管理,把加强管理贯穿于林权制度改革的始终,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机制。要加大执法力度,特别要防止少数人趁机乱砍滥伐,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的违法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四要保障好工作经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周期长、人员投入多、物力耗费大,必须保障好工作经费,按照“多方筹措,分级负担”的原则,把林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理清思路,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终要体现在“明确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上。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彻底、不偏向。一是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改革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照顾现实,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凡原承包合同依法认定不合法或明显不合理、群众意见较大的,应依法依规予以完善或调整。对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要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决定,凡群众决定不再实行集体统一经营的,要采取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均山到户;由群众要求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股份合作,“均股、均利”到人到户。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林农的关系。要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考虑林农的实际,同时要兼顾集体利益,保障山林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集体和农民参与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林权制度改革与各项配套改革的关系。改革的重点是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落实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其他相关的配套改革应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逐步完善。四是要正确处理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关系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按时间和程序要求,在抓好当前生产的同时,保证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五是要正确处理好尊重群众意愿与规范操作的关系。改革主体是农民,必须走群众路线,把政策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交给群众,做到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凡有山林权属纠纷的,在纠纷未协商调处前,严禁发放林权证,严禁下达木材采伐指标,严禁流转,凡违反的,必须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五)坚持标准,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一是要激活林业机制。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理顺林业生产关系,确保让经营者有其山、受其益、得其利,充分调动林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激活林业发展机制,让林农把集体山林管理好、经营好和发展好。二是要盘活林业资源。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集体林权流转体系,使林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采取以林权证抵押贷款等方式,盘活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生产要素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林业资源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吸引社会资本向林业聚集。三是要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要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山于民、还利于民,使群众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让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增加林农收入,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同时,要让村集体经济组织既减少集体山林管护费用和造林开支,又可以合理收取林木的使用费和参与现有林的收益分成,增加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基层组织运转经费。四是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管理体系和服务方式,培育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促进林业部门和基层组织转变职能。林业部门要从繁重的育林护林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研究如何更好地为林业经营者服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指导、行政执法、公共服务上来;乡镇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指导、协调、服务林农发展林业产业上来;村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和为村民办实事上来。五是要促进林产业发展。要围绕全县“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以杉木林为主的人工商品林、1000万立方米的人工商品林蓄积、年均产值2亿元、森林覆盖率达60%”的林产业发展目标,发展××乡的特色经济林,积极引导农户开发林下资源,发展立体经营,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切实增加林农收入。同时,要以木材深加工交易市场为龙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公司+基地+林农”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努力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乡党委、政府和林业站必须从林业发展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着力把推进林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我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由书记、乡长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和村组干部合力抓的良好格局。要层层落实责任,健全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同时,配合好挂联乡镇的县处级领导、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落实、抓检查、抓进度,及时帮助解决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建立解决林权纠纷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及时妥善处置。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要继续采取召开培训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加大对中央、省、市、县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加快林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发动,讲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讲明改革的步骤和程序,讲透改革的法规和政策,切实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林农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同时,乡“林改办”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总结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浓厚氛围。

第三,要扎实稳步推进。林改工作是一项难度大、范围广、政策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乡“林改办”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扎根基层,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稳步推进,重点要对林改工作的政策是否把握准确、宣传发动是否到位、改革程序是否规范、工作人员是否就为、勘界工作是否扎实、纠纷调处是否妥当、档案管理是否完善等方面进行自我总结和改进,确保林权制度改革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推进林权改革工作的巡视督导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将领导和干部职工参与改革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表现纳入政绩考核,对在改革工作中表现突出、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要大力褒奖;对在改革工作中马虎草率、敷衍塞责、作风漂浮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林权改革范文篇6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解决好为什么改的问题

我县的林业产权的演变和全国各地基本一样,经历了20世纪的分山分林到户、农业合作化山林入社、山林集体所有、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和“两山合一”(自留山、责任山合并为家庭经营山)四个历史阶段,反复的变迁使山林产权关系逐渐模糊,林农对山林逐渐失去了拥有感,尤其是1985年实行的“两山合一山”政策于*年到期后至20*年是我县农村林业政策空档期,政策间断时间长达7年,再加上搬迁户、死亡户遗留下来的山场、山林管理比较混乱,存在很多隐性的林业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有些村甚至自行制定了一些与上级政策不相符的管理办法。集体林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林业产业发展缺乏动力,严重影响了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此次启动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次以林地权益为核心的森林资产权益关系的重大调整,是从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建设上进行的一次系统的全面落实林业产权的综合性改革。

从我县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各乡镇和试点村高度重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方法得当,干部积极、群众拥护,总体情况是好的。但对这样重大的改革,人们难免有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疑虑,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担忧,不敢改、不愿改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人认为,经过林业“三定”,山权林权稳定了,责任山确定了,自留山分到户了,没有必要再搞什么改革;也有的人认为改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太大,林权纠纷多,矛盾复杂,有畏难情绪;还有的人担心,把集体林权落实到户会引起新的一轮乱砍滥伐,甚至将落实林权看成是瓜分公共资源的最后晚餐;还有少数年龄较大的村干部,有“船到码头车到站”之感,懒得站好最后一班岗,缺乏动力,不愿林改。对于这些疑虑和担心,我们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局高度,进一步提高和深化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广大干部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切实把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完善林业产权制度。此后,在中央文件和领导讲话中又多次提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农民得到实惠、林业得到加快发展、生态得到有效保护。这是中央在正确把握林业发展规律,总结历史和改革试点地区经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符合山区林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重大举措,必将有力地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是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要标志的改革。耕地和山林都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村最敏感、最重要,与农民利益最密切的生产资料。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定把耕地落实到农户,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林业生产责任制落实还不到位。我县67.8%的土地为林业用地,其中,有集体林地259.1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7.1%,集体林业用地占有绝对比重。大量事实表明,林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不到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就是不完整的,改革也是不彻底的。因此,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既是林业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又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在林业领域的丰富和完善。

(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任务。我县80%的国土面积是山区,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增加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的收入始终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要使山区群众持续增加收入、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做好“林”字文,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变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为发展优势,走山区综合开发的路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以发展为中心、增收为核心的释放山区农民生产潜能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通过确定集体林经营主体,把林地经营权落实到户,并完善配套改革措施,“盘活”森林资源,规范林地使用权和森林所有权,依法、有序流转,实现资源向资产的转化,这是发展林业、繁荣林区、富裕林农的有效途径,是加快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发展现代林业、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途径。建设现代农业,是今年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不仅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林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如何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林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林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林业,用现展理念引领林业,用培养新型林农发展林业,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林业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林业自身发展情况看,只有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顺体制和机制,解决产权不清、经营主体缺位的问题,才能调动起农民、社会力量造林、育林、用林和营林的积极性;只有破除了制约集体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才能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加快现代林业发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县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

(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顺应群众意愿、合乎农民需要的重大举措。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法律制度落实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真正实现还山、还林、还权、还利于民的目的,使林业经营者对林木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这样才能调动林农的积极性。从试点的情况看,凡改革到位的地方,林农造林育林营林的积极性普遍高涨,资源保护意识明显增强,林业建设出现了喜人的局面:造林由过去的“要我造”变为现在的“我要造”,“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森林火灾明显下降,盗伐、滥伐林木现象大幅减少。改革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许多群众说,这是党和政府的又一利民举措,是实实在在的“德政之举”和“惠民工程”。总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加快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富裕广大林农的根本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国利民之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明确任务,统一政策,切实解决好改什么的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是林业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且还是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其意义将远远超过林业本身,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土地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确立经营主体,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完善配套改革、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转变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

(一)明晰产权。产权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也是建立现代林业制度的核心。因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紧紧抓住产权这个“牛鼻子”,按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原则,依法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明晰到户、到经营主体,这是改革的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由于全省林权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基本政策等大政方针已经确定,必须坚定不移地抓好落实。但在实际操作中,各乡镇要针对不同集体林地资源状况、不同区域特点、不同自然条件以及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定,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严格民主决策,分别采取不同的分山、分林或均股、均利的政策以及确权的实现形式,以达到明晰产权的目的。

(二)放活经营权。产权明晰后,林农及承包经营者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不变、林地用途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享有林地开发,林木及林产品经营等自主权。同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并自主决定流转方式,实现林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充分发挥林地的综合效益。

(三)扩大自主权。改革后的林地、林木可以由实力强的企业重组林农实行规模化经营,也可取得银行的支持,然后由林农贷款来发展林果产业,逐步建立以林农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市场经营机制,开展多种经营。在经营自主权方面,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什么时候种,要依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在政府的引导下,尊重农民的意愿,尽可能地将国家的要求、政府的引导与农民的意愿结合起来,让农民作主、自己决策、自己当家。

(四)落实处置权。依法取得林权的农户和经营业主,应当同时依法享有林木和林产品的处置权。当前,落实处置权的关键是如何解决林木限额采伐问题,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是加快林业发展的难点,也是影响林农积极性的热点,如何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真正落实好经营者的处置权,需要在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适应商品林生产的林政资源管理制度。按照分类经营、分类管理的要求对公益林和商品林采取不同的资源管理制度,公益林要按照公益事业来管理,严禁商品性采伐。商品林要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逐步探索既能保证资源消长平衡,又能适应林业生产需求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木采伐指标要确保分配到经营者手里,并要进行公示,允许林木所有者依法采伐的林木进行自主销售,产销见面。

(四)确保收益权。要建立健全减负监督机制,确保林农收益稳定提高。农户经营自留山的收益归农户所有。农户经营承包山的收益除按合同约定交纳林地使用费外,归农户所有。林业“两金”(育林基金和维持简单再生产费用)的征收标准从20%调减到10%,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涉林税费项目以外,其他所有收费项目一律取消,把减轻林农负担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体系。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解决好怎么改的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承包”、“税费改革”后的第三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深层次革命,事关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的贯彻落实,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调整。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是坚持“一把手工程”,整体联动抓林改。这是保证林改工作扎实、健康、有效推进的根本保障,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责任制。按照“县委统一部署,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都成立了工作机构,县委从县直有关单位抽调了部分副局级领导干部组成了229个驻村工作队,指导各村开展林改工作,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林改工作人员、经费、政策落实到位。

二是坚持依法依规,以民为本,确保林改规范有序。我县的林改工作要始终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以及中央、省关于加快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进行。县委出台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坚持村组制定方案,县乡两级审批机制,保证林改工作沿着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健康运行;同时,又坚持维护农民的主体地位、落实群众的自主权、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把林改方案的制定权交给群众,做到改革内容、程序、方法和结果“四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三是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政策的连续稳定。这次林改是农村改革的继续和完善,林业“三定”以来,已经明确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大部分群众满意的要予以维护,不得借改革之机打乱重来、重新分配或无偿平调。对已经划定的自留山,由农户长期无偿使用,不得强行收回,自留山上的林木一律归农户所有。没有划定自留山或两山合一山的坚持交由多数群众民主决策,采取补换、置换、区分等多种方式解决,对已承包到户的责任山,原则上要保持承包关系的稳定,凡原承包合同基本合理,群众没有意见的,要维持原承包关系不变;不合法或明显不合理、群众意见较大的,应依法依规予以完善或调整。对证山不符、界线不清的要重新勘界,落实面积。要落实“谁造谁有”的政策。按照林地使用权服从于林木所有权的原则,合理调处地权与林木权的关系。这样做,既尊重历史、取信于民,又减轻林改的阻力。

四是摸清资源底数,夯实改革基础。摸清森林资源家底,不仅是林业规划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通过摸底调查,合理确定公益林和商品林比例,确保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江河流域、生态脆弱区的公益林稳定不变,在此基础上,要适当提高商品林比例,保证山区农民以林致富、发展林产业的需要。要科学界定宜林荒山和非宜林荒山。通过摸底调查把区划落实到山头地块,要合理确定人工林与商品林,为依法采伐管理提供依据,为加快林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切实解决好改革的效果问题

1、加快林业管理体制改革。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行意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加快林业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步伐,乡镇林业管理站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科学设置,合理定编,作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的派驻机构,实行“以钱养事”机制;对承担林政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林木种苗管理等管理职能的林业基层事业单位,要严格机构编制管理;对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逐步改制,退出事业单位序列,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坚持清理林业部门超编和借用人员,分流富余人员,调整支出结构,节减费用开支。

2、建立健全中介组织,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林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步伐,提高协会活力,规范中介组织行为。采伐设计、林木检量、森林资产评估机构、林业产业交易中心要逐步转为中介组织,以确保客观、公正履行职责。乡(镇)林业工作站要为农户做好技术指导,提高农户和农民素质,增加集体林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同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构建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切实为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高效便捷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林权改革范文篇7

一、深化我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要性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决定和回良玉副总理在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上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维护广大林农的基本利益、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市是林业大市,80%的土地是山场,70%的人口在山区,集体林地占有较大比重。改革开放后,通过开展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三定”工作,扩大林业经营自主权和实施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但由于部分集体林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流转不规范、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明确等原因,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影响了林木所有者和经营者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要素向林业的集聚,导致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粗放,林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为此,必须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改革,才能有效消除长期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只有改革,才能有效释放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潜能和林地的巨大生产潜力及调动其他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只有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双重属性和林业的多种功能;只有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林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保持林区的稳定;只有改革,才能充分发挥林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

这次林改不同于以往历次林业改革,它是一次对以林地权益为核心的森林资源资产权益进行进一步明确,是从体制上、机制上和制度建设上的综合性改革,是从明晰产权关系入手,确立林农经营主体地位,给予林农真正意义上的物权改革。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林权制度改革的依据、范围、目标、任务等基本问题。

(一)林改的依据

林改工作情况复杂,政策性强,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现行的涉林法律法规较多,这些都是我们林改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和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有四个:一个是《森林法》,一个是《农村土地承包法》,一个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还有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如《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并指出“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这就是说,国家对林地和耕地一样,都是实行承包经营制度。同时,还指出:“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而对于“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第十条规定,“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这些规定,对林改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林改的范围

不同的地区,具体情况不同,林改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林业“三定”以来大部分山林已基本到户的实际,我市确定的林改范围主要是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尚未明晰的集体林(包括商品林、公益林)以及区县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对已明晰权属的自留山、责任山和承包经营、股份制经营、合作联营的集体商品林以及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界定并到户的生态公益林维持现状不变,在本次改革中主要是完善登记内容、建全档案,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

对权属有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要按照“逐级负责、分级调处”的原则,积极调解权属争议。调解成功的,要确权发证;一时难以调解的,暂不纳入改革范围。

(三)林改的内容

林改的内容很多,包括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两个大的方面。主体改革的内容主要是:确权发证、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等。配套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加快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培育林业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覆盖集体林业的公共财政制度、建立森林资源“三防”体系等。

这里重点讲一下确权发证问题。林改的核心是产权。产权包括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其中涉及产权的性质、产权的确立、产权的行使、产权的流转、产权的收益和产权的保护等许多方面。林改的实质是通过“两权分离”,还权、还利于民。

确权发证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一项最基础、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一是划给农民经营的自留山和分包到户的责任山,要稳定不变。这是中央三令五申的要求,也是维护林业政策连续性的需要。二是对现在仍归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可以按人口实行均山、分户、联户承包经营,也可以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办法,继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还可以实行有偿转让经营等。三是对已经流转的集体山林,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群众意见较大的,要尊重历史、依法完善。四是对国有林(包括国乡联营山林),首先要稳定权属,其次要搞活经营。搞活经营的方式很多,可以通过采取内部职工承包,或者吸收社会法人、自然人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股份制经营,或者向社会公开转让等。

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过林业“三定”,做了大量工作,但确权发证任务仍十分艰巨。

(四)林改的任务

主要任务是,争取用2年左右的时间,打好“一个基础”(确权发证),建立“两大机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和交易机构),突破“三个难点”(“两金”减免、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采伐限额管理),完成“四项工作”(放活经营、减轻税费、规范流转、综合配套)。

(五)林改的目标

从近期看,林改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实现“四增”即资源增量、林业增效、林农增收、村财增加。从长远看,应实现的目标主要是,建立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这种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基本内涵有六个方面,即“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服务监管到位”。

(六)林改的途径

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明确林业产权,把林地的经营权落实到户、落实到人,确立林农在林业经营中的主体地位;二是通过林权登记发证,以法律的形式落实林农的经营权,确保林农的处置权和收益权,真正实现还林、还利于民;三是通过建立健全林业要素市场和服务平台等配套改革,规范林权的依法、有序流转,促进人才、资本、科技等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盘活森林资源,激活林业发展机制,缩短林业经营周期,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带动新农村建设。要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措施,逐步实现经营主体明晰化、资源资产化、流转规范化、机制市场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效益最大化。

(七)林改的步骤

根据我市森林资源状况和已有的基础条件,林改工作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力争用两年的时间全面完成林改任务。具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时间2007年4月-6月底,主要工作是宣传发动、组织培训、制定方案。

通过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林改的目的、方法和政策;逐级组织业务骨干培训,务使参与林改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都成为林改的“明白人”;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逐级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

2、实施阶段:时间2007年7月-2008年9月底,主要工作是现场勘界、登记造册、确权发证。

村或村民小组推选代表组成工作组,现场核实山林权属、面积和四至界线,逐户登记并绘制山林小班位置图。林业部门负责对登记的材料进行程序审核,审核无误后张榜公示,并由集体林地所有者统一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发证。

3、总结阶段:时间2008年10月-2009年3月底,主要工作是检查验收、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对林改实施情况,各级要加强跟踪督促检查,及时解决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不断总结经验。林改工作基本结束后,由各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对下一级的林改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和评比表彰的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三、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把握好几个问题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终要体现在“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这四句话上,以生态公益林是否管好、商品林经营是否放活、林农是否增收,作为检验这次改革成败的标准。为了实现这个改革目标,在工作中,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社会稳定。这次林改,实际上是对上个世纪80年代初林业“三定”确定的林业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巩固、完善、深化和提高,绝不是推倒重来。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林业“三定”时已经分到户的自留山和责任山必须保持稳定,这次主要是完善合同,换发林权证;目前仍由集体管理、尚未落实经营主体的山林,可以按人口实行均山、分户、联户承包经营,也可以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办法,继续实行集体统一经营。因此,必须在稳定林地所有权的基础上,通过流转或实行家庭承包等多种形式,明确经营主体,落实经营责任,并确权发证。各地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通过协商的方式予以解决,不允许违反规定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另搞一套,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好群众的首创精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7种明晰产权的有效形式,各地情况不同,可因地制宜的选择运用。除此之外,各地还可以结合改革,积极探索新的改革形式,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坚持三分之二以上多数同意后决策,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参与权、知情权,坚决杜绝暗箱操作。

(三)加强对改革的政策引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林改的实质就是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林业生产关系,其政策性、专业性都非常强。为了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对改革的引导。各地林改办公室要尽快组织人员编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指导各地掌握政策;同时要成立林改政策咨询小组,解答有关林改政策问题。要努力探索调动农民、山林经营者和乡、村、组各方面积极性的林业发展新机制,引导和鼓励山林向有经营能力的大户集中,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和经营效益。

(四)坚决落实和兑现改革的各项配套政策。这次改革推出的政策多、内容丰富,条条都有“含金量”,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林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如全面取消市、县、乡、村出台的所有木竹收费项目;调减育林基金分成比例,将让利的育林基金全部补助给乡镇;自产自销原木、原竹取得的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发展绿化苗木等获得的收入,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毛竹、10厘米以下间伐材不纳入生产计划管理,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省批准下达的采伐限额控制,等等。全面落实和兑现这些政策,是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各地、各部门必须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和大局意识,从服从发展大局,服务“三农”工作的高度,坚决地、不折不扣地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有关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

(五)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妥善解决山林纠纷和承包纠纷。由于本次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且林业“三定”以来的林业产权关系变化形成了一些“后遗症”,因此,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山林纠纷和承包合同纠纷。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纠纷问题,各地务必高度重视,依法加强协调,妥善解决。要严防因山林权属或承包合同纠纷引发群体性乱砍滥伐林木和纠纷械斗事件,坚决依法打击借改革之名制造事端、引发纠纷或乱砍滥伐的各种案件。要充分发挥乡规民约在群众自我调解纠纷、爱林护林方面的积极作用,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各级人民法院和林业、公安、信访等部门,要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投诉,建立重大毁林案件和纠纷械斗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林改办要安排专门力量负责接待和处理群众反映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杜绝群体事件的发生,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四、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几点要求

第一、组织领导要到位。这是做好林改工作的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林改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把它作为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一件大事来抓,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改革取得成功。各级都要成立以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市指导,区县领导,乡镇组织,村组操作,部门服务”的工作机制。

第二、工作班子要落实。林改工作班子是否得力,直接关系到林改的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能否真正落实。要抽调业务熟、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组建林改试点的具体办事机构,负责政策指导、技术培训和日常工作。同时,林业、财税、纪检监察、农业、国土以及政法等部门都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确保改革顺利推进。特别是每个村民组要推选5-7名底数清、情况明、威望高、人缘好、有热心、能干事的同志组成林改工作小组,负责相关林权权利人的召集、现场勘界、表格填写以及老式林权证收集等工作。

第三、宣传发动要广泛。林改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仅需要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而且要把林改方案的最终决定权交给群众,由村民委员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表决通过。因此,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林改宣传力度,把林改政策交给群众,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同时,要把林改政策宣传到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广大林农,使他们都知道林改。

第四、林改培训要务实。为尽快打造一支懂政策、通业务、能干事的林改队伍,避免在林改工作中走弯路、重复操作和多次修改,保证林改工作顺利进行,各地要抓紧组织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使参与改革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成为林改的“明白人”。市里要培训到乡镇,要以分管林业的乡镇长为骨干,分批培训,使他们掌握林改政策,知晓工作程序,明确自身责任;区县要培训到乡镇林业站和行政村,使他们熟知林改的具体操作方法;乡镇要培训到村组的林改工作小组,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现场勘界、表格填写等实际操作方法。培训的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后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要通报,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第五、林改方案要周密。市委市政府已下发了《林改意见》,各地要组织力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并依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市里的林改意见,科学合理地制定林改实施方案。区县林改方案报市政府批准,乡镇林改方案报县政府批准;村组林改方案,要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经乡镇政府批准,报区县政府备案。由于林改工作的复杂性,不同的村、组由于其林地面积、山场条件等不尽相同,具体的林改方案也不应相同。因此,林改工作特别强调要抓好村一级,根据社情民意和村情林情,实行“一村一策”、“一组一策”,确保林改方案周密细致,符合实际,得到群众的拥护。

第六、督促指导要有力。林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一定要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因此,各地要由政府牵头成立督导检查组,县、乡两级都要成立工作组,对林改工作加强指导,不仅要解答好政策问题,检查工作质量,督促工作进度,而且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第七、检查验收要严格。林改工作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不能看现象,凭感觉,大而化之,而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改。为此,必须把检查验收作为林改工作的重要一环,制定完善的检查验收办法,明确验收标准,并由多部门联合组成工作班子,一个一个检查验收。同时,要对每个工作阶段进行检查验收,不符合要求的不得转入下一阶段工作,直到补课符合要求后才能转段,确保林改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

第八、维护稳定要加强。“稳定”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在林改工作中,要坚持把维护稳定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化解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为此,关键是要抓好林权纠纷的调处,加强调处机构的工作,切实解决好长期积累下来的林权矛盾。同时,要抓好林政资源管理,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借林改之机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从**区的林改试点情况看,只要工作到位,措施有力,就不会出现乱砍滥伐等问题,也不会出现因林权纠纷而影响社会稳定的状况。

林权改革范文篇8

2002年10月,村民李华、李知春、李井元等3人,通过公开竞争承包租赁取得了被山火烧光的1000亩集体油茶林地的经营权20年。当年他们就投入30余万元对林地进行垦复、林道修整,随后几年通过公开投标又陆续与有关村民小组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取得有关林地的经营权。目前李华等三人承包经营该村林地荒山5000余亩,其中已种植桉树3100亩、种植国外松800余亩、种植风景林400亩。

一、马峰村林地流转的做法

1、组建班子,制定规划。在广发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该村组建了由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组成的林地流转专门班子,并结合马峰村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流程,县林业局及时下派工作人员搞好技术服务,协助勘测规划。

2、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工作班子始终把政策宣传、发动群众放在首位,采取发公开信、逐层开会、印发资料、刷写标语,办专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让广大群众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加林改。同时,还与有意向承包租赁的本村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广泛联系,向他们传达林改精神,真正使林改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浓厚的林改氛围。

3、全面调查,摸清底细。坚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进行全面调查摸底。一是摸清村级土地面积和耕地、林地、荒山面积和原有山林管理情况;二是开展入户调查,摸清各组各户人口、家庭劳力、需林地流转的面积和林权证发放情况;三是收集对村组集体山林流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尊重群众,民主决策。始终严格遵循《村民组织法》、《森林法》,做到政策、程序、方法、内容、结果“五公开”,改革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

5、规范程序,依法推进。林地流转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在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法依规地签订承包租赁流转合同,集体统管的林地由村集体依程序统一发包,签订合同明确流转形式、面积、年限、租金及双方权利、义务,再到县林地林权换发证办公室变更林权证,切实维护林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二、马峰村林地流转产生的成效

马峰村的林地流转,激活了林业市场,促进了林业发展,增加了农民和集体收入,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推动了林业规模化经营。林地流转,解决了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即用地问题,闲置荒山林地的有序流转有利于大户规模经营,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加快了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进程。

2、调动了林农营林护林积极性。通过山林流转,确立了林农的生产经营主体,林农的生产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得到保障。村民对林地拥有开发利用的自主权,转变了经营理念,激发了林农投资造林、兴林的积极性,把山当作田来耕,把树当作菜来种,巡山护林、防火护林意识增强。目前该村三名承包大户已投入资金180余万元,添置了拖拉机、割草机等机械30台(具),提高了林业科技化和林地单位面积产生率。

3、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山林流转不仅加快了林业产业化经营,也使一些因林地资源不足而“吃不饱”的农民从林地中解脱出来,干起了种养业、运输业、服务业等,马峰人告别了“砍木材、烧木枝、卖柴火”的“三木经”,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很多人成了烤烟专业户、运输专业户、种养专业户。目前该村现有50多台车经营运输业,全村有2/3的劳动力在外务工经商,200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70元。

4、保障了村集体持续增收。林地流转后,村集体不仅减少了管护山林的费用和造林开支,而且通过收取林地承包费,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保障了村公益事业的发展。据调查,转包的这5000余亩山林每年每亩的租金是10—18元,仅此一次每年村组集体收入达6万余元,壮大了集体经济。近几年,该村修整了村小学、村祠堂、村道等公益事业,提升了村基层战斗力,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5、促进了剩余劳动力就业。山林经营承包户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山林地割草、植树、施肥,现在平均每天有20余人在山林地劳动,给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就业门路、增加了农民收入。

6、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在农村改革的基石,也是双层经营体制的核心。通过山林流转推进林改,在保持山林所有权归集体的前提下,放活林地使用权,明晰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山林权属纠纷,调解了邻里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进一步推进林业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马峰村的林业改革是嘉禾县新形势下林业经营模式的探索,对今后进一步推进嘉禾林业改革有不少的启示。嘉禾作为郴州市唯一的非重点林区县,36万人目前只有林地不足50万亩,剔除国有林场4万亩,人均林地只有1.2亩。在这种县情下,林业改革重要形式之一的分山到户有其有利的方面,也有其不利的影响。林业作为经营期长、投入量大、比较效益低、生态效益要求高、政策制约性强的产业,如果不走规模经营的路子,据了解目前是没有多少农民愿意大规模进行投入的。笔者认为,嘉禾在后段推进林业改革中,既要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又要结合嘉禾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推进改革,以林地流转为突破口推进林权改革,以林权改革为动力促进林业发展。

1、加强领导,强化宣传,是搞好林权改革的前提。要围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19字方针,切实加强林改工作的领导,把林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县乡村行政主要领导亲自调研,制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及时发现和解决林改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宣传林改的目的、意义和方法步骤,特别是相关政策法规,使林权改革真正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清除基层干部的担心和疑虑,调动广大群众,特别是林农、果农参与林改的积极性。

2、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是搞好林改工作的关键。嘉禾人多地少,单纯地采取分山到户,在一些地方还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应该宜分则分,宜流则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林业改革的机制和方案,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政策,建立健全林地评估中介组织,确保林业改革规范有序地进行,真正做到既要依法维护林地、林木所有者的合法收益,又要让林地经营者效益最大化。

3、依法依规,尊重民意,是实现林改成功的基础。本次林改是对林业“三定”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林改中改革方案的制定、重大事项的决策,都要由村民经过多次会议讨论确定,充分尊重民意。要始终把林农是否得到实惠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主要标准,坚持把让利于民作为林改的出发点。要严格按照《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的规定,严格执行林改政策不走样,保护林农利益不偏离,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确保改革健康、稳步推进。

4、盘活资源,促进融资,是推进林权改革的需要。林业发展周期长、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主要靠群众投资难以实现良性循环。因此,我们要积极探索盘活林业资源的途径,真正把“林权证”变成“房产证”,将“活树”变“活钱”,实现自由融资,促进林地向大户集中,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同时尽快启动森林火灾保险,切实解决林农后顾之忧。

林权改革范文篇9

一、考核组织

为做好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度考核工作,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准备,周密组织,一是制定了《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改革考核细则》;二是下发了《关于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考核的通知》,对考核内容、方法、要求做出安排部署;三是市林业局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年度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考核工作。

二、考核方法

考核采取区县自查和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区县自查。各区县对照《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础改革考核细则》规定的项目和内容,对本区县2010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自查,形成书面总结报告并自查打分。

(二)市综合评定。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区县自查总结报告、自查打分结果、省市督查意见、日常调度和平时掌握情况以及对部分区县实地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三、林改工作完成情况

区作为省政府确定的林改试点县2009年开始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2010年8月顺利通过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检查验收。2010年2月26日,全市林业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后,其他区县全面展开。各区县都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召开了高规格会议,制定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各级都落实了工作人员和经费,举办了林改业务培训,督导调度及时有力,林改工作稳步推进。省委、省政府林改专项督查组先后对区、县、区、县林改工作进行了督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除区以外的其他区县进行了专项督查;市政府先后召开多次林改工作调度会;市林改办公室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导,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全市76个乡镇、2261个有林改任务的村中已有2216个村通过了村级工作方案,占98%。全市已落实产权267.1万亩,其中家庭承包78.8万亩,均股均利128.7万亩,其他方式承包59.6万亩,基本完成了落实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正全面开展勘界发证工作。、、3个区县聘请专业测绘机构强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全部完成林改外业勘界任务,正在进行林权公示,全面完成考核细则规定的指标任务;、周村、、4个区县自己组建勘界组,聘请专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推进外业勘界工作,基本完成考核细则规定的指标任务。

四、考核结果

(一)区作为省林改试点县,积极探索公益林改革模式,为全省积累了经验。全区的林改完成核实率95%,林权发证率96.6%,林权纠纷调处率100%,综合考核得100分。

(二)2010年展开林改工作的区县

区:林改完成核实率为100%,林权公示率100%,林权纠纷调处率100%,综合考核得100分。

县:林改完成核实率为100%,林权公示率100%,林权纠纷调处率100%,综合考核得100分。

县:林改完成核实率为100%,林权公示率100%,林权纠纷调处率100%,综合考核得100分。

县:林改完成核实率为95%,林权公示率51%,林权纠纷调处率100%,综合考核得99分。

周村区:林改完成核实率为96%,林权公示率80%,林权纠纷调处率100%,综合考核得98分。

林权改革范文篇10

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

*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是傣、哈尼、拉祜等多民族地区,幅员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我市幅员面积的3.7倍),林业用地313万公顷(相当于我市林业用地的6.2倍),占幅员面积的70%,集体林地占林地总面积68.1%;活立木蓄积2.25亿立方米,树种以思茅松、咖啡、橡胶等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64.9%,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2006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12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林产工业以思茅松为主原料,生产胶合板、刨花板、木地板,已形成1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其中景谷林业为上市公司。

(一)林改工作的主要思路

*市集体林改从2006年4月全面启动试点,2007年初全面铺开,共涉及所辖的9县1区103个乡(镇)999个行政村13478个组46万农户191万人口,涉及集体林地3033.8万亩,归纳其林改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先行主体改革,逐步完善配套改革”。

“先行试点,逐步推开”。2006年6月,林改试点在景谷县民乐镇翁孔村展开。市委、市政府在对试点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上四大家举办了林改研讨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庚即,召开全市林改工作动员大会,扩大试点工作,在21个乡(镇)中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同时,对全市进行宣传发动、现状调查、纠纷调查等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21个试点乡(镇)确权发证工作,占全市林改面积的20%;完成10.6万农户45.18万人口的主体改革任务,发放林权证10533户。

“先行主体改革”就是明晰产权改革。其步骤是围绕“机构建设、宣传培训、调查摸底、争议处理、制定方案、确权勘查、落实责任、县级自查、输机发证、建立档案”等工序进行。针对林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和具体问题,全市统一了操作办法。如:自留山按林业“三定”时期划定的稳定不变,核实四至界线进行林权登记,换发林权证;责任山在林业“三定”划定并已承包到户、权属清楚的原则上稳定不变。如原划定不合理,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2/3以上成员同意,按林业“三定”时的人口基数或现有合法人口基数,制定增减方案,重新划分。此外,对尚未承包到户,已租赁承包经营、生态公益林、“天保”工程集体林、流转集体林、自然保护区、国防林等不同类别都制定统一的林改办法。

“逐步完善配套改革”就是在完成明晰产权改革的前提下,政府采取和制定一系列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林改成果巩固。配套改革围绕“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四个体系”来进行。“一个平台”就是建立林业信息平台,实现市与县(区)、乡(镇)的林业联网,对林权、林地、林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收集、林业产业项目招商、林地收储、林权流转交易、林权证抵押、市场交易行情等信息,宣传林业政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两个市场”就是建立林权交易市场和木材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四个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管理保护体系、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林业经营体系、森林资源流转体系。目前,全市建成了2个市场和1个林业服务中心(下设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木材及林产品检疫检验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林业调查评估中心、林业科技与法律服务中心、拍卖大厅等),制定出台了《*市农村集体商品林承包金管理办法》、《*市集体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市商品材生产管理和木材生产计划分配暂行办法》及《关于集体经济林确权、流转问题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改革政策文件。

(二)林改工作的作法和主要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机构健全。市委书记、县(区)委书记、乡(镇)书记、村支书等“四组书记”亲自抓林改,任各级林改领导组组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林改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从市级各部门抽调42名精兵强将专职从事林改工作。林改办下设立督导检查组、政策法规组、纠纷调解组、宣传组和综合组等工作机构,指派专职技术总负责和工作进度调度员。构建起“市级指导、县(区)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农民参与、部门服务”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明确思路。市上在总结试点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县(区)、乡(镇)、村组也都有相应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报批后组织实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社一策”,确保林改工作协调一致。

三是资金配套,人员保障。市级财政按每个乡镇10万元、每个村1万元预算安排林改工作经费。2006年为980万元,2007年为5518万元,市委、市政府要求“硬抽人、抽硬人”调集精干队伍搞林改,市林改办从市直部门抽调42人,县乡两级抽调人员9332人从事林改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严肃深化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纪律的通知》,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安心从事林改。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了“召开一系列宣传培训会,组建一支林改宣传队,印发一封公开信,制作一批宣传标语,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发放一本林改工作指导手册,开办一张林改报纸、广电、墙报宣传专栏,开设一个林改宣传网站,出动一批林改宣传车,演出一台林改文艺节目”的“十个一”林改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的林改氛围。

五是依法改革,民主决策。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阳光操作。坚持“一确保、两个2/3、三公示、四公开、五签名”的作法,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依法依规,依靠群众搞林改。对有争议的山林,在纠纷调处前禁止确权发证,禁止森林流转,禁止下达采伐指标;对群众不了解政策的不实施,情况不明的不动手,群众思想统一达不到2/3以上的不表决;林改改什么、怎么改由群众说了算;公榜有异议的不审批;程序有缺项的不审批等等。

六是规范操作,确保质量。制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业务技术操作规范》,下发了《关于认真抓好林改队伍培训的通知》,把林地勘界、确保发证和规范管理作为具体操作的关键环节。

七是调处纠纷,构建和谐。出台了《林权改革权属争议处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争议处理的工作原则、机构、程序和机制,统一制作了调解卷宗、调解申请书、调查笔录、调解协议书、调处登记表和统计报告六个范本式样。纠纷调处把握“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做到“户户纠纷不出组,组组纠纷不出村,村村纠纷不出乡,乡乡纠纷不出县”,把矛盾和问题处理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

八是加强督导,稳步推进。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制定了严格的质量考核办法,实行林改责任终身追究制。市委把林改工作列为专项督查的重点,各级成立督导组,保证林改稳步推进。

九是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各级林改办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市级四大家班子挂钩联系乡,县级四大家班子挂钩联系村,并建立了市、县、乡林改办、工作队和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制,工作经费乡村包干、技术承包等责任制;严格实行“一周一进度”,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促进“的调度制度。

十是及时总结,资料归档。在自查自纠、查漏补缺、“回头看”的基础上,抓好阶段性检查验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档案管理制度,市、县、乡、村建档案室,设置专(兼)职人员。

二、*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借鉴意义

(一)林改成效

一是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过去,造林是政府和林业部门的任务,造林不成活,成活不成林是政府和林业部门最担心的事。现在,造林是农户的愿望和利益,造好树成为农户最操心的事。林权确定给农户后,农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要我造林”变成了“我要造林”,很多地方出现了“争山造林、争苗植树”的喜人场面。景东县文井镇的林权刚刚确定,群众即抢时间上山造林,种植了410多万株思茅松、西南桦等树苗。镇沅县按板镇农户抢购树苗自发栽树120多万株,苗木价格一下子从1角多上涨到3角多,还供不应求。在林改试点期间,全市完成新造林近20万亩。

二是农民保护森林的自觉性极大提高。过去,林权主体不明确,偷砍盗伐林木与农民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连我,我不营林;责不罚我,我不护林”成为普遍现象。林改后,每宗山林归属明确,山林成了农户自家的财产,“看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试点以来,没有发生一起乱砍滥伐林木的事件,超强度违规采脂的现象明显下降,保护生态的意识明显增强。孟连县景冒村群众通过林改,主动从承包地中划出水源林1630亩、防护林1245亩、风景林686亩。景谷县香盐村群众说:“林改后,全村营林造林增加、巡山护林增加,林中无违章采脂、街上无出售松明”。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通过林改,农民由种粮为主转向种树、发展特色经济林、开发林下资源等方面,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广大农民做到了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林改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人工了最直接的就业机会,林农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大幅度增加了来自林业的收入。景谷县翁孔村南落村民小组有23户人家,过去有七、八家农户无脂可采,守着林子却没有收入,林改使家家户户都有了承包的林地,仅采松脂每户每月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孟连县景信乡林改后人均林业收入851.19元,人均增加231.02元。同时,通过林改,进一步做好管好用活农村集体商品林土地承包金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壮大了村、组集体经济,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四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林改是近年来农村老百姓最满意的事情。一方面,广大农民从关心自己当前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参与林改,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在林改过程中,广大基层干部坚持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维护民利,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架起了干群“连心桥”,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林改期间,没有发生因林权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墨江县通关镇和镇沅县按板镇,林改外业确权勘界工作结束后,村民兴高采烈地签字认可,并自发杀猪、宰羊,拿出自家的鸡、鸡蛋、农特菜,邀请工作队员与他们吃大锅饭,同欢庆,以淳朴的风俗回报林改。景谷县勐班乡安乐村的芒乃、芒勒两个村民小组之间有一起长达44年的林权纠纷,经过林改工作队员耐心细致的调解,多年的恩怨迎刃而解。全市在林改中解决了1万多起林权纠纷。

五是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各县(区)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等规定的程序操作,确保改革的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同时,借助林改,修订村规民约,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氛围浓厚,推动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景东县文井镇开南村以林改为契机,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调整,增加了护林、造林等相关内容,增强了林农的林权主体地位。

六是夯实了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林改激活了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促进了林产业的发展。林改期间,孟连县景冒村农民在林下种植砂仁3200亩,亩产值在1000元以上,预计产值达320万元,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砂仁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