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征地赔偿标准十篇

时间:2024-01-26 17:27:34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1

关键词:工伤保险;煤炭行业;农民工;预防机制

一、工伤保险概念界定

工伤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因工作、执行职务行为或从事与工作、执行职务相关的活动,发生意外事故而受到的人身伤害,包括负伤、致残、死亡或患职业疾病等。工伤保险又称职业伤害保险,它是以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或职业伤害为保障风险,由国家或社会给予因工伤、接触职业性有毒有害物质等而致残者、致死者及其家属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工伤保险是以社会统筹的工伤保险基金为职工提供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有利于工伤职工获得较好的工伤权益保障,有利于用人单位分散工伤风险。因此,现代国家都依托工伤保险给予工伤职工工伤赔偿。《工伤保险条例》经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第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晋中市煤炭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及赔付情况

截至2010年12月底,晋中市工伤保险参保户数共1397户,参保职工152785人,累计缴纳工伤保险费13222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6529万元,其中煤炭行业参保职工14762人,累计缴费1557万元。根据2006年山西省政府发出的《关于加快建立工伤保险制度的通知》和《山西省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暂行办法》,从当年起凡是与用人单位形成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必须及时为其办理参加工伤保险的申报手续,及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农民工个人不缴费。至今全市农民工参保工伤保险89077人,煤炭行业参保10512人。

自2004年1月《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晋中市工伤保险实行的是市级统筹,工伤保险费率按照劳社部发[2003]29号文《关于工伤保险费率问题的通知》的要求,按三类行业基准费率执行,煤炭行业作为第三类风险较大行业,保费由煤矿企业按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3%缴纳。

根据晋政发[2004]44号文件《关于落实煤矿安全责任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规定》第12条规定:“发生死亡事故的,矿主对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每人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同时要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幅度的上限加大对事故矿井业主的经济处罚力度”,应包括工伤保险、井下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及其他规定所享受的各项经济补偿待遇。上述待遇不足20万元的部分由企业补足;超过20万元的,按规定据实支付。

三、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

(一)工伤保险费率水平低,煤炭行业内部区分度不高,影响投资积极性

在煤炭行业,各企业缴纳工伤保险的费率是统一的(晋中煤矿企业按职工上年度工资总额的3%缴纳),这样就不能够显示出各企业生产、安全状况的差异性,从而挫伤了投资工伤保险的积极性。

(二)逃保、漏保问题严重,工伤保险覆盖面不足

晋中煤矿职工平均参保率为65%,而对于煤矿行业的农民工,由于流动频繁(平时流动率为5%,在春节复工前,特别是井下农民工,流动率达到60%左右),普遍煤炭行业农民工参保率只有5.3%。煤炭企业普遍存在逃保、漏保现象。实力较强的国有大矿,认为企业自身效益好,赔付能力强,不需要“投资”参加工伤保险,即使发生事故,自身就能赔付解决;实力较弱的小企业认为给职工参保是乱花钱,既加重企业的负担,发生事故后申报手续又麻烦,而且还会受到停产、停工的检查,影响经济效益。

(三)由于参保不足,存在骗保现象

当煤矿事故发生后,企业通过向保险相关部门提交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职工工伤证》或工伤认定决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被保险人户籍证明和身份证明,申请领取意外伤害赔偿金,但由于部分井下农民工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若其发生伤害事故,为领取赔偿金,煤矿企业就会伪造有关身份证明,利用其顶替已参保人员骗取保费。

(四)保险待遇水平低,很难保证受难矿工的正常生活

许多受难矿工伤残严重,失去劳动能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职业疾病,如尘肺病。假定在工作期间完全按照规定缴纳了保险费用,当事故发生后,也顺利领取了赔偿金,但一般伤残赔偿总额在9万元左右,根本不能满足日后的住院、医疗等多方面的花费,也未规定各种特殊情况下的补助制度,加之申请赔付手续繁杂,很可能延误病情和最佳治疗时间,结果很多矿工放弃保险赔付,无奈选取和矿主私了的方式。

(五)工伤保险对事故的预防作用不足

工伤保险机构中,几乎没有专门的资金,也没有专门的人员来从事事故预防工作,从而使保险只落实于收取、核查保险费,却与事故预防、安全监察等工作脱节,因此形成煤矿安全生产与保险机构无关的现象,所做的仅是承保和赔付方面的工作。

(六)井下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参保、维权意识单薄

“平安计划”(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计划)的实施,已使矿区农民工参保意识逐步提高。但多数农民工仍顾虑较多,认为找份工作不易,怕失去饭碗,而不愿意向企业提出参加工伤保险的要求。

四、完善煤炭行业工伤保险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与安全生产相挂钩的多级费率标准

在煤炭行业内部,要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和安全管理能力,建立多级的工伤保险费率。实施以产定费,即按煤炭企业产量征收工伤保险费,缴费多少与企业生产能力挂钩,确保应收尽收。一般认为小煤矿产量小,危险系数相对高,缴费标准也高;大煤矿产量大,危险系数相对低,缴费标准也低。对生产规模大、安全生产能力高的企业,可以实施较为优惠的费率标准,从而起到鼓励企业缴纳保费,提高生产安全管理的作用。

(二)加大监察力度,扩大征缴范围,保证全员参保

煤炭监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对煤炭行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派专人到煤矿企业,特别是偏远山区实地安全检查和职工参保情况调查,使相关保险最大范围覆盖到煤矿职工。同时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安全生产排查和煤炭行业整改的机会,对企业职工进行全面统计,为日后开展工伤保险费征缴打好基础。

(三)规范煤矿企业用工制度,各机构协作监督赔偿申报

煤矿企业瞒报、漏报工伤保险的重要原因是矿工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所以规范煤矿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是保证矿工合法劳动权益的前提。一旦发生事故,保险机构、社会保障局、伤残认定中心、公安局、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要共同协作,对申报赔偿的材料和人员,一对一进行核实认定,保证工伤保险给付金能够确实发放到受难矿工手中。

(四)增加煤矿职工商业保险品种,提高职工保障水平

由于煤炭行业保险赔付率高,赔付金额大,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利润空间很小,造成煤炭行业的商业保险产品单一,针对企业职工人生安全的保险更是屈指可数,一旦发生事故,只能依靠工伤保险作为职工的保护伞。建议监管部门以鼓励政策或强制手段,推进煤矿为职工缴纳商业保险,作为工伤保险的补充,从而提高企业职工抵御风险的能力,减轻企业和政府的负担。

(五)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工伤保险要突出预防的作用

保险业与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保险机构主动介入工伤预防,是国外工伤保险的一条成功经验。在德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中,工伤预防具有重要地位,预防作为德国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先预防,后康复;先康复,后赔偿”的行事原则,对传统工伤保险中以伤残待遇给付为主的模式予以改造和完善,反映了一种积极的工伤保险思想。德国将工伤预防这一概念定义为在劳动领域制定和落实劳动保护规定,并配合处罚制度,是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的积极手段。工伤预防的工作做得越好,工伤的发生率就越低,康复和补偿的任务就越小。德国负责工伤预防的机构首先是国家劳动安全监察机构,它根据法律对企业劳动风险的规定利用国家权力对企业的劳动进行监查。另外,工伤保险机构也可以执行工伤预防的管理工作。依照法律规定,同业工会可以采取一切适当的手段,帮助企业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预防工伤事故成为同业工会的法定职责。同业工会进行工伤预防的任务和目的是加强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减少危害生命和健康的因素,控制不可避免的危害发生。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先进经验。

2009年国务院法制办,在工伤保险条例修改征求意见中,也提出成熟的工伤保险制度包括工伤预防、工伤赔付、工伤康复三部分,但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整体局限于工伤赔付阶段。

工伤保险机构要执行工伤预防的管理工作,帮助企业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包括制定劳动保护规定、进行劳动安全监察、进行劳动医疗检查、开展劳动保护技术研究、进行工伤预防培训宣传等内容。

(六)广泛宣传法律、工伤保险知识,提高农民工参保、维权意识

建议采取以下几点具体措施:煤炭监管局、社会保障局要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对其认真讲解工伤保险相关法律政策,并针对农民工建立专门的接待站,开通咨询电话,设立举报信箱。针对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要求煤矿企业在工地上制作宣传栏,矿区街道矗立路牌标识,房屋墙壁刷写墙体标语,并印发“工伤保险百问”等宣传手册。针对农民工爱扎堆看热闹的特点,可在节假日、大街闹市、摆设摊点,散发以图为主的宣传画册和印制有“工伤保险知识安全常识”的扑克。定期在电视台、报纸上播放和刊登针对煤矿企业职工参保问题的节目、专栏,有关部门定期派专人到矿区,特别是偏远小煤矿区,对职工进行安全、保险知识讲座和培训。

参考文献:

1.李铁喜.论我国现行工伤赔偿制度的不足和完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

2.李康乐.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的构建[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双月刊),2008(8).

3.山西省2008年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运行分析报告[R].2009(4).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2

“安全生产事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高度重视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强化经济政策对安全生产的导向作用,增加安全投入,实现源头治本、政策治本。”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6月24日举行的安全发展高层论坛上详细阐述了安全生产与经济手段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用经济手段来保证安全生产由来已久,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就确定了企业提取安全费用、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三项经济政策。

日前,财政部、发改委和安监总局就煤矿、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管理,煤矿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出台了实施办法。其他高危行业的办法目前正在拟定。不少省区对事故死亡规定了不少于20万元的赔偿标准,并且已经得到社会支持。

李毅中在会上说,虽然经济政策对保障安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抓紧落实。

要抓紧矿产资源税费改革。据了解,世界各国对矿产等不可再生资源收取较高的资源税,并将税率与探明可采储量或价值、回采率、开采风险挂钩,提高采矿业准入门槛。与国外相比,目前我国的矿产资源税费征收税费率较低,不仅造成国家利益受损,而且导致产业进入门槛过低,乱采滥挖,资源浪费破坏严重,安全事故多发。实行以储量为基数、与回采率等挂钩的资源有偿使用办法,是一项重要的治本之策。

要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的基金制度。要在煤炭生产成本中提取部分资金,包括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由政府掌握解决企业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取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和煤矿转产资金,由企业自提自用等。这样使煤炭成本中包含了资源、安全、环保、转产成本,促使成本合理化,抑制小煤矿的暴利。最近国务院已批准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改革措施的试点,要积极推进,取得经验并在全国推广。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3

2007年5月,山西一个与北方农村看似别无二致的普通小镇。当记者从镇外的省道走上旁边年久失修的简易公路时,越往前走,眼前的景象越是让人不得不感到震惊。本应是欣欣向荣的农田中寸草不生,一个个的废弃井口,像是虫豸的洞穴,阴森地窥探着人间的世界。到处是废弃的小工棚,到处是灰黑的煤矸石,到处是坑洼的简易公路,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的繁华。

在线人的带领下,记者在镇里的集市旁找到了曾经在这里开矿的煤老板严华国。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百般游说,在记者保证隐瞒其真实姓名和地名的前提下,这个如今已经转战他乡的煤老板终于同意接受我们的采访。一条寄生于开矿这一产业上的惊人利益链,在他的讲述下渐渐浮出水面。

矿主靠3000元起家

八年之前,严华国只是当地一个普通的农民,一家四口挤在农村的两间老房中。

八年之后,严华国坐拥千万身家,在县城甚至省会拥有三套高级商品房。

这一切的转变,似乎是在一夜之间发生。

1999年春天一个阴雨的夜晚,堂兄带着他的一位朋友――镇上的大货车司机吴长青找上门来。关上房门,吴长青神秘地问严华国:“有一条发财的路子,不知道你干不干?”他们所说的“发财路子”,就是让严华国拿出钱来入股煤矿。

山西地表之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从1999年起,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加速发展,各地上马了大批钢铁厂、火电厂、水泥厂,煤炭作为主要能源,需求随之一路大幅增长。严华国并不知道这些宏观政策和形势的变化,然而他却清楚地看到,煤炭的价格每天都在上涨,身边的小煤矿越来越多,有些外地人甚至手捧现金在井口排队等着拉煤。开煤矿赚钱是明摆的事情,然而一家年产3万吨的小煤矿,投资在30万元左右,当时在严华国看来,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一切就在那天晚上发生变化。镇上准备新开一家小煤矿,整个投资共分为16股,每股2万元,每年年底按持股比例分红。吴长青近几年一直在帮煤老板运煤,深知其中的利润,准备入2股,但手中的资金不够,于是找到严华国,想把自己手中的2股再分成小股,请他加入。

那天晚上,严华国把多年积蓄的3000元钱小心翼翼地交到吴长青手里,1999年底,吴长青便给他带来了整整2万元的分红。这是严华国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钱。吴长青趁机说,自己准备开煤矿,看严华国要不要单独入一股,他告诉严华国,入一大股就是煤矿的大股东,可以参与煤矿的经营管理,除了年底分红之外,还有工资奖金和其他“不好说”的收入。

严华国向记者介绍,现在一般人总是将“煤老板”与“矿主”混为一谈,事实上,这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凡是投资煤矿者,无论所持的是大股还是股东们分出的小股,都算是煤老板,但只有在一家煤矿中持股最多的大股东,或者至少是大股东,才能被称为“矿主”。小煤矿经营方式大多很简单,日常事务由大股东投票决定,或由大股东直接管理,或是聘请一个信得过的人负责日常管理,但会计、出纳、采购、保管一般都由不同的股东或其亲友担任,除了保障资金安全,还由此形成各股东之间的利益制衡。严华国说,没有哪个大股东不从煤矿拿钱的,因为那个时候,钱来得实在太容易也实在太快了,一年上千万的销售额,根本没有人会去注意这点小钱。

2000年,严华国将2万元钱全部交给了吴长青,完成了从煤老板到矿主的转变。

在煤炭生意开始火暴的最初两年中,个人有实力单独开矿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大部分煤矿都采用了这种入股的方式,按煤矿的大小将所需资金分成若干大股,大股东可以再将自己手中的一股分成小股,小镇上居住的都是附近的乡邻,每家的经济情况几乎透明,矿主们为了筹资,知道谁家有钱就上门邀请入股。投资入股,不论资金多少,当煤老板就是这么简单。

在严华国看来,那是一个赚钱比吃饭还容易的年代,只要投资煤矿,每年至少能拿到投资额5倍以上的分红,大股东的年收益,甚至可以达到投资额的10倍以上。2000年底,严华国拿到了12万元分红,加上一年的工资奖金和“隐性收入”,年获利达20万元以上。

然而这还仅仅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数字。据严华国介绍,当地有一家1999年开始开采的煤矿,每股2万元,共18股,2000~2003年,每股每年分红20万元,2003年一位老板收购这家煤矿时,每股的价格已经达到140万元!入股分红,几年后转让股权,那几年里是部分煤老板的另外一种赢利方式,一般来说,开采3年左右的煤矿,根据探明资源储量的大小和煤炭质量的高低,转让时每股的价格最高可达最初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在这样的暴利的诱惑下,2001年,手里有了近20万资金的严华国决定自己开煤矿。入股,分红,再入股或开矿,如此循环,利润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大,这是煤老板们共同的发家轨迹。

串起暴利的关系网

在采访中,严华国一直反复强调,很多人认为煤老板“黑心”,惟利是图,其实在煤老板的背后,有一个更加庞大的依附于这个行业的利益群体。

2001年初,严华国通过勘探选定了一片煤层,将所需的资金按每股2万元分为20股,自己占10股,其余10股出售给吴长青和其他一些煤老板。资金很快到位,然而开矿的相关手续却迟迟没有办理下来。新开煤矿需要办理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等一系列繁杂的手续,而修建井口、运煤所需的简易公路需要征地,开矿所需的炸药也要经过公安部门的审批,严华国第一次开矿,各种材料本身就不完备,好在他是当地人,发动自己的所有社会关系,花了十余万元“打点”,终于才办齐了采矿所需的相关手续。

严华国说,当地相关部门的官员是采矿利益链中的重要一环。在他的身边,几乎没有哪个煤老板没给这些人送过“好处”。一来,办理审批手续要他们说了算;二来,采矿过程中会发生种种意想不到的纠纷,如果这些关系“打点”得好,到时候也能请对方出面帮忙“摆平”。更重要的是,这种关系还能直接降低生产成本,如在相邻煤矿划界时可以多划一些,水电等生产资源上可以得到特殊照顾,征地时可以通过这些关系拿到一个对自己最有利的价格等。以严华国的煤矿为例,煤矿的生产用电,电费就按农业生产用电的标准来计算,电费支出节约了60%以上。

送礼特别是送现金虽然是最普遍的“疏通关系”的形式,但有些矿主和官员更倾向于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干股。所谓干股,是指矿主赠送给利益相关人员的免费股份,每年按持股金额分红。干股将相关政府官员与煤矿之间用共同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审批、开采、安全检查中遇到问题时为矿主撑起一把保护伞。

严华国后来才知道,其实自己在办理审批的过程中还是走了弯路。2001年,严华国的一位朋友准备新开一家煤矿,但因规划不合理,加上那块煤层已经有几家煤矿在开采,影响了国有煤矿的生产,按要求采矿许可证不可能办得下来。通过一位中间人,这个矿主花了15万元,两个月之内办好了所有手续,这件事情引起了严华国的注意。

私营小煤矿的发展催生了一类新的人群,他们与办理采矿相关手续的各部门官员有着各种关系,活动在煤老板和相关部门之间,不但可以代办审批手续,还能帮煤老板“摆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查、炸药审批等几乎所有和政府部门打交道的问题。2003年,严华国的煤矿在一次安全检查中被查出存在安全隐患,按要求整改要花60万元。此时严华国想起这些“掮客”。“当时对煤矿安全的要求还不像现在这么严,通过一位‘中间人’,花了不到10万元就解决了问题。”

除了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外,当地村民也是矿主们要“打点”的对象之一。带严华国入行的吴长青就遇到过这样的问题。2002年,他从别人手中收购一家煤矿,这家煤矿的井口开在一处农田中,由于没有弄清楚原矿主是否与农户签订了土地使用协议,吴长青买下煤矿后,土地主人提出井口开在他的农田中,要吴长青每年补偿他5万元钱,不然就将井口迁走。吴长青经过协商,最终以每年2万元的价格保住了井口。除了井口的问题外,煤矿排水、排污以及修路时征地,都需要和当地农民进行一场利益分配,利益的关系网,在这一行业内无处不在。

“煤老板们一天到晚在外请客吃饭都是在处理这些关系。”严华国说,“越小的地方小鬼越多,要走的门道越多。”

开矿吗?我帮你

如果说官员、掮客、农民与矿主之间是一张暴利织就的关系网,那么顺着这张网的脉络延伸,每一根蛛丝上都串连着一个因开矿产生的利益群体。每一个矿主都不可避免地利用着这些人,也被这些人所利用。

开矿的第一年,一系列的问题摆在严华国面前。首先便是矿井施工和招聘矿工。严华国说,在开矿的所有风险中,勘测不准是最致命的。从打石头挖土到挖到煤层的整个过程称为掘进,掘进方向不对就有可能挖不到煤。矿工的招聘也让很多煤老板头疼。谁都知道下井挖煤有多大的风险,因此不是生活所迫,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职业。而对矿主而言,招工时又希望最好是外地人,因为外地人在本地人单势孤,不会闹事,万一出了事故也比本地矿工更好处理。

在“前辈”吴长青的建议下,严华国请了一名包工头,将煤矿的掘进和前期开采交给他负责。包工头是开矿产业链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自己不是矿主,却有掘进和开采的经验,能够带来矿工或垫付资金。包工头为严华国带来了最早的一批矿工,严华国与其约定,掘进时按掘进速度,开采后按产量支付报酬。2001年下半年,他的煤矿挖到了煤层,开始开采,那一年,包工头从严华国那里得到了60万元工程款。

从包工头的口中,严华国得知,招聘矿工还有另外一个途径,就是通过专门的矿工中介人。这些人最初多是在煤矿上打工的外地矿工,由于经常帮矿主介绍老乡来当矿工,慢慢发现了其中的商机。每介绍一个矿工,中介人可以从矿主处得到500元左右的介绍费,为防止新来的矿工逃跑,这笔钱一般要等矿工在矿上工作三个月以后才会支付。

严华国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在距小镇不远的另一个镇上,有个外地人在一家金矿当矿工。那是家“黑矿”,经常发生塌方、进水等事故,伤亡率高。这个矿工就骗一些外地人到那家金矿,对矿主说是自己的亲戚。矿上出了事故,他带来的一名矿工在事故中死亡,他就以亲人的名义领了死者的赔偿金不知去向。“当然,这只是个极端的例子,大部分矿主对工人其实都还很人道,至少工资会按时发放。”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与矿主密切相关的群体就是铁路方面的中间人。山西的煤多经铁路运输,因此铁路的车皮常年紧张,煤老板们经常要拿着钱排队等车皮。一些在车站有关系的人便从中提供中介服务,中介费虽然高,但对于严华国这样在铁路上没有关系的矿主来说,这些中介却是惟一可以信任的选择。

2003年,严华国早已收回了投资,每年利润在百万元以上。摸清了行业内潜在的利益关系网,他将利润投入别的煤矿入股,到2004年已经拥有了400万以上财产。而在这一年,比严华国更为大胆的吴长青已经远走贵州,开起了石膏矿。临走之时,吴长青忠告严华国,要和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搞好关系,严华国当时并没有将这句话放在心上,然而不久之后,他就真切体会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疯狂年代的背面

对于任何一家合法经营的煤矿,安全事故都是随时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一旦发生重大矿难,整改已经是从轻处罚,严重者会被直接关停。即使是后果较轻的矿难,对矿主而言同样是大麻烦,因为仅是赔偿就够他们受的。

2005年,严华国的矿上发生了一起瓦斯突出事故,一名矿工在事故中死亡。在与死者家属协商的过程中,严华国提出除按当地政策标准赔偿20万之外,由于死者是本地矿工,矿里再多赔偿10万元。在当地,这是本地矿工死亡的平均赔偿价格。然而死者家属不同意这个数额,提出赔偿60万元,严华国没有答应,他们就一连几天抬着棺材堵在严华国的煤矿里。

就在严华国准备妥协的时候,一个地痞头子主动找上门,提出可以出面帮严华国“摆平”这件事,当然严华国要付给他报酬。如果严华国给他干股,以后矿上出事他都可以免费出面。严华国当时正面临另一个难题,他的煤矿和另一个煤矿开采的竟然是同一块煤层,经过几年的开采,两个煤矿的巷道随时可能挖通,这种事情在当地时有发生,为此起冲突、在井下打群架的事也不在少数。想到这件事,严华国答应了对方的要求,给了他4万元的干股。经过此人的干预,严华国和死者家属达成赔偿协议,赔偿对方35万元。记者问起这些人会不会到矿里要钱找麻烦时,严华国表示一般不会,他们吃这一行饭,“都比较守信用”。

与这些地痞流氓相比,另一类人更让矿主们痛恨。2005年后,各地对煤矿安全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越来越大,严华国经常接到一些所谓媒体记者的传真,邀请他参加某次活动,称“如果合作愉快,可在安全检查时为他提供方便”,如果拒绝参加,在接下来的安全检查中就会有麻烦。当然,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会是免费的,需要他交纳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会务费”、“活动经费”。严华国一开始还对此充满热情,但随着这些所谓的记者越来越多,后来又出现了“安监局有关人员”等新名目,交够了学费的他终于长了经验。“安全检查是煤老板最关心的大事,几千块钱对他们又不是大数目,这些假冒记者和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人就是吃准了煤老板们的这种心理来骗钱。”严华国说,每个煤矿都有或多或少见不得光的内幕,煤老板即使明知受骗,也不敢声张。

别了,煤老板

从1999年至2005年,在那个煤老板最疯狂的年代里,严华国迅速积累起上千万元财富。然而他说自己还是“胆子小的”,第一个煤矿开起来后,总是不舍得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新的煤矿。而同时起家的吴长青在这方面就不同,最初的几年中,他不但把所有的利润拿去开矿入股,还到贵州等地开矿,此时的身家已达4000万元以上。严华国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个小镇发生的变化,煤老板们盖起了楼,买车也成为一股热潮。“有家煤矿在年底分红时,每个股东直接发了一辆‘宝马’。”那时,大家以为好日子会一直这样继续下去,像头上那灰蒙蒙的天空一样没有尽头。

然而形势终于从2005年开始发生变化,各地一连串的矿难事故,让私营小煤矿一时成了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提高对煤矿安全的要求,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严华国的日子开始不那么好过起来。在政策和舆论的压力下,关系网失灵了,保护伞没用了,一次检查就意味着一次整改,那一年,严华国煤矿的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率下降到100%,这也代表了所有小煤矿的处境。

如果说利润率的下降让煤老板们还勉强可以接受,那么各地从2005年开始的关停小煤矿工作则让严华国坐立不安。2005年7月,山西省政府出台政策,两年内关闭年产9万吨以下的小矿井1400个。关停的过程采取分阶段分指标的办法,为了顺利完成关停工作,镇政府出台办法,每一阶段按关停指标,对全镇符合关停条件的小煤矿以产量、安全水平为标准进行评诂,确定关停名单,其余没被关停的煤矿每家拿出100万,作为对关停煤矿的补偿。一年的时间里,全镇共3次关停小煤矿,严华国虽然暂时逃过了关停的命运,但300万的补偿金,同样让他“很受伤”。

让严华国不愿去想的那一天终于到来。2006年10月,他的煤矿终于被列入了关停名单,矿主严华国就这样突然告别了他的煤老板时代。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4

【作者简介】赵华栋,山西民权律师事务所律师,法学硕士。联系电话:13834136500 ,E-mail:btbuzhd@163.com。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资源保证。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对煤炭资源保护认识不足,对环境和生态保护重视不够,从而形成了煤炭工业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经济增长模式在造成煤炭资源严重浪费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一些地区已表现的十分严重。针对这一现状,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用法律的手段对煤矿进行环境监管便显的十分必要。一、煤矿造成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长期以来,我国对煤炭开发采取了“大、中、小型煤矿并举,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导致乡镇、个体煤矿迅猛发展,而这些小煤矿大多布局不合理,设备简陋陈旧,技术力量薄弱,环保措施不到位,其回采率仅10%,远远低于国家规定,这种“掠夺式”的乱采、滥挖使宝贵的煤炭资源遭到严重浪费,并且造成了当地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煤矿造成的环境问题大体包括这样几个方面:(一)采空塌陷加剧生态恶化 多年来,由于煤炭开采沉陷造成我国东部平原矿区土地大面积积水受淹或盐渍化,使西部矿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加剧。据东方网 2009年 1月7日报道,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李连济在其已完成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我国煤炭城市采空塌陷灾害及防治对策研究》中统计的数据是截至2009年12月3日,全国煤矿累计采空塌陷面积超过70万公顷,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500亿元。我国重点煤矿,平均采空塌陷面积约占矿区含煤面积的十分之一。 其中,山西作为产煤大省,是采空塌陷灾害最严重的地区。全省共1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采空区就达2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总面积的七分之一。目前,采空区中6000平方公里的地域已经遭受了地质灾害。 大面积的地质灾害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在近10年来,山西省因地质灾害已造成500多人伤亡。另据统计,1980~1999年的20年间,山西生产原煤34.1亿吨,相应的采空塌陷面积达到8.18万公顷,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2.51亿元。由于采煤,山西省每年新增加塌陷区面积约94平方公里。近二十年的能源基地建设,大规模开采煤炭,造成矿区土地塌陷、地表扰动等地质灾害。截至目前,山西省矿区面积累计已达8000平方公里,其中采空区面积约占5000平方公里,引起严重地质灾害的区域达2940平方公里以上。发生地质次生灾害的范围波及1900个自然村,涉及95万人。据调查,仅1993—2003年全省因煤炭开采就有40余万亩水浇地变成旱地,平均每年4万余亩。 在黑龙江省,采煤业的发展致使其土地塌陷问题也较为严重。七台河矿区从1958年开始开发,在50年不到的时间里,全市下沉2.5米—6.5米;鸡西矿区经过80多年开采,已形成地表采煤沉陷区193平方公里;鹤岗矿区有63.73平方公里的沉陷区,其中最深的地方下沉了30米,在地面上造成6米多的裂缝,而且现在仍在以每年1.3米的速度下沉。(二)水位下降造成供水紧张 煤炭开采除了造成采空塌陷外,还危及地下水资源,加剧缺水地区的供水紧张。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矿井水、洗煤水和矸石淋溶水等未经完善净化就被直接排放,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仅山西省水资源的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300个亿。公开资料显示,山西省社科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曾经多次对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进行过核算。核算表明,山西省每年的环境污染损失大约占到GDP的15%左右,而新增的GDP大约只有9%左右。据调查,全国96个国有重点矿区中,缺水矿区占71%,其中严重缺水矿区占40%。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延伸速度的不断加大提高,矿区地下水位大面积下降,使缺水矿区供水更为紧张,以致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另一方面,大量地下水资源因煤系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这些矿井水被净化利用的不足20%,对矿区周边环境又造成了新的污染,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我国煤矿每年产生的各种废污水约占全国总废污水量的25%。同时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也使区域内的作物大面积减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 (三)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 煤炭开采导致废气排放,危害大气环境。因煤炭开采形成的废气主要指矿井瓦斯和地面矸石山自燃释放的气体。据统计,我国每年从 矿井开采中排放甲烷70~90亿立方米;矿区地面矸石山自燃释放出大量含SO2、CO2、CO等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并直接损害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统计,我国目前国有煤矿共有矸石山1500余座,其中长期自燃矸石山389座,严重污染了矿区和周边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着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 二、对煤矿进行环境监管的必要性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直接针对煤矿环境监管的规定较少,更多的是在整个矿业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煤炭工业作为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也应适用这些规定。环境法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关于矿业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其中《矿产资源法》对此做了原则性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防止环境污染。矿业环保遵循“污染者负担”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现行的主要制度有: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制度。《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为使开发环保并重、提高利用率,设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制度,对矿山开发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开发利用的“三废”处理、矿山土地复垦与土地保护利用、矿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治理及矿区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进行统筹规划并保障实施。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首先应进行环评,在建过程中应实行“三同时”。《水土保持法》规定开办矿山企业必须遵循水土保持方案三同时制度。3、土地复垦制度。矿业环保中很重要的就是土地复垦。《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及《黄金矿山砂金生产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谁破坏、谁复垦”、“谁复垦、谁受益”的土地复垦原则,并要求开发者植树种草,恢复表土层和地表植被。4、矿产资源开发损害补偿制度。《矿产资源法》规定对他人造成损失的应负责赔偿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水法》规定开采矿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枯竭或地面塌陷,对他人造成损失的,采矿单位应采取补救措施,负责赔偿。另外其他法也有相关规定。5、 污染物集中处置及达标排放制度制度。《水污染防治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对企业污水达标排放进行了明确限制。对超标排放罚款,达标排放征收排污费,严禁有毒废水排放。除此之外,还包括基本农田保护、重大事故紧急处理、限期治理等制度,构成了我国较完善的矿业环保法律制度。煤炭开采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加快矿山环境治理势在必行。但是在我国现行环保政策法规中,缺乏针对矿山环境保护特点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利于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但是由于这些规定都是在整个矿业的角度来规定的,针对性不强,关于煤矿环境监管的规定是空白或者即使有规定也很原则,不具有操作性。同时由于我国矿业环境保护法的部门规章过多,各部门法之间缺少协调配套,由于规章效力等级较低限制导致法律的可实施性不强,同时法律调控机制多采行政机制,没有完全发挥市场作用。同时由于当时的条件,原《煤炭法》比较重视煤炭的生产,对于采煤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治理,却只是一笔带过,从而使人们对煤炭开采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治理重视不够。近两年虽然人们重视了,但由于无法可依,对采煤中的破坏环境行为仍难以有效遏制。在修改《煤炭法》的过程中要把煤炭开采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和污染的治理放到重要位置。因此,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这既是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世界发展的潮流。三、如何监管(一)建立采煤环境补偿机制我们应该在已有法律条款的基础上,紧密结合矿区环境的特点,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矿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这一体系应覆盖矿区发展的全过程,对新上矿山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采矿山的环境保护和报废矿山的环境重建以及如何推进环境补偿机制,都应给出明确的法律规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通过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其他形式,征求有关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尽快研究、制订煤炭开采对环境进行补偿新办法,加速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二)资金保障环境治理和解决沉陷问题需要资金的保障。山西最近开征煤炭价格调节基金(煤炭价格调节基金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专门针对煤炭而征收的基金政策,开征煤炭价格基金是实现煤炭市场供求平衡、稳定煤炭市场价格的手段),并将该项基金专项用于山西省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如保护资源、环境治理、提高安全水平、解决沉陷问题和煤炭综合利用等方面,这种做法至少在环境治理 上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三)预防为主长期以来我们的做法是在造成环境破坏后才去治理,而不是预防环境侵害的发生。各个煤矿非要等到造成严重的环境后果才大量投入进行弥补而不是预防。各个企业在给煤炭定价时就应该把防范和治理环境的费用计算在其中。中国不能延续过去“环境无价,矿产品低价,制成品高价”的传统思路,否则这对中国将来环境及经济发展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以上这些在《煤炭法》的修改过程中应该予以充分的考虑。对于采煤所造成的如此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原《煤炭法》规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应当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生态环境。”这一规定太原则、太模糊,致使一些企业采完煤一走了之,根本不管对采煤区造成的塌陷、水和大气造成污染。而我国现行环保政策法规中,也缺乏针对矿山环境保护特点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新《煤炭法》对新上矿山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在采矿山的环境保护和报废矿山的环境重建以及如何推进环境补偿机制,都应给出明确的法律规定。为解决矿山生态环保的难题,有关环保部门也应该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严格矿山开采准入制度;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矿区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资源忧患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舆论氛围。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5

一、完善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

1、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地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资源储备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但这些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增长速度极不协调,地方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大多数能源资源输出地区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晋陕蒙接壤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被称为中国北方的“黑三角”。尤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而著称。区内的神府、东胜、准格尔、河东等四大煤田的储煤面积达3.3万平方千米,已探明储量2800亿吨,远景储量6745亿吨。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近年来,该地区能源资源开发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和规模呈迅猛增长之势,但是经济总量和人均产值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如何推动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地区经济统筹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是实现生态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需要

矿产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大多地处偏远,而且生态环境通常比较脆弱,过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缺乏保护意识,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还是以矿产资源丰富的晋陕蒙地区为例,在资源快速开采的同时由此产生的人为水土流失亦呈增大之势。大量开发建设项目中产生的弃土、弃渣或直接弃入河道,或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随意堆放,不仅形成人为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而且限制了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据有关研究估计,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当地生产总值的13%。因为废料、废水、废气和地面塌陷及地裂缝和到处深度不一的大沙坑等地质灾害给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据专家推算,土地资源一旦被破坏,要想恢复原貌,时间上至少要10年左右,还必须有大量的经济投入。因此,如何在矿区经济发展中实现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3、是解决社会矛盾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需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矿产资源在大规模开采时会在矿区形成一个以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着不可避免的矿产资源的枯竭,这些城市可能面临就业、转型、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资源开采的过程中打下资源型城市和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据统计中国现有矿业城市178座,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4以上。这些矿业城市按其开采年限,可分为幼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三种情况。其中有29座城市发展时间不足20年,属于幼年期矿城;有131座城市建市在20-50年之间,步入中年期;还有18座城市建市时间超过50年,进入了老年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部矿业城市中,有1/10的城市矿产资源开始枯竭,如辽宁的阜新市、甘肃的白银等,已经亮起红灯,开始了从资源丰富型城市向资源枯竭型城市滑落,面临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转型。在这些城市中,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很大;居民生活困难,社会矛盾积聚,不稳定因素增多。如何推动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再创生机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构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精神的重要课题。

二、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乏科学统一的城市及产业规划自身造血功能差

(1)产业结构单一,替代产业尚未形成。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主要是由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一般远离交通干线和经济发达地区,远离国内、国际市场,城市经济体系相对封闭。长期以来,这些地区大都定位于国家能源原材料基地进行发展,对资源进行的是粗放式开采和利用,没有通过技术进步及产业升级改造对资源产业进行纵向和纵深发展,进而扩展其产业链。同时,这些地区还长期忽视其他产业的发展,没有形成新的支柱和替代产业。正是由于这种种原因,使得这些地区形成了对资源产业具有极强的依赖性的单一产业结构。以笔者所在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为例:2014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全市工业经济主要有五大产业,分别为农畜产品加工业、矿山冶金业(含煤炭洗选业)、新能源、化学工业、新兴产业(生物制药、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其中农畜产品占比34%左右,矿山冶金39%,电力及新能源12%、化学工业10%,其它5%。其中资源能源类产业所占比重达到51%。2014年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后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3.57:80.24:16.19,GDP的构成过分依赖于第二产业,产业结构畸形。这种畸形结构主要以出卖资源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低,即使企业有心做环保,但也苦于资金短缺。其中矿山采选和冶炼行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3%,产业结构单一,替代和后续产业尚未形成,而且近几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资源类产品价格波动很大,直接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2)城市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财力不足。资源富集的欠发达地区在依托矿产资源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受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企业管理城市、企业功能等同于城市功能的不正常现象。矿产资源企业在建矿初期就承担“建城”职能,还承担了其他许多社会职能,负担比较重。同时,城市各方面的发展也都比较滞后,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投资环境较差。资源性城市由于远离交通干线,远离工商业发达地区,因而城市经济体系处于一个封闭状态。城市社会服务功能仅仅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而无法得到较大的发展,使得城市功能单一,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财力严重不足。

2、没有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核心,是资源开发的经济补偿,建立和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经济补偿机制,是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资源开发一直控制在政府手中,中国实行的资源税费体系中,收费标准过低,没有真正起到资源开发经济补偿的作用。

资源开发经济补偿机制,是指通过收取资源开发补偿资金,利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的补偿机制。

(1)资源税计税依据不合理,税额偏低。我国矿产资源税是以应税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和自用数量为计税依据的从量计征,实行的是递减税,矿产资源税负与矿产资源销售价格、矿产品市场价格变化和企业盈利情况无关,税收失去对资源生产的自动调节作用,造成采富弃贫现象,也导致收入增长缓慢。目前,资源税品中最高税额60元/t,最低税额0.3元/t,尽管国家调整了资源税的税额标准,但税负水平却日益下降。以新疆为例:1994年新疆执行的资源税税额标准分别为8元/t、12元/t,资源税税额标准占当时原油价格的比重分别为1.7%、2.5%。2005年国家调整了原油的税额标准,新疆原油资源税税额标准调整为30元/t,但原油资源税税额标准占原油价格的比重仅为0.85%,税赋水平不升反降。

(2)矿权市场化改革不到位

第一,矿业权使用费收费标准太低。我国1998年开始征收矿业权使用费,但与世界主要矿业城市相比,标准过低。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探矿权每年每平方公里为27澳元,折合人民币178元,采矿权年金为3100澳元(折合人民币20460元)。过低的费用,使得很多人抢占资源、炒买炒卖等现象严重,打乱了正常的资源勘查和开发秩序。

第二,有偿、无偿取得的双轨制。获得采矿权的方式有两种,及行政审批的无偿取得和市场竞争的有偿取得。双轨制的存在,使得有偿获得矿业权的矿权人和无偿获得矿业权的矿权人的成本差距大,因而导致部分矿业权人为了降低成本,采富弃贫,影响了企业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矿业权有偿取得制度的完善。采矿权的“双轨制”直接导致了采矿权人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而且为暗箱操作和官员腐败提供了温床,不利于采矿权市场的发育壮大,应该尽早并轨,适合由市场竞价决定的矿产应该尽早停止行政授权。

第三,矿业权的执行期及法律形式不合理。如许可证制度有偿获得及期限需要重新规定。其次,对在通过招投标方式出让矿权时,收取什么费用,以及拍卖所得如何分配等问题,现行法律法规都没有规定。

3、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和环境治理机制还没有形成

由于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和环境治理机制还没有形成,投入环保的技术改造和生态恢复的资金难以保证,对企业没有形成环境保护的硬约束,仅仅依靠向中央申请项目资金支持。以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为例,这几年争取到中央财政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示范区域资金逐年增多,2011年1000万元,2012年达到3980万元。主要用于巴彦淖尔紫金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内蒙古齐华矿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的减排治理工程及矿区的截流防渗工程。

矿山生态环境的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涉及环保、国土、水利和林业等部门,但各部门环境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各部门只重视本部门的职能,没有从矿区环境整体出发加以管理,部门间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如采矿许可证的发放与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三同时”制度的落实还没有真正挂钩,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与矿山生产监督管理也没有结合起来。

有法不依的现象比较严重。目前大部分矿山开采没有例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办理排污申报登记,矿山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重视不够,要求不具体,“三同时”执行不到位,但目前这些矿山没有依法受到处理和处罚,开采活动仍在继续进行。

三、欠发达地区构建合理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建议

1、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由于资源税和补偿费过低,国家既未能从资源的开发中获得作为所有者应该获得的财富用来支持欠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又无力补偿采矿区的生态环境和支持矿藏的勘探费用。

(1)改革资源税:从价计征,扩大范围,清费立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资源税改革;同时强调,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耽搁多年的资源税改革或将由此突破。尽快将煤炭及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铁矿及其他金属矿等具备条件的税目改为从价计征。对于目前不具备从价计征条件的税目,提高单位税额;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将水、森林、草原、湿地、滩涂等资源一一纳入;坚持清费立税的原则,将资源税改革与资源收费改革协同推进。

在资源税的税率确定上,需要在现有税负水平上进一步提高。但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避免资源税对矿山回采率的负面影响,税率也不宜设得过高。在并入矿产资源补偿费后,这一税率现阶段应以5%-8%为宜。同时,在将来征管条件满足时,应积极考虑实行浮动税率。资源税税率不会特别高,但量很大。以煤炭为例,目前内蒙古煤炭资源税税率仍未确定,现在按4%的税率上缴税费。我国年产煤炭35到36亿吨,按现价每吨600元来算,从价计征4%的话,那总税额是天文数字,达840亿元到864亿元。因此,资源税对地方尤其资源大省将是很大的一个税收。我国资源大省往往是经济欠发达省份,这将会大大提高欠发达资源大省的造血功能,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4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作为一种制度设计,这样的调整有利于完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将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出资源性产品的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坏成本和修复效益,从而推动资源性产品的合理开发和使用,促进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未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的所有领域,充分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2)全面加强矿权市场化改革

第一,全面实行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推进矿业权的市场化配置。

对新设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应全部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市场配置手段出让。企业只有通过公开的公平竞争招投标程序,才能取得矿产资源的开采权。以市场化手段配置矿业权,能使国家和矿业权人双方的产权与相关利益都得到最好的保障。一方面,通过竞争性出价,政府可以获得所有投资者愿意支付的最高额价款,从而最大化地实现国家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矿业权人在交纳价款后,取得了排他的矿业权,其开采行为将受到法律保护,这也有助于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并培育其长期行为。企业取得矿业权后,在利益驱动下将尽力去采取各种手段,如优化开采设计方案、改进开采方法、加强资源探采管理,以取得最大产出,从而有效提高资源开采过程中的回采率。为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评估机制和竞争性定价机制,制定完善的矿业权招投标程序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快矿业权一级市场的建设。

第二,适当调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费标准。

在全面实行矿产资源有偿取得制度后,矿产资源的有偿取得主要由矿业权价款来体现。矿业权使用费因其名不副实,不应再作为有偿取得制度的组成部分,而应还原其地面租金的本来面目。同时,由于现行的矿业权使用费收费标准过低,应予以适当提高,将其作为矿业主管部门的一个行政性收费项目,促进矿业主管部门对企业占有土地的管理和监督,以防止企业圈地而不进行勘查和开发。

第三,改革和扩展特别收益金,作为调节级差收益的重要手段。

首先,扩大特别收益金的征收范围,对石油之外的矿产资源,特别是一些近几年价格暴涨的资源产品,应尽快开征特别收益金。

其次,适时改革特别收益金的征收方式,使之成为一个更精巧的调节级差收益的工具。长远来看,改革的目标是将特别收益金改造成资源租金税,对矿业企业总收入扣减去勘查开发成本和一般项目之后的净所得,采用超率累进方式进行课征。

2、加强立法保护,开征独立的环境税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其实是扩大至环境税。生态空间有两重含义,一是环境容量,空气、水、土壤等都有一定的容量,排污超量,就会有害。二是指生态空间具有公益性,作为生态本身就有价值,比如水系的上游、水源保护地等,大家都需要。要利用市场化手段,防止无序恶性占有,使之效用最优。

开征独立的环境税。将目前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收费项目改为税收,即以“费改税”路径开征独立环境税;逐步将适用范围扩大到更多排放量大的污染物,在全国一次性推广,税率设定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

我国某些矿业开发区在资源开采与趋于枯竭过程中出现了土地塌陷、山体滑坡等环境破坏和相关次生灾害问题,这种“负外部性”按照经济学原理,应努力并入企业总体的“完全成本”之中,以求支持对其遏制和补救的行为,而不大量增加社会公众负担。对此,开征环境税是对这类问题严重的矿山企业(如某些煤矿)收取一定量的专项资金,由政府掌握专款专用于相关支出,从而保证足够的治污费用。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4年6月初印发的《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开展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加快推进环境保护费改税。这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的改革之策又推进了一步。

3、激励企业引入社会保险机制,借助市场力量降低自身环境风险

积极鼓励企业投保环境责任保险(简称环责险),通过企业投保环境责任保险来应对环境污染风险、保障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如何使环责险在生态补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除了环境法治的直接推动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市场的内生动力,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环保部门应及时公开投保企业等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借助各方力量形成监管“合力”。特别是对环境风险高的企业,通过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等方式,推动企业在环境风险管理和应对上投入合理成本,切实降低对环境和公众健康的隐患,激励企业引入保险机制、借助市场力量降低自身环境风险。同时,必须加快建立最严格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破解因污染损害赔偿范围过窄、环境损害成本过低,导致的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的不合理现象。同时,环保部门将积极配合司法机关强化环境司法,推动新《环境保护法》有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规定细化、落地,切实维护污染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益。

4、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环保产业集群,促进巴彦淖尔经济健康发展

巴彦淖尔市风力、太阳能资源丰沛,要充分利用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1)借阳光生财。随着能源危机的渐渐逼近,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的代表,因其具有环境友好、可再生、资源丰富等优点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据统计数据表明,巴彦淖尔市太阳能年总辐射约1637-1685千瓦时/平方米,年日照时数约3100小时,属全国高值,仅次于青藏高原,位居全国第二位。因此加快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加热、太阳能光合作用、太阳能汽车、太阳能建筑等等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既能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难题,又能加快巴彦淖尔市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用大风献宝。风能作为新能源之一,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而且风能储量巨大、广泛,并且是可再生能源,所以利用风能来发电可大大减缓我国的能源危机,提高能源供应的安全性。巴彦淖尔市拥有丰富的风能储备,统计数据表明,全市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量6000万千瓦,其中乌拉特后旗2014年装机达75万千瓦,发电量达14亿度。

(3)打造环保产业集群。成立“三废”处理环境公司。引进大型环保企业来巴彦淖尔市落户,带动环保装备、环保产品、环保服务等全产业链布局,打造环保产业集群。

5、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

目前,我国已颁布了30多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立法是最高层次的顶层设计。因此,与时俱进地完善生态文明立法体系,制定、修改、强化相关法律法规,推进依法治理生态环境,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更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法律支撑。一是要加快落实新环保法的各项规定;二是加快研究区域、流域性环境保护立法的可行性,探索合理的立法模式;三是加强地方立法能力建设,提升地方环境保护立法质量,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煤炭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2-0157-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煤炭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成本核算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现行的煤炭成本核算也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因此,必须深入认真地进行研究。

一、煤炭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炭成本没有被如实反映

煤炭企业通过地下作业开采资源,开采之前必须有可靠的资源。因此,在建矿之前,必须对资源进行一系列的勘测工作。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包揽了所有的煤炭地质勘查工作,煤矿只要在指定的地点建井就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新建矿井不仅要依靠自己出资取得探矿权、购买采矿权,而且还要出资对煤田进行进一步的精查,才能进行矿井的设计和施工。这些为了取得探矿权和开采权的费用支出以及此后年度的摊销都要通过成本核算进行补偿。

2.煤矿职工待遇不合理

煤炭行业属于高风险、艰苦行业,煤矿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同银行、电力、铁路等其他行业职工相比较低,企业职工收入受煤炭价格和成本波动影响较大。职工工资水平总体不高,直接造成煤矿急需的采矿、地质、机电等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煤矿的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

3.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发展成本缺失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虽然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煤炭企业规定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标准,但对煤炭生产安全费和煤矿维简费用等提取标准规定过死,提取额过低。矿井开拓延深、技术改造和新技术的推广主要由煤炭企业自己计提折旧和留存收益作为其生产发展基金,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影响了矿井后续生产和盈利水平。随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已经不适应煤炭企业改革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4.环境成本缺项

在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除了因塌陷造成一定的土地资源破坏外,煤炭生产、洗选、运输会造成地面、水资源、大气等环境污染。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只有塌陷补偿费一项,没有规范其他矿区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的支出标准和范围。

5.退出成本和费用没有被反映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当企业的开采处于资源枯竭阶段时,所有的煤矿都会因资源枯竭而关闭退出。煤矿关闭前,企业需要大量资金用于转产和人员安置,而这些费用目前企业不能预提计入成本,所需的资金没有来源。目前,国家对资源枯竭矿井通过专项财政补贴实施关闭破产,国家仅对职工安置进行补助,并未对煤炭企业的转产进行扶持,仅靠企业自行积累,增加了企业负担。

二、煤炭成本的核算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基本上反映的是制造成本。尽管国家允许企业根据原煤产量提取一定有关煤矿安全及矿区环境方面的费用。但由于不全面,使当前的煤炭成本偏低,不能真实地反映其实际支出水平,造成了煤炭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因此,应当将企业环境、安全、发展等方面开支单独列项进行核算,与一般成本项目可以划分清楚。将煤炭成本划分为前期资本化费用、基本生产成本、安全成本、环境成本、发展成本。这样划分能较为如实、准确、合理地反映煤炭价格信息。

1.前期资本化费用支出

前期资本化费用是指在正式开采矿产资源之前所发生的成本,主要有煤田勘探费、设计费、采矿权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土地征用费、资源税等与获得煤炭资源有关的费用。这些成本应当费用化还是资本化,一般与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关。从会计准则、计量趋同的趋势来看,煤炭企业应根据其资源的基本情况,在钻井实体及其他矿井工程设备建造等正常生产工作全部完成或者实质上已经完成以前阶段支出进行资本化,以直线法计提矿井建筑物折旧,并按标准单独列项计入企业财务报表。

2.基本生产成本

煤炭的基本生产成本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各种材料、直接人工(包括工人的基本工资和福利保障费用)、水电动力费用、生产投入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额、其他生产性支出。企业设立“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分配归集上述费用支出。

企业可根据煤炭行业的艰苦性质在原煤成本项目中“基本生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增设“职工行业差别补贴”三级科目,用以核算企业给予职工一定的行业差别补贴。

3.安全成本

煤炭的安全成本项目由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等两项组成。其中工程项目的安全成本包括:构建安全工程、设施的发生费用(设计费、评审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修理费)、维简费和其他有关费用。

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成本项目下设“安全预防费用”、 “事故损失费用”、“安全生产技术费用”、“其他安全生产费用”四个明细科目。“安全预防费用”科目分配归集企业用于安全预防方面的费用支出,其中涉及到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人员的培训教育费用等。这部分费用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安全成本,即借记“安全成本——提取的安全生产基金——安全预防费用”,贷记相关科目。

“事故损失费用”科目分配归集由于安全事故造成的人身事故和非人身事故所带来的各种赔偿、抚恤费用,企业财产损失、恢复生产费用、停工损失等各种直接影响煤炭企业生产(或因安全水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产生的损失和因此导致的劳动力资源损失、产值减少、资源破坏及受事故影响而造成的其他损失。

“安全生产技术费用”按照吨煤提取,专款专用,仅应涉及到矿井机电设备、矿井运输系统的安全防护设备、矿井综合防尘系统等设备的完善和改造支出。至于其他与煤矿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应计入“其他安全生产费用”科目中,区分费用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4.环境成本

煤炭环境成本是指煤炭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矿区及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保护环境、治理和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包括: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内容。应设置“环境成本”一级科目。并在其下设“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等二级科目进行核算。

“矿区环境保护投资成本”科目专门用来核算应予以资本化的环保设备、房屋、建筑物等环保支出。

“矿区环塘恢复和治理成本”下设“矿区环境治理费用”和“沉田塌陷治理费用”两个科目。“矿区环境治理费用”科目用于核算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空气污染、水资源破坏、土壤破坏、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破坏而发生的治理费用和治理人员工资、福利费等各项费用支出。“矿区环境恢复和治理成本——沉田塌陷治理费用”科目归集分配煤矿生产中造成的地面塌陷、公路断裂、农村青苗损坏等带来的赔偿性支出。

“矿区环境管理和教育成本”下设“管理成本”、“教育成本”两个二级明细科目。“管理成本”科目用以核算无法资本化的,又不属于环境治理的费用支出。“教育成本”科目主要分配归集对煤炭企业职工进行环境教育、培训所发生的成本。

5.发展成本

为了保证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以适应企业改革、发展、壮大的需求,在现行煤炭成本项目中设立“发展成本”科目,下设“生产建设基金”、“转产发展基金”、“人员安置补偿基金”等二级科目。

煤矿企业的生产建设基金指国家投入的项目资本金、企业提取的新井建设基金用于煤矿企业经营期间的矿井的接续生产建设支出部分。

转产发展基金包括煤炭企业在生产成本中提取和积累的用于煤矿衰老转产发展的煤矿转产发展基金和可持续发展基金。煤矿转产发展基金用于煤矿企业的转产项目投资、发展资源延伸产业支出、迁移异地相关支出、分离企业生活服务单位支出等。

人员安置补偿基金用于核算职工安置、职工转产就业、职业技能培训、职工创业补助和社会保障等的专项资金。

编辑

参考文献:

[1]张娟.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煤炭科技,2007,(3).

[2]彭培鑫.煤炭企业完全成本核算探讨[j].会计之友,2007,(11).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7

关键词:土地复垦 塌陷治理 复垦技术 煤矿

一、国家政策未得到全国贯彻落实

目前,在土地复垦问题上存在政出多门,相互矛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例如,许多矿区的地方政府及其制定的政策要求煤矿对开采破坏绝产土地先进行证明,而后进行复垦,这与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是不一致的。按照有关规定,耕地征用价格,除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费、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外,还包括耕地占用税、复垦税、造地费等。国家征收这些税费的目的,就是要开展土地复垦和耕地开发。因此,土地征用后不应要求煤炭企业承担复垦责任,同时煤矿企业在当前的经营状态下,也没有能力再承担另外的土地复垦费。

二、土地复垦的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

制定具体条例。提供制度保障加强采煤塌陷地治理,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必须坚持依法治理的原则,严格按法律、按政策办事。要根据国家《土地法》、《煤炭法》以及《土地复垦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地方煤矿采煤塌陷地治理办法》。

三、企业复垦积极性未得到应有的保护

许多煤矿企业都有复垦的实施,对土地复垦热情很高,但复垦利益得不到保障,阻力和干扰很大,直接影响了企业开展复垦工作的积极性。如煤矿对开采沉陷造成作物减产或绝产地土地,一般都按较高标准补偿,这些补偿费用往往高于土地破坏前的实际收益。另外,由于沉陷破坏土地大多还能不同程度地耕种与利用,由于有这种“双收益”方式的存在,当地政府和农民大都不愿意煤矿进行复垦。

四、煤矿土地复垦政策和措施建议

为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规范政府、企业、个人从事土地复垦活动中的行为,明确管理制度,激励各方面开展土地复垦的积极性,提高土地复垦技术水平,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1) 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土地复垦。如:由政府拨款开展土地复垦,向投资复垦者发放贴息贷款,减免有关税种等等。对土地复垦规定颁布实施前破坏的土地和新征用的采矿破坏土地,复垦费由国家、企业和个人多资金渠道解决,并应充分体现“谁投资、谁受益”原则。

(2) 建立土地复垦基金。根据资金来源,进行分级管理,专款专用,建议按以下渠道筹集和分级管理使用基金。主要资金渠道为:①生产建设征地的耕种占用税;②从企业上交的矿产资源税和资源赔偿费中提取一定比例;③从矿山交纳的城市维护费中提取一定比例;④部分农业综合开发基金;⑤从中小企业和个人企业中征收的土地复垦保证金;⑥无能力自行复垦企业交纳的土地复垦费;⑦使用该基金复垦土地的经济收益。如:复垦后作为建设用地的“出让费”,作为农业用地的“出租费”等。企业复垦基金。该基金由企业负责管理使用。设立这项基金的目的,是解决采矿破坏与复垦周期较长,复垦集中一次投入资金量大的问题。另外,建立企业复垦基金还可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

五、组织开展土地复垦规划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复垦规划,落实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土地复垦投资效益。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做到四个协调:一是与国家生态整治总体规划相协调;二是与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三是与煤炭资源开发、生产规划相协调;四是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具体到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应根据当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状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符合自然规律、生态学的原理、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技术手段,按照复垦土地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建则建的原理进行。建议有关部门将环境保护全面纳入煤炭开发和生产规划中,并将矿区生态整治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开展工作。

六、加强煤矿土地复垦技术攻关工作

根据我国煤炭土地复垦技术研究、开发现状、协议将其作为发展煤炭行业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并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技术攻关工作。

(1)生态农业复垦技术。生态农业复垦技术是根据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开展农业、林业立体种植、畜牧养殖和加工,重建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矿区生态系统的综合整治技术。采用这项技术不仅能够整治、利用被破坏的土地,并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8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职能 生态补偿机制

生态补偿是对因保护环境而丧失发展机会的政府、厂商及公民,以资金、技术、实物,以及政策优惠的经济回馈。生态补偿机制是为了控制环境破坏而建立的约束制度,其性质是经济行为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是对生态环境价值的反映。生态补偿机制主要包括生态补偿类型、生态补偿方式、生态补偿责任、生态补偿法规、制度、生态补偿政策等。财政政策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弥补市场失灵,解决环境成本外部化问题,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今年下半年,河南省将在省辖海河流域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生态补偿机制。

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作用

首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向更高层次和更高阶段发展的要求,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其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基本保证。生态补偿机制是界定环境产权、环境生产要素的有效方法,可使企业生产活动的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是对企业施加保护环境的压力,使其将治理的任务承担起来有效的经济措施。

再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调节环境利益关系的有效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既是处理环境经济关系,又是调节社会和谐关系的过程,可以实现国家对生态区域的保护援助,城市对乡村的反哺,社会对受灾地区的救助等,为调整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

当前,在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方面尽管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是,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不少的问题,具体如下:

首先,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的环境管理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长期以来,河南省一直存在着资源无价、原料低价、产品高价的扭曲价格体系,社会生产部门和企业凭借对自然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占有获得超额利润,享用着自然资源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资源的生态价值损失却没有得到补偿。虽然实行了排污收费政策,但仅对企业超标排放污染物征收排污费,而且收费标准低,使用效率差,特别是没有要求生产开发者对生态功能的破坏实行任何补偿,排污费主要用于重点污染源防治,区域性污染防治,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示范和应用,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的支出,因而影响了生态政策的执行效果。

其次,征收的一些税费难以解决生态补偿问题。虽然国家提出要建立并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的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河南省资源恢复和环境保护治理资金不足,资金难以落实,行之有效的补偿制度体系尚未建立。如,目前,煤炭企业的主要税费有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这些税费难以解决煤炭开采补偿问题。如河南省永城市煤炭企业支付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仅1 4元/ 吨煤。根据法律规定,资源税列入一般性财政收入,主要用于解决级差收入问题;矿产资源补偿费纳入预算,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的支出。各级地方财政资金不足,支出压力大,也难以从其他方面筹集资金用于资源恢复和环境保护,更不用说拿出资金用于解决因历史原因造成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替代产业转型等问题。

再次,生态补偿机制不活,后劲不足。现在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基本上全靠财政,这种体制不仅没有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而且许多地方产生了依赖思想。补偿途径和补偿网络不健全,也没有实现补偿主体多元化和补偿方式多样化。科研基础薄弱,对生态效益如何进行科学评估,尚处于研究阶段;补偿标准和补偿基金的来源还难以界定。虽然我国已多次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并完善有偿使用自然资源和恢复的经济补偿机制,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河南省资源恢复和环境保护治理资金不足,资金难以落实,行之有效的补偿制度体系尚来建立。生态补偿缺少技术指标体系支撑。生态补偿要素不仅包含其生态保护、污染治理的投入,还涉及到对环境质量的评价。

三、财政政策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职能

结合上述问题,本文认为要想改变当前的局面,必须要从财政的角度,更新财政理念,发挥财政的职能。具体如下:

首先,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投入政策,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激励政策。环境是公共产品,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中央和省级财政都应设立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资金,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重点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流域源头地区和自然保护区倾斜;加大对区域性、流域性污染防治,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和应用的资金支持力度。将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山生态恢复支出纳入财政转移支付。同时各级政府应充分运用财政贴息、投资补助、排污收费等投入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生态环境。积极利用国债资金、开发性贷款,以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或赠款,形成多元化的融资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社会、民间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领域,降低门槛,打破行业垄断,放开环保基础设施的市场准入。培育环境要素市场,尽快建立区域内污染物排放指标有偿分配机制,逐步推行政府管制下的排污权交易。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其次,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税收政策和收费政策。生态补偿机制是通过市场规则合理解决环境保护与受益、破坏与赔偿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最好手段。应完善现行保护环境的各项税收政策,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财力保证。根据环境破坏程度对不同地区的矿山企业分期、分批开征差别税率的生态补偿税,使治理污染的费用能够等额转入企业产品成本中,解决环境成本外部化问题,同时能够增强企业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行政性收费是政府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排污单位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一项主要措施,在发达国家也普遍使用。目前我国由环保部门以排污费的形式收取。但是,企业对环境造成破坏交纳的排污费不足以补偿环境恢复成本,难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进一步扩大收费范围:一是对主要污染物排放企业实施在线监测,对超标排放的征收超标排污费;二是应出台下游受益地区向上游环境保护区提供经济补偿,或造成污染事故的上游企业向下游被污染地区提供赔偿的政策;三是建立生态补偿基金,由政府、非政府机构或个人出资来支持生态保护项目。

再次,建立矿区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优惠信贷政策及捐款机制。生态补偿的主体应该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企业,矿山企业应制定矿山环境治理规划和具体措施,按矿产品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对矿山企业不能按要求进行环境治理的,政府要根据矿区环境治理规划,用矿山企业缴纳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解决矿山环境治理问题。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利用商业银行贷款和社会捐款。小额贷款是以低息贷款的形式向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行为和活动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鼓励当地人从事该项行为和活动。捐款是国际环境非政府机构经常使用的补偿手段。

最后,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及指标考核体系。要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解决生态补偿的法律缺位问题;明确有关税收、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偿资金筹集、运作和管理等措施;依法规范流域水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工作,明确流域上、下游地区责任、权利、义务和利益;从法律上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各生态主体的义务,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化运作提供法律依据。生态补偿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补偿依据、补偿要素、补偿范围、补偿标准、补偿支付模式等内容。制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价值的量化评价方法,研究资源耗减、环境损失的估价方法和单位产值的能源消耗、资源消耗、“三废”排放总量等统计指标,使生态补偿机制的经济性得到显现。

参考文献:

[1]李小云:生态补偿机制:市场于政府的作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2]郑雪梅:中国生态财政制度与政策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9

关键词:安全生产 投入机制 安全税

煤炭企业除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安全投入、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推动安全科技进步、加强教育培训、强化安全监察、查处责任事故等工作以外,开征煤矿生产安全税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一、煤企上调安全费用现状分析

西山煤电拟从2010年1月1日起,将安全费用由30元/吨提高至40元/吨,以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预计将增加其2010年原煤成本1.25亿元。近期已有多家煤企上调安全费用。 资料显示,靖远煤电于2009年11月18日召开董事会,拟将煤炭生产安全费提取标准由原来的8元/吨调整为20元/吨,自2009年1月1日起实行。恒源煤电2009年12月15日公告,皖北煤电集团2009年度和2010年度安全费用标准按不低于33元/吨提取。 西山煤电表示,随着公司各矿井采区的不断开拓延伸,地质条件变的更加复杂,生产安全管理难度增加,煤炭安全生产投入不断加大;同时根据国家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的提高,需要更换和淘汰的安全设备也越来越多。

长期的安全投入不足,必然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安全生产。有专家认为,煤企发生矿难事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国家安全基础薄弱造成的。国家及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第一的意识并没有在全国落到实处。 龚云华认为,这几年国家出台系列安全生产政策之后,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井下设施有了很明显的改善。他表示,他经常调研的国阳新能、西山煤电等上市公司的所属煤矿,井下技术水平逐年提升,井下作业管理有序。相对而言,一些民营小煤窑安全状况却鲜有进展。

二、开征煤矿安全税的可行性分析

笔者认为应从煤矿安全生产资金的筹集方式入手,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投入。而开征煤矿安全生产税应该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政策措施。即国家向煤炭企业从吨煤中按一定比例征收税费。这些税费应上缴国家财政并由国家设立专门机构(如国家煤矿安全生产基金管理委员会)统一归集和管理,并建立专项账户,严格控制,确保资金用于煤矿安全投入。

1.开征安全税的经济学分析

煤矿安全事故是一个负外部效应的典型案例。当煤矿安全事故发生后,通常是由政府和社会来买单,承担安全成本,而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煤矿企业却只支付少量的赔偿费用,这些费用远少于由于矿难给社会增加的不利成本。此时,企业的私人边际成本低于社会的边际成本。企业的生产活动是根据自己私人边际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在负外部效应存在的情况下,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就会不惜以损害矿工生命和社会利益为代价来增加生产,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破坏和浪费。而这种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经济学基础是“市场失灵”,是市场本身难以解决的,它需要政府的介入。从经济学角度看“市场失灵”是煤矿安全生产税产生的基础,而开征煤矿安全生产税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式。

2.煤矿安全生产税的征税方式

在具体的征税过程中,要区分不同地区煤炭企业的发展水平,实行差别税制。对一些效益较低或是新建立的煤矿企业,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其实行优惠税率;而对一些效益较好的煤矿企业,在不影响起发展水平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税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一些煤炭生产企业为追求超额利润而进行无限制的超额开采的情况,国家可以更高的税率同时对相关负责人征收适当的安全生产税,限制这些企业和个人的冒险行为,并把税收所得用到必要的煤矿安全投入项目上。这样既可以有效地减少矿难,又可以增加国家煤矿安全投入资金。

三、煤矿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意识,绷紧安全这根弦不放松

1.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促和谐,把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要强化安全生产意识,着力解决好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监管不到位等薄弱环节和问题。要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切实落实好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层层推动、层层落实。

2.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煤矿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在企业管理、安全文化、人员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3.全力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用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稳定运行,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认真查找自身不足,及时制定和落实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坚决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四、结语

由于我国煤矿安全投入机制还存在国家对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煤矿安全费用使用范围规定不全面,煤矿安全费用提取与使用缺乏有效监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征煤矿安全生产税代替目前大部分省市由企业自筹和部分省市以“费”的形式筹集煤炭安全生产资金,用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最大程度地确保安全生产资金的充分有效使用。同时,要加快煤矿安全生产税立法进程,解决开征煤矿安全生产税的有关技术问题和明确征税的执行机构和征税目标。

参考文献:

[1]王虹桥:美国安全投入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经济研究,2007,(3):76-78.

[2]王书明:煤矿安全投入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8,(6):133-134.

[3]李文俊: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分析及发展对策[J].中国煤炭,2001,(6):53-55.

[4]樊贤勇:浅谈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致因分析[J].管理与财富,2008,(9):82-83.

煤矿征地赔偿标准篇10

我是2004年春天到山西来投资的。在这之前,政策要求官员退股,所以我们温州人大量来山西接煤矿。

我们来得稍晚些,但当时的情况很好。我们到山西各地打探煤矿拍卖的消息。正好听说山西某县政府要拍卖一座国营煤矿。我们用两天时间,就把这个矿拿下来了。

拍卖会上,县四大班子领导都出面了。我们以3000万元的价格,把这个矿拍下来了。我们相信政府,又不懂煤矿。后来才知道,县里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全是假的。招标文件上说这个矿的储量有2000万吨,实际上根本没这么多。后来我们无意中发现县政府一份文件,称这个矿的价值估计在300万元以下,能以这个价拍卖出去就行了。这份文件是报到市里的,但县里留了底稿。

我们竞标时,有人抬标。山西黑就黑在这儿。拍卖行找了三四个单位去玩假投标,抬标抬到3000万元,我们举牌了,拍卖师锤一落,这个矿归我们了。成交后,拍卖行再给应标单位一些钱。

这个矿原是部队的刀,部队撤后转给了地方。以前的矿主乱采滥挖,不走直线,哪儿有煤往哪挖。矿上什么设备都没有,抽水、送风等都要从头做起。原来的坑道都不能用了,我们又投入了2000万元,做前期工程,坑道都按国家标准来。过几十米有个断层,岩石很硬,打不动,每挖一米要投入4000元,每天天一亮就要掏钱。

我们是很规范的企业,跟鲁能集团签了合同,出的煤都卖给他们,有正规发票,不会偷税漏税。内部控制也很严格。

2006年,山西省开征采矿权价款。5月6日,县里通知本县的煤矿缴钱。我们矿要缴1300万元,县里让我们拿,不拿就把采矿证收走,开煤矿有6个证,采矿证拿走,其他5个证就都没用了。

当初我们拍卖的是30年的租赁经营权,不是采矿权。我们认为采矿权价款应该由采矿权人来缴。但主管副县长说,按说不应该让你们缴费,但是当初拍卖的钱,前任县领导已经花完了。县政府不怕打官司,我们是贫困县,没钱,就是输了官司,我们的工资照发,并且照样扣你的采矿证。反正你们已经投资了5000万元进来,走不了了。

这个县的县委书记调走后,县长升任书记。常务副书记跟我们说:现在还好,县长参加过拍卖会,知道你们这回事,如果是新来的县长,他理都不理你。你趁早还去生产吧。

这个县共有8座煤矿,最正规的只有我们一个。县里对所有的矿,都是像挤牙膏一样,慢慢地把你的钱挤出来。但是,收采矿权价款的事,有人喜欢有人恨。比如有的矿实际储量1000万吨,矿主拿出几十万元,打点各个部门,只报100万吨。他即使缴纳采矿权价款,也没有多少。

我们也不能跟县里闹僵了,不管反映到哪里,最后还得我跟主管县长坐下来解决。你要跟县里闹僵了,他今天停你的电,明天停你的炸药。

政府是没钱不办事,有钱乱办事。一般我们只能通过聘用的当地矿长出面,与县里交涉。我们出面不行,本来50块钱的事,我们一出面,对方敢要300块。

煤矿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按正规程序办,不会超过30万元,但在山西,实际上要80万-200万元,多出的钱都是给各有关部门的好处费。如果你只按标准交钱,一个证也办不下来。这里有很多代办公司,公司的幕后老板是有关部门领导的家属、子女。

2006年煤炭资源整合时,我们通过拍卖,得到了这个矿的全部产权。因为它原来是县国营煤矿,拍卖给我们,属于国有资产流失,必得报省国资委批准,才能拍卖。

当时有两个办法。一是县政府参股,占20%股份,参加董事会。但问题一是我们每年要按20%的比例给县政府分红。二是县里也不想当股东,怕煤矿出事,他们要担责任。另外,他们也不想掏这1300万元的采矿权价款。

第二个办法是全部拍卖给我们,这样做是不合政策的。但是,书记和县长都说,你要有本事,把这个矿都买走算了。

拍卖程序全部是违规操作。有关部门的办事人员被我们打通关系,同意拍卖,并且指定了拍卖行(这都是通过中间人办的。中间人神通广大)。拍卖行在指定的报纸上刊登公告,专门选择周五的报纸刊登,因为周六、周日没人看报纸,等下周一上班,人家都不看旧报,去看新出的报纸了。

公告后一个月内,无人应标,这个矿的产权就归我们了。但这期间,如果真有人打电话给拍卖行怎么办?拍卖行就会回答:“这个矿已经卖了。”反正你也不知道是真卖了还是假卖了。就像商场里搞的电视机促销,说是100块钱一台,但不管你啥时候去问,他都会说已经有人买走了,剩下的都是贵的。

我们这个矿,挂牌交易的对外竞标价只有700万元,因为挂牌的价格越高,要缴纳的交易费也越高。拍卖后,它就成了纯民营的企业,跟县里一点瓜葛没有了。

采矿权价款,现在我们已经缴了700多万,准备分3年缴完。县里其他几个矿不缴,执照没有办,但还在偷偷干。他们所有的文件都是造假的,但县里的公章是真的。县里也希望煤矿不要关闭,他好去罚款,只是希望你千万不要出事。

(二)

2005年,上面要求关停9万吨以下的矿时,我们找到有关部门的关系,把储量和产能做大,从年产9万吨做到30万吨,一共送了50万元。领导不亲自收钱,派他的嫡系来。他要说能批下来,让你3天之内把钱打到他的卡上,3天之后就保证给你批下来。

项目升级(从年产9万吨到年产30万吨)时要做环评。市环保局只指定本市有资质的机构来做,你要去太原找有资质的单位做了,市环保局还不批。这一点是违反国家政策的。本来六七万元就能做下来的环评,让他们做得花40多万。

(原来核定的产能是9万吨,现在一下子升到30万吨,煤矿的实际生产能力能达到吗?)

核定的产能,都能超过这个标准,不然煤老板怎么赚钱?核定30万吨/年的矿,每天生产1000吨没问题。不让好好生产,就偷偷摸摸地生产。小煤矿才灵活呢,核定9万吨的矿,一年能生产20万吨我们这个县是非重点采煤县,说是年产9万吨以下的关停,实际上年产5万吨的也可以生产。

只要一发生事故,小煤矿就要停产整顿,一年的生产时间不到4个月。哪天上面突然通知可以生产了,大家都拼命生产。工人急着挣钱,老板也急着挣钱。按安全生产规定,年产9万吨的煤矿,井下不能超过两个工队,实际上一下就是五六个工队,100多人突击生产。这是个普遍现象,也是小煤矿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

北京奥运会前夕,县领导通知我们说,奥运会期间,全国国有煤矿50万吨以下的停止生产,乡镇煤矿全部停止,到残奥会结束为止。但我们白天不生产,晚上还能生产,县里睁一眼闭一眼。

经常到矿上检查的有十几个部门:安监、劳动、工会、消防、环保、公安、税务等。

国税查过了地税查,县里查过了乡里查。政府官员只要缺钱花,就来找煤矿了。我们挖出的煤是干的,按规定一天要洒一次水,但县里不管这个,风一吹,煤灰漫天飞舞。税务局来收税,给他个人送点,再给局里缴点就行了。国税、地税加起来,要占煤矿生产毛利的40%,全缴了我们还赚个屁钱!按说,不管你这个矿是否生产,都得按年产量缴税。但政府不让生产,少缴点税务部门也能理解。

9万吨的煤矿,每年公关费要花四五百万元。政府官员无限要钱,他们认为,你开矿赚钱,万一出事故,我的乌纱帽就没有了,心理不平衡。水土保持部门说挖煤把地冲坏了,环保部门说你有污染了,随时都来要钱。矿上要买炸药,派出所不批。我们找到县公安局局长,局长给派出所打了电话。派出所说,他们要搞建设,让煤矿赞助3万元,才批了1吨炸药。

每到年底,县里只要能管住煤矿的部门,都来要煤。矿上得赔钱、找车给他们送去。送去的煤不好烧了他还要骂你。

(三)

小煤矿事故率高,每个月都是不死即伤,但对外都不说。按照国家规定,煤矿死1个人,要赔死者亲属20万,上面再罚100万,加上间接费用,150万打不住。一次死3个人,煤矿就得关停。

有律师专门帮助处理善后事宜。有人专门吃这一路,只要煤矿出了事,你就可以联系他们。可以先把伤者抬到井上,拉去另外一个市的医院治疗。半夜里再把死者抬出来。来善后的人开着越野车,翻山越岭,连夜把尸体运到内蒙,找一个乡镇医院拿到死亡证明,然后通知家属去内蒙谈判,每个死者赔偿30多万元,了结此事。

还有人专门吃举报这碗饭,因为煤矿死一个人,上面要罚100万,他举报了可以得奖。所以我们要连夜把死者运走。等第二天有关部门来查,我们就说:“哪儿有死人?你去查查看。”

(这些矿工,都是跟着包工头来的,难道不怕包工头把煤矿死人的消息捅出去吗?)

包工头更黑,他巴不得有人死亡呢。湖北、四川等地的包工头带工人出来时,先在当地为工人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一买就是三四份,但工人和家属都不知道。矿工出事死了,包工头拿着死亡证明,去保险公司索赔。死一个人,他们可以赚到三四十万元。

我们矿生产的是电煤。煤价上涨,是今年南方电网结冰后开始的。现在涨得离谱,470元一吨。政府限价3次了,限不住,限价令只能限制住国有大矿,因为它要供应国家电网。国有大矿虽然限价,但它只卖给你一部分,再买没有了,它卖给你不赚钱,还不如卖给个人。电厂就只好到小矿来买。

因为市场需求大,现在再赖的煤,也能卖到300多一吨,4000大卡的煤也能卖到300多一吨,有人专门收这种煤,洗煤用。连煤矸石都能卖到50多元一吨,打碎后掺到好煤里。洗煤的都掺假,

(7月1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向全省发出煤矿关停令,宣布全省十类煤矿一律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