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上门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30 18:48:51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1

我们*社区现有常住人口人,育龄妇女人,已婚育龄妇女人,现有常住流入人口54人,流出人口7人。20*年来,全社区共出生人,一孩人,其中女孩人,二孩人,其中女孩人,符合政策生育率、独生子女领证率、晚婚晚育率、流动人口办证、验证率都保持在98%以上。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目标任务,现将社区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了切实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始终坚持以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为核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使*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顺利进展并在20*年2月份省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考核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加大以《条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宣传力度,始终把宣传教育放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首位,开展了以“婚育新风进万家”为主题的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社区计划生文体骨干,在“三.八”妇女节、男性健康日来临之际开展登山、婚育新风进万家文艺演出、婚育新风进万家游艺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娱演出和游艺活动来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生育文化建设的热情,用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感染人、引导人、教育人,用小品戏曲来宣传计生政策,倡导文明生育方式,进一步做活婚育文化载体。二是社区利用“5.29、7.11、9.25”、在社区广场开展计划生育广场有奖知识竞答、计生一条龙宣传服务活动,社区干部和协会志愿者共同参与服务内容:免费量血压、计生咨询、缝纫、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发放“五期常识”宣传资料,每次服务达200多人次。三是计生协会为弱势、残疾育龄群众服务。社区计生协会利用母亲节、老年节之际上门慰问、送上慰问金和物品,四是利用人口学校阵地,举办各种培训班:社区人口学校针对社区不同的对象举办不同内容培训班,如在寒暑假期间组织青少年学生进行青春期保健培训,为社区的已婚育龄群众有针对性地举办孕产期、育儿期、更年期的教育培训。

三、工作贴近育龄群众、宣传与服务一体化:一是抓住春节期间探亲访友的有利时机,继续开展“走千家、交百友、送温暖、办实事”的活动,重点走访弱势群体,给他们提供有关服务。春节前夕社区计生协与社区干部对独生子女困难户、残疾人家庭、病残儿、单亲、等28户独生子女家庭进行了走访慰问,我们将政府的温暖送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之中,使他们感到计划生育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在不断改进,变得更加贴进群众、贴进生活了。同时对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贡献的计划生育协会会员也给予了慰问;二是为宣传工作贴近育龄群众,使计生工作要求和生殖健康知识在群众中真正入耳入脑,我们开展了十进十送活动(即:进新婚家庭,送婚育知识;进孕妇家庭,送优生知识;进产妇家庭,送优育知识;进避孕家庭,送知情选择知识;进更年期家庭,送健康知识;进久婚未育家庭,送科学生育知识和医疗信息;进独生子女家庭,送科学育儿知识;进未婚家庭,送生殖健康知识;进无业家庭,送再就业信息;进再婚家庭,送政策法规知识);三是做到计生政务公开、计生政策、为方便育龄妇女我们还专门把计生热线电话和指导员宅电打印成卡片,在上门走访的同时发放到育龄妇女手中,小小一张卡,拉近了计生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四是利用计生服务室及悄悄话室,平时由社区计生指导员和计生干部为育龄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谈心服务,真正与育龄群众心贴心,心连心。五是根据不同育龄妇女身体状况和各种避孕方法优缺点积极为育龄妇女做参谋,对开始怀孕领取生育服务证的育龄妇女,我们将开展跟踪服务,产后随访,指导落实节育措施,送药具上门及术后随访及等优质服务。20*年走访育龄妇女1438人次,发放计生宣传资料1876份,发放药具152份。

四、为了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实行流动人口动态管理,在摸清育龄妇女底数,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台帐的基础上、每季度还对辖区的流动人口开展一次清理清查工作。对社区内的流动人口及时上门查验《计划生育婚育证明》,对没有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及时开出催办单,发放临时《婚育证明》,并要求其尽快办理好《婚育证明》。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做到来有登记、走有记录。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2

第一条 目的

为提高本公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充实其业务知识与技能,以增进工作质量及绩效,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适用范围

凡本公司所属从业人员的在职教育培训及其有关作业事项均依本规定办理。

第三条 工作权责划分

1.教育培训部

(1)全公司共同性培训课程的举办。

(2)全公司年度、月份培训课程的拟定、呈报。

(3)制定及修改培训制度。

(4)全公司在职教育培训实施成果及改善对策呈报。

(5)共同性培训教材的编撰与修改。

(6)培训计划的审议。

(7)培训实施情况的督导、追踪、考核。

(8)外聘讲师对公司的全体在职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每季举办一次。

(9)全公司派外培训人员的审核与办理。

(10)派外受训人员所携书籍、资料与书面报告的管理。

(11)其他有关人才发展方案的研拟与执行。

(12)各项培训计划费用预算的拟定。

2.各部门

(1)全年度培训计划汇总呈报。

(2)专业培训规范制定及修改,讲师或助教人选的推荐。

(3)内部专业培训课程的举办及成果汇报。

(4)专业培训教材的编撰与修改。

(5)受训员训练结束后的督导与追踪,以确保训练成果。

第四条 培训规范的制定

1.教育培训部应召集各有关部门共同制定 《从业人员在职教育训练规范》,提供培训实施的依据,其内容包括:

(1)各部门的工作职务分类。

(2)各职务的培训课程及时数。

(3)各培训课程的教材大纲。

2.各部门组织机能变动或引进新技术使生产条件等发生变化时,教育培训部应立即配合实际需要修改培训规范。

第五条 培训计划的拟订

1.各部门依培训规范及配合实际需要,拟订 《在职培训计划表》,送教育培训部审核,作为培训实施之依据。

2.教育培训部应就各部所提出的培训计划汇编《年度培训计划汇总表》,呈报人力资源部核签。

3.各项培训课程主办单位应于一定时期内,填写《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呈报核准后,通知有关部门及人员。

4.临时性的培训课程,亦需填写《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呈核后实施。

第六条 培训的实施

1.培训主办部门应依《在职培训实施计划表》按期实施并负责该项训练之全盘事宜,如训练场地安排、教材分发、教具借调,通知讲师及受训单位等。

2.如有补充教材,讲师应于开课前一周将讲义原稿送教育培训部统一印刷,以便上课时发给学员。

3.各项培训结束时,应举行测验,由主办部门或讲师负责监考,测验题目分三至四种,由讲师于开课前送交主办部门。

4.各项在职训练实施时,参加受训学员应签到,教育培训部应确实了解上课、出席状况。

5.受训人员应准时出席,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应办理请假手续。

6.教育培训部应定期召开检查会以评估各项训练课程实施成果,并将记录送交各有关单位参考予以改进。

7.各项培训的测验缺席者,事后一律补考;补考不出席者,一律以零分处理。

8.培训测验成绩及成果报告,列入考核及升迁之参考。

第七条 培训成果的呈报

1.每项 (期)培训办理结束后一周内,讲师应将学员的成绩评定出来,记录于《在职培训测验成绩表》,连同试卷送人力资源部门,以建立个人完善的培训资料。

2.主办单位应于每项 (期)培训结束一周内填报《在职培训结报表》及《讲师钟点费用申请表》,连同《成绩表》及《学员意见调查表》,送教育培训部门,凭以支付各项费用及归档。

3.如需支付教材编撰费用时,主管部门应填写《在职培训教材编撰费用申请表》,送相关部门核签后凭此予以支付。

4.各部对所所属人员应设定《从业人员在职培训资历表》。

5.每三个月,各部门应填写《在职培训实施结果报告》呈教育培训部,以了解该部门最近在职培训实施状况。

第八条 培训评估

1.每项 (期)培训结束时,主办部门应视实际需要分发《在职培训学员意见调查表》,供学员填写后与测验卷一并收回,并汇总学员意见,送讲师转人力资源部会签,作为以后再举办类似培训的参考。

2.教育培训部应对各部评估培训的成效,定期分发《培训成效调查表》,供各部门主管填写后汇总意见,并配合生产及销售绩效,比较分析评估培训之成效,做成书面报告,并呈报核准后,分送各部及有关人员作为再举办培训的参考。

第九条 派外培训

1.因工作或晋升就任新工作前的需要,各部门应在推荐有关人员送教育培训部审议,呈总经理核准后派外受训,并依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办理出差手续。

2.派外受训人员返回后,应将受训的书籍、教材及资格证书等有关资料送教育培训部归档保管,其受训成绩亦应记录于受训资历表。

3.派外受训人员应将受训所获知识整理成册,列为讲习教材,并举办讲习会,担任讲师传授有关知识给本公司员工。

4.差旅费报销单据呈核时,应送教育培训部审核其派外受训的资料是否交回,并于报销单据上签注,如未经过审核,会计部门不予付款。

5.本条款适用于参加公司外的培训,对因升迁、储备需要,在任职前可集中委托外协部办理培训,但每年以三次为限。

第十条 附则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3

第一条为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含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凡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第三条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第四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指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第五条国家教委归吕管理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其他部委(以下简称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地方)负责本部门、本地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六条国家教委的主要职责:

制定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法规和政策,部署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

组织研究并指导实施全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收集和全国毕业生供需信息,组织指导和管理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

编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制订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部季、地方所属高校抽调计划;

负责全国毕业生就业计划协调工作,管理全国毕业生调配工作;

指导、检查毕业生就业工作,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部门派遣本地区高校毕业生;

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

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

检查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委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季的统一部署,提出本部门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

及时向国家教委报送所属院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本部委需求信息;

组织协调所属院校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活动;

制订并组织实施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计划;

组织开展所属院校毕业生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负责本部门毕业生的接收工作,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开展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

负责本地区毕业生的资源统计工作,并按时报送国家教委;

收集本地区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并及时报送国家教委;

制订本地区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计划并及时报送国家教委;

组织管理本地区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受国家教委委托组织实施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并负责毕业生的调配派遣和接收工作;

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检查、监督本地区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开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完成国家教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主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制定本学校的工作细则;

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地方调配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

收集需求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负责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

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负责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职责

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需求计划,向有关高等学校提供需求信息;

参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积极招聘毕业生;

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接收、安排毕业生;

负责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向有关部门和学校反馈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第三章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

第十一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由国家教委统一部署,各部委和地方应按照统一部署具体指导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第十二条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分为就业指导、收集信息、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制订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调整、接收等阶段。

第十三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从毕业生在校内的最后一学年开始。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一般应每年11月-12月向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提出下一年度毕业生需求计划,11月-5月与毕业生签订录用协议。

第十五条毕业生的就业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毕业生联系工作时间应安排在1月-5月,春季毕业研究生可适当提前。

第四章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毕业生鉴定

第十六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

第十七条毕业生就业指导重点进入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

第十八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可采用授课、报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

第十九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毕业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自觉服从国家需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教育《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和《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对毕业生作出组织鉴定。

第二十一条毕业鉴定主要包括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无误后归档。档案材料应在毕业生派遣两周内寄送毕业生报到单位。

第五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第二十二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是落实毕业生就业计划的重要方式。各部委、各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管理举办本部门、本地区的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其它部门不得举办以毕业生就业为主的洽谈会或招聘会。举办省级上述活动要报国家教务案,跨省区、跨部门的有关活动须报国家教委审批。

第二十四条经共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定的协议无效。

第二十五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要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时间应安排在节假日。

第二十六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向学生收费,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生。

第六章就业计划的制订

第二十七条国家教委直属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其他部季所属学校毕业生主要面向本系统、本行业就业,地方所属学校主要面向本地区就业。根据招生“并轨”改革的进程,有关部季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所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第二十八条制订就业计划的原则:

遵循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优先保证国防、军工、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点科研和教学单位的需要;

来源于边远省区的本、专科毕业生,只要是边远省区急需的,原则上回来源省区就业;

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内就业;

定向生、委培生按合同就业;

实行招生“并轨”改革学校的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

毕业研究生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就业;

其他类型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就业。

第二十九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计划每年编制一次,毕业研究生就业计划分为春季和暑期两次编制。就业计划按部委、地方和高校各自的职责分工经上下结合,充分协商形成;有关部委和地方审核、汇总所属学校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并按时报送国家教;国家教委审核、编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

第三十条毕业生就业计划经国家教委审核下达后,各部委、地方、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第七章调配、派遣工作

第三十一条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国家教委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国家教委直接签发。

第三十二条国家招生计划内招收的自费生(含电大、函授等普通专科班)毕业后自主择业,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单位的由地方主管调配部门开具《报到证》。

第三十三条对于华侨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毕业生愿意留大陆工作的,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三十四条免试推荐和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计划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家庭所在地就业。

第三十五条符合国家规定申请自费留学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偿还教育培养费,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其就业。派遣时未获准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

第三十六条对残疾毕业生学校应帮助其就业,确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由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门安置。

第三十七条学校应在派遣前认真负责对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粮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

第三十八条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

第三十九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要在七月一日后派遣毕业生(春季毕业研究生例外)。

第四十条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下列原则办理:

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一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章接收工作及毕业生待遇

第四十一条毕业生持《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接收手续和户粮关系。凡纳入国家就业计划的毕业生,地方政府不得征收其城市增容费。

第四十二条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时安排工作岗位。

第四十三条按国家计划派遣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接收或退回学校。

第四十四条毕业生报到后,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把上岗后发生疾病的毕业生退回学校。

第四十五条毕业生就业后,其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工龄从报到之日计算。

第四十六条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其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工资待遇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但工资标准原则上应不低于国家规定。

第九章违反规定的处理

第四十七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部委、地方和学校就业部门,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不按要求和时间报送生源、需求计划的;

不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派遣毕业生的;

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定的。

第四十八条对违反就业协议或不履行定向、委托培养合同的用人单位、毕业生、高等学校按协议书或合同书的有关条款办理,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对擅自拒收、截留按国家计划派遣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由其义不容辞部门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负责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毕业生,由学校报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费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粮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的;

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

报到后,拒不服从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第五十一条对利用职权干涉毕业生就业或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或同级纪检、监察部门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规定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系批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和研究生计划招收的具有学籍、取得毕业资格的本、专科生(含招生并轨招收的学生和招生并轨前招收的国家任务生、定向生、委培生、自费生及电大、函授普通专科班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含统分生、定向生、委培生、自筹经费生)。

第五十三条各有关部委和地方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国家教委备案。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4

第一条:为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含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凡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

第三条: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

第四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

第五条:国家教委归口管理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其他部委(以下简称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地方)负责本部门、本地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职责分工

第六条:国家教委的主要职责:

·制定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法规和政策,部署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

·组织研究并指导实施全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收集和全国毕业生供需信息,组织指导和管理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

·编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制订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部委、地方所属高校抽调计划;

·负责全国毕业生就业计划协调工作,管理全国毕业生调配工作;

·指导、检查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全国毕业生调配工作;

·指导、检查毕业生就业工作,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部门派遣本地区高校毕业生;

·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

·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

·检查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委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提出本部门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

·及时向国家教委报送所属院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本部委需求信息;

·组织协调所属院校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活动;

·制订并组织实施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计划;

·组织开展所属院校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负责本部门毕业生的接收工作,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开展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

·负责本地区毕业生的资源统计工作,并按时报送国家教委;

·收集本地区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并及时报送国家教委;

·制订本地区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计划并及时报送国家教委;

·组织管理本地区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受国家教委委托组织实施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并负责毕业生的调配派遣和接收工作;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检查、监督本地区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开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完成国家教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九条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

·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主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制定本学校的工作细则;

·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地方调配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

·收集需求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负责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

·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负责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职责;

·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需求计划,向有关高等学校提供需求信息;

·参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积极招聘毕业生;

·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接收、安排毕业生;

·负责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向有关部门和学校反馈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

第十一条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由国家教委统一部暑,各部委和地方应按照统一部署具体指导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第十二条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分为就业指导、收集信息、供需见面及双向选择、制订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遣、调整、接收等阶段。

第十三条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从毕业生在校的最后一学年开始。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一般应在每年11月—12月向主管部门及有关高校提出下一年度毕业生需求计划,11月—5月与毕业生签订录用协议。

第十五条毕业生的就业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毕业生联系工作时间应安排在1月—5月,春季毕业研究生可适当提前。

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毕业生鉴定

第十六条毕业生就业指导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的有效手段。

第十七条毕业生就业指导重点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

第十八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可采用授课、报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

第十九条毕业生就业指导要与毕业教育相结合,教育毕业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自觉服从国家需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的地方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之路。

第二十条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和《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的要求,实事求是地对毕业生做出组织鉴定。

第二十一条毕业鉴定主要包括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基本情况要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核对无误后归档。档案材料应在毕业生派遣两周内寄送毕业生报到单位。

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第二十二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是落实毕业生就业计划的重要方式。各部委、各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管理和举办本部门、本地区的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其它部门不得举办以毕业生就业为主的洽谈会或招聘会,举办省级上述活动要报国家教委备案,跨省区、跨部门的有关活动须报国家教委审批。

第二十三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举办或校际联办毕业生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高等学校在毕业生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第二十四条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应当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遣的依据,未经学校同意,毕业生擅自签订的协议无效。

第二十五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要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时间应安排在节假日。

第二十六条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向学生收费,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

就业计划的制订

第二十七条国家教委直属学校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其他部委所属学校毕业生主要面向本系统、本行业就业,地方所属学校主要面向本地区就业。根据招生“并轨”改革的进程,有关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所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第二十八条制订就业计划的原则:

·遵循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优先保证国防、军工、国有大中型企业、重点科研和教学单位的需要;

·来源于边远省区的本、专科毕业生,只要是边远省区急需的,原则上回来源省区就业;

·师范类毕业生原则上在教育系统内就业;

·定向生、委培生按合同就业;

·实行招生“并轨”改革学校的毕业生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

·毕业研究生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就业;其他类型毕业生按国家有关规定就业。

第二十九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计划每年编制一次,毕业研究生就业计划分为春季和暑期两次编制。就业计划按部委、地方和高校各自的职责分工经上下结合,充分协商形成;有关部委和地方负责审核、汇总所属学校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并按时报送国家教委;国家教委审核、编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

第三十条毕业生就业计划经国家教委审核下达后,各部委、地方、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必须严格执行。

调配、派遣工作

第三十一条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和高等学校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以下简称《报到证》),《报到证》由国家教委授权地方主管毕业生就业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国家教委直接签发。

第三十二条国家招生计划内招收的自费生(含电大、函授等普通专科班)毕业后自主择业,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单位的由地方主管调配部门开具《报到证》。

第三十三条对于华侨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毕业生愿意留大陆工作的,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三十四条免试推荐和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计划上报后提出不再攻读的,应回家庭所在地就业。

第三十五条符合国家规定申请自费留学的毕业生,要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并按规定偿还教育培养费,经批准后,学校不再负责其就业。派遣时未获准出境的,学校可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

第三十六条对残疾毕业生学校应帮助其就业,确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由生源所在地民政部门安置。

第三十七条学校应在派遣前认真负责地对毕业生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粮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

第三十八条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由学校将其档案、户粮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

第三十九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要在七月一日后派遣毕业生(春季毕业研究生例外)。

第四十条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按上列原则办理:

·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用人单位之间调整的,由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批并办理改派手续;

·跨部委、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整的,由学校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国家教委审批并下达调整计划,学校所在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按照调整计划办理改派手续。

·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一年内办理,逾期不再办理有关调整改派手续。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接收工作及毕业生待遇

第四十一条毕业生持《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予以办理接收手续和户粮关系。凡纳入国家就业计划的毕业生,地方政府不得征收其城市增容费。

第四十二条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时安排工作岗位。

第四十三条按国家计划派遣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接收或退回学校。

第四十四条毕业生报到后,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把上岗后发生疾病的毕业生退回学校。

第四十五条毕业生就业后,其工资标准和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工龄从报到之日计算。

第四十六条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其档案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工资待遇由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协商确定,但工资标准原则上应不低于国家规定。

违反规定的处理

第四十七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部委、地方和学校就业部门,要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建议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不按要求和时间报送生源、需求计划的;

·不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派遣毕业生的;

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定的。

第四十八条对违反就业协议或不履行定向、委托培养合同的用人单位、毕业生、高等学校按协议书或合同书的有关条款办理,并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九条对擅自拒收、截留按国家计划派遣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由其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对有关负责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毕业生,由学校报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校缴纳全部培养和奖(助)学金后,由学校将其户粮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的;

·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三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

·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5

自“四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区紧紧围绕“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以“两个率先”总揽全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始终把普法教育贯穿于加快全区城市化、法治化的进程之中,突出重点,面向群众,高起点、全方位地开展“四五”普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一、以启动工作为先导,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入手,着力推进“四五”普法工作新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全面启动。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及要求,在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迅速投入“四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实施工作。首先,在认真总结“三五”普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市里“四五”规划精神,按照“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的工作思路,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拟草“四五”普法规划草案。其次,广泛征求有关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多次召开座谈会,反复研究论证“四五”普法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四五”普法规划与我区“十五”计划的高度统一和融合,同时体现出“四五”普法工作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广泛性。最后,经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讨论通过。区委、区政府于20__年7月28日以区委[20__]41号文批转了《关于全区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区人大常委会也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各镇、街道、各部门和单位也根据区里统一部署,结合各自特点,制定了本单位普法依法治理五年规划,“四五”普法规划在全区全面启动。二是宣传发动,形成声势。20__年12月7日,我区召开了“三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四五”普法动员大会,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及各镇、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一线的同志和先进典型等600余人参加了会议。区委、区政府对75家先进单位、10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并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要组织和带领全区人民全面深入地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新一轮普法工作的发展。同时,结合第一个“12.4”法制宣传月活动,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以及宣传展板、宣传栏、宣传横幅等进行广泛宣传,宣传和介绍“四五”普法规划的目标、任务等内容,形成上下一体的“四五”普法声势,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四五”普法工作步入了新的阶段。二、以主要对象为重点,从广大干部和青少年入手,突出强化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第一、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推动普法教育深入开展。着重抓住“四个突出”:在学法的内容上突出抓住时代特点,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紧密结合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严格按照“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把宪法、WTO法律知识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在学法的手段上突出抓住方法创新,无论是培训课程的设计、教学方式以及电化教学等方面都作了改进,改变过去那种单一固定的模式。在学法的制度上突出抓住制度落实,继续坚持领导干部中心组学法和法制讲座制度。近两年来,区委、区人大、区政协等部门都先后组织了领导干部学法讲座。同时,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公务员中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和进行依法行政培训实施方案》,成立了区国家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对全区在职国家公务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法律知识培训。20__年对全区80多个单位1988名在职国家公务员进行了学法用法培训和考试。今年,将集中近两个月的时间,分11期对全区近20__名在职在岗公务员进行6个专题的学法培训,此项培训工作已全面启动。在学法的成效上突出抓住效果落实,凡是干部和执法人员培训必须有法律知识的内容,同时,注重扩大各类干部的培训面。20__年,区委党校、区行政学校先后13次对不同班次的干部培训班开设了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涉及20__多人次。20__年,全区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35批次,参加人数6400多人。与此同时,各司法、行政执法部门也结合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执法人员学法培训活动。区工商局每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一季一法一考”活动,每次参加市局组织的考试合格率均达100;区交通局20__年11月中旬,专门利用一星期时间,组织全系统交通执法人员学习交通行政执法、 行政处罚程序等方面专业知识;区地税、国土、农业等部门邀请有关专家或专业人士举办法制讲座,让执法人员了解有关WTO、土地管理及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知识;区计生、安监、建设等部门,针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都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法律法规的培训;此外,区法院、劳动和社会保障、水利、建工、林副业等部门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学法用法活动,激发执法人员的学法热情,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第二,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是推行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建立健全教育网络,形成三管齐下的教育氛围。做到“三个结合、二个发挥、一个拓展”,不断引导和规范青少年法制教育。“三个结合”。一是结合创建“法制学校”,以学校为主阵地,把青少年法制教育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校均组织开设了法制课,每年全区举办各类教育法制培训都近200期,11.4万多学生普遍受到了教育。同时,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举办法制夏令营,组织观看教育影视、法制漫画和图片展览等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实验小学、翠屏山等中、小学自编小品节目进行法制宣传;上峰小学、周岗中学还分别进行《法在我心中》、《誓做遵纪守法文明人》的比赛和签名活动,寓教于乐,融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从而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宣传效果。此外,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法制教育,20__年区教育局组织全区7500多名教师进行了一次学法考试,以此带动和促进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利用“家长会”或“家长学校”,对家长开展法制教育,以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教育能力。20__年,东善桥镇专门组织600百多名学生家长开展法制讲座,受到家长的好评。竹山中学、实验小学等学校也相继开展了家长课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结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分别在大连山劳教所、句容少管所、戒毒所等地建立了校外法制教育基地。各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组织学生参观基地,听少年犯现身说法,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案例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铜井、周岗、湖熟、秣陵、方山等镇和街道先后开展了少年犯现身说法教育活动。三是结合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区检察院荣获“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区法院荣获省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二个发挥”。一是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制度,发挥法制副校长应有的作用。全区学校共聘请法制副校长72名,都能深入课堂开设法制讲座,定期对师生、家长进行法制宣传教育。20__年法制副校长就开设法制讲座238期,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二是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团区委每年都结合有关重大节日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并在全区学校开展“校园拒绝”系列活动。20__年“六一”儿童节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区教育局在全区开展了“法在我心中”法制宣传绘画竞赛活动,区妇联、计生局、司法局、禁毒办、妇幼保健所等单位在大市口广场共同开展了“六一”咨询服务活动。“一个拓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向区域高校拓展。区政法部门针对全区高校、民办学校增多这一新的特点,主动与高校、民办学校开展共建活动,区法院在金肯学院挂牌成立了“法制教育庭校共建协作体”,区公安局也在河海大学、中英文学校等高校和民办学校开设了法制讲座,进一步拓展了法制教育的新领域,做到青少年法制教育一个不能少。第三、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不断提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水平。重点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充分发挥主管或职能部门的作用,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培训。20__年,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全区各镇(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还给东山街道各 社区、开发区部分企业劳资人员进行了培训。区发展计划与经济局全年组织企业厂长(经理)培训多达8期800多人次。区财政局全年组织机关、镇、街道及部门分管财务领导和3000多名财会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税务、质监、环保、审计、统计、文化、广电、工会等其他企业相关职能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了法律知识培训。二是充分发挥消协、个协、私协、外协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对经纪人、市场主办单位负责人、新办企业法定代表人等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的自律作用,强化内部学习和培训。一些区属、民办和个私等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工作,并自觉接受或主动派骨干去参加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法律法规培训,取得了一定效果。区供电公司、金箔集团、东山发动机厂以及农行、信用联社等金融企业普法工作普遍得到了加强。南京造币厂、南京金箔集团等许多企业已把法律知识作为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任职的基本条件之一、并作为基本素质要求,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和严格考试。第四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目前,我区流动人口登记为12.6万人,为搞好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暂住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的意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容留、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各单位结合行业和区域特点,狠抓流动暂住人口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提高流动暂住人口守法意识和防范意识。我区还在区工商系统、东善桥镇开展了试点工作,由点带面,推动全区流动暂住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三、以全民教育为基础,从普法的广度和深度入手,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据不完全统计,前两年,全区共征订或自编各类法律法规书籍22万多册,举办培训班810多期、参加人员15.2万余人次,上法制课630场次、参加人员21.4万余人次,出板报1.4万多期、专栏4800多期,举办法律知识竞赛226场次,涉及4.6万多人次,送法到基层225场次,开展法律咨询351场次,群众受教育面达67万多人。在群众普法过程中,突出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抓住“三个载体”。一是以送法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八个送”活动。即:送法进社区、进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教堂、进监狱、进商贸经营场所。开展“送法下乡”,主要是发挥司法、行政执法等部门职能优势,利用乡镇物资交流会或集中开展宣传活动等形式开展送法下乡活动。20__年,在周岗镇组织开展了以“新世纪送法到您身边”为主题的首场大型“送法下乡”活动,并集中15家部门在各镇物资交流会上进行宣传近20场次,并将有关宣传内容录音通过交流会指挥部的广播和宣传车进行宣传。区司法局充分发挥普法职能作用,近年来共组织公证员、律师及机关干部,开展“送法下乡”法律咨询活动近60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1000余人次,现场接受法律援助案件20多件,送发法律书籍8000余册,法制宣传材料15000多份。近两年,区、镇(街道)都注重了法制文艺的宣传,使法制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开展“送法进村”,各镇每年都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送法进村。20__年区依法治区办公室组织区法院、税务、工商、民政、文化、教育等22个部门,以以案释法为主,编印法制宣传材料4万余份,由各镇普法宣传队伍送到各村(居)委会等进行张贴宣传。开展“送法进社区”,是今年送法活动的一项重点内容,东山、百家湖等街道把“送法进社区”作为创建“示范社区”一项重要任务进行全面推行,先后在小里、岔路、太平等社区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活动。有关部门、群团组织和 社会团体也利用一些节日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20__年“三八”妇女节,区妇联、司法、卫生等单位及有关社区在国旗广场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进社区活动。开展“送法进企业”,一些司法、行政执法部门深入企业厂矿,向企业及职工宣传法律法规。区法院各庭主动到辖区企业送法上门,宣传法律,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受到了企业普遍欢迎。区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每年还结合“八一”建军节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区委统战部以及陶吴等镇每年都针对各种教会的特点开展“送法进教堂”活动,其他一些形式的送法活动也得到了有效开展。二是以各种专项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采的普法活动。先后开展了两次“12.4”法制宣传月活动。第一次宣传月活动,司法、行政执法部门连续举办了4场系列专题法律咨询系列活动,制作了35块法制宣传展板在全区组织巡回展览。第二次宣传月活动在12月4日这一天,区委王书记发表“12.4”法制宣传日专题电视讲话;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组织了全区19个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500名执法工作者在国旗广场举行宣誓仪式,决心忠于宪法和法律,公正公平执法,以此促进执法形象的改善和执法水平的提高。区法院、检察院及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又在市民广场开展了法制宣传日专题法律咨询活动。结合“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我区编印了《农村常用法律法规常识》10万册,利用各种送法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地赠送给全区10万户家庭,20__年3月在东山章村举行了赠书仪式,区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将法律书籍送到了一些家户家中。此外,一些部门也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税务部门每年都开展了“税法宣传月活动”,计生部门结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开展了专题宣传月活动;区民政、安监、药监等部门也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了法制宣传月活动。,区水利、工会等部门分别结合“中国水周”和《工会法》颁布纪念日开展了宣传周活动。区工商、环保、土地、建设、残联等部门结合“3.15、“环境保护日”、“全国土地日”、“助残日”、“老人节”及“城市规划法”颁布纪念日等,举办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结合新《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全区上下掀起了学习宣传新《婚姻法》的热潮。与此同时,一些单位配合阶段性工作或以各种学法竞赛活动激发群众的学法热情。如人大选举、农业税收、依法服兵役、禁毒等工作,均举行了广泛的法律法规宣传,有力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区总工会在企业女职工中开展了学法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家庭学法等竞赛活动。三是以新闻媒体为载体,普法教育深入千家万户。广播电视除在广播电视新闻中加大法制新闻报到力度外,还开办了《社会视角》、《法庭内外》、《江宁警方》、《法制报道》等专题、专栏。近两年来,共播出电视新闻200余篇,电视专题400档(次),播出广播新闻近400篇、广播专题200多档(次)。江宁日报也开辟了《法制经纬》、《环保天地》、《劳动与社会保障》、《价格服务台》、《江宁药监之窗》、《法律咨询》等栏目。区国税局同江宁广播电台协作开播了“江宁国税之声”,让税法传入千家万户。此外,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镇(街道)和各部门及相关单位,先后参加了南京市举办的WTO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和《价格法》知识竞赛,均获得优秀组织奖。现在,我们正利用依法治市网站中的江宁区域网站的网络宣传优势,大力宣扬我区普法依法治理的工作成果、经验和工作动态,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互动性,从前阶段依法治市办公室统计结果看,我区的网络信息总量处在全市区县第一位。四、以安全创建为目标,从打造最安全新市区入手,全力维护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一是牢牢锁定“最安全新市区”奋斗目标,围绕“严打”整治斗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严打”整治斗争实际需要,每年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计划都将围绕“严打”整治斗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力求提高广大公民的防范意识,维权意识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意识。在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期间,连续编印5期宣传材料发往全区宣传,制作录音带,运用宣传车,在东山城区主干道、集贸市场、闹市区等人群集中地巡回宣传,并利用“送法下乡”等活动在全区各镇广播宣传达40多场次。区公安和法院等部门多次在城乡或学校召开公捕、公审大会,威慑犯罪,教育干群。二是结合各项专项治理活动,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活动。全区结合各类创建和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如20__年在处置东善桥柿子山非法采挖“绿松石”事件中,就组织镇村组干部、党员、教师等农村基层骨干1400余人次,上门送发法制宣传材料1.5万余份,张贴标语宣传材料2250余张,悬挂宣传横幅27条,同时,灌制了6盘宣传录音带,利用法制宣传车在相关村镇宣传270余场次,有关镇也利用有线广播进行宣传,有效扼制了对矿产资源和森林植被的非法破坏。在校园及周边地区集中整治专项活动中,又把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广泛开展。在今年整治“三小车”过程中,专门制作了两盘录音带,从8月1日起,分两个阶段,利用宣传车在整治重点区域巡回播放,宣传治理“三小车”的重要性以及有关规定等,教育广大群众树立遵纪守法意识,自觉配合全区整治“三小车”工作。此外,在“古风云”铁路专线治安整治以及集贸市场、城区市容交通等专项整治中,都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是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先导性作用,为妥善处置突发性事件和严防发生大规模服务。在今年抗击“非典”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既依靠科学、又依靠法律防治“非典”已成共识,无论是政府依法管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依法公布疫情都需要宣传法律,唯有如此,才能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更为有效的依法行政。这次抗“非”宣传教育,是尽一切可能、尽一切力量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地毯式的宣传,其广度、深度是前所未有的。据不完全统计,防“非‘期间,全区共送发法律书籍达14万多册,法制宣传材料达26万多份,为依法做好“非典”防治工作和取得阶段性战果创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法治环境。在铜井沉船、汤山特大投毒案等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善后处理过程中,深入细致的思想和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同时,在处置因征地补尝、企业改制、环境污染、拖欠工资等引发的各类,法制宣传工作始终走在最前沿,为妥善处理各类以及经济转型期的各种社会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比如因东山老城区的拆迁,利丰集团、天宝集团的改制引发的中,法制宣传工作重要性显而易见,也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五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消除一切重特大事故隐患,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江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__年,针对全区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和不安全隐患,及时编印600余份宣传材料,发送到全区各化工、矿山、砖瓦企业、各建筑施工队、各易燃易爆场所,各河道渡口以及公众 聚集的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场所,还通过广播等新闻媒体,重点宣传了《矿山安全法》、《消防法》、《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一颁布,区安监局就编印了1万册单行本送发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企业、厂矿。区建工局结合建筑行业安全生产月活动,在全区建筑工地开展了“安全生产知识万人答卷”活动,为建筑行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今年6月麒麟镇因军事设施保护紧急关停了窦村四家采石场(8个塘口),在整个关停采石场的处置过程中,由于有效发挥了法制宣传的引导作用,为依法保护军事设施安全创造了前提条件,最终快速妥善地关停了四家采石场。近期我区第一个安全生产网又在江宁开发区正式开通,将对进一步扩大安监部门与社会各界的信息交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起到积极作用。五、以服务发展为主题,从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一是结合政府信用建设和金秋经贸洽谈会,开展专项宣传活动。结合区政府开展“投资环境改善月活动”,各职能部门积极以多种形势开展与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树立市场主体“重合同、守信用”观念。20__年9月9日—9月15日,全区专题开展了以创造法制规范、公平安全和“亲商、安商、富商”的市场环境为内容的“爱我江宁、法记心中”法制宣传周活动,极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创业氛围。二是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集中开展专项法制宣传活动。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机动车维修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区交通部门大力加强专业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机动车维修行业的守法经营和服务意识。区文化等部门专门组织文化市场从业人员200多人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并有针对性地编印了300份法制宣传材料发到各经营单位。在全区集中开展的整顿集贸、文化、农资等市场的专项行动中,公安、工商、质监、农业、烟草以及金融等单位结合各自的职能开展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三是结合行业管理的特点,加强公民尤其是行业管理相对人的法制教育。各行业的主管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进行广泛宣传,不断强化行业管理相对人的法律素质和文明意识,增强行业管理的能力。同时结合行业治理,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开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劳动用工、医药卫生、土地招投标以及广播电视、电力通讯等行业治理过程中,各行业的主管部门都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宣传活动,促进了行业依法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六、以创新机制为途径,从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入手,有力保证普法工作的有效运行一是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全面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今年,我区对依法治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增设了9个成员单位,成立了8人办公室主任团,强化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在“四五”普法的启动实施中,区委、区政府对启动工作十分关心,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作出指示。同时,在资金保障上给予极大支持,把普法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每人每年0.20元,至今已拨款37万元,各镇、街道普法经费除列入财政预算外,基本实行实报实销制度,使规划得以顺利启动实施。在每年的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都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作出统一部署。在区委的统揽下,各镇、各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加强了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及时调整人员,健全办事机构,并把普法依法治理列入“三个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形成了上下呼应的普法依法治理新的发展趋势。二是进一步完善工作规范,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便于工作计划的操作和贯彻落实,20__年的普法依法理工作计划首次由区委办转发全区实施,今年区委、区政府直接批转了普法依法理工作计划,既规范了文件的发放,又增强了计划的严肃性。同时,进一步完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会议制度。每年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都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今年年初全区行业依法治理工作会议上,为全面促进行业依法治理健康发展,区委、区政府就进一步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又专门提出了要求。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规范了办公室主任例会制度和重要工作研究制度,凡普法依法治理重要工作都进行集体研究,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整体性。三是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不断强化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力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涉及到社会的各项领域和各个层面,为此,区委、区政府将普法工作列入年度两个文明和区机关思想作风建设考核范畴,同经济利益挂钩。同时,为加强普法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又结合实际制定了依法治区工作考核办法,每年度进行考核验收。考核办法既规定了共性考核,又分别规定了镇(街道)、部门、村、校、企事业单位等考核办法,使考核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20__年,我区按照上级要求和依法治区年度工作安排,对全区18个镇、89个区级机关部门共107个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考核,优秀率达71。20__年又对全区20个镇(街道)以及80个区级机关部门共100个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进行了考核,优秀率达83。今年将对全区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各镇人民政府进行执法责任制考核,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执法人员的学法培训和执法部门对社会法律知识的普及情况。四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有效保证普法依法治理的健康运行。这两年着重强化了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20__年7月,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就我区全民法制宣传教育第三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及第四个五年规划的主要内容向区人大常委会进行了汇报,区人大常委会作了专题审议。20__年6月,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就落实区人大常委会20__年5月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况审议意见作了汇报。此外,土桥、江宁等镇人大对本镇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也给予了评议。五是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蓬勃发展。一是在区级机关建立了40人的普法讲师团;在镇(街道)建立了百人普法教员;在村和企业建立了1155人的千人法制宣传员,并制定了各自的工作规范,充分发挥其在普法第一线的主力军作用,为“四五”普法的贯彻实施奠定了基础。今年的国家公务员培训基本上是我区普法讲师团成员授课,同样,在今年的防“非”法制宣传过程中,法制宣传员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结合机构改革,全面调整充实依法治区联络员队伍,目前联络员队伍已涉及到全区90多个部门和单位。三是实现目标管理。依法治区联络员、普法讲师团由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培训和 业务指导。普法教员和法制宣传员由各镇(街道)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培训和业务指导。目前,区依法治区办公室对依法治区联络员进行建档规范,各镇(街道)均对基层普法骨干进行了培训,队伍素质有了一定提高,各部门也结合机构改革,加强了对单位法制机构的建设和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人管、有人抓,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四五”普法下一阶段的工作设想虽然我区“四五”普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四五”普法工作任务仍十分坚巨,为了实现“两个提高、两个转变”目标,切实完成本区“四五”普法规划和决议规定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为江宁在南京“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创建特色区域创造有利条件。下一阶段将从五个方面全面加强“四五”普法工作。一是围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突出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认真学习、领会和宣传十六大精神,加强对十六大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精神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理论;学习宣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理论;学习宣传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二是围绕“进军第一方阵”目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围绕进军“苏南第一方阵”目标,继续配合“十五”计划的运行,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重点,结合沿江开发、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趋势,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WTO”知识的学习、宣传,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进军第一方阵”三年打基础创造条件。三是围绕全力“打造平安江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建设平安江宁,创建最安全新市区”的目标,进一步加强有关“严打”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与群众生活、生产、工作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整合社会资源,在送法下乡、法律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中,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的功能性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四是围绕《纲要》全面贯彻实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始终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政府诚信、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中介诚信等方面的宣传教育,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提高城市文明程度,营造城市的法治环境。五是围绕“中心”工作实际需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根据新城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城市规划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促进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大力开展新颁布实施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认真做好《江苏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的宣传工作,依法规范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氛围。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6

论文关键词: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

一、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现状

未来的五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步伐,全面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即“三集五大”),这将引发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的深刻变化和公司组织架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的重大变革,这一至上而下的重磅改革举措无疑将对县级供电企业人才队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县公司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职称等级、技能等级偏低,加之相关规章制度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的存在,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与“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相距甚远,主要体现在:各级各类优秀专家人才匮乏;从事电网核心专业人才紧缺;员工总量超员与结构性缺员并存,管理人员冗余相对严重,生产一线留不住人才,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管理、技术、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处于公司系统的中下游,普遍文化素质、职称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管理水平、新技术应用能力、技能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通过加强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机制,全面加强县级供电企业员工队伍建设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二、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主要做法

福州电业局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在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将县公司员工培训纳入全局各专业年度和月度培训计划,采用集中教学、送教上门、跟岗培训、竞赛帮带等方式,将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强化各职能部门对分管专业的帮带责任,根据县公司的薄弱环节和培训需求,制定专门针对县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项目和责任人。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帮带部门预先制定培训策划书和现场技能考核方案,明确培训和考核的目标内容。县公司人员到局本部跟岗学习,每人指定一名导师,开展“师带徒”全过程管理,通过安排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方式,强化动手能力,确保工作量饱和,提高县公司员工专业管理和技术水平。

1.建立健全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机制

(1)建立帮带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局总工担任组长,各职能部室和帮带部门行政负责人、分管培训领导担任组员,统筹帮带培训工作相关事项的组织、协调和落实。

(2)制定并下发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管理办法。明确各帮带单位行政负责人作为帮带培训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各班组长作为各帮带培训项目的项目负责人,部门培训员作为本部门全部帮带培训项目的联络人,明确帮带培训工作各方以及参训人员的责任义务,规范帮带培训流程,严格考核管理。

(3)制定并下发全面推进岗位资格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关于开展农村供电所人员岗位资格培训考核工作的通知,修订细化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师徒培训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并要求各县公司遵照执行。

(4)在年初充分调研各基层单位培训需求和职能部室业务培训要求,在逐个县公司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出台《福州电业局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方案》,将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列入年度重点培训任务,下达《福州电业局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表》,明确具体帮带项目、帮带方式、时间安排、项目负责人等,作为全年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开展和考核的依据。

(5)根据《培训工作管理办法》要求,稳步推进教育培训积分管理,借助培训管理系统平台,对局属各单位(含)的职业能力培训工作成效和员工的能效进行全面量化管理。将单位培训成效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责任状、月度KPI和月度工作计划合约考核,纳入县公司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验收考核,从而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参与自主培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激励和促进员工“岗位成才”。

2.规范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过程管控

(1)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需求定期(年度)征集制度。一是各县公司负责根据本公司人员情况及工作实际,在收集、甄别、分析本公司重点紧缺专业人员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向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申报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二是福州电业局相关专业垂直管理部门对各县公司报送的相关专业工种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初步审核把关,并报培训中心审核。

(2)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方案正式行文通知制度。帮带单位负责提早与送培单位就具体帮带培训需求进行对口沟通,结合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计划参培者的工龄结构,把送培单位最盼、最缺的作为帮带培训工作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培训策划书,明确培养目标、学习和工作任务,并于计划开班前一周向培训中心报送相关帮带培训项目通知文件、帮带培训策划书、现场技能考核方案等,由培训中心统一行文并通知送培单位报名参训,从而保证帮带培训项目的顺利开展。

(3)实行帮带单位为主导、送培单位为主体的考勤管理制度。一是帮带培训单位负责为帮带培训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条件,对帮带培训人员进行统一考勤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定点点名签到、集合学员并将学员交接给当天指导人,及时与送培单位沟通联系,协调解决帮扶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二是各送培单位负责妥善做好参训人员的相关工作交接事宜,保障参训人员在培训期间专心、高效地完成相关工作和学习任务,定期与送培单位联系,并在参训人员中指定一名负责人,积极配合做好参训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做好参训人员业余生活的安排工作,确保参训人员不酗酒、不,保障培训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三是帮带培训原则上不得请假,帮带培训人员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应事先向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提出申请,并履行书面请假手续,再由所在县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商局培训中心同意后方可请假。

(4)严格履行作业安全资质确认和安全监护制度。一是参培人员经原单位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持有相应岗位资格证书,并向帮带单位提交相应证明,帮带单位检查参培人员安规培训考试合格证明、岗位资格证书,确认合格后方可允许参加现场培训,并将参培人员名单报安监部备案。二是进入生产区域,帮带单位指导人负责告知参培人员工作岗位和作业现场中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紧急处理措施,并做好书面记录,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加强参培人员作业过程监护,检查督促参培人员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工作规定,对参培人员不符合安全作业的行为进行制止、纠正。三是进入生产区域,参培人员负责自备、正确佩戴、使用全套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服从现场工作负责人指挥,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不允许单独工作。  (5)专家挂帅,严格把关,确保培训实效。一是在综合考虑帮带对象、帮带需求的基础上,抽调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各级专家人才、劳模、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竞赛教练、个人前六名选手、班组长、业务骨干专工作为指导人,承担理论辅导和现场业务技能训练指导任务,为帮带培训工作提供有效的师资保障。二是采用集中培训和跟岗学习相结合的组织方式以及系统化模块化培训方式,侧重技能操练。根据培训规律,集中培训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安排技能项目的操练,采用老师讲解示范,参训人员分组分批操练观摩,老师指导点评的方式帮助学员逐步适应直至熟练掌握相关操作程序步骤、工艺和规范。指导人统一对每个参训人员的技能掌握情况、熟练与否进行总结和记录并及时反馈至参训人员。三是跟岗学习以压担子、交任务、提要求为主要方式,保证一定的工作量,切实提高帮扶人员动手能力,以工作带培训,以工作检验培训成果。

(6)实行跟岗学习一周一总结,期满总考核和日常随访制度。一是指导人负责为每位跟岗学习人员编制《周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学习与工作任务,并对计划完成情况实施跟踪。跟岗学习人员于每周学习与工作任务完成后认真填写《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和上周总结于每周二之前报培训中心备案。二是帮带培训期届满时,帮带培训部门会同培训中心和专业职能部门,组织专门针对帮带培训人员的现场技能考核,并对帮带培训人员在培训期间工作态度、工作表现、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出具鉴定意见。

3.实行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度

一是培训中心根据年度县公司人员帮带培训计划按月份下达工作计划合约,帮带培训项目完成情况列入月度和年度绩效考核。全年帮带培训项目应于11月之前完成。帮带培训计划中未明确具体帮带培训项目执行时间的,由送培单位和帮带责任单位积极协商确定并报培训中心备案。因送培单位未能按照计划时间送培或怠于送培而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送培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因帮带责任单位原因导致帮带培训计划项目最终无法执行的,列入帮带责任单位12月绩效考核和年度绩效考核。二是经期满考核鉴定优秀的,参照《师徒培训管理办法》给予指导人适度绩效奖励。

4.结合竞赛开展帮带,以赛促培,以考促练

将竞赛调考作为促进县公司帮带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构筑“金字塔”型竞赛体系,搭建了相互学习、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海西·榕电杯”竞赛平台,以一个本部单位员工搭配两个县公司员工的方式组队,由各小组组织本小组内县公司竞赛选手跟岗培训,做好赛前集中培训调考、跟岗学习、赛时观摩、赛后总结,以赛促培、以考促练,锻炼新人,促进经验交流和推广。

(1)“海西·榕电杯”继电保护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均已于2011年5月23日至7月13日之间结合营前变验收和鼓山变综自改造等项目分期分批完成了赛前跟岗学习任务,2011年7月14日至8月4日分三批安排至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培训中心县公司大二次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每批一周,对三套线路保护和三套主变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和调试,以线路保护试验和调试为主。

(2)“海西·榕电杯”送电线路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2011年7月18日至28日统一安排在鼓山输配电实训基地进行第一阶段集中培训;集训技能项目主要为“110kV线路耐张塔更换单串合成绝缘子的操作”、“110kV线路停电补修导线”两项技能项目的竞赛规范化训练;理论辅导以送电线路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书(高级工部分)所有题库为主要内容。第一阶段集中培训期间每5天安排一次理论笔试,集训结束安排技能考核,于2011年8月1日至14日安排跟岗学习,2011年8月15日至24日安排第二阶段集中培训。

(3)“海西·榕电杯”调度自动化专业竞赛,县公司人员已于2011年7月底分期分批安排跟岗学习,以现场实际操作为主,培训内容包括网络线、2M线制作及测试,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自动化主站系统问题排查,数据库操作,调度画面绘制等。

(4)“海西·榕电杯”办公应用软件竞赛,县公司人员于2011年6月23日至26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基础应用培训,于2011年7月17至19日统一安排office软件深化应用培训和公文写作培训。

5.将兼职教师培训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定期举办涵盖县公司的兼职教师年度轮训,每年至少举办1期县公司兼职教师技能项目考评工作专项培训,切实提高县公司兼职教师的授课水平,促进县公司技能考评工作的规范化。

6.专家人才传艺授课工作延伸至县公司

根据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安排,结合福州电业局专家人才众多的优势和一线员工对技能提升的强烈需求,全面开展专家人才传艺授课活动。认真搭建培训讲座平台,为福州电业局各专业专家提供授课机会,为全局员工(含县公司)提供专业学习、跨专业拓展,专业深入学习机会,开办专家传艺授课24期,授课专家24人次,参训学员638人次,其中3期应县公司要求送教上门。

三、县级供电企业骨干帮带培训成效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7

3月25日下午,为共同探索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下的新型产业工人培养新模式,构建现代化教育服务体系,广东省总工会与国家开放大学在北京国家开放大学总部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合作签约仪式,广东省总工会党组副书记、巡视员郭泽宇与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共同签署《关于开展“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教育合作框架协议》,携手打造“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助力职工成长发展计划”(简称“助力计划”)。

此次签约仪式,意味着广东省总工会将与国家开放大学在前期已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资源,努力为广东省职工提供更便捷的高等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及岗位技能培训,为企业职工培训和职工终身学习提供课程及学习资源。国家开放大学也将借助在广东所取得的职工教育培训经验,探索新的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推进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与工会职工培训体系的有机融合。

据介绍,广东省总工会与国家开放大学合作实施的“助力计划”已于去年开始试运行以来成效显著。仅2015年1月至3月期间,已为职工送出各级工会培训补贴和人社部门技能培训补贴总计1360万元。已在1322家企业设置了“企业学习服务平台”,为9631家企业职工提供了各类教育服务,并在超过30家企业中,设立了学历教育企业考点。其中,“助力计划”首家企业大学--万宝现代企业大学是国内首个由国家开放大学、广东省总工会、企业共同投入,将学历专业培养、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的现代大学,职工在企业建设的学习中心就能获得从咨询报读到领取证书、拿到补贴的全方位服务。

据了解,为深入推进“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打造升级版的广东省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广东省总工会此次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秉承开放创新,聚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则,与立志建设成为我国学习型社会重要支柱的国家开放大学共同携手,将共同推出“助力计划”,为广东省职工打造“不脱产、不离岗、最实惠、送教入企业”的服务新模式,为职工“送补贴、送服务”。

“助力计划”送补贴:学习享实惠,参训负担轻

在过去,学费负担往往是一线职工学习参训的拦路虎。为了给职工继续学习给予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去年,广东省总工会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工会培优计划”,对部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职工进行补贴。此外,为了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省总工会与国家开放大学联手,成功打造了广东职工教育网,通过职工教育网,帮助广大职工申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等政府的相关技能培训和学历提升的补贴政策,同时,要求入驻广东职工教育网的各培训机构为广大报读职工减免相关费用。在此基础上,省总工会要求全省各级工会积极开展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为参加培训的职工给予适当补贴,广州、深圳、中山等市总工会均根据各自情况实施了补贴政策。正是这种多管齐下的资源整合,切切实实地让职工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

“助力计划”送服务:服务在企业扎根, 学习在职工身边

“助力计划”将努力化解职工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难题,特别是针对一些地处偏远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将通过与企业共建企业大学、企业服务站,并为企业建设部署企业学习服务平台,让职工教育培训服务扎根企业。让职工不出厂门就能享受到“试学、报读、学习、考试、拿证书、领补贴”一条龙教育服务。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8

同得兴面业的未来发展,将通过两个阶段来规划。前五年,同得兴通过构建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完成产业链建设的基本布局,实现企业发展的突破;五年后,同得兴将全面参与国内餐饮产业竞争主战场,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多业经营格局,争夺同业市场话语权。

(一)同得兴面业未来五年发展描述

同得兴15年的经营积淀为未来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五年同得兴发展的基本构想是:

1. 空间布局

立足苏州市、面向长三角、辐射大都市、影响海内外。

2. 产业布局

以扩展面业经营为基础,从弘扬面业文化着手,延长面业链为主线,多元化经营为目标,抢占面业发展高点。

(二)同得兴面业的未来运营框架

同得兴在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后,组建“江苏同得兴面业有限公司”(简称“江苏同得兴”),作为同得兴发展的平台。在远期业务多元化实施后,将组建“江苏同得兴面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同得兴集团”)来统领包括面业连锁、面业文化传播、面业技能培训教育和中国面点名小吃文化博览中心等业务。

(三)业务构成

1. 市场拓展部

本部门是未来业务运作和管理的核心,主要承担三大业务功能:

连锁管理:对各地连锁加盟门店进行业务管理,实行统一派遣店长,各连锁加盟店实行店长负责制;连锁加盟店的日常经营,均按照标准化手册执行,由本部门考核;

市场开拓:主要是对国内市场的连锁发展承担前期考察、业务规划及开业指导工作。新开拓连锁业务的城市由市场拓展部进行可行性调研,对新加盟门店进行店址考察以及投资者素质评估,未达到要求者不予接受;

营销策划:负责所有连锁加盟店的营销活动的策划,制定主题和执行方案,具体由连锁加盟店负责,本部门负责实施效果评估。

2. 培训中心

本部门是同得兴面业管理公司经营的业务培训部门,拟与中国烹饪协会和扬州大学进行合作,具备烹饪行业相应资格认定职能,主要承担:

店长培训:所有连锁加盟店、直营店的店长,均接受正规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含国家资格证书)后上岗,试用期合格后正式聘用;店长还需定期进行轮训,以提高业务水平,接受最新的经营理念;

操作技术培训:各门店的技术操作员工,需进行岗前培训,获得规定的技能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取得资格证书;操作技师还需接受定期培训,进行技能考核;

服务技能培训:门店服务员,均应该接受上岗培训,接受正规的服务技能培训以及礼仪培训,并通过同得兴服务技能标准测试,取得合格证书后方能上岗。

3. 配送中心

本部门负责对同得兴面点进行统一制作半成品和配送。

中央厨房:同得兴的汤料、面条、面浇等原料均在这里实行工厂化制作,实行统一标准、统一配方;

配送中心:中央厨房统一制作的半成品材料,由配送中心实行统一配送;各门店使用的餐具、卫生用品以及新店开设所需桌椅、统一制服、装饰用品,也由本部门统一采购、定做,实施配送。

4. 研发中心

本部门的主要功能,包含两个方面。

面点创新研究:主要包括对同得兴产品的标准化研究,制定配方标准、操作规范,制定操作手册;承担同得兴面点新产品的开发,通过对北方不同原料的研究,开发适合同得兴应用的新品,或者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良、开发系列化产品等;

面文化研究:承担对文化南北面业文化进行研究,尤其是国内各地名特优面点的交流和传播进行研究,为中国面业博览中心建立基础。

5. 行政管理部

这是公司日常事务管理部门,主要承担:

财务会计: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

人力资源:公司人力资源的管理、聘用工作;

行政事务:相当于办公室,承担公司日常行政性工作的管理。

6. 博览中心(筹)

即中国面业博览中心,是规划中的公司组成部分,目前进行筹建,今后成立独立的部门进行管理(图3-1)。

(四)企业发展规划

江苏同得兴发展的战略步骤,分两步实施。一期规划,主要是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搭建江苏同得兴的业务平台。除了面业博览中心,其余业务框架在一期基本搭建完成。公司筹备期计划一年,第二至第三年为全面运营期,第四、第五年为发展提升期。

1. 筹备期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战略合作者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从首期资金到位即开始全面筹备运作。

工商注册:在战略协议签订后1个月内完成工商登记手续,并完成其他相关登记手续,以“江苏同得兴面业有限公司”名义正式开业。

申请培训中心资质:在2个月内完成向有关部门申请培训中心资质工作,培训中心为江苏同得兴全资下属部门。

申请批地:向高新区科技城有关部门申请用地审批,计划申请用地0.67 hm2,50年使用权;这一计划在培训中心资质获得后五个月内完成。

工程开工建设:公司总部正式开工建设,含前期设计、土建工程、后期装修3个周期,预计9个月完成;工程包括:办公、培训用房500 m2、生产用房(包括中央厨房、加工车间、实验室)共1 000 m2。

业务筹备:工程开工建设同期,江苏同得兴的其他业务全面筹备,筹备期办公另行租赁场所。具体包括:人员招聘工作;研发工作,完成同得兴业务标准的制订;连锁加盟招商工作,首期完成对苏州地区加盟店的招商;培训中心师资及培训计划制订;中央厨房作业流程规划,配送中心作业规划。

工程完工:工程验收,争取在1个月内完成所有报批手续。

全面业务展开:工程完工后,业务部门即全面进驻公司总部,业务全面运行,在1~2个月内实现正常。

2. 全面运营期

培训中心:对现有直营店员工完成业务培训;对新加盟门店员工提供业务培训。

研发中心:完成对既有产品的标准化研究,并由加盟店实施;开发面点新品,先研发“寿面宴”的结构、流程及制作规范,在旗舰店级别门店推广;对北方面点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研制对苏式面材料及面条制作工艺的改良,研制营养面系列,每年拿出3-5个新品。

配送中心:完成中央厨房建设,并根据连锁加盟店发展规模,逐步扩建产能规模,全面运营期首年运作一条生产线,次年发展到2条生产线;配送业务部门同样根据发展速度进行调整,配送车辆首期购置2辆,后期增加1~2辆;负责统一提供加盟店开业所需的店内装饰品,提供日常营业用餐具、卫生用品。

市场拓展部:完成连锁店招商工作,全面运营期第一年发展苏州地区直营店、加盟店5~10家,苏州周边地区开设直营店2~3家,发展加盟店10~20家;完成向加盟店、直营店派遣店长,组织员工培训,负责门店营业考核;策划营销活动,定期推出促销方案,按照节时组织促销活动。

3. 发展提升期

在公司运营的第四、第五年,公司业务已经步入正常轨道,在巩固长三角地区市场后,逐步向外进行扩张,并在国内中心城市发展连锁经营。

(四)企业管理结构

江苏同得兴的管理结构,是以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二位副总经理协助分管各业务部门。各部门分别设置业务经理,进行具体业务的领导。江苏同得兴实行精简的机构设置原则,不设虚职,人尽其用,体现高效率(图3-3)。

1. 股东会

股东会是江苏同得兴面业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公司的重大决策行使决策权。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每年开会一次,讨论和通过年度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决定下年度的工作计划、财务计划。

2. 董事会

由江苏同得兴的股东及独立董事组成。苏州同得兴在江苏同得兴董事会中自然成为董事,其表决权按照协议比例行使;战略合作方均可指派代表进入董事会,担任董事,表决权按照股份比例设置;独立董事可根据需要聘请1~3名。股份占相对多数的股东代表出任董事长。董事会是股东会的执行机构,代表股东会行使权力。

3. 监事

为了防止董事会、经理,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设立监事二人,代表股东会行使监督职能。监事由全体股东协商指派一人(非董事及总经理)担任,另由员工代表一人担任。

4. 总经理

总经理由董事会聘请,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执行董事会的战略决策,实现董事会制定的经营目标,负责公司日常业务的经营管理,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订合同和处理业务;组织经营管理班子,提出任免副总经理及部门经理等高级职员的人选,并报董事会批准;向董事会提交年度报告及各种报表、计划、方案,包括经营计划、利润分配方案、弥补亏损方案等。本公司总经理拟聘请外部职业经理人担任。

5. 副总经理

协助总经理进行日常工作,负责分管范围内的业务运作。江苏同得兴设置一到二位副总经理,具体分管范围:一位分管配送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筹建博览中心,此职位关系同得兴核心业务,拟由苏州同得兴创始人肖伟民先生担任;另一位分管行政部、市场拓展部和财务部的运作。

6. 行政部

设经理一名,负责公司日常行政事务、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后勤等事务,可根据需要设置助理若干。

7. 市场拓展部

设经理一名,负责公司面业连锁的市场开发、连锁事务管理和营销策划活动,可根据需要设置助理3名,分别负责。

8. 配送中心

设主任一名,负责中央厨房和物流配送事务。中央厨房设主管一名,负责同得兴面点配送半成品的标准化制作;物流配送设主管一名,负责向直营店和加盟店的物流配送。

9. 培训中心

设主任一名,具体负责培训中心的教学业务,包括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质量考核、教师管理、学员管理等事务,下面设置各具体部门负责人。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9

为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实践的新路子,完善并建立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进一步将农村党员教育好、管理好,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县委同意,现就在“云岭先锋”工程中实施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云岭先锋”工程的要求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法令,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密切联系群众,正确代表群众利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设岗定责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原则。要把是否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岗位的设置要紧紧围绕农村工作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把党员能做、会做以及需要党员发挥作用的地方作为工作重点。

二是坚持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相衔接的原则。设岗定责既要从党员发挥作用的需要出发,又必须依据《》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做到合理合规。

三是坚持与村组干部职责相区别的原则。设岗定责要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在设岗定责过程中,要有利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的开展。不能以设岗定责代替村干部职能,也不能把村干部的责任推给上岗党员。

三、科学确定岗位

“设岗定责”,就是根据当前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对党员要做到“五带头”的要求,把农村工作划定成党员能做且能做好的若干具体事务,根据各乡镇工作的实际,设置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四大类不同的岗位。经济发展类可设置科技示范岗、勤劳致富岗和计划生育服务岗;村务监督类可设置村组政务财务监督岗、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岗、履行义务监督岗;公共事务类可设置社会治安维护岗和生态环境保护岗;思想政治工作类可设置政策宣传岗和文明新风岗。

四、岗位目标及职责

(一)科技示范岗

1.按照乡镇、村科技工作计划,每年做好1至2项农村实用科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将实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加强与乡镇科委、科协和农业科技部门的联系,引进示范项目;动员和带领2至3户科技示范户参与党员电教示范工程的实施。

3.结合农时节令和农事活动,采取举办现场科技培训和田头地角示范等方式,协助村、组每年举办不低于2期科技培训班。

4.带头搞好科普工作,每年向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提出2项以上加强科技工作的建议,为科技兴村作出积极贡献。

(二)勤劳致富岗

1.带头学习上级扶贫政策,并通过黑板报、会议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致富信息,带领群众观看一些反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专题片,不断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致富本领。

2.联系2户以上“双缺户”,通过送项目送科技上门、送优良品种上门、送实用技术上门等活动,使贫困户能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3.做好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工作,及时向乡、村反映帮扶对象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

4.协助村“两委”制定年度扶贫计划,做好各项扶贫活动的服务工作。

(三)计划生育监督岗

1.带头学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教育亲属模范地遵守法规条例。

2.积极配合计生员,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采取黑板报、会议宣讲、登门走访等形式,开展好“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一条例”(《云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及县乡镇配套政策的宣传贯彻,保证群众知情面达95%以上。

3.协助村“两委”和计生员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使本村、本组育龄妇女的节育措施有效地落到实处。

4.对村、组和计生员抓计划生育工作的情况进行监督;做好信息跟踪和反馈工作,若发现计划外怀孕、超生育的情况,应立即向村组和乡镇计生主管部门报告,并协同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四)生态环境保护岗

1.协助村、组抓好退耕还林、荒山荒坡造林计划的落实,定期对森林守护、森林防火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村、组,并提出处理意见。

2.对乱砍滥伐、乱捕乱杀野生动物的现象进行及时制止,若发生严重后果的,应及时上报乡镇、村以及有关部门。

3.协助村、组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和保护本地的水利、水电设施,发现损坏情况或破坏行为时,进行及时补救或制止,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及时上报乡镇有关部门。

4.结合“三村”建设工程的开展,定期对村容村貌进行检查,集中整治“路不通、沟不畅、卫生差、乱堆乱放”等问题,使村容村貌得到有效的改善。

(五)社会治安维护岗

1.带头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协助村、组每年对村民群众进行法律法规宣传,开展普法教育。

2.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3.教育村民自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不扰乱公共秩序,不妨碍公务人员执行公务。

4.认真了解、登记社会治安案件,及时向村、组或乡镇派出所报告。

(六)村务财务监督岗

1.对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是否符合乡镇党委、政府的要求进行调查了解,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2.参与审查村、组经济开支的合理性和真实性,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质询,并提出处理意见。

3.督促村、组按时搞好村务公开,对村务财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手续是否健全、程序是否规范,定期进行检查,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

4.参与做好村、组集体经济项目承包发包和监督工作。

(七)土地管理监督岗

1.协同村、组采取多种形式,对《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进行宣传,增强群众土地管理的执法意识和珍惜土地造福后代的思想观念,带头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本户及亲友不出现乱占、少批多建和未批就建的问题。

2.监督村民依照《土地承包法》管理使用好自己的承包土地,对弃荒、改变土地用途、私调乱换等问题,应及时协助村组干部做好工作。

3.分清土地的使用性质,对村、组在土地转让开发、农户土地承包和使用中是否符合法规依据、审批手续是否齐全进行监督。

4.协同搞好土地使用管理信息跟踪和反馈工作,若发现违章建房,违规使用土地、乱占乱建的情况,应及时向土管执法部门和乡镇、村、组报告,并协同做好查处工作。

(八)村规民约监督岗

1.通过会议、走访等多种形式,组织村民学习村规民约,使广大群众明白村规民约的相关条款和规定,并带头和教育自己的亲属自觉执行村规民约。

2.协助村、组依据村规民约调解各类民事纠纷,基本达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要求,维护社会稳定。

3.监督村“两委”在处理违规人员时是否符合规定,并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

4.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要进行制止和思想教育,并及时向村、组报告。

(九)政策法规宣传岗

1.协助村、组采取黑板报和各种会议等形式,在党内外群众中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宣传党的农业政策。

2.了解村、组决策是否符合全局观念和政策法规;调查掌握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无违反农村现行方针政策的现象。

3.深入开展以送政策上门、送思想政治上门、送行政法律法规上门、送增收致富计划上门、送科技推广上门、送扶贫助难上门为主要内容的“六上门”活动,运用党的富民政策,帮助农户逐步实现脱贫致富目标。

4.协助村“两委”班子,每年对执行农村三大法规和现行政策进行检查,对违反政策法规的问题进行清查和处理。

(十)文明新风岗

1.采取多种形式,协助村党支部在党内外群众中进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学习和宣传,通过宣传教育,使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和公民道德规范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倡导积极、健康、文明的新生活,协助村、组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坚决带头抵制封建迷信活动。

3.大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宣传教育,对违反“三德”的人员进行教育和惩诫,协助村党支部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活动和扶贫济困活动,大力弘扬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帮困、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

4.协助村党支部进一步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村创建活动。

5.带头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丧事从简,婚事新办;带头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抵制和揭露各种组织。

五、有关要求

1.各乡镇党委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开展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工作的领导,将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工作作为实施“云岭先锋”工程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送教上门工作计划篇10

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应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一、报名和志愿填报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的应届毕业生;

(4)在上一年度参加全国统考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

3.报名办法

申请报考高等学校的所有考生,须在其户籍所在省(区、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招生委员会)规定时间和指定地点报名。符合条件的所有考生均应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

省级招生委员会可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一定学习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

在中国定居并符合报名条件的外国侨民,持所在省(区、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或《外侨居留证》,可在有关省级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办公室(教育考试院、考试局、考试管理中心,以下统称为省级招办)应要求本省(区、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认真履行考生报名资格审查工作职责,根据报名条件,严格审查考生报名资格。

4.考生志愿的填报

考生志愿表的设置和填报办法应有利于体现考生报考意愿,有利于录取管理,有利于高等学校录取新生。考生志愿填报方式、时间和办法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根据本地区招生工作实际作出具体规定。

考生应在认真阅读有关高等学校招生章程以及所在地省级招生委员会公布的招生规定后,参考高等学校公布的招生计划,按有关规定和要求选择填报学校和专业志愿,并对所填报志愿的真实性承担责任。各省级招办要组织力量加强对考生填涂志愿表(卡)的技术指导。

考生填涂的报名登记表、志愿表(卡)等,内容应真实、准确。因考生本人填涂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

二、考生电子档案

5.考生电子档案是高等学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考生电子档案内容主要包括考生报名信息(含身份证号、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等,有高中新课程毕业生的实验省份要提供应届高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考生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考试违规以及在招生其他环节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等内容。考生电子档案须与考生报名登记表、体检表、报考学校(专业)志愿表(卡)及考生各科考试成绩等纸介质材料的相对应部分的内容一致。

6.省级招办应根据教育部的招生信息标准和有关要求制订本地区考生信息采集办法,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考生信息采集的内容,要适应高等学校录取时对考生综合评价的要求。

7.省级招办须建立完整的信息确认管理流程和办法,组织信息采集部门(单位)对采集的考生有关信息进行详细比对校验,并负责进行汇总、整理,确保考生电子档案与纸介质表(卡)或相应信息数据库内容的一致,确保考生相关信息的完整、准确、安全,并按规定的格式建立本省(区、市)考生电子档案库。考生电子档案库一经建立,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

三、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8.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主要是考核考生本人的现实表现。

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考生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作出全面鉴定,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鉴定内容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在考生报名登记表或省级招办另设的专门附加表中。对受过刑事处罚、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或违纪处分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现实表现等翔实材料,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9.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或参加组织的;

(2)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治安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

四、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10.报考高等学校的所有考生均须参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以下简称体检),如实填写本人的既往病史。

省级招生委员会会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体检工作的组织办法,由县级(含)以上招生考试机构和卫生部门组织实施。考生的体检须在指定的二级甲等(含)以上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进行,主检医师应由具有副主任医师(含)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医生担任。主检医院或相应的医疗单位须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对考生体检作出相应的、规范准确的结论,并对其真实性负责。非指定的医疗机构为考生作出的体检结论无效。

省级招生委员会应在本省(区、市)指定一所终检医院,并负责协调终检医院对有关方面有异议的体检结论做出最终裁定。

11.高等学校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可根据本校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培养要求,提出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补充要求。补充要求必须合法、合理,有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并在招生章程中向社会公布。

五、考试

12.教育部授权教育部考试中心、省级招生委员会或高等学校承担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有关工作。

13.全国统考(含分省命题)试题的命制和答案及评分参考的制订,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省级招生委员会负责。教育部授权有关高等学校自行命题的,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办理。

14.全国统考的试题(包括副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绝密级事项管理。

各省(区、市)受权组织命制的高职单独招生考试及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的试题(包括副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机密级事项管理。

高等学校受权组织命制的试题(包括副题)在启封并使用完毕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答案及评分参考在考试结束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

15.各级招生委员会和有关高等学校均须按国家规定加强安全保密设施建设,完善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和考试管理规章制度,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加强监督和检查,并建立应急反应机制、值班制度和第一时间报告制度。一旦发生失(泄)密事件,事发单位须在第一时间直报本省级招办,省级招办接报后须立即同时报告本省级招生委员会和教育部,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失(泄)密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16.全国统考科目中的外语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

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由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外语口试。

17.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考试时间表由教育部。

各省级招生委员会可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本省(区、市)组织的高职单独招生考试、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考试具体时间。

18.考点应设在县级(含)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并按有关考试规定管理。若因特殊需要增设考点,须报经省级招生委员会批准。

19.民族自治地区用本民族语文授课的高等学校或专业(类)招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自行命题,组织考试。

用本民族语文授课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报考用汉语文授课的高等学校,在参加全国统考时,汉语文由教育部另行命题,不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并用汉文字答卷;其他各科(包括外语试题的汉语部分)可翻译成本民族文字,用本民族文字答卷。有关省、自治区在考汉语文的同时,也可以考少数民族语文,并负责命题(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报教育部备案)。汉语文和少数民族语文的成绩分别按50%计入总分,但汉语文成绩必须达到合格水平,方能录取。

20.全国统考答卷的评阅由各省级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有关省(区、市)可根据命题机构提供的答案及评分参考,结合本省(区、市)考生答题实际情况,制订评分细则。各省级招生委员会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评卷管理,确保评卷过程安全、结果准确。

各省(区、市)应加强评卷基地建设,高等学校有责任承担评卷工作任务。进行计算机网上评卷的省(区、市)要严格按照网上评卷有关工作要求和办法组织实施。

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试题的有关省(区、市)须按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要求上报有关科目试卷抽样数据。

21.因公长期在非户籍所在省(区、市)工作的人员或其随身子女,确需在其工作或学习地借考的,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由考生向工作或学习单位所在地及户籍所在地的省级招办提出申请并经同意后,可在考生工作或学习所在地的省(区、市)办理借考手续,参加考试。考生答卷的评阅及录取事宜由其户籍所在地省级招办处理。

六、招生章程

22.高等学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制订本校的招生章程。

23.高等学校的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招生信息的主要形式,其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表述规范,且必须经高等学校的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进行审核备案。高等学校招生章程经审核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公布,且不得擅自更改。民办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宣传(广告)中不得使用模糊或隐瞒办学类型、层次的简称。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高等学校依据招生章程开展招生工作。

高等学校须于4月1日前将本校招生章程上传至“阳光高考”招生信息及管理平台;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须于4月15日前完成对所属高等学校招生章程的审核、备案工作。

24.招生章程主要内容包括:高等学校全称、校址(分校、校区等须注明),层次(本科、高职或专科),办学类型(如普通或成人高等学校、公办或民办高等学校或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经批准的招收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状况要求,录取规则(如有无相关科目成绩或加试要求、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学费标准,颁发学历证书的学校名称及证书种类,联系电话、网址,以及其他须知等。高等学校应在省级招办规定的时间内,将招生章程中有关主要内容及本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网址寄送生源所在地省级招办。

25.省级招办负责向社会及考生公布有关高等学校招生章程中的主要内容或高等学校公布招生章程的网址。

七、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

26.经教育部批准(或备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在国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规模内,可按有关计划编制工作要求编制本校的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即招生来源计划)。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各高等学校须按有关计划管理办法编制、调整、执行招生来源计划。

27.高等学校应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人才需求的分析、预测,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各省(区、市)的生源情况,做好招生专业结构、层次结构、区域结构的调整,自主、科学、合理地安排招生来源计划。

28.部分高等学校经向其主管部门申请,并经教育部核准备案,可面向部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人单位安排少量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高等学校须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符合有关规定的协议书。严禁虚假定向或利用定向就业招生向考生收费。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应面向全省(区、市)招生。

29.安排跨省(区、市)招生的本科高等学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不得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凡有预留计划的高等学校,须将预留计划数报其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备案。超级秘书网

30.高等学校须按教育部有关计划编制的原则、要求、统一的信息标准及“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编制本校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其主管部门。

31.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本省(区、市)所属高等学校编制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教育部。省(区、市)属高等学校拟安排的跨省招生计划,应由高等学校所隶属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一与有关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联系安排。

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负责审核、汇总本部门(单位)所属高等学校编制的招生来源计划,并按时报送教育部。

32.教育部负责汇总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及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报送的招生来源计划,备案后,统一分送各有关省级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