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指导意见十篇

时间:2024-01-17 17:17:23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灯明、路平、水畅、垃圾清运及时”的要求,将整治与创城工作相结合,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建设标准不高、设施设备陈旧、功能配套不全、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居民的幸福指数。

二、工作目标

力争在2013年底前,完成全区54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计划2012年完成13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和余下41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前期工作;2013年完成41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三、工作步骤

按照统筹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专项整治工作共分为4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2月-2012年5月)。成立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实施意见;完成13个老旧小区的入户征求意见调查,编制项目建议书,确定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工作。

2、项目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2月)。2012年10月份前,完成13个老旧小区整治项目的施工、验收工作;完成20个老旧小区的入户征求意见调查,编制项目建议书,确定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批复和招标工作。2013年2月份前,完成21个老旧小区整治前期工作和招标。

3、深入推进阶段(2013年3月-2013年10月)。2013年7月份,完成20个老旧小区整治项目的施工、验收工作;10月份前,完成余下21个老旧小区的整治工作。同时,根据小区自身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后期管理模式,切实巩固整治工作效果,全面提升老旧小区综合环境。

4、考核验收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整改任务完成后,严格按照市政府有关要求,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相关部门的考核验收。

四、资金保障

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金比例按照市、区6:4配套,其中区级配套资金的30%由辖区街镇承担。

五、工作要求

1、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小区居民的积极性,及时报道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好做法、新经验,全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明确责任,强化举措。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区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包政办〔2012〕20号)的要求,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面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相关街镇要做好年度项目调查申报、居民需求入户调查、综合整治方案公示及意见收集、施工环境保障,确保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2

伊政办〔2021〕  号

 

伊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伊川县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各部门:

《伊川县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提质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伊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12日

伊川县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23 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的指导意见》( 豫政办〔2019〕58 号)、《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建城建〔2020〕475 号)及《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洛阳市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洛政办〔2021〕5 号),更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提质工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动惠民生扩内需,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 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以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高质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绿色生态、智慧安防、管理到位、群众满意的绿色社区、完整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美好家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分类实施。以总体规划设计为引领,按照“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形象、便民利民”的总体思路,坚持“绣花”式微改造理念,突出城市风貌和区域局部特色,统筹规划, 精准施策,实现城镇老旧小区形态更新、功能更新、治理更新。

2.以人为本,利民惠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合理确定改造内容,高质量做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改造,做好党建、养老、托幼、教育、医疗、环卫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及智慧化改造,真正实现补短板、惠民生。

3.组团连片,集散为整。合理拓展改造实施单元,统一实施规划、设计、改造、管理,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 加强片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

4.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充分调动小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改造,激发居民参与改造的主动性、积极性;注重创新模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政府主导、居民参与、社会合力、市场运作”的工作机制。

5.内外兼修,提升内涵。兼顾基础设施配套和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兼顾改造硬设施和改善软服务,做到“里子”“面子”一起改,在推进组团连片改造中提升城市品质,让旧小区呈现新面貌、老居民过上新生活,让群众在改造提质中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

6.建管结合,持续发展。坚持改造提质与后续管理并重,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基层组织、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或业主代表)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议事协调机制,共同协商解决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三)工作目标。利用 3 年时间完成 2000 年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同步完善街区养老、托幼、文化、医疗、助餐、家政、快递、便民等公共服务配套,实现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由单个小区向连片街区纵深推进。

二、主要任务

(一)改造提质范围

改造提质范围主要是指 2000 年前建成的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服务设施不健全,但房屋结构安全、不宜整体拆除重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含单栋住宅楼) 组团连片区域(若片区范围内有 2001 年至 2005 年建成的老旧小区,同步列入改造范围)。国有企事业单位、军队、中央和省属机关所属城镇老旧小区按属地原则纳入组团连片改造计划,一并组织实施。

(二)改造提质任务

全县纳入改造计划的老旧小区共计99个,涉及居民6189户,计划从2019年到2023年,利用五年时间全部完成单个小区改造,其中2019年计划14个小区、1349户,2020年计划25个小区、1959户,2021年计划20个小区、918户,2022年计划20个小区、998户,2023年计划20个小区、965户。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县99个老旧小区无论竣工、在建、完工全部纳入组团连片改造,上报为10个组团,至2023年全部完成,其中2021年改造3个组团、2022年改造3个组团、2023年改造4个组团。

老旧小区组团连片范围内涉及的城市书房建设,以及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关闭、疏解外迁工作,按照洛阳市重点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实施。

(三)改造提质内容

1.配套基础设施:聚焦满足基本民生需求,对老旧小区组团连片范围内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内容是在落实经济适用、节能节水、绿色环保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基础上,改造组团连片范围内的供水、排水(雨水、污水)、供电、弱电、道路、供气、供热、消防、安防、照明、充电、生活垃圾分类、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光纤入户、架空线规整(入地)、停车场、停车泊位或车库等项目,推进街区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化和绿网、水网、路网有机融合,改造后基本解决污水漫溢、大雨内涝、小雨积水、线路杂乱、道路不平、路灯不亮、安防设施不全、绿地布局不合理等严重影响民生质量的低标准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2.提升人居环境:聚焦完善社区居住环境,对老旧小区组团连片范围内的生活居住环境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内容包括组团连片范围内的违建拆除、门店整治、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整治等,以及修缮外墙屋顶、公共楼道、大门入口,完善门牌标识, 进行绿化美化,增添凉亭花园,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和卫生整治, 推进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片区内涉及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要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等。通过改造,基本解决侵占公共场所和绿地、缺少休闲凉亭和坐椅、各类识别标志不全、油烟和污水等污染源不达标排放等问题,实现片区环境安全、整洁、有序、智能。

3.优化居民服务:聚焦提升群众居住品质,对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范围内的“医养托护邮吃健文教娱”等综合服务功能进行配套,建立完备的服务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在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范围内增设党建中心、物业用房,完善医疗、养老、托幼、护理、助餐、购物、文化、健身、家政、快递等服务。通过改造, 基本完善 15 分钟社区公共服务生活圈。

4.规范社区管理:聚焦完善基层组织、引进物业管理,对组团连片范围内的城镇老旧小区实施长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采用市场化物业服务、社区保障性物业管理、业主自治管理等模式, 积极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强党对物业管理工作的领导,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建立社区管理公众参与机制,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通过改造,基本解决党建活动无场地、物业服务无用房、通知公告无专栏、居民行为无公约等情形。

(四)改造提质标准

按照《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建城建〔2020〕475 号)、《河南省城镇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技术导则(试行)》《河南省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实施方案》《洛阳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导则》《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洛政〔2016〕57 号)等文件相关要求,结合《洛阳市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试行)》《洛阳市公安局老旧小区智慧安防工作方案》《关于实施城市区家属院(楼)物业管理全覆盖的通知》《关于推进居民楼院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把创建绿色社区、完整社区、智慧社区贯穿改造全过程,按照“五全”(基础设施全到位、城市功能全配套、智慧安防全植入、绿色生态全渗透、物业管理全覆盖)和“九位一体”(建筑立面干净整洁、沿街门店规整统一、街巷道路平整通畅、绿化景观增量提升、路灯照明节能完好、停车场地设置合理、加装电梯科学安全、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服务满足需要)总要求实施改造。改造后的小区达到“三入、四通、四有、两整”标准,即电线、网线、缆线全部入地入槽,水、电、气、暖管路畅通,有物业管理、有智慧安防系统、有健身娱乐设施、有新式垃圾分类设施,道路平整、路沿齐整;改造后的片区达到“三合、三整、九有”标准,即线路网路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多网合一,门店规整、道路平整、路沿齐整,15 分钟生活圈内有便民服务中心、有“乐养居”、有医疗服务中心、有城市书房(阅览室)、有公共厕所、有快递收发点、有便民超市、有停车场地、有充电设施,符合绿色社区创建标准。

三、实施机制

(一)动员居民参与机制。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要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等共同推进改造。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主动了解居民诉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促进居民形成共识。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制定改造方案、配合改造施工、共同验收项目、监督后续管理、评价和反馈小区改造效果等。积极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辅导居民有效参与改造。组织引导社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改造。

(二)强化项目推进机制。街道办、县直各相关单位要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健全项目管理机制,推进项目有序实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改造,优先选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结合改造工作推进绿色社区创建。改造项目涉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应严格落实相关保护修缮要求。落实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责任,组织做好工程验收移交,杜绝安全隐患。改造后仍无法满足消防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相关部门共同制定防火、救援、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禁止收取不合理费用,为专业经营单位的工程实施提供便利。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

(三)建立资源整合机制。鼓励以街道或社区为单位对区域内有共同改造需求的老旧小区归并整合、联动改造、物业一体化服务。加强既有用地集约混合利用,利用小区整合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空地、荒地、绿地、拆除违建腾空土地等,增设停车位、健身器材等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利用原有空置的锅炉房等闲置房屋资源,增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物业管理用房、便利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

(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同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委员会配合, 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与的联席会议机制,实行社区党组织和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交叉任职。根据城镇老旧小区实际状况,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制定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后的长效管理方案,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实现“一次改造、长效管理”。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归集、使用、续筹机制,促进小区改造后维护更新进入良性轨道。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1 年 5 月底前)

1.编制规划计划。按照改造范围、内容、标准和目标任务,结合组团连片区域内的古树名木、城市书房、乐养居、农贸市场、批发市场、沿街门店等既有条件,坚持“因地制宜、一区一策、一路一策、一楼一策”,统筹“社区、片区、小区”规划衔接,结合区域特色,科学制定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规划计划。

2.强化宣传发动。在动员部署的基础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的重要意义,强化群众主体地位,提高群众参与感、认同感,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改造工作的重要标准。

3.先期组织推进。按照文明城市创建要求,对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范围内存在的垃圾积存、扬尘污染、乱停乱放、交通拥堵等乱象,以快速“治标”为目的,先期进行集中治理整顿。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 年6 月至 2023 年 11月底)

4.制定方案。采取“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坚持民生为先、补短为主和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制定改造方案。方案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研究后,在小区内予以公示,做到编制改造方案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确保改造方案满足群众需求。

5.投资评审。确保改造项目符合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范围、内容和标准要求,确保改造资金来源清晰、投资预算编制合理。

6.组织施工。严格落实工程招投标制度, 选择资质等级高、管理能力强、信誉信用好的施工及监理公司实施改造工程,落实专人负责严格工程监管。改造工程信息要在小区、社区(村镇)显著位置向群众公示。要加强对改造过程的监督管理,严格按图施工,落实土方开挖、管网改造、施工围挡、施工防火等施工安全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7.工程验收。按照工程管理规范和改造工作要求,组织相关单位对改造工程进行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确保改造一个、合格一个、交付一个。

8.决算审计。改造工程项目完工后,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专项审计,对项目从立项到结算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审计,严防出现工作流程违规、工程偷工减料、挪用套取改造资金等问题,使项目建设既符合上级文件要求,又符合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际。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3 年 12 月底前)

建立健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成果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具体管理举措。

1.落实物业管理。编制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方案时,要征求居民意见,同步拟定物业管理方案,方案应包括物业管理方式、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补贴措施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补贴政策。

2.明确管理责任。改造涉及的工程项目,保修期内由建设单位负责质量维修。日常使用管理维护和保修期后的维修,涉及老旧小区的纳入物业服务内容,由物业管理单位承担。

3.加强服务监督。对改造后的城镇老旧小区建立完善的物业服务质量评价制度,定期对物业服务情况进行考核评定,评定结果作为拨付物业补贴的重要依据。

4.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研究制定行业信用管理办法,逐步构建“质价相符” 的高质量物业服务供给体系。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执法机制,综合运用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资金筹措

(一)用足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积极做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的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申报工作,符合中央、省资金政策支持改造的老旧小区和项目应报尽报,应改尽改。其中,通过发改部门申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所支持的改造内容包括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有:小区内的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暖、绿化、照明、围墙、垃圾收储等基础设施,小区内的养老抚幼、无障碍、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与小区直接相关的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供气、供热、停车库(场)等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原则上不得用于主干道、主管网、综合管廊、广场、城市公园等与小区不直接相关的城镇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单位编制项目资金申请报告,需纳入住建系统老旧小区改造计划项目库, 分小区红线内和小区红线外两类进行申报,且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比例不超过配套建设项目总投资的 90 。申报红线内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资金的,在提供主体工程手续的基础上,需提供配套设施的工程量清单和财政评审结果;小区红线外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直接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要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管理和规定,办理完成立项、土地、规划、环保、图纸设计、施工许可等手续,并提供工程量清单和财政评审结果。卫生健康、民政、体育等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向上申报各类专项资金用于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并与我市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同步配套使用。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健康、民政、体育等涉及住宅小区的各类资金的主管部门要积极用足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相关项目的审计监督,督促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盘活本级资源。全面清理国有住房出售收入存量资金,将房改房售房款及其他国有住房出售收入存量资金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加强既有用地集约混合利用,在不违反规划且征得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利用小区及周边存量土地建设各类环境及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整合社区服务投入和资源,通过统筹利用公有住房、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用房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等存量房屋资源,增设各类服务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租赁住宅楼底层商业用房等其他符合条件的房屋发展社区服务。改造中涉及的党群服务中心、养老、托育、医疗、体育、城市书房、历史街区、文物建筑、交通、消防、绿化、安全警戒等设施设备的增建、改建、扩建所需经费,相关部门要积极筹措,主动配合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积极谋划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加装电梯费用按照《洛阳市既有建筑加装电梯财政补贴申领办法》落实。

(三)引导居民出资。按照“谁受益、谁出资”原则,增强小区居民主人翁意识,明确居民出资责任,确定居民出资比例或金额。居民出资可通过直接出资、使用(补建、续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让渡小区公共收益等方式落实。支持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等自住住房改造。鼓励以个人捐资捐物、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鼓励居民结合小区改造进行户内改造或装饰装修等。

(四)鼓励单位出资。公房产权单位应出资参与改造。鼓励原产权单位对职工住宅小区(或原职工住宅小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原产权单位出资参与改造的,相关费用可计入单位管理费用或管理成本。国有企事业单位可以使用经营收入承担部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费用,列入单位经营成本。鼓励社会各类单位帮扶、捐助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五)专业经营单位投资。专业经营单位要履行社会责任, 出资参与改造中相关管线设施设备的改造提质。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规整管网、线缆入地、刷新、更换、迁改、新建各类仪表箱体、变压器等相关设施的,均由各专业经营单位按照改造方案自筹资金组织实施。

(六)落实税费减免。专业经营单位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老旧小区改造,对其取得所有权的设施设备等配套资产改造所发生的费用,可以作为该设施设备的计税基础,按规定计提折旧并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所发生的维护管理费用,可按规定计入企业当期费用税前扣除。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为社区提供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的机构,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并减按 90 计入应缴纳所得税;用于提供社区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的房产、土地,可按现行规定免征契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动产登记费等。

(七)引导市场运作。可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参与改造项目的设计、改造、运营。支持老旧小区改造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采取市场化方式融资,把老旧小区组团连片范围内的设施配套、完善提升等项目统一打包,实行工程项目设计、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支持以“平台+创业单元”方式发展养老、托育、家政、健身、超市等社区服务新业态。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并通过获得特许经营权、公共位置广告收益和有偿提供便民服务等途径收回投资成本。经县政府同意,可成立或打造县级统一管理运营主体,政府通过并购、入股、合规注入经营性资产等方式逐步扩充运营资产,提高投资经营能力,建立合理收益模式。

(八)金融机构参与。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规模化实施运营主体可采取市场化方式,运用公司信用类债券、项目收益票据等进行债券融资,但不得承担政府融资职能, 杜绝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允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依法合规获得信贷支持,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情况下,鼓励商业银行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依法合规对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在连片改造计划中未列入中央资金支持的改造项目,所需资金相关单位积极筹措,县财政安排资金逐年进行奖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伊川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的组织筹划、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政法委副书记以及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关街道办事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局、民政局、自然资源局、审计局、城管局、教体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卫健委、商务局、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铁塔公司、国网伊川供电公司和中国移动、联通、电信、河南有线伊川分公司经理等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城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的牵头、协调、考评、督查等,工作人员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和管线配套单位抽调人员组成,集中办公。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领导机构,根据职责分工,按照实施方案要求,主动服务,上下联动,合理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

(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既有用地集约混合利用,在征得居民同意的前提下,允许利用小区及周边存量配套用房用于义务教育、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新建、改建各类设施时涉及占用绿化空间或影响日照间距的,可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基础上“一事一议”予以解决。利用闲置用房等存量房屋建设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在使用期限内暂不办理变更用地主体和土地使用性质手续。增设服务设施需要办理不动产登记的,不动产登记机构应积极予以办理。对利用片区内零星存量土地建设服务设施的,可不增收土地价款;改造利用闲置厂房、社区用房等建设服务设施的,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可暂不变更。积极探索对改造范围内的危旧楼房采取业主委托拆除原地翻建安置的方式,实施改造或“组合地块”定向开放,支持大片区统筹改造、跨片区组合改造,并结合实际给予政策支持。

(三)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台账制度。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要建立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台账,完善相关项目的普查、改造、督导、考核和资金拨付措施;二是建立周例会制度。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召开工作例会,总结工作经验,协调解决遇到的矛盾问题;三是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实施日通报、周例会、月观摩、季考评制度,定期通报、讲评各成员单位关于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的计划制定、任务落实、工作推进、督导考核等情况; 四是建立联合审查制度。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改造成果,组织基层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营造参与氛围,畅通参与渠道,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改造提质工作。

(五)严格督促考核。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统一督导、考核评价工作,考评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定期向社会公布;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绝对数量与占比相结合,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对工作落实不力、动作缓慢、完不成目标任务的相关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对工作推进快、标准质量高的单位和个人,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文件形式予以表彰。县文明办要将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纳入文明城市测评内容,加大分值权重。通过层层订立目标责任书,采取任务管理、节点控制、群策群力、集中攻坚的方式,抓节点抢工期、抓精细惠民生,确保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提质工作落到实处、高效有序。

 

附件:

1.伊川县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职能分工

2.伊川县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日通报、周例会、月观摩、季考评”工作推进机制实施办法

 

 

 

附件1

伊川县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职能分工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作为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的牵头部门,根据本实施方案确定的改造范围、内容和标准,协同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规划设计、施工组织方案;根据上级资金补助政策,做好项目谋划和项目储备,每年年底前完成次年项目的立项、设计和施工控制价评审工作;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指导绿色社区创建行动;指导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物业管理。

县城关街道办事处:作为属地管理部门,牵头负责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群众协调工作;牵头负责组团连片改造范围内小区红线外的拆违清障工作;参与改造工程施工管理和验收工作;做好小区党支部的组建和管理工作,指导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成立专人专班,做好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县政府办:协调相关单位,定期组织工作例会。

县发展改革委:联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做好年度改造计划的审核、上报工作,指导做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立项审批进度;参与改造工程施工管理和验收工作。

县财政局:联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做好年度改造计划的审核、上报工作,做好上级资金绩效管理工作,将县级配套资金纳入年度预算,保证专款专用,严格按照规定用好上级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评审和招标采购进度;参与改造工程施工管理和验收工作;落实《洛阳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贴申领办法》(洛建〔2020〕13 号)。

各老旧小区产权单位或管理单位: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协调工作责任主体,负责清理腾空小区侵占小区公共空间的违法建设;要成立专人专班,从前期调研排查、中期施工推进和后期小区管理全过程参与小区改造。

县委政法委:做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智慧安防建设的整体统筹、督导验收工作。

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涉及的新增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及时办理备案(或审批)手续;负责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范围内的违法建筑的认定工作,协助做好拆违工作。

县城管局:开辟绿色通道,在施工现场条件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容缺办理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各类管线与市政管线对接施工涉及的道路开挖等相关手续,保证施工进度;做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统筹、方案制定;负责清除小区小广告、违规户外广告,查处占用绿地等违法行为;做好老旧小区垃圾分类处理、沿街门店整治等工作;协助做好拆违工作。

县民政局:指导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养老设施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以及相关项目的资金使用。

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负责协调督导各通信企业规范整理老旧小区相关管线。

县公安局:做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老旧小区智慧安防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开展改造工作;协助做好拆违工作。

县审计局:指导各县(市、区)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相关项目的审计监督工作,及时跟踪,主动服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督促纠正。

县市场监管局:指导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加装电梯的监督管理,落实安全技术规范,按照《洛阳市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施细则(试行)》(洛工程改革办〔2020〕5 号)对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工程建设项目落实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积极推动电梯加装工作。

县广播电视台:指导提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广播电视传播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负责整理规范老旧小区有线电视相关管线; 做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的宣传引导工作。

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指导提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城市书房、广播电视传播等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

县卫健委:指导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社区、村镇等相关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建设。

县教体局:指导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中涉及的健身器材等便民服务设施设备的建设工作,监督、指导有关单位对健身器材等便民服务设施器材的管理维护工作;指导、督促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涉及的教育部门、学校、资产管理单位配合改造工作,并按绿色社区创建行动要求开展环境整治。

县消防救援大队:指导检查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的消防设施设备的加装和改造工作,以及消防通道设置和管理等工作;对改造后仍无法满足消防相关标准规范要求的小区,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制定防火、救援、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确保小区消防安全。

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方便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中群众办理公积金的提取工作。

县商务局:做好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中涉及的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改造提升、关闭或疏解外迁等工作的牵头协调和督查督导。

专业经营企业:做好城镇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中涉及本单位产权的相关线路的规整、入地工作,废弃管线的清理工作, 组织有关仪表、箱体、变压器等相关设施的刷新、更换、迁改、新建等工作,以及相关资金筹措工作。

涉及的其他责任单位,按照牵头单位工作安排,积极主动做好配合工作。

 

 

附件2

伊川县老旧小区改造“日通报、周例会、月观摩、季考评”工作推进机制实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洛阳城市有机更新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精神,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动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有效落实,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洛阳城市有机更新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部署要求,通过健全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工作制度,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机制健全、制度措施有效,工作推进有力、任务完成圆满。

二、工作目标

按照改造进度精准掌握、工作情况及时通报、重要问题快速解决、观摩引领提升标准的工作要求,建立“日通报、周例会、月观摩、季考评”工作推进机制,督促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依据会议工作要求、改造方案相关内容,严格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形成工作合力,落细落实洛阳城市有机更新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会部署安排,以日促周、以周促月、以月促季,确保改造进度按节点推进,确保年度改造任务圆满完成。

成立伊川县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日通报、周例会、月观摩、季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伊川县老旧小区组团连片改造工作机制建立完善、方案制定和督导落实工作。

组  长:  卫学军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副组长:宋克义  县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

金书超  城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

成  员:  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督查局、政府办、

住建局、城关街道办

三、主要内容

(一)日通报工作机制

建立日通报工作机制。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住建局)负责日通报日常工作,各小区主管单位、工程各标段施工单位以及供电、通信、供热、供气、供水相关企业,指定专人专报,每天下午17:00前向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每日工作开展情况、好的做法和需要协调解决的事项等,报送形式可以为微信工作群、邮箱,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立工作台账,收集汇总进展情况,每天下午19:00前在微信工作群中进行通报。

(二)周例会工作机制

建立周例会工作机制。由县政府办负责,城关街道办事处和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建局)配合,组织老旧小区改造相关单位每周至少召开一次周例会;会议由县政府办组织和通知,城关街道办事处主持,参会人员为老旧小区改造相关单位主抓副职,会议常规议题为各相关单位汇报工作进展、县住建局通报总结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将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传达至各相关单位;会后由县住建局负责编辑一期工作简报呈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并报送市相关部门。

(三)月观摩工作机制

建立月观摩工作机制。由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在全县范围内遴选改造进展明显、示范效应突出、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项目,选定观摩项目,制定观摩方案,明确观摩路线,统筹安排时间,每月组织一次全体观摩活动,所有老旧小区改造相关单位全部参加。参与观摩的相关单位要通过观摩活动总结工作经验、发现矛盾问题,完善工作措施、提出改进意见,不断提高推进下步工作成效。

(四)季考评工作机制

建立季考评工作机制。由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纪委、组织部、宣传部、督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住建局)具体落实。主要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和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座谈了解、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考评各老旧小区主管单位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工作成效等;考评各施工单位和专营其企业工程进度等。对工作举措实、履行职能好、成效突出的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对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举措不得力、推进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并作为评定各单位年度综合考核等次的重要参考。

四、工作要求

(一)提升政治站位。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升思想站位,将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日通报、周例会、月观摩、季考评”工作机制建设作为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抓手,做到行动迅速、坚持经常、落实有力,高质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立工作专班,抽调专职人员,建立相应的“日通报、周例会、月观摩、季考评”工作机制。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住建局)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定期研究上级政策,及时传达上级要求,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制定具体行动措施,协调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上下通畅、运行高效有力。

(三)强化工作落实。各有关单位要明确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定人定岗,建立工作台帐,细化工作方案。要创新工作思路和改造理念,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新方法、新途径,及时收集、汇总老旧小区改造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以示范引领带动老旧小区改造再上新水平、新台阶。县老旧小区改造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住建局)要强化督导落实,通过定期检查督促、量化评比排序、媒体报道曝光等方式,树典型、励先进,加压力、督后进,推动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面完成行动计划明确的目标任务。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3

2021年至2025年。

二、规划对象

老旧小区改造是指对老旧小区及相关区域的建筑、环境、配套设施等进行改造、完善和提升(不含住宅拆除新建)。改造范围重点为县城区2000年(不含)以前建成交付使用、安全隐患突出、居住功能不完善、环境条件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群众反映强烈且有合法权属证明、未纳入棚改范围的住宅小区;2000年以后建成,但小区基础设施和功能明显不足、物业管理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保障性住房小区也可纳入改造范围。居民自建住房为主的区域和城中村等,不属于改造范畴。

本规划所指的规划对象指沐溪镇建成区(不含幸福场镇、建和场镇)。

三、规划目标

摸清城镇老旧小区现状,建立老旧小区现状信息库。制定改造标准,明确改造计划,合理确定各老旧小区的改造时序。建立项目库,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完善改造细则、指导下一层面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改造时序安排: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区分难易程度、轻重缓急,统筹安排符合条件老旧小区的改造时序,各社区进一步做好辖区范围内2000以前建成、公共设施落后影响居民基本生活、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住宅小区的调查摸底工作,提前制定改造方案,并报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备案。

四、老旧小区改造目标计划

到“十四五”末,在确保完成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基础上,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建设宜居整洁、安全绿色、设施完善、服务便民、和谐共享的“美好住区”(改造计划见附件1)。

1.改造硬件设施。小区内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绿化、照明、围墙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小区内配套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改造;小区内房屋公共区域修缮、建筑节能改造等;与小区直接相关的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供气、供热、停车库(场)、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

2.提升风貌品质。对临交通干道、临街等地的房屋外立面进行整治改造,提升小区形象;保护老旧小区历史形态,打造小区文化墙面,提升小区文化底蕴和品位。

3.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在确定硬件改造方案的同时,同步建立健全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机制、社区综合改造机制、群众共建共享机制等长效管理机制,使老旧小区的改造、使用、维护形成有机整体。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4

关键词:老旧社区改造;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空间利用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城市正经历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全面转型。快速的城市化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提高了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大幅提高了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了城乡公共服务。但是,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社矛盾日益凸显。其中老旧社区便是由城市发展区域差异产生的问题之一,老旧社区已历经了几十余载,由于在规划设计之初,对非机动车数量和停车位需求增长缺少考量,造成老旧社区的停车规划远远落后于实际情况。故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规划和设计上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追求的提高,老旧社区亟待更新和改善。非机动车停放也该“与时俱进”。早在2012年9月5日,国家就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加快自行车停车设施建设。居住区、公共设施要为自行车提供足够的停车空间和方便的停车设施。新建住宅小区必须配建永久性自行车停车场(库),并以地面停车为主。此外,老旧小区、平房地区要通过建设自行车公共停车场,解决居民自行车停车问题。

2实地调研

2.1案例选取的考量

此次调查研究随机选取了成都东面以及南面的两个问题比较突出的社区作为老旧社区公共设施改造的样本。其中一个是牛市口街道水碾河路南社区,社区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市政府改造之后提供给居民居住的小区。社区的规模较大,历史较为久远,因此反映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问题较为综合和全面,社区也具有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住宅的典型特点。

2.2社区的非机动车停车现状

经过对牛市口街道水碾河路南老旧社区的走访发现,老旧小区的停车现状基本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图1)

(1)非机动车停车设施资源先天不足:老旧小区一般意义上是指建于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社区、居民区。由于老旧小区在建设之初,对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缺少考量,没有规划,所以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在规划上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

(2)车辆停放杂乱无章:老旧社区道路普遍较为狭窄,公共空间并没有规划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即使后期在小区旁规划了收费的非机动车停车库, 停放更为安全,但是因为收费,离自己家距离较远等原因,大多数居民的非机动车还是停在自己的单元楼下或是离自己家较近的空的公共活动空间,比如广场等。

(3)外来车辆挤占居民公共活动空间:老旧小区几乎没有物业,长期无人管理,为了避免被交警“贴条”,小区附近的一些商户也会将车辆挤进小区,这些车辆加剧了老旧社区停车难的问题。而且这部分多出来的车辆随意停放路边现象普遍严重,长期占据出入道路,居民公共区域减少导致老人、儿童在小区内活动、健身常常无处可去,且极大地增加了安全风险,严重影响原本小区的日常生活。

2.3问题总结

经过对老旧社区的实地调研,老旧小区的问题基本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非机动车停车设施无规划,车辆停放杂乱无章;

(2)公共活动空间有限。

3方案设计

设计要点(图2):

(1)将公共活动区域设计为半开放式:既提高居民在公共区域活动时的安全性,又使其公共活动空间不受天气的限制。

(2)对小型停车装置进行机械创新,将自行车沿弧形导轨推上停车装置,将后轮与停车装置锁上,使其前后轮停放至弧形导轨上,缩小非机动车停放的占地面积,提高空间利用率。

(3)将半开放式公共活动区域与小型停车装置完美融合,充分利用公共活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居民在公共空间活动时,也可有序停放非机动车。

4结语

本设计方案针对老旧社区非机动车停车难的问题,对小型停车装置进行机械创新,与老旧社区半开放公共活动空间完美融合,提高空间利用率,将老旧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规划与非机动停车设施规划结合,完美解决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有限,公共设施配置展开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项智宇,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4.

[2] 朱进.老年宜居型城市环境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3(09).

[3]解决老旧社区“停车难”[N].江门日报多媒体刊,2015-11-6

[4]李嘉宁.一个统筹的考虑:走出老旧小区“停车难”之困境[J].行政与法,2013,30(3):32-36.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5

“三旧”改造概念在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更新中的应用存在部分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总是会遇到各地方所特有的情况,这常与“三旧”改造概念的假设前提不相一致。

关键词:“三旧”改造;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局限性;佛山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6-0067-03

1 引言

“三旧”改造概念,最早是由佛山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出台的四个文件0提出的,文件将“三旧”界定为“旧城镇”、“旧厂房”和“旧村居”。从“三旧”改造概念的理论渊源来看,属于城市更新的探讨话题,是在中国城市更新研究在经历旧城改造,城市中心区改造和城市结构调整等研究阶段之后,因应佛山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产生的新概念。在城市更新和城市复兴的理论框架下,我国不同背景和尺度的城市都开展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然而由于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存在一定差异,城市更新实践和概念引入必须和城市性质和功能相适应,“三旧”改造概念的引入和运用也理应遵循这一思路。就佛山来说,基于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压力、老城区发展衰败的现实而展开的“三旧”改造,自然有着其内在的合理逻辑,但对佛山老城这样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来说,仅仅关注土地利用效率、商业发展和房地产利润的改造导向显然是存在缺陷的,因此,具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身份的城市及其核心文化保护区域进行“三旧”改造概念的引入和运用,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何种界定和明晰,正是本文思考的立论基点。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祖庙―华里片区则是佛山老城区现存最为完整的、具有典型岭南民居建筑风格的清代及民国时期居民街道建筑组群(图1)。该街区面积约30hm2,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宽约500-600m(图2),是佛山历史文化名域中历史街巷和建筑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集中了大量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祖庙建筑群、东华里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简氏别墅),其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

2.2 研究方法

在对岭南天地项目的跟踪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更为详尽的问题:包括为什么要把“三旧”改造概念应用到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街区)的老城区更新中,应用这一概念的动机是什么?其次,地方政府和社区管理机构究竟引入了哪些特殊机制以确保该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第三,这个规划与发展项目中,究竟是“三旧”改造概念的哪些层面得到了重点强调,哪些层面又被忽略不计?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究竟能以何种方式将“三旧”改造概念(在某些特定主体的设想中,它具有极广泛应用前景)的能量和弱点都暴露出来。

3 岭南天地(祖庙―东华里片区)引入“三旧”改造的历程、动机和保障机制

3.1 历程和动机

2007年,香港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经过挂牌出让的形式,获得祖庙一东华里片区土地使用权(旧城区改造权)。改造发展至今,可以看出,更新改造使片区土地价值(房地产开发价值)得到了倍数的提升,但从土地价值升级的获益主体来看,主要获益者是地方政府(获益主要通过土地转让金的形式体现,祖庙一东华里片区的土地转让金高达75.1亿元,创造了当时旧城区开发土地转让的记录)和片区开发地产商(瑞安公司)(其获益主要通过房地产价值的巨幅溢价未体现)。对片区的拆迁安置居民来说,拆迁补偿和居民安置方案的确在部分意义上改善了生活居住条件,但无论是领取补偿款还是接受拆迁安置,片区原住居民大部分被迁离出本片区,而流散于禅城区的其他空间地域,这种原住居民的被动驱离,使得该片区长期以来发展形成的传统地方性和人文特性,也逐渐消散,新的“岭南天地”不再是具有浓郁小镇情怀和传统地方意义的“祖庙一东华里”,而是一个浓缩着政府意志和地产价值的新的城市商业地标和现代街区。

在老城区风貌改造和提升方面,政府和开发商几乎都不省笔墨的加以渲染;而在祖庙东华里地方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原真性保护方面,地方政府的出发点则站在了更高的岭南文化视角来看待改造目标,试图以岭南文化的植入来取代佛山本地原真性和地方文化特性的弘扬(当然,部分意义上来说,岭南文化和佛山本地文化元素并不冲突,之所以用岭南文化来取代祖庙一东华里所代表的佛山地方性文化,更大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佛山城市发展的定位,已经从传统含义“佛山镇”的小佛山地域范围提升到打造“广东省第三大城市”的岭南地域意义之上),因此,此时的“岭南天地”在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上,凝聚了更多政府在城市发展和区域竞争方面的意图,从而部分牺牲了祖庙一东华里所蕴含的佛山本地意义。

3.2 保障机制

3.2.1 行政力量和新闻舆论

实际上,除了主导对片区发展的总体意图和思路导向之外,行政力量在祖庙一东华里片区旧城改造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在于其对片区改造动迁工作的主持和推行,为此,成立了祖庙―华里片区改造工程指挥部(改造动迁指挥部)总体负责和协调片区的拆迁安置工作。新闻舆论对祖庙一东华里片区“三旧”改造概念的宣传和报道,主要是通过各种专题报告、领导访谈和记者观察等形式未体现,主要以正面报道为主。

3.2.2 发展规划文件

2007年,佛山市启动“三旧”改造,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的决定及三个相关指导意见》,该决定及指导意见开始将老城区的核心区不再看作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护区,而是将其看作更加通识层面的旧城镇范畴,纳入到“三旧”改造概念的适用范围。为此,委托广州市规划院编制了《祖庙一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来对发展商的概念规划进行监管和配套。这种名称上从“祖庙―东华里历史文化街区”到“祖庙一东华里片区”的变化,实际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对该片区整体认知和改造意愿的变迁。

3.2.3 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概念规划

开发商依据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对片区发展的总体构思和目标指向,以《祖庙一东华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导则,委托美国SOM设计公司编制《祖庙―东华里片区改造概念性规划》(图3),方案利用山谷形态的设计概念,在片区中心区保留历史建筑,在边缘区则进行高密度和大尺度的城市建筑,构造“山丘”(图4)。这项概念性规划的目的,是要在项目地区保留历史文化要素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片区的商业价值(建设14万m2的地下商业街)、城市地标(规划建设415m高楼及其周边高楼群)、高端房地产(东华嘉苑、东华轩等楼盘)凸显岭南天地在佛山城市发展的中心地位。

4 对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运用“三旧”改造的几点讨论

可以看出,在“三旧”改造概念与案例研究地区的地方环境及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更新的当前进程之间,存在一些矛盾之处。

4.1 对佛山来说,在城市更新和发展的牵引下,如何对老城区和这些核心文化历史街区进行改造发展,一直是困扰佛山地方政府和市民的难题。

“三旧”改造概念提出后,为了因应“三旧”改造概念,地方政府将佛山老城区从之前的“历史文化核心区”降格为“旧城镇”,实现了从“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保护区”向普通老城区的“旧城镇”概念转换,为老城区核心区的“三旧”改造扫清了理论障碍。但是,这种简单的概念转换显然是存在“内伤”的,突出表现在对历史文化核心区“名城”要素的忽视和伤害,使历史城市的内在文脉和历史文化肌理遭受部分程度的损坏、异化或灭失,失去历史文化名城的原真性和延续性。

4.2 对地方政府及其行政首脑来说,实现城市发展,培育城市认知度、优化城市综合环境和提升城市的区域竞争力等是体现其执政能力和“政绩”的主要依据,尽管历史文化名域的保护、核心历史文化街区的存续也会成为他们关注的内容,但一旦城市保护话题和发展的执政与政绩压力相冲突的时候,地方政府及其首脑多会选择解决城市的发展问题、打造政绩工程(从最近十年来佛山的地方长官言行及其政策选择,就能很好的看出这点),而对城市的保护话题进行一定的扬弃(扬其可用者,弃其难办者),体现在“三旧”改造概念应用上,地方政府通过“扬”老城区“三旧”改造之后可能达成的城市商业提升、面貌改良和环境优化等外在可见的改善和优化来争取民众的支持和理解,而对“三旧”改造可能涉及到的对历史城市核心区风貌的改变、老城区地方性破坏、地方传统、地方氛围和文化传承性割裂等问题则有意规避。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6

一、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开展背景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居家养老、出行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我市市区共有多层住宅(四层及以上,七层及以下)4557栋、13186个单元,其中成规模分布的住宅共2573栋、7895个单元;零星分布的住宅共1984栋、5291个单元。近年来,我市多名人大代表提出了出台老式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意见的建议。少数条件较好的住宅小区如苍梧一期业主积极要求加装电梯,希望市里尽快出台指导意见。

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需求,2015年,根据市政府安排,由我局牵头制定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指导性意见。为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科学合理、易操作的《连云港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我们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市十三届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意见》,并于2017年5月1日起施行。《意见》全文共十四条,明确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申报主体、申报条件、资金筹集方式、审批程序和安全管理职责等内容,弥补了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管理中的空白。

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近期开展情况

自2017年初我市出台《意见》以来,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我市首部加装电梯—苍梧小区7号楼3单元正式施工后,市民咨询量与日增多。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成功加装电梯7部,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有24部,正在施工的有16部。

(一)加装电梯难点剖析

1、业主意见统一难

加装电梯关系到各方物业私权的复杂关系。不同年龄,不同楼层,不同需求,众口难调,往往是高层住户强烈要求加装电梯,而低层无所谓,甚至反对。电梯是后来加装而非原发设计的,必然外置凸出于外立面,从而可能导致低层住户因采光、通风、噪声、公共空间占用等问题反对加装电梯。业主意见难统一,仍是加装电梯最大的制约。

2、改造资金筹集难

在加装电梯期间,需要投入的费用包括勘测环境、规划设计、土建和购买安装设备等。一般情况下旧楼加装一部电梯需要投入的费用大概为40万~60万元。如所处的地形条件特殊,地下管网复杂的话,需要投入的成本还会更高。后期电梯投入使用,还将产生电梯运行、维护、保养等相关费用。高昂的加装费用让很多业主望而却步。为此,许多城市都出台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如:北京市对电梯购置及安装费用按照每台24万元补贴,对因安装电梯产生的管线改移费用最高补贴40万元;南京市财政补贴最高每台20万元;上海市财政补贴最高每台24万元。我市在起草《意见》之初,我们曾提出加装电梯资金筹集以业主自筹为主,政府适当补贴为辅的建议,但在草案审议阶段因市财政困难未被采纳。最终《意见》明确我市加装电梯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业主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具体分摊比例由业主协商确定;2.申请使用业主名下的住房公积金;3.属于房改房的,可以申请使用单位住房维修基金;4.社会投资等其他合法资金来源。

3、改造工程特殊性强

由于是针对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项目施工前需对配电线路、地下管网类别、数量、位置等进行全面勘察,而实际操作中往往没有编制规划设计、管线迁移方案等应对举措。同时,因增梯工程导致的管线迁移非常规项目,运营商依据现行标准改造迁移管线缺乏规范成熟的实施方案。

(二)加装电梯推进举措

为破解我市加装电梯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我局牵头规划、质监、消防等职能部门,积极调研学习、完善配套政策、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流程,全力推进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一是学习借鉴经验。《意见》出台后,我局联合规划、业委会、社区、物业、电梯公司等多部门实地学习调研先进城市成功经验,为开展我市加装电梯试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完善配套政策。牵头规划、质监、消防支队、公积金中心联合编印《连云港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事指南》,进一步深化政策解读、细化办理流程、明确办事窗口,实现所有部门受理地点和咨询电话“一本通”,切实提高了《意见》的可操作性。

三是加强政策宣传。利用电视台、报纸、“两微一端”传统和新兴媒介全方位进行政策解读和宣传。印制3000余份《意见》张贴在市区多层住宅小区,并通过街道社区广泛发放《连云港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办事指南》。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主动靠前服务,继续深入一线,遵循“业主自愿、平等协商、政府引导、保障安全”的原则,在业主充分沟通协商通过表决的基础上,牵头各相关职能部门为群众做好加装电梯服务工作,起到引导、推动和服务的作用。

一是全面总结学习。回顾总结我市加装电梯经验教训,积极学习调研发达城市解决问题好的经验做法,全方位加大典型经验案例宣传和推广力度,推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有序开展,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实、办好。近期,我局将再次组织学习调研,赴相关城市学习增梯先进做法,破解我市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二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引导专业经营单位履行社会责任,出资参与增梯改造中涉及管线设施设备的迁移改造;通过政府采购、新增设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等方式,吸引各类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增梯的设计、改造、运营;支持规范各类企业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改造。如我市玉带新村小区在改造过程中,海州区政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由街道社区牵头,引入社会资本,由北京一家公司以“无偿加装,有偿使用”模式参与增梯改造,目前该小区已有8个单元正在加装电梯,涉及面积约1万㎡,惠及96户业主,已完成投资200多万元,有效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热情。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7

【关键词】老旧小区改造;生态改造;屋顶绿化;立体绿化

1生态城市中老旧小区改造的必要性

美国史密森学会Lemelson研究中心主任ArthurMolella表示,新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典范作用,但对传统城市的生态化改造也应该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传统城市消耗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能源,只有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才能解决2000年以来全球性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教授SimonJoss表示,对生态城市的讨论不应局限于新建城市。经过对全球79座生态城市调查后发现,绝大多数的生态城市都是在老城区基础上扩建和修复的。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老旧小区通常是指单位制改革之前,由政府、单位出资建设的居住区,与2000年商品房改革之后建成的居住区相比,老旧小区大多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2020年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2020年7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的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老旧小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结合城市现状,在老旧小区的改造中,体现生态城市的策略和理念,围绕生态城市建设、扩建绿地、增加屋顶绿化、太阳能装置等,让我们的城市不仅新小区具有生态性,老旧小区也能展现它们的生态风采。

2老旧小区改造对生态建设重视不足的现状和成因

城市老旧小区,往往分布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在建设的初期,当时城市规模还较小,城市建筑设计理念不发达,设计技术不先进,建筑层数多为6层左右,大多数小区住宅楼不设置电梯。小区内住宅楼布局方式多为机械行列式布置,小区绿化景观单一,趣味性差。户型设计上也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房间采光不佳,客厅面积较小等。如果不改造,老旧小区很难适应现代生态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对老旧小区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加设电梯、加固结构方面。对老旧小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考虑的较少,甚至有些小区为了加设电梯,占用小区绿地。如昆明环城南路西岳庙干休所小区,2016年西岳庙干休所加设了住房电梯,占用了小区绿地,砍伐了部分小区树木。这对原本就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感较低、绿化率较低的老小区带来了生态方面的负担。老旧小区的改造没有建立可持续、长期、复合的生态理念。

3生态城市引领老旧小区改造的方法和策略

结合生态城市理念,探索老旧小区改造的方法和策略,在老旧小区改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方法政策措施,使我们的城市,在经济持续增长、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多的大背景下,具有更节约、更和谐、更生态的内涵。

3.1屋顶绿化活化老旧小区生态和生活环境

老旧小区绿化率低,建筑覆盖率高,在地面上增加绿化面积,基本很难实现。同时,老旧小区因为建造技术不发达、理念较落后等原因,大部分屋顶空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屋顶要么空置,要么设置太阳能设备。纵观现代生态建筑,充分利用多层建筑屋顶空间,已经成为生态化的趋势。例如,云南省昆明市广福路爱琴海购物中心,在屋顶上设置菜园、景观带等元素,使屋顶在充满趣味的同时,还增加了生态性能。老旧小区的屋顶面积是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当将其利用起来。老旧小区的屋顶绿化应当灵活设置,在兼顾生态作用的同时,提高屋顶活动的适应性和趣味性,以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屋顶绿化的建设和维护。同一个小区,不同的屋顶可以设计不同的绿化主题,有的主题兼顾老人爱种菜的需求,有的主题兼顾儿童游乐的功能,并且应该注重植物的多样化,使屋顶的绿化形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自我更新和自我循环。老旧小区的屋顶加设绿化,还应该注重老小区的建筑结构,对建筑结构为砖混的老旧小区,要做结构加固措施;对框架结构的老旧小区,要注意屋顶防水措施,以免屋顶绿化的水环境影响顶楼居民的生活。目前,在我国老旧小区中,设置屋顶绿化改造的案例并不多,但是,随着人们对环境生态需求的提升,这必将成为趋势,我们应当注重这方面的方法和技术策略的探索。

3.2垂直绿墙增加老旧小区生态氛围

在三维空间内建设生态城市,应当考虑垂直绿色墙体建设对老旧小区的必要性和可实施性。老旧小区往往空间开阔,层次感低,景观单调,缺乏主题性和趣味性。在三维空间内建设绿色墙体,可以增加老旧小区的景观多样性,同时,优化老旧小区的生态性能,增加老旧小区生物多样性,提高老旧小区的雨水保持率。垂直绿墙的建设也应当结合老旧小区的自身特色。比如,有些老旧小区,自身的建设条件是在坡地上,小区内部已经有大片的绿墙,人们对这种景观熟悉而又有感情,那么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通过设计更多的绿墙,让人们找到小区绿化空间的特色感。对于地势平坦的老旧小区,本身没有绿墙,仅有的墙体都是砖体砌筑,并且表面涂抹石灰等饰面材料,植物不易攀附生长,这样的小区在改造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墙体的微量改造,例如,除去部分砖墙表面的石灰,用自然黏土代替混凝土,这样更易于植物根茎的生长和攀附。还有一类老旧小区没有隔墙,墙体绿化应结合建筑墙体设计,在日照充足的建筑立面设计建筑垂直绿化。这样植物生长良好,夏天又能起到遮阴作用;冬天,攀爬植物落叶,建筑仍旧可以得到充分的日照。垂直绿墙的建设不能一刀切,应该视不同的情况、有技巧地融入整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中。在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老旧小区老人多的现状,结合无障碍设计进行布置。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8

关键词:危旧房改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模式

1 调研背景

当前我省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已得到显著改善,但早期开发建设的一些城镇住宅房屋由于技术标准偏低、设计施工水平不高、业主使用安全意识不强、历经自然灾害侵蚀等原因,使用寿命有所缩短,一批城镇老旧住宅房屋由于年久失修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尤其是在一些尚未整治改善的历史文化街区尤为明显,亟待解决。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预防和杜绝危旧楼故的发生,根据建办电7号和温政办发明电〔2014〕116号文件要求,鹿城区政府已组织开展全县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据了解,2015年初,其中单单庆年坊、来福门社区以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为主就有丙类房屋390处、C级危房6处、D级危房有7处;五马街道丙类有1800处、C级58处、D级120处(已解危15处,未解危105处)。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危旧房改善,走出一条推进“民生改善”与“名城保护”有机结合的路子,对促进社会和谐、保护历史文脉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温州历史文化街区现状问题

2.1 区位性过时

历史街区或因周边自然景观或因散布的名人故居、古刹名寺而与众不同独具特色,但随着街区依附历史要素的消失承载历史信息的减少,街区特色也在消失,街区的区位性过时,造成了街区对于资金及人气的吸引力下降。

2.2 功能性过时

功能性过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街区内市政基础设施落后,与现代生活相冲突,有些街区至今仍没有解决下水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其次,街区内缺少公共设施。对居民生活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点过时是传统建筑的功能过时,原本由一家居住的院落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挤进了几家甚至十几家人,造成院内人均居住面积过小。同时,传统住宅功能不配套,缺少现代生活需要的厨房、独立卫生间等功能要素。

2.3 物质、结构性过时

此种过时多是因为建筑的物质或结构性退化而产生。房屋质量的问题已经成为街区衰败、居住品质下降的重要症结。传统居住建筑多为木结构或砖木混合结构建筑,长期未得到定期的维护与修缮。街区内居住人口的增加更加快了建筑衰败的速度。进入20世纪90代,房地产开发的浪潮被引入到旧城居住区改造之中,对传统居住建筑更加疏于管理。目前,在历史文化街区中部分危房已经对居民的居住安全造成影响。(2006年墨池坊杨柳巷一处房屋因年久失修倒塌、2014年解放路部分建筑外墙脱落,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3 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定义

根据《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根据《温州市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工作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危旧房屋是指根据《浙江省既有城镇住宅房屋结构安全排查技术导则》标准,在全面排查全市国有土地上住宅房屋结构安全隐患、建立城镇住宅房屋使用安全“一楼一档”的基础上,对存在重大结构安全隐患的丙类房屋进行安全鉴定,对经鉴定为C、D级的危旧住宅房屋。

本文所提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内除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和历史建筑以外,对存在重大结构安全隐患的丙类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且经鉴定为C、D级的危旧住宅房屋。

4 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善实施的难点

4.1 保护改善兼顾难。现存的老房子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要求,不能按现代住宅设计标准推到重建,但受建筑格局和功能设施的局限,常规维修缮又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品质需求。如何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危旧房改善找到切入点,有效实现文脉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共赢成为首要课题。

4.2 民意不一实施难。“家门里的工程”是危旧房改善的最大特点,住户间因产权性质、居住面积、经济条件等的差异,利益诉求五花八门、错综复杂、极难统一,同时住房结构、各类管线又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因此往往一个住户的不同意见都能使工程搁浅。如何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统一住户意见成为改善工程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4.3 政策缺乏启动难。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善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组织协调工作涉及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相关部门,如仅项目审批一个环节就涉及发改委、住建委、规划等多个部门。如何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是改善工程面临的基础课题。

5 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善项目分析

改造前的小河直街地区居住条件差: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年久失修残损严重;大量搭建破坏了原有建筑格局,影响了通风采光;住房缺乏基础设施,居民生活不便;环境脏乱,街道地势低,遇大雨严重积涝。同时,街区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差:街区立面历史元素不断流失,历史构筑物散落无人管理。

通过整治,街区建筑得到了改善,住房安全得到了保证,提高了防洪涝灾害的能力;居民住房面积显著增加,各类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得到了完善。街区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发掘和保护,传统风貌获得延续。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善工程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文化效应,2007年获得了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其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5.1 杭州市危旧房改善工程分类

危旧房改善工程分成“两大类+三小类”。首先针对危旧房改善项目不同的资金来源,将工程分为“非项目带动类”和“项目带动类”两大类,“非项目带动类”指以危旧房改善立项,以市、区财政资金为改善资金来源,由各区危改办牵头组织实施的项目。“项目带动类”指以公建或房地产开发等其他城市建设项目立项,建设资金由项目建设单位筹集,通过项目实施一并改善危旧房居住条件的项目,如杭州市运河集团实施的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善工程一期、二期和三期。其次,在区分“非项目带动类”和“项目带动类”的基础上,再根据危旧房的建筑结构特征、规划条件及改善需求,将改善形式分为“维修改善”、“拼接改善”、“重建改善”三小类。

5.2 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

本着“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局部改造、普遍改善”的保护方针,根据不同建筑历史文化价值和保存状况的差异,采取三种保护模式区别对待:

(1)原模原样-选择极具代表性的结构尚为完好的房屋,将其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对其中受损的构件进行加固及调换,对室内的卫生、隔音隔热、通风等设施进行适当改善。

(2)原汁原味型-对结构不再完好、存在防洪排涝问题的建筑,提高原房屋地坪后,利用尚能利用的原构件在原址复原,并改善室内环境。

(3)似曾相识型-拆除街区内解放后修建的砖混结构的房屋,将其恢复清末民初的风格。其上述三类保护模式与杭州市危旧房“维修改善”、“拼接改善”、“重建改善”三种改善形式有许多共同点和相似点。

5.3 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善工程创新做法

一是因地制宜、因房而异。对每幢房屋建筑进行现场测绘和危房鉴定作为设计依据,实行“因地制宜,一幢一方案”,保障改善工程的可行性和改善成效的最优化。根据实际适当参照危旧房的改造,对于影响结构安全的构件尽量予以调换,布置好厨卫、水电等生活设施,建设共同沟、实施管线上改下等配套基础设施,大大方便了小河直街原住民的生活。同时,考虑到保护范围内现状房屋的历史特殊性,对有关日照间距、消防、建筑节能等指标进行优化。

二是鼓励外迁、允许自保。允许住户自行选择不同安置方式,对选择货币安置和外迁安置的给予一定奖励,对选择回迁安置的可实行同一搬迁范围内等面积安置(保底和优惠扩面政策),允许产权人按保护规划要求自行保护修缮等。以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为列,该项做法直街促成285户原住民在短短2个月内完成自主安置选择,类似经验还体现在桥西、大兜路等历史文化街区。

三是创新项目审批管理机制。出台《关于危旧房改善项目相关事项审批的意见》,实行“联合会审和委托管理”相结合制度,且对危旧房改善不同方式分别明确了项目立项、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和竣工验收等各个手续办理路径,且极大优化了危改项目审批流程。

6 关于温州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改善实施意见

考虑到温州实际情况,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在土地资源缺乏且安置成本高的情况下,无法像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搬迁、成片改造,而应鼓励外迁、允许自保,坚持创新体制机制、规划设计引导、政策引导、有机更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为居民自行保护改善提供良好条件。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

(1)成立以属地政府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历史文化街区整体风貌环境、建筑物、构筑物和历史环境要素的日常维护、巡查和管理工作,对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组织抢救性修缮;按照保护规划要求,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道路、停车、供水、排水、排污、电力、消防等基础设施条件。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要求,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以危旧房改善为主制定年度保护整治计划,指导、督促相关保护责任人履行义务。

(2)成立温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和危旧房改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住建委,市住建(房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危旧房屋改善的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工作,市相关部门出台危旧房改善配套政策,规范指导历史文化街区危旧房设计、审批、改善、施工、验收等实施工作,并将相关审批权限下放到各区有关部门行使。

二是规划设计引导。

(1)街区保护与更新定位:保留其传统的风貌文化、保护现有的和谐空间和街巷肌理,体现街区厚重的文化内涵。对于各个单个建筑主要是改善其外观立面,室内空间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满足现代人居住需求和居住安全,在符合保护规划要求及妥善考虑相邻关系人利益的前提下,可结合实际适当放宽容积率指标。同时,对于街区内违章建筑要予以拆除,与风貌不协调建筑可予以重建改善,为停车、管线上改下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供空间。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委员根据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制定历史文化街区三年保护整治实施方案、设计导则以及旅游、产业布局等有关专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设立有效公共参与机制,以便更好的服务与指导居民自行保护改善。尤其是设计导则要深入挖掘街区建筑文化内涵,通过现场测绘和建筑评估,细化各建筑类别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与更新模式,梳理不同类型建筑各个细部做法。

三是政策引导。

(1)确立责任主体。确立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建筑、历史建筑中非国有建筑的所有权人和国有建筑的使用人为保护责任人,承担相应的保护和管理责任,负责建筑的维护与改善,并承担相应的改善费用。

(2)优化审批流程。对列入年入保护整治计划,其改善方案符合保护规划等要求的项目,可按危旧房改善有关审批程序办理。

(3)奖励机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历史建筑(以危旧房为主)保护改善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督促保护责任人加强保护措施。对达到保护改善要求的保护责任人和列入年度整治计划危旧房改善的项目,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资金补助。

四是有机更新。正确引导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各方力量,规范街区危旧房改善的建设行为,引导部分居民人口外迁、房屋自主更新、产业升级转型等。如:严格控制街区外来出租人员,疏散原文化低的外来务工出租人员,引进与产业相关的文创、非遗等人员,以便形成下店上居、前店后居的传统模式,促进产业转型发展;通过控制“高地”(如:文保单位、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等)和收购自愿外迁住户,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提升街区生活环境。

五是社会参与、市场运作。

(1)历史街区内有部分居民自身存在外迁意愿,但手头缺乏足够购买商品房的资金,只能等待街区整体改造的唯一机会获取拆迁费购买安置房。通过搭建街区房产交易平台,私房买卖渠道与政府的房屋回收渠道并存,引导和规范二手房市场,给有意愿外迁的居民提供获取补偿金、进行自主疏散的可能。

(2)通过搭建服务和销售等平台、减免租金或税费等,在政府统筹引导的基础上,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发掘文化内涵,展示价值,合理开发与植入历史风貌相协调的旅游、休闲、文化等特色产业,如传统非遗、文化创意(IP资源)、互联网+等,确保进驻街区的业态能够得到良性发展,实现保护和更新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9

本次改造将对10个老旧小区按照智安小区标准进行智能化改造,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化手段,提供积极探索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新路径,释放潜力、迸发活力、张扬魅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统筹协调问题。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通常涉及建设、规划、电力、通信、供水、城管等十几个部门和单位,而且改造的时间较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需要协调的情况。施工单位在作业中有时也会与业主出现矛盾,如不能有效协调解决,会拖延项目进度,给居民带来不便。

2、工程质量问题。城市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预算有限,但是小区改造的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务必要保证工程质量。而同时,也存在部分居民期望值过高的问题,后期容易出现纠纷。

3、后续管理问题。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质量得以提高,为更好更长久保持小区的良好环境,必须同步建立小区后续管理机制。许多老旧小区居民习惯于无偿物业服务模式,居民“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淡薄,部分居民拒不缴纳物业费,小区缺乏维护保养和物业管理。

4、相关法律问题。经初步梳理我国有关老旧小区改造的法律法规,发现涉及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的内容散见于《物权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节约能源法》《消防法》《防震减灾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缺乏专门性、位阶高的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适用有关法条时容易出现多头适用或互相制约、互为前提的情况,且规范效力不足,实践指导性不够强。

三、建议

1、成立统筹协调专班。为保障改造的顺利推进,有必要成立分层次统筹协调专班,社区遇到需要协调的问题先提交街道协调专班,街道无法协调再提交区专班。比如,在楼道管线上改下过程中,经过与水、电、燃气、通信等有关部门协调,发现存在较大难度,一些企业以当年没有计划安排请业主自行申报列入明年计划为由表示难以安排。这些都容易造成工期停滞或者重复迁改等后续问题,对项目进度和预算支出等都有较大影响。

2、多维度开展宣传监督。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施工单位,同时采取工程监理,可组织居民代表进行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管,以确保工程改造质量。同时,要注重宣传说明,将旧改设计方案和进度与居民保持沟通反馈“零障碍”,统一思想认识。

老旧小区指导意见篇10

一是对老旧小区的日常管理不够重视。在城市中,已经实现了专业化物业管理的小区,在特殊时期实施出入许可、体温监测、疫情信息传递等“特殊门禁”,可以获得较为快速的落地。而对于物业管理缺位的老旧小区,其长期处于失管、脱管或“准物业”的被动状态,在疫情来临时便成为暴露在隐形危机中的脆弱地区。这类小区无论在空间管制还是社群关系上都更加“开放”,承受的“暴露”挑战和“管控”压力更大。

二是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由于疫情期间的社会生产局部停摆,越来越明显的矛盾集中在医疗物资的及时供给上。“非典”之后,为应对SARS的暴发与流行,我国依法建立了医疗物资储备制度,但仍存在很多未落实的情况,导致本次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都迅速出现医疗物资短缺危机,许多一线医护人员连基本防护用品都短缺。即使湖北之外的广东、四川、河南等地,多家医院也因防护物资紧缺,公开接受社会捐赠公告。

三是健康保护宣传缺位。在健康保护意识方面,不少中国人的意识还不足,缺乏良好的健康习惯。本次疫情发生后,各级地区虽然启动了抗疫宣传工作,但是效果并不显著。某些群众防范意识不足,不配合进行自我防护,发生疑似病状未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还有大多数群众由于缺乏医学基础常识,盲目恐慌,轻信网络谣言,一夜之间对双黄连口服液抢购一空。

以上问题对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此,建议如下:

一是对老旧小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一项系统工程、民生工程,疫情结束后,应对环境卫生状况差、物业公司不愿入驻、单位自建独楼等老旧小区,通过拆除破旧建筑、打通围栏隔墙、畅通消防通道、增加绿地面积、硬化场地道路等有效整合改造,吸引物业公司进驻,强化物业服务管理,从根本上解决老旧小区失管、脱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