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十篇

时间:2024-01-16 17:26:19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1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通知》和省地名普查组《方案》要求,以方便人民生活、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繁荣先进文化为目标,坚持全面调查,科学普查,统一标准,保证质量,把开展地名普查与加强地名管理服务结合起来,把普查数据汇总整理与成果开发利用结合起来,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切实提高我县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更好的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成立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本次地名普查工作应切实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立足服务,求真务实,注重实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理念,以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为第一原则,普查工作要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出发,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方便实用,节约资源。

(二)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涉及全县所有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需要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因此,实施地名普查工作,必须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配合,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民政部门组织与有关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

(三)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尊重历史,规范操作。在启动地名普查工作时,做到通盘考虑,总体安排;在实施过程中要着眼基础、查缺补漏,做到全面细致,一个不漏;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历史沿革、自然地理、行政管理等因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县地名普查试点任务。整个普查工作严格按照《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陆地)试点工作规程实施细则》操作。

(四)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严格标准,保证质量。地名普查的过程既是收集、掌握全县地名信息,确保信息齐全的过程,更是不断补充、完善、更新地名标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地名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保证地名标志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要严格地名普查标准,逐级把关、审核上报,确保地名的规范性和保密性,保持地名的稳定性。通过普查,建立健全县地名档案,妥善保管相关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普查形成的各种数据、图表等资料要按保密文件管理,不准网络传输和传真报送,装有地名数据库的电脑不准挂外网和局域网,所有报送的资料要加盖单位的公章密封,避免泄密。

三、普查范围

(一)自然地理实体地名

1.水系类:江河、峡谷、瀑布、泉等名称。

2.陆地地形类:平原(盆地)、丘陵(山脉)、山峰、山口(关隘)、森林、洞穴等名称。

(二)人文地理实体地名

1.行政区域:乡镇级行政区名称。

2.非行政区域:行政区以外的人为划分的区域,包括矿区、农(林、牧、渔)区、工业开发区、边贸区(口岸)、军事区(对外开放部分)、地片、片区等名称。

3.群众组织:村委会、居委会、社区等名称。

4.居民点:城镇居民点、农村居民点、农(林、牧)场点等名称。

5.交通运输设施:水运港口、公路、街、巷、车站(停车场)、桥梁等名称。

6.水利、电力设施:池塘、水库、蓄(泻)洪区、水渠、堤堰、发电站等名称。

7.纪念地、旅游景点:纪念地(遗址)、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名称。

8.建筑物:房屋、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及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等名称。

9.单位: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军事单位等名称。

四、目标任务

查清行政区域内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对有地无名的重要地理实体名称进行命名;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对重要地理实体设置地名标志;对普查的地名及相关属性信息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和地名信息平台;组织编撰试点区的标准地名图集、地名志和地名信息的综合开发应用服务,为社会提供全面准确的地名信息。

五、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部署,县地名普查工作从年9月开始,到2012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年9月~年10月)。主要工作是成立相关工作机构,确定地名普查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好地名普查各项准备。各乡镇(开发区)成立普查工作机构,制定第二次地名普查方案,进行业务培训,部署开展地名普查工作。

(二)实施阶段(年11月~年12月)。主要工作是:资料收集、编写地名普查目录,并以各责任单位和乡镇(开发区)为主,全面开展走访、座谈等调查,分类填写各项实体名称表;应用地名普查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地名信息、标注工作草图、整理地名登记表、开展地名及标志位置测量、室内处理采集信息、制作并存入地名语音文件于国家地名数据库;修测地物、在地图上标绘地名,绘制地名普查成果图。以乡镇(开发区)、村(社区)为主战场,全面开展地名普查登记工作,认真做好地名数据调查和地图校对标注工作,并对收集成果进行考证。县政府根据普查工作进程,适时组织县地名普查办到各乡镇(开发区)和相关部门进行工作指导。要求各责任单位如期完成调查工作并上报各类表格。县地名普查办及时将地名普查信息、资料进行复核、汇总、地名标准化处理、录入和成果上报,及时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月~2012年12月)。主要工作是:县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对地名普查办提交的成果数据进行评估、验收,数据合格后则上报市地名普查办,迎接上级主管部门检查。

通过普查、成果录入和总结、验收,建立县地名数据库、地名储备库、老地名保护库、消亡地名资料库和县地名GIS管理系统,开展地名公共服务等。编撰、出版县新版《地名志》、《标准地名图》。

六、组织实施

地名普查是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举措,工作范围广,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原则上采用“政府组织与市场化运营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普查。我县作为省政府安排的全省32个试点县之一,各级各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开展第二次地名普查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方便群众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确保普查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县政府成立县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民政局局长担任,成员由相关单位、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县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社事办,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和相关单位、部门应确定一名具体工作人员作为联络员,负责相关地名名称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对需要请示的问题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解决,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集联络员会议,交流进展情况,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工作落实。

各乡镇(开发区)分别为一个普查单位,每个普查单位都是搞好普查工作的基础,各乡镇由乡镇长、开发区主任任组长,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相应的普查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做好辖区的地名普查工作。各普查单位又可将自己的辖区按村(社区)划分成一个普查小区独立普查并有专人负责。各乡镇(开发区)普查的数据、资料报送要由负责的乡镇长(主任)签字。

(二)统筹安排,分级负责。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县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建立“政府组织、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各乡镇(开发区)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到位。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做好组织、发动、协调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并按照统一部署,属地管理的原则,集中一定的人力、时间、精力,严格按照程序进度要求推进普查工作,力求取得良好的成效。领导小组要按照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数据库的建立,做好组织指导和协调配合工作,负责对乡镇(开发区)普查员的培训和工作指导。做到统筹考虑,总体安排,全面细致,一个不漏。

(三)人员落实,按时完成。各相关单位要确保“人员、时间、内容、效果”四落实,要负责挑选好普查人员,并按时组织参加各级培训,切实提高普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质保量地完成全县普查任务。

七、经费保障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通知》精神,地名普查试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财政、民政、审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八、工作职责

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地名普查办〔〕3号)通知要求,严格按照普查程序,研究地名普查工作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地名普查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制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二)负责对普查人员业务培训,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和指导地名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三)负责协调、指导各成员单位、相关部门及各乡镇(开发区)履行地名普查工作职责;

(四)负责地名普查成果的统计、复核、审查、汇总、上报及建立县级地名数据库等工作;

(五)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它事项。

民政局:负责制定全县地名普查工作方案、指导协调、督促各乡镇(开发区)、各有关部门履行地名普查工作职责;负责全县行政区域和非行政区域(工业、开发区、贸易区、地片)以及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名称的调查、收集、考证、登记;负责地名普查信息资料统计汇总,并导入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拷贝后逐级上报;负责地名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等工作。

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海域普查全面工作。

公安局:负责提供门牌、楼牌等信息资料,配合民政部门完成地名普查相关事务。

财政局:负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经费保障,确保所需经费落实到位。

建设局、房管局:负责建筑物(房屋、住宅区、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绿地)等名称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等工作。

县人武部:协助做好军事区附近等特殊区域地名普查工作和地名标志设置工作;负责对社会公开军事区地名普查填报工作。

国土资源局:负责陆地地形及矿区名称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等工作。

交通局:负责交通运输设施(公路、街巷、车站、港口、渡口、桥梁)名称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等工作。

水利局:负责水利、电力设施(池塘、水库、蓄〈泻〉洪区、水渠、堤坝、发电站)及陆地水系(河流、湖泊、井、泉、水利枢纽)名称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等工作。

旅游局、文体局:负责纪念地、文物古迹及风景点(自然保护区、公园、风景区、纪念地、遗址)名称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等工作。

农业局:负责农业区、渔场名称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等工作。

林业局:负责丘陵、山脉、山峰、林场、森林、洞穴名称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等工作。

统计局:负责提供全县基本单位调查的信息资料,配合民政部门共同做好全县地名普查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

工商局:负责全县企业单位(含大型民营企业)名称的调查登记和资料汇总等工作。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2

一、任务目标

查清全县范围内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单位、交通运输设施、水利电力设施、纪念地旅游胜地、建筑物、海域、水系、陆地地形等12大类、117小类地名的类别名称、标准名称、别名、简称、地名发音、罗马字母拼写、少数民族语书写、使用时间、地理位置、地名含义、来历、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概况、语种、密级、多媒体信息等基本信息和相关属性信息。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全县地名基础信息资料,对不规范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完成对重要地理实体地名标志的设置,做好普查成果验收上报,为履行各项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提供重要依据。

二、普查范围

第二次地名普查共分为12大类、117个子类。

(一)行政区域名称,包括省、设区市、县、乡(镇)、街道办事处、区公所。

(二)非行政区域名称,包括矿区、农、林、牧、渔区、工业区、开发区、贸易区、口岸、地片、区片、其它(如盐场)。

(三)群众自治组织名称,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四)居民点名称,包括城镇型居民住宅区、农村型居民的自然聚落(自然村、片村、若干小自然村的总称)、政企合一型(工矿区中的居民点、农场中的居民点);

(五)单位名称,包括党政机关、民间组织、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军事单位、其它。

(六)交通运输设施名称,包括铁路、公路、街巷、车站、水运港口、渡口、隧道。

(七)水利、电力、通信设施名称,包括井、池塘、水库、蓄(泻)洪区、水渠、堤堰、发电站、其它。

(八)纪念地、旅游胜地名称,包括纪念地、遗址、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其它。

(九)建筑物名称,包括房屋(8层以上有名称的高楼大厦、有名称的大型建筑或建筑群、有特殊意义的房屋),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其它。

(十)海域名称,包括海湾、岛屿、群岛、滩涂、海岸、半岛、岬角、其它。

(十一)水系名称,包括包括河流、湖泊、三角洲、河岛、湖岛、瀑布、泉、峡谷、其它。

(十二)陆地地形名称,包括平原、盆地、高原、山、山脉、丘陵、山峰、山口、关隘、沼泽、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绿洲、洞穴、其它。

三、方法步骤

我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自年4月开始,至年12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4月15日——年4月31日)。成立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组织县内普查工作人员培训。

(二)普查登记阶段(年5月1日——年6月15日)。以各场镇、相关单位为主,进行地名基础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全面普查登记工作。

1、收集资料。包括第一次地名普查档案资料;地名补调、历年地名命名更名资料;海岛资源调查资料;县志、史志等地方各行业、单位志书等历史资料;统计年鉴及各有关单位统计资料;政府机关、专业部门下发的有关地名方面的文件、通告、简报等资料;各种专题图、行政区划图、地形图、交通图、规划图、水利图、水系图、旅游图等图纸资料;家谱、族谱、碑刻、文物考古、遗址等资料。

2、编写地名普查目录。以工作图图载地名信息为基础,结合收集到的、相关地图、资料,编写地名普查目录,标注信息的来源和出处,并登记造册。

3、填写地名登记表。根据地名普查目录,整理、查阅和考证相关资料,填写地名登记表。

4、组织地名调查。各场镇对本地域范围内的地名数据资料进行调查登记,填报普查成果表。并对填报的地名普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类汇总,上报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地名信息有争议的,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现场勘查对照核实等方法,采集地名基本信息和属性信息,力求完整准确。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对本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地名数据进行核实和确认工作。县民政局负责全县陆地地名数据资料的校对汇总工作。分组开展地名数据调查和1:5万矢量地形图校对标注工作。

5、进行地名标准化处理。将历史资料、现实资料与外业调查成果相结合,进行核对、分析、论证,依照地名管理有关法规和规定,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的重要地理实体进行命名更名;对带有区域性或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方用字和地方读音的地名进行审音定字。

6、完善地名标志体系建设。根据《地名标志》国家标准,对无标志的地名补设地名标志,对不规范的地名标志改设标准地名标志,对已损坏或者破旧的地名标志予以更新。

(三)考证录入阶段(年6月16日——年10月31日)。

1、采集信息处理。根据实地核实情况和搜集的资料,对地名登记表进行整理、修改和完善;对实地采集的记录、照片、录像、录音进行检查、整理、编撰,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实地标注工作草图、新增和变化地物的测量结果,标绘整饰地名普查工作图,并标绘到矢量地形图上。

2、建立地名数据库。依据地名普查登记表等资料,将地名信息分类汇总,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场镇级、县级行政区域界线标绘到国家数据库1:5万矢量地形图上。将地名在图上的位置、名称、注记和有变化的重要地物在国家地名数据库图形数据模块进行标绘、修改。对地名普查数据进行图形匹配,建立连接关系。将普查工作形成的有关文件、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形成扫描数据,导入数据库。将地名标志照片、普查中产生的音像等导入数据库。

(四)验收上报阶段(年11月1日——年12月31日)。在完成地名普查成果汇总的基础上,对普查成果进行自检,并写出自检报告,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检查验收。全面完成地名普查工作总结和普查成果应用工作,将普查成果报送省、市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职责分工

县第二次地名普查领导小组职责:认真落实国务院的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地名普查工作的重大事项,统一领导全县地名普查工作,协调解决地名普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县第二次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职责:向领导小组提出地名普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调、督促、检查各场镇、各部门地名普查任务的落实情况;负责地名普查工作会议的组织;负责地名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调研和论证;组织地名普查的业务培训;掌握地名普查工作的进展;负责地名普查工作的汇总;完成地名领导小组临时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编制部门职责:负责提供行政、事业单位名称的相关资料。

县志部门职责:负责提供有关史志资料。

民政部门职责:负责对行政区域、烈士纪念地、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名称进行调查登记;负责全县地名普查成果的统计、复核、审查、汇总;负责将地名成果导入国家地名数据库;负责将地名成果拷贝后逐级上报;负责地名普查成果的开发应用。

财政部门职责:负责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的经费保障,确保所需经费足额到位。

人武部门职责:协助对社会公开的军事区《地名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公安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全县农村门牌信息资料。

国土部门(海洋)职责:负责海域地名普查及相关资料的提供。

工商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国营企业单位、大型民营企业单位名称的相关资料。

住建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全县城区街、路、巷信息资料;提供8层以上建筑物、广场、体育场、公园以及其它相关地名资料。

交通运输部门职责:负责对交通运输设施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农林畜牧水产部门职责:负责对全县农场、林场、养殖场名称进行调查登记,并对其它相关设施地名资料的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水务、电力部门职责:负责对水务、电力设施和陆地水系以及其它相关设施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文体部门职责:负责提供文物、古迹、遗址、纪念地、文化部门、文化团体、有一定规模的私营文化场所及其相关设施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旅游部门职责:负责对旅游风景区及其它相关设施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教育部门职责:负责对全县各类学校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包括电大、进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以及各类民办学校。

卫生部门职责:负责对全县各类医院、防疫单位、卫生院、卫生所、私营医院、私营诊所以及相关单位地名资料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工信部门职责:负责提供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名称的相关资料。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职责:负责对基本单位名称、编码的审核,为地名普查提供相关资料。

统计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全县基本单位调查的信息资料,配合民政部门做好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

档案部门职责:负责提供全县相关地名档案资料,配合民政部门完成地名普查成果资料归档工作。

冀东油田:负责对辖区内机关事业单位、居民点、企业、以及相关地名等逐一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各场镇:负责对本辖区内行政区域名称、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点、生产经营单位以及相关地名的普查、登记、汇总、审核、上报。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副县长周顺增同志任组长,县政府农办主任孙星宇、县民政局局长王义民、县国土资源局(海洋局)局长蔺进清同志担任副组长,各场镇、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详见附件),统一组织领导全县地名普查工作。各场镇、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精心安排部署,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加强分工协调,强力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地名普查工作取得实效。

(二)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地名普查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专业要求较强,各场镇、相关单位要根据县统一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同时建立联络员制度。各场镇、相关单位要明确一名精通本部门工作的人员为联络员,负责相关地名名称的调查、登记资料的提供、上报和审核确认工作。县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每一个工作阶段的要求,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交流进展情况,讨论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进工作落实。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3

1、推动工业经济健康发展。常委会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和工业经济运行的情况,市域环路产业带和板块经济发展规划编制情况。主任会议审议了市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督促金融部门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市人大代表视察了开发区、城南经济新区和菱塘光电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软环境建设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督促相关部门抓好整改。

2、推动农业农村统筹发展。对全面小康村创建工作和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与视察,提出了积极建议,并得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落实。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贯彻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防洪工作的决议》的情况汇报,推进了全市防洪工程达标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配合扬州市人大开展高效规模农业、农村“三大合作”和农村金融改革等调研活动,为扬州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准备了高效规模农业现场。

3、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并作出了审议意见。审议了《通湖东路、海潮东路延伸段建设工程bt投资列入财政支出预算的议案》、《申请省农发行贷款建设甸汤等农村骨干公路项目的议案》并作出了决定,促进了城乡道路建设。主任会议听取了广播电视、新闻信息、文化建设、五保供养、职业病防治、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等工作情况汇报,视察了残疾人保障、住房公积金管理、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职业教育和城建“十大工程”等工作情况,促进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4、推动计划和预算执行。一年来,市人大坚持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作为财经工作监督的重点,提前介入,主动监督。分别听取了市政府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报告,审查批准了市政府20*年财政决算,听取了市政府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汇报,深入财税部门及重点企业了解今年税收情况,分别视察了国税和地税工作,提出了应对当前形势的积极建议,增强国税、地税、财政部门“共保财政”的意识,确保完成今年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税收任务。

二是突出依法治市重点,推进全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一年来,组织对标准化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环境保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合同法、农村五保供养条例、残疾人就业条例等7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配合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推动了上述法律法规在我市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积极启动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对市“一府两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备案审查。积极探索,将听取“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与工作评议有机结合,在听取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和节能减排专项工作报告的同时,对市发改委、经贸局、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社会反响较好。审议了市政府关于优化投资环境、实施效能监察的情况汇报,推进全市的投资环境建设。听取了市法院关于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司法保障的情况汇报,市检察院关于职务犯罪侦查和预防工作情况汇报,深入司法、公安等部门检查“五五”普法规划和法治*建设决议的落实情况,推进了全市民主法治建设。在依法任免干部时,较好地把贯彻党委意图与发扬民主、依法办事有机统一,实现了党委意图。

三是突出关注民生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坚持以人为本,把关注民生,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组织开展了全市区域供水专题调研,认真审议了市政府区域供水实施方案,推动了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区域供水,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的议案的决议》的实施,目前,全市区域供水工作正有序推进,城郊供水圈进入实施阶段。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了《职业病防治法》、《工会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执法检查,推进我市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对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来信来访认真阅处,督促解决中反映的一些问题。

四是突出代表主体作用,增强闭会期间代表活动实效。今年以来,我经常深入选区、社区和相关企业,加强与选民、群众和企业经营者的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对人大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使常委会的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民生、贴近群众,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组织了代表联络组活动,听取市政府上半年工业经济情况汇报,增进了代表对政府工作的了解。组织了全市四级人大代表联动参与选民“统一见面日”活动,对代表和选民所提的建议、意见,提供给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阅,收到较好效果。组织市人大代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走村串户、联系农民”活动,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组织部分企业界人大代表就如何应对国际、国内形势,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深入座谈,并就如何出台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减少行政收费、优化部门服务、加大对本土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实效等向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意见。认真督办5件重点代表建议,对“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逐步解决集镇非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等5件建议作为重点代表建议,由常委会负责人和有关工委督办,市政府分管负责人领办。我主持召开3次主任办公会议过堂办理方案,督查办理进度,听取办理结果汇报。同时,现场跟踪督办,组织代表视察,5件重点建议已全部办结,效果很好。

二、坚持求真务实,主动服务大局

一是认真学习钻研,提高自身素质。今年是新一届人大的第一年,我坚持把理论业务学习放在第一位。坚持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人大机关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宪法、监督法、组织法、代表法以及与人大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认真阅读人大刊物,吸取知识,借鉴经验,指导实践。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认识,增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做好人大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是加强党性锻炼,贯彻民主集中制。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接受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重大问题、重要工作安排及时向市委报告请示,对市委的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通过人大相关程序及时认真贯彻落实。在人大常委会班子中,个人注重发挥班长的带头作用,严格按照“集体行使权力、集体决定重大问题”的规定,凡应由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都经集体讨论决定。注意加强班子成员间经常性的沟通协调,虚心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放手支持班子成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是增强宗旨意识,作风求真务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自己始终坚持“两个务必”,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注重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人大审议的各项议题,会前都要深入基层开展检查、视察和调研,注意掌握第一手材料。认真抓了常委会审议和督查,今年开始,实行了审议意见书、书面审议和部门负责人接受询问等制度,对常委会会议的审议情况进行实时新闻报道,对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跟踪督查,提高了常委会的审议质量。

四是围绕市委中心,主动服务大局。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本人积极参与专线工作分工,积极参加联系乡镇、重点企业、城市社区和招商引资等中心活动。在牵头生态市建设工作中,本人做到超前准备、主动协调、积极谋划,多次到相关乡镇、园区进行调研,和他们共同商讨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在联系乡镇、重点企业和社区工作中,做到主动为基层、企业和社区协调工作、生产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矛盾。今年以来,本人先后多次到菱塘回族乡曙光电缆公司和相关乡镇,积极推动帮助企业招商引资,搞好重点项目建设,主动协调新上项目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同时今年还经常到所联系乡镇和社区,走访慰问老党员及特困户,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带头廉洁自律,推进廉政建设

一是注重规章学习,增强廉洁意识。今年以来,本人认真学习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中央、省、市提出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勤政廉政意识和防腐拒变的自觉性,在廉政问题上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4

根据安排,现将市支队2019年上半年执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回顾

(一)立足本职工作,全力维护全市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2019年在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市支队积极而为,坚持日常巡查、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十一县区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春季文化市场专项行动、高考期间文化市场专项行动,落实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部署,并于4月23日,在昭阳区清官亭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暨“书香昭通•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集中销毁1.5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当天,市11县市区同时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共集中销毁2.9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

(二)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

市文化执法支队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一是在全市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各县区网吧、娱乐场所内张贴扫黑除恶宣传海报,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深挖涉黑涉恶线索,每月统计报送县区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线索统计表。二是出台市文化旅游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方案,对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和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涉及的重点案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对上级批示或存在突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督导。三是抽调县区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召集到市局执法支队进行集中交流学习,集中办理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重大案件。

(三)组织全市执法、审批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

2019年5月20日至25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执法业务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业务培训班,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版权、市“扫黄打非”工作办)科宋维泉科长、市文旅局马梅副局长、市广电局郑常溪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市文旅局市场科、执法支队负责人,县、市、区部分局长,分管副局长、执法大队队长、审批执法人员共8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市场审批及执法工作等相结合,内容丰富,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整顿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

2019年5月底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工作作风,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并出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采取听、查、访、谈等形式,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座谈调研、访问群众或经营业主、明查暗访,督查网吧监督管理机制、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监督体系、案卷卷宗归档、廉洁纪律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全市文化市场监管,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监管工作工作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落实日常巡查机制、网吧监管机制、“12318”举报电话接听制度、执法案件办理流程、罚没收入缴存机制、文件和行政处罚案卷卷宗档案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学习考核及准入退出机制、考勤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长效监管机制、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部门联席监管机制等。

(三)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培训、以案施训等方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和能力,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打造风清气正执法队伍。省文化和旅游厅:

根据安排,现将市支队2019年上半年执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回顾

(一)立足本职工作,全力维护全市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2019年在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市支队积极而为,坚持日常巡查、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十一县区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春季文化市场专项行动、高考期间文化市场专项行动,落实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部署,并于4月23日,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暨“书香昭通•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集中销毁1.5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当天,市11县市区同时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共集中销毁2.9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

(二)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

市文化执法支队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一是在全市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各县区网吧、娱乐场所内张贴扫黑除恶宣传海报,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深挖涉黑涉恶线索,每月统计报送县区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线索统计表。二是出台市文化旅游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方案,对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和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涉及的重点案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对上级批示或存在突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督导。三是抽调县区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召集到市局执法支队进行集中交流学习,集中办理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重大案件。

(三)组织全市执法、审批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

2019年5月20日至25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执法业务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业务培训班,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版权、市“扫黄打非”工作办)科宋维泉科长、市文旅局马梅副局长、市广电局郑常溪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市文旅局市场科、执法支队负责人,县、市、区部分局长,分管副局长、执法大队队长、审批执法人员共8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市场审批及执法工作等相结合,内容丰富,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整顿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

2019年5月底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工作作风,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并出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采取听、查、访、谈等形式,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座谈调研、访问群众或经营业主、明查暗访,督查网吧监督管理机制、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监督体系、案卷卷宗归档、廉洁纪律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全市文化市场监管,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监管工作工作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落实日常巡查机制、网吧监管机制、“12318”举报电话接听制度、执法案件办理流程、罚没收入缴存机制、文件和行政处罚案卷卷宗档案管理制度、执法人员学习考核及准入退出机制、考勤制度、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长效监管机制、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部门联席监管机制等。

(三)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培训、以案施训等方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业务水平和能力,定期开展廉政教育,打造风清气正执法队伍。

省文化和旅游厅:

根据安排,现将市支队2019年上半年执法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文化市场执法工作回顾

(一)立足本职工作,全力维护全市文化市场繁荣稳定

2019年在市局的关心支持下,市支队积极而为,坚持日常巡查、集中整治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十一县区先后开展了元旦春节、春季文化市场专项行动、高考期间文化市场专项行动,落实扫黄打非专项行动部署,并于4月23日,在昭阳区清官亭举行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暨“书香昭通•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现场集中销毁1.5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当天,市11县市区同时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共集中销毁2.9万件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

(二)积极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

市文化执法支队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工作。一是在全市开展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各县区网吧、娱乐场所内张贴扫黑除恶宣传海报,提高人民群众知晓率、参与度,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深挖涉黑涉恶线索,每月统计报送县区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线索统计表。二是出台市文化旅游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暨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督导工作方案,对全市文化旅游系统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和文化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情况进行督导。对涉及的重点案件、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对上级批示或存在突出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督导。三是抽调县区经验丰富的执法人员,召集到市局执法支队进行集中交流学习,集中办理文化市场领域扫黑除恶重大案件。

(三)组织全市执法、审批人员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

2019年5月20日至25日,市文化和旅游局举办了文化市场行政审批执法业务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业务培训班,市文旅局市场科、执法支队负责人,县、市、区部分局长,分管副局长、执法大队队长、审批执法人员共80余人参加培训。此次培训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党风廉政建设、文化市场审批及执法工作等相结合,内容丰富,有极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整顿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

2019年5月底至6月30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化执法队伍暨文化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集中整治工作作风,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并出督查组对各县市区的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采取听、查、访、谈等形式,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座谈调研、访问群众或经营业主、明查暗访,督查网吧监督管理机制、文化市场举报电话监督体系、案卷卷宗归档、廉洁纪律等。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全市文化市场监管,积极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监管工作工作计划,继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5

第二条食品安全责任制实行层级考核的方法,层层落实责任制。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与各区(县)政府及市属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责任人签定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对各区(县)政府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农牧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等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情况进行考核;各区(县)政府负责对本辖区内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详见考核细则)。

第三条考核指标

(一)考核指标的制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根据被考核单位和部门承担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结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试行)》和我市实际,制定被考核单位的管理指标和量化指标。

(二)对各区(县)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指标主要有:组织领导、制度保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宣传教育实施情况、重大案件查处情况、经费保障情况、群众满意度等内容。

(三)食品安全监管各相关部门的考核指标以《**市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市食品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内容为主。

第四条考核原则

(一)客观公正,考核标准科学规范。

(二)求真务实,考核结果真实可靠。

(三)权责明确,促进工作全面开展。

(四)宣教结合,提高安全责任意识。

(五)奖优罚劣,切实落实责任追究制。

第五条考核办法

实行季度自查、半年督察、随机抽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每季度由被考核单位自行组织,对各项工作进行自查;半年督察、随机抽查与年终考核由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实施,对各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工作总体开展情况和量化指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提出结论性考核意见上报市人民政府。对年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由考核组及时向被考核单位反馈,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六条考核工作程序

(一)单位自查。

各区(县)政府及市属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要在本年度11月30日前,将年度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及自查报告报送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组织考核。

本年度12月31日前,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区(县)政府及市属各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进行统一考核。由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满意度测评和重点食品抽样检测工作。

(三)考核方式。

1.听取汇报。考核组听取被考核单位年度内食品安全工作总体开展情况的汇报,重点对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乌政办〔20**〕293号)和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解。

2.查看资料。查阅被考核单位涉及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关档案、文件、工作记录等。

3.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部门、协会、学会、种植基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社区群众代表的意见。

4.现场检查。实地抽查农产品养殖基地(场)、畜禽定点屠宰场、超市、农贸市场、集体食堂、餐饮企业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5.满意度测评。对所在地区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情况、效果以及对所在地区主要品种放心程度的评价等内容。

6.重点食品抽样检测。制定计划,选择重点品种进行检测。

7.考核打分。在听汇报、明查暗访的基础上,结合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满意度测评和重点食品抽样检测结果,考核组成员按考核标准逐项打分,汇总以后计算平均分值。

(四)确定等次。

食品安全责任制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3个等次。考核分数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75分以上(含75分)为合格;75分以下为不合格。

(五)考核结果。

考核结束后,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由市食品安全协调领导小组书面通报相关区(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并在媒体上公布考核结果。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当年考核为不合格:

(一)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

(二)发生食品安全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或对事故处置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

(三)行政执法机关和人员不按规定向司法机关移送制售伪劣食品刑事案件或放纵制售伪劣食品犯罪行为,并构成犯罪的。

第八条奖惩

按照年度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确定的目标,对在年度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不够、执法不严、打击不力、监管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等行为要追究相关单位责任,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区(县)政府或者部门予以通报,同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并将整改效果作为下年度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九条在考核过程中,发现存在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对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具有潜在严重危害的食物中毒事件。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对2个以上省份造成严重威胁,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自治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

3.发生跨国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特别严重社会影响的。

4.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自治区内2个以上地、州、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地、州、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人民政府认定的较重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大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业秩序,切实提高我乡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安全整体水平,建立食品生产加业的长效监管机制,为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推进和谐平安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完成食品(含食品添加剂)生产加工企业(含家庭式小作坊,下同)的普查摸底、登记建档工作、食品生产加企业普查建档率达100%。

(二)积极配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整治和依法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和不具备必要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

(三)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业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层层落实监管责任,区域监管责任覆盖面到100%。

(四)协助有关部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监督检查的覆盖面达到95%以上。

三、工作重点

整顿的重点对象是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的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生产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重点品种是粮油制品、肉制品、乳制品、豆制品、白酒、饮料、儿童食品、保健食品等;重点企业是无卫生许可证、无工商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和不具备必要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家庭式小作坊;重点区域是村组和圩镇村结合部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问题较为严重的村。

四、工作措施

(一)认真做好对全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普查摸底,登记建档工作,各村委会(居委会)要通过普查摸底,彻底查清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分布情况、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安全状况,找准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隐患。普查情况由乡安全协管员及时报县质监局汇总建立监管电子信息档案。

(二)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通过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将监管责任落到实处,所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三)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日常巡查回访制度,对新增、停产、倒闭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做到早发现、早汇报,以便加强有效的动态管理。

(四)突出抓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监管。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对于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和不具备必要的生产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要进行说服教育,帮扶整改,对于拒不改正的,应及时上报坚决取缔,同时各村委会(居委会)要将小作坊的监管纳入食品质量安全区域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对小作坊的监管职责,充分发挥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信息员的作用。督促小作坊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对季节性生产加工的小作坊实施开业、歇业“两申报”制度。

(五)、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行为。重点协助执法部门查处滥用添加剂、使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和生产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上报一起,决不姑息。

五、时间安排

(一)动员部署。年6月1日至10日,对本次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和宣传。

(二)调查摸底。年6月11日至30日,完成本辖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包括食品加工小作坊)普查摸底、上报汇总、登记建档工作。

(三)集中整顿。年7月1日至11月30日,协助执法部门对本辖区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集中整顿。

(四)总结验收。年12月1日至20日,对本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业整顿工作进行总结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各村委会(居委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各村组要对本乡的食品安全工作负总责。依照本方案,对本村的整顿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各村、各单位要严格执行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度,积极配合执法监管部门强化信息沟通和交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对于敷衍塞责,工作拖拉,措施不力,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7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想履行好“一岗双责”,必须承担起监督监管的责任,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决不当“老好人”、“和事佬”。 今年以来我在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深化认识抓责任,强化管理抓现场,紧紧围绕两级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安全管理为主线,确保安全生产秩序平稳运行

坚持明确职责,解决抓什么的问题。立足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围绕指导谋划、帮助解决问题、参加指导基层党组织活动、帮助加强党组织班子建设、指导落实党内制度、抓好联系分管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为各党组班子成员明确细化抓党建“一岗双责”职责;围绕指导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加强党组织及党员队伍建设、落实党内基本制度、加强民主管理、推广党建工作典型、加强联系单位及分管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为党组班子成员明确细化抓党建“一岗双责”职责,以责任清单的形式将各党组班子成员抓党建工作的职责任务明确到人、细化到具体工作,要解决过去党组织班子成员抓党建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问题。

 “一岗双责”既要抓好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以同等的注意力抓好分管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倡廉、案件防范工作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规划、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同问责,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始终保持应有的力度。我们在履行本职岗位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对所在单位和分管工作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岗位,两种责任”,每位干部既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廉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煤矿工作是一项既辛苦又枯燥的工作。当今安全生产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只有转变思想、端正态度、积极工作才能总揽全局,确保安全生产。今年以来我严格执行矿领导的安排,紧紧围绕两级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以质量标准化建设和安全管理为主线,严格执行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8

中国经济连续4年两位数加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近日的2006年中国经济增速比此前普遍预计高出0.2个百分点。中国GDP在这一年突破了20万亿元,达到20.94万亿元。这样,中国经济实现了连续4年两位数加速增长:2003年增速为10.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

2006年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突破1万亿元

2006年,我国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企业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国有企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企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据财政部企业财务快报初步统计,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实现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7%;上缴税金1.2万亿元,同比增长19.1%。

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日前公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在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预计,如果按照1980年至2004年的速度估算,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达到100%大约需要8年。“也就是说,中国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1960年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说。

2004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5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39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1位;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为35分,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59位。

货币金融

央行公布2007年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工作重点

2月初,在2007年全国货币信贷与金融市场工作会议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公布了2007年货币信贷和金融市场工作重点: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分析研究,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管理,贯彻执行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进一步改进方式和完善制度,切实做好支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金融服务工作;五是继续加强和改进信贷政策实施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六是做好房地产金融工作,推动房地产健康发展;七是完善货币政策业务报告制度,做好区域金融运行分析;八是加强金融市场监督和管理,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央行加强跨境资本管理 人民币汇率弹性年内增强

央行表示,2007年将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引发世界关注,同样也关系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政策布局。央行表示,2007年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继续深化外汇管理改革,加大外汇政策调整力度。根据部署,央行将加强对跨境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严格控制短期外债,支持银行和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汇资源,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融资。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外投资体系,引导资金有序流出。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改进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机制,增加交易品种,增强国内外汇市场的功能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央行加大升息概率 机构预测在三月四月可能性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项俊波日前指出,当前流动性管理任务艰巨,物价上行风险有所加大,整体通货膨胀压力值得关注。今年央行要进一步加强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利率管理,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定房价。业内人士认为,项俊波副行长的表述,意味着央行对通货膨胀的关注进一步提高,央行加息的可能性也相应提高。但由于央行不可能连续加息,因此,一次或两次加息对经济运行和市场运行产生的影响都将有限。由于这是央行近期首次对通胀问题作正式表态,这表明不断攀升的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已经引起央行的密切关注。在投资信贷调控基础并不巩固的情况下,物价将成为央行利率政策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根据预测,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保持逐月攀升走势,高点将超过3%,在三四月份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大。

资本市场

两部委发文规范境内金融机构对外转让不良债权

中国国家发改委与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通知要求,境内金融机构转让不良债权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原则上所有转让应当采取招标、拍卖、公开竞价等公开方式并采取境外投资者一次性付清全部转让价款形式进行交易。境内金融机构对外转让的不良债权被要求不得含有中国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作为债务人或提供担保的债权,亦不得含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禁止类项目和涉及国家安全行业的企业债权。

通知指出,参与不良债权转让的境外投资者不得恶意对外披露和做出有损于中国外债偿还信誉的行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中国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行政部门追索债务。境外投资者恶意对外披露和做出有损于中国外债偿还信誉的行为,或通过不良债权交易从事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经查实,将由国家发改委同国家外汇管理局禁止境外投资者购买境内不良债权。

证监会修订3项披露规则 两业绩指标计算有新规

为配合会计新政的施行,保证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中国证监会日前3项修订后的信息披露规则,对《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1号――非经常性损益》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规定适用于按新会计准则编制并披露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

根据新规定,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指标时,分子中的净利润不包括少数股东损益,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分母中的净资产不包括少数股东权益。这使少数股东损益和少数股东权益“移位”不影响业绩指标得到了明确,也真实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提高了两大指标计算的合理性和可比性。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也有较大变化,修订后的项目增至15项,其中新增5项,剔除4项。以前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短期投资损益、以往年度各项减值准备转回等项目,今后将不再列为非经常性损益。

外汇局强调有序拓宽资本流出渠道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胡晓炼日前强调,2007年,外汇局将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拓宽资本流出渠道,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加强外汇储备风险防范,严格资金流入和结汇监管,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胡晓炼是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做上述表示的。胡晓炼表示,截至2006年末,已累计批准15家银行134亿美元境外代客理财购汇额度,15家保险公司51.74亿美元境外投资额度,1家基金管理公司5亿美元对外投资额度。

财政税收

财政部有意将2007年中央财政赤字率降为1.1%

在2006年财政收入创历史纪录的同时,财政部有意将2007年中央财政赤字率下降为1.1%左右。这是继2005年和2006年财政部逐步收缩中央财政赤字后的再一次压缩。不过为了保持投资力度,中央政府投资总规模也随之增加,并强调调整和优化政府投资使用方向和结构。

从2005年开始执行的稳健财政政策,使财政赤字规模逐年缩小:2005年安排了财政赤字3000亿元,比2004年减少了198亿元;2006年则安排了2950亿元,比上年度减少50亿元。尽管调整幅度并不大,但是逐年减少的趋势已经很明显。

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将享受进口税收优惠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海关总署和国税总局近日联合下发通知,将对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实行进口税收优惠政策。四部委明确,“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主要指由国务院确定的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著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企业创新有积极带动作用的16个领域。在这些领域内,我国将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这些装备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和国内不能生产的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所退税款一般作为国家投资处理,转作国家资本金,主要用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制生产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国税总局提高焦煤和盐业资源税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调整了焦煤和盐业的资源税,新政策自2007年2月1日起实施。国家税务总局的文件称,将主要用于炼焦炭的焦煤的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确定为每吨8元,这个幅度低于市场预期的10元。同时,盐资源税的调整如下:北方海盐资源税暂减按每吨15元征收;南方海盐、湖盐、井矿盐资源税暂减按每吨10元征收;液体盐资源税暂减按每吨2元征收;通过提取地下天然卤水晒制的海盐和生产的井矿盐,其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暂维持不变,仍分别按每吨20元和12元征收。

对外贸易

2006年中国电子产品贸易顺差762.4亿美元

信产部近日公布2006年1―12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数据。其中,累计出口额为3639.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累计进口总额为2877.4亿美元,同比增长30.5%。据此计算,累计实现贸易顺差762.4亿美元。

数据显示,去年1―12月,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累计进出口总额达6517.2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增速比去年同期高7.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37.6%,对全国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46.2%,拉动全国出口增长27.2个百分点中的12.6个百分点。

产经

中外石化巨头逐鹿中国乙烯市场 供求压力难缓解

乙烯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呈现迅猛扩张之势。由此引得中外石化巨头加紧布局,中国乙烯工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乙烯总产能突破900万吨,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乙烯生产国。“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了,乙烯产能的扩张速度十分惊人。预计到2010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有望从目前的900万吨提升到1400万吨,但即便如此,也只能满足国内需求的50%。”一位业界观察家告诉记者,我国乙烯产能的提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9

多舛的河流

古代的淮河是一条独流入海的大河,她河势平缓,尾闾畅通,成灾的概率相对较低,因而淮河流域是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富庶之地,一直处于中华版图的核心地带,“走千走万不离淮河两岸”的民谣道出了她曾经的繁华。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其干流自桐柏山而下,一路向东至安徽省阜南洪河口纳汝河,在颍上县汇颍河。再经寿县北,汇淝水,至怀远汇涡河,至凤阳汇濠水;经五河县汇浍河、沱河、漴河、潼河,再东流经原泗州(今江苏盱眙)汇汴河。再东过龟山,折而向北,汇入洪泽湖、阜陵湖、泥墩湖、万家湖。东北至清河(古泗河口,亦称清口)南岸,运河流入,即清江浦口。又东经淮安、安东,于安东(堤江苏响水县)云梯关入黄海。

淮河的灾难开始于“黄河夺淮”。公元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东京留守杜充在河南滑县掘开黄河大堤,黄河水疯狂南窜,流入淮河。1194年,黄河又在河南阳武决口,黄河下游全部摆向南方,夺占了淮河的河道流入黄海,开始了近700年黄河夺淮的历史。黄河泛滥于整个淮北平原,淮河水系被破坏殆尽。淮河不但失去了入海的通道,河道更被黄河泥沙淤废,河床抬高,淮河从此改道进入长江,开始进入了“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悲惨境地。直到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再次在兰考铜瓦厢向北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才结束了夺淮的历史。到了明清两朝,因为把维护“漕运”作为立国的要务,同时为保障明祖陵不被淹没,都着眼于修筑高家堰(洪泽湖大堤)以抬高水位,而洪泽湖大堤的抬高,影响了淮河中游的泄洪,还对下游的里下河地区造成严重威胁。

1938年,再次重演了历史上以水代兵的故伎,在花园口扒开了黄河南堤,以此阻挡日军的进攻,再次人为造成黄河水南犯,由于这次行动秘而不宣,突如其来的黄河泛滥,造成豫、皖、苏三省受灾人口达1250万人,死亡89万人,形成了1.3万平方公里的黄泛区,近千万群众背井离乡逃荒要饭远走他乡。黄河带来的约100亿吨泥沙,使许多河道於塞,淮河正阳关一带的河道几乎被淤平,淮河的水系遭受到空前的破坏。在新中国成立前,淮河已经很难抵御洪水的泛滥。

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民主政权,根据群众的迫切要求开始了对淮河的治理。1949年春天起,河南、皖北、苏北都对河道进行了疏浚,对河堤进行了加固和整治工作。皖北行署(全称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是1949年4月15日在合肥设立,管辖范围为安徽省长江以北的地区)于1949年汛后,在蚌埠成立了淮河水利工程处,筹办淮河复堤与河道疏浚工作。在南京接收政府导淮委员会成立的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也派出两个测量队对淮河河道进行测量。皖北行署当年冬季开始动员民工20多万人,修复正阳关到五河间的淮河堤防。此次复堤共完成651公里,做土方642万立方米,同时对支流河道进行了疏浚;皖北行署拿出3030万斤粮食,作为工程费用。

苏北地区在1949年春天开始了治水修堤的工作,政府拨付800万斤公粮,在宿迁、淮安、宝应等8个县,动员民工2万多人,整修了苏北运河350多公里,盐城、淮阴等地区的民工还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加固。

河南省于1950年春天动员许昌、沈丘等11个县的民工,加上中央调派的军工,对淮河最大的支流颍河进行了整治,同时还疏浚了洪河和贾鲁河。这些对淮河进行的初步治理,虽然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标准,但对抗御1950年的大洪水,仍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遭遇大洪水

淮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是个非常敏感的地带。 “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淮河与秦岭携手,形成了中国南北大分水岭的界线,不仅南北物产区别明显,还造就了南方人和北方人的性格差异。同时由于淮河流域处在地球中高纬度过渡带以及海相和陆相的过渡带,加上南北气候过渡带,这三重过渡带构成地球上一个典型孕灾地区。每当春夏交替之际,南方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冷空气,都会在淮河流域上空交会,当双方势力难分伯仲、势均力敌时,便长时间在淮河上空盘旋拉锯,持续的降雨便倾泻在这片土地上,洪水往往就在所难免地发生了。

1950年6月下旬开始,大块大块的乌云就在淮河流域上空汇集,黑沉沉的云层与大地之间的距离被挤压得很窄。6月24日傍晚,厚厚的天幕被一道道锐利的闪电刺开一个个大口子,云层里堆积的雨水伴随着尖厉刺耳的雷声,重重地砸向大地,天地之间突然拉起一道厚厚的雨幕,天开始漏了!这场暴雨笼罩了淮河流域上中游地区,暴雨中心处在淮河中游的正阳关,5天之中降雨量达到150毫米。7月1日至6日,第二场暴雨又不期而至,暴雨中心移至淮河上游的信阳地区,降雨量达到313毫米。紧接着7月7日到7月16日,淮河上、中、下游又开始连降暴雨,暴雨中心一处在河南新蔡、另一处在下游苏北的淮阴,降雨量分别为470毫米和354毫米。在这几次连续不断的降雨过程中,洪泽湖以上地区平均降雨量达到664毫米,历史罕见。

这场暴雨的组合是相当恶劣的。第一场暴雨在淮河上、中游倾泻而下,由于降雨量大,致使淮河干流和支流大多已经河满沟盈,淮河全线已经进入紧张的抗洪状态。紧接着的第二场持续的大暴雨范围又扩大到了全流域,而且暴雨中心分别在淮河的上游和下游,使本来就脆弱的淮河洪水防御体系更是雪上加霜。前期的洪水还没有排出,后续的洪水又蜂拥而来,淮河全线吃紧。从河南的三河尖到正阳关到蚌埠的水位都超过了1931年那次大洪水。7月24日,蚌埠水位达到21.15米,超过1931年洪水位0.7米,流量达到8837立方米每秒。沿淮多处提防被来势凶猛的洪水冲垮,淮北大堤在凤台焦岗湖和禹山坝之间溃决,蚌埠市到五河之间茫茫一片,已经分不出河道和堤防了。淮河支流的灾情同样严重,大部分支流洪水因为受淮河洪水的顶托,难以进入淮河,造成支流河道大面积决口,河水漫溢,到处一片,淮河两岸成为泽国。

严重的洪水打乱了淮河流域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沿淮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从发展经济转到抗洪救灾。各地组织了大量民工和城镇干部职工参加防洪排涝,但是在强大的自然力量不断地冲击下,由于缺少防洪抗洪的手段,人们与自然的抗争显得非常软弱。在这场洪水中,皖北4个专区35个县市中,有30个县市成灾,共计受灾面积达3163万亩,受灾人口998万人,占4个专区总人口的60%。河南的灾情稍轻于皖北,豫东7个专区受灾农田1340万亩,受灾人口340万。由于洪水暴发时间早,早秋和部分晚秋作物都被洪水淹没,造成颗粒无收,给灾区群众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7月1日,淮河水位开始上涨。7月18日,鲁台子最大流量达12770立方米每秒。淮河中、上游支流先后漫决。下游苏北行署组织20万民工投入防汛抢险,及时开放拦江、壁虎、褚山3座归江坝,宣泄淮河洪水,保住了洪泽湖大堤和运河大堤的安全。全流域被淹农田达312.5公顷。处于淮河中游的皖北区受灾最为严重,倒塌房屋89万多间,灾民达到990余万人,占到了全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灾后断粮人口达580万。受灾情况的电报雪片般飞到各级党委政府。为战胜百年以来所未有的灾害,加强生产救灾领导,并做好治淮的筹备工作,皖北区党委决定成立皖北生产救灾治淮临时指挥部,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任政治委员。曾希圣强调:生产救灾必须达到中央的既定要求,“不饿死人”,“不成批向外省逃荒”,尽一切可能防止瘟疫,加强疫病治疗,并实行以工代赈的办法,将救灾与治淮结合起来。

1950年7月14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农林、财政、民政、水利、卫生等五部门组成的皖北灾区视察团,在华东水利部刘宠光、汪胡桢率领下抵达蚌埠。皖北行署主任黄岩、副主任郑抱真及沿淮各专署专员、各县县长、皖北防汛指挥部及行署有关水利部门领导30多人,与视察团共同研究汛情和灾情,然后分组到阜阳、宿县实地视察灾情。华东军政委员会紧急调拨救灾粮、种子粮1000万斤支援皖北灾区紧急救灾。中央水利部于7月18日派计划委员会主任兼规划司司长须恺等到淮河流域查勘灾情,研究淮河下一步的治理。中央人民政府在7月15日由内务部、农业部、贸易部、中央合作事业管理局联合电告平原、河北等省,要求他们协助皖北代购晚秋种子,同时组织中央灾区慰问团,在团长、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彭泽民带领下,携带药品,于8月10日达到蚌埠,然后沿淮河到河南慰问。

7月30日,皖北区党委在合肥召开生产救灾紧急会议,沿淮各专署负责人、行署直属机关干部参加会议,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曾山专程从上海赶到合肥参加会议,正在皖北巡视的中央水利部须恺、华东水利部的刘宠光、汪胡桢出席了会议,会议专题研究救灾工作。会议决定,进一步治理淮河,开展生产自救运动。中共皖北区党委书记曾希圣在会上提出生产自救的方针:着重抢救灾民,及时排水补苗,抢种晚秋作物;结合救灾治淮,以工代赈,救济灾民;组织灾民开展有产销条件的副业生产。曾山在会议上强调:“摆在皖北区党政军面前的两大任务是:救灾与治水。这两大任务应成为皖北人民政府以及全体人民的主要中心工作。”

8月1日,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发出《与灾区干部约法三章》的通告,严厉要求各级干部做好生产自救工作。皖北各级党政机关抽调大批干部,深入灾区拯救灾民,组织与帮助群众生产自救。

8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为战胜水灾而斗争》。社论指出:“目前皖北人民政府在淮河流域新灾发生之际,应克服干部中任何可能产生的悲观失望情绪,鼓励大家,抱定信心,坚决领导广大人民依靠自己的劳动,并配合华东各地人民的支持,为战胜新的水灾而斗争。”社论还号召华东各地人民,大力支援皖北灾民,帮助他们解决在与水灾斗争中的各种困难,对逃荒的灾民妥善安置,使其能够进行生产。

民政领域安全生产工作汇报篇10

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安全生产基层基础突破年工作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号)关于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决定》渝府发〔〕3号)要求,现就做好年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交流如下:

一、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

加强对分管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检查。市政府各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本行业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制。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及其有关部门负责人要熟练掌握“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全面落实“谁分管、谁负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切实增强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要制定本行业隐患排查治理评估制度,明确重大隐患、一般隐患的界定标准,规范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和程序。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负起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主体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总责,组织开展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充分调动每个员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隐患有人查、整改有人抓、防范有人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