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时间:2022-02-25 17:15:38

区民政局年度工作总结及工作谋划

一、2021年党组党建推进情况

(一)坚持从严治党、坚定扛起主体责任,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民政铁军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党组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贯彻落实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行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市区委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年”工作,常态化开展“三查三问”,纵深推进“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持续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自觉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组织党员到社区开展文明创建、政策宣传、义务劳动、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形式多样的为民志愿服务。

(二)坚持夯实基础、坚定筑牢发展根基,机关党组织组织力不断提升

巩固深化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加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指导完成机关党支部换届,配优配强支委班子成员。持续开展机关党建督导检查,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点”,创新开展“党建+温馨养老”项目,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助推业务发展的动力,助推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二、年度重点工作落实情况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稳步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制定《市区关于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实施方案》,调整优化民政政策措施,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弱项。1-10月,新增城乡低保对象93人、退出336人,发放城乡低保金26291人次112.17万元;新增特困人员供养对象11人,在册243人,发放基本生活费2387人次162.11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81人26.01万元。

2.完善分层分类救助,优化低保审核确认程序。一是全面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通过购买第三方开展低保、低收入家庭入户走访核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库。二是巩固提升低保专项治理。制定印发《市区社会救助资金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方案》《全区民政系统养老服务和社会救助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巩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果,集中整治救助管理发放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向乡镇发放“整改建议书”3份。三是完善区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推动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提质增效。

3.优化养老服务体系,助力养老事业稳步发展。一是进一步规范老年人补贴发放,1-10月发放高龄津贴77459人次239.612万元;居家养老服务补贴17272人次34.546万元。二是开展护理能力提升改造。根据《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从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提升机构照护能力、加大基础设施改造三个方面入手,投入60余万元对3个农村敬老院进行消防审验改造,全力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三是探索建立家庭养老床位,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居家适老化改造,会同发改委等7单位联合出台《区加快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实施方案》,主要为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进行无障碍、安全性、适老性、辅具适配等方面适老化改造。全面完成16万元40户的改造任务。承接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项目10床,已完成评估和建床,该项目将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机构、社区与居家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并以此项目的推进推荐“和康医养城北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参加2021年度全省智慧居家养老中心评选。四是加大兜底性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争取专项债项目支持,申报市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兴建“市桐鹤养护院(暨失能照护中心)项目”、“区乡镇敬老院(养护院)提升改造项目”、“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等三个子项目。基本形成区、乡特困供养、养老服务设施相衔接,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养老服务兜底保障网络。投资1000万元新建杨村乡、富溪乡农村敬老院(养护院),实行一院多用,资源共享,打造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4.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社会福利事业蹄疾步稳。一是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实现跨省通办;制定《关于开展区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售服务工作的通知》,探索开展康复辅具社区租赁服务工作;累计发放两项补贴1980人126.18万元。二是完善以农村空巢、留守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重点的定期探访制度,加强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制度建设。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今年新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人,累计发放147人次16.24万元。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确定市区欣荣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关爱困境儿童项目,对15名孤儿开展心理疏导等活动,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三是持续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强化流浪乞讨现象源头预防。在全区设立了12个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点,明确专人负责,实现“群防群助”。今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5人次0.61万元,护送返乡及家人接回8人次。四是充分发挥慈善协会作用。区慈善协会响应中华慈善总会、省慈善与社会福利协会和市慈善协会的号召,发出“关于助力河南等受灾地区抗洪救灾的倡议书”,接收捐赠资金60092.6元。

5.深化殡葬管理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加快市笔架山公墓(公益性骨灰堂)项目建设,安排建设资金5000万元,目前完成项目的建设选址(笔架山公墓位于岩寺镇翰山村,面积约71.5亩)。二是推动西溪南镇芝篁村、潜口镇东山村公墓、岩寺镇瑶村公墓等11个乡村公益性公墓建设。三是开展违规殡葬设施整治。开展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工作,联合印发《区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实施方案》,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四是发放殡葬惠民补助36人,补助资金2.93万元。

6.提升社区治理服务,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一是开展首批乡镇(社区办)社会工作站及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建设,确定西溪南镇、呈坎镇设立社会工作站;丰乐社区、文峰社区、中山社区、人家社区、永兴社区、潜口村、呈阳村打造特色社会工作室。通过街社联动,搭建开展社会工作基层综合性服务网络平台。二是加强社工培养。在对报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人员线上培训的基础上,分两期开设全区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参训共70人,为社区治理提供了人才支持。三是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制定《区智慧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人家社区为试点社区,完成智慧社区平台搭建和培训。四是启动第十一届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召开换届工作业务培训会,广泛宣传换届纪律规定,做好信访处理、舆情应对和突发事件处置等工作。

7.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推动民政系统安全发展。一是坚决守住民政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常态化,对全区5家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封闭式管理。二是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清除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隐患。对全区特困供养机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其中开展的燃气使用安全专项检查,着重对胶管老化、燃气燃灶是否符合消防安全标准等问题进行重点检查,严防燃气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召开安全生产专题会议2次,开展专题学习教育6次,开展应急培训演练8场次,扎实做好全区民政系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集中攻坚。

8.优化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升。一是加强地名管理。积极稳妥做好“纳尼亚小镇”更名工作(更名为“新华联梦想城”)中的不稳定因素;与歙县共同开展“徽歙线”界线界桩联合检查工作;新增命名3处、变更地名1处。健全完善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机制,深化地名文化资源保护挖掘,指导呈坎镇、呈坎镇汪村村、西溪南镇琶村村等申报省地名文化遗产。二是规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新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4家、完成注销社会组织1家;完成2020年度全区性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对僵尸社会组织进行清理;落实省市“双减”工作部署要求,发挥民政工作职能,将本区现有的有意向继续从事的营利性校外培训机构,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三是积极宣传《民法典》,引导婚姻当事人树立文明婚俗观念。共办理结婚登记402对、离婚申请251对、离婚登记104对、补发结婚证86对、补发离婚证10对;认真落实《收养法》,今年未办理收养登记。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养老机构设施陈旧,养老服务能力较弱,民政“老大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二是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偏少,社工站建设刚刚起步,资金、人员缺乏;三是开展违建墓地专项整治成果巩固提升工作过程中,受传统殡葬思想的影响,思想阻力强、实施难度大。四是社会组织建设不够有力。社会组织发展在结构上还有待优化,在质量上还有待提升,管理上沟通联络不够,未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四、明年工作谋划

一是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以“托底特困、服务群众”助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市区养老服务体系专项债项目建设,全区建成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的区级供养服务设施(市桐鹤养护院暨失能照护中心),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不低于60%;提升改造区乡镇敬老院(养护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网络建设初步建成,推进养老智慧化,并实行社会化运行;全面推行家庭照护床位,并逐步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规范和补贴政策;完成养老护理员培训80人次。

二是大力发展社会救助事业,以“提标扩围、适度普惠”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将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作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加强统筹协调和配合协作,从严从实做好监测比对、摸底排查、政策纳入和问题整改等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聚焦四类困难群众关切、聚焦“一老一小一残”等特殊群体实际需要开展行动。积极开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在发放民政各类救助资金、加强物质帮扶的同时,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救助家庭成员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服务。

三是积极创新乡村治理模式,以“自治共治、利民惠民”助力乡村振兴。全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以“互联网+”为创新引擎,以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治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为目标,实现城市社区智慧社区全覆盖。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社会工作站建设工作,通过街社联动,搭建开展社会工作的基层综合性服务网络与平台,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开发社会工作岗位、培育社会工作机构等方式,为居民群众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培育发展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队伍,提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积极开展村规民约积分试点管理工作,构建“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四是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以“改革礼俗、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做好殡葬管理改革相关工作,开展好重要时间节点禁烧宣传。做好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维护殡葬市场秩序;推进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和公益性骨灰堂建设,积极与区直有关部门对接,争取早日规划落地,要素保障到位;落实殡葬惠民补贴。

五是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催生产业、慈善带动”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慈善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对慈善组织机构管理、实施项目、信息公开、组织募捐、保值增值投资活动等情况进行规范和监督,鼓励支持、规范管理互联网慈善,推进慈善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志愿”云平台作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机制,促进城乡志愿服务健康长效发展。持续引导符合登记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法登记,加快成立各类行业性、专业性志愿服务组织。

六是科学实施区划地名管理,以“优化布局、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依法依规做好地名命名管理。严禁擅自命名、更名,持续清理不规范使用地名的现象。对新增地名严格按照规范审核审批;加强地名数据库建设,对全区新增及变更地名及时录入国家地名数据库,确保地名信息真实准确;坚持依法治界管界,与相邻区县分别签订平安边界协议书,联合开展界桩联检工作,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营造和谐平安边界。

七是加强未保及流浪乞讨救助,以“回归稳固、源头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开展未成年人关爱活动。组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全面摸排,开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动态排查,建立信息台账,做到“一人一档”,及时对辖区内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认定,确保符合保障条件的按程序纳入保障范围。主动发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做好本辖区内的流出人员的管理,落实相关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确保没有人员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