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16:27:06

民政组织

民政组织范文篇1

*上任后不久的一天,他带领有关人员到县福利院了解情况,诺大的院子里杂草丛生,30多间房屋年久失修,已几处坍塌;厕所内不堪入目;座谈会上,孤寡老人的谈话,句句他都感到揪心的疼痛。是夜,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怎么也无法入睡……天亮了,一份改变福利院面貌的规划,在*的手下已跃然纸上。第二年,经多方筹集资金,在西城区征地20亩,建造了一幢仿古式的、适合院民居住的、宾馆式的套房,娱乐室、阅览室、电视室、健身室一应俱全。淮阳县福利院开展了以院养院的院办经济,年经济收入近6万元,老人们生活有保障,娱乐有场所,健身有器材,散步有花园,使福利院真正成了幸福院。省厅、市局及兄弟县市来该院视察和参观后,都称赞*有远见,方向对头,值得推广学习。1999年,淮阳县社会福利院晋升“省二级福利院”,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评为“河南省民政工作先进集体”。

老人们脸上的愁云散了,他们开心地笑了,但生活在农村的数千个五保户,生活情况又是怎样?对此,*惦挂在心上,并将工作重点迅速转向农村。全县20个乡镇全部建起了敬老院,使504位自理能力差的五保老人入院安度晚年,并以乡镇敬老院为依托,建立健全了五保服务网络,成功的经验在全省推广。

1996年,时任县勘界办主任的*同志,常带领勘界人员深入勘界第一线,他踏遍了周边邻近界线的乡乡村村,道尽了千言万语,历经了千辛万苦。每条界线的贯通,每个界木桩的勘定的,都印下了他的足迹。在勘界工作的几年里,他没有双休日,甚至二十多天都没有回家,他83岁的老母亲生病,多次住院,都没有时间去照料,但这没有影响到勘界工作的开展。在他的带领下,提前完成了与周边8个县、市、区8条长246公里的界线勘定任务。1998年淮阳县的勘界工作被省政府勘界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勘界工作先进单位”,他本人被评为“全省勘界工作先进工作者”。

*是农民的儿子,自从踏进民政这个新天地之后,他就用一腔激情谱写着曲曲奉献歌,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彩虹般的连心桥。

*局长以同样极强的责任心,从落实各种抚恤、定补和农村优待政策上做文章,抓落实、抓兑现,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切实维护了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1999年,在*同志的倡导下,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爱心献功臣行动”,局党组成员分片包乡、蹲点指导,为全县60户老烈属、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新建住房116间,为72户修缮房屋136间,向全县优抚对象发放医疗减免卡48000多张,切实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住房难、就医难”的问题,受到广大优抚对象的称赞。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被国务院全国双拥工作领导组命名为“全国爱心献功臣行动先进县”。

2002年,为掌握农村特困群众的生活状况,*局长带领全局人员对全县特困群众的衣食住行进行走访调查。走访中,农村特困群众那一双双期待的目光和那贫困的状况,实在令他这个民政局长汗颜。*马不停蹄地找县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并积极探索“政府承担、社会捐赠、发行、慈善救助、生产自救”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路子,对全县特困群众实行了定期、定量救助。2003年2月26日,民政部在淮阳县召开了全国农村特困群体救助工作座谈会,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王振耀司长对淮阳县的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时任县长苗得雨同志在全国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作会议上,介绍了淮阳的经验。

2003年夏,淮阳县遭受一次特大洪涝灾害,内涝十分严重。全县动员会上,*局长深情地说:“灾情就是命令,现在灾民最为盼望的就是政府的支持,党的关怀,我们要同灾区兄弟姐妹们一起同甘苦,共患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化做实际行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度过难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第二天一早,他带领全局职工干部冒雨深入灾区第一线。一方面组织灾民抢险排涝,另一方面踩着泥泞,冒雨淌过齐腰深的水,走村入户调查核实灾情,当灾民看到民政局长亲临慰问时都感动地说:“这真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呀,领导一来,什么困难我们也不怕。”当年,淮阳县民政局被县防汛指挥部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差,下岗待业人员增多,生活无着落,低收入居民不断增加,全县迫切需要建立并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局长把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他跑机关,找领导,几个星期下来,他瘦了一圈,可面对县政府下发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红头文件和财政拨付配套的低保资金时,*舒心地笑了:这是淮阳县民政工作者用自己的血汗筑起了一道无形的绿色长城,把饥饿、贫困挡在了长城之外。这一制度实施以来,全县7887户,14176人,低于保障线以下的城镇居民已生活无忧。

民政组织范文篇2

一、加大投入,切实把民政工作做强

年,我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实加大民政工作的投入,全面构建有效的社会保障网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

1、组织1000万元,在春节前开展大规模的“送温暖、保民生”活动。全县1万农村“三无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每人下发100元春节补助,计100万元;慰问各类困难户700万元;年前集中下发医疗救助、爱心助医资金300万元;慰问困难乡镇110万元。

2、本级财政计划安排医疗救助金600万元,其中民政350万元,人平7元。另安排敬老院集中供养人员医疗补助费用100万元,共计700万元。

3、本级财政计划实施安居工程400栋,安排预算560万元,不足部分争取市以上追加。

4、本级财政计划安排城、乡低保预算4800万元,其中城镇低保预算2735万元,农村低保2060万元。

5、本级财政计划安排临时救济、精神病人药物救助、精简退职人员救助等其他农村社会救济金500万元。

6、本级财政计划安排敬老院建设经费200万元,工作经费160万元,8万元/院。

7、本级财政计划安排慈善助学金50万元。县慈善会“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动今年已到位资金350万元,现存资金600万元。

8、计划安排社区建设费100万元。

9、计划安排殡葬事业费330万元,其中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费预算100万元。

10、安排优待抚恤金、优抚事业费900万元。

二、加强管理,努力把民政工作做好

年的工作,我们通过与财政勾通协调,通过主动向人大党委会汇报社会救助工作,通过向县委、政府的积极汇报,第一步争取资金的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完善规范制度,切实加强管理,有效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

1、切实加强队伍建设。首先是切实加强局机关、乡镇民政办、社区、敬老院工作人员等在职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把现有的队伍做强,作风做实,工作做好。

2、申请招聘安排基层社区低保专干,切实加强基层低保工作。

3、继续深入开展城乡低保清理整顿工作,切实规范低保管理。

4、全面完善医疗救助、慈善救助、临时救济、优抚救济、安居工程、优抚建房、优抚对象医疗补助、敬老院管理、民政资金管理等各类救助制度、救助办法、救助程序和资金管理,提升工作水平。

5、计划投资300万元,军民共建“双拥公园”,为再创全国双拥模范县做好基础工作。

民政组织范文篇3

一、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坚持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民政工作,立足我区实际,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健全完善街道、社区(村)民政工作网络机制,夯实民政工作发展基石,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今年年底前,全区8个街办要全部建立民政工作站,所有工作站要达到“三有四全”规范化建设目标,(即有适应工作任务需求的编制,有满足为民服务需要的办公场所,有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经费来源;办公设施设备全、规章制度全、文档资料全、信息员队伍全)。

(三)基本原则

遵循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建设思路,按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强化服务的推进原则,落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特色、力求创新的建设措施,全面提升全区基层民政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具体标准

(一)编制合理。根据工作需要,全区8个街办均设立民政工作站,牌子挂在街办社会事务科和社区服务中心,站长由街办分管领导兼任,副站长由社会事务科科长兼任,配备在编工作人员5-7名。

(二)场所独立。每个民政工作站要有独立使用、方便群众办事的办公服务场所。

(三)经费保障。各民政工作站工作人员中,要有1个以上的行政编制,其余人员为事业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有效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四)设施齐备。各民政工作站配齐电脑、电话和传真机及其它必需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有方便办事群众需要的服务设施。

(五)制度完善。有完整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有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和办事流程、有严格的内部行为规范,做到公开、透明,有利群众监督。

(六)资料完整。所有服务对象的资料必须翔实可靠,装订成册,实现微机管理,符合档案管理的保密要求。

(七)队伍齐全。建设一支能够及时反映群众呼声、适时监督行政职能、分布合理的社区和村级民政信息监督员队伍,原则上每个社区、村要设立1名民政信息监督员,2500人以上的社区、村设立2名民政信息监督员。

三、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

此项工作从开始到结束。具体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

召开全区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会,安排部署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各街办对做好基层民政组织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建立街办民政工作站和设立社区(村)信息监督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提高街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大事来抓。

(二)实施阶段

各街办要按照省、市、区关于建立街办民政工作站的要求,立足实际,统筹安排,稳步实施,认真落实办公场所,整合现有资源,就近调整办公用房,做到布局合理;尽快确定工作人员,完善工作制度,制定行为规范,落实工作职责;配备增设办公设施,建立健全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确保我区民政工作站全部达到省市提出的“三有四全”标准。

民政工作站门牌由区民政局统一制作,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办事流程、行为规范牌及社区(村)民政信息监督员工作胸牌由各街办制作配备。工作站建成后,区民政局要加强业务指导和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真正成为环境优美、设备齐全、人员到位、分工协作、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运转有序、群众满意的服务场所。

(三)检查验收阶段

区上将成立检查验收工作组,从办公场所、工作人员、办公设施、工作制度、档案资料、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对各街办民政工作站建设情况进行全面验收。验收合格的街办区政府将通报表扬,不合格的将通报批评并在年终目标考评中酌情扣分。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既是省、市对民政工作的要求,也是转变工作作风、践行“三个代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近期,市、区两级政府就此项工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今年年底前,8个街办全部建立民政工作站。各街办要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高度重视,确定一名领导主要负责,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落实,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民政组织范文篇4

这次全县民政组织建设现场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健全村级民政组织网络,在全县各行政村配齐配好民政信息员,交流经验,安排部署全县民政组织建设工作任务。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民政组织建设现场;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吴守居同志传达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各行政村设立民政信息员的通知》;乡、镇、镇三个乡镇作了经验介绍,这几个乡镇民政组织建设工作各有特色,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实践性,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民政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健全村级民政组织,在全县各行政村选配民政信息员是县委、县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政是一项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最广大群众的社会性工作,民政工作对象在基层,根基在基层,优势在基层,实效也在基层,基层是民政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民政工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担负着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当前,随着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民政工作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民政部门承担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由于我县基层民政工作力量薄弱,人员严重不足,大家知道,我们乡镇民政管理人员只有一名民政助理和一名民政会计,多数乡镇的民政助理还兼任本乡(镇)的敬老院院长,特别是在村级还没有建立起一支政治责任强、业务水平高的民政工作队伍,使部分民政工作出现了信息不畅、底数不实、工作不到位的情况。制约了民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严重影响了党的民生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村级民政组织建设,配备村级民政信息员是民政形势发展的要求,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立了村级民政信息员队伍,就能形成以县民政局各科室为中心、以乡镇民政助理为骨干、以村民政信息员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基层民政工作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准确掌握基层的民政工作情况,又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民政工作在基层的落实。同时这项工作又是市局领导安排的一项重要任务,市民政局准备在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计划下半年在我县召开全市现场会进行推广。各乡镇、经济开发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民政组织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大力度,明确目标,切实做好民政组织建设工作

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民权、民利,是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加强民政组织建设,配备好各行政村民政信息员队伍,是12年民政工作的重点,各乡镇、经济开发区要结合本乡镇的实际情况,根据民政信息员的选配条件,按照时间要求选配好所辖区的民政信息员。纪检、组织部门要密切配合。在民政信息员选配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选配程序,把握好标准,选那些政治思想素质好、热爱民政工作、责任心强、公道正派、在村里有群众基础而且有时间精力的人来担任民政信息员。原则上民政信息员从现有村级班子中选聘,选择村会计是首要人选,村会计不符合条件的从村支两委干部中选聘;民政信息员隶属于乡镇民政办管理;县民政局、乡镇民政办负责业务指导。各村会计担任本村民政信息员后,由于工作量增加了,适当增加其待遇。民政信息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建立好各种民政台账、按时统计报送本村的各种民政信息,发放各种民政专项资金,向民政对象宣传、解释相关民政法律法规和业务政策,使其了解政策,掌握办事程序,化解各种矛盾。

三、加强管理,完善制度,发挥民政信息员的作用

民政信息员队伍建立后,要加强民政信息员队伍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他们的素质。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培训教育要到位。要切实提高完善村民政信息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民政部门要对各乡镇民政信息员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民政信息员进一步熟悉相关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了解民政工作的程序和步骤,保证工作开展更加规范。二是考核机制要到位。要建立完善民政信息员队伍的考核制度,形成队伍发展的长效机制。实行乡镇和县级民政部门双重管理机制,民政信息员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因年龄、身体或其它原因不再担任村干部的,一般不再兼任信息员,对工作不负责、不胜任、群众反映强烈的、工作出现失误且造成一定影响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为了提高民政队伍素质,县民政部门和乡镇每年要联合对民政信息员进行一次工作和业务考核。三是激励措施要到位。要认真落实民政信息员的各项待遇,保证民政信息员的补助按时发放,各乡镇可以根据实际,每年开展优秀信息员评选活动,对优秀者可给予奖励。

民政组织范文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根据《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意见》、《关于转发省编办〈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意见〉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通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机构的通知》文件以及2009年第2次县政府常务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基层民政工作发展实际,现就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民政工作在保障民生、发扬民主、服务社会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政业务多元性、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决定民政工作的重心在基层。基层民政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特别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党和政府对民生工作愈加高度重视,使得民政业务拓展迅速,民政职能不断增加,同时也使得基层民政组织与承担任务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显露,严重制约了民政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县民政服务对象众多,全县由民政部门直接服务的灾民、五保户、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及贫困群众达10万多人,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基层民政组织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不断促进民政事业与县域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二、基层民政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总体目标和具体标准

指导原则: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典型示范、区域先行、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的建设思路,按照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强化服务的推进原则,落实突出特色,力求创新的建设措施,提升全县基层民政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总体目标:通过积极努力,力争年内全县16个乡镇全面建立民政工作站,普遍达到规范化建设目标“三有四全”(即有适应工作任务需求的编制,有满足为民服务需要的办公场所,有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经费来源;办公设施设备全、规章制度全、文档资料全、信息员队伍全)。

具体标准:

1、人员配备。原则上3万人以下的乡镇应有3名在编专职人员,3万人以上的乡镇应有5名在编专职人员。人员原则上从乡镇现有人员中调剂充实。

2、场所独立。每个民政工作站应有独立使用、方便群众办事的办公服务场所。原则上3万人以下的乡镇应有2间办公用房,3万人以上的乡镇应有3间办公用房,均由各乡镇自行解决。

3、经费保障。民政工作站人员工资津贴和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效保障工作正常运转。

4、设施齐备。办公室应配备电脑、电话、传真机等必需的办公设备及交通工具,有方便办事群众需要的服务设施。

民政组织范文篇6

一、关于搞好同组织部门的配合问题

村委会是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是党领导下的自治,离开党的领导,村民自治就没有保障,农村也难以实现真正的民主。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是“四民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其他三个民主的前提和基础,直接选举能否落到实处,关系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败。组织部门作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管部门,理应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负责定大原则,出大政策,拿大主意。从这个意义上讲,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因此民政部门必须主动搞好与组织部门的配合,自觉服从组织部门的统一调度,这是换届选举中民政部门应该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二、关于维护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问题

农村党支部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支部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支部书记是农村的“一把手”。对于这些,民政部门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予以宣传和坚持,什么时候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动遥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部分群众可能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意见。在解决这些难题,听取这些意见时,都可以在依法办事的前提下去探讨、去商量,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党支部与村委会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党支部书记是农村的“一把手”这三个问题不容探讨、不能商量。自觉维护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应该成为衡量村民自治和民主选举若干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也应该成为各级民政部门必须遵守的一条铁的纪律。在这一点上,民政部门的同志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

三、关于换届选举的程序问题

村委会换届选举必须依法进行。经过上一次村民委员会换届直选,广大群众依法办事的意识普遍增强,对法律法规理解得更加透彻,掌握得更加全面。这一方面是件好事,另一方面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按法定的程序办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按法定程序办事就是依法办事。根据上一届村委会直选的经验教训,这次换届选举要特别强调按法定程序进行。那种因为怕麻烦而不讲程序或简化程序的做法是错误的。搞民主不能怕麻烦。民主不是空头支票,实现民主是由一个一个严格的法律程序做保证的。民主是有一定成本的,高成本是民主的一大特点。对此,我们一定要算大帐、算总帐,不能怕麻烦。嫌麻烦、算小帐、图省事的结果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上次换届选举中出现的群众来信来访特别是集体访,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程序出了问题而发生的。最后,这个包袱还得我们民政部门自己来背,很多地方为解决这些问题付出了很高的代价,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因此,民政部门的同志在指导选举时,一定要特别重视程序问题,一点一滴不能马虎。

四、关于如何对待选举中出现的问题

从上届换届选举的情况看,部分地方发生的问题无非有两种:一种是非正常的,主要是领导不得力、行为不规范、选举程序不严格等原因造成的。对类似问题,在今年这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予以解决,防止其再次发生。第二种是正常的,是改革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问题。改革实际上是对权利的再分配和利益的再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实行村民自治,是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无论是改革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可以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提并论。这样的改革必然要触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长期以来潜藏在农村社会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必然会借村民自治和民主直选的机会,显现出来。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对这些问题不可大惊小怪,更不能把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到选举本身上来。问题和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它或迟或早要暴露出来。早暴露早解决,晚暴露晚解决,早暴露比晚暴露要好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农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随着换届选举暴露出来,使我们对问题看得更清楚了,解决问题的方向把握得更准确了,采取的措施更得力了,这无疑是件大好事。当然,民政部门不能为此而推卸责任,一定要努力把工作做细、做好,防止问题的发生。但是,对发生的属于正常范围的问题,我们自己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不能手足无措,自己搞乱了自己的阵脚。

民政组织范文篇7

一、实行社会组织审批登记制度改革,推进社会组织社会化

1、实行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取消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批。凡申请成立行业协会、商会,按照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分别由市、县(区)民政部门直接受理登记,并履行管理职能。市、县(区)的其他有关部门是行业协会、商会的业务指导单位,在各自职能范围内依法对行业协会、商会进行相关业务指导。行业协会、商会按照“无业务主管单位、无现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兼职、无合并账户、无合署办公”的要求,和“自愿发起、自选会长、自筹经费、自聘人员、自主会务”的原则,实现民间化与社会化。原有的行业协会、商会按此要求和原则,实行政会分开。

2、实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发展,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在尊老扶弱、助残养孤、扶危济困、救助赈灾等领域成立社会组织。凡申请成立此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由市和县(区)民政部门直接受理登记,并履行业务指导和管理职能。市民政部门可直接受理非公募基金会的申请登记并履行登记管理职责。同时报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

3、实行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城乡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动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从方便准入的原则出发,降低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实行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推行社区社会组织和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的登记和备案并行的准入双轨制,推动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健康快速发展。

二、创新社会组织扶持政策,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

4、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移。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选择一些代表性强、运作规范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作为试点,将应由和适宜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履行的职能,采取依法委托、转移等方式,交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稳步推进。对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的职能或事项,相关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资质审查、跟踪指导、服务协调和绩效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5、积极推进政府投入机制的建立。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标准和运作机制及监管制度。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可在社会急需、条件成熟的领域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扩大购买范围。按照突出重点、分类实施的原则,在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和社区社会组织等近期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先扶持项目中进行试点,根据社会组织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数量、质量、绩效水平以及服务创新等情况,开展考核评估工作,并根据考评结果对社会组织予以奖励和资助。民政部门每年可以从福彩公益金中安排部分资金,资助基层社会组织助老助残等服务活动。

6、积极推进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依据《公益捐赠法》、《企业所得税法》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切实推进社会组织尤其是公益慈善类组织的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三、创新社会组织运行机制,强化社会组织功能和作用

7、优化行业协会结构布局。对于发挥作用好的行业协会,引导其完善、巩固、扩大、创新,尽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发展的轨道;对于发挥作用一般的行业协会,加大力度,采取措施促其提高,适应行业管理的要求;对于发挥作用不好或不发挥作用的行业协会,进行监督整改,使其在短期内达到行业协会规范化基本要求;对于无办公场所、无活动经费、无专职人员、长期不开展活动甚至违法、违规的行业协会,依法注销或撤销。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适度突破“一业一会”,适当引入竞争机制。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度突破异地商会“登记在省”,扩大区域性经济交流和合作。

8、完善社会组织自我约束机制。社会组织要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各项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制衡和约束机制,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开展自律与诚信建设,建立和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财务风险管理、服务承诺、重大事项报告和公众投诉等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形成对社会组织的有效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9、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要求,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在各级登记管理机关设立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委员会。由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人担任书记,接受同级组织部门的领导,统一管理本级、指导下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行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一起抓。二是在同一系统或同一行业社会组织中建立社会组织党总支。社会组织党总支负责领导和管理各个党支部的有关工作。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党支部。有3名以上党员的社会组织,可独立建立党支部;不足3名党员的社会组织,可由多个同系统、同行业的社会组织联合组建党支部。

10、推进社会组织参政议政。社会组织作为我国四类法人组织之一,涉及领域、阶层广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探索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中增加“社会组织代表”,科学确定适当的名额,发挥社会组织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组织的政治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四、加强登记管理机构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11、加强登记管理力量。适应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建立统一协调,上下联动、运作灵敏的社会组织行政管理体系,健全和加强各级登记管理机构建设,充实登记管理力量,保证登记管理执法力量与工作任务、社会组织数量相适应,切实解决县(区)无机构、无工作经费和无专职人员问题。

民政组织范文篇8

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推进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抓好长效管理,深化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巩固执政基础,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就加强我市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与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培育和管理社区民间组织的重要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区民间组织在促进社会事务管理、推动社区公益事业发展、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特别是在社区服务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及其长效管理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和管理,既是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满足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更是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和法制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的现实需要,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民间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支持和引导社区内的各方面力量参与到长效管理工作中来,坚持既抓培育发展,又抓规范管理,精心指导,大力支持,做好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以促进其健康发展。二、加强社区民间组织培育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与管理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按照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的新形势,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为依据,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的方针,充分发挥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事务管理中的凝聚和组织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长效管理的积极性,提高社区管理社会化程度和依法民主自治水平,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新生活,推进城市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三、社区民间组织的性质、分类及管理体制社区民间组织是指社会组织、社区居委会或居民个人为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而自愿举办的、主要在本社区地域内活动的、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娱乐为宗旨的公益性或互益性群众组织。社区民间组织分为两类:一类主要是指符合民间组织登记的法定条件,经业务主管单位同意(没有明确业务主管单位的,应由各区政府授权街道办事处作业务主管单位),区民政局核准登记的社区民间组织。如由社区居委会或居民个人举办,主要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有偿、低偿或无偿便民服务的公益性服务实体,即民办非企业单位。另一类主要是尚未具备民间组织登记条件,由社区居委会备案并管理的社区民间组织。如由社会组织或居民个人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尚未具备两个条例规定条件的,但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其活动组织、活动形式与社会团体性质相近的社区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类群众自发性组织。社区民间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和分层管理的体制。双重管理,是指经正式登记的社区民间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应依据两个条例规定的职责,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培育与管理工作。分层管理,是指对符合登记条件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区服务组织,统一由区民政局进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街道办事处负责指导和管理;对尚未具备条件且在社区内开展活动的群众自发性组织,由所在社区居委会备案,社区党组织加强领导和管理。四、加强领导,大力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区民间组织(一)统筹规划,促进社区民间组织有序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把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纳入当地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本着有利于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有利于推进社区建设长效管理的原则,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培育发展工作,使社区民间组织做到结构、布局合理,健康、有序发展。(二)加强党对社区民间组织的领导。社区民间组织凡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必须建立起党的基层组织,在所在社区党组织带领下开展组织活动,由所在街道党工委统一管理;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由所在社区党组织指派党员到社区民间组织内兼职,加强社区民间组织的党建工作。(三)加强指导,规范管理。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可以边发展、边完善,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应各尽职责,加大扶持力度,指导社区民间组织逐步建立完善社区民间组织的工作机制和自律机制,指导社区民间组织加强制度建设,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发展业务。尚未达到正式登记条件、在社区居委会备案的社区民间组织,由社区党组织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应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维护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区居民的整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严防“”之类邪教组织或其他敌对势力利用社区民间组织从事不法活动。(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主动争取党政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支持社区民间组织的活动,落实各项优惠政策,为其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行政机关审批管理和社区居委会备案管理社区民间组织,均不得收取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费用。要将政府依法行政、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各职能部门在开展本部门工作进社区活动中,各项工作应切实到位,不得将应由本部门完成的职能工作交给社区民间组织,确需社区民间组织协助的工作,要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可签订合同,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区民间组织给予经费资助。(五)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民间组织发展的社会化程度。要调动区、街、部门、辖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居民六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努力实现政府行政职能与社区的自我管理功能的对接。鼓励和支持市、区级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将功能延伸到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鼓励和支持驻社区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利用闲置资源,与社区居委会联办各种民办服务机构;鼓励广大居民积极参加社区民间组织,投身社区建设。要大力宣传社区民间组织中的先进典型,做好典型经验的总结、宣传、推广工作,以带动全市社区民间组织的整体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培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统一思想,争取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形成党和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民间组织建设整体合力。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实施分类指导,加大培育发展的力度,合理调控社区民间组织数量、结构和布局,加强调查研究,注意发现和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促进社区民间组织的发展,为社区建设长效管理服务,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民政组织范文篇9

一、充分认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由组织和个人在街道、社区居委会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各类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已成为整合社区资源、加强社区建设、完善居民自治、服务人民群众的一支新生力量。重视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加快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不断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以《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0号令)、《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1号令)为依据,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的要求,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发挥驻区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的精神,加强分类指导和管理,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社会组织,不断提高社区社会组织整体质量,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到2009年6月30日前,每个社区都有群众文体、社区服务、维护权益、捐赠救助等一批社区社会组织,提高居民参与水平,每个社区成立一个能承接政府社会事务的社会组织。至2010年,通过培育扶持,在社区中产生一批专业性较强、业务水平较高,能较好承接政府社会事务的社会组织,使政府进社区的工作有相应的承接载体。到“十一五”末,各社区基本形成功能齐全、服务完善、依法运作的社区社会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主要任务:(1)积极扶持、加快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改变社区社会组织规模小、发展不均衡、社会认知度低的状况,努力增点扩面、引导发展,使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作用显著加强。(2)提高登记、备案率。各级要建立科学的社区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快登记备案工作进度。2009年6月30日前要基本完成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工作,对符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标准的社区自发组织,按规定纳入规范登记管理,登记率要达到98%。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但能正常开展活动的,经社区居委会备案,备案率要达到70%以上。至2009年12月,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备案率全部达到100%。(3)培育、推广先进典型。积极发挥现有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经常总结典型经验,培育、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宣传推广工作,积极发挥典型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及时向各社会组织通报先进社区社会组织建设的好的经验作法,引导其积极投入社区共建,为社区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4)理顺管理体制。按照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政策法规规定,对已经正式登记的社区社会组织,实行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对社区中客观存在但达不到依法登记条件的民间自发组织,由社区居委会履行备案职责,形成分工负责、条块结合、相互协调、运转高效的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三、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基本要求

社区社会组织的成员必须是居住在本社区的居民,活动范围原则上只限于本社区(社区间交流、比赛活动除外),活动内容和方式必须是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范围内。在不违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当放宽登记条件、简化登记程序,把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轨道。

区民政局是社区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须水镇、各街道办事处是社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

申请设立社区社会组织,发起人或发起单位须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1.筹备(成立)申请书;

2.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3.活动资金银行证明;

4.活动场所证明;

5.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社区社会团体还需提交会员名册;

6.章程草案(规章制度)。

四、建立统分结合、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

1.各镇(办)要大力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制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社区社会组织快速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加强工作环节的有机结合。在进一步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工作中,各镇(办)要紧密结合民政工作的实际,通过有效整合社区民政工作,着力在相关的工作部门之间建立起统分结合、协调运行的内部工作机制。按照分级管理,协同合作的原则,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把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居民自治、社会福利、慈善救助、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等工作中,在工作思路、计划安排、实施方案、制度规范以及管理指导环节上实现有机统一,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避免各行其是。

3.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划,提出分类发展目标。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家政服务、慈善救助、帮教矫治等类社区社会组织,重点培育承载政府职能的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在社区建设和社区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推进社区建设社会化进程。各镇(办)必须把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采取有效措施,按照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购买服务、职能转移、项目委托、协助管理等方式,把相应职能移交给社区社会组织,发挥其社区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激活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服务、社区福利、社区救助、社区矫治等工作中的载体功能,促使社区社会组织在实践中显示地位,提高水平。

4.各镇(办)要真正承担起社区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保证社区社会组织的各种活动能得到及时有力的指导和管理。根据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和社会组织的具体情况,各镇(办)要加强培育指导工作,着手建立以镇(办)为主体、居委会、社区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会组织运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五、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工作措施

民政组织范文篇10

近期,某市一民办养老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发生火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暴露出职责不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各地、各社会组织、各相关部门要从中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为切实加强我市各类社会组织安全管理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切实做好社会组织安全检查工作

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要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组织安全检查工作。各社会组织要认真开展安全自查活动,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各地登记管理机关和各相关部门要组织普遍检查,对存在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对问题纠正要有具体措施。市级管理部门将适时组织抽查,对普遍性问题作出分析,不断研究完善政策机制。检查要突出人员密集的实体型社会组织,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幼儿学校等,对涉及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方面存有安全隐患的要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社会组织做好限期整改工作。

二、切实明确社会组织安全管理责任

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要全面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社会组织安全管理工作。各社会组织法人作为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业务活动场所等要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切实履行好监管责任。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各项职能切实负起责任,如责任不明确,管理工作不到位,一旦出现问题,除追究社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外,还要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追究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人的责任。要严格落实双重负责制,对社会组织的申请登记及业务活动等,不能片面追求效益,放松安全防范管理工作;不能片面考虑社会急需,降低安全设施标准;不能图一时工作之便,随意委托工作职能。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要求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的,如业务主管和登记管理职责不明确的,登记管理部门一律不予登记。

三、切实做好社会组织日常安全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