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发展报告十篇

时间:2024-01-15 18:10:36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1

关键词:绿色会计;确认;计量;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20日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日益突出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绿色会计变得与企业越来越相关,这就迫切需要在会计体系中建立绿色会计,披露环境信息,推动政府和企业将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决策,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一、绿色会计概述

(一)含义。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是将会计环境学和自然环境学相结合,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具体而言,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有关环保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开发、利用的成本费用,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本影响的一门新兴会计分支。

(二)绿色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比较

1、企业的基本假设不同。传统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把企业当作“经济人”。其根本目的就是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根本不考虑社会效益和自身的非经济效益。这种假设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在经济活动中低成本的使用自然资源和不计后果的排放各种污染物。正是“经济人”的假设造成了工业社会的资源环境问题;绿色会计的基本假设是把现代企业看成是“社会生态经济人”。就是现代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三者的有机统一,实现这三种利益的最优化。这个假设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

2、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大于传统财务会计。传统财务会计的成本仅限于企业经济活动中市场交易场所产生的经济成本,具体来说就是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和部分自然资源成本,没有反映由于经济活动而带来的环境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从而导致了虚夸的收益,进而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当前利益的做法,无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会计的成本范围是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确定的。它不仅反映了经济活动中的经济成本,也反映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非经济成本。具体来说,他反映的是社会总成本,这种社会总成本由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质成本、人力成本、自然资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成本组成。从而全面地计量和揭示了企业生产活动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后果,为企业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正确的信息。

3、绿色会计的效益范围大于传统会计。传统的财务会计在经济人假设的影响下,认为企业最大的目标就是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对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非经济效益则不予考虑;绿色会计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认为只有实现三者的最大化,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绿色会计的报告使用者多于传统会计。传统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一般是与企业有着紧密经济联系的单位或个人,如企业所有者、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公众。这些单位或个人不仅人数少,而且仅仅只是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绿色会计报告的使用者是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企业所有者、企业所在社区整个社会、环境保护部门、企业职工及附近的居民。出于各种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他们要了解绿色会计的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增加会促使企业不断完善自己的会计制度,从而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

以传统会计信息为基础,将环境因素纳入绿色会计核算体系,重新界定资产、负债、成本和费用相关事项。

(一)绿色资产的确认

1、绿色资产概述。绿色资产是指企业取得或能加以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可能带来未来效用的环境资源。

2、环境资源作为绿色资产的确认标准

(1)会计主体相关性。绿色会计确认环境资源时,要判断本会计主体是否拥有其所有权或控制权。一项环境资源要作为绿色资产加以确认,就应符合绿色资产要素的定义、符合确认标准,并具有相关的属性,能够合理地对它进行可靠的计量、估算,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环境资源确认为绿色资产。

(2)未来效用的可能性。环境资源的未来效用具有不确定性,但只要存在着可能,就可以确认为绿色资产。

(3)计量相对可靠性。环境资源计量只要没有重大差错或偏差,能如实反映、提供会计信息以供决策,该会计核算资料就算可靠。

3、绿色资产的分类

(1)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资源资产。按照形态进行分类,绿色资产可以分为自然资源资产和生态资源资产。自然资源是指如土地、水域和矿藏等由自然界长期形成的资源;生态资源指没有遭到破坏,存在人类生活系统中的野生生物群、优美的自然风景、具有独特性的生态系统和地形地貌。

(2)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资产。绿色资产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种。可再生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能够依靠自身净化或人为经济活动再生。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时间内,不论何种活动都不能增加其储量的资源,且会随着开发利用而不断减少。

(二)绿色负债的确认

1、绿色负债概述。绿色负债是指企业以往的经营活动或其他经济事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形成的须由企业承担、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义务。

2、绿色负债的确认标准

(1)法律规定,企业有支付污染成本的义务,则应将其确认为绿色负债。

(2)超出法律规定的标准,企业做出负担有关成本的承诺若没有履行,企业应当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事实及原因。

3、绿色负债的类型

(1)肯定性负债与可能性负债。企业承担净化环境的责任而形成的未来必然支出是肯定性负债。可能性负债的货币计量往往是未来的估计成本,是企业承担净化环境责任尚未确定或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形成的未来可能环境支出。

(2)货币性负债和非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负债是指用货币计量形式表达的绿色负债,非货币性负债是用非货币计量形式表达的绿色负债。

(3)长期性负债和短期性负债。对绿色负债期限的划分,短期负债是一年内需要归还的治理环境的专项负债资金,长期负债是超过一年归还的治理环境的专项负债资金。

(三)绿色费用的确认

1、绿色费用概述。绿色费用是指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经济活动或其他活动,而付出或者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在费用要素中设置“绿色费用”科目,用以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业务支出,这也是承认环境具有价值的必然结果。

2、绿色费用的确认标准

(1)不具有未来效用。一项支出不产生未来的效用或未来效用不符合绿色资产确认标准,该项支出应确认为绿色费用。

(2)能够计量耗用绿色资产。进行经济活动,发生的环境费用能够计量的记入资产产品的成本费用,造成环境污染的费用可以用合理的估计进行计量。

3、绿色费用的分类。按照绿色费用支出的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生态资源的保护费用。

(1)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用货币形式表现因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自然资源实体数量减少,减少的资源价值即为自然资源的耗减费用,构成最终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

(2)生态资源的降级费用。当废弃物的排放超过环境稀释、分解、净化能力时,环境污染造成生态资源等级的下降,给人类和经济活动带来的损失用货币计量就成为降级费用。

(3)生态资源的保护费用。像废弃物的处理、环境卫生的维持等为避免生态资源降级或生态资源降级后消除其影响而实际发生的费用。

(四)绿色效益的确认

1、绿色效益概述。绿色效益是指一定时期内,环境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实现或即将实现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

2、绿色效益确认的标准

(1)绿色效益的多元性。人类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有三种形式:有目的的行为,无意识的索取和环境自发提供,只要给人类带来一定程度的满足,就可以作为绿色效益确认。

(2)计量具有可靠性。绿色效益的确认需要运用综合知识来进行,虽然计量方法有局限性,计量结果有模糊性,但只要能核实和反映真实的程度就算可靠。

3、绿色效益的分类。根据绿色效益的内容和核算的特点,绿色效益分为直接绿色效益和间接绿色效益两类。

(1)直接绿色效益。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取得有形资源产品时获得的绿色效益为直接绿色效益。

(2)间接绿色效益。间接绿色效益是环境自发的,人类获得的环境效用是无形的,如森林保护土壤和大气层,调节气候等带来的效益。间接绿色效益不直接增加人类的物质资本,但对人类长期的物质积累过程会产生影响。

三、绿色会计的计量

(一)绿色会计计量概述。传统会计认为只有真实可靠的交易和事项才能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绿色会计计量则要求从观念和方法上都摒弃传统会计的约束,一个完整的绿色会计计量模式包括计量对象、计量属性和计量尺度。

1、绿色会计计量对象是指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费用和绿色效益。

2、绿色会计的计量属性是指会计要素可以用货币进行量化表述。

3、绿色会计计量尺度是进行计量时使用的标准量度,采用货币单位为主。

(二)绿色会计计量的方法。绿色会计存在着无法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因此对绿色会计的计量方法实行以货币计量为主的多种计量单位并用原则。

1、机会成本法。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当于对多种互斥方案的选择,资源有限性决定了选择一种形式就要放弃其他形式,放弃方案中的最大经济效益为所选方案的机会成本。适用于因水资源短缺、废弃物占地造成的经济损失计量。

2、人力资本法。人力资本法专门用于评估计量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的经济损失,适用于对人身危害重大的重污染企业环境污染的计量。

3、资产价值法。环境条件的差别可以通过地价或宅价反映,据此来推算环境资源的价值。常用回归分析法计算、测定环境条件对地价的贡献度,该贡献度可视为环境资源价值。该法适用于宅地周边的森林、草坪等环境效益的计量。

4、防护费用法。消除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害影响所愿意承担的费用来衡量环境污染的损失。适用于出现了噪音污染,需要安装消音或隔音装置。

5、恢复费用法。环境资源被破坏,改善的效益较难评价,可以估计恢复或防护一种资源不受污染所需的最低费用,就是恢复费用法。适用于消烟除尘、污水处理等治理费用的计量。

绿色会计的计量可采用定量计量和定性计量相结合、计量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相兼容的办法,以使绿色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绿色会计对象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具有较客观的认识。

四、绿色会计的报告

绿色会计报告,是绿色会计的主要表现形式,而现有财务报表主要提供的是经济效益指标,而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鉴于对企业绿色会计信息的需求已越来越超出了传统概念,人们要求得到有关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息,因此,企业有必要在日常核算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绿色会计报告予以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及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

(一)编制绿色会计报告的必要性

1、提供完整会计信息的需要。确认环境事项,以货币来反映计量金额,提供的是分散片面的信息,会计报告能汇总这些分散信息,形成综合全面反映环境事项的会计信息。

2、有利于使用者掌握绿色会计信息

(1)帮助管理者掌握会计主体的绿色资产总额及分配,以便合理配置资源。

(2)资源所有者根据绿色费用支出情况,把握经济增长与资源耗减的最佳点。

(3)帮助环境资源的消耗者确定环境资源的合理耗减速度,指导消费倾向。

3、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绿色会计报告提供有关环境因素的实物量和价值量资料,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供核算资料,为衡量环境资源的耗损和退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编制绿色会计报告的形式。绿色会计报告的形式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基础上单独设立绿色会计报表,作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附表;另一种是把绿色会计要素的相关项目和信息,加入到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去。我们对上述两种绿色会计报告形式比较如下:

1、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是指在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基础上单独设立绿色会计报表来披露企业绿色信息,它对以自然量为基础的环境信息综合采用文字、图表进行单独披露。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具有如下优点:

(1)全面、公允而又重点突出。由于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信息,根据重要性原则,需要将这部分信息集中在一张报表上,以4张主表的附表形式出现,既体现了全面反映的原则,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2)针对性强,便于阅读。有些报表使用者只想了解企业的环境状况,看其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企业所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的环保政策、未来是否有大笔的环境设施支出、是否由于大量的污染而造成罚款等信息,只需要阅读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就可以了,便于报表使用者的阅读。

虽然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可以帮助使用者评估企业的环境措施对其财务状况的影响、企业当前状况和未来的前景,但由于目前没有绿色会计准则和对外披露信息的标准,企业制作独立绿色会计报告难度很大,而且成本也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不利于我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2、非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非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也就是加上了环境信息的现行财务报告,这些环境信息包括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资本、绿色成本等,它涉及到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支出等项目。非独立绿色会计报告具有如下优点:

(1)有些环境信息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将其包含在现行的财务报表中,能够更加真实公允及时地反映企业状况。

(2)非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在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时,促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3)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中加入环境信息,这样可以直观地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信息。

非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能反映出企业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并不能十分明确地反映出哪些属于环境问题所引起的财务影响,而且有些环境信息并不能从非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中反映出来;对于只想了解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报表使用者来说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形成阅读障碍;非独立绿色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片面、零散,缺乏可比性,很难在企业之间进行环境信息的分析和比较。

3、两种报告形式的可行性分析。由于中国目前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理论研究和方法体系并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和定型的实践模式,使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绿色会计信息,更不用说在短期内大范围形成系统完备的绿色会计报告,因此距离形成一份完整、规范、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资源环境的实务特点也决定了相当一部分资源环境问题不能以货币衡量而只能采用某种技术或实物的计量手段去衡量,甚至于有些情况下连任何量化都不易做到,更别提是将这些信息完整地披露在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中。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形成独立的绿色报告有很大的难度,将绿色会计相关的项目和信息,加入到现行的财务会计报表中去切实可行,更具操作性。

目前,我国绿色会计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绿色会计理念尚未全面确立、缺乏绿色会计准则体系、社会和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缺乏绿色会计所需的专业人才等问题,应尽快增强绿色会计意识、修订并补充我国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加强政府机构对绿色信息披露的监督和宣传、确立绿色考核和奖惩制度,推进绿色会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留平,张珊珊.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的思考.商业会计,2010.5.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2

人类的经济活动一般都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即所谓“正面效应”,但另一方面又在以种种形式和手段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即所谓“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又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生态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其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或砍伐资源,使生态环境从质量上日益恶化。

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一些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们,尝试将环境要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发展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便是提出绿色GDP的背景。也就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不能只看到发展繁荣的一面,还要看到其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消极影响的一面。

所谓绿色GDP,就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在现有的GDP中扣除资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为恢复生态平衡、挽回资源损失而必须支付的经济投资。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指标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国民核算新体系,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经济效率。绿色GDP基本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经济和福利水平。

最近,央视广告部主任夏洪波在2005年度十佳十优广告公司颁奖暨2006年节目广告信息会上,提出了央视广告经营的新理念――“绿色收视率”和“绿色广告收入”,成为2006年进一步深化央视“品牌化”的首要战略。

电视媒体在经历过市场的初步冲击和洗礼之后,已经从“跑马圈地”粗放型的经营状态过度到靠节目品质、频道品牌取胜的“精耕细作”的竞争发展时期。“绿色收视率”不是简单追求收视率的增长,而是要看收视率是否健康,是否是建立在节目品质提高的基础上。而广告收入的增长,也不能简单依靠广告价格的上涨和广告时间的增加来实现。因此,“绿色广告收入”的理念更加明确地表明央视的广告经营,将以客户品牌的提升为基本点,真正建立媒体与客户健康、和谐的长期发展与合作关系。

如此相比较,区域媒体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经营发展模式。假设我们以“绿色收视率”和“绿色广告收入”来审视大多数的区域电视媒体的话,其结果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国家广电总局社会管理司对境内的所有可视频道进行每天24小时的监看,并印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情况监看周报》随时通报情况,每次通报中至少有1/3左右的电视频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广告超时现象。今年3.15期间,国家工商总局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大量的违规甚至违法的医疗广告已经成为坑害老百姓和造成医疗隐患的真正顽疾。也就是说,区域市场上的一些电视媒体,目前还停留在靠延长广告时间,播出违规广告来赢得收益的低层次发展阶段。

“绿色广告收入”,实际上关注的也是媒体经营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的大众传媒,其资源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这是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保障。作为媒体的运营者来说,掠夺性地使用国家赋予的媒体资源,以牺牲媒体的内容品质为代价,追求经济的短期利益,其性质与掠夺性地开发使用矿产、土地、水产和森林资源一样,对媒体不仅构成长远的、深层次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不可逆转的文化伤害和精神污染。

迄今为止,全世界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也没有一个国家以政府的名义正式绿色GDP的核算结果。但正在急剧发展的中国,却审时度势地开始着手进行绿色GDP的起步研究和探索。在过去的两年中,国家统计局与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在进行绿色国民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研究工作。王金南先生是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污染损失调查试点工作项目技术组组长。他提供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发展成本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4。高出部分中,管理不善因素占4%左右,结构不合理占4%左右,环境污染占7%左右。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和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的。中国在扣除环境成本后,GDP属性的贡献自然会降低,国际竞争力也将大打折扣。另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环境污染的不完全经济损失大约占当年GDP的2.1%到7.7%,中国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大约占GDP的5%到13%,两者之和大约为7%到20%。

今年3月20日,《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首次“中国城市群排行榜”。排名前三位的是预料之中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但出乎意料的是,排在前三位的这三大经济带存在的严重现实问题都已经暴露了出来。三大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单项指标都非常靠后,长三角和京津冀的排名分别在第11位和13位,而珠三角城市群当中如果去除港澳两地,则位列末尾的第15位。三大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指标”排名倒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三大城市群客观存在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几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其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转变。(以上数据资料分别引自2006.2.27和2006.3.27出版的《经济观察报》)

假如我们参照绿色GDP的核算方式,对目前众多的媒体进行“绿色广告收入”的重新评估,媒体行业将大大地改变其传统的排序,媒体的品质、媒体的经营能力、媒体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前景,都将真实地展现出来。在媒体从行政事业型的被保护、被垄断的发展状态,到媒体开始直面市场,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转变,还要严格履行党和人民的喉舌职责同时的可持续性发展,其完善的是媒体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3

一、认真学习领会。

关键要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省委常委、市委文清书记所作的党代会报告。既要认真学习报告原文,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要学习宣传贯彻好市党代会精神。更要结合实际领会报告精神实质,推动当前工作,切实把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党代会报告精神上来。具体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贯彻落实了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一是要深刻领会党代会报告的精神实质。这次市党代会报告坚持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理念。这个报告的起草、征求意见经历了2个多月时间,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符合中央、省委精神,切合赣州发展实际,一个主题鲜明、观点新颖、内容务实、语言精练的报告。学习领会报告精神,就要吃透精神实质、领会思想内涵,尤其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思路。一是要深刻领会报告通篇贯穿的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主题,牢牢把握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就是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打造赣南城市群,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推动城乡结构转型”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转型”就是要在加快发展的前提下,推进转型发展。二是要深刻领会报告提出的四个转化”路径目标,即把人口地域大市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竞争优势,生态优势加速转化为后发优势。这“四个转化”报告中提出的新理念,对的发展很有启示,对如何把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核心竞争优势,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三是要深刻领会报告突出“绿色发展”战略意义,当前,绿色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一个主题和主流,报告提到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这是非常新颖的观点、全新的理念,对我县也非常具有指导意义,为推进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四是要牢牢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目标带给赣州及的压力和挑战。如,报告提出赣州今后五年GDP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分解到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要突破10亿元,五年后我县财政要达到15亿元,对我新一届县领导班子、各乡镇、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一个压力和挑战。要对照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加快跨越发展。五是要牢牢把握报告提出的新举措带给发展的新机遇。整个报告通篇贯穿了绿色发展,提出了很多关于绿色发展的新观点,如,报告提出“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进生态资本化”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发展生态旅游业”等等,将为推进绿色崛起、生态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热潮。要精心组织,二是要迅速抓好市党代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全县各级党组织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意识。采取集体学习、个人自学、座谈研讨、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组织部、宣传部要利用流动党校,组织党代表和宣传骨干组成宣讲团,乡镇、厂矿企业,宣讲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精神。各基层党委(党组)要立即召开中心组学习会,结合实际,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要把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制定专门计划,抓好学习培训。县委宣传部要组织县内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我县学习贯彻落实市党代会报告的好典型、好经验,要把我县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的好做法、好经验、好效果及时上报道。

自觉用党代会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三要把党代会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市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与我县党代会、人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解放思想、更要解放行动,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新型工业、城镇建设、生态旅游、党的建设等当前各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把市党代会精神贯彻到实处。

二、结合贯彻落实市四次党代会精神。

让我感到县十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战略思路,通过学习市党代会精神。符合市党代会报告精神,县委确立的开明开放、创业创新、兴绿兴游、和谐和美”和“工业强县、林业立县、生态扬县、旅游热县”发展战略,也完全符合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符合省委、市委绿色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要贯彻落实好市党代会精神,结合实际,就是要坚定不移走绿色路、打生态牌、创特色园、兴旅游地,争当全省绿色崛起示范县。

走绿色路。前不久总书记在参加亚太合作经济组织部长级会议致辞别提到绿色增长、绿色发展,第一。指出加强区域合作、实现绿色增长,将是今后区域合作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生态是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希望。要把保护绿色生态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按照绿色崛起、绿色增长、绿色发展要求,坚持既要保护好绿色生态,又要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县城、绿色城镇。要做大做强绿色GDP把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打生态牌。绿色生态是金字牌”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独特的优势。既不能为了一时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第二。也不能守着丰富的生态资源而停步不前、不去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产业与生态的关系,大力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大力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既要保护好的生态资源,打造好全国一流的空气、水质、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同时又要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建设好生态城镇,打响生态品牌。

创特色园。做大经济总量上,第三。与其他一些地域位置较好的县(市、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但是发展工业、现代农业、城市建设等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创建特色园,就是要凸显的特色,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创一流。新型工业方面,要着力打造全国钨高尖端精深加工基地、全省高档竹木家具及竹木制品深加工基地、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现代农业方面,要着力打造南酸枣、野生水果、高山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城镇建设方面,要高起点、高标准把县城规划建设成绿色生态、适宜居住、健身养生的欧洲型城镇,打造中国最佳田园乡村。

兴旅游地。随着明年赣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第四。县交通区位将明显改善,将成为一块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的绿色“乐土”要充分依托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全国最高、森林覆盖率全国最高、上堡梯田全国三大梯田之一、聂都溶洞中国南方最大花岗岩溶洞“四个中国之最”做好做活生态旅游这篇文章,坚定不移推进温泉开发、生态体育公园建设建设,加大生态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打响绿色生态旅游品牌,把真正打造成为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绿色后花园,营造国内国际知名的绿谷氧吧、宜居宜业、健身养生的旅游目的地。

三、创造性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

关键要落实新举措。要以有力的措施、务实的行动加速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学习贯彻好市党代会精神。为我县“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决定经济发展命运的至关重要问题。全县上下要转变观念抓项目,一是要以重大项目加速赶超发展。项目决定着发展速度和效益。转变行动攻项目,打破常规上项目,极力破解项目征地、资金、审批报批等节点难点问题。挂点县领导和责任单位,要坚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放大胆子抓落实,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项目;要敢于担当责任,只要是个人在项目建设中没有私利,有什么风险县委政府会承担。要积极向上争资争项,充分采取市场运作,增强项目建设的实效性。纪检部门、县“两办”要加强项目督查力度,对没有按时完成建设进度的要给予全县通报并限期整改完成;对通报后仍然没有实质进展的要采取组织措施;对在重点项目一线中做出贡献的干部,要破格提拔重用。

2015年后我县GDP须达到200亿元、财政收入要突破15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二是要以特色产业加速转型发展。对照这次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发展目标任务。关键要把钨、竹木、绿色食品、生物能源四大特色产业做强做大。要大力发展钨产品精深加工业,开发硬质合金、刀钻具等高尖端产品;大力发展竹木深加工产业,开发高档家具、竹木制品等应用型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全力支持齐云山退城进园、君子谷扩大野生果酒生产;大力发展生物能源产业,促进生物发电、活性碳产业兴起,加强硅、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及深加工,大力推进以生态旅游为带动的第三产业发展。要全力做好耀升工贸、林业上市的协调服务工作,以上市促企业裂变扩张、集群发展,力争五年内打造产值300亿钨产业、100亿竹木产业、50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科学规划县城生产力布局,三是要以城乡一体化加速统筹发展。加快欧洲型城镇建设。欧洲型城镇就是绿色生态好、空气质量好、建筑布局好、人文生态好。要突出城市特色。节约集约利用县城土地,加大县城征地拆迁和违章建筑拆除力度,加快推进东环城路、城西大道改造、北门河“一江两岸”和西湖引水工程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水系,绿化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加快小城镇建设。落实更宽松、更优惠的政策扶持圩镇开发、农民住宅小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观光园、农业产业示范园、农民美好家园新农村综合示范区建设,打造一批工业、城建、旅游、边贸、果业示范乡镇。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模式,重点扶持发展高山茶、南酸枣、野生刺葡萄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鼓励引导私营业主投资生态农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形成价值货币化。要科学利用生态资源,四是要以生态资本化加速绿色发展。生态资本化就是把生态资源通过市场运作转化为生态资本。壮大绿色生态经济,尤其要加速生态旅游发展。要大力引进大财团、大客商投资开发建设全省一流的温泉度假村、全国一流的生态体育公园,稳步推进阳岭国家森林公园、上堡梯田等重点景区开发,加大生态旅游宣传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真正使成为长三角、珠三角乃至港澳台地区的绿色后花园。

围绕我县的钨、竹木、绿色食品、生物能源、非金属矿等优势资源,五是要以招商引资加速开放发展。要注重特色招商。积极开展资源招商、产业招商,深入推进与深圳福田区在生态旅游、绿色产业等领域的项目合作,加快建设过埠、古亭、扬长等特色工业小区,大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高税收的项目落户。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以最优惠、最宽松的政策让利于企业、让利于客商;强化重商、亲商、安商、富商意识,落实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服务要求;严肃查处影响招商引资和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真正让外商来投资“能赚钱、身体好、没麻烦”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4

党的十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015年3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首次提出“绿色化”的概念,与原来倡导的“新四化”并举。2015年5月8日,国务院的《中国制造2025》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战略方针,提出“坚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并把“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作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从国际视野来看,发展绿色经济、培养公民绿色技能是重要的国际趋势。欧盟“2020战略”提出,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强的低碳经济是欧盟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欧洲公民必须具备恰当的技能,必须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培养公民的“绿色技能”及全体公民的绿色意识。国际劳工组织(ILO)和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联合针对全球21个国家绿色技能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绿色工作需要的技能:全球概览――基于21国的综合分析》。报告提出,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重要国家都了一系列政策行动,推动在职业教育中培养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并将“绿色技能”开发与本国发展战略相结合 (International Labor Office,Cedefop,2012)。

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绿色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与劳动力市场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必须关注培养劳动者绿色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与国际社会相比,我国对于绿色技能开发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亟需开展更加系统性、全面性的研究,形成明确的、可操作的绿色技能开发模式和实践路径。为促进我国在职业教育体系全面推行绿色技能的培养,2014年我国首次成功申请到亚太经合组织(APEC)项目“职业教育系统开发绿色技能”,并于2015年5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以此项目的启动为契机,本刊从理论研究、国际实践、学者思考等多个视角对在职业教育中开发绿色技能进行了展现,希望籍此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刮起绿色技能开发的“旋风”,使培养劳动者绿色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成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共识。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5

关键词:绿色会计;环境;可持续发展;差异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099-02

一、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和概念

1.绿色会计产生的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由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自然资源长期处于被过度开采的状态,导致了能源紧张、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接近枯竭,这不仅制约了经济发展,也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生态与经济的协调,更给今后带来了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

现有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对于企业来说,环境资源不是内部会计核算的成本,企业没有把它纳入内部成本,也没有与经济利益挂钩,这样的结果是资源开发利用的浪费和低效率。 因此现行会计核算存在严重不足,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2.绿色会计的概念。对传统会计的批判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结果是产生了绿色会计(GREEN ACCOUNTING)。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是环境问题与会计理论方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会计报告等诸多方面必然与现代会计有着相同或相似之处。但是由于环境问题的多样性与资源利用的复杂性,带来了绿色会计自身的特殊性:(1)核算内容的特殊性,它包括了企业所处的大环境。(2)成本计量的特性。(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传统会计研究主要运用政治经济学和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环境会计则需要涉及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4)报告形式的特性,环境会计报告既应揭示财务信息,也应揭示非财务信息(企业的环境目标及执行情况,企业对于治理环境所采取的措施等)。追求企业消耗资源及排放污染最小化下的利润最大化,明确企业社会责任。

二、绿色会计在中国推行的必要性

日前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的《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中,低碳经济成为主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会计领域的专业服务和支持,伴随着企业低碳化经营环境的逐渐形成,不少国际气候组织力推将环境因素纳入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

中国通过发展低知识型、高污染型企业,达到增长GDP。殊不知这都是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弯路,但是中国并没有以此为教训。环境污染的后果是严重的,恢复生态环境的技术还不成熟,完全是不可逆转的环境污染。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每年空气和水污染的损失占GDP的比重就达8%以上。这说明,中国通过牺牲自然资源达到GDP增长。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环境的四个纲领性文件,环境问题受到关注;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国际环境会计与报告指南。各国政府纷纷研究建立本国的环境会计体系,中国于2001年3月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2001年6月,经财政部批准,中国会计学会成立了第七个专业委员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绿色会计研究进入新阶段,为研究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提供了平台,促使绿色会计的尽快建立。2002年启动具体实践,但相关的专业标准建设和完整的会计体系还处在完善中。

传统的会计核算高投入低产出,必然造成过度开发消耗资源;高污染低效益必然造成生态环境补偿能力严重滞后,不仅阻碍企业的发展,更加阻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利益看,只有增大环保投入,重视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三、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两者前提假设不同。绿色会计协调企业与环境,不是简单的会计,前提假设不仅仅是把企业当做“经济人”而是将企业看成是生态环境中的企业,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该前提假设符合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产生的矛盾。反观传统会计主要以货币为主要度量手段,以原始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对经济业务进行连续地、系统地、全面地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实现价值最大的一种管理活动。企业在经营中可能会采取破坏环境而促进增长的方法。

两者核算对象不同。绿色会计的核算对象不仅局限与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要加入企业所生存的大环境,对除了企业经营的外部因素进行考量。传统会计的核算对象仅仅是依据企业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包括先进流入和先进流出,完全依赖于企业的商业活动。

两者的核算范围不同。绿色会计主要核算和计量的对象是自然资源利用的成本,它比传统的会计有先进之处,考虑了环境核算的因素,因此呈现宏观会计的显著特点。而传统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股东、债权人、政府、大众等)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财务、成本指标,用以考察经营的目标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传统会计反映的仅仅是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会计主体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企业。传统会计仅仅是微观会计。

绿色会计下需要新增会计科目。由于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大大超过了传统会计范围,所以绿色会计必须对各会计要素进行重新界定。在绿色会计体系下,资产类科目应增设“自然资产”项目,其中包括二级科目“有形绿色资产”和“无形绿色资产”。有形绿色资产指空气、水、森林、海洋、矿产、臭氧层等自然资源;无形绿色资产指企业拥有的用于环境开发和保护的长期资产:排污许可证、资产开采权、专利权、环境污染治理专有技术等。负债类增设“应付环境治理费”科目,专门用来核算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的成本:应付排污费、应付环境赔付款或罚款。所有者权益类增设“绿色投入”科目,包括国家财政拨付的专门用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基金、环保基金、社会统筹金等。费用类增设“绿色成本”科目,包括企业使用自然资源、维持自然环境平衡需要花费的资源。收益类增设“绿色收入”科目,包括企业使用节能产品、回收再利用资源得到政府的补助或者优惠的收入。

披露不同,传统的会计主要披露的是三大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但是在绿色会计的核算体系下,可以用增加附表或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的办法披露相关信息。绿色会计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为了向有关各方提供准确有效的绿色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分析、决策的需要。

四、绿色会计在中国企业中推行的对策研究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绿色会计从基本假设到要素的确认到会计报告,都与传统会计存在区别,但是这都是建立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传统会计的计量方式。同时绿色会计比起传统会计,更加适合时代的发展,尤其满足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时代需要,绿色会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会计是传统会计的升华,在中国发展绿色会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广大研究人员解决,本人认为存在以下的一些问题:(1)绿色会计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中国以GDP为考评的唯一指标时,很少有人会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味的创造GDP而忽视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不可取的。(2)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完善,企业局部发展与环境全局和谐存在矛盾,造成了执法不严格。同时企业对环境问题较为敏感,往往会避开这一块。(3)会计准则还不是很完善,虽然说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绿色会计的重要性,但是相关会计准则中没有相关规定。绿色会计还仅仅停留在高校教研员的书桌上,没有运用到实践中。(4)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是绿色会计准则迟迟没有出台的一个重要原因。没有相关培训,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甚至没有听说过绿色会计这个概念,使得绿色会计的实践又存在了障碍。

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做出相对应的调整:(1)加强绿色会计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可以从高校的教育做起。绿色会计不仅仅是高校教育那么简单,在教育的同时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把绿色会计切切实实的用在日常处理中,在实践中更好的完善绿色会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绿色会计的真正目的。(2)加紧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破坏环境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决不手软,执法人员要对相关企业从重处理。而对于重视环保的企业给予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发展。(3)制定相关的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不仅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也要披露环境因素,这种强行规定能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考虑相关的环保因素。同时有了相关规定后,企业的会计处理也会更加规范,有利于监管部门的监管。(4)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企业定期进行财务会计培训,及时学习新出台的相关制度法规,同时也可以邀请高校的财务会计教授定期给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讲座,及时了解研究的前言知识。外部环境上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我们相信,采取了上述的一些措施后,企业会更加重视环保因素,为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姝.浅析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异同[J].中国证券期货,2012,(4):132.

[2] 徐纯.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差异分析[J].财会通讯,2010,(7):128-129.

[3] 陈小红.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完善绿色会计的必要性[J].财经天地,2011,(7):50-51.

[4] 仵宇庆.绿色GDP与中国环境会计发展的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06,(9):23-24.

[5] 王颖.浅析绿色会计[J].财经界,2009,(4):112.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6

关键词:绿色食品认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食品认证;基地建设;无公害

1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1.1 目标、思路和原则

(1)目标: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发展;(2)思路:按照“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基地建设。按照市场导向和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水平,坚持“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鼓励将地方特色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养殖企业需求较大的原料产品建设为基地;(3)原则: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坚持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坚持与绿色食品产品认证相对接的原则,坚持多元化投入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1.2 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条件

其基本要求一是基地所在县级人民政府有专门机构负责农业标准化工作和绿色食品工作,对标准化生产有规划、措施和经营保证;二是基地环境符合NY/T391―2000《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基地内无工业“三废”( 废气、废水、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源;三是有绿色食品工作基础,已有绿色食品产品和龙头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四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健全;五是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具有建设标准化基地的要求。在建设过程中要建立综合协调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行之有效的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完善的科技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制度。

1.3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创建的申请和管理

这方面包括:(1)组织管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负责基地的统筹规划和组织管理工作,各省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负责基地建设的规划布局、现场考查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基地的创建和日常管理工作;(2)创建申请流程:县级人民政府向省绿色食品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绿办)提出创建基地书面申请报告,填写《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申请书》等材料。省绿办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的基地进行现场考察,并委托绿色食品定点环境监测机构对基地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现状评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地绿办推荐的申请材料进行评审。符合基地创建条件的,进行正式批准,并与基地县、省绿办签订创建任务书。年检和3年复查不合格,取消基地称号,并进行公告。2 绿色食品的产品论证

2.1 申请主体要求

具有绿色食品生产条件的国内企业均可申请绿色食品认证。

2.2 论证申请

申请人填写并向所在省绿办递交《绿色食品标志使用申请书》、《企业及生产情况调查表》及以下材料:一是保证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和规范的声明;二是生产操作规程(包括种植规程、养殖规程、加工规程);三是公司对“基地+农户”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合同、基地图、基地和农户清单、管理制度);四是产品执行标准;五是产品注册商标文本(复印件);六是营业执照;七是企业质量管理手册等材料。

2.3 受理及文审

省绿办收到上述材料后,进行登记、编号,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认证材料的审查工作,并向申请人发出《文审意见通知单》,同时抄送中心认证处,申请认证材料不全的,要求申请人收到《文审意见通知单》后10个工作日内提交补充材料。申请认证材料不合格的,通知申请人,且本生长周期不再受理其申请。申请认证材料合格的,进行现场检查、产品抽样。

2.4 现场检查、产品抽样

省绿办在《文审意见通知单》中明确现场检查计划,安排专人现场检查,合格的可以安排产品抽样。

2.5 环境监测

绿色食品生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由检查员在现场检查时同步完成。

2.6 产品检测

绿色食品定点产品监测机构自收到样品、产品执行标准、《绿色食品产品抽样单》、检测费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测工作,出具产品检测报告,连同填写的《绿色食品产品检测情况表》,报送中心认证处,同时抄送省绿办。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7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ong),是指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换言之,是指主要以价值形式,对环境及其变化进行确认、计量、披露、分析、以及可持续发展研究,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一种会计理论和方法。自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西方经济学家,环境学家,社会学家,生态学家等都着手讨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实现绿色回归,开辟一条绿色经济之路,并且呼吁全世界的人都来向环境宣战。到90年代初,学术界产生了“绿色会计理论”。

二、关于绿色会计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

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现实,会计理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就绿色会计的下列基本问题达成较为一致的共识:

1、绿色会计目标。绿色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环境或条件下,绿色会计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它集中而现实的体现了绿色会计活动的宗旨,为绿色会计实务指明了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绿色会计方法的选择和发展。通常认为绿色会计的目标分高低两个层次:一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协调发展,二是向环境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环境信息;有人则认为,绿色会计应满足会计人员和金融机构等主要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

从宏观来说,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纯粹追求经济利益的地位模式,将环境自然资本记入整个社会成本,来综合评价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代价和得失,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从微观来说,现代企业会计核算目标应在传统会计目标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管理理论,提供一个含有环境信息的信息平台。

2、绿色会计假设。对于绿色会计的假设,主张重新构建,并强调绿色会计的特殊假设。主要观点有:(1)概括为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多重计量、可持续发展等5项;(2)概括为会计主体、受托责任、环境价值、多元计量等4项;(3)概括为会计主体、可持续发展等3项;(4)只能在主体与货币计量上拓展。

3、绿色会计要素。关于绿色会计要素目前有多种观点:有人认为存在着环境资产、环境效益、环境费用等三要素,也有人认为包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环境费用、环境收入、环境利润等六要素。对于宏观绿色会计,问题的关键不是应否确认独立的要素,会计要素过于具体或按特定内容设置独立要素,将会弱化其在会计核算中应有的作用,甚至造成核算体系上的混乱,因此关键是如何科学地确定各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问题。对于微观绿色会计,目前的企业会计要素已能涵盖环境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因此没有必要重新界定绿色会计要素。但为了全面、恰当的反映绿色会计信息,应对现有会计要素的外延进行必要的扩充。

4、绿色会计报告。中国会计学会绿色会计专题研讨会上对于环境报告的模式提出了两种类型:其一是补充报告模式,其二是独立报告模式。

(1)宏观绿色会计的报告体系,以定期提供三张报表为益。(张百玲,《会计研究》,2002)一张是自然资源平衡表,另一张是自然资源使用与补偿及环境保护的资金流量表,第三张是持续收益表。报表形式可不拘一格,除价值核算外还可以有一定的数量及其它的核算指标。

(2)微观绿色会计的披露。认为一下子达到很高水平是不现实的,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在现有财务报告各有关项目中补充说明其由环境引起的部分。在此基础上,用指标或文字说明等方式客观揭示企业生产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程度及社会责任成本等情况,作为现行财务报告的附属部分一并报出

三、中国实施绿色会计制度基本原则的思考

在中国实行绿色会计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长期性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建议首先成立一个由经济、环境、资源、会计管理。法律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机构,对绿色会计理论、自然资源成本、环境影响成本、企业行为规律、产品市场规律、价格体系变动、会计核算项目、法律体系变动等等一系列有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2、灵活性和边界起步的原则

也可以采取“双轨制”,一为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二为探索性绿色会计核算体系,仅供研究和参考用。待各种条件相对成熟和世界商品流动准则出现变化时,再推广实施。

绿色会计核算的起始科目,应当从相对明确、简单和易于了解的内容入手,即所谓“边界推进原则”。而不能一开始就“好大喜功”,从那些十分模糊,毫无基础和多变的项目入手,如:大气环流的风能成本,潮汐能等。

3、系统性和多赢的原则

绿色会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含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涵盖时间和空间的问题。因此,必须突出系统性原则。

4、强制性和三种行为结合的原则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8

绿色会计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并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它与传统会计理论撞击便形成了绿色会计,其目的是要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从实质上讲,可持续发展由“生态效率”和“生态公平”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自然环境和人类对它的利用问题,这是环境问题,第二部分是各代人之间与每代人之间的平衡问题,这是社会问题。绿色会计所要做的是把环境看成是有价值并能被计量的经济资源,同时资本化为环境资产。因此,绿色会计要求把眼界扩大到会计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顾及可持续发展,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纳入会计核算中,以便衡量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是否给社会、环境带来经济影响,而不能仅从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出发进行目标决策。

二、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差异

(一)绿色会计弥补传统会计对企业经营活动监督与反映的不完整从人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反映和监督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采用复式记账的方法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但企业的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核算中得不到反映,从这一角度来说,传统会计所反映的内容是不完整的。绿色会计则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绿色会计完善传统会计对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计量缺陷在传统会计中,只有存在财产所有权的东西才有价格,才能以货币进行计量,在企业的会计账表中得以反映。企业对至关重要但无所有权的事物的使用和损害并不记入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不仅使企业的成本虚减,利润虚增,更是对以牺牲环境来取得目前利益的行为的一种鼓励。而绿色会计则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是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必须赋其以价值和价格,并对其损耗予以补偿,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迫使企业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考虑,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绿色会计推行的前提条件

在传统的会计中,.会计所体现的作用以一些方式阻碍绿色会计的作用发挥:以利润为重点的短期业绩衡量;过度限制性的资金预算和新产品决策;股票市场注重底线利润和每股盈余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着破产倒闭和被兼并的局面。所有这些都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不得不为短期利益着想,而无法顾及长远利润。因此业主之间的经济关系,只承认那些能以货币计量和能用价格确认和交换的东西,即仅对直接消耗的生产要素付费,环境的消耗破坏则没有计入成本。从整体来看,这样导致利润虚增,并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换取当前利益的做法。作为绿色会计,要克服传统会计的缺点,必须具备以下前提条件:一是全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领导者,周围的环境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要求每个人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二是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强,企业投资于环境维护、改善,并从中取得效益,则必须有长远发展的打算,有较强的竞争能力;三是完善、科学的绿色会计方法体系,即要解决传统会计方法与生态会计的矛盾,同时制定各种环境绩效衡量指标;四是健全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以法律形式约束、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环境发展的需要。

四、绿色会计的核算

(一)绿色会计要素绿色会计要素主要包括:环境成本的确认,若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则应将环境成本资本化,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否则应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环境负债的确认,环境负债是指企业发生的、符合负债的确认标准,并与环境成本相关的义务;环境资本的确认,环境资本是与特定环境资产资源相对应的会计要素;环境效益的确认,环境效益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环境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环境利润的确认,环境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与环境有关业务活动的最终财务成果,即环境效益和环境费用的配比相抵后的差额。

(二)绿色会计要素计量绿色会计的计量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机会成本法。如何计算土地的价值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同一土地的用途有不同的方案可供选择时,可采用机会成本法计算其价值。二是影子价格法。影子价格实际上是资源投入的潜在边际效益,影子价格反映了产品的供求状况和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越丰富,其影子价格越低,反之亦然。三是模糊数学法。模糊数学是利用模糊思维建立的数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环境资源的价值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自然、经济、社会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的系统。当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精确化的能力减少,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复杂性和精确性相互排斥。

(三)绿色会计报告报告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把绿色会计要素直接添加到原有的会计报表中去;另一种则是设置独立的绿色会计报表。绿色会计信息包含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环境资产、环境成本、环境负债等内容可直接列于资产负债表或损益表中,对其他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可在说明书中予以说明。独立的绿色会计报告为了更好地反映企业环境会计的全部信息,以便于读者阅读,可以选择将企业环境信息集中在一份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中,作为三张主表的附表,一并对外予以披露。

参考文献:

[1]李永臣:《企业环境会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9

【关键词】绿色会计;绿色成本;环保效果;绿色效益;绿色会计报告

鉴于现代工业的大发展,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生态环境恶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森林荒漠化,白色垃圾充斥,全球气候变暖,资源耗损稀缺等生态危机四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上述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目前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新一轮节能减排区域限批的环保风暴中,又迎来了“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三大环境新政策出台,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新政策,求生存求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

一、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绿色会计披露是对环境保护活动的定量管理,达成、保持合理经营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换句话说,通过实施绿色会计核算披露,企业和其他组织可以正确地确认、计量与环境保护活动相关的投资和成本支出,并可以对取得的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如果可以更好地洞察这些投资和成本支出带来的潜在收益,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环境保护活动的效率,而且可以加重环境数据在支持理性决策方面的作用。另外,企业和其他组织在进行各自的经营活动而利用环境资源即公共商品时,对它们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着报告责任。这种利益相关者包括:消费者、商业伙伴、投资者、雇员、当地居民、管理当局等。绿色会计报表披露企业环境信息是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步骤。因此,绿色会计披露可以帮助企业和其他组织,促进其公共信任和信心,使企业得到一个公平的绿色估价商誉,绿色会计披露势在必行。新晨

二、什么是绿色会计

绿色会计是会计学、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互结合,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货币单位、实物单位计量,或用文字表述的形式,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成本价值,平衡人工资本和自然资本,全面反映自然资本和企业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持与社会的良好关系,企业需要从事有效率和有效果的环境保护活动,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环境影响最小,企业绿色利润最大化目的,绿色会计披露为首选。绿色会计的目标是通过实施绿色会计程序使得企业可以确认正常经营过程中的绿色成本,理清这些环境保护活动带来的绿色效益,提供定量计量的最佳方法(以货币单位或物理实物单位),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绿色会计报告披露。

环境保护是指为预防、减少、避免环境影响,消除这些影响,或在影响发生之后修补等方面的活动。环境影响是企业经营或其他人为活动对环境产生的负担压力,并可能形成维持良好环境的潜在障碍。

绿色会计披露包括两个领域:宏观(包括中观)绿色会计和微观企业(包括相关组织)绿色会计披露。本指南仅包括企业绿色会计披露。企业绿色会计披露包括以下要素:一是绿色成本(货币单位);二是环保效果(实物单位);三是绿色效益(货币单位)。另外,绿色会计披露同时也确认、计量、报告以物理实物单位表示的环境绩效中环境保护效果,自然资源的货币定价计量是难点。

三、绿色成本核算

(一)绿色成本概述

绿色成本是指环境保护活动的资本性或费用性支出核算。它既包括尾端设备投资或其他支出,也包括清洁生产成本核算。绿色费用总额是环境保护活动而发生的费用,是企业总费用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信息监控与获得费用以及环境资本性资产的折旧费用。可直接识别的成本直接归集到绿色成本中,混合成本按一定方法(差额法、比例法等)进行归集简单易行,关键是自然资源的货币计量披露。

绿色经济发展报告篇10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今年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经济。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一)绿色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会计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涉猎的是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但实证研究仍凤毛麟角。

(三)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由于绿色会计目标定位过高,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绿色会计模式,以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如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报告的设计和使用方法都没有走出套用传统会计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制订上才刚起步,缺少可执行的部级的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为绿色会计实践的支撑。

(四)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绿色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问题。

二、完善绿色会计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对于法规执行起来很不得利。为此,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规落到实处。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经济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

(五)完善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绿色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绿色会计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

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一方面,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能在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合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