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题报告十篇

时间:2024-01-11 17:4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软件工程专题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1

关键词:应用型;基于项目;实践训练;答辩考核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由教育部提出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型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正逐渐成为应用型院校转型的目标。那么如何让在校大学生具备软件项目开发的技能和知识也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1]《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也由原来软件开发理论知识的讲授转变为软件开发基本技能和文档撰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学习这门课使学生能够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并且知道在开发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做什么和怎么去做,让学生能够直接进入到项目组里,参与软件项目开发。这样改革的好处是多样的:1.这样除了对学生应用能力进行了培养,而且让学生对软件项目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后续为以后的其它专业课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2.在同步开设的其他课程中,进行横向联合,让学生都针对同一项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3.对各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都有所触动,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目前,国内各个高校的软件专业中都开设有《软件工程导论》这门课。多数学校还是当作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来讲授,这样的学校大多是研究型大学,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对枯燥的理论可以接受,但是只学理论没有实践造成的后果是学完就忘,学生只会答题;还有一些学校对《软件工程导论》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将理论基于一种开发环境的软件开发,试图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多数是面向对象开发方式,理论多实践少,落到实际课堂教学上还是教师说的多,学生做的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考核方法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软件工程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软件开发基础知识,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2]、项目管理这些内容,采用的是结构化的软件开发方法。之前我们只讲理论知识,特别是开发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和软件,但是学生学完即使会做题也不会开发项目。现在,我们将教师实际参与开发的项目带领学生从需求开始分析,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加入到授课内容中,结合实际的项目开发的内容,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完成自己的项目,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做到学有所用。希望培养学生整体软件开发的方法、软件项目管理能力、软件需求分析能力、数据库设计能力、人机交互设计能力、软件测试计划及方案的制定能力、课程报告撰写能力、学习态度等各方面能力。

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软件工程导论》是一门理论课,多数是在多媒体教室由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授课。现在,在开课之初,我们要求每个学生申报一个题目,整个学习过程中学到哪个阶段,学生就自己去完成所申报题目的该阶段的任务,这样课堂上老师讲怎么开发软件,在课下布置了大量的阶段性文档要求学生去完成,而且各个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同,随着各阶段任务的完成,学生也体会到了项目开发的过程、方法。为了保证学生提交的阶段文档的质量和保证学生的项目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将阶段评审添加到了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提交的阶段任务文档有:《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报告》和《课程综合报告》。其中《课程综合报告》中要求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去排版和完成,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训练能够在毕业设计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和成绩。在教学改革时我们还尝试着和同时开设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联合起来,分别针对同一题目进行阶段训练,在最终答辩的时候由三门课的老师同时参与答辩,答辩成绩被记入到三门课的最终成绩里,比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学习如何设计数据库就应用在了《软件工程导论》课的总体设计阶段,学生需要画出E-R图,给出主要表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最终就是根据《软件工程导论课》分析和设计的结果用JAVA语言开发出一个小项目,这样学生不仅写出了阶段文档,最终还能做出一个实际的项目,增加了完整性和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法的改革

原来我们都是采用试卷考核的方式,但是试卷考核只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并不能考核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而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程让学生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实践能力,所以由试卷考核改为答辩考核和平时阶段性评审。[3]这也要求在开课之初就制定出比较详细和全面的考核方案,我们的考核方案从课程报告、答辩平时表现这三大方面出发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标准如表1。而且,在课程报告提交时,我们有统一的文档格式和内容要求,包括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报告、测试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在平时授课阶段就需要提交上来;而答辩时,将学生答辩的项目原型与学生之前提交的需求、设计进行对应,审核是否是按照需求和设计进行的开发;而且在近几次的答辩中,我们将答辩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这样可以看出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项目综合运用能力的高低。《软件工程导论》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希望将枯燥、抽象的理论课变成充满趣味和挑战的实训课,让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知道项目开发各阶段的工作内容,且能够开发一个简单的项目,避免在毕业设计时犯一些软件开发的常识性错误,比如项目开发流程弄错,如何进行分析和设计等等。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自己申报题目,从需求分析到最终分析设计结束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来做,通过学习软件工程思想和方法去完成软件开发过程,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独立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性,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菁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J].职业教育,2016.

[2]韩万江.软件工程实例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2

CAE软件用于对工程结构与产品的性能及其生产加工过程的分析、模拟、预测、评价、优化和控制,是工业装备和产品创新设计的核心技术,也是国防和军工装备研制的战略技术. 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CAE软件的发展,一直在国际上居主导与领先地位.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开发出一些拥有自主版权的CAE软件,取得较好的成果,并在一些特定功能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然而,与国际先进CAE软件相比,我国CAE软件在整体功能与性能等方面还无法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 目前,我国的工程模拟主要依赖于进口商用软件,一些高端CAE模块和软件被国外所禁运,创新和开发能力严重受限. 这种态势严重制约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发展,限制我国科技与工业产品创新性与竞争力的提升. 发展自主CAE软件技术和产业,对于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品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发达国家技术禁运壁垒和市场垄断、保证国家战略安全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凝聚和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大连理工大学钟万勰教授作了主题评述报告“加快国产CAE软件研发,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会议分为3个中心议题:

(1) 发展国产CAE软件的迫切性与重大工程需求,相关报告有

・ 航空发动机CAE软件(产业)发展的历程、问题及对策(报告人 尹泽勇)

・ 载人航天工程CAE软件的应用与发展思考(报告人 周建平)

・ 以工程应用为基础,实现航空CAE软件的产业化发展(报告人 孙侠生)

・ 中国航天型号产品研制对CAE软件的需求(报告人 杨海成)

・ 研制有自主版权的高水平CAE软件是加速发展我国铁路事业的当务之急(报告人 孙喜运)

(2) CAE软件开发的核心技术与共性科学基础,相关报告有

・ 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CAE软件!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报告人 崔俊芝)

・ 自主CAE软件研发中的若干共性科学前沿问题(报告人 张洪武)

・ 从CAE到以模拟为基础的工程科学(报告人 何颖波)

・ 机械系统CAE与计算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报告人 洪嘉振)

・ 飞机气动力计算的软件发展(报告人 陈十一)

(3) 国产CAE软件发展路线图,相关报告有

・ 国产CAE软件产业的战略对策(报告人 程耿东)

・ 我国高分子材料加工及模具CAE软件的发展和思考(报告人 申长雨)

・ 发展CAE软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报告人 庄茁)

・ 开发CAE软件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报告人 )

・ 开发高性能专用CAE软件(报告人 梁国平)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3

关键词:软件;开发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6-0000-02

Talking on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ject Management

Zhou Qing

(Ningxia Telecom Company,Yinchuan75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oftware products,more and more large-scale,personal development workshops to go it alone approach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unsuited to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The software companies are active in the introduction of project management software development activities,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Keywords:Software;Development projects;Management

一、加强软件开发项目的管理是实现高质量软件产品的基础

软件质量的高低,由符合软件质量要素要求的程度来决定。软件的质量要素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6个方面。软件开发过程中从需求、设计、编码、测试到上线验收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将对软件质量要素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开发出符合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必须加强对软件开发全过程的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是按需求确定范围、按目标制定项目计划、按计划执行管理的过程。对软件开发各阶段加强项目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对软件开发的控制能力,提升软件开发的质量。软件项目的建设按软件工程的生命周期法可分为项目立项、启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上线、项目验收和上线后评估等9个阶段进行。加强软件项目管理,就是以软件工程的各个环节为管理主线,将动态项目管理贯穿其中,通过对软件开发的项目范围、项目进度、项目质量、项目沟通、人力资源、项目成本六大核心要素的集成管理,实现软件开发管理效能的最大化,从而大大提高软件开发质量。

二、软件项目管理中的一些误区

(一)在项目的需求分析阶段,有些认为开发方与客户方在各种的问题的基本轮廓上达成一致即可,而具体细节可以在以后填充。其实不然,因为无论开始时有多么细致,以后对需求的修改几乎是必然的。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思想。实际上许多软件项目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需求阶段对问题的描述不够细致,导致后来预算超出或者时间进度达不到要求。正确的做法是:在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双方必须全面地尽可能细致地讨论项目的应用背景、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操作界面要求、与其他软件的接口要求,以及对项目进行评估的各种评价标准。并且,在需求分析结束以后,双方还要建立可以直接联系的渠道,以尽早地对需求变动问题进行沟通。

(二)也有些人认为软件项目的需求可以持续不断的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可很容易地被实现。其实,在具体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客户方很难在需求分析阶段全面而准确地描述所有问题。随着开发进度的推进,往往会有一些需求的改变。而现代软件工程理论也利用软件的灵活性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这种情况。实践表明:随着开发进度的推进,实现软件需求更改所需要的代价呈指数形式增长。假定在需求分析阶段实现需求更改需要花1倍的代价;那么,在系统设计和编码阶段,需要花费1.5-6倍的代价;在系统测试阶段需要花费10-20倍的代价;在软件版本以后,甚至可能要花费60-100倍的代价。由此可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软件需求的改变应当尽量早地提出,这样才可能花费少。

三、如何加强对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管理

软件开发项目具有建设范围难界定、技术含量高、人员流动快、协作性强、开发成功率低等特点,在目前国内对软件项目的监理制度尚未普及。对软件开发仍然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由企业的信息技术管理部门设立软件监督岗位,加强对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软件项目的立项应符合业务的需求。软件开发项目的提出,应由迫切的业务需求来驱动。很多不成功的软件项目,往往是由信息技术部门提出,按照技术人员的思路主导开发,并理所当然地认为能够在业务部门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这样的项目由于得不到业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脱离业务需求,多数面临失败或半途而废的命运。

软件项目的立项,应由软件的需求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的工作需要,向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提出软件项目的立项建议,对立项目的、业务需求范围、技术经济指标、开发周期要求等方面做简要概述,由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业务专家和信息技术专家组成联合专家组,进行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论证。通过专家组论证审核后,项目提出单位需要进行开题设计,进一步明确软件开发范围、技术路线、进度安排、经费预算、研究人员组成、合作队伍,并以此为基础编制完成开题设计书。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开题设计进行论证,只有业务需求合理、技术路线可行、开发队伍落实的项目,才能通过专家组审核,进入项目启动阶段。

(二)软件监督和各部门的协调作用。软件监督的主要职责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协调业务需求部门和软件开发方的关系,监控软件开发任务的执行情况,给开发人员和管理层提供反映软件过程质量的信息和数据,提高项目透明度,从而保证项目按照计划实施,实现预期目标。所选的软件监督人员应具备三方面基本素质: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业务管理流程,掌握软件开发流程、开发规范以及相关标准;具有软件开发项目的建设和管理经验,掌握项目管理知识。

监督人员除了监督职责外,还应该协调各个部门对软件进度及时调整。为确保项目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督导人员必须控制任务和跟踪里程碑。按照软件项目的开发规律,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几个重要阶段,对这几个阶段的关键事件设立里程碑进行跟踪管理。项目进度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成:制定项目里程碑管理运行表;定期举行项目状态会议,由软件开发方报告进度和问题,用户方提出意见;比较各项任务的实际开始日期与计划开始日期是否吻合;确定正式的项目里程碑是否在预期完成。当然,软件开发不像加工螺钉、螺母,有具体的标准和检验方法。软件的标准柔性很大,往往在用户的心里,用户好用是软件成功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在软件开发前很难确切地、完整地表达出来。因此,开发过程项目组和用户的沟通互动是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最好办法。

(三)软件验收是软件项目的必要保障。软件验收应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述程,包括验收前的系统测试、系统上线和正式验收这三个阶段。

系统测试:系统测试是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应在测试环境中进行,以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设计满足企业的业务需求,并能正常运行。系统测试阶段应包括以下主要流程和工作内容:制订测试计划,编制测试用例,建立测试环境;测试:在测试环境中,项目组根据需要,对系统依次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和用户接受测试;提交测试报告、用户确认签字:项目组撰写测试报告,将测试报告提交给各相关用户,用户应在测试报告上签字确认。

系统上线:系统上线前应做好准备工作,在上线前,软件监督要组织软件开发方制定系统上线计划,系统上线计划应经过信息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管理层的正式批准,并通知各相关部门。所有的上线准备工作做好之后,由软件监督确认上线系统版本正确性后,与用户确认系统上线时间,下达上线指令。系统上线操作人员将最后版本的系统程序移植到生产环境。

正式验收:正式验收前,软件开发方应向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提交软件开发过程中各阶段性文档,包括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源程序代码、可供安装使用的系统安装程序、系统管理员手册、用户使用手册、测试计划、测试报告、用户报告、数据移植计划及报告、系统上线计划及报告、用户意见书、验收申请等。信息技术管理部门接到验收申请后,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组织管理层领导、业务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专家成立项目验收委员会,负责对软件项目进行正式验收。

软件监督应根据软件开发方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表现,向验收委员会提出全面的软件监督报告,并根据开题设计书、软件开发合同以及《需求分析说明书》,制定验收标准,提交验收委员会。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组织由验收委员会、软件监督、软件开发方参加的项目验收会,软件开发方以项目汇报、现场应用演示等方式汇报项目完成情况,验收委员会根据验收标准对项目进行评审,形成最终验收意见。

(四)合理利用一些项目管理软件来辅助项目的管理。大多数软件都可以跟踪多种活动,如任务的完成情况、费用、消耗的资源、工作分配等。通常的做法是用户定义一个基准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根据输入当前资源的使用状况或工程的完成情况,自动产生多种报表和图表,如“资源使用状况”表、“任务分配状况”表、进度图表等。还可以对自定义时间段进行跟踪。与人工相比,项目管理软件的一个突出功能是能在许多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快速、简便地生成多种报表和图表,如甘特图、网络图、资源图表、日历等。项目管理软件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项目信息,项目人员通过电子邮件获取信息,如最新的项目计划、当前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各种工作报表。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不仅体现在上述的这些内容上,事实上,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使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项目可以顺利实施和完成。

参考文献:

[1]陶刘强,成筠.浅析软件开发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2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4

本届会议适逢CAE年会创办5周年,主办单位邀请了来自科技主管部门、科研院所、制造企业、高等院校的领导、知名专家学者、软硬件厂商代表作主题演讲,进行技术交流.

年会围绕“引领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主题展开. 7月28日上午的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持,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泽玉研究员为大会致欢迎词,中国软件协会数学软件分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并行计算实验室副主任张云泉博士为大会致开幕词.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庄茁教授、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赣先生、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赵会博士、上海汽车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总监凌天钧总工程师、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郑耀教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陈焕星研究员、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岳中第研究员、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张卫红教授等.

大会开幕式结束后,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王泽玉研究员主持开幕式之后的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党委书记庄茁教授作了题为“航天器结构力学仿真分析的若干问题”的报告;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赵会博士作了题为“CAE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碰撞安全研发中的应用”的报告;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长江学者郑耀教授作了题为“航空航天数值模拟与数字样机技术”的报告;LMS国际公司中国区CAE技术经理石银明博士作了题为“一维/三维/测试多学科多属性系统集成平台”的报告;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作了题为“汽车轻量化与高强度钢板热成形仿真技术”的报告;香港中文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工程系王煜教授作了题为“CAD和CAE及优化设计的一体化”的报告.

7月28日下午,CAE年会的重头戏“CAE技术趋势论坛”召开.组委会精心选择各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知名专家为论坛作演讲. 东风汽车公司副总工程师陈赣先生作了题为“CAE技术在东风汽车公司技术中心越野车开发中的应用”的报告;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张卫红教授作了题为“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的报告;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总工程师、高级CAE专家吴沈荣先生作了题为“整车工程与CAE仿真技术”的报告……专家们的报告内容新颖,理论与实践并重,赢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赞赏.

7月29日,年会设立的国防科技工业、汽车交通、先进制造科技应用专题分会场召开.每个分会场的报告都有10个以上,参会代表既了解了CAE技术在相关行业的应用情况,又分享了CAE厂商的成功应用案例.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5

生产实习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实践环节,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学完所有基础课及技术基础课和大部分专业课后进行。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网络和通信公司、企业广域网和内联网(Internet/Intranet)或实习基地的生产实践,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实践操作技能,建立网络、信息系统集成概念,并为后继课教学及毕业环节打下基础。

二、实习要求

(一)解计算机通讯网络及企业内联网的构成和配置,掌握所接触信息系统(软硬件)的工作原理,结构,安装,及故障识别方法,熟悉基本网络测试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系统规划软件和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二)了解服务器、交换机、Hub、网卡、光纤和粗细缆的功能,安装,维护及使用方法,了解它们选型的一般原则及对应的网管软件使用等。

(三)了解所在企业信息流的组成,即供应链、产品链,资金链、信息链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形成企业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通讯网络的整体概念。

(四) 通过讲座、参观,了解通讯及网络技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使用情况、新成果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三、实习内容

讲座(1)金杯CIMS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2)大显网络集成工程建设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讲座(3)铁通光纤数据通信、网络设计

时间、地点、报告人、单位、报告内容、专业认识和体会

注:侧重内容:通信设备、方案设计、设备选型、组网、内容总结、心得

实习单位(1):沈阳铁通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局域网的组成、光纤通信

实习单位(2):沈阳汽车制造厂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注: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络、管理网络、企业生产信息管理集成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实习单位(3):大显网络工程公司

时间、地点、参观单位简介、参观过程、情况总结、心得

侧重内容:企业生产流程、控制网和管理网集成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功能、实现、应用情况

注:

(1) 实习报告分为封皮和实习报告正文(封皮应表明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报告正文如果较长,可以加目录;也可以不加,同学们可以自行选择)

(2) A4纸,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3) 讲座报告和实习单位分开写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6

关键词:XBRL环境;内部控制

XBRL主要是指通过统一的表达按方法和格式标准来定义商业数据,有效转换企业的财务报告,使其能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读取,形成具有统一标准和可比性的财务报告。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XBRL技术,能够减少信息交换的成本,提高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和财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益,达到会计数据标准化的目标。

一、XBRL环境下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内部问题。①专业人才缺乏。XBRL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和财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在XBRL领域缺乏权威的专家,无法科学指导在岗人员,并且财务人员无法全面认识XBRL的重要性,不能将其有效应用到财务系统中。另外,有些财务软件企业结合企业的岗位素质要求,提供了一系列课程,如产品、技术、管理和沙盘等,但是由于培训时间长且培训成本高,只能对人员进行基础性培训,需要人员上岗后自己进行深入学习及领悟,这些都对培训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②缺乏完善的内控体制。当前部分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纳税报表和信贷报表不一样,存在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现象。我国的XBRL应用尚不完善,没有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来加以指导,内部控制环境相对复杂,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直接获得所学的决策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控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外部问题。①XBRL软件实用性不强。XBRL应用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会计信息处理是以会计程序和计算机系统为主,因而应用软件的选择对财务报表生成质量会产生直接性影响。现阶段,我国财务软件厂商开发便捷软件基本支持XBRL,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研制适合企业内部使用的软件,有效满足企业的需要。②分类标准体系不完善。不同的国家在报告规范分类标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这些标准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即都需以地区会计准则为依据加以建立。我国虽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以及XBRL技术规范系列,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方面尚未形成标准体系,尤其是统计、审计和税收等领域,相关的审计和会计工作的标准及接口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XBRL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政府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在信息披露和商业报告等信息共享领域中应用XBRL技术,不断扩展通用分类标准,与证监会、税务部们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分进行协作,研制适合统计、审计和税收等领域的专用分类标准。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对网络犯罪界定加以明确,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严惩电子犯罪,有效约束XBRL的违规舞弊行为。

(二)合理改革组织结构

企业在XBRL环境下优化内部控制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组织结构进行合理改革,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各个部门间的责权界限,从而满足内部控制改善以及XBRL的实施需要。当然在改革组织机构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与建议,争取通过一体化的方法来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通常组织机构改革涉及的内容具体如下:①建立安全防范体系,便于XBRL数据安全的存储、使用、传输和生成等;②对数据管理系统加以建设,确保数据责任追查、数据监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③建立过程管理体系,各环节设置专门人员,以便及时处理相关的管理问题;④构建完善的责任分工制度,对技术和管理权限进行科学分配;⑤构建企业专用通信体系,提高内部沟通和信息的顺畅度;⑥设立专门技术部门,为XBRL应用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强软硬件开发利用

XBRL国际组织致力于XBRL抽象模型的构建工作,该模型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利用XBRL解决方案,为XBRL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XBRL应用还处于完善阶段,软件生产厂商对通用性强的软件开发更为重视,忽视软件的二次开发,严重制约了XBRL软件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购置软件之后,需要重视其二次开发,邀请软件公司参与到软件的二次开发中,或是由专业人员来进行软件技术指导,充分展现XBRL的应用优势。此外,需要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防控手段,以免因黑客篡改和盗取会计信息资源数据而造成投资失误,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重视人才培养

企业对XBRL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需要人才满足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企业普通管理者,能利用软件来分析和提取XBRL数据;二是企业骨干财务人员,能熟悉实例文档与分类标准,并且可以借助软件对XBRL报告加以制作及修改;三是计算机程序员,能全面掌握与灵活运用XBRL编程技术,积极开发XBRL系统。总之,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此提高人才的软件应用能力、设计能力、财务能力等,满足XBRL环境下社会对人才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XBRL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合理改革组织结构,加强软硬件的开发利用,重视人才培养,从而实现XBRL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优化目标,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黎明梅.XBRL环境下内部控制风险浅谈[J].财会通讯,2011,22:119-121.

[2]卢美玲,区永健.XBRL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2,08:55-57.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7

采编、发行和广告是当代媒介经营的“三驾马车”,但发行历来不受重视,理论研究也相对薄弱。本刊开设的“报刊发行”专栏,将把媒介发行作为一个重点关注的话题,希望能为国内百万发行人搭建一座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一个精神家园。本栏目坚持“写发行人的话,为发行人说话”,致力于提供实用的发行资讯,传播发行前沿理念,推介发行界的经典案例。这里的文章要求贴近发行实际、贴近发行生活、贴近发行人员心理。同时,坚持“大发行”理念:不坐而论道,就发行论发行,要从发行的视角来看媒介经营,从发行的视角来观照采编、广告以及其他媒介事件。欢迎全国发行人以及对这个问题有兴趣的人士踊跃来稿,来稿题材不限,字数不超过5000字。

电子邮箱:tzf .cn; 电话:027-67166509

一、国内报刊出版发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背景

信息技术在提高报刊出版单位的市场感应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推进产品创新、流程再造、服务转型,实现

传媒“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①,已成为报刊出版单位新一轮创新的制导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出版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报刊出版采用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印刷环节告别了铅与火,这一过程被称为“印刷革命”。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报刊出版引入综合新闻业务网络(NISN),新闻采编环节告别了纸与笔,这一过程被称为“采编革命”。三是自21世纪初起,报刊社的出版、发行、广告等经营管理业务的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这将是报刊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变革,它将推进报刊的广告、发行等活动走上整合经营管理的新时代,实现报刊出版信息化管理的“第三次浪潮”――“经营革命”。从实施情况来看,目前广告环节已经初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发行环节的信息化建设十分滞后,各地报刊发行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刚刚开始②。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起,北大方正、清华紫光等报刊业信息系统提供商已经开始探索报刊发行数字化解决方案。但由于报刊发行中间环节复杂,渠道差异较大,终端分布零散,管理软件与发行业务对接的难度较大,加上报刊发行从业人员素质较低,长期形成的手工操作惯性等原因,发行管理软件长期曲高和寡,得不到推广和运用。2005年被称为我国报业发展的“拐点”之年,报业广告增幅遭遇20年来的首次大幅下滑,低于同期GDP增幅。面对新媒体的崛起、报刊业竞争空前惨烈的形势,为解决报刊业效益下滑和发行成本过高的病症,报刊社开始将发行数字化建设提上日程。2005年被很多IT软件公司称为“发行年”,报刊发行管理软件的需求在这一年成为热点,大多数省城日报集团以及大众娱乐类期刊开始引入发行管理信息系统,不少地级城市报刊社也开始了发行数字化改造的尝试。如2005年初山东临沂日报社引入的高术发行业务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营。2006年,《常州日报》使用的基于WEB方式的发行管理系统投入使用,该系统具有远程联网、远程管理的优势,能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发行管理机构和市区、三辖市的9个发行站,统一到同一平台上工作,从而实现从订单、收订、结算、分发、投递、人力资源等一体化管理,对各种发行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该系统还支持网上交易、投递包裹等多功能、全方位的业务,并为“电子商务”做好铺垫。

二、报刊社发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现状

开发报刊发行信息管理软件首先遇到的是自主开发和引进吸收的矛盾,国内主要有四种开发方式:一是直接引进模式,即报社直接购买由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报刊发行管理软件。如2001年《广西日报》发行中心购入方正创汇发行管理系统,取代了手工和初级电子化操作。国内已有不少发行信息系统开发的软件提供商,规模比较大的有紫光新华、北大方正、高术等几家。购买模式的节省成本,但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改造,与报刊社的实际情况难以很好对接,使用起来会遇到比较多的难题。二是自主开发模式,即报社自己组建研发队伍,独立开发发行管理软件,如2000年济南日报社出资100万元设立济南舜网传媒有限公司,它自主研发的《报刊发行信息网络系统》获得中国报业协会电子技术进步委员会1999/2000年度技术进步优秀奖,该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科技公司。自主开发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整合报社资源,软件成果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比较强,缺点是开发成本较高。三是委托开发模式,即报社根据自身的需求列出要求,委托专业软件开发商开发个性化的发行管理软件,成果归报社。如2003年深圳报业集团委托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报刊发行多元一体化应用平台软件,建立了集报刊发行、人力资源管理、薪酬与绩效管理、投递时效管理、综合数据分析、投诉管理的多元业务一体化系统,通过了由深圳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并认定达到了国际和国内报业同类项目领先水平。四是联合开发模式,即报社网络技术部门和专业软件开发商合作,如2004年天津日报社联合瑞典卡诺尔计算机有限公司、北京凯普计算机软件系统工程公司、上海天呈商务咨询有限公司、IDG瑞典公司等共同出资创建天津每日新传媒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试图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发行管理软件。联合开发便于多方资源整合,达到各取所长、互利双赢的效果③。

在发行管理信息系统与报刊社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关系上也有两种思维倾向,一是强调发行业务特殊性的专门系统模式,主张将发行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专门系统来开发,发行和广告、采编等信息管理系统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存在,如天津日报社于2001年就开发出一套专门服务于报纸发行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发行管理数字化。专门系统开发模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信息系统,其优点是能够比较好地针对报纸发行业务实践,服务于报纸发行的细节,但缺点是由于只考虑到报纸管理的特殊性,缺乏与广告、采编等部门的信息沟通与资源整合。二是强调发行业务与报刊社其他业务对接的整合集成模式,从报刊社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角度出发,试图建构一种跨业务的、集采编、发行、广告与印刷等业务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如北大方正的报业数字资产管理系统(简称DAM系统)就是管理新闻媒体的各种数字资产的软件平台,包含了采集、加工、存储、与再利用四个核心内容,以及数字资产的经营管理。大众日报报业集团的报业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和《济南日报》即属此类。但由于报社多种业务的复杂性以及不同领域流程的重大差异,使得数字资源的跨领域、跨部门整合十分艰难,目前的综合信息平台在信息整合上并未达到应有的目标与效果。

从现有报刊发行管理软件的结构方式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树型层次结构,即以报纸发行垂直管理的布局层次为线索来组织发行软件。如森博EBS报刊发行管理系统分为发行站管理、发行中心管理、中心系统信息三个层级子系统,它们各司其职,保证了报刊从征订、零售、要数、汇总,到结算、通知印数等发行流程中的数据传输能及时准确,并且能收集完整的发行信息,进行更深入的统计、分析等,为决策提供明确的数字依据。二是业务版块结构,即以报纸发行水平管理的业务流程为线索来组织发行软件结构。如瑞新世纪科技公司开发出的“发行通2005”,该系统包括订阅管理、订户管理、渠道管理、邮发管理、邮签打印、报刊分发、投递管理、收款对账、统计图表、库存管理、任务管理、投诉管理、绩效考核等多个功能模块,支持读者订阅、二渠道()、邮发、赠阅等多种发行方式。以下是国内几家报刊社发行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以上数据表明,积极推进发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地报刊社的共同趋向,但由于缺乏沟通和协调,各地广泛认可的基本规则尚未正式确立,发行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处于“战国时代”。

三、当前报刊发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报刊社发行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进展,重视发行信息系统建设已成为一种风气,企业数字化建设的新概念,如电子商务BTOBTOCA模式、企业资源计划ERP等被引入发行管理软件开发,但从总体上说,报刊发行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还停留在信息保存和查询的初级阶段,缺乏挖掘数据信息的创新能力。虽然我国一些报刊集团已经开始展开信息经营活动,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具体表现为:

1)不是以报业经营管理活动为整体考虑,而仅仅着眼于局部的头痛医头型。体现在规划、设计、实施报业信息系统时,不是以报业整体和整个经营活动流程为对象,而只是以某一应用部门,如征订部门工作流程为对象,为其开发专用的业务流程管理软件,一旦涉及与经营活动的上下游部门衔接,如财务部门、印务部门等,就要电脑改人脑,最常见的是广告、发行与财务的定期人工“对数”,重复记账等④。

2)信息孤岛带来的信息不统一、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信息不“兼容”:各报社所用的发行软件来源于不同的厂商,不同版本之间的数据定义、分类标准不同,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数据难以共享,不能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数据更新不同步,大量冗余的信息堆积,导致报社的各种数据统计频频出错等,这些症状在报业集团子报较多或异地经营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3)数据采集不健全,且数字浪费严重:一些现有的发行管理软件,伴随严重管理功能缺失。如现行的发行管理软件,其功能侧重于订户信息及发行收入的管理,而发行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管理等功能不全。另外,这类软件缺乏对已有数据进行整理、挖掘和智能分析能力,报刊社领导无法借以提高科学预测、决策水平。

4)重管理轻服务、重工具性轻生活性、重单向传递轻双向互动,使得这些管理软件缺乏人情味:一些报刊社发行信息系统缺乏灵活性、可扩展性,不能适应发行实际需要,员工厌倦、排斥或应付信息系统的现象十分普遍。

5) 绝大多数信息资源还是以为本报社服务为主,缺少对外服务的理念和实践。通过整合发行信息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共享,提供信息增值服务的报刊社极少。

6)信息技术和发行管理理论缺乏有机结合。只重视信息技术,导致“科技万能”境地,脱离发行实际;只重视发行管理理论,容易导致空想主义,同样脱离发行实际。因而,报刊发行系统开发要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利用模糊数学、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人工智能等工具,推进发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对报刊发行业务进行新的整合与再造。

四、改进报刊发行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主要方向

第一,建构生活化、个性化、学习化的发行信息平台。信息软件如果枯燥无味,不能与发行文化和员工生活相结合,没有人情味,就难以真正与发行实践对接。如《温州日报》发行中心将发行管理软件与网站有效对接,中心的公告、通知、文件和新闻、规章制度、学习材料以及地址库的更改也在内部网站上,使内部网站成为一个信息平台,发行站逐渐习惯在内部网站上查阅来自中心的最新信息,时刻与中心保持一致。同时,在发行管理内部网上开辟《站长日志》栏目,每个站长以《站长日志》形式总结工作,发行中心的领导可以随时了解发行站的工作状况,并可对日志回复,与发行站进行沟通,指导发行站长开展工作。对发行中心的各部室员工来说,通过《站长日志》可以知晓各个发行站每天的工作内容,以支持配合发行站的工作。通过每天撰写《站长日志》,站长们的工作总结能力得到锻炼,工作思路日益清晰,管理水平逐渐提高⑤。

第二,推进报刊发行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长期以来我国报纸发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一标准,不同开发商、运用不同的开发工具设计出不同的软件工具,使得不同报社或同一报社不同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兼容,这势必造成数字资源的巨大浪费。2004年2月,北京高术科技公司和紫光新华科技公司联合国际著名报业信息提供商INTEL、ORACLE等就报业发行信息系统的信息技术、开发标准、开发工具和接口等问题开展讨论,试图建构一个“开放、共享、合作与发展”的公共平台。

第三,利用发行数字信息开展对外服务,追求发行数字的商业价值。如《京华时报》发行中心发行全国各地报纸、期刊一百多种,发行中心市场营销部为了更好地为各外报刊社提供服务,于2005年成立市场营销部市场组,进行报刊零售市场监测,及时了解并反映市场动态,为外刊社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从初级的报刊发行劳务型输出,上升为知识型技术输出。该报刊媒体发行监测研究团队和北京市2000多个报纸零售终端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依靠庞大的发行网络,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第一手资料,并用科学严谨的统计、分析处理方法和现代的数据处理技术对市场数据批量处理分析,为客户提供完整、准确的发行市场调研报告。

总之,开发新一行管理软件,要坚持“以信息为手段、以管理为核心,以提高为目的”的原则,把现代信息技术和科学管理理念结合起来,把知识更新和观念更新结合起来,把信息化建设和组织重构、流程再造结合起来,真正把信息化当做报社腾飞的核心点,推动报刊社的全面改革,有效提高报刊发行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丁铭华:报业集团信息资源管理与规划研究,《市场周刊》,2006(2)

②孙宝传:十一五报业信息化展望,《中国传媒科技》,2006(1)

③高翔:领域拓展 每日新传媒进军软件业,《每日新报》,2004-5-26

④亢树常:高科技是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传媒科技》,2003(9)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8

一、现场审计软件概述

现场审计软件是审计软件的一种类型,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一线进行审计作业时应用的软件。它包括项目管理、数据准备、审计向导、审计实施、审计终结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现场审计软件规避了传统审计手段的不足之处,使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客观,避免了完全依靠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等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它在数据管理方面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自动从财务软件获取财务数据。由于审计软件是依托在财务电算化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因此使用审计软件的前提条件是被审计单位必须使用财务电算化进行财务核算。在应用审计软件进行审计之前,审计人员要将财务账簿数据拷到审计软件里,审计软件自带一套数据采集工具,审计人员将采集数据的软件拷入存有财务软件的计算机后,审计软件自动提示审计人员可采用自动或手动方式从财务软件中提取财务备份的数据,并自动将财务软件中的账簿数据、记账凭证等财务资料转换为审计资料并储存到数据采集软件中。审计人员可将该资料储存到拷有审计软件的电脑中应用并生成审计工作底稿。

2.数据自动即时保存,永不丢失。审计软件在操作过程中,会自动即时保存,因此不必担心因操作不当而造成信息的丢失。

二、现场审计软件应用——以A国际基金组织捐款为例

(一)项目情况背景

A国际基金组织是一家全球公共(私人)合作组织,它是通过吸纳和拨付各种额外的资源,来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特定疾病的组织。中国通过申请取得了一定金额的捐赠经费,用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抗击本国的三大疾病。在A国际基金组织与中国签订的拨款协议里要求中国成立中央执行机构来管理项目活动。为加强项目管理,中央执行机构设置了办公室、财务部、审计部、采购部、数据核查部、人事部以及三个国家项目办(按照三个病种设置)。每个项目省按照三个病种分别设置省级项目办和县市级项目办。A国际基金组织资金及物资运作流程是由上至下拨款,资金用途分为两种,分别是采购经费和活动经费,每一笔资金都是按照预算进行下拨和管理。采购计划由国家项目办按照采购预算逐级报批后,由采购部统一进行采购,然后再按照采购计划下拨给省项目办及市县级项目办。活动经费由A国际基金组织分季度拨付给中央执行机构财务部,财务部将活动经费按照项目预算分别拨给省项目办,省项目办再按照工作计划将资金拨给辖区内的市县级项目办。管理职责采取分级管理,即省级对辖区内的市县级督导和管理、国家项目办对省级进行管理。由于A国际基金组织认为资金的审计工作比较重要,因此在与中国签订协议之前就将中央执行机构审计部(以下简称审计部)的工作列为拨款的前提条件之一,即要求审计部每年必须完成31个项目省中的三大病种审计工作,否则将停止对中国的拨款。

(二)现场审计软件应用

按照项目协议要求,审计部每年要审计31个项目省,每个项目省要审计三大病种,除了审计省本级外,还要再抽查审计2个市县级项目办,而全国2800多个项目县基本上都涵盖了三个病种,这就意味着每个省需要审计的账套有9套,每年至少要审计270余套账簿。而目前审计部只有5名人员可以从事项目审计工作,这5名审计人员除了完成项目审计工作外,平时还要对合同、报表进行审计。按照这样的工作量和任务,审计部一个月至少要完成审计2~3个项目省,按照审计工作计划,每个项目省的现场审计时间仅为5天。用这么短的时间完成9套账簿的审计工作,如果没有一套高效的审计工具,审计人员根本无法完成协议要求的内容。鉴于此,审计部申请购买了现场审计软件并将项目预算、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工作指南、物资采购手册等制度拷到审计软件里,并制定了一套审计工作程序。

下面,以对省项目办的审计为例,浅析现场审计软件的应用流程:

1.下发审计通知并要财务账套。审计人员草拟审计通知,经领导批准后,在现场审计前的3~5天内下发给省项目办,并要求省项目办填写审计部制定的工作底稿,包括物品材料及固定资产明细表、预算执行表、核心指标完成情况表等内容。同时,要求财务人员准备审计需要的资料,并将审计期间的财务账套数据备份后通过审计部的公共邮箱上传到审计部。

2.核对项目办的账套数据。审计人员收到省项目办上传的财务账套数据后,通过现场审计软件取数后,生成一套省项目办的审计数据。通过这套审计数据生成的财务报表以及账簿数据,审计人员在北京就可以进行以下内容的核对:一是账表核对,每季度各省都要将财务报表上报给A国际基金组织和国家项目办,审计部可以将省级上报的本级报表数据与审计软件生成的省项目办财务账簿数据进行核对。二是拨款数据的核对,根据财务部提供的下拨数据与财务账套中的“合同预收款”科目进行核对。三是调拨物资的核对,根据采购部提供的下拨物资清单与财务账套中的“物品材料”“、固定资产”科目进行核对。以上的核对内容如果存在异议则需要重点标识出来,作为现场审计的重点内容。

3.进行现场审计。审计人员到达省项目办后,通过现场审计软件的审计程序、分析程序、抽样程序等功能,分别对省项目办的内控制度、项目办的经费支出数据、抽查的凭证号、预算的核对等内容逐项进行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生成审计工作底稿,形成初步的审计结论。对于实物资产的核实,需要审计人员在现场进行实地盘点,特别是固定资产,如发现未使用或使用不当造成的毁损、报废资产,可以通过拍照形成照片文档,并与形成的审计结论一一对应进行归档保存。

4.草拟审计报告。完成现场审计工作后,审计人员回京草拟审计报告,对于形成的审计结论需要经二级和三级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如果有异议,可以通过审计软件里储存的财务账簿数据及审计工作底稿来核实,以保证审计结论的正确性。审计人员将经三级复核人员确认无误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发给省项目办,要求省项目办在收到审计报告后10个工作日内给予反馈,如果省项目办对审计报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审计人员将通过审计软件的查询功能确认反馈事项是否存在问题。

5.出具正式的审计报告并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对于确认无误的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按照报批程序履行审计报告的发文程序,将正式的审计报告下发省项目办,并要求其在收到文件后的30个工作日内上报书面的纠正或整改报告。审计人员将前期核对资料以及现场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并归档,完成该项审计工作。每年年底,审计部指定专人对所有审计人员形成的审计数据电子版统一拷到光盘里进行保存。该光盘与纸质档案保存期限一致。

三、现场审计软件应用评价

1.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1)审计软件减轻了审计人员账账、账表的核对工作。审计软件可自动生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可将软件生成的报表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纸质报表逐项核对,就可完成账账、账表的核对工作。如果核对无误,说明账账、账表相符。如出现差异,则需进一步查证并分析不符的原因,还可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2)审计软件使审计分析更具客观性、专业性和准确性。审计软件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分析工具和方法,比如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对方科目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一方面可以使审计人员很清楚地看到某个会计科目的结构形态、所占的比重等,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审计人员经验不足或判断失误造成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2.使审计程序更加系统化、合理化。审计软件自带有一套完整的审计程序,它具备的符合性测试程序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流程,它按业务类型设定了筹资与投资循环、购货与付款循环、存货与仓储循环、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系统,细化了每个循环的内部控制流程和重点关注点,既规范又完整。按照审计软件的提示进行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快的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流程,还可以避免在审计时出现漏项。对于实质性测试程序,审计软件设定了报表分析、账表检查、辅助账审计等程序。同时,审计软件针对每个会计科目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审计流程,包括账龄分析法、科目结构分析法、科目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审计程序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快地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3.使抽样方法更加科学、客观。审计软件系统自带了一套抽样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包括PPS抽样、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等方法,审计人员可选定一种审计抽样方法,在确定了审计风险水平和预计的误差率后,审计软件会自动生成抽样结果。审计人员可根据软件提示的样本量及具体的记账凭证号开展审计抽样工作,并根据实际审计情况调整样本量。如果在抽样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较多,则应加大样本量,以使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由此可见,审计软件使抽样方法更加科学、客观。

4.使用审计软件提取财务账簿数据,可实现多人同时审计一套账目,实现远程审计。使用审计软件就可以将被审计单位的账套同时拷在不同的审计人员电脑上,可实现多人同时查看一套账目。另外,审计取数不受地域、时间等限制,便于审计人员随时随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簿数据,特别适用于对外地单位的远程审计,既可实现预审功能,又可实现二级、三级复核人员随时调阅账簿。

5.可以实现审计底稿无纸化。使用审计软件,审计人员可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拷入审计软件中,并根据审计结果将相应的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引入软件自带的审计底稿中,还可将原始资料拍照后生成照片档案并通过审计软件转换成工作底稿保存。另外,审计人员可将生成的各种形式的审计底稿归类后形成成果记录保存在审计软件里,既节约了现场审计时间,又满足了无纸化办公的需要。

6.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审计软件可以通过凭证日期、凭证编号、凭证名称、摘要、科目名称、科目编号、借方金额、贷方金额等方式从账套里查询想要找的数据,既可实现从账簿的某一行记录查找该笔记账凭证的内容,也可以从某张记账凭证中查看其入账情况,使审计查询快捷、方便。

7.对被审计单位起到威慑作用。任何一款财务软件都具备反记账和反结账功能,财务人员可轻易地对原来的账簿数据进行修改。在传统审计时,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财务人员在现场审计结束后自行将财务账簿数据进行修改,了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得出的结论,而审计人员很难再证实原来的账簿数据记录,加大了审计风险。使用审计软件后,在审计现场时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簿拷回来,可杜绝财务人员随意修改财务账簿的事项发生,既保护了审计人员,又可对被审计单位起到威慑作用。

四、完善现场审计软件建议

上述现场审计软件的局限性有些是审计软件本身所固有的,比如审计软件无法替代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及审计经验,不能取代重要的审计程序,这些都是软件开发公司所无法改变的。有些则可能通过与软件开发公司以及单位领导的沟通进行改变,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

审计人员应该清晰地看到,现场审计软件只是一个先进的审计工具,就像计算机不能替代人脑一样,审计软件也不能替代所有的审计工作。审计人员应该看到,应用现场审计软件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现场审计软件都是基于财务软件和审计专业知识的运用得以实现的,所以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学好用好审计软件,更要注重财务软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通过实践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经验

审计人员应该明白,单纯的学习是无法提高审计经验的,只有通过完成更多的审计任务,才能积累更多的审计经验。因此,审计人员应该认真对待每次现场审计任务,以学习的态度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现场审计软件结合应用到工作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自己的专业判断,提高审计工作经验。

(三)加强与软件开发公司的沟通

1.建议软件开发公司加强特殊行业的软件开发。建议工作在特殊行业的审计人员,在购买现场审计软件时一定要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沟通,购买或要求软件公司单独开发适合本单位业务需要的审计软件,提前规避这种购买不适用软件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行业来讲,可以委托行业管理部门统一与软件开发公司进行商讨,使软件开发公司有针对性地研发适合行业使用的审计软件。

2.建议软件开发公司提高审计取数的功能。由于现场审计软件不能对所有财务电算化系统进行取数,建议软件开发公司能研发出一款可以适用所有财务电算化系统的审计软件,特别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相对较少,核算的内容比较简单,无论财务电算化系统如何不一样,会计核算的原理是相同的。如果软件公司无法做到这一点,建议审计人员在购买审计软件时,一定要向软件公司问清楚软件可适用的财务电算化品牌,在下现场审计之前,还要向被审计单位了解其使用的何种财务电算化系统,以便在制订审计计划时合理地安排审计时间。

3.建议软件开发公司降低销售价格。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现场审计软件成本普遍过高,将很多有购买欲望的审计单位拒之门外,建议软件开发公司可以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减少一定的费用,特别是减免升级费用和系统维护费用,因为审计单位购买了产品,销售方就应该对该产品负有保证质量的责任,如果财务电算化系统升级审计软件肯定也要升级,因此每年收取升级费用的确很不合理。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9

微软正在推行的“Windows 正版增值计划(WGA)”(事件1)或许是其一种尝试。WGA是一个工具软件,含有检验和通告两部分。检验部分用以检查并判定用户安装的Windows是否为盗版。一旦发现用户使用盗版,便启动通告程序,在屏幕上显示“这套Windows版本并非正版,您极可能是软件盗版的受害者,使用正版的用户不会显示任何信息。”另外,通告程序还每天将用户的配置数据发到微软服务器。

6月6日,美国CNET发表了读者对WGA的批评(事件2)。批评者认为,微软随补丁一起向用户发送WGA工具,并标示“高优先”级别。用户反映,如果安装,就会影响到系统性能。有用户说,微软把所有用户当成试验品,认为这种方式不道德。

可能是考虑到用户的不满日趋激烈,6月9日,微软宣布将WGA每天向微软报告配置改为每两周报告一次(事件3)。

6月15日,据CNET报道,安全公司Cybertrust专家认为WGA属测试版软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扩散该软件的方法不妥:“民众可能不明白,他们正在参与测试活动,形同不知情的白老鼠。”用户还发现,WGA工具无法删除(事件4)。社会各界对WGA的批评一发不可收拾。

6月26日,有用户报告,当WGA通知盗版以后,电脑上的数据就不能打开。用户抱怨:“系统不合法,可里面存放的数据是无辜的啊。这些数据皆属于我们的私有财产,微软有何权利限制它们的自由?”(事件5)。这时,网上出现了很多救急的招法和用以躲闭或关闭WGA的小工具。面对用户和专家日趋激烈的批评,微软于6月27日宣布取消WGA里定期向后台服务器报告配置的功能(事件6)。

微软刚刚宣布这项改进方案的第二天,即6月28日,美国落衫矶公民Brian Johnson把微软告上法庭(事件7),将WGA称为“谍件(Spyware)”,称微软以自动升级的方式向用户计算机WAG程序违法。业内一片哗然,有人将WGA与索尼公司臭名昭著的Rootkit程序相提并论。正当人们议论纷纷之际,两家美国公司和三位公民再次就WGA向法庭提讼(事件8),同样将WGA称为“谍件”。

这两讼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控方律师认为“微软的WGA违反了美国的消费者保护法和反谍件条例”,而微软方面认为已向用户充分公布信息,并取消了定期向后台报告配置的功能,因此说微软WGA违法缺乏根据(事件9)。

软件工程专题报告篇10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教学体;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5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用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已经成为现实,而且是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不断变革,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持续探索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紧密结合的实验类课程,适应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需要。北方工业大学作为以工为主、文理兼融的综合性大学,非常重视实验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在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领域已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建设。

一、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是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类人才。由于会计类软件的普及和发展,企事业单位普遍都采用了软件进行记账、核算和报告管理。会计软件操作和使用已成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一般会计类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社会各类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要求角度,主要分为三类需求:第一类是对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需求,例如会计记账与核算、报表编制与输出、账套审计与查询等,这是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第二类是对会计软件管控技能的需求,例如全面预算管理、集团财务管控、资金集中管理等,这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技能的需要;第三类是对会计软件设计与研发的需求,例如财务软件设计与研发、Excel财务开发技术、XBRL网络财务报告等技能需求,此类需求对计算机技术要求较高,是对高级会计信息化技能的需要。针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不同培养需要,北方工业大学采用“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设置会计信息化培养方向,组织专业教师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群,不断探索和建设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设计与建设

1.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作为实践类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位于服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实验中。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方面要解决会计信息实验课程不够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促进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应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当然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的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需要在大学通识课程和前设课程中予以解决,给学生打下较好的计算机基础。

2.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支撑平台,增加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比重,使学生从事实验课程的学时达到了总课时的30%以上。会计信息化实验课课程体系按照“分流培养、分类成才”教学理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课程,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开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除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基础课以外,建立操作类课程群、管控类课程群和设计类课程群。操作类课程群包括ERP财务会计实验、企业合并报表实验、审计软件综合实训等;管控类课程群包括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实训、预算会计软件综合实训、全面预算信息化实训、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实训等;设计类课程群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财务软件设计理论与方法、Excel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和XBRL财务报告语言等。

3.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接受情况,分批逐步建设,而不能一蹴而就,并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探索和调整。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应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案例和实验软件。系统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由企业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是要突破会计知识体系的界限,将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等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创新型课程的探索,从教学角度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加深和巩固会计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整理和收集最新的案例、经验和知识,形成以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其他实验资料等为一体的实验教材建设;(4)通过体验式教学搭建仿真教学平台,通过仿真企业环境、财务管控流程、会计核算流程、软件开发流程,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创新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拓展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第二课堂,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并最好在教师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跟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2.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尝试。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3.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与竞赛相结合。通过组织并参加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大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2014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首届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大赛,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组成参赛小组,取得总分第四名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竞赛作为会计信息化实验的第二课堂。在模拟中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在竞争中锻炼学生分析同行对手、应对市场变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真实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四、小结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在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基础上,定位于服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理论课程,结合会计信息化前沿,规划和设计相关实验课程,并且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切实提升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最终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信元,饶艳超.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推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6-25.

[2]刘梅玲,朱学义.《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控制点探析[J].会计之友,2010,(1):117-118.

[3]刘梅玲.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调研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