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01:05:45

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范文篇1

软件测试(Softwaretesting)是软件生存期(Softwarelifecycle)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通俗地讲,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进行最终复审的活动。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术语中给软件测试下的定义是:"使用人工或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这个定义明确指出: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普遍希望通过软件测试暴露软件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所以软件测试应该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软件测试应该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或缺陷。

二、影响软件测试的因素

影响测试效率的因素除了测试方法之外,主要因素还有人为因素、软件类型、错误类型、测试充分度等。下面对这些因素作一个简要分析。

1.人为因素

软件测试中的许多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人为因素是影响测试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样的差异并非偶然,这是因为测试人员在应用一个测试方法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从而使测试人员的经验和学习能力可以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所以只能采用越来越严格的测试方法和过程来有效地避免人为因素对测试效率的影响。

2.软件类型

软件类型也是影响测试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同一个测试者,测试不同类型的软件的效率和发现软件错误的能力也是不尽相同的。测试什么类型的软件的效率较高则因人而异,这往往与测试者的相关知识、经验与专业训练有关。

3.测试充分度

测试充分度反映了一个测试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执行,它直接关系到测试的效率。1993年Frankl和Weiss发现,只有当充分度十分接近100%时,才能使测试发现错误的能力得到发挥。因此,在测试软件时,必须设法使充分度十分接近100%,否则将难以保证测试质量。

三、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随着软件开发规模的增大、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寻找软件中的错误为目的的测试工作就显得更加困难。然而,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出程序中的错误,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加强对测试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软件的生存周期看,测试往往指对程序的测试,这样做的优点是被测对象明确,测试的可操作性相对较强。但是,由于测试的依据是规格说明书、设计文档和使用说明书,如果设计有错误,测试的质量就难以保证。即使测试后发现是设计的错误,这时,修改的代价是相当昂贵的。因此,较理想的做法应该是对软件的开发过程,按软件工程各阶段形成的结果,分别进行严格的审查。

虽然测试是在实现且经验证后进行的,实际上,测试的准备工作在分析和设计阶段就开始了。

1.测试的过程及组织

当设计工作完成以后,就应该着手测试的准备工作了,一般来讲,由一位对整个系统设计熟悉的设计人员编写测试大纲,明确测试的内容和测试通过的准则,设计完整合理的测试用例,以便系统实现后进行全面测试。

在实现组将所开发的程序经验证后,提交测试组,由测试负责人组织测试,测试一般可按下列方式组织:

(1)首先,测试人员要仔细阅读有关资料,包括规格说明、设计文档、使用说明书及在设计过程中形成的测试大纲、测试内容及测试的通过准则,全面熟悉系统,编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作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2)为了保证测试的质量,将测试过程分成几个阶段,即:代码审查、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

(3)代码会审:代码会审是由一组人通过阅读、讨论和争议对程序进行静态分析的过程。会审小组由组长,2~3名程序设计和测试人员及程序员组成。会审小组在充分阅读待审程序文本、控制流程图及有关要求、规范等文件基础上,召开代码会审会,程序员逐句讲解程序的逻辑,并展开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议,以揭示错误的关键所在。实践表明,程序员在讲解过程中能发现许多自己原来没有发现的错误,而讨论和争议则进一步促使了问题的暴露。例如,对某个局部性小问题修改方法的讨论,可能发现与之有牵连的甚至能涉及到模块的功说明、模块间接口和系统总结构的大问题,导致对需求定义的重定义、重设计验证,大大改善了软件的质量。

(4)单元测试:单元测试集中在检查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模块上,通过测试发现实现该模块的实际功能与定义该模块的功能说明不符合的情况,以及编码的错误。由于模块规模小、功能单一、逻辑简单,测试人员有可能通过模块说明书和源程序,清楚地了解该模块的I/O条件和模块的逻辑结构,采用结构测试(白盒法)的用例,尽可能达到彻底测试,然后辅之以功能测试(黑盒法)的用例,使之对任何合理和不合理的输入都能鉴别和响应。高可靠性的模块是组成可靠系统的坚实基础

(5)集成测试:集成测试是将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起来同时进行测试,主要目标是发现与接口有关的问题。如数据穿过接口时可能丢失;一个模块与另一个模块可能有由于疏忽的问题而造成有害影响;把子功能组合起来可能不产生预期的主功能;个别看起来是可以接受的误差可能积累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全程数据结构可能有错误等。

2.测试的人员组织

为了保证软件的开发质量,软件测试应贯穿于软件定义与开发的整个过程。因此,对分析、设计和实现等各阶段所得到的结果,包括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及源程序都应进行软件测试。基于此,测试人员的组织也应是分阶段的。

(1)软件的设计和实现都是基于需求分析规格说明进行的。需求分析规格说明是否完整、正确、清晰是软件开发成败的关键。为了保证需求定义的质量,应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查。

(2)设计评审:软件设计是将软件需求转换成软件表示的过程。主要描绘出系统结构、详细的处理过程和数据库模式。按照需求的规格说明对系统结构的合理性、处理过程的正确性进行评价,同时利用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对数据库模式进行审查。

(3)程序的测试:软件测试。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交付用户使用前的最后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存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一个模块之后,就对它进行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编码与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存周期中的同一阶段。该阶段的测试工作,由编程组内部人员进行交叉测试(避免编程人员测试自己的程序)。这一阶段结束后,进入软件生存周期的测试阶段,对软件系统进行各种综合测试。测试工作由专门的测试组完成,测试组设组长一名,负责整个测试的计划、组织工作。测试组的其他成员由具有一定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人数根据具体情况可多可少,一般3~5人为宜。

软件测试范文篇2

一、原有总分联动测试模式

商业银行业务验收测试工作涉及系统广、业务条线多,重要系统或重大版本投产前还要安排分行演练。由于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及产品的用户往往是一线柜员、客户经理和客户,为确保产品功能实现、提升产品体验,业务验收测试环节通常采取总分联动,由总行业务部门或测试中心牵头组织,需要频繁调用分行人员参与项目测试。在商业银行分行层面机构设置中,一般无专职测试团队,接到总行测试任务时,通常会抽调相关业务条线的分支行或网点人员,组建临时测试团队,测试结束后团队解散。这种总分测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分行测试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测试方法、测试队伍流动性大以及测试资产不易收集和保存等,易造成测试覆盖不全、测试过程不规范和测试质量无法保证等隐患。

二、总分联动测试新视角

为解决以往总分联动测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改善和提升测试效果,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适合实际情况、科学有效的总分联动测试模式。商业银行的测试中心作为总行专职测试部门,负责总行项目业务验收测试的组织与实施。另外,由总行统筹规划,选择部分分行作为测试联系行,在分行信息科技部门组建专职测试队伍。总行制定统一的总分联动测试规范和任务分配方案,消除长期以来总分联动测试高度依赖阶段性、突击式和临时化专项行动的管理弊端,建立总分联动长效机制,实现分行层面测试工作的常态化、标准化和机制化。

三、创新管理模式

总行测试中心作为全行测试工作牵头部门,应制定总分联动相关制度流程和操作手册,组织对分行的业务和技术培训,负责向测试联系行分配测试任务,并对分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及考核。根据银行科技工作特点,适合测试联系行承担的总分联动任务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1)适应性测试任务。适应性测试是指业务适应性和环境适应性方面的验收测试,主要包括系统新建及改造所需要的分行特殊机具、终端设备和接口的适应性测试及客户体验性测试等工作。(2)推广、演练业务任务。主要指系统全国推广或重大投产前,由部分分行先期参与,配和总行联测,模拟系统推广或投产后的真实业务场景,测试系统健壮性,保障系统投产万无一失。(3)开展系统投产后体验及评价。测试联系行从一线柜员和客户角度,收集系统投产后的稳定性、操作便捷性和体验性反馈信息,将系统体验及优化建议统一报送总行测试中心,经总行业务部门和开发部门分析研究和采纳落实。在总分联动测试项目职责定位中,测试经理角色及测试责任主体仍由总行测试中心承担,分行测试部门的职责定位为配合总行针对分行常用操作、特色交易和自助设备等业务场景开展适应性测试、推广演练和系统使用后评价,总分联动测试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工作包括:一是按照总分行测试相关制度和规定,做好总行下达测试任务的具体实施工作。二是承担总行重点项目的投产演练、投产验证和分行培训。三是收集系统投产后行内外一线客户对系统的意见及优化建议。四是维护好分行测试案例、自动化测试脚本等组织资产。五是在总分联动项目之外,开展分行自研系统测试。为加强异地管理,在工作汇报与条线管理方面,分行信息科技部测试单元承担总分联动测试任务,实行向总行测试中心和所在地分行双线汇报机制。分行信息科技部除项目实施进度、工作总结和组织管理等事项需向总行测试中心汇报外,还需及时提交工作月报、季报和年度工作报告。总行测试中心应定期组织总分联动沟通会,总结测试工作经验,收集和解决分行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四、强化绩效管理与人员培训

在绩效管理方面,由于总分行测试部门所属机构不同,在分行测试工作矩阵化管理模式下,为保证总分联动测试模式的高效运转,必须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策略。首先,总分联动测试工作的价值及其重要性要获得总分行高层管理者认可,在分行科技工作绩效管理中增加相应考核项,总行测试中心负责组织对分行测试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测试质量开展后评价,并定期向总分行科技部门管理层报告绩效结果;其次,结合不同银行对测试联系行工作的定位不同,可设置具体的考核指标项,强调分行测试工作推进的重心,考核指标可参考项为:工作量、承担任务数、测试用例数、缺陷发现率、系统推广支持和投产后评价等要素。在加强分行测试人员培训方面,由于测试联系行地域分散,可采取集中培训与视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总行层面可定期举办制度宣贯、自动化测试推广和新方法新工具应用等通用课程培训,可以通过集中培训方式开展。涉及具体业务条线专业知识、项目层面技术和业务培训等,可通过视频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五、总分联动测试新模式价值体现

通过总分互动、绩效管理和人员培养等激励措施,调动分行参与测试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总分联动测试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对于银行新产品上线,凭借分行测试人员对基层业务一线的熟悉与经验,从业务一线和客户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可不断提高产品验收测试阶段工作质量。一方面使得产品交付质量在功能细节和用户体验方面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可适当弥补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形势下总行测试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总分行的测试互补效果日益凸显。(2)在当前银行业信息系统总行集中的背景下,分行可通过测试前移,在需求研制及需求分析阶段,深入参与总行项目,提前了解总行系统业务流程、架构设计。同时,从系统一线使用者的角度,重点关注涉及分行特色业务或与分行操作关联紧密的业务功能,通过总分联动测试,可以在产品上线前充分争取分行特色需求、先试先用和优先推广等政策,可在一线操作体验、业务功能方面尽早提出系统优化建议,减少产品上线后再优化改造的成本。

六、商业银行总分联动测试发展方向

软件测试范文篇3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软件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软件测试人才需求猛增,软件测试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传统的软件测试教学模式,测试理论和测试实践严重脱节,不能很好的满足软件企业对测试人才的要求。依托广东东软学院的特色教学实践1321教学模式,进行以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综合实践探索,深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贴近现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了解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岗位的工作过程和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软件测试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二、软件测试课程实践构建的主要思路

软件综合实践安排在大三课程开始之前的实践学期进行,为期4个星期,每天4学时的实践教学指导,软件测试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专业基础课《Java程序设计》、《计算机文化基础》、《网页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开发过程实践》,专业课《软件测试概论》、《功能测试》,学生初步具备了参与综合实践的专业素质能力。在综合实践开发团队中,将软件开发专业、网站规划与设计专业、数据库管理专业、软件测试专业和网络技术的同学,以3:1:1:1:1这样的比例进行团队建设,从中选出一位同学兼职项目经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配备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老师,一位教师负责指导5-7个团队的项目开发,当需要进行专业指导时,临时进行专业化实践指导,全方位分阶段、分岗位进行进行全程交叉技术指导,同时邀请合作单位的软件工程师,同步进行项目过程的跟踪,给予学生岗位最精准的实践指导。采用项目驱动的方法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开发真实的软件项目,以软件工程开发过程为导向,制定软件综合实践——软件测试方向的实践方案,分阶段进行实践,选择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项目给学生选题,选题要贴合实际项目,需求相对容易获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需求的调研,需求的评审,编写测试计划,设计测试用例,测试执行,测试记录的跟踪和测试总结报告,对每个测试阶段进行教学设计,不断的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融入到实践中,增强学生职业岗位素养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探索以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进行实践探索。

三、软件综合实践测试岗位的工作过程与方法

在软件综合开发实践过程中,对软件测试岗位的同学依据软件工程的理论进行指导,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采用分组的教学模式,采用软件测试常用的W模型,进行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实践能力。测试岗位的工作主要分成两个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需求的调研和评审,测试计划中测试策略的选择、任务的时间安排和测试用例的设计;第二部分主要是测试执行,安装测试工具,部署测试环境,按照测试所设计的测试用例进行手动功能测试,尝试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QTP进行自动化测试,运用所学过的黑盒测试方法,进行web测试,兼容性测试等方法的测试工作,将所发现的问题记录到测试管理平台(QC)的缺陷缺陷跟踪表中,修复后,进行验证性测试,第三部分就是测试总结报告。

四、软件综合实践的考核

1.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立体化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采用学生团队答辩的方式进行最终的考核,答辩委员会成员由软件开发方向教师、网站规划与开发教师、数据库管理方向教师、软件测试技术方向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组成。2.软件测试岗位的知识点的考核。每个专业都设计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从三个部分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全方位评。第一部分IT职业素养能,占总成绩比例的30%,考勤、项目管理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演讲与答辩能力;第二部分团队实践成果,占总成绩比例的30%测试环境部署、测试工具软件的安装、测试执行中缺陷报告的跟踪、测试总结报告的编写;第三部分岗位技能成果,占总成绩比例的40%,软件开发过程文档:需求评审报告、测试计划报告、测试用例报告。

五、软件综合实践教学实践的意义

1.软件综合实践项目分组教学的意义2.软件测试岗位同学的收获3.综合实践教学的后续影响4.软件综合实践教学的改革未来方向

作者:张彤宇 李晶 姚庚梅 单位:广东东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参考文献:

[1]罗先录.IT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三个层次[J].计算机教育,2007(18):14-15.

软件测试范文篇4

在国内,目前大型的软件工程中大都使用国外的软件测试平台,我们在测试工程中使用法国的LOGISCOPE测试平台对C语言开发的实时嵌入式软件进行测试。

由于实时嵌入式软件主要是对外部接口设备进行控制,而被送检的软件需要大量不同的硬件环境,在进行测试时,由于无法建立大量不同的接口设备的硬件仿真环境,每当执行输入输出指令时,程序便无法继续运行,因此,测试软件无法完整地覆盖整个程序的各个分支和语句。同时,被测试软件常常需要多个模块同时对某个外设进行共同测试,需要通过网络环境进行集中测试。

为了完成对各种实时嵌入式软件的测试工作,我们研制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接口设备的软件仿真环境,使得用户程序运行时不再需要真正的接口硬件设备,而是与仿真软件进行通讯,交换数据,从而使得被测程序在脱离硬件的环境中顺利运行。本课题主要解决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中,把所有原来控制外设的输入输出指令都修改成与仿真软件进行通信的函数,同时,把原来由硬件触发的中断处理功能转由软件触发,以及通过网络环境完成多模块的集中测试。

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建成一种通用的方法,使得不同软件开发的程序都能够使用这些功能模块与接口仿真软件进行通信,从而顺利地进行软件测试。

被测软件的运行环境绝大多数是基于DOS的,在仿真环境下进行测试时,由于原来的硬件环境不再存在,因此要求对被测软件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其在一个新的系统模型当中运行:原来与硬件进行I/O的指令,变成对仿真软件通讯动态链接库中函数的调用;由硬件触发的中断信号变成来自仿真软件的消息;更重要的是,原来由CPU负责调度的中断服务函数必须由新的模型来负责(因为不再有硬件中断信号),而由于DOS是一个单任务的操作系统,系统模型需要解决以下的问题:系统如何在程序运行的时刻检测到通过网络发过来的“中断信号”,如何中断当前的程序,去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函数,如何具有中断嵌套的功能。

基于以上要求,系统模型采用以下两种:

基于DOS的多任务调度系统模型

基于Windows多线程环境的系统模型

2.基于DOS环境的多任务调度模型

2.1实现原理

想要在DOS环境下实现多任务调度,必须使每个任务具有自己的堆栈。首先,栈用来实现任务切换,其次,它用来存贮任务的局部变量。

任务的切换是通过调用一个子程序来实现的,该子程序将堆栈指针由原来指向老任务的堆栈置为指向新任务的堆栈。程序返回时,新的任务指令指针(IP)就从栈中弹出。新任务就开始自动开始执行。

这个负责调度的子程序是通过时钟中断来定期触发的。当产生时钟中断时,需要做两件事情。首先,将标志(Flags)寄存器的内容压入栈中,其次,紧跟在指令指针(IP)之后,将CS(代码段)也压入栈中。最后,将中断服务子程序的段地址装入CS寄存器中,将偏址装入IP寄存器中.这样可以使ISR开始运行.中断返回时,CS,IP和Flags寄存器的内容自动弹出。为了实现任务的调度,新的时钟中断服务函数要完成两项工作。首先,它将除了栈指针(SP)和栈段(SS)寄存器之外的所有寄存器的值都存到栈中。(SP和SS的值存在另外的位置)。其次,它改变SS和SP寄存器的值,使它们指向另一个任务的堆栈。因此,当ISR返回时,新的任务的堆栈被弹出到各寄存器中,这使得机器的状态是针对新的任务的。由于IP中也是弹出的寄存器的值,因此新任务就开始执行。

在任务运行前,它必须按一定方式使堆栈初始化,这样使得当第一个时间片到来时,从栈中弹出的值能够使该任务从头开始运行。因此,任务的堆栈必须初始化并存放正确的寄存器值,同时指令指针也必须指向程序中的第一条指令。

2.2调度内核实现所用到的数据结构

interrupt类型

当说明一个函数为interrupt类型时,它告诉编译器自动保存所有寄存器(sp和ss除外)的值,并且IRET指令终止该函数。每当进入到interrupt函数时,执行下列指令:

pushax,pushbx,pushcx,

p

ushdx,pushes,pushds

pushsi,pushdi,pushbp

发生中断时,CPU自动将Flags,cs和IP寄存器压栈。因此,在interrupt函数入口处,堆栈如图2.2.1.2所示。我们将利用interrupt函数的栈的安排方式对要执行的任务的堆栈进行初始化。

Bp<-topofstack

DI

SI

DS

ES

DX

CX

BX

AX

IP

CS

PLAGS

任务中使用的寄存器的数据结构

typedefstructint_regs{

unsignedbp;

unsigneddi;

unsignedsi;

unsignedds;

unsignedes;

unsigneddx;

unsignedcx;

unsignedbx;

unsignedax;

unsignedip;

unsignedcs;

unsignedflags;

};

此结构严格按照interrupt函数入口处堆栈的结构定义,初始化时,将结构中的代码段(CS),指令指针(IP)设置成构成此任务的函数的段地址和偏移地址。

用于任务管理的数据结构

structtask_struct{

unsignedsp;

unsignedss;

unsignedchar*stck;

unsignedLastTask;

unsignedIntNum;

unsignedStatus;

}

当执行任务切换时,sp和ss保存当前栈指针和堆栈段地址,而任务调度程序将当前栈指针(_SP)和栈地址(_SS)设置成下一个将要执行的任务的栈指针和栈地址,当调度程序结束运行时,由于从栈中弹出的各个寄存器,包括代码段和指令指针都是指向新任务的,因此,新任务将自动运行,从而达到任务切换的目的。

2.3应用多任务调度功能实现对中断的仿真处理

由于被测试的用户源程序是工作在仿真环境下,无法接收硬件产生的中断信号从而自动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因此,改编后的程序应该能够定期检查是否有从仿真软件发过来的中断信号,若有,则中断当前程序的执行,转入相应的中断服务函数执行。

因为用户的程序当中显式地设置中断向量,在改写用户的程序时,将每个中断服务函数入口都置于一个向量数组当中,此数组即为全局中断向量表,将任务号与相应的中断号一一对应。

当时钟中断触发任务调度程序时,调度程序首先检测由仿真软件发来的中断信号,如果有,则调度程序在当前运行的任务的数据结构中保存堆栈段段地址寄存器(_SS)、栈指针寄存器(_SP)、当前任务号,并将堆栈段段地址寄存器和栈指针寄存器设置成新的中断服务程序所在的任务的相应的值,使得当调度程序返回时,能够从新的任务开始运行。然后生成一个新的任务,在此任务当中调度对应于此中断号的中断服务程序这样就可以实现中断功能。

3.基于Windows多线程环境的系统模型

3.1实现原理

考虑部分由C语言编写的实时嵌入式程序经过适当的修改可以由VC编译后,在Windows环境中运行。因此可以利用Windows的多线程特性构造系统模型:把用户的主函数放在系统初始化时生成的一个主线程当中运行,同时,系统主函数监测由Socket端口发来的数据,如果是一个中断产生信号,系统主函数挂起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新生成一个新的线程,并在新线程中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函数。

3.2系统的结构

由于CSocket类不能够由各个线程之间共享,而各个线程内部又要通过Socket端口接收和发送数据,因此应建立高效而又防止各线程之

当线程需要通过Socket接口收发数据时,首先检测/设置相应函数的信号量,若此资源不能使用,则线程被自动挂起。系统的主调函数负责轮询来自Socket接口的数据以及各个信号量资源,当资源可用时,唤醒相应的线程,完成其请求的操作。如果接收到中断产生信号,则生成新的线程,并挂起当前的线程,从而完成对中断请求的响应。

4.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针对实时嵌入式软件的测试工具的研究与完善工作,根据不同的软件特点,

构造了两种系统模型。通过实际的使用,都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这两种系统模型经过适当的修改,可以应用在其它语言编写的软件上,从而可以实现通用的模块功能。

参考文献

吕强杨季文等C语言的DOS系统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李沐孙TURBOC常驻内存实用程序及窗口式软件编程技术北京科海

陈宗海基于C/S体系的工业过程仿真模型调试环境.计算机应用.1999,4

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软件测试范文篇5

关键词:插件式开发;Test;Flex;JFTest

软件测试就是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执行测试用例后,需要跟踪故障,以确保开发的产品适合需求。随着软件测试的重要性日益渐显,如何更好的管理开发与测试之间的沟通,以及及时监控产品的质量报告,让这个管理过程软件信息化。这就需要一些软件测试的管理系统来维护,因此与基于J2EE+Flex技术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的开发目的和需求相迎合。

1需求分析

FTest软件测试管理系统设计目的旨在建立一个以J2EE+Flex+MySQL为基础,功能简单实用、结构灵活而且简洁轻量、精致的软件测试管理系统。主要应用目标是小型的开发团队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对软件的测试,在开发与测试人员之间的交流进行管理,能够满足不同的用户角色(如团队领导、开发和测试人员)的工作需要,提供了足够灵活的接口去实现上述需求的关键,各个环节通过网络实现了对共享数据的及时访问,避免了由于数据分散而导致的数据不一致现象的发生。本系统包括:主要包括配置管理、缺陷管理和测试流程制定与管理及项目管理功能等等。插件式开发功能:事件和消息处理机制。部分功能用例分析如下。

1.1配置管理

管理员在配置管理模块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浏览配置信息、添加配置信息、删除配置信息、编辑配置信息、查询配置信息等操作。提取编辑配置信息时不一定要修改所属项目的分类。配置管理用例图如1所示。

1.2Bug管理

管理员对Bug管理相应的内容,进行浏览Bug信息、添加新的Bug信息、编辑Bug信息、删除Bug信息和查询Bug信息的操作。其中添加新的Bug信息时可以选择直接分配任务对改Bug进行处理,提取编辑Bug信息用例时不一定会修改所属项目、优先级、类型和状态如图2所示。

1.3Bug处理

管理员对Bug处理相应的内容,进行浏览Bug处理信息、编辑Bug处理信息和查询Bug处理信息;其中提取编辑Bug处理信息时不一定会修改流程状态或状态如图3所示。

2系统设计

2.1插件式设计

基于插件式设计比起许多设计模式更简单,更容易理解。各种基于插件设计的架构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从总体架构上看,其模型都大同小异。基于插件设计的应用程序由应用程序框架、插件接口、插件和公共项目类库四部分组成。应用程序框架负责应用程序的整体运作,它清楚程序整个流程,但并不知道每个过程具体要做什么。它在适当的时候调用一些插件,来完成真正的功能。插件接口是一个协议。插件按照这个协议实现出来,就可以加入到应用程序中来。当然,对于复杂的系统,插件接口可能有多个,各自具有独立的功能。插件是完成实际功能的实体,实现了要求的插件接口。尽管实现什么以及怎么实现,完全是插件自己的自由。在实际情况来,一般还是有些限制,因为插件接口本身可能就是一个限制。如,实现编译功能的插件,自然不能实现成一个聊天功能的插件。公共项目类库是一组函数或者类,应用程序框架和插件都可以调用。它通常是一个独立的库。应用程序框架本身是公用的,是代码复用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可复用代码都可以放在框架中,特别是插件会用到的公共代码,那会造成插件对框架的依赖。把这些公共代码提取到一个独立的库中,是一种好的方法。

2.2开发设计模型的改进

2.2.1系统整体模式架构为更好地体现出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本系统采用了MVC三层模式开发和插件设计的混合开发模式,实现表现层和业务层的分离。客户端由Flex的事件处理(Event)和Fabrication的消息(Notification)处理的机制实现View层的功能,服务端使用Hibernate充当Model层,Spring实现Controller层的功能,对服务端的Model层的数据进行操作,并Services接口,供Flex的客户端调用。如图5所示。Flex客户端与Java服务端之间的通信是基于BlazeDS使用RemoteObject方式进行数据交互。然而在系统的Flex客户端也是一个MVC结构的开发模式,Flex客户端使用Fabrication框架又进行了MVC三层划分。跟Java服务端进行交互的调用接口放在了Model层的proxy完成,使用消息(Notification)的机制在Controller层由command调用proxy的具体方法,具体的视图的展现由View层的mediator完成。基于Fabrication框架下设计的Flex客户端,把子功能都当一个独立的小项目来开发设计,在Flex中我们称作Module。主程序整体达到了松耦合的设计,我们把公共的函数或者类抽取在公共项目中进行提供给子模块项目进行引用。每个模块都有它自己的独立性,而跨模块之间的互通信,在此设计模式下设计的程序也能完全实现。跨模块的通信,可以通过Fabrication提供的RouteNotification发送相应的消息命令,执行我们的相关任务。Java服务端通过BlazeDS这个中间件,能实现我们Flex与Java端的数据进行互通。通过BlazeDS,我们把Java服务端需要提供给外界调用的接口进行暴露,而且能具体到接口里面的每一个方法是否允许被访问的控制。2.2.2插件式开发架构初始化模型,主程序系统提供通用插件接口系统函数库或类库装载完毕,准备初始化插件,通常在插件被加载时调用。至于插件(子模块)要完成什么功能,要插到哪里,在执行LaunchCommand后决定,它调用公共项目模块里的方法把自己注册到主程序中某个位置。而专用插件接口,这些插件接口是专用的,看到它的接口函数说明。

2.3核心模块设计

整个软件测试管理系统的分析设计、系统基本架构和模块结构。分析了MVC三层模式,分析插件式设计的开发模型,结合插件式开发模型,提出一种扩展办法,简化应用框架的复杂度,让框架更容易实现,并提高扩展的灵活性,系统的子模块实现了WEB模式和AIR桌面富客户端的自由集成。尽管提出一种结合插件式设计的开发模型,为系统提出一种扩展办法,但一种开发模型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还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和努力,还有许多仍待解决的缺陷和不足。事实上,MVC三层模式和插件式开发模型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文件和库管理繁琐,随着开发过程的深入,插件式开发模式下会产生许多子项目,而基于插件式设计开发下,就需要管理公共项目、主程序库等文件。构建系统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多亏如此,在实现系统过程中,我花了不少精力和时间在项目的集成研究中。同时,插件式开发在插件接口上的问题也如出一辙,问题同样出于插件接口的管理,放置插件接口的地方和时机的考虑并不容易;插件接口越多、可开发的插件种类就越多,不同种类的插件可能对应用程序造成的许多不同问题;插件越多,系统的资源开销就越大等。

3总结

JFTest软件测试管理系统中,是采用了MVC设计模式,它是一个经过考验的真正的软件设计模型,它可以使程序成为可维护的、模块化的和快速开发的包。使用分离的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器(Controller)组织的程序是轻便的。新的特性很容易就被加入,旧的程序换上新的外观也是一下子的功夫。模块化和分离的设计使得开发者和设计者能够同时工作,这包括了快速原型的能力。分离的设计令开发者可以修改应用的一部分而不会影响到其它部分,而且本系统最大的特点是能实现可持续的子模块集成。

参考文献

[1]曹金明,Flex4SDK新特性[EB/OL].

[2]JoshuaNoble,ToddAnderson,GarthBraithwaite,MarcoCasario,andRichTretola.《Flex4CookBook》PublishedbyO’ReillyMedia

[3]陶勇,李晓军.HibernateORM最佳实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软件测试范文篇6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迅速发展,企业面临着开发高质量软件系统的巨大压力,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软件企业对承担软件测试、质量保证工作的软件测试人才需要剧增,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价值、发展前景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为此,国内高校开设了软件测试相关课程。但是,由于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培养出的学生软件测试实战能力差,导致大量毕业生应聘软件测试相关职位时受到冷遇。为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软件测试人才,《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实验教学亟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分别从改革思路、实验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论述常熟理工学院《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和体会。

二、实验教学面临诸多挑战

1.企业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是综合性的,要求软件测试人员具有软件项目经验,具备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知识,能够独立开展软件测试工作。但是,国内高校教学计划制定时片面强调软件测试的作用,对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之间的天然联系缺乏理解,对软件质量保证相关实验的重视程度,课时安排存在严重不足。2.目前,《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实验教材选择面临无书可选的尴尬局面。课程实验设计只能全凭任课教师把握,使得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3.国内高校在实验设计方面,多以基础性实验为主。这种单一的实验设计方式,难以适应软件测试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驱动下,以中小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和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大纲为导向,我们整合已有的校企合作课程资源,按照DanielGalan软件质量保证框架组织实验教学内容,采用项目驱动的案例教学法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验实践中加深对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软件测试实践能力。

(一)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是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源动力和驱动力,软件测试相关的从业资格认证是学生入职的敲门砖。为此,在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背景下,我们以切合中小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软件测试工程师认证、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软件评测师认证的考试大纲要求,选择朱少民老师编写的《全程软件测试》[1]和NIIT培训教程《SoftwareTestingandQualityAssurance:StudentGuide》[2]作为课程教材,按照DanielGalin软件质量保证框架组织教学内容。DanielGalin软件质量保证框架[3]指出软件质量保证是建立企业软件质量文化所需的一些列活动的集合,认为软件测试是一种典型的软件质量保证措施,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潜在的软件缺陷,软件测试工作贯穿软件项目的始终。按照DanielGalin软件质量保证框架组织课程内容有助于保持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软件企业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的最新经验。

(二)实验设计

如何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内,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的理解,增强其软件测试实践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我们设计了导入性实验、基础性实验、创新项目实践三种类型的课程实验。导入性实验要求学生应用已修课程(包括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软件工程等)知识进行软件调试,在软件调试过程中理解软件调试与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证之间的关系,实现到本课程学习的过渡;基础性实验目的在于强化课程基础理论、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验中理解所学知识,掌握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创新项目实践以课程实训项目为载体,为学生运行所学知识解决软件测试实践过程中涌现的各类问题,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养。1.导入性实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软件系统中潜在缺陷,而缺陷的解决则通过软件调试手段实现。为此,设计导入性实验“软件调试”。本次实验以员工工资核算软件Employee作为实验对象,要求学生发现Employee中人为注入的软件缺陷,然后应用Java调试器的断点调试功能,结合回归测试手段修订所发现的缺陷。通过导入性实验,学生体验了改正软件缺陷的艰辛,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如何发现软件缺陷、如何提高软件质量。教师适时点拨学生,指出发现软件缺陷是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责,软件测试工程师需运行软件测试方法、技术和工具才能发现潜在的软件缺陷。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提高软件质量需要开展包括软件测试在内的各项软件质量保证工作。2.基础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旨在加深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基础概念、原理的理解。课程安排8次基础性实验,实验2、3、4和5属于软件质量保证实验,6、7、8和9是软件测试实验。(1)实验2:软件度量实践。实验2关注软件度量问题,介绍软件规模、项目工作量和软件成本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软件规模估算、工作量估算和成本估算的方法和过程。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可以应用USCCoCoMoII进行软件成本估算。(2)实验3:基于MicrosoftProject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项目计划及进度管理,是软件质量保证中重要的管理部件,也是开展软件测试活动的前提。实验3要求学生使用Mi-crosoftProject建立软件项目计划、运用跟踪甘特图追踪项目进度,等等。(3)实验4:版本控制软件CVSNT。CVSNT是当前最流行的版本控制系统,是中小企业进行版本控制的利器。实验4讲解CVSNT的安装和使用,要求学生掌握CVSNT的操作技巧。(4)实验5:BugFree软件缺陷管理。软件缺陷管理贯穿软件测试项目的始终,记录软件缺陷从发现、修复直至关闭软件缺陷的全过程。实验5介绍开源缺陷管理软件BugFree的软件缺陷管理思想,要求学生掌握BugFree安装与配置、软件缺陷管理等技能。(5)实验6:软件静态测试。软件静态测试是软件测试技术中发现软件缺陷效率最高的技术。我们安排“软件静态测试”专题讲座,讲解软件制品阅读、静态分析的技巧,还介绍如何运用CheckStyle、FindBugs等静态测试工具分析程序源代码、目标程序中潜在缺陷。本次实验有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实践。(6)实验7:JUnit单元测试。实验7介绍单元测试工具JUnit的使用,要求理解JUnit单元测试框架,掌握单元测试脚本的编写技巧。本次实验还推荐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JMock,综合应用JUnit和JMock进行对Java应用系统进行集成测试。(7)实验8:软件功能测试。软件功能测试是检验目标软件是否正确实现了客户需求,是软件测试执行的重要内容。实验8要求学生使用QuickTestProfessiona(l简称QTP)对机票预订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本次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功能测试脚本的录制和编辑,掌握QTP检查点设计的方法及技巧。(8)实验9:软件性能测试。实验9介绍软件性能的概念和原理,讲述如何运用HPMercuryLoadRunner对Web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理解虚拟用户技术,掌握基于LoadRunner的性能测试技术的过程及技巧。此外,本次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使用开源的性能测试工具JMeter进行软件性能测试。3.创新项目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我们从学生课程项目、毕业设计、大学生创新项目、开源软件项目等中筛选出软件规模适中的软件系统作为课程实训项目,让学生对课程实训项目进行系统化的软件测试,要到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在软件测试项目实践中培养工程素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加强对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培养,推荐这些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为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积累软件评测经验。

四、结束语

软件测试范文篇7

关键词:软件测试;绩效考核;考核策略

1引言

软件测试的主要工作是评估软件质量,确保其可用性。通过测试后,客户可以放心使用软件[1]。测试过程中,工程师需要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为依据,充分分析软件需求,编制测试用例并进行严格测试,实时跟踪并及时修正测试用例执行过程中发现的的软件缺陷。此外,测试工程师要提前识别软件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应急预案。某软件测试中心近年来发展迅速,凭借对软件测试工作的严格要求,从众多第三方软件测试服务机构中脱颖而出,服务客户涵盖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和社会团体等诸多领域。虽然成立时间较早,各项制度均已完善,但是绩效管理体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下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2软件测试相关理论及其常见分类

2.1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及意义。软件测试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软件测试人员是测试工作的主体,被测试的软件为测试工作的客体,测试意义在于保证软件质量。2.2软件测试的常用分类。2.2.1根据是否关心底层代码实现方法的角度分类。从这一角度来看,软件测试可分为三种类型,即黑盒、白盒和灰盒测试。黑盒测试中,测试者不考虑软件的内部运行原理,对用户来说软件就像一个黑盒子。白盒测试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对用户来说软件就像一个打开的盒子。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不仅关注程序的内部情况,也关注输出、输入的正确性。2.2.2根据测试时软件代码是否运行的角度分类。从这一角度来看,软件测试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动态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通过运行软件检验软件的动态反应和结果是否正确。静态测试指不运行被测程序,仅分析源程序的文法、结构、过程和接口等,例如审阅产品说明书。

3某软件测评技术中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某软件测试中心简介。某软件测试中心于XXXX年正式成立,是一家致力于专业化软件测评的独立第三方质量保证服务机构。它参考国际标准ISO/IEC17025,建立和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其质量改进能力明显增强,通过了国家质检部门CMA资质认证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同时具有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颁发的网络信息安全联合实验室资质。3.2测试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软件测试而言,可能涉及到各个行业。换言之,只要有软件应用的地方就会存在软件测试,因此软件测试人员的分类非常复杂,没有一套绩效考核体系能够适用于所有测试人员。以某软件测试中心为例,其在绩效管理体系上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2.1考核范围不明确且可操作性不强。软件测试中心在绩效考核体系中没有明确界定适用范围。目前,中心测试人员分为黑盒测试、白盒测试、需求分析测试、性能测试、自动化测试以及安全测试等,但哪些人员适用该考核方式,哪些人员不适用,没有明确规定。此外,当前绩效考核的重点在于考评,其指标的抽象性较强,缺乏可操作性。3.2.2考核缺乏针对性且主观性较强。因为不同岗位测试人员的工作任务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测试人员绩效评价时不能应用相同的标准。例如测试经理和普通测试人员,他们的评价标准应存在一定差异。目前使用的绩效考核体系缺乏针对性,且受主观因素影响程度较高,特别是自评打分环节易出现极端情况。3.2.3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对绩效考核表现优秀的测试人员可以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其中物质奖励应占主要部分。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大大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但目前某软件测试中心的奖惩标准比较模糊,未能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4软件测试工作中绩效考核制度的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4.1提高管理人员相关意识。大部分管理人员都是工科背景,工作重心主要放在技术研究上,缺乏成体系的管理理论知识,对绩效评价的重要性缺乏准确认识,进而忽略了组织计划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想使整个项目处于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中,首先应培训管理人员,以提高管理层的绩效管理技能。4.2加强整体设计。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特别是进行结果考核时,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支撑。因为历史数据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且相互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直接影响绩效目标、绩效计划、绩效考核实施等多个环节,所以整体性设计考核体系至关重要。4.3实行综合评价。软件测评工程师的工作是建立在大量脑力活动基础上的,因为思维具有无形性,所以工作的自主性较强。测试工程师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不论是不是在正常的上班时间都可以工作。因此,通过每天固定的工作时间衡量劳动显然不合理,应综合评价整体工作,根据产出成果和工作时间等多个因素共同确定。

5结语

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关于测试人员绩效考核的研究经验基础上,本文具体分析了笔者所在的某软件测试中心,指出了目前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相关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需时刻以科学、规范的理念为指导,不断探索,逐步完善,使测试中心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软件测试范文篇8

云技术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服务的模式,软件服务已经开始拓展到基础设施和平台层面,这从根本上改变了软件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也影响着软件的设计与架构。所以,在云计算的背景下,想要适应计算机软件的发展需求,就必须对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相应的变革。此外,在云计算的背景下,相关的软件测试工作必须采用云平台中的存储资源,且在云平台上进行,这也是当前基本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我国在云计算软件测试技术上的发展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对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同行业从业者的研究热情,推动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2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概述

现在,在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的概念问题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小的争议,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这一测试是指在云环境既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基础设施,尽可能降低发生问题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软件技术。第二种,它是指在云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应用程序来模拟用户流量。第三种,该项测试技术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指通过运用现有的云资源,对实际负荷和用户流量进行模拟。第二部分是指为了保证计算机的软件性能,在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调试。当前,第三种定义是比较获我国学术界认可的。此外,以上的几种定义主要是从广义的角度出发,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该项技术是指在云计算平台的基础上,软件开发商对软件进行测试的行为。实际上,该项技术是为了完成各类测试目标,而借助云计算平台,获取需要的测试资源。

3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的几个特征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以新的测试技术指代)与传统的技术相比,其主要拥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3.1付费方式。新的测试技术采用的服务形式是阶段性的,这让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做出相应的选择。而传统的软件测试的前期费用较高,因为必须一次性付费,这相较于新的测试技术,就不够人性化。3.2基础设施。新的测试技术的基础设施不需要自己购买,主要由云供应商供应。而传统的软件测试则需要自己购买诸如硬盘、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3.3对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传统的软件测试需要公司自己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而新的测试技术得测试人员大部分由云供应商提供。3.4测试环境。传统的软件测试技术在测试环境的部署和测试资源的配置上需要借助人工手动完成。而新的测试技术借助云平台就可以自动完成相关工作,大大节约了人力支出。3.5测试的管理模式新测试技术的管理方式是集成化的,这让项目管理能够被高度的集中,为软件测试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两者具体的区别可见表1。

4基于云计算软件测试的分类研究

当前,主要分成基于用户测试的分类和基于测试任务的分类这两个方面来对新测试技术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新的测试技术可以被分成不同的类型。接下来,笔者将从上述两方面入手,对新的测试技术的分类进行分析。4.1基于测试用户角色的云计算软件测试分类。此种分类方法通常是从系统开发人员、用户以及云计算供应商的角度来对软件测试进行分类。此外,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按照不同的测试用户角色,可以分成以下类型,具体如图1所示。云上测试是指通过云供应商在云平台上部署的服务运用来测试软件系统的规范性。通常来说,都是由云的系统开发商来开展云上测试的;云内测试通常是指测试特定的云能力或从内部视角出发去测试软件。具体而言,云内测试包括内部管理、自动、安全功能以及SaaS功能的测试。需要注意的是,通常只有云供应商才有权限开展相关工作;云中测试是指在云平台中进行测试,以验证软件的SaaS功能;云外测试是指从外部视角出发,测试和验证云计算中部分职能功能的测试。4.2基于测试任务的云计算软件测试分类。现在,最基本的对新测试技术进行分类的方法就是从测试任务的角度进行分类。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从测试任务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八种类型。它们是:安全测试、延迟测试、浏览器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具体来说如图2所示。安全测试是指对非SaaS和SaaS软件的系统安全性进行测试;延迟测试是指应用程序部署在云平台上后,对系统的响应延迟进行测试;浏览器性能测试是指在不同浏览器中,对非SaaS和SaaS软件的性能进行测试;兼容性测试是指利用存在于云计算平台上的多种浏览器、多种数据库以及多种操作系统的环境来对软件兼容性进行测试;功能测试是指对非SaaS和SaaS软件的各系统功能进行测试;性能测试是指经由云平台而得到的有关系统软件的性能指标;负载测试是指把被测试软件处于满负荷情况的时候,对系统的负荷能力进行测试,以便第一时间发现软件设计和架构中存在的问题;压力测试是指测试云平台的大数据计算能力。通过压力测试,可以得到系统所能提供的最高服务并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性能。

5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架构分析

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与传统的软件测试平台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因为基于云计算的软件测试涉及到更加丰富的内容,所以整个平台的架构也会变得更加复杂。具体的测试架构类型如下所示:5.1Cloud9。此平台是在IBM提供的云平台基础上,由瑞士洛桑理工大学建立的软件测试系统。此系统即可在私有云的基础上运行,也可以在公共云的基础上运行。此外,Cloud9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方便地对软件进行全面的自动化测试。初步结果表明,在最先进的符号执行引擎上,其速度提高了一到两个数量级。最后,Cloud9是一种随需应变的软件测试服务:它运行在计算云上,就像AmazonEC2一样,并能够在更大的动态范围扩展其资源的使用5.2D-Cloud平台。此平台是由日本驻波大学开发。在这个平台中,已经完成了虚拟故障插入技术的内置,能够完成大规模的分布式测试。5.3YETI测试云系统架构。在YETI项目当中,英国的约克大学通过部署相关实践性活动在云计算服务平台中,构建了关于YETI的云测试系统构架。同时,该大学也对云测试当中性能与安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此外,YETI是以亚马孙的EC2平台作为基础而建立得,其可以对Java的相关程序起到有效的支持,并进行自动化的测试。虽然这三种架构目前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但是他们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6结束语

作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然而,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关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需要整个行业一起努力对其进一步进行完善。笔者在本文中简略的介绍了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并对其基本架构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云计算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嫚.计算机软件的测试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3):64.

[2]杜娟,骆庆,张泉.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与深度开发应用探讨[J].电子测试,2017(19).

[3]张书锋,刘正.基于MVC设计模式的SaaS云计算数据中心构建与鲁棒性测试模式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31):224-226.

[4]唐滔,邱旭东.初探云计算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6(15).

[5]王晓华.软件测试技术应用研究[J].国防科技工业,2017(03).

软件测试范文篇9

关键词:软件测试;知识管理;教学内容重构;学习社区

近年来,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及行业对软件质量的重视,带动了软件测试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敏捷开发”(Agiledevelopment)等开发新技术的出现,测试理论的热点和重点也不断变化,相应的测试工具层出不穷,这就要求软件测试技术课程能够在经典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并更新测试知识、方法和工具,这给时间有限的测试课程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本文引入知识管理的思想,构建协同管理的软件测试领域的知识库,梳理教学内容,构建知识结构,能适应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并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建设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软件测试课程教学现状

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课程,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软件测试理论的基础上,能使用测试工具解决实际测试问题,然而,其在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一)教学内容存储的无结构性,为教学内容重构带来了困难计算机学科知识更新速度较快,教学内容无法一成不变,测试技术也不例外。如何有效地将测试新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使教师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现有的教学内容多采用PPT课件,教学内容存储有时以一个章节或一节课为单位进行存放,教学内容的存储没有结构,这就为教师查找知识点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同时,移动知识点到另一个位置也比较麻烦。另外,当我们将理论和实践有效融合在一起,采用情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时,可能会将属于多个章节的知识点抽取组合,而在PPT课件中抽离知识点十分不方便。

(二)机械的教学内容存储方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教学内容存储在PPT课件上,只能适应教师单线程地在课堂上从头到尾播放,学生一旦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比较容易放弃。学生不能很快地在听课中记录自己哪里懂了,哪里还不懂,为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带来了困难。

二、知识管理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的思想是在组织中构建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地回馈到知识系统内,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形成不间断的累积,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成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适应市场的变迁。知识管理思想源于企业,但一经推出即在各个领域兴起。学校作为知识传递的重要组成部门,将知识管理的思想应用于教学领域,能大大提升教师的工作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知识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测试教学中面临的困境。第一,通过构建以知识点为单元的知识库系统,可以适应新旧知识的更替,方便情境教学设计中知识点的移动,深度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教学内容及时重构提供可能。第二,为知识库系统设计动态组织机制,为学生提供符合其学习进度的知识资源,巩固并提升学习效果。第三,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库的建设,通过上传或维护知识点,提升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三、软件测试技术课程的知识管理模型

(一)课程知识管理的工作流程

(二)课程知识库的功能

1.上传资源。教学管理团队将授课内容编写整理成知识点并上传至系统,并为知识点标记难度级别,同时还可上传实验文档、PPT课件、视频、习题等教学资源。资源上传之后,可以以知识点体系为主线,标识相关的实验文档、PPT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开放知识点。教学管理团队按照教学进度和计划,可以对知识点是否开放进行设置,没有开放的知识点,学生只能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听、看、做,不自觉地吸收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欣赏者。

(二)拓展模块可分科系按具体专业来实施

1.了解学生的需求,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时代感。中职学生作为初涉世事的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潮流物品、时尚名人相对敏感。在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时,针对学生对歌曲的喜好,笔者对我校各专业10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其中,45%的学生喜欢听韩国歌曲,37%的学生喜欢港台歌曲,8%的学生喜欢欧美歌曲,7%的学生喜欢内地歌手的歌曲,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进行访谈时,学生说,韩国的男女歌手穿着打扮都很时尚,歌曲听不听得懂无所谓,重要的是那种感觉。因此,想要把好音乐融入艺术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专业自选模式,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可以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各国幼儿歌曲,与大家共享并解说;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各国音乐,然后自己设计Flash并配乐,供大家欣赏等。

2.教学内容宜简单易学,贴近生活。中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艺术素养欠缺,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对音乐、美术等了解较少,对他们来说,艺术与他们的生活毫不相干。所以,课程内容应尽量简单易学、生动有趣,同时一定要贴近生活,是学生能经常见到和听到的,使学生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融入学习中来。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校本教材

公共艺术课程的教材不应局限于已有教材,学校可结合专业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自主开发课程资源,设置丰富的主题,选取开放性的教学素材,结合实际案例,给教师提供创新机会,给学生留有创造空间,不仅为学生建立起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让教师能在创作和实践中与学生一起成长、成熟,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职艺术教育者。

四、结语

公共艺术课程对中职教育不可或缺,它是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联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桥梁,学校应对公共艺术课程的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及授课方式不断进行尝试、探寻和总结,以便让艺术欣赏更好地服务于中职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杨晔 单位: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信息技术与管理系

参考文献:

软件测试范文篇10

(一)软件测试的概念

顾名思义,软件测试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对现有软件的一种测试工具,其中根据不同的软件的需要和技术上的限制可以分为人工手动检测或是智能机器检测,通过另外一套程序的运行来针对软件的性能进行全面验查,目的是检验其各方面的指标是否能够符合最初设计要求,是否能够应用到目前的程序使用中,同时还要通过检测得出各项指标的设计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差距,确定现实数据是否对现有程序有一定的影响,是否产生了某些预计之外的效果以及未完成的任务,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研发修改。更广义上说就是对计算机软件生成研发的成果的一次投入市场前的验收工作,在研发阶段软件实际操作和理想状态会出现一定的出入,可以帮助软件在第一时间内存在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是保证软件质量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不仅仅测试只局限于查出问题之所在,还有一些性能上的提升,目的使之更好。很多情况还要针对软件的部分功能进行专门的测试,压力测试就是除性能外的另一种形式的测试,也是在为了查看软件的生命周期,查看是否能够达到设计最初的使用状态。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静态测试。针对一些比较简单操作可以根据少量数据就可以得到测试的目的项目,一般会选用静态测试,之所以称其为静态是不需要对该软件启动程序即可完成,更多的是通过人工的对其组成部分通过肉眼就可以看出是否存在问题,可以说是从表面来查看是软件否有数量上的漏缺,是否有结构逻辑的基本错误,是否有不兼容的一般匹配问题。多数情况下是软件检测的基础性检验,直接可以参照已给出的设计说明源程序结构分析、流程图分析、符号执行等诸多方面开展测试。

2.动态测试。与静态软件测试相对,就是在将软件程序运行启动的状态下检测其各方面的事宜。在运行过程根据对不同性能的具体分析来检测其效果和预期之间的差距,动态测试一般包括软件构造测试实例、执行程序、分析程序的输出结果等方面。对于多数的软件测试动态测试还是比较更精准更到位,所以动态测试也无疑成为诸多软件测试的首选方式。

3.单元测试。更多的被应用于设计人员在编码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检测来使用。将每个单元的质量控制在一定预期范围内才能保证最终的完整软件质量,对于软件的设计人员需要单元测试进行设计过程的辅助。这也是检测程序中最初级阶段使用的方式。只单单针对程序中的指定的一小部分代码进行错误挑出,更具体化就是检测所给出条件下函数的运算是否正确。帮助设计师及时有效的发现问题,加以修正。软件的制作完成过程需要很多的单元测试来辅助完成。

4.集成测试。在保证单元测试完毕的基础上,毕竟最终的软件需要在所有部分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完成来保证最终的功能性,所以集成测试就是在集成测试主要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为子系统或系统而进行的一种测试。其实集成测试与单元测试的原理是不尽相同的,没有太多过于延展的程序,只不过是将单元测试中的部件进行有效的整合,检测在组合的情况下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中每个部件都完好但是拼凑在一起则会出现异常现象,所以在检测过程中首先将其各个部分按照设计组装,按照相关的说明来逐步测试其性能。

二、软件测试行业目前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

虽然软件测试能够辅助软件质量研发保证,得到了大力的推崇,其发展速度十分骄人,但是相应的技术无法跟住软件发展需要的脚步,快速发展遗漏了很多技术层面的细节问题,基本功不够扎实需要后期的逐渐填补。毕竟软件测试的发展时间尚短,还有很多经验方面的问题有待提高,这些也都是在为谋求今后更好的发展打基础。所以及时发现问题能够并改正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认识到问题之所在才能着手改正。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缺乏软件测试意识。

由于软件业发展现在正处于一个比较热衷的阶段,很多人都看到了软件的发展前景和客观的利润,旨在追求短时间内更大的突破和价值回报,往往软件测试这个部分就会被忽略掉,如果不能将软件测试业提到应有的重视地位上,那么软件业的发展也会在未来不久的某个时刻搁浅,因为软件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很有效的必然途径,经过长期的研发和探索求得的一份软件却不能进过测试要么是无法收到应有的效用,投放到市场中去不能收到良好的效益,这不仅是研发人员的损失同时也是软件行业缩水的前兆。直接影响着软件未来研发前途的光明。最终导致软件市场的信用度低,无法得到客户的信赖,跟不上计算机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缺乏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

由于我国的软件测试业发展起步较晚,人们对于软件测试还没给予应有的重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尚且如此,对于外部人员更是了解不够详细,所以相关的技术人员就略显匮乏。但是作为软件测试同样需要有着一定的专业技能的人员来完成工作,不会比研发人员技能要求低,所以又增加了检测专业人员数量扩大的难度,目前我国多数的检测工作还停留在设计人员一人身兼多职,这不仅不能保证检测工作的专业程度,同时由于主观因素也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真实性受到一定的影响,使检测工作貌似形同虚设,没有使最完善的软件系统投放到市场中去。如果雇佣专业的检测分析人员会从更专业校验角度来为软件把关。不仅在研发投放之前进行软件检测,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跟踪性服务,与客户和设计人员之间及时沟通,及时对后期的问题进行修复并对下一批次软件的研发起到提醒的作用。但这些我国目前都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

(三)软件测试缺乏统一标准。

无论任何的检测都应该有一个与全国统一或是全世界统一的标准,如此在交付完整软件时其兼容性可以得到最大的满足。如果任意按自行设定的标准检测其结果不够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软件测试的代码都是按一定标准进行编写,在实际工作中,测试代码是不能随意编写的,但是实际工作中,编写出来的测试代码以及测试代码运行的情况往往表现出一种随意性和无序性。当今软件测试行业对影响软件缺陷的重要度和修复度都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部分软件缺陷在修复的过程中难免引入新的软件缺陷,影响了软件的正常使用。所以在今后的软件测试中,必须确保测试的标准要统一,要求测试者真正做到按照统一的规定来测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软件工作人员一般都知道,在软件测试中矩阵的行为测试,列为需求。矩阵中,用数字l标识该行的测试用例核实了该列的需求。

三、创新软件测试发展突破原有瓶颈

基于以上提出的问题,我们需要使用创新的意识和方法途径来谋求更具科学性的发展。有问题就需要解决,认真对待。我们在实践中需要不断的发现和探索,充分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来将创新思维谱写在软件测试发展的解决中去。这样会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时改变,以下为本文拙见仅供暂时参考。

(一)意识上的创新。

应该实现研发检测相分离,从上到下思想上的加强对于软件测试的终极认识,其意义极其重大非凡,不仅能够通过对软件的控制收到更好的收益和市场前景,同时又能增强企业品牌的知名度,是为未来的软件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为了避免软件在投放到市场中出现问题而产生更大的损失,软件测试使用成本投入应该是必要的。重视软件测试是推动软件测试创新发展的关键。软件测试人员的工作就是尽量发现软件中的错误,成功的软件测试就是尽量让软件出错。优秀的软件测试人员往往使用较少的测试用例就可查找出较多的软件错误。主观意识对行动具有指导意义,只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软件测试业的发展。

(二)培养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

培养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是当前我国软件测试发展创新的重要要求。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更清楚软件在测试的过程中哪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与非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相比,更容易找到问题所在。同时,不同的软件测试需要不同的管理方法。专业的软件测试员更了解测试等诸多方面的标准,在测试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更容易找出错误所在。应该大力度的宣传培养专业人员,让更多有才能的人加入到软件测试的队伍中来。

(三)统一软件测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