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十篇

时间:2024-01-09 17:36: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1

【关键词】 甲状腺囊腺瘤;博莱霉素

作者单位:471000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新征 丁斌);

洛阳第三人民医院(杨晶)

甲状腺腺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对于甲状腺腺瘤的治疗一般采取开放手术切除的方法。但是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因手术颈部会留下疤痕不愿意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寻找一种非开放手术治疗甲状腺囊腺瘤的方法,笔者近两年开展了细针穿刺博莱霉素囊内注射治疗甲状腺囊腺瘤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甲状腺腺瘤患者共28例,其中一侧叶单发24例,4例双侧叶均单发,所选取的32例腺瘤均伴有部分或完全液化。患者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3岁,男3例,女25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详细体检并查T3、T4、FT3、FT4、TSH、TGAb和TMAb检查排除甲亢、桥本氏病等其他甲状腺疾病。

1.2 穿刺方法 博莱霉粉剂8 mg溶于5 ml生理盐水备用。患者平卧,颈下垫枕头部过伸位。碘伏常规消毒皮肤后在彩超引导下(对于表浅或较大的囊腺瘤不在彩超引导下穿刺也可)用无菌注射器穿刺,彩超证实针头进入瘤体中心时回抽尽瘤体内液体,将配好的博莱霉素溶液注入瘤体内,留置10 min后抽出注入的博莱霉素溶液体积的一半。瘤体内抽出液送细胞学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如腺瘤未愈4周后重复注射。

1.3 评估方法[1] 首次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每月复查一次,若治疗后瘤体消失则3个月复查一次。根据腺瘤体积(腺瘤体积V=πabc/6,a、b、c分别为瘤体的上下、左右和前后径)缩小程度进行疗效评价:治愈,腺瘤完全消失;显效,腺瘤体积缩小2/3以上;有效,腺瘤体积缩小1/2以上;无效,腺瘤体积缩小1/2以下(至少经3次以上注射治疗)。

2 结果

甲状腺囊腺瘤患者28例,共32个囊性腺瘤,其中治愈26个,显效2个,有效3个,1例无效。治愈率81.3%,总有效率96.9%。

3 讨论

长期以来甲状腺囊腺瘤在临床上是以开放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对于一些心肺功能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因手术颈部会留下疤痕不愿意手术治疗的患者,开放手术往往不能满足他们的医疗需求。对于这部分患者经皮穿刺博莱霉素囊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治疗甲状腺囊腺瘤的新方法。博莱霉素治疗甲状腺囊腺瘤的原理目前尚不清楚,但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其原理可能与博莱霉素治疗淋巴管瘤的原理相近,一是与其抑制DNA 合成有关。博莱霉素能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渗入DNA 并与DNA 结合的过程, 从而切断DNA键, 促使囊壁细胞破坏、分解。二是博莱霉素还能促使囊壁直接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促使瘤壁粘连、纤维化从而闭锁愈合[2,3,4]。

试验中笔者体会到熟练的穿刺技巧及与超声医师的良好配合对于保证穿刺注射治疗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穿刺的针道应避开血管及重要神经走行区,最好于彩超引导下穿刺并尽量避免将博莱霉素溶液注射到瘤体包膜外,尤其对于靠近上下极血管的腺瘤或较小的深部腺瘤更应于超声引导下操作,以免博莱霉素外渗引起神经损伤或穿刺直接损伤血管和神经[6,7]。同时笔者发现这种治疗方法也有其明显的局限性,其治疗的效果与瘤体的液化程度呈正相关,只有对中心已经完全或部分液化的囊腺瘤才有较好的疗效,而对于实性肿物的治疗效果差;另外由于无法一一准确的进行囊内注射,对于多发的大量微小腺瘤囊的患者也不适和应用该方法治疗。但总的来说在选择正确的适应证的前提下,经皮穿刺博莱霉素囊内注射疗甲状腺囊腺瘤仍是一种费用低廉、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新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张硕,由丽.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硬化治疗甲状腺腺瘤 .武警医学学报,2003:(12)

[2] 毛嘉寅; 孙晋莲. 针吸治疗甲状腺囊腺瘤60例体会.青岛医药卫生,1995,(12).

[3] 寿柏泉,寿卫东.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235例的临床总结. 口腔医学研究, 2004, (02)

[4] 徐珊. 小剂量平阳霉素囊内注射治疗颈部淋巴管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997,(01).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2

【关键词】甲状腺瘤 超声 无水乙醇 疗效

甲状腺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少数为癌。到目前为止,其病因还不清,病理上表现为甲状腺滤泡增生,甲状腺组织肿大。甲状腺良性瘤良性质地柔软,多为单发,生长缓慢。在临床上,当瘤体还比较小时,可通过全科治疗仪照射使其缩小、消失;如果瘤体过大,应手术切除再行照射治疗,可达到消炎、止痛、消肿的效果[1]。由于手术治疗的费用和创伤等原因,乙醇介入疗法应用比较广泛。为此,本文对34例甲状腺良性瘤患者使用超声引导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了超声引导无水乙醇注射疗法对甲状腺良性瘤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人收集2009年9月-2010年11月的我院门诊收治的34例使用超声引导无水乙醇注射疗法进行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3例,年龄37-56岁,平均年龄为44.7岁。所有34患者中,甲状腺实质性良性瘤患者14例,伴有囊性变的患者20例.实质性瘤直径0.4-3.0厘米,平均为1.8厘米。

1.2治疗方法

使用超声仪对患者的腺瘤径线进行测量,探查有无囊性病变。然后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患者颈部前区[2]。经过超声定位和常规消毒后,进行穿刺检查。确诊患者为良性病变后,对患者使用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每周进行1次,一般2-5次为一疗程。在注射无水乙醇时,需在抽吸没有回血才可进行。对于实质性瘤,针头插入瘤中心位置,以尽量弥散乙醇。对于有囊性病变者,当将囊液和坏死物吸尽后再行注射无水乙醇。观察瘤体积计算乙醇用量,记录结节大小。

1.3效果评价标准

如果患者瘤消失,或瘤的直径小于1厘米则视为治愈;如果瘤体积减少50%以上则可视为有效;如果患者瘤体积减少量小于50%则视为无效[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4.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记录方式为x±s,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显著统计差异。

2 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甲状腺瘤体积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腺瘤囊性变患者的结节缩小率明显高于实质性腺瘤患者,P<0.01;但不同腺瘤的体积缩小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表2。

表1 治疗前后结节体积大小变化对比(cm3)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实质性瘤相比,P<0.01。括号内为瘤体积缩小率。

表2 34例患者疗效对比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组织,是甲状腺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一般均为甲状腺体内的单发结节,多个者少见。瘤体呈园形或卵园形,局限于一侧腺体内,质地较周围甲状腺组织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随吞咽上下活动,生长缓慢,大部分病人无任何症状。甲状腺腺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见,一般有完整的包膜,在大小和组织学特征上各不相同。甲状腺良性肿瘤多数见甲状腺孤立性结节,少数为多发性结节。病程缓慢,临床上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在数月到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因稍有不适或肿块达到1cm以上甚至更大而发现或无任何症状在常规体检时做B超而被发现颈部肿块。多数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一般在数厘米,巨大者少见。巨大瘤体可产生邻近器官受压现象,但不侵犯这些器官,如压迫气管,使器官移位。有少数因瘤内出血瘤体会突然增大伴局部胀痛。

长期以来,在治疗甲状腺良性瘤的方法上,主要采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法和手术疗法。但是二者的疗效均不理想,而且临床副作用比较大。使用手术治疗,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创伤大,对患者有可能造成神经损伤,或者是甲状腺功能减退[4],而且在术后出现结节再发的概率比较大,从而使再次手术变得比较困难。本研究在超声的引导下通过无水乙醇注射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使用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关键是要准确诊断肿瘤是否良性。在这方面,超声检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为超声检查不仅可以明显辨别甲状腺肿块属于囊性或为实质性,还可以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以此为诊断良、恶性肿瘤提供参考,血流丰富者有无恶变可能。在定位和鉴别检查完成后,使用无水乙醇,其可以使良性肿瘤细胞脱水,致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凝固坏死,最后被抽吸排除体外。而平常的肿瘤空间也会慢慢缩小,最后消失。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的反复清洗,使得细胞分泌受到严重抑制,因而疗效比较显著。从上文的分析来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对实质性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瘤囊性变的疗效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效果都比较显著。而且使用超声引导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大大避免了激素抑制治疗和手术治疗所带来的神经损伤,创伤大及甲减等副作用的发生。因此,总体而言,使用超声引导无水乙醇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瘤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参 考 文 献

[1]王庆文,高希国,黎奇,刘仕杰,李向沛,刘晓玲.高频超声引导微创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国联合临床,2009,25(6):655-656.

[2]牛丽娟,李洪林,李正江,唐平章.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甲状腺良性病变,中华耳鼻咽喉头颅外科杂志,2008,43(6):428-431.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3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临床特点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042

甲状腺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头颈部肿瘤, 女性患者居多, 在患病前期没有明显的症状, 到了后期患者的气管和食管都会逐渐受到压迫而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的临床现象[1]。近几年, 空气污染的情况逐渐加剧, 导致了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2]。在临床上对于未分化的甲状腺肿瘤大多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男11例, 女39例, 年龄25~65岁, 平均年龄(37.25±10.25)岁, 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5.25±1.25)年, 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甲状腺功能化验、核素扫描及B超检查后均确诊为甲状腺肿瘤。43例患者为良性肿瘤, 7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5例患者为左侧肿瘤, 22例患者为右侧肿瘤, 双侧肿瘤患者有13例。单纯性甲状腺肿11例, 甲状腺炎22例, 甲状腺腺瘤8例, 甲状腺囊肿9例。

1. 2 方法 对50例患者实行普外科手术治疗:在确定手术之后, 根据患者的情况做相关的手术前准备, 如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则给予口服碘剂治疗, 如患者有心率快的情况则给予加服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 等到患者的甲状腺变软, 并且将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后展开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 给予常规备皮, 对所有手术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合并静脉复合麻醉, 让患者取仰卧位, 头朝后仰, 将颈部充分暴露。然后在患者的颈前区正中选择入路切入, 对于癌肿集中在一侧的腺体, 则将患者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部切除, 将对侧大部分腺体切除。对于出现了侵害左右两叶的肿瘤, 需要切除两侧腺体连同峡部。对于低恶性的甲状腺癌患者采用血道转移的方法治疗, 并进行选择性的治疗性淋巴清扫术。良性肿瘤患者选择一侧的甲状腺叶全切术和选择性颈清扫术治疗。如患者病情无法控制则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

1. 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3]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分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治疗后5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痊愈39例(78.00%), 有效10例(20.00%), 无效1例(2.00%), 总有效率为98.00%, 无效的1例患者出现了气管塌陷的情况, 在二次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81.25±30.15)min, 平均术中出血量(42.25±3.85)ml;术后有3例患者并发了轻度麻木, 对患者及时注射了葡萄糖钙, 随后症状得到恢复。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多发于40岁左右的妇女, 是一种常见的肿瘤, 该肿瘤发展的比较缓慢, 甲状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出现颈部肿块, 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症状。一般来说, 甲状腺肿瘤都是以单个形态发生的, 肿瘤的表面光滑, 加压不会出现疼痛感, 肿瘤还会跟随吞咽动作而出现上下移动的情况。 甲状腺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其中大多数属于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的情况不严重但是因为初期症状不明显所以不被重视, 当瘤体逐渐增大可能会出现压迫气管的情况, 从而导致了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的情况。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良心肿瘤还有10%~25%的恶变率, 因此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4]。恶性肿瘤患者存活率还是较高的, 大多数属于中低性肿瘤, 但是如不受重视则容易变为高度恶性肿瘤, 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生命[5]。

手术操作是比较复杂的, 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如果稍有纰漏则会造成血管网损伤的情况, 因此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临床治疗上多采用普外科手术方法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甲状腺肿瘤包膜完整, 则可选择单纯摘除术;如肿瘤包膜不完整或者与周围组织的界限不清晰或者出现了粘连现象, 则选择一个侧叶切除术或者大部分侧叶切除术的方法;如患者的肿瘤累及峡部, 则需要采用切除肿瘤侧叶以及峡部的方法, 并需要对对侧叶进行大部分的切除;对于肿瘤累及双叶者则需要采用甲状腺全切联合甲状腺周围淋巴组织清扫术来进行治疗。在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需要谨慎操作, 避免出现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的情况, 在术后应及时护理,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本次研究, 普外科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患者的治愈率高, 总有效率达到了98.00%, 并发症发生率低, 证实了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对甲状腺肿瘤患者采用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卢靖.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3, 7(6):75-76.

[2] 马亚杰, 夏雅铭, 孙留安.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4, 8(8):111-112.

[3] 张辉敬.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吉林医学, 2014, 35(4):808.

[4] 任少雷.甲状腺肿瘤普外科手术治疗临床特点分析.医学信息, 2014(29):327.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4

【关键词】 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手术;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15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940-02

甲状腺瘤是我国临床上甲状腺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我国临床上对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的伤口较大,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多,而且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1]。本文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瘤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对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以及分析,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瘤治疗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6例,其中年龄最大的为47岁,年龄最小的为22岁,平均年龄为34.8岁,平均病程为2.45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所有患者均采用颈丛强化局部麻醉,在锁骨上1-2cm两锁骨交界处行一切口,然后分离皮瓣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分开,从甲状软骨至胸骨柄上行颈前肌和结缔组织电刀分离。沿着颈正中线切开致甲状腺被膜,注意避免伤及血管和神经。当甲状腺彻底暴露后对单双侧腺瘤进行判断,怀疑是恶性病变时,要将标本送检病理分析以确诊。行贯穿缝合,切除甲状腺腺瘤,实施术后止血,可不放置引流管,采用无创缝合皮肤,加压包扎处理。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采用颈丛间阻滞麻醉,在距胸锁关节2cm处行一横向切口,将颈前筋膜和颈阔肌之间游离皮瓣,切除患者甲状腺腺瘤,术后放置引流管实施引流。

1.3 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同时对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供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通过SPSS16.0软件实现。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进行相关检验,P

2 结 果

2.1 观察组共3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共32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甲状腺瘤是我国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这一肿瘤少数可能发生病变,甲状腺瘤的病程很长,病情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多以单侧发病为主,呈现圆形或者是椭圆形,表面较为光滑,与周围的组织无黏连,瘤体的直径在几厘米之间[2-3]。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患者以及有效治疗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对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分析[4]。

改良小切口手术是一种新型的手术方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改善传统手术治疗过程中手术切口大,出血量多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多等缺点,这一方法的手术切口位置较低,切口较小,颈部肌肉可保持完整,维护了患者颈部原有的功能,术后伤口瑕疵较小,手术之后不用放置引流导管,为患者手术伤口的愈合提供了时间,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5]。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对甲状腺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何挺佳.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21-122.

[2] 梁开惠.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38例报告[J].中外医疗,2010,29(08):65-66.

[3] 蔡安全.几种甲状腺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01):35.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091-01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不论其原因或性质如何,多表现为甲状腺肿大或肿块形成,甲状腺肿瘤可单发也可多发。另外,甲状腺肿瘤的恶性率与年龄、性别、是否为结节性甲状腺流行区都有一定关系[2]。现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材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男女之比为3∶4;年龄20-74岁,其中30岁以下2例,31-40岁5例,41-50岁14例,51-60岁10例,61-80岁2例。

1.2 临床资料

(1)病程长。28例患者的病史均在3年以上,最长达32年,9例患者的病史>10年。

(2)病情相对稳定,自觉症状不明显。患者均以甲状腺肿块入院,但大多数病例除颈前有肿块外,一般无其它症状。肿瘤生长缓慢,对患者生活劳动长期无明显影响。部分患者肿瘤增大到一定体积后,因其逐渐增大的重力和压迫,才逐渐产生吞咽困难、呼吸闲难等临床症状。

(3)绝大多数为孤立性肿块。肿瘤一般存在包膜或假包膜,与邻近组织粘连不明显,主要是膨胀性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活动性。28例中只有2例患者甲状腺肿瘤活动性不好。

1.3 手术方式及病理

对我院收入的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均实施了外科手术治疗,并且术后将肿物全部送病理检查。28例甲状腺患者中行单纯肿瘤切除18例,腺叶次全切除6例,一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2例。其中腺瘤和腺瘤囊性变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桥本式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癌2例,单纯性甲状腺肿l例。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28例全部治愈,术后未出现抽搐、窒息及气管塌陷,无手术死亡病例。

2.2 术后并发症

其中6例出现声嘶,均系首次手术;4例为暂时性声嘶,出院前恢复正常;1 例喉返神经损伤,2例为喉返神经切断。1例术中即予喉返神经自体静脉桥接术;1例术后再次探查;1例予以喉返神经结扎松解;1例予以喉返神经自体静脉桥接术,声嘶逐步好转;合并桥本氏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术后予一定疗程甲状腺素片治疗,疗效满意。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资料中显示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4,这与文献报道[3]比例相近,女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甲状腺肿瘤可见於于任何年龄段,尤以青壮年多见;甲状腺肿瘤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颈部肿块,多无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多数病史较长,肿瘤生长缓慢,仅1例患者为发现颈部肿块1周就诊;并且肿瘤多有包膜或者假包膜,肿瘤活动度较好,指示肿瘤恶性程度低。本组病例中28位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只有2例为甲状腺癌,约占病例总数的7%,因此甲状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根据临床资料显示甲状腺腺瘤为甲状腺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但该肿瘤有癌变的危险(癌变率可高达10%),且有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发生率约为20%)[4],故主张应尽早切除。

3.2 外科手术治疗

术式选择上,包膜完整的肿瘤在临床外科手术时对其行单纯摘除术。对肿瘤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界限不清、包膜不完整的应行一个侧叶切除,至少应行一个侧叶的大部分切除,同时应探查对侧叶是否正常。对疑为甲状腺癌患者应争取做快速冰冻切法。确诊为甲状腺癌患者,如病变限于一侧,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及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累及峡部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累及双叶者则行全甲状腺切除加周围淋巴结清扫。

本组病例中共有3位患者存在喉返神经损伤,约占总数的11%,喉返神经损伤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有报道指出甲状腺手术常规暴露喉返神经以避免误伤,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4 结论

甲状腺肿瘤好发于女性,尤以青壮年为主。甲状腺肿瘤临床指证不明显,患者多以颈部肿块为主述入院,少数伴有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如患者有上述症状,临床诊断时可考虑甲状腺肿瘤。虽然甲状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病例类型;但手术前确定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目前的诊查手段仍有一定困难,其术前误诊率为13%~15%,所以甲状腺肿瘤确诊后应实施手术治疗,并将肿物送病理检查。

参考文献: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 甲状腺腺瘤; 外科手术; 临床分析

甲状腺腺肿瘤(thyroid adenoma,TA)是颈部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 从病理学角度上70%~80%患者为滤泡型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型腺瘤(papillary thyroid adenoma,PTA) 相对较少见。甲状腺腺肿瘤多发生在40岁以下女性,其主因是甲状腺内分泌失调所致,约20%的患者容易引起甲亢,约10%的患者会产生恶变 [1]。因此,甲状腺腺肿瘤患者应该早期就医,采取外科切除手术治疗措施,争取早日康复。本院1995年1月-2011年10月采用外科切除手术治疗的19例甲状腺腺肿瘤患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1995年1月-2011年10月1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手术治疗资料,其中女15例,男4例;年龄33~54岁,平均37.8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4.6年。腺瘤肿块最大8 cm×4.5 cm×3 cm,最小2 cm×0.4 cm×0.9 cm;13例为单侧肿块,6例双侧均有肿块;患者颈前有肿块随吞咽上下移动,多无压痛,病程中肿块不断增大,严重者有胀痛;患者大多数都表现急躁、易怒、心慌多汗。

1.2 方法 本组19例患者手术前,首先安排患者仰卧,将肩垫起,头向后仰,使颈部充分暴露;接着采用颈丛加局部实施麻醉;然后医者用手术刀在患者胸骨上2 cm以弧形切口,将患者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依次切开后,再将颈阔肌深层上下切断、分离皮瓣,沿气管走向正中切口将颈白线切开,甲状腺包膜与颈前肌群分离开,使肿瘤和甲状腺显露[2];然后进行全面仔细检查,明确病变的部位和肿瘤数目、大小及性质,制定具体手术方案[3];手术方案确定后,对于良性囊肿,医者可先缝扎或者用手术钳夹住腺瘤表面甲状腺组织的血管后,将表面的甲状腺组织切开至腺瘤表面,用弯血管钳或手指沿腺瘤周围作钝性分离直至蒂部,将腺瘤从周围的甲状腺组织中剥离出,将蒂部钳夹、切断后结扎,切除腺瘤。在剥离腺瘤手术中发现出血点时均采用血管钳夹进行止血,切除腺瘤后,结扎好血管钳所夹的血管组织。最后,医者对腺瘤切除后所留下的残腔用细丝线逐层缝合切口[4]。切除标本应立即行冰冻切片检查,以判定有无恶变。术后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和适量抗生素,手术后48 h将引流管拔除,术后5~7 d拆线。本组患者依据其肿瘤个体情况,有16例进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另3例采用腺叶次全切除术,并对治疗后患者恢复及其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2 结果

本组19例甲状腺腺瘤患者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及时处理后痊愈,其余17患者术后均痊愈;手术后经检查患者均未出现声音嘶哑,并且术后没有出血病例,所有患者经术后康复治疗恢复良好;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3.8~47.1 ml,平均住院时间为(13±7)d,取得理想临床效果。手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1~6年,均未出现甲状腺腺瘤复发。术后对腺瘤进行病理诊断:均为良性瘤,14例为滤泡型腺瘤,5例为型腺瘤。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患者常无任何不适,肿块往往在无意中被发现。一般为单发结节,多位于近甲状腺峡部,呈椭圆形或球形,质较硬、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其随吞咽上下活动,生长缓慢,但其若恶变、囊性变和出血后,瘤体便迅速增大[5]。患者常出现的临床症状主要有心慌、消瘦、乏力;部分甲状腺腺瘤可发生癌变,如肿瘤近期迅速增大者,瘤体活动受限或固定者,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者,肿瘤硬实、表面粗糙不平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应当考虑癌变的可能性,要及时就医,采取必要治疗措施,尽早解除病患。

甲状腺腺瘤在甲状腺疾病系统中属相对较难治愈的疾病,很多患者治疗时间长,康复周期缓慢,给患者带来很多苦恼,其实患者大可不必担心,甲状腺瘤虽然属于顽固性疾病,但是只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病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是可以达到临床康复的[6]。此病产生原因有多方面,如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饮食因素等。很多患者出现甲状腺瘤的同时往往被检查到自身免疫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同时伴有机体多种并发症;甲状腺腺瘤具有遗传性,尤其是当女性患者具有发病史时,遗传子女的概率明显增加,所以想要生育的女性患者在生育前应及时治愈,以免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内分泌失调也会引发,女性尤其是中青年女性内分泌失调较多,由于处于自身生理活跃的年龄阶段,更容易导致因内分泌失调而造成甲状腺激素紊乱;饮食因素,如多食海带、紫菜等海产品,其富含大量碘,体内含碘量过高容易导致甲状腺瘤;环境电离辐射也是诱因,头颅内部照射或明照射都可致甲状腺瘤发生,应该引起患者的注意[7-8]。

甲状腺肿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甲状腺瘤本身并不严重,一般瘤体小时无明显症状。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瘤体会日益增大,个别瘤体较大患者会因为瘤体压迫气管、食管和喉返神经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9]。此外,良性甲状腺瘤有10%~20%的恶变率,所以发现后应尽早治疗。如果瘤体小于5 cm,且活动度好,瘤体表面光滑,患者无其他症状,可以保守治疗,应尽早服用中西药治疗,使瘤体由大到小,由硬变软,最终消失;相反,如果瘤体大于5 cm以上或有恶变趋势,应尽早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并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以便确诊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若不治疗病程一长,成为难治之病,甚至危及生命[10]。外科手术切除方法的选择主要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对腺瘤包膜不完整、腺体周围粘连患者采取腺体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疗效非常好,且术后并发症少[11]。而对瘤体小患者采取单纯瘤体摘除手术,手术损伤小且简单易行,术后身体恢复快[12]。本组研究的19例患者中甲状腺腺瘤全切除术16例,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术后当日均禁食, 半卧于床,保持安静状态,术后1~2 d可食流质饮食,并做好紧急情况时抢救准备。这样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经过外科手术切除腺瘤,患者均达到痊愈,取得可喜临床效果,深受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总之,对于甲状腺腺瘤的手术切除治疗,通过医生的技术娴熟、丰富经验、准确结扎缝合和术后良好预防并发症措施,均能取得较理想疗效,证实外科手术是彻底治疗的唯一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实用肿瘤学编委会.实用肿瘤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46-152.

[2]李忠友,杨效东.甲状腺腺瘤553例诊治分析[J].重庆医学,2001,30(4):375.

[3] 蔡安全.几种甲状腺瘤手术方式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9,6(1):26.

[4] 缪继斌,朱英淮. 42例甲状腺腺瘤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5(11):101.

[5]王险峰,陈明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7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74.

[6] 叶岗,蔡生荣.甲状腺腺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312例报告[J].宁夏医学杂志,1997,2(19):90-91.

[7] 傅永清,刘明,吴文光.259例甲状腺腺瘤临床手术分析[J].哈尔滨医药,1989,6(1):32-39.

[8] 高力,谢磊,叶学红,等.甲状腺伞切除或近伞切除术治疗180例甲状腺癌的手术体会[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3,8(5):300-303.

[9] 余生林,贾磊.780例甲状腺病手术并发症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1(6):27.

[10]热衣汗古丽・买买提.甲状腺疾病280例外科治疗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006.

[11] 曹显利,李作杰,李晓霜,等.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9):20-21.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手术治疗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主要有颈部肿块,肿块较大时会有压迫症状,部分患者可引起甲亢,约10%~20%有癌变倾向[1]。目前甲状腺腺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小切口手术和常规甲状腺切除术[2],但常规手术切口较大,出血量多,且术后颈前会留有瘢痕,影响美观。我院自从开展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以来,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手术组和小切口手术组各64例。常规手术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 23~58岁;术前超声或CT检查示甲状腺结节平均直径为(1.81±0.8)cm。小切口手术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 20~56岁,术前超声或 CT检查示甲状腺结节平均直径为(1.79±0.9)cm。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临床表现:两组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区触及随吞咽活动的包块,无触痛、搏动,边界清,无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患者术前均行甲状腺激素、超声、甲状腺抗体等检查,术中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甲状腺瘤。

1.2 治疗方法

小切口手术组:所有患者采用颈丛局麻,取仰卧位,垫高肩,头后仰,拉伸颈部。于胸骨上1.0~2.5 cm、中心以两锁骨交界处,沿皮肤的横纹作弧形小切口,切口长度约3~5 cm,如为双侧腺瘤将切口适当延长。切口处皮下注入10~20 ml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然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沿着皮下和颈前肌群的结缔组织分离,分别至甲状腺上下极约0.5~1.0 cm处,再将颈白线纵形切开至甲状腺被膜,不结扎、不切断颈前静脉,保证双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腺肌的完整,使用拉钩将颈前肌群向两侧牵拉显露甲状腺,观察腺瘤的形态、性状,如果有必要应先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用10号线大圆针贯穿缝合后将显露的腺瘤吊起,并钳夹瘤体的4周,然后切除包括部分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在内的一侧腺瘤,术中嘱患者发音,观察有无喉返神经损伤。用肠线缝合修复甲状腺残面。如果是双侧甲状腺腺瘤,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对侧。最后止血彻底后,无需放置引流,使用无创缝合线行皮内缝合,加压包扎切口。

常规手术组:患者均采用颈丛阻滞麻醉,于颈前胸锁关节上2 cm处做一弧形的横切口,切口两端至胸锁乳突肌的外缘,可以适当地向患侧延长。用电刀沿颈阔肌与颈前筋膜间隙的结缔组织分离,上达舌骨水平,下至胸锁关节的上缘。纵行切开颈白线,向两侧牵拉颈前肌,充分显露甲状腺并游离甲状腺叶。根据甲状腺腺瘤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确定切除范围,如为单发腺瘤,以肿瘤为中心做甲状腺腺叶的次全切除,若为多发腺瘤,则需行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术毕止血彻底后放置硅胶引流管,缝合切口后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随访2个月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数据的处理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P

2 结果见表1。

表1

从上表看出,小切口手术组的切口长度(4.1±1.2)cm,平均手术时间 (40.8±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 (32.5±6.1) ml,平均住院时间 (4.8±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6.25%。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小切口手术组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甲状腺腺瘤是甲状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极少数可以恶变[3],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生长慢,病程长。多数腺瘤为单发,表面光滑,无压痛,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因此,触诊时结节随着吞咽而上下移动[4]。据报道,甲状腺切除术损伤喉返神经的发生率约占1.7%[5]。

本研究中小切口手术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2]。临床治疗和美容效果均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周遵珊,赵源庆,梅栩彬.甲状腺外科治疗.国际耳鼻咽喉头 颈外科杂志,2007,31(4):231,233.

[2] 徐少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32例.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1955.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8

[关键词] 甲状腺瘤;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8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3(c)-167-01

甲状腺瘤是普外科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见,肿瘤多为单发,通常采取手术治疗[1]。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120例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06年1月~2009年3月普外科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0例,女性90例,年龄22~65岁,平均(42.3±10.1)岁,单侧89例,双侧31例,病程6 d~20年,平均(5.6±3.5)年,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前部无痛性肿块,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包块生长较为缓慢,少数生长迅速。还有部分患者同时有情绪激动、食欲增加、吞咽困难、消瘦多汗、心悸等临床表现。B超、CT检查确诊,瘤体直径0.5~5.0 cm,平均直径(1.5±1.2) cm。实验室检查FT3/FT4(9.23~22.50 pmol/L)。两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腺瘤的一般情况、病程及临床表现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原则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甲状腺瘤。

观察组:采取颈丛麻醉,在胸骨切迹上2.0 cm处,相当于颈横纹处沿皮纹做长5.0 cm横弧形小切口,皮下出血点用电凝止血,分离切口上、下皮瓣时,纵向切开颈白线,钝性分开舌骨下肌群后用拉钩将其向胸锁乳突肌方向牵开,显露包块。紧贴囊壁固有膜分离,剥离紧贴囊肿包膜边缘,进行结扎,向前牵引瘤体,紧贴瘤体固有膜表面分离血管,注意在患者发生的情况下钳夹、切断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分支。切除包块止血,T形管引流,缝合甲状腺固有膜和颈扩肌筋膜,逐层进行缝合,切口处用可吸收线做皮内弓形缝合。两组术后均应用抗生素5~7 d。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和?字2检验分析,P

2 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情况的比较

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见表2。

3讨论

甲状腺瘤是经常局限于甲状腺腺体内的滤泡性腺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包膜完整,质地稍硬于周围组织,界限分明,表面光滑,一般无压痛或有轻微的压痛,可随着吞咽活动。甲状腺瘤虽然较多为良性,但其恶化率为10%,及早手术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2]。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小切口,同时不横断甲状腺前肌群的情况下,将颈白线切口足够大,充分暴露甲状腺的峡部和腺叶下缘,可以在减小切口的情况下充分的暴露术野。另外在切断腺瘤时,在结扎甲状腺上动静脉及其分支,充分分离腺瘤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切除腺瘤,从而避免对喉返神经损伤。另外术后T形管引流,避免了更换敷料的繁琐和减少了淤血及感染的机会[3]。本研究通过对上述术式与传统常规手术组治疗情况的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杨建新.甲状腺瘤改良手术方法的综合疗效评价[J].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8,5(2):133-134.

[2]杨文国,王模日根,刘铁钢,等.几种不同甲状腺腺瘤手术方式的术后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08,10(c):60.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9

关键词: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效果

甲状腺腺瘤属于临床上非常普遍的病症,主要包括状囊性腺瘤和滤泡状腺瘤,外部射线照射、家族性肿瘤以及癌基因和性别等都是重要的引发因素,传统切除术会形成瘢痕,使患者的形象受到影响,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既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同时不会形成较大瘢痕,本次研究特就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实施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45例于2008年10月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治疗的患者,全部患者均经临床确诊,腺瘤直径介于3.2至5.1厘米,平均直径为(4.4±0.9)厘米,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时疼痛感较强、颈部有压迫感、颈部存在肿块。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20例,观察组25例,其中,对照组女性占14例,男性占6例,年龄范围居于27至66周岁,年龄平均值为(46.9±3.3)岁,观察组女性占17例,男性占8例,年龄范围居于29至65周岁,年龄平均值为(47.2±3.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腺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切除术治疗,对全部患者行局部麻醉或者颈丛阻滞麻醉,取患者仰卧位,将肩部垫高并使颈部充分暴露出来,采用小沙袋固定头部两侧。在靠近腺癌部位切开皮肤,根据腺瘤大小决定切口长度,然后对皮肤、皮下组织等行依次切开处理,使用组织钳对上下皮瓣行牵起处理,对颈阔肌后输送组织行分离处理,由甲状软骨下缘分离至胸骨柄切迹。采用小拉钩将切口拉开,然后对两侧颈前静脉行缝扎处理。将胸锁乳突肌内侧筋膜剪开并使甲状腺获得暴露,对甲状腺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明确腺瘤的性质、数目和具体部位。对良性肿瘤行腺瘤表面甲状腺组织血管进行缝扎处理,然后将甲状腺组织表面切开直至腺瘤表面。采用弯血管钳对腺瘤行钝性分离纸盒子蒂部然后将腺瘤剥出。钳夹蒂部直至切断然后行结扎操作,将腺瘤切除,同时切除肿瘤周围1厘米正常腺体组织[1]。对观察组患者行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治疗,在患者锁骨上方1至2厘米部位做切口,切口中心点为两锁骨交界处,双侧腺瘤切口长度为6厘米,单侧切口长度为4厘米,皮瓣分离以及瘤体切除方法同对照组,使用皮钳牵开颈前静脉,不对其行结扎和切断处理,确保纵向肌群的完整性不受破坏。手术完成后为了避免或者降低感染率,对全部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2]。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瘢痕大小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专业性软件为SPSS13.0,采用t检测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P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瘢痕明显大于观察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作为临床上非常普遍的良性肿瘤,甲状腺肿瘤发展较慢,单发几率较高,通常呈椭圆形或者圆形,与周围组织没有粘连现象,患者做吞咽动作时肿瘤能够上下移动。为了使患者预后获得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一旦获得确诊后必须及早进行手术切除治疗,不但需对病变瘤体进行彻底切除,还要使健康的甲状腺组织获得保留,避免甲状腺功能减退并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

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恶性甲状腺腺瘤患者以及甲状腺囊肿和甲状腺癌患者适合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这一治疗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能够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4]。

若患者甲状腺腺瘤直径低于4厘米则不适宜进行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该治疗方式会对患者组织造成较大损害,增加出血量,延长手术时间,而且术后瘢痕较大,会对患者形象造成影响。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无需对颈前肌群行横断处理,不会对患者组织造成严重损伤,而且由于无需离断颈前静脉,可使颈部原有生理功能获得保持,既能够避免过度皮下牵拉引发的损伤也可使缩小瘢痕,治疗效果理想而且美观效果好[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甲状腺腺瘤患者行小切口改良切除术治疗不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术后瘢痕较小不会对患者形象造成影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洪彪.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41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5(4):107-108.

[2]常东民,张勇,陈德强,等.超低位颈前小切口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和传统手术用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肿瘤医学,2010,18(3):476-477.

[3]刘瑞.小切口改良甲状腺腺瘤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64-65.

甲状腺瘤的治疗方法篇10

1、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女,40岁。因发现颈部肿物1个月,加重1周人院。查体:左颈部甲状腺区可触及大小约为4 cm ×4cm的肿块,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性差,随吞咽上下移动。术前彩超示左侧叶实质性肿块,性质待定。甲状腺ECT:(1)左侧叶中下极凉结节。(2)凉结节部位血流灌注略增高。(3)提示左叶中下极腺瘤结节,恶性可能性大。术中探查发现,左侧甲状腺均为肿物,质硬,易碎,约5 cm x5 cm x4 cm大小,边界不清,与喉体及气管有粘连,分离切除肿物,送术中冰冻,初步考虑为甲状腺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CD79a(+),CD3(一)。CD30-(一),Kj-67(大部分细胞阳性大于50%),病理诊断: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一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患者转入肿瘤科行化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病例2:患者,女,67岁。因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左颈部可扪及一包块约5 cm×3 cm,质硬,表面不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边界不清,随吞咽上下移动。术前彩超示甲状腺左叶增大,左叶内实质性肿块,性质待定。甲状腺ECT:(1)甲状腺左叶结节呈冷结节。(2)冷结节部位血流灌注增高。(3)提示左叶甲状腺囊腺瘤。术中探查发现,甲状腺组织与胸骨甲状肌粘连严重,层次不清,甲状腺弥散性增大组织质碎易出血。将左侧甲状腺部分切除后送术中冰冻,初步考虑桥本氏甲状腺炎,肿瘤内多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20(+),CD79a(+),CD3(-),CD30(-),CD10(-),TFF-1(-),ALK(-)。病理诊断: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术后患者转入肿瘤科行化疗,随访1年未见复发。

2、讨论

2.1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生物学特征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s,PTLs)较为罕见,约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 5%。平均发病年龄为64-66岁,男/女为1:8-1:3。PTLs是一种粘膜相关淋巴组织起源的淋巴瘤,多起源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少数患者与EB病毒感染有关。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淋巴瘤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炎症过程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主要作用。

2.2 临床表现该病最常见的体征之一为甲状腺肿块,其肿块常迅速增大,肿块多质硬,无触痛和波动感,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常伴有压迫或浸润症状,如声音嘶哑、喘鸣或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超声检查表现为多发边界清晰低回声肿块,甚至假囊性改变,后壁回声增强;核素扫描可见冷结节或摄人减少的区域;65%-80%患者外周血中可检测到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AG)和(或)微粒核抗体(MCA);甲状腺功能正常或减低。

2.3 诊断甲状腺淋巴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颈前肿块可为一侧或双侧,常表现为短期肿块迅速增大,出现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病程短,常和桥本氏甲状腺炎并存。B超检查可发现甲状腺非称性肿大,多发边界清晰低回声肿块,后壁回声增强。核素扫描可见冷结节或摄人减少的区域。甲状腺淋巴瘤的诊断方法有多种,但确诊必须靠病理活检。B超、CT和MRI等可协助确定病变范围、侵犯情况,便于临床分期。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检查是诊断甲状腺淋巴瘤最可靠的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可进一步明确恶性淋巴瘤的组织类型,利于术后指导放、化疗。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于良恶性鉴别非常有帮助,B细胞lgH基因重排和轻链限制性检测能确定B细胞克隆性,可作为区分良恶性的“金标准。

2.4 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治疗通常是以放射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在治疗中不占主要地位,单纯手术治疗,局部复发率高达82%,但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意义在于明确病理诊断;尽可能减轻肿瘤负荷,提高放、化疗效果;缓解晚期病例的呼吸、吞咽困难等并发症,为进一步放化疗赢得时间。如果手术中病理提示为恶性淋巴瘤,应避免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因为此种术式易导致手术并发症,增加术后放疗反应,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行肿瘤切除术或姑息性切除术配合放疗、化疗,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因此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放射治疗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不应忽视外科手术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只有全面考虑患者的病情,采取正确的综合治疗方案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此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单克隆抗体及放射免疫疗法(RIT)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复发及顽固淋巴瘤的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