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4:32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1

甲状腺癌首次诊治时常因误诊,而致首次手术不当,多需二期颈清扫术。我院对8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二期颈清扫术,占同期甲状癌根治术的39.8%(86/216),现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男11例,女75例。年龄13-64岁,两次手术时间隔1年4例。病理类型:全组病例均为乳头状腺癌;合并甲状腺良性病共13例,其中桥本氏病6例、甲亢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以Stata7.0做X2检验和生存分析。

1.2手术方式

1.2.1第一次手术方式:甲状腺肿块切除74例,甲状腺次全切除6例;患侧腺叶切除6例。

1.2.2二期手术方式:经典颈清扫术44例;功能性清扫术42例;颈部复发肿物摘除术4例(颈淋巴结清扫术后3例、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1例)。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片。

1.3随诊与统计216例中失随15例,失随者按死亡计算。生存率按直接法计算。组间对比作X2检验。

2 结果

二期手术后病理检查:癌组织残留16例(18.6%);颈淋巴结转移46例(53.5%)。5年生存率89.39%(59/66),与一期颈清扫术5年生存率(96.73%,89/9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4973,P=0.062),10年生存率88.23%(15/17),与一期颈清扫术10年生存率(93%,35/3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0.2123,P=0.645),经典与功能性清扫术后的5年生存率比较亦无显著差异(X2=0.0993,P=0.753)。

二期术后复发4例,其中一例术后1年半术侧淋巴结除复发并对侧转移行患侧淋巴结摘除加对侧改良式颈清扫术,术后甲减以甲状腺素片维持甲状腺功能。其余三例均为术侧淋巴结复发,时间分别为3年4个月、4年和8年,在物理学检查、B超或CT检查无其他淋巴结肿大或对侧转移后行淋巴结摘除术,术后未再复发。术后并发症:颈淋巴漏2例、喉返神经损伤3例,未有低钙抽搐。

3 讨论

3.1甲状腺癌的误诊与首次手术甲状腺癌术前确诊较困难,尤其是单发甲状腺结节往往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由于对甲状腺癌的首次诊断不当,往往造成第一次手术方式的选择错误。本组按良性甲状腺肿瘤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术86.5%(74/86),为二期手术的最主要原因。虽然本组资料提示甲状腺癌行一期颈清扫术和二期颈清扫术的效果相当,但二期手术毕竟增加了手术创伤和病人的经济负担,因此,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降低二期手术率仍是临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甲状腺癌的误诊的原因除其无典型临床表现,缺乏必要的检查设备以及经验外,该病的认识不足也是其中之一,通常认为多发甲状腺结节少有恶性病变,其实多发结节也可能有恶变;甲状腺囊腺瘤或甲亢中也可能合并甲状腺癌;本组资料也说明甲状腺良性病变合并恶性病变的并非少见。另外,病理冰冻切片或细针穿刺细胞诊断对分化好的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亦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影像学和细针穿刺细胞诊断技术的进步,甲状腺癌术前的确诊率也在不断的提高。本组同期的甲状腺癌216例,其中术前B超检查诊为甲状腺癌12例,全部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合;术前细针穿刺12例,与病理诊断相符11例;而192例未行此两项检查的甲状腺结节中,只有23例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和术后诊断相符,差异非常显著(X2=89.746,P

3.2关于二次手术文献报道二次手术的残癌率为42%-65%。国内许坚等报道残癌率为57.1%,邵冰峰报道为22.7%,本组甲状腺残癌率为18.6%,颈部淋巴结残癌率为53.5%。说明第二次手术的必要性。有人认为如不手术,会造成半数以上的病人复发。本组第一、二次手术间隔超过一年的4例中有l例颈部复发性肿块复诊时已发现肺部转移;而间隔少于3个月者只有1例发现颈部复发性肿块。两组的淋巴结转移率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二次手术的方式:行颈淋巴结清扫术,这已为多数人所接受;而对NO的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则存有争论,主张对侵出包膜的NO甲状腺癌做选择性颈清扫,其理由是:①淋巴结转移癌是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致死因素之一;②甲状腺乳头状癌较多发生淋巴结转移;③预防性颈清扫术后标本证实,临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病理检查已有46%-71.2%发生颈淋巴结转移;④预防性颈清扫术相对容易,且损伤较小;殷玉林等则不主张对NO甲状腺乳头状癌做选择性颈清扫,而主张随访观察,待颈部出现淋巴结再做治疗性颈清扫,其理由①根据乳头状癌淋巴回流的特点,在处理原发肿瘤时做气管食管沟淋巴清扫及切除纵隔前淋巴结,可阻断其向颈侧转移;②颈部出现转移淋巴结时行颈清扫术的5、10年生存率与预防性颈清扫术相比,无显著差异;③预防性颈清扫术仍会对病人造成一定的损伤。赵月姣等主张对NO腺内包膜内型的甲状腺癌随诊观察,发现颈淋巴结转移时做颈清扫术;腺外型 NO主张同期清扫,但对偏远地区医疗条件较差难以定期复诊病,无论何型均行功能性颈清扫术。Arditoy主张对肿瘤不超过1cm,并已行甲状腺叶切除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如无颈淋巴结转移证据不做颈清扫术。本组资料多数病例首次手术多为单纯的甲状腺肿物切除,术后有较高的残癌率,因此,我们主张二次手术的方应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如第一次手术仅为肿瘤切除,无论是包膜内或外型腺癌都应行二期的选择性颈清扫术;对NO包膜内型腺癌,如第一次手术为腺叶切除,则不必急于行二期清扫术,应严密随诊观察,待颈部出现转移病灶时,再行二期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定期的颈部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对早期发现颈部转移病灶是一项安全有效和可行的选择

3.3颈淋巴结清扫术式选择经典的颈清扫虽具有手术彻底、切除范围广、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但也存在创伤大、术后容貌毁损严重等缺点。功能型颈清扫保留了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副神经,且治疗效果不亚于经典型颈清扫,近年来作此术式者逐渐增多,可作为二期颈清扫术的首选。如甲状腺癌已侵及颈带肌及周围组织、颈淋巴结转移成团、肿大淋巴结与周围组织有粘粘连等情况,仍应作经典型颈清扫,以达到彻底切除病灶的目的。

3.4颈清扫手术的注意点 切口选择应使术野暴露良好,便于清除颈部各区淋巴结兼顾功能和外观;应注意保护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由于首次手术后组织粘连水肿、解剖变异,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再次手术最好在首次手术2-3w进行为宜,必要时术中先解剖喉返神经;因甲状腺下血管多在首次手术中被结扎切断,喉返神经失去解剖参照物,加之组织粘连水肿、解剖变异,给操作带来一定困难,但认真解剖仍可有较好的解剖层次,在甲状腺包膜下切除残余甲状腺组织可较好地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不受损伤;改良式颈清术应注意清扫乳突端胸锁乳突肌深面淋巴结,本组4例二期术后复发均为该处淋巴结复发。

参 考 文 献

[1]李正江,唐平章.甲状腺肿瘤的诊治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04,32(10):3-6.

[2]汤钊猷.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89.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术后并发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2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70-02

甲状腺术后出现相应的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这不仅给很多患者的生活带来烦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由于并发症的发生,使得医患关系出现紧张的局面,医院常常遭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投诉。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改善,但是甲状腺术后产生严重并发症的现象的还是时有发生。如何有效的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分析治疗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应引起医院的关注,这样才能保证甲状腺手术的治疗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2012年216例有过甲状腺手术经历的患者,其中男118例,女9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为46.5岁。患有甲状腺腺瘤的有15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甲状腺癌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例。这些患者当中,在经过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7例,发生率为13%,主要并发症包括低钙血症患者5例,术后出血患者6例,甲状旁腺功能衰退患者7例,喉上神经损伤患者3例,喉返神经损伤患者6例。

1.2治疗方法

1.2.1低钙血症的诊治低钙血症分为暂时性低钙和永久性低钙,暂时性低钙的病发原因主要是甲状腺术后出现供血障碍而导致功能性休克,可以通过对不同钙元素治疗;而永久性的低钙现象则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甲状旁腺被误切导致的,所以医生在手术时需谨慎小心的按照规范行事,分清甲状旁腺和脂肪、淋巴结组织的差别,对于术中切除的组织仔细检查,以防甲状旁腺被误切。一旦发现有误切的情况发生,需立即种植在胸锁乳突肌内。

1.2.2术后出血的诊治术后出血是甲状腺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现患者有出血的症状时,动脉出血的患者应即刻送往手术室,拆除缝合线减少血管的压力,清除淤血并进行止血。静脉出血的患者则需要在气管插管的帮助下进行血肿的清除工作。

1.2.3甲状旁腺功能衰退的诊治甲状旁腺功能衰退早期的主要表现症状是头痛、四肢无力、胸闷、肌肉抖动等现象,甲状旁在损伤的情况下会导致人体出现缺钙的现象,所以诊断是否有甲状旁腺的损伤应该在术后进行血清钙的检测。静止期行Chvostek试验,常可出现Chvostek征,I、II、III阳性和束臂试验Trousseau征阳性。查血钙已低于2.0mmolL(正常值2.1-2.55mmolL,静脉补给10%葡萄糖酸钙10ml,2-3次d;口服碳酸氢钙2-4gd。

1.2.4喉上神经损伤的诊治喉上神经损伤是指喉内内侧支的损坏,侧粘膜损伤感觉丧失,致使食物容易进入到呼吸管道,引起患者呛咳,这种并发症没有很严重的后果,1至2周内就会恢复正常。

1.2.5喉返神经损伤的诊治喉返神经损伤属于甲状腺术后并发症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致使患者出现胸闷、呼吸不通畅、声音嘶哑等现象。这是由于在手术时对喉返神经过度的损伤,例如过度牵拉、挫伤、结扎、切断等行为都会给喉返神经造成永久性的损伤,难以治愈。所以在手术时要严格的预防对喉返神经的损伤。

2结果

对216例甲状腺患者进行分析诊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27例,总发生率为13%,其中低钙血症患者5例,术后出血患者6例,甲状旁腺功能衰退患者7例,喉上神经损伤患者3例,喉返神经损伤患者6例。大部分的并发症为轻度病症,经过简单的治疗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而像喉返神经损伤类的并发症则是较为严重的,治愈效果不显著,见表1。

3讨论

目前,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属外科手术,手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治疗甲状腺疾病,但是由于医院环境、医疗设施、医务人员等各方面的情况和水平都不相同,导致甲状腺手术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改善,这不仅危害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更是给医患关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医疗纠纷不断。所以,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时,需要十分了解颈部的解剖技巧,避免对颈部组织的创新性损坏。为了更好地保护发音能力,手术中尽量不要进行人体的全身麻醉。除了在手术技巧方面的改进之外,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在手术中保持一个谨慎、仔细的态度是进行手术的基本原则,做好每个小细节,保证手术不出错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手段。同时,术后的观察与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和解决突发状况。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诊治对于保证手术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解决一定的医疗纠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星伟,李坚,邹劲林,曾庆安.甲状腺手术使用超声刀与甲状旁腺保护[J].中华全科医学,2010(07.

[2]刘东辰,杨东炜,史海军,吴新华.辽宁朝阳地区69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喉返神经损伤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

[3]曹晓龙,王建华,李明宏.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2(14.

[4]王会元,王晓辉,李非,罗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测定甲状旁腺激素对预测低血钙发生的价值[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08.

[5]孙辉,刘晓莉.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05.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3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诊断;术前定位;外科治疗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旁腺分泌过多甲状旁腺素而引起的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泌尿系统结石、骨骼改变、消化系统或神经系统病变。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假性和三发性4 种,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最为常见。PHPT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增生、腺瘤或癌变引起。甲状旁腺腺瘤是引起PHPT的最主要原因,女性多发,男女之比为 1∶3~1∶4[1],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由于PHPT罕见,起病隐蔽,临床症状复杂,病情缓慢,因此临床上误诊率较高。为提高对PHPT的认知及诊疗,对我院2005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56例PHPT患者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患者中男18例,女38例;年龄16~68岁,平均40.25岁。病程3个月~8年。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其中骨型1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骨痛、病理性骨折、全身多发骨囊肿等骨骼系统症状;肾型20例,主要表现为反复泌尿系结石甚至肾功能衰竭;骨肾型13例,表现为骨痛、泌尿系结石等骨骼系统和泌尿系统症状;消化道型5例,表现为上消化道溃疡症状。

1.2方法

1.2.1实验室检查 多次检查以下指标(3次或以上):血钙2.66~3.68 mmol/L,平均3.16 mmol/L(参考值2.2~2.8 mmol/L),血磷0.56~1.65 mmol/L,平均1.16 mmol/L(参考值0.83~1.48 mmol/L),碱性磷酸酶 99~2166 mmol/L,平均1076 mmol/L(参考值38~128 U/L),PTH 185.50~1516 pg/mL,平均866.9 pg/mL(参考值10~69 pg/mL)。

1.2.2影像学资料 所有病例均行腹部B超、X线摄片检查。腹部B超发现6例同时存在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22例仅有肾结石,5例仅有输尿管结石。X线摄片检查发现31例全身各处骨质疏松,其中2例还伴病理性骨折,6例伴纤维囊状改变。所有患者均行术前定位检查,包括颈部彩超、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CT或MRI,明确有占位病变后再手术。

2结果

2.1手术情况 均取颈前切口,按术前定位方向探查颈部,均找到肿物。行肿物切除并送术中冷冻切片。肿物切除后30 min、24 h、72 h分别测定甲状旁腺激素,与术前结果比较。术前甲状旁腺素185.50~1516 pg/mL,肿物切除30 min后迅速降至90.10~665.82 pg/mL,72 h后降至68.50~325.12 pg/mL。肿物切除前后PTH显著下降,均降低50%以上,说明肿物已准确切除干净。术中见大部分肿物均有部分或完整包膜,呈孤立结节,不浸润周围组织。仅3例甲状旁腺癌无包膜,浸润周围组织伴部分淋巴结肿大。术中切片结果显示单侧甲状旁腺瘤48例,双侧2例。单侧甲状旁腺增生8例,双侧甲状旁腺增生5例。单侧甲状旁腺癌3例。甲状旁腺癌给予同侧甲状腺、甲状旁腺全切除,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见甲状旁腺肿块与术前单用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定位检查吻合率94.6%(53/56例),吻合率最高;单用B超定位吻合率为82.1%(46/56);单用CT定位吻合吻合率为89.3%(50/56)。联合使用B超、CT或MRI、99Tcm-MIBI甲状旁腺显像定位准确率达100%。

2.2术后近期表现及远期结果 术后12~72 h,7例两侧甲状旁腺肿物和21例单侧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颜面四肢麻木的低血钙症状,其中5例两侧甲状旁腺肿物和13例单侧甲状旁腺肿物的患者伴发四肢肌肉抽搐的症状。查血钙浓度1.51~1.95 mmol/L,平均1.81 mmol/L。余27例患者无颜面四肢麻木、抽搐等症状,查血钙大致在正常范围内。有低血钙患者给予静脉补钙后3~5 d缓解,6例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出院后除2例病例失访外(包括1例甲状腺癌)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3年。54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血钙及PTH,其中有5例血钙稍低,浓度1.89~1.96 mmol/L。所有患者PTH均为正常,颈部彩超未见复发。声音嘶哑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再次复查血钙及PTH均正常,颈部彩超未见复发。术后随访至6个月~3年,54例患者术前不适症状均有缓解或消失,未见有复发。

3讨论

PHPT早期表现隐匿,无明显临床症状,此阶段患者患者被称为无症状性PHPT,主要阳性表现为无其它病因的血清钙升高。无症状PHPT患者在欧美国家的比例较高[2],而在我国PHPT的患者往往出现较严重临床表现甚至造成不可逆损伤后才能确诊。主要是此病不常见,部分门诊医师对此病不重视,认识不足,在早期阶段容易漏诊或进展期时误诊,所以在我国无症状PHPT患者占较低比例。本组病例均以各种骨骼、泌尿、消化系统疾病表现而就诊于骨科、泌尿科、肾内科或消化内科等专科,病程较长,经较长时间后才确诊。高血钙和低血磷是诊断PHPT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持续而反复升高的血钙。本组中所有患者查的血钙值均升高,经进一步检查才确诊本病。因此对于有出现上述各种症状的患者治疗后反复复发或治疗无效果的均应常规检测血钙、血磷水平,同时为确定本病诊断还须行 PTH 测定,以免漏诊和误诊。

外科手术治疗是PHPT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全部选择手术治疗。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两侧叶的背侧共有4个,位置较深,形成的肿物较小,体格检查很少能够触诊到肿物,且部分甲状旁腺存在异位,因此术中找到肿物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常规的寻找方式是探查两侧4个甲状旁腺,但是两侧探查增加了喉返神经损伤及术后低血钙的机会。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前必须精确定位病变甲状旁腺以避免探查双侧甲状旁腺[3],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PHPT的可用的定位诊断包括放射性核素99mTc 甲氧基异丁基异青 ( MIBI) 扫描、颈部彩色超声、颈部和纵隔 CT 和 MRI 检查。各种检查有其各自的优缺点。B 超的检出率主要取决于腺体大小和组织的密度差异,在清晰度、分辨率等方面弱于CT,检查结果是医师主管水平的判断。但B超检查简单方便、结果容易获得、价格低廉,故临床上首选B超为常规检查手段。国内叶新华[4]等报道单独使用B超阳性率为89.1%。张晋熙[5]的研究单独使用B超对甲状旁腺瘤的阳性率更高达95.5%。本组病例单独使用B超阳性率有82.1%。CT灵敏度高,能清晰的显示甲状旁腺的形态及解剖关系,定位的准确度较高。缺点是检查费用较贵且需要造影剂增强扫描。本组病例单独使用CT阳性率有89.3%。放射性核素99mTc 甲氧基异丁基异青(MIBI)扫描对甲状旁腺病变的术前定位具有很高的准确性,特别对瘤体很小的甲状旁腺或异位甲状旁腺更具优势。但由于甲状旁腺和甲状腺邻近甚至重叠的解剖关系,某些甲状腺病变也可异常显影从而影响临床判断。国外报道99Tcm-MIBI对病变甲状旁腺定位的灵敏度约为95.5%左右[6],国内的报道为94.1%左右[7]。本组病例单独使用MIBI扫面阳性率达94.6%,与国内的相似。MRI易发现信号异常的甲状旁腺病变,定位较CT准确且可多方位成像,但MRI检查在较小城市尚未普及,检查费用昂贵,等待时间长,因此临床运用不是首选。目前没有哪一种检查能100%定位甲状旁腺肿物。但国内外均报道[7-8]报道B超和99Tcm-MIBI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本组病例两者联合灵敏度达98.2%,联合B超、CT、MIBI 扫描术前定位准确率达到100%。因此甲状旁腺最好的定位方法为联合 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方法,一种提供功能诊断,一种提供解剖诊断,一般都能成功定位。

传统的PHPT手术方式为探查4个甲状旁腺区,切除病变腺体,据报道手术成功率在95%以上[9]。但探查4个甲状旁腺区的手术时间长,增加患者痛苦和负担,而且可能会破坏甲状旁腺的血供,导致残留甲状旁腺坏死,功能低下。双侧颈部探查的术式手术范围广,术后创面粘连严重,若病变复发会增加再次手术的难度,同时此术式手术创伤大,术中损伤喉返神经概率增加,易导致术后声嘶、声哑甚至呼吸困难。所以甲状旁腺手术中,双侧颈部探查已经不再作为常规。目前双侧颈部探查主要用于术前定位不明或定位有双侧旁腺病变者。通过术前的准确定位,甲状旁腺亢进的手术治愈率可达96%[10]。如瘤体术前定位精确,可行单侧探查,否则均行双侧探查[11]。手术的关键就是定位病变腺体,同时术者对甲状旁腺组织来源及可能的异常位置都应该比较了解,这样能加强对正常腺体的保护避免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术中建议常规暴露喉返神经并加以保护,避免术中损伤喉返神经而造成术后声音嘶哑。Libutti[12]、Ito F[13]认为把甲状旁腺病灶切除后5 min,PTH降低50%以上即认为切除彻底、无残余多发腺瘤存在, 这样可有效防止多发病灶的遗漏。因此术中快速PTH与术前浓度作对比可评估术中切除肿物情况。本组病例全部未行双侧探查,仅将定位的肿物切除后查PTH与术前的比较,均降低50%以上。所以,甲状旁腺手术中,双侧探查已经不再作为常规。

原发性甲状旁腺亢进是一种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疾病,但因为临床少见,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进展期临床症状不典型。很多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导致很多患者病程长,甚至因延迟治疗造成患者不可逆损伤,医师应重视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参考文献:

[1]Givi B,Shah JP. Parathyroid carcinoma[J].Clin Oncol,2010,22(6):498-507.

[2]Julia A,Robert U.New dir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 with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J]. Curt ProblSurg,2003,40(12):809-849.

[3]Bridget A. Boudreaux, J.Scott Magnuson, Scott A. Asher, ReneeDesmond, and Glenn E. Peters, The Role of Ultrasonography inParathyroid Surgery, Arch Otolaryngol [J]. Head Neck Surg, 2007,133(12):1240.

[4]叶新华,范伯强,彭晓静,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诊断及术前定位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114-116.

[5]张晋熙.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 B 超诊断[J].中华物理学杂志,1994,1:24.

[6]Thompson SD,Prichard AJN.The management of para-thyroid carcinoma[J].Curr Opin Otolaryngol Head NeckSurg,2004,12:93-97.

[7]宁志伟,王鸥,徐竞英,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病变甲状旁腺定位方法的评估[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3):280.

[8]Dolores M,Eduardo L,Luis DG,et al.99Tcm-Sestamibi as soletechnique in selection of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atients forunilateral neck exploration[J]. Surgery,2008,144(3):454-459.

[9]袁时芳,马中,姚青,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定位诊断与手术治疗[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24-28.

[10]Hessman O,St lberg P,Sundin A,et al. High Success Rate of Para-thyroid Reoperation may be Achieved with Improved LocalizationDiagnosis[J]. World J Surg,2008,32(5):774-783.

[11]Henry JF.Reoperation for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tips and tricks[J].Langenbecks Arch Surg,2010,395(2):103-9.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

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术;甲状腺结节;单发甲状腺结节临床较为常见,以两项病变居多,但单发结节恶性率偏高,有时呈隐性存在,易与甲状腺癌相混淆。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误诊率可达15%~20%,这给临床上的治疗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神火集团总医院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行患侧甲状腺加峡部切除术(扩大的患侧甲状腺切除术)67例治疗甲状腺单发结节(术前明确为甲状腺癌者除外),认为此术式可防止术后结节复发,避免微小癌漏诊,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7例,其中男19例,女48例,年龄18~66岁,平均45.5岁。发现甲状腺结节至手术时间为12 d~14年不等。67例均行病理学检查,其中甲状腺腺瘤46例,单纯囊肿3例,腺瘤囊性变9例,结节性甲状腺4例,甲状腺状腺癌5例。

1.2 手术方法 常规颈丛麻醉,取低领状Kocher切口,颈阔肌下游离皮瓣,切开颈白线直达甲状腺外科被膜,不切断舌骨下诸肌,于被膜下钝性游离出腺体。探查病变后,遵循囊内切除甲状腺的原则,尽量保留腺体背面的囊壁。根据瘤体的大小、所处的位置和术中游离的难易而决定处理甲状腺上、下极和中静脉的先后。术中注意保护喉返、喉上神经及甲状旁腺。处理腺叶背面的集束组织时先试夹,检查发音无改变后,再切断结扎。将游离后的腺体牵向健侧,显露甲状腺背侧,沿后被膜内解剖。分离气管前,切除整个峡部连同患侧腺叶一并移除。术毕完善止血,甲状腺床常规置橡皮膜引流条或管1根,24~36 h后拔出。

2 结果

无严重并发症。8例出现暂时性声嘶,分别于术后2、7、28 d恢复正常。术前6例伴声嘶和饮水呛咳者术后恢复正常。随访61例,时间3个月~4年不等,均健在,未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5例甲状腺癌患者复查未发现复发。

3 讨论

甲状腺单发结节是甲状腺疾病中常见的临床征象,病因较多,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甲状腺瘤、囊肿、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以良性病变为主。多数表现为甲状腺瘤,占甲状腺结节的64.4%,其次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甲状腺炎,分别占22%、10.6%、3%[2]。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慢性甲状腺炎在理论上是可以鉴别的,但实际上有时不易做到。单从病期长短、临床症状、结节大小、质地与部位等均不能确定结节性质。核素扫描、B超、CT可以对单发结节作出定位诊断,但不能定性。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对甲状腺癌诊断正确率高,但两者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原因与取材不充分、不准确、癌灶过小、经验不足有关,还由于甲状腺癌的组织学表现差异大,有时良、恶性肿瘤或增生性病变难于鉴别。因此,术前精确判断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仍有一定难度,对其诊断应予以全面的分析,治疗上要采取积极态度。

目前甲状腺单发结节并无理想保守治疗方法。尽管有个别结节经穿刺抽吸和内服甲状腺制剂治疗有消失的报道[2],但绝大多数不能因此而愈。而且结节可发生癌变,继发甲亢[2],产生压迫症状等最终要手术治疗,故甲状腺单发结节宜手术治疗。为避免术后复发或癌灶遗留给患者带来经济及心理上的双重负担,实施甲状腺患侧腺叶夹峡部切除术,笔者认为有以下优点:①避免微小癌被遗漏:由于甲状腺癌缺乏特征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即使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但也有一定的假阴性及假阳性;实施患侧甲状腺夹峡部切除术可同时起到诊断和治疗的作用;②患侧腺叶夹峡部切除术能预防术后结节复发:甲状腺结节有时界限欠清,或因创面出血,顾忌损伤神经而切除不彻底,或因多发隐匿小结节术中被遗漏,造成术后复发,而腺叶夹峡部切除可保证病灶完整切除;本组21例发现1~2个直径

参 考 文 献

[1] 杨连粤,吕新生.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法的改进与良性肿瘤甲状腺切除量.现代外科,1996,2(2):55-56.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5

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712例,其中甲状腺微小癌76例(10.7%),对患者的诊治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病理、手术方法及切除范围的重要性,提高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认识,并就术中处理方法进行了讨论。现将诊治情况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76例,男4例,女72例。年龄18~68岁,平均44岁。病程13~90个月,平均30个月。单侧68例,双侧8例。36例发现甲状腺内有直径0.7~1.2cm的包块,在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46个结节,细胞学检查30例患者中38个结节查到癌细胞,24例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68例单侧,8例双侧。1处病灶70例,2处病灶以上6例。状癌56例,滤泡状癌8例,未分化癌10例,髓样癌2例。病灶已穿透被膜6例,腺体内及周围组织内查到砂粒体12例,24例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结 果

本组76例患者中,获得随访66例(86.8%)。随访时间1~5年,平均3.2年。死亡2例,1例3年后死于外伤,1例死于其他疾病,其余均健在。讨 论

为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早期诊断,查体要仔细,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应查清其性质,了解生长速度,质地是否固定,应考虑隐性甲状腺癌是否存在。充分发挥B超、CT、MRI检查在甲状腺疾病定位诊断中的作用,了解肿瘤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直径1cm以下小结节,在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彩超引导下细针穿刺能确定穿刺部位、进针深度抽吸的是否为瘤体组织,减少误穿、误诊,提高了诊断率。对多发结节应分别进行穿刺,应充分记录抽吸组织的部位,以防误诊。本组在彩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36例,46个结节其中30例,38个结节查到癌细胞。有关文献报道:①术前靠细针穿刺组织学检查阳性诊断率高达82.0%~93.4%,与本组相符。CT对甲状腺瘤的定性诊断能力86%,高于临床诊断(43.4%)。②术中仔细探查,即使是良性病变,在术中也应探查腺体内肿块与周围组织有无浸润,瘤旁组织是否有小结节及砂粒体,应切除瘤体行快速冰冻检查。本组4例中发现瘤体旁有0.7~1.0cm结节,质地硬而固定,经病理证实为腺瘤合并腺癌。本院24例甲亢患者在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发现2例腺体组织内有砂粒体,另346例甲状腺腺瘤在行腺瘤切除中发现4例腺体内有砂粒体,均行腺叶切除。经病理证实为微小癌,我们认为为减少再次手术,术中冰冻病理回报为微小癌,可根据病变部位,行病变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术,如瘤体已浸透被膜,应加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如想行I131治疗也可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加峡部切除术)。

对于微小甲状腺癌的治疗尚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绝大多数微小癌进展极为缓慢甚至消退,对无转移的微小癌不必施行任何治疗。而大部分学者主张根治性手术,一经确认即行甲状腺全切和颈部淋巴清扫术。我们认为:①对诊断明确的甲状腺微小癌,无论有无症状、体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即应行手术治疗。对单侧癌未浸透被膜者,应行腺叶切除加峡部切除术,双侧次全切除术,不作预防性根治术。对癌已超越被膜或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应行腺叶、峡部切除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关于对侧腺叶是否切除各家仍有争议。本组76例甲状腺微小癌中,8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外加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5年未再复发。②关于甲状腺癌的切除范围,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在争论,其实任何低度肿瘤,如果治疗不彻底,切除范围不够广泛,迟早会出现复发和转移。当前一些基层医院的医师还不能完全掌握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技能,对甲状腺肿块只作单纯切除,甚至在触到结节的部位随意切口,不做充分暴露和探查,导致肿瘤复发转移,甚至造成医源性播散。我们的做法是要充分暴露腺体,切除病灶范围在包膜外1.5~2.0cm正常区进行,并仔细探查残留腺体,同时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加以保护,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晔斌、王志明、孙维佳、胡娟娟.甲状腺癌487例的手术方式及预后[J].广东医学,2010,5:569-571.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6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

结果:本组36例甲状腺瘤患者经外科手术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患者死亡。

结论:对术后的患者主要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临床疗效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15-02

甲状腺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可分为良性腺瘤与恶性腺瘤两类,其中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少数为癌,罕见肉瘤[1]。甲状腺瘤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与年龄,性别,是否为结节性甲状腺流行区都有一定关系,病理改变为甲状腺的滤泡出现异常增生以及甲状腺。良性甲状腺瘤表现为质地柔软,恶性甲状腺瘤表现为质地坚硬[2]。良性甲状腺瘤的特点是:颈部肿块大多数是单发,生长期长,长大时有压迫症状,肿块随患者的吞咽行为而上下活动,最终可导致甲亢的产生。甲状腺瘤主要致病原因为:内分泌失调导致雌激素过高、碘摄入过量、精神压力大等等。为了提高甲状腺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现将我院收治的36例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36例甲状腺瘤患者,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8.6岁。病程为10天~10年,平均病程为1.8年。36例甲状腺瘤患者均经确诊:良性甲状腺肿瘤的患者为25例(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囊肿的患者分别为13例、12例),恶性甲状腺肿瘤的患者为11例(甲状腺状癌的患者为5例,滤泡癌的患者为3例,髓样癌的患者为2例,微小癌的患者为1例)。

1.2 治疗方法[3]。本组36例甲状腺瘤患者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全部患者均施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本组全部的患者中行单纯肿瘤切除的为22例,一侧腺叶切除术的患者为6例,肿瘤一侧叶加峡部切除5例,甲状腺癌根治术3例。经过实验室病理学证实:腺瘤有8例,腺瘤囊性变有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腺瘤有5例,未分化癌有7例,甲状腺癌的有2例以及滤泡状腺癌的有3例。

1.3 结果。本组36例甲状腺瘤患者经外科手术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患者死亡。有2例出现暂时性声嘶,经过精心治疗月有效护理,出院之前完全恢复,有1例甲状腺瘤患者经确诊为甲状腺癌之后,第二次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有28例甲状腺瘤患者在外科术后给予一定疗程的甲状腺素片治疗。通过对患者的随访,观察疗效,有18例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生存15年以上,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为26年,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2 护理

2.1 护理。患者术后在一天之内要保持平卧位,避免翻身带来负面的作用,保证患者的充足睡眠[4]。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之后,可以改成半卧位,头部垫起一定的角度,减轻患者的手术切口疼痛感,保持病房的卫生和空气清新,预防交叉感染。

2.2 饮食护理。由于化疗药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杀死能力,不但能杀死癌细胞,对人体正常的细胞液具有杀伤力,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损害人体组织器官,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并且发生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医护人员应该给患者极大的信心,合理给予患者营养搭配的食物,主要以高蛋白、富含营养和易消化的食物为宜,禁酒禁烟,避免辛辣食物。提高患者的体抗力和免疫力[5]。

2.3 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对于甲状腺瘤患者来说是十分必要和必不可少的,需贯穿整个临床护理过程。由于患者对甲状腺瘤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缺乏,产生的极大恐惧与恐慌,患者抱有沉重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医护人员应当多于患者和家属交流,对患者和家属有疑问的时候,要及时给予解答,安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在治疗过程中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病人出院后,要做到对病人的随访,要求患者的家属的在家中配合治疗。

2.4 呼吸困难和窒息的护理。呼吸困难和窒息是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最为常见、最危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术后对患者的监测显得十分重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麻醉后清醒时间等情况,并且及时给与对症护理措施[6]。

3 讨论

甲状腺肿瘤是以颈前肿块局限于一处,颈部肿块大多数是单发,生长时间长,长大时有压迫症状,肿块随患者的吞咽行为而上下活动,最终可导致甲亢的产生。根据联合国的权威统计资料,哥伦比亚、夏威夷和冰岛的年发病率为全世界的最高国家,丹麦以0.9/10万人数为最低,日本、芬兰、瑞典等国居于中间行列。甲状腺瘤大多发生在青年女性身上几率较大。甲状腺癌是甲状腺腺瘤的恶性癌变,由几种不同生物学和病理学的癌组织组成,它们的发病时间、生长速度、转移途径和预后都明显不同。总而言之,甲状腺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的原因较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临床医生应以简单、有效、创伤小的方式为原则,及时准确进行诊断治疗,减少患者的痛苦。

本组36例甲状腺瘤患者均施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36例甲状腺瘤患者经外科手术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患者死亡。对术后的患者主要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孟奇.甲状腺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J].中外医疗,2011,30(36):49

[2] 李华琼.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8(17):128-129

[3] 李清元.2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9,5(6):91-92

[4] 秦艳.甲状腺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09(11):517-518.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7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腔镜;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078-02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属于一种多发病,女性居多。笔者所在医院对腔镜下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科行腔镜下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患者96例,男16例,女80例。全部患者心肺等器官功能正常,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炎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往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术前做好各方面的检查,术后按照医嘱进行常规的护理。

观察组采用临床的护理路径来进行护理。患者刚入院时,首先要求接诊护士做好接诊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认真的做好宣教及评估工作。然后对患者做好当天的一些检查。患者入院第2天后,进行抽血检查,主要检查肝肾功能及甲功五项是否正常、甲状腺功能扫描等,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谈,对患者进行讲解,认真介绍手术具体方法、麻醉方式,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介绍已经痊愈患者的诸多情况,这样能够有效的消除患者的紧张心态,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1]。患者进行手术的当天,责任护士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认真的测量,做好后续的准备工作直至将患者送入手术室中。术后仍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测量,检查伤口是否出现渗血,有无并发症的出现,观察患者的呼吸是否顺畅,并且一定要确保引流管能够畅通。这一系列的检查工作完成之后,向患者介绍术后注意事宜,使患者能够保证取正确的并且对患者术后出现的疼痛进行有效的控制等[2]。术后1 d,对患者进行Ⅱ级护理,检查伤口是否渗血,声音有没有受到影响,说话的音调是否正常,进食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呛咳,手足是否抽搐等。在完成这一系列的检查工作之后,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并且认真观察患者能否正常睡眠,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术后2 d,认真观察患者的病情是否出现了变化,并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出院时要告知患者具体的复诊时间,出院15 d后,责任护士进行电话随访,对患者出院后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患者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必须耐心的进行解答[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术前等待时间:从患者入院到进行手术,这个时间段被为术前等待时间。(2)住院时间:入院至出院这段时间。(3)住院费用:从住院到出院后,这整个时间段的花销。(4)健康教育掌握程度:自制调查表,共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被分成了3个等级,给予每个等级相应的分值,并且定好相应的程度标准。(5)护理工作满意度:主要是采用调查表来进行相关的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主要指以某一种疾病作为中心,将时间定为横轴,患者入院时医生对其进行的有效指导、在接诊的过程中作出的诊断、病情检查、治疗及护理等诸多的非常理想的护理手段作为纵轴,最终形成了日程表。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准备之后,努力保证诊疗工作及护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避免遗漏项的出现,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尽快康复,全面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4]。

在行腔镜下甲状腺腺瘤的切除术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有效对医院的护理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范,责任护士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健康教育与疾病的护理,有效改变了护患之间的关系,充分进行沟通,增强了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获得了非常好的临床疗效[5]。

参考文献

[1]贺美香.腔镜甲状腺术后的护理[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8,25(6):123-124.

[2]李冰,赵密仙.腔镜下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2):222-223.

[3]曾红,丁晓荣,莫丽娟.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护理22例[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3):226-227.

[4]班博.实施临床路径 促进护理实践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33(7):323-324.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癌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7.038

我国近些年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虽然该种疾病的发病率较低, 但是患者能否及时接受诊断和治疗是康复的关键[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了探讨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效果,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2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2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1例, 女13例, 患者年龄25~62岁, 平均年龄(35.2±9.4)岁, 病程10个月~5年, 平均病程(3.1± 0.9)年, 患者临床表现为:身体消瘦、多汗怕冷、心悸乏力、食欲亢进等, 经X线检查或甲状腺超声检查可见甲状腺呈现弥漫性肿大, 经血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均高于正常值。

1. 2 治疗方法 患者术前经超声检查, 给予患者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当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得到控制, 基础代谢率接近正常后再进行手术[2]。手术前患者口服卢戈氏碘液连续治疗15 d, 同时给予患者口服心得安。对患者实行甲状腺全切除术, 在手术中要注意对患者喉上神经、甲状旁腺、喉返等进行保护, 对切除的甲状腺组织进行速冻病理检查, 16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或疑似甲状腺癌, 1例患者进行淋巴结清除术, 术后给予患者左旋甲状腺素片进行甲状腺抑制治疗。

2 结果

2. 1 病理结果 24例患者均实行了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其中双叶癌9例(37.5%);微小癌12例(50.0%), 伴有颈部淋巴转移2例(8.3%);滤泡状腺癌2例(8.3%);甲状腺状腺癌1例(4.2%)。

2. 2 并发症情况 患者在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 无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声音嘶哑等并发症。术后出现暂时性声音嘶哑患者3例, 在术后3周内患者声音恢复正常;术后出现身体四周或四肢末梢神经麻痹等症状3例, 给予患者补充钙剂症状得到缓解;进行淋巴结清除术的1例患者术后出现饮水呛咳现象, 短时间内患者呛咳得到恢复。

2. 3 术后随访 在患者手术治疗后及住院期间无病理死亡, 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可随访到患者23例, 随访率为95.8%, 无患者出现复发, 无患者癌细胞发生转移, 其中2例患者在术后随访中甲状腺症状衰退, 在口服甲状腺素剂后得到缓解。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生活压力的增加, 罹患甲状腺疾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关研究已经证实甲状腺癌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间的关系, 受到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3], 但是对于甲状腺癌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的病理较少, 未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 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不能给予患者根治性的治疗, 采用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放射性碘元素治疗、手术治疗等, 治疗目的均是为了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体内高代谢症状。有学者表示[4],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甲状腺癌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患者如果长时间进行抗甲状腺药物的治疗容易抑制人体自身的甲状腺素的生成, 从而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5]。及时诊断并给予正确治疗对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比较容易诊断, 但是其合并甲状腺癌后术前诊断比较困难。本次研究24例患者经超声影像学显示均显示不同大小的结节, 并位于甲状腺体内, 术前难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在给予甲状腺全切除术的同时还可给予患者进行快速切片,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 其中双叶癌9例(37.5%);微小癌12例(50.0%), 伴有颈部淋巴转移2例(8.3%);滤泡状腺癌2例(8.3%);甲状腺状腺癌1例(4.2%)。进行病理诊断可提高患者临床确诊率, 有效预防甲状腺癌。患者经过甲状腺全切除术后6~12个月随访, 无死亡, 无复发, 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甲状腺症状衰退, 经口服甲状腺素剂后症状得到缓解。甲状腺全切除可提高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和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 安全可行, 可同时对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癌进行治疗, 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国强. 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效果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28):94-95.

[2] 郭峰山.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1):144-145.

[3] 李辰.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当代医学, 2013, 19(5):41-42.

[4] 张文军, 郑立春, 张晓明. 131I治疗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重庆医学, 2013, 42(25):2959-2960.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9

摘 要: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5年至2003年收治的17例位于胸骨后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结果:术前依靠影像学确诊的病例有13例,术中确诊有4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对有症状的胸骨后甲状腺肿,经颈部入路切除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颈 部; 胸骨后甲状腺肿; 切除术

17 Cases of Substernal Goiter with Symptom Resection Maining on Acrossing Neck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clin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bsteral goiter with symptom.Method: T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clinic feature、checking methods and therapy of 17 cases of substeral goiter with symptom from 1985~2003. Result: 13 cases were diagnosised after operation by iconography inspection,3 cases were diagnosed during operation,and the recovery of all were good. Conclusion: Resection acrossing neck were the best treatment for substeral goiter with symptom.

Key words: Neck; Substernal goiter; Resection

临床上异位甲状腺较为少见,位于胸骨后的甲状腺更是罕见,通常是由颈部甲状腺向胸骨后突出而形成。本文总结1985年至2003年以来的17例位于胸骨后甲状腺占位病变的患者,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17例患者,男6例,女11例,年龄34~67岁,平均52.2岁,3例平时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8例都有吞咽不畅,异物感,其中有1例出现急性呼吸困难[1],需急诊留观处理。术前依X线、B超、CT、MRI、甲状腺核素扫描等影象学措施,大概能定性诊断。11例术中冰冻证明是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术中证实是甲状腺腺瘤,1例冰冻切片为甲状腺癌。

1.2 手术过程:由于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可由颈部领状切口由手指将其从胸骨后分离剥出。本组1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从颈部入路,分离出病灶,直接用手将肿瘤从胸骨后剥出。1例甲状腺癌则按正常位置甲状腺癌根治术切口,手术过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没有大出血和麻醉意外等情况。有1例甲状腺下极伸向胸骨后,难以用手直接剥出,遂从颈部领状切口的中点向下另做一个稍偏离中线的弧形切至第三肋软骨平面处止。显露胸骨柄及胸骨体的上端,两旁距中线约1~2cm,分离两侧的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的内缘后,紧贴胸骨柄的深面,以手指伸入前纵隔,分离胸骨的后面,向后推开甲状腺,大血管及胸膜,避免损伤。切开、分离胸骨骨膜,用胸骨刀沿中线自上而下的垂直劈开胸骨柄至第二肋间平面,向两侧横行切断胸骨体。分离、结扎胸廓动脉。胸骨断面上出血用电凝及骨蜡密封止血,以肋骨牵开器撑开胸骨切口边缘,显露前纵隔,再用手游离甲状腺下极,把它向上轻轻牵引,接着分离,结扎并切断甲状腺下静脉,将已游离的甲状腺提到颈部,这时按平时方法进行甲状腺切除或摘除。术中注意保护胸膜和越过上纵隔的左无名静脉。

1.3 术后处理:平卧位,保持安静环境,适当镇静。常规床边备用气管切开包,观察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动态情况,观察伤口敷料的渗液情况。

2 结 果

术后恢复过程中,没有1例发生伤口大量渗血、呼吸困难、抽搐、甚至呕吐、腹泻、细脉、高温和烦躁不安和谵妄等严重情况,施行根治术的那例病人术后d3发生声音嘶哑。本组病人均顺利拆线出院,其中2例术后住院期间复查甲状腺功能有甲低的表现。8例患者术后随访3年,2例补充服用甲状腺素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没有甲低的表现定期复查颈部B超未发现新的占位灶。

3 讨 论

Katlic等曾报道[2]胸骨后甲状腺肿瘤是指肿瘤的体积50%在胸骨入口以下被诊断出,由于吞咽运动和胸腔负压的作用,当甲状腺肿瘤没有受到阻力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向下生长,尤其肿瘤在甲状腺下极时,一开始就完全生长在胸骨后。由于胸骨后的解剖结构的特点,左侧由主动脉弓和左侧颈总动脉,肿瘤不易向下生长。所以右侧的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要比左侧多见且平均位置要低,本组右侧11例,左侧4例,双侧2例。本病的诊断,过去主要是靠X线和同位素扫描检查,术前对邻近血管和其他器官的关系很难判断,良恶性也不易鉴别,现在,CT和MRI不仅可以诊断和鉴别诊断,而且可以判断肿瘤和大血管的关系。本组通过CT检查,发现大血管向前和向外有程度不同的移位,肿瘤越低这种移位越明显,右侧比左侧明显,同时发现肿瘤和胸骨后大血管之间由一个比较完整的低密度区,说明肿瘤和纵隔的血管之间没有联系,而恶性肿瘤在这个低密度区往往不完整。这也说明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从颈部拖出术的理论基础。从本组CT资料和文献报道发现,传统所述的前上纵隔的良性甲状腺肿瘤并不多见。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经颈部还是进胸手术,关键是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在纵隔内是否由血供来源。有些学者提出胸骨后的甲状腺肿瘤的血供是来源与胸廓内血管,因此,胸骨后甲状腺的手术必须开胸或劈开胸骨,否则会引起纵隔内的出血。但一些学者认为,只有胸内迷走甲状腺才有胸内血供联系,但这很罕见。通常该肿瘤是从颈部坠入纵隔,所以血供是由颈部血管沿着甲状腺的包膜下提供的,SHAHA[3]等曾报道72例从颈部手术,只有1例再手术时由粘连而改为劈胸手术。本组3例切除锁骨头均是再次手术的病例。有些学者认为肿瘤的下极在主动脉以上可以从颈部手术,而在此水平以下者不宜在颈部手术。本组资料 表明,肿瘤在主动脉弓以下的5例可从颈部手术,主动脉以下不是影响手术方式的关键。入肿块较大,位置较低,将肿瘤拉至颈部有困难时,可先切断甲状腺峡部,将甲状腺与气管分离,在甲状腺和气管之间解剖出喉返神经,螺旋式沿着甲状腺包膜向下分离,把肿瘤逐步拖至颈部,再将肿瘤和甲状腺腺叶一并切除。我们不赞成用手指深向纵隔内作钝性分离。关于并发症,本组中没有1例病人因术后纵隔出血而再次手术,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切除肿瘤后的残腔,因肺的膨胀,气管和血管的复位立即被充填,同时整个手术过程都是在颈部直视下完成。有关文献报道在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切除时喉返神经损伤率比较高,约20%,值得重视。我们认为,肿瘤从颈步手术喉返神经的损伤并不比从胸部进路的高。这是因为喉返神经和胸骨后甲状腺肿瘤在纵隔内不是在一个层次内。因此,我们认为胸骨后良性甲状腺肿瘤采用颈部入路手术是安全、省时的,效果是明确的。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3-343.

甲状腺手术护理诊断篇10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消毒前超声定位在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8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于手术消毒前由术者行超声定位,观测病灶个数、病灶于上下极分布情况以及距后包膜的距离;并对病灶手术切除率、手术探查时间、声嘶、低钙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与未行超声定位的8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进行对照。结果80例患者术中按超声所观测数据确定的位置均能迅速找到病灶,病灶切除率为93.75%(75/80),多发性结节患者能缩短探查时间,结节距离后包膜5mm以上者无需费时显露保护喉返神经,仅70.00%(56/80)显露喉返神经。未使用超声定位组对5mm以下位置非表浅结节,均只能留作随访,病灶切除率76.25%(61/80),对临床可疑恶性、探查无法触及者,仅能做大范围切除活检(同侧叶次全切除),喉返神经显露达92.50%(74/80)。在手术探查时间、病灶切除率和喉返神经显露率方面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除1例因癌结节位于喉返神经入喉处术后出现声音略低外,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甲状腺疾病麻醉后消毒前超声定位,有助于了解甲状腺病灶的数量及与周围组织的三维关系,有利于术中迅速找到并准确切除病灶,是一种既能提高手术精确性、提高病灶切除率,又能降低手术难度的实用性很强的方法。

[关键词]

超声检查;术前定位;甲状腺疾病;消毒

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超声检查的便利及高分辨力使得颈部超声检查已成为常规的体检普查项目。甲状腺多发结节检出率的升高使得甲状腺病灶活检率同时上升[1],但甲状腺小结节的术中定位确实存在一定困难。开放手术虽然可以用手触摸甲状腺腺体,然而位置深在的微小病灶触诊困难。超声可以探测到直径0.2cm的甲状腺结节,尤其利于多发微小病灶的定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于麻醉后消毒前行甲状腺结节超声定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未行超声定位的8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手术患者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手术消毒前超声定位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的优势及局限性。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超声定位手术组患者80例,其中女性70例,男性10例,年龄23~78岁,平均(49.00±12.79)岁;均为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结节直径0.2~4cm,超声下结节部分伴有强回声者47例。常规手术组患者80例,其中女性65例,男性15例,年龄21~75岁,平均(48.00±14.73)岁;均为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结节直径0.3~4.2cm,超声下结节部分伴有强回声者52例。

1.2检查仪器与方法仪器为Terasont3000超声仪,探头频率10MHz。检查时机:全麻后手术消毒前。检查:肩后垫高,颈部处于稍过伸位置。检查方法:用高频超声探头检查甲状腺,测量并记录:(1)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量、上下极分布情况、与后包膜距离;(2)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实性、囊性、混合性、有无明显包膜、前后径比例,是否合并点状强回声)。拟定手术方案:根据术前超声确定结节三维立体分布,拟定手术范围和术式。所有患者均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及术后组织学病理检查。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珔±s表示,两组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为0.05。

2结果

2.1一般临床指标比较超声定位手术组80例患者术中按超声所观测数据确定的位置均能迅速找到病灶,对于无病灶区域无需分离探查,减少了探查时间(切颈白线至确定手术方式时间,包含喉返神经显露时间)。手术探查时间为(8.59±2.73)min,术中出血量为(24.6±20.7)mL,住院时间5~7d,切除最小结节为0.2cm×0.2cm,最大结节为3.0cm×4.0cm。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5例发现有小结节,结节均小于5mm,病灶切除率93.75%(75/80)。甲状腺结节距离后包膜5mm以上者手术无需费时显露喉返神经;结节距离后包膜5mm以内或病理提示为恶性者,术中均显露、保护喉返神经,显露喉返神经者占70.00%(56/80)。常规手术组术中常规探查双侧甲状腺,离断中静脉,翻起背面触诊,手术探查时间为(14.43±4.38)min,术前均告知对无法触及的小结节(多为5mm以下)只能留作随访,故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发现19例有小结节,病灶切除率为76.25%(61/80)。对穿刺活检可疑恶性、探查无法触及者,行同侧次全切。常规显露喉返神经,显露率达92.50%(74/80)。病灶切除率、喉返神经显露率及手术探查时间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两组中除1例因癌结节位于神经入喉处,术后出现声音略低外,其余均未发生声音嘶哑。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手足抽搐。

2.2甲状腺切除术式超声定位手术组结节分离摘除3例,单侧或双侧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4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7例。常规手术组结节分离摘除7例、单侧或双侧甲状腺部分或次全切除38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对侧甲状腺次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5例。

2.3病理组织学诊断超声定位手术组及常规手术组甲状腺状癌分别有37例、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分别有33例、37例,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分别有10例、8例。

3讨论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有研究认为甲状腺状癌的发生与食盐碘化后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增加有关[2]。在长期摄入加碘盐5~8年后,男女性别人群的甲状腺癌发病均增长明显,究其原因,认为与影像学筛查技术的发展及碘的补充摄入相关[3]。多项研究均发现随着长期的碘摄入增加,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明显,全民食盐碘化后甲状腺状癌比例升高明显[2-4]。临床工作中,虽然触诊与高分辨的超声设备可以发现甲状腺结节,但不能断定其良、恶性,甲状腺活检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甲状腺癌的金标准,也使得手术活检率上升。本研究手术适应证:(1)多发结节中最大结节>2cm者;(2)伴钙化的结节>1cm,或前后径比例接近1者;(3)伴钙化的结节≤1cm且必须是穿刺有异型细胞或手术意向强烈者。但甲状腺小结节的术中定位确实存在一定困难。1951年Wild在脑肿瘤手术中使用了超声检查,开创术中超声先例,发展至今,众多外科手术均借助其较好的定位作用完成如肾结石、胆道结石、脑肿瘤、胰腺肿瘤及肝肿瘤等手术。甲状腺手术中超声主要是用于小结节的定位,手术操作干扰容易影响小结节的检出,所以在摆好手术后、消毒前行甲状腺病灶的超声定位是既直接、有效又方便的定位方法。调查发现,87%的状甲状腺癌患者是小状甲状腺癌,≥45岁的≤2cm状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特异性生存期较短,鉴于小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非手术治疗应慎用于这类不断增长的患者人群[5],对于该类患者术前超声定位可提高病灶切除率。本研究回顾了80例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在采用手术消毒前超声定位后手术的情况,术中按超声提示能迅速找到病灶,结节距离后包膜5mm以上者无需费时显露保护喉返神经[6],减少了探查时间和喉返神经显露率,在提高病灶切除率的前提下降低了手术难度。采用消毒前超声定位病灶切除率达93.75%,仅2例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发现小结节,结节均小于5mm;而未使用超声定位组对临床可疑恶性、探查无法触及者,仅能根据术前超声报告做大范围切除活检(同侧的次全切),对5mm以下位置非表浅结节,均只能留作随访,病灶切除率仅76.25%。

总结这80例手术消毒前超声定位的应用经验,认为其优越性主要有:(1)省时、损伤控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明确切除方向,可减少手术时间,相应减少了麻醉时间,亦减少了不必要探查所引起的损伤,降低手术难度。(2)对甲状腺结节定位直观,有助于手术方案的确定、降低手术难度,避免小的癌结节的漏诊、漏切。肿块生长表浅,如病理为良性,手术可保留甲状腺后包膜,无需探查喉返神经;多发性肿块集中偏上极或下极生长时,可行上极或下极切除;肿块近后包膜5mm以内,手术时建议解剖甲状腺背侧包膜,显露保护喉返神经;肿块深在,且较小,凭借超声的敏感性及在良恶性方面优于其他辅助检查的较好的鉴别力[1,7],可降低有临床意义结节(恶性可能)的漏切机率;对于5mm以内生长位置深在,超声下倾向结节或胶质潴留的结节,可选择旷置观察,以减少腺体破坏、保留部分腺体功能。(3)便利性优于术中超声定位,准确性优于术前常规检查中的超声定位。手术消毒前超声定位时超声探头无需无菌处理,且能避免手术分离、缝扎等操作对超声辨识病灶的干扰;术前常规检查时对甲状腺多发结节的超声描述很难做到从三维立体角度对逐个结节的细致描述,不同人对图像信息的理解也有差异,无法完全契合术者的要求。

其临床局限性主要有:(1)对术者掌握超声检查技巧、识别超声图像性质有一定要求。但外科医生在掌握术区超声检查方面有特殊的便利条件[8],一方面凭借多年的手术经验,对术区解剖层次的熟悉程度具有优势;另一方面处于临床一线,综合临床触诊、病灶病理报告、超声图像信息,多渠道各种信息互相印证,对超声图像性质的识别力强。(2)超声无法观察到未增生的甲状旁腺,在识别并保护甲状旁腺方面没有明显作用。(3)甲状腺弥漫性改变时,超声对有意义病灶的检出率将降低。(4)超声检出率过高,可能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