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设计探究十篇

时间:2023-03-31 15:54:51

展示设计探究

展示设计探究篇1

所谓系统设计就是对所需要设计的对象系统的进行调查分析、筹划研究、评价实施、运行改善等,直到完成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实际系统过程。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实现系统整体效果最优为目的,在实际项目中要设计好系统内部的每个元素和子系统及各元素或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将设计的对象置身于整体的系统中,始终从整体出发考虑问题,分析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并得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系统设计方法一直被视为设计中主要的设计方法贯穿于各个设计领域。

二、系统设计方法运用于展示设计

当今人们已远远不满足对于物质的追求,更多的追随以心灵愉悦为目的的精神追求。这无疑对展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示中的实物信息不再以单单摆放的形式呈现,设计师更多的开始考虑参观者的视觉、感官体验,运用大量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极大丰富了展览的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参观者的试听感受,将展示的信息以最佳状态与观众产生互动以便信息的高效率传达。这样一来,无论是展会、商展或博物馆的展示设计,面临最严峻的现状便是多学科、多功能、多手段的交叉与融合,呈现出涉及众多领域且高度综合,需要依靠群体协作而庞大的工程。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需要群体协作完成的工程,例如就一个专门从事博物馆设计的公司而言,每个阶段会由不同的部门分工合作完成,每个部门在这场设计中必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不可以缺失任何一个部门否则设计将无法正常进行下去。所以,面对现代的展示设计,运用科学理性且有规律章法的系统化设计思维来解决设计问题是必然趋势。面对整个展示设计而言,对于展示设计中展具的探讨便是基于系统化的设计思维来作为理论基础进行的。对于传统展示设计中的展示方式,对于不同类型的展品都有与之一一对应的展具作为载体,从而会带来展具种类繁多复杂琐碎,搭建接口不通用等问题,这不仅浪费时间,也是对资源与经济的浪费。对于现代展示设计,我们必须避开展其繁复的缺点,通过系统设计的思维方法来引入模块化设计对展具进行具体系统的分类,以可标准化的基础对以传达信息为主的展示设计作出新的诠释和演绎。

三、模块化设计实现的意义

展示设计探究篇2

[关键词] 展示设计 课程 教学 会展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22.045

目前国内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设立展示设计专业方向的还不算很多,而且对展示设计专业往往单一地注重了商业展示,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对科技馆、艺术馆、博物馆、个人展等非商业类的展示,这无疑使得这类具有很强先导性和试验性的文化展示设计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在展示专业认识上的混淆,对展示设计专业定位的不确定性,致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始终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展示设计专业教育在深度和广度上也难以拓展。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展示设计专业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便今后更合理地安排展示设计专业课程,培养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一、展示设计的界定

展示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其发展相对较晚,对展示设计的界定还比较含混不清。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设计,从范围上可以大到博览会、博物馆、美术馆,中到商场、卖场、临时庆典会场,小到橱窗及展示柜台。展品和空间是其主要部分,运用艺术设计的语言通过空间和平面的设计来展示产品以达到宣传主题的目的,而对展示空间的创作过程则称之为展示设计。[1]

二、展示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

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目前的高校还没有一个较统一完善的课程体系,这是导致培养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计划如何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使其更适合当今市场发展的需求?这就涉及到展示涉及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笔者通过市场调研和走访设置展示专业的高校归纳了展示专业必须学习的课程内容。

1.基础课程

三大构成课程是展示设计课程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基础训练和专业学习之间的桥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最终的构成目的作为重点来安排,强调专业中构成的综合性和侧重点,比如在展示设计中,应该把空间构成作为教学的重点。然而,展示设计专业中,目前对三大构成的教学在课程设计上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构成系统。实际上展示专业学生对于三大构成的学习因以立体构成为主,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由浅入探,由抽象到具体,由基础到专业,逐步引导。充分结合设计实践来讲授空间的构成方式,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应用到实际的展示设计当中。

展示设计基础课程的训练还必须注重对材料特性的了解,在三大构成中尝试运用各种新材料塑造空间和形体。要求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并揭示出造型与材料、工艺与结构以及空间处理的特征。让学生学习一些材料知识和工具使用方法,掌握一些专业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让学生具有专业的眼光,能够艺术性的运用常规材料、工艺方法、材料结构进行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从而为学生后期的专业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专业课程

展示设计专业的课程开设是一门设计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主体为商品。因此,它不仅要学习平面设计课程的内容、还要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景观设计的课程和家具设计的课程。如:灯光效果和材料运用涉及到环境艺术设计,展台设计要有家具设计的知识,展厅内对产品展示的图形要有平面设计的视觉感官,展厅内外还必须考虑其景观设计的协调性等等。由上可见,展示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比较复杂,涉及的面比较广,如何让学生全面地掌握这些专业课程,对每一门课的教学就必须安排实地考察和进行实践的课时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切身体会学有所用。培养的学生通过独特的艺术熏陶和实践,在艺术上具有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和超前的设计理念及实际制作能力。

3.软件类课程

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展示设计专业也不例外,必须学会运用电脑进行空间建模和色彩处理。因为展示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作为设计师来培养的,设计师必须具备的技能是把自己的设计意图通过手绘草图、计算机软件表现和模型制作三种途径来表达,因此,这三种表现形式都很重要。对于计算机软件的学习,必须给学生创建一个完全实践的平台,即企业与学校挂钩形成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才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设计才能。

4.实训类课程

实训课程是与市场紧密相结合的,实训课程包括展示方案策划、展示创作设计、展示制作配套三部分,展示方案策划包括:市场调研与预测实训、装饰工程预算实训;展示创作设计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手绘表现技法实训、模型设计与制作实训;展示制作配套包括:展示设计与材料工艺实训、展览陈列设计实训、展柜搭建实训。这一系列的实训课程必须深入到市场实践来完成,各实训课程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特长来选择攻克某一门实训课,但所有的实训课都要有所了解,这样在设计和制作上才能与其他相关环节结合紧密。每一门实训课程侧重点和表现手段也不同,例如,展示空间设计实训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手绘表现技法实训、模型设计与制作实训、照明设计实训为基础的,展示搭建与制作实训是以展示设计与材料工艺实训、展示模型设计实训、灯光与配件的调整实训为基础的。[2]展示设计专业实训课程以展示项目的引入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设计操作和市场最新发展动态。对老师来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对学生来说,有助于提高就业率。而且这种方式能使学生较快树立明确的专业意识和学习目的,还可以为学生实践、实习提供基地,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展示设计专业教学的能力培养

对于展示设计专业的学生,其实用性是相当强的,因此,必须注重其设计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文化素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一个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能力。要提高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可以分两部分进行,基础阶段和专业阶段。除此之外展示设计专业还必须培养学生对展示方案的策划能力、推销物品或理念的调查、高度审美和立体造形的能力、灯光与临时机电设备的知识等等。

1、培养学生着重于展示策划和推销产品的能力

展示设计与商品直接关联,尤其是商业展示设计是商品高效、直接的促销手段,商业展览在为企业提供巨大商机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不少资金。据英联邦展览联合会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展览为企业寻找客户的费用是一般渠道寻找客户所需费用的1/7。展示给商家提供了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平台,提供信息交流和意见反馈较为直接,往往是很多新产品推向市场的前奏,在展览会中获取的信息往往对产品最终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另外,商业展示对于商家建立销售网络也起着重要作用。直接销售产品并不是商家参加展会的唯一目的,一次展会所面对的消费者是有限的,但展会为产品寻找提供机会,便于会展企业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营销体系。因此,企业产品进入展会展览时必须进行严密的策划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而作为商业展示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各个商家产品的展示策划,这样才能达到商家推销产品的目的,所以说展示设计者既要具备展示策划能力又要有推销产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着眼于国际性的文化交流能力和高度的审美能力

展示设计是一门新兴行业,伴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人类文化的持续发展,展示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性,在人类经济与文化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它既是国际经济贸易相互交流合作的纽带,又是科学技术及文化宣传的窗口,它在当今社会领域和信息领域、商业领域中充当着其他行业或媒体不可替代的角色。今天我国展示设计如何与世界接轨,如何使发展中的展示设计达到国际水平,这是我们展示设计师和设计界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学校在培养展示设计人才时必须注重其国际性的文化交流能力,使民族性的展示艺术融合于世界文化当中,使世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

随着数字科技革命和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展示设计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设计方向,使现代人对审美意识、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等因素有了新的认识。设计师在设计时要以全新的技术、设计、理念、创意等方面进行有力的表现,打开创作思路,把科技、文化、思想等因素融入设计制作当中,运用形式美表现出来,以展示的方式传达给受众,从而使受众受到更好的审美教育。在这种大前提下,展示设计必须通过自身的审美价值来引导人们的审美水平,这就要求展示设计者要具有高度的审美眼光,具有一种开放的,视野开阔的,以新为美,乃至努力求新的、注重创造的审美观。

3、培养学生着手于创造性的展示设计实践能力和艺术设计基础能力

设计专业重在重视“开拓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设计专业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对学生的培养要注重其智力的开发,使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动手实践,眼手脑并用积极观察、思考、判断、设计和制作。尤其是展示设计专业往往涉及的是最前沿、最新潮的事物,在设计上更需要具备创造性。

展示设计中的创造性设计就是要以个性和多样性打破僵化,因此,展示设计者必须富有高度的创造性和设计基础能力。而展示设计专业教学必须引导学生用个性化的眼光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和富有创造性的个性特征,使学生具有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尤其是随着新技术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展示设计课必须进一步拓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途径。

四、展示设计专业的价值体现

展示设计伴随着社会经济和工业化产业的发展,在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展示活动不再是单纯的展体构成,已扩展到博览、商业、环境、生活娱乐等一切人文活动,几乎包容了全部现代工业设计的学科内容,成为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必需。它将信息转化为商品价值,开发产品,诱导消费,提高商品竞争力。这种利用知识、智慧密集型的创造活动,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展示的重要性,因此,展示设计越来越体现出其重要的价值。

1. 经济价值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促使企业在产品开发上日新月异,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展示备受企业关注,成了销售的主要手段。各类商场、超市、名牌专卖店,电脑网络与电视互动式营销服务,构成了现代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现代展示活动的主要方面。因此,商品交易会、经贸洽谈会、展览会、商场超市的陈列与规划已被列为社会热门之行业。这些行业都离不开展示策划和设计,可见,展示设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示设计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它不仅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展示设计所带来的不仅是物质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3]

展示给企业带来市场和利润,给地区或国家带来经济的发展。商业展示发展状况被认为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号,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展示设计的繁荣,而展示设计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展示设计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可见,对展示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2.文化价值

展示设计的范围很广,从某种程度讲包括商业展示和人文展示,如果说商业展示更多的是带来经济价值的话,那么,人文展示则侧重于文化的宣传。如科学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文化交流等。

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化发展使得地域文化得到了蓬勃发展,人民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追求、不同特色商品的消费欲望促进了各类历史博物馆、民俗馆、物产博物馆、民俗村、文化街,以及富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展示的发展。展示设计体现出一种文化的创造,成为社会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因此,展示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文化价值。

3.社会价值

展示设计不仅仅是考虑展示的商品的问题,它还涉及到消费者和企业之间,涉及到一个庞大的关系群体,展示设计一经启动,就会涉及到社会的各行业与各阶层。对企业而言,展示设计必须处理与市场调查、产品开发、科学研究、生产工程、企业管理、销售、财务等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对消费者而言,展示设计中的实物陈列、图表、音像演示给消费者带来视觉和感官上的愉悦,尤其是展示设计中诱人的空间、精美的展品、生动的解说、彬彬有礼的热情接待、悦耳动听的乐曲,均能产生引人人胜的佳境。[4]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示设计是塑造现代社会形象,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油和催化剂,它是一种社会行为。此外,因为展示设计是富于较强诱惑力和感染力的交流与沟通手段,它是以商品为基础,以人为本,是人与物的交流,在与社会各阶层、各类型的消费者打交道,能造成正面或负面的社会效应,从而体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

结语

21世纪,展示产业已经作为一个特殊重要的窗口和平台成为信息交流的前端载体,是促进经济与文化繁荣发展的导航仪,是人们生活体验的新空间和新场所。对展示设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紧迫的问题,展示设计专业教学如何适应市场的发展,培养更多更优秀的设计人才,从而与展示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展示设计专业的价值体现,意识到培养学校哪些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设课程内容,使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为展示产业和高校展示设计人才共同发展。

该文为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课题 编号:2010YJY23

注释

[1]潘杰著《展览艺术――展览学导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1992年 第46页

[2]刘宗红《高职展示设计专业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的尝试》//《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4期

[3]蔡志强《论展示设计的价值》//《艺术•生活》2009年第2期

[4]罗越等编著《展示观念与设计》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年 第149页。

展示设计探究篇3

关键词:展示设计;重要性;经济发展;思想教育;文化传承

展示设计从一个边缘的设计学科发展到今天,是科学技术与产业化的发展结果,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各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展示设计的个性化越来越强,各类主题日趋多元化,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巨大的展示文化产业。可以说,现代展示设计艺术已成为多学科技术产品竞赛的“试验场”,彰显了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

一 现代展示设计的概念及分类

1  什么是展示设计

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设计,通过对空间的设计充分展示其主体――商品。展示空间是伴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的阶段性发展逐渐形成的。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运用艺术设计语言,通过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范围,不仅含有解释商品宣传主体的意图,并使观众能参与其中,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

2  展示设计的分类

展示的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展示的类别不同,其设计要求和目的也有所不同。从目的来区分。展示大致可以分为经济和人文两种,也就是商业展示设计和非商业展示设计。

各种规模的商展、促销活动、交易会、订货会、新产品会等等都可视为经济类展示活动,其表现形式也许多种多样,但最终还是以确立企业形象,促成消费行为为目的。

人文类展示包括科学馆、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其主要目的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科学知识,促进文化交流等。它的商业性目的不强,有点甚至是没有商业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大众的素质和文化的传播。

二 现代展示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1  展示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对物质和精神的欲望与需求增长,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商业展示设计还是非商业展示设计,都可以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商业展示能够促进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而非商业性展示则更具有普及知识、传播信息、观赏娱乐、文化传播等社会功能。同时也成为了大众传媒的一部分,向人们提供商业价值、技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的参考标准,完整的诠释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城市与文化的传承以及商业的激烈竞争,成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平台。

现代化展示设计集科技艺术于一身。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展示空间的宽容度,促使展示形式多样化、表现力日益丰富多彩。多学科的渗透和交融使得如今的展示设计已打破传统形式,向广度和深度纵横发展,并且科学技术的牢固基础促使展示设计具有更强的发展生命力。一些前沿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声光控制等,都在展示设计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展示设计在大型的会展中是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国力的体现。

2  展示设计的意义

① 促进经济

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商品的宣传力度无疑是创造效益的重要手段,包括网络资源和新闻媒体等。但是商业展示和贸易展销会仍是最主要的途径。同时,举办一次会展也会为其他产业带来商机,如旅游、运输、服务行业等,从而越来越引起世界眼光的注目。

②教育意义

非商业展示主要包括博物馆、图书馆、剧院等记录和传播知识、促进文化交流的场所。如果光有精彩的内容而没有好的展馆,必然是门庭冷清,起不到知识宣传的作用。有精彩的展馆加上丰富的展品会吸引国内外的多元交流,对国民的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③文化传承

作为上层建筑组成部分――会展文化,在暗中制约着展示经济的发展。会展文化简言之就是展示业从业者及展示设计者崇尚的价值观理念人文精神和生活方式,它渗透在展示经营的全过程,影响和指导展示业绩的发展。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展示文化作支撑,以保持自己长久的生命力。可以说,展示内容吸引的是眼球;展示活动中体现的传统文化吸引的是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展示活动应与本地区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根据各地特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来促进展示活动的蓬勃发展。

在高度信息化的当代社会,参加展览会已成为任何一家公司市场企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展示活动无疑是信息传播与推广、带动经济的最主要与强有力的手段。而展示设计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吸收新技术新手法,现代展示设计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我们在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它不仅跨越了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以及工艺美术设计等专业,更综合地运用到各种自然与人文科学。

现代展示设计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促进国民的思想教育和科学发展,将文化与现代展示设计相结合,找回已经失去的和正在失去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有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以预计,展示设计艺术的发展拥有无穷的潜力,展示设计将会越来越被重视,它融合了多种艺术的独有艺术魅力将会愈发闪耀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赵云川 《展示设计》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1

展示设计探究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原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做好高中物理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一、探究式演示实验的相关概念

演示实验是指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物理实验现象为客体,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而采取的教学活动或者教学方式。探究式演示实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教学活动;

(2)是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一种教学方式;

(3)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是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监督者,学生则是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4)是演示实验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高中物理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的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目标设计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教学活动的发展方向有着良好的指引作用。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物理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对于学生的要求,即教学活动期望学生达到的一个“应然”状态;另一方面,应该考虑学生现有“实然”状态对于教学目标的制约。因此,在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教学过程设计

在高中物理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学过程包括多个环节,如: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和演示、结果的分析和论证等,这里对其进行分别分析。

(1)情境的创设:情境创设是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的启动环节,重要是将学生置于一个与其日常生活相近的物理场景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对于学习的兴趣。一般来讲,物理情景可以分为真实性情景、虚拟性情景、问题性情景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

(2)问题的提出:提问是当前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实际上,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可以看做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重点。问题的来源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二是学生根据物理情景提出,前者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指向性,后者受学生个体差异和理解能力的影响,相对繁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和提炼,以明确学习的方向。

(3)实验的设计和演示:实验的设计和演示包括了设计、演示两个环节。其中,实验设计是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完成,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对于一些相对复杂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设计好实验的主体部分,然后交给学生进行完善。实验的演示环节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协助教师完成,更可以交给学生自主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一种演示方法,都必须确保操作的规范性,为学生做出良好的示范,以确保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

(4)结果的分析和论证:对于物理演示实现而言,结果就是最终看到的实验现象,做好结果的分析和论证,可以引导学生的认识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在分析和论证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分清主次矛盾,例如在对自由落体进行演示时,实际上并不能做到决定真空,但是由于空气的阻力极小,因此完全可以直接忽略;二是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分析和论证;三是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指导,引导其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

3.教学评价设计

一方面,教学评价应该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应该多元化,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此,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起来,做好探究式演示实验教学设计工作,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保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推动高中物理教学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作印.高中物理探究式实验课堂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8):135-136.

展示设计探究篇5

猜想与假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进行猜想和假设,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猜想与假设”的存在。比如: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问路,你会观察周围的人,根据经验选择你认为诚实的人,比如交通警察、老年人或清洁工。他们可能知道你要找的地方,可能不会骗你,这就是你的猜想,根据经验猜想他们会告诉你正确的路线,你才会去问他们。你家的电灯不亮了,你会说可能是灯泡坏了,这也是猜想。假如换个灯泡,灯就亮了,就支持了你“灯泡坏了”的猜想;假如换个灯泡,还是不亮,就说明不是灯泡的问题,你的猜想是错的。天气预报就是气象台根据观测到的气象信息对未来几天天气状况的一种“猜想”,我们经常根据天气预报来调整自己的出行安排,虽然也有预报不准的时候。我们在行动之前都有“猜想与假设”,在生活中经常使用“我认为”“我想”“很可能”“我没有猜错的话”“根据经验,我们应该”来引出自己的猜想,它指引着我们的行动方向。

在探究活动中,我们会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想,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这些猜想与假设指引着我们继续探究的方向。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我们一定要让“猜想和假设”凸显出来,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考过程。

在《蝈蝈的秘密》中对蝈蝈“鸣叫”产生的疑问是:两翅摩擦怎么会发出那么响亮的声音呢?我们猜想蝈蝈还有其他的发音器官,但是没有找到。那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还是错误呢?于是我们就假设:如果摩擦死蝈蝈的两翅也能发出同样响亮的声音,就能说明蝈蝈没有别地发音器官,的确是用翅膀摩擦发出声音的。在探究金蝉展翅的时候,学生猜想蝉像鸟一样展开翅膀,但是很快被否定了,因为蝉的翅膀中没有肌肉和骨骼。没有猜想就没有探究的思路。在观察蝉翅膀的变化过程中,偶然发现那么薄的蝉翼中竟然会流出透明的液体,于是又提出了新的猜想:蝉是靠液体的压力使翅膀展开的。

基于已有知识经验的猜想与假设是探索未知世界的桥梁,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未知的事实之间相互联系,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猜想与假设”这座桥梁的主要零部件就是想象力。寻找正确的假设和猜想也是我们探究过程中最困难的一步,有时需要苦思冥想,才能灵感闪现,豁然开朗。有的科学家甚至是在梦中才有了正确的猜想——据说元素周期表就是门捷列夫在梦中想到的。

不同人有不同的经历,对观察到的现象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所以他们的猜想与假设也可能是不同的。不同的猜想之间会有矛盾,学生之间就会进行讨论、争辩,从中排除明显错误的猜想,选择最有可能正确的答案。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以“人数多少”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对错的,猜想即便再有根据,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必须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或实验进行验证。

猜想和假设就像探究中的一架望远镜,有了猜想和假设才能制订进一步探究的计划。

在科学DV作品中,探究途径的第二个路标就是“猜想与假设”。在《探究落叶多数背面朝上的奥秘》中小作者对落叶大多背面朝上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难道是页面光滑,而叶背有绒毛造成了叶面朝下、叶背朝上的现象?”在《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冬之谜》中,学生们在查阅冈崎市的地图后,作出了大胆的猜想,东海学区特殊的小气候可能和冈崎市南侧的地势有关。这些猜想都为后面的实验计划和数据收集指引了方向。然而遗憾的是,大多数科学DV作品中,没有明确展现出自己对探究问题的猜想与假设,想当然地认为观众会知道自己的猜想,这就使后面的实验及数据收集活动显得很突然,方向不明。

计划与组织

“猜想和假设”是需要验证的,否则就不能称之为科学探究。在验证猜想之前要作好“计划与组织”,这便是探究活动的第三个路标。“探究计划”是探究者对研究方法的选择和对探究过程的设计,“组织”是探究者对人、财、物、时的安排。计划和组织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对未来探究路线的规划。在探究之前作好准备,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往往事与愿违。

在实际探究活动中,都会进行计划和组织,比如时间的安排、人员的分工、工具的准备、物品的准备或购买、计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表格、编写采访提纲、取得家长或老师的支持等。

由于探究的主题不同,计划和组织的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科学DV作品中,有些计划和组织的内容要清晰地展现出来。比如在《以不同的水培育水稻的差异》中,作者清晰地展示了自来水、淘米水、雨水、河水是怎么取得的,清楚地展示了土壤的准备过程,让人对水稻生长的用水和土壤条件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揭秘金蝉展翅》中清楚地展示了蝉的翅膀模型的制作过程,让人们了解了实验是怎么设计的;需要准备的材料和设备,又是怎么进行制作的。在很多优秀作品中,“计划和组织”中探究方法的选择、探究过程的设计、人员的分工、编写采访提纲等内容没有明显地展示出来,但是从探究活动中可以明显看出计划和组织工作做得很充分。比如在《蚊虫最爱什么色?》《南方的北国——东海学区的冬之谜》中都有采访活动过程,但没有展示出采访前拟订采访提纲、计划采访哪些人、谁负责问问题、谁负责拍摄,也没有展示他们在采访前进行的模拟访问,而是暗含在采访活动的过程中了。这些作品中的采访调查、实验活动过程的展示,也暗含了之前对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的计划。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在科学DV作品中,“计划与组织”这一路标有一部分没有明确展示出来,但它的确是探究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

我与科学DV

有时候,一瞬间的抉择会带来不同的视界。

当初,我是带着一颗好奇与懵懂的心来观看上一届科学DV活动的获奖作品的,我被带进了“魔幻”世界,不仅仅是兴奋,还有热血澎湃。想象着自己的双手能记录风雨雷电、岁月变迁,无名的快乐就袭上我的心头。

这次实验,有悲,有喜;是朋友的支持,是老师的帮助,让我坚持。不论是晴空万里、炎炎夏日,或者滂沱大雨、电闪雷鸣,我们都用汗水洗涤心灵,用意志磨砺灵魂。就算是从未有过的肮脏、臭味,我们共同扛过!

最重要的,对我来说并不是结果,尽管结果是对我们的肯定,但是我经历了,我做了,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不仅限于体验,是与生活的一种融会,它培养我善于发现的眼睛,远近高低的角度,错落有致的视野,对生活的观察,对世界的理解……

最开心的是我认识了3位值得敬佩的老师和许多同学,是他们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是他们陪我一起度过这段难忘的日子。陈老师的实验、邱老师的技术、赵老师的风趣,“地下水”的幽默、“果蝇爱”的执著、“樟树叶”的奇妙、“解剖鱼”的激动、“变污水”的耀眼、“看导管”的精彩、“西瓜酒”的陶醉,当然,还有“尿不湿”的温柔。

看着画面里不断变换的自己,我心中总有一些说不出口的欢快,它不是纯粹的高兴,但它比高兴更纯粹!

展示设计探究篇6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开放式的探究实验教学在本节课中能得到应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设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撰写实验探究性活动的实验报告。

(二)技能目标。

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用准确的语言阐明实验探究的结果。

(三)情感目标。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方法,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本节教学重难点。

1.完成实验设计(设置对照组并会控制单一变量等)。

2.完成实验相关操作。

(二)重难点:解决方法。

1.本课的教学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确定课题)―设计实验―展示实验设计―进行实验―讨论交流,并加入“展示实验设计”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可使学生理清设计思路,准确叙述实验步骤,避免学生实验的盲目性。

2.在导学案编写时,设置一些有启发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疏导学生思路。

在实验设计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学习能力互补、学习资源共享,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三)实验教学评价。

包括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都有实验记录单,通过实验记录单,可以更加系统地进行评价,同时小组竞争的引入,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开展。

三、实验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2min)。

展示一袋加酶洗衣粉,引出“为什么40摄氏度洗衣效果最佳?”的问题。

问题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展示斯皮尔伯格的鹰的化学消化实验图和多酶片的服用说明,为什么多酶片不能咀嚼服用?提示:“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到胃中还起作用吗?”学生讨论后回答。

引出探究问题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设计意图】让探究的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展示实验材料确定实验课题(4min)。

2.根据以上材料,学生讨论可以进行的探究课题和检测试剂,全部列出。

(1)用加酶洗衣粉对污渍布条的去污效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用蛋白酶和鲜豆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

用先准备好的签号,安排抽签,每组确定一个课题。

【设计意图】采用课本经典实验与学生创新实验相结合,既可以对经典实验加深理解、加以巩固,又可以开放课堂,让学生自由创新实验材料,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开拓创新思维。

(三)讨论实验设计步骤(12-15min)。

小组分析讨论,设计实验,并书写在小组实验报告单上,投影分析。

按照进行探究的温度、pH分成两大类分析,分析过程用投影仪分两批展示,由其他组评价提出异议。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

1.实验设计步骤先后会对实验结果有极大影响。

2.设计实验遵循三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

3.实验最后选择的检测方法因不同实验而不同,需细致考虑。

【设计意图】学生具备了一定设计实验的能力,但之前接触实验设计的机会不多,通过引导可使学生理清设计思路,准确叙述实验步骤。

(四)自主探究实验(15-18min)。

1.小组分工合作,实验完成后,展示并分析实验结果。

2.按照完成顺序,展示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其他各组大胆质疑。

在质疑和释疑过程中,学生共同讨论,理清要点。

【设计意图】协作和竞争,可以开发学生潜力,达到攻克本节重难点、加深印象的目的。

(五)总结提升(3min)。

1.在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

实验设计要遵循的原则有哪些?实验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2.探究酶活性条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交流讨论。

(六)解题应用:分析实验步骤,找出四处不足(3min)。

1.取三支试管,编号码1、2、3,各加入淀粉溶液;

2.再向三支试管中加淀粉酶溶液;

3.分别把这三支试管放入0℃、60℃、100℃的水中;

4.再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只有60℃的水中有砖红色沉淀产生,其他不变色。由此可证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目标,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七)评价反馈:(2min)。

选出最佳表现个人、最佳学习小组,颁发已经准备好的奖励标记。

展示设计探究篇7

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指初中物理课堂上开展的小实验,即在演示实验教学基础上增设小实验探究教学,它的“小”即是相对于精密的实验设备而言,也是相对于繁琐的操作过程而言。它包括师生对课堂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和启迪性小实验。在新课程中它一般地出现在上述的中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和学生设计实验。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广大学生掌握较为丰富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2小实验探究教学实施

2.1开展师生对课堂演示装置改进、创新的自制教具小实验探究教学。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当今的实验教学在逐步采用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实验仪器越来越精密复杂。麦克斯韦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仪器的复杂性成反比”,学生自制的仪器,虽然经常出毛病,但它却会比用仔细调好的仪器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时,应认真分析中学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办法。在演示实验的选择上特别注意到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注意实验的趣味性,更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开发利用身边生活用品的学生随堂小实验探究教学。在进行新授课时,往往有些知识和概念,学生很难理解,甚至有些物理现象,学生比较陌生,抱有怀疑态度,因此对知识点的接受有抵制或不信赖情绪,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灌输,不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大脑疲倦,教学效果不好,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增加学生随堂小实验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空间就是物理实验室,生活中的一切材料物品都是开展物理实验探究和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课程资源,这就突破材料和时空的限制,为实施多种形式的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丰富便利的条件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3增设启迪性小实验探究教学。增设有启迪性小实验演示,恰当地创设物理问题情境,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唤起学生好奇心,能产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3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由于小实验涉及到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它要求教师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念和课程观念的主导下,通过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步骤,使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既符合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科学素质,从而发挥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与物理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潮流相适应。探究小实验要想发挥其大作用,必须进行教学设计。进行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设计通常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分析教学现状。教学现状包括三个方面: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作为教学策略的制定者和实施者的教师,以及作为教学活动中的认识客体的教学资料(在小实验中就是各种实验器材和实验方式)。只有对以上三者进行了周密的考察与研究后,才能比较准确地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起点。

3.2制定教学目标。新课程要求教学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制定探究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目标时应注意结合本节课的特点适当地体现出这三个维度。

3.3实施教学。教学设计方案在付诸实施之前,必须检查教学准备是否到位:教师、学生手头小实验教学必需的器材是否齐备;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是否熟悉。

3.4教学反思与再设计。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的观察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测验等渠道得到反馈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对探究小实验教学模式做出一个综合性评价,明确教学的成功与不足,并对教学设计经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条理化、结构化,变得清晰明了,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3.5教学评价。小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侧重于发展,通过评价发现学生差异和发展的可能性,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发展。其具体功能表现为:反馈调节,展示激励,反思总结。记录成长导向等功能。这是小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关键的环节,因为这个环节不是制作了一个好作品或取得了一个好成绩分数所能评价的额,评价过程应与学习过程相一致,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高个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实现评价的发展,强调评价主体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不同的评价反映了不同的侧面,在很多情况下他们是不可比拟的,所以不应按某种权重对各种评价结果进行合并,不宜给出一个”综合”的分数或等级,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学生。

比如:对温度计的课题来说,①观摩导入:同学将自制温度计演示一下,比较实验效果,分析原因。②提出提问:调查学生对温度计液柱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认识?③自制教具小实验:利用自制温度计进行试验4.学生分析、讨论、交流、汇报:对温度计的规律进行归纳和小结;5.规律小结:“测温物质与量程”。对于探究电阻与导体哪些因素有关时,设计的步骤如下:①实验导入:演示灯泡明暗变化,引出电阻。②提出提问:调查学生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引入电阻认识?③猜想与假设:列出学生所猜想的有关因素;④设计实验:利用铅笔芯、铁丝、电压表电源、开关、导线等探究实验;⑤规律小结:“电阻与温度”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体会探究过程,巩固探究成果。

展示设计探究篇8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实验探究教学;中和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8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26

一、问题的提出

1. 交互式电子白板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继黑板、幻灯投影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信息展示平台、师生互动平台、资源管理平台、再生资源平台、知识构建平台和教育协同平台[1],交互式电子白板既能充分发挥传统黑板教学的优势,又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内置的聚光灯、拉幕、放大镜、书写、图形拖动、视频播放、图形标注库、存储等各项功能进行教学,能够促进多种课堂交互活动,实现技术集成和资源集成,使得最大化方式呈现数字化教学资源、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生成、存储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可能[2]。

2. 实验探究教学

所谓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3]。以化学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性教学活动,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因而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融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多种技术媒体元素融入探究性学习,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深化,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4]。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实验探究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探究性教学情境,展示各种支持性教学材料,记录探究实验过程中的生成性学习成果,促进多种形式的课堂交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还可以构建多种教学资源库,在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随时调用,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强大的技术和资源支持。

二、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一课时。以下分别从教材的“知识线”、“问题线”、“活动线”、“情景线”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等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教学实际需求,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与本节课学习相关的资源,进行整合,最终形成本节课的整体设计。

2. 学生已有的能力基础和认知水平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对比等方法,能对所学的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具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情境化问题。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知酸和碱的相关性质,掌握了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对于复分解反应有一定的了解,能书写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能写出常见的中和反应方程式; ②理解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过程; ③能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小组活动,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②通过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③通过讨论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探究实验,体验化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②通过本节课学习,进一步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4. 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聚光灯展示皮蛋图片:皮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食,那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吃皮蛋时加些醋会更美味,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2)课堂实验探究

①观察与问题

[教师]电子白板展示:盐酸、溲趸钠、氢氧化钙、硫酸、硝酸、氢氧化镁的化学式图片。

[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拖动所给化学式图片,按照酸和碱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到酸和碱的相关性质,那么酸和碱可以反应吗?

[教师] 演示实验:取少量稀氢氧化钠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没有明显现象。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反应到底发生了没有?

②假设与预测

[教师]通过上述实验,大家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学生]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酸和碱反应了吗?

[学生]提出猜想:猜想一:没有反应;猜想二:发生反应了。

[教师]大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猜想?

[学生]如果酸和碱只是简单地混合,则猜想一成立;也有可能发生了反应,并没有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那么猜想二就成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并分析出现这种猜想的可能原因,培养学生合理猜想的能力。

③实验与事实

[教师]电子白板展示提示信息: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条件下显红色,在碱性条件下显蓝色。无色酚酞在酸性条件下不变色,在碱性条件下显红色。请同学们根据提示信息,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学生可能设计的实验方案较多,因此引导学生先向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学生可调节加入盐酸和指示剂的顺序。)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

[教师] 利用图形标注库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

[学生] 小组合作讨论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和可行性,进行方案优化:①NaOH溶液+酚酞试液+稀HCl; ②NaOH溶液+石蕊试液+稀HCl。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利用图形标注库展示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体现课堂的生成性。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根据优化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展示实验现象。

[教师]提问:(1)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2)方案①和方案②哪个实验更利于验证酸和碱的反应?

[学生]回答问题:酸和碱发生反应了,因为方案①现象明显,更利于验证NaOH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

[教师]板书化学方程式:HCl+NaOHNaCl+H2O。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出示坐标轴,展示提示信息NaCl溶液的pH=7。

[学生]交流讨论,方案①中,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pH变化的过程。在电子白板上画出溶液pH的变化曲线。

[教师]提问:在曲线上A、B、C处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什么?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A处溶质为NaOH和NaCl;B处溶质为NaCl;C处溶质为HCl和NaCl。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教学,帮助学生由浅入深的剖析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过程。

④解释与结论

[师生]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师生共同举例,写出常见的两个中和反应。

[课堂练习1]

1、完成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哪些属于中和反应。

(1)MgO + HCl;(2)CO2 + Ca(OH)2

(3)KOH + H2SO4;(4)HCl + AgNO3

2、酸和碱之间是否都能发生类似于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那样的化学反应?为什么?试着写出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3)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

[过渡] 那么如何从微观角度认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呢?

[教师]播放flas,展示酸和碱反应的微观过程。

[学生]思考与交流:反应前后哪些微粒数目增多?哪些微粒的数目减少?哪些微粒的数目不变?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小结: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H++OH- H2O。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flas,使微观反应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课堂练习2]“幸运开奖游戏”。采取快速抢答的方式,判断盐分别是由什么酸和什么碱反应生成的,强化学生对于中和反应实质的认识。“幸运开奖”游戏设置如下:首先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展示1-9号数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幸运数字,教师移开数字后在图第二层会展现出一种盐的名称,学生判断形成这种盐的酸和碱,教师拉开第二图层,在底层会显示正确的答案。在制作课件时要保证上层图片完全覆盖下层图片。

设计意图:利用电子白板中内置的层技术设计课堂游戏,采用学生抢答的模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创建活跃的课堂气氛。

[教师] 皮蛋的制作过程中要加入大量的碱性物质,为什么加醋可以使皮蛋口感更好?

[学生]通过中和反应,去除其中的碱性物质。

设计意图:前呼后应,学以致用。

⑤拓展与迁移

[教师]白板展示:实验方案①

[教师]提问:很多下水管道都是铁制品,酸碱反应完的废液能否直接倒入水槽中,为什么?

[学生]不可以,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显色,如果酸碱反应后酸过量,会腐蚀下水管道的。

[教师]追问:如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上述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展示,结果表3所示。

[教师]大家提出的方法都很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我们能不能对这些实验方案进行分类呢?

[学生]我们要判断反应后溶液显示酸性还是中性,主要是看其溶质中是否含有HCl,方法主要有:①加入石蕊试液,如方法一;②测反应后溶液的pH,如方法二;③加入活泼金属,如方法三和八;④加入金属氧化物,如方法五和六;⑤加入难溶性的碱,如方法九和十;⑥加入碳酸盐,如方法四和七。

[教师]那么这些试剂是依据什么加入的呢?

[学生]主要是根据稀酸溶液的化学性质加入的。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强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复习稀酸溶液的化学性质。

3.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1]了解到一个生活小窍门,吃皮蛋时要加醋。

[学生2]知道了什么是中和反应。

[学生3]知道实验后的废液要进行处理才可以排放。

[学生4]……

设计意图: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本节课的收获,在总结所学知识的同时,拓展课堂的广度。

三、教学反思

1. 作为信息展示平台,在整个实验探究的每个环节中都起着不同程度的支持作用,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在“情境导入”环节,利用聚光灯展示图片,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与事实”环节,利用交互式白板展示提示信息,帮助学生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在“解释与结论”环节,教师通过白板操作,播放中和反应的微观动画,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

2. 作为交互平台,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使得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交流结构形成多通道的网状结构,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度,使学生能接受更多的有效信息,因而有利于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5],在本节课的“师生交互”过程中,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实验与事实”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合理搭建学习平台,充分激发学生质疑、思考、探究的欲望;在“课堂练习”环节开发抢答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互动的效果。本节课的“生生互动”主要围绕小组活动展开,对于“设计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如何判断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和酸碱性”等关键内容,通过小组活动,集思广益,充分拓展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而在“人机交互”中,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各项功能提供各类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生成,而学生白板操作则促进学生身体力行的对学习任务进行操作,从而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3. 作为技术集成和资源集成平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运用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技术集成角度看,本节课中利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中的聚光灯、拉幕、书写、图形拖动、视频播放、图形标注库、记录等多项功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资源集成角度看,本节课中对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同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层技术设计课堂游戏,使得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学习趣味盎然。

4. 作为资源管理和再生平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实现资源的灵活调用和动态生成。从“资源管理平台”角度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本节课中的应用着重体现在“试验与事实”环节。教师通过调用白板资源库中的图形标注库,展示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讨论各种实验方案可能出现的现象和可能性,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深层次建构。从“再生资源平台”角度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作用主要体现在“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拓展与迁移”等环节中,在“实验与事实”环节,教师出示坐标轴,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在坐标轴上画出溶液pH的变化图,在“解释与结论”环节,师生通过分析,共同总结出中和反应的定义,并将其书写在电子白板上,在“拓展与迁移”环节,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鉴别反应后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老师对其进行简要的记录,对于这些动态生成资源,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及时进行保存,在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同时,使得课堂变得丰满而灵动。

参考文献

[1] 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1-44

[2] 杜书珍.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J].软件导刊,2013(12):29-31

[3] 朱峰.翻转课堂 “翻转 ”了什么 ?[N].北京日报,2014-6-11

展示设计探究篇9

关键词:学习方式 教学案例 结构 强度

前言

在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宏观背景下,全国范围内正在深入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变革学习方式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一大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1]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为改变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提出的,其中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通用技术是高中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也阐述了本课程在学生学习方式方面的理念:“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

新世纪科技飞速发展,每个人都将面对挑战,面对竞争。为了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为其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通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素质教育,以生为本,是广大教师一直努力的,本文将探讨在一节通用技术课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思考。[2]

一、案例描述

1.教学设计简介

课题:《结构与强度》(《稳固结构的探析》第二课时)

教材内容:本单元内容属于通用技术课程必修教材《技术与设计2 》的第一个主题,该单元总的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结构”和“设计”共同构成本单元两个核心概念。本小节讲解结构的一个重要性质――强度,并分析了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本小节的内容从课本知识点的编排上,到知识点本身,都与前一节《稳定性》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应注意让学生了解这两小节内容的联系与区别。重点分析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要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技术试验学习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并在设计结构时结合具体条件考虑结构的强度。难点是如何设计好技术试验、探究活动,通过试验、活动理解、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强度的概念,掌握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2)了解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通过比较、试验,分析,学生学习、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3)能够运用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来判断结构的强度,并对如何增加结构的强度提出自己的看法。

2.过程与方法:

(1)在试验、思考、讨论和合作实践中,增强技术实践交流及表达的能力和协作意识。

(2)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交流和动手实践,学会影响结构强度因素的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讨论、分析等方法得到结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

(2)学生树立利用试验的方法了解问题真相的科学态度。

重点:分析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难点:结构强度的技术试验及应用。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提供探究任务。

3.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试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4.利用多媒体课件、Bridge Builder软件作为辅助认知工具,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利用创新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4]

2.课堂片断

1. 组织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

在第一个环节――复习前一节课《结构的稳定性》内容并展示往届同学小凳作品引入新课《结构的强度》后,进行第一次探究活动。

探究任务:通过生活中的观察,结合大家已有知识,请猜想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并对现象做说明或用身边的物品做验证试验。

展示图片:压扁的矿泉水瓶、折断的粉笔、一根铅笔、伞柄完好,伞骨连接处断裂的伞,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结构图等。[5]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交流讨论、动手试验。由学生交流猜想: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可能有材料、连接部位、形状等;展示设计的试验或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自己的猜想:同样粗的粉笔比铅笔容易折断、雨伞的伞骨连接处比较容易断、往届同学做的小凳中,材料一样,同样用胶接的作品,凳腿截面设计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能承受的书本不一样多。[6]

教师点评,分析、小结。

2.试验探究,突破难点:完成桥梁结构设计并试验

展示图片:全钢桥梁结构、全钢房屋结构、吊兰架、空调外机架等。教师梳理知识,启发学生:在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中,大家刚才验证了结构的材料、形状、连接方式都会影响结构强度。

请学生分别使用Bridge Builder软件,在规定的10分钟内设计1~3级难度的桥梁设计,可以自己选择难度,并逐级挑战,,把试验成功的桥结构画在作业本上、写出试验失败的结构原因。

最后学生展示优秀的作品,分享失败的经验。

学生亲身体验结构设计,深刻感受结构强度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及时的模拟试验得到结果,分析内在原因,学习积极性很高,投入探究,自发分享成果,交流问题。

3. 知识应用探究:简易相框设计制作

探究项目:提供计算机网络,让学生搜索必要的资料,提供吸管若干,相片若干,大头针若干,让学生设计制作相框。

制作要求:实现必要的稳定性与强度,实现相框取放相片的功能。

展示要求:说明本小组相框稳定性和强度要求是如何实现的?取放相片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草图展示和作品展示。

评价标准:实现制作要求中的稳定、强度、取放相片功能,每项5分;有创意、美观、节约材料各5分,共30分。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提供参考分工方式:搜索资料、绘制草图、制作作品、修改作品、展示作品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制作,分组展示,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在探究活动中,合理的分工将会促进效率的提高,集思广益作品将更有创意和特色。学生能带着思考,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探究项目中。

二、案例反思

本节设计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学习活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积极构建和谐课堂,以生为本。

1.探究活动:激发――操作――发现

探究学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开端,教师应准备适合的问题、项目,可供使用的信息和资源,创设以“学”为中心的环境,引导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本课的探究活动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理性思考,分析问题,提出猜想,到设计、制作验证试验,最后应用知识完成作品,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整合、建构新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学会发现知识的过程,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本课三个探究活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与新知相联系,层层递进,由猜想验证到模拟试验最后生活应用,符合学生学习过程,发展不同的能力。第一个活动是学生用生活中的物品探究影响结构强度的因素,因为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用生活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能力经验,快速地设计并做出验证试验。第二个探究活动是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在软件Bridge Builder中完成桥梁结构强度的试验。第三个探究活动是运用学到的知识,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相框。探究问题和项目的设置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能符合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每一个探究活动的开展,学生都以既有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为依托,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不断检验,不断反思,从而增进、建构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

2.自主学习:参与――建构――自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讲到:“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而终身学习一般不在学校里进行,也没有教师陪伴在身边,全靠一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本课通过设置适合的探究试验、学习讨论活动,从行为、态度、情感方面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程度,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既有认知,关注学生的自主体验与主动建构,在探究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在复习引入后,学习本课难点“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时,安排学生猜想并利用生活中用到的、接触到的物品验证猜想。学生将生活中用到的不同塑料瓶对比,粉笔和铅笔对比说明了材料影响结构强度;雨伞伞架弯折处易坏,看出连接处连接方式的影响;也验证了不同横截面的凳腿支撑的强度也不同。在结合生活实际中已有认知、教师启发,学生交流中,使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能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设计验证试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亲身体验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历程,解决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知识上升过程。

(2)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支持,促进自主学习的效果。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难免遇到困难,面对抽象的知识,针对不同素质的学生,信息技术能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本课中在难点“结构强度的技术试验及应用”突破时,运用了计算机软件模拟桥梁结构项目,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在计算机上完成桥梁搭建任务,搭建成功即可模拟测验――车辆通过桥梁,搭建失败桥梁会在模拟车辆通过时倒塌。任务按难度分层,学生可自选并逐级挑战。这样学生学习层次可以自主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也自主分析解决。尤其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搭手:在模拟车辆经过时,可以看到搭建失败的结构的受力特点,在结构的哪个具体部位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断裂,这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改进作品。这样将信息技术结合到课堂中,充分创设了情境,提供了更直观,更丰富的交互活动,不仅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也提高了自主学习效率。

3.合作学习:交流――分工――合作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以小组共同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取得有差异性的共同认识,达成学习目标。国内外多年的合作学习实践已经证实,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能促进学生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效率。

在本课中,设计了合作探究项目――简易相框的制作。学生巩固提高,学以致用,分工合作完成项目设计与制作,并展示评价。在说明了设计要求、评价标准、展示要求后,提供开放的网络资源,建议分工方式供学生参考使用。教师了解并及时反馈各组的进展,给予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作品设计和制作,小组分工提高了效率,展示和评价增强了小组的合作动力。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们自由地分享自己的想法,讨论热烈、动手制作积极。作品展示中,学生不仅互相借鉴学习,还能根据新学的知识进行评价和质疑,合作探究项目做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应用,也发挥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了人际交流能力。

三、结语

无论是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方法。三者有联系有区别,在课堂中,可以有机结合到一起。在通用技术课中,可以首先设置合适的探究问题和项目,进行探究学习,之后可根据不同的项目和要求,不同的能力特点进行分组,开展合作学习,而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在这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的。

由于诸多客观因素,学生的学习方式目前还不能完全走出“过于接受式”的状况,新课程中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1] 顾建军.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目标[J].人民教育,2005,(19).

[2] 沈建光.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J].新课程研究,2010,(176).

[3] 陈德华.新课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2010.

[4] 周永明. 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反思 [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S1)

展示设计探究篇10

新加坡“花园城市”建设及其启示

城乡规划管理中的文化内涵研究

规划移动执法监察平台研究与开发

可持续大学校园规划建设探析

我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面临的难题探讨

碳税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影响分析

我国空港物流园区的规划特性探讨

“多规合一”中生态环境规划体系探讨

融入地域文化的教育基地景观规划设计探索

国内新城建设及其对济南东部新城规划的启示

基于TOD和IOC模式的梧州红岭新区规划建设

乌兰浩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规划特色探析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规划发展思考与实践

“武汉规划公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城市规划信息采集研究

统计数据在重庆城乡规划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重庆市主城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体系探索

面向“多规合一”的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

重庆市规划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研究与应用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进展评述与分析

生态城市设计研究层级的技术体系构建

大同市“五规合一”信息联动平台研究与实现

江西赣州市中心城区交通应急通道体系规划研究

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建设规模控制方法探讨

大学绿色校园虚空间主轴的塑造——以广西大学为例

城乡全域空间规划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思路研究

大数据、大平台背景下的城乡建设一体化信息平台研究

城乡规划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衔接策略探讨

城乡规划纳入公共政策:城市增长管理政策工具经验

“多规合一”项目审批前期审查制度创新和流程改革

数字水印和访问控制在城市规划信息安全保护中的应用

广州市、厦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案例分析与思考

厦门市“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多规合一”推动下厦门市城市规划审批流程改革的思考

区域协调集约发展理论视角下义乌工业园规划设计探析

城市“中优”发展策略下的济南旧城改造与更新

新艺术装饰风格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索——以羊山湖公馆为例

传统区域可意象性环境的构建——以北京前门大街为例

国外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及其启示——以斯德哥尔摩和温哥华为例

历史街区改造的困境与对策——以济南解放阁舜井街片区为例

“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以浙江省淳安县为例

大型地下空间发展模式探讨——以广州珠江新城地下空间为例

多维度的城市更新——以德州市京沪铁路两侧区域规划为例

“智慧城市”的“多规合一”信息平台建设实践——以镇江市为例

从“信息孤岛”到功能整合的“多规融合”协同办公平台建设研究

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郊村”改造探索与实践——以慈溪市湾底村改造为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公共设施建设历史及用地分类标准修订演变研究

历史文化名村规划保护与利用研究——以广西贺州福溪村旅游开发为例

从要素整合到“多规融合”——长沙市“大规划”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