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空间设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8 03:47:42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1

当观者游走其中,移步换景,虚相与实形的转换通过人的动态活动交错呈现。这种似静止而又变换的流动性空间,与中国画虚白空灵的意境异曲同工。传统园林的另一种虚实关系则体现在建筑墙面上的空白和虚空部分,或者借助光线和水面投射在实体墙面的光影而形成。这里的空白是构成园林空间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设计者有意为之的留白。此外,水面的组织与安排,正如水墨画中的不着笔墨之处,建筑实体与水面的倒影一静一动、虚实相应,由此形成园林空间丰富的景观层次和耐人寻味的审美意境。在这里,虚空间可以诱发出对于空间的多种感受与想象,意在营造空灵的氛围,正如古人所描述的“气”——空间通过围合和边界来限定,不仅围合出实体空间,也围合出了虚无的“气”[2]。这种以“气”的形式存在的虚境是留白思想更深层次的体现。它来源于实境,却借助于思维的想象产生出某种虚构的意象,并形成一定意义的空白。

二、“留白”艺术与当代展示设计的共通性

从一定角度来看,“留白”艺术与展示设计都意在表达某种思想和意图,都是为了传递某种特定信息而采用相应的布局手法。展示设计涵盖了美学、心理学、空间技术、视觉艺术等多种知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艺术)。作为一种以实物展示为基础,视觉传达为表现方式的信息传递形式,具有实体性、开放性、交互性与多元化等特征,因此理论体系还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在具体的设计实践中,展示陈列设计师对空间的整体布局和陈列手法的创新也在不断地反思与改进。同时,各种姊妹艺术的精髓和思想也被大量地借鉴和运用。“留白”作为一种传统艺术表达手段和手式,与当代“简约设计”的理念异曲同工、不谋而合。展示设计中巧妙地“空白”处理能产生空间节奏,形成视觉美感。同时,适当的“空白”不仅是实形存在的前提,其自身也是一种蕴含审美价值的存在。传统艺术借助“留白”的妙用达到了耐人寻味的境界,是艺术家利用虚实结合而产生的情趣,也是心灵与自然结合的产物。传统艺术中的“留白”是以虚空传递一种空灵精神,于是构建了“计白守黑”的美学理念。展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对展品的宣传推广并使观者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是其根本的目的。因此,对展示陈列手法的创新是设计的重点,而巧妙运用“留白”艺术能使展示设计用以少胜多的形式提升空间的艺术感染力。

三、当代展示空间中“留白”的表现精神与价值意义

1.虚实相应构建信息的主次关系

作为一种以视觉传达与感知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展示空间的整体布局是对各视觉要素具置的规划与经营,而能呈现恰当的对比。留白的艺术手法能对展品的陈列进行主次划分,微观的陈列设计之中的局部空白意在凸显各种视觉要素的对比与强弱关系。有效地运用对比手法传递出陈列道具与展品的主次关系(见图2),调整各图2简练的空间、顶部与地面的留白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靠墙的展品,主次关系一目了然元素的形与量、位置与面积、主体与背景、色彩与光影、材质肌理效果等对比组合关系,就可以产生统一与变化的形式美感。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对各要素的空白处理应当尽量简化或去除繁琐的装饰,地面与顶部要保持干净利落,展示道具宜少而精,陈列空间也需要适当留白。同时,应该根据陈列风格选择格调高雅、造型优美简洁的饰物,使展示空间显露含蓄内敛的独特气质[3]。展示设计的本质是信息传递,即通过各种视觉传达方式和展示技巧,运用诸多陈列道具,使受众感觉到展品最具魅力的一面。所谓的“感觉”,就是以一种难以说清的方式相互渗透、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情景。接受信息的人是各种感觉的集合体。所以,设计师应该对这些信息进行研究,有条不紊地构建一个信息的集合体[4]。展示空间设计中的留白区域并不能顾名思义,这里的留白区域不只是局限于颜色中的“白色”(见图3),更多的则是指空间中的“空白”,亦指设计者通过精心构思和反复推敲,特意将某个区域表现为无任何多余的元素和装饰,使其处于空缺的状态,也就是借助一定区域的“虚无”来烘托需要重点展示的内容和主题。而重要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有虚有实的主次关系,最大限度地获得观者的关注,并将观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主要的展品上来,同时营造出简洁却不简单的整体空间效果。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提到,信息的基本品质是“清晰”。他指出,内容虽重要但形式很难被人接受和理解的信息是不具备好的品质的。由此,展示设计师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对所有相关信息进行梳理,通过清晰地构建使需要表达的信息简明易懂。而有目的的留白正是设计师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实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高度统一的行为。

2.借助视觉焦点表达主题

老庄追求“无为”“。无为”被视为一种境界——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蕴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看起来似乎毫无用处的东西,其实内涵却异常丰富。正如容器虽然是“空”的,却能容纳和收藏东西。这样就其拥有的可能性来说,也许异常地丰富[4]161。从本质上讲,展示空间中的留白区域是“未被使用的区域”,“白”即是空的地方,和陈列的实体一样都是整体的组成部分。尽管留白区域看起来未被使用,但事实上留白区域的作用却不可低估,它为整个作品提供了可以“透气”的空间和布局上的均衡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展示空间布局的整体把握并处理好相关细节之中各个视觉要素间的关系。设计中巧妙地留白,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主题和突出重点陈列的物品,并集中观者的视线使之形成空间层次。留白区域的环绕与陪衬,能较好地强调中心区域的展示效果,因此观者的视线和注意力就不会被繁杂的元素所干扰,信息的层次感将会更加明确,对观者视线的引导效果能更上层楼,视觉焦点也就自然形成了(见图4)。

3.意境的表达与提升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呈现的一种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生命律动而显得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空白空间”具有独特的设计意境。在展示设计中,有意识地应用空白美学,能创造出具有现代感的展示艺术空间。适当而合理地留白,会使空间结构趋于简洁,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展示空间也由此变得更加整体、精炼而雅致。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的名言——LessIsMore(少既是多),表达了其对设计作品极端简化的初衷在于探索一种“简单中见丰富,纯粹中见典雅”的可能及途径,在这一点上实与空白美学的精髓不谋而合[5]。从艺术的角度来审视留白,是通过视觉上的手段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轻松与愉悦,还能产生韵律与节奏感,是在一种动态之中营造出来的平衡感觉。在看似简约的手法中却蕴含着丰富的效果,于貌似轻松随意地创意中显现高超的设计功底。这样的处理会使空间的表现更为生动、独特。留白的意义包含了理性和直觉,虽说是显性的表达,其实是是借助隐性的暗示引领观者去寻找美、发现美和体味美,最终达到感悟的目的。展示空间与陈列设计中的留白是创作上的一个技巧,由于留白,观者才有了想象的空间,作品也平添了一种欲说还休的意境及魅力(见图5)。

四、结语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2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西方设计理念不断地渗透中国。外来艺术设计风格的入侵,使得我们一味地跟随和模仿,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和民族艺术被遗忘和丢弃。如何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的需求,如何适应艺术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当前中国商业空间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展示设计业想要在残酷的竞争中,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继承传统的民族元素,创造出独有的艺术设计风格。

关键词:民族文化 中国元素 展示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展示,即是展览概念的扩展。展览是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欣赏是被动的;而展示是公众参与的活动,是主动的。在展示中,公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反馈信息,是信息交流与传递的主体。具体地说,展示是在一定的空间环境中,采用一定的视觉传达手段,借助一定的展具设施,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中,为了充分达到产品在观众心里和思想上产生深刻的印象及影响,以展览的手段呈现在公众面前,以达到交流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者等作用。展示设计的方法多样,展示手段丰富,通常会在时间、空间、声音、媒体等互动模式中体现展示物的特点,使观众加深对该展品的认知。可以说,展示设计就如同舞台剧一般,导演为了突出表演效果,在灯光、音乐、舞美等舞台场景中大做文章,来打造最完美的舞台效果,以此吸引观众对表演的喜爱和兴趣。

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围绕商业空间进行。商业空间是人类活动空间中最复杂、最多元的空间类别之一。从广义上可以把商业空间定义为:所有与商业活动有关的空间形态。从狭义来说,则可以把商业空间理解为: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为了满足消费者商品交换的需求,以确保商品实现其价值的交换环境称为商业空间。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品市场的不断进步,艺术设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空间必然以更丰富,更人文,更先进的方式呈现出来,它的概念同时也将随之伸展和变化。

由此可见,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既囊括了对展品的包装、策划、设计,又包含了多种学科。从根本上说,展示设计就是通过对空间环境和平面的综合运用,以更丰富和精彩的方式将艺术设计融合到展示当中。使其产生独特的空间氛围,集中体现展品的特点,使观众与展品在展示空间范围内进行视觉、听觉以及情感的交流,以达到观众与展品的完美沟通。因此,当今的展示设计作为展品信息传播的媒介,整合多种设计元素,以及各领域的文化知识,以其直观、易懂、生动的形式,提供了人与展品、展品与空间、空间与人之间信息传递交流的时空平台。

一 中国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作为舶来品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在进入中国的初期,表现出非常强烈的西方倾向,表现出国人对异国风情的强烈好奇心。展示设计作为一种超前的文化,在那个时代是在展示“洋”文化,因为“洋”就是代表着“时尚潮流”空间展示设计从上个世纪就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进入中国,在现代艺术设计和西方艺术设计的推动和影响下,几十年来的确具有了崭新的一面。但是,正如马蒂斯所说:“我早已达到技精艺熟,可是如今我在研究自己的表现手段时,似乎觉得自己刚开始学习。”对于即将适应了新环境的中国设计行业,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情况下,即使已经拥有和掌握了某些熟练的工艺和技术,但一味盲目跟从和缺乏创新,也将会被淘汰和排挤。如何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的需求,以及艺术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文化历史以及当今流行趋势,创造出紧跟时展的艺术设计是当前中国空间设计行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在艺术设计领域里,与市场融合越来越快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更是如此。

随着艺术设计体系的快速建立,空间展示设计被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生活中。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越来越多的外来因素融入我国。因此,世界各地出现的“国际式”文化取代地域性民族文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传统文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对传统艺术文化的淡忘。北京市古朴的四合院被高层建筑所取代,东巴文等祖传绝技后继乏人,流传已有600多年的“中国戏曲之母”昆曲也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我们所熟知的玉雕和唐卡等民族工艺也面临着同样的窘境。如何认清传统文化与外来现代设计关系的问题,也是我国在现代设计中传统文化地位与价值的问题,更是一个关乎我国民族艺术特色长远发展的问题。对传统继承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彻底背离传统是不可取的,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完全追逐和跟随甚至直接照搬,将使我们的设计丧失民族个性。继承古老文化、延续传统艺术,是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民族文化的应用对商业展示设计的影响

随着西方现代设计在全世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艺术辉煌,一味国际化的设计已经开始令人感觉到单调和乏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设计界的创新意识日趋成熟,加之近年来对具有民族魅力的艺术设计呼声不断,民族和自然的设计理念在不断进步的设计思潮中,影响越来越广泛。在竞争激励,注重创新和个性的今天,设计界也认识到,紧跟时代步伐,将现代设计与民族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更突出、更优秀的作品,才能在发展飞速的时代浪潮中站稳脚跟。

同时我们看到,中国的展示设计业走过几十年风雨之后,想在国际上拥有立足之地,必须拿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风格,中国元素和现代思维相融合是我们最有价值的艺术资源。日本和韩国服饰的风靡,已经帮我们验证了这一点。参与中国休闲服装博览会十年历程的部分经典片段,更佐证了中国文化元素的成功。“霞湖世家”品牌作为T恤界的中国名牌,以中国书法和中国古诗文的展台设计成为时尚界的焦点,“东方儿女”品牌展位以画轴的造型与极富中国传统特色的服装相配合,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有人这样说过:“当今的中国,从80年代追捧喇叭裤和爆炸头,到现今旗袍和唐装风靡西方街头,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融入到了西方的文化潮流中了。

可见,让时代感与传统文化意识相结合,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道路,才能使中国的设计紧跟设计发展的脚步,不断提升层次、彰显特色,突出本土性和个性并使中国的艺术设计走向世界。才能使设计不断的创新,创造出彰显民族魅力的现代设计。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将本民族的传统特色和现代设计加以融合,艺术设计才能具有独特性,设计作品才能屹立世界之林,经久不衰,耐得起推敲和时代的变迁。也只有这样,艺术设计作品才能在历史舞台中越走越远。

三 民族文化与现代商业展示设计理念的结合

宏观来看,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传统还是现代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都由各国民族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而成的。文化间的相互融合,艺术精华的不断碰撞,将商业空间展示得更加精彩,并不断演变和发展。拥有个性和民族性才会拥有国际性,本国文化要发展就要与世界文化相结合,这样才会使本国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和品牌。在空间展示设计中,只有充分吸取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智慧与结晶,具备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设计,才能在现代的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中独具特色。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就是一个及艺术、科技、运动、传统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展示。它的成功,完美地演绎了中国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中国国家馆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将中国文化的民族美、刚劲美相融合,将传统文化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综合运用,诠释了中国儒家学派“天人合一,和谐共生”传统文化思想。无论是对奥运会开幕式还是对世博会的设计,都体现出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为什么中国元素能担当起展示设计中西文化潮流的突破口?原因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形成了渊源流长的文化体系,中国文化在展示设计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源和创作元素: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秦砖汉瓦、京戏脸谱、汉代竹简、甲骨文、剪纸、如意纹、中国织绣、凤眼、中国瓷器、国画、石狮、唐装、汉字、金元宝、如意、八卦等,都为中国展示设计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中国设计界发展走得更稳、更远。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国设计传达中国文化和形象的有机载体,也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方式。如众所周知的“奥运祥云火炬”,就是将代表中国传统色彩的中国红、代表吉祥昌盛的祥云以及华表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这些元素时刻传递出:“中国、吉祥、高端、尊贵、华丽”等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可以说,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镜子,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和筋骨。

由此看来,中国的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可以用恢复传统文化的表现手法,回望过去,运用民族土壤,同时加入现代设计潮流,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民族现代设计,使商业空间展示设计呈现出具有东方韵味的独特风格,使人们感受到更浓厚的传统气息。同时,传统风格的表达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和分析上,而应该由浅入深,从而在民族特色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韵味和形式。

四 民族文化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主导思想

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过长期的沉淀和积累,使中国的民族文化更加厚重和深沉,形式丰富多样,涉及范围广博辽阔,所形成的艺术精华和文化价值是无法估量和计算的。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便形成了如此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艺术。今天的传统文化不应该被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汹涌浪潮所湮灭,相反,更应该得到重新认同和进一步肯定,并且加以运用和探索研究。传统文化是对一个民族发生、发展和生产的历史记录,同时也囊括了本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生和演变。这样的构成使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文化心理,不同的文化心理形成了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在现今的设计作品里,如果没有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特点,就不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的艺术精华和价值,在当今设计的大环境中,就是枯燥无味、缺乏生命力,是没有发展前景的。

然而,纵观如今的设计,以单纯的传统形式而获得较高赞誉的设计作品少之又少,相反,将传统的特色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以后,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元素、中国风在空间展示设计中紧跟世界的潮流,运用自己的元素和文化特色,将其以现在的设计形式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正是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在设计发展的大环境下认识到了发展规律和流行的必然趋势。“昔日欧风东渐,今朝汉学西游。”孔子学院遍布全球,是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标志性地位,让东方文化展现出普遍的世界潮流。在空间展示设计中发挥中华民族特有的本土特色,充分利用传统优势,将使我国的空间展示设计走出一味模仿西方、没有自身特色的困境,同时也是走出自己艺术特色,发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符合主题的好的展示设计,可以很好地反映主题、突出特点,将展品的特点和要表达的理念完美地表现出来,同时将民族特色的效用最大化地发挥出来。我们在鼓动观众参与其中,将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正确交互、整合并积极表达的同时,使观众和表达的主题内容产生共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设计的不断涌现和创新,给当代的设计师带来了新的召唤和要求。原有的视觉观念和审美理念都在发生着迅速的变化。这不仅仅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

因此,现代商业空间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不可能背离本土特色和民族文化而凭空创造,它应该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并将现代设计完美地融合和表达。注重现代艺术设计的民族精神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主导思想,是现代艺术设计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觉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理念之中,更是优秀展示设计师应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康兵:《试论商业展示设计的创意原则和途径》,《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年第2期。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3

关键词:空间叙事;博物馆展示设计;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博物馆展示设计是展示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之一,课程开设依托当前文化展示领域蓬勃发展的背景。信息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是当前极有效的国际竞争力,而博物馆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博物馆展示作为博物馆的核心项目,需要不断发展其视觉形象与展示理念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当代展示设计观念与教育发展是博物馆展示设计有效的推动力。文章以构建展示设计新思维为目标,将叙事空间理论纳入博物馆展示设计新策略教学研究,为寻求有效的展示设计教学手法,开阔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学生设计能力,培育新一代博物馆展示设计人才,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二、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空间叙事

叙事即讲述故事,是人类知识传播与延续的最直接方式,也是人们最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方式之一。将叙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兴起于法国,叙事学的发展一向以时间维度的研究为主,近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与人类认知的发展,叙事学的研究发生了空间转向。空间叙事理论主要研究从空间的维度理解事件。叙事理论从视角来看关注的是“讲述人—讲述—听众”。博物馆展示空间是指承载展览内容的空间,观众进入其中游走、观看,获取展览信息。它们之间的对应点在于“空间”和“叙事”两要素。文本空间是读者通过文字描述在头脑中想象的三维空间,它对应博物馆实体的三维展示空间;文本中的事件对应博物馆展厅的展示内容。当展厅中的展品陈列变成一个个故事,赋予空间一定的内涵,会更有利于展览信息的传播和观众对信息的读取与理解,其关键在于讲述的方式。

三、博物馆展示空间叙事的教学策略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是展示设计主要的专业方向课程之一,以往的课程教学以视觉艺术造型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训练各项要素的造型手法为途径,教学重点停留在视觉表现能力训练层面。对于当代博物馆展示设计而言,展示信息庞大,信息之间存在连续性、相关性特征,信息本体构建了一个故事。仅对展品逐一进行造型陈列处理,是对故事的消解、对信息的弱化。将叙事理论纳入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深入表达的能力,在展示形象上的达意与对阅读者认知的关注才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根本。

1.教学进程安排

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的教学历时4周,共80学时,课程内容对应教学时间确定为4阶段:脚本撰写—空间生成—情境塑造—视觉表达。学生每周完成相应的设计工作并进行成果汇报,在确定阶段成果方向的基础上开展下阶段的设计工作。设计的过程控制使设计不再是单纯的结果呈现,不同语言的转换、技术的使用、思路的延展是课程重点。

2.脚本撰写

叙事理论主要研究叙事文本结构与文本内容。脚本撰写是开展一项设计工作的基础,它以文本的形式描述空间特征与发生在其中的故事,从而生成设计概念。在展示设计脚本撰写之前要确定展陈内容,主要包括实物、图像、模型等馆方提供的一系列展览对象。脚本撰写的工作是挖掘出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将这些展品看作故事素材并构建故事文本。故事发生场——空间作为故事的承载地,既诱发故事也推动故事的发展,所以,脚本的撰写需要从展品扩展到空间。从空间的维度展开叙事打破了时间叙事的发生逻辑,故事中多方位的可变因素如设计者背景知识的差异性、空间的复杂性、故事的叠加性、信息读取的多维性使故事变得更精彩与饱满。本阶段,学生以2人为一小组,自选展厅内容,拟定一个故事主题并展开脚本撰写工作。脚本力求紧扣主题,展示信息明确,故事围绕展品开展,有相应的情节设定和手法运用。故事建构后将进入师生交流环节,小组进行概念陈述,由2至3名指导教师组成考评小组,听取学生想法。本阶段属于初期阶段,关注学生对展示内容的了解程度和视角,初期想法可以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的所见或经历,绘画、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均可,探讨的关键是故事主题与展示内容的契合度。指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属于平等交流的关系,教师在其中扮演思维推动者的角色,鼓励新思维、新理念。经过几轮讨论后,通过对素材的收集、筛选、整理,故事框架逐渐清晰,在其中选取几个关键点生成涵盖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的场景,生成脚本。

3.空间建构

空间建构是将文本实体化的第一步。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做好空间的分析工作,包括空间的形态、空间之间的关系、路径等,要和故事中的场景寻求对应,确定思路后将故事布置其中。故事在时间中发生,同时在空间中发展。空间是故事发生的承载地,空间建构是对一个个故事场的组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故事组织的基本程序是:开始、发展、高潮、结尾。当代博物馆展示空间之间呈现复杂的连接关系,空间中的路径作为故事发展的时间维串接这些故事场景,使其能准确的表达故事结构。在时间与空间维下的故事产生顺序、倒叙、并序和插叙的新表述形式,故事结构变得更加丰富。不管何种组织方式,都是对故事结构的逻辑表达。小组在这个阶段需要将文本与图纸结合起来,首先分析博物馆展示空间的基础条件,如平面大小、空间形态、进出口位置关系。其次,将故事场景组织到平面中,然后转换到空间中进行观察和推敲。平面先行意在先将故事的结构初步确定下来,而空间观察可以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空间形态呈现出来的特质——封闭、开敞、流动、停滞等,这为故事发生的场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结构一经确定,故事要素就可以一一安排进各空间。至此,故事的空间框架基本确定,完成了文本到空间转换的第一步。

4.情境生成

情境生成是空间建构之后的重要阶段,是赋予空间以精神的阶段。所谓空间精神是指主体对空间的感知。一方面,光、形式语言、材料与色彩等要素共同作用,产生特定的场景意义,营造场所氛围;另一方面,不同空间的承接形成了路径设计、视线引导等。后者主要通过“故事发展的变化—空间场景的转移”控制观众的情绪,产生起伏节奏感,带动观众的情绪变化。在这一阶段,学生要提供更明确的设计图。在单场景设置中,首先要根据展品的背景文化确定其在空间中的具置,展品之间的空间关系和疏密节奏,使展品之间形成合适的场。其次,围绕展品进行展台、展具、灯光、地面、顶面等一系列整体性环境设计,这里需要学生对符号学有一定的了解。故事的生成并不是指场景还原的方式,而是将具象的素材转译成抽象的符号融入环境要素,从而使场景能包含更多的意义。学生要对形态、照明、材料、构造等有较高的综合设计能力,在单空间的处理上强调主次,通过展品的疏密、光线的明暗、空间的高低等予以实现。多个单元空间的关系处理十分重要,场景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对前期脚本的撰写。学生在本阶段的汇报,主要通过较准确的平面与三维图纸呈现设计思路,画面应反映明确的层次、明暗、空间关系及基本色调,空间的转换通过平、立、剖面进行表达。教师在本阶段主要对学生设计思路诠释的方式和力度给予一定的指导。

5.视觉表现

视觉表现阶段是将概念呈现出来的关键,包括背景分析、概念表述、设计呈现几部分。前期信息的来源比较广泛,一方面要收集、整理展示的内容信息,另一方面要根据展示内容挖掘背后的文化,给出灵感来源的素材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确立主题与框架。概念表述阶段是一个故事从文本到图形的生成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反复推敲语言使用的方式和准确度。最后的视觉表现是对作品最终的呈现,前期是思路的形成阶段,而如何表达是关键的一步。一个故事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采用电影、戏剧等连续帧的方式表述很容易理解,而在设计图纸上进行静态反映就需要对话语进行反复推敲,以准确表达设计意图,让读者读取、理解整体故事。小组的表现成果以图纸的方式表达为主。总体上包含以下特征:其一,采用剖面的形式显示单个展示空间内容和不同展示空间之间的关系。观者成为画面的一部分,如同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展品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在画面上有明确的表达。其二,场景注重细节表达。细节是对事件的暗示、对信息的补充,包括各种固定和非固定的道具设施、形式与材质、空间位置等,使故事更饱满。其三,叙事视角。读者角度的叙事,丰富而细腻。全景式的故事表达强调故事的整体性和节奏,是全知角度的叙事,通常这种表达采用轴测剖切的方式,采用自上而下的视角,表明对事件整体的把握。剖切通常是整个建筑的全剖或是一个场域,里面并存无数的小故事,可以在其中一一读取,共同构建宏观的大叙事。采用客观叙事——第一人称的角度叙事,体现的是身在其中的透视设计理念,画面构图即人物视角,呈现不完整性和个人性特征。不论何种叙事手法,最终以完整、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为根本。学生在本阶段做成果汇报,要求采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作品,主要看作品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力度。教师在本阶段对设计表达采用的角度做出客观评价,和学生共同探讨更多的语言可能。

结论

当前,设计教育在现代主义功能至上的理论下更多的是拆解的技能训练与组合的能力训练,而人往往处于设计系统之外或是参与度很小,表现图中的人物通常最后被考虑,行为方式与场景没有很强的联系。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给高校的设计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采用叙事理论开展设计是对设计本源的回归,关注人、人的行为、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将叙事理论带入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对博物馆设计教育来说是一项新的尝试。博物馆是以人的精神建设为目的的,从设计伊始就以故事的方式思考、表现设计师对人与场所关系问题的积极态度。文章阐明了教学目的和教学步骤,提出了阶段控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就当前来说,教学思路还不够成熟,但目标是明确的,未来将会逐步调整,期望今后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建设能逐步趋向完善。

参考文献:

[1]戴秋思,杨威,张斌.叙事性的空间构成教学研究.新建筑,2014(2).

[2]刘乃芳,张楠.叙事视角下的空间设计研究综述.华中建筑,2015(10).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4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展示空间;东方情调

展示作为生物体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特性,无论在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都在无时无刻的体现着,比如鸟类展现漂亮的羽毛,人类用服饰、首饰甚至化妆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气质、精神面貌,但在某种程度上展示行为除了本能的驱使外,还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向其他人及社会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展示应该是一种为了传达某种信息而进行的有目的的行为,这一概念也可以看作是展示设计的根本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展示设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包括博物馆、科技馆、广交会、展销会、商场的展示区域及橱窗陈列设计等,而其中又以博物馆展示设计最为典型,博物馆展示中不仅包含的信息量巨大,而且种类繁多,要求设计时除从设计角度考虑外还要考虑到科学、人文历史、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其他领域,还涉及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展示,因此可以说,博物馆展示设计几乎含盖了展示设计的所有特点。

当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被科技成果打上了鲜明的烙印,而作为科技发展代表成果之一的建筑也正迅速的成为单纯的科技理性支配下的“工业产品”,其内部空间的设计也附庸了更多的含有“现实主义”色彩的理念逻辑,从而以某种所谓“成熟”的消解深度的姿态投入到商业大潮的经济建设之中。不可否认,中国当代建筑及室内设计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这种进步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一种对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思潮的引进和模仿的水准上,而没有回过头来对我国自己的美学观点、设计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消化和吸收的西方设计理论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消化不良的负面影响,很多作品可以很轻易的使人看出借鉴的形式来源,而没有形成具有个人语言、地域特色的原创风格,盲目抄袭、千城一面的现象十分突出,这一点在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上也有所表现,可以说原创性、地域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设计水准,优秀的原创风格的形成、地域特色的体现将会更有利于促进整个设计的深化和提高,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的研究来寻求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中更多、更广泛的可能性,以增加当代中国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理论支撑,改变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盲目的现状。

密斯・凡德罗在1929年为巴塞罗那世博会所设计的德国馆,在空间的组织上采用了虚实相结合的手法,运用隔断设置交通动线,引导参观者的行动,并且在参观的过程中设置了丰富的空间层次,有围有透,使参观者的空间体验尽量的多样化,其对空间的处理手法正暗合了国画章法中“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这一观点。我们不妨就沿着大师的足迹将目光转回到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方法上来。众所周知,中国古典园林深受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造园师,大部分园林都是由画家、文人设计完成,可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是遵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的,因此“外师造化,内发心源”的国画原则也充分的体现在了园林设计之中,这种倾心于自然美的态度与追求恰恰是与西方几何审美观最大的区别,可以发现中国古典园林在设计上有四个特点,一、构图的特点:外国园林多为几何式构图,沿一条景观轴线进行空间序列的布置,呈左右对称的布局形式,整体效果明确统一,但过于直白,缺乏耐人寻味的意境,而中国园林则强调迂回曲折、曲径通幽、参差错落,大大增加了游览者的游览趣味,所以中国古典园林在平面构图上多以曲线为主,空间布置互相渗透,疏密结合,错落有致,即所谓的“有定法而无定式”;二、组成要素的特点:外国古典主义园林几何化,人工化,作为花园背景的树木连成一片,没有自己单独的个性可言,外国的园林并不欣赏鲜花本身的美,鲜花、树木只是作为组成图案的材料出现,可以说外国园林欣赏的只是图案的美,即人本主义的思想;这一点与中国人对待花草树木、水体假山的态度截然相反,众所周知,中国园林的一花一草都具有自己的形态、颜色甚至是个性、品德,就如梅、兰、竹、菊代表着中国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品德一样,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与爱体现在中国园林的每一个细节中;三、内涵的特点:初步看来,中外园林间自由性与规整性的差异似乎是由东西方的审美差异造成的,然而就如南宋的朱熹在井中只发现了阴阳二气却没有发现自己的倒影一样,归根结底中外园林的差异是由于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哲学思想造成的,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穷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认为和谐就是美,而中国古典园林则与诗、画这种感性创作形式相互影响,讲求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四、追求意境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就是按着诗和画的创作原则来设计,显著特点即为写意,在顾及自然面貌的同时加入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在似与不似之间传达出自然的神韵,表现出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以上对博物馆展示空间及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分析,我们发现,二者在空间序列上都讲究启承转接、明暗开合;在交通流线上都讲究移步换景、情景交融;在空间氛围上都讲究写意自然,耐人寻味;可以说两种空间的设计手法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相似性,一些造园手法通过与博物馆展示空间特点相结合,即可以总结出适用于博物馆空间的设计原则。

一、空间序列组织原则

空间序列关系到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整体结构,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区别于其它的空间属性,博物馆展示空间具有多空间、多视点、流动性、变化性等特点,因此,只有组织出合理的、完整的空间序列,才能使展示获得良好的效果。而空间序列中最基本的因素是交通流线的组织,要获得良好的空间序列就必须有完善的交通流线,根据交通流线的不同,博物馆展示空间序列大致可以按三种类型来划分,1、直线贯穿式:一般适用于小型空间,各个展示空间呈串联式,沿轴县线依次展开,为求变化,可以在局部空间做不对称设计,也可使部分空间封闭或开敞以增加节奏感;2、环行闭合式:整个空间呈内向向心性,各展示空间沿周边布置,为避免一览无余,可用展示构件进行遮挡;3、中心辐射式:适用于面积较大的博物馆展览空间,这种空间序列的特点是以某一展示空间为中心,其它空间呈放射状围绕它进行布置,可使主从分明,动线丰富,形成良好的展览氛围。

二、空间特点对比原则

从视觉原理角度来说,面积的大小,色彩的差异,形态的不同都可以对人们的视线造成刺激,从而引人注目,在博物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上也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在相邻两空间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对比手法,借以突出两空间各自的特点,增加空间的丰富层次。

三、空间表现方式原则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的目的是要服务于信息传递,即表现展品,好的空间可以丰富人们的游览体验,增强对展品的印象,因此如何将展品完美的呈现于空间之中就需仔细考虑,将一件展品呈现出来不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坦率直接的和盘托出,这种方式适用于参观者近距离的正面观看,可以完全的接受信息,但如果考虑到时间的因素,即四维空间,参观者在行进中恰好处于两件展品位置连线的中点,那么两种展示空间的直白将会引发视觉的混乱和空间的乏味,因此,就需要在空间的设计中引进第二种呈现方式,在考虑时间因素的同时将展品以含蓄的方式显而不露,近可接受信息,远则成为空间的一景。

四、空间渗透层次原则

正如中国古典园林在有限的空间内力求深邃,无边的感觉一样,博物馆展示空间也应该给人一种空间的深远感,而各个空间之间的渗透恰恰可以丰富层次的变化从而极大的加强景深感,同时空间的渗透、互借也可以有效的节省空间面积。

五、动线引导暗示原则

如前所述,空间设计的根本要素之一就是交通流线,不仅空间序列需要设计在其基础上,而且交通动线更可以引导人们按一定的顺序去逐个发现展品,达到移步换景的作用。

综上所述,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是一个含盖丰富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并随着时展而不断充实其内涵的课题。以上我们总结了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所涉及的空间处理原则,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还可以使设计作品体现出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总之,正确处理好空间的问题是展示设计中的精髓;正确认识空间与展示设计的关系是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较好的运用“空间”语言则可以赋予一个设计以实质的意义和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朱淳《展示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4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5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设计内涵,色彩配置,展览设计

 

0.前言

在企业展览会中,展台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名片。未来的展览会展台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是看它的展台是否华丽,还要看它表达的概念与参观者之问是否有沟通,以及展台能否表达展品的内涵,好的展览设计应当是坚持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的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的解释

环境一词原是生物学范畴的用语,可以理解为“被围绕、包围的境域”,现代主义时期的“环境”概念,指的是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及其室内环境。设计的定义,各类辞典有不同的解释,大致可以归纳如下:设计、意境、计划、草图、素描、结构、构想、样本等,因此可以说是人的思考过程,是一种构想、计划,并通过实施,最终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为最终目的。设计为人服务,在满足人的生活需求的同时又规定并改变人的活动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及启发人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设计具有不同的使命和方向,古代社会设计主要为神存在,在漫长的中世纪设计是为宗教和帝王贵族服务,近代以后,设计是为整个人类而服务。

2.环境艺术设计中展览设计的内涵

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分为广义论和狭义论。广义论: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与环境有关的一切设计,包括城市及地区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园林、广场设计、雕塑、壁画等环境艺术作品设计和室内设计,也就是说环境艺术设计是以上各类设计的整合设计。狭义论:建筑空间设计、室内外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室内陈设设计、室外小品设计、园林绿化设计等。而其中的展览设计,首要的质量标准是其牢固性,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等,同时,展示设计作为艺术,展示设计艺术形象的个别性、美感的主观性、艺术的独创性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展览设计,在结构上,一般来说要符合以下标准:完整、符合行业及文化的要求、舒适、有创造性;在色彩上,则需要助于展示主题内容的表达,创造出良好的展示环境气氛。

(1)首先是完整性标准,整合而统? ,是展示艺术的首要标准。形态统一、色彩统一、工艺统一、格调统一。总之,好的设计在艺术形式的秩序方面,都是十分明确的。(2)其次,行业性标准,也可称之为功能性标准。主要是讲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问题。各类不同的展览空间,所需要的功能性设计是不同的,有的需要更多的商品展示,有的需要更多的形象展示,有的需要开放式的设计,有的则需要比较密闭的方式去展示,具体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去深化。(3)再次,文化性标准,设计要有突显的风格和品味,其中地域和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应当有自然而然的表现。体现出历史继承下发展的有根的特征。这点在对整个展团的总体设计上,显得尤为重要。(4)舒适性的标准,展示空间是为展示方和采购商服务的,同时也是一个洽谈的空间。让展示方和采购商能够坐下来舒适地洽谈,是展示空问重要的使命。空问环境的开放性,通透流动性、可塑性和有机性。给人以自由,给人以亲切,让人可感、可知、可以自由进出入,参观和交流。为了让展示方和采购商达到最大的舒适性,根据一

般的心理需求,展示空间的净高度最低应大于或等于4m,过低会使观众压抑、憋闷。科技论文。也有不少带双层的展示空间最高有8m至lOm,适合大型国际博览会的展示需要。而在陈列密度方面,展品与道具的面积,占展场地面与墙面的40%最佳,占50%也可。但如果超过60%时,就会显得拥挤、堵塞。特别是当展品与道具体形庞大时,陈列密度必须要小。否则,会对观众心理造成压迫感和紧张感,极不利与参观;特别是当观众多时,较易引发堵塞和事故。陈列高度方面,根据人(观众)的标准身高尺度,展

板和隔断墙的高度一般是2.2~2.4m。过高则有令展示空间变小的反作用。(5)创造性的标准,要让观众看起来悦目,听起来悦耳,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情绪,这就要求展台设计师必须完成两个任务:首先展台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尽快被观众识别出来;其次,必须赋予展台和参展企业一种“精

神”。要达到这两个目的,展台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而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设计思路上,而且还需要通过展示用品来体现。

3.展览设计中色彩设计

如前所述,展示空间的设计结构很重要,如果色彩搭配得当的话,不仅与结构互相应和,还会相得益彰。色彩设计是展示空间设计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展厅环境能够使观众更好地接收和理解信息。在展示设计的诸多因素中,其色彩设计在展示作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色彩是展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造展示环境气氛不可缺少的表现形式之一。商业活动是商业氛围为前提的,商业活动的环境氛崮是产生于设计思想的指导下,物质空问的基础上所营造的。其中色彩的定位在商业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色彩通过人们的感知印象产生相对应的心理影响,序右着空问的使用者对其空间的看法,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活动行为。

展示空问的色彩设计,应该有色彩基调,不可太花梢,要助于展示主题内容的表达,表现某种情调和气氛,必须要突出展品,色彩与展品为互补色或有鲜明对比,还要有益于观众参观,不过于刺激和伤害观众的视觉器官,要符合观众对象的欣赏习惯,这就要求对观众对色彩的喜好和禁忌要了解,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使用色彩。例如运用绿色造成宁静的气氛,或用绿色消除疲劳;使用紫色让人获得安全感;运用蓝色使人富有理智;用藕荷色体现妩媚和柔情等。

色彩的创意表现在既简洁又丰富上,如何处理好色彩的节奏感便是关键,将表达设计概念的颜色用在关键性的几个部位,从而使整个空间展示被这些色彩所控制。结合展示的主题,使用不同的色彩。例如食品类别的展览会,人们比较习惯使用暖色调,如橙、乳黄、红等暖色作为主色调,因为这些暖色比较有食欲感,而搭配其他的冷色调,如中绿、浅绿、碧绿等代表健康、环保,以及绿色食品的色彩,使这个展厅形成一个多样统一的富有节奏感的空间。

首先要确定主调,展示色彩应用应有主调或基调,冷暖、气氛、变化都是通过主调来体现的。科技论文。对于规模较大的空问,主调更应贯穿这个展示空间,在此基础上在考虑局部的、不同部位的适当变化,主调的选择是一个决定性的步骤,因此必须与展示活动的主题十分贴切,即希望通过色彩达到怎样的感受,是典雅还是华丽,是安静还是活泼,纯朴还是奢华。用色彩语言来表达是很不容易的,要在许多色彩方案中,认真仔细的去鉴别和挑选。

主调确定后,还要考虑色彩的施色部位及其比例分配,如展示空问的地面、墙面、天花板,以及其中展品的色彩等,作为主调,一般应占有较大比例,而次色调只占小的比例。其中,要顾及到空间的色调气氛,空间的色调气氛商业环境设讨的色彩心理氛围和色彩所烘托的空间调性,而不是单独对空问只某个具体物的颜色而言。科技论文。它包括环境维护体所采用的表层用色,尤其是空间光源(自然光或人工光)布光处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展览设计是一 个庞大的系统工作,这就要求在设计师必须要在结构及色彩上有所注意,统一考虑,使环境设计充满良好的视觉艺术效果,以求吸引观众的视线,使展台所表达的概念与参观者之间有所沟通,最大化地表达展品或形象的内涵,创造更多让展示方和采购商或参观者能够互动交流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李天工.创造环境艺术设计的中国主义[J]. 山西建筑,2007 ,33 (12) :54255.

[2]王维新.高校图书馆开展展览工作的思考[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7(1):37—39.

[3]胡秀玲.图书馆展览服务的社会性和多功能性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2(2):96-98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6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设计;主题演绎;情节叙事;空间逻辑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11-0051-03

Discussion on Logic of Museum Exhibition Design

HU Jie-ming(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 China )

Abstract :Display and communication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core functions of museums, in which display is the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is the goal.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useum display design cases, it is found that logic has inherent restraints on the theme design, content structure and plot as well as spatial narration and emotion, and the logical design is more in line with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process of the audience. Logic refers to the thinking of people, from some known conditions, the law of reasonable conclus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display design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validity of museum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Key words :museum; display design; theme deduction; plot narrative; spatial logic

Internet :.cn

现代博物馆有四个重要的功能,馆藏维护、学术研究、展览展示、教育传播,其中展示和传播逐渐成为博物馆的核心功能。博物馆展示设计作为展示设计的一个重要分支,综合了心理学、人类学、艺术学、传播学、信息学、人机工程学、社会经济学、博物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交叉。通过展示空间的规划、展品或藏品的陈列、展示环境的营造,将展示内容呈现给观众,达到传递知识、宣传教育等目的。

逻辑指人们思考问题,从某些已知条件出发推出合理结论的规律。从逻辑的定义我们认识到其两个基本特征:规律和推理,逻辑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提供一般性方法供遵循。本文将从案例入手研究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发掘其中的逻辑特征。

博物馆展示设计过程包括概念设计、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三个阶段。

一、主题演绎与理性思维

概念设计是指从宏观角度对展示进行总体设计,主要是根据展示素材、展示目的、目标观众进行综合的分析,并对展览的主题做出明确的定位。如何定位这个展示主题,除了需要发散的艺术思维,更需要有符合逻辑的理性思维。设计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展示目标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展示主题分析。通过对设计素材的归纳、分析、演绎,确定展示的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而引出展示概念设计。在这个抽象思维的过程中,设计师对能触及的抽象符号进行分析、演绎、归纳、总结,并从语义上、形象上或者逻辑上升华展示目标,产生更加广泛的联想。基于逻辑的分析形成的主题,才不会让观众觉得“无中生有”和“空穴来风”,是展示设计师发挥想象的坚实的基础。

比如行业博物馆的设计,其内容常涉及某领域或某学科的专业知识普及,通过将这些展示主题或领域专业知识演绎成日常可见的事物,既达到了知识普及的目的,还能增加更多互动性的体验内容。以一个通讯行业博物馆设计的主题演绎过程为例,设计师将通讯演绎为沟通,进而与古代中国的“文房四宝”建立关联,通过“e时代的文房四宝”这种共通的内涵,将展示定位在以“笔、墨、纸、砚”为表现形式的主题演绎。博物馆的设计同时贯穿现代水墨的艺术形式,将文房四宝的概念化符号和抽象意象融合在一起,强化了观者的认知和联想。(图1)“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其演绎过程历时两年。这个主题的选择并不是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而是一个不断推敲的漫长思考过程。首先从“文化”“城市”“探索”和“信息”等关键词出发,遴选出64个备选主题;然后结合世博会主题演绎体系的发展历程和趋势,选择其中的“城市”“城市与环境”“探索与创新”“文明与文化”“信息”和“大都市圈”等六个待定主题;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别,以及主题的接受度和可参与性,主题被再次缩小为“人―城市与环境”“信息时代的大都市圈”“沟通与跨越”;最后经过反复的比较,可以说是精雕细琢,得出了一个与北京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主题词“新城市、新生活”;并演绎出以“人”“城市”“地球”为横轴,以城市和“过去”“现在”“未来”为纵轴的主题框架。(图2)

演绎是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原理出发,得出对某思维对象的个别性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的前提是一般性原理,结论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判断。演绎是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是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大量的人也正是怀着对心中美好生活的憧憬来到城市。上海世博主题的演绎过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二、内容组织与情节叙事

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跟写故事的原理类似,平铺直叙只会把观众拒之门外。在一个故事叙述之前,作者一般先会构思一个大致的提纲框架,然后再根据这个框架去寻找和整理素材,最后在素材的基础上发展出情节。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组织过程始终以高效的信息传播为目的。为了让博物馆的参观者能得到更好的信息认知,好的叙事逻辑是博物馆展示设计内容框架的最有力支撑。

(一) 内容结构关系

在进行内容设计时,首先要根据需要对展示素材(博物馆藏品)进行分类和重组(图3)。素材的分类是以科学的逻辑体系为基础的,或者说,分类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所反映的一类事物分成若干个小类的方法。素材的分类遵循一定的逻辑,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在具体分类处理中,往往采用以藏品的一个主要特性为分类依据,兼顾保管和使用方面要求的方法。例如服装实物的展示素材根据需要可以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和性别、服饰产生的年代、服饰的用途等进行分类。在上海京昆戏服馆展示设计中,作者采用京剧的生、旦、净、丑戏剧角色对京昆戏服进行整体介绍; 然后逐层划分到京昆的形成、戏服的制作、戏服的实物展示等主题和展项。在戏服实物展出部分,作者采用京昆常用的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等对戏服实物进行分类展出,既可以满足专业的分类要求,又直观和易于理解。

新加坡某水厂的水博物馆,作者采用信息逻辑重组的方法,将水的几种特性通过内在的逻辑关联,形成了一个很容易被人接受的内容组织框架。作者通过“水是有限的>水是珍贵的水是可循环利用的水是多功能的水是能带来快乐的”这样的逻辑关联,将关于水的各类素材形成一个逻辑循环。观众对水资源的理解跟着设计师设定的逻辑逐步演进,自然对水的理解也被深深的影响。(图4)

在展示素材不同的分类之间建立逻辑层次关系,是展示内容结构设计的重要工作。这方面也有许多方法可以遵循。比如“从多到一”的抽象归纳法、“从一到多”的逻辑推理法、“自上而下”的层层递进法、“由下而上”的螺旋迭代法等等。台北火车站对面的台湾博物馆有一个关于碳的主题,设计师通过利用“由一推到更多”的逻辑,将科学上单一元素“碳”导出科学的、生活的、工业的等方面的知识,让观众能够从单一的化学元素串联起庞大的相关科学知识,然后将大量展示素材按照这个思路进行整理,有效地引导观众对展示主题和内容进行联想,强化展示内容的传达和观众对知识的吸收。

(二) 内容情节叙事

不同类别的展示素材之间的有效联结形成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叙事逻辑。同样以“讲故事”来类比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容设计,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主线,可以将故事素材按照“叙事逻辑线”安排在不同篇章或不同场景。从人的认知角度来看,这个“叙事逻辑线”非常重要,他使故事更容易被人们记住。看似无关联的展示内容素材也可以有一条“内在”的逻辑线,而这个逻辑线,我们称之为“情节叙事”。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情节是观众由一个展示主题到另一个展示主题的线索。

故事的讲述依赖于情节的推动,而情节本身,亦由其内在逻辑所驱动。时间是事物发展的基本逻辑,由时间线而发展出的“前因后果”常用来当作展示的逻辑主线。以上海纺织博物馆历程馆为例,作为一个表现上海纺织工业历程的历史性、陈列性和讲述性的展示设计,设计师对展示的演绎依照上海纺织工业发展的“勃兴、崛起和兴旺”这个逻辑主线来进行。所有的展示内容都被合理的“串”在这样一条主线上,让观众随着时间的发展顺序了解纺织工业的发展,很容易让观众走进设计师的叙事逻辑,按照设计师所安排的方式进行思考,进而接受这些知识。有故事的顺序展示方式比单纯“年谱式”的展示方式更加人性化,通过有目的的展品关联和观众路线设定,让观众乐于体验参观的过程。特别针对历史类博物馆,有什么比叙述一段历史故事,有人物、有情节、有时间,更能吸引观众,让观众了解历史的真相?

当然情节关系除了因果关系以外,还可以有时空关系、人物关系等自然逻辑;或者根据表达需要设定情节分叉、情节穿插甚至情节错乱等人为逻辑。缜密的逻辑不可攻破,好的“故事”能够俘获人心。有情节的展示内容更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入下去的好奇心。情节的节奏感、悬念感和惊喜感是不断产生注意力的源泉。儿童博物馆的观众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儿童,所以,更需要情节的支撑。不时的制造有趣的情节,让儿童参与互动,进而了解博物馆展示方希望他们看到的。韩国三星儿童博物馆有很多丰富有趣的情节展示,内容包括:蝙蝠的世界、儿童电视台、时光机、探究多媒体、施工现场、货币旅行等,这些情节看似并无关联,但却不断给儿童观众制造兴奋和惊喜,就如同故事里不断起伏跌宕的叙事场景。

三、空间的形式与结构

展示空间是展示活动发生的场所,有了内容和主线,就需要适当的空间来展示。空间的产生,不在于它“有”什么,而在于它是否有特定的“无”。展示空间的形成是由空间中“有”的部分通过围合、阻断、穿插等逻辑关系而形成的“无”的部分。墙体切割了空间,却形成了展示的“空间”。

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解决的是参观者、展示内容、展示空间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为了让参观者在设定好的展示空间中开展展示活动,设计者需要按照叙事逻辑主线上的各个情节需要,合理配置各个功能区域,让观众沿着既定的路线行进。博物馆展示空间设计需要很强的空间逻辑抽象,常常需要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将自己对空间逻辑的设置进行可视化。

遵循逻辑规律的展示空间设计更加动态化、序列化和有节奏感。不同展示空间的合理分布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维的逻辑组合关系,通过强调场景的对比,或突出场景与非场景的空间反差,使展示空间富有跳跃性。通过对比,空间各场景的特点一览无余,观众会更享受这个参观的过程,带着兴奋和期待,也避免了无趣的参观所带来的视觉上的疲劳感。在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的设计中,设计师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的空间逻辑关系。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沿既定的路线不断前进,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加强了空间的流畅感和节奏感,有利于观众对整个展示空间的理解和信息获取。

空间,或者说叙事空间的概念为展示空间赋予更多情感色彩。叙事空间是一种有故事、有情节、有场景、缘于生活体验的情感空间,一种基于生活体验的空间排列艺术,它体现的是一种空间设计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展示空间结构关系不仅影响人流与交互效果,也影响人的情感。合理的空间结构关系,如同运用空间来讲述故事,这是一种全新模式的“情节”关系。(情感的线索,联想的逻辑)

美国华盛顿的犹太人大屠杀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设计师以不同特色空间来营造一幕幕场景,生动展示整个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历史。这个空间是用玻璃砖制成的长长的吊桥,七八米高的密闭高墙上密密麻麻地挂满了家庭照片。这里的空调很冷,人们走过这里马上会感到寒冷、脆弱和凄惨,记住那些曾经活生生的人突然在一天内都消失的事实。(图6)

要达到博物馆展示的目的,需要观众与展示内容的大量交互。采用什么样的展示空间布局,形成怎样的参观人流,进而产生怎样的观众与展示内容的交互,此时空间的逻辑性一览无余。如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入口是在地下室。进入博物馆,观众马上面临着三个不同的选择,即三条长廊,这正是设计师安排的三个不同的空间主线。观众经过这三个长廊,可以深入体会当年犹太人的三种不同的结局:死难,逃亡和艰难生存。

四、结语及展望

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信息的传递必须直接和有效。观众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对信息的接受有一个逻辑递进过程,如果大量无关联的零散信息扑面而来,很难给观众留下有意义的记忆。就叙事价值观与人类心理对叙事的理解来看,它所隐含的价值观和听者的心理机制是相通的。故事讲述者与聆听者建立起一种沟通的基础之后才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牵引着聆听者的情绪与思想。逻辑就像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在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天地里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李楠.艺术设计中的四个逻辑缺陷[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1):18.

[2] 郭鑫,邓丽娜.归纳演绎在管理学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4):22~23.

[3]祝敬国.博物馆藏品分类标准化研究[J].中国博物馆,1991(4):30~35.

[4]徐颖.儿童博物馆的趣味性展示设计要素[J].艺术市场,2011(9):180~181.

[5]童小明.叙事空间―构建展示空间的情感体验[J].装饰,2012(10):87~88.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7

绪论

就国内外情况来看,本课题所探讨的组合式空间并非没有前例,主要以集装箱为主。2008年8月中国首个 “集装箱学校”在汶川落成,可妥善解决灾区约1000余名学生学习和生活需要。由美国纽约的“组合家居单元”是专门针对喜欢环球旅行的爱好者设计的房屋,内部设施既可简约也可豪华,完全可根据主人需求来创设。荷兰的集装箱则被用来给学生建造学生公寓。由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的一座耸立在海边的游牧博物馆建筑,其本身既是一个艺术品,也是一个迁徙的艺术展厅。而比利时方盒子餐厅出现在欧洲各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此建筑具备了可以调节各种指标的智能系统,适应于各种恶劣的环境。

文化空间的组合式概述

1. 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

本论文所致力研究的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是现代艺术展示空间的新模式,它通过对物质文化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广等行动来实现一个文化艺术机构的社会角色与功能。换而言之,展示空间作为一个提供文化表述的有限空间,却能够呈现出的“全球化”等宏大叙事的广阔图景。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中把场所作为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特别关注强调社会日常活动所赖以进行的那些环境的物质方面是如何被运用于人类的主体活动过程,又如何在社会活动中生成和复制,经过同一时空上的组合成为互动活动的环境。本设计借鉴“空间性”理论框架,来阐述组合式文化空间。文化空间的组合式设计是由几个不同或者相同的小空间组合成新的空间组合在一起,既是整体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既能满足不同空间的需求又能让不同空间互相关联。

2.文化空间功能单体的组合模式

文化空间具有灵活的组合方式和形式多样的拼接形(图2.1)式主要以五种功能的单体为主,分别是电子展示单体,实体展示单体,体验单体,交流单体,以及休闲单体。可根据场地的情况以及展览的规模大小自由组合,小型的展览或许只需要一个展示单体,中

型的展览需要展示单体、交流单体、体验单体和休闲单体的组合形式,而大型的展览则需要几个不同功能不同单体进行拼接组合才能满足展览的需要。

文化空间组合式的设计探索

1.设计背景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中、大城市大部分都是坐落在沿海江边,城市中艺术氛围虽然浓厚却有着固定的扎根方式,流通性不强,而那些生活在沿江的小镇和乡村的人们又很难享有这种艺术熏陶,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氛围。

2.设计理念

正所谓“艺术无边界”,本设计以满足当前人们对艺术的渴望为设计的出发点,提出组合式文化空间这一设计概念,以探索适用于各种不同环境的组合式文化空间,既能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中灵活扎根,又可给相对落后的乡村小镇带去艺术的讯息。在拼装式组合设计中,可根据用地规模和功能需求,进行不同功能空间的加、减法设计,同时亦通过围合、延伸、分隔、连接等形式,营造出灵活多变的内部空间,创造空间的无限流动性。

3.设计概念

传统的展示设计是艺术的时空,在这同一时空上这必须是要有限的永久空间和时间。传统的艺术文化空间是固定,影响的范围比较有限,展出的时间也比较短暂,流动性又不强。而组合式展示空间则根据拼图(图3.1)的特性,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模式,这些模式可以根据场地的不同组合成不同的艺术空间。

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通过对建筑形体的动态变化来适应不同气温、不同维度等种种环境的考验。造型变化上借鉴一种儿童折叠纸游戏―― “东西南北折”(图3.2)。

室内空间设计元素则运用“翻手绳”的游戏(图3.3),游戏中线不断更换花样,通过线的变化带动空间的变化,既满足多样的功能需求,同时又达到丰富空间视觉的效果。

4.设计的主要内容

(1)建筑的顶部采用软膜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通过改变建筑的形状来达到调节建筑(图3.4)温度的目的。首先,光面天花的表面是依照电影银幕而制造,表面有无数凹凸纹(图3.5),而这目的正是将灯光折射度加强。软膜天花本质是用PVC材料制成,能提高其绝缘功能,更能大量减低室内温度流失。

(2)为了保证灵活移动的可能性,在设计上单体建筑是采用组合拆装的建构模式,选用钢和膜结构装配式建造方法(图3.6),设计方便拆装的节点(图3.7)。这种模式便于运输和组合,有利于在短期内更换各种场地,在地形环境的选择上也没有太多的限制。室内也是一样的,室内空间主要运用钢绳(图3.8),可根据需要来灵活分割空间,展台展柜的设计也是采用组装式的设计,方便携带和拼装。

(3)为了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应尽可能减小空间的尺度,探寻“小空间、多功能”的理念(图3.9―3.11)。组合式建筑的最佳结构,也就是保证建筑资源消耗量小并能保证使用的有效质量的结构。具有纯“建筑”特征的结构形成构件与具有工艺技术和使用性特征的结构形成构件的有效配合,是形成合理建筑方案的必要条件。在构件的这种组合式相互配合下,形成的一种建筑类型,是能为综合资源节约提供最佳条件的统一组合体。

4 文化空间组合式设计的创新点

组合式文化空间的三个创新点,其一,它是一种移动的艺术展览空间,一种可拆装拼接的临时性空间,采用钢和膜结构装配式的建造方法,并设计了方便拆装的节点,有利于在短期内更换各种场地。其二,它是一种不受限于任何地域环境的概念模式,建筑顶棚采用软膜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纬度、不同区域环境的变化,同时通过改变建筑顶棚的形状来达到控制室内空间温度和光线的要求,从而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图4.1―4.3)。其三,它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组合式空间,可根据场地的情况以及展览规模的大小进行自由组合,单个展出适合小型展览,多个组合成群可以举办大中型展览。

结论

现今的大城市艺术氛围虽然浓厚,却有着固定的扎根方式,流通性不强,而那些生活在沿江小镇和乡村的人们又很难享有这种艺术的熏陶,近距离感受艺术的氛围。正所谓“艺术无边界”,本课题以满足当前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渴望为设计的出发点,提出组合式文化空间这一设计理念,通过主题为“Traveling 空间”的组合式空间,将艺术从最繁华的都市带进最淳朴的乡村,为每一个可以生存的角落带去艺术文化的讯息,从而开启一场没有终点的艺术之旅!它是一场没有等级之分,没有地域文化限制、没有终点的交流盛宴,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模式。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8

关键词:展示设计;空间;展示艺术;展示空间;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展示设计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最近10年,展示设计已经由简单的商品展示发展为“展示艺术”。如何把握好这门崭新的艺术,创造出让商家与消费者都满意的展示设计作品呢?我想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抓住展示设计中的“空间”这个概念。

“空间”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相对于自然空间而言的,是人类有序生活组织所需要的物质产物。人对空间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满足生活上的物质要求,到满足心理上的精神需要的发展过程。但是,不论物质或精神上的需要,都是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人们的需要会随着社会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也相应发生改变。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动态过程。因此,室内空间的内涵、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补充、创新和完善。

空间是展示设计中的基本要素,空间可分为固定与可变空间;静态与动态空间;开敞与封闭空间;虚拟与虚幻空间。如何理解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如何合理运用这些空间形式,处理好展示设计中各种空间问题;如何协调展示空间中的主要空间与辅助空间关系,如何创造展示环境中的空间艺术性成为了展示设计的关键要素。

从展示设计的定义、展示设计的内涵、展示设计的内容、展示设计的程序等多方面来看,“空间”都是其核心概念之一。在展示设计中,我们是在创造一种空间,一种艺术空间。对展示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研究必然是展示设计的核心问题。

空间的形式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空间的大小,空间的“围护物”决定着这个空间的形式。我们可以用常见的墙体来改变空间,也可以利用家具、艺术品、雕塑等改变空间形式。我们还可以利用植物、水系来划分空间。只要有明确的主题,有合理的空间功能,有清晰的引导,那么对于空间设计的手段完全可以大胆改变。只要将美学与展示功能结合好,展示设计必然是成功的设计。展示设计的空间是一个四维空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概念。人们在展示环境中观赏展品,是一种动态的观赏,那么必然就伴随着“时间”概念,时间与空间的的变化过程构成了人们在展示环境中的感官体验。在展示设计时,我们需要通过设计手段来完善时间概念以便更为合理的引导观众。只有合理的规划好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我们才能创造出完美的展示环境。

展示空间的功能特点决定了展示环境中的空间是一个流动的空间。而空间与场地的规划又是展示设计的重要的艺术构成部分。我们通过特定的空间范围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达展品的信息,利用艺术的空间环境和陈列手法,合理的场地规划引导观众。并向观众传递信息,宣传企业和产品形象。在设计中要协调公共空间,信息空间、辅助空间、接待空间、员工工作空间、卫生间与储藏空间等。要让参观者置身其中感到舒适与便捷。失败的展示设计,参观者经常迷路,没有主题,会经常性漏掉展示物,甚至觉得疲劳、厌倦。而优秀的展示设计将空间布置的非常合理,导向性又强。让观众在欣赏展品的过程中主次分明,即使有饮食、休憩、如厕等需求时也能方便快捷的找到。例如:深圳会展中心、苏州博物馆、关山月美术馆等都是非常完美的展示作品,也是艺术品。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展示设计也融入了众多新科技、新技术。例如:数码科技、三维成像技术、虚拟投影技术等。随着新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运用,我们对其空间与功能的设计要求更为完备对设计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优秀的艺术修养还必须时刻关注新科技与新技术的发展。具备了这种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展示设计师,才能在作品中完美体现展示艺术的精髓。

展示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因此我们在空间设计中应注意序列化、节奏感以及动态化感受。人在展示空间中是一个动态的运动过程,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为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的观赏过程中完整地、舒适的完成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在空间处理上做到有韵律感、有明确的主次与节奏,让观众方便抓住展区重点又能合理的节省时间与精力。在完美的展示展品的同时,让人们感受空间艺术的无限魅力。

展示设计的依据是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展示设计必须“以人为本”。我们需要安全合理的空间规划,引人入胜的展示效果,详细周全的展示内容,完美舒适的展示空间,以及完整方便的服务设施等等。设计师应仔细地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把握展示展示空间的形态,展品尺寸与展示空间都必须符合人体工程学。让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相得益彰。优秀的展示设计师创造的是一个艺术化而又人性化的展示空间。

当今的展示设计早已上升成为一种艺术创作,而“空间”设计本身就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这两种艺术的结合也造就了展示设计的艺术感。无论是以声、光、电等三维技术为主的现代科技感展示,还是以传统文化、传统空间为主的传统文化展示,又或是以人、物的变化关系,虚拟空间、虚幻空间相结合的形式空间展示。都是将“空间“艺术与展示艺术完美的结合。因此,我认为展示设计中的空间概念是展示设计、展示艺术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展示空间设计》刘华东 郭红玲 2013 09

[2]《展示设计》王伟 王雄 2011 05

[3]《展示空间与工程》胡家宁、项建华、 蔡薇 2005 05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9

【关键词】舞台展示空间设计;装饰艺术设计;融合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040-01

一、现代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融合中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舞台的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的融合也是比较频繁的,但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慢慢去解决,下面将要重点讲述的是这两者的关系。

(一)舞台空间展示设计的重要性。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舞台空间设计就是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逐渐的发展之中,我国的传统文化遭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应该要继续发展优秀的文化。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在逐渐失去原本的优势,这是大家不重视我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就字面意思而言,舞台就只是一个展示的地方,但这只是狭义的理解而已;从广义来说,并没有那么简单。舞台的空间展示设计对于现在的很多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公司开展的活动都是非常多的,舞台的展示设计就需要很高的水平,需要有创意,这就相当于一个家庭里面需要有好的装饰那样重要,这样才会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不要小看舞台空间设计的重要性。

(二)舞台空间艺术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关系。舞台的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的设计都是关于设计环境的问题,只是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舞台空间的设计主要考虑一个小小的空间,里面有各种需要搭配的物件,而装饰艺术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整体的设计。但是,无论怎么样,这两者都是有联系的,而且两者都是互通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美的艺术设计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大家都喜欢美好的事物,对此也不例外。

(三)文化的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也在不断地加深,世界的文化也在慢慢地融合,我国也在不断地学习国外的文化,舞台设计与装饰设计也在不断地多样化,丰富了人类的生活,给我国的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舞台展示空间的艺术与装饰艺术在其中依然是相通的,两者相互包容,只要懂得其中的一个,那么也就能够理解另外一个。正是因为各国的文化交流,才让每个国家的文化变得多样,对于各个国家也有积极的影响。人类思想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思想的开阔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舞台空间设计与装饰设计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的融合原则

根据上述的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舞台搭设的好坏能够极大地影响文艺活动带给人们的视觉体验以及精神享受方面的效果。所以,如何将舞台展示空间设计与装饰艺术设计有机地融合,让它们的搭配能够带给观众极大的享受,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舞台展示空间独特性的彰显。舞台展示空间能够直接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如果过于单调会让观众们感到十分枯燥,瞬间影响观众的心情,观众对于后面的节目也不能够怀着期待向往的心情,这让观众失去了观看下去的欲望,对于后面节目的演出效果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每次文艺活动中,其举办的目的与主题等等方面都会有所不同,比如说春节,可以将中国的传统吉祥物中国结融合其中,当然,一般的舞台设计者都会想到这些,为了能够给观众更新颖的体验方式,需要舞台设计者通过一种特殊的表达方法传递给观众春节的气息,比如:舞台的修建材质、灯光的效果变化以及先进的舞台设备等等。作为一名优秀的舞台设计者必须要熟知时尚发展趋势以及具有独特的视角观念,这样才能给观众非一般的视觉享受。

(二)舞台装饰艺术设计的文化性。舞台是充分发扬、继承文化的平台,在修建舞台的过程中,虽然舞台的设计风格会大有不同,但是,舞台装饰艺术设计的核心就是文化性。不管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还是世界先进文化,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尽管时代在不断进步,文化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们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只是我们通过不断地发现,找出我国传统文化存在的糟粕并将其剔除,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比如以孝为先、尊老爱幼等等。舞台装饰艺术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我们国家这个区域里,应该向世界看齐,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宣扬方式,可以引进国外较先进的科学设备,能够弥补我们在搭建舞台上的设备不足问题,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紧跟时展脚步。

三、结语

总而言之,舞台设计的好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效果、精神体验,让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所以,在设计舞台时,必须遵守舞台展示空间与舞台装饰艺术设计的融合原则,让人们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王砜.论舞台美术空间设计的构成[J].四川戏剧,2014(04).

[2]戴平.舞台设计美学研究的扛鼎之作――评《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J].戏剧艺术,2009(03).

[3]史世任,伍春.论现代装饰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创新[J].江西教育科研,2007(12).

展示空间设计论文篇10

【关键词】空间角度;平面设计;多维化

平面设计主要是通过利用平面设计中的各种空间元素实现对信息的传达与沟通。设计元素的多维化对很好的实现平面设计元素的主题意识会有很好的表达效果,所以是平面设计近几年发展的主要方向。与传统以往的平面设计主要借助图形和文字的手段实现表达效果不一样,这种方式的平面设计需要考虑较多展示因素,在有限的空间内以及有限的要素中,尽可能的通过对元素的各种整合与利用,实现最大的表达效果。

1平面设计概述

生活中人们对平面设计的理解就是在平面设计空间内,主要借助图形与文字的元素,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制作各种不同丰富色彩的以及不同肌理表象,从而形成新的具有美学欣赏力的艺术表现作品。我们将这种主要借助图像与文字表达的平面设计称之为二维的平面设计,二维的平面设计结果与三维的平面设计结果相比,缺少很好的空间表达效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更多的新锐设计师,力求借助用三维的设计结果实现平面设计的表达效果,应用更多丰富的空间设计,形成平面设计中,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吸引人们的眼球和关注度,以尽可能的实现信息的传达与沟通。是人们在观赏平面设计成品时,对产品内容以及平面设计作品留下深刻的认识。也就是同过视觉冲击实现对作品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实现对观众的引导、感受体会、最后做出相应的回应。

2平面设计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多维化应用

1)文字在展示空间中的多维化应用。在平面设计中,只是单独的空间表象是相对比较单调无味的,整个平面设计没有灵魂而言,这样的平面设计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需要借助形象来实现对平面空间的填充,使其原本的空洞空间表现更具有生命力与活力。所以需要设计者结合产品特点与平面设计元素整合各种资源进行平面设计。其中文字是平面设计中的主要运用因素之一,文字主要是帮助传递产品特点以及产品说明等。在平面空间中实现文字的多维展示,主要方式有。其一,对文字可以进行叠加的处理。在平面空间展示中通过对文字叠加的处理,可以实现文字多维的表达效果,使文字具有空间展示美的审美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文字叠加是一定注意叠加的方法,避免出现应叠加方式的不当,造成呈现出低识别度的文字表达效果。其次,可以借助对文字的变形处理,实现文字在展示空间中的多维化表现。主要是指将原本方正的文字,通过思考空间展示设计的需求,展示出更符合设计结果的瘦体、或是扁字等。第三,是对文字进行创意使其成为美术字。在平面设计空间展示中,美术字的创意其实质还是字实现对内涵的表达,只是字的形式需要借助人物或是动植物等形式的变化设计,实现较为丰富的表达效果,从而吸引人们的视线。较好的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第四,对重要的文字进行强化,相对之前对文字的处理技术而言,在实现对文字的强化上而言是比较简单容易实现的,例如可以借助对文字增加着重号,内线,衬条等方式,突出重点文字的重要内容表现。2)图片在平面展示空间的多维化应用。在平面展示空间中实现图片在空间应用中的多维化展示,方式方法是比较多的,图片在平面设计中的主要效果就是尽可能的提升平面设计的审美观。使空间价值中的观赏力提升。其中主要应用方法就是主要介绍两种。其一,进行对图片的创意。结合展示空间中的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平面出创意的主题结构,对文字进行创意,使图片达到一定的非主流表达效果,呈现给观众别具一格的画面效果,增添画面印象,渐渐展现出平面设计理想的表达效果。其次,在空间展示中较多应用摄影图片,实现图片在空间展示中的多维化。一般而言,摄影图片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挑选具有与平面设计主题相一致的图片,借助计算机软件中的二维或是三维软件进行对摄影图片的处理,从而使其呈现出多维的表现形式,因为平面图片在平面空间表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所以一定要合理处理对平面图片的表达效果。3)图形在平面展示空间中的多维化应用。在平面空间展示中将图与形的综合结合加以利用,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图形”将图与形的结合可以在平面空间中是多维化扩展的有效延伸,图形的结合有其自身的优势,一个是平面性,其次是形式各异中的多维化发展变化,也是在平面设计中实现图片多维化的一个表现空间。其实,除去以上这种表现方式以外,平面设计师,也可以根据平面主题,以及多种方式的有效组合,实现借助表达方式在展示空间里的多维化。

3总结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新媒体的发展应用,人生活中每天的信息量都层出不穷,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平面设计师想要尽可能的设计出理想的设计作品,就需要借助不同的元素,在有限的展示空间内呈现出多维化,有意思的表达效果,这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于航.平面设计元素在展示空间中的多维化应用[J].戏剧之家,2015(9):1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