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造型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1 14:52:46

汽车造型设计

汽车造型设计篇1

关键字:汽车造型特征;个性化定制;造型元素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历了100余年的风雨历程。它的诞生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以至今天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伙伴。汽车设计是技术和艺术紧密结合,充分反映人们需求、时代技术以及社会环境的一门综合的、和谐的技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消费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身份、性格、个人喜好和经济能力等方面选择性的购买自己适合的产品,追求个性的消费模式。随着汽车设计在技术层面上的差距缩小,汽车外观造型设计尤为显得重要。

一、汽车造型特征

汽车车身作为一种复杂的机械产品,由多种部件构建而成。从整体角度分解和分析汽车的外观造型时,其中的任一部件都可视为独立的形态实体,都存在其特征性。不同车型的造型特征有不同的“个性”表现,因此汽车外观造型应看作是一整个实体。一方面,汽车的外观造型特征包括其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例如汽车的前引擎盖、裙摆、前大灯,挡风玻璃等。此外,汽车的外观造型特征体现着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经验,是展现汽车造型信息的载体。汽车外观造型设计中,通过调整外观造型特征的“个性”,会设计出不同“性格”特点的汽车造型。

同一车型的设计开发中,基于相同的车身结构布置,不同处理,来表达不同的设计概念。因此汽车外观造型特征直接反应了汽车造型的概念,是汽车造型设计的载体。汽车的类型、品牌及风格在造型上的体现,都是通过特征这个载体传递的。

人们对汽车的认知,在不同的特征表现上产生的注意和反应是不相同的,往往汽车的整体造型和前脸造型的特征受到的注意最多,是造型设计信息量最大、最集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设计汽车外观造型的重点。不同设计师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因此不同的汽车造型使得人们关注的造型特征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宝马7系最先受到消费者关注的是其前大灯和进气隔栅的设计,然后再是引擎盖的曲面、侧面腰线以及车身的整体比例等。这些特征的整合构成了汽车外观造型的风格体现,是汽车外观造型类型、风格、品牌和消费者识别之间的媒介。

二、汽车造型特征的属性

汽车造型特征的属性可以分为功能属性、行为属性和结构属性。设计的需求决定了功能属性,其中包括造型意象和审美的功能信息;汽车的造型关系决定了行为属性,包括造型特征之间的构形、关系及位置也就是空间行为;而汽车造型设计最终的表现形式则是结构属性。

汽车造型特征属性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为:1.功能决定行为和结构,并对后者起主导作用。2.行为实现功能,行为的最终表达和约束则是通过结构来实现。3.一种结构只对应一种行为,而多个行为可以共同实现一个功能。

三、汽车造型个性化定制趋势及特点

汽车外观造型的个性化定制设计逐渐成为汽车消费的发展趋势。过去根据权势,身份而进行设计的设计模式已经过时,汽车用户的具体需求在设计中逐渐加强;造型的个性化设计需求渐渐超过了功能、实用性。车型也日益丰富多样、个性张扬,针对不同汽车用户的不同造型需求进行设计。“以人为本、度身订做”,汽车造型个性化的设计模式已渐渐成为汽车设计的全新研究方向。近年来,一些跨国汽车集团己试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即在网络环境中,充分利用各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资源,共同合作对同一产品进行互动性的设计,甚至请汽车消费者与设计师共同对汽车的开发设计进行交流。

汽车造型个性化定制是在汽车生产厂商现有条件的前提下,针对消费者个性化设计需要的营销方式。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汽车不只是高档的消费品,还是综合了机械、电子,材料,能源动力等技术的复杂科技产品。这些特点决定了汽车造型定制设计不同于其他产品定制那样“随心所欲”。因此汽车造型个性化定制设计模式的实现要保证生产及成本可行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四、造型元素在汽车定制设计中的提取

对汽车中造型元素进行编码既是汽车造型设计的过程。汽车造型设计当中,继承传统特征以及创造新特征至关重要,如何表现两者是设计创新的关键。通常而言,汽车外观造型中最具特征元素代表性的是汽车的前脸和侧面。包含了前大灯、保险杠、进气隔栅、侧面腰线及整体轮廓线等。

汽车造型设计篇2

关键词:仿生设计;产品形态;汽车造型设计

汽车自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功能从开始的代步工具,发展成为现在的快速交通工具,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汽车造型也不断演进,到今天汽车设计已经发展成涉及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而从美学角度研究汽车造型设计及其理论方法是工业设计研究的出发点。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造型,其目的是吸引和打动目标消费人群,要使其产生拥有或购买的欲望和冲动。汽车造型设计被认为是汽车研发中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因素[1]。

“仿生学”研究自然环境中生物系统的结构、形体、功能原理和性质,并为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与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为工业设计在设计思想方法、设计理念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与科学的物质支撑。仿生设计学,是在仿生学与设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涉及的领域亦非常广泛。但与仿生学以自然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不同,仿生设计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有选择的应用生物特性进行设计。仿生设计是在仿生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研究自然生物系统中的优异功能、形态、结构、色彩等特性,有选择性地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用。

任何一个事物都具有众多特性,它有别于其他的、特有的、可以作为标志性的形态特点的部分就是该事物的特征。汽车的造型特征主要指汽车造型的型面风格形态信息和与造型相关的结构工艺信息的集合。汽车的造型风格形态信息是通过外观形态来体现的,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物理层面的物体外形或形状,如直面、曲面;另一个是功能层面的,是指透过物理层面让人体会到包含其中精神层面的内容。汽车造型物理层面的“形”是功能层面“态”的物理承载体,功能层面的“态”是物理层面的“形”的情感表现。汽车造型设计的形与态势辩证统一的,形与态相互联系与作用,相辅相成。

一 汽车“形”的整体表达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其造型能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外形轮廓即物理层面的形的整体表达上。汽车外部造型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属于首要地位,汽车的外轮廓造型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可简单地归纳为车前围、侧围、后围以及顶盖的“三围一顶”型面结构,每种车型中的汽车造型也是千差万变。仿生设计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运用并不是追求原型的逼真性,而在于模仿原型的特征和韵味。在利用原型的造型时,不是简单地照搬,而是得其要领,结合汽车的设计定位,设计出即符合市场定位又符合人们审美的新款式。

仿生设计手法在汽车外观形的设计中主要是从具体自然物出发,反复推敲,提出物象的细节,概括直至抽象其原型,从整体上反映事物独特的本质特征,做到源于具象又超越具象。仿生设计在汽车外观造型上的经典之作是1933年德国的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其在外观形上吸取了甲壳虫的造型元素,将其提炼加工,结合汽车自身的结构特点,设计了这款个性十足的车。该车造型在凸显内部的驾驶空间及强调优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关系的同时,塑造了复古怀旧的、可爱的情感体验。对于追寻时尚、挥洒个性的成功女性来说,经典时尚的柔美、洒脱个性中的细腻不可或缺,独立自主的选择一样可以经受鉴赏眼光的评判。

如今,基于原有外观造型为基础,结合当今人们的审美取向,对甲壳虫进行的重新设计,让这款已经80余年的车型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从甲壳虫车型的发展历程可见仿生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 汽车态的情感表达

汽车物理外观形的差异也对其在情感表达方面起着决定作用,,如凯迪拉克轿车硬朗的直线条给人的男性、进攻性的感受,而甲壳虫圆润的曲线型面给人女性、亲和的感受等等。这也就是人们基于不同物理形在内心产生的不同情感,这也是在汽车造型设计过程需要重视的,因为这些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在运用仿生设计手法设计汽车造型中,除了像甲壳虫那样模仿动物的具体形之外,更多的是通过变形将具体的形转化为抽象的形,在变形过程中要融合设计者和潜在消费者的主观感受,这样设计的作品即包涵了自然美的感染力,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作品更加的具有感染力。如豹给人的感受是速度、鹅毛是轻盈、熊是力量等等,有人形容奥迪Q5的前脸“像毒蛇一样的眼睛,开阔有力的进气格栅,压抑着进攻”。

在这个设计中是从具体的仿生形出发,结合人们的情感。设计时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有关自然物的属性,来表现产品的具体特性。

三 总结

汽车从最初的作为马车替代品的代步工具这一基本功能需求一步步地上升到今天人们通过汽车表达对速度、舒适、美感的追求,汽车造型设计所需结合的因素也越来越多。而成功的汽车造型设计应蕴涵着人们精神与情感,对速度、舒适性、个性需求通过汽车造型展现出来。仿生设计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联系在一起,在设计领域的有事显而易见,在汽车造型上得以广泛地运用。这是设计趋势回归自然的必然结果,更是这种发展趋势的体现,将仿生设计的理念赋予汽车的造型上,再运用自然之美的精神,成为汽车与自然之间完美展现。无论是之前的马车型汽车还是如今的高级跑车,将仿生的手法运用到汽车设计中,都使汽车造型流露出大自然的美感。

参考文献

[1] 李玉龙,花之冠.汽车造型浅说.交通世界.1998,1.

汽车造型设计篇3

关键词:汽车;汽车造型设计;设计风格

引言

当代社会,汽车已成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除了本身所拥有的运输功能之外,汽车还承载了许许多多的符号功能。由于受到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影响,世界不同区域的汽车造型都会有着自己非常明确的造型风格,像美国、欧洲、日本的汽车品牌,其造型设计都有着自身明显的民族特色。由于我国汽车起步比较晚,我国汽车品牌要想立于世界之林,自主创新是关键。通过自主创新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形成我国特有的造型设计风格才能将我们的自主品牌跻身于国际汽车品牌之列。

1汽车造型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

汽车的起源:1885年,德国的汽车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他因此被称为“汽车设计之父”。第二年,德国另一名汽车工程师戴姆勒设计了另一台四轮汽车,各种复杂的部件都在外,没有车厢的概念,驾驶员也是直接坐在发动机之上,而这便是现代意义上的汽车。

马车型时代:19世纪末,由于汽车的发明,给人们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特别是对于人稀地广的美国来说,汽车逐渐代替了原先的马车。只是当时汽车的造型都脱胎于马车的造型而具有了鲜明的造型,所以人们把这一时代称为“马车型”时代。

箱型车时代:20世纪初,由于马车型汽车速度慢,驾驶不舒服等缺点,促使各大厂商纷纷改进汽车的造型。1915年,美国福特公司生产了一种T型汽车,一改以往笨重的造型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迅速占领市场,并一度成为最畅销车型。

流线型汽车:20世纪30年代,飞机设计师通过模仿海豚等速度很快的生物造型来进行飞机的造型设计以减小空气的阻力。因为当时汽车与飞机设计师一般为同一人,所以这一技巧也被用到汽车的造型设计上,从而促进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设计师为减小汽车造型的空气阻力,而倾向于设计流线的车身。其中以大众甲壳虫最为代表。

尾鳍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通用汽车为代表的美国汽车品牌厂商将汽车的尺寸加大,同时模仿鱼鳍的形状,在车尾加上装饰性的尾鳍。这一时期的汽车造型夸张,突破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但这种车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都比较差。

楔型汽车时代:为了克服鱼形汽车的稳定与操控性问题,一种将车身整体向前倾斜,车身后部像刀一样平直的楔形车造型出现了。这种汽车造型简练,动感与空气动力学的体现都符合现代人的主观要求。可以说是接近理想的汽车造型。当代很多汽车的车身外形都带有楔形汽车造型的影子。

2汽车造型设计风格及成因

从近年国内外的车展,我们可以清晰地透视出不同区域汽车造型各自的风格特点:日本的汽车精巧玲珑,美国的汽车平正大方,德国的汽车稳固、深沉、耐用。这种设计风格上的不同,与其所在的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而这种设计风格上的差异,在其建筑、动漫和服装设计上都有所体现,并相互影响和呼应。

美国幅员辽阔,而人口却相对较少。四五十年代,美国经济飞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汽车造型也夸张炫酷。六七十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其造型有所收敛,关注点也逐渐转移到人机工程学等人本主义上。现代,美国汽车平正大方,充满肌肉感。整车造型多采用直线、斜线并以棱线分明来塑造形体,它具有坚硬挺拔的视觉冲击力,表现出洒脱而奔放、先进而充满个性、夸张而富有想象力的风格,也体现了美国人热情、宽容、勇于创新、追求先进、无拘无束的民族特点。

日本是个岛国,所以节约资源、节省空间是其设计的重要关注点。而汽车造型方面则多选用弧面、曲线和小圆弧过度来塑造形体。整车造型则显得中庸有品位、朴实无华、节俭实用,车身工艺精巧玲珑、细致入微,车身外形比例协调、和谐统一。而这种设计手法使得日系车形成一种丰腴饱满、灵巧秀气的风格。

欧洲是汽车工业的发祥地,欧洲汽车工业以其精细的做工、典雅而又新潮的独特造型、大胆采用最新世界先进技术而著称。而其中又以德国最为代表。德国车的形状普遍显得简洁、硬朗,中规中矩。德国人严谨的性格延伸到每一款产品上,这种硬朗且传统的设计风格造就了德国汽车沉稳低调和相对保守的外形。从工艺方面来看,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一丝不苟的制造工艺和务实的制造理念,使德国大众汽车的高质量和实用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当下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在汽车造型方面,从设计到工艺都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的体现,都与其民族文化深深地联系在一起。那么在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汽车造型设计又应该呈现何种风格呢?

3中国汽车的造型设计风格

自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以来,我国的汽车设计正步入第60个年头。经过这么多年的不断积累,最近几年,我国的汽车造型设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上汽、长安、广汽、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都纷纷倡导自主创新,希望能为中国的自主品牌口碑尽一分力量。特别是今年11月底上汽在广州车展中所推出的荣威“vision-R”概念车更代表了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实力,重新定义了荣威品牌的产品基因,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为国内的很多车企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而比亚迪也纷纷推出了比亚迪秦、比亚迪宋、比亚迪唐、比亚迪元,探索将现代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竞争力。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汽车设计已经逐渐走上了从发展到逐渐辉煌的道路,潜力巨大。

汽车造型设计篇4

【关键词】汽车造型设计;符号元素;创新应用

汽车从发明之初就为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推动作用,在创新中国呼声下,汽车工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进程中,要在汽车设计产品中融入理念、灵感,汽车造型设计就需要成功运用设计符号学理论,为创造民族汽车品牌作出贡献。为此,笔者将对汽车造型设计的符号元素创新应用加以思考分析。

1汽车造型设计和设计符号学概述

简单来讲,属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范围内的汽车造型设计就是设计师在满足汽车产品基本使用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前提下,构思出更具美感的视觉形象以进一步充分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求的“软设计”。设计符号是一种将设计元素和基本手段给予加工整合,实现传情达意目的的非语言符号,包括仿生符号、运动符号、抽象符号、高科技符号、历史文化符号等。如“奔驰宝马”之所以被青睐,并非其技术、功能有多先进,而是这些汽车品牌已上升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这种设计符号首要需通过汽车造型设计的外在表面形式给予消费者的感官印象以深层印记,这也是汽车积淀深厚的文化属性。

2汽车造型设计的符合元素创新应用分析

2.1功能技术符号的应用

功能技术符号是将汽车的某种功能技术通过特定的符号和技术特性向消费者展现出来,最具代表的当属号称美国英雄之车的吉普,最初消费者也是通过吉普的越野、强劲动力、安全可靠、耐力、坚固等功能技术特性来青睐吉普的,如吉普Rescue就经典融合了吉普精湛的搜索救援技术和传奇的越野能力,在其身上体现的造型设计符号元素完全是车的功能技术本身,在汽车的每一零件都彰显了吉普的方正线条、滚圆大灯、遒劲势力、锋利转折和军绿色彩等设计元素,整个车体通显了汽车的功能技术符号。

2.2仿生符号的应用

到今天,现代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汽车车灯的设计风格极大地融入了仿生符号,力图让消费者在看到她的第一瞬间就能被打动,如宝马系轿车车灯的“鹰眼”、“虎眼”外形设计就以其独特霸气的外表成功征服各阶层人士;奔驰E280的“海豚眼”大灯,活泼可爱而充满动感,和谐地融合了汽车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

2.3运动符号的应用

运动作为各大汽车厂商的主题正越来越成为国内汽车设计符号的流行趋势,如福克斯的“活得精彩”口号,配上其广告宣传中车主的“阿童木”动感发型,十分契合动感主题。汽车造型设计中运动符号的创新应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嘴”,表现为前脸造型中使用超大面积的散热格栅配上半椭圆形的大型进气孔彰显先声夺人气势,好似猛兽凶猛迎来,如新标志307在保险杠设计中融入了前雾灯和宽阔的进气格栅,像猛兽的粗大鼻孔和狂妄大嘴,再配上流行的“凤眼”前大灯和如“胡须”般的黑色防擦条,活生生一张猛狮的脸;二是“翘臀”,典型代表是东风本田思域,从车头到车尾的略微外抛线条一路顺畅,到顶后稍微回收,尾部戛然而止,形成了微翘的“凹臀”,凸显了思域的饱满和强烈的未来感,让给人蓄势待发的力量感,契合了当前中国汽车的主力购买群体80后的“好动”胃口。

2.4抽象符号的应用

如雷诺Wind完美地从风这一看不到、摸不着、让人难以捉摸的抽象形态完美演绎了浪漫的内涵,乍一看,Wind运用了大量线条,但其强有力的车灯设计及两条主打线条的组合,突出的轮弧设计和驾驶舱包围设计给人安全保护之感,更体现了Wind浑然一体的连贯性,彰显了其的简洁、飘动和流畅的感性魅力,契合了风给人的由表及里的感受,抽象符号元素的应用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2.5高科技符号的应用

在汽车造型设计中高科技符号的应用非常流行、广泛。如通用的技术旗舰凯迪拉克Cien,就将高科技符号在其的外表造型设计和内部运用的淋漓尽致,Cien车体造型设计灵感源于当时世界军用最高科技的F22猛禽战斗机,Cien前脸的前端表面采用梯形的进气口,与中间的徽标及前置的散热器、垂直头灯侧面的进气口一同形成了凯迪拉克标志性的前脸,加上车身、车腰特色线条的拉紧交错运用,彰显了Cien独特的外观和出色的动力学性能,高科技符号元素得到完美应用。

2.6历史文化符号的应用

汽车品牌中将历史文化符号得到传奇演绎完美应用的当属汽车中的贵族劳斯莱斯,在其车身造型设计中经典应用了体现欧洲古典文化风格的符号元素,使其一直都是经典贵族气质和欧洲历史文化传统的代名词,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可以作为国内汽车品牌造型设计中符号元素应用的宝贵财富,因此,国内汽车生产商要注重符号的提炼和手段的运用,创新应用历史文化符号。为此:在汽车的外观造型中,通过对汽车车头、车尾、车灯、车窗等造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设计创新汽车的形态符号,传达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如中国一汽概念版红旗HQD成功将中国文化特色发挥,保留了传统的扇形面罩,还在格栅的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建筑“九梁十八柱”的符号寓意。

3小结

设计符号学的应用为汽车造型设计创新带来了活力和生机,这就需要设计师平时的细致观察和长期积累,进而将一些符号学原理创新应用灵活运用于对汽车造型的创新设计中。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而言,中国汽车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设计出富含中国符号元素的汽车,就必须在汽车造型设计中通过研究自身的中华文化、抓住中国文化精髓来探寻中国符号元素的创新应用,这也是中国汽车工业造型设计创新的根本方法和道路,更是实现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振兴并走向世界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华新,陈宗明等.符号学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2]严扬,刘志国,高华云.汽车造型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汽车造型设计篇5

文化,属于生命体的行为学范畴。其中的技术文化领域是这样讲的:从形态特征上,技术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人体器官的主观动作的协调、准确和娴熟性为本质特征的技术:如书画家的书画技艺、工匠的制作技艺、杂技艺人的走钢丝技艺、厨师的烹饪技艺等。雕塑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体现了雕刻工匠高超的想象力和精湛的雕刻艺术。汽车作为一个人类创造出的物品,雕塑是其最直接的表达。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油泥模造型在在过程中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使是汽车工业发达的国家拥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研发汽车设计也没有放弃这一过程,足见油泥模这一环节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汽车开发程序的概念设计中做油泥模型就是个必须环节,平面图形无法更好展现空间形体的效果,同时它又用于风动实验测验空气动力的特性。对于那些设计软件,只是工具,从最基础做起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汽车是个艺术品,汽车就是雕塑。

二、中国雕塑文化的特色与现实设计应用

中国雕塑艺术博大精深。雕塑包括陶瓷、玻璃艺术、泥塑、面塑、糖塑。年代不同,雕塑的造诣也不尽相同。从很早的商说起,其青铜面具做工和造型夸张,线条突兀,给人种神煞的视觉冲击。战国的错金银双翼铜神兽怒斥的眼神,上翘的鼻子充满可爱但短短的尾巴又有笨笨健壮的的展现,加上双翼,貌似时刻准备着雄飞。“秦砖汉瓦”汉代的卧虎虽然仅仅几条阴刻线,但恰到好处,死物一下“活”了。还有西汉的鎏金铜马,赋予想象的角状肉冠,预示着它的日行万里等等还有唐朝的站立女像的自信华美的艺术设计手法。鉴于此,我们的汽车造型设计师该怎样做呢?为什么不充分利用线条(明线、阴线)让车夸张起来呢?;此外在汽车神态上下文章,着实沿袭雕塑艺术有关神态方面的造诣;再者对汽车的车皮纹路及神秘感设计进行设计也不失为一个取胜之道。如果再缩小设计范围的话,可对汽车前后大灯做出改进,这样更直接,使其有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大灯是汽车的灵魂。做好了这些,汽车就拥有了奔跑的生命。当然仅仅满足艺术美感还不行,汽车首要是开来用的,因此在拥有美感的基础上还需满足汽车空气动力学就完美了。

三、结语

汽车造型设计篇6

关键词:汽车 轮毂 造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092-02

1 轮毂的造型要素

1.1 轮毂中心孔螺栓数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轮毂中心孔螺栓数一般为4个或者5个,以5个居多。一般情况下,一个厂家的车型螺栓数目保持一致。这是因为在流水线上生产的时候,装轮胎的机械臂是同一个,因此轮毂螺栓数在设计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到流水线的工装。雪铁龙DS品牌及部分面包车目前使用4个螺栓,大部分轿车使用5个螺栓的设计。

1.2 轮毂形态

轮毂形态主要牵涉到轮辐辐数和单辐形态。辐数有4辐、5辐、7辐等类型,其中以4辐、5辐居多。一般来说,辐数越多,散热孔的空间会越小,导致弱化其运动感。单辐形态可以分为竖直型和旋转型,竖直型更倾向于稳重的视觉感受,旋转型更倾向于运动感。

1.3 轮毂制造工艺

轮毂的制造工艺大体分为:铁轮毂、铸铝轮毂和锻造轮毂。三者成本依次递增,铁轮毂使用场合主要在低成本的车型,例如面包车以及小型车的低配车型;铸铝轮毂是目前大部分车型的配置;锻造轮毂由于其刚性好,可以留有更大的散热空间,主要用于高性能车辆及一些改装车[1]。

1.4 轮毂表面处理工艺

轮毂的表面处理工艺大体分为:喷涂、精车、拉丝、镶件、电镀、抛光、水转印、装饰件等,其中最常用的有精车、喷涂以及装饰件。目前大多数车型的高配车型均会采用喷涂加精车的处理工艺,亮晶晶的精车面与非精车面的深色涂装置于一体,增强了视觉对比,整体质感更强烈。普通配置的车型大多采用喷涂工艺,在轮毂表面喷上一层银色或者古铜色涂装,较为常见。装饰件目前较常见的为轮毂中心的LOGO装饰盖,奥迪车型常常会有遮蔽螺栓的五爪装饰盖,新颖美观[2]。

2 各车型常用的轮毂造型风格

轮毂作为汽车造型的一部分,必须与整车定位以及风格相统一,不能过于跳脱,打乱整体风格。

2.1 轿车

轿车目前整体的造型风格都在往运动方面靠拢,包括以前定位尊雅高贵的中级轿车,也在添加运动元素,消费群体也更愿意表现自己热爱运动的一面。以上原因造就了近些年轿车的造型风格转向跨界轿跑,例如最近上市的马自达阿特兹、福特蒙迪欧以及国产的吉利博锐,都不再是中规中矩的类型,添加了更多的轿跑元素。受此影响,轿车的轮毂越来越多的采用5辐的旋转造型,运动大气。

2.2 越野车

中国车市近几年最火的莫过于越野车了,其较高的H点,能给人带来较好的视野,粗犷的外形,让端坐在车里的人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征服世界的野心。这种本来就狂野的车型其轮毂造型比起轿车的轮毂除了运动感外,更增加了几分雄壮。其造型多为简洁的5辐造型,这样也使越野之后的汽车轮毂清洁起来十分方便。再加上其本身较大的轮毂尺寸,得当的轮毂造型更能凸显车型的霸气。代表车型有宝马的X5和奥迪的Q5。

2.3 旅行车

旅行车的使用在中国本来是不太广泛的,但是随着中国421家庭越来越多,大家庭出行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宝骏730等车型一上市,就立马引爆了市场里旺盛需求,随之而来的是各大厂商的旅行车热潮。这类车型的特点是满足家庭的需要,因此安全性就显得很重要,也就导致了此类车型多为竖直的5辐轮毂。代表车型有宝骏730和大众途安等。

3 2016年最新轮毂造型分析

3.1 轿车――雷诺Talisman

雷诺Talisman 2016款采用5辐的精车轮毂,但是其非精车部分采用的并非是喷涂,而是采用了水转印技术,让其表面有很多点状图案,比单一涂装更加有科技感和层次感。

3.2 越野车――宝马X6

宝马X6 2016款的轮毂是简洁的5辐造型,竖直的辐条加上精车工艺,每一条轮辐又分为对称的两部分,整体简洁大气,再配上20英寸的大尺寸,给人以不怒自威的形象。

3.3 旅行车――大众途安

大众途安2016款的轮毂是最简洁的5辐造型,竖直型的辐条,整个轮毂只开了5个排气孔,整体性更强,凸显了稳重、大气、安全的特点。

4 轮毂造型设计总结

毂目前的造型设计更趋向于5辐,竖直型或者略有旋转的造型,表面处理工艺以精车为主。但需要注意的一个趋势是目前电动车开始兴起,为配合电动车的绿色环保形象,轮毂会采用一些彩色的点缀,使其更加时尚、动感。随着电动车的发展,轮毂有望和电机合为一体,使其带有动力属性,一旦功能性有改变,可能对轮毂的造型产生深远的影响。

5 结语

正像吉利创始人李书福说的那样,汽车无非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轮毂是汽车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就代表了汽车的四肢,它的外观造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车给人的印象,动感还是端庄,轮毂的造型在里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轮毂的造型整体不是有特别大的突破,但是电动车的兴起,会给轮毂的造型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未来轮毂的造型设计对从业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参考文献

汽车造型设计篇7

关键词:比较法 汽车造型设计 导修

中国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10-02

比较,汉语常用词汇,意为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比较法,也是人类一种常用的认识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对比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导修课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市场在售的量产车型特点,发现未来汽车造型设计的趋势,所以必须选择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有了好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就会事半功倍,教学质量就有可靠的保证,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的教学,也会变得理论与实践联系加紧密。

1比较教学法

1.1比较法的概念

比较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中,着重体现辨析并确定教学内容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认识对象放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同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的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的难易或认识的正误深浅,以达到辨识、了解和把握认识对象之目的的一种方法。

1.2比较的特征

首先,比较法的运用是事物间对照与对比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获得两种或以上的事物之间的区别、差异,把彼此间具有某种联系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分析,以确定其相异关系,认识其本质差异,这是一种求异的比较。

其次,比较法的运用是事物间参照与类比的过程。

按照某种逻辑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加以类比,或者参照某种规律、关系进行比较,得出相同属性的结论,这是一种求同的比较。

1.3比较法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比较教学法,是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国家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提质增效新引擎的大背景、大环境下,将比较教学法引进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之中,更显得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能力。当今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比较教学法,主要是教师通过组织各种经典汽车造型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汽车造型设计趋势,进而引发学生设计理念的突变,实现设计创新能力的拓展。

二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全面创新的时代,今天不创新,明天就落后。要赶上飞快发展的时代,思维方式的变革尤为重要。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比较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组织大量直观信息,不断强化和冲击学生的思维,进而促使学生实现由二界思维到三界思维、由单级思维到多级思维、由渐进思维到飞跃思维转变。

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鉴别能力。事物怕比较,比较能找到联系,比较能发现前人设计的思维轨迹。在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教学中,通过不同质的汽车造型比较,可以从中发现设计差异;通过不同形状的汽车造型比较,可以从中获得设计规律;通过集大成式的全面比较,可以从汽车造型设计表面现象中找出本质特性,进而帮助学生厘清概念,提高分析鉴别水平。

2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特点

2.1课程分析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是一门专业入门基础课,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造型设计的各个基本要素,对不同造型风格的汽车有基本认识和理解。课程重点内容是不同车型风格的特征表现,因此需要对大量的量产车进行对比,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造型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2学情分析

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面对的是汽车造型设计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先修课程为素描、色彩等艺术类基础课,因此具备一定的造型基础以及对形体的理解力。但是在专业领域中,对于汽车造型只是浮于表面的认知,造型的来源以及造型与功能、材质、色彩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晰。因此本课程需要培养、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设计素养和汽车设计观察、鉴赏能力,在对案例分析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到“分析”到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教学效果分析

教学效果决定教学方法改革的成败。将比较教学法引入汽车造型设计导修课程,分析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

一是可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法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引导学生发现差异,如通过图片、实物等比对,从中发现我国汽车设计与国外汽车设计的差距,或从不同汽车造型设计中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这种差距和问题,就是学生今后设计创新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大大激发出学生的强烈求索意识、永不满足意识和敢于打破旧框框的意识,在如何完善和如何建立自己的领先地位中找到新思路、新方法、新规律。

二是可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教学法的主要授课方式是启发式和讨论式,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是精讲多练,精讲就是用准确、精炼、生动的语言讲授内容,提高课时效率;多练就是在精讲的基础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互动,老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研究教材重点和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设想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加快其掌握知识技能的进程。

3 比较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

比较教学法应用到专业导修课程中,将经典与现代、合资与国产车造型特点进行比较,会实现由点到线,多线交织的网络化立体式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鉴赏能力,对人类汽车历史进程有全面而整体的认识。在课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比较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教学法的优势和作用。具体使用方法如下:

3.1横向比较法

横向比较法是指对同类的不同对象在统一标准下进行比较的方法。使用该方法按着调研目的确定比较基准和分类属性、要注意事物的可比性、要善于发现和比较本质的不同。

在教学中,对于同一时期不同品牌、不同造型风格的汽车进行形态方面的比较,例如将宝马与奥迪汽车进气隔栅、前大灯部分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汽车品牌特征表现方法,能使学生轻松建立起跨文化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为其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3.2纵向比较法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不同层次或不同阶段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叫纵向比较法。它们之间常是层次的延伸或时间的连续。纵向比较法的特点是以时间为坐标。通过测量与比较研究对象在先后不同时间段中的变化,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汽车造型的发展变化经历了马车型、箱型车、甲虫型、船型车、鱼型车、楔形车几个重要的造型风格,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都会对汽车造型风格带来变化,通过纵向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容易理解不同时期汽车造型风格的形成与变化,并能够明确其风格发生变化的历史原因。

3.3求同比较法

现代汽车造型设计按照消费者的喜好、消费能力以及企业定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不同造型风格,每种风格都会呈现出各自的形态特征。造型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前,需要针对某种风格进行全面的认识以及特征的提炼,将大量具有相同特征、性质、颜色、功能等车型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进而总结出关于造型的规律性认知以及造型的发展变化趋势,这一过程就是求同比较的过程。

求同比较法利用的是设计方法中的求同思维,他的特点是闭合性,方向同一,结果确定。这种思维使人思维条理化、逻辑化、严密化。

求同思维是一种聚合思维,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形成思维定势,虽有助于对分析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创造能力的发展。为了避免求同思维可能产生的弊端,在运用求同比较法时,还可以进行跨学科、跨领域但是具有相同特征的不同事物进行比较,从中得到造型规律。

例如豪华经典风格汽车造型特征的提取,可以从产品设计、家具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中总结出“保守、传统、豪华、复古、怀旧、经典”等关键词。在比较过程中,跳出思维局限,寻找此类产品的共同造型特征,将此特征运用到汽车造型设计中。

3.4求异比较法

事物之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世上没有两粒完全相同的沙子,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一见解早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在汽车造型设计中,同时代的不同品牌车型存在差异,不同时代相同品牌的车型也有差异,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引导学生将这种差异揭示出来,透过差异的表面,揭示深层次的造型来源,最终得到造型方法规律性的认知,从而加深对于专业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求异比较是大量的、经常的、广泛的,其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求同比较。

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不同事物的对比。

例如,豪华型、圆润可爱型、科技前卫型以及运动速度型是目前市场中并存的四种主要汽车造型风格,这四种风格在整车尺寸、形态、造型特征线、色彩等方面存在极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掌握每种风格的造型特点,将四种车型同时进行求异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列举造型差异,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点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建立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是同一事物的几个不同方面的对比。

汽车造型设计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对当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来探求和预测未来几年消费者的审美观、价值观的走向,以此来进行造型设计定位。常用的方法就是将某定车型在近十几年的造型变化――列举出来,从而得到造型变化规律,依据此规律性的认知努力突破创新,力图使汽车造型设计风格超越同时代已经上市的其他车型的造型设计。如,对大众宝来从2011款、2006款、2008款、2013款的侧面特征线、车灯造型灯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该车最初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运动造型元素,但它的推出,给国内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选择,也为日后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全新的“运动”概念,该车也在逐步转变造型特点,上扬的肩线、宽大的进气隔栅、切割造型的前大灯设计使整车运动感十足。

4 结束语

汽车造型设计篇8

“琉痕”设计说明:

琉璃是中国传统材料,色彩绚丽,圆润欲滴。“琉痕”的设计定位则是追求自我,富有生活情趣,个性品味的中青年人群,都市人群居多,女性居多。

“琉痕”的整体造型以圆为主,头部为伸长的长凹圆突出,色彩可根据不同爱好选择,以透亮灵动的明快纯色为主,车身材料采用给人圆润感的有机材料,内饰则弹性柔软。一个大的有机玻璃罩子既可以当门,又可以遮阳挡风雨。车身两侧各有圆形突起,拓宽车的内部空间,增加舒适性。其上的车窗玻璃形状与大玻璃罩相呼应。采用氢氧燃料电池驱动,环保节能,与自然融为一体,更符合中国的传统观念。由于底盘较低,可采用液压悬架达到减震目的。

――设计作者:高盈

优秀团队设计奖:3E-Concept

“3E-Concept”设计说明:

畅于信息时代,时尚不再是简单的视觉游戏。3E-Concept自始就蕴涵、倡导着一种缘于内心的快乐体验――Easy、Expedition、Experience。这款车的最初定位是针对新世纪、新人类、新的生活方式,使用对象是一种群富有想象力的年轻人,他们浪漫、活泼、富有,生活简单而有激情,敢于冒险,个性张扬,在他们丰富的生活中需要这样一部车能给他们带来刺激,快乐与“飞”一般的感受,宣扬他们的个性与品位!这就是3E的意义所在。

汽车造型设计篇9

关键词:汽车设计;小比例汽车油泥模型;模型师

中图分类号:U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051-01

1 背景概述

一个新物品给人的第一印象通常是通过感官来判定的。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如果要大幅提高汽车销量,汽车外形的美观与否,成为了影响销量一件尤为重要的因素。用户选购新车的过程中外观时常会超过动力、操控、空间和油耗等相关因素,衡量一款车优劣的常规意义上的标准也逐渐倾斜于了外观设计。但汽车整车产品开发设计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的并行设计过程,不仅要考虑产品其美观性艺术性,同时还需考虑产品的制造工程是否合理。

现在随着社会日益发展与人类对产品的高标准需求,在汽车领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也如见加入的多方面因素,全数字化开发设计、全数字化样机(DMU,DIGITAL MOCKUP)、A 级曲面、BIW (BODY INWITHE )、油泥模型、主模型/ 验证模型/ 数据模型、人机工程学、样车制作(PROTOTYPE)、Mulecar、Benchmarking 是在整车开发过程中用到的十大关键技术。

本文就小比例油泥模型特点和油泥模型在车身造型设计过程的重要作用进行说明。

2 汽车油泥模型的发展概况

2.1 汽车油泥模型的定义

现在的设计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油泥模型因为它的可快速塑造的特点与真实的表现性赋予了模型不可代替的地位,也随之成为许多公司前期设计的一项重要环节。

汽车油泥模型是传统车身设计中用油泥雕塑的汽车车身模型。汽车造型的实际效果在三维空间中可以表达的更为清晰,由此填补了二维空间观看汽车造型容易产生视觉差或设计意图表达不明确的缺陷。制作完成后供设计人员和决策者审定,以此来更改或者确定汽车设计的方案。

2.2 汽车油泥模型的历史发展

192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油泥应用到汽车设计开发上,1955年日本首次使用工业油泥进行模型设计开发。我国开展相对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这一技术。汽车模型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的。

近年来,汽车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随之的汽车工业已经逐渐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而其中,汽车油泥模型是自主汽车产品设计的开发基础,是在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踏出的一步,也是自主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国模型公司大都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制交通造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的民众对交通工具的大量需求,逐步的涌现出诸多模型公司,多以交通类为主,模型师多以毕业大学生居多。所以中国的模型事业才刚刚起步,处于学习阶段,也正是因为国内对交通工具的大量需求,模型师这一职业也在逐步的升温,成为一项发展前景较好的职业。

3 小比例模型在汽车造型中的运用

3.1 小比例汽车油泥模型的特点

3.1.1 模型所使用的油泥

汽车油泥模型所使用的油泥与一般的橡皮泥类似,但要求更高,油泥的材料主要成分有凡士林30%,工业用蜡8%,滑石粉62%。油泥的可塑性强,使用时需要加热烘烤,不同公司的油泥由于配方不同,加温烘烤的温度大都控制在50~60 ℃ 之间。油泥制作成模型后,有相对较高的硬度,在室内恒温20~30 ℃ 之 间易于保存。

油泥可塑性、黏性、韧性强。在造型塑造时使用方便,油泥烘烤后在成型过程中可随意雕塑、修整。待温度降至常温,又有不易干裂的特性。模型完成后也可回收反复使用。

3.1.2 小比例汽车油泥模型便于造型设计的更改

由于汽车造型设计开发属于较为前期的阶段,所以大量的更改是前期开发的特点。而汽车模型在造型设计这一点正迎合了前期开发这一特点。

模型师在制作的工程中会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油泥可塑性强的特点,可以配合设计师快速的更改造型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也通过三维的视角空间为设计师提供更多设计灵感。

3.2 小比例模型便于筛选

一般制作小比例模型的尺寸多为1:3或1:4,多数公司会利用比例模型小、易于更改这一特点,根据不同设计方案制作多个模型。通过筛选最后选出一个设计方案再做1:1的全尺寸模型。

虽然小比例模型的制作周期快,易于更改。但是如果小比例模型完成质量不高,反倒是体现不出设计要求,更加难于评审、筛选。

在制作小比例模型的难易程度上并不亚于全尺寸模型。

如果用艺术的角度去看待比例模型其实就是在艺术创作,在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到工程需求,也要考虑到汽车的外观是否漂亮,所以这是一个多学科的合作设计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3.3 小比例模型的1:1放大

对小比例模型评审结束确定方案后,通过在模型上贴定位点,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小比例模型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将扫描后的文件导入到ALIAS软件进行数模修改,放大到1:1尺寸,再通过CNC铣削数控机床加工作出相应1:1全尺寸模型。

4 小比例模型未来的发展

4.1 现当今新兴模型制作技术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快速发展, 还出现了一批新技术, 例如快速成形制造、虚拟油泥技术和五轴或三轴联动数控铣床制造等。以三轴联动数控铣床制造说, 它可以直接利用计算机三维数据,通过机床软件编程,能够将油泥铣削成型。虽然铣削出的模型在数据要求上精准,但是由于数据制作是在电脑上进行完成的,难免会出现一些与设计意图向违背的地方,所以后期由进行模型师在进行修改一次完成造型设计。但三轴联动设备也会在造型锁定阶段进行铣削,此时的模型时最终完成的状态。

虽然新兴技术的发展确实为模型制作带来的许多便利,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造型方面,但却依旧取代不了手工的制作。

4.2 小比例模型在造型开发中的重要性

虽然新兴技术的兴起的确代替模型师的一些技能,但是小比例模型的制作大部分制作依然离不开模型师利用双手的制作,无论车是利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车的面都有自己的性质所在,换句话说就是面性。也可以说模型有自己的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并能够给观赏者带来共鸣。不同厂家车的车身面都有自己的面性,这些也可以理解为该厂家汽车的特点或者车子给人的感觉。

所以在做小比例模型时,车自有的特点用双手才能把车子自身的特点表达出来。例如悍马车的彪悍,奥迪车的庄重,宝马车的健壮等等,此时的车已经被赋予了生命。再高端的仪器也只是一件机器,它不能赋予另一件物品生命,但是人的双手是有温度的有人性的,当模型师用双手作出的小比例模型才更加的真实,更加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 张然,张阿峰.汽车油泥模型制作[J].长春大学学报,2010,(2).

汽车造型设计篇10

关键词:汽车;形式;造型艺术;美学风格

1.汽车的产生

卡尔·奔驰[Karl·Benz](1884—1929)——现代汽车工业先驱之一,人称“汽车之父”。1885年10月,他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油汽车;1886年1月26日,他又取得汽车发明的专利权,德国人便把1886年称为汽车诞生年,从此汽车作为一种工业产品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2.汽车的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汽车形式与功能的演变过程以及不同的设计美学风格,可将汽车的发展大致划分为七个时期:

(1)汽车产生阶段(1885—1900);

(2)汽车发展阶段(1901—1915);

(3)汽车制造日趋成熟阶段(1916—1929);

(4)汽车引擎设计突破性发展时期(1930—1951);

(5)喷气式时代(1952—1964);

(6)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1965—1979);

(7)汽车式样的多样化时期(1980—)。

2.1汽车产生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885—1900)

在汽车产生阶段,设计师仅仅专注于技术层面的设计,设计仅仅是为了满足汽车的技术实现功能,是一种技术上的探索与发明,是完全向功能技术设计的“一边倒”设计,造型艺术则处于从属地位,是一种功能压倒形式的设计。尽管如此,汽车作为一件伟大工业产品的诞生,其本身就符合一种理性的、严谨的美学风格——机械美学风格。

1885年奔驰设计制造的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在形式上给人的感觉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三轮马车。奔驰所注重的是零部件与零部件之间、功能实现与制造技术之间的协调关系,主要是从功能、技术层面去考虑设计,在美学风格上则没有什么明显的痕迹,甚至根本没有加以考虑。一眼看去,该车只有一种机械加工所处理过的痕迹,符合机械美学风格。

1894年的BenzVelo只是将三轮改进成了四轮,虽然车身加装了翼子板,但在形式风格上却没有任何改变。这时的汽车只是一个粗糙的工业产品,还没有关于美学风格的设计理念。这时的发明家(也是设计师)认为将三轮运行方式改为四轮运行方式要远远强过纯形式上的改进,机械风格依然处于垄断地位。换言之,1885—1894年之间的汽车设计还是一种纯技术性的、功能性的探索,属于一种纯机械的美学风格,而且这种风格一直持续到了1900年前后。

2.2汽车发展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901—1915)

19011915年间,随着流水线生产方式的问世,汽车实现了小批量化生产。设计师开始注重汽车的局部装饰,在车的前脸使用了铝板、镏金板等质感较强的装饰性材料,使得该时期的汽车看上去装饰性很强,符合当时“新艺术运动”的流行趋势和趣味喜好,是一种注重局部装饰的装饰风格。

1900年产的MercedesBenz一改过去的“机械式样”,给人一种全新的面貌:发动机前置,就着发动机形状因地制宜地加装了一个发动机车罩;前脸安装了圆圆的前大灯,形式上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轮毂不再用圆钢条直接交织而成,而转向采用铸造成型的具有平面装饰韵味的轮毂,增加了车轮的形式美感;车轮上面的翼子板不再是一块简单的铁板,而是根据车轮和传动齿轮的位置,精心设计的圆弧形,这对整车有很好的装饰性;车座上增添了扶手和靠背,功能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05年产的MicheltouringCar与前者在整体形式上并无大的改变,但前脸、座椅、方向盘等局部装饰却远远超过了前者:车灯采用了镀金处理;前脸的通风栅栏周围镶嵌上了金黄的装饰性镶条;轮毂经过镀金处理,边缘喷上了鲜艳的红漆;车身也喷涂为鲜艳的蓝色,增添了该车的视觉美感,是一种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

1914年产的Ford-T小汽车在前脸、驾驶台、座椅等局部继承了这个时期的设计特点——细节装饰。繁琐的装饰是这个时期的最大趣味,甚至是这个时期审美的标准。尽管车身仍然是马车造型,但翼子板已开始采用整体连贯的弧型设计,车身的形式感得到了增强,造型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汽车发展阶段的汽车虽然在局部形式上有了些细微的改变与突破,但就整体形式而言,还是比较呆板。设计师只是通过增强汽车局部的装饰来美化车体,花哨的装饰成了这个时期汽车的“标准配置”,仿佛花哨的装饰就是美、就是时尚、就是真理。1915年左右“装饰风格”逐渐被“反装饰风格”所取代,从而沦为文化化石,被岁月所掩埋。

2.3汽车制造日趋成熟阶段的设计美学风格(1916—1929)

汽车加工制造在这个时期已日趋成熟,汽车零部件基本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越来越多的中产阶层拥有汽车,汽车的造型逐渐成为汽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被奉为时髦的装饰,在此时被坚决反对,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一种整体的形式美。

在1916年生产的PorscheTurbo车身上,再也找不到以前那种大量的细节装饰——前脸没有了金色的装饰性镶条,没有了夸张的前大灯,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只有进气和散热功能的通风栅栏;翼子板、座椅以及方向盘周围也都没有任何装饰;每个零部件的存在都只是为了满足某种功能,整个车身都旨在突出“功能主义”,是一种反装饰风格。

在1919年产的Ballot身上,我们能明显地发现它和以前的车身有了很大的区别:

⑴以前的车头与车身在分布和衔接上是不统一的,缺乏整体感,而该车在设计上将车头和车身融为一体,已经开始注重整体造型,造型已成为了汽车设计中的重要内容。

⑵车身在色彩上采用了偏灰的色彩,不再像“装饰风格”时期那样偏好于鲜艳、明快的色彩。

⑶整车仍然找不到任何装饰,在设计上继承了这个时期的反装饰风格。

反装饰风格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渐渐地走向了低谷。从1928年生产的MercedesBenz汽车身上可以看出,该车的车身尽管符合这个时期的整体性特征,但在轮毂和前脸部分又开始出现细节装饰,整车充满了十多年前的那种装饰韵味。该车的出现,宣告了反装饰风格时期的结束。

2.4汽车引擎设计突破性发展时期(1930—1951)的设计美学风格

汽车引擎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汽车造型艺术的突飞猛进,汽车设计开始追求一种动感美,速度美,开始以空前的热情重视外修造型。此时外形具有流畅线条的汽车便被认为就是好的设计,“流线型风格”开始席卷全球。

1930年产的Ford-A型汽车,外形已与以前的箱型车迥然不同,它具有新颖的车身,前后翼子板、驾驶舱都呈圆弧形,就如一只甲虫。通过与以前的车身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该车有以下特点:

1)车头、车身和车尾完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整车具有一种流畅的线条,从头部一直蜿蜒到尾部。

3)整车没有棱角分明的地方,任何面与面的相交处都力求一种圆滑、柔和的过渡。

1951年产MercedesBenz300在前脸和翼子板的设计上都采用圆弧型设计,使用内置式车灯,增强了车灯与前脸的融合性,使得前脸线条更加优美流畅。该车圆滑的前脸,柔美的车身,流畅的线条无处不体现了流线型风格所具有的特点。

由于流线型轿车在车内空间的利用方面有很大缺陷,在20世纪50年代,一种类似船形,带有引擎舱、乘员舱和行李舱的汽车逐渐代替了流线型风格的汽车,成为了时代的新宠。

2.5喷气式时代(1952—1964)的设计美学风格

随着喷气式时代的来临,汽车设计开始趋向在车后加上大大的尾翼,追求一种与飞机形式有紧密联系的风格。这种对有机形式比较重视的设计风格被称为有机风格,也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富于雕塑表现味道的风格,这种风格慢慢地取代了流线型风格的统治地位,成为了设计美学风格的新标准。该时期的汽车造型有两大特色:一是车身的防撞设计;一是尾翼的流行。

在1953年的MercedesBenz180车上可以看到,流线型时期前脸和引擎盖所特有的夸张的流畅线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简练的近乎平板的引擎盖和简洁的圆弧车灯;车身最大特点就是简洁明快,而且驾驶室空间比以前更大了;车的裙边外侧有了比较显眼的防撞保险杠;车侧身有两道仿佛特意雕刻出来的外凸有机形,属于一款典型的有机风格设计作品。

1960年产的Lincoln车,其整体造型就犹如用刻刀镌刻出来一般,有种简练的形式美,车身两侧也和前面两部汽车一样,有一刚劲的外凸有机形,行李舱上面有一对尾翼,整体形式非常接近机造型,是对喷气时代的一种具体反映。

20世纪60年代中期,喷气式飞机不再为人们所好奇,时代再次把有机风格遗忘,而将趣味投向了新的设计风格。

2.6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1965—1979)的设计美学风格

在汽车式样的个性化时期,受当时“波普”运动的影响,新奇、古怪、独具个性的造型赢得了消费者青睐,以甲虫为原形设计的小型汽车大为流行。汽车的造型艺术属于一种追求独特形式美感的波普风格。

1965年产的Corvette汽车造型比较奇特,车体较以前小了许多;车尾也不再有尾翼;前端的防撞杆也较以前隐蔽;车身两侧没有了外凸有机形。整车在风格上有了一种夸张而新颖的变化——即注重整体形式而不拘泥于局部刻画,美学风格上属于波普风格。

1975年产的Chevette汽车在形式上也是仿甲壳虫造型:两个前大灯就犹如两个眼睛;车体表面比较小巧、硬朗,形式感强烈;车身线条从圆滑走向了棱角,从柔和走向了硬朗,车灯从圆形变为了矩形……在造型艺术上一如既往地继承了追求形式主义的波普风格。

1979年产的通用Buick在整体形式上较以前有了大的改变,车身体积又开始出现长、大、宽的特征,车身风格抛弃了以小巧的甲虫为原型的波普风格,而转向采用硬朗、理性的造型风格,形式主义从此宣告结束。

该时期的汽车设计比较注重车的整体形式,外形大都取材于甲虫造型,汽车的形式非常丰富生动,具有美感。这种片面地强调汽车形式的设计风格虽然在形式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它同时也降低了汽车内部空间使用的有效性,因而终究是会被淘汰的。

2.7汽车式样的多样化时期(1980—)的设计美学风格

从20世纪80年代起,汽车销售竞争越来越激烈,汽车形式成为了竞争的关键,各种风格的汽车式样在世界各地相继出现,以一浪高于一浪的趋势淹没了整个世界,造型艺术已经完全沦为一种有力的促销手段。而对其设计美学风格来讲,则主要有以下四个:

(1)极简主义风格

LexusLF-A概念车就属于典型的极简主义风格,这种风格所追求的是一种简洁干练的外型,一种在整体形式上能取得高度协调的统一,倡导“简洁便是美”的设计理念。

(2)仿生风格

生物的外形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具有神奇而美丽的形式,把生物的形式应用到了汽车设计中能取得一种奇特的效果,能赋予汽车某种生物的灵性。Beetle是大众的一款经典轿车,其外形就像一只栩栩如生的甲虫,属于典型的仿生风格。

(3)雕刻风格

希腊雕塑分为两种风格:崇高伟大风格,即一种表现伟大、静穆、神圣、崇高的风格形式;优美典雅风格,即一种表现优美、典雅的风格形式。在现代的汽车设计中,这两种风格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崇高伟大风格表现的是一种伟大、静穆、神圣、崇高的美,如果把这种风格融入到汽车设计中,便能使这些车具有一种神圣庄重、雄浑有力的形式感,从而使其更加符合审美的功能性。ChevroletCamaro概念车通过坚实、健美、有力的车身线条,凹凸有序的块面关系,传达出一种庄重、雄浑、彪悍的气质。

其次,优美典雅风格是借助车体外形上灵动的线条,或是优美的弧线和曲面来得以体现,突显出一种优美典雅的外形气质,这种风格大量地被用在了轿车和跑车的造型艺术上。PorscheCarreraGT的车身就是由优美的弧线和曲面所构成,具有一种优美典雅的特质。

(4)高科技风格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设计也出现了一种倾向于表现科技,体现未来的风格,即:高科技风格。这种美学风格不但吸取了雕刻风格的优点,而且在外观上还具有强烈的未来气息和高科技韵味。AudiRSQ概念车就属于典型的高科技风格,该车在形式上吸取了优美典雅风格的精髓,加上概念化的夸张外形、银灰的色彩搭配,整车透露出一种强烈的未来气息和高科技韵味。

在近二十多年间,尽管汽车的美学风格是复杂多样的,但就汽车设计中的美学理念来说,却是有史以来被应用得最为成功的。

3.汽车设计美学风格的总结及未来发展

夏尔·巴托[CharlesBatteux],(1713—1780)将艺术分为三种,即:美的艺术、机械的艺术、居中的艺术。对于汽车设计来说,它既不完全属于“美的艺术”,也不完全属于“机械的艺术”,而应该属于“居中的艺术”,也就是说,汽车设计的本质是要做到技术与艺术的最佳平衡。从汽车发展所经历的七大阶段性美学风格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不难看出,汽车造型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也发生了以下复杂的变化过程:技术>艺术,技术≥艺术,甚至技术≤艺术。从机械美学风格,装饰风格,反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新有机风格,波普风格到如今的极简主义风格、仿生风格、雕刻风格以及高科技风格,都直接反映出了各个时期设计师对这种平衡关系的理解。

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汽车设计也从未停下过前进的步伐。汽车的设计美学风格也在不断地演变,也在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就汽车的设计美学风格来讲,雕刻风格、仿生风格以及高科技风格仍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刘世恺.汽车发展史话[M].人民交通出版社,北京,2005年7月版.

[2]王受之.世界现代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02年版.

[3][德]Dr.HarryNiemann.百年奔驰[M].朱华,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年11月版.

[4][英]贡布里希(E·H·Gombrich).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2003年版.